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宁波、绍兴、杭州三市考察学习报告

2024-11-15

赴宁波、绍兴、杭州三市考察学习报告(精选4篇)

赴宁波、绍兴、杭州三市考察学习报告 篇1

赴宁波、绍兴、杭州三市考察学习报告

为了进一步借鉴和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和做法,11月中旬,我们第二调研组赴宁波、绍兴和杭州三市就城市规划建设的有关方面进行了考察学习。通过参观考察,开拓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很受启发。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塑造精品项目,促进城市品质的提升

宁波作为我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和计划单列市,近年来,主动接轨大上海,着力发展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大力实施“东扩、北联、南统筹、中提升”区域发展战略,相继建成了天一广场、月湖公园、会展中心、万达广场、国际金融服务中心、宁波书城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全面提升了宁波中心城区的集聚、辐射和服务功能。参观考察中深深感受到了宁波的大开放和大发展,充分领略了作为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气魄和风采。参观考察的天一广场作为宁波市最大的城市中心商业广场,是宁波对外开放的一张亮丽名片。广场总占地面积19.6公顷,主体建筑有22座欧陆风情浓郁的现代建筑群组成,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围合式建筑群中央为3.5万平方米的中心广场和6000平方米的景观水域。广场集购物、休闲、娱乐、文化、旅游于一体,被誉为宁波的商业航母。景致通透的广场建筑、一池碧水、一片城市绿地,使天一广场充满了现代的商业气息,也给市民提

供了一个开放的、参与性较强的城市客厅。

城市各类建设项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建设项目的品质的好坏对于建设项目周边区域的发展以及城市的整体发展将产生不同的影响和效应。高品质的城市中心商业区对塑造现代城市景观至关重要,同时也是拉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加速器。因此,我们要树立建设精品城市的理念,坚持“请名家高手、出名作品”的思路,着力打造“精品建筑”和“精品街区”,以此带动城市空间的整体发展。如对城市重点区域和标志性地段进行重点城市设计,邀请国内外知名设计大师进行规划设计指导或直接进行整体设计,制订操作性和实施性强的设计导则,对建筑形式、体量、色彩、风格、空间布局以及绿化、环境小品等提出引导性要求,为建设精品城市提供规划指导。

二、强化文化整合,打造城市独特魅力

绍兴是个具有浓郁底蕴的历史文化名城,俊贤人杰代出。作为首批中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其众多的文物古迹水乡风貌串联起来,形成具有浓郁江南古城特色,彰显着这座古城的独特魅力。参观考察中深深感受到绍兴以名人故居保护、开发为切入点,突出打造独特的名士文化,彰显了城市特色。参观考察的鲁迅故里,是在原来鲁迅祖居的基础上,将周姓后裔搬迁,整合出一片鲁迅故里特色文化街区。整个文化街区的打造坚持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开发,深入挖掘鲁迅故里的精神文化价值,成为立体解读鲁迅精神的文化场所,成为绍兴地域形象的重要标志。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特色的打造需要整合好文化资源,选准文化资源整合的切入点来打造城市特色,才能张扬城市个性,只有文化内涵丰富的城市才是有魅力的城市。因此,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我们应注重对地域文化的挖掘,营造城市的文化环境,以文化塑造景观,以景观展现文化,努力打造具有吸引力的城市景观。在工作中应突出三个层次的文化挖掘。一是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延伸历史传承。二是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彰显时代精神。三是精心创造现代文化,着力打造建筑与建筑,建筑与环境融合、协调的城市街区。

三、保护与开发共生,增强城市发展活力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表达了古往今来的人们对于这座美丽城市杭州的由衷赞美。参观考察中深深感受到杭州的特色人文、自然景观与现代城市景观有机融合,让人们感受到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参观考察的西湖景区及周边区域是以一种保护、协调、发展的思路,在历史和自然环境中对城市进行的可持续开发建设。重点片区的开发以文化为推动力,以城市经营为手段,借助西湖山水的大背景,通过区域景观环境的再营造,带动地块的开发建设,达到了保护遗址、彰显文化、商业开发、推动旅游的契合,给城市风貌增添了新的亮点,形成了一个相互融合,统一协调的整体,提升了城市的建设品位。如河坊街是目前最能够体现杭州历史文化风貌的街道之一,也是西湖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修复和改造,重在突出文化价值,营造

