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间质评分析报告

2024-06-11

室间质评分析报告(通用3篇)

室间质评分析报告 篇1

2013年室间质评汇总分析报告

免疫组

一、ELISA检测(90%+95%):

第一次:HbsAb错两个,将两个阳性标本未检出,报成阴性。

HbeAb错一个,阳性标本未检出,报成阴性。

梅毒抗体错一个,阳性标本未检出,报成阴性。

原因分析:HBsAb(1)、(3)号标本、HbeAb(5)号标本、梅毒(1)号标本都为弱阳性结果,实验操作过程中由于水温箱水量太少,孵育温度未达到标准,导致非特异性结合吸附于反映孔周围的结合物不是特别牢固,易清洗掉;洗板浸泡时间过长,结合物不是绝对的牢靠,过分洗涤可能造成酶联显色偏浅,使弱阳性标本漏检。

措施:水温箱加水,使微孔板底部浸泡于水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

第二次:HbeAb错一个,阳性标本未检出,报成阴性。

梅毒抗体错一个,阳性标本未检出,报成阴性。

原因分析:弱阳性标本,可能温育时间偏短,手工洗板次数偏多,造成显色偏浅,造成临界值附近标本漏检。

措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

二、肿瘤标志物(100%+100%):

全对!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全年所有β-HCG都在靶值右侧,呈轻微偏高趋势。

原因分析:β-HCG项目标本量不是太多,壹盒试剂可以用2-3个月,同批号试剂进购了2-3盒,定标时间太长,结果可能漂移。

措施:更换新试剂,重新定标,室内质控观察一段时间,结果在控。

临检组

一、尿液分析(96%+94%):

第一次:pH错一个,靶值6.3的报成5.5。

胆红素错一个,靶值++—+++报成+。

第二次:葡萄糖错三个,结果报告阳性强度偏低。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全年尿比重在靶值右侧,呈偏高趋势,pH在靶值左侧,呈轻微偏低趋势。

二、凝血常规(90%+90%):

第一次:PT错两个,两个高值做不上去。

第二次:PT错两个,两个高值做不上去。

PT高值做不上去,可能和试剂有关系,公司也积极联系我们,查找原因并与临检中心沟通。PT高值虽然做不上去,但是INR还是

在控,不会误导临床。此外,FIB在靶值左侧,呈轻微偏低趋势。

三、血常规(92%+100%):

第一次:HCT错两个,两个数值略微偏高。

生化组

一、特殊蛋白(64%+67%):

第一次:IgA错一个,低值偏高。

IgG错一个,低值偏高。

IgM错四个,全是偏高。

C3错两个,低值偏高。

C4错一个,低值偏高。

分析原因: 人工误差。校准方式为“log-4p”,定标前需人工对校准品进行复溶处理(即原浓度),然后对原浓度进行对倍稀释。在稀释过程中存在人为误差,导致结果整体较靶值略高。

整改措施:1.规范操作,加强人员专业技术培训,尽量减少人为误差;

2.对加样器分批送往质量管理监督局进行校准;

3.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及试剂说明书要求从新复溶一瓶新的校准品,对仪器进行校标,质控正常后检测多份正常体检及病人标本,合格后进行批量测试。

第二次:C3全错,全偏高。

C4全错,全偏高。

分析原因:试剂问题,试剂开瓶时间较长并试剂临近过期时间。整改措施:1.对原试剂进行过期失效处理。

2.与试剂供应厂家联系,分析探讨确证该批试剂确实存在该现象。

3.向厂家申购一套新试剂、校准品及质控液。

4.更换新试剂瓶,从新校标、质控。

此外,临检中心指出,特定蛋白分析仪测定方法应为透射比浊法,而不是散射比浊法。补体测定应加强质控。初次参评项目CRP全对,高值略偏低。

二、临床化学检验(98%+93%):

第一次:氯错一个,高值偏低。

磷错一个,低值偏低。

分析原因:1.氯的结果总体不太稳定,主要原因可能是氯电极劣化(超过三个月以上未更换,新订购的电极当时未能及时到),结果相对不稳定。

2.磷的结果是人为错误,数据填写错误。正确上报结果应该为0.71。

整改措施:1.更换新电极,对ISE模块进行全面维护保养。

2.ISE模块校标、质控。

3.有关问题情况对检验员告知,并进行工作责任心教育,严格落

实工作环节核查制度。

第二次:钾错一个,高值偏高。

钠错三个,低值偏低。

氯错两个,高值偏低。

ALP错一个,低值偏低。

趋势偏差——钠:正常范围及高值100%高于靶值;

