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播音主持专业

2024-07-23

大学播音主持专业(精选8篇)

大学播音主持专业 篇1

大学播音主持专业面试自我介绍

1.评委老师好,我是来自湖南湘潭的选手刘礼欢。比聪明的男生英俊一 些,比英俊的男生聪明一些,比活跃的男生斯文一些,比斯文的男生活跃一些,比老实的男生调皮一些,比调皮的男生老实一些。这就是我,一个会说、爱笑,喜欢运动、渴望成功的高三学生——刘礼欢。(湘乡一中学生,2003年考入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专业)

2.我叫刘若涵,今年18岁,来自鱼米之乡湖南!今天,我充满信心地站 在中学生主持人大赛的舞台上,因为我爱唱爱跳,能说会道!如果我是一只小 鸟,我将乘着翅膀从这里起飞,不断用知识丰富自己,翱翔在播音主持艺术的 天空里!(长沙市长郡中学学生,2002年考入广州大学播音主持专业)

3.尊敬的评委老师、观众朋友们,我叫陈叶,来自长沙市雅礼中学,今年 16岁。刻苦学习是我的本分,而考上北京广播学院则是我的理想。现在,我希 望自己能够当上一名合格的节目主持人,成为优秀的新闻工作者,谢谢。(长沙市雅礼中学学生,2003年考入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专业)

4.大家好!我叫刘婕,是邵阳经纬学校的高三学生,今年l6岁。我的青 春写在脸上,我的愿望记在心里。多姿多彩的生活造就了我对艺术的热爱、对 播音主持这一职业的向往。青春渴望飞翔,我飞过来了。看吧,天空中即将留下我飞过的痕迹。(邵阳市经纬学校学生,2003年考入广州大学播音主持专业)

5.(唱):“有一个姑娘,她有一些任性,她还有一些嚣张;有一个姑娘她有一点叛逆,她还有一些疯狂。”那个有些任性,有些嚣张,有些叛逆,还很疯狂的女生,她能歌善舞,爱玩篮球,爱弹吉他。要问她是谁啊,那个来自湖南长沙的帅气女孩就是我易帅。(长沙市周南中学学生,2004年考入四川师范大学广播影视学院播音主持专业)

6.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岳阳平江的周赞。这个名字包含着一个美好的愿望:我一直都希望我的存在能让我周围的人生活得更加美好。选择播音与主持这个专业,是我美好愿望的延伸。我希望我的声音通过电波能够把这份美好传递给更多人。为了这个愿望,我一直在努力,但我深切地知道,单凭我个人的努力远远不够,我需要更高层次更正规的学习,相信我!给我一个舞台,我一定会还你一个精彩。(平江一中学生,2004年考入四川师范大学广播影视学院播音主持专业)

7.“老师好!我是来自湖南的刘卓然,岳麓和湘江孕育了我,我便有了南方 人特有的灵气和细腻,我喜欢真诚对待周围的人,认真感悟周围的事物,我享 受于朗诵时的酣畅淋漓,沉浸于创作的天马行空,我愿像一个孩子,用澄澈的心灵投入艺术,而我并不缺乏刚毅,我不愿沉默,但厌弃喧嚣,我不甘平凡,但痛恨张扬,我敬畏话筒前崇高的责任,我向往镜头前能为人民说话,我期待着有卓然出众的那一天。(湖南师大附中学生,2005年考入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8.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湖南常德的冯琛。“天琛者,自然之美也。,正如我的名字一样,在我看来自然的美才美得自然。我曾有过声乐八级考场上喜悦,也曾有过全省钢琴大赛上的遗憾。成功和失败对我来说都是一种积累,我渴望通过不断的积累,成为传播知识、传送快乐、传递信息的新闻天使。(常德市一中学生,2006年考入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9.尊敬的评委老师,你们好。我叫叶颖颖,来自湖南长沙。颖颖,就是尖子的意思。清晨的叶尖儿上会挂着在阳光下闪光的露珠,我的愿望是成为一半妻兰中放出自己的光芒。(长沙市雅礼中学,2005年考入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10.大家好,我叫刘倩,来自诗情画意的常德,虽然刚l8岁,却有着一颗 成熟的心,我渴望用我独特的声音征服所有的听众,让他们享受我所带来的如 美丽桃花源的那份惬意。我喜欢声乐,因为喜欢舞台上的炫丽多彩,但我更爱播音主持,因为喜欢在屏幕前的缤纷多姿,喜欢在聚光灯照亮我的那一瞬间,我渴望站在这条与众不同的道路上,如果给我一个话筒,我一定会好好珍惜。(常德市芷兰中学学生,2005年考入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播音主持专业)

11.各位老师好!我叫李程程,来自洞庭湖畔常德。用一句话概括我自己,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即将成为国家二级运动员的我,在田竞赛场上奋力奔跑着,在教室里埋头苦学着。大家也许会说我是个矛盾的个体,但正是这种多变的性格才使我显得这样的与众不同。我一直坚信“有付出就有回报”,所以现在的我奋斗着,我渴望成为一名被大家认可的主持人。在播音艺术的起跑线上,我会用田径赛场上的干劲,奔跑和飞扬!谢谢!(常德市芷兰中学学生,2004年考入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播音主持专业)

12.评委老师好!我叫秦芳,芳是芳草的芳,出生于早春三月的我俏皮可爱,积极向上,喜欢简单自由的流行音乐,爱好婀娜多姿的民族舞蹈,因为乐阅读与思考,所以我认为书是人类追逐理想的起点。我把自己比做一颗在春天落地的种子,希望能在播音与主持艺术这片广阔的沃土上茁壮成长。我相信自己会像梵蒂盖罗公主一样,只要有勇气,就可以射中自己的太阳。(郴州市永兴三中学生,2006年考入成都理工大学播音主持专业考试)

13.评委老师好,我叫李凌鹏,来自郴州市一中,到这里来参加专业老试不仅是缘于我对主持这门艺术的热爱,而且也是受到了我母亲的影响,她是一位从事播音与主持工作20多年的老播音员了。平常在学校里,同学们常常说我从正面看像韩剧里的影星,从背面看像学校食堂里的大师博,其实呀我觉得一个人的容貌有点重要,但并不是最重要的。我觉得,若要一天开心,就打球,若要一年开心,就学习,若要一辈子开心,就要有好朋友,所以我喜欢打球,喜欢看书,喜欢交朋友,请评委老师给予我指点。(郴州市一中高三学生,2006年考入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大学播音主持专业 篇2

一、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和结构式访谈相结合并配合文献研究的形式来了解独立学院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大学生就业意识的基本情况,编写了《独立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大学生就业意识调查问卷》进行发放。调查中,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89份,有效问卷281份,回收率为98.3%,有效率为93.6%,并通过对15名同学以及5位专业教师进行的个案访谈获得了相当可观的第一手资料。问卷调查比例见表1。在抽样过程中,本次调查采用分层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抽样方法,充分考虑了性别、年级等影响因素。调查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二、独立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就业意识现状

