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大春生产现场会上的讲话(精选6篇)
在全县大春生产现场会上的讲话 篇1
同志们:
今天,我们组织大家参观了有关乡镇的大春生产现场,刚才,县农业局、九龙镇、观音桥镇等单位也针对今年的大春生产工作做了很好的发言,孝华副县长对今年大春生产工作进行了详细的安排部署,下面,我再强调几点。
一、深化认识,高度重视
各乡镇务必要深刻领会大春生产的重要性,增强紧迫感,在思想上紧起来,行动上快起来,抓住当前大春生产的有利时机,抢抓农时,全力营造春耕热潮。
(一)明确大春生产与“三农”工作的纽带关系。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是人们生存的必须,也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农村、农民,都与粮食生产有着紧密的联系。大春生产是粮食生产的主导力量,农民一年的收成主要是大春作物。
(二)明确形势发展对粮食生产的高要求。当前国际国内风云变幻的局势,反复无常的季节气候变化,要求我们必须稳定粮食生产基础,应对各种纷繁复杂的变化;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伟蓝图勾画,都对粮食生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粮食产量必须走在全市的前列,创造历史新高。
二、找准问题,明确着眼点
今天的现场会,我们看了几个乡镇的大春生产情况,总的来说,有些乡镇的大春生产工作抓得扎实,抓得及时。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该通过对比,仔细发现和认识问题,找出差距,找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一)进程缓慢,进度不一。一是总的进程比较缓慢。各乡镇由于地理条件不同,或者人为因素,包括缺少劳力等,有的生产进程缓慢,特别是东槽有些山区乡镇,至今还没有开秧门。二是进度不统一。同样的苗子,有的平坝乡镇的秧子已经在封林了,有的却还没有开始栽。有的玉米肥团还没有开始做,有的却已经栽进地里了,西瓜、红苕、蔬菜等,都存在类似的情况。
(二)因循守旧,不讲科学。一是很多农民仍然遵循传统的生产模式,不愿意接受科学方法。比如推行水稻旱育秧,有的农民就是不接受;有些农民打懒主义,认为现在肥料好,往田里多放点肥料,连田都不用犁,就直接耙田栽秧;栽秧行距、窝距疏密不一,不按标准栽秧等。其他的也如此。二是有没有组织农民进行业务培训,农民不愿意学科学,或者没有机会学科学。
(三)重视不够,指导不力。一是有的乡镇重视不够,没有进行广泛宣传,没有召开动员大会,村社干部没有真正发挥作用。二是农技人员没有真正走到田边地角指导。三是有的农技人员甚至连自己都不懂农业生产。
三、把住重点,抢抓生产
(一)抢抓时节,查漏补缺。现在气候变化大,天气说变就变,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科学合理地利用时间,抢抓季节抢栽抢育。没有栽的必须马上栽,没有育苗的必须马上组织人力进行育苗,切不可错过时节。苗子该补的就要补,没有苗子、没有肥料等的,乡镇、村上的要共同想办法,确保不贻误时机。
(二)强化管理,严防重治。一是要加强对农作物的日常管理,管理要注重科学方法。二是注重防病治病。现在各种病害名目繁多,要坚决做好杀虫等工作,预防各种病灾。三是注意防止自然灾害。最近几年一直没有出现大的自然灾害,但今年气候反常,会不会成灾还不能肯定,要做好各种应急准备。
(三)加强指导,加大督查。一是乡镇政府、农技部门,县农业局等业务部门,一定要切实负起责来。二是乡镇要成立大春生产领导小组,组织专门的人员负责督查,驻村干部、农技人员要深入农户家中,帮助农民具体解决问题。三是各乡镇每周要统计数据,准确掌握大春生产情况,并上报县农业局。
在全县大春生产现场会上的讲话 篇2
近几年, 蚕桑产业发展主动融入全省农业中心工作, 积极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和千亿增收示范工程建设, 实现了产业稳定发展, 促进了农民增收, 保持了在全国的领先优势, 成绩来之不易。
1. 1 产业布局优化调整加快
攀西蚕区、川南蚕区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绵阳、南充等川中北蚕区得到了巩固提升, 一批蚕桑重点县和专业乡镇、专业村的规模优势开始显现, 全省新建标准桑园超过10 万亩, 培育10 亩以上专业大户6 万户, 30 亩以上家庭农场2100 户。规模化的推进, 使集中成片桑园代替了零星分散的 “四边桑”, 蚕桑逐步成为了产区农民的主业。
1. 2 产业化经营机制日趋完善
以涪城、宁南为代表的 “公司+ 共育户+ 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与蚕农结成利益共同体, 共享发展成果, 以共育户为平台强化服务指导, 解决了技术推广 “最后一公里” 问题, 带领蚕农把蚕茧提质增效做到了全国最高水平, 受到国内外同行的推崇。
1. 3 优质高效的生产技术路线得以确立
在品种上, 成功培育推广了 “川桑98 - 1”、“凉桑1 号”、“川山 × 蜀水”等蚕桑优良品种。在技术上, 形成了包括桑树一步建园技术、宽窄行桑园复合经营技术、小蚕专业化共育技术、大蚕省力饲养技术、自动上蔟技术、仪评收茧技术等多项具有四川特色的主推技术, 人蚕共居现象得到了克服。在蚕桑机具上, 研发推广了切桑机、伐条机、微耕机、消毒机、小蚕饲育机、控温控湿器等。这些良种良法技术的推广为蚕桑提质增效起到了重要作用。
1. 4 蚕桑资源多元化利用取得了进展
目前, 全省近30 个县区发展果叶兼用桑, 面积已突破10 万亩, 投产达到3 万亩, 我省已成为全国最大、质量最优的桑果生产基地。特别是德昌、盐边等地大力发展果叶兼用桑产业模式, 通过鲜销、加工、采摘体验等形式带动农民增收, 成效显著。此外, 饲料桑、桑叶茶、食用桑叶粉, 蚕蛹油等产品开发已初步实现专业化生产, 这些创新实践为丰富产品结构、提升产品附加值开辟了新的途径。
1. 5 蚕茧单产质量明显提高
近年来, 我省蚕茧单产、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蚕茧综合质量已经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蚕桑产业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效益型转变。
2 蚕桑产业发展思路
2009 年省政府印发了 《关于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意见》, 从此推开了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序幕。从2009 年到2011 年, 重点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建设, 开展了现代农业的千亿示范工程和万亩亿元示范区建设, 在基地建设上狠下功夫。从2012 年到现在这3 年, 我们重点推进现代农业重点县建设, 主要围绕 “大基地、大产业、大品牌、大市场” 来开展工作。通过这两个阶段的建设, 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 完成了1000 个万亩亿元示范区建设, 完成了640 万亩 “千斤粮万元钱” 粮经复合产业基地建设。蔬菜产值达到千亿元以上, 由全国第5 名上升到第2名, 茶叶也由全国第5 名上升到第2 名, 水果、中药材、蚕桑等产业排名均名列全国前茅, 实现了产业的提升和壮大, 产业从过去零星分散向聚集发展, 大基地和大产业已基本形成。在 “大品牌”方面, 打造了 “大凉山”、 “川藏高原”、 “大巴山”、“宜宾早茶”等一批区域品牌。在 “大市场”上, 多次举办菜博会、茶博会、泡菜展销会等, 组织了 “日韩行”、“香港行”、“德国行”、“俄罗斯行”等组团出国门行动。蚕桑产业发展在这两个现代农业发展阶段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下一步, 我省现代农业建设的重点是要围绕“质量、效益”四个字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蚕桑产业也必须要转变发展方式, 总的工作思路是, 以质量效益为目标、以适度规模经营为核心、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动力, 加快推动现代蚕桑产业发展。当前, 要做好蚕桑产业发展工作, 必须坚持三个结合。
2. 1 与国家 “一路一带” 发展战略相结合
国家提出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 “一带一路” 战略, 为我省蚕桑丝绸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我省是丝绸的发祥地之一, 蚕丝文化历史悠久, 素称 “蚕丛古国”, 是 “蚕神”嫘祖的故里, 古蜀王蚕丛在成都平原“教民养蚕”还早于种植业发展。我省是 “一带一路”的交汇点, 具有区位优势。蚕桑既是古老产业, 也是现代产业, 要把蚕桑融入到 “一带一路”战略中去, 利用文化优势、区位优势、土地和劳动力资源优势, 在 “一带一路” 战略中占领一席之地, 使蚕桑产业焕发青春, 创造辉煌。