氯:正常范围及高值100%低于靶值;

钙:100%低于靶值;

磷:80%低于靶值;

血糖:100%低于靶值;

尿酸:100%低于靶值;

总蛋白:100%低于靶值;

甘油三酯:100%低于靶值;

总胆红素:高值100%低于靶值;

谷丙转氨酶:总体不错,低值略偏高,高值略偏低;

谷草转氨酶:低值略偏高,高值明显偏低,有超限

风险;

淀粉酶:全低于靶值,特别是高值低得比较多;

乳酸脱氢酶:全低于靶值,特别是高值低得比较多。

分析原因:1.液路污染,长时间未做电极及液路保养工作(液路管道有结晶)。

2.碱性磷酸酶其它结果都在控,仅一个低值与靶值偏离较大。分析可能原因可能为试剂倒入过多,瓶内有气泡(试剂针吸取试剂时吸入空气)。

3.趋势偏差分析:仪器光源灯泡老化,发光减弱(我科室生化仪为全天24小时开机,灯泡寿命平均在3个月左右,检查上次更换灯泡时间为7月6日,离本次检查近3个月)

整改措施:1.对ISE模块进行液路清洗(离子清洗液1:5清洗);

2.对加样针、清洗池进行擦拭清洁;

3.更换灯泡,做杯空白测试。

4.检查ALP试剂是否有气泡,减少试剂倒入量(离瓶口2/3满).5.ISE模块校标、质控;

6.从新校定标准、测试质控。

微生物组(100%+90%)

第一次:全对。

第二次:细菌鉴定错一个,将咽峡炎链球菌鉴定为星座链球菌。分析:第二次(9月18 日):201309号标本,标本类型咽拭子。我室将细菌鉴定为星座链球菌,结果回报是咽峡炎链球菌。由于咽峡炎链球菌为临床上比较少见的菌种,认识不够深刻,经验匮乏。以后会经常多学习临床上不常见的菌种类型。

201309号标本药敏鉴定结果没有错误。

输血科(100%+80%)

第一次:全对。

第二次:反定型检测错三个,将A型和B型都鉴定为O型。分析:第一个反定型结果错误,由于检测品溶血,检测结果不清淅,导致判断错误。第二、三个反定型结果错误,由于检测品离心时间和转速不够,血清出现纤维蛋白原干扰,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假阳性,判断错误。

室间质评分析报告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一位因跌倒后昏迷的65岁女性患者的血样本, 制成1010M1血片。血细胞形态学的室间调查样本按照WTO室间质评标准取样。DM96血细胞形态的分析系统和条形码生成器采用日本希森美康所生产的。

1.2 方法

连续扫描组:将血细胞形态的分析系统DM96进行开机预热, 时间为15min。条形码生成器产生条形码。把条形码黏贴于玻片血膜的头端, 并记录条形码号, 其应对照WHO调查的血片号。根据要求设置扫描程序和扫描区域, 或根据细胞总数选择扫描细胞数为100~150个, 也可根据距片尾区域多少毫米, 实施城垛式的连续扫描及摄像。设置完成后进行扫描摄像, 仪器扫描与软件配带的细胞库进行对比, 得出初步细胞分类的结果。导出摄像图片, 处理后制成文件并刻录光盘。对人工镜检后白细胞的分类结果和WHO预期的结果比较分析[2]。显微镜摄影:制作清晰的标本, 适度的组织切片, 注意染色片不要有多余染料, 制成载玻片。选择用高性能物镜及聚光器。用Kohler照明法, 选取合适拍摄胶片进行拍片。拍摄时应注意准确聚焦及合理曝光的时间。然后冲印出来[3]。

2 结果

通过试验结果对比, 连续扫描的摄像细胞照片与较显微镜摄像的细胞照片更利于细胞的辨认及识别。在相同大小尺寸的情况下, 其细胞核染色质的特征比较明确, 例如呈块状聚集的中性粒细胞核, 连续扫描的摄像照片显示核仁更加清晰, 胞质颗粒的特征更为明显, 差异性明显P<0.05, 有统计学意义。

用DM96血细胞形态的分析系统对WHO的1010M1血片的体尾交界实施连续扫描摄影, 将其原始结果及人工复核结果和显微镜分类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见附表。

