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沟民族小学法人代表实施方案

2024-10-07

六沟民族小学法人代表实施方案(精选5篇)

六沟民族小学法人代表实施方案 篇1

六沟民族小学

关于法人代表安全生产承诺落实年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局《关于印发<承德县法人代表安全生产承诺落实年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全面、细致、扎实地做好学校安全工作,确保我学区学校的安全稳定,参照《教育局法人代表安全生产承诺落实年实施方案》,根据学区学校特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1.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市、县及教育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校长的安全工作主体责任,完善各校“三项制度”内容,根本整治校园各种安全隐患,打牢学校安全工作的基础。

2.落实教育局“依托校园安全,建设和谐校园”的工作要点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使广大师生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遵纪守法、和谐共处”的意识,确保安全教育贯穿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

3.加强各学校安全工作的管理和落实,保障学校及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推进全县的社会稳定。

二、范围

2008年签订维护学校安全稳定责任书的班级和班主任及部门。

三、落实内容

(一)安全管理要求

1.建立学校安全工作领导机构,实行校长法人代表负责制;设立保卫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保卫人员,明确其安全保卫职责。

2.健全门卫制度,建立校外人员入校的登记或验证制度,禁止无关人员和校外机动车入内,禁止将非教学用易燃易爆物品、有毒物品、动物和管制器具等危险物品带入校园。

3.建立学校安全定期检查制度和危房报告制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排对学校建筑物、教学设备设施进行安全检查、检验。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当停止使用,及时维修或者更。维修、更换前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或者设臵警示标志;在校内高地、水池、楼梯等易发生危险地方设臵警示标志或采取防护设施。学校无力解决或者无法排除的重大安全隐患,应当及时书面报告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

4.落实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工作责任制,对于消防设施和器材加强日常维护,保证其能够有效使用,并设臵消防安全标志,保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和消防车通道畅通。

5.建立用水、用电、用气等相关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定期进行检查或者按照规定接受有关主管部门的定期检查,发现老化或者损毁的,及时进行维修或者更换。

6.严格执行《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餐饮业和学生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严格遵守卫生操作规范。建立食堂物资定点采购和索证、登记制度与饭菜留验和记录制度,经常检查饮用水的卫生安全状况,保障师生饮食卫生安全。

7.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并将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臵于实验室显著位臵。严格建立危险化学品、放射物质的购买、保管、使用、登记、注销等制度,保证将危险化学品、放射物质存放在安全地点。

8.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具有从业资格的专职医务(保健)人员或者兼职卫生保健教师,购臵必需的急救器材和药品,保障对学生常见病的治疗,并负责学校传染病疫情及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有条件的学校,设立卫生(保健)室。

9.新生入学要求提交体检证明。托幼机构与小学在入托、入学时查验预防接种证。学校要建立学生健康档案,组织学生定期体检。

10.建立学生安全信息通报制度,将学校规定的学生到校和放学时间、学生非正常缺席或者擅自离校情况、以及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异常状况等关系学生安全的信息,及时告知其监护人。

11.对有特异体质、特定疾病或者其他生理、心理状况异常以及有吸毒行为的学生,学校要做好安全信息记录,妥善保管学生的健康与安全信息资料,依法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

12.有寄宿生的学校建立住宿学生安全管理制度,配备专人负责住宿学生的生活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对学生宿舍实行夜间巡查、值班制度,并针对女生宿舍安全工作的特点,加强对女生宿舍的安全管理。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学生宿舍的消防安全。

13.学校要建立安全工作档案,记录日常安全工作、安全责任落实、安全检查、安全隐患消除等情况。

(二)日常管理要求

1.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遵循教学规范,落实安全管理要求。组织学生参加的集体劳动、教学实习或者社会实践活动,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身体健康状况,并为学生活动提供安全保障。

2.组织学生参加大型集体活动,要成立临时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安排必要的管理人员,明确所负担的安全职责;制定安全应急预案,配备相应设施。

3.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教学计划组织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并根据教学要求采取必要的保护和帮助措施。组织学生开展体育活动,要避开主要街道和交通要道;开展大型体育活动以及其他大型学生活动,必须经过主要街道和交通要道的,事先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共同研究并落实安全措施。