1. 就业准备。

就业准备就是大学生关于就业这一问题的预先安排和筹划,一个有着正确的、充分的就业准备的大学生,才能合理的规划大学生涯,从容面对就业。大学是学生走向社会的中转站,较早地形成成熟的职业想法是学生的就业准备较为充分的体现方式之一。而在学生基数大、自身生源水平参差不齐、师资薄弱、社会认知度较低、教学硬件设施落后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独立学院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但大部分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大学生学生有一定的就业准备,一方面职业想法形成的时间较早,另一方面积极的通过多种方式增加自身就业方面的筹码。但是还是可以从中看出一些问题,从职业想法的形成时间来看,学校对学生就业意识培养中所起的作用并未得到很好的体现,才会导致学生职业想法形成时间呈两级分化。调查发现,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大学生有33.80%的大学生在上大学前就开始考虑就业问题,基本与大学毕业生所占的38.08%比例相当,而非大学毕业生(大一、大二、大三)所占比例却只有28.11%。而从专业准备方面来看,虽尝试通过多种方式增加自身就业的筹码,但是将近一半的同学选择了考取证书这一选项,选择未免过于单一;虽有高达70.46%的学生希望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或本专业相关的工作,但对本专业知识技能了解十分有限,且真正付诸实践进行学习的学生更为有限。调查结果见表2、表3。

2. 就业动机。

一个人的就业动机直接影响择业者对目标职业的追求程度,强烈的就业欲望也能促使一个积极、主动的就业心态,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尽管家境相对优越,但是也表现出了积极的就业观念,他们认为,就业是承担社会角色和社会责任的一种表现。调查中我们发现,高达84.5%的同学都选择了肯定会找工作,而选择不找工作或不一定工作的同学仅仅只15.5%。调查发现,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就业目的并非是为了谋生这么简单,调查中选择以谋生作为目的的学生所占比例最低,只有5.41%。选择为社会做贡献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同学比例占到了13.9%和45.51%,这一数据表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大学生在就业动机上较为重视自我价值的体现,有较强的自我独立意识,把就业当成实现自我、发展自我的一种手段。同时,选择经济独立和增加经济收入改善经济状况的比例各占15.09%、20.05%,这也体现了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主体意识,同时也表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要求自主独立,积极参与社会发展的意识较为普遍。见表4。

3. 就业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对事物认知的基本标准,就业价值观无疑是就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就业标准中,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毕业生大都选择大城市就业,普遍认为大城市的机会繁多,有利于自身的发展。但学生从大一到大四这四个学年增长的过程中,性格逐渐走向成熟,社会认知程度也不断加深,同时受社会就业形势普遍低迷形势影响,就业信心也逐渐走低。在对待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就业信心的问题上,不同年级的学生是存在一些差异的,但总体来看,就业信心根据年级而逐年递减。调查数据显示,在对待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就业信心的问题上,不同年级的学生是存在一些差异的,总体来看就业信心根据年级而逐年递减。“非常有信心”的比例从大一的34.25%变化为大四的22.06%,而“没什么信心”的比例从大一的15.07%增加到大四的39.71%。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对于自己工作的薪酬相对于目前的生活水平来看,还没有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见表5。

三、独立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就业意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 缺乏专业实践导致就业准备方式单一。

实践是学生检验理论学习成果,社会实践对于任何一个专业的学生的学习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又在实践基础上创立的专业,充分实践对专业的学习和提升尤为重要。但是受限制于学校自身的发展状况的学生数量庞大的原因,民办独立院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校内实践机会对整个教学要求来讲无疑是杯水车薪。正是因为专业实践的缺失,导致大部分独立院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在准备就业的过程中只通过考取相应证书等途径,专业认知度长期停留在课本和所谓的“经验”上,这样单一的就业准备方式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的创新力缺乏,甚至有些机械性,让学生在就业竞争力十分受限制。

2. 专业生源的特殊性导致就业信心较为薄弱。

由于受到录取批次限制,民办独立院校所招录的绝大部分艺术生在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上都存在一定量的欠缺,同非艺术类专业或其他类型院校学生相比,在大学自主学习方面存在一定的短板。独立院校属于三本,由于自身层次影响加之社会上普遍的名校情节刺激,民办独立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或轻或重的自卑感,在访谈过程中我们也了解到独立学院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大学生在同其他类型高校学生即一本、二本院校的学生同台竞技时的都存在一定的不自信情况,更不用说现阶段竞争如此激烈的求职市场了,认为三本的学生在这样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而独立学院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大学生的就业信心也是比较薄弱的,超过一半的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没什么信心,甚至根本没信心。调查中了解到,被动选择的学生占调查人数较大比例(68.72%)。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学生不论是文化素养还是知识涵养方面有存在先天的劣势,在就业方面就会受到很大的阻碍,更何况仅仅是为了一纸文凭而报考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对于专业的就业前景和自身的就业信心都十分脆弱。

3. 学校缺乏正确引导导致择业标准定位过高。

在访谈中,很多同学都不愿意去县级市或者比较偏远的区里的电视台的工作,甚至同学因为地区的不合适放弃了电视台的工作。就现实的就业情况来看,就算是知名大学的播音专业学生毕业后想要进入比较好的电视台担任主持人也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更别说独立学院的毕业生了。学校在这方面并未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导致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一味的追求大城市,想要进入好的电视台电台,没能对自身有明确的定位,也是就业率得不到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个正确的就业观的引导,本来就应该贯穿于学生教育的始终,对于部分只是为了一纸文凭而在播音主持这个专业中极力挣扎的学生,应该更加重要他们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应积极让学生在原本的为考大学而学这个专业更多地向为了兴趣而学这个专业。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在实践中成长,在成长中感受了解社会,其实这也是在另一种程度上拓宽他们就业的渠道,增加他们就业的广度和深度。

四、培养独立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大学生就业意识的对策

1. 推动学校和企业的联合式发展,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

学生专业实践的缺失可以说是各学校各专业都存在的问题,民办独立院校虽然在不少方面有自身独有的劣势,在资金的灵活性和管理的先进性来说是优于其他类型院校的,是可以通过校企联合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的。因此,独立院校应在所以在有限的条件下结合当地传媒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环境,与相应的公司和传媒机构合作,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到播音主持一线工作的机会,同时广泛建设实训基地。如公司活动节目主持、宣传片配音、公司广播台实践等,争取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身的问题,从而进一步的思考达到解决问题,让学生有机会在工作前真实地接触工作一线的情况,也让学生在实践和与社会、企业的接触过程中真正做到与社会接轨,了解社会需求,一方面明确自身的定位,另一方面可以在就业准备层面做到有的放矢。

2. 招生过程严格把控选拔录取标准,保证培养学生的质量。

学生对本专业和自身未来的就业信心与学校的所培养人才的社会口碑息息相关,因此,要保证学生的就业信心,学校就要保证培养出的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在就业方面具有“核心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能够在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下准确地对接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从而顺利实现在播音主持专业领域内的对口就业。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由于学生质量和数量带来的人才培养困难,就必须严把生源质量关,并控制招生数量,提高入学门槛。保证生源质量是为所培养学生的质量的基础,只有保证了培养学生的质量,学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才有充分的竞争力。

