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段认识实习报告

2024-10-24

车辆段认识实习报告(通用8篇)

车辆段认识实习报告 篇1

认识实习报告

2013年5月13日,我们去第一实验楼参观,我们戴上安全帽后,由黄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进入了汽车工程实验室,在里面我们首先参观了柴油发动机,那是一个四冲程六汽缸的发动机,和我们在书里面了解到的差不多,但远没有现在来得那么真实,老师一边指点一边解说,必要时还亲自动手拆开发动机,讲解发动机的构造和运行方式,拆开了看里面的构造,挺复杂的,有些不太懂,老师也一一为我们讲解了,使我加深了对汽车发动机的认识。之后又去参观了汽油发动机,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有些不一样,汽油机比柴油机多了一个点火系统,不过基本原理还是差不多,都是六缸发动机。然后我们去参观了汽车底盘,底盘由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组成,传动系主要由离合器,变速器,万向节,传动轴和驱动桥组成。之后又看了行驶系,转向系,悬挂系,制动系等的零件构造。老师把底盘拆开来一一为我们讲解。结合从书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以前没有理解透彻的知识通过。最后老师带我们参观了电气设备和车身,车身包含了车壳,车门,车窗,座椅等部件。电气设备主要有电源和用电设备组成。老师都一一为我们操作了这些设备,我们遇到不懂的都一一问老师了,老师也认真的为我们解答。通过这次的认识实习,初步了解了汽车的构造以及运行系统,熟悉了汽车的运行方式。

2013年5月14日,今天我们去到在柳州市的柳工集团总部去认识实习,我了解到了柳工集团的历史和发展情况。柳工成立于1958年,核心企业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是

于1993年改制上市,是行业和广西第一家上市公司。

企业经营范围:目前公司主导产品为1.5t-10t(额定载重)轮式装载机、0.11-1.2立方米(斗容规格)履带式液压挖掘机、10-25吨(工作质量)压路机、中大吨位叉车、路面机械产品如沥青摊铺机、平地机、铣刨机和路拌机,以及灵活多用的小型产品系列如滑移装载机和挖掘装载机等。拥有50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从事产品设计及制造技术研究工作,使产品研发水平和技术性能始终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公司总部及下属控股子公司现有10000余名员工。我们参观了第一车间以及结构车间还有总装配车间等车间。整个参观发觉很多东西都是操控机械控制生产,都是流水线作业,在材料车间和结构车间工人不是很多,但很多大型的机器设备,在焊接车间和总装配车间人较之前的车间多人一点,看着工人把一个个零件拼揍成一部部重型车辆,感觉做这个特有成就感。

2013年5月15日,我们去参观了在柳州市高新工业园区的中国重汽集团公司,始建于1989年,隶属柳州市交通局领导下的国有中二型企业,是一家专业从事专用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的国有企业。公司现有员工近600人,现生产基地占地面积200亩,资产总值约2亿元。2008年取得了良好的业绩,今年1至9月份,销售专用车2538 辆,同比增长85%;实现销售收入近3.5亿元,同比增长67%,再创历史新高。公司主要产品为各类专用车和汽车零配件。专用车重点产品为自卸车系列、罐式系列,主导产品为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粉粒物料(散装水泥)运输车、加油车、化工液体运输车及重型自卸车。向

“2008年产销超过3000台,2009年产销超过6000台,2010年产销达12000台”专用车的经营目标前进,实现三年三大步跨越式的高速发展。我们主要参观了油箱制造和混凝土搅拌罐制造车间以及装配这些设备到车上的装配车间。

2013年5月16日,我们去到柳州市参观五顺模具部件有限责任公司,柳州五顺汽车柳州市五顺汽车配件厂成立于1989年,是广西大型专业生产汽车配件及相关模具、焊夹具的民营企业,总部位于毗邻桂柳高速公路的柳州市鱼峰区静兰工业园内,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企业目前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拥有员工共5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4名,技师12名,具有模具专业设计工程师10名,后具备模具专业钳工82名。生产的主要产品有N1型车架、CN100焊合件各类型高品质模具、夹具、检具,其技术水品在区内是首屈一指的,就我厂的模具产能而言可达6000多万,再加上其他的焊合件产品总计有1个亿左右。由厂长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五顺汽车的原料车间以及切割焊接车间,这里有许多大型冲压厂,一块块合金钢板放到冲压机床上,一个个模型就出来了,当真是厉害啊,生产的很多模具都是车身类的。主要是五菱的产品还有宝骏的汽车配件。

通过这次认识实习:

(一)真正体验到工作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它不是一件

容易的是。

(二)以前觉得书本上很空洞的东西现在清楚了许多,我真正的感到了“实践出真知”这句话的内涵,自己亲

身实践的东西是自己永生难忘的。

(三)从小一方面说,不能有丝毫的马虎,没有机会让自

己犯错误,要用一丝不苟的态度对待事情。往大的说,若机组一旦出现故障,那损失是相当巨大的,甚至会

危及生命

(四)深刻体会到学好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因为我们学习的是机械类专业,若是不小心,生产出不合格的产品会危及开车司机以及乘客的性命,与人们的出行息息

相关

(五)体会到团结互助是必不可少的总的来说,这次认识实习,让我对零件的取材、生产、切割、制造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及对汽车的构造和制造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加深了从书本学到的知识的理解,以及明确了今后努力学习的方向。真是不虚此行啊。

车辆段认识实习报告 篇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人们出行安全及便捷被摆到重要的位置, 轨道交通车辆作为公共交通工具, 具有运力强、污染少、安全、准点等优势, 是出行的首要选择, 其应用越来越广。近年来, 各地加大轨道交通投入, 除一线大城市继续沿伸轨道线路, 二线城市也进行了投资建设。目前, 我国在38座城市拥有158条轨道交通线路, 运营里程达4 190 km, 另有40个城市的在建轨道交通线路4 073 km, 轨道交通建设如火如荼。在这样的背景下, 浙江省不仅开建了轨道交通工程 (地铁) , 也积极进行轨道交通车辆的本地化制造和维修。杭州南车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是浙江省第一家轨道交通车辆公司, 它由原中国南车集团公司旗下的南京浦镇车辆公司和浙江省铁投公司共同组建而成, 公司自2011年初确定筹建, 2012年开建厂房, 主要生产地铁B型车辆, 包括地铁车辆的表面处理涂装技术与管理。

1 车辆涂装前期准备

1.1 基本情况

轨道车辆的涂装具有防腐、装饰、阻燃等功能, 是整车制造厂完整制造线的必备工序。杭州南车城市轨道交通车辆项目通过前期的筹建, 其表面处理涂装工序车间于2013年3—10月进行了紧张的设备安装、单机调试、联动试车, 2013年12月在新建的表面处理涂装车间试喷油漆样板, 2014年6月进行水性漆试验并打通了整车的全部工艺流程, 2014年7月2日起进行杭州2号线的1列车辆 (6节车厢) 的表面处理涂装, 2014年8月30日基本结束。车辆喷漆后的效果见图1。

1.2 车间布局

表面处理涂装车间的布置采用“抽屉式” (或称“摆渡式”) 布局设计 (见图2) 。

1.3 设备与工装

主要喷涂设备为高压无气喷枪。与空气喷涂相比, 高压无气喷漆效率更高, 高压泵使涂料增压, 经高压软管从极细的喷孔中喷出, 并雾化成微细粒, 喷射到被涂产品表面, 形成均匀的涂膜。涉及到喷嘴孔径、涂料黏度、涂装质量要求因素, 喷漆效率和涂装质量主要由压力比、喷嘴流量、喷幅喷嘴的几何形状, 孔径大小与加工的精度等决定, 根据现漆种与雾化等要求选配不同压力比的枪嘴型号。防火涂料的施工黏度高, 采用大型喷枪, 小范围的局部修补则采用小型空气喷枪。

工装是为特定产品、工序需要而特制的非标件, 如运漆小车、登梯、防护工装等, 测试用各类检测仪器均经计量系统确认, 符合要求。

2 施工

首次生产车辆只有1列 (6节车厢) , 生产按照阶段性逐步推进, 涂装生产组织按照大样板先行试验, 检验合格后整车一起完成前一道工序 (同时完成随车小样板的涂装) 。阶段性逐步推进:第1步, 喷砂喷底漆、喷防火涂料底漆、涂防火涂料;第2步, 涂刮腻子、喷中涂、喷一次面漆;第3步, 喷色带漆。流程如下:铝合金整车车体清洁—防护—喷砂— (防护) —喷底漆—涂刮腻子 (反复几次) —喷中涂—喷二次面漆 (白色RAL 9003、橙色RAL 2009、黑色RAL9005) 。涂装期间插入喷涂防火涂料体系, 中间需做大量防护工作。车体漆样板漆层示意见图3。

结合公司实际情况, 在没有单独设置防火涂料喷漆室的情况下, 与中涂漆共用1个喷漆室。

表面处理参数:粗糙度符合6.3µm<Ra<12.5µm。

油漆经湿喷湿施工后、流平、加热或自然固化, 干燥按表1进行。

车体漆干膜厚度分别为:底漆50 m m、中涂漆50 mm、一次面漆20~30 mm、二次面漆50 mm。

在进行车体漆涂装期间, 分别插入车体底部 (局部) 喷防火涂料体系 (清洁、防护喷砂—Sika Permacor 2706EG底漆—防护—Sika Uniterm 38091防火涂料—Sika Uniterm 7854面漆) , 并按材料工艺要求固化。