2. 2 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相结合
受资源和价格约束, 传统农业已经走到尽头, 只有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我们才有发展空间。当前, 关键是要保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保持能力核心是要保持耕地。在保持耕地基础上, 具体种什么要以市场和需求为导向, 让农民选择种植比较效益高的作物。蚕桑要转变发展方式, 就是不能局限在单一产品的生产上, 要围绕桑园、蚕桑发展综合利用。在规划发展的时候, 要考虑桑园间套什么、养殖什么, 要提升蚕桑综合效益。今天参观的周家镇蚕桑家庭农场实行种养结合这一模式就值得认真研究, 桑园既提供了桑叶, 又提供了青草, 既养蚕, 又养牛, 还养鸡, 充分利用资源提升效益。要注重桑树资源多元化利用, 推进桑果、桑叶等资源产业化开发。规模化生产是转方式最重要的内容, 要改变零星分散的生产方式。发展适度规模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字概念, 而是探索最有效益的规模, 各类主体的经营规模 “大”与 “小” 要与当地经济水平、自身经营管理能力等因素相适应。
2. 3 与精准扶贫发展战略相结合
蚕桑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具有良好的条件, 第一, 蚕桑是投入较少的产业。建成一亩标准桑园投入不超过1000 元, 养蚕设施投入每亩不超过1500 元, 蚕房或者利用闲置房屋, 或者因地制宜搭建简易棚架就可满足需要。而发展其他产业如种植猕猴桃、葡萄等每亩投入超过万元, 投入较大。投资较少有利于贫困地区形成产业支撑。第二, 发展蚕桑周期短、见效快。当年栽桑可以当年养蚕见效, 三年即可实现脱贫。第三, 种桑养蚕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贫困地区往往是石漠化、坡地等生态脆弱、土壤贫瘠区域, 栽桑养蚕具有经济和生态双重效益。兴文县提出 “家有5 亩桑, 脱贫奔小康”, 是非常好的思路, 各地要进一步总结完善。全省有88 个贫困县、11501 个贫困村, 精准扶贫是目前我省农业最重要的工作, 我们肩负着产业扶贫的重任, 要把蚕桑产业发展融入到扶贫攻坚, 认真抓好助农增收工作的落实。
3 突出抓好产业发展的重点工作
蚕桑产业必须紧紧围绕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开展工作, 以此提升产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在产业扶贫工作中, 也要把转变产业发展方式贯彻始终。当前, 重点要抓好三个方面工作:
3. 1 夯实发展基础
抓蚕桑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作业道路和排灌沟渠等桑园基础设施, 研究推广投资最省、使用最久、效益最好的蚕房、蚕台、机具等设施设备, 不断提高蚕桑设施化、机械化、科技化水平。在规模化养蚕的地方, 要探索推广物联网技术, 实现栽桑养蚕精准化、自动化作业, 进一步提高单产质量和效益。
3. 2 创新发展机制
首先, 创新发展机制的核心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要把桑树当作物来种, 摒弃区域分散、户营规模过小的状况。学习借鉴涪城区和兴文县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的经验, 尤其是龙头企业要敢于尝试, 不能只是单一的蚕茧经营, 要在土地上做文章, 向土地要效益。第二, 是要大力培育蚕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第三, 要完善担保、保险、贷款等扶持政策。农村改革是一个大课题, 各地要敢闯敢试, 借鉴蔬菜保险、生猪保险、柠檬保险等做法, 探索建立蚕桑保险, 规避自然和市场风险, 稳定农民收入。
3. 3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蚕桑产业不能只为了 “桑”和 “茧”, 要思考怎样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3. 3. 1做强 “一产”。做强 “一产” 关键是做好“三调”, 即 “调结构、调品种、调品质”。调结构首先是调桑品种结构, 除了蚕用桑, 可以是生态桑、饲料桑, 也可以是果桑。质量和效益不能仅仅体现在终端产品, 而是要在每一个环节找到质量和效益, 以及提升质量效益的方法措施。蚕桑要树立大农业、大食物、大产业理念, 不能只看到桑树和桑叶, 要以桑树为中心, 发展桑园间作蔬菜、粮食、牧草、药材等复合经营模式, 发展林下养殖等多种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 综合利用桑园, 改变增收单纯依靠蚕茧的被动局面。
3. 3. 2 做优 “二产”。要完善蚕茧、桑果、桑叶的烘干、储藏、初加工设备, 尤其要完善桑果加工、储藏设施, 要学习借鉴蓝莓的做法, 搞好桑果的深度开发、商品化处理、品牌化打造。大力发展蚕丝、蚕蛹等资源多元化利用, 大力开发“丝棉熊猫”、靠枕等丝绸旅游产品、蚕桑保健食品。桑果保健功能强, 发展潜力大, 既要鲜销又要加工, 要创新储藏保鲜技术, 改进包装设计, 加强产品研发、品牌打造。
3. 3. 3做活 “三产”。要发展休闲农业, 以产业为基础, 以创意农业为手段, 以农耕文化为灵魂, 实现农区变景区, 田园变公园, 产品变礼品, 农房变客房。要充分挖掘桑园、桑果以及蚕丝文化资源, 设计小朋友感兴趣的蚕桑科普元素, 结合现代餐饮娱乐项目, 把桑园变成花园、桑园变公园。这方面, 可借鉴宜宾市筠连县腾达镇春风村发展休闲农业的做法。要重视品牌打造、市场开拓, 积极参加西博会、农交会, 主动融入万企出国门、川货全国行等活动, 走出去推销产品、打响品牌、拓展眼界。要积极发展 “互联网+ 农业”, 借助电子商务平台, 拓宽蚕桑产品销售渠道, 建造新型业态。
在全县大春生产现场会上的讲话 篇3
今天,我们在玉溪市召开云南省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总结和交流全省中小学开展勤工俭学的工作经验,对各州市贯彻落实《云南省中小学勤工俭学管理办法》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安排,推动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今天上午,大家分别到玉溪第一小学、江川区第二中学、江川区江城镇翠峰中心小学参观了学校的勤工俭学基地,3所学校的勤工俭学工作各有特色,大家都感到收获很大。刚才,玉溪市、德宏州、丽江市、石林县、楚雄市、宣威市分别代表州(市)、县(市)作了经验交流,介绍了近年来他们在勤工俭学方面开展的工作及取得的成效,对我们很有启发。
下面,我讲4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开展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的重要意义
开展勤工俭学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和抓手,是加强学生劳动观念教育和劳动技能训练,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重要途径。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历来高度重视勤工俭学工作,出台了多个文件专门安排部署勤工俭学工作,在许多重要的文件中也专门提到勤工俭学工作。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国办发〔2011〕54号)指出:“各地应从实际出发,多途径、多形式地开展学生营养改善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农村学校适度开展勤工俭学,补充食品原料供应,地方人民政府应为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提供土地、经费和技术等支持。”201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要组织青少年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和爱心公益活动、益德益智的科研发明和创新创造活动、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和勤工俭学活动。