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科技大会上的讲话(共8篇)
在全县科技大会上的讲话 篇1
强化科技支撑 提高创新能力
同志们:
这次全县科技大会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七届七次全会、州委六届八次全会和全州科技大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实施科教人才战略,总结近年来我县科技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科技工作的主要任务,促进全县经济社会走上科学发展的快车道。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深刻认识科技进步与创新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抓好科技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根本推动力。党和国家历来都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的提高。县委、县政府站在战略发展的高度,明确提出了“科教兴县”战略,并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多年来,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广泛开展科技宣传与科技培训,全民科技意识和劳动者素质显著提高;认真贯彻落实“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科技工作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广泛地调动了科技人员投身于经济建设主战场的积极性,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科技与经济得到协调发展;科技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科技成果推广运用取得较大突破,技术创新获得重大进展,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结构的优化,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基础教育、全民教育取得明显成效;科技投入逐年加大,科技服务机构不断发展壮大。多年的实践表明,县委、县政府作出的这个战略决策不仅具有超前的战略眼光,更具有长远的指导作用,“科教兴县”战略的实施,为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开辟了一条崭新的发展之路,极大地推动了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2005年,全县GDp比2000年增长 1.6倍,财政总收入增长1.2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倍,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显著增长,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广大科技工作者不懈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全县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问候!向获得“第二届XX县科学技术进步奖”和荣获科技工作先进集体及先进个人的同志和部门表示热烈的祝贺!
(一)推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是提高党领导发展能力的需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提高领导科技工作的水平,本身就是提高领导发展能力的客观要求。我们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县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县科技进步与创新的整体水平还不高,依靠科技推动发展的思想在全社会还没有真正确立起来,科技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投入渠道单
一、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等问题仍然突出。尤其是科技创新能力滞后,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知识创造能力、创新环境、创新绩效、宏观经济、产业竞争力等主要科技指标均处于全州中下水平。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要求我们必须把科技工作提高到关系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把经济社会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发挥科技创新在引导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迅速提升科学技术整体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努力实现科技发展的新跨越,为全面建设XX小康社会提供强大动力。
(二)推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在加快改革发展中必须遵循的重要指导方针。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更加注重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更加注重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更加注重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明显,改革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发展基础不断加强,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成为我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重要时期之一。但是,全县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产业层次较低、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人口、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发展不快、发展不够、发展不充分,发展观念、发展模式、发展质量还不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仍然是我县目前最大的实际。解决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远期突出问题,根本的要靠科技进步与创新。只有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才能为经济增长提供新机会和新活力,才能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持久的技术支撑,也才能真正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使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三)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构建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是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这就要求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我们国家近年经济发展很快,但对资源的消耗也很大,在发展经济的进程中,必须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县有相对的生态优势,这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宝贵资源和巨大财富,必须倍加珍惜,一方面要开发,另一方面要加强保护,防止重复高消耗、低产出,高污染、低效益,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依靠科技进步,减少资源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护青山绿水的良好生态环境。
今天,在这里召开全县科技大会,充分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对科技工作的重视、关心和希望,也是县委、县政府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的一项重要举措,目的是在全县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在全县上下进一步强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动员和号召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全面贯彻党的科技工作方针,推进全县科技进步和创新步伐
XX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强大的科技支撑,振兴XX经济社会首先要振兴科技。必须全面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指导方针,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核心位置,以改革为动力,以企业为主体,以引进先进技术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再创新为重点,以增强我县科技创新能力、重点产业竞争能力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着眼点,努力造就一批科技水平较高、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企业和品牌。
(一)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要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把发展新技术、建设工业强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方面要全力培植新兴支柱产业。从现有的产业化水平出发,对蚕桑种植、绿色食品精、深加工等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尽快形成以绿色食品为重点的产业,努力壮大规模,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要努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等高新技术成果,嫁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走引进、消化、吸收的路子。以食品、经济林果、蚕桑、烟草等骨干行业的改造创新为重点,突出抓好生物工程、节能与环保等关键技术的运用,提高传统支柱产业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培植一批叫得响、市场占有率高的名牌产品,努力以新技术增量盘活传统产业的存量,不断增强传统产业的生产能力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XX经济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
(二)强化农业科技服务,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三农”问题是关系全县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依靠科技进步,调整优化农业经济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施“农工结合、工业带动”战略的关键环节,也是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要以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为主导,整合各类科技资源,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特别要注重培育和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栽培、养殖技术,着力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市场前景广阔的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培植壮大龙头企业,拉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带动全县农业经济向产业化、标准化、外向型发展。要加大农业科技培训力度。依托县“农函大”、“农广校”和农技协,有步骤、有计划地搞好农民科技培训工作,重点抓好实用技术培训,让更多的农民群众提高致富奔小康的技能。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载体作用,将其作为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基地和辐射源,着力推动农作物新品种选育、高效栽培管理、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等新技术的转化应用,认真开展农业科技入户工程,解决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最后一道坎”的问题,切实把农业科技送进农家,从而更新农民的生产观念,提高他们依靠科技发展经济的水平,推进农村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
(三)加大科普力度,努力提高全民科技素质。科普工作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举措。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科普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措施落实,切实抓紧抓好。要以开展各种科普活动为契机,努力做到“四个结合”。一是把科普工作与科技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国家要求把加强基层科技工作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科技工作的重点来抓。科技管理部门要抓住有利时机,将科普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科技意识,把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一线,推动“科教兴县”战略的实施。二是把科普工作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要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多种渠道为青少年提供科普活动阵地,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争取在全县建立1-2处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和1所科普特色学校;每年组织2次以上青少年科技传播行动;在校中小学生参与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学科竞赛等活动的比率不低于70%。三是把科普工作与技术创新活动结合起来。要充分发挥科技服务设施的作用,将企业技术中心、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基地等创新平台作为开展科普工作的载体,抓好示范带动,提高全社会的科技创新能力。四是把科普工作与“三农”工作结合起来。要进一步建立完善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结合国家、省、州实施的“星火培训计划”、“重点成果推广计划”、“科技攻关计划”、“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等各种重大科技计划的实施,搞好科技扶贫、科技下乡、科技宣传周等系列活动,使广大农民群众树立依靠科技致富的观念,提高依靠科技致富的能力。
(四)加快科技平台建设,完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提高我县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和服务经济建设能力的迫切需要。推动科技创新必须以制度创新为先导,机制创新为保障。要以科技资源的集成和整合为核心,配置利用好科技资源,切实做到“整合”和“共享”。一是整合社会科技资源。加快新技术、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的交易和转化。要探索建立产业化的评价机制,发展壮大一批具有成果孵化、科技评估、科技咨询、技术产权交易、技术检测等服务职能的专业化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提高我县新技术、成果、专利的转化率和产业化水平,为吸引、集聚和激发区域内的科技创新提供服务支撑。二是整合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资源,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引导和鼓励企业把加强技术创新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加快新技术引进和新产品开发。三是引进利用好县外科技资源。加强“产、学、研”联合,引导企业树立“开放、协作、共赢”的观念,积极与科研院所等开展资源共享和联合攻关。科技管理部门也要加强与上级对口部门以及高校、科研院所的联动,为“产、学、研”联合提供全面服务。
(五)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科技进步。人才是科技创新中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是科技进步和创新中最关键的因素。各级党组织一定要树立和落实正确的人才观,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人才对科技进步与创新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科技人才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切实做好科技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工作。要坚持科学的人才观和“党管人才”的原则,建立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人事、科技部门具体负责,其他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科技人才工作格局,切实做好制定政策,统筹整合人才资源,营造人才成长环境的工作,努力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素质一流的科技人才队伍。要从我县科技人才严重短缺、整体质量不高、结构性矛盾突出的实际出发,从解决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问题入手,以重大科研项目为依托,重点培养、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和拔尖人才;以开展岗位练兵、职业培训为载体,重点培养一大批以高级技工、技师为代表的高技能人才;以实行就业准入和职业化考核制度为手段,加快培养一批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的科技创新服务人才和科技型企业家。要尊重科技人员的探索精神,保护科技人员对技术发明和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努力建立有利于科技创新人才特别是年轻人才脱颖而出的选拔任用和激励评价机制,真正做到唯才是举、唯贤是用,充分激发科技人才建功立业的积极性。要加强基层科技队伍建设,稳定县乡科技人才队伍,解决科技人员在编不在岗的问题。要加强基层农民科技带头人的培训工作,壮大科技示范户,支持他们积极开展农村科技示范和科技创新。
三、加强领导,落实措施,不断开创科技工作新局面
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领导是关键,队伍是基础,投入是保证。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科技工作,用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科技工作,用求真务实的作风加强科技工作,努力开创全县科技进步与创新工作的新局面。
(一)加强领导,进一步强化组织保障。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这一战略方针的认识,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不断强化科技工作的组织保障。认真落实“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工作责任制,各级党政“一把手”要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把抓科技进步与创新作为重大任务,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同经济工作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落实。要经常倾听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建议和呼声,认真解决他们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尤其要理解、关心、爱护工作在一线的科技工作者。要建立和完善乡镇党政一把手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度,把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组织部门要按照国家和省州的要求,制定详细方案,对乡镇党政一把手每两年进行一次科技目标检查,考核结果作为干部考核、任用的重要依据;选好配强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加强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干部队伍建设。科技部门作为党委、政府抓科技工作的职能部门,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充分发挥宏观协调和管理职能,组织和集成社会科技资源,统筹规划、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促进科技创新要素和其他社会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当前,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十一五”规划的编制,认真搞好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专项规划,真正发挥科技对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作用。
(二)加大投入,确保科技经费稳步增长。增加科技投入是世界各国促进技术创新、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通行做法,也是适应和利用WTO的有关规则支持产业发展尤其是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科技投入是公共战略性投资”。各级应当十分重视科技投入,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支撑的科技投入体系。一是要发挥好政府在科技投入中的引导作用。从2006年起,县级科技三项经费投入要力争达到本级财政预算支出的0.6%以上,科普专项经费要按总人口人均不低于0.3元的标准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并视财力增长情况逐年增加,做到专款专用。科技管理部门要突出重点,把握全县发展大局,科学合理地匹配好、使用好科技经费,真正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二是要强化企业在科技投入中的主体地位。相关部门要切实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引导、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使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和科技投入的主体。三是要发挥好市场在科技投入中的资源配置作用。要积极探索并建立完善风险投资机制,从项目推荐、贷款贴息、融资担保、知识产权抵押质押等环节入手,争取在吸引金融资金方面有实质性的突破,推动企业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到科技创新和新技术产业中来。四是要发挥好科技招商在增加科技投入中的作用。将科技招商作为我县招商引资的重要内容,把引资金、引项目与引技术、引人才结合起来,积极寻找和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加强宣传,营造崇尚科学、鼓励创新的舆论氛围。实施科教人才战略,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充分发挥各级科教领导小组的协调作用,建立健全有关部门协同作战的工作机制,定期召开科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解决科技工作中的问题。各有关部门要增强大局意识、配合意识,在抓好本部门、本行业工作的同时,立足区域科技发展全局,对行业、部门的自主创新工作提出目标和要求,并切实加以落实,共同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要积极宣传和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大力培育创新意识,倡导创新精神,在全社会努力形成珍惜科技人才、重用科技人才、善待科技人才的良好氛围,大力营造诚信、创新、和谐的创业环境。
同志们,我们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新的形势和任务对科技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高昂的斗志、扎实的工作,努力开创全县科技进步与创新的新局面,为全面建设XX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在全县科技大会上的讲话 篇2
各位院士,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4000名代表齐聚一堂,群英荟萃,少长咸集,共商国家科技创新大计。这是共和国历史上的又一次科技盛会。
1956年1月,毛泽东同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1300多名领导干部,在中南海怀仁堂听取中国科学院4位学部主任关于国内外科技发展的报告,党中央向全党全国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其后10年,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建立了学科齐全的科学研究体系、工业技术体系、国防科技体系、地方科技体系,取得了以“两弹一星”为标志的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1978年,党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同志在大会上作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论断,我国迎来“科学的春天”。1995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江泽民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形成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热潮。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再次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胡锦涛同志发表重要讲话,部署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动员全党全社会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2012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号召我国科技界奋力创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这个盛会,就是要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
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中央今年颁布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两院院士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大家责任重大、使命重大,应该努力为建成创新型国家、建成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各位院士,同志们、朋友们!