将近2个月完成6辆杭2线地铁车辆的表面处理涂装工作, 车辆编号为HZL2-0401—HZL2-0406 (共6节车厢) 。

施工过程需要特别注意4点: (1) 无论开展哪个环节, 必须先做好防护工作。 (2) 对铝合金车体完成喷砂后, 要立即进行喷底漆保护, 避免喷砂表面氧化。 (3) 腻子含填料多, 是涂层的薄弱环节, 需要谨慎, 腻子涂刮质量直接关系到车体表面的平整度。所用腻子属于双组份不饱和聚酯腻子, 充分搅拌均匀, 不能有局部发白泛黄的不均现象;需要反复多次操作, 采用满刮、十字交叉刮, 在刮涂过程中要注意飞边、毛刺、刀痕、横沟及“缺肉”现象的出现, 一次刮涂厚度≤2 mm, 经填补、打磨、填密、打磨4次以上才能避免砂眼与不平度;由于车体面积大, 通过腻子专用稀释剂调节腻子稠度;腻子层不得有裂纹流坠、大刀楞, 每层干燥后采用砂纸进行打磨, 清洁后才能进入下一次,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腻子层间黏合力, 喷中涂前用砂纸全打磨才能保证中涂漆在腻子层上的附着力。 (4) 遮蔽分色。当一次白色面漆完全干燥之后, 按色带图纸尺寸定位, 用分色胶带及塑料薄膜将不需要喷涂的部位保护起来, 用清洁布擦净。按比列计量准确, 调好需要喷涂的色漆, 经熟化后, 进行“湿喷湿”方法施工, 要求运枪匀速, 保证漆膜厚度, 无漏喷、橘皮、流坠等缺陷;然后根据漆的固化工艺参数进行干燥, 并进行必要的检查。呈现镜面的黑色面漆, 在光照很容易反映出缺陷, 为严格把关质量, 局部返工几次。

3 生产涂装主要成本初算

计算油漆材料 (包括腻子、防火涂料) 及配套的固化剂和稀料、能量消耗、消耗物料、人工工资、劳保用品 (不计算设备折旧、税金、企业管理费等) 。1列车 (6节车厢) 部分成本 (估算) 见表2。对生产涂装初算说明如下。

(1) 虽然地铁车辆体积较大, 但1辆 (节) 车的不饱和聚酯腻子定额用量为216 kg, 从汽车涂装质量角度讲腻子定量偏大。腻子层往往是涂装的薄弱点, 好在地铁车辆不受阳光直射, 主要在地下运行、温度波动不太。

(2) 初次试产存在局部返工, 特别是呈现镜面的高光黑漆, 要完全消除不同角度光照下的阴影差有难度, 所以增加了部分涂装材料。

(3) 涂装生产线是能量消耗较多的生产环节, 从涂装线节能的角度出发, 减少涂装过程中的烘干次数是节省能耗的有效途径。此次生产正值夏季, 所以当气温达到一定要求之后, 尽可能利用自然干燥, 当然这样做会延长生产节拍 (只有在不紧急的情况时采用) 。

(4) 当时表面处理涂装车间还没有设立单独的电度表, 需要在总电表值扣除其他的用途后估算出来用电量, 约10万k Wh。

(5) 由于首次试产产量小, 不能连续地安排设备满负荷作业生产, 劳动力、设备利用率不高。

(6) 随着车辆表面处理涂装推进, 需要不断调配技工到场, 由此, 劳动保护用品支出费用偏高。

4 结束语

整个涂装施工过程以高压无气喷涂为主, 小型空气喷枪局部的小面积修饰为辅, 在试产过程中改进、提高, 经油漆样板的附着力测量, 符合要求, 面漆光泽度达到油漆高光光泽度值。历时近2个月完成1列轨道车辆 (6节车厢) 的表面处理涂装工作, 达到地铁车辆的表面处理涂装质量要求, 也为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涂装生产积累了经验。

摘要:涂装在车辆制造业中是基本的工序之一, 兼有装饰、防腐及特殊功能。介绍浙江省首列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涂装的前期准备和施工过程, 并核算生产涂装成本。涂装完成后, 车辆达到地铁车辆的表面处理涂装质量要求, 为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涂装生产积累经验。

关键词:轨道车辆,涂装,装饰,防腐,表面处理

参考文献

[1]邱波峡.涂装工程管理[J].材料保护, 1998 (4) :37-38, 45.

[2]邱波峡.应用法国漆涂装客车[J].涂料涂装与电镀, 2007, 5 (1) :44-45.

[3]史军, 王玉磊, 朱爱.机车涂装工艺技术浅析[J].现代涂料与涂装, 2015 (5) :9-11.

车辆段认识实习报告 篇3

目前,中国汽车工业已经无可争议地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虽然我国汽车产销量已经连续五年保持全球第一,但客观地说,我国还远远不是世界的汽车工业强国。培养具备扎实的车辆工程专业知识基础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不但是我国汽车工业得以可持续健康发展并取得较强国际竞争力、成为世界汽车强国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正是我国高等车辆工程教育的培养目标[1]-[2]。

但车辆工程专业相应的人才培养却略显薄弱,尤其是车辆工程专业毕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经常遭受诟病,因动手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工程实践经验缺乏而需要较长时间的培训和适应已经成了企业普遍不愿意接纳应届毕业生的基本原因。目前高等院校车辆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普遍采用的仍是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主的知识传输教育,这种基于认知主义理论的教学方式由于面向实际对象和环境下的浸入体验过程不足,无法使学生充分获得基于知识基础之上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其它的必要工程素质的训练。现有实践教学的过程只是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一种延伸,而并非基于工程实践的专业能力训练过程,对于实现优秀车辆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目标是有欠缺的。

大学本科阶段工程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作为未来工程技术人才所具有的专业技术能力和工程素质,以及作为即将踏入社会的职业准入者所具备的企业文件了解、企业规章制度遵循等基本素质。而所有上述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其实现的最佳途径是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让学生系统性地贯穿参与工程实践问题的解决过程。专业实习作为车辆工程实践教学的环节,不但提供学生一个实际认知和感受的机会,同时也是为学生后续的专业高级课程学习和从事实际的工程问题解决提供实践的依据和基础,指导学生从“纸上谈兵”的学习者转变为实战经验丰富的工程师。

专业实习,尤其是进入企业实习是目前公认的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据调查,在汽车工业非常发达的德国,55%以上的学生在本科第一年就有过相应的实习经历。部分大学甚至要求学生在入学之前需要自己完成2个月左右的认知实习。同样是在德国,大多数工科大学生在本科毕业前需要完成20周左右的相关实习,有些学校甚至要求学生在本科累计完成一年的实习。

作为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阶段,汽车专业实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从以课堂讲授为主的基础知识认知过程到以现场生产实际为主的汽车零部件结构和制造工艺技术感知过程的过渡机会,从而帮助学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与生产实际结合起来。这对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因此,新型的专业实习教学需遵循这样的一个指导原则,即让学生融入企业技术人员队伍开展现场问题解决的参与式实习。

但是由于部分主观上的不足和客观上的困难,目前我国车辆工程专业学生的实习机会和实习经历都处于严重不足的状态。在我国车辆工程专业很多学生本科毕业的时候,只有过一次到两次正规的实习经历,而且实习时间相对较短。无论从次数方面还是时间方面,我国车辆工程专业学生的实习状态都与发达国家的相同专业有较大差距,难以令人满意,这种状况也难以应对未来工作的需要。另外,就现有的专业实习的组织管理和实施方式而言,大规模集中实习和观摩式体验的实习,对于学生获取专业知识运用机会和工程实践能力锻炼的效果有限,对于形成优秀工程技术人才的必备素质还是有欠缺的。因此,探讨以培养综合工程能力为目标的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对于新时期培养卓越车辆工程科技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汽车专业实习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专业实习还没有很好地发挥有效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作用。无论是和国外的工科实习市场相比,还是和我国其他领域如金融、人力资源等行业相比,我国车辆工程领域的关于学生专业实习的管理理论和组织方式及对学生工程教育效果的评估方面相对比较都有很大的差距。

大规模集中式的实习是目前汽车专业实习的主要组织方式。这种组织方式的一个优点,是方便高校的教学日程和企业接待的安排,同时也便于学生系统性地了解常规的汽车主要零部件的加工制造工艺。但随着企业改革和高校教学改革的发展,这种实习组织方式的弊端逐渐体现出来。首先,就组织方式而言,这种集中大规模的实习一般以企业技术人员的大课堂方式的汽车零部件加工工艺培训和大规模的现场参观讲解为主,实际上是学校课堂教学方式的延伸。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由于学生人数众多,课堂教学方式的培训很难做到有针对性的研讨和互动,往往体现为一种类似于书本知识的单向传输;而企业的生产现场由于环境嘈杂、场地有限等多种原因,学生对于现场工艺知识讲解的获取效果也大打折扣,企业现场实习流于走马观花式的参观活动。由于企业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自动化加工设备和流水线日益增多,现场工艺的可看性日益下降,导致学生观摩性质的实习其结果不太理想。再者,由于学生没有真正参与企业的生产过程,其工艺过程的体验不足且缺乏与现场技术人员的互动,导致其必然无从深度系统地了解零部件生产的工艺过程的制定和实施,现场实习的效果仅停留在汽车零件加工制造工艺的感性认知阶段,无法获得工程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的提高。第三,由于这种大规模集群式的实习活动是一种类似于课堂教学的单向知识传输活动,所以其效果受实习学生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非常大。由于学生个人对企业实习作为一种工程素质培养训练环节的认识深度不够,以及由于现在大学生就业面的宽泛,导致很多有到汽车以外行业就业意向的学生对实习活动失去兴趣,实习过程和实习结果应付了事。

综上所述,目前广泛采用的大规模集中观摩式企业实习方式无法满足作为大学生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任务要求,究其原因主要存在客观困难和主观不足两方面的原因。

车辆工程专业实习面临的客观困难包括学校和企业两方面的因素。学校方面主要是在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和理念下,目前四年制的车辆工程专业课堂教学安排非常充分,而实习、实践方面的安排则显得较为不足。很少有院校愿意并且能够集中安排两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实习。没有学校的统一实习安排,学生自己客观上难以兼顾同时进行的企业实习和校园学习。endprint