以商业、药业、建筑等为主体的市井文化,保持其历史的真实性、文化的延续性和风貌的整体性,再现了杭城历史文脉。

如何从自然和人文的品质根源上继承和发展城市的特点,把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美学特性传承下来,让它活在今天现代城市建设中,坚持保护与开发相统一的规划理念来规划建设城市是一项基础性工程。因此,我们要善于把握人文与现代城市建设的结合点,将人性化、人文化的设计思想渗透到城市规划的每个细节,将历史、文化和美学渗透到城市建设中的每个细节,让人有阅读城市的兴致,让城市充满活力。

国税局赴宁波学习考察报告 篇2

为了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税收管理的先进经验,推动我市税收征收管理工作,进一步促进市局在税收管理工作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4年

6月2日至12日,市局精心组织了以XXX局长带队的一行七人的考察组,到浙江省宁波国税局进行了为期十天的考察。考察当地在对一般纳税人、个体税收管理情况,与当地XX分局负责人座谈,学习对方的经验和做法。考察回来后,考察组还组织了专题讨论。现将考察调研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考察调研的主要情况和经验做法

宁波国税局下设征收局、直属管理局、宁波市XX国家税务局、宁波市XX国家税务局、宁波市XX国家税务局、稽查局、进出口税收管理分局(进出口税收管理处)、涉外税收管理分局(涉外税收管理处)八个直属机构。负责对宁波市所在范围内部、省、市的税收征收管理。在考察过程中,由宁波市局安排,我们考察了XX分局,并与XX局负责人员进行了座谈,学习对方的经验和做法。

(一)税源监控做到“五化”

一是监控对象的层次化。XX局确定2003入库税收100万元以上的企业为市局级重点税源,由计财科监控;各分局则根据辖区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分局级重点税源。以二级分层监控实现监控成效的最大化。二是监控类别的行业化。根据该市块状行业经济较发达的特点,将全市企业分成打火机、电器、榨菜、灯具等行业类别税源进行重点监控,并建立行业涉税数据模型,开展专门的税收分析。三是监控手段的多样化。在完善纸质纳税申报表分析、税源经济信息预测等传统监控手段的基础上,广泛运用税控装置、深化重点税源管理软件的应用,全方位提高税源监控的效率和分析水平。四是监控方法的规范化。通过对税源监控方法的规范化建设,做到直接监控与间接监控间的有机结合,既体现直接监控与管户机制下的监控灵活性,更保证间接监控与管事机制下的监控规范化。五是监控体系的社会化。完善与工商部门的户管定期核对制度,减少漏征漏管户的产生;加强与金融、海关等部门的配合,提高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加强与审计、公检法等部门的协作,真正发挥稽查的重拳效应。

(二)强化协税、护税网络

XX局今年3月起对辖区内菜市场税收征管实行国、地税合署办公,在取得经验后,目前已在全区所有50余个各类市场内全面推广,并取得了国税、地税、纳税人三方“多赢”的局面。该局的具体做法是:“三个共用”,即市场的征管人员共用,市场的办公用房、办公设施共用,征管数据和信息资源共用:“三个统一”,即纳税人户管资料统一,征收方式统一,计税依据统一;地税部门利用国税准确了解开票销售额的税源掌控手段,委托国税办税服务厅代征个体户和临时经营户开票销售时的个人所得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水利基金。

取得的主要成效有:一是征管基础得到加强。双方互通信息,对个体户的经营情况掌握更加全面准确,纳税定额、开票销售额等计税依据更趋合理和一致,处理偷、抗税事件措施更有力,税收收入稳步增长。二是征税成本明显降低。双方办公用房、办公设备支出总量减少超过50,助征员减少20名。三是办税更加方便。纳税人申报、缴税、暂歇业等事项只需在一处即可办妥,且税收咨询口径统一。

(三)从四个方面着手加强专用发票管理

一是把好新办企业一般纳税人资格暂认定关。改变以往由户籍管理分别认定的办法,实行管户与管事相结合,强化各环节相互制约,并设置专职岗位负责实地审核,重点做到“三见面”,即与法人代表见面,与企业会计见面,与经营场所见面。二是严格控制专用发票领购数量和限额。利用专用发票换版后征管系统需重新准购之机,对所有税控企业的用票限额和数量予以了再次核定,其中2200户次企业领购信息得到了调整。三是及时对未报税、欠税户实行核查。对未报税企业,每月5日后,先由报税岗将企业信息告知管理科,再由管理科的户籍管理员通知企业,必要时下户察看企业情况;对未申报企业和欠税企业,申报期结束次日,由户籍管理员立即组织实地核查。四是建立异常现象即时应对措施。在核查时发现有企业走逃,除阻止其再次开票,清查发票领用数量、开具情况、发票流向外,及时报稽查局予以协查,并在稽核系统中录入失控发票信息。