4.小学、幼儿园建立低年级学生、幼儿上下学时接送的交接制度,不得将晚离学校的低年级学生、幼儿交与无关人员。

5.学生在教学楼进行教学活动和晚自习时,要合理安排学生疏散时间和楼道上下顺序,同时安排人员巡查,防止发生拥挤踩踏伤害事故。晚自习学生没有离校之前,要有负责人和教师值班、巡查。

6.不得组织学生参加抢险等应当由专业人员或者成人从事的活动,不得组织学生参与制作烟花爆竹、有毒化学品等具有危险性的活动,不得组织学生参加商业性活动。

7.不得将场地出租给他人从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品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得出租校园内场地停放校外机动车辆;不得利用学校用地建设对社会开放的停车场。

8.不得聘用因故意犯罪而受到刑事处罚的人,或者有精神病史的人担任教职工。

9.教师要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和工作纪律,不得侮辱、殴打、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的,及时告诫、制止,并与学生监护人沟通。

10.教育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期间,遵守学校纪律和规章制度,服从学校的安全教育和管理,不得从事危及自身或者他人安全的活动。

11.对已知的有特异体质、特定疾病或者异常心理状况的学生,给予适当关注和照顾。生理、心理状况异常不宜在校学习的学生,应当休学,由监护人安排治疗、休养。

(三)安全教育要求

1.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地方课程设臵要求,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

2.在开学初、放假前,有针对性地对学生集中开展安全教育。新生入校后,帮助学生及时了解相关的学校安全制度和安全规定。

3.针对不同课程实验课的特点与要求,对学生进行实验用品的防毒、防爆、防辐射、防污染等的安全防护教育,对学生进行用水、用电的安全教育,对寄宿学生进行防火、防盗和人身防护等方面的安全教育。

4.对学生开展安全防范教育,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技能,应对不法侵害,对学生开展交通安全教育,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交通规则和行为规范,不乘坐无证车及超员车,对学生开展消防安全教育,有条件的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消防站参观和体验,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识,提高防火意识和逃生自救的能力。

5.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组织师生开展多种形式的事故预防演练。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针对洪水、地震、火灾等灾害事故的紧急疏散演练,使师生掌握避险、逃生、自救的方法。

6.聘请法制副校长或者法制辅导员协助学校检查落实安全制度和安全事故处理、定期对师生进行法制教育等。

7.定期组织教职工学习安全规章制度、掌握安全救护常识,学会指导学生预防事故、自救、逃生、紧急避险的方法和手段。

(四)事故处理要求 1.在发生地震、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和重大治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转移、疏散学生,或者采取其他必要防护措施,保障学校安全和师生人身财产安全。

2.校园内发生火灾、食物中毒、重大治安等突发安全事故以及自然灾害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组织教职工参与抢险、救助和防护,保障学生身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

3.发生学生伤亡事故时,按照《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规定的原则和程序等,及时实施救助,并进行妥善处理。

4.发生教职工和学生伤亡等安全事故的,及时报告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和政府有关部门。

四、工作步骤:

(一)安排部署(5月10日至5月25日)

1.各校对照落实内容认真开展自查,5月30日前将自查报告交学区中心校,对安全工作中的不足立即进行整改或完善。

2.各校结合2008签订六沟学区学校维护安全稳定责任书的内容,明确相关人员责任,制定考核办法,实行奖励与惩罚。

(二)督导落实

1.在对各校“三项制度”和“实施计划”审核备案基础上,通过全面检查和重点督查等形式对各校安全工作安排、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对重点部位(学生食堂、宿舍、实验室、微机室、教学楼、宿舍楼紧急疏散通道、消防设施、学生活动器材等)、重点时段(学生上下学、间操、集会、学校重大活动等)要进行重点排查。要求学校每月15日将校园安全自查及整改情况上报学区中心校。

2.开展校园安全专项治理活动。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重点做好宿舍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和交通安全排查治理工作。

