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考语文卷解析(精选7篇)
上海高考语文卷解析 篇1
2015年高考浙江语文卷试题及解析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纠葛(gã)瓜蔓(màn)牛皮癣(xuǎn)为(wâi)虎作伥 B.惬(qiâ)意 觊(jì)觎 蒙(měng)蒙亮 扺(zhǐ)掌而谈 C.谄(chǎn)媚 压轴(zhóu)一溜(liù)烟 间不容发(fà)D.豆豉(chǐ)箴(zhēn)言 轧(zhá)马路 门揖(yī)盗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能力,涉及多音字、同音异形字、易错字的读音。
【考点定位】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风电属于绿色清洁能源,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企业不能墨守成规,应该把握机遇,发挥我们幅原辽阔、风能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风电。
B.许多造诣远不能与他媲美的人早已声名雀起,他却仍然不急不躁,保持着艺术家应有的淡泊与执着,相信自己终究会跻身真正的大师行列。
C.为了抑制城市机动车数量的快速膨胀,某市实施限牌新政,规定参与摇号竞价的申请人必须持有驾照,这一门槛绊住了7万多人。
D.活根吸水与花茎泡水养出来的花,乍看似无二致,但一段时间后命运迥异:一个让你忍不住精心浇灌,另一个新鲜过后被弃若蔽屣。【答案】C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连那些科班出身的经济学博士都被赶出华尔街,到地铁卖热狗去了,何况他这个半路出家的?
B.在外打拼数十年后,他回到家乡,用省吃俭用的结余捐建了一所希望小学,为发展当地的教育事业奉献了圈圈爱心。
C.长期以来,杀虫剂、除草剂、增效剂等各种农药所导致的污染,严重侵害着与农业、农村、农民息息相关的城市环境与市民生活。
D.在热心公益蔚然成风的今天,百名青年在某市首届成人礼活动中,以无偿献血作为自己成长额见证,体现了当代青年的责任感。【答案】B 【解 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来辨识,然后做出判断。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只有当促进艺术电影繁荣成为社会共识,从源头的创作方到受众方的各环节都得到强有力的支持,艺术电影才能真正实现飞跃。
B.据说当年徽州男人大多外出经商,家中皆是妇孺及孩童,为了安全,徽州的古村落老宅子大多为高墙深院、重门窄窗的建筑。C.工作之余,大家闲谈话题脱不开子女教育、住房大小、职务升迁,也照样脱不开为饭菜咸淡、暖气冷热、物价高低吐槽发声。
D.我国重新修订《食品安全法》,目的是用更严格的监管、更严厉的处罚、更严肃的问责,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被称为“最严食品安全法”。【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辨析,要了解常见的语病类型,并能对句子作语法分析。【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5.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需要清静„„最好去处是到个庙宇前小河旁边大石头上坐坐。雨季来时上面长了些绿绒似地苔类。雨季一过,苔已干枯了,在一片未干枯苔上正开着小小蓝花白花,有细脚蜘蛛在旁边爬。
A.阳光和雨露把这石头漂白磨光了 B.这石头被阳光和雨露漂白磨光了
C.阳光和雨露已把这石头漂白磨光了的 D.这石头是被阳光和雨露漂白磨光了的
【答案】D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6.古人有名有字。名与字意义上往往有联系,或同义,或相关,如岳飞字鹏举,意思是鲲鹏高飞。给下面的人名取字,并说明字与名的意义关联。(各不超过25字)(4分)
(1)陈璋,字□□。说明:□□□□□□□□□□□□□□□□□□□□□□□□□(2分)(2)孙冠群,字□□。说明:□□□□□□□□□□□□□□□□□□□□□□□□□(2分)
【答案】(1)示例:玉成“璋”,玉器名,字“玉成”,表示玉汝于成。(2)示例:谦之 “冠群”意为出类拔萃,字“谦之”,以谦虚戒之。【解析】 试题分析:作答本题首先参考例句分析的内容,然后根据名与字的意义进行分析。【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7.阅读下面的图表,根据要求完成题目。(5分)(1)给图表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5字)(2分)
□□□□□□□□□□□□□□□□□□□□□□□□□
(2)根据图表数据,得出相关结论。(不超过40字)(3分)□□ □□□□□□□□□□□□□□□□□□□□□□□□□□□□□□□□□□□□□□ 【答案】
(1)示例:2013-2014年浙江省与全国图书报刊及综合阅读率比较
(2)①浙江报刊及综合阅读率高于全国水平;②图书阅读率低于全国水平;③浙江人要重视图书阅读。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 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内部言语并不是外部言语的内在方面——它本身是一种功能。它仍然是一种言语,也就是说,与词语相联结的思维。但是在外部言语中,思维是由词来体现的,而在内部言语中,随着词语产生思维,词语就消亡了。内部言语在很大程度上是用纯粹的意义来思维的。它是一种动态的。转移的、不稳定的东西,在词和思维之间波动着,而词和思维或多或少是稳定的,或多或少描绘了言语思维的组成成分。只有在考察了言语思维的下一个层面以后(这是一个比内部言语更加内在的层面),才能理解言语思维的真正性质和位置。
这个层面就是思维本身。每种思维都创造了一种联结,完成了一种功能,解决了一个问题。思维的流动并不同时伴随着言语的展开。这两个过程不是同一的,在思维单位和言语单位之间也不存在刻板的一致性。当一种思维过程流产时——如陀思妥耶夫斯基指出的,当一种思维“不再进入词语”时,这种情况尤其明显。思维有其自己的结构。因此,从思维向言语的过渡并非易事。思维和言语不一样,思维并不是由彼此独立的单位所组成。当我想与别人交流下面的思想,即今天我见到一名赤足的男孩身穿蓝衬衫沿着街道奔跑,我并不把其中每个项目(item)分别对待:即男孩、衬衫、衬衫的蓝颜色、他的奔跑、不穿鞋子等。我把所有这一切在一次思维中构想出来,但是表述时却用分别开的词语。一个讲话者往往要花几分钟时间才能将一个思内部言语并不是外部言语的内在方面——它本身是一种功能。它仍然是一种言语,也就是说,与词语相联结的思维。但是在外部言语中,思维是由词来体现的,而在内部言语中,随着词语产生思维,词语就消亡了。内部言语在很大程度上是用纯粹的意义来思维的。它是一种动态的。转移的、不稳定的东西,在词和思维之间波动着,而词和思维或多或少是稳定的,或多或少描绘了言语思维的组成成分。只有在考察了言语思维的下一个层面以后(这是一个比内部言语更加内在的层面),才能理解言语思维的真正性质和位置。
这个层面就是思维本身。每种思维都创造了一种联结,完成了一种功能,解决了一个问题。思维的流动并不同时伴随着言语的展开。这两个过程不是同一的,在思维单位和言语单位之间也不存在刻板的一致性。当一种思维过程流产时——如陀思妥耶夫斯基指出的,当一种思维“不再进入词语”时,这种情况尤其明显。思维有其自己的结构。因此,从思维向言语的过渡并非易事。思维和言语不一样,思维并不是由彼此独立的单位所组成。当我想与别人交流下面的思想,即今天我见到一名赤足的男孩身穿蓝衬衫沿着街道奔跑,我并不把其中每个项目(item)分别对待:即男孩、衬衫、衬衫的蓝颜色、他的奔跑、不穿鞋子等。我把所有这一切在一次思维中构想出来,但是表述时却用分别开的词语。一个讲话者往往要花几分钟时间才能将一个思想展现出来,在讲话者的心中,整个思维是立刻呈现的,但是在言语中,它必须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相继展开来,我们可以把思维比作一朵乌云洒下一阵词的雨点。由于思维在言语中没有它的自动对应物,因此从思维向言语的过渡必须通过意义。在我们的言语中,始终存在着隐蔽的思维,即潜台词。由于从思维向言语的直接过渡是不可能的,因此始终存在思维不可表达的悲哀。内心将如何表达它自己? 他人将如何理解? 心灵和心灵之间的直接交流是不可能的,不仅在生理上不可能,而且在心理上也是不可能的。交流只能用迂回的方式才能达到。
8.下列对文中“内部言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内部言语功能与外部言语相对,是完成言语思维 的内在方面。B.与外部言语一样,内部言语中的思维也与词语有内在的关联。C.内部言语可以基于纯粹意义来思维,不需要始终伴随着词语。D.内部言语作为一种功能,它是在一定的思维过程当中实现的。9.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为比内部语言更内在的层面的思维,在文中实际上就是“言语思维”。B.如果把思维比作乌云,那么每朵乌云终究都会变成一阵词的雨点落下。C.每种思维都不是彼此独立的单位,因此它们与言语单位不可能完全一致。D.言语表述时需要一个词语一个词语相继展开,并通过意义和思维联系起来。10.在文章末尾,作者认为“心灵和心灵之间的直接交流”“在心理上也是不可能的”,为什么?根据文本内容说明理由。【答案】
8.A[来源:学科网ZXXK] 9.D 10.(3分)
①心灵(思维)的交流,需要借助言语之类的中介。②思维并不总是表达为言语。③言语不能完备地表达思维。
(二)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1--15题 捡烂纸的老头 汪曾祺
烤肉刘早就不卖烤肉了,不过虎坊桥一带的人都还叫它烤肉刘。这是一家平民化的回民馆子,地方不小,东西实惠,卖大锅菜。炒辣豆腐,炒豆角,炒蒜苗,炒洋白菜。比较贵一点是黄焖羊肉,也就是块儿来钱一小碗,在后面做得了,用脸盆端出来,倒在几个深深的铁罐里,下面用微火煨着,倒总是温和的。有时也卖小勺炒菜:大葱炮羊肉,干炸丸子,它似蜜„„主食有米饭、馒头、芝麻烧饼、罗丝转;卖面条,浇炸酱、浇卤。夏天卖麻酱面。卖馅儿饼。烙饼的炉紧贴着门脸儿,一进门就听到饼铛里的油吱吱喳喳地响,饼香扑鼻,很诱人。
烤肉刘的买卖不错,一到饭口,尤其是中午,人总是满的。附近有几个小工厂,厂里没有食堂,烤肉刘就是他们的食堂。工人们都在壮年,能吃,馅饼至少得来五个(半斤),一瓶啤酒,二两白的。女工们则多半是拿一个饭盒来,买馅饼,或炒豆腐、花卷,带到车间里去吃。有一些退休的职工,不爱吃家里的饭,爱上烤肉刘来吃“野食”,爱吃什么要点儿什么。有一个文质彬彬的主儿,原来当会计,他每天都到烤肉刘这儿来。他和家里人说定,每天两块钱的“挑费”都扔在这儿。有一个煤站的副经理,现在也还参加劳动,手指甲缝都是黑的。他在烤肉刘吃了十来年了。他来了,没座位,服务员即刻从后面把他们自己坐的凳子搬出一张来,把他安排在一个旮旯里。有炮肉,他总是来一盘炮肉,仨烧饼,二两酒。给他炮的这一盘肉,够别人的两盘,因为烤肉刘指着他保证用煤。这些,都是老主顾。还有一些流动客人,有东北的,山西的,保定的,石家庄的。大包小包,五颜六色,男人用手指甲剔牙,女人敞开怀喂奶。有一个人是每天必到的,午晚两餐,都在这里。这条街上的人都认识他,是个捡烂纸的。他穿得很破烂,总是一件油乎乎的烂棉袄,腰里系一根烂麻绳,没有衬衣。脸上说不清是什么颜色,好像是浅黄的。说不清有多大岁数,六十几?七十几?一嘴牙七长八短,残缺不全。你吃点儿软和的花卷、面条,不好么?不,他总是要三个烧饼,歪着脑袋努力地啃噬。烧饼吃完,站起身子,找一个别人用过的碗,自言自语(他可不在乎这个):“跟他们寻一口面汤。”喝了面汤:“回见。”没人理他,因为不知道他是向谁说的。
一天,他和几个小伙子一桌,一个小伙子看了他一眼,跟同伴小声说了句什么。他多了心:“你说 谁哪?”小伙子没有理他,他放下烧饼,跑到店堂当间:“出来!出来!”这是要打架。北京人过去打架,都到当街去打,不在店铺里打,免得损坏人家的东西搅了人家的买卖。“出来!出来!”是叫阵,没人劝。压根儿就没人注意他。打架?这么个糟老头子?这老头可真是糟,从里糟到外。这几个小伙子,随便哪一个,出去一拳准把他揍趴下。小伙子们看看他,不理他。这么个糟老头子想打架,是真的吗?他会打架吗?年轻的时候打过架吗?看样子,他没打过架,他哪里是耍胳膊的人哪!他这是干什么?虚张声势?也说不上,无声势可言。没有人把他当一回事。
没人理他,他悻悻地回到座位上,把没吃完的烧饼很费劲地啃完了。情绪已经平复下来——本来也没有多大情绪。“跟他们寻口汤去。”喝了两口面汤:“回见!”