历史经验表明,科技革命总是能够深刻改变世界发展格局。16、17世纪的科学革命标志着人类知识增长的重大转折。18世纪出现了蒸汽机等重大发明,成就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社会现代化历程。19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催生了由机械化转向电气化的第二次工业革命。20世纪前期,量子论、相对论的诞生形成了第二次科学革命,继而发生了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变革,基于新科学知识的重大技术突破层出不穷,引发了以航空、电子技术、核能、航天、计算机、互联网等为里程碑的技术革命,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和社会生产力水平。一些国家抓住科技革命的难得机遇,实现了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迅速增强,综合国力快速提升。
在绵延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闻名于世的科技成果。我们的先人在农、医、天、算等方面形成了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取得了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一大批发明创造。马克思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近代以后,由于国内外各种原因,我国屡次与科技革命失之交臂,从世界强国变为任人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我们的民族经历了一个多世纪列强侵略、战乱不止、社会动荡、人民流离失所的深重苦难。在那个国家积贫积弱的年代,多少怀抱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理想的人们报国无门,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不懈努力,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科技整体能力持续提升,一些重要领域方向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某些前沿方向开始进入并行、领跑阶段,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
多复变函数论、陆相成油理论、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等成就,高温超导、中微子物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纳米科技、干细胞研究、肿瘤早期诊断标志物、人类基因组测序等基础科学突破,“两弹一星”、超级杂交水稻、汉字激光照排、高性能计算机、三峡工程、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移动通信、量子通讯、北斗导航、载人深潜、高速铁路、航空母舰等工程技术成果,为我国成为一个有世界影响的大国奠定了重要基础。从总体上看,我国在主要科技领域和方向上实现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占有一席之地”的战略目标,正处在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
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同时我们要牢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这是我们提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出发点。
各位院士,同志们、朋友们!
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如果我们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把握发展自主权、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是更好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新理念、新设计、新战略。我们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谋划,加强组织,优化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总体布局。
第一,夯实科技基础,在重要科技领域跻身世界领先行列。推动科技发展,必须准确判断科技突破方向。判断准了就能抓住先机。“虽有智慧,不如乘势。”历史经验表明,那些抓住科技革命机遇走向现代化的国家,都是科学基础雄厚的国家;那些抓住科技革命机遇成为世界强国的国家,都是在重要科技领域处于领先行列的国家。
综合判断,我国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增强。同时,必须认识到,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相比,我国发展还面临重大科技瓶颈,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科技基础仍然薄弱,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创能力还有很大差距。
科学技术是世界性、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把握时代脉搏。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物质结构、宇宙演化、生命起源、意识本质等一些重大科学问题的原创性突破正在开辟新前沿新方向,一些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正在创造新产业新业态,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广泛渗透到几乎所有领域,带动了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重大技术变革,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机器人和智能制造技术相互融合步伐加快,科技创新链条更加灵巧,技术更新和成果转化更加快捷,产业更新换代不断加快,使社会生产和消费从工业化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变,社会生产力将再次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将再次大飞跃。
抓科技创新,不能等待观望,不可亦步亦趋,当有只争朝夕的劲头。时不我待,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及时确立发展战略,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我国科技界要坚定创新自信,坚定敢为天下先的志向,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勇于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提出更多原创理论,作出更多原创发现,力争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跟上甚至引领世界科技发展新方向,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
第二,强化战略导向,破解创新发展科技难题。科技创新的战略导向十分紧要,必须抓准,以此带动科技难题的突破。当前,国家对战略科技支撑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迫切。这里,我举几个例子。从理论上讲,地球内部可利用的成矿空间分布在从地表到地下1万米,目前世界先进水平勘探开采深度已达2500米至4000米,而我国大多小于500米,向地球深部进军是我们必须解决的战略科技问题。材料是制造业的基础,目前我国在先进高端材料研发和生产方面差距甚大,关键高端材料远未实现自主供给。我国很多重要专利药物市场绝大多数被国外公司占据,高端医疗装备主要依赖进口,成为看病贵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创新药物研发集中体现了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前沿新成就和新突破,先进医疗设备研发体现了多学科交叉融合与系统集成。脑连接图谱研究是认知脑功能并进而探讨意识本质的科学前沿,这方面探索不仅有重要科学意义,而且对脑疾病防治、智能技术发展也具有引导作用。深海蕴藏着地球上远未认知和开发的宝藏,但要得到这些宝藏,就必须在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方面掌握关键技术。空间技术深刻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为人类社会进步提供了重要动力,同时浩瀚的空天还有许多未知的奥秘有待探索,必须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这样的领域还有很多。党中央已经确定了我国科技面向2030年的长远战略,决定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要加快推进,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着力攻破关键核心技术,抢占事关长远和全局的科技战略制高点。
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必须拥有一批世界一流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企业,能够持续涌现一批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这是一项对我国科技创新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要以国家实验室建设为抓手,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明确国家目标和紧迫战略需求的重大领域,在有望引领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以重大科技任务攻关和国家大型科技基础设施为主线,依托最有优势的创新单元,整合全国创新资源,建立目标导向、绩效管理、协同攻关、开放共享的新型运行机制,建设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的国家实验室。这样的国家实验室,应该成为攻坚克难、引领发展的战略科技力量,同其他各类科研机构、大学、企业研发机构形成功能互补、良性互动的协同创新新格局。
第三,加强科技供给,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科学研究既要追求知识和真理,也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努力,我国经济总量已经居世界第二。同时,我国经济发展不少领域大而不强、大而不优。新形势下,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资源、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支撑经济增长和规模扩张的方式已不可持续,我国发展正面临着动力转换、方式转变、结构调整的繁重任务。现在,我国低成本资源和要素投入形成的驱动力明显减弱,需要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社会发展面临人口老龄化、消除贫困、保障人民健康等多方面挑战,需要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发展面临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需要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生物安全、国防安全等风险压力不断增加,需要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保障国家安全。所以说,科技创新是核心,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牵动我国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好“三去一降一补”任务,必须在推动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上来一个根本性转变,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性发展。要深入研究和解决经济和产业发展亟需的科技问题,围绕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方面需求,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产业和产品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
发展不协调是我国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集中表现在区域、城乡、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关系上。我们要立足于科技创新,释放创新驱动的原动力,让创新成为发展基点,拓展发展新空间,创造发展新机遇,打造发展新引擎,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提升发展整体效能,在新的发展水平上实现协调发展。
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代表了当今科技和产业变革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规律谁也无法抗拒。要加深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自觉以对规律的认识指导行动。不仅要研究生态恢复治理防护的措施,而且要加深对生物多样性等科学规律的认识;不仅要从政策上加强管理和保护,而且要从全球变化、碳循环机理等方面加深认识,依靠科技创新破解绿色发展难题,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局面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和规则正在面临重大调整。经济全球化表面上看是商品、资本、信息等在全球广泛流动,但本质上主导这种流动的力量是人才、是科技创新能力。要增强我们引领商品、资本、信息等全球流动的能力,推动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增强参与全球经济、金融、贸易规则制订的实力和能力,在更高水平上开展国际经济和科技创新合作,在更广泛的利益共同体范围内参与全球治理,实现共同发展。
人民的需要和呼唤,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时代声音。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我国13亿多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日益上升,提高社会发展水平、改善人民生活、增强人民健康素质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聚焦重大疾病防控、食品药品安全、人口老龄化等重大民生问题,大幅增加公共科技供给,让人民享有更宜居的生活环境、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更放心的食品药品。要依靠科技创新建设低成本、广覆盖、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体系。要加强普惠和公共科技供给,发展低成本疾病防控和远程医疗技术,实现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普惠共享。要发展信息网络技术,消除不同收入人群、不同地区间的数字鸿沟,努力实现优质文化教育资源均等化。
第四,深化改革创新,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改革只在一个环节或几个环节搞是不够的,必须全面部署,并坚定不移推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
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过去我们取得重大科技突破依靠这一法宝,今天我们推进科技创新跨越也要依靠这一法宝,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新机制。
要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引领科技体制及其相关体制深刻变革。要加快建立科技咨询支撑行政决策的科技决策机制,加强科技决策咨询系统,建设高水平科技智库。要加快推进重大科技决策制度化,解决好实际存在的部门领导拍脑袋、科技专家看眼色行事等问题。要完善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资源配置方式,解决简单套用行政预算和财务管理方法管理科技资源等问题,优化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类研究的支持方式,力求科技创新活动效率最大化。要着力改革和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而不能让人的创造性活动为经费服务。要改革科技评价制度,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正确评价科技创新成果的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
企业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应该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要制定和落实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各项政策,强化企业创新倒逼机制,加强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力度,推动流通环节改革和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引导企业加快发展研发力量。要加快完善科技成果使用、处置、收益管理制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形成推动科技创新强大合力。要调整现有行业和地方的科研机构,充实企业研发力量,支持依托企业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培育有国际影响力的行业领军企业。
科研院所和研究型大学是我国科技发展的主要基础所在,也是科技创新人才的摇篮。要优化科研院所和研究型大学科研布局。科研院所要根据世界科技发展态势,优化自身科技布局,厚实学科基础,培育新兴交叉学科生长点,重点加强共性、公益、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增加公共科技供给。研究型大学要加强学科建设,重点开展自由探索的基础研究。要加强科研院所和高校合作,使目标导向研究和自由探索相互衔接、优势互补,形成教研相长、协同育人新模式,打牢我国科技创新的科学和人才基础。
发挥各地在创新发展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形成国家科技创新合力十分重要。要围绕“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规划,尊重科技创新的区域集聚规律,因地制宜探索差异化的创新发展路径,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若干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和区域创新中心。
第五,弘扬创新精神,培育符合创新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功以才成,业由才广。”科学技术是人类的伟大创造性活动。一切科技创新活动都是人做出来的。我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要极大调动和充分尊重广大科技人员的创造精神,激励他们争当创新的推动者和实践者,使谋划创新、推动创新、落实创新成为自觉行动。
我国科技队伍规模是世界上最大的,这是产生世界级科技大师、领军人才、尖子人才的重要基础。科技人才培育和成长有其规律,要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为科技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要改革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机制,努力造就一大批能够把握世界科技大势、研判科技发展方向的战略科技人才,培养一大批善于凝聚力量、统筹协调的科技领军人才,培养一大批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企业家和高技能人才。要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科学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加强科教融合、校企联合等模式,培养造就一大批熟悉市场运作、具备科技背景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造就一大批青年科技人才。要营造良好学术环境,弘扬学术道德和科研伦理,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包括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探索对创新人才实行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措施,让他们各得其所。
在基础研究领域,包括一些应用科技领域,要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允许科学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不要以出成果的名义干涉科学家的研究,不要用死板的制度约束科学家的研究活动。很多科学研究要着眼长远,不能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要让领衔科技专家有职有权,有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更大的经费支配权、更大的资源调动权,防止瞎指挥、乱指挥。要建立相应责任制和问责制度,切实解决不同程度存在的一哄而起、搞大拼盘等问题。政府科技管理部门要抓战略、抓规划、抓政策、抓服务,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制化优势。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己任,把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使蕴藏在亿万人民中间的创新智慧充分释放、创新力量充分涌流。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是我国科技大师荟萃之地,要发挥好国家高端科技智库功能,组织广大院士围绕事关科技创新发展全局和长远问题,善于把握世界科技发展大势、研判世界科技革命新方向,为国家科技决策提供准确、前瞻、及时的建议。要发挥好最高学术机构学术引领作用,把握好世界科技发展大势,敏锐抓住科技革命新方向。“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科技创新,贵在接力。希望广大院士发挥好科技领军作用,团结带领全国科技界特别是广大青年科技人才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建功立业。
中国科协各级组织要坚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定位,推动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协组织建设,接长手臂,扎根基层,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军科技创新,组织开展创新争先行动,促进科技繁荣发展,促进科学普及和推广,真正成为党领导下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团体,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肩负起领导和组织创新发展的责任,善于调动各方面创新要素,善于发挥各类人才积极性,共同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凝心聚力。
各位院士,同志们、朋友们!
