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教学案例与反思(共14篇)
《詹天佑》教学案例与反思 篇1
《詹天佑》教学案例
一、联系上节课,介绍时代背景,整体认识詹天佑
1.板书课题,齐读
请大家举起右手,跟着我一起工工整整地书写,齐读。2.再读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文中高度评价他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他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和不懈的努力,为我国的铁路事业书写了辉煌的一页,让我们一起恭恭敬敬地呼唤这个掷地有声的名字。3.京张铁路
这个名字与一条特殊的铁路牢牢拴在了一起——京张铁路,(课件出示:京张铁路)说它特殊,因为它是(课件出示: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4.让这条铁路带我们穿越时空隧道,感受100多年前中国人自己修筑第一条铁路的情形!感受詹天佑的杰出才能和爱国情怀。
二、品读感悟,全面认识詹天佑
1.上节课,我们匆匆地回顾了那段难忘的岁月,对詹天佑修筑铁路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课文主要写了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哪几件事?指名说(板书: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
你可以用哪一个词来形容修筑京张铁路这一任务?(艰巨)(课件出示:修筑京张铁路很。)
2.遇到困难,他是怎么想的?(课件出示: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你来读一读,你想重读哪个词?为什么?
(1)“自己修筑”、“第一条”,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如果修不好。)(2)“一定”,决心十分坚决。读
(3)“修好”,不仅是完成,还要高质量完成。读(4)齐读。
3.下面,就让我们走近施工现场。深入了解詹天佑在主持修筑京张铁路过程中感人的一幕幕。4.修筑铁路的第一步就是勘测线路,请大家默读第4自然段,用曲线画出詹天佑遇到的困难,用直线画出他是怎样克服的,在旁边写写你的体会。
(1)学生自学,教师随机指导。(会读书的孩子懂得透过文字,抓住关键词,感悟文字背后所蕴含的内容。)(2)全班交流:
交流一: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詹天佑在勘测线路时遇到了什么困难。
①指名说(遇到的困难)(课件出示:塞外常常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深谷的危险。)这是自然环境描写(板书:环境描写)哪些词最能体现出当时自然环境的恶劣?
“狂风怒号”,理解(怒:愤怒,发怒;号:号叫。大风刮得像发怒一样号叫)读。“黄沙满天”想象画面,读。
“坠入深谷”,我们的心都揪起来了。指名读句子,齐读。
②困难只会令懦夫望而却步,行动是无言的召唤,詹天佑是怎么做的呢?指名说。(课件出示: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
生谈体会,教给大家读书的好方法,方法指导:抓住关键词,联系生活体会。
例如:抓住“亲自”这个词,联系生活想一想,一般总工程师„„,而詹天佑„„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詹天佑„„(板书:身先士卒)“请教”:不耻下问
“白天”、“黑夜”,体会夜以继日(板书:严肃认真)请大家读读这几句,你脑海里会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指名说 “炎炎酷暑,太阳炽热地烤着大地,詹天佑。北风肆虐,大雪飞扬,詹天佑。
万籁俱寂的夜晚,人们都进入了梦乡,詹天佑。
逢年过节,家家户户团聚在一起,享受合家团圆的喜悦,詹天佑。我们仿佛看到了他跋山涉水的身影,看到他油灯下布满血丝的眼睛。请同学们带着刚才想象的画面,有感情地读这些句子,打动自己也努力打动别人。
配乐引读:在这四年,1400多个日日夜夜里,詹天佑(课件出示: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
教师小结:是啊!怒号的狂风吹动了漫天的黄沙,但吹不动詹天佑坚定的信念,陡峭的悬崖挡住了铁路的延伸,但挡不住詹天佑前进的步伐。然而,困难远不止这些,资金短缺,洋人嘲笑阻挠,清政府官员的不配合,亲人相继被害„„但詹天佑从未放弃过,因为詹天佑总是这样想(课件出示: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③ 对勘测线路这一部分,你们还对哪句话体会比较深呢?
(课件出示: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你知道“精密”是什么意思吗?老师教给大家一个理解词语的好方法,把词语拆开来组词理解。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一丝不苟)谁能读读这句话,把自己感悟到的充分读出来? 假如你就是詹天佑,你会怎么勉励工程人员呢?谁来读读这句话来勉励一下在座的每一位同学。
同学们,詹天佑只是一次两次对工程人员这样说的吗?(不是)
我们可以想象,在施工动员会上,詹天佑面对所有的铁路建设者,慷慨激昂地勉励工程人员——(请女生读)
看到有些工程人员偶尔粗心,施工质量不是很高,詹天佑语重心长地勉励工程人员——(请男生读)
极个别工程人员因为条件艰苦,消极怠工,詹天佑既严厉地勉励工程人员——(请男女生齐读)
引读: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的勉励,是因为他明白((课件出示: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信心”,詹天佑有信心把它修好吗?对谁有信心(自己,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中国)这是信心,更是爱国之心(板书:为国争光)
教师小结:是啊,爱国主义精神是他战胜一切困难的动力。
5.孩子们,在詹天佑修筑铁路的过程当中,我们不仅仅要关注詹天佑的言行、思想,还要特别关注三个工程。
这部分内容,老师想让大家自学,当一名小小解说员,有信心吗?想当好这个解说员可不容易啊。解说提示:我来为大家介绍,因为,所以詹天佑采用了,具体是这样的(可以画一画图),这样的好处是。【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中,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外,我更注重德育渗透,通过学生阅读、品析、感悟,让詹天佑伟大的爱国情感倾注于每个学生的心田,从而产生共鸣,着实让学生懂得爱国是一种高尚情操,是每个国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
交流二:居庸关、八达岭
① 眼见为实,考考同学们有没有读懂文字,我请一位同学上黑板画一画两个隧道。② 哪位小小解说员一马当先,为我们做回讲解? ③下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不是这样的?(课件演示中部凿井法和两端凿进法施工图)
④同学们,同样是隧道,詹天佑采取的开凿方法为什么不一样? 指名说。(可见,山势不同,开凿方法也就不同。)
⑤詹天佑为什么能这么巧妙地开凿隧道呢?你们知道吗,詹天佑前前后后设计了几套方案,最终才定下这一套方案,可见,他的计算是多么的精密,他的工作是多么的周密啊。⑥在开凿隧道的过程中,詹天佑还遇到了什么困难?(课件出示:山顶的泉水往下渗„„不离开工地。)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身先士卒、事必躬亲、同甘共苦)因为他告诉自己(课件出示: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交流三:青龙桥附近
①在青龙桥附近,陡坡特别大。火车要想爬上去很难,这样上去是很不可取的。詹天佑何许人也,这怎么难得倒他呢。
哪个同学自告奋勇地来演示一下?
