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3 第10课《过秦论》教案(精选4篇)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3 第10课《过秦论》教案 篇1
........过秦论 贾谊
教学目的
1.了解课文涉及的古代思想政治观点:贾谊的反对暴政、提倡仁政的观点,这种观点同西汉初期提倡“与民休息”政策的关系,了解主张在当时条件下的进步意义及其历史局限。2.掌握课文中常用实词、虚词和一些特殊句式的知识。
3.诵读全文,把握语气,正确传达课文主旨,与作者情感合拍共振。在诵读的基础上顺畅地背诵最后三段。
教学重点
1.了解秦王朝兴亡过程,分析导致其迅速灭亡的原因。
2.学习课文先叙史实后分析归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线”(时间的纵线)“点”(某一时间段的铺陈拓展)结合的安排结构的方法。
3识辨课文中通假字,活用词,古今异义词,掌握重要实词、虚词及多义词。教学难点:以叙史来对比论证。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听说过“弱肉强食”这一成语吧,在自然界这似乎是一条法则,但在人类社会,这条法则常常会被打破。在两千多年前,秦朝国力还是那样的不可一世,一场农民战争就打破了开国者千秋万代的梦想,这一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西汉的政治家、文学家贾谊为我们阐述了他的看法,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过秦论》。“过秦”就是“指出秦的过错”,那秦之过是什么呢? 1.关于作者:
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西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年少即以文才超众著称。20岁时提出改革制度的主张,表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得到汉文帝的赏识,召为博士,不久提升为太中大夫。后因在政治方面多次提出改革建议,触犯权贵,被谪为长沙王太傅。四年后被召回,为文帝宠子梁怀王太傅。梁王落马而死,贾谊以为是自己失职,哭泣岁余,抑郁而终,年仅33岁。
二、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朗诵带,注意文中一些字的读音。
腴(yú)
轸(zhěn)
镞(zú)
笞(chī)
恬(tián)
藩(fān)
瓮(wèng)
牖(yǒu)
孝公既没(mò)
召滑(shào)
俯首系(xì)颈
践华为城(huà)
劲弩(jìng)
不及中人(zhōng)墨翟(dí)
蹑足行伍(háng)
将数百之众(jiàng)
度长絜大(duó)
比权量力(liàng)
万乘之势(shèng)
朝同列(cháo)
一夫作难(nàn)
2、读全文后回答,这一篇史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如何理解这句话?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句话是对秦王朝所犯过失的总结,秦王朝“仁义不施”结果导致亡国。
3、从全文看,“攻守之势异也”,“攻”“守”的不同形势在课文中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攻之势”体现在第一段到第三段,崛起——强大——鼎盛。“守之势”体现在第三段、第四段,由统一天下到覆灭。
三、研习新课
试题试卷........一)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朗读指导:放录音或教师范读本段,注意语势,体现秦王朝势力的崛起,突出秦国地利(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人和(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政通(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等的优势。同时让学生体会句中的逻辑停顿,从而明白较长的主语和谓语之间要有停顿,动词和较长的宾语之间要有停顿,较长的附加成分和中心语之间、较长的联合成分之间也要有停顿,这是一般的规律。本段的动词——“据”“拥”“有”之后要有停顿;“内”“外”之后还应有停顿。下面各段的朗读指导仍围绕逻辑停顿进行,教案不再赘述。
2、参看注释,想想“有席卷……之心,……之意”作何翻译,说说你从这句翻译中受到什么启发。
重点讲评文言翻译中一些修辞方式的处理。突出强调两点:其一,同义叠用的“凝缩”原则;其二,夸张修辞格的处理,即意译或添加语词而保留,如“拱手而取……”可译成“毫不费力地夺取了……”或“拱手之间就夺取了……”
3.从注释中我们知道,“席卷”“包举”“囊括”都有“吞并”的意思,“宇内”“四海”“八荒”都有“天下”的意思。那么,我们把课文中“有……之意,……之心”句换成“有吞并天下之心”似乎也通,但作者为什么要舍简就繁呢?
意在突出秦孝公吞并六国、独占天下的勃勃雄心以及秦对诸侯各国虎视耽耽的情态、咄咄逼人的气势。同时也为后文写孝公之后的历代秦君的赫赫功业张本,为后文写秦一统天下之后的顷刻覆亡形成对比并作了铺垫。总之,根据表达的需要,这里的繁笔增加了气势;同义短语的叠用,又使叙述生动形象。
4.文章从秦孝公写起,为什么不从孝公以前的一国君(如秦穆公)写起?从本段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这点?
材料是为中心服务的。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思考和练习”一已读到),而秦的攻夺天下正是从秦孝公开始的。关于这点,本段课文已经明白论述。首句“君臣固守而窥周室”告诉我们,孝公在摄政之初仍是“固守”秦地,对“周室”亦只是暗中“窥伺”。后来由于“商君佐之”,才开始有了“席卷天下”的行动,虽然在此之前,他已有了“地利”和“人和”(“君臣固守”)的条件。
5.秦孝公在“攻”天下时,是否施行了“仁义”?