中国实现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中国实现了现代化,意味着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的中国人民将进入现代化行列。从现在起到新中国成立100年只有30多年时间,我们的前景十分光明,我们的任务十分繁重。
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能有多大成就。两院院士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发扬我国科技界追求真理、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优良传统,勇担重任,勇攀高峰,当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排头兵。
让我们扬起13亿多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憧憬的风帆,发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引擎,让中国这艘航船,向着世界科技强国不断前进,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前进,向着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不断前进!
在全县科技大会上的讲话 篇3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朋友们:
4月的北京,春风送暖。在这个美好的时节,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清华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表示衷心的祝贺!向参加庆祝活动的海内外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全国高等学校的师生员工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
100年前,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历史背景下,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建立了。那个时代,外国列强的侵略欺凌,封建统治的腐败黑暗,使我们的祖国和人民蒙受了水深火热的苦难。中国人民和大批仁人志士在苦难中觉醒、在压迫下奋起,决心改变民族积贫积弱的命运和人民苦不聊生的状况。也就是在这一年,中国爆发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为中国进步打开了闸门,推动全民族更加自觉地走上了振兴中华的奋斗历程。
90年前,在中国人民改变民族命运如火如荼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9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前仆后继、顽强拼搏,经过长期浴血奋战和艰苦奋斗,建立了新中国,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行了改革开放,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开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建校以来,广大清华师生始终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步伐,形成了优良文化传统和光荣革命传统,在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史册上写下了自己的隽永篇章。
建校伊始,清华秉持科学救国理想,倡导“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文理渗透”,一批学界泰斗在清华园里潜心治学、精育良才,形成了名师荟萃、鸿儒辉映的盛况,很快发展成为我国最好的大学之一,填补了我国现代科技的诸多空白。抗日战争期间,清华同北大、南开一道,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共创了西南联大的办学成就。梁启超、冯友兰、陈岱孙、费孝通、钱钟书、吴晗、曹禺、季羡林等一大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大师,叶企孙、茅以升、竺可桢、华罗庚、钱三强、钱学森、邓稼先、钱伟长等一大批我国自然科学学科和工程技术领域奠基人和开拓者,还有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李政道,都是清华人中的佼佼者。广大清华师生始终满怀强烈的爱国情怀,积极投身“五四”运动,坚定走在“一二九”运动等爱国民主运动前列,奋勇参加民族救亡和人民解放斗争,涌现出闻一多、朱自清等一大批革命先烈和民主志士,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后,广大清华师生满怀豪情投身祖国教育、科研、建设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行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坚持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重视因材施教、实践锻炼、能力培养,努力建设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大学。清华大学创办了原子能、无线电等一批国家急需的新技术专业,积极参与“两弹一星”等重大工程,完成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密云水库等重要设计,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发展先进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我和很多同龄人在这一时期进入清华大学学习,清华园里蓬勃昂扬的青春理想、严谨勤奋的治学氛围、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生动活泼的文化生活深深熏陶了我们。当时,蒋南翔校长富有创造性的教育思想,刘仙洲、梁思成、马约翰、张光斗等大家名师执教讲坛、垂范学子的风采,令我们受益匪浅、终生难忘。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清华师生牢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使命,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深入进行教育改革,加快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一流大学,清华大学办学总体实力大为增强,人才培养质量、学术研究水平、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清华大学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强化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育人特色,大力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新型的人才,广大毕业生踊跃到国家重点行业和基层施展才干。清华大学紧紧围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需要开展科研,取得高温气冷堆等一大批先进科技成果和优秀人文社会科学成果,社会影响和国际声誉不断提升,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征程上迈出重大步伐、取得显著成绩。
水木清华,钟灵毓秀。在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清华秉承“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传统,恪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弘扬“行胜于言”的校风,培养了17万名优秀人才,涌现出一大批学术大师、兴业英才、治国栋梁。在国家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勋章获得者中有14位是清华校友,460位清华校友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00年来,一代又一代清华人在革命、建设、改革中顽强拼搏、真诚奉献,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建立了突出功绩。
清华百年历史又一次表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类进步为己任,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以人为本,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推进改革创新,我们的大学就能获得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就能源源不断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朋友们!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特别是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知识创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在这种大背景下,各国为掌握国际竞争主动,纷纷把深度开发人力资源、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战略选择。
对我国来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既要充分认识我国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依然任重道远。我们决不能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必须谦虚谨慎、埋头苦干,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目标奋勇前进。
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我们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国家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培养了数以亿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同时,从总体上看,我国高等教育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明显差距。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必须始终贯穿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我们必须适应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和谐进步的要求,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经验,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不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要坚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注重更新教育观念,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和人人成才观念,树立终身学习和系统培养观念,造就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人才。要注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积极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努力为培养造就更多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作出积极贡献。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高等学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既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又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创新成果的重要源泉。要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开展国家急需的战略性研究、探索科学技术尖端领域的前瞻性研究、涉及国计民生重大问题的公益性研究。要积极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瞄准国际前沿,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学科融合,培育新兴学科,建设重大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高等教育。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贡献。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不断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要自觉参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促进产学研紧密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着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要自觉参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积极参与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进程,以服务和贡献开辟自身发展新空间。要自觉参与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适应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时代需要,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广泛开展科学普及,为社会提供形式多样的教育服务,深入开展政策研究,积极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努力为党和国家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作出积极贡献。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掌握前人积累的文化成果,扬弃旧义,创立新知,并传播到社会、延续至后代,不断培育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要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增进对国外文化科技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的了解,展示当代中国高等教育风采,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努力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总之,我国高等学校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形成人才培养新优势,努力出名师、育英才、创一流。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引导更多社会资源支持教育,形成优先发展教育的良好社会环境,让所有受教育者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高水平大学,是我们建设人才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举措。要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以创新能力提高为突破,加大支持力度,健全长效机制,鼓励重点建设高校成为知识创新的策源地、深化教育改革的试验田、扩大开放的桥头堡。清华大学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大学,要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发展道路,改革创新,奋勇争先,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朋友们!
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青年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党和人民对包括广大青年学生在内的全国青年寄予厚望。在这里,我想给清华大学的同学们和全国青年学生提3点希望。
第一,希望同学们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青年人朝气蓬勃,善于接受新事物,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珍惜美好青春年华,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认真学习中华优秀文化和人类文明成果,夯实理论功底,提高专业素养,努力用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丰富自己。同时,要积极加强自身思想品德修养,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胸怀远大理想,陶冶高尚情操,培育科学精神,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牢牢把握人生正确航向,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以实际行动创造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谱写壮丽的青春乐章。
第二,希望同学们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科学理论、创新思维来自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同学们要做到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敏于创新,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在打好知识根基的前提下,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不断认识和掌握真理。同时,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基层一线砥砺品质,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锤炼作风,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运用真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切实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过硬本领,为走上社会、成就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希望同学们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辅相成。同学们要坚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发展个人兴趣专长和开发优势潜能的过程中,在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保持个性、彰显本色,实现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健康有机结合,在德智体美相互促进、有机融合中实现全面发展,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生力军。广大高校教师要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加强师德建设,弘扬优良教风,提高业务水平,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充分信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师地位,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形成更加浓厚的尊师重教社会风尚,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朋友们!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我国广大有志青年提供了创造精彩人生的广阔舞台。生长在我们这样一个伟大时代,我国青年一代应该大有作为,也必将大有作为。让我们紧紧携起手来,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共同为我们伟大祖国、伟大民族更加美好的明天奋斗、奋斗、再奋斗!