2010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区域布局调整工作的通知》指出:国土资源、农业、科技、民政和教育等部门要加大对农村中小学勤工俭学的扶持,支持农村学校特别是寄宿制学校发展种植和养殖业,寄宿制中小学校应确保勤工俭学用地,中学每校不少于10亩、小学每校不少于5亩,真正用于改善寄宿学生生活水平。寄宿制学校勤工俭学用地,可按照只征不转的方式办理用地手续。2012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意见》(云政办发〔2012〕25号)指出:“各级政府要努力为长期保留的中小学解决好勤工俭学的基地,确保每所小学不少于5亩地,中学不少于10亩地。从中小学公用经费中挤出一定的资金用于中小学校开展勤工俭学,用于修建大棚、猪圈、水利设施,平整土地,购买籽种,配备生产设备和工具等,通过勤工俭学的产品和收入,进一步补充和改善农村学生的生活。”2015年,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国土厅、省科技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等6部门制定印发了《云南省中小学勤工俭学管理办法》。此外,省教育厅每年下发文件要求各州市对辖区内中初等学校开展勤工俭学进行统计,每两年对作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对做得好的勤工俭学基地授予“云南省勤工俭学示范基地”荣誉称号。
二、充分肯定近年来我省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取得的成绩
(一)勤工俭学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两年以来,各地各校认真贯彻落实2014年“云南省中小学勤工俭学现场会”精神和《云南省中小学勤工俭学管理办法》,积极推进勤工俭学工作。如,昆明市出臺了《昆明市中小学勤工俭学管理和促进办法》,市级财政每年安排100~150万元资金对全市中小学开展勤工俭学给予奖励和支持。每年通过组织各县(市、区)申报市级勤工俭学实践示范基地,对审核合格的基地给予5~15万元的资金补助。目前,昆明各县(市、区)都建成了一批勤工俭学示范基地。从主城区开车出发,半小时内,在五华、盘龙、西山等地的学校都可以看到建成的勤工俭学示范基地。曲靖、玉溪等地也相继出台了促进勤工俭学工作开展的文件。两年来,曲靖市沾益县、宣威市等开展的勤工俭学工作得到了社会、家长和学校师生的认可,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沾益县、宣威市靖外明德小学的勤工俭学成果还将代表我省在12月份黑龙江召开的后勤装备展示会上进行展出。目前,玉溪市已建成玉溪市民族中学、江川区二中等一大批勤工俭学示范基地。德宏州、丽江市等州市每年定期召开勤工俭学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勤工俭学工作。
两年以来,勤工俭学在接纳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云南省中初等学校勤工俭学(校办产业)统计摘要》显示, 2015年,全省中小学开展勤工俭学的比例达到38.9% ,中小学勤工俭学销售收入及营业额达到3.8亿元,利润达1.8亿元;用于资助贫困学生2 518.03 万元,资助学生25.3万人;用于改善办学条件资金1.2亿元;改善师生福利2 323.38万元。
全省中小学因地制宜,创造条件,通过广泛开展勤工俭学工作,为学校食堂供给肉食,对营养改善计划提供支持,减轻了学生家庭负担,也为解决农村寄宿制学生生活困难作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勤工俭学在培养学生劳动观念、提高劳动技能和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加强劳动教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学生普遍缺乏劳动锻炼,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足。在青少年学生中,不同程度存在着厌恶劳动、怕苦、怕累、追求享受的思想。许多学校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对学生劳动技能的培养,为此,2015年,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基一〔2015〕4号),特别强调了新时期加强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而中小学开展勤工俭学是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开展勤工俭学过程中,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劳动,不断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培养互助友爱、团结合作的精神;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磨炼了意志,培养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从而也培养了热爱劳动的思想,养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和习惯,克服轻视体力劳动,不尊重劳动人民的思想。学生在参加勤工俭学活动中,还学会使用了许多劳动工具,学到了许多种养殖的科学技术知识,学到了许多劳动技能,收获了劳动的喜悦和幸福。
勤工俭学有助于发展和巩固学生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学生参加勤工俭学活动,用科学知识指导实践活动,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同时,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还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对学生智力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三)勤工俭学对支持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发挥了积极作用
刚才,6个州市、县都介绍了各自的经验,当地政府关心支持勤工俭学工作,认真落实《云南省中小学勤工俭学管理办法》,每年定期召开勤工俭学现场会,安排部署勤工俭学工作,其中还特别提到了勤工俭学在支持当地学校的营养改善计划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地各中小学因地制宜,购买、租用农民用地,创造条件,开展了种菜、养猪等多种形式的勤工俭学活动,一些学校基本实现了肉菜自给,平衡了学生的营养,提高了寄宿学生的生活质量,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甚至引导当地群众致富。学生在学校得到了劳动锻炼,同时享用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吃上了低价新鲜蔬菜和放心肉,生活正由“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安全”转变,让家长放心、人民满意,有力地支持了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
总之,在各地教育局、各中小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全省勤工俭学工作正逐渐步入良性循环。我省勤工俭学工作先后得到了国务院刘延东副总理、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沾益县菱角塘乡第三中学、宣威市靖外明德小学、德宏州陇川二小、怒江州福贡县石月亮中学等都因为学校在艰苦地方办学,因地制宜,积极开展勤工俭学,种养殖产出的蔬菜基本上满足了食堂的需要,学校勤工俭学成功地实现了助学育人。他们的事迹先后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报道。这可以从另一个层面说明,国家和社会各界对我们的工作是给予肯定的,我们一定要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开拓创新,进一步做好勤工俭学工作。