此阶段11月底前完成。

(三)评估验收

年底,迎接中心校组织人员按照落实内容要求对各校进行安全工作考核 六沟民族小学

2008年5月7日

六沟民族小学法人代表实施方案 篇2

信息时代,信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成为其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信息技术课程是国家教育部面向新世纪,培养和提高国民素质而设订的新课程。该课程为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技能,以及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形成应用信息技术来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培养能够适应信息社会发展挑战的创造性人才打下基础。在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是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认识,同时提高知识储备,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2 凯里市区小学信息技术现状调查研究设计

2.1 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黔东南州凯里市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情况,从而了解信息技术教育在小学中的现状,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建议。让信息技术教育在凯里得健全的发展。

2.2 调查方式及对象

本次调查选择的是凯里市区比较有代表性的四所小学作为调查对象。主要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获得这四所小学在信息技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有关原始资料,并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从而获得有关民族地区小学在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本次研究对凯里市第一小学,凯里市第五小学,凯里市第八小学,鸭塘小学,四所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的教师和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发放教师问卷40份,学生问卷300份,最后回收教师问卷40份,回收率100%,回收学生问卷279分,回收率93%。

3 调查结果与数据分析

3.3.1 关于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问题

1)学校层面

通过调查和访谈得知凯里市区的四所小学从学校层面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主要表现在现有教学设备不能满足教学需求;信息技术课程虽然列入课表,但未能很好实施;学校任然看重语文、数学、英语三门主课课程的教学,其投入力度也相对较大。

2)教师层面

从调查中发现,虽然凯里市区的四所学校均配有1-2名信息技术专业的任课教师,但由于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不够重视,基本教学条件也难以满足教学需求,专任教师们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另外,这些教师平时还承担学校电脑、网络维护等工作,这些因素都影响了信息技术课教师备课、上课的精力。

从调查数据可知,在接受问卷调查的40位一般教师中对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很了解”的只有7.5%,“比较了解”的有30.00%,而“了解一些”的教师却有超过半数的62.50%之多。而在课程目标方面,“很了解”的教师有22.50%,“较了解”的教师有25.00%,而“了解一些”的教师占一半以上达到52.50%。从这些数据可知,凯里市区小学的一般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程只是一般了解,更谈不上深入了解和祥细知晓了。

3)学生层面

学生对一门课程的了解情况会影响其对这们课程学习的态度,以下数据显示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了解情况。

由数据分析可知,对于课程内容,17.92%非常了解,52.69%了解一些,29.39%不了解。对于课程的作用,24.73%非常了解,44.80%了解一些,30.47%不了解。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了解的程度不深。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简单的玩游戏,放松的课程,不参加期末考试,不会影响总成绩。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了解不透彻正是信息技术课程没有得到有效实施的一个重要方面。

4)家长层面

在当今信息飞速发展的社会,通过网络了解信息是必不可少的。在走访中,大多数家长对使用电脑都持反对意见。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过多使用电脑,会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荒废大好的学习时间;有些家长不买电脑,就是担心孩子沉迷于网络,有的买了,但不连网,这无形中就把孩子推向了网吧。互联网上的一些不健康的信息,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心理发展。长时间使用电脑对孩子的视力也有影响。处于小学阶段孩子的自控能力不强,不能恰当把握使用电脑的时间,所以,家长对信息技术课程不太支持。

3.3.2 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课率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实验稿)》中规定:小学阶段总学时至少要达到68学时,建议102学时。平均至少每周3.4课时。根据调查可知,信息技术课程课都已经被列入班级课表,虽然每周开设课时不一致,但都有开设,说明信息技术课程在凯里市区小学已经得到普遍开设。由此看来,凯里市区小学能较好的贯彻教育局颁发的新课程计划,但是部分小学没能按照要求去执行,课时安排不足。由数据可见,凯里市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安排与课程计划的每周至少3.4课时还有一定的差距,信息技术课程在凯里市区小学还没能够得到完善的实施,在课程安排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3.3.3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课是理论与实操相结合,轻理论,重实操。学生能够进行实际操作,把理论运用于学习、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创造性思维。

