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分析(通用6篇)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分析 篇1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分析
摘要:十八世纪末十九实际初,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在当地兴盛起来,其新的诗歌体式以及创作风格深深地影响着当时诗坛的文人,“自然”成为了当时作家创作的主要境界。出于对“自然”的追崇程度不同,在当时的英国出现了两大诗派,一是以华兹华斯为代表的湖畔诗人,另外一个是以拜伦为表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本文将以拜伦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的创作为对象,从其发展历程、创作风格以及创作风格带来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积极浪漫主义诗人;创作风格;创作影响
一、前言
早在十九世纪初期,浪漫主义运动在当时的欧洲各国就风靡一时,很多文人墨客在创作的过程中不断的发生演变,他们突破了传统的创作思想,以追求自由和浪漫的创作风格,进而充分调动起来自己的直觉和想象力,结合那个年代百姓的朴素生活,为当时的诗歌创作创造了一个新的氛围。
二、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发展历程
在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之后,作为其中的一部分浪漫主义诗歌便在这时开始了萌芽,并通过渐渐发展获得了一定的收获。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咋发展中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发展初期,以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赛为主要代表的湖畔诗人最为活跃;另一个是以雪莱、拜伦、济慈为主要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他们的出现则把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推向了一个高潮。
(一)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发展的初期
在浪漫主义的浪潮袭来之时,华兹华斯等人便逐渐打开视野,他们的作品也相继登上了诗歌的舞台。华兹华斯的作品中,不论是言语的表达还是体裁的运用,都打破了古典主义驾驭语言的常规,在当时有一定的影响。
(二)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发展的高潮
继湖畔诗人之后,雪莱、拜伦等人的出现,更是冲破传统语言和风格的主要力量,他们在华兹华斯的基础上,更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和意义,其中济慈将古典主义的代表布瓦洛进行抨击,并称他是“一个由浮华和蒙昧主义培育的派系”,而拜伦被称为“恶魔诗人”,他们的作品中多追求自由浪漫和精神的解放,这毫无疑问是对古典主义的诗歌精神的冲击和挑战。
三、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创作风格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发展不仅时间很长,这一时期的作品数量也很大,总体来看,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创作风格不仅形式多样,情感表达细腻,语言简单、平淡、朴素,两大诗派的主要作家在创作时更是追求自然,解放思想。以华兹华斯和拜伦两人为例,他们的创作风格在当时影响了很多诗人。
华兹华斯的创作都是以大自然为载体,多赞美自然景象和普通的劳动者,其诗歌的语言简洁、清晰,并富有深刻的内涵。他认为自然对于初期的浪漫主义诗人而言是创作的基本[1]。同时很多作品都是以“美”的形式来感染读者,让读者情不自禁的陶醉于作品之中[2]。例如在他的作品《孤独者的收割人》中,以一个孤独的收割姑娘的朴实而甜美的歌声为描写对象,描绘出一幅平淡的收割图。作者在创作时有两处也运用了大胆的想象,一是他将姑娘的歌声比作沙漠中夜莺的歌声,联想到当沙漠中孤独的旅途者听到如此动人的歌声而作出的反应;另一个是将姑娘的歌声比作驱散严寒的杜鹃声,从侧面表现姑娘歌声的温暖。简单的语言,丰富的情感便是当时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创作风格。当然,像这样的作品还有很多,无论是欢悦的《水仙花》,还是充满泛神论思想的《丁登寺旁》,无不是以自然景物、生活实物为主要描写对象,进而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可见华兹华斯在创作时非常注重将自然界的事物进行比拟,并赋予自己的感情基调。
拜伦的诗歌,具有很浓的抒情基调和很强的主观意识。他创作的方式并不是循序渐进的,随着事情的发展进行创作,而是选取整个事件的突出点,以爆炸性的方式展开诗歌的写作,而“自由”是他创作的精髓。在著名的作品《唐璜》中,不仅涉及到的人物众多,其场面更是恢弘,语言平淡却富有极强的讽刺意味,而这部作品最大特色是将小说与诗歌的风格融合在一起,作品中的主人公唐璜更被作者赋予了“拜伦是英雄”的典型形象。同时整首诗歌并不是按照历史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创作,而是以唐璜的爱情纠葛而进行远航冒险开始这首诗歌创作的,来揭露英国贵族的拜金主义。这首诗歌中的“风暴”、“沉舟”等场景描绘的异常精彩,而诗歌语言的.幽默、简单、凝练对后世也有很深的影响。同样在作品《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异教徒》、《海盗》等长诗,更是通过塑造众多才华出众、意志坚强的主人公来批判当时英国的专制暴政。
在当时的英国诗歌领域中,同样崇尚自然,追求自由的诗人还有柯勒律治、济慈等人,他们的作品中也大量的运用想象,从而对诗歌整体进行美化,以独特的创作风格去感化读者,简单的语言,朴实的意象都能够让读者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体会诗人的情感所在。
四、创作风格对后世影响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发展无疑是对古典主义文学的冲击,尤其是创作风格方面,拜伦等人的出现,影响着很大一批作者摒弃了传统的创作风格,自由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现实生活中的意象运用的淋漓尽致。当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兴盛时期,拜伦等人的创作风格在欧洲乃至亚洲影响至深。
(一)重视情感的抒发,创造了文学创作本体的价值
情感是一个人对待人或事物产生的一种特别的感觉,是人在创作时的灵感来源。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创作多以抒发情感为主,诗人在创作中将生活中的事物赋予了大量的深刻的内涵。这样的创新弥补了古典主义文学创作的缺陷,古典主义诗歌的创作有一定的严格要求,从三一律格式到精准华丽的语言,使古典主义诗歌创作都暗藏着贵族阶级的观念,很多诗人在创作时仅仅注重追求华丽的辞藻,而忽视了情感的作用,是诗歌没有任何感情色彩。
然而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完全打破古典主义诗歌的这种局限,其崇尚自由、浪漫和注重情感的抒发对后来的诗歌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新的创作模式、新的创作风格、新的创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文学创作本体的价值所在,很多诗人在创作时都摒弃了古典主义文学那种庄严而沉重的语言,是诗歌的内容更加倾向于生活,倾向于大自然。尤其是华兹华斯的诗歌中多以歌颂百姓为主,这不仅影响到英国的诗人,同样对欧洲和亚洲很多国家的诗人都有很多的启发。
(二)丰富的想象力,对现代派诗人影响颇深