三、认真对待当前我省中小学勤工俭学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在充分肯定全省中小学勤工俭学取得的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全省勤工俭学工作开展还不太平衡,勤工俭学工作与教育发展的实际要求还有不小差距。主要问题和困难是:
(一)管理机构不健全,职能职责定位不清晰
在全省16个州市中,除昆明市一直保留独立的勤工俭学管理机构外,其他15个州(市)都采取勤工俭学管理机构与其他科室合署办公,或者由其他科管理的方式。当前,由于编制等的限制,要申请独立的编制非常困难,而且各州(市)情况也不一样,省里没有统一的要求。
近年来,大多数州(市)的勤工俭学工作部署与省教育厅安排部署同步,定期召开勤工俭学工作会议,按照《云南省中小学勤工俭学管理办法》的要求,督促学校开展好勤工俭学工作。昆明、曲靖、玉溪等地的勤工俭学工作发展比较快,德宏州在稳步提升,接纳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劳动锻炼的人数不断增加,科技含量不断上升,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非常显著,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但有的州(市)勤工俭学工作在滑坡,不仅政策支持力度小了,组织管理上也有些扯皮。个别州(市)教育局没有召开勤工俭学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勤工俭学工作,有些县份很少有学校组织开展勤工俭学工作。
(二)缺乏财政资金支持,基地管理不规范
开展勤工俭学工作在起步阶段需要平整土地、配套水電、建设大棚、购买籽种等,需要一定的启动资金,若不进行投入,开展起来确实很困难。当前,每个州(市)的政策不一样,有的州(市)长期以来由财政拨付一定的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中小学开展勤工俭学工作。比如,德宏州从2007年开始,每年都安排50万元资金给各县中小学开展勤工俭学工作,近两年来,又增加了资金投入。昆明市每年安排150万元开展勤工俭学工作,各县(市、区)也安排一定的资金补助中小学开展勤工俭学工作。
当然,不是有了资金,就可以做好勤工俭学工作。有的州(市)在安排资金时没有经过调研,对不具备条件的学校也安排相同额度的资金,资金划拨后又不进行跟进检查,造成浪费。有的学校勤工俭学基地管理不规范,低价将基地出让给企业进行种养殖,学生没有得到实惠;有的学校没有认真开展工作的计划,疏于管理,勤工俭学基地产出蔬菜瓜果率很低;有的学校基地面积很大,但种植蔬菜品种单一,蔬菜成熟时,学生吃得厌烦、吃不完的蔬菜腐烂,浪费严重;有的学校没有根据教学周期的安排认真研究勤工俭学工作,学校放假后,就放弃对基地的管理,不种植蔬菜,导致新学期开学蔬菜供给紧张,同时也造成土地的闲置浪费。
(三)勤工俭学基地规划指导不力,基地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育人作用不明显
有的地方和学校对勤工俭学基地规划欠缺,指导不力。教育部门和学校对当地学校适合种养殖的项目、开展勤工俭学的办法和模式研究不多,导致勤工俭学项目科技含量不高,效益不好。有些基地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投入多,产出少,效率低下。特别是租用的土地,如果管理不善,长期亏损,很难得到师生的支持,也很难把工作开展下去。
以前,勤工俭学的主要功能在于助学。随着国家和我省对寄宿制学生补助标准的提高,勤工俭学的功能逐步由助学为主转向育人为主。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学校存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勤工俭学的育人功能,有的把种养殖外包,导致学生不能共享种养殖成果。有些基地,接纳学生参与劳动锻炼和社会实践功能不足,育人效果不明显。
四、努力实现全省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我们的省情决定,当前和今后很长的一个时期,中小学的勤工俭学工作不仅要开展,而且还应该继续加强,当然,要将勤工俭学的工作重心从过去注重经济效益转移到育人上来,突出勤工俭学活动的育人功能。
(一)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中小学勤工俭学管理办法》
当前,勤工俭学工作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包括人员机构的问题、资金资助和筹措的问题、保障措施等,在《云南省中小学勤工俭学管理办法》中都有明确的规定。各地要认真把《云南省中小学勤工俭学管理办法》贯彻好、落实好。做好勤工俭学工作,需要教育、省财、国土、农业、省科和林业等部门的配合。办法第五条规定,教育、财政、国土资源、农业、科技、林业等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责指导和支持中小学开展勤工俭学,并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协调。学校在开展勤工俭学过程中,需要其他部门支持的时候,可以积极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反映,当地教育部门要积极与其他部门沟通协商解决。办法明确规定,教育行政部门是研究、制定勤工俭学管理政策、监督中小学开展勤工俭学的责任主体。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勤工俭学纳入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要负责协调好各相关部门支持中小学校开展勤工俭学,多渠道筹措资金,改善勤工俭学生产条件。财政、国土资源、林业等部门要在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学校勤工俭学支持和保障。要从实际出发,就近依法依规流转一定数量的土地、山林、水塘、牧场等作为学校勤工俭学实践基地。寄宿制学校勤工俭学用地,可按照只征不转的方式办理用地手续,但不得改变土地用途。农业、科技等部门要对学校勤工俭学实践基地建设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和支持。
个别地方存在勤工俭学资金管理不规范的问题,为防止资金使用不规范的问题,《云南省中小学勤工俭学管理办法》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加强对勤工俭学财务的领导和监督,要按照《中小学校财务制度》规定,将勤工俭学收支全部纳入学校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建立健全收支管理制度,加强会计核算,严禁设立‘小金库、严禁账外设账、严禁公款私存,搞好收益分配,管好用好资金,确保资产安全。”明确“学校勤工俭学的收益主要用于改善师生生活。学校应定期公布勤工俭学收支情况,接受师生和社会监督。”
(二)在几项重点工作上下功夫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技术指导力度。教育部门和学校要进一步提高对勤工俭学重要性的认识。各地要优先为规划长期保留的中小学校解决好勤工俭学基地中修建大棚、厩舍、水利设施、配备生产设备和工具等问题,提高现有基地的利用率,稳定产出效益,从根本上解决学校食堂一部分菜肉的供给问题。各地要努力打造一批可持续发展的勤工俭学工作基地。城区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组织学生到当地勤工俭学实践示范基地和青少年科普示范基地等参加劳动实践。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校指导,提供技术保障,为现有勤工俭学专干及工勤人员提供种养殖技能培训等,帮助实现基地的专业化高效生产。
二是要加强学习交流。各地要定期召开勤工俭学工作会议,及时总结交流经验,互相借鑒,特别是召开现场会,因为组织大家到现场参观,获得的认识就会更深,能够带动一些县区和学校把工作做好,同时对工作不力的地方起到鞭策的作用。各地、各校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如微信平台)交流勤工俭学经验。
三是要加大宣传和激励。各地对勤工俭学做出贡献的学校或单位、个人要给予表彰宣传,这样对促进该项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勤工俭学工作做得好的学校或单位,背后一定有一批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乐于奉献的教师团队或管理队伍的支撑,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有关程序和规定,对勤工俭学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以激励他们更好地做好这项工作。