3. 课程设置突出培养特色,明确人才培养定位。

独立学院播音主持专业院校应该结合自身的优势,结合市场需求,明确培养的是哪个层次哪个方面的人才。现在主持人的发展也越来越趋于多元化,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毕业生能从事的也不仅仅是主持人的工作。电影电视的配音,公司的公关礼仪,甚至博物馆的解说接待,处处都活跃着具有播音主持艺术专业背景的学生。独立学院在应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发展上积极探索,不能被所谓的权威所禁锢,在统一学科框架下,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主动进行人才培养的探索性研究,突出自身的培养特色。这样的特色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业竞争力远远高于单一型人才。

4. 重视自我修养的提高,树立正确价值观。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是培养具备广播电视新闻传播、语言文学、播音学以及艺术、美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的复合型应用语言学高级专门人才。作为播音专业的学生,自我修养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再良好的就业环境和就业帮助,也离不开自身就业意识的培养,在学校学习过程中要主动把握一切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机会,加强自主学习,树立力求上进的能动意识,积极主动地把握一切有利于自身的机会,抓好机遇,锻炼自身能力,促进全面发展。同时有利于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挖掘自身优势,确立合理的就业目标,摒弃自傲或自卑的心理,克服依赖心理、攀比心理和从众心理等不良就业心态,积极创造条件,主动把握机遇,迎接就业挑战。

摘要:在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下,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尤其是独立学院部分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基于此,以独立学院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从就业准备、就业意识、就业动机、就业价值观等方面对该专业大学生就业意识进行调查研究,试图通过调查中就业意识方面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树立大学生正确就业意识的途径。

关键词:就业意识,就业教育,独立学院

参考文献

[1]刘立耘.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招生热的冷思考[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0(5).

[2]成越洋.赵喜桃.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引发的思考[J].唐都学刊,2011(11).

[3]张志勇,边慧敏.大学生就业指导[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4]谷国锋.当代大学生择业趋向及特点调查[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0(11).

大学播音主持专业 篇3

一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融通的基础

1当代大学教育的客观需要

大学生作为高级知识分子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确保我国未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要素,对于我国通过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严重挑战,一方面大学生需要不断了解世界、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另一方面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完善的大学生极易受到西方文化糟粕的侵蚀和影响,被虚假的、不健康的、甚至是反动的信息所蛊惑。伴随着网络科技的飞速发展,网页、QQ、微信、论坛、微博等公共信息平台使负面信息和思想的传播更具有隐蔽性和复杂性。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扩招所带来的学生素质下降、教学资源不均衡、就业压力等问题也开始日益暴露出来。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客观上要求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加强和改进思路,探索新举措。

2播音主持工作性质和职业要求

播音员主持人在广播电视节目传播中虽然经常采用人际性传播方式,具有较多的个性化特色,但是播音员主持人的职业特点和“喉舌功能”是一致的,其职业也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因此,播音员主持人必须不断加强理论修养,才能透过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才能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自如应对各种复杂紧急的情况,否则就会迷失方向,对社会和个人造成不良的影响甚至是严重的危害。国家广电总局颁布的《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职业道德准则》明确要求:“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所从事的事业,担负着传播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维护国家利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人类文明的崇高使命和社会责任”,“忠诚党的新闻事业,坚持党性原则,坚定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由此可见,不论从大学教育本身的需要,还是播音主持工作的性质和职业要求的角度出发,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不仅仅要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还要注重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具有正确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拥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新闻工作职业道德。这也是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融通的客观需要和理论依据。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教学的巧妙融通

1通过课堂上对当前热点事件的分析,引导学生树立“喉舌意识”,确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始终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一点在当前高校思想教育方面显得尤为重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未停止过对我国的“西化”、“分化”活动。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美国国内的保守势力和所谓的政治“精英”,更把中国视为美国霸权利益的最大的挑战者和潜在敌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势力早就将思想渗透的目标锁定为中国的青少年和知识分子。

全媒体时代,大学生由于思想活跃,乐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面对西方文化霸权的强势入侵和网络上的海量信息,很容易形成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由于当前“新闻自由”、“普世价值”之类的西方新闻观在社会和学生中很有影响力,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只是简单向学生灌输“播音员、主持人是党和政府的喉舌”的观点,学生们肯定会觉得反感、难以接受。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对比美国总统大选中两党控制下各种媒体的表现和美国政府及媒体对待“恐怖袭击事件”截然相反的态度,引导学生看清西方“新闻自由”的真相;通过对“美伊战争”、“阿富汗战争”等重大事件中西方媒体报导的深入分析,引导学生认清西方“普世价值”理论的本质。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利用唯物主义辩证法揭示新闻的核心价值和意义,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自觉保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学会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群众宣讲党的政策、方针,坚持正确的播音创作道路。

2通过广播电视节目主持课上对学生作品的点评,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实践中多提“尖锐而不极端”的意见和观点

西方新闻界提出的新闻记者是“无冕之王”的观念,现在被许多青年教师和学生所接受,并以此为依据成为对政府工作“指手画脚”、“瞎指挥、乱发言”的依据。还有学生受到一些网络言论和境外媒体观点的误导,总喜欢“标新立异”,张口闭口就是“洗脑”、“政治宣传”,热衷于极端的观点和言论。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对《焦点访谈》等节目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面对社会问题新闻工作者要“有胆、有识、有谱”,发出理性、建设性、有影响力的意见,而不是一味地指责,逐步培养学生面对海量信息的辨识能力和面对多元观点的判断能力。播音员、主持人在传播信息时要“入耳、入情、入理”,否则就是无效传播,我们应该认识到在播音主持工作中“思维比技术更重要”,自觉加强自身的党性修养和世界观建设。

三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教学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切合

1将高校基层党支部思想教育活动与专业实践活动巧妙结合,实现提高思想水平和专业素质的“双赢”

高校基层党支部是团结带领广大师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落实党的各项任务的重要阵地。由于时代的不断发展,当前大学师生的思想状况和思维特征都表现为特别活跃。因此,高校基层党支部的思想教育活动就必须贴近师生党员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既要坚持政治思想的严肃性,防止活动走过场、庸俗化,又要不断创新,提高活动的感召力和吸引力。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党支部思想教育活动可以尝试与专业实践活动巧妙结合,从主题、载体和模式等方面着手大胆创新,以广大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势开展党支部活动。“传承中华经典,践行群众路线”爱国主义诗歌朗诵会作为广西艺术学院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就进行了这方面的有益探索。朗诵会首先通过再现五四运动前夕,外交家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的精彩演讲作为开场,展示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的旧中国,广大爱国志士空有报国热情却饱受屈辱的悲惨境遇。《七子之歌》又将同学们带到了遭受列强欺凌,骨肉分离的中华大地,一句“母亲,我要回来”使现场观众潸然泪下,呐喊出中华民族百年来的屈辱与无奈。《沁园春·长沙》、《囚歌》、《我的自白书》、《有的人》展示了共产党员、爱国志士在困境中坚持为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探索和抗争的艰难历程。《我是共产党员》展示了方志敏、雷锋、焦裕禄、任长霞等不同时期共产党员不畏牺牲、无私奉献的忘我精神,揭示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必然。集体朗诵《我的祖国》、《少年中国说》则激发了同学们心中集聚的爱国热情和历史使命感,将全场气氛推向了高潮。这次朗诵会在朗诵诗歌编排、展演和总结过程中紧紧围绕当前宣传工作的重点,通过党支部引导、师生党员集思广益和积极参与,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与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巧妙结合,将高校基层党支部思想教育活动与专业实践活动巧妙结合,力求知行合一、讲求实效,实现提高思想水平和专业素质的“双赢”。