浪漫主义诗人在创作时广泛的运用想象,让诗歌的创作更加灵活多变,这对艾略特等现代派诗人的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4]。正如英国著名的评论家柯勒律治所说的那样,诗歌的创作应该以诗人的良知为载体,丰富的幻想为外表的服饰,创作行为是诗歌的生命,想象力则为诗歌整体的灵魂,并且这“灵魂”无处不在,是一个美和智慧的化身[5]。在他看来想象是一首诗歌创作成功与否的核心,没有了想象诗歌就失去了活力。可见十九世纪的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创作是极其重视想象的运用,只有大胆的想象才能让诗歌具有更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因此在后来的诗歌创作领域,想象这一创作手法被广泛的采用,包括后来产生的印象主义者、表现主义者以及超现实主义的作品中也都能看到想象的存在。
(三)自由的追求,丰富了诗歌的创作素材
“自由”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追求的一个最主要的创作风格,广阔无垠的大自然不仅可以激发诗人们非常丰富的创作灵感,更是诗人们净化心灵的地方。随着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浪潮席卷了欧洲,很多文人墨客都摒弃了传统的创作思想,使诗歌的创作更加大众化,诗歌中的主角不再是贵族介级的专属,而普通人民也可以欣赏到诗歌的魅力。拜伦、雪莱和济慈等人创作的作品中,可以体会到浓厚的抨击封建教会思想的韵味,他们通过诗歌表现自己封建阶级的反抗。因此,在当时英国诗歌中很多作品的创作素材突破了古典主义创作的局限,平淡的生活、象征自由的大自然以及人们身边的一切事物都成为了诗人们创作的原材料,让诗歌的内容更加丰富。
结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在当时的诗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兴起和发展影响到了当时欧洲很多国家,同时也改变了很多文人的创作形式,冲破了传统思想的牢笼。无论是在风格上还是在语言和创作手法上都打破了古典主义的束缚和规定,尤其是华兹华斯、柯勒律治、拜伦、济慈等人创作,不仅开启了诗歌创作的新局面,更为诗歌的发展指引了新的方向。其创作的别具一格,是思想的解放、自由的渴望以及浪漫情感的抒发的集中体现,是由贵族文学诗歌向大众诗歌的转变,不仅影响了当时很多文人,美术学、建筑学和音乐学等领域也有深远的影响意义。
参考文献
[1]杜维平.以诗论诗——英国经典浪漫主义诗歌解读.外国文学.第4期
[2]张娜.浅析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主要特征[J].剑南文学.,(11)
[3]汪小玲.超经典时代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研究的新视野.《中国比较文学》.03期
[4]杨莉.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美学思想及其影响[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68)
[5]柯勒律治.文学生涯[A].刘若端译.刘若端.十九世纪英国诗人论诗[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分析 篇2
关键词:莎士比亚,弥尔顿,十四行诗,人文主义
一、引言。
人文主义作为一种文化和文学力量在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达到高潮,广泛的影响了当时的西欧各国文学, 对英国诗歌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十四行诗这种新的文学体裁的出现和发展顺应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成为展示人的精神世界、情感欲望的途径之一。
二、莎翁作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人文主义者, 其十四行诗中不可避免渗透着人文主义思想。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主题与其生活时代所流行的主题是相吻合的,主要是友谊与爱情。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不仅实现了内容上的创新,而且在形式上也取得突破,使其在诗歌艺术上取得了最高成就,因此莎士比亚被称作英国十四行诗的集大成者。莎翁借作品人物之口对人的价值、尊严和力量给予充分肯定,歌颂了人的精神和肉体美,认为人有理性, 有崇高的品质,有无穷的求知欲,可以创造一切。其十四行诗作中也自然而然流露出这种人文主义元素。莎翁之人文主义思想在友谊主题的诗作中有深刻的体现。
三、作为人文主义者的杰出代表,人文主义贯穿于弥尔顿二十四首十四行诗作的始终。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可以肯定的是作为杰出的文艺复兴思想遗产的继承者,弥尔顿的十四行诗里不容置疑存在着浓厚的人文主义因素。对追求自由的政治斗争的记录,对女性的赞美或是对爱情的憧憬,对英雄人物的歌颂毫无疑问表现出诗人对人的价值的信心以及对自由个性的渴望。
四、通过莎翁歌颂爱友之主题可见其人文主义思想之浓厚。
不同于以往十四行诗创作者们主要用它歌功颂德或者表达爱慕。莎士比亚处于最伟大的人文主义者的立场上,大胆赞美爱友、歌颂友谊,充分体现了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思想。人文主义所倡导的是以人为本, 人文主义者毫不吝惜对人的歌颂赞美。以第一百零五首为例,其中,诗人写道: 真、善、美,就是我全部的主题,真、善、美,变化成不同的辞章;我的创造力就用在这种变化里,三题合一,产生瑰丽的景象。我们不妨把它视为这一百五十四首诗的最简单直接的总结。这是诗人对人的高度赞赏和歌颂。
五、崇尚自由和歌颂“人”是米尔顿人文主义思想的生动体现。
米尔顿在作品中强烈表达出对自由的崇尚。1646和1647两年中,弥尔顿写了两首题目同为《有人诽谤我发表的论文》的十四行诗。这两首诗起因于诗人所写的关于离婚自由的几篇文章遭受长老派的批判。诗里弥尔顿辛辣地讽刺了践踏自由理想的政敌们的浅薄无知,将提出异议之人喻为 “夜猫子、布谷鸟、驴、猴、狗”或是“蟾蜍和毒蛇”( 维里蒂,1989)。
弥尔顿十四行诗在主题方面实现了突破,他“充分的肯定人,大胆的歌颂人”,它们是诗人自然真诚的心灵诉说, 对象或是自己的偶像,或是朋友,或是敌人,或是亲人,借此抒发为自由而战的热情,或是宗教信仰的虔诚,或是对生活的热爱,是与友人的情谊以及爱情的向往和感触。弥尔顿十四行诗恰如其分地记录了其心路历程与生活革命轨迹, “弥尔顿在十四行诗里表现出他的勇敢,真挚,有力的崇高精神”(殷宝书,1958 :200)。不妨以《赠费尔法克斯将军》 为例,这首诗的主人公是一位和克伦威尔齐名的将军,他“坚强的战斗力”足以“吓坏远方的帝王”(维里蒂, 1989)。 诗人对这位猛将充满信任,像对老朋友似的讲出自己为国家前途命运的焦虑,并表达了自己对他的厚望与重托。可见弥尔顿成功地将十四行诗这种形式运用到政治领域,既然世间存在如此骁勇睿智的将军,赢得民主自由造福英国人民指日可待。
六、结语。
身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人文主义者, 莎士比亚曾在戏剧作品中宣称,“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主宰”(唐河,1998 :752),其十四行诗也不可避免地被笼罩于人文主义氛围之中。莎翁之后,另一位杰出的十四行诗人非弥尔顿莫属。虽然弥尔顿十四行诗数目不多,但是其社会价值及影响力却不可低估。就其丰富的人文主义思想而言,可以和莎翁的十四行诗相提并论。这些少而精的十四行诗充分地服务于弥尔顿生活的时代,成为十四行诗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一经他的手这玩艺就成了喇叭,由此他奏号扣人心弦的诗歌, 可惜太少了”(飞白,1994 :306)。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技巧浅谈 篇3
关键词:英语 抒情诗 写作技巧
一、引言
诗歌是人类话语领域最古老的艺术形式,浪漫主义是英国诗歌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个流派和时期。涌现了大批著名诗人:雪莱、丁尼生、华兹华兹、彭斯等等。他们大部分都是抒情诗人,诗歌脍炙人口,流传至今。从诗歌的创作过程来看,他们并没有使用高深的写作技巧,相反常用的都是一些平常的手法,比如描写,象征,比喻,拟人。诗歌是情感的表达,爱是诗歌永恒的主题。尽管这些诗人所处的时代可能不同,但是它们的写作技巧却是相似的。抒情诗的创作技巧说明了“最普通的也是最感人的,最感人的才是最真实的”[1](P71),这也是诗歌创作永远的导向。