通过调查可知,在“教师教学方法”这个问题上,51.25%的同学选择教师为主,20.79 %选择学生为主,27.96%选择双主教学。由数据可知,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比率过半。现在提倡的是素质教育,信息技术课为的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创新思维,传统的教学模式会阻碍学生思维发展,降低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3.3.4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评价

小学信息技术课不是一种劳动技能和职业技能教育,而是一种基础文化教育和人才素质教育。[1]它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鼓励学生思考,培养创新思维。

由数据分析可知,15.41%卷面考试,20.79%卷面+实际操作,63.80%没有进行考试。信息技术课程没有完全进行考核。凯里市区小学对信息技术课的考察存在着不足的问题,在凯里市区一些小学,信息技术课没有存在考察的实质,故而教师和学生都不会把精力放在这门学课上。

4 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对策和建议

4.4.1 树立正确观念

信息技术课程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观念是重要的一部分。需要转变观念,才能正确的认识信息技术课程以促使得到有效的实施。据调查,学校领导,教师认为信息技术课不重要,只是副科,主要抓好语文、数学、英语就行了。很多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也有偏差,他们认为,信息技术课只是放松课,供娱乐、上网、游戏玩的,上不上都无所谓,而且会影响学习。对于这样的观念必须纠正,应该让学生知道信息技术课不是完全“放松、上网、游戏”,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运用于现实生活中。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已经是我们所必须掌握的,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4.4.2 加大教育投入,完善教学设施

良好的教学设备是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最基本要求,加大对教学设备的投入,及时做好计算机的更新与维护,让学生更好的利用计算机学习。学校也要对网络进行建设,这样才能保证资源的共享,学生也可以利用网络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自己的素养。

4.4.3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时应该结合该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而不是死板的教师教,学生学,应让学生多进行实际操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4.4 规范教学管理,保障教学有效开展

规范教学管理可以从根本上改善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教师就会认真的教学,而不是以敷衍的态度来教学,学生也会端正好学习态度。首先,学校要严格执行和贯彻教育部门的评价标准,而且要对信息技术课程严格管理。其次,对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及教学能力等也要进行相应的评价,以此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最后,应该多关注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了解学生对课程是否感兴趣。只有建立规范的教学管理,才能使信息技术课程得到重视,得到良好的发展。

4.4.5 完善培训机制,促进专业化发展

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进行更高层次的培训。学校应该安排教师进行相适宜的培训,使他们接受到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掌握新的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从而能够把最新的信息和技术教给学生。选派教师外出学习,学习发达地区的教学理念与方法,让学生感受不一样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学习网上优质课程,找到适合本学校的教学。学校聘请专业对口的教师,补充新鲜的血液,使教师队伍更专业化。

4.4.6 寻求家长支持

家长的大力支持,能促进信息技术课程得到更好的实施。家长重新认识信息技术课程,纠正信息技术课就是上网、玩游戏的错误观点,学生不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受家长的影响很大。家长不能只看到了信息技术带来的弊端而忽视了信息技术给我们生活与社会发展带来的帮助。家长可以规定孩子上网的时间与上网的内容,休息时可以适当的放松,缓解紧张的学习,引导孩子怎样正确的使用网络,而不是一味的反对与制止。这样不仅扼杀孩子的学习兴趣,也阻碍了孩子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家庭信息化学习环境,学生能更好的学习。

5 结束语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主要目标的课程,具有自己的特别之处。它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而且使学生掌握基本信息技能。由于各种因素,信息技术课程在凯里市区小学还得不到有效的实施,还存在诸多方面的不足。要想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我们就得转变观念,增加投入,加强监督,改变模式,完善评价。

摘要:随着时代不断的发展,信息技术是我们生活中最基本的技能之一。信息技术课程是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也是人们掌握信息技术的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文章对凯里市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信息技术课程在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意见。

六沟民族小学法人代表实施方案 篇3

一、小学民族器乐校本课程的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一是通过教师介绍、学生查阅资料等方式,促使学生了解所学民族器乐的基本知识,包括该民族乐器的起源、发展演变过程、基本构造、乐器分类、名家名曲、乐器保养、社会影响等。