作为市场经济环境下自负盈亏的经济运营单位,企业的主要任务是生产,首要追求的目标是经济效益,而接受学生实习则是附加的责任和任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目前许多企业接待高等院校学生进行专业实习的积极性不强。即使一些大型企业意识到汽车后备人才的重要性,也会因为这方面人员缺少而力不从心。同时,部分企业因为商业机密、技术专利或者安全问题等原因不愿意接收大学生前来实习。即便是在接待实习的情况下,也是尽可能地集中安排,在生产线上按流程走马观花地参观一下。

专业实习的主观不足其实就是本专业学生的态度不够积极、不够主动。导致目前专业实习效果不甚理想的最主要原因是学生们没有从内心把走入企业进行现场实习的过程当作一个自身工程实践能力锻炼和积累工程实际经验的机会,而仅仅是把它被动地当作一个像课程学习一样为了取得学分成绩而不得不做的一项任务。相当一部分从事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师也没有将认识提高到这样的一个层面,而仅仅将专业实习视为一个骨干专业课程课堂教学的辅助和补充,一个必要的教学环节。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企业现场进行的专业实习的组织形式和最终能够取得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因此,为了实现卓越车辆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目标,必须对企业专业实习的教学过程进行改革,并开辟新的实习模式和督促、考评机制。

二基于车辆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旋转门”实习模式

被赋予了知识传输与学生能力锻炼双重使命,理想的汽车专业实习须将其作为教学的实施目标存在。其教学过程应该围绕这个知识感知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设定相应的教学项目,并通过项目的实施促进学生的目标导向行为和动机强度,以最终达成目标的实现。

从学生培养方面来看,系统的工程实践能力应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过程实施解决问题和过程总结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等。除此之外,还应该在工程实践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技术素质和人文素养。所有上述素质的培养,可以在围绕课程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设定一个具体的工程实践任务来完成。

另一方面,企业全部的技术和生产活动都体现为不断持续的工程实践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具体的工程技术问题亟待解决。如果将这些工程问题进行细分,围绕汽车生产实习课程关于锻炼学生工程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目标并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拆解为诸多专项的实习任务,在学校的企业的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项目的研究和任务的完成,那么学生个人能力和素质应该会得到很好的锻炼,以及达到对企业社会的预先体验和适应。同时从企业来看,青年大学生具有思想灵活、敢想敢做的典型特点,大量具备广泛知识基础和高素质的青年大学生参与生产过程也会给企业带来新鲜的思路,促进企业的技术改革,并有可能获得潜在的企业新鲜血液。这无疑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基于上述背景,如果在汽车专业实习的实践教学中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锻炼工程素质为目标、以辅助解决企业现场工程问题为任务,将具体工程问题的解决贯穿实习的整个过程,并兼以零部件构造和制造工艺知识的认知,则有望开辟一种新的校企联合培养学生的模式和专业实习教学改进形式。

同时考虑到本科阶段学生专业知识学习是一个连续和渐进的过程,我国车辆工程专业学生的实习应该采取分阶段多次数的模式。在专业实习的安排方面应该针对学生在不同阶段的知识层次和水平有针对性地设置专项的实习训练任务和教学目标,即根据不同时段,有步骤地安排汽车认知实习、汽车结构实习、零部件加工工艺实习、生产实习、机械设计课程实习等方面的内容,从而帮助学生达到完整系统的工程实践训练。

比较适合目前我国车辆工程学生专业实习的理想教学安排应该是一种类似“旋转门”机制的实习模式。所谓“旋转门”式实习模式就是指学生应该多次参加实习,自己的身份定位多次反复于在校学生和企业实习生之间。不同阶段的学生需要进入企业现场进行不同层次和不同目的的实习,完成阶段性专业实习之后回到学校课堂继续理论学习以提高专业知识的积累程度,之后再到企业进行工程实践经历和训练。这种培养模式可以让校园学习和企业实习像旋转门一样反复地变化,让学生们进入“旋转门”体验不同的身份转变。这种变换并不是同一层面上简单的重复,而是体现为一种学生综合知识基础和工程实践素质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学校和企业为学生集中性安排如此长时间的企业实习显然不现实。那么,就需要根据中国学校和企业的客观情况,以及我国车辆工程学生的主观态度来规划制定一份能够对学生起到实际帮助作用并且可操作性比较强的理想实习计划,以真正地帮助学生走进工程实践能力锻炼和综合工程素质培养的“旋转门”。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则必须克服几个主要的因素。

首先是专业实习的主体人学生必须要端正自己的态度,树立起正确的实习价值观,在实习中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主动学习、沟通交流、动手操作、统筹规划这些校园课堂中不容易接触学习到的能力。

其次是实习的组织者学校必须要起到良好的组织作用。在德国和美国,比较成熟的工科专业都设有专属于每个院系的实习指导办公室。该办公室全职负责与学生们实习有关的所有事务。这样可以保障实习过程中从联系企业,到制定实习要求,再到最终考核标准、实习认证等全部问题均由专门的老师负责解决。全职的办公室可以拥有比较充裕的时间来筹划准备,为学生提供一个细致周到的实习环境。我国工科院系可以借鉴学习这种方式。学校还应该创建多元化实习模式,鼓励学生自己走向企业创造实习机会,加强对工程实践训练的认识,同时对于主观能动性不强的同学加强实习活动的监管和控制,确保以任务驱动的方式督促学生完成工程能力的训练过程。

除了组织之外,学校还应该更多地担负起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责任。通过较大限度的利用自身的有利资源,合理统筹实习车间、实验室的使用,争取让更多的同学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相关知识。同时,学校还应该适当地为部分实习生提供绿色通道。学校可以根据学生实习的具体情况,适当减免部分同学的理论课程。为获得优质实习资源的学生提供合理的优惠政策。这样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刺激学生实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企业作为实习生的接收单位和工程实践的现场,对于学生的实习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和企业是整个社会中有着不同功能的两个子集,双方都希望通过实习等交流可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实现双赢的结果。在国际上,很多大公司都非常愿意接收学生前来实习。比如微软公司的“领跑之旅”、IBM公司的“蓝色之路”、通用公司的“早期人才发现”等都是通过实习为企业选拔优秀的工作人员。企业通过提供实习机会不仅可以“廉价”地发掘优秀学生,大幅度节省人力资源成本,同时还可以通过实习为企业内部老员工创造实现自身价值提升成就感与公司归属感的机会。通过在实习中筛选并最终录用的实习生,在正式入职之后可以节省公司大量的培训时间和培训精力。即便最终企业没有录用该实习生,也可以争取通过实习期间的培训熏陶使学生对企业产生好感。这些实习生在将来都可能成为该企业最强大的客户。企业不应该将实习生视为负担,而应该将实习生看作未来的员工或者潜在的客户。

总之,专业实习是车辆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大规模集中参观企业实习方式无法全面满足高校学生工程实践能力锻炼和工程素质培养的要求,需要进行相应的实习模式变动和教学改革。本文提出了以学生综合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培养为目标,以参与解决企业实际工程技术问题为任务的分时段、多层次的“旋转门”式新型汽车企业实习教学新模式。这种教学改革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结构,不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且“旋转门”的实习模式可以让学生们在经历过实习之后回到学校时,能够对课堂所学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学生在有针对性的理论学习之后可以再次进入企业参加不同的实习而进一步了解自己所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从而真正帮助学生提高自身实践能力,成长为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俞强,丁永红,刘春林.探索生产实习模式培养工程实践能力[J].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02,3(4):48-50.

车辆段认识实习报告 篇4

车辆人机工程学论文

题 目: 我对车辆人机工程学的认识 班 级: 09铁道车辆2班 姓 名: 屈难平学 号: 20097831

车辆人机工程学

摘要

人机工程学,使人性化的设计真正体现出对人的尊重和关心,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是人与产品完美和谐结合。通过对车辆设计具体实例来说明人性化设计中所包含的人机工程学因素,预测未来的产品设计面临的新课题。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产品的更新等等都与人,机,环境有密切的联系,所以要实现“以人为本”人性化设计思想,必定以人机工程学为参照。

关键词:人机工程学;人性化设计;以人为本

这学期我的选修课是车辆人机工程学,首先对我来说这门课程是比较陌生的,从字面意思上看和我的主修专业服装设计貌似无关,但当我深入学习下去后却也发现了这门学科和我主修专业的某些共同点,即——都是为人服务,需要关注的都是人、产品、环境之间的关系。

所谓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机及其工作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交叉技术学科,亦即是应用人体测量学、人体力学、劳动生理学、劳动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对人体结构特征和机能特征进行研究,提供人体各部分的尺寸、重量、体表面积、比重、重心以及人体各部分在活动时的相互关系和可及范围等人体结构特征参数(这和我的服装设计专业有很大的共通之处!);还提供人体各部分的出力范围、活动范围、动作速度、动作频率、重心变化以及动作时的习惯等人体机能特征参数,分析人的视觉、听觉、触觉以及肤觉等感觉器官的机能特性;分析人在各种劳动时的生理变化、能量消耗、疲劳机理以及人对各种劳动负荷的适应能力;探讨人在工作中影响心理状态的因素以及心理因素对工作效率的影响等。人机工程学的显著特点是,在认真研究人、机、环境三个要素本身特性的基础上,不单纯着眼于个别要素的优良与否,而是将使用“物”的人和所设计的“物”以及人与“物”所共处的环境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在人机工程学中将这个系统称为“人——机——环境”系统。这个系统中,人、机、环境三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决定着系统总体的性能。

本学科的人机系统设计理论,就是科学地利用三个要素间的有机联系来寻求系统的最佳参数。说到人机工程学就不得不说到人性化产品,就如同我所学的专业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就是一个人性化产品。而所谓人性化产品,就是包含人