有几天没看见捡烂纸的老头了,听煤站的副经理说,他死了。死后,在他的破席子底下发现了八千多块钱,一沓一沓,用麻筋捆得很整齐。他攒下这些钱干什么?
11.概括第三段所描写人物的形象特点。12.作者在第四段中通过虚拟的旁观者来评说老头的行为,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13.赏析文中划横线部分。14.本文开头两段不避其繁,结尾两段不避其简,作者为什么做这样的结构安排? 15.你认为作者刻画“捡烂纸的老头”这一人物有什么用意。【答 案】
11.(2分)①老丑;②邋遢;③怪异 12.(4分)
①表现了其他顾客对“老头”的惊讶、怀疑和鄙夷的情感态度。②把读者引入情境,增强现场感、真实感。13.(4分)①运用神态、动作和语言等多种描写手法,揭示了“老头”从愠怒失意到自我宽慰的情绪变化,描写细腻生动,富有戏剧效果。
②交代“打架”事件的结局;“老头“的行为、情绪、言语恢复故态,与之前的叫阵形成对照,也与前文的惯常言行呼应,强化了人物的性格特征。14.(5分)
①开头以繁笔设置故事场景,营造出浓厚的市井氛围,为“老头“ 的出场作了铺垫。
②结尾交代“老头“死后留下巨款的情节,以简笔收束全文,留下悬念与想象空间。
③开头与结尾繁简反差巨大,突破了常规写法;繁笔舒缓,简笔急促,结构奇峻峭拔,令人惊奇。[来源:Zxxk.Com] 15.(5分)
①作者刻画这个“老头”,意在揭示:即使是看似微贱、遭人轻视的小人物,也有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和自己的尊严。
②作者以深切的人文关怀,互换人们关注那些处于生活底层和社会边缘的小人物,给予他们更多同情、理解和尊重。联,从而得出答案。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3.
试题分析:赏析类题的解答,首先是要准确判断出所给材料运用的表现手法,然后就是要分析表达效果。做题还要注意,着眼于画线,还要立足于上下文这个具体的语境。另外,还要注意画线句子的性质,这样答题才能不错不漏。【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4.
试题分析:本题有一定的难度,往往不知从何下手。答题时,还是先搞清楚开头两段与结尾两段所写的内容,从此出发去考虑二者本身分别有什么好处,然后再综合考虑。【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5.
试题分析:考虑好这样几个问题:“捡烂纸的老头”的人物形象特点及性格特征是什么;作者对这个“捡烂纸的老头”的情感倾向是什么;“捡烂纸的老头”这一人物有什么社会现实意义。回答好这几个问题,答案也就有了。
【考点定位】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三、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16--20题 太平州学记 宋 张孝祥
学,古也。庙于学以祀孔子,后世之制也。阁于学以藏天子之书,古今之通义,臣子之恭也。当涂于江淮为名郡,有学也,无诵说之所;有庙也,无荐享之地;有天子之书,坎而置之屋壁。甲申秋,直秘阁王侯秬来领太守事,于是方有水灾,尽坏堤防,民不粒食。及冬,则有边事,当涂兵之冲,上下震揺。侯下车,救灾之政,备敌之略,皆有次叙。饥者饱,坏者筑。赤白囊,昼夜至,侯一以静填之。明年春,和议成,改元乾道,将释奠于学。侯语教授沈瀛曰:“学如是!今吾州内外之事略定,孰先于此者?”命其掾蒋晖、吕滨中撤而新之。先是郡将欲楼居材旣具侯命取以为阁辟其门而重之凡学之所宜有无一不备。
客有过而叹曰: “贤之不可已也如是夫!今之当涂,昔之当涂也,来为守者,孰不知学之宜葺,而独忘之者,岂真忘之哉?力不赡耳!始王侯之来,民尝以水为忧,已又以兵为忧。王侯易民之忧,纳之安乐之地,以其余力大新兹学,役不及民,颐指而办。贤之不可已也如是夫!”[来源:学科网] 客于是又有叹也:“尧、舜、禹、汤、文、武之天下,传之至今,天地之位,日月之明,江河之流,万世无敝者也。时治时乱,时强时弱,岂有他哉?人而已耳!财用之不给,甲兵之不强,人才之不多,宁真不可为耶?《诗》曰:‘无竞维人。’谓予不信,请视新学。” 夏四月既望,厉阳张某记。【注】①当涂,古县名,宋代称太平州,今属安徽。②王侯秬,王秬,时为太平州知州,古代对士大夫的尊称。③赤白囊,古代递送紧急情报的文书带袋。1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坎儿置之屋壁 坎:挖洞 B.当涂兵之冲 冲:突袭,冲击 C.侯下车 下车:读到任 D.力不赡耳 瞻:足,狗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臣子之恭也 将有以为也
B.及冬,则有边事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C.颐指而办 吾尝跂而望焉
D.贤之不可已也如是夫 夫晋,何厌之有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名为“学记”,却略于 州学本身的具体描述,将重心置于有救民兴学之功的王秬,塑造了一位勤政崇学的地方官形象。
B.文中以“客”的口吻盛赞王秬贤于当涂历任长官,就是因为他才真正认识到修葺州学的重要性,故能事济而功成。
C.文末感叹,自古以来天下之治乱强弱皆系于人,成事与否关键也在于人,太平州得以重建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D.文章语言质朴流畅,叙事简而有法;后半部分的大段议论,宏阔高远,显示出宋代士大夫心忧天下、善议政事的特点。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先是郡将欲楼居材旣具侯命取以为阁辟其门而重之凡学之所宜有无一不备。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1)今吾州内外之事略定,孰先于此者?