2将学生个人的成才之梦和“中国梦”相结合,用社会主义理想充实大学生的精神世界

高等教育具有文化传递、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的重要职能,是国家创新人才的摇篮和引领社会进步的重要向导。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青年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大学生正处于理想和信念逐步形成的关键期,他们理想信念的状况,不仅直接关系其自身的成长成才,也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我们要引导大学生用“中国梦”为自身成长成才提供理想信念支持,要将个人理想融入实现中国梦的共同理想中,将个人梦与创业梦、成才梦结合起来,努力学习,掌握本领,提高创新能力,努力成为创造型人才。

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党支部通过开展课程教育、主题宣讲、读书活动、社会实践等系列主题活动,教育启迪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梦,引导他们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和民族的理想紧密联系起来,明确自己在实现伟大中国梦中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激发他们努力学习、投身专业实践,把梦想化作成长成才的动力和行动。通过不断增强基层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引导广大师生自觉将中国梦的宏大构想与当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紧迫需要相结合,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相结合,使大学生个人理想信念与民族复兴大业相统一,把对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坚守,化作实现中国梦的具体实践。

参考文献

[1]熊建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

大学播音主持专业 篇4

苏州大学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古城苏州,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1计划”首批认定高校,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其主要前身为创建于1900年的东吴大学。学校现有天赐庄校区、独墅湖校区、阳澄湖校区三大校区,占地面积4058亩。学校拥有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二大学科门类;26个博士后流动站;2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6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含自设专业),1个一级学科专业学位博士点,4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44个硕士点(含自设专业)以及2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124个本科专业。现各类在校生五万余人,其中研究生14249人,本科生25450人,留学生1433人。教职工5084人,其中两院院士5人、外籍院士1人、“千人计划”入选者12人、“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15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1人,具有副高职称及以上人员2210人。

二、学院简介

凤凰传媒学院是苏州大学与香港凤凰卫视集团合作,组建的直属公办学院。学院充分利用双方的资源优势和品牌影响力,以先进办学理念为指导,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应用型、国际化,推进传媒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致力于建设具有产学研一体化特色的国际化教育基地,以提升中国传媒教育软实力。

凤凰传媒学院的历史渊源可上溯至1929年成立的江苏省立教育学院所创办的电化教育专修科,以及1941年成立的国立社会教育学院下设的新闻学系。1995年苏州大学在文学院设立新闻传播系,2005年发展调整为文学院·新闻传播学院,2009年组建凤凰传媒学院。在凤凰传媒学院的前身文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的历史上,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章太炎、吴梅、周谷城、朱东润、许国璋等曾在此执教,当代著名新闻学家方汉奇先生曾在此就读。

学院现有博士点1个:媒介文化,下设传媒与文化产业研究、传媒与大众文化两个研究方向;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硕士学位点1个:新闻与传播。本科专业和专业方向5个:新闻学、广告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会展方向)、播音与主持艺术。新闻学现为苏州大学特色专业,新闻传播学为苏州大学优秀课程群,新闻学概论、广告设计为苏州大学精品课程。学院现有在校全日制学生900余人,其中本科生700余人,硕士、博士研究生近200人;各类成人教育学生400多人。学生作品先后获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龙鼎奖(全国总决赛)二等奖、“2011首届青春中国——大学生纪录短片征集计划”中获评委特别奖、“2012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数字短片大赛”中获最佳栏目奖、“2012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获学院奖铜奖、“2012第5届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获龙鼎奖等各类国家级和省级奖项50余项。

学院坚持“人才强院”战略,已逐步形成了一支以高学历、高职称、科研和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为主体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员工50余人,其中,教授11人(含博士生导师4人)、副教授11人、高级实验师3人;拥有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科技带头人1人、培养对象第二层次人选1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优秀骨干教师1人。学院还聘请了20多位海内外知名的新闻传播学者和业界人士担任学院的兼职教授或兼职导师。

学院注重整合学术资源,将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实务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开创了一系列有特色的研究领域,科研实力不断增强。学院设有新媒介与青年文化研究中心、广告研究所、互联网公共服务研究中心等校级研究机构和传媒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网络传播研究所、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等院级研究机构。近年来,学院教师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横向科研项目40余项,到帐科研经费累计达900余万元;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400余篇,出版“21世纪传播学研究丛书”、“新视角传媒研究丛书”、“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研究丛书”等着作和教育部“十一五”国家级教材3部,1套丛书入选“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获得国家级、省级科研奖励10余项。学院先后举办“大众传播与社会发展国际研讨会”、“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研讨会”、“中国21世纪纪录片高峰论坛”、“可沟通城市与青年文化圆桌论坛”等各类学术会议,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

学院建有江苏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传媒与文学实验教学中心。该中心教学实验设施齐备,拥有先进的摄影棚、大型演播厅、摄影暗房、电视节目制作室、报刊编辑实验室、播音主持语言实验室、电视摄像实验室、计算机图文设计实验室、电视鉴赏实验室、非线性编辑实验室、动漫游戏制作实验室和数码艺术工作室、影视艺术工作室、网络与新媒体工作室等,总使用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实验设备885台(套),设备总资产1162万元。学院在新华日报报业集团、苏州广播电视总台、人民网等各类新闻媒体和广告公司建立了20余个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在政府部门和传媒单位建立了11个研究生工作站,每举办苏州大学生电影节暨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分会场活动,并创办了凤凰论坛,定期聘请学界知名学者和业界资深人士来校举办专场讲座,拓宽师生视野。

学院深入落实国际化战略,先后与美国密苏里大学、美国特洛伊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澳大利亚邦德大学、台湾世新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促进师生的交流与访学。

三、招生计划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制四年。面向江苏、安徽、河南、山东、辽宁五个省份共招收本科生40名,具体分省计划以各省招生部门公布的招生计划为准。

四、报考条件

1、招生省份范围内且符合教育部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报考条件的考生;

2、本专业涉及所在省级艺术类专业统考或联考的,统考或联考需成绩合格;

3、符合国家规定的普通高校招生体检标准,且男身高1.70米以上,女身高1.60米以上;