(四)采取计算机定向进项筛选法选案XX局推出计算机定向进项筛选法,拓展税务案件选案工作。其做法为先确定某一特定敏感地区为案源产生地,其次通过计算机将所有本地企业从该敏感地区收受的进项发票采集出来,作为目标源,然后通过分析、比对,筛选出同类可疑发票列入案源库。

此方法应用后,不仅丰富了案源,办

案方向更加明确,避免重复取证,选案的准确率和稽查办案效率得到了提高;而且通过同地区同类发票的比对,往往能找出内在必然联系,有利于突破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目前,该局已从来自衢州的发票中,发现7户企业收受虚开发票51份,除1名涉票犯罪嫌疑人移交公安机关予以立案处理外,共追缴增值税89840.87元,滞纳金15466.62元。

(五)纳税评估实现“四个结合”

XX局今年以来对服装、皮草等11个行业开展了纳税评估,共评估企业328户,查有问题242户,查补税1258.9万元,滞纳金43.9万元,移交稽查21户,并做到了“四个结合”:

一是纳税评估与税源调查相结合。在每一行业评估前对典型企业开展调查,掌握原料耗用、计酬方法等信息,并对上年与今年的同期销售收入与税负、企业间平均税负变化进行对比,分析重点企业和总体税收增减变化。二是纳税评估实行计算机选案与人工选户相结合。评估软件选案以行业评估为主线,同时依靠税务管理员对当地的特色行业、异常企业进行人工选户,上下联动,效果明显。三是纳税评估与促进征管质量相结合。以联席会的形式加强纳税评估科与其他科室、基层分局的联系,互通问题,互提建议,提高评估选案的准确性和评估评析的合理性。四是纳税评估与发挥稽查效能相结合。正确认识纳税评估是税务稽查实施体系的基础环节,通过评估分析,发现疑点,使稽查选案环节避免随意与盲目,使税务稽查实施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针对性强。

(六)加强个体户暂歇业管理

一是对个体户的暂歇业申请实行个体税务管理员负责到户核实,调查片组长和分管科长到户抽查,以确保个体暂歇业审批的规范和公平。二是加大对个体业户的暂歇业情况检查力度,在检查方式上,规定对同一个体户至少一个月检查两次,以减少管理工作上的不到位。三是对发现假暂歇业户,除追补其应纳税款外,并根据《征管法》按偷税论处,处以偷税数额两倍以上的罚款。四是在办税大厅个体涉税窗口,公开《个体纳税人暂歇业须知》,及时向办理暂歇业的个体户宣传依法纳税观念,增强个体业户的诚信纳税意识。

(七)优化纳税服务呈五个特点

由于宁波市国税局也单独设立征收局和直属管理局,他们的管理模式与我们有许多的共通之处,我们在考察中也对他们机构分设后,不同机构间如何衔接、协调,如何做好为纳税人提供优化服务的做法进行了认真的询问。他们在优化服务方面呈现出五个特点:

一是具有连贯性。与辖区重点税源户挂钩,建立月走访制度,采取跟踪服务的方式,掌握纳税人的各种需求,并及时为其排忧解难。二是突出经济性。详尽分析税收政策变动给地方经济带来的各方面影响,积极开展税源调查,为当地政府在决策上做好税收参谋。三是带有监督性。对税务行政处罚、行政复议、税收定额等涉税事项予以全面公示,同时畅通反馈渠道,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四是赋有引导性。利用接触面广、了解政策多的优势,在为纳税人提供最新税收政策和市场信息的基础上,由税务管理员每年为辖区企业进行一次税收筹划,并列入目标考核。五是体现效能性。深入拓展全程服务,健全AB岗制度、无缺位制度、否定报备制度等三项制度,让纳税人以最小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最好的心情办理涉税事务。

二、结合XX市局实际,将考察所感受到的经验做法应用于实际工作的想法

宁波市国税局设立的8个直属机构,与XX市局城市综合改革后的模式差不多,不同之处在于他们的征收局与直属管理局是平级单位,统一接受宁波市局的领导。这就给了我们很好的参考价值和学习的模式。结合XX市局实际提出以下建议:

树立精品意识,以“质量管理”为核心,树立“人性化管理”思路,对管理机制、职能职责进行调整,具体做法:

一是建立协税护税网络,将信息网络延伸到镇(街道),将协税力量组织到街道、乡镇、村庄,将管理基础深入到管户,形成新时期税收征管新格局;完善与工商部门的户管定期核对制度,减少漏征漏管户的产生;加强与金融、海关等部门的配合,提高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加强与审计、公检法等部门的协作,真正发挥协税护税的社会效应。

二是结合税源抓管理监控,通过对税源监控方法的规范化建设,做到直接监控与间接监控间的有机结合,既体现直接监控与管户机制下的监控灵活性,更保证间接监控与管事机制下的监控规范化的“崭新的专管员制度”,从人力资源配置上体现“重心下移,重心确保”的思路,建立起以街道镇级管理为实体、以基础管理为重点的多层次的税收工作管理体制,以构建优质、高效、贴近式的纳税服务体系;

三是在运行方式上体现以信息化为依托,广泛运用税控装置(如税控收款机)、深化重点税源管理软件的应用,全方位提高税源监控的效率和分析水平。

赴宁波、绍兴、杭州三市考察学习报告 篇3

一、考察基本情况

(一)上海市金桥开发区。金桥开发区(又称金桥出口加工区)是1990年经国家批准成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浦东新区北部,总规划面积27.38平方公里,人口16万,分为金桥北区和南区两部分。经过20年的开发建设,金桥开发区已从昔日的农村赫然崛起为高科技、现代化、多功能的现代产业园区,创造了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奇迹,成为我国开发建设速度快、能级档次水平高、综合产出效益好,体现浦东开发开放特色的国家级开发区。建区以来,共引进项目1247个,86家世界500强公司在此投资,累计吸收投资总额196亿美元。跨国公司云集,科技引领特色鲜明,产品创新与世界同步。2011年,实现工业销售收入35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产值2300亿元。

(二)杭州市城市规划展览馆及宋城景区。杭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北部,是浙江省省会,人口近千万,是长三角第二大经济城市,南翼经济、金融、物流、文化中心,中国东南重要交通枢钮,也是中国最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之一。杭州有2200年的悠久历史,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自然景点与人文景观众多。2011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140亿元。杭州市城市规划展览馆:位于杭州市市民中心裙楼L座,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以“规划构筑品质生活”为展示主题,定位为亲民、互动、前瞻的“城市窗口”。馆内大量采用高科技手段,将激光成像、发光地图、电子翻书、虚拟驾驶、历史影片复原、动感踩吧、多通道投影、动感影院、环幕影院等现代声光电技术融入多项展示环节,是一座集规划展示、科普教育、特色旅游、商务休闲、档案查询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规划馆。宋城景区:以《清明上河图》为蓝本,于1994年投资3亿元兴建的浙江省第一个主题公园。城内的宫苑、驿站、店铺、作坊、市井、城楼等以及街头民俗文化表演,再现宋代京都汴京和临安的繁荣景象。特别是倾力打造的全景式立体歌舞秀《宋城千古情》,把南宋历史文化、杭州民间传说、杂技表演以及亚洲、北美、西欧各地的民族歌舞糅合在一起。精彩的文化创意、精心的内容编排、先进的舞台设备、丰富的历史内涵、精美的舞台表演将只有短短一个小时的演出,长演不衰13年,年均演出1000场,最高日演8场,累计接待游客超过2000万人次,创收15亿元,成为中国夜游市场最为响亮的招牌,被誉为杭州标志性演出。

(三)无锡市灵山景区。无锡位于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平原腹地,京杭大运河从中穿过。无锡自古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中国四大米市之一,同时也是我国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灵山景区位于无锡马山的太湖之滨,占地面积约30公顷,规模庞大、气势恢宏,集自然山水与佛教文化于一身,融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于一体,拥有88米神州之最灵山大佛,已成为华东旅游的新热点、太湖明珠—无锡的标志之一。自建成开放以来,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3500多万人次,成为展示江苏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形象窗口之一,2009年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08年11月建成投用的灵山梵宫,总投资16亿元,集文化、艺术、旅游、会议等功能于一身,堪称东方的“卢浮宫”。梵宫内珍宝荟萃,光彩四溢,充满着博大精深的佛教艺术气息。大型佛教文化情境演出《灵山吉祥颂》成功入选2010国家文化旅游重点项目演出类名录。每年前来参观、考察、学习的国内外各界贵宾4000多批次。