车辆人机工程学

机工程的产品,只要是“人”所使用的产品,都应在人机工程上加以考虑,产品的造型与人机工程无疑是结合在一起的。我们可以将它们描述为:以心理为圆心,生理为半径,用以建立人与物(产品)之间和谐关系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能,综合平衡地使用人的肌能,保护人体健康,从而提高生产率。仅从工业设计这一范畴来看,大至宇航系统、城市规划、建筑设施、自动化工厂、机械设备、交通工具,小至家具、服装、文具以及盆、杯、碗筷之类各种生产与生活所创造的“物”,在设计和制造时都必须把“人的因素”作为一个重要的条件来考虑。若将产品类别区分为专业用品和一般用品的话,专业用品在人机工程上则会有更多的考虑,它比较偏重于生理学的层面;而一般性产品则必须兼顾心理层面的问题,需要更多的符合美学及潮流的设计,也就是应以产品人性化的需求为主。而人机工程学在地面机动车辆这一特定领域的应用分支,它以人(驾驶员和乘客)-车-环境系统为对象,以改善驾驶员的劳动条件和车内成员的舒适性为核心,以人的安全、健康、舒适、高效为目标,力求使这个系统的总体性能达到最优。汽车是人的代行工具,与人在日常生活中息息相关,己形成独特的汽车文化。“一堆冰冷的钢铁”是无法满足现代人精神和文明需要的。车身造型设计必须以人为本,体现人机协调,使用操作方便、舒适,使汽车适应人的各种生理和心理要求,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安全、维护健康。未来的车身造型设计将在车身外观设计、人机工程以及室内环境等方面更加注意人性化的发展。人机工程学在对人的特性进行详细研究的基础上设定了一系列的设计准则,用来指导汽车产品的设计,主要是人和汽车之间的界面设计。

1)基于人体感官的界面设计

例如,人的视觉有视角、视野、可视光波长范围、颜色分辨力、视觉灵敏度、定位错觉、运动错觉、视觉疲劳等特性,汽车的挡风玻璃、仪表板和仪表的设计就要充分考虑这些特性,使驾驶者能够得到足够的视区,能够迅速辨认各种信号,减少失误和视觉疲劳。交通标志的设计也应该采用大多数人能明辩的颜色和不易产生错觉的形状。

2)基于人体形态的界面设计

不同地区和人种、不同年龄和性别都具有不同的身体尺寸,为不同地区和群体设计的汽车就要参考特定对象的人体参数,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以一种产品规

车辆人机工程学

格想占有不同地区的市场是很难的。人在生活和劳动中又具有各种不同的形态,人体在不同的姿态下工作,全身的骨头和关节处于不同的相对位置,全身的肌肉处于不同的紧张状态,心脏负担不同,疲劳程度也不同。设计一台机器首先要考虑采用什么身体形态来操纵,选定姿态后,还要考虑以最舒适的方式对人体进行支撑,并适当地布置被操作对象的位置,从而减少疲劳和误操作。例如司机在驾驶汽车的时候采用坐姿,坐椅的设计要符合人体骨骼的最佳轮廓,仪表的布置应在易于看到的地方,操纵杆/板的位置要在人体四肢灵活运动的范围内。

3)基于力特性的界面设计

人体在不同的姿态下,用力的疲劳程度不同,操纵机器所需的力量应该选择在对应姿态下不易引起疲劳的范围内。例如转向助力器就是为了减轻操纵力而设计的。人体在不同的姿态下最大拉力、最大推力也不相同,例如坐姿下人腿的蹬力在过臀部水平线下方20度左右较大,操纵性也较好,所以刹车踏板就安装在这个位置上。人体在不同的姿态使用不同的肌肉群进行工作,动作的灵活性、速度和最高频率都不相同,例如腿的反复伸缩具有较低的频率,而手指则可以用较高的频率进行敲击。因此,对应不同的操纵频率应采用不同的动作方式来完成。

4)基于人脑特性的界面设计

人脑对事物的认识和反应有自己的特点,体现在他的行为和对外界的反应中。人喜欢用直觉处理事情,不善于烦琐过程和精确的计算。对于协助人脑进行工作的计算机,如何进行人机界面的设计一直是热门的论题。无论是从低级语言到高级语言,到面向对象、面向任务的编程方式的发展,还是图形终端、鼠标定位、窗口系统、多媒体、可视化、虚拟现实等方面的进展,都体现了这个主题。近年来,人工智能已经在汽车上应用,车载电脑可以协助驾驶者认路、换档、避碰„„。最近在东京国际车展上展出的丰田POD概念车,还能记录车主的生活和驾车习惯,以便向车主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

车辆人机工程学中我们必须理解,明白,并且深切的感悟出人体工程学与我们专业,设计的相关性,使我们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人和所设计的产品及他们所处的环境的协调及统一,提高产品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尽量满足舒适和安全的使用要求,以实现 “ 以人为本 ” 的人性化设计思想,使我们在设计方面得到了启迪和发展。

车辆人机工程学

一、人机工程学的定义

现实中,我们看到有越来越多的厂商将“以人为本”、“人体工学的设计”作为产品的特点来进行广告宣传,特别是汽车等与人体直接接触并广泛运用的产品更为突出。实际上,让机器及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设计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特点,使得人能够在舒适和便捷的条件下工作和生活,人机工程学就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而产生的一门工程化的科学

所谓人机工程学,是指从人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研究人、机、环境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规律,以优化人-机-环境系统的一门学科。在我国,本学科处于初创阶段,名称尚不统一,有“人机工程学”,“人类工效学”、“人体工程学”和“工效学”等不同提法。人机工程学包括“人”与他所对应的“物”共处于同一时间及空间时所构成的人机系统、“人”与“机”之间能够相互施加影响、实现相互作用的人机界面和任何一个人机系统都必然是既要尽量做到机宜人,也要设法做到人适机的人机关系。

二、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容

人机工程学的范围是很广泛的,其基础学科即是应用人体测量学、人体力学、劳动生理学、劳动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对人体结构特征和机能特征进行研究,提供人体各部分的尺寸、重量、体表面积、比重、重心以及人体各部分在活动时的相互关系和可及范围等人体结构特征参数;还提供人体各部分的出力范围、活动范围、动作速度、动作频率、重心变化以及动作时的习惯等人体机能特征参数,分析人的视觉、听觉、触觉以及肤觉等感觉器官的机能特性;分析人在各种劳动时的生理变化、能量消耗、疲劳机理以及人对各种劳动负荷的适应能力;探讨人在工作中影响心理状态的因素以及心理因素对工作效率的影响等。人机工程学以人为最根本、最直接的研究、服务的对象,并通过人的特性、机的特性和环境的特性来进行人-机关系、人-环境关系、机-环境关系和人-机-环境系统的总体性能研究,人,机,环境三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决定着系统总体的性能,人机工程是科学地利用三个要素见的有机联系,来寻求系统的最佳参数。所以一切信息必须从人的自身中去获得,综合了这些信息才能做出判断。人类工程学是与人相关的科学信息在对对象、体系和环境进行设计中的应用,它

车辆人机工程学

涉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理想的设计应当在工作体系、运动、休闲、健康和安全等诸多方面充分体现人类工程学的原理。

随着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的高度发展,人的因素在产品设计与生产中的影响越来越大,人机和谐发展的问题也就越来越显得重要,人机工程学在产品设计的地位与作用愈显出其的重要性。

三、人机工程学的应用

人机工程学对于设计学科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为工业设计中考虑“人的因素”提供人体尺度参数:应用人体测量学、人体力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对人体结构特征和肌能特征进行研究,提供人体各部分的尺寸、体重、体表面积、比重、重心以及人体各部分在活动时相互关系和可及范围等人体结构特征参数提供人体各部分的发力范围、活动范围、动作速度、频率、重心变化以及动作时惯性等动态参数分析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以及肢体感觉器官的肌能特征,分析人在劳动时的生理变化、能量消耗、疲劳程度以及对各种劳动负荷的适应能力,探讨人在工作中影响心理状态的因素,及心理因素对工作效率的影响等。人体工程学的研究,为工业设计全面考虑“人的因素”提供了人体结构尺度,人体生理尺度和人的心理尺度等数据,这些数据可有效地运用到工业设计中去。

2、为工业设计中“产品”的功能合理性提供科学依据:现代工业设计中,如搞纯物质功能的创作活动,不考虑人机工程学的需求,那将是创作活动的失败。因此,如何解决“产品”与人相关的各种功能的最优化,创造出与人的生理和心理肌能相协调的“产品”,这将是当今工业设计中,在功能问题上的新课题。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和规律将设计师在设计前考虑的问题。

3、为工业设计中考虑“环境因素”提供设计准则:通过研究人体对环境中各种物理因素的反应和适应能力,分析声、光、热、振动、尘埃和有毒气体等环境因素对人体的生理、心理以及工作效率的影响程序,确定了人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所处的各种环境的舒适范围和安全限度,从保证人体的健康、安全、合适和高效出发,为工业设计方法中考虑“环境因素”提供了设计方法和设计准则。以上几点充分体现了人机工程学为工业设计开拓了新设计思路,并提供了独特的设计方法和理论依据。社会发展,技术进步,产品更新,生活节奏紧张,这一切必

车辆人机工程学

然导致“产品”质量观的变化。人们将会更加重视“方便”、“舒适”、“可靠”、“价值”、“安全”、和“效率”等方面的评价,人机工程学等边缘学科的发展和应用,也必须会将工业设计的水准提到人们所追求的那个崭新高度。

四、汽车设计中和使用的人机工程问题

汽车是人的代行工具,与人在日常生活中息息相关,己形成独特的汽车文化。“一堆冰冷的钢铁”是无法满足现代人精神和文明需要的。在驾驶员-车辆-环境系统中,驾驶员是人机工程学的核心。车身造型设计必须以驾驶员为本,体现人机协调,使用操作方便、舒适,使汽车适应人的各种生理和心理要求,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安全、维护健康。未来的车身造型设计将在车身外观设计、人机工程以及室内环境等方面更加注意人性化的发展。人机工程学在对人的特性进行详细研究的基础上设定了一系列的设计准则,用来指导汽车产品的设计,主要是人和汽车之间的界面设计。目前,车辆工程领域的人机工程问题主要有8个方面:

1.机动车辆驾驶操纵人机界面的优化匹配

2.机动车辆的行车安全性及车内乘员的人体保护技术 3.机动车辆乘员的乘坐舒适性 4.机动车辆的噪声控制

5.机动车辆车内小气候环境的宜人化控制 6.机动车辆驾驶员的驾驶适宜性 7.机动车辆的道路适应性 8.人-车-路系统的综合优化

五、未来车辆人机工程学面临的新课题

关于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未来学家们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预测,根据他们对未来社会的描述,可知未来将向车辆人机工程学提成很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

整个道路交通环境的改善将使轿车的驾驶者成为整个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 从而将其控制目标转向于谋求有限的道路通行能力的优化利用及整个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

车辆人机工程学

随着能源与环境问题的倍受人们关注,车辆技术发展的又一趋势可能是各种非石油燃料车辆,特别是电动汽车的大量使用,这些新型的车辆将带给驾驶者许多新的驾驶操纵特性,对车辆设计和使用提出某些新的人机工程问题。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网络化程度的提高,轿车作为通勤交通工具的功能比率将渐趋下降,而用于休闲娱乐的功能比率将渐趋提高, 轿车的行驶速度也许不再是最主要的使用性能要求了,而人们对轿车的宜人性、乘坐舒适性的要求却会比现在高得多, 轿车作为一个活动的家,将要求车内空间增大,内部装饰更具有家庭的温馨气氛。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代社会中,凡成功的机器产品,不能缺少人机工程学的理念。也正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汽车公司在设计产品的时候都将人机工程作为设计考虑一大要素。

参 考 文 献

[1] 《车辆人机工程学》.毛恩荣.张红.宋正河.编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 《人机工程学设计应用》.严扬.编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车辆工程实习报告 篇5

姓名:李军

班级:机1105班

学号:20111076

车辆工程实习报告

紧张而忙碌的车辆工程认知实习已经圆满结束,在这一周的时间里,虽然很累,但是很充实,更有实际意义。通过这次认知实习,不仅增强了自己对车辆专业的整体感性认识,而且很大程度上加深了自己对以往所学知识的理解,开拓了自己的视野。在这次实习中,通过不断的学习,在培养自己兴趣的同时,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更合理地认识,体会了自己将来的就业观。总的来讲,这次实习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而且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综合起来的能力也大大提高,这对我的就业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参加本次实习和尝试操作有关机械设备的过程中,我总结了我的经验与体会有如下几点

1,必须深刻了解各种有关车辆设备的仪器的灵活使用,尤其是各处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操作流程。

2,了解各种先进仪器设备的工作机制,注意运用常用典型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方法。注意和国际先进设备的接轨。3,认识一般零件和所用器具的检测和维修方法,尤其注意机械的故障测量方法。

4,注意运用好车辆工程等有关零件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和保护。

5,中国的铁路发展正处于高速进展阶段,尤其是机车动车组方面更是飞速前进,这不仅给中国机车组各专业人员提出了大大的挑战,同时也激励了我车辆专业的青少年努力学习,刻苦拼搏,将来我为我国的机车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6,简单了解感受了各企业的文化、管理制度。这些对于提高自己本身综合素质大有裨益。也对将来的就业给与一些提前的感性认识,更对自己的职业道德和就业观产生深远影响。

7,注意在实习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做到知识为生活所用,知识是生活的结晶。

8,注意培养和合作伙伴的合作能力,培养自己的团队能力。

9,注意观察,注重培养自己在感到不熟悉的机械设备下如何快速找到其关键零件

实习经历

一,参观校铁路和校高铁。

2012年六月18号,在杨老师的带领下,全班同学参观了坐落于学校内的一段铁路和学校旁边的高铁路段。在生平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亲身接触铁道,大家都感到非常高兴和充满了好奇,在大家兴趣及浓烈的氛围里,杨老师耐心地给我们详细讲解了铁轨的构成和铁轨的详细结构以及铁轨的工作原理。与此同时,大家也根据自己的情况,向杨老师探讨和询问各种问题,杨老师都给我们一一解答了。不仅如此,杨老师还给我们强调了铁路的维修工作,及日常生活中的保养情况。虽然时间只有一个上午,但我们收获不菲,不仅使我们对铁轨有了一个感性的整体认识,而且纠正了以前我们对铁轨的很多错误认识,更让我们对铁轨的认识不再充满神秘感,而是客观的认识。这一上午真的值。

二,探讨车辆的发展史及相关资料

当天下午,杨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作业,即从发展史,趋势,工作原理,基本结构等方面探究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动车组的各种情况。我们组的任务是探讨动车组,而我的基本任务是查阅动车组的动力原理和制动原理。我参考了《动车组牵引与制动》彭俊彬—主编(中国铁道出版社)等有关资料。明白了动车制动分为电制动,空气制动,而电制动又可分为电阻制动,再生制动。总之,动车组有制动能力强,响应速度快,准确性高,安全度高等特点,是目前最先进的火车类系列。

三,实体观察机体零件模型

20日上午,在王老师的引领下。我们参观了有我们机械工程学院研究的大型转向架,在王老师的讲解下,我才明白了机车是如何具体由转向架提供前进动力的,在大型实验室里,不仅有各种机车零件模型,而且我们可以亲自操作,可以亲自探讨零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我觉得这是认知实习最有收获的环节之一。与此同时,我们也还参观了一辆日本丰田轿车的车头,让我们在专业学习火车机车的同时,也了解汽车的情况,很好的丰富了我们的视野。

四,观看中国机车发展辉煌历史

这天下午,我们在机械学院观看了中国机车发展史的视频。在视频里,不仅播放了老百姓由以前的梦想坐火车到现今的天天坐地铁上下班的历程,而且完整的展示了中国由一个铁道弱国变成如今的铁路强国的辉煌历史,极大地激励了整个中华民族,对整个世界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这段历程中,中国铁路建设的速度之快,质量之保证,都是一流的。当然,这得归功于全中华人民的共同努力,其中的各项科研人员和各项专家,以及中国铁道部等重要官员更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今,动车已在全中国很多地方普及了起来,在不久的将来,中华大地,动车更会走遍每一个角落。这一切的变化,都是每一个中国人骄傲的事,更是让国外羡慕的事。这次视屏观看,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斗志,同学们颇受鼓舞,都励志好好学习,为祖国的高铁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参观南车石家庄有限公司

21日上午,王老师带领我们参观了南车石家庄有限公司,在这次参观中,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南车实力的雄厚和技术的强大,不愧为中华大地两车之一。接待我们的是王总,他首先系统的给我们介绍了南车的发展状况和设备,以及对中国高铁建设的巨大贡献,接着带领我们实地参观了南车石家庄有限公司。这家大型公司,不仅有对火车的维修,和对机车的检测,也有对机车部分零件的产生,是南车的重要分公司之一,对铁路建设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在机车空调设备方面更是贡献突出。王总这次带领我们参观了零件维修基地,在这次参观中,我们不仅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同时也为工人们刻苦拼搏,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所感动。给我们以后的职业道德树立了榜样。

六,参观机械工程学院研究基地

22日上午,在刘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我们机械学院自己的研究基地,在这里,主要是探究机械学院在铁道部里研究的项目——工程结构的振动与故障诊断,载运工具噪声识别与研究等科研项目。刘老师既给我们讲述了各项科研项目的研究原理和设备功能以及各项项目中的注意事项,也让我们亲身体会了机械设备实际工作的状况。在这之后,我们还观看了与修建铁路具体过程有关的视频,在高铁建设中,全部实行机械一体化,这样,既节约了人力,物力,又保证了安全,保证了高铁建设的高速,安全进行。

车辆工程 生产实习报告(推荐) 篇6

名:*

*

级:车

*

号:*********

2011年9月

生产实习报告

生产实习报告

本学期第3、4周我们到安徽江淮汽车集团和安徽奇瑞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生成实习,主要是了解这两家工厂的生产情况,与本专业有关的各种知识,以及工人的工作情况等。第一次亲身感受了所学知识与实际的应用,特别是车辆工程专业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重要应用,同时也让我们意识到学好本专业知识的重要。本次实习以生产实习参观为主,生产实习是我们学习车辆工程专业的一项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旨在开拓我们的视野,增强专业意识,巩固和理解专业课程。同学们下生产车间参观,向企业的现场管理,技术生产工作人员学习请教相关知识;通过交流实习体会方式,加深和巩固实习所学知识。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并对生产管理有了更深的认识。具体的实习报告如下:

一、实习目的

(一)通过生产实习使学生获得基本生产的感性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扩大知识面,培养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及管理工作所必须的各种基本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

(二)同时专业实习又是锻炼和培养学生业务能力及素质的重要渠道,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是接触社会、了解产业状况的途径,了解本专业业务范围内的现代工业生产组织形式、管理方式、工艺过程及工艺技术方法。

(三)参观与本专业相关的企业,初步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以及在生产现场将本专业的知识结合起来,增加感性认识。体验企业工作的内容和方法。这些实际知识,对我们学习后面的课程乃至以后的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基础。

(四)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作风。培养合理的劳动观点和工程观点。

二、实习内容

(一)、实习时间:2011年9月15日

实习地点:安徽江淮汽车集团

我们的首站是江淮汽车有限公司,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江汽集团公司)于1997年5月18日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是安徽省12家重点企业集团之一,现由安徽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监管。江汽集团公司注册资本12.8亿元,截至2007年12月底,江汽集团公司拥有总资产140亿元,净资产49亿元;汽车年综合生产能力49万辆,产品形成多档次、多系列、多品种的格局。