3 讨论

细胞形态学的室间质评指能力验证计划的提供者对参与者细胞形态的识别能力进行验证。组织者能够利用室间质评对参与者细胞形态的识别总体水平或某一具体参与人员的水平进行详细了解, 以便不断改善室间质评计划及继续教育的计划。参与者则可通过室间质评了解自己在所有参与者中能力情况, 并且可以发现自己在哪方面存在不足, 有针对性的参与继续教育计划, 并且持续改进。

现阶段, 我国各省市组织起来的细胞形态学的室间质评, 大部分采取15~20幅单一细胞照片进行刻录光盘, 然后发放给参与者, 参与者实行单一细胞的识别方法。英国形态学处于领先地位, 仍采用传统玻片的阅片法, 而美国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几幅单一细胞形态的照片进行识别。我国采用油镜下, 瑞吉染色血片, 20张显微镜摄影单一细胞的照片刻录光盘的方法发给参与者。此种方法能够克服人工制片染色及阅片区域的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为参与者提供统一的细胞照片, 并且照片能够永久保存, 有利于传输。此法还具备改变阅片方式的优点, 使显微镜阅片变成为屏幕阅片, 很大程度上使检验者劳动的强度得到减轻。同时也便于大家一起阅片, 互相学习和讨论[4]。但是照片和照片之间的联系不够, 和细胞形态学的实际检验工作相距甚远, 无法使用量化指标对参与者进行考核。欧美做好的好处在于细胞形态的室间质评和细胞形态的实际检验工作相一致, 并且能够采取量化指标对参与者进行考核。其缺点在于人工制片和染色不能确保全部的血片都能够完全一致, 即使是全部的血片都来自同一位制片、染色训练有素的专家之手。近些年, 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发展, 使血细胞自动、分析、推片以及染色形成一条流水线, 逐步走向市场。血细胞的制片和染色的质量得到了保证。为了使血细胞的制片和染色过程中存在差异得到减少, 一些先进技术的国家均采取自动制片, 并染色的血片。但是, 尽管参与者都严格按照规范要求, 再用血片的体尾交界处进行城垛式阅片, 但是不同的阅片者对同一个血片的阅片区域及阅片细胞的数量多少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差异。

为了兼顾光盘法和玻片法的优点, 使提供给参与者的检查内容相一致, 且与实际工作一致, 同时便于保存及传输, 我们选取了连续扫描摄像法。通过附表结果显示, 连续扫描后经过软件分析白细胞的分类结果和WHO预期结果存在较大差别, 但经过人工复核后分类结果和人工镜检与WHO预期结果较为一致。其扫描的细胞数适用于白细胞的分类计数, 在没有软件分析的情况下, 连续扫描摄像的细胞照片能够代替血片的细胞识别及白细胞分类的计数。若被应用在细胞形态学的室间质评中, 与玻片法比较, 可提供较为一致的质评, 且更能体现公平和公正原则[5]。

总之, 血片采用连续扫描摄像的方法与显微镜摄像法比较, 更加适用在细胞识别和白细胞的分类计数上面。同时, 还能推动白细胞的分类计数标准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李早荣, 孙关忠, 丰炳亮, 等.血液病骨髓涂片室间质量评价的必要性和实用性研究[J].临床检验杂志, 2010, 16 (2) :109-110.

[2]丁芳, 钟兰君, 李芳文.甘肃省血细胞形态学室间质评结果分析[J].兰州医学学报, 2010, 6 (30) :34-36.

[3]王青, 胡晓波, 宋颖, 等.血细胞形态学室间质评方法的探索[J].检验医学, 2011, 4 (26) :266-268.

[4]李早荣, 武国玲, 孙关忠.网织红细胞计数质控物在室间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2010, 13 (3) :158-160.

室间质评分析报告 篇3

【关键词】 室间质量评价;常规化学;变异指数得分;变异指数移动总均值

【中图分类号】 R11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7-0309-02

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工作是提高检验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已发展成为实验室现代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室内质量控制(IQC)及参加室间质量评价活动是降低不精密度和提高仪器的准确度的重要措施[1]。常规生化检验在临床医学检验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其测定结果是否具有临床满意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直接反映临床实验室的全面质量管理的水平。我科自2008年建院以来参加卫生部临检中心的EQA活动已有3年,为了提高生化检验质量,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对2008~2010年参加的卫生部临检中心的常规化学EQA成绩进行了回顾分析,采用VIS和OMRVIS做为分析指标。