二、描写
这种意象表达类似于传统水墨画中的素描。通过感官直抒胸臆。目的是诗人的情感被目标物直接感知。比如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诗《爱的哲学》(Love′s Philosophy),作者运用一系列的描写意象比如无边无际的大海、天空、太阳、星星、山川、河流、草地、树林。他揭示出自然世界的所有生物都是相互依存的,反映了诗人的主观印象。“这般的柔情有什么意义?如果你不吻我?”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诗人对爱人的热恋。雪莱的另一首诗《轻柔的声音寂灭后》(Music, When soft voices die)运用了很多描写性意象。“轻柔的低语远去了,那音律依然在记忆里回荡。可爱的紫罗兰凋谢了,那芬芳依然抚着四溢的幽香。”低语和紫罗兰这两个意象存在于诗人的内心深处,像幽香一样四散开来。轻柔的声音终有一天会消失,美丽的花朵终将凋谢,只有爱会长存。
著名女诗人克里斯蒂娜·罗塞蒂的短诗《歌》(song),也包含了很多描写性意象,比如玫瑰、月桂、常春藤、紫罗兰、海湾、枯树叶,特别是枯树叶的运用非常成功。“把玫瑰献给青春的火,把月桂献给盛年的人;就折一段常春藤给我,这未老先衰的身。紫罗兰献给青春的坟,把桂冠献给早逝的魂;就送给我几片枯树叶,我对它一往情深”。诗人将紫罗兰献给青春,把桂冠献给早逝;但是留给自己几片枯树叶。可以看出,失恋给她巨大的痛苦。只要爱人开心,她宁愿独自忍受煎熬。枯树叶象征着她柔软的心。
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雪夜林畔小驻》(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诗歌的基本意象是作者晚间散步时看到的下雪的场景。作者以问题开头“这是谁的森林”,第二句和第三句问题加深,在最后一句给出了答案,为什么他会停在林边,因为他被树林里雪夜的美景所吸引。作者通过一系列的意象描写了树林和雪夜的美景。这些意象可以分为两部分:视觉(比如:森林、庄、马具、雪花、湖泊)和听觉(比如串铃声、轻风拂雪片声)。这一切都让读者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象征
象征是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象征创造的意象非常复杂。特点是通过含蓄和启迪让读者将某事与其他事物联系起来,从而表达诗歌的主题。诗人丁尼生的《海浪喧哗》(Break,Break,Break)用阴冷的礁石(gold gray stones)来象征诗人破碎的心。“哗啦,哗啦,哗啦,冲着巉岩的跟脚,啊海浪!可那逝去的温柔美好时光,再也不回我的身旁。”
雪莱的《云》(the cloud),前八行从中可以读到,云将欢乐带给世界。开始它是雨给鲜花带来清新的甘霖,为绿叶披上淡淡的凉荫,从翅膀上摇落下露珠。但是变成冰雹时,把绿色的原野捶打得有如银装素裹。随后的四行中,云又是变化多端的,说变就变。象征这个黑暗的社会。第五部分,朝阳被描述为胜利之剑,将所有的暴风雨停息,地球象白鸽孵卵时一样安静。雨后的彩虹象征着新世界终会代替旧世界。
桂冠诗人威廉·华兹华兹的《致布谷鸟》(To the Cuckoo)是英语诗中公认的抒情诗的杰作。作为叙事诗的最典型代表之一,诗歌表达了诗人听到这个快乐的鸟儿婉转的歌声时喜不自禁但却是纯洁的爱。布谷鸟被赋予了诗意,成为永恒,象征着时空、过去和未来、自然和人类、希望与现实、爱与回忆。布谷鸟在作者眼中已不是鸟类,而是谜团、声音、灵魂,是作者在自然中追求的唯一。
四、比喻
英语诗歌中的比喻可以分为两种,明喻和暗喻。
(一)明喻。明喻是将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两种不同事物连接起来。抒情诗中,作者通常会用一个直接的、明显的比喻将抽象的爱转化为具体的事物。这种构造方法生动、真实、明显。诗人彭斯的《一朵红红的玫瑰》(A RED. RED Rose)中,诗人将爱人与红红的玫瑰比较,“啊,我爱人象一朵红红的玫瑰,它在六月里初开;啊,我爱人象一支乐曲,它美妙地演奏起来。”诗人还用四海枯竭,太阳把岩石烧化作为明喻来表达自己对爱人的忠贞不渝。克里斯蒂娜·罗塞蒂的诗歌《生日》(A Birthday),作者将爱人与“唱歌的鸟儿”“苹果树”“彩虹的贝壳”进行比较。“我的心像歌唱的鸟儿,筑巢在湿湿的嫩枝上;我的心像一棵苹果树,累累果实压弯了枝条;我的心像彩虹的贝壳,在平静大海中翕动;我的心比这一切更欢畅,因为我的爱正向我走来。”这些明喻都表达了诗人内心丰富的情感。
(二)暗喻。暗喻是比较两个好像无关事物。抒情诗中,这种非直接的、隐蔽的比喻可以将抽象的爱变化为具体的爱。明喻和暗喻的共同点在于通过比较、对照可以在不同的事物中创造一种共同的气氛。不同点在于明喻指出了不同事物间的共同点,而暗喻暗示主题相同,而意思另有所指。在丁尼生的另一首诗《燕子呀燕子》(O Swallow,Swallow)中,作者通过燕子的帮助间接地表达了自己的爱,创造了一个形象:一个年轻人追求真爱,具有诚实的品质。尽管标题是燕子,但是诗歌没有一句是描写燕子的。斯宾塞的《爱情小唱》(Amoretti),将心上人的眼睛比喻为蓝宝石,嘴唇比喻为红宝石,牙齿比喻为珍珠等等来表达她的爱的真谛。雪莱的《云》(The Cloud)第四部分,雾像仙境,像给天空铺上了一层羊毛毯,又像仙女一样轻柔地巡回。一旦它打破地毯,就会变成冰雹落下来,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每一个冰雹都反映了月亮和星星的光辉。太阳、月亮、星星,这些迷人的、舒展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三)拟人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的。这是将思想具体化的最简单方法之一。诗歌中运用拟人手法,读者可以看到抽象的事物怎样变成和人一样的,人的特点是怎样赋予给抽象的、无生命的物体或非人类的生物的。换句话说,爱是人创造的,然后再赋予给人的思想、感情、行为、声音、个性、兴趣等等。威廉·华兹华斯的《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就用了很多拟人的手法。第一节,他看见“金色的水仙在开放,靠湖边,在树下,随风起舞乐开花”。第二节,作者赋予了水仙花人的品性,想象开始信马由缰。“很多水仙花连绵不断,像银河中的群星闪烁、眨眼,它们展延无限成远景”。这些句子,虽然简单,却有丰富的意境。作者不仅描述了水仙花的美丽而且赋予它们人的精神和气质。艾米莉·迪金森的《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候死神》(Because I could Not Stop for Death),将死神描述成一位绅士。他“殷勤”,有“礼貌”。死亡具体化为一位文雅而有教养的司机,为人的最后旅程服务。“车厢里只有我们俩还有‘永生同座”。这样的描写显示了作者对于死亡的态度,将它拟人化。
丁尼生的《磨坊主的女儿》(The Miller′s Daughter)生命被赋予给了“珠宝、裙带、项链”,“珠宝摇曳在她的耳旁,日日夜夜地藏在她的发间,缠绵于她那如此温暖白皙的香颈”,在他笔下,物具有了人的动作、行为和思想。
五、结语
济慈说,“我宁可要充满感受的生活,而不要充满思索的生活!”[2](P60)。浪漫主义诗歌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强调诗歌的功能,要给人带来快感。诗歌要使人的心灵受到感染,感受其中的智慧和快感。反映在创作理念上就是直接、奔放,极力铺排。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到这四种写作手法通常是同时使用,并且密不可分的,这与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是相辅相成的。
注释:
[1]马知遥:《感动写作论》,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年版,第71页。
[2]罗志野:《西方文学批评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60页。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情感价值 篇4