在全县大春生产现场会上的讲话 篇4
讲话精神(摘要)
3月8日,县政府组织召开了全县大春生产促进会,参加会议的有县委办、县府办、县农工办、县农业局领导和相关人员以及乡镇分管领导、农技站长。会上,县政府副县长王山就全县2011年大春生产工作作了重要讲话,现将主要精神印发如下,希认真贯彻落实。
首先,王县长指出全县大春水稻、玉米、红苕、蔬菜育苗实际进度与市、县要求差距都在20%左右,要求各乡镇要奋起直追,抢时育苗,力争在规定时间内育完,并在3月10日下班前将育苗进度报县农业局。同时,王县长还指出了我县前段时间大春育苗工作中存在工作进展不平衡、育苗面积不够足、育苗质量参差不齐、试点示范力度不够等主要问题,并强调了大春生产的几个关键时间:水稻旱育秧与红苕殡种在3月10日、玉米营养团(盘)育苗在3月15日全部结束,4月上旬前栽完玉米,4月底前栽完冬水田秧苗,5月25日前栽完两季田秧苗,6月15日栽完红苕,3月底前完成柑桔春植。要求各乡镇、相关部门一定要按照高产栽培时间,倒排工期,确保大春生产各项工作如期完成。
王县长就如何抓好当前大春生产工作讲了三点意见:
一、客观分析,准确把握当前大春生产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高度重视大春生产。近年来,随着粮油高产创建的不断深入,我县粮食产量连续四年增产,达到10亿斤以上,2010年粮食总产创56万吨新高,油料产量稳定在2.5万吨,2008-2010年连续三年获得农业部“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2009-2010年连续两年获得四川省粮食生产“丰收杯”奖。我县农业生产主要围绕“稳小春、突大春、攻秋季”思路开展,大春丰收,全年主动,抓好春耕生产,就为2011年农业发展特别是粮食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1年,全县上下一定要通过艰苦努力,勇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四连冠和全省粮食生产“丰收杯”奖三连冠。
(二)充分认识大春生产面临的复杂形势。一是前期降雨减少。据气象部门测报,前段时间我县降雨比去年同期减少25%左右,对大春用水造成不利影响。二是农资价格上涨。据相关部门调查,农资、农机、用工、土地等费用都呈上涨态势,推动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特别是“两杂”(杂交水稻、杂交玉米)种子价格同比上涨20%以上,主要化肥品种价格同比上涨5%以上,这可能导致新的耕地撂荒和粗放种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三是病虫害影响。据相关部门预测,根据今年春季气候特点,小麦条锈病将有可能大发生,对已经丰收在望的小春生产造成了较大潜在威胁,也必须引起高 度重视。四是农村劳动力严重短缺。经过多年劳动力大规模转移,我县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从事农业种植的青壮年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已日益凸显。还有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科技推广难度加大等问题,也将极大影响全县农业生产再上新台阶。
(三)抢抓大春生产良好机遇。一是政策环境好。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国家投入4万亿用于水利设施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将对大春生产起到极大推动作用。二是粮食价格将会大幅度上扬。从国际形势以及我国北方干旱等情况来看,粮食价格上涨形势十分明显,能够冲抵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的负面效益。三是小春生产形势好。今年小春作物面积稳定、长势较好,已成增产态势。四是基础设施不断改善。随着高标准农田、中低产田土改造、国土整理、水利设施建设等项目实施,全县高产稳产农田和有效灌溉面积不断增加,为农业生产奠定了越来越好的基础。五是物资准备充足。据调查,今年以种子、肥料、农膜、农药等为主的大春生产物资储备、供应充足,未出现短缺现象。
二、突出重点,切实做好2011年大春生产各项工作
(一)狠抓面积稳定。一要抓大春主要粮食作物的面积稳定,做到面积不滑坡、产量不减少。二要抓多育多种,大力推广水稻杂糯间栽模式,积极发展田坎玉米,努力增种大豆和围边高梁等,着力提高复种指数,力保面积稳定,每个 乡镇新增种植田坎作物200-300亩,力争全县新增田坎作物1万亩以上。三要加强耕地利用管理,防止耕地闲置撂荒。切实做好外出户、劳弱户土地流转工作,认真落实好转包、承租、代耕、助耕等工作,确保种完种尽。四要充分利用坡改梯、中低产田改造和国土整理项目成果,提升耕地肥力,增加种植面积。五要抓好新农村建设拆旧建新的宅基地复耕,扩大耕地面积。各乡镇、相关部门要层层分解大春生产目标任务,把种植面积落实到村组、农户和田块。
(二)狠抓政策落实。各乡镇、相关部门要落实专门人员和工作经费,精心安排布置,把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性农业保险和粮食保护价收购等国家惠农政策宣传好、落实好。
(三)狠抓为农服务。一要抓好农资服务。农业部门要切实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依法严厉查处销售假冒伪劣农用物资行为,净化农资市场,确保农民用种、用肥、用药安全。要认真落实省上出台的种子限价令,组织专门队伍严厉查处种子乱涨价的行为。农资主管部门要认真做好种子、肥料、农药等大宗农资的准备供应,保证质量,保障生产所需。二要抓好技术培训服务。各乡镇、相关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层层开展大春生产技术培训和宣传,努力提高大春生产科技含量,确保大春种植效益提升。三要努力发展专合组织。着力培育发展植保、农机、粮食等专业合作组织,积极组建专 业服务队,为广大农户提供及时、便捷、优质的专业化服务,推动大春生产扎实高效进行。
(四)狠抓高产创建。要按照“百亩攻关、千亩展示、万亩示范”的要求,在更大规模、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继续开展大春粮食高产创建活动,要认真抓好水稻、玉米、大豆等大春作物高产示范片建设。着力开展大春生产种植业“五个一”示范工程建设(即:1万亩水稻高产示范、1万亩玉豆高产示范、1万亩反季节蔬菜示范、1000亩柑桔春栽示范、1000亩桑树春栽示范)。全县共建高产示范区10万亩,其中水稻4万亩,玉米、大豆各3万亩。各乡镇要以水稻旱育秧超高产强化栽培、麦-玉-豆旱地新三熟种植、设施蔬菜栽培为重点, 建成水稻、玉米、大豆、蔬菜高产示范片各300亩以上。高产示范区内要建立领导指挥片和科技人员攻关田,以高质量、高标准的示范样板带动大面积增产增效技术落实。
(五)狠抓技术推广。大力推广地膜育苗、覆膜栽培、规范化种植、设施农业、配方施肥、综防病虫、优化种植模式、机械化作业、自动化灌溉、省力化栽培等大春农业新技术,结合不同作物品种加以组装配套,形成集成技术进行推广应用。一是水稻要大力推广旱育秧超高产强化栽培、杂糯间栽等新技术,实现旱育秧、强化栽培、杂糯间栽与冬水田配套,力争旱育秧面积达到45万亩以上、超高产强化栽培 面积达到12万亩以上。二是玉米要全面推广肥团育苗移栽技术,肥团育苗移栽要达到100%。大力推广玉米膜侧栽培和单株分级定向栽植技术,适当增加玉米种植密度。三是积极推广麦玉豆“新三熟”种植模式,改“麦玉苕”为“麦玉豆”。四是蔬菜要大力推广冬苗与大棚栽培配套、冬苗与地膜小拱棚配套等早熟丰产新技术,狠抓精品菜和反季节菜生产,加大早春茄果类、瓜类蔬菜的比重,以早菜、精品菜占领市场,提高种植效益,力争设施栽培达到7万亩以上,精品菜产量提高20%以上。五是柑桔栽植要大力推广大窝、大肥、大苗、规范化栽植技术,坚持栽管并重。六是蚕桑要大力推广小蚕共育、省力化蚕台养蚕和纸板方格簇自动化上簇技术。七是充分利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成果,积极推广配方施肥技术。
三、强化领导,为大春生产各项工作提供坚实保障 今年大春生产任务十分繁重。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的决策和部署,着力抓好当前大春生产各项工作。
(一)强化工作领导。目前正是大春育苗工作的关键时期。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克服松劲情绪,围绕目标找差距,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副职领导包片监管,驻村干部蹲点指导的工作格局。要继续实行定人员、定任务、定时间、定责任、定奖惩的“五定”目标责任制,加压驱动,做到大春育苗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圆 满完成大春育苗任务。同时,要及早谋划水稻移栽工作,千方百计蓄集水源,最大限度保证秧苗满栽满插。