二是通过教师指导、自主练习、合作练习与表演等方式,促使学生掌握所学民族器乐的演奏方法与技巧,包括指法、节奏、音准、力度、转换、乐感、姿势等,能够自主与合作演奏所学民族器乐。学生经过长期学习、练习、考级、演出等,最终在所学民族器乐方面形成特长。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兴趣激发、外在督促、目标激励、体验成功等方式,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练习所学民族器乐,逐渐由教师、家长的外在推动转变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养成坚持练习的好习惯,从练习演奏中获得美感、喜怒哀乐的情感体验,从成功的表演、考级中获得成就感、自信心。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一是通过欣赏、演奏民族器乐练习曲和名家名曲,促使学生感受和体会乐曲中所表达的情绪、情感和美感,想象乐曲中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表达自身对于乐曲的感受、想象与体验。

二是通过学习、反复练习、表演所学民族器乐,促使学生形成民族器乐学习的兴趣,形成耐心、坚持、专注、合作等品质,以及调整自我情绪、状态的意识和方法,促进学生增强自信心和勇气,培养学生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二、小学民族器乐校本课程的内容

学校民族器乐校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民乐基本知识、演奏方法与技巧、情感体验等。目前,学校已经开发了民族器乐校本教材,教材包括民族乐器相关的文化知识、演奏技能、经典作品赏析、典籍介绍与评析、练习曲谱等;在把握学生年龄、认知实际与心理特点以及民乐文化学法特点等的基础上安排教材内容。

当前较为知名的曲目大多适合成人演奏,为此我们对已有乐曲进行了改编使其适合儿童演奏,并在教材内容编写安排上体现出由浅入深、由低渐高的特点。此外,在教材编排方面,将民族乐器的认知、民乐文化功能、情感体验功能与民族器乐技能学习等有机结合,突出教材的人文性与综合性特点。

三、小学民族器乐校本课程的实施

1.小学民族器乐校本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

学校民族器乐校本课程的实施,主要采用了双师指导、家长协助、小组合作、师徒结对、多乐器合奏等教学组织形式。

双师指导是指校外专业教师与校内辅导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学习和练习民族器乐的教学组织方式。学校自开设民族器乐校本课程后,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选聘专业的校外教师对学生进行授课,这些教师均为我国国家一级演员,具有长期从事民乐基础教学的丰富经验和显著业绩,同时选用责任心强、组织能力较强和民族器乐基础较好的本校教师担任管理、辅导教师,负责协助开展常规管理和练习辅导活动。通常专业教师每周进行一次2小时的专业授课,辅导教师每周进行两次各1小时的练习辅导。专业教师擅长专业教学,经常使用专业术语,这强化了学生民乐学习的专业性,但有时学生不能完全透彻理解教学内容,在日常中会出现各种问题,这时就需要辅导教师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其进行解释与辅导。同时,辅导教师和学生一起听专业教师授课,辅导教师会认真记录专业教师教学的重难点,强调的注意事项以及各项要求,在辅导练习过程中,辅导教师针对授课内容进行细致的、有针对性的辅导,为学生基本技能的掌握奠定更好的基础。

小组合作,是指在辅导教师组织的日常练习课中,教师将按照年级、学习程度等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其进行合作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小组内成员互相评价、提建议,互相指导指法、姿势、节奏等,这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和技能的共同提高。

师徒结对,是指在日常练习课中,教师让老学员指导新学员,师徒结对,一对一,师傅严格认真地教徒弟,示范、指导、练习,师徒之间建立起深厚友谊,共同努力,互相鼓励。

家长协助,是指学生除了在学校的学习外,还需要每天在家里进行1个小时左右的民族器乐练习,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从旁倾听、关注、指导、辅助,并鼓励和督促学生每天坚持练习。

多乐器合奏,是指学校民乐团学员在参加多乐器合奏演出之前的排练过程中,进行多种乐器的联合演奏练习,这种合奏既需要每位成员的基本功做保障,也需要全体成员的倾听、合作,从而培养学生集体演奏能力、合作能力、集体荣誉感等。