②下面让我们一起乘坐这趟火车,亲身感受一下“人”字形线路的神奇。(课件带领学生乘坐火车体验“人”字形线路。)③同学们想一想,这样的设计当时在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人想出来过,这叫什么?独一无
二、创举
一般的小聪明能想出来吗?(板书:勇于创新)
④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段文字,再次感受詹天佑的聪明才智。
【设计意图】夸美纽斯说:“教学艺术的光亮就是注意。”运用多媒体服务于语文课堂,可以使抽象、平面的语言文字变得具体、生动、直观,增强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趣味性、生动性,为课堂教学增色、添彩,有效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往往对抽象的东西难以理解,因此教材中有些词句、段落,即使再怎么读,教师再怎么以生动的语言加以解释都无济于事。无法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因此“中部凿井”和“人”字形线路就成了传统课堂中的教学难点。现在通过利用动画课件把抽象、平面的文字化为生动、形象的画面,直观地演示了事物的变化和知识形成过程,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认知障碍,教学难点不攻自破。因此这个动画的演示内容就很深刻地印在学生记忆中,对这部分的课文内容也自然了然于胸了。同时学生在这生动的情境中更直接地感受到了詹天佑那种勇于开拓、大胆创新的精神。
三、感情升华,总结全文
1.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为国争光的爱国之心,勇于创新的智慧才干,在詹天佑的主持带领下,京张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原来计划提早了两年,还为清政府节省了白银28万两,这给蔑视中国的帝国主义国家一个有力的回击,同时也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詹天佑用铁铮铮的事实告诉世界(课件出示: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是了不起的)
2.今天,我们乘火车去八达岭,过青龙桥车站,可以看到一座铜像,就是詹天佑。
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那个藐视中国的外国报社记者会说,到中国游览的外宾会说,我会说。
3.此后的几年里,詹天佑一直为祖国的铁路事业,四处奔走,呕心沥血。在极度紧张的工作中,他病倒了,而且,病势逐渐加重。他拖着重病之身,登上长城,面对着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想起祖国的坎坷命运,壮志未酬的詹天佑深情地说:“生命有长短,命运有沉升。粤汉路没有修通,南北大干线无法建成,初建全国铁路网的梦想破灭,是我人生中的一大憾事。所幸的是,我的生命早已化成匍匐在华夏大地上的一段铁轨,也算是我坎坷人生中的莫大幸事了„„”(师一字一顿地)1919年4月24日,詹天佑病世,享年59岁。4.詹天佑,不愧为(课件出示: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5.纪念一条铁路,是为了缅怀一个伟人,牢记一段历史,是为了传承一种精神„„ 让我们全体起立,面对着詹天佑铜像,再一次读一读这个响亮的名字!表达我们由衷的敬意!【设计意图】教师口述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以此激发学生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接着,随即创设情境,让学生根据不同人物身份练习说话,可谓水到渠成。最后,配乐出示詹天佑的一段深情独白,引导学生再次读一读中心句和课题,充分感受詹天佑的杰出才能与爱国情怀,感情得到升华。
教学反思: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上完课之后,我陷入了沉思,由于课文长,课堂的容量大,为了实施教案,深深感到有很的地方只是匆匆而过,引导的还不到位,留下很多的遗憾。有如下几条:
1、问题提出的针对性不强。有些问题问得较笼统,学生回答时抓不住要点。
2、自己总结不够简洁,对文本的挖掘不够深入。
3、教学层次间的过渡欠自然,给人一种牵强的感觉,也给人一种跨度太大的感觉,学生的思维不一定跟得上。
4、某些细节问题影响到了教学效果。这些教学上的问题有待本人继续探索。
《詹天佑》教学案例与反思 篇2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第十二册《詹天佑》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读、画、查、演、夸”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巧妙“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的事例, 学习他的爱国和创新精神。
2.学生能借助现代信息技术, 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 感悟、理解语言, 通过画图、演示、讲解, 展示詹天佑的杰出才干。
3.尝试围绕一定主题搜集信息, 并利用相关信息促进语文学习, 进一步理解詹天佑的“杰出”和“创新”。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事例, 体会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教学难点:
“人”字形线路为什么能解决坡度大的问题?
教学具准备:
1.教师收集有关资料, 设计相关课件。
2.学生收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图片, 保存到自己的文件夹中, 预习课文。
设计理念:
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语文课程要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 提高学习效率, 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本节课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 查找资料解决疑难, 并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 通过画图、演示、讲解、交流、合作, 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
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教与学的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方面;学生方面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 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在本节课教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1.学习“开凿隧道“部分, 学生先自读自悟课文, 再用电脑画开凿隧道示意图, 最后通过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生机互动, 师生机互动等多种友好合作方式, 为学生提供立体式的多向交流机会, 培养了合作精神, 给课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对《詹天佑》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篇3
[关键词]詹天佑 独特视角 升华情感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7-074
一、我可以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诠释经典
《詹天佑》是一篇经典课文。备课时,我犯了难,因为已有太多的优秀教学设计:有以征集路名提领中心,引领学生体悟京张铁路的高超设计的;有以“为詹天佑办展览”为契机,用展览活动带动文本阅读的……这些优秀的教学设计,已牢牢树在了《詹天佑》的教学历程上,我能突破吗?带着疑问,我一遍一遍地阅读课文,我发现这些优秀设计,都把目光聚焦在了京张铁路的设计上。詹天佑的伟大仅仅在于他的造路技术?詹天佑不畏帝国强权,不惧自然困难,才是课文的灵魂。这是文本给予我们的最重要信息。我决定从京张铁路的建造背景入手来设计教学。
引领学生学习的第一步,我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迅速提炼出“詹天佑”的形象,用一两句话来概括。在学生对詹天佑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我从京张铁路的地理位置入手,让学生收集有关京张铁路的信息,再在课文中找出有关京张铁路的词句,了解历史背景,从中感受詹天佑不畏强权的爱国工程师形象。四个板块(了解詹天佑的基本情况,体会建造京张铁路的艰辛,知道修路时的时代背景,感受帝国主义国家的态度)主线明确,层层递进,凸显了詹天佑的人物形象。照此教学,效果应该不错。
二、学生能够自主地立体化地获取信息
我信心满怀地走进课堂,学生的表现却把我蒙住了。在教学中,学生虽然发言踊跃,答案却比较单一,体悟得不深,没能很好地对文本进行梳理和整合。认真回忆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我终于找到了症结所在:詹天佑的简介,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已知的课外信息没有被有效地利用;问题设计忽视学生已具有的初步的处理信息的能力。
于是,再教时我先鼓励学生自主搜索信息,在引入环节,把詹天佑的简介通过沉稳的男中音配优美抒情的音乐来展示;鼓励学生在概括介绍詹天佑时,加入已知的课外信息。其次,整合问题,提高难度,放手让学生自学。在研究了詹天佑、京张铁路和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自主修筑铁路的态度后,我让学生重点围绕“詹天佑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接受任务的”进行深入阅读,启发学生全面利用文本信息,并结合课外信息。
《詹天佑》再次登台,有了明显的进步。“詹天佑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任务?”这一板块的学习被充分展开。学生还增加他们了解的课外信息:当时慈禧也不同意把钱用在建筑京张铁路上,迟迟不肯拨款,詹天佑不仅要承担来自帝国主义国家和现实自然环境的压力,更有来自于政府的不支持。这样就将课内外信息有机结合了。然而,课堂气氛却不尽如人意,我开始怀疑课前确定的研究重点:是收集处理信息冲淡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
三、情感升华是语文教学应有的境界
针对课堂中呈现的问题,我对教案又做了第三次修改。
首先,把开头介绍詹天佑的部分改成学生预习汇报。这样做将单向的提供信息改为双向信息交流,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课前积累,把这部分信息融入课文学习中,使学生对课文有更多元的解读。其次,詹天佑是在什么情况下修筑京张铁路的?这个环节的增加丰富了学生对文本的认识。
结果,有了意外的收获,当学生被这些信息深深震撼了:慈禧太后为修颐和园每年不惜数千万金,但不愿为修路出钱,造成误工;和詹天佑一起修筑铁路的好友,有的坠入深涧,有的中途逃跑等。课堂上,学生激情洋溢,以下是学生的练笔摘录:“你,面对敌人的讥讽嘲笑,毫无惧色,毅然接受了任务;你,面对飞沙漫天、地势险要的自然环境,毫不退缩;你,面对清政府的无能和冷漠,默默忍受。你,为祖国修筑了第一条由中国人自己修筑的铁路。你——詹天佑,亿万中国人的骄傲!”