4、文、理科考生均可报考,新生进校后外语教学为英语。

五、专业考试

1、网上报名及缴费

专业考试报名采用网上申请的形式。凡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须登录苏州大学本科招生网(),按要求进行网上报名。报名信息填写完成后,请考生点击“网上缴费”,缴纳考试费用(200元/生),缴费成功后考生才能在网报系统中用A4纸打印该专业报名表。网报及缴费时间:即日起至2014年1月6日24时止。

网上报名及缴费相关操作流程详见附件《苏州大学2014年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网上报名及缴费流程说明》。

2、邮寄报名材料

缴费成功的考生将网报系统中打印的专业报名表按照要求粘贴好本人身份证复印件及所在省2014年普通高校艺术类报考证复印件于2014年1月7日前(以寄出日邮戳为准)通过邮政EMS寄至苏州大学招生办公室(江苏省苏州市东环路50号,邮编:215021,联系电话:0512-67507943),并在信封上注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报名材料”字样,如使用其他的邮寄方式导致材料寄送延误或丢失的,一切后果由考生自负,所交申请材料恕不退还,请自留备份。

3、寄送材料及缴费成功查询

考生可登陆网上报名系统后点击查询中心查看所寄送报名材料收到情况,对于网上缴费成功的考生,考试确认状态显示为“参加考试已缴费”,如有异常情况请及时与我办联系。

4、考试报到

网上缴费成功的考生,按以下时间、地点携带本人身份证等材料办理报到手续领取准考证,逾期不予补考。

报到时间:2014年1月14日

报到地点: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凤凰传媒学院(苏州市工业园区仁爱路199号)

5、考试时间:2014年1月15日—1月16日(考试时间视具体报名人数可能有所延长,请考生以报名现场通知为准)。

6、考试地点: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凤凰传媒学院。

7、考试内容:

(1)指定稿件播读(当场随机抽题)分值140分

(2)话题评述(当场随机抽题,准备3分钟,限4分钟内完成,评述时不得带书面提纲)分值120分

(3)才艺展示(舞蹈、小品、曲艺、声乐及朗诵等(不含器乐,伴奏带自备,伴奏带须做成mp3格式存储在U盘中),限时3~5分钟)分值80分

(4)综合素质(形象气质、回答考官提问)分值60分

注:以上四项考试科目,考生不准化妆。

8、专业成绩查询:专业合格证按不超过招生计划数的4倍发放。考生可通过网上(http://zsb.suda.edu.cn“查询中心”栏)查询校考专业成绩,合格考生打印合格证,我校不再单独邮寄纸质合格证。

六、文化考试

考生必须按所在省招生主管部门的规定参加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文化统一考试。文化考试方案及科目均按考生所在省招生主管部门文件规定执行。

七、录取办法

对高考文化分达到所在省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和我校专业校考合格、高考英语单科成绩不低于70分(按满分150分计)的考生,将其高考文化分与我校校考专业分直接相加成综合分,分省从高到低择优录取(如果考生所在省份另有专业统考或联考要求,考生还需参加所在省份的专业统考或联考且成绩合格;江苏省考生文化总分成绩按750分折算)。

八、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江苏省苏州市东环路50号苏州大学招生办公室(邮编:215021)咨询电话:招生办公室0512-67507943、67507949、67507942(传真)

凤凰传媒学院0512-65881608、65880720

网址:苏州大学本科招生网

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http://pccsu.suda.edu.cn

九、其他说明

1、学费、住宿费按江苏省物价局批准的标准执行,实行学分制,艺术类专业学生预交学费6800元/年。

2、本简章如与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相悖,则以上级文件精神执行。

3、本简章由苏州大学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苏州大学招生办公室

播音主持专业要求 篇5

1、发音、吐字以及用声等基本功的学习和训练;

这是成为一名播音员或者主持人所必须具备的基础功底。播音主持专业讲究的是字正腔圆、吐字如珠,首先,要求普通话标准、吐字清晰,声音要求圆润;其次,必须结合播音的特点进行练声,并持之以恒。播音主持专业的老师教导说:“要用心吐字,用爱发声!”

2、掌握语言技巧并加以运用;

语言技巧是表情达意的手段,主要包括:重音、停连、语气、节奏四大基本技巧。播音主持专业学生或者爱好者必须天天练习,反复琢磨,才能运用自如。比如说播一篇稿件,如果不能准确地运用语言的技巧,就会让人听起来感到非常的平淡、枯燥,甚至听不懂稿件所要表达的意思。

3、快速并且正确地准备稿件;

分析理解稿件是播音员应具备的能力之一。为了适应新闻时效性强的特点,播音员要能在较短时间迅速地把握文章的主题,明确播报的目的,抓住内容的重点,掌握文章的基调等等,这需要平时坚持练习,并不断总结经验,才能准确表达出稿件的内涵。

播音主持专业信 篇6

我是XXX的英语老师,还是她在学生会的指导老师。平时经常与学生交流沟通,指导他们的生活与工作(学生会),并在每学期结束给他们做评定.算是对我最了解的老师,同时也是她的好朋友。

英语是XX外国语学校的重点特色课程,学生按英语成绩定位,根据授课难度分层次教学。XXX英语成绩十分优异,读写能力,口语交际的使用能力也是区别于其他“传统中国学生”的一大特点。在高一第一天上课的`自我介绍环节中,XXX的演讲与众不同,她优雅的举止,纯正的语音语调,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课堂上,她积极对话题进行互动,活跃课堂气氛。经常在小班内组织小型的“辩论会”,“交易会”等活动,让更多的学生能参与英语学习交流。

XXX十分喜欢英语文学,阅读了大量英语原版书籍。在课堂讨论中,她常常与同学分享自己自己经典文学著作的心得体会,她的观点独到,理解深刻,可以看出她对文学作品都进行了认真的研读。在课后,她还完成了多篇文学著作的英文赏析,还常常请我帮助她批改。

因为对电影十分喜爱,她参加了学校的Culture in Movie选修班。每周在观看一部英语原版电影后,她还会和同学分享她的影评。

XXX突出的英语能力让她在给想英语竞赛中屡屡得奖。在学校一年一度“外语节”上,她两次担任主持工作,“圣诞晚会”上担任主持和表演两项工作,获得一致好评。

广西独立学院播音主持专业构建 篇7

一广西独立院校开设播音主持专业存在的问题

1. 艺考及独立院校录取制度使得生源质量参差不齐

播音主持人有着多元化以及复杂性的特征, 将播音主持专业纳入艺术类录取, 仅凭高考及简单的专业考试是根本无法将具有较好潜能的人才进行准确的界定;相反, 还会使得这一专业的录取标准不断降低, 从而使教学难度不断增加。考生众多, 各学校的招生标准不一, 对文化分数、专业分数要求不同。即使在同一学校, 学生的专业成绩和文化成绩也有很大差异。且我国高校采取全国统招的办学招生模式, 生源来自不同省份, 文化氛围、习俗、录取方法不同, 使学生层次更加多元化。