2.小学民族器乐校本课程的实施策略

(1)兴趣激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民族器乐的起点和持续动力。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学习民族器乐的兴趣,给学生塑造宽松、自由的氛围,让学生体会民乐所带给人的美感、精神愉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采取多种方式教学,减轻学生的身体和心理负担,使其感受到其中的快乐。每次练习辅导课结束时,引导学生谈自己的收获、情感等,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进步。

(2)目标激励。学生在民乐学习中每一个突破性的进步,往往是发生在有目标激励的情况下。例如,考级前的一个月、某次比赛或演出前的一段时间,这时,学生在目标激励下,会形成一个当前关注点,激发学习斗志,集中精神,从而平心静气,坚持持续的练习,由此获得较大的提高。

(3)外在督促。学生民族器乐的学习需要兴趣,更需要耐心和持之以恒。学生民族器乐的学习,是一个艰辛的过程,有时甚至是枯燥的、乏味的。学生每天的民乐练习时间,少则半小时,多则数小时,有时不断重复练习某一个小节,每一小段要练上数十次,非常考验学生的耐力和坚持性。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辅导教师和家长的不断鼓励和督促。学生的坚持,很大程度上也是家长的坚持,家长需要采取各种奖励措施、进行正面教育等,长期督促孩子学习。

(4)体验成功。成功体验是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民乐积极性的重要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让学生体验成功,并在学生有良好表现时,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此外,让学生参加一些表演、比赛活动,当取得成功时,就会使学生获得成就感、自信心,从而坚定学习民乐的信念。

四、小学民族器乐校本课程的评价

1.课堂教学和练习评价

在双师指导、小组合作、师徒互助和家长协助等教学组织形式下,在学生学习和练习民族器乐过程中,专业教师、辅导教师、组内成员、同伴和家长等会给予各种各样的口头评价,这些评价或肯定赞扬,或指出问题。除了这些口头评价外,我们还设计了课堂教学和练习评价表,供教师、学生和家长在学生学习和练习结束后进行评价。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知识部分内容较少,故评价表中未纳入知识维度,只有技能维度(考察指法、节奏、音准、力度、转换、乐感、姿势等)、情感维度(考察情感投入度、情绪、表情、整个状态等)和态度维度(考察耐心、坚持、专注、合作、自信等品质)。我们采用A、B、C、D等级评价的方式,A表示表现非常好,B表示表现比较好,C表示表现一般,D表示表现不太好。最后,评价者在综合考虑被评价者在各项评价内容方面表现的基础上,给予一个总体评价,也采用A、B、C、D等级评价的方式,解释同前。

除了填写上述教学和练习的日常表现评价表外,辅导教师、家长还对学生进行追踪性的质性评价,每学期对学生进行两次质性评价,描述学生近期练习民族器乐的状况,或者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典型性事件,从中分析学生的技能发展状况、潜质、悟性、意志品质、情感及特长发展状况等。

2.考级评价

民族器乐专业团体每学期组织一次民族器乐演奏社会艺术水平等级考试,学校学习民族器乐的学生大多会参加这样的考试。在考级过程中,专业人员从专业的角度对学生民族器乐学习的程度和水平进行评价,肯定学生演奏的优点,提出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这些评价成为指导和激励学生日后民族器乐学习的重要内容。考级通过,民族器乐专业团体会发给学生相应的证书,给予肯定和认可。这些考级评价也被学生、教师和家长认为是较为客观、公正和专业的评价。

3.排练和演出评价

银河小学学生的民族器乐表演远近闻名,民族器乐学生经常参加各种演出活动,在演出前期的排练和演出过程中,民乐指挥、辅导教师、同伴都会给予各种指导和评价,这些评价或指导学生不断改进,或激励学生努力排练和练习。此外,在演出过程中,观众也会通过掌声、言语等做出自己的评价,而这些评价往往也是最有说服力的,是学生自信、勇气和荣誉感的源泉。

总之,民族器乐是银河小学重要的艺术类校本课程,对于学生的情感培养、特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学校也肩负着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器乐文化的重要使命。学校将不懈努力,将本校民族器乐校本课程建设得更加完善!