(二)强化部门配合。搞好当前农业生产,是各有关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县乡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认真履行职责,加强沟通联系,密切配合,合力抓好春季农业生产和农村各项工作。要针对当前的实际情况,结合部门的职责分工,主动搞好各项服务,提供技术、资金、物资等保障,促进春季农业生产顺利展开。特别是要根据春季农业生产需要,增加财政支农资金和农用物资采购力度,加快实施进度,及早落实到基层。
在全县大春生产现场会上的讲话 篇5
话
在全县村庄整治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
在全县村庄整治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村庄整治工作现场会,是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落实全市“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我县一年多来“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作特别是村庄整治工作情况,研究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动员全县各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深化认识、明确责任、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加快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努力建设一批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农村新社区。刚才,与会同志参观双溪村,并听取了该村的经验介绍,希望各地认真加以学习和借鉴。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建设成效显著
为加快我县的“十百工程”建设,县委、县政府从20xx年开始至今,已召开了5次专题会议进行部署。各级党委、政府及县十百工程协调小组个成员单位,能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把实施这项工程作为实施“三带两极一目标”、建设“生态县”的重要举措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有力抓手,做好宣传发动、组织领导、政策制订、全面推进等工作。“十百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效果明显。20xx,全县各级共投入村庄整治资金3032万元,完成村庄规划编制84个,启动整治村52个,启动示范村建设11个,启动景观线整治公里。乌牛镇王宅村获得了省、市两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的称
号,瓯北镇挂彩村、花坦乡黄村、乌牛镇茅楼村等15个村通过了市级村庄整治验收。获得市级“村庄整治合格村”的荣誉称号。20xx年我县“十百工程”建设,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深化思想认识,建立了工作体系。县里把“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领导分工。主要领导多次深入上塘下堡村、乌牛王宅村、瓯北挂彩村等基层调查研究,指导工作,有力地推动了此项工作向纵深发展。在建立了县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作协调小组和办公室的基础上,又在县土地局、房管局、环保局等九个单位确定了九位工作联络员,充实了县十百工程办公室工作力量。各个乡镇也确定了分管领导,为工程的实施提供了组织保证。建立完善了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十一个市级示范村农村工作指导员由市级机关下派,其他整治村的指导员由县、乡(镇)机关下派,推动了党委、政府工作重心下移,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促进
了“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坚持规划先行,发挥了导向作用。高标准、高起点地编制规划,经过2年多的努力,县政府投入专项资金600多万元,完成了38个乡(镇)村庄体系规划,编制197个行政村的建设规划,占总任务的81,其中上塘镇下堡村、桥头镇坦头村等13个村完成了修建性详细规划。第三、树立典型示范,深化了村庄整治。县里制定了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的政策措施,在资金支持、规费减免、责任落实、督查考核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县“十百”工程办公室也加强了宣传交流、指导培训力度,编印了《永嘉县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作手册》、《永嘉县村庄整治成果展示》,组织了全市性村庄整治建设成果巡展。各地在实施过程中,把目标任务同当地实际结合起来,把整体筹划与分类指导结合起来,把树立典型示范同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结合起
来,从治理环境“脏、乱、差”,村庄布局“杂、乱、散”入手,按照布局优化、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四旁绿化、河道净化、卫生洁化的要求,实施改路、改水、改房、改线、改厕和垃圾污水集中处理,进一步深化了村庄整治工作。许多村庄经过整治建设,达到了环境整洁,住房美观,道路平坦,设施配套,初步展现了农村新社区的面貌。乌牛镇王宅村获得了省、市两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的荣誉称号,瓯北镇挂彩村、桥头镇金村、大若岩镇埭头村等15个村通过了市级村庄整治验收。获得了市级“村庄整治合格村”的荣誉称号。
(四)创新投入机制,拓宽了资金来源。资金投入问题是村庄整治建设中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对这个问题,各地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广辟资金渠道,初步形成了以政府投入为引导,村集体和农民自筹为主体,社会各方广泛支持的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的有效途径。据统计,去年52个整治村共投入整治建设资金
3032万元。县财政安排以奖代补资金250万元,已下拔55个整治村及有关示范村共168万元,下步还将对通过市级验收的整治村以奖代补一百多万元。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作相关部门和农村工作指导员派出单位也把这项工作同“康庄工程”、“万里河道清水工程”、“千名干部下基层”“生态村建设”等活动结合起来,有效地增加了投入。上塘镇下堡村、桥下镇六岙村引入企业资金参与村庄建设,瓯北镇挂彩村、鹤盛乡下岙村积极引导华侨、在外经商人士筹资投入村庄整治,获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总的来讲,“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实施以来,进展比较顺利,成效比较明显。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这项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一是认识不够,发展不平衡。个别单位责任不明确,少数领导平时基本没有顾问这项工作;少数乡镇领导缺乏积极进取精神。沿江和山区工作开展很不平衡,全县计划启动的整治村68个,实际只启动52个。个别示范村建设试点
单位积极性不高,基础较差,示范村创建进程缓慢。二是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省、市、县都制定出台了比较有力的政策,但在政策落实上还不到位。一些基层干部和农民反映,他们在开展村庄整治建设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是审批卡口多、速度慢,收费标准高。三是重整治建设、轻日常管理。对基础设施、环境绿化、房屋建设比较重视,而对公共服务、日常管理和农民素质提高重视不够。四是村集体经济薄弱,难以承担前期费用。村庄环境整治和示范村建设需要一定的启动资金,并且在拆迁过程中涉及许多农村弱势群体,房子拆迁后,这一群体在短期内负担不起建设费用,村集体压力大。五是力量整合不够。各部门在农村的各项活动和建设资金尚未得到从充分的整合。这些问题,大家要引起高度重视,更多地从主观上寻找原因,切实增强推进“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的紧迫感和自觉性,既要看到成绩、增强信心、更要正视问题、克难攻坚,真正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抓紧抓好。