从这洋溢着敬佩之情的文字中,我感受到学生在课堂交流中的畅快和淋漓。在一次次信息交流中,詹天佑的形象一点点清晰起来,一点点真实起来,一点点丰满起来,最终形成的是学生眼中真实可感的詹天佑。
这意外的收获,也让我有了新的感受:语文教学富有情感性,这是其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征之一。通过语文学习,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与技能,还要引领学生走进文字,从课文的字里行间发现教材的情感因素,获得情感的共鸣,这是语文课应有的境界。
《詹天佑》教学反思 篇4
《詹天佑》这是一篇传统经典课文,难点较多,如何较好地突破难点,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主地探索学习,实现旧教材新教法,确实值得探讨。
上课后,我没有急于介绍时代背景,而是直接问孩子:“通过昨天的预习,你们有什么收获?”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争着发言,一个孩子站起来说:“我知道詹天佑是个对工作十分认真负责的人。”我很惊奇(因为孩子一般会说詹天佑是爱国、杰出的工程师),我鼓励他继续说下去。他说:“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詹天佑对工程人员要求十分严格,可见他对工作是一丝不苟的。”说得太好了,我因势利导,再请其他同学补充,从课文哪些地方,还可以体会到,詹天佑对工作十分负责?是什么精神力量支撑着他这样做呢?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从詹天佑的工作态度,讲到詹天佑为人谦虚、平和(请教当地老农民,与工人同吃同住);从詹天佑的勇气(受命令于危难之中),讲到詹天佑的非凡才智(设计“人”字形线路……)。讨论十分热烈,即使是平时很少发言的同学,也能说上一两句。特别是当谈到设计“人”字形线路时,许多孩子上台充当了讲解员,又是比,又是画,通过他们生动的讲解,形象地演示了火车爬上青龙桥的情景……不时,有同学质疑,马上有同学为他解答,从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知识,孩子们交流着彼此的情感和经验,学得不亦乐乎。在这堂课上,人人是老师,人人是学生,我,也成了他们中的一员了。
詹天佑教学反思 篇5
詹天佑
这堂课既是“整体——部分——整体”课堂教学结构的具体程序,又是学习方法的动态展开。由于学习目标明确、方法具体、程序清晰,使老师的“导”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学生的“学”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输入,兴趣盎然,自读、自学、自问,自得其法,成为学习的主人。课文的第二、三段是文章的重点,集中表现文章的中心。这堂课根据不同段落的特点,学生理解的具体情况,采用多种方法引导训练。第二段对当时的社会环境进行具体的说明,既是重点,又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教师采用问题导练。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抓住“阻挠、要挟、轻蔑”这三个关键词。学生联系上下文仔细推敲,深入理解。从而对詹天佑受命于危难之中的勇气、胆略,拳拳爱国之心产生了强烈的敬佩之情。第三段详写了修筑京张铁路困难最多的三件事。“勘测线路”,这一节,语言文字不难理解,教师揭示了两种自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分层,设疑、质疑,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不但分清了段中层次,而且对关键的词、句抓得准,分析得透彻。“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采用操作法检查自学课文的效果。教师出示三个象征图让学生动手画箭头,标方向,演示推拉的火车头。这简单的几个动作把抽象的事物变形象了,陌生的变熟悉了,使詹天佑高大的形象跃然于学生眼前,使学生受到极大的鼓舞,深刻的教育。这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培养了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照此训练,一个“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局面一定会早日形成。
《詹天佑》教学反思 篇6
为了表现詹天佑的杰出的创新才能,书上举了“开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两个最“经典”的例子,如果借助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消化理解,总感觉学生学得很被动,效果不尽如人意。我说:“同学们,假如你是詹天佑的小助手,你能帮他画一张设计图纸,并给大家汇报一下设计意图吗?”在冠以“工程师小助手”头衔的“诱惑”下,同学们三人一群,五人一伙,画的画,演的演,讲的讲。每位学生都认为自己的设计图纸是最佳的,在他们激烈的讨论中,课堂成了他们彼此交流、合作、享受成功的乐园!
(二)过一把“导游小姐”或“导游先生”的瘾。
课文结尾没有简单地喊上几句口号为詹天佑“歌功颂德”,而是设计了“老外坐火车”这样一个情景展现,引导学生以导游小姐或导游先生的身分,向火车上的外宾介绍京张铁路,穿插播放火车鸣笛“呜…呜…”声中。学生对詹天佑的赞扬和怀念之情全包含导游词的解说中。
《詹天佑》教学案例与反思 篇7
特级教师葛银铨执教《詹天佑》, 为了营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让学生感受、理解和敬佩詹天佑的杰出才能, 以及从中表现出来的爱国情怀, 课堂教学以“情”为经, 将情感、意志、态度等心理素质确定为语文教学的有机构成, 将学生的兴趣、特长、志向等人的素质摆上课堂教学应有的位置;以“境”为纬, 通过各种生动、具体的语言环境的创设, 拉近了语言学习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 使消极语言转变为积极的生活, 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谐发展提供有效的平台。
一、期待对话, 走进文本
师:1909年8月, 第一条完全由我国自己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京张铁路胜利竣工。这一消息给饱受帝国主义欺凌的中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 中国人民无不感到扬眉吐气。 (播放课件:通车庆典)
铁路竣工当天, 如果当时有一家影响很大的报纸想在头版头条刊登这样一则启事 (大屏幕展示, 随录音逐字打出)
征集路名启事
各位同胞:
第一条完全由我们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的铁路干线———京张铁路已胜利竣工。为了纪念这一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事件, 本报编辑部特发起征集铁路路名的活动。具体要求如下:
1. 路名必须简洁、明了, 以三个字左右为宜。
2. 路名以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为原则, 可以与修筑这条铁路相关的内容命名, 可以体现这一铁路修筑成功的意义命名。
3. 来稿务请写出命名的理由。
同学们想不想穿越时空隧道, 一起来参与这次活动, 设计一个好的路名?
