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写作论文

2024-10-19

论文写作论文(精选8篇)

论文写作论文 篇1

公文写作基础知识:公文写作写作基础

一、公文写作,是指公文的起草与修改,是撰写者代机关立言,体现机关领导意图和愿望的写作活动。

公文写作包括起草初稿、讨论修改、形成送审稿的整个过程。在机关起草的实践中,起草公文的任务可以由一人承担,也可以由多人承担,这主要取决于公文的`重要程度和机关的文书人员队伍条件。

二、公文质量直接关系到机关的工作效率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贯彻问题,关系到公文本身的效用问题。

公文质量主要体现在公文的思想内容与文字表达两个方面。在思想内容方面,应该政策性强、针对性强、科学性强。在文字表达方面,应该结构严谨、语言精当、行文规范。

三、公文写作的主要特点表现在六个方面:

(1)被动写作,遵命性强。

(2)对象明确,针对性强。

(3)集思广益,群体性强。

(4)决策之作,政策性强。

(5)急迫之作,时限性强。

(6)讲究格式,规范性强。

四、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是:

(1)要保证公文内容在政治上的正确性。

(2)要实事求是,在业务上符合客观规律。

(3)在文字表述上准确、鲜明、生动、符合语法逻辑。

(4)公文起草要符合统一规定的体式与程序。

(5)要注意选用书写的载体材料与字迹材料。

五、公文写作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是:

(1)明确发文主旨。

(2)收集有关材料。

(3)拟出写作提纲。

(4)认真起草正文。

(5)反复检查修改。

六、公文写作人员的素质修养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1)政治素质好。

(2)有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

(3)熟悉业务和机关工作情况。

(4)有较宽的知识面。

(5)有较好的文字功底。

七、公文写作人员加强修养应从三个方面着手:

(1)完善自我,勇于创新。

(2)博览群书,增长知识。

(3)深入实践,勤学苦练。

论文写作论文 篇2

一、应用写作实训教材现存的突出问题

(一) 内容陈旧, 脱离提高应用写作能力的实际需求

1. 知识的点拨难以体现“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念, 与学习者的认知规律相悖

现有的实训教材, 虽不乏亮点, 但内容陈旧, 体例老套, 训练内容定位不准仍是痼疾。如, 一些名为“项目驱动、任务导向”的实训教材, 虽包括了与学生就业相关的项目 (文种) , 项目下也设计了若干“任务”, 但内容却与“基于工作工程”的理念脱节, 各文种的定义、特点、分类、区别、写作要求等一应俱全, 唯独掌握应用文生成过程、思维活动进程等规律及运用写作策略等实训题, 如例文评析、病文修改题、写作题等缺失, 学生难以在任务的完成中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再如, 有的实训教材强调应用文须“立意鲜明”, 并阐释了含义与重要性, 但“片言撮要”“段首撮要”“标题现旨”等令立意鲜明的重要技巧则鲜有揭示, 与之配套的示例及评点、对应的实训题缺失。因写作策略的指导、写作思路的形成、写作情境的设计等内容的欠缺, 写作知识难以被学生所感悟, 终陷入“眼高手低”的境地。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职场写作力》的编排体例给我们以启迪, 试看其“文体”部分的内容:

原则6:支持你的观点 (使用具体、真实的文字支持你的观点)

……

原则9:把长句变为短句

……

阐释上述原则时, 其体例为: (1) 指出其长处; (2) 举出不同的例子让学生去感悟其表达效果的差异; (3) 列举实例及辅之以相关技巧的剖析, 具体、深入地揭示写作思路及写法, 以保证写作者使用的语句真实、明确地呈现自己希望表达的思想; (4) 精心设计配套的、针对性强的练习, 以帮助学生掌握每一训练项目的知识点、技能点。如“支持你的观点”的编写思路:

以某物品的描述为例, 先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一系列问题, 再讲解运用“支持你的观点”这一原则所应考虑的具体问题, 随之举出了“笼统抽象的描述”→“笼统不够具体的描述”→“具体的描述”→“更好的描述”四种由粗糙、笼统到精确、具体的文章修改过程。该编排形式, 示例直观, 能让学生加深领悟作文加工过程的规律, 并在模仿中逐步掌握运用材料说明或论证观点的技能。

2. 技能的训练缺乏操作的实战性

“个人无法按预定的方式将知识迁移到应当发生迁移的新情境中。”鉴于此, 要使学生娴熟地运用各种写作方法和技巧, 须设计出便于操作的写作题, 而突破口应是写作表达过程各步骤中关键点的分步训练而非按分解的能力点逐一训练。若仅将写作能力的诸方面分解为若干的简答、填空、判断题, 学习者只会成为被动接受、贮存知识的容器。

3. 例文缺乏可模仿性

模仿性的写作训练有助于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消化等形式, 建立起对正在阅读的文章模式的心理映象, 并通过模仿与再加工的过程建立起稳定的认识结构, 故其是创造性写作的前提。

(二) 编写体系贪博求全, 脱离学生的职业需求

写作实训内容的针对性建立在对应用写作专门人才及一般员工所需的写作技能的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据调查, 目前商务类应用文已取代行政公文的中心地位。但实训教材大多仍以行政公文为实训重点, 且偏重于知识的系统性 (主旨、材料、结构、语言、表达方式、文体写作等内容包罗万象) 。因对职场所需的写作技能定位不准、对常用文种缺乏了解, 实训内容的难易程度难以体现大专、本科等人才培养规格的差异及不同职业群的岗位需求, 如有的实训教材竟然包括了调研、策划、公文、礼仪、宣传等十多类, 设置了命令、可行性报告、商务谈判方案等生产、经营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在职场中鲜有机会“操刀”的文种, 而职场常用的简历、求职信与辞职信、竞聘演说词、商务信函、各类分析报告的撰写等训练项目则涉及不多, 学生兴趣大减, 实训质量存疑。

二、构建写作实训教材新体系, 提升职场写作力的对策

(一) 紧扣实际需求设置实训内容, 增强实训内容的科学性

为使实训教材为学生乐学、易学, 其建设应“着眼于学生未来职业生涯、事业拓展和人格成熟”, 选取与学生未来职业密切相关的项目 (文体) 来确立内容框架, 以训练学生驾驭写作过程各步骤为主线来设计训练任务, 构筑起基于工作过程的以项目驱动、任务导向为载体的写作实训课程体系。务必做到:一是突出职业化的内容导向, 以职业岗位实际写作技能的提高为出发点, 突出商务、政务领域常用文体写作技能的训练。二是合理设置知识点拨与技能训练的比例, 突出知识与技能的关联度。三是增强例文的可模仿性, 突出操演性, 构建以单项实训为辅, 综合实训为主的新体例, 加大手脑并用的技能实训的比重。要通过写作情境的设置, 强化写作技能、思维训练。四是例文导读。实训设计应紧扣职业需求及学生的写作基础, 增强启发性, 使教材既有利于师生间教与学的互动, 激活学生的写作思维, 又有助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地探索、思考、体验应用文生成的全过程去建构知识, 通过独立的写作活动去掌握写作方法和技巧。

(二) 立足于写作流程规律的揭示, 按表达规律来构建实训内容

按应用文写作操作步骤分步训练, 是消除学生写作的盲目感、降低训练难度的有效做法, 故实训教材应以学生最难掌握的“理清思路→撰写高质量的初稿”这一过程的关键步骤的操作方法及实用技巧为主线, 构建基于写作过程的“分解操作”及“组合操作”的训练体系, 增强训练的流程性和训练体系的科学性。如从设计提高学生选词能力的训练入手, 再到句子、句群的构思, 最后训练其谋篇布局的能力, 训练效果当立竿见影。