生产实习报告

其前身是合肥江淮汽车制造厂始建于1964年,原名巢湖汽车配件厂,1970年划属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安徽生产建设兵团,1977年归口于省机械局管辖,当年6月正式更名为合肥江淮汽车制造厂。1969年生产安徽第一辆载货汽车;1991年自主开发我国第一辆客车专用底盘,结束我国客车无专用底盘的历史;1993年年产销汽车首次突破10000辆;1996年率先在汽车行业创建学习型组织,构筑江汽企业文化大厦;2001年江汽集团公司为第一大股东的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汽股份公司)成功上市;2003年收购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凯股份公司)28.12%的股权,成为安凯股份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年产销汽车突破十万辆;2005年江汽股份公司完成股改;完成了总体战略的制定并开始实施;研发中心、JAC大学先后开工建设;2006年《JAC宪章》隆重发布;整体改制工作正式启动;国家级技术中心获得认定;国际化战略发布;江汽股份公司成功实施组织变革;安凯股份公司完成股改;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07年1月17日,轿车项目获国家批准;9月26日,改制后的新江汽集团公司正式揭牌成立;客车板块完成了整合;3月18日,江淮瑞鹰和瑞风祥和两款新车型同时上市。2008年1月17日,轿车基地落成暨宾悦轿车批量下线。2007年,江汽集团公司销售各类汽车21.7万辆,同比增长21.7%,销量居全国汽车行业第11位;实现 销售收入182亿元,同比增长29.1%。产销数量在中国汽车行业中整体排名为第11位。2009年被中国工业经济研究院评为“中国制造业500强”。9月15号早上六点,我们车辆专业的全体学生就坐上了去合肥的汽车,在经过了两个多小时的行车之后,来到了江淮的所在地合肥。我们首先到的是轻卡的厂区,在公司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首先来到了江淮商用车公司的一车间,即前桥车间,它主要是加工转向节的,转向节食汽车转向桥上的主要零件之一,一般载货汽车多以前桥为转向桥。转向节的功用是承受汽车前部载荷,支承并带动前轮绕主销转动而使汽车转向。在汽车行驶状态下,它承受着多变的冲击载荷,因此,要求其具有很高的强度。转向节形状比较复杂,集中了轴、套、盘环、叉架等四类零件的结构特点,主要由支承轴颈、法兰盘、叉架三大部分组成。支承轴颈的结构形状为阶梯轴,其结构特点是由同轴的外圆柱面、圆锥面、螺纹面,以及与轴心线垂直的轴肩、过渡圆角和端面组成的回转体;法兰盘包括法兰面、均布的连接螺栓通孔和转向限位的螺纹孔;叉架是由转向节的上、下耳和法兰面构成叉架形体的。经过几十道工序,转向节才制作完成。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个崭新的转向节整齐的摆放在固定的位置,被叉车运往指定的位置。

接着我们参观了生产前轴的车间,汽车前轴是长杆类对称零件,在整车中承担承重,支承,转向的作用,属于汽车上的重要零件,作为汽车的关键之一,前轴的机加工精度要求高。而江淮汽车作为我国的自主产权的汽车集团在前轴的生产上做到了最好,工人尽可能的精益求精,因此前轴的质量也有了保障。

生产实习报告

参观完一车间,我们紧接着来到了二车间,在二车间进行的主要是一些特殊工序的处理,比如前轴总成的涂装,喷涂,安全处理。每个工人在指定的位置配合机器对转轮链上悬挂的前轴和转向节臂进行喷涂。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有些工序还得要工人带着防毒面具进行,在喷涂的过程中工人主要注意的是控制油漆的粘度,保证每个工件上的油膜厚度。

随后我们又来到了车架厂纵梁车间,在这个车间里我见到了油压机,交流电焊机,空压机,卷扬机,风动工具,电动平板车,堆焊机,机械压力机,砂轮机,摇臂钻床,数控冲床等好多的机械,这个车间加工的内容包括:成型和制孔。工人们将车架置于压弯模具中进行压弯。制孔的方式又分为冲孔加工和钻孔加工,我们看见的是冲孔,用功率很大的油压机在钢板上冲出孔来,一般纵梁由主梁和加强梁组成,梁的形状为u型,加强梁装在主梁内,用铆钉连接,将其铆接车一个整体。

最后我们来到了江淮汽车的总装车间,这里生产的是轻卡,在生产上每个工人各司其职,装配线主要分以下几步:

底盘上线 →安装电气设备→安装传动轴和工作板→安装气缸和后桥→安装前桥,连接传动轴→翻转车身→安装车头,调试灯光→安装车头,调试灯光→安装油箱和轮胎→检查调试

经过以上几步的装配之后,汽车的各道工序也就基本结束了。后面我们来到了江淮的重卡的厂区,在重卡的车间我们主要是参观了整车装配的过程,其过程与轻卡相似,这里不再阐述.(二)、实习时间:2011年9月22日

实习地点:安徽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于1997年1月8日注册成立,现注册资本为38.8亿元。公司于1997年3月18日动工建设,1999年12月18日,第一辆奇瑞轿车下线;以2010年3月26日第200万辆汽车下线为标志,奇瑞进入打造国际名牌的新时期。目前,奇瑞公司已具备年产90万辆整车、90万台发动机、40万套手动变速箱及5万套自动变速箱的生产能力。

奇瑞公司旗下现有奇瑞、瑞麒、威麟和开瑞四个子品牌,产品覆盖乘用车、商用车、微型车领域。目前,奇瑞已有12大系列二十六款车型投放市场,并且实现了“研发一代、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的良性循环,保证了技术和产品的不断升级换代。奇瑞以“安全、节能、环保”为产品发展目标,先后通过ISO9001、德国莱茵公司ISO/TS16949等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2010年,奇瑞实现全球销量682058辆,同比增长36.3%,连续10年蝉联中国自主品牌销量冠军。多年来,奇瑞不断推进国际化

生产实习报告

战略,目前已跨入了“具有国际化远见的、技术先导的、值得信赖的中国汽车品牌”的品牌发展阶段,产品受到全球消费者青睐,2010年出口9.2万辆,同比增长93.2%,累计出口已超过50万辆,连续八年成为中国最大的乘用车出口企业。

“自主创新”是奇瑞发展战略的核心,也是奇瑞实现超常规发展的动力之源。从创立之初,奇瑞就坚持自主创新,努力成为一个技术型企业。新能源技术和产品研发方面,“十一五”期间,奇瑞共承担了9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课题,并全部通过国家科技部专家组的验收,内容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及燃料电池汽车,新一代轿车用节能环保高效汽油机,压缩天然气、甲醇灵活燃料等代用燃料汽车研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课题的顺利完成,提升了奇瑞在行业的影响力,加快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和节能环保汽车产品的自主研发和产业化步伐,也为奇瑞进一步承担“十二五”课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奇瑞我们主要参观了整车装配车间和发动机车间,整车装配车间一进门有一个显示屏幕,上买了显示今天的工作量以及现在已经完成的工作,然后我们进入有专门的参观通道,在整车装配车间了,按我们参观的顺序,首先是底盘上线,里面的工作人员拿着工具将底盘上的零部件安装好,紧着到下一工序安装电气设备等这些安装好之后再安装传动轴和工作板接着到翻转车身再安装车头,调试灯光最后把内饰装上,这些所有工序都完成之后,检查调试,一辆崭新的汽车就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了。

接着我们参观了奇瑞的发动机生产车间,奇瑞发动机生产车间每年能生产90万台发动机,在进入生产车间之前,在发动机的展厅里,工作人员向我们讲解了奇瑞现在已经生产的各类发动机,既有QQ上使用的0.8L小排量发动机,也有压缩比打到17.5的涡轮增压发动机,还有最新的清洁低噪的柴油发动机,让我们对自主品牌有了很大的信心。接着我们进入了发动机生产车间,一般车间了的气压都比外面的气压高一点,一防止外面的灰尘进入车间,按照发动机各部件的生产顺序,首先参观的是凸轮轴的生产过程,首先在铣、钻组合机床铣出端面和钻出孔来,然后经过一系列的数控机床,经车、铣、钻等工序,将凸轮轴给加工出来。在到后面的加工连杆、曲轴等,工序都在数控机床里完成的,在生产汽缸盖的地方,让我们看见了奇瑞的360机械手,能够很精确的将汽缸盖从流水线上拿到机床上去,效率相当的高,同时也让我们感叹科技的力量。

三、小结

为期2周的实习结束了,在这期间我们总共在2个厂进行参观实习,在老师和工厂技术人员的带领下看到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让我对原先在课本上许多不很明白的东西在实践观察中有了新的领悟和认识。虽然生产工艺、生产流程也各不相同,但不管何种产品,从原料加工到制成产品都是遵循一定的生产原理,通过一些主要设备及工艺流程来完成的。因此,在专业实习过程中,首先要了解其

生产实习报告

生产原理,弄清生产的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的构造及操作。其次,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通过实习过程见习产品的设计、生产及开发等环节,初步培养我们得知识运用能力。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1.对工厂的实际生产情况有了确切的了解,对我们工作以后的工作情况及工作环境有了更深一步的体会;了解了当代汽车工业的发展概况,生产目的、生产程序及产品供求情况。

2.通过这次实地车间观察实习,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我看到了汽车生产的大部分工序,基本知道了怎样由一大堆材料经过一道道工序变成一辆辆汽车。了解了机械产品生产方法和技术路线的选择,工艺条件的确定以及流程的编制原则,学习企业员工那种“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的扎实态度。

3.在企业员工的指导下,见习生产流程及技术设计环节,锻炼自己观察能力及知识运用能力

4.社会工作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不仅从企业职工身上学到了知识和技能,更使我们学会了企业中科学的管理方式和他们的敬业精神。感到了生活的充实和学习的快乐,以及获得知识的满足。真正的接触了社会,使我们消除了走向社会的恐惧心里,使我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社会。同时,也使我们体验到了工作的艰辛,了解了当前社会大学生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促使自己努力学习更多的知识,为自己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车辆段认识实习报告 篇7