(据新华网)
在全县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篇4
(2010年8月13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县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召开的。刚才,赵顺太同志传达了省委袁书记讲话精神,田艺彬同志通报了全县“二十二”项重点工程进展情况,分析了今年上半年全县经济运行状况,并对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做了具体安排部署,我完全同意。
在年初召开的全县经济工作会上,我就明确提出要坚持“四个毫不动摇”,对照袁书记讲话,更加坚定了我们继续坚持“四个毫不动摇”的信心和决心。今天我再重申一下:一要继续毫不动摇地坚持解放思想。思路决定出路,解放思想永无止境,特别是对于我县目前发展状况和干部状态而言,解放思想在任何时候都不过时,都显得尤为重要;二要继续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袁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山西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发展不足,我们新绛也是如此。要实现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必须心无旁骛、聚精会神、一心一意谋发展,促发展。经济建设是纲,任何时候,当部门利益与经济建设发生冲突时,都必须以经济建设为重,为经济建设让路;三要继续毫不动摇地坚持以人为本。我们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老百姓,任何时候都要清楚我们的发展为了谁、依靠谁,尤其是在拆迁、征地、办企业等工作中,都要时刻考虑老百姓的利益,把老百姓放在第一位;四要继续毫不动摇地坚持改进作风。能否实现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干部作风是关键、是保障。要在密切联系群众工作中转变作风,要在狠抓落实上转变作风,要在立足本职岗位、争创一流上转变作风。这“四个毫不动摇”,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必须一以贯之。
下面,我重点就如何贯彻落实袁书记讲话精神,加快全县转型发展、跨越发展,讲三点意见:
一、加快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必须要解放思想
思想的大门打不开,行动的大门就打不开。结合袁书记讲话,全县上下要强化“五种”意识:
1、学习要真,要有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的赶超意识
学习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我们要把学习贯彻讲话精神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在干部群众中开展一次“新绛大发展,我能做什么”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从现在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从最紧迫的工作做起,以县级领导班子“一班人”带头解放思想,促进各部门“一层人”解放思想,进而带动全社会“一群人”解放思想,不断强化干部群众的赶超意识,努力在全县上下营造并形成尽职尽责创先进,立足岗位争优秀,全力推动新绛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良好氛围。
2、胆子要大,要有敢闯敢冒、勇往直前的担当意识
任何事物都是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关键看有没有胆气,敢不敢干,敢不敢往大处做,往大处想。我们有些干部遇事循规蹈矩,不敢深想,不敢碰硬,不敢担责,总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说“不能办”的多,想“怎么办”的少,思想还没真正解放出来,仍缺乏放胆争先的胆识,以至于本该能办成的事情耽搁了,流产了。贯彻袁书记讲话,我们就是要鼓励干部大胆试、大胆闯,允许在闯的过程中有失误。要大胆突破前进道路上影响我们发展的“绊脚石”、“玻璃门”,越是面临严重挑战,越要迎难而上、知难而进、勇于担当,越要敢闯敢冒,敢为人先,勇于做前人没做过的事,成就前人未成就的辉煌。
3、目光要远,要有放眼天下、加快发展的忧患意识
我们新绛原有的“袜子、钻石、羊皮袄”,为什么会走向衰亡?关键还是我们的企业家缺乏全球视野和世界眼光,只知道“小打小闹”,没有走出去引进来,借鉴学习好的生产管
理经验、技术和工艺,导致这些起步很早的产业最后走向没落,而取而代之的是敢放眼天下、不断升级改造的浙江义乌;反过来看我们的煤化工业园,在整个建设过程中,正是因为我们敢想敢干,敢为人先,放开手脚工作,适时转型发展,不断改造升级,走出了一条循环经济之路,才造就了占新绛财政收入“半壁江山”的循环经济示范园。所以说,在发展中我们要登高望远,敢于站在世界的高度、全球的高度看我们的产业,勇于走近世界五百强、中国五百强,学习他们的先进做法和经验,唯有此,才能实现长足的发展、真正的跨越。
4、观念要新,要有强强联手、借力壮大的发展意识
全县上下一定要更新观念,学会“借鸡生蛋”、“借船渡海”、“借助外力”、“借用外智”发展壮大自己,要敢于并善于将自己的企业和世界、国内知名品牌企业强强联手,从而实现“背靠大树好乘凉”的目标。
5、作风要实,要有顽强拼搏、奋发有为的争先意识
“说一千,道一万,干部队伍最关键”。袁纯清书记在讲话中明确指出:山西面临的最要紧问题是干部队伍对大发展思想准备不足,说白了也就是干部作风还不过硬。前段时间,我们组织县四大班子领导对全县城乡环境卫生“两化”整治情况进行了观摩检查,总体上讲,乡镇间不平衡、村与村不平衡、工作进展不平衡,普遍是“村外没有村内好、小街没有大街好、外围没有中心好、绿化没有净化好”。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一方面是长期以来“重经济、轻环境”的思想在作怪,更重要的是干部作风问题。不少干部群众存在“等、靠、要”等被动应付思想。“百局包百村”和“万名干部进农户”活动督查中发现,包村工作上,有些单位工作力度不大,主要表现为“慢、虚、假”。慢,就是三个多月时间,行动迟缓,县上督查通知发出后,才开始进村;虚,就是仅仅给几千块钱了事,真正深入进去,干实事的少;假,就是个别单位把村里早干了的工作算到自己头上。干部入户上,主要表现为“三多三少”,即单位组织的多,个人主动的少;应付差事的多,深入下去的少;给钱给物的多,思想沟通的少。更有甚者,一些条管单位和职能局办一不进村二不入户,思想上根本不重视,排在了全县后十名。还有,这半年多来,招商引资没有新的大项目、重要工程进展缓慢等,这些归根到底都是干部作风在作怪。出现这些问题,还是我们的干部作风太虚,“懒、散、浮、推”思想还很严重。“有为才能有位”。全县各级干部都要在思想上找差距,作风上找不足,真正把工作当做事业来追求,把作风当做能力来锤炼,进一步强化“干事创业有功,不干小干有过,乱干倒干有罪”的意识,努力在全县形成“比作为,比贡献”、“你追我赶,争先创优”的生动局面,以干部思想作风的大转型、大跨越,带动全县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大跨越。
二、加快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必须要狠抓落实
抓落实是一种作风,会落实是一种能力。加快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狠抓落实是关键。
1、要坚定信心,奋发有为抓落实
省委提出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实施赶超战略,不少工作思路和要求,与我们年初经济工作会上的部署不谋而合。我们提出的“发展现代农业,以蔬菜产业为主导,着力提质扩规”,与袁书记提出的“农业要现代化,没有规模化,就没有标准化,就没有高效益”不谋而合;我们提出的“发展新型工业,以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为目标,着力提速增效”,与袁书记提出的“工业要新型化,围绕传统产业实行循环化,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发展”不谋而合;我们提出的“建设以六大板块为主要内容的绛州文化园”,与袁书记提出的“文化上要围绕发挥传统产业优势,加快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发展步伐,培育新的经济支撑点”不谋而合,特别是“大片大作大戏表现,打造大型演艺产品”与我县打造绛州鼓乐剧《杨门女将》的思路不谋而合;我们提出的“建设农民创业园”,与袁书记提出的“板块化发展、园区化承载、集群化推进”不谋而合;我们提出的“特色城镇建设”,与袁书记提出的“市域城镇化”不谋而
合;我们提出的“民生事业建设”,与袁书记提出的“着力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有质量、更有保障、更有尊严”不谋而合;我们提出的“大搞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及绿化”,与袁书记提出的“城乡生态化”不谋而合;我们提出的“百局包百村、万名干部进农户活动,‘两代表一委员’密切联系群众工作”,与袁书记提出的“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也非常吻合,等等。这都进一步更加坚定了我们加快发展的信心。全县上下都要振奋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转型发展、跨越发展上来,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一是要大力度转型。要认真落实年初全县经济工作会上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完善工作思路,努力走好“四条路子”。即农业上突出提质扩规,走出一条现代农业、精品农业之路;工业上突出提速增效,走出一条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之路;三产上突出提档搞活,走出一条文化强县、旅游兴县之路;民生上突出全员覆盖,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和谐发展之路。二是要大跨步赶超。全省各县市都在竞相发展、赶超发展,面对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严峻形势,我们只有拿出“人一我十”的干劲,才能缩小差距迎头赶上。我们初步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全县GDP、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翻一番的目标,对照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要求,对照周边县市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我们在发展速度上、力度上还有不小差距。要结合讲话要求和周边县市发展规划,再认真研究,目标要定高一点、宏伟一点,做到超常规发展,“跳起来摘桃子”,以此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完善发展思路,突出发展重点,科学制定好“十二五”规划。三是要大规模招商。各单位都要细细领会、用心揣摸袁书记讲话中内涵的全省工作重点和即将采取的施政措施,密切关注、敏锐洞察省里对口单位的项目规划,及早准备,抓紧做好自己的对应项目规划,积极主动,迅速出击,向上跑项目、争资金,凭借项目资金的支撑,推动本行业跨越发展。全县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紧紧抓住山西新一轮大发展机遇,以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精神,扑下身子抓好落实,推动全县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我们可以遗憾昨天机遇没有抓住,但不能再在明天感叹今天坐失良机,否则,我们就成了历史的罪人,就愧对新绛33万父老乡亲。
2、要围绕全局,突出重点抓落实
抓落实不能随心所欲,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突出重点,分清缓急,集中力量抓好事关全县、影响大局的重点工作。要围绕“二十二项”重点工程,全力以赴抓好已引进项目建设,加快速度,加大力度,确保年底前如期投产达效;要围绕蔬菜扩规提质,在进一步扩大设施蔬菜规模的同时,引进推广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积极做好蔬菜精细包装和深加工,实现蔬菜产业规模化、高效益发展;要围绕工业提速增效,以煤化循环经济示范园为依托,发展上下游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煤化工业附加值,着力发展循环经济。以轻纺工业园为依托,积极引导大新基础件、排线器材加工等科技含量高的中小企业进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强强联合,不断提升机械制造、轻纺工业的实力,着力发展低碳经济;要围绕建设农民创业园,在乡镇建立产业聚集区,实现产业集聚发展。北张镇石材加工园、三泉镇家具园等要加快建设进度,为全县农民创业园建设探索经验、走出路子、树立榜样;要围绕新项目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招商引资机制,优化投资发展环境,每年都能引进一批大项目、强项目、好项目,为县域经济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提供新动力;要围绕实施文化强县、旅游兴县战略,加快做好绛州文化园的规划占地等前期准备工作,加快新城单位入驻和项目建设进度,加快三楼、绛州大堂、隋代花园、天主教堂、龙兴寺等景点连接线规划建设工程,认真搞好绛州鼓乐剧《杨门女将》的宣传、推介、策划工作,确保一“炮”走红;要围绕发展服务业,加快实施汾河湾市场改造提升工程,完成绛州商贸城改造工程,着力打造一流的物流发展环境;要围绕城乡环境卫生大整治和绿化工作、“百局包百村”和“万名干部进农户”工作、“两代表一委员”密切联系群众工作等涉及面广、牵涉人员多、事关全县当前及长远发展稳定大局的中心工作,从精力、人力、财力、物力上,给予大力倾斜和支持,确保这些惠民生、促和谐、保稳定,利当前、谋长远、促发展的好事、实事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3、要上下同心,团结协作抓落实
团结出生产力,团结出战斗力。当前,我们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任务非常艰巨,全县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围绕全县重点工程、重点工作,真正把心思用在做事上,把精力放在抓落实上,既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要相互配合、通力协作,努力在全县形成上下齐心、左右同步、内外互动的工作格局。全县广大干部群众都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自觉在推进重点工程、重点工作的大局中找准位子、负起责任,真正做到一个目标一条心,一个声音一股劲。
4、要健全机制,严格考核抓落实
一要健全完善重点工程、重点工作管理推进长效机制,做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要健全完善“二十二”项重点工程监管机制,明确任务,细化责任,倒排工期,严格要求,确保如期建成,投产达效。要建立完善城乡环境卫生及绿化工作长效监管机制。镇、村、社区要合理划分片区,确定专人,明确责任,做好监管;县住建局负责监管县城区和各镇(乡、区)党委、政府所在地的环境卫生,县爱卫会、卫生局负责监管其余农村的环境卫生;国道、省道、县道、乡道的“两化”工作,公路段、交通局、林业局、各乡镇都要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加强监管,通力合作,搞好衔接。要明确界线,明确单位,明确区域,明确人员,明确职责,并在各区域醒目处设立标牌,标明区域、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做到全县593平方公里的每个地方、每个区域都有人负责,有人管、有人干。要健全完善“百局包百村”、“万名干部进农户”工作推进机制,牵头单位农委、县直工委要结合此项工作开展实际,针对前段时间全县督查中暴露出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推进举措,确保工作取得实效。“两代表一委员”密切联系群众工作领导组,要按照县委、人大、政协联合下发的实施意见,进一步细化工作责任,制定具体操作流程、管理办法和长效机制,推进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并努力创出经验,走出新路。二要健全完善重点工程、重点工作督查观摩评比制度,做到工程在一线督查,工作在一线评比。对全县“二十二”项重点工程,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及绿化工作,“百局包百村”、“万名干部进农户”工作、“两代表一委员”密切联系群众工作等全县重点工作,涉及单位要一月一汇报,牵头主抓单位要一月一检查,“两办”督查室要一季一督查,县四大班子带队半年一观摩。观摩督查时,单位一把手要在工作一线亲自汇报,电视台全程录像,对工作进展情况、完成情况、评比排队情况全县要通报,让全县人民监督。前半年,县委督查室牵头,与政府督查室联合,组织相关局办对全县农村环境卫生和“百局包百村”“万名干部进农户”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督查评分排队,并分别写出了详细、具体且有深度的督查报告,两次督查都在电视台进行了通报,有力推动了工作深入开展,效果很好,今后要继续坚持下去。三要严格考核奖惩,做到有为的人有位,无为的人腾位。对于全县重点工程、重点工作,县委、县政府态度非常明确,那就是在全县性的观摩督查评比中,一次排队落后的,全县通报批评,两次排队落后的,我要与单位一把手诫勉谈话,连续三次排队落后的,单位一把手要进行调整,是条管单位一把手的,建议调离新绛。为官一任,就得造福一方。不管是乡镇农村,还是县直单位、条管单位,既要做好本职工作,更要做好全县重点工作。新绛的水土、新绛的人民养育着我们,我们没有理由不参与、不做好事关新绛发展全局的中心工作。今后,县委的态度是,让有为的人有位子,让无为的人让位子。同时,要严格考核奖惩,重用实干的、批评观看的、惩戒捣乱的,通过考核的导向作用,让各级班子和各级干部树立逢奖必争、逢旗必夺的竞争意识,形成不甘平庸、争创一流的赶超风气。