生:想, 我来说!
师:别急。要想设计一个好路名, 你有什么建议?
(根据学生回答, 教师梳理。)
师:命名的理由可以从课文的具体语句中去寻找, 找出最有说服力的语句进行深入研究。因此, 要先仔细读课文, 再一起讨论。研究文中语句的方法可以是划一划, 划出感触最深的语句;写一写, 在划出来的语句旁写上批注;画一画, 有些内容可以用简笔画来展示, 还可以在简笔画上动手演示一下。当然, 还可以用其他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 再概括出你认为最好的路名, 待会儿我们召开新闻发布会来展示大家的研究成果。
赏析:作为学生与文本联姻的“介绍人”———老师, 创设情境, 用给铁路取名这一新奇而巧妙的办法, 把文本介绍给学生, 让学生“亲近”文本, 激起他们“拥抱”文本的欲望。同时, 在师生交流中, 产生、形成并疏理出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策略, 为学生更便捷、更有效地“倾听”文本, 为与文本 (作者) 全方位、深层次的融合奠定基础。
二、深入对话, 叩击文本
师:刚才同学们已进行了深入的研读, 给铁路取了很多有意义的名字。
(在学生自读自悟过程中, 老师随机让他们到黑板上写出路名:爱国路、争气路、自强路、扬眉路、天佑路、杰出路、才干路、中国路、智慧路、回击路……)
师:下面我们来开个新闻发布会, 展示大家的研究成果。新闻发布会怎么开?我们请路名的设计者为主要发言人, 说说这样设计的理由。一个同学发布的时候, 其他同学都是参加发布会的记者, 可以向他提问、质疑。如果你的设计和他相似, 也可以对他的发言进行补充。
赏析:富有个性的路名, 是学生深入文本“倾听”与对话的收获, 是对文本语言和课文内容感悟、理解以及由此折射出来的思想情怀内化、升华的结晶。召开新闻发布会, 把教材还原为生活场景, 让学生亲临这个现实的、生活化的情景, 在平等合作、互动交往并伴有创新思维生成的平台上展开对话, 基于他们的经验和生活感受, 解读文本。
生:我取的路名是“智慧路”。詹天佑在开凿隧道时, 能根据居庸关和八达岭两座山的不同特点, 采用不同的方法开凿, 体现詹天佑才智过人。
师: (在黑板上画出居庸关和八达岭两座山的简笔画) 这两座山, 哪座是居庸关, 哪座是八达岭?
生:左边那座山势高、岩层厚的是居庸关, 右边长而低矮的是八达岭。
师:谁来画一画两座山不同的开凿方法?
(一名学生上来画:居庸关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方法;八达岭用中部凿进法。)
师: (点击出示:“居庸关山势高, 岩层厚……八达岭隧道全长……工期缩短了一半”两段文字) 仔细读一读这两段文字, 对照同学画的, 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开凿居庸关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 可这个同学画的两个箭头一高一低, 到时候怎么贯通呢?也太粗心了, 应该在一条直线上, 我来给他改一改。
师:是呀!这将给工程带来多大的麻烦。嗯, 改得好。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老师, 八达岭隧道上的两口直井之间的距离靠得太近了, 如果这样, 中间一段很快就能贯通, 辛辛苦苦打了两口直井, 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我认为这两口直井应打在八达岭全长的三等分处, 并且要选山的凹势处。
生:对, 选八达岭全长三等分处且是凹势的地方打直井, 不但打得快, 而且六个工作面之间的距离也差不多, 既省时, 又省力。
师:你来“打一打”这两口直井。
生:我有一个建议, 既然打直井能缩短工期, 那为什么不多打几口井呢?
师:有道理, 老师也这么想。赞同他的观点吗?
生:我不同意, 打直井能缩短工期, 但并不是越多越好, 因为打直井也要花工夫的, 打两口够了, 六个工作面同时施工, 工期缩短一半。再说我们是开凿隧道, 又不是打直井。
师:请同学们齐读这两段文字, 边读边想象两个隧道与众不同的开凿方法, 体会詹天佑的智慧和才干。
赏析:以新闻发布会为载体, 以“智慧路”的命名为切入口, 辨山名, 画凿法, 提意见, 每一环都引导学生亲近文本, 在理解、品味、比较、判断中, 提高语言感受力。尤其是学生的质疑, 充分发挥批判性思维潜能, 凭借文本语言, 调用生活感受和阅读经验, 展现个性化的感悟。
师:还有谁要发布?
生:我取的是“杰出路”, 詹天佑顺着陡坡设计了“人”字形线路, 他真是一位杰出的工程师。
师: (大屏幕出示“人”字形线路) 这就是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线路, 请你根据课文第六节内容, 借助大屏幕展示的线路图说说火车是如何在“人”字形线路上运行的?
生: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 一个在前边拉, 一个在后边推。过青龙桥, 列车向东北前进, 过了这儿就倒过来, 原先推的火车头拉, 原先拉的火车头推, 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这样火车就上山了。
师:下面让我们真切地感受一下火车在“人”字形线路上运行的场面。
(课件演示)
师:看了以后, 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感到詹天佑太了不起了, “人”字形线路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生:我觉得也只有“人”字形线路、有两个火车头的火车才能解决这一难题。我一直在想,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火车驶这样的陡坡?可是没有。只有“人”字形线路最合适。詹天佑确实太了不起了。
赏析:点击出示“人”字形线路, 形象引路, 言语为本, 在言说中感悟语言, 理解语言, 凸显形象;透过语言挖掘、品味人文内涵, 引发高质量的对话, 生成独特理解与体验。
师:还有其他的路名吗?
生:我叫它“回击路”。因为这条铁路不到1年就全线竣工了, 比原计划提早两年, 给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师:为什么说这是一个有力的“回击”呢?
生:因为在1905年, 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 负责修筑这条铁路时, 帝国主义者认为这是一个笑话。有一家外国报纸还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现在我们成功了, 用事实给他们一个有力的回击。
师: (出示一家外国报纸的话) 你是如何理解“还没有出世”?
