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改革

2024-07-20

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改革(精选12篇)

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改革 篇1

摘要:表演艺术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不同于普通学科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播音主持专业的表演艺术教学又区别于传统表演艺术专业的教学。在国内电影学院、戏剧学院的表演艺术教学中, 主要采用俄罗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体系, 它是最全面、最科学的的表演体系, 被世界上很多国家所运用。同时, 播音主持中的表演艺术除了采用“斯式体系”之外, 还有自身的某些特点。

关键词:播音主持表演艺术教学,即兴表演,形象思维

在历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中, 看到过董卿、黄宏的小品《开锁》, 董卿、蔡国庆的小品《超生游击队》。周涛、冯巩的小品《马路情歌》, 周涛、郭冬临的小品《新闻人物》。朱军、冯巩的小品《笑谈人生》和《让一让, 生活真美好》等等。在这些作品中, 主持人呈现给观众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而在他们的身上看到了另一门艺术——表演艺术。播音主持中的表演艺术除了塑造人物形象以外, 重要的是在练习中训练形象思维——心里敏捷反应、注意力集中和松弛与控制、交流与适应。在这些内部素质训练中, 最重要是训练心里敏捷反应和交流与适应。以上这些表演中的元素对于学播音主持的学生尤为重要。由于区别于传统表演, 在播音主持表演的训练中, 即兴表演训练起到了特殊的作用。

即兴表演 (等同于主持中的即兴素质训练) 最适用于播音主持的学生, 可以练习心灵敏捷的能力, 对于初学表演的学生, 首先不要进入构思人物的行列, 也不要模仿电影、电视、舞台戏剧等等, 更不要演一些想象的脱离生活、矛盾尖锐的作品, 甚至不要马上做观察生活小品的练习, 因为没有融入社会, 体会不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也没有打下坚实的表演基础, 演员呈现给观众的东西只能是造作的、虚假的。因此, 在进入表演训练之前, 先一个人面对观众, 体会当众孤独 (表演是一门孤独的艺术) 。这种表演心态, 要求一个人孤独的站在舞台中央, 进行单人的即兴训练。

在播音主持的表演教学中, 由于表演课的特殊性, 可以省去无言练习这一部分, 从以下几个部分进行训练。

一、心灵敏捷反应。

首先是用五觉接受外部刺激, 然后迅速做出相应的反应。心灵敏捷

反应一定要抓住瞬间反应, 然后表现在相应的动作、神情、语言上。心里速度与外部速度是紧密结合内外统一的, 身体受到刺激, 形体动作和心理感受必然发生变化。在表演趣味性上和播音主持专业的特殊要求上, 可以把电视上的一些娱乐节目引用到课堂, 例如选择某一期《康熙来了》《非诚勿扰》《芒果训练营》《明星转起来》等等这些形式进行表演训练。

二、注意力集中和松弛与控制。

作为主持人、播音员, 注意力集中为先决条件。在表演训练中, 我们的注意力集中会排出紧张和杂念, 要想注意力集中就必须肌肉松弛, 肌肉紧张的人无法达到注意力集中。注意力在不断地随客观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指导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感受练习来达到感受与注意力集中双丰收的目的, 在背景音乐支点下, 学生更容易找到表演的感觉, 音乐感受练习的特点是“说不尽言, 言不尽意”。

三、交流与适应。

在表演艺术中, 演员创造与观众心里接受的媒介被称作交流。交流的形式有很多种, 如演员与其他演员的交流, 演员与观众的交流等等。在主持中也存在主持人与其他主持人的交流, 主持人与观众的交流等等。表演艺术中演员与观众的交流是一种特殊的交流, 是一种最直接的反馈形式, 并且属于心理学范畴。对于播音主持的学生, 选择一些实验话剧最合适不过, 这样既可以拉近了演员与观众的距离, 也可以使交流更加顺畅。在演员的交流中, 演员不仅要向观众传达外部形态信息 (语言、行动、面部表情) , 还要通过语言、行动、面部表情展示人物内在的情感和情绪, 通过人物情感和情绪的变化来打动观众。