[摘要]在欧洲声势浩大的浪漫主义运动中,属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早在十九世纪,情感主义已成为了欧洲浪漫主义思潮和创作理念的主要表现方式,这种表现方式有力地推动了英国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对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情感价值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情感价值
[中图分类号]1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06-0176-02
情感是人们精神灵魂所产生的力量,这种情感没有地域和种族的限制,文学作品之所以能打动读者,就是因为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在诸多文学作品中,最讲求情感抒发的乃浪漫主义文学。所谓浪漫主义文学,即一种以激发读者情感为目的的文学。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主张用情感解读人生,把握情感的本质,希望人们的生活充满的诗意,这样读者才能深切地感受到浪漫主义诗歌所蕴含的价值与意义。
一、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主要特点
(一)以情感为中心
在《诗辩》中,雪莱分析了“诗歌”与“故事”的联系,他指出,“故事的核心内容是事实,强调的是地点、时间、因果关系、环境等因素;而诗歌却存在于创作者的脑海中,是以永恒的韧性为基调创作出来的作品”。可见,诗歌创作并不是摹写事件,而是一种以心灵为指引的创作,强调的是情感因素,而不是叙述事情的经过。英国浪漫主义学者们揣着一颗澎湃而炽热的心,将诗歌创作推向了巅峰。情感是浪漫主义诗歌永恒不变的基调,它要求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环境,要求人们充满情感的去看待世界,最终达到一种“物我同一”的境界。所以,情感就相当于是浪漫主义诗歌的装饰品一样,吸引着人们的注意。
(二)以自由为宗旨
诗利用语言创造出一些与人物、事件、情感反应、地点、经验和生活有关的幻象,直击读者的心灵,不受任何外在规则的束缚。所以,这些幻象是诗歌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浪漫主义诗歌可以在想象的世界中随意驰骋,因为他与真实的世界无任何关联性可言,因而可以使读者的心灵在想象的世界中抛开所有的羁绊,得到完全的放松。诗歌的价值就在于营造一个纯粹的精神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人们的思想不会受到任何束缚。所有浪漫主义诗人都可以自由自在的支配自己的精神世界,所以,浪漫主义诗歌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完全不受束缚的有机体。
(三)以个性为手段
所谓诗人,就是在情感不受束缚的前提下,按照自己的想象和心性气质进行自由造型,直接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以创作的形式表现出来。诗人的个性在创造中便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所以,最能表现诗人内心情感世界的方式乃浪漫主义诗歌。严格来说,诗人所要做的,就是塑造一些可以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形象,如此,诗人便可以在一个完全开放、自由的平台上展现自己的个性。值得注意的是,浪漫主义者的言说往往缺乏逻辑性,因而他们的情绪总处于激动状态,但这却恰恰是他们所要苦苦追求的效果。因此,浪漫主义诗人最重要的表现手法就是诗歌,浪漫主义诗歌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就是由这种体裁的特点所决定的。
二、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情感的媒介
情感承载着诗人的情感,是抽象的、千变万化的,也是诗歌自身的意象。作为情感的符号,意象可通过外化内在情感的方式来反映客观现实,它可以是诗人的情感、思想、想象,也可以是美学区位,在表达浪漫主义诗歌千变万化的情感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就拿《西风颂》来说,雪莱的这首诗歌主要表达自己得知曼彻斯特大屠杀消息时的愤怒的心情。诗人将革命力量消灭反动势力的过程描写为“西风扫落叶”,将革命力量的积蓄描写为“西风送种子”。可见,英国浪漫主义诗人表达情感的符号正是意象。浪漫主义使人们利用心灵和自然意象对事物进行了生动的描述,使读者深深感受到了作者的那份情怀与情感,换言之,诗歌就是通过这些意象而变得更为丰满的。
三、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情感价值
(一)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拯救意义
1.“情感理性”的拯救范式。人类可以通过以情感为核心的方式来认识和看待世界。作为一种理性发展的新型模式,“情感理性”将情感在认知与思维方式中的作用完全发挥了出来,使人们基于情感满足和情感愉悦这两个出发点去思考问题,最终使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得到了彻底的解放。总而言之,以情感为核心的思考方式可以是人们对生命的尊严和内涵有更为深刻的了解和体会。人类无法让镜子中的那个“我”来体会自己的感受,也就是说,生命无法通过自造的镜子确认自己是否真的存在。外在现象只能证明有生命存在的痕迹,但无法触及生命的真正内涵。所以,只有打破现象的镜子,直接达到生命的彼岸,才能了解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生命所蕴含的情感和直觉,就是生命曾经存在过的最有力的证据。所以,人类只有养成自觉抵制行为上思维逻辑过滤的习惯,才能使自己的生命变得有尊严。
2.浪漫主义情感的拯救途径。浪漫主义通过解放情感的方式来拯救情感。就广大浪漫主义诗人的情感表现方式和作品特征来看,即使现实糟糕到了极点,他们依然可以依靠情感的力量为心灵创造一片栖息地,以此拯救灵魂。英国浪漫主义之所以有勇气对抗传统,就是因为这些诗人存在一种从思想革命拯救世界的幻觉,这种幻觉支撑着英国浪漫主义一直勇往直前,最终得到了一种脱离世俗的重生感。使人们利用情感创造了一个有别于现实世界的新世界,这个新世界中充满了神秘的色彩,而且所有元素都为情感支配,更重要的是,这种情感并非一沉不变的,这些具有流动性的情感是这个世界处处都充满了温暖和光明;它与基督教一直强调的彼岸天堂有着明显的区别,是一个供人们心灵栖息的场所和平台。人们的心灵因为张扬的情感得到了一个栖息之所,在一个有别于现实世界的家园中,人们心灵得到了真正意义的解放。生活在这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国度中,人们成为了当代的西比尔,而不是沉沦在日复一日机械世界中,变得越来越疯狂,越来越愚蠢。
(二)浪漫主义情感拯救的当今价值
众多浪漫主义诗人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了浪漫主义时期的情感张扬,这也是历史上首次情感盛宴,他们将情感上升到了拯救人类灵魂、矫正社会的高度。华兹华斯通过移情的方式创造了一个山光水色的世界,用以烘托情感,他也因此而成为了一名湖畔诗人;科尔律治将情感置于一个空灵且神秘的世界中,以一种哥特式的离奇方式和梦想的迷离将禁锢于理性世界中的心灵释放了出来,使人们产生了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济慈通过特有的冥想天赋和天生忧郁的性格赋予了情感一双飞翔的翅膀,带着心灵走向了永恒与神秘,演绎了无数富有韵味的情感小夜曲;雪莱则通过理想来表达情感,希望情感能融入理想世界中,使人们在情感自由的状态下过上诗意的生活。情感是抵达心灵的桥梁,只有激发情感,才能使人在机器的轰鸣声中感受到血液的流动。所以,在现代理性工具泛滥的环境下,人们提出了回归情感的诉求,这并不是一种阻碍商品社会发展的行为,因为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只不过回归感情是希望现代能够拥有一种抵抗物质世界侵袭的能力,这样才能捍卫自己的情感生命,正确对待自己的情感欲望,在脑海中腾出一部分非理性空间,用心灵去感受真实与生命。通过艺术作品反映出来的对生命的本质理解实际上就是诗人对情感生命的肯定。所以,对抗理性工具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唤醒人类真实的内心情感。