(四)常州市中华恐龙园景区。近年来,常州的旅游经济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2011年,接待国内旅游者3360万人次,海外游客41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 398.5亿元,旅游外汇收入4.21亿美元;旅游业已成为常州市服务业重要的支柱产业。拥有恐龙园、嬉戏谷、淹城春秋乐园三大主题公园的常州,被外界称为中国的奥兰多城。中华恐龙园:位于常州新区的现代旅游休闲区内,享有“东方侏罗纪”美誉;占地面积600余亩,2000年9月正式开园;在主题公园经营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主题公园“5+2”发展模式,形成了科普性极强的旅游目的地和游乐性极强的科普教育基地。先后获得了“国家5A级景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多项“国”字号殊荣,并通过了ISO9001、ISO14001质量环境一体化管理体系,成为常州对外交流的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

二、经验与启示

所考察的地区各项事业发达,地域特色鲜明,综合效益显著,呈现出一派政通人和、民富市强的喜人局面,他们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坚持用超前的规划理念引领未来发展。规划先行,建设超前。所考察的地区都坚持高起点、大手笔的科学规划,高标准、大投入的开发建设以及高质量、人性化的规范管理。金桥开发区注重战略先行,规划超前,在开发建设之初就制定了《金桥开发战略》,此后又制定了形态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社会发展规划,使规划开发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规范性。规划以金桥路为界,分为东、西两部:东部为工业区,1998年4月经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为“上海金桥现代科技园”;西部为生活区——金桥国际社区。建区20年来,金桥严格按照“一部规划管到底、一张蓝图建到底”的城市建设原则,换领导不变规划,一任接着一任干。无锡灵山等景区,建设初期都把高水平的发展规划放在首位,规划一次到位。同时,舍得投入,聘请国内外一流的规划设计部门编制规划,规划一经确定后,即投入数十亿到上百亿元资金用于景区整体开发建设,旅游项目与基础配套服务设施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吃、住、行、游、购、娱”紧密结合,有效确保了项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二)坚持用市场的运作方式激发发展活力。市场找办法,创新求突破。金桥开发区按照欧美国家模式,成立了金桥集团有限公司,由开发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兼任公司董事长,实施“政企合一”的组织管理体制。同时,坚持“政府管理、企业按市场经济规则运作”,根据经营业务需要成立若干个专业公司,负责学校、医院、社区等建设,建成后推向市场,政府不花一分钱,推进了经营主体的多元化,构建起企业化管理机制,不仅服务于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而且降低了开发成本,表现出无限的生命力。杭州宋城景区由中国文化企业30强之一的宋城集团公司开发建设,以“主题公园+旅游文化演艺”为主营模式,成功打造了“宋城”品牌,总资产达200亿元。特别是大型舞台剧《宋城千古情》,是目前世界上年演出场次最多和观众接待量最大的剧场演出,被海外媒体誉为与拉斯维加斯“O”秀、法国“红磨坊”比肩的“世界三大名秀”之一,日均门票收入60多万元。

(三)坚持用超人的胆识和气魄干事创业。在考察过程中,我们明显的感觉到上海、杭州、无锡、常州人身上所具有的强烈的发展意识和实干、巧干和能干精神。只要认准一件事,就会义无反顾抓落实。尤其是在发展文化旅游等产业上,能够准确把握政策和法律底线,最大限度的利用政策机遇,不怕失败,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敢于无中生有。比如常州,尽管是历史古城,古迹众多,但真正吸引人的地方并不多。但当地政府在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上敢于尝试,善于筑巢引凤,在土地供应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建成的中华恐龙园、春秋乐园、嬉戏谷三大主题乐园都是世界顶级的主题游乐园,并由此拉动了住宿、餐饮等各类旅游服务业,产生旅游集聚效应,成为常州的骄傲和自豪,体现了常州人创意、创新的精神和敢想、敢干的作风,令人叹服。