贾谊所谓“仁义”,仍然是孔孟所说的“先王之道”,而不是法家的“内立法度”及纵横家们的“斗诸侯”。对后者,贾谊在《过秦论》(中)中称为“酷刑法”“高诈力”,可见在贾谊看来,这并不是“仁义”。贾谊认为“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定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之术也。”这也告诉我们,孝公的“攻”,不是建立在贾谊的“仁义”的基础上。
6、集体朗读第一段。
四、布置作业:
1.完成“思考和练习”
三、四两题。
2.熟读课文。
3.书面翻译第1段。
试题试卷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3 第10课《过秦论》教案 篇2
整体设计
本节概述
西汉是儒家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西汉初年,天下初定,需要确定皇朝的正统地位和统治基础,儒家思想开始受到重视。董仲舒结合百家思想,形成了新儒学体系,得出了“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宣扬“君权神授”,倡导“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确立了三纲五常。至此,儒学成为中国文化的正统思想,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
本课重点讲述了儒学在西汉被重视、推崇和发展为正统思想的过程。本课三目,第一目“从‘无为’到‘有为’”,阐述了汉初统治思想的变化,实际介绍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提出的客观需要。第二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着重介绍了董仲舒的新儒家思想,它适应了当时汉朝统治的需要,因而被汉武帝采纳。第三目“儒学成为正统”,教材重点介绍了汉武帝尊儒的措施,同时叙述了西汉的儒学教育状况,概括了“独尊儒术”的结果。
本课内容在本单元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便于系统了解儒家思想的发展。思路设计 ●教学重点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教学难点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教具准备
(1)准备多媒体设备(电脑、液晶投影仪、视频展示台)及网络设备。(2)制作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本课以材料教学法为主,通过引用中国古代思想家的名著和论述以及一些图片,提供有效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识读、归纳、置疑、比较。一方面,帮助学生逐渐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也帮助学生开拓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养成思考、质疑的习惯,了解由史到论的历史研究方法。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提出的背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内容及实质,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等史实。
(2)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提出的背景,引导学生初步形成对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特定的思想文化的认识,即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探究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进行直观教学,巧妙地引导学生主动认识历史和探究历史。
(2)设疑讨论,深入浅出,循循诱导,层层剖析,引导学生在疑问中探究,在讨论中完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重要的历史人物影响着历史的进程,社会各方面事务需要人才。(2)汉代儒学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是中国封建统治延续持久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原因。
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 图片导入→
(课件展示孔子、孟子像)
提问:在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中,曾经出现过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大家认一下,这两位是谁?他们生活在什么时期?提出了哪些政治思想?当时,儒家思想的地位如何?
回答:„„
(多媒体课件展示董仲舒、汉武帝像)过渡:这两位又是谁呢?他们与儒家思想有什么关系?儒家思想的地位有何变化?这一变化对中国历史有什么影响?学完本节内容,同学们或许能自己找到答案。
材料导入→
多媒体展示材料:
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李斯上奏,建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架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也,医乐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汉书·董仲舒传》
问题:三则材料反映了当时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 回答:„„
过渡:从战国到汉代,思想界呈现了从“百家争鸣”到思想一统的局面。西汉为什么要实行思想一统呢?用什么思想一统天下?为什么用这种思想一统天下?这又产生了什么影响?我们今天就来探讨这些问题。
(多媒体课件打出课题)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推进新课
指导学生整体学习,阅读教材P8~P10。
问题情境1: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过程中有哪两个关键人物? 师生互动:学生回答,老师适时肯定。副板书:董仲舒、汉武帝。问题:你了解董仲舒吗?
师生互动:学生发言,互相补充。多媒体展示材料:《史记·儒林列传第六十一》 “董仲舒,广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
“董仲舒为人廉直。是时方外攘四夷,公孙弘治春秋不如董仲舒,而弘希世用事,位至公卿。董仲舒以弘为从谀。弘疾之,乃言上曰:‘独董仲舒可使相缪西王。’胶西王素闻董仲舒有行,亦善待之。董仲舒恐久获罪,疾免居家。至卒,终不治产业,以修学著书为事。故汉兴至于五世之间,唯董仲舒名为明于春秋,其传公羊氏也。”
过程评价:董仲舒是西汉时期的大学问家。他为人正直、廉洁,一生不置产业,专事学业。任何成功都有巨大的付出。深厚的学养是他能够发展儒学的先决条件,加上时代的需要,他的成功就是自然的了。
过渡:是什么样的时代需要,促成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合作探究: 材料一 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同一颜色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鄙,边境)廪庾(粮仓)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校,计数)。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仟佰之间成群,乘粹牝(椁牝,泛指雌性的牲畜)者摈而不得会聚,守闾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汉武帝即位时,西汉国库中积蓄了大量的粮食和钱财,国家实力相当雄厚,有条件加强中央集权。同时,国家也存在土地兼并、商贾膨胀、王国问题、边境不宁等问题。
——《中国古代史》
请完成:
(1)材料一反映了西汉初年怎样的经济状况?由此统治者采纳了什么统治思想?(2)材料二反映了汉武帝时期怎样的经济状况?
(3)材料三反映了汉武帝时期存在着哪些问题?汉武帝要解决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师生互动:学生发言,互相补充,互相纠正。
过程评价:西汉初年社会经济凋敝,天子、将相的生活条件也很差,何况民众。因此统治者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吸取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汉朝经济逐渐恢复,国力增强,到了西汉武帝时期经济已经相当富裕。但社会也潜伏着危机,土地兼并、商贾膨胀、王国问题、边境不宁等问题威胁汉武帝的统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亟待解决。
(板书)
一、背景
1.“无为而治”不适应统治 2.社会危机潜伏
3.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需要
过渡:政治上的统一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需要有为的政治思想作支撑,那么,什么样的思想符合当时统治的需要呢?于是汉武帝开了个论证会,各派畅所欲言,气氛热烈。
合作学习
学生表演历史短剧“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前准备)请四个学生到讲台上来,其中一个扮演汉武帝(生A),另三个各扮演当时的法家(生B)、道家(生C)、儒家(董仲舒,生D)的代表人物,分别说明自己的主张及理由。
生A:众爱卿,今天让你们给朕出出主意,究竟采用什么思想来统治国家可永保江山? 生B:启奏陛下,恕臣直言,用法家的思想治国最好。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现在 有些人目无国法,不把皇上放在眼里,整天说三道四,这样下去,对国家不利。制定严厉刑法,对乱说者治罪,看今后谁还敢诽谤皇上!