(三) 思考与练习要以形式多样的实用案例为依托

思考与练习或实训题是对教材内容的巩固、深化和补充。故其设计, 一要紧扣学生的需求, 二要按比例配置复习巩固性的题目、思考性的题目、写作题、病文修改题等多种形式, 以培养其文体感、语感及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四) 突出语言训练

刘勰在《文心雕龙·章句》中提出了因字成句, 积句成章, 积章成篇的立言标准。基于“语言的痛苦是写作中的最大痛苦”及学生表达能力欠佳这一现实, 写作实训教材的编写应加大语言训练在实训中的比重, 如设计出按应用文的语体色彩, 选择词类、常用词汇及再运用词组、句子类型等由浅入深的训练题, 帮助学生准确、得体地表达。

摘要:应用写作实训教材的编写质量直接影响大学生写作技能的提升。从分析现有的应用写作实训教材的痼疾入手, 就构建应用写作实训教材新体例、提升职场写作力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写作,实训,教材建设,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加]Brandon Royal.职场写作力.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

[2]高文.教学模式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3]韦茂繁.经济应用写作实训教程.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1-03.

[4]刘淼.作文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易于写作,好于写作,乐于写作 篇3

关键词作文教学素材积累感受生活教学指导

有人比喻作文教育是开启心智的智慧工程,是素质教育的主舰艇,是人类成长的阶梯。从实际中不难发现,学生对作文的喜爱往往都是停留在口头上,根本没有真正地把作文视为“朋友”,更提不上当作“知己”。于是,一提起作文就紧张,就有一种压抑感,就会产生一种望而却步的不良情绪。怎样才能利用作文的特点,通过种种途径丰富素材,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呢?

一、贴近生活,激发兴趣

文章的本质是什么?就是生活的反映,所有的文章只能来自个人眼中的生活。“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为何小学生作文的取材乃至所抒发的感想都会出现惊人的类似呢?那是因为他们对生活缺少观察,没有用心去感受。陶行知曾说:“生活是多么广阔,生活是海洋。”“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要让学生走进自然,贴近生活,深刻的感受生活,实乃作文教学的关键。

生活是认识的源泉,是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丰富多彩的生活为作文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材料。离开这一“源泉”,习作的思路便会干涸。如果不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只是拘束在“书屋”里,苦思冥想,闭门造车,怎会激起动笔的兴趣?纵然多写多练,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又怎能得到切实的提高?而对涉世不深的小学生来说,生活的某些方面几乎还是空白,如果硬要他们在空白里生出文章来,这无疑是缘木求鱼和水中捞月了。对于小学生的作文训练,教师应从设法填补和充实他们的生活空白、丰富他们的生活经历做起,学写生活作文。先丰富生活,再训练作文。

实践中,我强调“写实素材+抓法”:抓游戏活动、抓体育活动、抓班队活动、抓竞赛活动、抓学习活动、抓家务活动、抓日常活动、抓实验操作活动、抓参观访问活动、抓假日旅游活动。学会观察生活是构成写实性作文的重要环节,是学生作文成功与否的关键。叶圣陶先生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作。”这就要求学生调动多种感官,从自己生活小事着眼,对生活中的每一片段、每一细节以及人物的音容笑貌、行为举止,对环境事物、时令变化、日月星辰、花草树木等进行有条理地观察,及时记录其色味、冷暖与姿态等。在观察的同时深入思考和感悟,从中挖掘和捕捉生动的瞬间。让学生学会观察,只有“静观默察,烂熟于心”,才能“凝神结想,一挥而就”。如《街头飘来“两只蝴蝶”》《妈妈整容记——割双眼皮》《唷,陈老师结婚啦》《绿色食品“大会餐”》等学生的作文,都来自于原味的生活再现,笔下的人物鲜活、生活充实,富有新意。

二、赋予想象,提高能力

作文就是拿笔说话,写文章就是想心思(陶行知)。为了让学生“好于写作”“乐于写作”,要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1.画图作文法。我曾有幸听过青春路小学金建琴老师的公开作文课《画骆驼》,她采用的这种方法。金老师先要求学生在一张白纸上用最短的时间画出最多的骆驼。几分钟后要求学生出示自己的画,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画的理由。学生思维非常活跃,思路很开阔。有的画一只骆驼,前面却有无数的骆驼脚印向远方延伸;有的画一座大大的骆驼城堡,里面可以居住成千上万只骆驼……学生能够思路清晰、有条理地说出自己作画的理由。最后金老师拿出自己画的骆驼:一座大山挡住了人们的视线,只见驼影出现大山两侧,山挡住的是那可以想象的无数只骆驼。让学生自己与老师的画进行比较,请同学说说谁画得好?为什么?学生顺理成章地说出自己作画的感受,一堂别开生面的作文课就是围绕绘画来组织的。绘图作文可以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开拓作文思路,减低作文难度,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2.想象作文法。想象是一种快乐的活动。想象作文,是一种愉悦的写作。小学作文教学应引导学生朝着“在作文天地无拘无束地放飞创造和想象”的方向起步,而不是让他们走进模式,走向技能,放弃自己想象的自由和权利。给一片自由天空,尽情挥洒无限创意,他们心中才会有说不出的快感,从而产生欲望,对作文萌生兴趣,形成良好的想象品质。

前段时间,我在《小学生世界报》上发现了儿童漫画大赛获奖作品,其中有一幅以保护地球环境为主题的画,画面上的地球拟人化,表情哀伤,表面沙化严重。学生看了画面,自然地引发了想象。于是,我让学生完成作文《地球妈妈的话》,让学生仔细看图,发挥想象写作,效果不错。

3.小品表演法。小品表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例如第九册习作《爱惜粮食》,就可以采用小品表演法教学。先布置好场景,再让学生分角色扮演,体会角色感情。表演时,要让学生仔细观察各角色的语言、动作、神态,想象他们的心理活动,理清写作思路并口头作文。小品表演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表演天赋,有利于保持浓厚的写作兴趣。

小学作文教学还可以与音乐、舞蹈等和谐交融。艺术具有永恒的生命力。艺术与写作的完美结合赋予写作广阔的主题与蓬勃的生机。同时加强作文教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建立科学的作文教学体系,形成同各科教学相辅相成的关系。

三、下水带路,引人入胜

教绘画者须得能作画,游泳教练理当会游泳,指导学生作文的语文老师,自然也应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有些缺乏经验的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往往有以下类似的问题:

(当学生在动手写作时,不难发现许多学生正一筹莫展地咬着笔头)师:“不会写?”生(沉默是金):“……”师:“很简单,根据要求先列提纲,选材布局。”生:“那怎样开头呢?”师:“开头方式各种各样,要新颖。”生(终于低下头,“安心”地开始写作了。教师悠闲地转来转去。生:“那怎么结尾呢?”师:“多动动脑筋,反正方法多种多样。”

教师用这些貌似正确、实则无用的空话回答学生提出的具体问题,分明是和学生兜圈子、捉迷藏,不仅不能给学生解惑,还会把他们带入茫茫迷雾中,使学生产生写作难的念头。

如果教师会写“下水”文章,学生会写得更好,提高写作的兴趣。教师经常下水作文,不仅容易体谅学生的难处,还容易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贴近儿童的认识,改进教学。同时,教师下水作文,还能赢得更多学生的尊重和信赖,并且产生学习老师、仿效老师的实际行动,像老师那样喜欢作文,这样兴趣就更浓了。