(四)坚持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路子。因地制宜,准确定位是实现经济大发展、大繁荣的前提条件。金桥开发区在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的同时,致力于打造为产业区配套的生活服务区,建设高档次的别墅、公寓、研发中心等,并建有外国教堂、学校、医院等服务设施,政府拥有产权,不对外销售,全部采用租赁形式。其中的碧云社区作为上海最具特色、配套最完善的高品质国际社区之一,成为企业总部及各类高层次人才聚集地,来自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户国际家庭在此生活居住,一幢别墅年租金就达100余万元。我们所考察的城市根据人们对文化旅游产品的需求呈现出个性化、娱乐化等特点,从文化、资源以及旅游市场等方面进行立体、多维式整合,打造新的文化旅游产品。比如杭州宋城、常州恐龙园等,基本上都是独辟蹊径,从政策、资金等方面支持文化产业多元化发展,迎合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大力发展以动漫、电子商务、文化创意、艺术品开发等新兴文化产品,既提高了城市文化品位,又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几点思考

(一)进一步增强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与发达地区相比,我们的思想观念相对保守,习惯于等靠要,“小富即安、小成即足、小步即止”的思想普遍存在,开拓创新意识不足,缺乏发展的高定位、大气魄。所考察的地区之所以发展规模大,发展起点高,膨胀速度快,成为全国知名地区、园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解放思想,高瞻远瞩,不断更新观念,大胆先行,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着力营造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形成了先发优势。为此,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升境界,以国际化、全球化、现代化的视野,瞄准国内一流的水准,始终把自己置身于发展的大潮之中,来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要敢于冲破一切思想束缚,大胆探索,勇于创新,聚集人才,勤于实践,不争论,不动摇,只发展,从而抓住机遇,先人一步,走在时代前列。

(二)进一步创造引人留人的生活创业环境。当今社会,人才资源已经成为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此,一是打造配套完善的服务环境。尽快规划建设高档次的科技创业中心,建立健全金融、商检、仓储、运输、科研、咨询等全能级服务体系,吸引大公司、大集团设置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和产业基地等,为企业提供更安全、整洁、规范的生产环境。二是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规划建设现代生活服务区,园区内建设适合跨国公司老总、高级管理人员居住的高档别墅,适合一般外籍人士居住的酒店式公寓,以及适合企业经理、中层管理人员及一般职工居住的高、中、低档生活住宅。同时,配套建设建设高水准的教育、医疗、购物、餐饮、体育、休闲、娱乐等配套设施,营造环境优美、功能完善、配套齐全,能够栓心留人的工作、生活环境。三是实行人才招引优惠政策。制定出台《吸引高层次和紧缺人才的优惠政策》,从购房补贴、优惠房租、薪酬补贴、培训补贴、落户、入学、出入境便利以及后勤服务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力争一大批行业精英等高素质人才在开发区投资兴业。

(三)进一步明确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定位。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是第三产业中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随着我市和周边地区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在文化旅游方面消费将大幅增加,而我市目前以文化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尚不发达,且人流、客流量较小。为此,一是高起点规划布局。按照“建设大景区、发展大旅游、培育大产业”的工作思路,邀请高端设计单位对我区文化旅游及相关资源进行深入分析评估,编制高品位的产业总体规划和重点项目方案。同时,本着规划要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的原则,紧紧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景点布局,完善接待服务设施规模和档次,全面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二是量力而行,突出特色。将文化旅游产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突破口,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的理念,立足省内领先、国内一流,在创字上出思路,在特字上下功夫,在精品上做文章,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例如,结合明珠影剧院的启用,考虑聘请黄巧玲等国内一流演艺策划团队,深入挖掘我区乃至全市、全省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并加以策划包装,借鉴杭州宋城的成功做法,精心打造文化演艺项目。在体现当地历史文化内涵的同时,推陈出新,节目编排上不仅注重艺术性,更要突出娱乐性,综合运用声光电等技术,给游客以强力的视觉冲击和情感共鸣。三是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在各级媒体发布公告,通过网络调查等多种形式,广泛征集有关部门领导、专家及广大市民对开发区发展的意见建议,丰富完善我区产业发展思路。

(四)进一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外地经验证明,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是文化旅游产业能否快速成长的关键因素。特别在产业发展初期,单纯通过市场运作或招商引资很难在短时间内有明显成效。政府必须先行投入建设,先期进行有效的整体策划规划、营销宣传包装,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和灵活的工作机制,完善投融资政策,全方位地予以扶持。探索实施“文化+科技+金融+平台”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突出打造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园、中海旅游观光园、南海文化旅游产业园、秦皇河河公园“一轴三园”的生态文化旅游新格局,形成文化旅游特色品牌。同时,有效整合中海、南海、西海,绿洲观光农业、三大万亩基地等优势资源,做好“水”和“绿”的文章,精心设计好精品旅游线路,使各景点连线成片、优势互补,增强观赏性。