生:这其实是他们对我们的嘲笑, 嘲笑我们科技落后, 人才缺乏。
生:我以为这“回击路”取得太恰到好处了。帝国主义认为修筑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 外国工程师都不敢轻易尝试, 至于中国人, 是无论如何完成不了这样的工程的。现在这条铁路不满1年就全线竣工了, 而且还比原计划提早两年。这难道不是给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吗?
生:我觉得这“回击路”其实就是“爱国路”。
师:说得好! (激情澎湃地) 在帝国主义阻挠、要挟、嘲笑下, 詹天佑毅然接受了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他满怀信心、披荆斩棘, 凭自己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杰出智慧成就这一攸关民族声威的历史使命, 这是詹天佑的骄傲, 也是全中国人民的自豪!
赏析:如果说“智慧路”和“杰出路”的阐发是为了感悟语言, 理解内容, 那么“回击路”的生成则是为了探究这一语言、内容更深层的内涵。构建了一个以“回击路”为核心, 以“智慧路”和“杰出路”为两翼的立体对话空间, 让对话更富人性, 更显灵性。
三、超越对话, 内化文本
师:刚才的新闻发布会, 许多同学发布了自己取的路名及其命名的理由, 下面我们来评一评自己心目中的最佳路名。
生:评价。 (略)
师: (小结) 是啊, 大家给京张铁路取的名字真好!分析这么多路名, 归纳起来, 其实大家都是从赞颂詹天佑的杰出智慧 (点“智慧路”) 和爱国热情 (点“爱国路”) 这两个角度来命名的, 在命名过程中, 也表达了大家对詹天佑的怀念、崇敬以及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师:最后让我们肃立在詹天佑的塑像前, 一起用饱满的感情来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课后反思:克林伯格认为, 在所有的教学中, 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 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 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志。葛老师上的《詹天佑》, 正引领和实践着这一种相互作用的对话———立体对话, 努力构筑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生活。
如果把编写教材视为对课程资源的第一次开发的话, 那么, 教师与教材的对话可视为教师对课程资源的二次开发。表现在实践上, 是教师如何用教材教, 是机械地传承文本知识, 还是个性化地改造、处理、整合教材?从这一点上看, 葛老师的课为我们作了很好的示范:上课伊始, 大胆创设教学情境, 以征集路名为载体, 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在读一读、划一划、写一写、画一画中, 验证而完善自己原先对路名的预想, 使教学内容与主体的知识结构相容, 有效同化和顺应。以召开“新闻发布会”的形式, 把教材还原为生活场景, 让学生亲临这个现实的、生活化的情景, 在平等合作、互动交往并伴有创新思维生成的平台上展开对话。如此富有创意的教学设计, 缘于教师对文本的真切解读, 在与文本 (作者) 的对话中, 实现对课程资源的二度开发和充分利用。
师生对话不仅仅是指二者之间狭隘的语言谈话, 而且是指双方的“敞开”、“接纳”和“倾听”, 是指双方互相吸引、互相包容、共同参与的关系, 它更多地反映了相互接纳和共同分享。这种对话所寻求的结果, 在伽达默看来, 不是一种拉平, 而是要激发一种突变, 生成一种新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看, 葛老师正是在通过以教材为中介的与学生的对话中, 寻求一种新的突破, 实现有效的意义建构。当设计路名的启示发布后, 学生跃跃欲试之际, 教师即刻提出设计路名的建议, 在师生交流中, 产生、形成并疏理出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策略, 为学生更便捷、更有效地“倾听”文本, 为与文本 (作者) 全方位、深层次的融合奠基。随着学生读书的深入, 从不同的角度设计出具有个性特色的路名时, 老师及时与学生交流, 最佳路名随即产生。如此, 师生对话有的放矢, 有效地实现教学向深度拓展。
《詹天佑》教学案例与反思 篇8
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国主义教育,既是一个永恒的历史主题,也是当代青少年德育教育的主动脉.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学中存在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五千年的文明史,贯穿着“知我中华,爱我中华”的屈辱史,也是一部炎黄子孙不畏强暴,反对外国侵略的爱国史。
詹天佑面对外国保持对中国人的嘲笑,在重压之下毅然接受修筑紧张铁路的任务,在修筑过程中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他对祖国深深的热爱化为战胜困难的动力,克服重重困难,凭借杰出的才能完成紧张铁路的修建,对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一个有力回击,为国家争得荣誉。如今新的国际环境条件下,软实力更加需要增强。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培养和造就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既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结合这一教材,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受到熏陶,爱国之情油然而生。爱国主义要求学校
(1)要抓好学生的人防教育
学校防空知识教育,是学校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法律赋予教育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搞好学校防空知识教育,对于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平时防灾减灾和战时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全民国防观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建设好校园爱国主义文化氛围
良好的环境具有导向、激励、育人、审美等功能,是一种无声的力量,它每时每刻都在对学生进行着一种渗透力很强的性情陶冶。为此,学校那么些在精心创设爱国主义教育环境,引导学生由入境而入情,从中受到感染和启迪。
二、品读感悟,树民族之魂
要让学生了解历史、认识过去,从而树立民族自尊感。《詹天佑》一文中告诉我们:清朝末年,清政府腐败无能,中国受帝国主义的欺侮。当清政府刚提出修筑京张铁路计划时,好多帝国主义国家都想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妄想控制我国的北部。他们既互相勾结,又互相争夺,百般阻挠,无理要挟,鄙视嘲笑,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中国人民的尊严、中华民族的气节受到了极大的侮辱。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告诉学生,过去屈辱的历史让它永远过去,不再复返。我们要铭记在心,洗雪耻辱,树民族之魂,振中华之威,为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为使我们的民族更加兴旺发达而勤奋学习。
学校教育是人的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个人在学校里接受计划性的指导,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教育决定着个人社会化的水平和性质,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基地。倡导和推动民族文化进校园,通过学校教育来传承民族文化,无疑是民族文化传承的最佳选择
三、教做人之道
在勘测线路中,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教育学生对待学习要有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从南口往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 塞外常常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深谷的危险。教育者要教育学生树立,知难而进,勇往直前的大无畏英雄气概;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教育学生学习詹天佑夜以继日的忘我工作精神;他亲自带领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构图。山顶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教育者同样也要教育学生具有踏实肯干,身体力行和群众同甘共苦的工作作风。
四、实践体验,立创新之志
詹天佑在当时科学技术极其落后的情况下,为了缩短工期,在开凿隧道中,结合实际采用了中部凿井法和两端凿进法,从而提高了工效;为了使火车爬上陡峭的山坡,他又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这些都充分显示了詹天佑非凡的创造精神。创造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从青少年抓起,青少年时期是创新性思维和创造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学校肩负学生创新性思维和创造力培养的重任。科技创新,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教育者要教育好学生在平时做个有心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勇于实践,那么我们也能有所发现,甚至有所创造。学校也可以根据科技节主题,在学生中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教育和科普宣传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科技创新大赛及科技社团活动。开展好学生研究性学习等实践活动。利用好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科技兴趣与思维创新品质。科技创新无处不在,生活中、学习中时时处处渗透着创新思维、品质与能力的培养。
中国一位领导人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素质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应启迪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那什么是创新教育呢?创新教育可以定义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为目的或宗旨的教育。”在实施创新教育和教育创新的过程中,有两个关键问题需要考虑:一是从目的角度来说,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创新素质?二是就实现途径来说,应该培养什么样的理论指导教育创新或改革?