二、提高认识,明确重点,进一步深化村庄整治
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加快村镇规划和建设,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统筹城乡发展为导向、以村庄环境整治为重点、以加快建设农村新社区。就当前来说,“十百”工程特别是加强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重点要搞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当前,我县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镇面貌日新月异,但农村特别是山区农村建设和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离全面小康社会的差距还很大。主要表现在:农村社区建设缺乏规划指导,村庄分散,规模过小,布局零乱;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稳定性投入,设施不配套,共享性差;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协调,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跟不上形势的要求,文化、体育、卫生等社会
事业发展滞后,社会保障覆盖面不广。因此,为加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力度,尽快改变“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农村是落后社区”这种状况,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作出了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的重大决策,为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探索路子、积累经验、提供示范,这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对各级党委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考验。因此,我们要进一步认识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的重要性、紧迫性,全力以赴,狠抓落实,使农村面貌有一个更大的改变,使农民素质有一个更快的提高,使农村经济有一个更好的发展环境,为提前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进一步把握目标任务。根据县委县政府永委发〔20xx〕101号《关于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的通知》精神,20xx年——20xx年的5年间,以我
县中心村、主要景观线和城郊结合部的行政村为重点,在全县确定240个左右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并把其中15个村建设成为全面小康示范村。根据以上工作部署,县委、县政府下发了《关于落实20xx年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任务的通知》,确定今年要完成45个村的规划编制,启动61村进行环境卫生整治,争创3个省、市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第三、进一步明确工作重点。对整治村的基本要求是环境整洁、设施配套、布局合理。为此市委办、市府办印发了《全市村庄整治实施标准》,规定了八个方面四十项内容的实施标准。从我县实际情况看,村庄建设是以农民住房自建为主体的,村庄环境建设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普遍存在路面不硬,四旁不绿,路灯不亮,河水不清等现象,许多村至今尚未消除露天粪坑,环境“脏、乱、差”问题十分突出。因此,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重点是抓好“五改一化一集中”,即改房、改路、改水、改厕、改线,村庄
绿化和垃圾集中处理。村庄绿化工作是一个薄弱环节,要因地制宜建设花坛、绿化带,推行庭院、道路两旁绿化,每个村至少要有一处村民休闲锻炼场所。垃圾集中处理即垃圾桶、垃圾屋等卫生基础设施齐全,布局合理,实行垃圾袋装化并及时清运,无害化处理,村内企业、畜禽养殖业污染物达标排放。就当前而言,还没有开展整治的村要迅速行动起来,确定专人负责,落实专门经费,迎头赶上,不拖后腿。其他已开展整治但尚未完成的村要积极查摆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开展村庄环境卫生整洁,加快进度,早日建成优美村庄。
示范村建设在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等方面有硬性指标要求。要根据省、市“全面小康示范村建设标准”来建设示范村,示范村创建要做到示范引导与群众参与相结合、加快速度与确保质量相结合、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分定点培育与面上创建
相结合。今年拟创建的几个省、市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有关乡镇单位、政府,县各成员单位要加大指导和扶持力度。第四、进一步落实长效管理。村庄环境整治,既是一项阶段性任务,更是一项长期任务,只有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才能建设一个巩固一个,切实防止“脏、乱、差”现象的反弹。村庄整治合格村要把工作重心转移到长效管理,巩固成果上来,建立环境卫生保洁、绿化养护等一系列长效管理制度,做到制度落实、人员落实和经费落实。同时要以村庄整治建设为契机推动农村全面发展,大力提高农村公共服务、社区服务和日常管理水平,提高农民文化科学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按照“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努力构筑城乡一体化的公共交通、供水供电、公共卫生、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等公共服务网络,努力把我县的村庄整治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创新机制,优化服务,全力推动各
项工作落实 “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是新时期村庄整治建设的一项探索性工作,要强化县级主导性,调动乡(镇)级主动性,发挥村级主体性,与时俱进,创新机制,全方位形成工作合力,全面落实村庄整治建设的各项工作。
第一、抓督查,落实工作责任。县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要切实发挥参谋和协调作用,要研究制定好工作计划,并把工作任务和责任分解落实到各有关单位。各乡(镇)要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并明确分管领导和专职工作人员,切实加强对村庄整治建设工作的指导和协调。村级组织是“十百工程”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认真做好各项工作。县委督查室要配合县十百工程办公室定期组织工作督查,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做好结果反馈和情况通报工作,以强化责任意识,推动面上工作。
第二、抓协调,整合部门力量。“十村