生C:陛下万岁!臣以为法家的建议不可取。俗话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商纣王及秦朝的历史就是前车之鉴,用道家思想来治国最好,先辈一直用道家思想治国,才有今天的成就。既然道家的思想这么好,那就继续采用道家思想为妙。
生D: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帝乃是天子,既是上天的儿子,那就是奉上天的命令来统治人间的,皇帝是至高无上的,谁对皇帝说三道四就是对上天的冒犯,会遭到上天惩罚的。用儒家思想治国最好,用儒家思想来教化百姓,百姓就会安分守己,天下可以太平。而道家思想让人们没有约束,会说三道四,对天子不利。法家思想太残酷,不能体现皇上的爱民之心。儒家思想治国,既体现皇上的仁慈,又教化了百姓。臣以为要巩固统治,必须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
生A:董爱卿,你可知我朝眼下大患? 生D:臣略知一二。
生A:董爱卿,具体说来,如何对策。
生D:如欲加强中央集权,应实行“春秋大一统”,儒家六经之外的各家学术,都应当罢黜,以保证国家统治的安宁一统。因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思想的一统保证政治上的统一。一个国君的统治是受于天命,君王的权威不可动摇,此谓“君权神授”;皇帝必须听命于天,时刻注意上天的喜怒表现,按照上天的意旨行事,以达天人和谐。否则,上天必降灾异以示惩罚,这就是“天人感应”“天人合一”。至于人臣、子民,应遵守“三纲五常”,以达人际的和谐。
生A:何谓“三纲五常”?董爱卿,你快快说来。生D:“三纲”就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就是“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君臣、父子、夫妻,若能人人遵守,大倡孝道,必天下太平,繁荣昌盛,君王的王位永固。
生A:言之有理,马上给朕起草诏书告示天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过程评价: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剧烈动荡,新、旧制度的交替,导致思想学术界的学派纷呈、互相争鸣的局面,成为我国思想史上的第一次兴旺时期。秦朝专崇法家思想,焚书坑儒。西汉初年,奉行黄老之道,无为而治,与民休养生息,政治气氛宽松,各派思想得以复苏。但是,政治上的统一要求思想上的统一与之相适应,迫切要求一种为政治统一作出理论上的解释的学术思想。而法家思想在秦朝的滥用,已经造成严重的恶果。所以,温和的儒家思想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问题:一种思想在一个时代的地位与哪些因素有关? 回答:热烈讨论。答案多样。
过程评价:思想的选择是三方面作用的结果:①学术文化自身的发展。②社会的政治经济形势。③统治者的需要。
(板书)
二、提出 1.汉武帝重视人才 2.董仲舒发展儒学(1)“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3)“三纲五常” 问题情境2:汉武帝是一个怎样的统治者呢?汉武帝通过什么手段来推崇新儒学思想?这些手段产生了什么影响?
师生互动:学生思维活跃,争相发言。多媒体课件展示:
汉武帝(前156~前87)是中国历史上很有雄才大略和作为的封建帝王。他在位(前141~前87年)时,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把西汉王朝的统治推向鼎盛时期。在政治上,改革仕进,实行察举制度,选拔人才;实行“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惩治豪侠,处置郡国豪富。在经济上,实行盐铁官营,中央专卖;中央铸“五铢钱”,统一货币;大规模地兴修水利,治理黄河,注意发展农业生产。在思想文化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设立太学,置五经博士,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以上措施使中央集权的统治得到巩固和加强,并出现了封建大一统的鼎盛局面。
过渡:汉武帝在文化思想上的作为主要是实行了思想的一统天下。汉武帝是通过什么手段来推崇新儒学思想的?这些手段产生了什么影响?
回答:学生看书,讨论,补充。总结:(1)思想方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汉武帝说:“今子大夫既已著大道之极,陈治乱之端矣,其悉之究之,孰之复之。”
(2)政治方面: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这一措施扩大了官员的队伍,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巩固了封建统治的基础,成为汉武帝文治武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给后世封建王朝在用人方式方法上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迪。
(3)教育方面: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这是封建国家利用政权的力量兴办教育、提倡儒学,其必然对整个社会的教育事业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板书)
三、推行
1.思想: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 2.政治:让儒者参与国家大政
3.教育:兴办太学和地方学校,儒家经典成为教科书
过渡:汉武帝的措施,为儒家思想上升到独尊的地位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并延续了两千年之久。
(板书)
四、影响 1.儒学成为正统
2.儒学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
问题情境3:有人认为,儒学成为封建统治思想,是汉武帝放弃“无为而治”政策,希望有所作为的结果。若没有汉武帝,就不会有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你认为正确吗?为什么?
师生互动:不正确。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儒学获得统治地位,根本原因是经过董仲舒改造的新儒学适应了当时政治统治的需要。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直接推动了儒学地位的迅速提高,是儒学获得统治地位的重要原因。但并不能由此推断出“若没有汉武帝,就不会有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若没有汉武帝,其他帝王也会选取适合其统治需要的政治思想。
过程评价:杰出的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起着重大作用,但不是英雄创造历史。课堂小结
学完本节内容,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疑问?有哪些不同的看法?你还想在哪些方面继续进行探究?