四、大胆作文,激励评价

“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写一篇作文是一次创作过程。对于学生的创作成果,教师要善于用一双慧眼发现学生作文的闪光点,哪怕是一句形象的语句、一个生动的词语,甚至一个准确的标点,都应以充满激情和希望的评语肯定他们的成绩,增强他们不懈努力的信心。小学生渴望被肯定,教师只字片语的鼓励会如一针兴奋剂,让学生对写作的热情不断得到升温。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学习上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

在一堂作文讲评课上我是这样导入的——教师满面春风进入课堂,富有激情地讲:“上次我们练习了‘好××’这篇写人文章。作文中同学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塑造了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文章引人入胜,动情动感,使老师爱不释手。作文中一位位耐心亲切的好老师给我树立了一个个好榜样,一位位勤勤恳恳的好爸爸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好邻居、好妈妈都在同学们的笔下熠熠生辉,特别要表扬×××同学和×××同学(平时害怕写作文和讨厌写作文的两位同学),他们的作文进步很大……”

优美的语言,激昂的语调,亲切而又热情地表扬了同学们,以情动情,为每位同学注入兴奋剂,帮助他们树立了信心,激起了写作的欲望。

写作写作期末总结 篇4

(一)原则上主送一个上级机关,根据需要同时抄送相关上级机关和同级机关,不抄送下级机关。

(二)党委、政府的部门向上级主管部门请示、报告重大事项,应当经本级党委、政府同意或者授权;属于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应当直接报送上级主管部门。

(三)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如需以本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请示,应当提出倾向性意见后上报,不得原文转报上级机关。

(四)请示应当一文一事。不得在报告等非请示性公文中夹带请示事项。

(五)除上级机关负责人直接交办事项外,不得以本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负责人报送公文,不得以本机关负责人名义向上级机关报送公文。

(六)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一个上级机关行文,必要时抄送另一个上级机关。第十六条 向下级机关行文,应当遵循以下规则:

(一)主送受理机关,根据需要抄送相关机关。重要行文应当同时抄送发文机关的直接上级机关。

(二)党委、政府的办公厅(室)根据本级党委、政府授权,可以向下级党委、政府行文,其他部门和单位不得向下级党委、政府发布指令性公文或者在公文中向下级党委、政府提出指令性要求。需经政府审批的具体事项,经政府同意后可以由政府职能部门行文,文中须注明已经政府同意。

(三)党委、政府的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可以向下级党委、政府的相关部门行文。

(四)涉及多个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务,部门之间未协商一致的,不得向下行文;擅自行文的,上级机关应当责令其纠正或者撤销。

(五)上级机关向受双重领导的下级机关行文,必要时抄送该下级机关的另一个上级机关。

第十七条 同级党政机关、党政机关与其他同级机关必要时可以联合行文。属于党委、政府各自职权范围内的工作,不得联合行文。党委、政府的部门依据职权可以相互行文。部门内设机构除办公厅(室)外不得对外正式行文。

二、请示与报告区别

1.行文时间不同,请示事前行文;批转报告事前,其它事中后 2.行文的目的、作用、答复要求均不同

请示旨在请求批准、指示、支持、帮助,需及时批复。报告旨在向上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答复上级询问。3.受文机关处理方式不同

示必须及时批复;报告除批转性建议外多数不回复 4.正文写作侧重点不同。

请示一文一事,讲原因、述事项、重请求。报告重概括陈述,可多方面汇报情况、总结经验教训,报告“特此报告”可省。请示不能缺“以上请示,请批复”

三、通报与通知区别

1.一般性质的好人好事,批评一般性质的错误,发内部简报表扬。2.如事迹比较典型,错误性质比较严重,就需发通报。

3.一般性告知下级机关某信息或执行某事项,可用通知;“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则发通报。

四、批请函与请示区别

向有隶属关系的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事项用请示。向没有隶属关系的业务主管机关请求批准有关事项,则用请批函;主管机关答复请求审批事项,用审批函。

五、决定与决议区别

1.形成程序不同:决议必经会议讨论通过;决定多由发文机关领导签发生效 2.发布名义不同:决议以会议名义颁布;决定多以机关名义颁布

3.内容不同:决议针对过往活动或事件,得出原则性、理论性的结论性意见;决定针对今后具体事项,作出决断,重在执行

4.表达方式不同:决议突出“议”和“论”;决定侧重布置工作、提出要求,不一定要展开充分的议论

六、意见与报告区别

(1)在适用范围上: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2)在行文方向上 :报告属于上行文,而意见兼具三种行文关系兼具

(3)在表达方式及针对对象题上:意见重议论,针对的主要是问题;报告重陈述,针对的是具体事实或工作。

七、意见与通知的区别: 针对下行文

下行通知的指导性、要求下级办理、执行的强制力较强; 下行意见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主、灵活机动地处理。

八、如何实现应用文主题写作的深刻性原则

1.“以小见大” 有意义:会归纳、会提炼,不肤浅,不空洞 2.“ 一语中的” 揭本质:简洁凝练,一语道破,一针见血

3.“人无我有” 见实力:新创造——别人见不到。新推进——别人缺乏认识的深度。

九、应用文材料选择的具体要求 1.围绕主题单

一、鲜明来选择材料; 2.选择真实、准确的材料 3.选择典型、具体、充分的材料; 4.选择新颖的材料;

十、表彰性文种的结构格式和正文写作要点 通报的格式 标题 主送机关 正文 附件 落款(署名日期)例:××有限公司关于表彰(批评)×××的通报 各各部门、各有关机构:

(1)简述先进事迹,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迹、怎么做及其结果;(2)对先进事迹进行分析、评议,指出其典型意义,或概括主要经验;(3)提出表彰决定;(4)提出希望和学习号召。

××有限公司 ××××年×月×日

十一、布置性通知(工作通知)的结构格式和正文写作要点 Ppt98 工作通知

××××关于××××××的通知

××××××××××××(背景、缘由、问题、依据)

为了××××××××××(目的),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文种承启语)

一、×××××××。(事项))×××××××××。(要求、希望)×××× ××××年×月×日

十二、通告的结构格式和正文写作要点

1.标题 1发文机关+事由+文种 完全式标题2发文机关+文种3事由+文种4只写文种 2.文号 对外张贴 有的标题正下方 序号“第x号” 3.主送机关 普发公文 无

4.正文 三部分:缘由(原因、目的、意义、依据)、承接语+事项+结语(要求、希望,特此通告。可略)

5.落款(发文机关和成文日期)

求职书的的结构格式和正文的写作要点与技巧

(一)标题 第一行正中 文种

(二)称呼 下空一行顶格+单位名称、负责人职务姓名+冒号 可:尊敬的X处长、尊敬的人事部负责人等 忌:亲爱的。

(三)问候语 可略 称呼下一行另起一段,左空两格,一般写“您好!”,以示尊敬

(四)正文

1、开头 问候语下另起一行 空两格处开始写正文(1)简介个人基本情况 年龄、性别、学历学位、职称、技术专长

(2)简介求职缘由 信息的来源渠道 对用人单位的敬慕、热爱等

2、中间突出自己的优势和”闪光点“

(1)强调经历经验、成绩成果;敬业精神;重要社会关系等

(2)强调岗位与人生理想吻合,可充分发挥自身才智与专长

(3)写明必要的工作条件,具体工作设想及所能达到的目标

3、结尾(1)正文下一行空两格 表达恳请与希望

(2)祝颂语:另起行空两格 “此致”,再下行顶格“敬礼”

(五)落款 署名和日期

(六)联系方式 地址 电话

(七)附件 佐证材料

总结:

总结的标题:

1、单位名称+时间+事由+文种 例:深圳市财政局2004年工作总结

2、单位名称+事由+文种,或时间+事由+文种 例:海雅百货公司创先争优活动总结

3、事由+文种 例:比赛总结

4、时间+文种 例:季度总结 上半年总结 总结正文的三部分内容:

1、回顾过去。这是总结的开头部分。简明扼要地总结工作所涉及的时间、单位、背景、成绩、任务、效果等。

2、经验体会。这是总结的重点部分。

(1)经验体会:定性定量 要求具体明确清晰地说明工作的方法、措施与成绩、体会、经验、教训。(2)存在问题:难点疑点 主客观结合分析原因,最好一针见血、深刻明确

3、指导将来 这是总结的结尾部分。努力方向:具体可行

计划(总结)正文结构的各个部分及其写作要求

计划:标题 计划单位+计划期限+计划内容+文种 前言:思想和依据:为什么做、1.依据什么做、能不能做;单位情况

2.目标和任务: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定性、定量 3.措施和步骤:怎样做、什么时候完成 4.结尾:执行要求、希望、号召 落款、名称、日期。单位加盖公章 同属于人事任免事宜,如何区分命令,决定和通知。答:看被任免人员的级别,凡属于国家主席任免的高级干部,通知使用任免令,地方一级的人事任免,往往使用决定或通知。

1、看严肃程度:看任免的领导同志的级别,一般行政单位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任免重要部门的主要责任同志同决定,对一般人员的人事变动安排用通知;

公文写作万能写作套路 篇5

1从职业要求来看,这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

开会是古今中外的一种重要活动,上古的《尚书》中就有“议事以制,政乃不迷”的说法,当今更是各级党政机关决定大事、部署工作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活动方式。会议开得好不好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领导同志的讲话和报告效果如何。因此,领导讲话稿的起草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各级办公室是领导的左右手和参谋机构,理应把协助领导起草讲话稿作为政务服务的重要内容,作为参政设谋的重要渠道。

2从工作价值来看,这是一种意义重大的贡献。

领导讲话稿的作用很多,具有发布决策、宣传政策、指导工作、推进发展的重要功能。一篇成功的讲话和报告,就像扛起一面旗帜,能够昭示真理、凝聚人心;就像立起一根标尺,能够指明方向、明确目标;就像提供一把钥匙,能够开拓思路、破解难题;就像注射一剂良药,能够舒筋活血、提神鼓劲。领导讲话的重要作用决定了,起草领导讲话稿的工作责任重大,意义重大。3从培养人才来看,这是一种成长提高的途径。

起草领导讲话稿的过程,实际上是起草者一种全面的思维训练和智能训练的过程,它对改善文字干部的政治素质和知识结构,提高文字干部的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都是大有好处的。有人说,起草领导讲话就是关起门来“当领导”。在艰苦的思考和起草工作中,必能获得知识、获得成果、获得进步。当然,文字干部不一定都要处心积虑去当官做领导,但不可否认很多领导是从文字综合岗位走向领导岗位的。

如何起草领导讲话稿,起草领导讲话稿分哪些步骤和环节?这没有固定的答案,可以说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一般来说,大村料经过的环节多一些,小材料经过的环节少一些。我认为,协助起草一篇领导讲话稿要经过的步骤和环节主要有四个:

第一,调查研究收材料。调查研究是从事文字工作的一项基本功。起草领导讲话稿的调查研究与一般意义的调查研究不同,不需要形成调研报告,只是起草讲话稿的前期准备工作。主要任务是三个:

一是吃准上级精神。各级各部门召开的会议,大都有传达贯彻上级精神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在起草过程中首先要学习领会好上级会议的精神,尤其是对一些新的观点、新的提法、新的要求要掌握。只有真正理解消化上级精神了,才能在起草过程中结合实际贯彻落实上级精神。

二是领会领导意图。报告是领导作的,讲什么、怎么讲,只有领导才能拍板。报告写得好不好、通不通得过,只有领导说了算。所以起草领导讲话稿必须全面了解领导的意图,起草者的任务就是准确地领会、掌握、表达领导的意图,并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思想去深化、拓展领导的意图,也就是既要把领导想讲的话“讲”出来,又要把领导还没有想到而又愿意讲的话“讲”出来。了解领导意图,仅靠领导向起草者讲一通是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尽可能贴近领导所思所想,跟紧领导所作所为。可以采取换位领会法,小材大用,小干部想大事情;沟通领会法,列席会议认真听,不明事项大胆问;联系领会法,联系领导近期言论去领会,联系领导近期关注的重点工作去领会。

三是掌握实际情况。要写出有血有肉的讲话稿,一靠吃透上情,二靠吃透下情,真正做到心中有全局,手中有典型。我们写材料为掌握情况,开阔思路,采取的主要途径,一个是召开座谈会,听取情况;一个是通知部门单位上报材料,书面了解情况;一个是通过报刊、网络查找参考资料,广泛收集情况。我的体会是,要写一个万把字的重要报告,不看10万、20万字的参考资料是不行的。收集资料,应当是韩信用兵、多多益善,使用资料应当是沙里淘金、精挑细选。

第二,谋篇布局搭架子。搭架子就是定提纲,这是起草领导讲话稿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说提纲好文章就成功一半了。我们写材料的同志都有这样的体会,不怕“经常写”,就怕推倒重来“反复写”。先把提纲定好是避免“反复写”的重要方法。综合大多数讲话稿的架构特点,我看基本上都是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摆事实、讲道理,明方向、定措施,提要求、抓落实,这就是有的人经常开玩笑说的领导讲话三段论,第一段讲认识,讲意义;第二段讲目标,讲重点;第三段讲领导,讲责任。我看从事文字综合工作的同志不要回避“三段论”,万变不离其宗,一篇讲话稿不外乎就是这些内容。当然也不能千篇一律、生搬硬套,要力求形式多样、结构新颖。确定讲话稿的提纲,就是要确定分几块写,一层为层次结构,最低一层为段落结构。

基本要求是,几大块之间既要相互联系,又不能重复打绞;大块与小块之间要能够包容,能够配套。到底分几块写,要根据报告的内容、报告人的身份、报告的次序来确定。

从报告内容看,如果是主体报告,一般以三到四块为好,不外乎是讲任务、讲要求;如果是强调性讲话,就不要面面俱到了,突出强调几个问题就行。从报告人的身份来看,如果是副职作主体报告,正职强调几点即可;如果是正职作主题报告,副职应从贯彻落实的角度讲几点要求。

从报告次序来看,先讲的应该讲全面一点,后讲的带总结性质。总之,文无定法,各有各的搞法,要坚持因人而宜、因文而宜。提纲拟定之后,特别是重要会议的讲话提纲,要报领导同意认可之后再动手。

第三,精心起草拿初稿。如果提纲是讲话的骨架和形式,那么内容就是讲话的血和肉。一栋房屋是一块一块的砖垒起来的,一篇材料是由一句一句的话连起来的。起草初稿的过程,就是组织句子、组织语言的过程,是一个比较艰辛的过程。拿初稿的作用功莫大焉。作为一名刚刚从事文字工作的同志来说,在起草文稿的过程中要注意从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要下笔有话写。一般是围绕中心句来展开文字。一个部分的中心句子就是这个部分的标题,一个段落的中心句子往往就是开头的第一句话。无论是部分还是段落,每个句子都要围绕中心句来展开。展开的方法,一个是对中心句观点进行解释、阐述;一个是先阐述对中心句观点的认识,再提要求、作部署;一个是以总分结构来展开,从中心句观点引出几层意思来写。

二是要行文有层次。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不知所云。行文分层次,有的是以小观点配套大观点来分层次,有的是以时间先后顺序来分层次,有的是从不同的工作要求、工作层面来分层次,千万不能出现前后重复,既要避免整个讲话前后重复,也要避免段落内部内容出现重复。内容打架、层次不清,这是文字起草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也是要注意的文章一大忆忌。