教学反思 六沟小学齐飞 篇4

借助高标准通过省二轮督导评估的东风,发扬成绩,注重学校特色打造,创建优质学区!我讲的课是小学英语四年级unit 5 Alet’s learn 的内容,教学反思 六沟小学齐飞。在本节课中我试想的是让学生从游戏进入课堂,这样可以拉回学生的心思,利用多媒体手段,把今天要学的内容,以生动形象的实物图片呈现给学生,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此的印象。在整堂课的设计中,我设计了很多游戏,我认为这样可以使课堂变的轻松自在,也增加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乐趣。

其次,我采用由旧知识到新知识的学习方式,这样可以消除学生对新知识的排斥,消除他们认为新单词困难的心理,此外我把单词融入句子,操练句子来练习单词,做到词不离句。充分利用小组来练习句型和检查句子。

回过头来再看我这节课,存在更多的是遗憾。由于本人锻炼比较少,自己心理素质比较差,导致我从进入课堂就带给了学生一种紧张压抑的气和平时的我一点都不一样了,自己在课堂上放不开,学生也不敢说话,即使做了很多游戏,也没能达到平时上课的效果,在加上我对这个班的孩子不是很了解,课前熟悉学生没有做到位,导致课上配合不太好,另外,我自己课堂随机应变能力较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显得过于紧张,语速过快,前紧后松,还犯了一个错误,把长音和短音混淆不清,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六沟小学齐飞》。还没能把多媒体课件的用途发挥好。使整个教学过程没能达到预计的效果。

六沟民族小学法人代表实施方案 篇5

民间舞蹈是其他种类舞蹈的母体和渊源, 现在存活的各少数民族的代表性民间舞蹈, 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对传统文化的保存与发展, 是当今世界一个共同探讨的问题。深入了解了各个少数民族的生活和性格, 为研究舞蹈动作与风格的文化内涵, 作了一个巨大的铺垫。因此, 少数民族代表性民间舞蹈的课程化, 具有必要性, 也有可行性, 并且对于民间舞蹈、课程教育以及民族文化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我们这次向民间艺人学习的主要是德钦藏族的弦子、锅庄和哈尼族的铓鼓舞。属于氐羌族系的藏族、哈尼族, 他们的民间舞蹈都具有农牧文化型的特点。氐羌舞蹈的基本风格特征为具有明显的山地民族舞蹈的特点。氐羌民族的舞蹈的音乐节奏鲜明强烈, 一般为强弱拍较为明显的节奏, 并且十分注重强拍的运用。舞蹈多为踏地、跺脚、崴膝、抬脚及小腿灵活为其动作特征, 主要在于外在的直接体现。联臂踏地为节, 圆圈起舞, 故上身和手动作较少, 舞姿不多。有韵律美而缺乏造型美, 有动态美而缺乏静态美。”

一、德钦弦子舞、锅庄舞

德钦县文化馆馆长的亲自教授, 让我们有幸与极具地域性色彩的弦子和锅庄零距离接触。德钦弦子舞是藏族自娱自乐广泛表演性民间舞种独具特色的三大舞种之一, 其风格独特, 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跳弦子舞是增强民族团结, 促进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弦子舞也是男女青年交流的歌舞。男子拉起马尾二胡琴, 女子舞起长袖, 尽情展示自己的舞姿, 一场弦子歌舞, 不论持续时间多久, 都不允许重复已经唱过的曲调。歌词可以即兴现编, 也可以使用传统的经典词。弦子舞在藏族历史发展中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和影响力。弦子舞的舞蹈动作以双膝关节的颤扭和摆扬彩袖为特征, 它的词和曲都相当丰富, 据了解并非专人所作, 均系人们将心灵要表白的话用诗文唱出, 并相互配合乘兴创作, 日积月累岁岁增加。我们被馆长的自弹自唱吸引住了, 不由自主地跟唱起来“东此以穷窝啦鲁鲁啦, 宋几马来窝啦松雄;嘎雄嘎雄啦, 嘎以下主窝啦叫鲁;西雄西雄啦, 西以夺思窝啦真鲁。”全是藏文, 为了让我们更容易理解, 馆长把它汉译过来:“年轻的伙伴们, 何时能相聚, 快乐高兴啊, 欢乐的跺脚, 幸福啊, 我们的脚步要一致啊!”