除了以上这三个方面, 表演中的舞台动作、规定情景、想象、信念与真实感、情绪记忆、判断与态度这些表演元素要穿插在小品练习中进行实践。

在荧幕上舞台上看到很多演员, 这些演员分为体验派和体现派。展现一个人物比较复杂、丰富属于体验派, 也就是性格演员, 如张曼玉、梁朝伟等等, 他们多以内心体验为主;展现人物外在属于体现派, 也就是类型演员, 如春节晚会的小品演员多属于体现派, 他们以语言和外在的表现为主要形式。而播音主持的表演艺术达到体现派的功底就可以了。表演专业与其他艺术专业有所不同, 具有很强的自身专业特点, 由此带来一系列特殊的要求, 比如每台戏都要根据不同的背景来搭配道具, 并且对教学环境、教学场所有很高的要求。现在表演院校都有自己的小剧场, 小剧场教学手段的运用, 是表演专业在教学中应用的一种新情况, 小剧场话剧以心理剧和现代戏为主, 简单、贴近生活, 人物角色好把握, 这就为播音主持的学生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这种近距离的接触, 会让学生产生一种亲密感。小剧场教学以“心灵生活”为主, “心灵生活”可以拉近演员与观众的关系, 它需要通过细腻的面部表情, 特别是眼睛以及微妙的动作细节展示出来。在接触表演小品的时候, 涉及到舞台调度的问题。所谓舞台调度, 是舞台行动的外部造型形式, 他通过演员的体态、演员与演员以及演员与舞台景物之间的组合, 或通过一组形体动作过程, 构成的一种艺术语汇。在主持的舞台上也涉及到舞台调度, 主持舞台调度主要指主持人与镜头的调度、主持人与被采访人的调度等等。

播音主持中的表演教学是一个实践的新课题, 也是当前教学中比较薄弱的环节, 以上只是提出了一种教学理念, 有待在以后教学中进一步讨论、研究, 特别是在以后教学中进一步进行实践, 最终找到一种合适的教学方法。

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改革 篇2

——(6月1日——12月1日)

第一周:让学生了解学习内容,并告知学生前期的学习计划及内容。(以语音基础为主)教会学生练习口部操、象声词、弹发音及气息的 练习。

第二周:进行声母的学习。双唇音、唇齿音,配合绕口令进行练习。第三周:进行声母中舌尖中音和舌根音的学习,配合绕口令进行练习。第四周:进行声母中舌面印、舌尖前音。舌尖后音的学习,配合绕口令进行练习。

第五周:难点声母的对比练习。

第六周:解决声母发音的问题,确保每一位同学能够正确发音,达到一定的语音能力。

第七周:舌尖中音、舌尖前音、舌尖后音的综合练习。

第八周:复习声母,总结之前的学习内容。

第九周:完成韵母的学习。

第十周:声母,韵母综合练习,达到一定的发音水平。做到基本的发音准确。

第十一周:声调的训练——四字词的练习,同声韵四声音节的练习。第十二周:语流音变的学习(轻声、儿化)

第十三周:词的轻重格式的学习,配合练习一些小段子。

第十四周:变调的学习,语气词“啊”的练习,配合练习一些小段子。

第十五周:解决基本的发音问题,做到发音准确,字正腔圆,发音圆润饱满。

第十六周:进行测验,检验前期的学习并分班。

第十七周:开始稿件的练习,从简短的小段子开始。

第十八周:运用情感表达接触各类稿件。

第十九周:内部感情及外部感情的训练。

第二十周:新闻稿件的练习。

第二十一周:模拟主持练习——展示学生上镜表现能力。第二十二周:每位同学的自备稿件定稿。

第二十三周:各种不同类型的指定稿件的练习。(散文、诗歌、寓言故事、新闻等)

第二十四周:各种不同类型的指定稿件的练习。(散文、诗歌、寓言故事、新闻等)

第二十五周:调整学生的考试状态,准备迎接考试。(一些较早的省外点招学校)

第二十六周:解决学生学习方面、准备考试方面相关问题。第二十七周:分班进行测验。

第二十八周:一对一进行指导,解决考试方面的有关问题(自备稿件、即兴评述为主)