(三)浪漫主义情感的发展走向
尽管浪漫主义的自燃之火慢慢失去了温度,但人们却都记住了其当时发出的光亮,所以浪漫主义对情感的启迪作用和思想的更新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现实主义针对浪漫主义的特点将这种情感理想拉回了现实,目的就是让情感挣脱唯我主义的束缚,真正与现实结合在一起,最终拯救人们的心灵。在理性工具的主宰下,现代文化变得十分僵硬,这也使得现代主义者开始追求情感的回归。仔细翻阅英国文学中的经典著作可以发现,这种基于呼唤情感自由、情感回归来找回生命尊严、血性生命的精神从未消亡。浪漫主义使人们依靠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对理性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他们发现理性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也束缚了人们的情感和思想,所以他们的目标就是不断的激发和挖掘人类的情感,试图通过情感救赎世人被物质硬化以及玷污的灵活,使人们在古板而僵化的理性世界中找回生命的尊严,感受生命的气息,因此情感救世自有其精神意义。它并没有让人们放弃理性,也未反对宗教,只不过是为了在“上帝死了”的信仰危机的时代和机械轰鸣的冷漠物质世界中找出一种柔软到可以慰藉人类心灵的东西。所以,当代浪漫主义作品的主题就是重申浪漫主义情感的价值,是情感成为人们低于物质侵袭的工具。
四、结束语
在一个被动接受信息和崇尚消费的世界中,处处都存在着失去自我主宰和自我异化的陷阱。人们已洞悉到非个性化和外来的主宰是对现代生活的现实威胁,要有效的控制这些威胁.就必须实现自我情感的回归。基于情感的角度对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进行研究的目的就是发掘文学经典中的理想,以解决当代社会人异化的问题,最终重构人类精神世界价值观,这也是本文的初衷,希望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激发内心的情感,在这个机器轰鸣的世界中深刻地体会到生命的意义和情感的价值。
参考文献:
英国文学诗歌翻译 篇5
[英]约翰·邓恩
去吧,去抓一颗流星,去让曼德草的根长成一个婴儿,告诉我,哪里可以找回过去的年华,谁能劈开魔鬼的脚趾,教教我,去听美人鱼的歌声,去避开妒忌者的诽谤,找到那
可以让老实人提高地位 的风。
如果你渴望看到奇特的景色,看到别人没有见过的东西,那么你不妨骑马出游,一万个日夜,直到双鬓染霜,当你归来之时,你会对我讲起 你见到的所有奇观,然后发誓
美丽而忠贞的女子 这世上没有。
如果你能找到一个这样的女子,请告诉我,那样的旅程一定很美好;
可惜不会有那样的旅程,我也不会离开这里,也许我的隔壁就住着一个这样的女子,也许你遇到她的时候,她美丽而且忠贞,一直到你离家给她写信为止,她都是如此,但是她
不等我归家,准已哄骗了 二三个男人。
创作背景编辑本段回目录
根据沃尔顿(Izaak Walton)所著《多恩传记》(Bibliography of Donne),本诗是多恩在离开英国前往法国之前为妻子所写的。当时,诗人身体健康欠佳,而妻子又有身孕,按常理不宜远游,但是心仪宦途的多恩却决意追随其恩主德卢瑞爵士远赴欧洲。这样,他似乎语感到这次别离或许就是夫妻之间的永诀,因此,整首诗歌就蒙上了一层悲哀的色彩。
告别辞:莫悲伤
覃学岚 译
君子安详辞世的时候,会对自己的灵魂轻轻地道一声:走,有些悲伤的朋友会说: “断气了,”而有些则会说“还没有。”
就让我们默哀吧,肃穆,没有泪眼汪汪,没有嚎啕大哭; 把我们的爱情告诉俗人
无异于对我们的欢愉进行亵渎。
地震会带来恐惧与灾祸;
人们把地震的后果和意义琢磨; 可天体的震动是无害的,尽管它们的威力比地震大得多。
月下情人之爱了无意趣,(它的灵魂是快感)不允许 缺席,因为缺席就会令
爱的构件四分五裂纷纷散去。
而你我千锤百炼的爱情,连我们自己都说不清道不明,心有灵犀,无疑又无忧,就是不看不吻不摸也能体验。
你我的灵魂已融为一体,纵然我须离去,也不必忍受别离,别离只不过是一种延伸
就像将金子锻成飘逸绵绵的金丝。
即便我俩的灵魂不是一体,也会像圆规的两脚那样若即若离; 你的灵魂,那只固定的脚,看似不动,实则会随另一只而移。
尽管它稳坐中央镇守,但是倘使另一只真要去远游,也会斜着身凝神倾听,待君归来时,才又直身相候。
你对我正是这般,我定要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分析 篇6
德拉克洛瓦1824年创作《_c_____》,以极大的同情描绘了希腊人民的苦难。
1819年法国画家__b__创作了著名的《雅法城的黑疫病人》,记载了拿破仑战争中的历史事件。德拉克洛瓦的名作《自由引导人民》又被称为《a_____》。A,卡拉瓦乔;B,路易·达维特;C,拉斐尔;D,安格尔。
A,《自由引导人民》B,《发舟西苔岛》C,《天上的爱与人间的爱》提香D,《马拉之死》。A《鲁卡米埃夫人像》B《着衣的马哈》C《蓬帕杜夫人像》D《查理一世骑马像》。A,籍里柯;B,安格尔;C,德拉克洛瓦;D,库尔贝
A,《自由引导人民》B,《沙尔丹纳帕勒之死》C,《希阿岛的屠杀》D,《马拉之死》。A,安格尔;B,格罗;C,普吕东;D,德拉克洛瓦
A《1830年7月27日》B《第二号屠杀》C《1808年5月2日起义》 D《1808年5月3日》 8.9.安格尔的代表作品有:《_____d___》。
《梅杜萨之筏》是浪漫主义画家_____b___1818年创作的作品。A,《1808年5月2日起义》B,《雅典学院》C,《十字军进入君士坦丁堡》;D,《泉》。A,德拉克洛瓦B,籍里柯C,格罗D,透纳。
10.巴比松画派的重要代表画家有泰奥多罗·卢梭、特罗扬、___a_______等人。A,杜比尼;B,库尔贝;C,德拉克洛瓦;D,荷加斯。11.以下属于柯罗的著名作品是:《___c__》。
A,《卖虾少女》;B,《阿尔卡迪的牧人》普桑;C,《孟特芳丹的回忆》;D,《园中合奏》。12.《拾穗者》是19世纪法国画家____b___的代表作。A,库尔贝;B,米勒;C,杜比尼;D,泰奥多罗·卢梭
13.1849年,__a__创作的《石工》体现了现实主义的艺术主张,以前所未有的强度表现了劳动者的形象。A,库尔贝;B,米勒;C,德拉克洛瓦;D,路易·达维特 14.《______b__》是库尔贝完成于1855年的代表作品。A,《石工》;B,《画室》;C,《鲁卡米埃夫人像》;D,《泉》。
15.____b__的版画不但富于艺术表现力,且以批判现实主义的手法深刻揭露法国当时的黑暗政治,画家本人因此受到路易·菲利普当局的迫害。A,戈雅;B,杜米埃;C,伦布朗;D,威廉·布莱克
16.巴黎凯旋门上的浮雕《马赛曲》是法国雕塑家__b____的作品。A,乌东;B,吕德;C,卡尔波;D,罗丹
17.著名雕塑《加莱义民》是艺术家______d_的作品。A,乌东;B,吕德;C,卡尔波;D,罗丹
18.从1880年直到逝世,罗丹一直从事《_d_》大型雕塑的创作,长达37年之久 A,《尤利西斯陵墓》;B,《圣彼得大教堂》;C,《巴黎凯旋门》;D,《地狱之门》
19.康斯太勃的《__b__》曾送往1824年的巴黎沙龙展出,轰动一时,德拉克洛瓦同时送展的《希阿岛屠杀》亦受其影响。
A,《发舟西苔岛》;B,《干草车》;C,《暴风雨中的汽船》;D,《瓦兹河上的落日》 20.__c___是英国浪漫主义风景画最著名的代表。A,克劳德·罗兰;B,普桑;C,透纳;D,特罗扬 BDACC BADBA CBABB BDDBC 选择题(高难度10题)
1,_年在巴黎世界博览会开幕之际,库尔贝发表了著名的“现实主义宣言”。C A,1849年;B,1850年;C,1855年;D,1859年
2,德拉克洛瓦的《十字军进入君士坦丁堡》反映的是第_ 次十字军东征的史实d A,第一次;B,第二次;C,第三次;D,第四次
3,德拉克洛瓦创作的《沙尔丹纳帕勒之死》灵感取材于___的诗篇。a A,拜伦;B,弥尔顿;C,歌德;D,波德莱尔
4,路易·达维特的作品《萨宾妇女》取材于_____故事。c A,圣经;B,古希腊;C,古罗马;D,中世纪传奇
5,巴黎歌剧院建筑上的浮雕《舞蹈》是著名雕塑家 C_的杰作。c A,乌东;B,吕德;C,卡尔波;D,罗丹
6,罗丹为许多同时代的名人创作过雕像如《____》。b A,伏尔泰;B,巴尔扎克;C,孟德斯鸠;D,蓬帕杜夫人 7,__的名作《奥尔南的葬礼》描绘的是画家家乡的乡土风俗。a A,库尔贝;B,米勒;C,杜比尼;D,泰奥多罗·卢梭 8,柯罗的肖像画名作是《____》。d A,《卖虾少女》;B,《石工》;C,《教皇英诺森十世》;D,《珍珠姑娘》 9,以下不属于安格尔的作品有《_____》。c A,《荷马礼赞》;B,《土耳其浴室》;C,《三等车厢》;D,《大宫女》 10,18世纪末叶古典主义雕塑大师乌东的代表作有:《_____》。c A,《巴尔扎克像》;B,《摩西像》;C,《伏尔泰像》;D,《花神》 CDACc BADAC 判断题(低难度20题)