(2)始王侯之来,民尝以水为忧,已又以兵为忧。(4分)【答案】 16.B 17.C 18.B 19.(3分)
先是/郡将欲楼居/材既具/侯命取以为阁/辟其门而重之/凡学之所宜有/无一不备
20.(7分)
(1)现在我们州里外的事大致已定,还有什么比这件事更优先的呢?(2)当初王侯来时,百姓曾经把水灾作为忧患,随后又把战争作为忧患。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木兰花慢 赠弹琵琶者
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蓁筝。
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乍雨初晴。注: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蓁,一种弦乐器,如筝。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
21.下片“浔阳月色”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写出白诗中与此句匹配的相关诗句。(2分)(1)(2)
22.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5分)【答案】
21.①浔阳江头夜送客(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
②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绕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
22.①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高雅等),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②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气氛感受、典 故联想、景色渲染等),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解析】
21.[来源:Z_xx_k.Com]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熟悉白居易《琵琶行》的相关语句,从中找出和“浔阳”“月”相关的诗句。
【考点定位】理解识记诗句的内容。能力层级为理解B。2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在读懂诗句大意的基础上进行,注意根据词的上下阙描写的内容进行分析,注意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
知言者,尽心知性,于凡天下之言,无不有以究极其理,而识其是非得失之所以然也。浩然,盛大流行之貌。气,即所谓体之充者。本自浩然,失养故馁,惟孟子为善养之以复其初也。盖惟知言,则有以明夫道义,而于天下之事无所疑;养气,则有以配夫道义,而于天下事无所惧,此其所以当大任而不动心也。23.根据材料可以判断,朱熹这段话是对《孟子》中“我知言,我善养吾 ”一句的注释。(2分)
24.从画线句中概括“知言”和“养气”的功能。(3分)【答案】 23.浩然之气
24.①知言,能明道义,于事无疑。②养气,能配道义,于事无惧。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天之苍苍,?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庄子逍遥游》(2)长桥卧波,? ?不霁何虹?(杜牧《阿房宫赋》)
(3),百步九折萦岩峦。,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4)守着窗儿,!,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5)我最怜君中宵舞。看试手。(辛弃疾《贺新郎》)
【答案】(1)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2)未云何龙 复道行空(3)青泥何盘盘 扪参历井仰胁息(4)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5)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补天裂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不写错别字。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偏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问好《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1)题目自拟,观点自定。(2)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3)不得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套作。【答案】略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上海高考语文卷解析 篇2
2011年, 江西实施了完成第一轮“新课标”教学后的首次高考。在2011年的江西高考语文试题中, 既有文学名著解说题、文言断句题、语言综合表达题等新题型、新内容, 也有历年沿用下来的诸多“老”题型。而且, 考生答题的优劣, 与题型的新旧之间并无必然的内在联系。以下, 笔者仅从江西语文卷中选出几道考生失误较多的试题, 略作分析。来年即将应对高考的师生若能引为鉴戒, 或许对复习备考能有所帮助。
【试题回放】
5.下列各句中, 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中华全国总工会紧急拨款100万元, 用于对在黑龙江省鹤岗新兴煤矿爆炸事故中遇难矿工家属的慰问。
B.领导班子是否廉明, 能否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是推动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
C.这个垃圾处理厂原设计日处理垃圾1000吨, 现在, 平均日处理垃圾达到了2300吨, 早就处于超负荷运转了。
D.在宣泰战斗中, 我军歼灭国民党军两个团, 生俘团长一名, 缴获了大批枪支弹药和武器资源。
【失误例析】
本题正确选项为A项, 但选对此项的考生仅为三成半, 比错选C项的考生人数还少。为何有近三分之二的考生将正确选项误判为错误选项?大约和未认真进行语法分析、亦未仔细辨明语意有关。也许不少人认为“遇难矿工家属”一语存在歧义, 所以判定A项犯有“表意不明”的错误。其实, 在该句的语境中, 被慰问的只能是“遇难矿工的家属”, 而不可能是“遇难的矿工家属”, 所以句子含义并不存在歧义。而其余三项, B项“是否……, 能否坚持……, 是……前提”属典型的“两面对一面”的说法, 致使句子主宾搭配不当;C项“早就处于超负荷运转了”属宾语残缺, 应改为“早就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了”或“早就处于超负荷运转中了”;D项“枪支弹药和武器资源”的说法不妥, 因为“枪支弹药”属于“武器资源”之一种, 二者并列, 则犯了“不合逻辑”的错误, 应改为“缴获了大批枪支弹药等武器物资”。
【试题回放】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屋比延烧, 不足忧也 比:并排
B.臣请归节, 伏矫制之罪 矫:假托
C.责大指而已 指:意旨
D.亦不能夺之矣 夺:强取
【失误例析】
2011年江西卷文言文试题的选文, 取材于清代学者吴乘权编辑的《纲鉴易知录》卷十三, 所选用的是记录西汉武帝时名臣汲黯事迹的几段文字。而且, 江西卷2011年略去了信息筛选题和文意概括辨析题, 仅保留了虚词、实词和断句 (为2011年新增) 三道客观题, 另外就是放在第Ⅱ卷中的翻译题。考试结果显示, 除文言虚词题答题情况略好一些之外, 其余各题答得都比较差。以第10题为例, “比”、“矫”、“指”、“夺”四字, 其中解释不正确的词为D项的“夺”。“夺”在现代汉语中的基本义项即为题中所列的“强取”, 但从语源上说, “夺” (繁体字为“奪”) 的初始义是“在手中丧失”, 而后引申衍生出“混淆”、“强取”、“剥夺”、“改变”等义项。依据上下文, “亦不能夺之矣”的“夺”, 宜解为“使……改变”或“强行改变”, 与《陈情表》中“舅夺母志”及《论语·子罕》中“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中加点的“夺”字意义、用法相同。其余三项, “比”解为“并排” (成语有“鳞次栉比”、“比翼双飞”, 唐诗有“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矫”解为“假托” (《战国策·齐策》有冯谖“窃矫君命”, 张溥《五人墓碑记》有“矫诏纷出”) 、“指”解为“意旨” (“指”是“旨”的通假字) , 则都是正确的、合乎语境的解释。
【试题回放】
12.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B.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C.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D.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失误例析】
要求断句的这个片段, 位于文言阅读材料的末尾。正确选项为C。但选对此项的考生不足四成。其实, 对同一个文言片段进行了四次标点, 一正三误, 只要初晓文意, 辅以四个选项的横向比较, 是不难找出正确答案的。其中的关键点, 一在明了句中“上” (皇上, 即汉武帝) 的含义, 二是点断时对“上”字该属上还是属下, 即处于句首还是句末, 要有明确的判断。这个小片段, 说的是汲黯为人刚直耿介, 以至于武帝亦对他心存几分敬畏, 不敢随意、苟且。见卫青、弘燕等重臣, 武帝反倒比较随便, 而见汲黯时, 则是“不冠 (没有戴正冠冕) 不见也”。四个选项中, 只有C项能确定“不冠”者是皇帝, 按D项断句, 则“不冠”者时而为弘燕, 时而为汲黯, 而武帝却反而要“避帷中”, 这在情理上是讲不通的。而且A、B两项中还多有“上不冠望”、“黯前奏事上不冠”之类的错点、漏点现象。选择A、B、D项为正确项, 多半都是在文意不明情形下的误判。
【试题回放】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
(1) 以数切谏, 不得留内, 迁为东海太守。 (4分)
(2) 公卿以下皆卑奉之, 独汲黯与亢礼。 (4分)
(3) 愈贤黯, 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 遇黯加于平日。 (4分)
【参考答案】
(1) 因为 (汲黯) 多次直言极谏, 不能留在朝廷 (任职) , 调任东海太守。
(2) 九卿以下 (官员) 都谦卑地侍奉卫青, 唯独汲黯用对等的礼节对待他。
(3) (卫青) 更加认为汲黯贤良, 多次 (向他) 请问国家朝廷 (遇到) 的疑难问题, 礼待汲黯超过平时。
【失误例析】
文言文翻译是语文高考一道分量很重的题目, 江西卷2011年的赋分为12分。解答这道题, 一是要通读全文, 明了语境, 使翻译不至于出现方向性的大错误。二是对规定必须译写的语句要字斟句酌, 对关键字词, 务必一一落实。江西2011年试题, 阅卷时划定的得分点分别为:第 (1) 小题“以” (因为、由于) 、“切谏” (直言进谏、极力进谏) 、“内” (朝廷、宫内、京城) 、“迁” (被贬为, 外调担任) , 第 (2) 小题“卑” (谦卑、卑微) 、“奉” (侍奉、尊奉、对待) 、“独” (唯独、只有) 、“亢礼” (以对等礼仪对待, 平等相待) , 第 (3) 小题“贤” (认为贤良, 觉得贤能) 、“所疑” (国家朝廷所遇到的疑惑) 、“遇” (对待、礼遇) 、“加于” (超过、比……好) 。准确翻译这些词语, 一是要关注语境 (比如第1小题的“内”必须译为“宫内”而不能译为“河内”、“里面”) , 二是要辨明用法 (比如第3小题的“贤”是意动用法, 要译出“认为”、“觉得”等标志性词语, 不能简单地译为“贤良”、“贤能”) , 三是不要漏译虚词 (如第1小题的“以”, 第2小题的“独”) 。尤其需要杜绝的毛病, 是以今律古, 望文生义。比如一见“亢礼”, 就条件反射般译为“分庭抗礼”。但仔细看上下文, 汲黯并未与卫青闹对立, 只不过是揖而不拜, 也就是“以平等礼仪相待”, 所以才有下文卫青“愈贤黯, 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 遇黯加于平日”的结果。
下面, 举三个因错译、漏译而得低分的实例:
例一:多次极力上谏, 不能留在河内, 升迁为东海太守。 (漏译“以”, 错译“内”、“迁”, 译对“切谏”, 得1分。)
例二:公卿以下的大臣都对他跪拜, 唯独汲黯与他分庭抗礼。 (漏译“卑”、“奉”, 错译“亢礼”, 译对“独”, 得1分。)
例三:更加尊重汲黯, 多次向他请问自己遇到的疑难问题, 遇到汲黯多于平时。 (漏译“贤”、“加于”, 错译“遇”, 在译“所疑”时又丢弃了“国家朝廷所遇到的”这个前提, 得0分。)
【试题回放】
14.阅读下面这首诗, 按要求回答问题。 (8分)
清明①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 野田荒垅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 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 士②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 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 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 功成后拒绝做官, 隐居绵山被烧死。