2. 培养计划模式单一, 盲目随从不能做到量体裁衣

中国传媒大学是我国最早开设播音与主持艺术的高校, 有较完整的教学体系、培养方案以及教师体系, 是很多新开设的此专业高校的效仿对象。一部分播音主持专业采用中国传媒大学的教学模式, 课程设置和教学进程的设计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培养模式。但由于电视事业发展迅速, 而高校生源、师资等方面与中国传媒大学有一定的差异性, 再加上播音主持专业又具有复杂性和更新快的特点, 培养计划单一、针对性不够, 没有做到因材施教, 不利于学生专业性的培养。播音主持专业具有灵活性、特色性及风格性等特点, 如果采用传统单一的培养模式, 很难适应本地区播音主持职业复杂性、灵活性的特点。

3. 办学的硬件条件不足, 难以达到培养要求

播音主持专业课程开设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 在一份培养计划中, 实践课程占总课时量的40%左右, 而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足够的实践场所, 包括录音、录像、摄影、控制设备和演播场地, 就无法让学生在话筒前、镜头前, 在近似真实的播音主持环境中进行训练和实践, 这些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然而不少学校办学条件跟不上, 硬件设施配备不足, 教室数量有限, 使得培养模式中的实践课时形同虚设, 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只是在纸上谈兵。

4. 专业师资匮乏, 缺乏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由于广西独立院校教师聘用制度的特点, 往往聘请到一些播音专业的本科或是硕士毕业生, 毕业后通过应聘直接进入高校任教。这部分人经过了高校系、正规的学习, 知识结构完善、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但缺点是较为年轻, 教学经验不足, 缺乏媒体实践经验, 播音示范能力差, 专业建设能力差。而一线媒体的播音员或主持人只是作为外聘教师授课, 教师队伍呈现了不稳定性, 对教学管理上有一定的局限。

二对广西独立学院播音主持专业构建的思考

1. 根据自身特点打造特定的培养模式

第一, 根据生源特点, 制定差异化培养方案。在对播音与主持艺术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的过程中, 根据相关专业教学规律与具体的培养规格, 科学合理地配置教学资源, 以分层教学、分类指导为主,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增强学习效率。

播音主持的教育也符合教育的一般规律, 那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培养方式。要确保学生知识、能力平衡发展的基础上, 着力培养学生的专长, 虽然通才培养目标受到人们的青睐, 但是在有限的课程安排下如果不论自己是否擅长全部大学特学的话, 不但会造成时间的大量浪费, 还会使学生感觉到沉重的压力。广西独立学院播音主持专业的生源分层化特点较为明显。因此, 对于学生的培养主要从两种模式人手, 一种是培养比较正式的新闻播音员、主持人的模式, 这种培养模式主要针对的是那些字正腔圆, 在文化基础等各方面表现都良好的学生;另一种培养模式是以综艺节目主持人的方向为主, 这些学生可能在某些方面的特长更加明显, 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利用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找到自身的价值所在。同时在培养方案上就侧重不同的就业目标, 使学生在学习中发挥自身优势, 同时提高未来就业技能。

第二, 针对生源特色, 调整教学安排。广西独立院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生源呈现出以区内学生为主的主要特点。广西是少数民族自治区, 多以方言交流为主, 并显现出多种方言的特点, 这就要求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考虑到学生自身的语言状态加强普通话教学, 同时考虑到方言主持人的培养。

第三, 根据媒体需求, 不断调整培养方案。广播电视媒体是一个日新月异的行业, 所以对于培养主持人的高校应该紧跟媒体的步伐与时俱进。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陈京生曾经说过:广播电视播音员以及主持人的职业能力是本专业学科定位的基础。为了深入了解职业能力需求, 教育者们一定要开展调研并且切身实践, 同时还要重视自身理论修养的提高, 已达到准确预测未来媒体市场对人才能力的需求。

这种观点同样值得各高校借鉴, 与媒体保持联系, 从中获得最新的媒体流向, 同时获得用人单位对毕业学生的评价, 用媒体最直观的眼光找出培养人才的不足, 针对性地调整培养计划。

第四, 针对广西东盟经济特色培养记者型主持人才。中国东盟博览会, CHINA-ASEAN Exposition简称CAEXPO。是由中国和东盟10国经贸主管部门及东盟秘书处共同主办,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承办的国家级、国际性经贸交流盛会, 每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是中国境内唯一由多国政府共办且长期在一地举办的展会。以展览为中心, 同时开展多领域多层次的交流活动, 搭建了中国与东盟交流合作的平台。

展会期间广西成了各地媒体关注的焦点, 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作为信息传递和交流沟通的媒介, 播音主持这一专业, 应该更加注重自身发展方向的转变。开展商务、营销、法律、管理、东南亚地理文化以及除英语外的东盟国家外语方面的课程, 增加学生对贸易、法律等方面的知识, 为其工作和交流提供更多的方便, 从而促进播音主持人才的多样化发展。

2. 建设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队伍

第一, 完善用人制度, 使专职教师队伍优秀化。高校对播音主持专业教师的录入应该有一个完整合理地选拔制度。已经有一定资历和影响力的一线播音员主持人, 他们中相当一部分在实践和理论研究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可以说是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育资源的首选。但此类人才较少, 且独立院校的编制和教师待遇问题无法与媒体等同, 常常使得很多高校无法聘请到这部分优秀人才。所以, 应充分考虑到不同专业人才的特殊性, 制定一套特殊人才的招聘录用方案, 以网罗更多的优秀教师人才。

第二, 丰满教师队伍羽翼, 有计划地组织年轻教师进修。媒体变化日新月异, 高校教师是一支年轻的从业队伍, 要培养出精品人才, 符合现代传媒的快速发展, 新时期的播音主持专业教师必须要不断根据需求增加知识存量、调整知识结构。做到学与教的有效结合, 不断充电, 及时吸收最前沿的专业知识很好地运用到专业教学当中。

第三, 丰富师资结构, 引进外聘资源。建立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外聘教师队伍, 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样的外聘教师队伍不仅能为学校降低办学成本, 同时可以使专职教师和学生更好地与媒体相结合, 及时获得新鲜资讯。也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便利的资源。在外聘教师的聘用上要严格把关, 让那些业务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责任心强、乐于教学的媒体工作者加入到高校播音主持教师的队伍中来。

第四, 聘请客座教授, 丰富学生视野。广西地处西南, 与我国媒体发达地区距离稍远, 他们更加渴望见到一些“明星脸”, 感受真实的媒体信息。在高校的用人制度上也可以考虑“名人效应”, 聘请一些业界名人, 作为客座教授, 以讲座的形式授课。这样的方式既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也能扩大学校在社会的影响力。

3. 充分利用当地媒体资源, 建立开放性的教学模式

第一, 建立开放性的教学基地, 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弥补高校实践场地资源不足, 播音主持专业要开设校外实践课程, 与当地媒体合作, 让学生在开放性教学基地环境中, 在真实的节目情景中感受播音主持专业工作, 从而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提高学生的播音主持和实技能。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增进团队精神, 提升学生素质。促使学生将书本的知识更好地转换为实践, 实现“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目标定位。