1,安格尔创作了《荷拉斯三兄弟的宣誓》。(×)路易达维特
2,新古典主义与17世纪古典主义的区别在于它反对脱离现实的绝对美,而是借古喻今,以古代的典范启发大众,为社会现实服务。(√)
3,路易·达维特是新古典主义运动在绘画领域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4,德拉克洛瓦的代表作有《自有引导人民》、《十字军进入君士坦丁堡》、《梅杜萨之筏》等(×)籍里科《梅杜萨之筏》
5,德拉克洛瓦的《希阿岛屠杀》和《米索隆基废墟上的希腊》反映的都是希腊独立运动时期土耳其统治者对希腊人民的压迫罪行。(√)
6,1789年,达维特创作的《布鲁特斯》以古罗马执政官大义灭亲的题材,激励法国人民为共和国理想而战斗。(√)
7,1832年德拉克洛瓦随苏丹大使摩纳伯爵到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旅行,《阿尔及尔的女人》、《摩洛哥犹太人的婚礼》都是这次旅行后创作的作品。(√)
8,巴比松画派响应 “回到自然”的口号,倡导写生风景画。代表画家有亨利·卢梭、特罗扬、迪亚兹、杜比尼等。(×)兴起
9,《枫丹白露森林的入口》是柯罗风景画的代表作。(×)鲁梭
10,路易·达维特创作过一系列标榜拿破仑皇帝业绩的油画,如《拿破仑越过阿尔卑斯山》、《拿破仑加冕礼》、《拿破仑在雅法鼠疫病院》等。(×)《拿破仑在雅法鼠疫病院》格罗
11,格罗是达维特的学生,擅长创作军事历史题材的作品,其军事画中紧张的戏剧性和激情奔放的画法已经孕育着浪漫主义的因素。(√)
12,米勒出身农民家庭,曾经进入德拉克洛瓦的画室学画,后作为巴比松画家的重要代表,创作了大量反映乡间生活的名作。(×)巴比松画家
13,安格尔喜爱纯化洗练的形式,其名作《大宫女》、《土耳其浴室》、《瓦平松浴女》等都充分反映其追求古典美的标准。(√)
14,库尔贝的现实主义宣言主张要忠实于客观对象的表现,不要抄袭古人,而要自由表现当代生活。(√)15,杜米埃的著名石版画《1834年4月15日特朗斯诺宁街的屠杀》反映的是七月王朝统治下的血腥事件。(√)
16,籍里柯是法国浪漫主义绘画的开创者,代表作是《但丁的小舟》《梅杜萨之伐》(×)《但丁的小舟》德拉克罗瓦
17,罗丹的《思想者》、《亲吻》、《加莱义民》都是其宏伟的《地狱之门》设计的组成部分。(×)《加莱义民》
18,透纳的浪漫主义风景画代表作包括《战舰归航》、《无畏号战舰的沉没》、《干草车》庚斯太勃等。(×)庚斯太勃《干草车》
19,康斯太勃的代表作有《干草车》、《萨尔斯勃雷教堂》、《孟特芳丹的回忆》柯罗等(×)柯罗 20,库尔贝的代表作有《画室》、《你好,库尔贝先生》、《石工》、《奥尔南的葬礼》等等。(√)判断题(高难度10题)
1,库尔贝的早期创作受浪漫主义影响,《受伤的人》、《带狗的自画像》等作品中或多或少渗透着感伤情调。(√)
2,十九世纪科学迅速发展,思想家们提倡“自然主义”,在美术领域也以法国画家库尔贝为代表,掀起了现实主义艺术的高潮。(√)
3,罗丹开始接触艺术始于巴黎工艺艺术学校,其1876年在沙龙展出的《》获得金奖(×)其1876年在沙龙展出的
4,加莱义民取材于圣经传说14实际发生的一件真实的事情,六位义民为保护全城百姓英勇不屈,慷慨就义。(×)实际发生的一件真实的事情
5,康斯太勃以表现田园风光见长,其代表作《干草车》1824年送往巴黎展览时即引起了德拉克洛瓦的关注。(√)
6,透纳一生游历过欧洲许多国家,其风景画富于浪漫主义的气质。(√)
7,18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是英国风景画的黄金时代,代表画家有康斯太勃、克劳德·洛兰和透纳等人。(×)、克劳德·洛兰
8,罗丹的艺术着重于人物心灵刻画,其著名作品《老娼妇》根据十五世纪德国诗人维隆的诗篇《美丽的欧米哀尔》创作,说明丑陋的形象也可以在审美上具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9,库尔贝曾积极投身巴黎公社运动,公社失败后其创作主要转向静物画和风景画。(√)
10,德拉克洛瓦的《自有引导人民》在沙龙展出时,被保守的学院权威批评为“。”(×)《西阿岛的屠杀》 名词解释(低难度8题)1,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的设计风格其实是经过改良的古典主义风格。将怀古的浪漫情怀与现代人对生活的需求相结合,在十九世纪的艺术创作之中,达维特和安格尔等人是新古典主义艺术的重要代表。2,浪漫主义艺术
浪漫主义一词源于Romance一词,意指“传奇”、“小说”。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色。但这时的浪漫主义既未形成思潮,更不是自觉为人们掌握的创作方法。浪漫主义作为一种主要文艺思潮,从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盛行于欧洲并表现于文化和艺术的各个部门。德拉克洛瓦、吕德等是19世纪浪漫主义在美术创作领域的代表人物。3,现实主义艺术
现实主义是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中最常见的术语之一。这个术语一般在两种意义上被人们使用:一种是广义的现实主义,泛指文学艺术对自然的忠诚,最初源于西方最古老的文学理论,即古希腊人那种“艺术乃自然的直接复现或对自然的模仿”的朴素的观念,作品的逼真性或与对象的酷似程度成为判断作品成功与否的准则。作为一个艺术流派的现实主义出现于十九世纪中叶的欧洲,1855年库尔贝的“现实主义宣言”是其标志。4,巴比松画派
法国19世纪的风景画派。巴比松系巴黎南郊约50公里处的一个村落,位于枫丹白露森林的进口处,以风景优美著称。巴比松画派活跃于19世纪30~40年代,当时法国一些青年画家不满七月王朝统治下的现实生活和僵化了的学院派新古典主义绘画,主张描绘具有民族特色的法国农村风景。他们陆续来到巴比松一带作画,有的还定居下来,形成了画派。
5,德拉克洛瓦:十九世纪著名法国画家。曾在盖兰画室学习,他的作品充满浪漫主义风格,善于把抽象的冥想和寓意变成艺术形象,其表达感情的深度与力量以及在描绘运动的激烈和气势方面,很少有人能与之相比。
6,达维特油画《马拉之死》
达维特的油画《马拉之死》表现的是雅各宾派领袖马拉刚刚遇刺身亡的情景。画家有意将画面的上半部处理的单纯、深暗以突出下半部的客观写实表现,同时,加强死者身体的下垂感和压抑、悲痛之气氛。马拉工作的木台有如纪念碑一般,使画面产生了一种凝重、庄严的气氛;这简洁、严谨、明晰、理智的表现手法以及这深入、具体、真实再现细节的刻画,反映了法国大革命期间,古典主义的盛行以及人们渴望寻求一种时代所需要的理想的英雄主义精神。
7,《荷拉斯三兄弟的宣誓》:达维特取材罗马传说的历史画名作。艺术家通过在旧制度没落时刻,给那些向往公民美德、英雄主义、革命及崇高境界的感情披上罗马人的服装,把一种新的感觉注入了古典艺术的技法中。
8,透纳(泰纳):英国风景画家,是19世纪上半叶英国学院派画家的代表,以善于描绘光与空气的微妙关系而闻名于世。他在艺术史上的特殊贡献是把风景画与历史画、肖像画摆到了同等的地位。
名词解释(高难度4题)1,库尔贝的《画室》
《画室》的全名叫《画家的工作室——一个现实的寓意,概括了我7年来艺术生活的情况》。画家的立意在于展示自己从1848年以来的艺术创作生涯,并寄寓一种意味深远的社会哲理。画家把7年来对生活和思想有影响的朋友和他曾经画过的模特儿集中画在一个画面上。另外还集中了上流社会各个阶层的形象,表现一个法国社会的缩影。2,自然主义
艺术创作中的一种倾向。作为创作方法,自然主义一方面排斥浪漫主义的想象、夸张、抒情等主观因素,另一方面轻视现实主义对现实生活的典型概括,而追求绝对的客观性,崇尚单纯地描摹自然,着重对现实生活的表面现象作记录式的写照,并企图以自然规律特别是生物学规律解释人和人类社会。以“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摹仿”作为出发点的自然主义创作倾向,是同现实主义创作倾向一样源远流长的。但作为一个比较自觉的、具有现代含义的文艺流派,自然主义则是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在法国兴起,然后波及欧洲一些国家,并影响到文化和艺术的许多部门。
3,罗丹:法国杰出的现实主义雕塑家,在继承和发展古希腊罗马和文艺复兴雕塑造型艺术成果的基础上,脱出学院派的桎梏,从而树立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对雕塑做了根本性的变革——以雕塑家个人的认识和深切的感受作为创作的基点,用丰富多彩的绘画手法,塑造有生命力的艺术形象,并赋予深刻的心理内涵和社会意义。