(五)进一步拓宽市场化运作渠道。要突破思想禁锢,立足长远发展,敢于“放长线、钓大鱼”,在文化旅游产业先期引导性资金投入的基础上,制定优惠政策,撬动和吸引外商、企业、社会资金参与开发建设,现在吃小亏,将来赚大便宜。同时,采取以资源换资金、以市场换资金、以经营权换资金,推行置换、租赁、承包、合股等多种形式开发旅游景点,逐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社会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产业引资新格局。坚持市场化运作,通过整体拍卖、出售、产权置换、政府占股、企业联合与重组等方式,把景点培育成市场经济的主体,使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鼓励支持各类企业向规模化、专业化、集团化的方向发展,不断壮大旅游市场,有力地推动我区文化旅游等产业蓬勃发展。(滨州经济开发区党政办公室

赴宁波高校考察报告 篇4

2008年4月24日至28日,学院谢可滔董事长带领何小雄副院长、李望国教务长、许怀升顾问、张国安教学总监、教务处及各系负责人等一行共13人赴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宁波大红鹰学院、浙江万里学院和宁波工程学院进行了为期四天的考察学习。在考察学习中,除了听取对方总体经验介绍外,双方同类院系之间进行了对口交流学习。将考察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考察学校基本情况

1、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于1999年由教育部批准设立,2006年被列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首批立项建设院校。学院地处宁波北仑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近750亩,校舍建筑面积20多万平方米,专兼职教师1200人。学院下设海天机电学院、华建信息学院、外国语学院、华丰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学院、商学院、成人与继续教育学院等6个二级学院,另设有公共教学部和浙江大港职业教育集团。专业设置涵盖了机电、模具、计算机、电子信息、生化、物流等与当地产业密切相关的11大类43个专业。全日制高职在校生8000多名,非全日制学生和各类培训人员16000人。

学院提出以素质为核心,能力为基础的育人理念和以人为本、专家治校、机构精简、务实高效的管理理念。实行“三位合一,三方联动”(三位合一为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的产学研结合教育模式;三方联动为政府、学校、企业(行业)互动合作机制),走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之路。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办学方针,积极探索“工学结合”、“项目化教学”、“订单式培养”等教学改革,目前已全面实行“2+1”高职教育教学模式。

二、考察学习收获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认真抓好专业课程改革与建设,为我院实施教学改革提供了学习借鉴的经验。学习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示范经验是本次赴宁波考察学习的重点内容。从2005年开始,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就开始着手进行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议,提出了分三步走的规划部署。第一步,自2005年至2007年,用两年的时间重点开展宣传教育,转变教师观念,让广大教师了解专业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意义和方法。第二步,用三年时间,对所有专业和课程进行改造,包括调整专业课程结构,建设核心课程,制定课程标准,调整课程内容,编写新教材等内容。第三步,改造实验实训条件,新建实验室等。目前,第一步的工作已完成,第二步的工作顺利进展,全校有三分之一的专业作为试点实施课改,三分之一的课程建设基本完成,今年8月,将出版第一批新编教材。学校利用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得到的教育部资助经费,对本校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和教材建设进行教改科研立项并给予了强有力的经费支持,这也是专业课程改革与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

该校领导认为,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在于教师。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建设是一项繁重的任务,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师在完成正常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承担教学改革的任务,面临许多困难,存在思想阻力也是难免的。因此,转变教师观念的工作非常必要,要下大力气去抓。该校的做法是,既有教改理论教育为引导,也有教改实践项目为载体。学校要求教师观念在“做”中转变,教改方法在“做”中学习。学校启动教师职业能力考核工程,对每个教师的职业能力进行培训和考核。每位教师按规定必须完成一门课程的重排,通过考核,才能登上讲台。这种以教改项目带动教师转变观念,投身教改的做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全校的专业课程改革与建设工作。

我院升格为本科院校后,要构建新的学科专业课程体系,同样面临着实施改革与建设的任务。如何联系我院的实际,充分调动我院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加快推进这项工作,是我院加强本科教育内涵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各系负责人在考察学习中,也重点了解了学科专业课程改革与建设方面的相关情况。

上一篇:货币观后感下一篇:在文化的交流中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