(1) 这首诗首联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4分)
(2) 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用典的出处。这首诗尾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参考答案】
(1) 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 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 以乐景写哀情, 哀景衬哀情。
(2) 《孟子》 (或:《齐人有一妻一妾》)
表现了诗人对贤愚混杂、是非不分的世道的愤慨;表现出诗人一种无奈的超脱。
【失误例析】
黄庭坚的《清明》, 是一首有广泛影响的重要作品。这首诗写于他卷入北宋新、旧党争被贬至广西宜山之时。他在宜山一共只生活了10个月, 就在贫病交加中与世长辞。这首诗看似豁达, 实则充溢愤懑不平之气。写景、用典, 都与作者困窘的现实处境密不可分。为了降低试题难度, 对于这首内蕴颇为深刻复杂的作品, 命题人只选取了几个局部, 从更为细致、具体的角度来提问, 不想同样击中了许多考生学习古诗的“软肋”, 考生的平均得分, 只有该题满分值的三分之一。
第一小题的主要失误, 在于漏答。题目问“首联写景抒情”的特点, 答问应分解为“写景特点”和“抒情特点”两个方面, 共有四个得分点, 即“拟人”、“对比” (写景特点) 和“以乐景写哀情”、“哀景衬哀情” (抒情特点) 。多数考生都会漏答2或3个得分点。这与审题不细致及日常的习惯思维有关。
第二小题的第一问, 许多考生或是错答, 或是留空不答。究其原因, 是课文学得不扎实, 或读不懂诗, 无法将“人乞祭余骄妾妇”的诗句与《孟子》中那位“之东郭墦间, 之祭者, 乞其余”, 归而“骄其妾妇”的齐人联系起来。因而, 仅凭模糊印象或猜测, 答为《庄子》《韩非子》等, 白白丢了本小题的2分。
第二小题的第二问“这首诗尾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实际上也是分析全诗的主旨。在诗的颈联, 作者连用齐人和介之推两个典故, 一愚一贤, 有天壤之别, 表达了对现实中寡廉鲜耻的奸佞小人的斥责, 以及自己宁死而不改其志的决心。但紧接着尾联又说“贤愚千载知谁是, 满眼蓬蒿共一丘”, 这是表面的超脱, 实为抒写更深沉的愤懑。此题中考生的失误, 在于对诗的意蕴体会不深, 不能扣住“愤懑”、“无奈”、“超脱”等关键词语作答, 而笼统答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等等, 即使按放宽一点的标准评定, 也只能得到1分。
【试题回放】
20.参照下面鲁迅先生的画像, 结合你对鲁迅的了解, 刻画你心目中鲁迅的形象。 (15分)
要求:
(1) 使用第二人称, 侧重肖像描写。
(2) 运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
(3) 结构相对完整, 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4) 不少于200字。
【失误例析】
江西卷2011年新设了“语言综合表达题”, 其中“综合”二字的含义, 一是它将历年的2—3道语言表达题合为了一道, 二是题目综合提出了内容、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语言运用等方面的要求。究其实质, 就是一道有严格限定的片段写作题。要答好这道题, 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其一, 对鲁迅先生要有一定的了解, 对他的生平事迹和作品比较熟悉。当然, 如果中学的语文课学得比较认真, 这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要求。
其二, 要有比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能基本达到“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
其三, 要善于审题, 从而明确题目在人称、字数、表达方式、修辞方法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并在写作过程中逐一落实。
考生的失误, 也多半是没达到这三点要求造成的。如果力所不及, 达不到第一、二点要求, 则或者词不达意, 或者空话连篇, 无法完整地刻画出“心目中鲁迅的形象”并获得阅卷老师的认同;如果不认真审读考题的四项具体要求, 则无法按严格的限定完成写作, 会在内容、人称、修辞方法等方面出现“硬伤”。如果上述三方面的条件都不具备, 既无实力, 又缺乏明确的写作目标, 就有可能得一个相当低的分数。比如下面一位考生的答卷:
鲁迅先生, 你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具 (巨) 将 (匠) 。那丰盛的八字弧 (胡) , 代表着文学金 (精) 华所在。那些苍老的“平行线”, 代表着您对文学界的奉献。那一身朴素的外衣, 代表着精神的高上 (尚) 。你写的那些诗词、散文、书籍……是让我们体会到你对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理解。从中学习中华精神, 达到更上一层楼的地步。那样您的精神气势, 才能在我们身上散发出来。看人不能只看外表, 要看就看人的气势, 由你的画像让我想起了你的气势, 你的画像是温和的代表, 没有凶神一样的眼神或外表。你是那样的普通。长方形的脸, 除弧 (胡) 子与众不同外, 就与常人没两样。
这份答卷, 考生语言功底差, 表述多有错误;文段中空话多, 没有体现出作者对鲁迅的了解, 也未落实“侧重肖像描写”的要求;此外, 有比喻 (苍老的“平行线”) 但不恰当, 没有写出排比句。对照评分标准, 只能得3分甚至更低分数。
【满分答卷示例】
与上面的例文相反, 一些有积累、有语言功力而又能准确辨明写作要求的考生, 则将各项要求有机地融入文中, 写形传神, 刻画出了个性鲜明而又能获得大众认同的鲁迅形象, 比如下面这份答卷, 就得了满分:
鲁迅先生, 你坚挺的短发, 就像你掩饰不住的锋芒, 刺醒麻木的国人。纵使双鬓斑白, 依然痛斥无边无际的黑暗;纵使骨瘦如柴, 依然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纵使疾病缠身, 依然给予我们朝花夕拾的感动。
鲁迅先生, 当霜花染白你的眉梢, 你仍旧意气风发;当皱纹爬上你的脸颊, 你仍旧刚毅坚强;当浓密的髭须覆盖你的上唇, 你依旧充满睿智。
眼中折射出的是看透现实的锐利目光, 嘴角扬起的微笑是对国人的鼓舞, 也是对黑暗的嘲讽。鲁迅先生, 你用独特的形象, 诠释了史诗般的一生。年华老去, 历史变迁, 您的英姿永远屹立在中华儿女心中。
【附:2011年江西卷文言文阅读材料】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0~12题。
始汲黯为谒者①, 以严见惮。河内失火, 延烧千余家, 上使往视之。还, 报曰:“家人失火, 屋比延烧, 不足忧也。臣过河南, 贫人伤水旱万余家, 或父子相食, 臣谨以便宜, 持节发仓粟以赈之。臣请归节, 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以数切谏, 不得留内, 迁为东海太守。好清静, 择丞史任之, 责大指而已, 不苛小。岁余, 东海大治。
黯多病, 赐告②者数, 不愈。庄助复为请告, 上曰:“汲黯何如人哉?”助曰:“使黯任职居官, 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 守成深坚, 招之不来, 麾之不去, 虽自谓贲、育③, 亦不能夺之矣。”上曰:“然。古有社稷之臣, 至如黯, 近之矣!”
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 即军中拜青④为大将军, 诸将皆属。尊宠于群臣无二, 公卿以下皆卑奉之, 独汲黯与亢礼。人或说黯曰:“大将军尊重, 君不可以不拜。”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客⑤, 反不重邪!”青闻, 愈贤黯, 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 遇黯加于平日。青虽贵, 有时侍中, 上踞厕而视之。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注】①谒者:官名。②告:休假。③贲、育:即孟贲、夏育, 俩人均为古代著名勇士。④青:卫青, 汉武帝时名将。⑤揖客:只揖不拜之客。
(节选自《纲鉴易知录》卷十三)
2009年湖北高考语文卷指瑕 篇3
请看16—19题:
16.窗子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说明。(3分)
17.本文语言典雅,请以第②段为例,从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修辞方法三个方面加以简要赏析。(6分)
18.作者为什么说“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比之“晴雪梅花”更为空灵、更为生动?请联系第④、⑤段作简要分析。(5分)
19.在第⑥、⑦段中,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想象中的古墙和疏竹?(4分)
我认为,这几个题目的设置,没有体现《考纲》对现代文阅读的考查要求,缺乏科学性、规范性。
依据《2009年全国高考语文考试大纲》,现代文阅读应考查“理解B(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分析综合C(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⑤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鉴赏评价E(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参照《湖北省2009年高考考试大纲补充说明》第一大点“命题指导思想”的第2点“命题应遵循科学、规范的原则”和第3点“注重考查基础”的理解,我们可以看出,16—19题的设置,单纯考虑了依文段顺序出题的形式,没有考虑学生答题的思维规律,没有注重题目的梯度,没有合理的赋予分值,没有展现文章的亮点(主旨)。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瑕疵:
1.层级错位。从能力层级来说,16题要求分析文章结构思路,属“分析综合C”; 17题要求赏析语言特色,属“鉴赏评价E”;18题介于理解B和归纳概括C之间,可属C;19题为推断想象和意境赏析,应属E。C/E/C(B)/E,能力层级没有有序排列。
2.梯度零乱。从赋分值来看,3分、6分、5分、4分,分值应该是难度的体现,难道说16题最简单,17—19题是越做越简单吗?显然不是。分值零乱,难度错杂,会误导学生。
3.赋分不当。从内容上来看,在这四个小题中,16、17分别考查结构线索和语言特色,题目出得好,分值也恰当,能很好的检验学生把握全文思路和组织语言的能力。而18、19题,虽就文章不同段落设题,而考查的知识点实则是一个侧面,就是对文段意境和作者感情的感悟,即要考生能够体会到作者对柔和、自然、清淡、朦胧的光线的喜爱和对清幽、古朴、典雅、和谐的环境的向往之情。可是这两题的分值的设置是有欠合理的。削去枝叶,再简单一点说,18题不过是一个句意的理解(B),而19题可以说是意境的赏析(E),为什么18题要比19题多1 分?
4.“文睛”未点。我们知道,《书房的窗子》是一篇文情并茂的精美散文,志趣高雅,词采富丽,诗情画意的描绘中散发着书香气息,给人强烈的审美感受。那么,本文的主旨,作者对恬淡、闲适、清静、高洁的生活情趣的追求,应该是最好设置的考点之一。可是,看完题目,对完答案,却总有隔靴搔痒之感,那“文睛”处于欲现犹隐、将进还退之际,仿佛快到高潮而又止住,“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实在令人遗憾。
综上所述,如果16—19题作这样一些调整:将原18题降格为对句意的理解,放在第16题位置,分值变5分为3分,答案不变,评分标准更改为答对第一点得2分,答对后面任一点再得1分;原第16、17题放到第17、18题位置,题目和评分标准不变;原第19题位置不变,题目除原内容外,还加上对主旨的理解(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分值加2分。调整后题目如下:
16.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结合第④、⑤两段作简要分析。(3分)
17.窗子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说明。(3分)
18.本文语言典雅,请以第②段为例,从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修辞方法三个方面加以简要赏析。(6分)
19.在第⑥、⑦段中,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想象中的古墙和疏竹?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6分)
上述题目,按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的顺序排列,体现了《大纲》对现代文阅读考查的要求,难度依次增加,也符合认知规律。这样是不是更合理一些呢?