4,巴黎凯旋门:欧洲的一种纪念战争胜利建筑。始见于古罗马时期,当时统治者以此炫耀自己的功绩。后为欧洲其他国家所沿用。巴黎的凯旋门并非仅只一座,但最为壮观、最为著名的,是位于“夏尔•戴高乐广场”中央的那座凯旋门。1805年12月2日,拿破仑•波拿巴•波拿巴在奥斯特利茨战役中大败奥俄联军,翌年2月12日拿破仑•波拿巴•波拿巴下令建此凯旋门以炫耀自己的军功。同年八月,按照著名建筑师夏尔格兰的设计开始破土动工。简答题(低难度8题)1,籍里柯的艺术成就
答:籍里柯是法国浪漫主义绘画的创始人,他虽然只有33岁的短暂生命,但他在美术史上却占据了重要的地位。1818年他创作了《梅杜萨之筏》这幅画是根据一个历史事件构思的,构图处理古典主义,籍里柯力求创作一幅画一切都接近于真实事实和自然,《梅杜萨之筏》的构图是采用金子塔式的形式,他要表现的出筏子的人们向远处出现的船求救的情绪,那条救生船是在木筏的逆风的方向,这样的构图可以加强冲开阻力的力量,这幅画充满了激情和力量,就连这幅画面上转身的男人凸显的筋肉也表现了极大的紧张性,这已经不是古典主义艺术所欣赏的那种平稳的情绪了,而是一种动荡的,激烈运动的力量了,充满激情力量和浪漫主义的因素。2,柯罗的艺术成就
答题:柯罗经常去巴比松作画,他的名言“面向自然,对景写生”成为了画家们遵循的方向,他在风景画上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林妖的舞蹈》和透明银灰色调梦幻色彩的《孟特芳丹的回忆》,柯罗善于运用中间色调的风景画家,他给印象派画家可贵的启示。柯罗的肖像画也是独富风采的,如《珍珠姑娘》、《弹曼陀铃的女郎》等。这些人物画力图达到一种理想的美。3,简析康斯太勃的艺术风格
答题:康斯太勃是英国风景画大师,他以家乡的田园风光见长,他的画具有真实、质朴的特点,他那充满了清新的力量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爱,对生活的爱。他摆脱了学院派褐色调子和学院派缺乏想象力的构图,他户外外光写生,捕捉大自然的清新、闪烁和真实的感,大量使用不被人喜欢的绿色,还创造了刀刮法产生了一种闪耀的光亮,人们称他为“康斯泰勃雪白”。作品代表作有《干草车》,影响德拉克洛瓦和后来的印象主义艺术。
4,十九世纪现实主义艺术产生的背景及其进步意义。
答题:十九世纪中叶社会发展,阶级矛盾尖锐,法国掀起了大革命的风暴,法国的启蒙运动对文化艺术也起了推动的作用,新旧价值冲突,人们不满浪漫主义、学院主义一味脱离现实的倾向,“回到自然”的新思想鼓励艺术家面向大自然面向真实生活。十九世纪现实主义一方面继承了以往现实主义艺术如17世纪荷兰艺术和18世纪英国风景画的优良传统,进而强调真诚面对生活的态度,主张艺术以实际生活为基础,赞美自然,歌颂劳动,并对社会中下阶层给予关注,生动的刻画了人民的形象,批判社会现实并追求人类社会文明进步。
5,巴比松画家米勒的艺术成就。
答题:米勒是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以表现农民题材而著称的现实主义画家。他创作的作品以描绘农民的劳动和生活为主,具有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他用新鲜的眼光去观察自然,反对当时学院派一些人认为高贵的绘画必须表现高贵人物的错误观念。米勒的表现手法很有独特风格,造型浑厚而朴实,静中有动,感情内在,他喜欢表现夕阳下的景物,喜欢逆光,代表作有《播种者》、《拾穗者》、《晚钟》、《牧羊女》。6,巴比松画家泰奥多罗·鲁梭的艺术成就
答题要点:鲁梭是巴比松代表画家之一,以客观严谨的精神研究再现大自然,宗教般激情讴歌大自然的美,其笔下的风景庄严、雄伟,尤其擅长描绘橡树。代表作品《大橡树》、《春》、《枫丹白露森林的入口》。
7,评析安格尔的肖像画艺术。答:安格尔是古典主义最后一位大师,他重视古典美形式,但其强调纯化、洗练的形式又不同于学院主义画家拘谨的造型要求。安格尔的素描精确,用很少的明暗阴影生动表现人物,在其肖像画当中,形和线具有极高的表现力,人物文雅,构图严谨,色彩高度的协调,如《德奥赛妇人像》主人公的衣物质感刻画的十分精到。虽然安格尔的艺术主张是古典主义的,但他本人的艺术探索对于后来的现代艺术家也有一定的启发。
8,评析德拉克洛瓦东方题材的艺术作品
答题:德拉克洛瓦1832年的北非之行,他被东方的优美情调和绚烂的色彩所激动,创作了《阿尔及利亚的女人》,这幅画所画衣饰华丽的东方妇女生活,各种色彩交错,光彩夺目,有一种诗意的异国情调。《十字军进入君士坦丁堡》则反映了十字军东侵略残暴的史实。他的东方题材的作品还有《摩洛哥犹太人的婚礼》、《猎狮》。他作品中的浪漫主义的紧张情节性,异域情调,强烈的色彩和笔触感带有主观情感,想象力的驰骋都是浪漫主义的特征。
简答题
1,简述新古典主义从达维特到安格尔的发展历程
答:新古典主义排斥脱离现实的绝对美的观念,以古代人的美德为典范,为社会现实服务,他们否定罗可可价值并以严肃、庄重的笔调赞美古代英雄。十八世纪中叶以来持续的考古发现引起人们对古代的热情,达维特也深入研究古代的雕刻,并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开始创作以描绘古代英雄为题材的绘画。他的作品有《荷拉斯兄弟的宣誓》、《马拉之死》、《萨宾妇女》等。
新古典主义艺术不断的扩展,法国乌东的艺术表现了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美学思想,如《伏尔泰像》。普吕东创作理想美是他一生的追求,他喜欢柔和的光影构成一种朦胧梦幻般的意境,代表作有《被西风抬起的波赛琪》。格罗热衷于赞美拿破仑的英雄精神,代表作有《拿破仑在雅法鼠疫病院》。安格尔是古典主义最后一位大师,他重视古典美的形式,肖像画中形和线具有极高的表现力,人物文雅,构图严谨,色彩高度的协调,著名的作品有《泉》和《德奥赛妇人像》。
2简析杜米埃的艺术风格
答题:杜米埃是法国19世纪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讽刺画大师。他最初从事版画创作,以尖锐的艺术语言揭露和讽刺社会的黑暗。已经40岁的杜米埃开始画油画,他的油画仍如同讽刺画一样,造型不求形似,只重视色块与形体的“神肖”。他往往以棕色和粉红为基调,从文学名著和生活中选择表现题材,以批判的艺术眼光审视自己所创造的形象。杜米埃的艺术生涯始终与法国的现实主义相联系,他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语言,塑造自己独特的艺术形象。
3巴比松画派产生于怎样的文化历史背景?
答题:十九世纪中叶社会发展,阶级矛盾尖锐,劳动者的问题突出,法国掀起了大革命的风暴,启蒙运动的文化思想对艺术起了推动的作用,出现了一批重于如实反映客观现实的现实主义画家,他们主张以实际生活为基础,自然为本,同时资本主义社会生活令部分知识分子怀念牧歌式田园,巴比松画派的一批画家受到进步美学思想的影响,兴起了一个“回到自然”的口号,避免喧闹的城市,主张直接写生。4简析格罗军事画中的浪漫主义因素
答题:格罗是达维特学生,并有机会跟随拿破仑在军队中生活,使得格罗成为了战争画家,他擅长军事画并热衷于赞美拿破仑的英雄精神,在达维特的古典主义基础上开始了激情洋溢的画法。格罗被认为是新古典主义画家,但其军事题材作品孕育浪漫主义艺术的因素:紧张的剧情感,奔放的笔触,情感强烈的色彩,英雄主义的气概和浪漫想象结合在一起,代表作有《拿破仑在雅法鼠疫病院》。论述题
1,试述罗丹的艺术成就。
答题:罗丹是法国杰出的现实主义雕塑家,他对当时顽固守旧的学院派艺术非常不满,他的早期作品走着坚实的现实主义道路,他崇拜希腊雕刻和米开朗齐罗的艺术,他在继承和发展古希腊罗马和文艺复兴雕塑造型艺术成果的基础上,脱出学院派的桎梏,《伤鼻的人》《青铜时代》是早期的代表作。这些雕塑都是大胆的现实主义的作品,《青铜时代》表现人类从沉睡中醒来的主题。青年人挺胸,面对晴空,驱走睡魔,将有所行动的姿态,这座雕像是向当时陈腐僵化的学院派发出的有力挑战,他号召雕刻艺术回复到有血有肉的现实主义道路上来。1880年,罗丹致力于大型高浮雕构图《地狱之门》的制作,整个浮雕容纳了186个人体,壮观宏伟。
罗丹树立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对雕塑做了根本性的变革——以雕塑家个人的认识和深切的感受作为创作的基点,用丰富多彩的绘画手法,塑造有生命力的艺术形象,并赋予深刻的心理内涵和社会意义。罗丹的作品《加莱义民》着重于历史的正式性,突出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复杂的心理状态。罗丹着重于人物心理刻画的作品还有著名的《老娼妇》,人们称这是一座“丑得如此精美”的雕像。罗丹还创作了许多同一时代人的雕像,如《达鲁》、《巴尔扎克》和《雨果》等雕像。
2,试评述安格尔的艺术风格。