„„
疑问:(1)董仲舒的新儒学与孔孟儒学相比,“新”在哪里?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推动了历史进步还是阻碍了历史的发展? 师生互动:详见“活动设计”与“备选设计”。
板书设计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活动设计
董仲舒是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过程中的关键人物。有人评价董仲舒是“儒学大师”,也有人说他是“千古罪人”。这两种结论评价的依据主要是董仲舒的思想。那么,他的思想哪些是积极可取的?哪些是今天应当扬弃的?下面请同学们以前后左右四人为一组,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自行选择论题,进行讨论。
师生互动:第一组问题:董仲舒的思想是针对哪些问题提出的?它有哪些可取之处? 合作学习:(1)①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②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点。③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他大力提倡孝道,认为孝是天经地义。
(2)①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理,国家之需要的主张。虽然董仲舒的大一统主张充满了唯心的色彩,但是大一统确实是中国发展的主流,尤其是今天祖国统一的需要。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积极的方面看,思想的一统有利于政治上的统一。②“天人感应”的思想有利于约束君主的言行,防止过度专制。“天人合一”的思想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③“三纲五常”,提倡孝道,规定了为人处世的“度”,有利于减少人际摩擦,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人际关系的和谐。
过程评价:董仲舒发展了儒家思想,其思想为当时统治者所看重,因为它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发展。他的思想显然有合理成分。大家能用一双慧眼明辨,找出其有价值的部分,也反映出大家正以一种包容心态面对传统文化,这是可喜的。
师生互动:第二组问题:有人评价董仲舒是“儒学大师”,也有人说他是“千古罪人”。你认为说他是“千古罪人”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合作学习:主要依据是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使汉武帝实行文化专制主义,阻碍了社会的发展。①董仲舒的大一统主张充满了唯心的色彩,“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扼杀一切不同学术流派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②“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纯属唯心主义,无稽之谈。③“三纲”充满封建意识,应当扬弃。“五常”推崇仁、义、礼、智、信,也存在封建成分。
过程评价: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采纳,主要是因为它适应了时代的需要,有其必然性。但同学们看到了这一主张及其思想的消极面,反映了大家已逐渐养成了独立思考的学习品质,这一点非常可贵。谢谢你们,也给了我启发。
习题解答
学思之窗
想一想,汉武帝既然“独尊儒术”,为什么在他的统治思想中又杂糅了一些其他学派的思想?
解题关键:杂糅其他学派思想。
思路引领:汉代“儒术”的综合性,杂糅其他学派思想的合理性,加强统治的需要。答案提示:(1)董仲舒的新儒学本来就吸收了其他学派的合理成分。(2)其他学派的一些思想也有利于加强统治,比如法家思想。(3)解决现实的危机需要各种有为的思想作依据。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汉代儒学为什么能成为正统思想? 解题关键:儒学成为正统。
思路引领:西汉大一统政治局面对思想文化方面的需要,董仲舒的建议,汉武帝的具体措施。
答案提示:(1)西汉社会危机潜伏,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需要有关思想。(2)董仲舒发展了儒家思想,提出“春秋大一统”等思想适应了时代的需要。
(3)汉武帝在推行儒学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其一,全面肯定新儒学思想;其二,起用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其三,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
二、学习延伸
上述两条资料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请谈谈你对这种思想的看法。解题关键:仔细阅读材料,归纳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思路引领:从董仲舒新儒学思想内容的四个方面来思考。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3 第10课《过秦论》教案 篇3
记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
一、课内双基
1.加点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火尚足以明(明亮)也 .非常(不寻常)之观(景象)...B.以其求思(探求问题)之深而无不在也 ..其好游者不能穷(走到尽头)也 .C.其下平旷(平坦空旷),有泉侧(从旁边)出 ...不得极(尽情享受)夫游之乐也 .D.以其乃华山之阳(山的北面)名(命名)之也 ..谬(弄错)其传而莫能名(说清楚)者,何可胜道(说)也哉 ...【答案】 C(A.明:照明;B.求思:探求思考;D.阳:山的南面。)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胜”字的意义,与“何可胜道也哉”中的“胜”相同的一项是()A.而与之竞火器,其何能胜 .B.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C.驴不胜怒,蹄之 .D.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答案】 B(A.胜利;B.和题干中的“胜”都是“尽”;C.承受;D.优美。)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于其址唐浮图慧褒始舍.A.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葬之而卒.B.可以卒千年.
也盖音谬.C.其传而莫能名者后世之谬.
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盖.D.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盖.