上海高考语文卷解析 篇4
(一)四川省绵竹中学
龚志华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以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或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私人性,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二,制度弹性,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其三,意义弹性。所谓城市的意义弹性,是指城市能够同时满足多样人群的不同层面的意义需要,并能够使不同的意义与价值在总体上达到平衡与和谐,不断形成具体的意义共同性,当一个城市体只允许一种、一个层面的意义存在时,这个城市体可能繁荣一时,但必然会走向衰落。当一个城市体只能满足某一类人的意义追求、意义需要时,这个城市体也往往会丧失活力。当一个城市体被某一类型的意义体系固化时,这个城市体往往不具有综合吸纳力、发展潜力。启蒙主义的片面化,理性主义的片面化,世俗主义的片面化,神圣主义的片面化,都会导致城市意义弹性的减弱,都会从根基处危害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综上所述,保持城市的空间弹性、制度弹性、意义弹性,并以此为基础,把握城市的类型构成与历史,建构城市命运共同体,对于城市社会的健康发展而言,是意义重大的。
(摘编自陈忠《城市社会:文明多样性与命运共同体)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一项是(3分)
A.当前城市空间弹性核心的问题是缺乏有机统一,这使得城市发展丧失了基础。
B.已发展的城市和崛起中的城市都面临着激活活力的问题,也都需要有制度弹性。
C.城市的意义对不同的人群来说是不一样的,城市体需要一种抽象的意义共同性。
D.在诸多原因中,空间、制度及意义三者的弹性不足是影响城市发展的根本原因。
【解析】正确的一项选B。
A项第二段信息的整合,理解分析不正确。“当前”是提示,而原文中的“目前”则关系到理解,相关句子是“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私人性,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由此可知选项中的
“这”指的并不是“缺乏有机统一”,而是空间私人性的片面强调。根据“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或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这一句,可知它“使得城市发展丧失了基础”。
B项是第三段信息的整合,理解分析正确,请注意“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这些话。
C项理解不正确,“城市体需要一种抽象的意义共同性”属于无中生有,与原文表述意思相反,原文是“不断形成具体的意义共同性”。
D项理解分析错误,“空间弹性”问题“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意义弹性”的减弱“会从根基处危害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而“制度弹性”则没有“根本性”表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在理论论证的过程中提及空间被私人性固化的现状,有其现实的指向。
B.文章区分了文明弹性的层面,也区分了城市体发展的阶段,论证结构清晰。
C.文章注重分析具体概念的正反两面及相应的动态发展过程,具有辩证意味。
D.文章借助“文明弹性”的概念,论证了建构城市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
【解析】C项不正确,文章除了“空间弹性”涉及到““私人性”和“公共性”这一正反关系,其他“制度弹性”与“意义弹性”外,并没有分析具体概念的正反两面,至于“动态过程”没有体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一个城市体有更好的空间弹性和制度弹性时,其意义弹性也会相应变好。
B.城市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时会有不同危机,制度的主要功能也会因此不同。
C.要让一个城市体县有综合吸纳能力和发展潜力,就应平衡各种主义的关系。
D.城市盛衰自有其规律,与不同的意义和价值在总体上的和谐没有直接关系。
【解析】A项不正确,这一推论原文无据。D项容易误选,要注意末段,提示我们全文谈的实际上是“城市社会”而并非城市。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微纪元(节选)刘慈欣
先行者知道,他现在是全宇宙中唯一的一个人了。那事已经发生过了。
其实,在他启程时人类已经知道那事要发生了。人类发射了一艘恒星际飞船,在周围100光年以内寻找带有可移民行星的恒星。字航员被称为先行者。
飞船航行了23年时间,由于速度接近光速,地球时间已过去了两万五千年,飞船继续飞向太阳系深处,先行者没再关注别的行星,径直飞回地球,啊,我的蓝色水晶球……先行者闭起双眼默祷着,过了很长时间,才强迫自己睁开双眼。
他看到了一个黑白相间的地球。
黑色的是熔化后又凝结的岩石,白色的是蒸发后又冻结的海洋.飞船进入低轨道,从黑色的大陆和白色的海洋上空緩缓越过,先行者没有看到任何遭迹,一切都熔化了,文明已成过眼烟云。
这时,飞船收到了从地面发来的一束视频信号,显示在屏幕上.先行者看到了一个城市的图像:先看到如林的细长的高楼群,镜头降下去,出现了一个广场,广场上一片人海,所有的人都在仰望天空。镜头最后停在广场正中的平台上,那儿站着一个漂亮姑娘,好像只有十几岁,她在屏幕上冲着先行者挥手,娇滴滴地喊:“喂,我们看到你了!你是先行者?
在旅途的最后几年,先行者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虚拟现实的游戏中度过的。在游戏里,计算机接收玩者的大脑信号,构筑一个三维画面,画面中的人和物还可根据玩者的思想做出有限的互动。先行者曾在寂寞中构筑过从家庭到王国的无数个虚拟世界,所以现在他一眼就看出这是一幅这样的画面,可能来自大灾难前遗留下来的某种自动装置。
“那么,现在还有人活着吗?”先行者问。“您这样的人吗?”姑娘天真地反问。
“当然是我这样的真人,不是你这样的虚拟人。”
姑娘两只小手在胸前绞着,“您是最后一个这样的人了,如果不克隆的话……
姑娘捂着脸哭起来。先行者的心如沉海底。
“您怎么不问我是谁呢?”姑娘抬头仰望着他,又恢复了那副天真神色,好像转眼就忘了刚才的悲伤。
“我没兴趣。”
姑娘娇滴滴地大喊:“我是地球领袖啊!”
先行者不想再玩这种无聊的游戏了,他起身要走。
“您怎么这样!全城人民都在这儿迎接您,前辈,您不要不理我们啊!”先行者想起了什么,转过身来问:“人类还留下了什么?”“照我们的指引着陆,您就会知道!”
先行者进入了着陆舱,在那東信息波的指引下开始着陆。
他戴着一副视频眼镜,可以从其中一个镜片上看到信息波传来的画面,画面上,那姑娘唱起歌来:
啊,尊敬的使者,你来自宏纪元!
伟大的宏纪元,美丽的宏纪元,你是烈火中消逝的梦……
人海沸腾起来,所有人都大声合唱:“宏纪元,宏纪……
先行者实在受不了了,他把声音和图像一起关掉。但过了一会儿,当感觉到着陆舱接触地面的震动时,他产生了一个幻觉:也许真的降落在一个高空看不清楚的城市了?他走出着陆舱,站在那一望无际的黑色荒原上时,幻觉消失,失望使他浑身冰冷,先行者打开面罩,一股寒气扑面而来,空气很稀薄,但能维持人的呼吸。气温在摄民零下40度左右。天空呈一种大灾难前黎明或黄昏时的深蓝色,脚下是刚凝结了两千年左右的大地,到处可见岩浆流动的波纹形状,地面虽已开始风化,仍然很硬,土壤很难见到。这片带波纹的大地伸向天边,其间有一些小小的丘陵。
先行者看到了信息波的发射源。一个镶在岩石中的透明半球护面,直径大约有一米,下面似乎扣着一片很复杂的结构。他注意到远处还有几个这样的透明半球,像地面上的几个大水泡,反射着阳光,先行者又打开了画面,虚拟世界中,那个小骗子仍在忘情地唱着,广场上所有的人都在欢呼。
先行者麻木地站着,深蓝色的苍穹中,明亮的太阳和晶莹的星星在闪耀,整个宇宙围绕着他一—最后一个人类。
孤独像雷崩一样理住了他,他蹲下来捂住脸抽泣起来。
歌声戛然而止,虚拟画面中的所有人都关切地看着他,那姑娘媽然一笑。“您对人类就这么没信心吗?”