三、加快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必须要提升本领
干部的能力建设,关键是要增强“四力”:
1、要在干事创业中提升执行力新绛要实现转型发展、跨越发展,要把目标变成结果,计划变成绩效,必须要克服庸懒飘浮习气,加强各级领导干部的执行力,强化各级干部干事
创业能力,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身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实践中来,在干事创业中增强执行的能动力。各单位在今后的工作中,凡是县委、县政府决定的事情都要毫不犹豫、一马当先去落实,凡是承诺答应的实事好事都要刻不容缓、千方百计去完成。
2、要在攻坚克难中增强突破力
创新才能转型,突破才能跨越。当前发展的矛盾纷繁交织,制约发展的因素很多,这就需要我们既要敢作敢为,又要善作善为。省委书记袁纯清在讲话中指出,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出路在苦干。苦干就是要增强突破力,就是要我们大干不要小干,真干不要假干,实干不要虚干。我们鼓励三级干部大胆创新、主动作为,但不提倡随心所欲、胡作非为。增强突破力,冲出包围圈就是要抓住当前全县中心工作的难点和重点,下功夫、作文章,要在重点工程、重点工作的困难面前勇于挑担子、动脑子,先做不说,先干不评;要从守成求稳的心态中解放出来,有胆有识,有勇有谋地大胆工作,敢于走出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新路子;要在“二十二”项重点工程上多揽棘手事,多想破解法,以人一我十、人十我百的精神,寻求大突破,实现大跨越。
3、要在创先争优中激发原动力
要结合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各级各部门立足实际制定主题和载体,明确目标和要求,激发每个干部的主动性和原动力。要在全县大力开展创先争优“四比”活动。即:乡镇比经济,比主导产业发展、比建设农业创业园、比环境卫生整治;机关比服务,比履行本职工作的能力、比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效果、比“百局包百村”、“万名干部进农户”活动的群众满意度、社会认可度;企业比贡献,比对财政的贡献、比引领本行业发展趋势的影响力、比回报社会公益事业的诚信与态度;全民比创业,比谁上的项目好、比谁致富致的早、比谁为社会做的贡献大。通过“四比”活动,切实在全县形成争当标杆、争比贡献的浓厚氛围和生动局面。
4、要在领导带头中提高影响力
在全县三级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篇5
2009年,在宏观经济形势严峻、财政支出压力增大、重点工程任务繁重的形势下,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干部作风建设年”、“三年大变样攻坚年”活动为动力和抓手,全力以赴、攻坚克难,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惠民生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经济回升向好趋势不断巩固。
主要经济指标平稳较快增长。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38.8亿元,同比增长14.6%。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完成10.066亿元,同比增长7.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5亿元,同比增长19.8%。投资增速明显加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1亿元,同比增长44.2%,增幅为“十一五”以来最高。消费品市场活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3亿元,同比增长18.4%。群众收入不断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5339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2238元,同比分别增长10.5%和11.3%。全辖居民存款102.7亿元,比年初增长9.4亿元。
工业生产复苏步伐加快。民营经济营业收入512亿元,上缴税金7.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和7%。全县用电量10.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8%。被评为“中国民营经济最具潜力县”、“全国百佳全民创业示范县”。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出台了一系列惠企政策,县财政安排1600万元企业发展扶持基金;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正式运行,共解决企业资金1.5亿元,缓解了企业经营压力。特色产业呈现恢复性良好态势。光伏产业营业收入81.8亿元,同比下降7%,降幅比上半年收窄40个百分点;上缴税金4.1亿元,同比下降2%。晶澳太阳能三期工程顺利投产,太阳能电池产能达650兆瓦。电线电缆营业收入136.4亿元,上缴税金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和19%。电线电缆产品质量区域重点整治成效明显,国家级电线电缆质量检测中心落户我县。纺织服装营业收入105亿元,上缴税金9714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和19%。机械制造营业收入53.9亿元,同比增长6%;上缴税金2636万元,同比下降3%。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晶龙集团进入中国500强、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晶龙集团、宁纺集团进入省百强民营企业,16家企业被评为省重点行业排头兵,28家企业被评为省诚信企业,分别占全市的31%和49%。新增中国驰名商标2件,省著名商标5件,省名牌产品21家,省优质产品6家,被评为“省品牌建设先进县”。产业集聚有力推进。单晶硅、电线电缆、纺织服装、机械制造产业被列为省级中小企业产业集群,万兴源创业辅导基地被认定为省中小企业创业辅导示范基地。
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粮食总产57.6万吨,发放粮食直补、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补贴1.07亿元,赔付玉米风雹灾害保险金1400多万元。农业产业化经营额68亿元、经营率66 %。新建农民合作社29个,总数达到74个,参与农民6.4万户,年经营收入5500万元。三条龙型经济和一大特色产业进一步壮大,奶牛存栏4.5万头,奶牛小区41个,贝兰德乳业与完达山公司实现了战略合作。蔬菜种植面积12万亩,产量38万吨。其中食用菌种植户2.2万户,产量4.8万吨。粮食深加工营业收入53.8亿元,上缴税金623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和17%。优质梨产量26万吨,提质增效1万亩,注册了“宁晋鸭梨”商标。城镇建设成效明显。开展了“三年大变样攻坚年”活动,城镇化率43.5%,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获扩权县宜居城市环境建设“燕赵杯”金奖第一名,被评为全省11个三年大变样工作较好县之一。县城总体规划已经市审定,控制性详规编制全面启动。重点工程进展较快。总投资20.53亿元的47项城建工程全部开工建设,顺利完成目标任务。拆迁改造力度较大。拆迁面积71.8万平方米,是年计划3.6倍。新民居建设扎实推进。30个县级以上示范村完成投资4.4亿元,其中6个省级示范村完成投资1.3亿元。被评为“省推进新农村建设先进县”,小河庄村、黄儿营西村被评为“省新民居建设优秀示范村”。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各项改革进展顺利。强化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积极推进新
一轮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全面实施乡财县管,县乡财政改革与管理水平全面提升,被确定为省财政改革与管理综合示范县培养对象。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探索实施了一系列新机制,成立了全市第一家县级教研所,被评为“省县域基础教学与改革综合实验县”。商贸大厦、惠民商场、万方糖酒改制顺利进行,国有资产进一步盘活。开放水平有了新提高。招商引资取得明显成效,修订出台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组织招商活动118次,引资项目149个,与江苏东海县缔结为友好县。开展了“百日招商”活动,挂职招商、企业招商等活动富有成效。全年引进内资9.2亿元,入统外资6034万美元;进出口总额3.7亿美元,出口创汇1.8亿美元,入统外资和出口总额均居全市第一。
项目投资增势强劲。开展了“三个一”、项目观摩、项目清障等活动,有力推进了项目建设。全县百万元以上在建或完工项目478个,完成投资37.34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9个,千万元以上项目94个。争列省重点项目8个、市重点项目12个,分别完成投资10.4亿元、14.5亿元。特别是将盐矿开发项目列为全县“一号工程”,强力推进,前期手续基本完成,冀中能源、河北建投能源已与我县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大规模开发条件基本成熟。全力争取中央和省投资项目,共争取项目39个、资金5479.1万元。着力解决用地难题,共争取用地指标828亩。
节能减排取得扎实成效。县财政安排1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对节能减排的支持和奖励。实施了总投资6.4亿元的33项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县污水处理厂、县垃圾处理厂顺利投入运行。坚决淘汰了一批高能耗、重污染的落后产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能耗0.85吨标煤,比“十一五”末目标多降0.11吨标煤,COD、SO2排放削减量分别为1305.5吨和1194.7吨,分别超“十一五”末削减目标741.5吨、236.7吨,全年城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348天,被评为“全国可再生能源示范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民生继续得到改善。五个方面30项民生实事进展顺利。农村基础设施方面,大陆村220KV变电站、饮水安全和水利建设、农村道路、沼气建设等项目顺利完成任务。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农村低保年人均标准提高到990元,补差水平53元以上,城镇低保月人均标准245元,补差水平160元以上。新农合参合率96%,列全市第一;基金使用率98%,创全市最高;报免补偿比48%,比全市平均水平高3个百分点,新农合工作经验被省委领导批示肯定。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顺利推进,被评为“省首批标准化、规范化乡镇卫生院建设示范县”。作为省市疫情哨点监测县,积极采取措施,有效减轻了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危害。县中心敬老院、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紧张施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转移农村劳动力1.8万余人,基本消除了零就业家庭。改善人居环境方面。城区供排水管网工程顺利实施,城区雨季积水问题基本解决。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谋划实施了5个村的改造工程。教育、文化惠民方面。投入3769万元,用于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文体活动场所日益完善,被评为“全国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先进县”、“省文物文化工作先进县”。公共安全建设方面。积极开展“平安宁晋、宁晋平安”建设,依法防范和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圆满完成了国庆60周年安保维稳任务。
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科技,“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示范县”项目顺利实施;晶龙集团、鑫晖铜业2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顺利通过科技进步复审考核,继续保持了“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荣誉称号。文体,成功举办了春节民艺展演、庆祝建国60周年“民乐园之夏”系列演出、职工运动会等活动,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成立了全国第一所工笔画中等职业学校,建立了工笔画官方网站,积极扩大工笔画影响力,被誉为“中国工笔画之乡”。计生,开展了集中整治活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均做出肯定性批示;人口出生率14.37‰,圆满完成了责任目标,被评为“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统计,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顺利完成。同时,有效应对了几十年不遇的风雹、暴雪等自然灾
害。双拥共建、广播电视、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妇女儿童、应急管理、人防气象等各项社会事业也都取得了新成绩。
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开展了“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对全县股级以上干部作风建设实行档案化管理,创建了全市首家“干部作风建设网站”,进一步畅通了反映问题、举报投诉的渠道。开展“企业评股室”、“万众评机关”活动,干部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大力削减行政审批项目和清理收费项目,减少审批事项215项,停收、取消、市场调节收费项目82项。服务型政府建设迈上新台阶,启动了县行政服务中心,所有审批事项全部进厅,实现了“一站式”办公。
201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县委九届四次全会要求,紧紧围绕富民强县总目标,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的活力和动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开展好“电线电缆产业整合升级年”、“三年大变样决战年”活动,加快新民居建设步伐,提高节能减排质量和水平,努力在改善民生上有新突破,在立县超大项目、县域特色经济、统筹城乡发展、和谐宁晋构建四个方面有新提高,进一步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水平,为建设经济强县而努力。