【答案】 D(A.舍:①筑舍定居,②停止。B.卒:①死,②终,一直到。C.谬:①错误,②弄错。D.盖:都是发语词,大概。)
园丁网数学第一站成套数学资料免费下载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②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③方是时,„„火尚足以明也 .④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⑤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⑥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⑧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⑨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⑩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A.①②⑦⑨/③④⑧/⑤/⑥/⑩ B.①②⑨/③⑧/⑤/⑩ C.①②⑨/③/⑤/⑥⑧/⑩ D.①②⑨⑩/③⑤/⑧
【答案】 B(①②⑨名词活用为动词。③⑧形容词活用为动词。⑤不能带宾语的动词带宾语,活用为使动。⑩意动。)5.对下面文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A.“庐陵”“长乐”“临川”都是籍贯。B.“君圭”“君玉”前者为名,后者为字。C.“父”通“甫”,多用于男子名字。D.作者自称为“某”,表自谦。【答案】 D(“某”不是自谦。)6.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符合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古人对于天地、山川、鸟兽、虫鱼等的观察,往往都有心得体会,而今人没有,于是抒发“今不如古”的感慨。
B.作者认为,如果有志、有力,再加上外物相助,就一定能达到险远之地。C.作者说古人观天地、山川常常有得,作者自己也有所得,古人之得是“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作者之得是“尽吾志”。
D.作者以游山作比展开议论,为的是说明怎样才能做到像古人那样探究、思考得广泛而深入。
【答案】 D(A项作者并非抒发“今不如古”的感慨;B项缺少“而又不随以怠”的条
园丁网数学第一站成套数学资料免费下载 件;C项作者之得是“尽吾志”错误,“求思之深而无不在”是古人有得的原因。)7.对第3自然段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指出了志、力、物三者的辩证关系,体现了作者既重视主观努力,又重视客观条件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B.“其孰能讥之乎?”是一个设问句,与前面的内容联系看,还是说明“尽吾志”的重要性。
C.用对比和层层深入的方法说理,所阐述的道理具有普遍意义。
D.“此余之所得也”中的“此”,指代上文中对“不能至”的种种原因的分析及“尽吾志”的无悔。
【答案】 B(“其孰能讥之乎”是反问句。)8.填空。
(1)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________,号________。封号为荆国公,故也称“________”,卒谥“文”,故又称“王文公”。他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是中国十一世纪的________。其诗文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散文雄健峭拔,被推为“______________”之一。他的作品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2)课文第二段主要记述了游览过程,作者略写了______________;详写了______________。其中还有多处对比:___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代游记中写感受,常用一句话来概括全文的主旨。《游褒禅山记》最能体现主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在文中以古人作为立论的标准,从“求思”的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分析了古人“往往有得”的原因,揭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强调只要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即使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悔”。
【答案】(1)介甫 半山 王荆公 改革家 唐宋八大家(2)游前洞 游后洞及所见所感 前洞平旷 后洞幽深;前洞游者甚众 后洞游者已少、又少;余所至浅 好游者所至深;还有见到奇景的欣喜与出洞的后悔相比。(填上一组即可)为第二部分的议论作铺垫(3)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志 力 物
二、语段精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9~12题。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
园丁网数学第一站成套数学资料免费下载 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于是余有叹焉
叹:叹惜 .B.夫夷以近夷:平安 .C.而人之所罕至焉 罕:少 .D.其孰能讥之乎 孰:怎么 .【答案】 C(A感叹;B平坦;D.谁。)10.“叹”字的作用是()A.总结上文 C.引出议论
B.总领下文 D.承上启下
【答案】 B(本段下面的内容都是“叹”的内容。“总结上文”应在段末或独立一段;上段末的“悔”字句已是议论,因此也不是引出议论;“承上启下”的应是短语或句子,不可能是一个字,故选B。)11.对这段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要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B.作者认为只要尽“志”,即使不能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也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