示范、百村整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单靠一、二个部门是搞不好的。县有关部门要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示范整治的点定在哪里,机关部门的服务和资金配套就跟到那里”的要求,认真履行各自职责,按照部门协同、主动配合、合力建设的原则,把“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的实施同“乡村康庄”、“先锋”、“生态家园富民”等工程的实施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村庄整治建设的整体力量。尤其是国土资源、财政、建设规划、环保、房管等部门要在用地政策、资金投入、规划建设、环境治理等方面制定有力度、有实效、可操作的措施和办法,全力推进村庄整治建设。农村工作指导员要继续发挥作用,认真做好思想发动、政策宣传和组织实施工作。
第三、抓交流,完善工作机制。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办公室工作人员和基层“十百工程”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工作能力。要探索建立工作例会制度,每半年或一个季度开一次,为大家创造一个
情况交流、信息沟通、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工作平台,可以利用例会点评工作,肯定成绩,提出不足,部署下阶段工作。要适当组织人员外出参观学习,借以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更好地投身“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作。第四、抓宣传,形成良好氛围。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要创新宣传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使村庄整治建设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使村庄整治建设的重大决策转化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特别对“十百工程”实施中涌现出来的优秀经验、村庄典型、先进事迹,要开辟专题进行深度报道和集中性报道,要组织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主题宣传,以动员和激发广大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建设上来。总之,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事关永嘉
在全县大春生产现场会上的讲话 篇6
各位领导、同志们:
按照会议安排,下面我就九资河镇巩固发展蚕桑产业情况向大家作个简要汇报,敬请批评指正。我汇报的题目是“认清形势上认识,优化服务促发展”。
今年以来,我们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继续把蚕桑生产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来抓,围绕建设蚕茧产业强乡目标,坚
持发展与改造并重的原则,大力巩固发展蚕桑生产。全镇蚕桑生产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新建基地1000亩,改造老基地3000亩,育苗500亩,全镇春季发种3000张,实现蚕茧收入100万元。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一、宣传发动,着力在“引”字上做文章
近年来,由于受市场行情,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广大蚕农对发展蚕桑生产存在兴趣不浓、信心不足、认识不高的问题,存在怕养不好、怕价不高、怕担风险的“三怕”心理。针对上述问题,镇党委、镇政府及时召开党政成员联席会,通过集中讨论,充分酝酿,大家一致认为:发展蚕桑生产这一支柱产业仍然是我镇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最现实、最可靠、最有效的途径,要始终如一的抓紧、抓好、抓牢蚕桑生产。我们首先在干部身上统一思想,消除杂念,形成共识,接着,我们又相继召开了村干部大会、村代表会、部分群众会。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党员干部,既要认识到当前的不利因素,更要清楚地看到当前发展蚕桑生产的有利因素:一是我镇具有植桑养蚕良好的地理气候条件和产业规模优势;二是我镇广大群众有较好的种桑养蚕技术;三是蚕桑市场尽管近年来不算景气,但价格始终保持在单价7元左右,群众养蚕还是有利可图;四是县领导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蚕桑生产工作,积极为蚕农争取相关优惠政策和解决实际难题;五是搞好蚕桑生产始终是农业综合开发的重头戏,是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之一。特别是农村妇女增收致富的重要项目。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打消了群众顾虑,使全镇广大蚕农放下思想包袱,自觉地增强了发展蚕桑生产的信心和决心,自觉地把思想真正统一到镇党委、镇政府的决策上来,统一到发展蚕桑生产、促进农民增收上来。思想的高度统一,为我镇今年搞好蚕桑生产工作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突出重点,着力在“实”字上做文章
巩固和促进蚕桑生产,关键在于落实。为此,我们在发展蚕桑生产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不贪大、只求实”的原则,不一味地追求规模,而是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巩固发展好现有的蚕桑基地,使全镇今年蚕桑生产不流于形式,做到了在巩固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保稳定:一是狠抓现有基地改造建设。始终坚持“建一块,成一块,受益一块”的原则,对老基地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改造,统一管理,注重提高现有的桑树品种优良率。开年以来,我们把七娘山、马岔河、九资河、麒麟畈、汪家畈、罗家畈等村作为改造重点,促使每村改造老基地200亩以上,使全镇优质湖桑面积达到90以上。通过大力改造原有老基地,继续巩固了我镇发展蚕桑生产的资源基础。二是狠抓典型大户示范。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今年以来,我们及时发现、总结、推广身边典型,通过现身说法,培养和调动了全镇蚕农的积极性,走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千家万户之路。全镇涌现出了胡孟金、徐金莲、周春台等一批养蚕大户。在年初召开的蚕桑生产动员会上,我们对这些养蚕大户给予了一定奖励,并组织部分蚕农到养蚕大户家参观学习。通过典型事例引导,极大地激发了广大蚕农植桑养蚕的积极性。一大批养蚕大户、大组、大村脱颖而出,象汪家畈、罗家畈、七娘山等村产茧过3万斤。九资河村四组、麒麟畈村四组、罗家畈村二组等25个组产茧过300斤,养蚕6张以上的大户全镇近400户。三是狠抓科技效益推动。上半年,我们继续推广和普及种桑养蚕新技术,镇村两级专门配备种养技术专业干部50名,长年抓推广,通过督导、培训等措施,仅今年上半年全镇共培训蚕农500人次,使科技普及率达到95以上,基本上达到一户一张“明白图”,一户一个种养“明白人”。四是狠抓协会组织。自去年以来,由镇政府牵头,网络全镇养蚕大户、技术能人,组建了蚕桑生产协会,制订了协会章程,为全镇蚕农提供技术服务,交流养蚕经验,提供市场信息等。目前全镇15个专业养蚕村,村村成立了蚕桑协会,有力地推动了蚕桑生产持续、健康发展。
三、加强服务,着力在“优”字上做文章
【在全县大春生产现场会上的讲话】推荐阅读:
县长在全县烤烟生产预整地暨抗旱育苗移栽保苗现场会议上的讲话09-20
在全县三秋生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1-05
大春农业生产形势分析06-09
在全县科技大会上的讲话10-25
──在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7-14
在全县招考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08-26
在全县农口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提纲07-06
在全县经济工作会上的讲话07-26
在全县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党建党委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