这话中有一种东西使先行者浑身一震,他真的感觉到了什么,站起身来。他走近那个透明的半球,俯身向里面看。
那个城市不是虚拟的,它就像两方五千年前人类的城市一样真实,它就在这个一米直径的半球形透明玻璃罩中。
人类还在,文明还在。
“前辈,微纪元欢迎您!”(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城市图像出现后,本文开头部分营造出的沉郁氛围变得较为轻快,这两种氛围的更替,给读者带来了一种奇幻的阅读体验。
B..地球领袖是一位十几岁的、天真的、娇滴滴的漂亮姑娘,这形象来自先行者的大脑信号,是他对人类美好记忆的一部分。
C.先行者着陆后,看到天空是“黎明或黄昏时的深蓝色”,孤独的感觉是像被雪崩所埋,这都是以身心感受来写先行者对过去地球的深刻眷念。
D.姑娘率众在广场等候、迎接先行者“前辈”,间接说明“微纪元”的人们继承了:以往的人类文明,科技水平已经很高。
【解析】不正确的一项选B,原文“飞船收到了从地面发来的一束视频信号,显示在屏幕上”,这表明这地球形象并非来自先行者的大脑信号,而是飞船接收到的城市图像中的人物,并非是记忆。
5.请简要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
【答案】(1)先行者着陆之前,已经知道地球灾难的发生,一方面心存侥幸,一方面又深知连侥幸都不过是幻想,心情复杂纠结;(2)着陆后亲身感受到地球的荒凉,自认是宇宙间的最后一个人类,巨大的孤独感和绝望使他濒临崩溃;(3)意识到画面有可能并非虚拟,感到震撼,重新燃烧了希望。
6.结合本文,谈谈科幻小说中“科学”与“幻想”的关系。(6分)
【答案】(1)科幻小说中的“科学”是“幻想”的基础。本文情节的基本s框架.即地球灾难及文明重生.就是在宇宙科学基础上演绎的;而文中细节如宇宙飞舶的星际航行、虚拟游戏、视频眼镜等,都已是或部分是科学事实。(2)科幻小说中的“幻想”虽然立足于“科学”,但更要突破具体科技的限制充分发挥想象力,将人文关怀与科学意识融汇在一起。本文幻想出来的“宏纪元”和“微纪元”有一定科学因素,主旨则是对人类文明的思考。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调研、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一年。2015年,图书出版业取得了诸多重要突破,政府部门出台的多项政策、举措更加有力;图书出版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发展潜力持续显现。曾一度遭到电子商务冲击的实体书店,近一年来,伴随金民阅读的推广开始逆袭。全国各地新建或改造了一批大型书城,这些大型书城注重“体验”和“服务”、引入亲子阅读、创意生活、数字体验、咖啡餐饮等多元业态,逐步向文化购物中心转型,赋予了实体书店新的生命力。
2015年,“互联网+”成为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传统出版业转型升级及其与新兴媒体的融合是新时代下出版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2014年出台的《关于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出版社积极打造自身的数字出版平台,纷紛成立数字出版部门,专门负责数字出版相关工作。诸多新改变和新方法让出版与市场的距离更近,如众筹出版、微店卖书及微博、微信营销,改变后的赢利模式也让出版的效率变得更高。(摘编自陈敏利《图书出版业品牌报告(2016)》
材料二: 材料三:
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原有的图书出版业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图书出版可以实现内容的快速传播,并且不会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比如电子图书的开发,网上书店的建立,这些新的形式扩大了图书出版的影响范围。图书出版业的信息获取方式也会发生改变,面对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对信息的筛选、分类和加工处理会成为图书出版业新的功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出版的目的是要获得利润。但是在互联网条件下,许多图书资源可以免费获得,因为互联网改变了传统出版业的营销模式,图书出版业需要从其他方面获得利润的增长,图书具有的版权是图书出版业实现利润的基础,在图书版权原有的营销模式中,版权价值仅局限子版权的转让。而在互联网条件下,版权的范围不再局限于文字,版权可以扩大到视频、游戏等多个不同的领城,可以间接产生更多的利润。互联网还能够成为图书传播的平台,让图书在传播过程中实现增值,比如在互联网传播中可以加载商业广告,产生巨大的效益。
(摘编自顾丽萍《试析“互联网+”时代的图书出版》
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15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主要有实体书店和网店两大渠道,其中实体书店渠道市场码洋规模达到344亿元,网店渠道达到280亿元。
B.实体书店渠道市场码洋规模2014年实现了3.94%的增长率,2015年市场码洋规模维续保持增长,增长率达到0.29%。
C.2010~2015年,网店集道市场码洋规模保持高速增长,可见,目前国内图书零售市场当中,网络销售是图书出版业赢利的重要方式。
D.实体书店在经历了2010~2015年“增速下降-负增长一销售回暖”的过程之后,其市场码洋规模与增长率也将趋于平稳。
【解析】不正确的一项选D。由材料2我们会看出其增速变化应为“增速上升——负增长——回暖——增长下降”。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图书出版产业的发展与繁荣离不开政策支持,“十二五”期间诸多法律法规与政策的及时出台,为实体书店和网店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B.全国各地新建或改造的大型书城正逐步向文化购物中心转型,这表明实体书店向多元化的经营方式转变,其业态已经成为一种主流。
C.各类出版社为加快产业升级,纷纷借助已有的数字出版部门,实现网络技术和图书出版的融合发展,这拉近了出版业与市场的距离。
D.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子图书的销售、图书版权产生的间接利润、图书作为传播平台产生的广告效益等都会给图书出版业带来新的增值。
【解析】正确的一项是选A项。B项“实体书店的业态成为主流”说法不对,从材料2中可知实体书店和网上书店齐头并进。C项“借助已有”说法不当,原文是“纷纷成立数字出版部门”。D项“图书作为传播平台”说法有误,原文说的是“互联网还能够成为图书传播的平台,让图书在传播过程中实现增值”。
9.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图书出版业发生了哪些转变?请简要概括说明,(6分)
【答案】开始数字化转型,并与新兴媒体融合;营销模式多元化,赢利模式多样化;图书的传播速度加快,信息获取方式也发生转变。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纯礼宇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使者以白陵使韩琦,琦日:“范纯礼岂不知此?将必有说。”他日,众质之,纯礼曰:“陵寝皆在邑境,岁时缮治无虚日,今乃与百县均赋,曷若置此,使之奉常时用乎?。琦是其对。还朝,用为三司盐铁判官,以比部员外郎出知遂州。泸南有边事,调度苛棘,纯礼一以静待之,料其可具者,不取于民。民图像于庐、而奉之如神,名日“范公庵”,草场火,民情疑怖,守吏惕息俟诛。纯礼日:“草湿则生火,何足怪!”但使密偿之,库吏盗丝多罪至死,纯礼日:“以棼然之丝而杀之,吾不忍也。听其家趣买以赎,命释其株连者。除户部郎中、京西转运副使、徽宗立,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前尹以刻深为治,纯礼日:“宽猛相济,圣人之训。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也有宽为患也,”由是一切以宽处之。中旨鞠享泽村民谋逆,纯礼审其故,此民入戏场观优,归途见匠者作桶,取而戴于首日:“与刘先主如何?”遂为匠擒。明日入对,徽宗问何以处之,对日:“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事好生之德。以不应为杖之,足矣。”日:“何以戒后人?”日:“正欲外间知陛下刑宪不滥,足以为训尔,徽宗从之,纯礼沉毅刚正,曾布惮之,激驸马都尉王诜日:“上欲除君承旨,范右丞不可。”洗怒,会诜馆辽使,纯礼主宴,诜诬其辄斥御名,罢为端明殿学士,知颍昌府,提举崇福宫。崇宁五年,复左朝议大夫,提举鸿庆宫。卒,年七十六。(节选自《宋史。范纯礼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B.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南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C.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D.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解析】答案选D,纵向比较四个选项,涉及三处不同,第一处考查“荫”的理解,它的意思是荫庇,所以应该断在“荫”后;第二处“建”为“建造”,指的是永昭陵的建造,所以断在“建”后,“京西转运使”是官职,不可能与“建”相搭配。第三处写转运使的举动,自然与“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相连。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陵寝是帝王死后安葬的陵墓,陵幕建成后,还需设置守陵奉祀的官员以及禁卫。
B.“株”,本义树根,根与根间紧密相连,因而“株连”又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C.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尹”为官名,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简称。
D.御名指皇帝名讳,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御”字,如御玺指皇帝印信。
【解析】答案选C。“令尹”是地方行政长官,而“京兆尹”则是京师行政长官。并非是知府的简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纯礼敢于抗言,受到韩琦赏识。主管官员分配劳赋不当,他有理有据地提出异议,认为永安县负责陵寝日常维护,不应与各县均等,得到陵使韩琦认同。
B.纯礼关怀下属,处分重在惩戒。他在遂州任上对下属宽厚,草场失火,守吏惶恐等候诛杀,库吏因盗丝将被处死,他均认为罪不至死而采用赔偿的惩处。
C.纯礼鉴察往事,治事去苛从宽。在开封府任上,有村民被误告谋逆,他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认为应判杖刑,并以彰显皇上刑罚不滥为由,征得皇上认可。
D.纯礼坚毅刚直,不幸遭人算计。他的正直让曾布恐惧,曾挑唆驸马都尉王诜诬告纯礼,王即借纯礼宴请辽使事构陷纯礼,致使纯礼蒙冤,最终遭到免职。
【解析】答案选D,是对原文“洗怒,会诜馆辽使,纯礼主宴,诜诬其辄斥御名,罢为端明殿学士”的曲解。
13.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
(2)感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舉好生之德。
【答案】(1)正尽力去除先前的苛严,尚且担心做得不够,哪有宽松成为祸患的呢。
上海高考语文卷解析 篇5
语文参考答案
一、(一)1.(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则物与我皆无尽也(3)偭规矩而改错(4)只是当时已惘然(5)寻常巷陌(6)无丝竹之乱耳
(二)2.D。“谮”的意思是“说坏话,诬陷”。
3.B。①句说明的是狄仁杰当时的身份,②句表现的是狄仁杰对是否上奏章的犹豫,⑥句表现的是老百姓对狄仁杰的感念。
4.C。从文中的“所在劫夺,远迩流离,创巨之余,肝脑涂地。此非一越王死而万越王生耶?”句可以看出,狄仁杰是把到处劫抢掠夺的张光辅属下看作是像越王一样的人。
5.(1)我想禀奏圣上,似乎是替反贼说情;知道了不说吧,又怕违背了您怜悯百姓之心。(“逆人”“ 乖”“ 存恤”各1分。)
(2)你们州官要轻慢元帅吗?为什么不来上交征用的物资呢?(“轻”“ 征发” 及“何„„不赴”宾语前置句式各1分。)