有人认为创新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或兼顾以上几个方面。然而,在我们来看,创新的关键不是“想不想”的问题,而是“能不能”的问题,所以,在实施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学校担负着重大责任。那么学校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呢?
创新是人的本能,没有创新就没有科技进步,也就没有社会的发展,教育对象所具有的创造力品质优劣,直接决定了教育成败,也影响着国家、个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因此,加强创新精神的培养,是教育的重要目标。学校在实施创新教育的过程中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詹天佑》教学反思[精选] 篇9
岭北镇小 俞周萍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感悟,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兼顾语文学习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使之达到和谐统一。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的教师一定要发挥好自己的作用,引导学生在“感悟”中进行“训练”,在“训练”中加深“感悟”。
6月初我在全校上了一堂师徒结对汇报课,我选的是《詹天佑》这一课。这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材小学语文课本第十二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以人物姓名为题,重点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迹——主持修筑了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说明詹天佑是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表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不只是单纯的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和技能。为此,我设计以下学习方法:
1、情境创设法
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有情有趣是教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要力求做到有情有趣。因此,教学伊始,创设情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课堂教学充满了情趣,充满活力。
2、合作探究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本课教学中,学习“詹天佑在主持修筑京张铁路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时,我采用了“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借助阅读提示,相互合作、相互促进、交流互补,通过各种汇报形式,让学生和文中的角色同体验、共感悟,使这一部分的教学理解水到渠成。
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并且让学生知道课文是怎样一层一层把詹天佑修筑铁路的经过写出来的。在课上,我围绕文章的中心词“杰出”、“爱国”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主动探索,并充分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体会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这样在学生的主动探索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探究的能力,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在学生互相讨论、合作、欣赏中增强学习自信心。
汇报课时我上的是第二课时,总体感觉还不错。在上课之前,我设计画图的方法理解,但还是担心有的同学画不出而不理解,受到别的老师的启发,用沙子做实物,这样就更直观了,我把这个方法确定后,求助同事和学生带来沙子,并在课前堆一座小沙山,孩子们边堆边感到新奇,但他们还是猜到了上课用,课还未上,学生们已跃跃欲试。课堂教学较活跃,学生学习的兴致始终保持不灭。在学习活动中,我与学生之间形成了积极的互动效应,我力求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与参与者。比如在与学生探讨两种开凿法时,既注意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又注重适时的点拨,学生在读读、说说、干干中明白了两个隧道的掘进方法,体会到了詹天佑工作的细致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以及他深入实践、新的思维。通过画图、演示再现了火车在“人“字型线路行驶的情形。就这样,学生的疑难全在读书和动手实践中水到渠成地解决了,课文的重点也得到了突出。
在指导朗读时,我采用了自读、默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方法,加深了对詹天佑的敬佩之情。
阅读教学的过程,实际是从无疑到有疑的过程,如何使学生有疑最终达到无疑,方法是让学生深入地读,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发现疑问,而疑难的解决还是靠引导学生读书。在第四自然段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边读边做标记,并提出问题,在读中理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质疑、解疑的能力,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我在引导学生感悟詹天佑勇于在实践中大胆的创新精神这一环节时做得较好。学生通过读书、动手、动脑等实践活动,有了较深感悟,从而体会到了在生活中、学习中处处都需要这种精神,使学生得到了启发,对学生起到了导行的作用。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特别是在突破重难点处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提高了学习效率。在教授第二课时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学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三件事。“勘测线路”部分主要通过朗读让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行动和想法,体会詹天佑严肃的工作态度、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和长中国人民志气的爱国之心。“开凿隧道”“设计线路”主要通过学生自主的读、小组合作画图理解,从而体会到詹天佑的创新精神。最后让学生写一写颁奖词,目的为了让学生充分利用收集到的资料及对詹天佑一生的感悟。这节课一反传统的“一灌到底,一问到底”的做法,从包办的角色中解脱出来,成为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服务者。在整堂课中,学生得到朗读水平的提高、口语的锻炼、思维的锻炼,合作意识的加强、团队精神的协作,这也是学生必备的素质。我认为,这堂课真正达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目标,真正做到了“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让学生着实过了一把当主人翁的瘾。
不过,这一节课也有几个环节处理得不是很好。如:
1.在教学中教师过多强调去挖掘詹天佑的爱国精神和卓越才能,没有延伸到对中国人民智慧和力量的崇敬之情。
2.上课时,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忽视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他们回答问题和动手的机会太少。
《詹天佑》课堂教学反思 篇10
《詹天佑》这篇课文我已经上过好几遍了,对教材非常熟悉。那天上午第2节语文课的教学内容是学习课文第三段。我先是很顺利地完成了第4自然段的教学任务,接着教学5―6自然段。我布置学生每人参照作业本上的示意图画出詹天佑采用的两种开凿隧道的方法和设计的一条“人”字形线路的简单示意图及线路图,并模仿导游介绍给大家听。当我指名朱豪杰同学上台出示和介绍完毕后,我满意地表扬了他画得形象逼真,连火车头也画上去了,而且介绍的非常生动。可是,意想不到的情景发生了。董斌同学举手发言提出了异议,他说:“照这么说有一个火车头要倒着开,那么火车头怎么可以倒着呢?”接着,陆敏益同学也扯着嗓子说:“这样火车头的传动装置要改换过来才可以开动,怎么改呢?我认为这是不可能的。”这时,同学们也用迷惑不解的眼光注视着我,有的窃窃私语来。顿时,我茫然了,不知怎样向学生解释这其中的科学道理,因为出现这样的情景是我在课前所意想不到的。稍停片刻,我终于想起了汽车和我家乡的小火车也能倒开。于是,我大声地用这些例子加以证明詹天佑的设计方法的切实可行,直到学生回答说:“懂了!”为止。然而,我从同学们木然的表情和迟疑的声音中清楚地知道他们没有真正懂。这堂课就这样不了了之地结束了,但留给了我深深的思考。
这大概是习惯吧,我总是在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尤其是把握好教学的重点、难点。可是,随着课堂教学新课程目标的实施,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教师上课时难免会碰到始料不及的问题。这给我们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有很好的应变能力。这种应变能力除了教学经验,更多的来自教师自身的基本功(即扎实的知识和驾驭课堂的能力)。这是我上完这堂课后越来越感受到的。这堂课上学生不知道火车能倒着开,这是很正常的。但作为教师的我只是简单地举例说明,没有运用物理原理来阐明这一复杂的科学道理。所以导致学生一知半解。如果我在课前了解一些有关火车传动装置方面的原理;如果我在当时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讨论;如果能将课堂上解决不了的问题发动学生通过自己课外搜集资料,再讨论、解决问题,就不会出现这个失误了。这是我对这节课堂教学实践课的反思。
通过教学实践和反思,我进一步认识到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新时期的教师应该成为勇于实践,不断反思,敢于创新的研究型教师。教师在付出的同时,千万别忘了“汲取”。要不断地“汲取”知识和能力的养分。这样,才会使教学之长河变成“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知识源泉。
《詹天佑》教学案例与反思 篇11
詹天佑的爱国精神贯穿全文。在介绍修筑京张铁路面临的阻力和困难时,着重讲了詹天佑面对帝国主义者的狂妄自大和对中国人民的极端藐视,为维护祖国的尊严而勇敢受命。在讲修路过程时,着重强调,爱国主义精神是他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动力;创造性地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是他爱国精神与科学态度、创造才能相结合的产物。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说明了他杰出的成就,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帝国主义者的威风。
在教学本文时,我着重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感悟描写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从两种开凿隧道方法的好处以及体会“人”字形线路设计的妙处来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才能。同此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第一课时,我着重引导学生从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内容开展讨论:一个中国工程师在自己的国土上主持修筑一条铁路,为什么会引起国内外的轰动?通过讨论,让学生充分感悟到:詹天佑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顶着重重压力,不怕种种困难,毅然接受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是受命于危难之际,为中国人民争一口气的壮举,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第二课时,引导学生了解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为了方便学生理解这个问题我把它分解成以下三个小问题让学生思考。
(1)在勘测线路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他是怎样说、怎样做的,为什么能这样做?