C.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作了赞扬,但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也可惋惜。D.平和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多,但这些人看不到奇伟、瑰怪、非常之观。【答案】 C(作者没有对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而惋惜。)
三、延伸提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
微道人生圹记 [明]陈继儒
修微姓王,广陵人,自幼有洁癖、书癖、山水癖。七岁父见背,致飘落无所依,眉间常有恨色。已奉佛教,刺血写小品经,间读班马、孙吴书,人莫得而狎视也。
尝行灵隐寺门,见白猱坐树端,迫之,展翅疾飞去。包园夜半,有两炬炷射窗缝上,谛视之,虎也,修微挑灯吟自若。
其诗词娟秀幽妍,与李清照、朱淑真相上下。至于排调品题,颇能压倒一座客。慕翰墨者辐辏案前,如农诉水旱,修微攒眉应之,掷笔出避西子湖,避邓尉山,避广陵。寻获兄,指其父埋骨处,仆地哭失声,延僧作水陆道场凡十五日,以荐父灵。笥中绮纟需环珍,随手
①园丁网数学第一站成套数学资料免费下载 立尽矣。
修微饭蔬衣布,绰约类藐姑仙,笔床茶灶,短棹逍遥,类天随子。谒玉枢于太和,参憨公于庐阜,登高临深,飘忽数千里,智能卫足,胆可包身,独往独来,布帆无恙。既归,出《楚游稿》示余,冰雪净其矫饰,云霞汰其粉泽,抑名山大川之助乎!
修微曰:“自今伊始,请忏从前绮语障,买山湖上,穿容棺之墟,茆屋藤床,长伴老母,岂复问王孙草,刘郎桃,苏小小同心松柏哉?”予曰:“今君才貌两艳,人间所慕,出世之盟,将无太早?”修微曰:“嘻!是何言?孔雀金翠,始春而生,四月而凋,与花萼相衰荣。每欲山栖,必先择葬身之地然后止焉。然禁中缀之以为帚,蛮中采之以为翣,甚有烹而为脯为腊者,色可常保乎?鹦鹉驯扰慧利,洞晓言辞,官家奇爱之。或教诗文,或授佛号,而未免闭于金笼,则韵语又可常恃乎?”予叹曰:“常情仕讳归,年讳老,而修微少不讳死,死不讳墓。昔者渊明自祭,乐天自铭,司空图引平时故交,痛饮生圹中。三君子以后,鲜有嗣.续高风者,修微达视死生,如昼夜寒暑之序,女史乎?女侠乎?一变至道矣。”
生圹成,诸名士为弹《孔雀经》一卷,供鹦鹉舍利十馀粒,并穴置其诗稿百馀言,眉道人为之记。
【注】 ①微道人:王修微,扬州妓,后为道士,自号草衣。②天随子:唐代诗人陆龟蒙,自号天随子。③卫足:自卫。语出《左传》成公十七年:“仲尼曰:‘鲍庄子之知不如葵,葵犹能卫其足。’”
12.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间读班马、孙吴书 间:有时 .B.见白猱坐树端,迫之 迫:靠近.C.抑名山大川之助乎
抑:或许 .D.司空图引平时故交
引:率领 .【答案】 D(应解释为:邀请。如:公子引侯生坐上坐。)13.下列各组语句全都表明王修微才华出众的一组是()①刺血写小品经,间读班马、孙吴书 ②其诗词娟秀幽妍,与李清照、朱淑真相上下 ③慕翰墨者辐辏案前 ④才貌两艳,人间所慕 ⑤修微达视死生,如昼夜寒暑之序 ⑥或教诗文,或授佛号
A.①②⑥ C.②④⑥
B.②③④ D. ①②③
③
②【答案】 B(①只能说明王修微醉心佛学、涉猎广泛,不能说明其才华过人;②直接说明其才华过人;③通过众人的反应侧面说明王修微文章出众、才华过人; ④是作者对王修微出众才华及容貌的评论;⑤是说王修微对待生死的态度;⑥是他人对待鹦鹉的做法。)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修微虽然曾经为妓,但是胆识才华胜于众人,又笃信佛教、读史书知兵法,众人
园丁网数学第一站成套数学资料免费下载 都不敢轻慢地看待她。
B.王修微登高临深、飘忽千里后,看淡了生死,决定隐居于山水之间。作者认为她是受了名山大川的启发。
C.对于王修微给自己营建生圹这一行为,作者给予高度评价,认为王修微与陶渊明、白居易、司空图一样都是达视死生的君子。
D.在刻画人物时,作者笔墨繁简有别:详写王修微过人的胆识才华、对待生死的超脱,略写其尽孝之心、蔑视钱财之意。
【答案】 B(“抑名山大川之助乎!”这是作者对王修微创作《楚游稿》的评述,而不是对修微出世之盟的评述。此处犯了移花接木的错误。)15.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七岁父见背,致飘落无所依,眉间常有恨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仆地哭失声,延僧作水陆道场凡十五日,以荐父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而未免闭于金笼,则韵语又可常恃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修微)七岁时父亲弃她离世/死去,以至于飘零人间没有可以依靠的人,眉宇间常有遗憾的神情。
(2)倒在地上痛哭失声,请佛僧为自己的父亲做水陆道场一共十五日,用来祭拜超度父亲的亡灵。
(3)却不能免于被关闭在华丽的鸟笼中,那么又怎能长久地依仗/依赖动听的语言呢? 参考译文:
王修微,广陵人,自幼有洁癖、书癖、山水癖。七岁时父亲背弃她离世,以至于自己飘零人间没有可以依靠的人,眉宇间常有遗憾的神情。后来信奉佛教,刺血写经,间或读史书读兵书,没有人能够轻视她。
王修微曾经到灵隐寺门,看见一只白猱坐在树颠,修微靠近它,白猱张开双臂象飞鸟展翅一样迅疾地离开。包园夜半之时,发现有两盏火光射到窗缝上,仔细一看,竟然是只老虎,而修微镇定自若地读书。
修微的诗词娟秀含蓄,可以与李清照、朱淑真的作品相比较。至于戏弄调笑、点评人物书画,都能压倒在座的客人。倾慕她文章的人如同辐条伸向车轴一样聚集在她的书桌前,如同农人诉说水灾旱灾一样,修微皱着眉头应酬他们,丢下笔避到西子湖、邓尉山、广陵。
园丁网数学第一站成套数学资料免费下载 不久,修微找到了自己的哥哥,哥哥把父亲埋骨的地方指给她看。王修微倒在地上痛哭失声,请佛僧为自己的父亲做水陆道场一共十五日,用来祭拜超度父亲的亡灵。箱子中的锦衣珍宝,随手送人毫不在意。
修微粗衣陋食,风姿绰约如同神仙;又过着归隐生活,驾船四处游玩,类似于天随子陆龟蒙先生。到太和去拜谒玉枢真人,到庐山去拜谒高僧憨公,登上高山面对深渊,飘忽数千里,智慧足以用来自卫,胆略足够用来防身,独往独来,旅途平安。回来后,拿出《楚游稿》给我看,自然的冰雪洗净了文字的浮华,天上的云霞涤净了文字中的脂粉气。或许这是名山大川的帮助吧!