【参考译文】
武则天准备称帝,篡夺李氏皇位,越王李贞在汝南起兵,没有成功。士人和百姓因受牵连而被判死罪的有六百多人,五千多人做了官奴,监督行刑的官吏相继来到,催促处决死囚。当时狄仁杰以检校官的身份担任刺史,对那些受牵连的人颇为同情,便让监斩官暂停行刑,使飞骑奏报武则天说:“我想禀奏圣上,似乎是替反贼说情;知道了不说吧,又怕违背了您怜悯百姓之心。写成奏本又毁掉,主意总拿不定。这些受连累的人原本不是想要造反,请您同情他们不得已而受到牵连。”这番话禀奏则天后,死囚们获特赦免去死罪,被流放到丰州。押解途中,囚犯们在宁州临时住下时,宁州的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人到郊外迎接他们,说:“是我们狄使君救活了你们的命吧?”于是囚犯们相互搀扶着在狄仁杰任宁州刺史时百姓为歌颂他的功德而立的石碑旁哭成一片,斋戒三天,这才离开宁州。囚犯们到了丰州,又立石碑纪念狄仁杰救命的恩德。
当初,张光辅以宰相身份讨伐越王,平定越王势力之后,那些将士仗着威势,征敛没有限度,狄仁杰一概不听从。张光辅恼怒地说:“你们州官要轻慢元帅吗?为什么不来上交征用的物资呢?狄仁杰,汝南发生叛乱,难道仅只越王李贞一个人吗?”狄仁杰说:“现在一个越王死了,而千万个越王又活了。”张光辅质问这话的含义,狄仁杰说道:“你亲自率领二十多万军队,所到之处抢劫掠夺,远近居民流离失所。他们遭受如此深重的创伤之后,死亡惨烈。这不是一个越王死了而千万个越王又活了吗?况且,那些遭到胁迫跟随越王的人,他们势必不愿坚守,这就是朝廷先宣布了胁从不问的法令来处理这些人的原因。自从朝廷军队突然攻来之后,那些放弃城池归顺朝廷的人不可胜数,顺着绳子从城墙上滑下,城池四周踏出一条条的小路,你为什么纵容那些贪求战功的人,去追杀这些准备归顺投降的人呢?只恐怕冤声沸腾直冲九霄云天!将请来尚方断马剑斩杀你。到时我再向朝廷请罪,即使死了,也会像活着一样。为此他被张光辅诬陷,被降为复州刺史。不久又被招回任魏州刺史,在任时广施恩泽声威,百姓为他建了生祠。
后来他又升任内史,等到他去世的时候,朝野都极为悲痛。武则天赠封他为文昌左相,唐中宗时赠封他为司空,唐睿宗又追封他为梁国公,他身后所获得的荣耀一直持续了三代皇 1
帝,当时的人中没有一个能跟他相比。
(三)6、(1)虽然“惊”和“讶”都有“惊讶”“惊异”的意思,但韩诗中的“惊”字表达的是诗人在经历新年已到、“芳华”却“未有”的失望之后,见到代示春意的“草芽”时的欣喜之情;(1分)而白诗中的“讶”字,则表达出落雪之初、诗人未知雪落却感到衾枕寒冷的诧异之情。(1分)
(2)在写雪时,韩诗采用的是正面描写(1分),不管是“却嫌”“故穿”的拟人,还是“作飞花”的化静为动,都把笔触直接对准“白雪”(1分);而白诗采用的则是侧面烘托(1分),通过“衾枕冷”的肤觉、“窗户明”的视觉、“闻折竹声”的听觉等方面来表现“夜雪”之大(1分)。
二、(一)
7、A、D。A项中是晴雯在闹脾气;D项中当时他并没有从内心真正承认自己的罪过,只是不想丑事被别人知道。
8、答案示例:(1)当爱斯梅拉达行至广场的一条小巷时,忽然克洛德和伽西莫多冲了出来,欲将爱斯梅拉达抢走(1分)。甘果瓦看到这一幕,吓得不敢相救(1分)。正在这危急时刻,皇家卫队经过这里,侍卫长弗比斯救下了爱斯梅拉达(1分)。克洛德趁卫队与伽西莫多争打时溜走了(1分)。而伽西莫多被擒获(1分)。
(2)东吴屡次讨要荆州未果,遂采用鲁肃之计,设下鸿门宴,埋伏好刀斧手邀关羽来吴国赴宴(1分)。关羽轻驾小舟、单刀赴会,只带领十几个随从人员(1分)。席间关羽借与鲁子敬多年未见叙旧为由,拉着鲁肃不放手,互相敬酒(1分)。实则以鲁肃为人质。埋伏刀斧手见鲁肃被困,不敢轻易下手(1分)。关羽因此安全脱身(1分)。
(二)9、(1)B。孔子提倡的“惠而不费”指的是让老百姓做对他们有利的事,就等于是给老百姓恩惠而自己不耗费。
(2)这句话体现了孔子“仁”的核心思想。要实践“仁”,一要尊重百姓的人格尊严,不居高傲视;二要尊重百姓的利益,不肆意侵占损害。
【参考译文】
子张向孔子问道:“怎样才可以参与政事呢?” 孔子说:“尊崇五种美德,摒弃四种恶政,就可以从政了。”子张问道:“五种美德是什么?”孔子说:“君子给老百姓好处,但自己不耗费;役使老百姓,但老百姓不怨恨;有欲望,却不贪心;安详坦然,却不骄傲;威严庄重,却不凶猛。”
子张问道:“什么叫给人民好处而自己不耗费?”孔子说:“让老百姓做对他们有利的事,不就是给老百姓恩惠而自己不耗费吗?选择老百姓可以干的事情而让他们干,还有谁会怨恨呢?自己追求仁义便得到仁义了,还贪图别的干什么?君子不管人多人少,不管势力是大是小,从不敢怠慢,这不就能做到安详坦然却不骄傲吗?君子衣冠整齐,目不斜视,态度庄重,使人看见就产生敬畏之心,这不就是威严庄重而不凶猛吗?”
子张问道:“四种恶政又是什么呢?”孔子说:“不事先教育人就加以杀戮,叫做虐;不事先告诫而忽然检查是否成功,叫做暴;政令松懈,期限紧迫,叫做贼;如同给人财物,但在拿出手时却舍不得,叫做吝啬。”
三、(一)
10、C。从文本上看,汉诺威世博会期间,观众对中国馆展出的内容兴趣不大,这说明我们自认为能够代表中国文化的“象征图像”并不为观众所接受。
11、B。错在“一点也不感兴趣”,从文本中的“中国馆的门口却基本不需要等候”看,还是有部分观众对中国馆有兴趣的。
12、因为 “民族的”文化价值要想成为“世界的”文化价值,不单纯看它是否具有“民族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关键要看它是否具有能够为“世界”所认可的带有普世性的精神价值。
(二)(甲)
13、C、E。C项煤工讲述的内容是“新型南霸天的专横”,与“悲壮”并不构成呼应;E项中运用的排比与借代的修辞手法。
14、可以听到以下四种声音:(1)哲学类或思想类书籍所发出的掷地回响的声音;(2)文化苦旅、感伤文化、随笔小品所发出的平和、清晰的声音;(3)历史小说、纪实小说、官场小说、言情小说所发出的或风流或悲壮、或戚泣或欣然的声音;(4)童话所发出的清脆悦耳的声音。(每点各1分)
15、答案示例:因为“这样一种由非物质源发出的声音”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声音,要想听到它,需要思想的冷静、心境的平静、心绪的沉静、心灵的清静(2分)。只有思想的冷静,才可能领略到哲学类或思想类书籍朴质外表下闪烁着的智慧的魅力(1分);只有心境的平静,才可能品味出随笔小品等所含蕴着的人生的真味(1分);只有心绪的沉静,才可能体会到历史小说、纪实小说、官场小说、言情小说所反映的人情世态的复杂多样(1分);只有心灵的清静,才可能感知到童话中所表现的童心世界的清净(1分)。(意思对即可)
(乙)
13、C、E。C项“批评了马英九的吝啬”有误,文本中只是为了突出陈树菊捐款的慷慨与不易,而没有批评马英九的意思;E想错在“表现了她身为 ‘卖菜的慈善家’的局限性”,练习上文的“根本就没想过要出名”和下文的“她考虑再三才肯答应出席《时代》周刊的颁奖大会”可以看出,她的“慌乱不知所措”主要不是表现没有见过场面的局限性。
14、答案示例:采用欲扬先抑(对比亦可)的手法(1分),将人物外表上的普通甚至有点“丑”与她的慈善行为进行对照(1分),表现了人物身上所反映出的感人精神和人性美德(2分)。(意思对即可)
15、答案示例:(1)勇担责任且辛苦劳作,表现了人物为了家人幸福宁愿牺牲个人幸福的无私精神(2分);(2)生活节俭却慷慨捐献,表现了人物回报社会、奉献社会的热心和责任(2分);(3)出了名却拒绝代言广告,表现了人物安守固有人生价值的素朴品质(2分)。(意思对即可)
四、16、第一处是将“挈”改为“擎”;第二处是将“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改为“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机遇”;第三处是将“整个世界乃至亚洲”,改为“亚洲乃至整个世界”。(每处各1分)
17、(1)能烘托节日气氛的烟花爆竹也可能会带来安全问题。(可能会带来安全问题的烟花爆竹也能烘托节日气氛。)
(2)答案示例一:我不赞成在节日中燃放烟花爆竹。
首先,它会给人们带来不少的安全隐患。近些年,在烟花爆竹销售量逐年增加的同时,由烟花爆竹所产生的伤亡事故也频频发生。;
其次,它会造成环境污染。燃放烟花爆竹对环境的污染是多方面:烟花爆竹中所含的化学成分会带来大气污染,燃放时所产生的声音会造成噪声污染,燃放烟花爆竹后产生的大量碎屑会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
再次,它会带来经济损失。燃放过程中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因燃放事故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都是一笔不可估量的数字。
答案示例二:我赞成在节日中燃放烟花爆竹。
首先,可以体现民间习俗、传统文化的魅力。燃放烟花爆竹有着悠久的历史,之所以能够延续到今天,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其中所承载的民间习俗可以让人们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其次,可以营造节日氛围,给人们带来快乐。有调查表明,当看到燃放烟花爆竹时,69.0%的人会感到喜悦,只有9.3%的人对燃放烟花爆竹的行为表示厌恶。
再次,可以增加民族和社会凝聚力。燃放烟花爆竹,不仅有增加节日喜庆的作用,而且由于它已在历史延续中成为整个民族共同认可的节日行为,所以在燃放中无形地凝聚起小至家庭大至国家、民族的力量。
(表明观点1分,阐述一点各2分)
小升初测试题目语文卷 篇6
1、看拼音,在括号里写出响应的汉字。(2分)
xiāo shà jiǎo suō
喧( ) ( )时 ( )健 ( )毛
2、将“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这句话改成反问句。(1分)
3、缩句(缩到最简):我忽然明白了清香的来源:是腊梅花。(1分)
4、将“孔雀的羽毛多么漂亮啊!”改成拟人句。(1分)
5、将“晚霞映红了天空。”改成比喻句。(1分)
6、修改病句。(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4分)
(1)学校要尽量节约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
(2)我们怀着尊敬的心情瞻仰了革命烈士纪念碑。
(3)有没有动脑筋是考出好成绩的重要原因。
(4)电视机里传出雄壮有力的战士们的歌声。
7、扩句:采茶姑娘摘下嫩芽。(1分)
8、将“学好语文一定要加强课外阅读。”改成双重否定句。(1分)
9、排列乱句。(4分)
它原本是弃置在一位美国人所住的院子里。
()主人平静地说:“这块石头,我本来就是要丢掉的。我决定不占为己有,而将它送给博物馆,让更多的人来欣赏。”
()这块石头有个动人的故事。
()谁知就在搬上卡车时,工人一时失手,石头掉在地上,碰裂了一个缺口,大家才发现这并()不时一块普通的石头,而是一块紫水晶。
()有一天,主人因石头有碍观瞻,就叫人来将它搬走。
10、在括号里填写合适的关联词语,使句子前后连贯。(2分)
在人的一切活动中,记忆力具有重大的意义。()人们没有记忆力,()不可能获得知识和经验。记忆力()生来就有的,()自然而然发展起来的,()在正常的教学影响下培养起来的。
二、语言积累与运用。
1、相信你一定能将下列诗词补充完整。(3分)
(1)九曲黄河万里沙,。
(2),树头花落未成阴。
(3)天街小雨润如酥,。
(4)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5),误入藕花深处。
(6),白发谁家翁媪。
2、根据情景写词语、诗句、歇后语、谚语、格言。(7分)
(1)(横线上可以填哪些成语?)孩子们,的儿童节终于到了,校园里处处处,处处,同学们个个显得,。(3分)
(2)人们常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来赞美黄河的雄伟气势。你能借用古人的诗句来赞美下面的景观吗?(3分)
庐山瀑布:
大草原:
长江:
(3)请你写出一条表示团结互助的歇后语、谚语或格言
(1分)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白鹭》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他觉得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因为
,又因为
。(4分)
(2)冬天烟台的海(《烟台的海》)给我们留下了这样深刻的印象:
。(2分)
三、阅读。(28分)
(一)丁香(12分)
妈妈带我在院中种了几棵丁香树。
丁香树很快长得就超过了我的身高。我常常站在丁香树前观察它的变化。早春,一张张嫩叶,形状酷似心脏。然后,它的枝头出现了一团团紫色的或白色的云,这是由许许多多小花朵组成的。到了秋季,它接下扁扁的果实,再过不久,寒冬来临了,丁香树却脱掉身上的全部绿装,裸露出干瘦的躯体,让枝丫忍受零下四十余度寒冷的袭击。最初,我担心这娇嫩的小树会被冻死。可是到了翌年早春,它又开始生枝、长叶、开花。在那苦涩的时代,我往往感觉不到丁香的芬芳。有时在它的花瓣上反而会发现颗颗晶莹的泪珠,莫非它也尝到了人间的`辛酸?