第二, 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为教师提供进修平台。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增加了知识的更新速度。建立开放性教学基地, 可以使教师保持与社会一线工作者的联系, 有助于完善教师知识结构, 增强实践经验, 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 有利于培养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以及实践经验, 促进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接轨。

广西独立院校的播音主持专业还是一个年轻的专业, 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 不断地改进, 制定出一套真正本土化的教学规划, 让播音主持专业在广西独立院校中蓬勃发展, 培养出更多的传媒人才。

参考文献

[1]吴郁.当代广播电视播音主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

[2]杨文怡.浅谈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东方企业文化, 2011 (20)

[3]任燕、顾芳芳.突出特色打造品牌——高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改革刍议[J].新闻界, 2011 (4)

播音主持专业出版的特色发展之路 篇8

关键词:播音学;播音主持;专业出版

本文所论及的播音主持专业出版主要涉及大学及以上层次的播音主持专业教材和学术书籍。播音主持专业出版的发展史也是中国播音学学科体系建设的见证史。1985年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的《播音发声学》《播音基础》是第一批正式出版的播音学理论教材,如果以此作为播音主持专业出版的开始,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学科建设成果为划分依据,可以把播音主持专业出版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1985年至1993年播音理论形成期是播音主持专业出版的起步期,1994年至2001年《中国播音学》出版后的8年是播音主持专业出版的发展期,2002年《实用播音教程》出版至今是播音主持专业出版的扩张期。

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当当网和卓越网的搜索系统中分别输入“播音”“主持”“朗诵”“配音”“广播电视语言传播”,并将搜索结果进行整理,截至2013年2月16日,共有775种图书(包括67种电子书),可以归入播音主持专业出版领域的有486种(包括56种电子书),本文将在分析其出书年代、所属出版社、品种和类型的基础上,梳理播音主持专业出版每个阶段的发展状况。

一、播音主持专业出版的发展历程

1. 起步期(1985年 ~1993年)

专业出版开始前,中国播音理论经过了几代广播人的探索。1962年,齐越在上海播音组的讲话开启了中国播音学的探索。1982年1月,张颂发表的《研究播音理论是一项紧迫的任务》构筑了播音理论研究的框架。张颂在1983年出版的《朗读学》(湖南教育出版社)构筑了播音创作基础理论的基本框架,是中国播音学学科建设的前奏。①

首批专业教材的出版标志着专业出版的开端。1985年5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成立,9月,出版了徐恒的《播音发声学》和张颂的《播音基础》,这是正式出版的最早的播音主持专业教材,宣告了播音理论的初步创立,也是播音主持专业出版的开端。1989年12月12日北京广播学院音像教材出版社成立。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及其音像教材出版社的成立推动了中国播音学学科相关成果的出版,积极配合和支持了学科的发展。

一系列专业教材的出版为学科体系的建立做好了准备。从1987年开始,张颂带领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的教师开始了《中国播音学》的写作。“中国播音学丛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为中国播音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做了前期准备。这套丛书除了《播音发声学》《播音基础》,还有吴郁主编的《播音学简明教程》(1988),毕征主编的《播音文体业务理论》(1989),祁芃的《播音心理学》(1992)等。

据统计,这一阶段涉足播音主持专业出版的出版社有12家,共出版播音主持专业图书35种,教材13种,专著6种,文集8种,播音员、主持人研究的著作和播音员、主持人个人文集等8种。其中,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6种,几乎都是播音理论形成期的成果;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8种,以主持人论文集和资料汇编为主;复旦大学出版社2种,都是介绍主持人的文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等9家出版社各1种。

2. 发展期(1994年~2001年)

《中国播音学》的出版标志着学科体系的建立。1994年10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张颂主编的《中国播音学》是中国播音学理论体系形成并开始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也宣告了一个新学科的诞生。同时,北京广播学院音像教材出版社出版了《中国播音大全》,是迄今为止我国规模最大、内容最全的播音主持课程讲座的音像制品。

中国播音学各研究领域成果的出版推动了学科建设的深化和拓展。《中国播音学》的作者们以此书的成果为基础,进一步深化理论研究,拓展研究领域,在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了一系列著作。例如姚喜双的《播音学概论》(1998),“从理论上对播音学科的独立性作了全面的阐述”。②罗莉的《文艺作品演播》(1996)、曾志华(雪琴)的《广告播音艺术》(2000)是播音学艺术语言演播方面的深化和拓展;鲁景超的《广播电视即兴口语传播》(2000)是播音学口语传播方面的拓展;吴郁的《节目主持艺术探》(1997)是作者对主持艺术基础理论、主持人语言等的探索,《主持人的语言艺术》(1999)对节目主持艺术进行了更为系统深入的研究。

据统计,这一阶段涉足播音主持专业出版的出版社有30家,共出版播音主持专业图书96种,其中教材29种,专著21种,文集23种,译著1种,播音员、主持人研究的著作和播音员、主持人个人文集等21种,读音手册1种。其中,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35种,以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的中国播音学建设成果为主。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1种,以节目主持研究著作和播音员、主持人论文集为主。作家出版社、华艺出版社4种,以主持人自述式文集为主。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等6家出版社各2种,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等20家出版社各1种。在这一阶段,对于播音员主持人多角度研究的出版物迅速增加;擅长运作畅销书的出版社看到了著名主持人的市场号召力,出版了诸多主持人自述式文集。

3. 扩张期(2002年至今)

系统规范的教材出版促进了专业教育的规范化发展。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的付程总主编的《实用播音教程》凝聚着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多年教学实践的成果,使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有了标准化、规范化的依据,促进了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的发展。

教学改革成果的出版引领了特色专业教育。2004年,北京广播学院50周年校庆后,改名为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改名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开设了体育评论解说通道班、英语通道班、配音通道班等进行教学改革的实验,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电视体育解说》(2005),《双语播音主持艺术》(2007),《影视配音艺术》(2007)等教材,使很多院校得以开设特色课程,促进了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的特色化发展。

nlc202309020900

《张颂文集》铸就学术研究的高地,《中国播音学博士文库》代表着学术研究的前沿。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在2009年到2012年陆续出版的《张颂文集》指引了学术研究的广度和深度;2006年出版的首批《中国播音学博士文库》(包括李凤辉的《语言传播人文精神的阙失与重构》、柴璠的《当代广播有声语言的创新空间》、张政法的《有声语言大众传播的生命活力》)从规范空间和审美空间开掘独具特色的有声语言表达艺术。

播音主持专业教育规模迅速扩大,播音主持学术研究在全国展开。到2010年,“全国设立播音主持专业的大专院校约三百多所,开设本科课程的高校约有六十多个,在校生达到两万余人”。③南京师范大学毕一鸣、浙江传媒学院沈鹏飞和金重建、湖南广电集团曾致等专家学者纷纷出版专著和教材,大大丰富了播音学学科体系。