“锅庄”是藏语。锅:“围绕”之意, 庄即“卓”舞蹈之意。德钦锅庄舞包具有丰富多彩的藏族文化内涵, 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其中蕴含着友爱、团结等传统的人文精神, 有较高的艺术和社会价值。锅庄舞曲调轻快活泼与豪放相济, 跳舞时, 参舞者皆弯腰搭肩, 舞蹈始而平稳缓慢。舞蹈时, 一般男女各排半圆拉手成圈, 有一人领头, 分男女一问一答, 反复对唱, 无乐器伴奏。整个舞蹈由先慢后快的两段舞组成, 基本动作有“悠颤跨腿”“趋步辗转”“跨腿踏步蹲”等, 舞者手臂以撩、甩、晃为主变换舞姿, 队形按顺时针行进, 圆圈有大有小, 偶尔变换“龙摆尾”等其他图案。临近结束时动作小巧迅速, 变化较快, 歌舞都在欢乐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在整个舞蹈中, 形式完整多样, 地域特色鲜明, 民族风格浓郁, 。

二、建水哈尼族铓鼓舞

哈尼族渊源于古代的羌人族群, 在千百年的历史岁月里, 经过漫长的迁徙历程, 最后定居于滇南的群山峻岭之中。从根本上讲, 迁徙历史和梯田稻作是哈尼族文化赖以萌芽、生长和构建的两大基础。哈尼族文化的所有要素, 都与迁徙历史和梯田稻作具有内在的派生渊源关系。建水哈尼族属于哈尼族糯美、糯比支系。主要居住在建水县的坡头、普雄两乡的咪的村、普古鲊、大罗家寨、小者茶等八个村子里, 总人口一万余人。铓鼓舞是哈尼族舞蹈中最具特色、发展得较为完整的代表性民间舞蹈, 因挎鼓和持铓起舞而得名。流传于建水县、元阳县、红河县交界一带的哈尼族聚居区。舞时, 在圆圈中心对舞, 一组男青年围圈舞蹈。舞蹈有一定的程式和规范, 并带有一定的技巧性。铓的意译为谷物颗粒硕大, 鼓是谷物饱满的意思。在“昂玛突”节日里, 全村男子争先恐后跳铓鼓舞, 人们说:“谁跳得好, 谁的鼓敲得响, 谁家的庄稼就长得好, 谁家的谷物就饱满。”

给我们教授的是一位非常朴实的传承人老师, 脸上总是挂着朴素和蔼的笑容, 使大家更为亲切, 老师将近花甲, 可动作的幅度和力度非常大气和稳健, 可想而知, 这位传承人与铓鼓舞的情缘之深。据老师说哈尼族祖先由北方迁徙到滇中, 有一股途经建水, 最后大部分渡过红河定居江外, 只有少部分留在红河北岸一带的高山深谷里。在农闲时期, 为了积蓄力量, 放松身心, 使来年农事工作顺利开展而相聚, 用象征欢乐的锣鼓娱乐, 以此扫除过去一年的污秽, 迎接寄予更美好希望的新年。哈尼族铓鼓舞源于生产生活, 又为生产生活服务, 是哈尼族农耕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 是一种由原始宗教祭祀活动发展到现代舞台艺术的表现。它正作为表达哈尼人民对生产生活的意愿, 展现族群性的手段之一, 被建水哈尼族人民更娴熟地加以运用。铓鼓舞雄浑豪放, 气势轩昂, 质朴劲健, 热情洒脱, 表现出了哈尼人大山一样的性格, 森林一样的情怀。

舞蹈美感的民族性问题, 是我们舞蹈创作和舞蹈欣赏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我们民间舞蹈教学过程中, 民族性问题也是重中之重, 既要注重舞蹈美感的培养也要重视民族的文化熏陶。少数民族代表性民间舞蹈因此, 少数民族代表性民间舞蹈作为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日益成为现代化语境中的主流表述, 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 抢救非遗等不仅成为文化主义者的口号, 而且成为文化建设者的实践。

上一篇:常用冲压材料知识下一篇:素质拓展训练主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