三是要前后有过渡。一篇讲话稿能不能一气呵成,是不是行文顺畅,与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过渡关系重大。我不太喜欢一级标题下面马上就是二级标题,二级标题下面马上就是三级观点。我认为起草一篇讲话稿就写硬巴巴的几条,这是一种懒手脚、不动脑筋的搞法。要想文字顺畅、意思连贯,必须注重行文的衔接和过渡。

第四,反复修改上水平。文贵于精,文精于改。材料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修改文章,主要看主题是否鲜明、突出,观点是否精当、确切,段落是否严谨、分明,语言是否简炼、流畅,内容有没有疏漏和重复,文辞有没有含混和差错,包括标点符号打得是否准确,都要认真过细地推敲,一字一句地斟酌。从修改的程序来看,一篇重要的讲话稿要经过起草者个人修改、写作班子集体修改、讲话领导审核修改几个步骤。像我们起草党代会报告起码修改了十多次,有起草者的单独修改,也有起草班子的集体修改,还有市委领导及领导班子的讨论修改。

创意写作——美国过程写作法 篇6

早在1960年许多美国语文教师就发现,专注于纠正学生的写作错误并不能改变学生的写作水平,于是他们中的许多人转向了”创意写作”的研究,不再关注学生的写作错误,以免抑制学生的创意。但还是有一些学生的作文错误百出,甚至思想表达不清。继写作教学的这一困惑之后,贾特•艾米格(Janet Emig)等研究者开始观察学生与专业作家的写作行为。他们发现优秀的作家首先关注的是思想而不是写正确,若作家在打草稿时注重写正确,那么就会受到干扰。过程写作就从这项研究中发展起来。过程写作法(Writing Processes)在美国教育圈中颇为出名,1996年,国际阅读协会和全美英语教师联合会携手出版了美国《英语语言艺术标准》,该标准的第5条写道:“最近几年许多学生从写作教学著名的„过程写作法‟中获利。该法关注不同写作活动都涉及的过程步骤,如为真实的读者写计划、拟草稿、编辑和发表。”近十年,有关过程写作法的研究,有了深入的发展。

一、过程写作法的五个阶段

过程写作法旨在管理学生的写作行为。学生在整个写作过程中,经历五个相关的阶段:预写作(prewriting)、打草稿(drafting)、修改(revising)、校订(editing)和发表(publishing)。

第一阶段:预写作。“预写作”就是做好写作的准备,像运动前的热身,但最容易被忽视。在这个阶段,学生要:

(1)选择话题。一些学生抱怨他们不知道写什么,如果老师可以用头脑风暴列出3-5个话题,他们就可以确定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了。通过预写作活动中的交谈、绘画、阅读和写作,学生拥有了众多的话题信息。

(2)确定目的、形式、读者。准备写作时,学生必须思考写作的目的是什么,无目的作文不可能有突出的观点。这还影响到确定读者和写作形式。读者包括同学、父母、祖父母或笔友等。形式可以有商务信件咨询信息,为本地报社写稿、创作诗歌投稿给杂志等。

(3)形成写作中心思想。

第二阶段:打草稿。重在把想法写下来,不必较多考虑拼写正确、标点符号。

第三阶段:修改。根据同伴或教师的反馈,修改自己的初稿。

第四阶段:校订。侧重修改文中存在的拼写、语法、标点等细节性错误。

第五阶段:发表。在班上或小组内朗读或传阅彼此的作文定稿。

二、过程写作法案例

下面是一个教学片段。安妮老师给二年级学生朗读自传体小说《小时候在山里》。

安妮:我要你们回忆一下你做过的5件牛,用“我记得”作为开头,把每件事写下来。写完后和你的同伴分享你的想法、(给学生分享的时间)

安妮:把5件事连起来,并加个名字。

(等几分钟)

安妮:你能写出我们五官的感觉吗?

(学生回答:触觉、视觉、嗅觉、听觉和味觉。)

安妮:从5件事中写下你认为最重要的一种感觉。

(等几分钟)

安妮:选择你最想写的“我记得”,与小组同学分享。

(等15分钟)

安妮:接下来写你印象最深的或对你而言最重要的那部分内容。写完后与小组同学分享。在10分钟内尽你最快的速度写,看看你能写多少。写的时候不必注意标点或拼写。你可以过后再考虑这个问题。

(等10分钟)

下面是彼得的初稿:

老树

这是一个炎热的夏天,后院的空气中充满了丁香的花香。我穿看短裤来到花园,脱掉衬衫,拿起斧子,面对丁香树,说了句:“再见,老树!我会想你的!”就砍起来。最终,随着撞击声,丁香树倒在地上。我盯着老树看了一会儿,就去喝牛奶了。

安妮:与小组同学分享你的文章,并请他们就你文中写得不清楚的地方提修改建议。

彼得听取了小组同学的建议,然后作了修改了

老树

我最愉快的记忆是父亲教我砍树。今天是我第一次尝试砍树这是一个炎热的夏天,后院的空气中充满了丁香的花香。我穿着短裤来到花园,脱掉衬衫,拿起斧子,面对丁香树,说了句:“再见,老树!我会想你的!”就砍起来。最终,随着撞击声,丁香树倒在地上。我盯着老树看了一会儿,老树也看着我.我回到了屋里。妈妈问我为什么悲伤.“我想念那棵树”我回答。“不用担心,我给你喝些牛奶和三明治。”

彼得和安妮一起校订了故事中的错误,并准备发表。安妮要求学生像他们喜欢的作家那样给自己的作文设计一个封面并写一个献词,彼得为《老树》画了一张插图,并把自己的作文献给了自己的宠物鹦鹉。

三、过程写作法的合作环境

过程写作法的每个阶段都需要小组合作,尤其是修改、校订和发表阶段。修改阶段的小组称为同伴反应小组,校订阶段的小组称为同伴校订小组。小组中的学生都需要明确的指导,如为了获得组员的帮助该说什么、怎么说。为了有效参与,学生要学习小组活动的交流规则、好作文的标准以及校订的内容。

(一)同伴反应小组

1.概述

当学生选定主题并写出初稿后就将进入同伴反应小组活动。反应小组的目的在于给学生展示作文并得到读者支持的机会。反应小组一般由3-5人组成,组内每个学生有一次朗读自己作文并获得反馈以确定作文修改情况的机会。基于这个目的,组内讨论应集中于主题思想的表达而不应关注格式、错别字、语法等技术性细节。对他人的作文作出反应是一种高水平的任务,涉及知识和社交,需要仔细倾听作者的表达意图并反思可能存在的问题,再提出建议。反应小组的一般活动程序如下:

(1)对同学的作文内容而不是表达形式作出反应,也不要对写作模式作出反应:

(2)找出你所欣赏的一两个内容:

(3)组织自己的问题,就你不理解的部分提问:

(4)依据好作文的标准评判同学作文。一篇好作文的标准是:

开头:要吸引读者或者要陈述写作目的。

中心:必须选定中心,删除无关信息。

语言描写:文中的语言描写可以使你听见或感受到叙述者的真实性,即使他叙述的内容是虚构的。

表现而不是讲述:要为读者描绘画面而不是平铺直叙。举例有助于表现。

结尾:好的结尾应呼应写作目的、紧密联系主题,也可以给读者一个意外或意犹未尽的感觉。

2.反应技能教学

在开展小组反应活动前,教师应示范反应技能。方法如下:

第一,借助投影仪示范。借助投影仪展示一篇匿名的作文初稿并加以评论。

(1)教师从文中找出自己欣赏的一两个地方。

(2)就文中不明白的地方示范提问。可以找出游离主题、序列、组织以及不符合“好作文的标准”的其他因素。

(3)呈现另一篇作文,邀请学生模仿前面的示范对这篇作文作出反应。

(4)教师扮演一位优秀的同伴,再扮演~位能力较低的同伴,分别对文章作出高效的反应和无效的反应。

第二,阅读讨论优秀文学作品。当学生阅读分享文学作品后,要求他们找出特别有趣的内容,画出或举例说明“表现而不是讲述”的句子和句型。

第三,日记的作用。教师对学生的作文的反应将直接影响学生对同伴的作文的反应。若教师采用积极的方式,表扬学生写得好,而不是关注语法、拼写、标点的错误,学生也会模仿作出积极的反应。因此,教师与学生的日记交流是最有力的反应示范。

第四,作者圈。在作者圈中,一个学生朗读作文并提出希望组员反馈的类型要求。其他组员倾听并对作文作出反应:先积极肯定,再提问题和建议。当一个学生作文反应结束后,另一个学生接着朗诵自己的作文,以此类推。下面是帮助作者和组员参与作者圈活动的要求:

(1)作者的要求

•说明你的作文希望得到帮助的类型:

•朗读作文,可以要求组员重复作文的内容:

•询问组员应细化文中的哪些内容,并请他们讨论文中的其他部分:

•指出需要帮助的地方请组员提出建议。

(2)组员的要求

•在作者朗读时仔细倾听:

•对作者提出的问题作出反应并尽力提供帮助:

•指出句子、描写或文中其他你喜欢的部分:

•指出文中写得不够清楚的地方。

(3)组员提问样本

•文中你说……的时候是什么意思?

•你能描述那种感觉吗,以便让我们看到或听到?

•你的文章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你希望读者读了你的文章思考些什么?

•文中哪部分内容需要我们提供帮助?

•你最喜欢文中的哪部分内容?

•接下来你打算做什么?

分组后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帮助,但不要插手控制组内学生的相互作用。若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遇到的问题,他们很快就能独立发挥作用。教师可以摘录一个成功的小组活动过程,在全班分享。教师也可以定期要求学生自我评价,指出小组活动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方法。

3.反应小组案例

(二)同伴校订小组

1.概述

同伴校订组的目的是纠正作文中语法、标点、拼写和其他技术性细节的错误。当学生对作文满意之后,就是校订的时间了。

2.技能教学

教师要讲授语法或标点,然后在校订阶段把这些要素写在黑板上。不时地教一些新的校订要素,逐步帮助学生建立技术性细节知识。也可以用校对清单帮助学生记忆语法、标点或拼写要素。

可以培训一些特殊的学生做“主题专家”,如大写字母专家、标点专家、拼写专家或语法专家。当学生校订时,他们就去找“专家”而不是找老师。

(三)发表作文。发展合作性写作的意义在于鼓励学生发表作文。

1.办班报。办班报并请学生做专栏作家。当学生的文章在班级报纸上发表时,他们对写作的自信也提高了。

2.出集子。包括出诗集、小故事集、个^作文集。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班级图书馆,把学生发表的各种作文集子放在里面。

3.跨年级分享。可以让低年级学生分享高年级学生的作文。这样的分享可以培养学生的信心,使他们的作文因有真正的读者而价值倍增。

总之,过程写作法通过每一步的分享和反馈,支持并鼓励学生获得成就。当学生视自己为作者时,他们就变得自信起来,并且在写作过程中变得自主。

四、过程写作法评点

1.一种合理的教学预设

过程写作法基于这样的预设:每个学生都带着丰富的个人生活经验来到教室,若给他们机会说出自己的经历并写下来,他们总是有话题可写并能写很多。教师的任务在于运用多种方法,激发每个学生的生活记忆。这是一种源自生活体验的写作,而不是从作文题目出发的苦思冥想。学生也绝不可能因为对作文题目的误读而做无效的写作。

2.一种过程行为的管理

过程写作法将学生的写作行为分割成可管理的部分:预写作、打草稿、修改、校订和发表。学生明白:他们需要在整个过程的不同阶段都全神贯注于写作活动。首先,他们要产生思想,并为不同的读者和目的写作;然后,为了发表和分享而修改和校订。教师清楚:在每个阶段都应关注每个学生的行为,甚至个别辅导,使他们完成写作过程。当优秀读物能多次与写作活动结合,当写作策略能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的作品能被分享和发表时,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得到了发展。

3.一种永不枯竭的教学资源

过程写作法的价值在于让学生写自己的经历,并且在小组内分享和发表自己的作品。由于有了老师和同学的期待,这种人际关系的存在就会提供大量的机会,让他们明确地自我表达以及修改。因为作文要发表,所以学生要学习根据特殊的读者和目的作裁剪。合作学习小组不仅提升写作水平,而且提供大量的讨论机会。相互支持、有效反馈有助于学生期待和接受彼此。更重要的是学生渐渐发展成写作团体,他们知道如何用积极的、感性的方式倾听和评论他人的作文。过程写作法依托学生资源——团体动力实施教学,好比为学生写作过程各阶段构建了中途加油站。

4.一种整合多种学术原理的教学创新

通过过程写作法的操作步骤和环节描述,我们首先可以找到交际教学理念的烙印,其次可以发现自主学习的痕迹,再次可以感受到合作学习的课堂特征。

创设写作环境,提高写作水平 篇7

一、创造写作环境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所谓创造写作环境, 就是在作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利用语文活动课, 有意识地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活动场景, 让学生在准备、参与、感受、回味中体验活动课的整个过程, 具体地感受活动内容和活动氛围, 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出乎意外”的活动场面, 包括:老师、学生的基本认识 (观点) , 学生阐述观点时的具体表现 (语言表述、神态动作) , 学生在倾听他人表述时的表现, 等等。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往往充分运用各种感觉器官, 在放大了的生活环境中轻松愉悦地认识这一生活, 并从中体验到自己心理的复杂变化过程, 掌握获取写作材料的基本方法。

作文来源于生活, 但作文不等于生活, 它们之间存在一种难以表述清楚的关系。这好比地里的菜和饭桌上的菜。饭桌上的菜是从地里来的, 没有地里的菜就没有饭桌上的菜。但如果直接把地里的菜拿来宴请客人, 那肯定被当成神经病处理, 因为从地里的菜变成饭桌上的菜, 这期间需要有一个选择 (一些不好的叶子或不可食用的根、茎必须去掉) 、清洗、加工、烧煮的过程, 而且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加上油、盐、味精等佐料和调料, 甚至要讲究火候等。作文教学最关键的一点在于指导学生如何把生活变成作文, 而对生活的认识、选择又往往因为生活的平凡、单调、重复, 特别是由于学生年龄段的特点而被学生忽视, 有“水过无痕”之感, 正如人们常说的“熟视无睹”。基于这点认识, 语文老师有必要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认识生活、体验生活的条件。因为认识、选择生活是获取作文材料的基础, 不懂得认识、选择生活, 就不能把“地理的菜” (生活) 很好地变成“桌上的菜” (作文) 。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学生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改善, 往往不需要为生活奔波, 都把时间花在学习上;更由于父辈们的宠爱, 一般都过着“饭来张口, 衣来伸手”、“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生活, 生活上三点一线:教室———宿舍———食堂, 无忧无虑、专心学习, 狭窄的生活空间造成学生缺乏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和体验, 很难在平凡、单调、乏味的生活中寻觅到写作素材, 失去获取写作材料的基本途径, 以至于“无米下锅”, 遭遇“小媳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十分必要的。但传统作文教学方法常常是:写前指导、写后评改、改后讲评, 这样的教学模式看似合理, 实则存在很多不足。因为在写前指导中, 老师的一些观点、材料, 往往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他们大多把老师的这些指导作为真理写进作文中;至于老师的评改, 也常常因为应付检查而流于形式, 大多数老师只是改改错别字、病句之类的表层东西, 对于学生作文中存在的如何选材、如何思维等深层次的问题避而不谈;在讲评环节, 经常是以老师的归纳总结, 点出本次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最后以一篇或几篇好一点的作文作为示范而告终; 示范性作文往往被学生错误地认为就是写作的经典而加以运用, 导致一个教师教出来的学生都像工厂里生产出来的产品一样, 都是一个样子。学生千差万别的个性,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显然是难以适应的, 特别是对“唯老师之话是听”的低年级学生, 更是被消磨殆尽, 这种现状很难引起学生的写作兴趣。