修微说:“从现在开始,请允许我为从前浮华之语忏悔,买山湖上,为自己凿一个小小的墓穴,置办一处简陋的住处,长伴老母,哪里还有心思留恋世俗中如王孙芳草、刘郎种桃、苏小小栽下同心松柏这些事呢?”我对她说:“如今您才貌两艳,是人们所向往的,隐居出世的盟誓,恐怕太早了吧?”修微说:“唉呀,怎么能这样说!孔雀华美的尾羽,春天到的时候长出,到了四月就凋落,与花朵同荣同衰。孔雀每每要居于山中时,都会提前给自己物色葬身之地,在这之后才会停下来。但是宫廷会采集它的尾羽做除尘,蛮夷之人会采用它的尾羽做扇子,甚至有人把孔雀烹熟做成肉干,那么孔雀艳丽的毛色会常保吗?鹦鹉驯顺聪明,洞晓人的语言,做官之人特别喜欢,有的鹦鹉被教以诗文,有的鹦鹉被授以佛家名号,却不能免于被关闭在华丽的鸟笼中,那么动听的语言又怎可长久地依仗呢?”我感叹道:“人之常情是做官之人忌讳罢归,上年纪的人忌讳衰老,而修微年少不避讳死亡,面对死亡不避讳墓穴。以往陶渊明为自己做祭文,白居易为自己写墓志铭,司空图邀请平时故交在自己的墓穴中痛饮。这三个君子之后,很少有人能延续他们的高风亮节,修微能够很旷达地看待生死,就如同对待日夜寒暑的交替,是饱读诗书的女史呢,还是侠风义骨的女侠呢?一变又成为道人了。”
修微的生圹建成后,诸名士为她弹了一卷《孔雀经》,供奉十余颗鹦鹉舍利,并在墓穴中放置了百多篇修微的诗稿,眉道人为这件事做了记。
四、高考热点
16.把下列的一个长句变为短句,注意不要改变原意。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与资源丰富,但交通不够便利的西亚各国之间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的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经济合作区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与西亚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区域;它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它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这个地区资源丰富,但交通不够便利。
园丁网数学第一站成套数学资料免费下载 17.仿照示例,从“橡皮人”“考碗族”“奈特尔家庭”三种职场现象中选择一个,作劝勉或警醒式的点评。(不超过40个字)【示例】
软实力:软实力,是相对于知识、文凭等“硬实力”而言的,是指一个人在职场中会唱歌、字漂亮、有气质等各种影响自身发展潜力和感召力的因素。
点评:软实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全面提升软、硬实力才能在职场立于不败之地。【职场现象】
①橡皮人:在职场上我行我素,不接受新生事物,对表扬、批评无所谓,荣辱观淡薄的人。
②考碗族:到处参加公务员考试,不捧到“金饭碗”决不罢休的一群人。③奈特尔家庭:专心事业,收入丰厚,却很少有时间享受生活的职场人家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点评①(橡皮人):多与同事交流,增强团队意识,保持对生活的热情。点评②(考碗族):对自己职场的规划可以多种多样,各行各业都有“金饭碗”。点评③(奈特尔家庭):事业不是生活的唯一,感受生活,享受亲情,人生会更美好。18.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词语,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人生是一个容器,可它的容量实在是非常有限。担忧和恐惧多了,无畏和勇气就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一些不需要的东西随风而去吧,你就会秋波无痕,素心如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局促和紧张多了,潇洒与轻松就少了;傲慢和矜持多了,恭谨与谦虚就少了。
五、写作创新
19.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大山,我想对你说:我崇拜你的伟岸、沉稳;高考,我想对你说:想跟你亲密接触真不容易;鲁迅,我想对你说:能不能不让阿Q死啊?„„
对许多人事,我们可以有自己独特的看法,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没有机会倾诉。现在,请你选择一个对象,表达你对所选对象的独特看法。
请以“________,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必须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必须用第一人称;③字数在800字左右;④内容健康向上。
【写作指向】 一篇作文就是一个独特的世界。就本题而言,要使自己的作文“独特”起来,首先要有独特的视角,因为它决定了你的切入角度和写作方向。如果倾诉的对象定格
园丁网数学第一站成套数学资料免费下载 在老师、父母等人物身上,就很难跳出俗套的圈子,难以出新。其次这是一个非常便于抒情的作文题目,要写出真情实感,以情动人。这就要求我们能够敞开心扉,敢于说出想说的话,敢于展示独特的内心世界,让自己的作文流淌出富有个性的真情。再次要全面考虑问题,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依据充分的事实或理论作出全面的评价,阐述独到的见解,使行文充满思辩性。
【佳作赏读】
宝姐姐,我想对你说
水滨、小径,蜿蜒向美人的门扉。帘卷西风,谁来掀动孤寂的帷帐?缺月疏桐,凝望他已走远的身影,“蘅芜苑”千百遍读出的竟是“恨无缘”!
宝姐姐,今夜,我来拜访你,因为有太多的话想对你说。
客观地说,你并不是一个幸运者。你不会争强斗胜,更不是赖在贾府,一心想当宝二奶奶。对岫烟的救济,对黛玉的关心,对湘云的爱护,对探春的帮助,令人不禁佩服你这位“山中高士”超凡的度量与气质。然而,即便你“任是无情也动人”,宝玉所爱的却不是你;如果说林黛玉最终是得到了宝玉的心可以幸福地离去了,那么你的结局竟是一无所有。
宝姐姐,我为你而悲。别人眼里的你圆滑老练,我眼里的你却是太痴太傻,你从不主动追求,而且从来就怯于内心的表达。作诗,多为应景之作;处事,也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你太少流露自己的感情,把本来一颗属于少女的心打磨得失去了血色。“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你笃信着迂腐的礼教,期待着破败的封建秩序给自己的好运增加砝码——其实是自欺欺人!当一切尘埃落定,你才发现残风与落叶在数点着自己的归期。
宝姐姐,我不明白,你分明有一腔热情,为什么却要服“冷香丸”来压抑,变得淡然如冰?你分明有青春的萌动,为什么要戴上金锁来束缚,加快自己的枯萎憔悴?你的蘅芜苑前有一块巨石屹立,我不知道那是不是象征着你心灵的闭塞,外人难以走进。
宝姐姐,你爱宝玉吗?爱一个人,不是应该让他知道吗?宝玉挨打,你只说了一句“心疼”便自悔失言,羞红了脸一言不发;而林妹妹可是哭肿了眼睛,更作出了辗转柔肠的《题帕三绝》。“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宝姐姐,你输给黛玉的,是一份果敢与真诚呀!