(2)在开凿隧道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
(3)在青龙桥又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
第一个问题也是课文的重点,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自由读--划句子--谈体会--找关键词--指导朗读的形式理解课文内容,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深入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精神。在让学生理解第二个、第三个问题也就是课文的难点时,我采用了读、画、说的方法。让学生默读课文第五自然段,然后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施工的示意图,再结合示意图讲解詹天佑的施工方法,最后结合灯片出示让学生进一步来体会设计的妙处,从而领悟詹天佑的杰出才能。在学习第三问题时,我也是让学生读说结合体会“人”字形线路设计的高超之处。这节课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的学习热情高涨,特别是在拓展部分。我让学生评论钓鱼岛事件。他们的爱国热情被激发了,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小小年纪心中已经有了祖国这个概念。遗憾的是我没有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如何理性地表达爱国之情。现阶段小学生唯有像周总理爷爷那样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志向,才是最明智的爱国之举。另外在理解句子部分,对关键词的挖掘还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多学习他人的优点,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詹天佑》教学案例与反思 篇12
这篇课文以人物姓名为题,重点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迹——主持修筑了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说明詹天佑是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表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并且让学生知道课文是怎样一层一层把詹天佑修筑铁路的经过写出来的。在课上,我围绕文章的中心词“杰出”、“爱国”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主动探索,并充分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体会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这样在学生的主动探索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探究的能力,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在学生互相讨论、合作、欣赏中增强学习自信心。
在学习活动中,我与学生之间形成了积极的互动效应,我力求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与参与者。比如在与学生探讨两种开凿法时,既注意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又注重适时的点拨,学生在读读说说中明白了两个隧道的掘进方法,体会到了詹天佑工作的细致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以及他深入实践、新的思维。通过课件演示再现了开凿隧道和火车在“人“字型线路行驶的情形。就这样,学生的疑难全在读书和动手实践中水到渠成地解决了,课文的重点也得到了突出。在指导朗读时,我采用了自读、默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方法,加深了对詹天佑的敬佩之情。
不过,这一节课也有几个环节处理得不是很好。如:
1在教学中教师过多强调去挖掘詹天佑的爱国精神和卓越才能,没有延伸到对中国人民智慧和力量的崇敬之情。
2上课时,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忽视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他们回答问题和动手的机会太少。
《詹天佑》教学案例与反思 篇13
第一板块:聚焦“突出事迹”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詹天佑》(生齐读课题)。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如果也有人写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蒯威”,你们觉得行不行?(不行)
小结:直接用人名做题目的,通常是名人、伟人、杰出的人。(板书:名人)
师:詹天佑是名人。要写这样一个人,一定要写他作出的贡献、事迹(板书:事迹)。你知道这篇课文写了詹天佑的什么事迹?(板书:修筑京张铁路)
师:詹天佑一生修过很多铁路,都取得了了不起的成绩,为什么一定要写他修筑京张铁路? 引导学生认识: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教师小结:修筑京张铁路是詹天佑的突出事迹,所以文章要抓住这一点来写。
第二板块:聚焦“事例”
1.理清条理
师:修筑京张铁路是一件大事,用了多长时间?(不到四年)写这样一件大事还要通过具体的事例,浏览课文写了哪几个事例?
交流板书: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 2.理解内容
师:默读课文【第4—6自然段】,划出课文中让你印象深刻、特别打动你的地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学生自读课文。组织交流:说说哪些地方让你感动?让你印象深刻?
(1)第四自然段教学点,重点讲,重点品读出爱国 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师:你想到了哪些成语?哪里打动了你?(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小结:你是抓住詹天佑说的来理解人物的。——还有吗? 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漫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
引导:这就是他的做法!这样的句子要读出画面感!(学生再读)什么地方让你感动? 小结:身先士卒,不畏艰辛,吃苦耐劳 师:还有其他做法吗? 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师:这是他们(想法)
(要学会控制自己的声音!来自心底的声音不一定要响亮,但一定坚定有力!——再读)
点评:让你感动的是什么?(爱国、不是为自己 板书:爱国)
/ 3
3.关注写法
师:对比,为什么做法写了很多,而想的、说的只写了一条?
学生讨论,交流,引导认识:写事例就是要抓住想法、做法、说法,让我们对人物有深入的了解。4.小组合作,读懂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
(1)师:这篇课文中有不少建筑方法的介绍,可能要难倒一些文艺小青年。蒯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好办法——画施工图。
布置:读第5、6自然段,小组合作,用示意图来介绍詹天佑的施工方法。(2)学生小组合作,老师巡视。(3)组织交流: 学生拿图汇报。A说说什么地方 B说说为什么这么画?