一、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构筑现代产业体系核心支撑。一要实施特色产业“八百亿”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培育壮大光伏、电线电缆、纺织服装、机械制造、精细及盐化工、粮食深加工暨生物制药产业,到2012年,力争六个产业产值均突破百亿元,总产值达到800亿元以上,其中光伏、电线电缆产业均突破200亿元,全部工业总产值达到千亿元以上,三年再造一个“新宁晋”。光伏产业,抓住国家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机遇,着力扩大生产规模,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打造中国硅光电子产业基地。电线电缆,开展“电线电缆产业整合升级年”活动,依托冀中能源和晶龙集团,筹建两大电缆集团,大力发展特种电缆等高附加值产品。建立电线电缆研发中心、交易市场及仓储物流中心,加快国家级电线电缆质量检测中心建设,举办中国(宁晋)电线电缆产业高峰论坛。纺织服装,培育壮大宁纺、东汪等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做大做强灵音鸟、博尔萨、童泰等知名品牌,组织好第一届休闲服装节。机械制造,整合提升拖拉机配件等制造业,积极培育大陆村农机配件市场、整机制造企业。精细及盐化工,继续把盐矿开发作为“一号工程”,加强与冀中能源、省建投能源的合资合作,实行资源开采和精深加工同步推进,倾力打造国家级盐化工循环经济园区,构筑我县经济新的增长极。粮食深加工暨生物制药,进一步做大做强玉锋、健民等企业,积极寻求与华北制药集团的合作。二要加快园区建设步伐。在县城及周边重点打造“两区五园”,“两区”即西城工业区、盐化工循环经济园区,“五园”即汽车配件园、电缆工业园、医药化工园、农业生态园、文化产业园,广泛吸引生产要素聚集,逐步形成层次递进、产业互动的园区发展格局。精选2-3个示范园区,在政策等方面给予倾斜,努力将其建成精品园区。把园区作为加快发展的“特区”,实行特殊政策,激励引导投资者入区兴业。创新园区运作机制,坚持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吸引一批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参与土地开发、资本运作和招商引资。三要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加速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培育省级创新型企业。引导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改变落后的管理方式和机制。引导企业规范各项制度,做好企业上市服务工作。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培育自主知识产权,提高工艺、装备水平和产品档次。鼓励企业争创品牌,对获得国家、省、市级荣誉的企业,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
二、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增蓄经济发展后劲。一要再掀招商引资新高潮。认真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大力吸引外来客商投资兴业。进一步细化乡镇之间异地投
资税收共享机制,激励各乡镇相互协作,形成招商引资合力。坚持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进一步激发全县上下招商引资积极性。开展好各类招商活动,适时启动重点经济部门主要负责人和乡镇党委书记挂职招商活动,抽调各单位优秀干部,充实到招商引资一线。组织好宁晋(北京)盐化工园区推介会等活动,着力把企业推向招商引资活动的前台。聘请一批招商顾问,为发展献计献策。做好前期准备和后期跟踪工作,一月一通报,确保招商引资活动取得实效。二要持之以恒地抓好项目建设。继续开展好“三个一”活动,完善重点项目帮扶、清障等机制,加大项目推进力度。积极争跑国家投资项目,积极向银行推介企业,加快用地指标使用和报批进度,着力解决项目建设融资、用地难题。三要拓展更多的创业空间。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拓宽全民创业准入领域,降低准入门槛,形成强大的创业队伍。支持企业家二次创业,吸引在外人员返乡创业,实施好“百千万创业工程”,引导农村干部群众勤劳创业。四要畅通服务企业的绿色通道。高度重视服务企业工作,对重大项目实行“一企一策”,确保重大项目零障碍进入、零障碍实施。以县行政服务中心为载体,进一步控减行政审批手续,打造服务型政府。坚持行风评议制度,严厉打击强买强卖、强揽工程、阻挠施工等违法行为,为投资者创造一流的发展环境。
三、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迈进。以“稳粮、强畜、扩蔬、优果”为重点,以建设“绿色农业之乡”为目标,进一步发展壮大三条龙型经济和一大特色产业。稳粮,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继续实施好“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示范县”项目。强畜,培育壮大河北完达山贝兰德乳业公司,推进奶牛小区标准化建设,抓好万头生态牧场项目,积极培育打造新的畜牧龙头企业。扩蔬,大力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抓好万亩无公害蔬菜园区和芦笋种植基地建设,培育“孟都”国家级无公害食用菌示范园区。优果,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果品,培育壮大贮藏、销售、加工企业,加大“宁晋鸭梨”品牌宣传力度,提高果品生产效益。同时,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力争全年转移农村劳动力1.5万人以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四、开展“三年大变样决战年”活动,筑牢宜居宜业中等城市基础。一要提升规划品位。完善交通等专项规划,切实抓好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高标准设计县城形象,深入推进夜景工程,彰显城市个性化。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全县所有村庄规划的编制,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城乡一体化规划体系。二要狠抓重点工程建设。道路畅通工程,实施西华路建设等工程,打通城区断头路,打造快速、便捷的城市交通网。园林景观工程,实施农业生态园、县城主要街道绿化、亮化等工程,打造城市精品街区和景观大道,全面完成汪洋沟绿化及节点公园建设。拆迁改造工程,加大拆迁改造力度,坚持拆迁与改造相结合、与维护群众利益相结合。住房保障工程,建设颐和绿洲等住宅小区,进一步改善居住条件。公共设施工程,加快城区学校等工程建设,完善城区排水系统,增加环卫设施,提高城市承载能力。三要加强城市管理。走“以政府投资为引导、适当负债为调节、市场化运作为主体”的多元投融资路子,经营好城市无形资产,将获取的收益用于基础设施再建设。发挥好城市投融资公司作用,注重采用多种投融资模式,完善国有土地收购储备制度,扩大资金来源。开展市民素质提升活动,提高市民城市意识。健全监管机制,维护规划刚性。大力整治车辆乱停乱放现象,规范交通秩序。抓好街道建筑包装和马路市场等整治,维护县城良好容貌。四要抓好城中村改造和新民居建设。全面启动70个县级以上新民居示范村建设工作,积极引导城市资本下乡,搭建新民居建设投融资平台,对新民居建设节余出的建设用地,提前谋划,以地引企、以地招商,形成新民居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效应。
五、全面繁荣现代服务业,打造经济发展新亮点。制定出台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搭建现代服务业发展初步框架。一要大力发展物流业。组建大型物流公司,建设一批特色专业市场。加大牛仔服装城等规模化建设,努力将小南海商贸批发市场打造成全省较大的商品集
散中心。积极发展货运代理等物流业,把我县建成辐射周边的区域性物流枢纽。二要积极发展金融业。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促进金融与经济有机融合。做好对邢台市商业银行宁晋支行的扶持工作,抓好融成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的运作。积极引进国内外商业银行等机构,拓宽融资渠道。三要优化整合娱乐休闲业。开发天然温泉度假村,加快山水假日四星级酒店、博物馆等建设步伐,筹建以工笔画、古玩为主体的文化产业园,加强与知名旅行社的合作,全力打造省会周边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四要拓宽居民消费领域。扩大住房等大宗消费,发展家政等服务性消费,建设一批服务业集聚区。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民生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快建设“双百市场工程”,落实好“家电下乡”等政策,培育农村消费热点。
六、毫不放松地抓好节能减排,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一要加大投入。扎实推进节能减排重点工程,确保取得更大成效。加大落后工艺和设备的淘汰力度,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省制定的淘汰落后产能计划。二要加强监控。将年耗能1000吨标煤以上的企业纳入监管范围,指导好企业节能降耗工作。严格实行在线监测、日常监管和突击检查等措施,对重点企业要派驻监管员,在重点乡镇成立环保所,确保涉污企业达标排放。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和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对不符合科学发展观和产业政策的项目坚决否决。三要创新方法。探索将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实行市场化运作,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建立健全举报查处等机制,强化社会监督效果。进一步完善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办法,严格执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
在全县烟叶工作大会上的讲话 篇6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又迎来一年一度的烟叶工作大会,这次会议是我县烟叶产业发展进程中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刚才,**同志作了一个很好的报告,总结回顾了今年烟叶工作情况,深入分析了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就明年烟叶生产工作作了全面安排部署,讲得很中肯、很到位;大会还表彰奖励了一批先进单位和个人;各乡镇党委书记向县委、县政府递交了工作责任状;**、**乡两个单位作了表态发言,体现了鲜明的态度,表达了坚定的决心,希望大家按照这次会议部署,切实抓好落实。下面,我再强调四点意见:
一、客观估价成绩,深刻反思问题
今年是我县烟叶产业发展极为特殊的一年,机遇与挑战并存、压力与动力同在。一年来,在国家、省、市烟草部门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下,全县上下加压奋进、克难突破,烟叶产业继续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
一是实现了规模扩张。全县烟叶面积同比增加*万亩,达到*万亩;产量增加*万担,达到*万担,整体规模保持较快增长并超过*。烟叶第一镇*镇在连年高位增长的基础上,产量再增近七成;*面积和产量分别接近和超过翻番,两个乡镇烤烟产量占到全县*%;*乡成为我县新兴晒烟生产基地,*乡继续担当晒烟发展 排头兵,*村、*村等规模种烟村加快发展,成为我县烟叶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二是克服了重重困难。面对年初冰冻、年中干旱以及除草剂药害、电力紧张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各乡镇和烟办、烟草公司、电力局等部门协同配合,加强管理,开展自救,最大限度减少了灾害损失;在收购任务加重、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多方配合,合力推进,较好地完成了今年收购任务,烤烟和晒烟均价同比去年分别提高*元和*元,继续稳定了烟叶效益,保持了良性发展。
三是提升了发展水平。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积极推进,全年烟基设施投入达到*亿元,为近年力度最大的一年,有效提升了烟区综合生产能力;生产组织模式不断完善,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专业化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得到了上级烟草部门、工业企业的肯定和赞扬。特别是今年*期间,国家烟草局**组长、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农村局**局长等领导专程来宁视察指导,充分表明了上级对我县烟叶发展的高度关注和认可。
总体来说,今年烟叶工作克难推进、稳步发展,大家付出了辛勤努力,应当给予肯定。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更要查找当前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在去年我县烟叶发展赢得多方支持、迎来宝贵机遇的大好形势下,我们信心百倍地喊响“****”的口号,但最终任务没完成、目标落了空,其中固然有烟叶受灾等客观因素影响,但主观方面问题值得好好反思。一是存在三种不良情绪。在发动时有观望情绪。县里下达**万担目标任务以后,部分乡镇不是迅速行动抓落实,而是存在等、看、望的态度,等别人有没有先行动,看上级是不是动真格,望政策会不会作调整,工作迟迟不启动,耽误了宝贵时间,最后仓促上阵、面积打折、目标落空;在推进中有畏难情绪。抓烟叶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做耐心、细致、扎实的思想工作,需要投入精力、投入时间,但有的乡镇面对目标底气不足,总是拿客观因素当借口,面对困难回避退缩,总是为推进不力找理由。在落实上有应付情绪,有的乡镇领导思想认识不深、责任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实,没有真正把烟叶产业当作强农富民的产业长抓不懈,存在种“政治烟”、“任务烟”的思想,只图一时交差,缺乏长远打算。二是出现三种不良现象。有的乡镇把目标停留在喊口号上,开始信心很足、决心很大、口号也喊得很响,但缺少真抓实干的作风,缺乏埋头苦干的精神,工作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最终导致效果打折扣,有的乡镇几年前就说要发展烟叶**亩,至今规模不增反减、甚至大幅下降。有的乡镇把面积寄托在抓大户上,舍不得把精力和功夫用在前期的组织发动和平时的基础工作上,只为面积落实面积,图简单、走捷径,盲目发展大户,一味依靠村干部种烟,把“鸡蛋都放在一个或少数几个篮子里”,导致抗风险能力不强,陷入今年上、明年下的恶性循坏。有的乡镇把精力用在搞形式上,在备耕生产阶段,不做过细工作,一到上级检查就仓促翻耕;在面积核实阶段,就以虚报面积来应付过关。对照去年县里下达的目标任务,除**、**、**等*个乡镇完成任务*%以上,其余乡镇 均有较大差距。正是由于工作推进不平衡,直接造成今年全县烟叶规模**担目标落空。三是导致三种不同结果。一种是发展越来越好的,近年来,**、**、**、**等烟叶大镇之所以规模连年扩张,发展越来越快,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持之以恒抓烟叶,动了真格,下了苦功,打下了好的基础,形成了好的机制,从而实现了良性发展。一种是发展停滞不前的,有的乡镇发展烟叶的时间不算短,但几年下来工作总是不温不火,规模一直徘徊不前,难见大的起色,效果平平淡淡。一种是发展倒退萎缩的,有的乡镇抓烟叶认识不统一、精力不集中,致使规模不增反降,**、**、**等乡镇面积落实相比去年均出现不同程度萎缩。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深刻反思,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二、认清发展形势,坚定发展信心
当前,我县烟叶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也遇到一些困难,但困难只是暂时,机遇不容错失。只要我们树立信心,积极应对,牢牢把握,乘势而上,**烟叶产业做大做强就指日可待。
1、发展势头得到了上级肯定。近年来,我们一直高度重视、强力推动烟叶产业,产业规模得到较快发展,成功跻身全国整县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基地县行列。在整县推进工作中,我们致力于打造全国领先水平示范基地,创新烟叶生产组织模式,探索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得到了各级行业领导的高度肯定,产业形象和关注度大幅提升。特别是**局长来**视察后,更是给了我们要加快 发展的信号,给了我们可以加快发展的信心;省市烟草部门领导更加关注**、看好**、支持**,特别是在基本烟田数量、基地设施建设、生产物资保障方面给了**更多更大的支持。所以,我们一定要百倍珍惜来之不易的良好局面,紧紧抓住弥足珍贵的大好机遇,乘势作为,主动作为,加快做大做强产业规模。
2、发展制约得到了基本解决。**烟叶发展到去年,最受制约的是计划,因为计划不足,在发展中我们常常缺物资、少烤房,甚至偷偷摸摸的自育烟苗;财政要垫付资金购买肥料物资,采取寄存的方式收购烟叶;乡镇要自建烤房,等等这些问题从去年开始得到明显改善,特别是在烟叶计划上我们争得了充足的发展空间,可以说今年是**烟叶发展史上计划控制最宽松的一年;同时,我们在烤房指标、烟需物资上也得到了充足的保障,制约烟叶发展的突出问题已经或正在得到化解。我相信,只要我们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烟叶产业就会跃上一个新的台阶,迈入一片新的天地。