至于缘分,你从不积极争取;关于爱情,你早就付与水月镜花。你一片好心却给“木石前盟”编织了噩梦,而你自己的梦想也注定会支离破碎。
于是我对你的命运不再抱有怀疑,我了解宝玉离开时的坚定。心与心的距离决定了你们人生的轨迹一任平行、没有交点。
水滨、小径,望断这一脉秋水,望不到那人的音讯。你叹息着换上一炷香,独坐在漫漫长夜中,等着天明。
【名师点评】 本文词汇丰富,语言优美,叙述到位,表达有力度,感情充沛,一气呵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3 第10课《过秦论》教案 篇4
1、文题
“论”,文体。本文为史论。“过”,错误,过错,这里用为动词;过秦论,即论秦之过。《过秦论》分上、中、下三篇,课文所选为上篇。
写作目的:作者总结秦王朝覆灭的历史教训,意在借古讽今,目的劝谏汉文帝治国施以仁政,对百姓实行宽缓政策,以使国家长治久安。
2、作者
贾谊:西汉洛阳人。政论家、文学家。
20岁为汉文帝朝博士,后迁太中大夫,深受倚重;因主张改革,遭权贵排挤、毁谤,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四年后复召回朝,旋任梁怀王太傅。梁怀王骑马坠地而死,贾谊“自伤为傅无状”,年余后郁郁而死。时年33岁。
主要著作:明人辑有《贾长沙集》,今人辑有《贾谊集》。包括《新书》十卷,较有影响的作品:《吊屈原赋》、《鵩鸟赋》、《陈政事书》(《治安策》)、《论积贮疏》等。
二、字词与语言
1、通假字
外连衡而斗诸侯 衡 通 横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从 通 纵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 通 敝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何 通 呵
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于阡陌之中 倔 通 崛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景 通 影
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有 通 又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 没 通 殁
2、古今异义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今:喜爱、热爱 古:吝惜
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今:划船的工具 古:盾牌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今:泛指河流 古:专指黄河
山东豪杰遂并起亡秦族也 今:山东省 古:崤山以东地区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今:全球、世界 古:一定范围的国家
分裂山河 今:有矛盾而分开 古:划分
3、一词多义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天下诸侯已困矣 丢失
蒙故业,因遗策 留下来的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weì 给予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刀戈剑戟类金属武器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棍棒类武器
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军事策略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吝惜
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爱惜、疼爱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请,放进来
延至孝文、武、庄襄王,享国之日浅 延续到
4、虚词把握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助词 (定语后置标志)
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助词 相当于“的”
夫晋,何厌之有 助词 (宾语前置标志)
振长策而御宇内 连词 表修饰关系
尊贤而重士 连词 表并列关系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连词 表转折关系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连词 表因果关系
5、词类活用句
a)名词作状语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像用席子、包裹、口袋一样
内立法度 外连衡而斗诸侯 在国内 对国外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向南、向西、向东、向北等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像云彩那样 像回声那样 像影子那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向南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在北方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用瓮 用绳子
b)使动句
外连衡而斗诸侯 使(诸侯)相斗
会盟而谋弱秦 使(秦)衰弱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使(百姓力量)愚蠢
以弱天下之民 使(天下百姓)衰弱
序八州而朝同列 使(同列)来朝
却匈奴七百余里 使(匈奴)退却
吞二周而亡诸侯 使(诸侯国)灭亡
c)名词作动词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做帝王
履至尊而制六合 本意为鞋子,此处意为登上
d)形容词作动词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变小变弱
尊贤而重士 看重
e)动词作名词
追亡逐北 逃跑的士卒
f)成语
度长絜大 量一量长短,比一比大小
同年而语 比喻一样看待,相提并论
6、文言句式
a)判断句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b)被动句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C、省略句
铸以(之)为金人十二
委命(于)下吏
蹑足(于)行伍之间,倔起于阡陌之中
三、理解与分析
1、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 叙述秦王朝兴亡过程
(1) 势力的崛起
(2) 进一步扩张
(3) 始皇统一天下
(4) 王朝的覆灭
第二部分 分析秦王朝灭亡原因
对比: 陈涉与六国比 秦的盛与衰比 结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写作借鉴
(1) 以观点统率材料,叙议结合;
(2) 对比的论证方法;
(3) 语言铺排渲染的辞赋色彩。
四、补充与拓展
1、补充注释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秦孝公二十二年(前340年),商鞅伐魏,魏使公子卬为将而击之。商鞅遗书公子卬,愿与为好会而罢 兵。会盟既已,商鞅掳公子卬而袭夺其军。其后十年间,魏屡败于秦。魏王恐,乃使使割西河之地献于秦以和。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首次合纵在前334年到前332年之间。苏秦说六国合纵,任从约长。佩六国相印。“秦兵不敢窥函谷关十五年”。前3,苏秦再次约六国攻秦,楚怀王任从约长。至函谷关,秦出兵击六国,六国皆引兵而归。此外,前2,魏、齐、韩三国曾联合攻秦。前247年,信陵君率五国兵败秦于河外。从以上史实可以看出:政论叙史,只是一种概括方式,跟史书记载不同。
伏尸百万
这说的不是一次战役的死亡人数。秦击六国杀伤人数皆有记载。如前293年击韩伊阙,斩首24万;前273年击魏华阳军,斩首13万(《年表》作15万);前260年,破赵长平军,杀卒45万。其余不足十万者皆略而不书。
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
这句话是对陈涉起义的肯定。陈涉于起义后半年即被叛徒杀死,但作者认为他是成功的,功业极大。司马迁也表示过同样的意思。《史记.陈涉世家》云:“陈胜虽已死,其所遣侯王将相竞亡秦,而涉首事也。
2、知识拓展
(1)与苏洵《六国论》比较阅读;
(2)阅读与贾谊有关的几首诗: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谊
毛泽东
贾生才调更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梁王坠马寻常事,何须哀伤付一生。
咏贾谊
毛泽东
少年倜傥廊庙才,壮志未酬事堪哀。
胸罗文章兵百万,胆照华国树千台。
雄英无计倾圣主,高节终竟受疑猜。
千载同惜长沙傅 ,空白汨罗步尘埃。
(3)有条件通读《过秦论》中、下篇。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3 第10课《过秦论》教案】推荐阅读:
《过秦论》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06-10
2015-2016学年人教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2课《墙上的斑点》教案10-04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 第24课 音乐与影视艺术(教案)05-20
2018-2019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一最新同步精品练习:第9课 第2框 Word版含解析09-04
【整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第10课《短文两篇》教案07-14
河南确山第二高级中学高二生物教案:《生态系统稳定性》(人教版必修3)12-05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11-07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第9课《赤壁赋》教学设计07-27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第15课预习教案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