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获取高分, 语文老师往往以一些范文作为指导写作的基本模式, 十分详细地归纳写作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模式:结构讲究“风头、猪肚、豹尾”;形式上讲究开头、结尾要讲究文采, 要运用比喻、排比的句式;内容上要积累几个材料, 等等。这种作文教学方法忽视了写作主体 (学生) 的思想和生活积累, 使得学生只能机械地从老师的讲课中获取有限的写作材料和写作方法, 也许他们能够写出一些作文, 但不是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的作文。这好比学生很快就可以尝到“鱼”的美味, 但没有掌握必要的捕鱼方法, 只能是临时吃吃而已, 吃完了就没有了一般, 即写作资源很快就会枯竭, 以至于一遇到写作, 就生搬硬套、七拼八凑, 出现“千人一面”的雷同现象。这种现象一经反复, 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学生一方面作文积累“囊中羞涩”, 不得不搜肠刮肚, 另一方面不得不应付老师, 从而厌文情绪自然而然地潜滋暗长起来。

中国语文教育在作文教学中对作文的定位, 导致学生普遍对作文产生害怕的心理。受几千年来科举考试的影响, 对作文的要求侧重于文采, 这从初考、中考、高考在作文评改中的发展层级的设置就可以看出。可以说中国作文教学培养的是作家型学生, 而作家在语文课堂上是很难造就的。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二、如何创造写作环境

“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 写作的关键在于写作材料, 材料是作文最基本的因素。传授学生获取材料的基本方法, 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取写作的不尽之材, 这是广大语文教师教好作文的最根本任务,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授之以渔”。针对这种现状, 可以利用语文活动课, 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活动中掌握获取写作材料的基本方法。

(一) “猜猜我是谁”, 让学生在放大了的生活环境中认识生活。

在记叙文写作教学的人物描写这一专题中, 我特地准备了一堂“猜猜我是谁”的活动课。主要设置以下环节:

1.课前布置学生以本班同学为描写对象 , 要求抓住该同学最突出的特征加以描述, 不能出现名字, 以第一时间辨别出来为佳。

2.在课堂上请学生到讲台上朗读自己的小作文 , 读完后让其他同学猜猜所描写的对象。

3.台下学生要以上台朗读的学生为观察对象 , 注意他们在朗读过程中的外貌、表情、动作、语言等, 并以其中一人为对象写一篇短文, 描述观察所得。

这样, 在第一个环节中, 学生一般会对自己平时早已熟悉的同学的外貌重新观察, 并有一些新的发现, 这对于不善于观察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惊喜, 通过观察而形成的文字, 这是从生活到作文的一大跨越, 其意义难以言表。

因为很多学生平时较少登台演讲, 一上讲台, 特别是众目睽睽之下便显得很不自在:有的脸羞得红红的, 有的一时不知道手脚怎么放, 有的用手摸摸头发, 有的用手抓着衣襟……这些动作就像在显微镜中放大一般, 显得特别突出、明显, 学生大多能够较清楚地观察、感受到;同时, 活动课的特殊气氛, 往往能够让学生集中精神感受同学的言谈举止, 尽情发挥想象力判断同学在作文中所描述的对象, 在热烈的竞猜中具体可感地体会人物的不同外貌特征和描写方法, 效果自然比直接单纯地让学生描写人物的外貌或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评好。学生通过以上的观察、交流和感受, 进一步学习人物描写、场景描写的方法, 再通过描写的训练, 提高对生活与作文的认识, 加深对写作方法的掌握, 从而达到训练的目的。

(二) “学当小老师”, 掌握作文评改的游戏规则, 明确作文的基本要求。

语文老师都有这样的经历:熬夜加班、辛辛苦苦地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改, 而后声嘶力竭地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讲评, 但学生对老师分发下来的作文和课堂上的讲评无动于衷, 关心的只是老师所给的分数, 至于老师在作文本上的圈圈点点一点也不“感冒”, 教学效率十分低下, 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错别字、书写潦草、选材、取材、描写等问题反复出现。这种出力不讨好、“高付出、低收入”的作文教学现象, 一直困扰着我们。对于这个问题, 语文老师不妨自我放松, 通过语文活动课, 改变互换师生角色, 把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交给学生。学生在角色的转变中自然而然地对作文评改的一些“游戏规则”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对自己作文中存在的一些毛病, 如错别字、书写潦草等有较直观的认识;对教师评改中所关注的一些得分点有清楚的认识;对作文中所运用的一些写作手法的妙处有较充足的认识……这些对学生的写作态度和写作心态是很有帮助的。通过几次训练, 学生对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将会有较全面的了解, 而一旦他们了解到作文中这些相关内容, 意识到这些问题, 那么在日常写作中就会有意识地注意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 这对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很有帮助。

本活动课的基本流程为: 课前要准备好作文评改的有关规则, 最好印成书面材料, 从而直观、清楚;教师事先对所要评改的学生作文做详细了解, 做到心中有数, 胸有成竹, 以便在活动课上做相应的启发;了解学生的作文水平, 以四人一组, 其中一人有较强的写作功底为佳, 鼓励小组交流;引导学生大胆地对所评改的作文进行评改, 指出其中的精彩之处与不足之处, 在小组中大胆交流; 及时了解活动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轮流推选评改小组上台进行讲评交流, 达成共识, 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 开展读书竞赛, 扩大课堂的外延, 增加学生的思想储备。

语文学科具有知识性、思想性、艺术性等特点。语文的知识性, 要求学生下工夫记忆;语文的思想性, 要求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思考;语文的艺术性, 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进行知识的积累、沉淀和感悟。这就意味着学好语文不能仅靠死记硬背, 特别是写好作文, 不仅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文字功底, 而且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和思想认识。因此, 我们不能把目光停留在语文课堂上, 而要以语文课堂为平台。记得一个语文界的权威说过:看一堂课的好坏, 不是看你教给学生多少, 而是看你让学生通过这堂课联系到了多少课外知识。

如在教学高中语文第五册的诗歌单元时, 我让学生举办了一场“李杜诗篇”知多少的竞赛活动。第一阶段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收集有关李白杜甫的一些资料;第二阶段总结整理李杜诗歌及其风格的演变历程;第三阶段为潜心阅读阶段, 以课文为轴心, 向外辐射, 阅读背诵李杜的相关诗作;第四阶段为竞赛阶段, 大家分头出题, 利用二至三节课时间通过背诵、游戏、抢答、演讲等方式评出优胜者。通过这一活动, 学生在查阅资料、整理材料的过程中对所学内容有一个较完整的认识, 采用背诵、游戏、抢答、演讲等方式进行学习, 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参与语文学习, 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这对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非常有利。“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 学生通过诵读自然会增强语感, 掌握写作方法, 这对作文写作来说很有帮助。