这一阶段,播音主持专业出版进入整体规模快速扩张时期,涉足播音主持专业出版的出版社增加到100家,共出版图书299种,和前一阶段相比,出版品种数几乎翻了两番。其中,各类教材166种,专著60种,文集33种,播音员、主持人研究的著作和播音员、主持人个人文集等36种,译著3种,读音手册1种。其中,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83种,该社立足本校优势和特色,坚守专业化出版,形成了品牌影响力。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74种,值得称道的是该社出版了“播音主持艺术技巧丛书”等三套很能体现编辑策划能力的教材。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3种,以《节目主持艺术丛书》为主。浙江大学出版社9种,作者以浙江传媒学院的教师为主。长江文艺出版社8种,是白岩松、朱军、李咏、曾子墨等主持人的自述式文集。复旦大学出版社7种,教材、专著、译著都有。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5种,以主持人论文集为主。北京大学出版社5种,以《中国播音学系列教材》为主。中国经济出版社5种,是于根元主编的《语言与传播丛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5种,全部为英语经典电影对白朗诵。武汉大学出版社等4家出版社各3种。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等8家出版社各2种。郑州大学出版社等57家出版社各1种。

数字出版刚刚起步。近两年,很多出版社开始了数字出版的尝试,播音主持专业出版领域共出版电子书56种。其中,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4种,北京大学出版社和浙江大学出版社各4种,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各3种,复旦大学出版社2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等16家出版社各1种。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最多,一是因为该社积累的专业图书品种多,可利用的资源多;二是因为该社2012年成立了数字出版部,加快了电子书出版的步伐。

到目前为止,从出书累计品种来看,排名前十位的涉足出版播音主持专业图书的出版社见表1。

其中,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依托中国播音学学科体系的形成和建设,坚持走专业化出版的道路,发展成为播音主持专业出版领域最具权威性和品牌影响力的出版社。不但品种最多,486种专业图书和电子书中,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158个品种,占32.5%,而且重版率最高,30种重版书中,15种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

除了表1中的10家出版社外,还有中国经济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作家出版社各5种,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各4种,武汉大学出版社等8家出版社各3种,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等21家出版社各2种,高等教育出版社等56家出版社各1种。

二、播音主持专业出版的未来之路

1. 依托中国播音学学科体系建设,维护专业出版的品质

把播音发展为一门学科,应是中国首创。尽管俄罗斯、美国、英国、日本等也不乏对播音的研究,也有相关的著作和文章,但它们都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播音学科进行专门研究。而“中国播音学植根于中国,是面对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现实,面对主要为广大中国受众服务的有声语言和副语言传播应用的状况及其规律的研究。”④“坚持中国播音特点,才是播音创作基础的立足点或基点。在这个立足点或基点上发展我们的播音理论,才会入之愈深,见之愈新。”⑤播音主持专业出版依托中国播音学坚实的理论根基,才有可能枝繁叶茂,发展壮大。

从前文的统计中可以看出,不断再版和重印的几乎都是立足中国播音学的教材和专著,那些抛弃了播音理论根基,大谈主持现象的教材和专著却缺乏旺盛的生命力。“现代与传统并非截然两分,创新与守旧本应相生共存,否则创新便必然会流于浅薄的时髦,甚至流于单纯的形式创新乃至话语创新。出版的创新与守旧也当作如是观”。⑥播音主持专业出版也应在坚守中创新发展。

2. 挖掘各个研究领域的选题,激活各类院校作者资源

播音主持专业图书从最初的几种发展到几百种,分布在不同教育层次和学科的各个研究领域,但选题分布并不均衡。单就教材而言,本文统计的208种各类教材中,导论概论7种,语音发声25种,播音创作基础13种,朗读朗诵30种,播音文体业务5种,广播播音主持1种,电视播音主持3种,广播电视播音主持2种,新闻播音6种,口语、即兴口语5种,体育解说2种,配音8种,演播6种,播音主持心理学3种,作品赏析1种,主持导论概论通论15种, 各类主持34种,主持传播学1种,英语播音主持10种,粤语播音3种,综合28种,一些类别仍有较大的选题开发空间。专业编辑要善于挖掘各研究领域潜在的特色选题,比如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开设的“影视配音艺术”课程教学成果显著。当时,开设这门课的院校很少,我们抓住这一市场空白点,出版了这门课的教材,之后很多院校因为这本教材而开设这门课程,教材的销量逐年上涨。

如今,除了传媒院校,综合性大学、艺术院校、师范院校、外语院校、财经院校、体育院校等纷纷开设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越来越多播音主持专业硕士以上毕业生充实到教学岗位,还有很多拥有多年工作经验的播音员、主持人参与或转移到教学工作中,这为专业出版提供了丰富的作者资源。编辑可以根据作者的特点引导他们进行教材或专著的写作。比如,《电视新闻播音主持教程》的作者仲梓源既有在江苏卫视担任八年新闻主播的经验,又有在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主讲电视新闻播音主持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编辑正是看到了作者的这些优势,主动向这位从未出过书的作者约稿。《电视新闻播音主持教程》出版后,取得了较好的使用效果和经济效益。

nlc202309020900

3.把握数字出版的机遇,开发多种形态的数字化产品

数字出版为播音主持专业出版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主要传授有声语言和副语言的创作方法和规律,只有文字的播音主持专业教材必须配备具有较强专业示范能力的师资。很多院校师资水平有限,即使有教材,也不知该如何教学如何示范。出版多媒介数字化教材、搭建品牌教材的数字化教学平台可以突破传统教材的局限性。

数字化教材可以做到文字与示范录音或节目视频同步,更能满足教学的需要。目前,播音主持数字化产品仅限于将文字内容平移到数字平台,出版者还需根据读者的需要,重新确定和设计出版物形态,生产出内容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的多媒介数字化教材。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播音系学生练声时,能够拿着轻便的手机边听示范边录音,更高效地掌握艺术语言的表达和使用规律。

搭建品牌教材的数字化教学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近年来,播音主持专业教育规模迅速膨胀,但教育质量很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几家院校,很多跟风办学的院校师资力量十分薄弱。即使这些院校使用同样的教材,教学效果仍有巨大差距。如果依托品牌教材搭建数字化教学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将有助于提高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的整体水平,提高播音主持后备人才的整体素质。

(赵欣,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播音主持编辑部主任)

注释:

① 张颂. 中国播音学发展简史[EB/OL]. 媒介研究在线期刊,2007(2). http://www. sinoss. net/qikan/2011/0208/5798. html

② 张颂. 中国播音学发展简史[EB/OL]]. 媒介研究在线期刊,2007(2). http://www. sinoss. net/qikan/2011/0208/5798. html

③ 张颂. 播音主持专业发展路径的思考——六十年“自强自信”杂感[A]. 播音主持艺术10[C].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2.

④ 金重建. 播音主持概论[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1.

⑤ 张颂. 播音创作基础(第三版)[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161.

⑥ 范军.大学出版与学术创新[J].现代出版,2012(1):14.

上一篇:交通安全关爱生命演讲稿三分钟下一篇:治安防范排查整改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