教师说,丁香的花朵有四个小瓣儿。可是俄罗斯小同学们偷偷地告诉我,还有五个瓣儿的。如果发现了五瓣儿的丁香花,就是发现了幸福。这时,可不能让幸福跑掉,要马上把它吃掉。这或许是俄罗斯人的风俗?从他们的风俗里,也不难看出他们对幸福的殷切渴望。那时我们都是孩子,不知道幸福须要去争取。我们男男女女小同学们聚集在一起时,只要发现五瓣的丁香花,就争先恐后地抢着吃。我吃过多少,不得而知了。
有一年盛夏,狂风卷着暴雨,呼啸了两天两夜。我的小丁香树被刮断了。我以为它再也活不了了。妈妈说:“别哭,它会活的!”果然,断干敖过了寒冬,到了春天,它抽出新条,长出新叶。那年开的花朵中,虽然我也发现了五个瓣儿的,可是不忍心把它吞掉。我想
1、从文中划出4个错别字,把正确的些在下面。(2分)
2、你觉得丁香具有怎样的品质?为什么?(3分)
3、同学们为什么要吞吃丁香花?“我”后来又为什么不忍心把它吞掉?(4分)
4、展示合理的想象,补充本文的结尾部分(3分)
(二)
能够成为吴青教授的学生是我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最幸运的经历,而她授予我们的第一堂课更使我终身难忘。
我们的第一堂语课排在3月2日,谁知3月1日,从报纸上一行冰冷的触目惊心的文字中,我们惊悉冰心老人与世长辞的噩耗。吴青老师还能照常给我们上课吗?早就听闻吴青老师与母亲感情很深,承受着刻骨切肤的丧母之痛,她是不会来了。
带着种种的猜测与疑惑,我们仍然准时做在教室里。11点整,一个娇小但挺拔的身影走进了教室,平静的面容,平静得让我们发现不了什么,惟有她左臂上的黑纱刺痛了我们的眼睛,刺痛了我们的心。
是她,是吴青老师!
刚才还有说话声的教室顿时鸦雀无声。吴青老师从容地环视了一下四周,开始自我介绍。她声若洪钟,字正腔圆,那流利而纯正的美国英语令我们一下子为之折服,羡慕不已。接着,她就上课纪律,教室卫生等向我们提了几点要求,然后缓缓问道:“你们能承诺吗?”我们齐声回答:“我承诺。”她用略带赞许的目光望着我们说:“既然你们承诺,那就没有任何理由做不到。因为作为一个人,最重要的就是诚实。”
因为这学期口语采用了新课本,吴青老师对课本进行了详尽的介绍。生动活泼的形式,不经意间流露的幽默感感染了我们。于会心处她与我们一同爽朗地开怀大笑。听着她如同行动流水的讲述,我们几乎忘记了冰心老人的辞世。
介绍完课文,这堂课也临近尾声民,吴青老师收敛起笑容,神色变得凝重起来:“大家都已知道了我母亲去世的消息,我绝不会因为母亲的离去而耽误工作,我们家的传统就是‘人走了,但生活还是要继续’。当年我父亲吴文藻去世时也是如此。我母亲坚信‘有了爱便有了一切’,她热爱孩子,对青年人寄予厚望……”
透过朦胧了双眼的泪花,我仿佛看到冰心老人也站在我们的讲台上。这位老人非常平静地看待生死,曾说出“人间的葬礼是天上的婚筵”这般通透豁达、大彻大悟的话来,吴青老师能够把悲痛化为力量,不正源自她母新的精神吗?
谈到动情处,吴青老师禁不住哽咽了,忽然间老师仿佛记起了什么似的,抬腕一看表,重又微笑着说:“这堂课结束了,刚刚一席话耽误了大家吃饭,对不起了。记住离开教室时随手关灯,下课。”
吴青老师走了,可我们还是默默地坐在教室里,坐了很久很久。
1、给文章加一个恰当的题目(1分)
2、吴青老师的母亲是,除了本文写到的,你还了解哪些有关吴青母新的情况呢?
3、用“”划出你最喜欢的一句话,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句话。(2分)
4、读3-6小节,说说丧母之后的吴青老师是怎样像平常一样上课的?(3分)
5、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吴青老师对母新去世内心是非常沉痛的?(2分)
6、吴青老师为什么能忍住丧母之痛给我们上课?(3分)
7、读了这篇章后,请你谈谈对吴青老师的看法。(3分)
四、作文。(30分)
题目:一份的作业
要求:
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如有趣、特殊等。然后写一篇400字以上的记叙文。
上海高考语文卷解析 篇7
我们学校正推行文明校园建设,其中许多项目与语文高考有很大联系。
一、体现在语言表达题上:
有与“设计班徽编写班歌”活动类似的高考题,比如:(09年全国卷):下面是“沈阳全民读书月”活动的标识,请从构形角度说明标识的创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65个字。
(09年山东卷):请仿照下面诗歌前两节的格式,续写第三、第四节。
我是雪
我被太阳翻译成水
我是水
我把种子翻译成植物
有与辩论赛活动相类似的高考题,比如:
(07浙江卷)针对下面反方的说法,写一个反问句,把正方的话补充完整。
反方:如果美是客观存在的,那么请问:诗人李白感受到的月亮之美,难道和你是一样的吗?
正方:如果美不是客观存在的,那么请问:
有与节目主持相类似的高考题,比如:(09年北京卷)今年10月1日,北京将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聚会游行,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有市民建议,受阅部队中应有“抢险抗灾部队方阵”和“维和部队方阵”,群众游行队伍中应有“志愿者队伍”和“城市外来务工者队伍”。
请从上述“方阵”或“队伍”中选择一个,拟写一段现场解说词。
要求:突出该方阵或队伍的特征,赞誉其风貌;语言简洁得体;不少于100字。
从上述高考实例中可以看到现在高考命题在紧密联系现实生活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操作能力,一定是学生能够下手去做的,甚至是在他们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经常参与的事。
二、体现在高考作文上:
比如:08年汶川地震后我校组织捐款献爱心活动降旗活动,对全校学生进行教育。而08年全国卷恰恰就是涉及到抗震救灾的,四川卷更是直接以“坚强”为话题来命题。
在高考命题越来越重视学生实践的今天,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偶然但更是一种必然。要提高学生的作文得分能力仅仅是依靠讲方法背诵例文是不够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來。”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学生痛苦作文主因之一,便是脑海中写作素材的缺乏,缺少生活,思维被禁锢在教室里,作文胡编乱造,既缺乏真情实感,又枯燥、干瘪。
在日常作文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素材,且有了表达的欲望,是否就一定能创作出一篇佳作呢?答案显然是不能。因为素材总是要经过写作者的分析、认识、提炼才凝聚到文章中去的,这一过程就需要靠感悟去开发、去消化、去利用,而感悟的核心就是“感动、欣赏”。这里的“感动、欣赏”并不是单纯指对文学作品,而是指对所有的事物,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甚至路人的一颦一笑。学会感动,学会欣赏,惟有如此才能写出感动他人的文章。
总之,近年的高考作文,审题难度明显下降,但加强了作文与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关注自我,关注他人,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倡导学生自由的表达,有个性的表达。这除了课内学习的课程知识之外,还要求学生应该更多的涉猎各方面的知识,拓宽知识面和思维面。而这些仅仅在课堂上是无法做到的;这时校园文化建设起去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各种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实践的舞台和空间。比如,爱国爱校,集体主义、主人翁意识、严谨勤奋、求实创新、诚信友善、乐于助人等等,通过它的熏陶必将提升人的境界,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主流文化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决定作用的主导因素,也是构建和谐校园最有力的思想和道德上的根基与保障。由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当前校园文化中出现了非主流文化日益盛行的趋势。网络文化、短信文化、卡通文化、课桌文化、宿舍文化等等新的校园文化形式,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关注和青睐,并对主流文化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是近年来对青年学生影响较大的几种社会思潮,尤其是它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和误导是不容忽视的。如果对此缺乏清醒的认识,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就会削弱和阻碍先进文化在校园的传播和发展,使校园文化失去正确的价值导向,甚至引发思想上的混乱。
【上海高考语文卷解析】推荐阅读:
上海高考英语解析08-24
上海高考07-18
上海高考加分政策05-09
2023上海高考作文06-29
2016上海高考作文09-27
上海江苏高考满分作文08-27
上海卷高考作文范文07-24
高考作文上海卷例文08-28
上海高考英语满分作文汇总10-03
上海市高考优秀作文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