3、发展基础得到了根本夯实。一是种烟有了更好的条件。**的自然气候、地理环境非常适合优质烟叶生长,**的密集式烤房容量为**最多,特别是近年来我们通过加强烟基设施建设、大力改善烟叶生产环境,从育苗到烘烤都有了专业化的生产设施,为**烟叶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种烟有了更好的队伍。通过多年的发展,我们建立了一支行政推动和技术指导结合的从烟队伍,培育了一批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精于此道、以此为生、基本稳定的职业烟农,生产管理更加成熟。三是种烟有了更好的前景。通过今年烟叶生产数据分析表格可以看出,全县烟叶税收乡镇分成在*万元以上的乡镇*个,增加*个,其中*万以上乡镇*个;村级分成在*万元以上的村有*个,其中*万元以上的村有*个,**村税收分成达到*多万元,烟叶产业对于乡村解困、烟农增收具有其他农业产业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同时,为了稳定烟叶规模、保护烟农积极性,烟叶收购价格逐年提升,特别是今年*月*日召开的全国烟叶工作座谈会释放了一个明确信号,明年烟叶价格将大幅提升,烟农种烟效益会更好,乡村税收分成份额会更大。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抢抓机遇,把握主动,**烟叶发展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三、抓牢关键环节,攻坚突破重点
明年烟叶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实现规模**万担,这一目标必须坚定不移,毫不动摇,不折不扣完成到位。要突出抓好以下三项工作:
1、狠抓面积落实,力保目标实现。面积是烟叶生产基础,面积上不来,讲最多的发展也是空中楼阁。一是动手要快。现在已经是**月下旬,工作时间极为有限,各种烟乡镇要切实打消观望情绪,消除畏难情绪,迅速行动起来,以扎扎实实的工作确保烟叶面积的落实。二是工作要细。今年,受极端天气、病虫害和残留除草剂的影响,部分烟农效益受损,种烟积极性受挫,各相关部门要认真执行烟叶政策,兑现补贴项目,最大限度降低烟农 损失,稳定已有面积;要通过政策宣传、典型引路,在技术上给予支持、在资金上给予扶持,引导勤劳能干、年富力强的农民加入种烟队伍。三是面积要实。各种烟乡镇要结合烟叶任务和烤房烘烤能力,把烟叶面积落实到村、到户、到田块,严禁虚报作假;要抓大不放小,今年全县种植大户增多,表面上规模程度提高,但也不排除少数乡镇急功近利、贪求大户。要着眼良性发展,适当分散经营,降低生产风险,真正稳定一批基本户、培育一批示范户、发展一批专业户,夯实产业基础,确保种植面积。
2、狠抓质量提升,力促良性发展。烟叶质量是烟叶生产的生命线,是提高种烟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决定因素,没有质量就没有市场和效益,就没有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在烟叶质量问题上,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务实真抓,绝不可急功近利,目光短浅。一要把好种植关。精心挑选种烟人选,严格把关烟田质量,不会从事烟叶生产的农民坚决不能发展,不宜种植烟叶的农田坚决不能种烟。二要把好技术关。加大科技兴烟力度,加强烟叶标准化体系建设,围绕测土配方施肥、烟叶移栽、病虫防治、烟叶烘烤等各个环节,全面推进标准化生产,全面提高技术到位率,确保全县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80%以上。三要把好管理关。县烟办、烟草部门要对烟叶质量管理问题开展深入研究,明确具体措施,细化工作方案,进一步加强指导,严格考核,确保实现规模和质量双跨越,以质量保市场、以市场促品牌、以品牌谋发展。
3、狠抓模式创新,力推提质增效。提高烟叶生产整体水平,必须坚持走产业化发展之路。要积极推进烟叶种植规模化、经营集约化、分工专业化、管理信息化建设,促进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要按照“生产在户、服务在社”的原则,积极探索烟叶生产组织新模式,完善土地流转新机制,引导烟农互助合作,降低烟叶生产成本。各乡镇和烟草部门要把专业合作社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不断健全管理体制机制,达到烟农管理烟农、生产自主管理的目的。各有关部门要继续推行“保姆式”服务,加强部门协作,创新服务形式,推进精细管理,切实提高服务水平,坚决杜绝因服务不到位而引发烟农利益受损的现象发生。
四、务实工作作风,强力保障推进
接近年关,工作千头万绪,任务十分繁重。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学会弹好钢琴,分清轻重缓急和主次先后,把烟叶生产特别是面积落实工作作为当前重中之重,集中精力,集中时间,集中推进,确保**年烟叶生产目标任务圆满超额完成。
1、强化组织保障。会上,各种烟乡镇递交了工作责任状,这是你们向县委、县政府立下的“军令状”,希望大家严肃对待,高度重视,不折不扣地兑现承诺。各乡镇党委书记作为烟叶生产的第一责任人,要牵头抓总,亲自部署、亲自协调、亲自督促,乡镇长和分管领导要具体负责、靠前指挥;要继续实行党政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组、组长党员包户的工作机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要配优配强烟办队伍,真正把能力强、作风实、经验丰富的干部充实到烟叶生产一线,在人力、物力和 财力上优先保障。各职能部门要密切配合,为烟叶生产提供坚强的后盾支撑。
2、强化精力保障。当前,烟叶生产时间紧、任务重。各职能部门、各烟叶乡镇要切实把工作精力集中到烟叶生产工作上来,关键时候千万放松不得、懈怠不得。要抓好宣传发动,利用新闻媒体、标语板报等载体和动员会、村民会等形式,深入宣传今年烟叶生产政策,打消烟农顾虑,坚定烟农信心,提高烟农种烟积极性;要抓好备耕生产,各级领导、烟办工作人员要深入村组,督促烟农争取主动,迅速启动烟叶生产的前期准备工作,已落实好的面积要抢抓时机尽快进行翻耕冻坯、开沟沥水、备肥育苗;要抓好物资供应,烟办、烟草公司要打好前提量,积极做好种子、肥料等烟需物资的准备和供应工作,及时提供技术指导,为广大烟农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在全县科技大会上的讲话 篇7
今天, 召开武汉物流行业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 是一次很重要的会议。会上, 市经委、交委、商务局、市总工会、武汉物流协会联合表彰了“武汉改革开放30年物流行业突出贡献企业和突出贡献人物”, 市经委主任余信国同志宣读了《向全国先进典型九州通集团有限公司学习的决定》, 九州通董事局主席刘宝林同志介绍了经验, 武汉交通控股集团董事长吴克利同志代表全市物流企业, 发出向九州通集团有限公司学习的倡议。我首先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受表彰企业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改革开放30年来, 为武汉物流业发展作出奉献的广大干部职工, 以及热情关心和支持武汉物流发展的各界人士, 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 认真总结武汉物流业30年来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展望前景, 理清思路, 对推进武汉现代物流业又好又快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借此机会, 我讲几点体会:
1 认真总结武汉物流30年取得的成绩, 进一步坚定加快物流业发展的信心
改革开放30年, 是武汉物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30年。1978年, 物流概念从国外引进我国, 一些专业刊物出现了介绍物流知识的文章, 武汉专家、学者开始研究现代物流理论, 出版有关物流的著作, 举办物流讲座和研讨会, 物流知识在武汉得到传播和普及。1984年, 武汉实施“两通起飞”的发展战略, 加强了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了流通领域体制改革, 传统运输、仓储、物资、商业企业开始重视物流管理, 不断探索新的流通模式, 出现了专业物流企业, 武汉物流业开始起步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 招商引资力度加大, 外资物流企业纷纷“抢滩”武汉, 国有物流企业重组转型, 民营物流企业加速成长, 国有、民营、外资物流企业在竞争中合作, 出现了“三足鼎立”, 共同发展的局面, 武汉现代物流业进入全面快速、持续稳定发展的新阶段。
回顾30年的发展历程, 武汉现代物流业呈现几个方面的突出特点。
一是物流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 促进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改革开放30年来, 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对外贸易额不断扩大, 促进了物流业较快发展。2007年, 全市社会物流总额约为7952亿元, 实现增加值348.71亿元, 物流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22.2%, 占GDP的比重11.1%。物流业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是物流企业快速成长, 物流业总体水平较高。物流企业迅速崛起, 是武汉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 武汉物流市场上形成了由多种所有制、不同经营规模和服务模式构成的多元化物流企业群体, 共同推进了全市物流业的发展。培育了如武钢国贸、商贸控股集团、交通控股集团、中百物流、山绿冷链等一批国有物流企业, 涌现出九州通、湖北华融、中原发展、中江实业、捷利物流、思凯物流、大道物流等一批合资和民营企业。中远物流、长航凤凰、普络斯等企业已发展成为参与国际合作的大型物流企业。武汉物流企业规模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4A级、3A级物流企业各7家。
三是加大投入, 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30年来, 我市不断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一批重大铁路、公路、机场、港口项目相继建成或开工建设。天河机场二航站楼、天兴洲公铁两用桥、阳逻港一期、杨泗港等已建成投入使用, 武汉北铁路编组站和国家级铁路集装箱转运中心、通往城市圈的8条高速公路、武汉新港、阳逻国家稻米交易中心等抓紧建设, 阳逻、天河、常福等五大物流园区, 丹水池、汉西、高桥等七大物流中心, 日用品、汽车零部件、机电等九大类物流配送中心顺利推进, 区域物流中心初具规模。
四是推进物流信息化建设, 物流效率明显提高。建立了银河运输网络平台, 形成了覆盖全市、联网全国、畅通国际的信息传送网络。武钢、武烟、神龙、中百、九州通、武商等一批大型企业加快信息系统升级和改造步伐, 实行“存储立体化、装卸机械化、配货电子化, 管理信息化”。条形码、智能标签、射频识别 (RFID) 、电子数据交换 (EDI) 、全球定位系统 (GPS) 等信息技术应用范围逐步扩大。物流信息技术广泛应用, 推动了我市物流现代化进程。
五是物流业基础性工作体系初步建立, 物流发展环境逐步改善。全市成立了推进现代物流发展领导小组, 下发了《关于促进武汉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 制定了《武汉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出台了促进现代物流发展的政策措施, 启动了物流标准工作, 建立了物流统计核算制度。这些基础性工作, 为全市物流业的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回顾总结我市物流业30年发展历程, 我们不能忘记曾经为物流理论的探索和实践发展做出过贡献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不能忘记政府有关部门、行业协会、新闻单位及各界人士的关心和支持;不能忘记为武汉物流业发展默默奉献的广大企业和职工。你们为武汉物流业发展所做的工作, 将永载武汉改革发展的光荣史册。
2 抢抓机遇, 实现武汉现代物流加快发展
现代物流是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 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已被广泛认为是企业在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泉, 是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 提高产品竞争力的重要环节。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表明, 人均GDP在1000至4000美元期间, 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 对物流的需求快速增长, 现代物流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我市人均GDP在2005年就已超过3000美元, 去年超过5000美元, 工业化进程迈入新的历史阶段, 加速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条件已经成熟。中央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实施、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的设立、国内外资本加速向中部地区聚集等, 更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特别是今年9月10日,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获国务院批准。按照国务院的批复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 我市制定了“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实施方案及三年行动计划, 进一步明确从五个方面着力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 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打造符合“两型”要求的现代产业体系, 着力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现代服务业是典型的“两型”产业, 是“两型”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物流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增强产业吸纳能力,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改善投资环境, 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时, 我市也具备了发展现代物流业得天独厚的条件:我市处于全国经济地理中心, 是我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具备建设现代物流中心经济地理上的优越性。我市经济实力、制造业和服务业水平、开放程度, 能够满足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需求, 具备发展现代物流业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市委、市政府已将现代物流业列为重点发展的8个“千亿元”产业, 并在规划、政策、环境等方面会创造更多、更好的发展条件。我们必须抢抓机遇, 发挥优势, 加快我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力争使我市早日成为立足华中、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物流中心枢纽城市。
3 强化措施, 形成我市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的强大合力
在看到我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新机遇和优势的同时, 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尤其要充分估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 做好充足的应对准备。要以此次大会为契机, 进一步强化措施, 为我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一是认真学习九州通集团的成功经验。经过30年的发展, 九州通集团从一个乡镇药品批发部, 逐步成为以医药批发、物流配送、零售连锁和医药电子商务为核心业务, 拥有50余亿资产的中国民营医药物流龙头企业, 在全国医药流通行业位列民营第一、百强第三, 连续五年名列中国企业500强。其成功经验不仅是九州通集团锐意进取、艰苦创业的结果, 更体现和代表了全市物流行业解放思想、勇于进取、不断开拓的精神, 值得认真总结和大力推广。当前, 要在全市物流行业迅速掀起学习九州通集团的热潮, 学习他们敢为人先、勇于开拓的拼搏精神, 学习他们科学求实、坚持改革的创新精神, 学习他们诚信经营、惠及百姓的服务精神, 学习他们以人为本、共建和谐的奉献精神。同时, 市委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一如既往地加大对九州通集团的支持力度, 在做强做大九州通集团的同时, 带动一批物流企业迅速成长壮大, 使其成为我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中坚力量。