关键词:提高,车辆工程,段修实习,教学质量

依托铁路行业, 坚持铁路办学特色, 服务铁路行业发展是铁路高等院校办学生命力之所在。段修在车辆段内进行, 是对车辆进行全面检查、重点分析, 消除故障隐患, 保证车辆安全运行的重要方面。根据华东交通大学本科学生培养目标及要求, 车辆工程专业在第七学期安排六周段修实习教学, 即南昌车辆段 (客段) 、南昌南车辆段 (货段) 、南昌机务段各两周。该环节是车辆工程专业学生在四年本科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当前, 不少高校生产实习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校企关系松散、学生对生产实习重视不够、实习过程难以管理、缺少实践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 (1) - (3) 。以下是我结合我院在轨道交通类专业实习教学改革的一些经验, 就新形势下如何提高车辆工程专业段修实习教学效果所做的一些探讨。

一、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提高实习教学质量

(一) 我院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概况

提高段修实习教学质量, 离不开稳固的实习基地, 这是一项长期的教学基础建设。华东交通大学轨道交通学院的前身是南昌铁路机械学校, 学院利用地位优势和历史渊源, 一直以来和南昌铁路局各站段保持着较密切的合作关系。学院成立初期就与南昌车辆段、南昌南车辆段、南昌机务段等站段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 并在这几家单位挂牌成立华东交通大学轨道交通学院学生实训与大学生创新基地。最近学院领导通过走访各实习基地, 又初步确立近期将开展的四个方面的合作:一是建立学生实训基地及研究生创新基地, 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二是加强双方互聘交流, 邀请学院优秀教师来企业访问、讲学挂职, 选择企业高管到学院做学术讲座、开展专题座谈会等, 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咨询, 拓宽毕业生的就业视野;三是加强产、学、研合作, 双方联合申报铁路系统课题, 尤其是在高铁养护管理等重点领域方面广泛合作;四是联合开展人才培训及培养工作。

(二) 车辆工程专业校外实习基地选择条件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要强调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 优势互补, 资源共享。校企之间应建立起深度融合的长效合作机制。我院选择南昌车辆段、南昌南车辆段和南昌机务段作为车辆工程专业校外实习基地, 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技术装备条件和技术力量能满足专业教学要求, 学生所学专业技术处于本学科应用的前沿, 有承担实习教学的条件;二是企业生产正常, 有接纳实习教学的能力且愿意承担我院的实习教学, 有参与实习教学的热情 (4) ;三是交通方便, 在南昌周边地区, 能节省实习开支。

二、段修实习要有具体明确的实习教学目的、实习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 段修实习的属性

段修实习属于生产实习, 是在学生基本完成专业课程学习以后, 通过参与段修生产实践, 学习段修生产和管理的实际知识和技能, 并把所学过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教学环节。它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 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使学生认识进一步深化的过程。

(二) 实习目的、内容与要求做到具体明确的必要性

高等教学一向以理论教学为主, 而工作就业岗位急需应用型、工艺型、复合型人才 (5) , 因此我们应该把实践性教学提高到与理论教学改革同等重要的地位。车辆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工程实践能力是该专业学生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而段修实习就是培养该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所以在编写教学实施方案时, 对于段修教学实习的目的、内容与要求也要做到具体明确。

(三) 段修实习的目的、内容与要求

段修实习的目的是: (1) 根据铁道车辆工程专业本科学生培养计划中技能实习的要求, 段修实习是为车辆工程专业学生掌握车辆检修的操作技能而设置的。 (2) 通过实习教学, 使学生了解车辆检修生产的基本工艺流程, 熟悉车辆检修的方法和技术要求, 参加具体的车辆检修作业。 (3)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增强社会适应性。

根据以上实习目的、车辆工程的专业特点和实习基地的具体情况, 我们再明确段修实习的具体内容与要求。如段修实习有7项, 分别是: (1) 安全教育和考试; (2) 车辆检修整体工艺流程; (3) 轮对检修工艺; (4) 滚动轴承装置的检修工艺; (5) 车辆转向架检修工艺; (6) 制动检修工艺; (7) 车辆车钩缓冲装置检修工艺。

每个实习项目还要有具体的要求, 以条目的形式明确。如车辆检修整体工艺流程基本要求: (1) 了解车辆检修整体工艺流程; (2) 了解预检、大分解、检修、总装各环节的工艺要求; (3) 了解车辆预检的作业标准和技术指标; (4) 了解车辆段车辆检修的总体生产布局; (5) 了解车辆段作业的生产管理和工艺管理。

(四) 段修实习的目的、内容与要求应满足生产实习教学改革的目标

生产实习教学改革目标, 应该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前提,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要目的 (5) 。一是使学生通过生产实习, 了解国情, 了解改革开放给我国铁路行业带来的新技术、新装备和劳动组织形式的深刻变革, 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思想;二是让学生在生产实习中学习实际知识和技能, 巩固和深化课堂知识,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通过深入社会的实践活动, 让学生了解今后工作中有关的职业道德、工作规范等, 认识本专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三、强化段修实习教学的过程管理

强化段修实习教学的过程管理是实习教学目标、实习教学内容与要求得以贯彻落实的保证。传统的教育模式大多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 把实习教学作为附属与补充, 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缺少严格的实习教学管理及质量监控体系, 导致实习效果不够理想。

(一) 做好段修实习前的准备工作

实习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有: (1) 教学文件; (2) 与实习基地的沟通; (3) 实习动员。

教学文件主要包括实习工作计划、实习教学大纲、实习教学实施方案、学校与实习基地协议等方面。与实习基地沟通主要包括实习前与实习基地签订协议, 递交实习教学文件, 聘请一到两名有特长的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做兼职实习指导教师;实习动员主要指组织召开全体实习生实习动员大会, 邀请主管教学院长、辅导员、实习指导教师参加, 向学生介绍实习的性质、目的、内容, 强调实习安全、实习纪律和要求, 强调实习过程中需注意的事项, 使学生从思想上提高认识, 激发实习的主动性。

(二) 改革段修实习的过程管理, 切实提高段修实习效果

高等教育应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 改革过去单纯劳动、参观式的外出实习模式, 拓宽实习的广度和深度。

1. 开展课题型、研究型、选题制度的教学改革

指导教师前期应深入各实习段调研, 与企业技术人员沟通, 结合基地实际情况, 了解各段当前面临的各种管理、技术问题, 配置一定数量的思考课题, 并结合车辆工程专业进行针对性编写。如 (1) 如何建设现代化的车辆检修基地, 实现铁道车辆检修跨越式发展; (2) 新形势下我国现有铁路客货车辆检修制度是否存在弊端, 如何改革; (3) 比较各种高速客货车转向架的特点, 在应用中是否存在不足, 如何改进等。

这些课题是对课堂理论知识的加深和巩固, 学生在实习日记中要写出对每一个思考课题的认识和看法, 同时学生还要选出自己力所能及或擅长的某个课题, 并结合在实习期间的调研和查找相关资料在实习结束后写出调研报告。

2. 教师引领学习型实习小组的构建

实习过程中注意以实习班组为单位, 提倡构建学习型实习小组 (6) , 并在实习指导教师的引导下形成研究、讨论、互帮互学的学习氛围。例如, 轮对是车辆段修中的关键部件, 其检修分为轴承检修、车轴超声波、磁粉探伤检测、踏面旋修等工序。其特点在于:工序复杂, 检修精度高。实习指导教师可根据轮轴车间检修专用设备分布情况, 要求学生分析轮轴车间检修作业流程, 并画出车辆段滚动轴承轮对检修工艺流程图。如图1:

另外, 对于段修中每个班组的检修工艺流程中重要的工序、设备, 实习指导教师应着重讲解, 并适当地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思考, 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如轮对探伤检查是车辆段修中的一道重要工序, 其探伤检查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电磁探伤 (荧光磁粉机) , 二是超声波探伤 (超声波探伤机) 。电磁探伤用于检查轴颈、防尘板座、轴身的裂纹, 一般是对表面或近表面的检查, 通常是皮下2mm的范围;超声波探伤用于检查车轮与车轴镶入部有无裂纹、接触不良以及透声不良, 是机件内部缺陷的检测。

对于轮对的探伤检查, 实习指导教师应着重介绍电磁探伤与超声波探伤的基本原理及在轮对探伤检查中的不同运用, 要求学生察看荧光磁粉探伤机和超声波探伤机铭牌上的生产厂家、型号及参数, 注意观察探伤机的结构和探伤操作顺序, 在征得现场工作人员同意并在现场工作人员的指导下, 学生可以亲自操作感受。在实习过程中, 实习指导教师可提出1至2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在实习日记做出解答。如 (1) TYC-3000型荧光磁粉探伤机由哪些零部件组成, 说明其工作原理与操作过程; (2) 超声波探伤机探伤时要探测轮对的什么故障, 怎样判断等。

实践证明, 实习指导教师在实习小组中经常提出问题, 并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可以在小组中形成交流探讨的学习氛围, 有利于获得较好的实习效果。

3. 安排专题讨论与专题讲座

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段修实习期间实习指导教师可在适当时机组织安排专题讨论或专题讲座。

专题讨论是由实习指导教师布置题目, 以实习小组为单位, 通过实习期间的调研、探讨, 或者通过网络及其它形式查找相关资料、图片、视频, 小组成员共同制作成精美的PPT课件, 在专题讨论会上向实习指导教师和学生进行讲解、展示。这种形式能活跃实习气氛, 激发学生的实习热情。

专题讲座主要针对实习内容的重点以及车辆运用、管理与检修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装备, 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在这一过程中, 实习指导教师可邀请在该方面有特长的工程技术人员讲课, 解答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问题。

(三) 规范考核方式

一是针对学生实习成绩的考核。成绩的考核是对学生段修实习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评价内容有: (1) 实习内容完成情况; (2) 实习答辩成绩; (3) 实习日记; (4) 实习调研报告; (5) 实习中的学习态度、钻研精神综合评价。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 在综合评定时, 把各项内容分成不同的权重。比如, 实习内容完成情况10%, 实习答辩成绩20%, 实习日记20%, 实习调研报告30%, 实习中的学习态度、钻研精神20%。这样的考核形式更科学、更全面。