(四) 辩论对抗,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论述能力。

学生作文水平与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关系密切, 这就像小学时认为一些应用题很难做, 而一到中学就感到那是小菜一碟一样, 不变的是知识, 变化的是认识提高, 懂得运用更简单的方法了。思想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思辨能力的高低。但由于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 思维能力的培养往往为语文教师所忽视, 特别作文教学往往侧重于审题、立意、材料的组织、文章的结构, 思维方面的训练几乎不涉及。基于这一认识, 我们除了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外, 还可利用语文活动课, 围绕一个话题, 举行一些辩论赛, 或男女对抗、或小组对抗, 从而在辩论对抗中学会思维的方法, 这对学生写作很有帮助。

如对于当前有些学生由于认识不足, 沉湎于网络不能自拔, 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的问题, 为了引导学生端正态度, 我特地举行了一场辩论赛, 让学生分为男女两组, 由正负班长、学习委员、语文科代表担当评委。学生在辩论中自觉地运用逻辑方法, 摆事实, 讲道理,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论辩得不亦乐乎。通过这一活动, 他们普遍认识到上网的益处, 也认识到其不足。个别学生还明白:上网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 不是一个晚上、几元钱的问题, 涉及自己对他人劳动成果的不尊重乃至践踏的问题;涉及自己对父母对自己期待的问题;涉及如何正确对待他人的爱的问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 又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 对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是有益的。

三、创设写作环境的意义

(一) 打破语文课堂的局限性, 让语文课真正成为连接课内与课外的桥梁。学生在准备过程中充分接触许许多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领略到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博大精深, 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 增长知识, 增加思想储备, 为提高作文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语文活动课是一个让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 , 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各方面的才能, 增强学习语文的信心。

(三) 改变传统的说教模式, 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充分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同时, 角色的改变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的乐趣和学习的乐趣,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 在老师精心创造的活动环境中, 学生积极参与, 体会到生活的味道, 寻找到写作的材料, 掌握必要的写作知识和写作方法, 不知不觉地消除畏文情绪。

探究写作思路,创新写作策略 篇8

一、创新写作教学行动策略研究的背景分析

(一)相对成熟的理论支撑

行动研究作为社会科学领域的一种研究方法,在英美等国家已相当普遍。而我国英语教学界对行动研究还只是最近几年的事。为改革传统的课程及教学,美国学者麦克纳提出了“课程行动研究”,其目的旨在提高实践者的研究意识及研究者的参与意识。同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被西方教育界所倡导的“自我反思教学模式”作为行动研究的表现形式之一,是提高教师日常教学能力及科研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它以教师自己的教学行为为思考对象,审视、分析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做出的种种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转变教学行为,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它的主要实践途径是教学行动研究——教师对自己课堂中的教学现象进行考察、研究,并从中获得知识,改进教学的一种探索性活动。近年来国内关于教学行动研究方面的著述越来越多,已经成为国内外语教学与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

(二)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

课程改革实践告诉我们,实施新课程标准是一个长期的变革过程,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艰巨使命。课程不改革不行,课程改革不成功也是不行的。在英语课程改革的初始阶段,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都是正常的,课程标准本身也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作为英语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施真正意义上的课程改革,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变革教学行为,提高自身素养;要善于发现和研究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反思和纠正可能出现的偏差或不良倾向。创新写作教学行动策略研究作为对传统写作教学弊端的纠正,能帮助我们更深刻意识到写作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提高科研能力已经成为摆在英语教师面前的迫切任务。科研能力是英语教师素养的核心,是英语教师应对新挑战,实现职业发展的关键。诚然,开展创新写作教学行动策略研究不仅可以促进英语课改,而且能够锻炼出一支科研型的英语教师队伍,这也应该成为我们进行创新写作行动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客观存在的问题剖析

创新写作教学行动策略作为写作自我反思教学模式的主要实践途径,能增强教师对课堂写作教学策略的研究意识,优化写作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写作能力。诚然,英语教学中,写作作为语言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能反映一个人的英语水平。但是在多年的高中英语教学中,我们发现写作教学历来是工作的一个难点,教师觉得没什么好教的,学生觉得没什么好写的,写作课堂教学效益低下。学生的习作中常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如语法、词序或拼写等。即使是一些最基本的初中阶段就学到的单词、语法在写作中也会出现错误,如there be 句形;语义不连贯,结构松散,中国式英语充斥其间;对于教师费心费时所做的作文评语,学生视而不见,同样的错误学生屡犯不改,无视教师辛勤的劳动。因此,改变传统写作教学观念,构建以创新思想指导下的写作策略是非常必要的。

二、创新写作教学行动策略研究的方法探讨

(一)写作过程的科学划分

建构主义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应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写作教学的目标在培养语言技能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学习自主能力的培养。笔者在参阅了一些新型的教学模式和理论后,认为Mckenzie 和Tompkins所倡导的“过程教学法”,把教学过程分为:构思、初稿、同级评判、修改或写二稿、教师批改、学生再修改或定稿几个阶段比较合理。这种教学法既克服了学生在传统教学法中所形成的认为写作可以是“一次成形”的心态,也提高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主动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各自的兴趣、爱好及特长,把学生组成2-4人的小组,建立英语写作小组,课堂上运用“过程写作法”的创新写作教学过程,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二)课外写作的有益补充

培养高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除立足课堂教学实践外,还应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写作,如开辟英语习作园地、英语墙报、英语周记等活动。周记的形式通常采用的方式有:提示性周记、题目加提纲性周记以及自由式周记。1. 提示性周记。提示性周记一般较容易下手,教师给出一定的汉语提示,学生按要求并通过适当的发挥写成即可。2. 题目加提纲性周记。题目加提纲性周记对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必须认真思考提纲的要求以及为这一提纲服务的语言内容,同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况,通过一定的语言形式加以正确表达。3. 自由式周记。自由式周记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知识能力,题材广,内容多,可以涉及人物、体育、环保、音乐、电影等方面的内容。我们要通过课外写作方式的有益补充,帮助学生走出课堂写作的狭小天地,力争在课外写作中拓展学生的视野。

(三)评阅过程的合理优化

学生写作完成后,教师进行的评阅方式可打破常规过程,组织学生之间相互作为审稿者进行评判和评估同学的作品。教师则从写作各层面,包括内容思维、篇章结构及语法措辞等方面提出一系列问题来引导他们审视同学的作品,如文章内容是否完整,新颖;观点是否明确,独特;对主题认识是否明确,深刻;文章结构是否清楚;表达是否流利通畅;时态、语态是否正确等。接下来,要求学生在同级互评的基础上进行较深层次的修改,之后交给教师,教师从通篇文章全面入手,针对内容、语篇和语言多方面予以反馈,写出商讨式或指导性评语反馈给学生,在学生最后定稿之前,教师有必要进行集中讲解,评述全体学生经努力所取得的共性成绩或普遍不足。教师要组织学生认真讨论学习,就文章的内容、篇章、文体和语言等方面加以分析,以提问的方式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自身作品中的问题,从而内化教师评改,使学生通过对写作的讨论和反思真正有所领悟、有所提高。

总之,当前课程改革的迫切任务是如何把《课程标准》倡导的新理念转化为师生的教学行动,使课程改革的精神得到具体的落实,给广大教师提供具体的教学指导和行为示范。因此,我们要通过创新写作教学行动策略研究,实现英语写作教学质量的真正提高。

参考文献:

[1] 英语课程标准[S],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1

[2] 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3] 葛传椝,英语写作[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4] Arthur, B. Beginning to Writ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上一篇:海藻面膜的功效与作用下一篇:病历评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