二是在更高起点上明确发展目标、完善发展规划。我市已制定了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 明确了“十一五”期间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在当前进行“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新契机和新背景下, 要根据国家对武汉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总体要求, 结合我市物流业发展的基本状况, 在更高起点上谋划我市现代物流业未来的发展, 把现代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性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进一步明确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目标定位, 完善我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规划, 使现代物流业成为我市经济的重要支柱, 更好地发挥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构筑“两型”产业体系中的带动作用。
三是进一步加大对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客观地看, 我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与沿海发达城市相比还有差距。从国内现代物流业相对发达的城市和地区的经验来看, 在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初始阶段, 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形成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合力, 对于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 要切实加强对现代物流业的领导、指导、服务和协调, 制定并组织落实我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加强物流法规建设, 建立和完善规范的物流业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 营造公平竞争、规范有序、有利于物流企业发展的宽松的市场环境。市财政和金融部门要加大对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资金扶持力度, 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 建立现代物流业发展扶持资金, 支持现代物流企业采取多种途径筹集资金。税务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现代物流相关政策措施, 制定重点物流企业税收奖励政策。交通及交通管理部门要为畅通物流配送提供便利, 设立物流配送的“绿色通道”。土地、规划部门要在规划、审批、用地等方面制定完善相关优惠政策。信息产业部门要进一步优化升级现代物流信息系统, 构筑物流信息平台。组织人事部门要加强现代物流专门人才的培养引进工作, 巩固和扩大我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人力资源优势。全市各级各部门都要结合各自职能, 改进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 主动为发展现代物流业服务, 形成发展我市现代物流业的合力, 为我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全县科技大会上的讲话 篇8
甘肃的藏书文化源远流长。两汉时期官学私学的兴起,“五凉”时期河西儒学的兴盛,隋唐两宋中外文化的交流以及佛教典籍的大量传入,元明清三代各府州县儒学与书院的建立等等,都深刻地影响了甘肃的藏书事业,为现代图书馆的产生提供了丰厚的积淀。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甘肃省公立图书馆于1916年正式创办,这是甘肃省内首个具有一定规模、有别于学校书院、为各阶层民众提供阅读服务的现代图书馆。在几代图书馆人历经百年的不懈努力下,其已成为国家一级图书馆和全省文献资源、数据建设、古籍保护、文化共享、馆际协作以及业务研究交流的中心, 成为全省文化战线上的一面旗帜。省图的发展壮大,见证了中国历史上最为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一个世纪,参与了陇原大地百年来革命和建设、改革与发展的变迁。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图书馆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可喜进步,基本形成了以省图书馆为龙头,市、县两级图书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公共阅览室、农家书屋共同组成的图书馆建设与服务体系,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当前,全省上下正在深入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快构建体现时代发展趋势、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符合文化发展规律、凸显地域特色、与全面小康社会文化建设指标相衔接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今年9月20日,我们又成功地举办了“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这是目前“一带一路”建设中唯一以文化交流合作为主题的国家级平台和国际化盛会,充分展示了多种文化、多元文明交融互鉴的现实可能和合作共赢的光明前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的热切愿望,提高全社会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任务越来越重,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我省图书馆事业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如何紧跟时代步伐,顺应社会变革,不断改革创新,进一步推动图书馆事业的繁荣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是我省图书馆事业面临的重大课题和肩负的庄严使命。我们一定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抓住历史机遇,牢固树立全心全意做好公共文化服务的理念,进一步增强改革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在传播知识、传承文化,播撒文明、启迪智慧,改革创新、服务群众等方面下更大的工夫,不断提高图书馆工作的水平,努力开创我省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借此机会,我讲几点意见,与大家共勉。
第一,传承优秀文化,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出贡献。图书馆是文化典籍的宝库,是人类文明成果的荟萃之地,在传承文化、播撒文明,陶冶高尚情操、丰富精神世界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弘扬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打牢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以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为己任,充分发挥图书馆文化典籍馆藏丰富的优势,开辟多种渠道,运用多种形式,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加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和教育,增强全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向心力。要积极参与民族文化保护重大工程,加强古籍抢救、搜集、保管、整理、出版和研究工作,逐步实现古籍的科学管理、有效保护、合理利用,更好地展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第二,强化服务职能,积极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文化得以世代传承的重要载体;图书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民群众学习知识、陶冶情操的殿堂,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阵地,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性设施,也是各级政府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实现途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通过阅读,了解信息、学习知识、愉悦身心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大力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进一步推动形成全民阅读的良好风气,是时代赋予我国图书馆事业的神圣使命和光荣职责。要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社会效益摆在第一位,按照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则,积极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便捷高效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阅读内容健康、知识丰富、有益身心的图书、报纸、期刊等出版物的基本文化权益。要坚持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加快建设县乡图书馆和农村、社区图书阅览室,开展“送书下乡”、流动图书室等便民服务,切实解决基层群众看书难等问题。要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设施、文献、技术等资源,积极开展讲座、咨询、展览、培训等特色服务,不断拓展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更好地发挥图书馆在普及科学知识、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文明素质、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三,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增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活力。改革创新是中华文化保持生机活力的力量源泉,是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要创新体制机制,按照“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内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全面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要体现人文关怀,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优化服务环境,完善便民措施,千方百计为读者创造温馨宁静的学习环境。要加快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深入落实我省文化共享工程及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建设,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和资源建设能力,实现“省、市、县、乡、村(社区)”五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文化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最大限度地满足基层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村群众的文化知识需求。
第四,加强对外交流,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当今时代,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互学互鉴、共同发展已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和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不断增强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图书馆是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平台。要积极向世界各国推
介我們优秀出版物,介绍和传播我国优秀民族文化,展示我国文化建设的最新成果,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促进中外文化相互交流和借鉴。要主动与世界各国的公共图书馆、大学图书馆等建立广泛联系,通过“走出去”与“引进来”等方式,加强业务研讨和学术交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服务模式和管理经验,不断提高自身服务水平。
第五,加快人才培养,为图书馆事业的繁荣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推动图书馆事业健康发展,关键在人才。在当今信息时代,要向全社会提供良好的知识服务,必须具有一支热爱图书馆事业,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硬的图书馆工作者队伍。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努力培养一批专业型、研究型、创新型、复合型和外向型人才。要根据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在职培训,帮助图书馆工作者更新观念、补充知识、扩展视野、强化技能,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水平。要进一步办好高等学校的图书馆专业,培养更多高层次人才。要加强后备人才培养,为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障。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岗位聘任制度和考核评价制度,充分调动广大图书馆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希望广大图书馆工作者不负时代重托,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立足本职、放眼世界,抓住机遇、改革创新,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程中贡献智慧和力量。希望甘肃省图书馆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再创辉煌。
(2016年10月20日)
【在全县科技大会上的讲话】推荐阅读:
**同志在全县干部大会上的讲话01-21
在全县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党建党委11-13
段书记在全县三级干部大会上的讲话06-30
在全县优化环境建设大会上的讲话09-10
在全县民族团结进步发展大会上的讲话01-03
在全县机关纪律作风整顿大会上的讲话01-20
在全县干部作风集中整顿动员大会上的讲话10-14
在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干部大会上的讲话01-02
肖玉文同志在全县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06-29
在全县机关干部学习培训动员大会上的讲话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