1材料及方法

1.1样品

室间质评血清由卫生部临检中心统一发放,按要求在规定时间内随临床标本一起测定。室内质控品由RANDOX公司提供水平2、水平3。校准品钾(K)、钠(Na)、氯(Cl)由SIEMENS提供,其余项目由Daisys提供。

1.2仪器

SIEMENS ADVIA 2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3试剂

K、Na、Cl由SIEMENS提供,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乳酸脱氢酶(LDH)、葡萄糖(GLU)、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钙(Ca)、镁(Mg)、肌酸激酶(CK)、α羟丁酸脱氢酶(HBDH)、淀粉酶(AMS)由Daisys提供,总蛋白(TP)、尿素(Urea)、尿酸(UA)、肌酐(Cr)、磷(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由上海华臣提供。

1.4评价方式和标准

采用卫生部临检中心统一常规化学室间质评VIS计算公式。评价标准: VIS<80为优秀,VIS<150为合格,VIS>150为不合格[1]。

1.5方法

用Excel 2003将2008~2010年参加卫生部临检中心共9次EQA成绩按VIS进行统计。

2结果

2.1我科连续参加3年卫生部常规生化EQA活动共24个项目9次,在EQA回报成绩中有20个项目提供了VIS值。从表1可见,成绩均为优秀,年平均VIS均在80以下且逐年下降,其中以K、Na、Cl和Urea四项的VIS下降最明显。三年内优秀率均在80%以上。

2.2从表2可见,参加的9次卫生部常规生化EQA活动中,从2008年第3次开始计算OMRVIS,OMRVIS从56到32有逐次下降的趋势。

表12008~2010年卫生部EQA常规生化VIS汇总表

注:YVIS为年平均VIS.

表22008~2010年卫生部EQA常规生化每次平均VIS及OMRVIS

注:OMRVIS是从2008年第三次开始进行计算,故2008年第1、2次没有结果。

3讨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临床化学实验室检测手段也由最初的手工操作为主发展到今天的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操作为主。室间质评物的分析也由最初的单独测定发展到现在随病人标本一起测定为主。对EQA回报结果的认识也由单一的只看回报成绩发展为今天的全面分析。

OMRVIS是动态反映实验室工作质量的一个指标,表示实验室工作质量提高或下降的总趋势。OMRVIS原定义为最近30个VIS的平均值。为了使OMRVIS的变化与测定

时间有更明确的关连,在全国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会议的提案中,建议全国统一以最近期三次质量评价活动的VIS的平均值为OMRVIS[2]。由于我科于2008年开始参加卫生部临检中心的EQA活动,因此OMRVIS从2008年第3次开始进行计算。在这3年中,通过对VIS值进行动态分析,发现了影响测定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根据这些因素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3.1加强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

通过上岗培训、专业培训、定期组织学术讲座以及与其他实验室进行经验交流等方式提高工作人员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基本操作,加强对实验室的全面质量管理的学习、理解和贯彻实施,从分析前、分析中到分析后进行严格的环节质控。

3.2保持检测系统的稳定性0

认真做好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保养维护并记录。尽量选用与试剂配套的校准品,正确使用及保存试剂、校准品和室内质控品。每天监测纯水的水质。即时发现问题并积极纠正。2008年K、Na、Cl的VIS在80~150之间,成绩只是合格。通过加强电极的维护保养,即时更换电极,在之后的两年K、Na、Cl的VIS大幅下降至80以下,达到优秀的水平。

3.3加强室内质量控制(IQC)

每日做至少两个浓度水平的室内质控,合理使用Westgard多规则质控方法,以监测仪器、试剂的使用情况,发现失控立即查找原因、积极纠正、作好记录并写失控报告,定期进行IQC总结,以确保检验结果有良好的精密度。

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的目的是评价实验室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建立起实验室间结果的可比性[3]。满意的EQA结果不仅是证明了实验室检测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证据,还是实验室认可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更是增加实验室用户信心的指标之一[4]。在做好IQC的基础上积极参加EQA,通过结果总结,发现不足,制订持续改进方案并实施,可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度保证,提高临床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水平,提升实验室检验质量,提高临床满意度,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参考文献

[1]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临床化学室间质评中采用统一CCV和评分有关问题[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86,2:77.

[2]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二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328.

[3]童清,王清涛.临床化学定量测定室间质量评价的有关问题[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2005,28(2):131-133.

上一篇:弘扬嘉庚精神征文下一篇:证券公司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