二是本次实习效果的评价。这是学生对本次实习教学质量、规范实习过程管理、完善实习管理制度、实习教学文件的落实、实习指导教师的工作情况、实习基地条件等内容的综合评价。评价可以采用网上评价或问卷调查的方式, 由学生给本次实习打分, 以督促实习指导教师今后更好地改进工作, 提高实习效果。

四、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实习指导教师在整个生产实习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 实习指导教师不仅需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 还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 对生产实际情况有较为充分的了解。

为提高实习教学效果, 我院加强了对实习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 其中主要包括选派年轻专业教师和专业实验教师到现场挂职锻炼;推行实习指导教师的“双师”认证;专业教师下实验室完成第一批次实验教学;在实习基地聘请实践能力较强、理论基础较好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实习指导教师。

五、结语

生产实习的实施是高等教育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车辆工程专业段修实习教学经验证明:应把实习教学置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位置, 同时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指导思想, 在实践中不断改革、完善生产实习教学条件, 创新实习教学内容, 改革实习教学方法, 加强教学管理, 优化师资队伍。只有这样, 才能有效地提高实习教学效果, 使学科人才的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接轨, 为学生的就业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注释

1李进, 赵文来, 严国红, 陈秋妹, 封敏娟.探索建立“校内-企业-校内”相结合的实习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0 (7) :143-145, 151.

2齐剑玲.生产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北京教育:高教版, 2005 (2) :39.

3韩莉.深化实习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0 (7) :289-290, 349.

4王启广, 李炳文, 赵继云.实习教学改革与能力培养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4 (1) :69-70.

5王建华.建筑电气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07 (12) :112-114.

车辆段认识实习报告 篇8

摘要:认识实习是高职院校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主要途径。认识实习的基本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校与行业的交流,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增强对岗位技能的认识。针对高职院校认识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考核方式、教学程序和教学内容,通过引入“双向定岗制”的方式,提高认识实习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认识实习;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黄宇(1985-),男,重庆人,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助教;张过有(1984-),男,重庆人,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助教。(重庆?402160)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7-0087-02

中国职业教育的功能层次定位是既具有教育性又带有职业性,按行业对应的岗位培养高级技能人才。中国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职业教育在以往的发展中主要以“量”为主,但随着职业教育发展的不断深化,对“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教育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发展的重点。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主要强调以“应用”为教学目的,面向职业岗位和岗位群,注重培养人才的职业性。[1]因此,在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中,实践教学的比重非常大。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高职教育的质量将大幅提升,“认识实习”作为高职教育中最为重要的实践教学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的提高便显得更为重要。

一、电力行业发展的现实背景及对“认识实习”提出的新挑战

2011年1月7日,国家电网公司年度工作会议指出,未来五年我国电网发展的四大重点是:特高压、智能电网、新一轮农网改造、国际化。

2012年1月10日,全国能源工作会议要求2012年能源工作重点做好八方面工作:一是加强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建设,二是着力推动能源结构调整,三是深化和扩大能源国际合作,四是积极推进能源科技和体制创新,五是加强民生能源工程建设,六是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七是加强能源行业管理,八是全面提高能源工作水平。

美国派克研究院最新研究成果显示,2012年智能电网市场重心将从基础设施的部署转向应用。

电力市场的发展显示,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将逐年增加,电力类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高职教育如何在市场的发展中合理改进“认识实习”,使课程建设符合市场的需要,将成为今后探索的重点。

二、“认识实习”的定义及高职院校电力类“认识实习”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认识实习”尚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根据职业院校的特点及功能层次定位,笔者认为,高职院校的“认识实习”是基于对职业岗位群的认识过程,通过认识实习,使被教育者对将要面对的岗位所需的设备、技能、工作程序(环节)、职责等的充分认识与熟悉过程。

1.认识实习所需理论知识与教授理论知识存在滞后现象[2]

“认识实习”是一门几乎涉及本专业所有知识的综合实践课程,它需要具有对本专业或本岗位的整体认识能力,以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为例,由于低年级基础课程及高年级顶岗实习的压缩,学生认识实习普遍安排在第三学期,与认识实习相关的主要专业课,如“发电厂电气设备”、“电机学”、“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等课程同在第三学期开设,在这些专业课还没有结课,甚至只上到一半的时候,由于电力类学生班级数量及实习基地联系安排的原因,认识实习就已经开始了。造成学生在认识实习过程中,部分知识欠缺,认识不清晰,不了解设备的主要作用及原理,极大地影响了实习的效果。

2.认识实习中在较短时间内实习的内容较多的问题

就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而言,认识实习基地较多且分布不均,在一周的时间内要参观水电站2个、变电站3个,平均一天一个地方,每个实习场所往往都是一次性的参观、学习,对于刚刚接触这些专业设备的学生们来说,不仅认识的量较大,而且一次性的参观使学生不能较好消化。

实习过程中,针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教育也明显不够,只是笼统了解一个概况,而不是深入了解与他们专业对应的岗位需要的专业技能,或者对应的岗位所需要认识的设备功能及特性。

3.兼职教师在认识实习中主体地位的体现相对较弱,“双师素质”欠缺

认识实习中聘请的兼职教师多为该厂技术纯熟的职工,他们往往一线的教学经验不足,教授知识缺乏规范性与系统性,造成认识实习讲授过程中走马观花的现象严重,兼职教师在认识实习时的主动性较差。另外,实习讲授时,工厂的讲授术语时常与书本专业术语存在差异,造成学生听不懂,难理解。

总的来说,目前高职院校认识实习的机制、体制存在着诸多问题,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缺乏创新意识,以职业为导向,面向岗位或岗位群的针对性实践教育不够,影响了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改进建议

针对以上高职院校认识实习中存在的问题,现给出以下改进建议。

1.改进认识实习的考核方式

认识实习考核的是学生的实习状况,主要以平时表现、实习报告综合评价的方式进行考核。这种考核方式的形式较松散,往往不能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影响学生实习的质量,且在考核中,未能出现规范教师行为的措施,使本校教师特别是兼职教师校外授课的约束力较少,授课质量不高。引入对教师、兼职教师、学生的综合考评系统,将大大有利于“认识实习”教学质量的提高。

(1)学生方面,建议增加实习之后的灵活考试,如设备识图、工作过程描述等,既增强了学生的重视程度,又能加强学生对主要岗位知识的熟悉程度。

(2)教师方面,强化兼职教师授课能力培训,联合企业、学生进行综合考核。

2.改进认识实习的授课内容及程序

(1)引入仿真实习。鉴于高职院校“认识实习”的时间阶段设置大多在刚学习完主要专业课程之后,便安排进行“仿真认识实习”:学生在实习之初,针对岗位群所涉及到的设备、工作程序的认识尚模糊,直接进行认识实习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因此,考虑在实习之前,利用学院的仿真设备,设计一至两天的仿真认识实习,使学生在仿真实训室先熟悉认识实习场所的大体概况,将利于学生对水电站、变电站的整体认识,职业岗位能力更明确。

(2)将“国家电网标准化作业”引入到认识实习中。电力行业的行业规范明确,操作过程标准化已实现,针对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特点,在实习过程中引入国家电网的标准化操作将利于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达到“到岗即上岗”的目的,杜绝以前认识实习中的“走过场”和“表面化”。

(3)加强与校内专业委员会、校外行业专家的联系。定期研讨,改进“认识实习”的授课内容及方式。

3.引入“双向定岗制”,突出兼职教师在认识实习中的主体地位[3]

认识实习的主体是教师,高职教育的特点赋予了高职院校中教师的行业性,它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必须在具备较高教学水平的同时,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因此,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对于职业教育来说就显得特别重要。

引入“双顶岗制”的师资队伍培养模式就是为了构建具有“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结构。所谓“双顶岗制”,即将本校相关专业的教师送至企业进行工程实践锻炼,使其具有熟悉的一线工程经验,并取得相关资质,同时,利用学校的优势对企业兼职教师及企业员工进行相关培训,使其具备相应资质。

(1)“双顶岗制”师资队伍培养模式的优势。师资队伍实行“双顶岗制”,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校企合作相互顶岗、培训,既可以弥补专业教师实践经验的不足及授课过程中设备、资料的短缺,又可以提升聘请于企业的兼职教师的授课质量,及企业员工的行业资质。

(2)“双顶岗制”是高职院校和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企业竞争在未来将更大程度取决于掌握和应用科技和先进工艺的第一线劳动者的素质。[4]高等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不再是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者和接受者的简单供给关系,而形成了共生的利益和发展链,使行业企业有动力提供更多优秀的兼职教师与学校共同开展教学,学校也乐于提升教师的行业素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无疑,这两者的“组合牌”将大大缩短学生就业后在企业的磨合期。

“双顶岗制”的应用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专、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使“认识实习”的教学更规范化,针对性更强,与对应岗位(群)所需要的技能更匹配。从而克服了兼职教师教学规范化不够、授课积极性不高,专职教师工程实践经历欠缺等问题。

四、结语

“认识实习”是职业教育中比较有特色的重要实践环节,只有加快课程创新与改革,坚持“校企合作”的发展思路,加强“双师素质”的培养力度,才能发挥出这门课程的生机与活力,对职业教育“质”的建设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万英,田争.促进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措施分析[J].大江周刊·论坛,2011,(11).

[2]肖键.认识实习分解进行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11,(9).

[3]张枝军.项目课程建设过程中校企合作机制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

2009,(11).

[4]王晓平.校企结合“双岗制”职业师资队伍培养之路[J].职业教育,

2011,(11).

上一篇:三大工程阶段性汇报(市防震减灾局)下一篇:“彩虹工程”第四期小学校长培训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