(4)师:你佩服詹天佑吗?感受詹天佑的杰出的创造才能。(板书:杰出)5.教师小结
通过这些具体的事例,我们读出来了——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齐读)
第三板块:聚焦“事例”写法
1.一探:看典型
师:修建铁路有很多事情要做,(课件)哪里……哪里……,为什么不写这些呢?(板书:典型事例)2.二探:看顺序
【再读】第4—6自然段,课文是怎么安排三个典型事例的?(1)按修筑铁路的顺序(2)按由易到难的顺序(3)从次要到主要的顺序 3.三探:用事例
师:(结合板书让学生说)《詹天佑》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写的是(名人),写名人就是要通过突出事迹+典型事例,写事例可以从(做法、说法、想法)来写,并按一定的顺序。出示(姚明),这个人认识吗?
(1)选事迹:这么多事迹你选什么事迹?
(2)选事例:这些事例可不可以?(删除一到两项)
/ 3
(3)排顺序:这样的顺序可以吗?应该怎么排?
总结:给名人写小传就可以用“主要事迹+典型事例”的方法,也可以写写我们地方上的名人,也可以写写我们地方上的名人。课后收集资料,写一则名人小传。
板书:
案例评析《詹天佑》 篇14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詹天佑》案例评析
今年我有幸在隆阳区开展的生态课堂竞赛中欣赏了几位教师的授课,感受到了扎实的教学,和谐的课堂氛围,友好的师生关系,充满语文味的生态课堂。其中,李老师执教的六年级语文《詹天佑》,给我许多启示和思考。
【教学片断】
师:通过预习,同学们可以从哪些词句体会到詹天佑的‚杰出与爱国的?‛
生:我从‚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这句可以看出詹天佑是个爱国的工程师。
师:(点头赞许)你真会读书,一下就找到一个重点句!这是个什么句子?
生:总起句、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师:说的真好!‚毅然‛是什么意思?
生:坚决地、毫不犹豫地。
师:詹天佑是在什么条件下毫不犹豫地接受任务的?他当时会怎样想?
生:京张铁路修筑困难,外国人嘲笑的情况下,一定要为中国人争口气。
师:对!詹天佑临危受命,忍辱负重,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
生:大声回答——爱国热情!
师:请大家再齐读这句话。
生:(声情并茂地齐读)詹天佑不怕困难,不怕嘲笑,毅然地 1
接受了任务
师:同学们能够认真读书,积极思考,非常好,继续交流。(教师的缴情评价,唤起学生的积极参与。)
生:我从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这句话可以看出詹天佑对工作很认真,是个杰出的工程师。
师:(走近这个学生,摸摸他的脑袋)不错,学习就要有自信,有自信你也会成功!
师:詹天佑工作态度是一般的认真吗,能用一个更准确的词吗?
生:工作态度:一丝不苟。
师:同学们学习、做事也应该一丝不苟。那詹天佑是这么说的,他又是怎么做的?你体会到什么?
(同学们情绪高涨,课堂气氛活跃。)
生:我从‚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看出他凡事都亲自去做。
师:这说明詹天佑的什么精神?
生:身先士卒。
师:真了不起,和老师想到一块了。
生:我从‚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看出修筑铁路条件十分艰苦,可是詹天佑不怕困难。
师:你会读书会思考,把詹天佑的决心也读出来了。是呀,詹天佑就是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进行工作,修筑铁路困难重重,遇到困难他是怎么想的?
生:我从‚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
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詹天佑一定要把铁路修好的决心。
师:(竖起大拇指)你通过读,了解文中人物的心理,非常棒!师:遇到困难他是怎么做的?
生:‚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我体会到詹天佑十分虚心,他是有名的工程师,还向当地农民请教。
师:非常棒!你读书也象詹天佑对待工作一样,非常细心,精心。你们体会到詹天佑什么样的精神?
生:对待工作,不耻下问,率先垂范。
师:同学们,读书精心,用词准确,非常好。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更加踊跃。)
师:修筑铁路困难重重,是什么支撑着詹天佑坚定的决心。生:大声齐答——爱国热情!
师:来,我们一起读,读出詹天佑坚定的决心。注意抓住重点词,就会读得更好。
生:齐读。(读得非常坚定、有力量。)
[片断评析]
《詹天佑》是苏教版小学教语文第十一册第20课。课文用人物姓名为题,重点写詹天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迹——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说明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表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的力量。这节课,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詹天佑是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尤其重视评价的温度,处处洋溢着温情。温情评价对于创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兴趣,调动积极思维,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教师恰当的评价,启发学生思维。恰当的评价是传授科
学知识的首要条件,教师评价的清楚明白,学生才能学得迅速准确。教师的评价具有启发性是评价语的重要特点,在学生回答受阻或偏离的时候,教师要给予及时的点拨、启发。在一个学生说从詹天佑的话中体会到他工作态度认真时,教师顺势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詹天佑工作认真的程度,问学生:詹天佑是一般的认真吗?能用一个更准确的词吗?让学生学会把詹天佑认真的工作态度进一步地概括为‚一丝不苟‛。这样学生能够从教师的评价当中受到启发,能激发兴趣,拓展思维,调动了情感,也是使学生明确了思维的方向。
二、教师及时的鼓励,增强学生自信。及时的肯定,恰当的鼓励,富有激情的语言,能使课堂气氛活跃,搭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每个孩子都渴望成功,希望受到他人的肯定尊重,而成功的秘诀就是具备自信心。在指导朗读时,教师总能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时肯定:‚同学们能够认真读书,积极思考,非常好!真了不起,和老师想到一块了!你会读会思考,把詹天佑的决心也读出来了。‛…….教师及时的评价,既肯定了学生成绩又让学生掌握了读书方法,让孩子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树立了成功的信心,在和谐的课堂环境中变得乐学、乐思,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
三、教师善用肢体语言,传递真情。教师真心实意的赏识学
生,除了语言评价,教师用一个肯定的眼神、用一次赞许的点头、用一个浅浅的微笑、用一次轻轻的抚摸、一个竖起的大拇指……传递着教师的真心期待、激励,传递着浓浓的师生情,这样的课堂评价才是从教师心灵深处流溢出来的,远离了虚伪,也真正唤起学生的真情投入和积极的参与。当学生说从詹天佑说的‚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
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中体会到詹天佑对工作很认真,是个杰出的工程师时,教师走近学生摸摸学生的头给予了学生肯定,并鼓励说:学习就要有自信,有自信你也会成功!这种真诚的鼓励和由衷的表扬消除了学生自卑心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詹天佑》教学案例与反思】推荐阅读:
《詹天佑》教学案例及反思07-13
六年级语文詹天佑的教学反思07-25
记叙文《詹天佑》的教学反思11-22
詹天佑教案教学目标06-17
六年级语文詹天佑教学案例06-28
詹天佑 教学设计 教案10-09
《詹天佑》教学设计(详细讲解)11-17
小学课文《詹天佑》教学设计11-27
《詹天佑》教学设计(两课时)5则范文05-28
《詹天佑》第二课时的优秀教学设计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