答题:安格尔是古典主义最后一位大师,安格尔崇拜希腊罗马艺术和拉斐尔,和大卫一样捍卫古典法则,他认为自己是正统的古典主义者,他追求一种古典主义规范的风格,他喜欢纯化而洗练的形式,重视古典美的形式,但又对中世纪和东方异国情调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而被一些艺术史家戏剧性地划入浪漫主义画派。他的优秀作品《雷维尔夫人肖像》、《瓦平松的浴女》、《洛哲营救安吉莉卡》等,把对古典美的理想和对具体对象的描绘达到了完美统一的程度。他对表现女性裸体充满了热情。从1820年开始直到1856年才最后完成的《泉》,是他毕生致力于美的追求的结晶。这虽是他晚年的作品,但所描绘的女性的美姿却超过了他过去所有的同类作品。他虽然重视古典美的形式,但其强调纯化、洗练的形式又不同于一般学院主义画家拘谨的造型要求。代表作《泉》以古典希腊雕刻为范本,刻画出一位庄重典雅的女人体,色调优雅,笔触柔和,创造了一个恬静的境界,这幅画无论形体还是色彩都达到了完美的程度。在安格尔的肖像画当中,表现了高超的写实技巧,遵循古典形式的规范,人物文雅,构图严谨,色彩高度的协调,如《德奥赛妇人像》主人公的衣物质感刻画的十分精到。安格尔的素描也是同样表现出纯属的写实功夫,发扬了古典主义的严谨,形体准确的画风,注重型和线的关系,虽然安格尔的艺术主张是古典主义的,但他本人的艺术探索对于后来的现代艺术家也有一定的启发。
3试评述德拉克洛瓦的艺术风格。
答题要点:德拉克洛瓦崇尚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并且继承和发展了威尼斯画派、荷兰画派和鲁本斯、康斯太勃等艺术家的成就和传统。德拉克洛瓦的作品充满浪漫主义风格,善于把抽象的冥想和寓意变成艺术形象,其表达感情的深度与力量以及在描绘运动的激烈和气势方面,很少有人能与之相比。成名作《但丁的小舟》(又名《但丁与维吉尔》)在1822年沙龙展出后,立即轰动巴黎艺术界。这幅取材于但丁《神曲》表现善与恶矛盾的作品,以其情感洋溢的形象、悲剧性的力量、对人类灾难的真实描绘和大胆的构图,使他成为浪漫主义的中心人物。《希俄斯的屠杀》和《迈索隆其翁废墟上的希腊》,使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斗争进一步尖锐化的作品,并使德拉克洛瓦一跃而成为当时的第一流画家。1825年德拉克洛瓦访问英国,英国绘画的鲜明色彩,使他对法国学院派线条的艰涩和色彩的贫瘠更为不满,在其后的作品中他着意强调光和色的微妙关系,取材于莎士比亚、歌德、拜伦等文学作品的一批画作,均以缤纷的色彩、宏大的构图、强烈的明暗对比和深刻的心理刻画,被后人称之为浪漫主义的典范之作。德拉克洛瓦1832年的北非之行,他被东方的优美情调和绚烂的色彩所激动,创作了《阿尔及利亚的女人》,这幅画所画衣饰华丽的东方妇女生活,各种色彩交错,光彩夺目,有一种诗意的异国情调。《十字军进入君士坦丁堡》则反映了十字军东侵略残暴的史实。他的东方题材的作品还有《摩洛哥犹太人的婚礼》、《猎狮》。他作品中的浪漫主义的紧张情节性,异域情调,强烈的色彩和笔触感带有主观情感,想象力的驰骋都是浪漫主义的特征。
4试述浪漫主义思潮的基本特征及其在19世纪美术中的表现
答题:浪漫主义美术强调情感力量,鼓励想象力,追求希腊罗马以外的中世纪题材和异域题材,提倡乡土艺术和民族艺术.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浪漫主义美术的一些特点在十八世纪后期瑞士人亨利 富塞利、英国画家和诗人布莱克的作品中已有体现。十九世纪之后,康斯太勃善画英国乡村景色,探索了大气的光和色的复杂性.他以家乡的田园风光见长,泰纳发挥了光的自然效果,创造出有动力感的构图,使观众如历其境,似乎在随画面一起游动。在德国,风景画家龙格力图以象征手法把个人的心灵气质描绘为普通的自然灵性的一部分。弗里德里希是虔诚的宗教徒,他以高入云霄的一棵孤树或十字架之类形象来暗示自然和心灵的可敬可畏。在法国,采用历史和文学题材的主要浪漫主义画家是德拉克洛瓦。除在色彩和光方面进行实验外,他以雄健的笔力表现了他的感情。异国的主题,特别是北非沙漠的游牧生活使他着迷。其热情洋溢地描绘动物生活的作品,反映了他和籍里柯相似的兴趣,后者在选择当代事件作为创作题材方面很有革命性
论述题(高难度2题)1.新古典主义与17世纪的古典主义艺术有何联系与区别?
答题要点:联系:新古典主义和17世纪的古典主义都重视古希腊罗马艺术和文艺复兴传统,崇尚文艺复兴大师的理性创作。17世纪古典主义的代表普桑,他为古典的理性所支配,把古典的形式美运用到他的作品中,构图严谨、均衡,人物典雅而端庄。他竭力讲求画面的完整,构图的统一,人物运动的节奏感和雕刻般的形体美,如作品《花神的胜利》和《阿尔卡迪亚的牧人》。而19世纪新古典主义代表达维特同样深受古典艺术的影响,他倾心于卡拉瓦乔的明暗和色彩效果。他主张明确性的严谨的形式,安格尔则认为自己是正统的古典主义者,他蔑视技术上的随意处理,追求一种古典规范的风格,他喜欢纯化而洗练的艺术形式,重视古典美的形式。如《泉》、《土耳其浴室》。
区别:17世纪古典主义具有巴罗克时代的一些特征,如强调画面空间的纵深错觉,强调画面构图的统一性和宏伟气氛。画面上为创造一种气氛而设计一种光线并讲求善用幻觉表现现实自然 产生了一种幻想与现实相结合的艺术效果。
19世纪新古典主义与17世纪古典主义的区别在于他排斥了脱离现实绝对美的观念,以古代人的美德为典范,为社会现实服务,起到了借古喻今的教育作用,他们否定罗可可的价值,一反“罗可可”的纤弱、感伤和颓废的作风,以严肃、庄重的笔调赞美古代英雄,因此,革命的古典主义要求不仅仅是模拟古人,而重要的是他具有现实意义。
2.你怎样理解十九世纪的现实主义艺术的历史意义和在当代艺术中的现实意义?
答题: 1848年以后,法国主要阶级矛盾由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取代了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的矛盾,社会阶层明显形成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贫富差别巨大,形若天堂地狱。因此,社会上很快就出现了审视这种社会现象的思潮,许多作家把笔锋对准了阶级剥削和压迫的现象。向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道德提出了质疑和批判。十九世纪中叶社会发展,阶级矛盾尖锐,新旧价值冲突,人们不满浪漫主义、学院主义一味脱离现实的倾向。“回到自然”的新思想鼓励艺术家面向大自然面向真实生活。十九世纪现实主义一方面继承了以往现实主义艺术如17世纪荷兰艺术和18世纪英国风景画的优良传统,进而强调真诚面对生活的态度,正因为如此,才形成了写实与虚饰对立的艺术观念之争,才形成了有社会责任感的现实主义画家反对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局面。
在当代艺术中艺术家应具有19世纪现实主义艺术对传统文化的辩证思想,既要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要与时代相结合,敢于批判前者并进行革新创造。坚持发扬“为生活,为民众而艺术”的思想,崇尚自然,歌颂劳动。艺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作者对社会的体验和感受。是真实的直接的贴近生活的一面。应像米勒从自我的劳动过程中寻找灵感,真挚的表现劳动者在大自然中的美。当代艺术应该关注社会,敢于批判现实,揭示当时社会现象。
安格尔和德拉克洛瓦的艺术观念和创作风格上有何不同? 1观念上的不同: 安格尔主张的是古典主义,他是古典主义画派最后的代表人物,安格尔崇拜希腊罗马艺术,并和拉斐尔、大卫一样捍卫古典法则,他认为自己是正统的古典主义者,他追求一种古典主义规范的风格,喜欢纯化而洗练的形式,重视古典美的形式,安格尔所提出的观念,是把宗教画当作主要创作题材,内容呆板,缺乏法国大革命时代的气息。而德拉克洛瓦则高举浪漫主义大旗,成为浪漫主义大师,古典主义框格再也束缚不住其热情的回荡。《希俄斯的屠杀》和《迈索隆其翁废墟上的希腊》,使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斗争进一步尖锐化的作品,他对法国学院派线条的艰涩和色彩的贫瘠更为不满,被后人称之为浪漫主义的典范之作。他取材广泛,1825年德拉克洛瓦访问英国后取材于莎士比亚、歌德、拜伦等文学作品的一批画作,旅行北非以东方的题材为主。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分析】推荐阅读:
英国诗歌09-13
英国功能主义07-02
浪漫主义诗歌05-12
外国浪漫主义诗歌10-03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10-20
英国巴林银行倒闭案分析08-29
英国留学中介排名分析10-10
英国花境分析与借鉴08-16
唯美浪漫爱情诗歌《你是我梦中一抹夕阳》06-02
浪漫经典爱情诗歌《若干年后还说我爱你》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