第二十九周:历年真题的练习做好最后的冲刺。

第三十周:历年真题的练习做好最后的冲刺。

即兴评述方面

6月:了解评述的基本知识,打开思维,练习想象力。

7月:深入思维训练,进行简单的实物描述,并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8月:能够掌握两种以上的思维方法,并能套用到题目中去。9月:进行普通的联考题目的即兴评述。

10月:能够快速完成即兴评述,并开始树立个人演讲风格。

11月:进行看图说话、新闻评述,难点、重点的突击练习,深入评论。

浅谈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改革 篇3

关键词:即兴口语;播音主持;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2-0134-02

一、我国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发展历程及课程设置现状

始建于1954年并于1963年正式招收3年制播音专业学生的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前身),是我国第一座培养广播专业人才的学校,也是我国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及播音人才的第一所正规院校。10年动乱之后,北京广播学院于1974年恢复办学并招收2年制播音专业学生,1977年改为四年制本科。1986年,广播电影电视部又在杭州开办了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浙江传媒学院前身),并开办播音专业。而随着广播电视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到2009年止全国开设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院校包括中国传媒大学与浙江传媒学院在内,有近130所。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计划,基本上一直沿用“中国播音学”的理论体系 ,即:实行四年制本科教学,第一年进行基础性学习,内容涵盖普通话语音及发声,第二年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内外部技巧的培训,第三年开始偏向于学习广播播音、主持及文艺作品的演播,第四年开始着手电视播音、主持及配音学习等。

随着信息全球化的到来,广播电视事业改革的进程也随之加快,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开始出现主持人节目,就传播方法而言也由传统的“静态传播”逐步转化为“动态传播”,在节目中主持人语言更加贴近社会及应用。从被动“播稿”到主动“介入对话”,院校专业培训也开始意识到主持人口语表达的能力在一个节目中的重要性,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老一批院校率先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增设了“即兴口语表达”的课程,但是这门课程在本科教学中大约只有半学期的教学时间且并没有一个统一的体系,开设课程的大部分院校没有相应的培训教材。在教学上,对学生“即兴口语表达”的培养着重为单一性的新闻话题评述。

二、“即兴口语”:节目主持人的语用展现

处于我国广播电视高等院校龙头地位的中国传媒大学在播音、主持艺术人才的培养目标中提出了:“有稿播音锦上添花,无稿播音出口成章”的口号。且“有稿播音”和“无稿播音”的培养定位一直被众多开设播音主持专业的院校所沿用。很显然,这个培养目标与高校的专业设置存在一定的矛盾。

“播音与主持艺术”是我国高等院校专门为培养播音员与主持人所开设的专业。由此看来在专业设置上“播音”与“主持”是一个并列关系。但在培养目标上却将“播音”和“主持”化为一种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将“主持”确立为一种“无稿播音”,是播音的一个分支。既然“主持”是属于“播音”的一种形式,何不直接将专业设为“播音艺术”?反而要将“主持”单独提出呢?

我国播音界的前辈张颂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播音员应该涵盖主持人”的观点。随后,更有学者对此观点加以阐释提出“主持式播音”以及“主持人节目播音”等概念。当然,对于“播音员是不是应该涵盖主持人”我国学术界争论已久。撇开前人的观点,笔者认为播音员与主持人在节目中使用的语言形式就有着根本的区别,因此不应该将主持人与播音员混为一谈。

白龙在张颂教授编著的《中国播音学》第三十七章节目主持艺术中提出了“主持人节目播音”的概念,并将其与传统的播音进行比较,指出传统播音在创作起点上是基于一篇稿件,主持人节目播音是依靠于一次节目;传统播音在播音方式上是以播读为主的录播形式,主持人节目播音是以交谈为主的直播形式;传统播音在创作位置上属于第三人称的客观评述,主持人节目播音是以第一人称在节目中作为主导。由此看来传统的“播音”主要是指播音员基于一篇稿件在节目中以第三人称的身份进行的播读。严格意义上讲播音员在节目中所使用的语言形式应该称之为“口头形式的书面语”,所谓的“节目主持人播音”则是指:主持人在节目中以第一人称作为主导为体现节目主旨、控制节目进程,所使用的一种以“交谈”形式为主的交际性的有声语言。根据“口语”概念的界定,不难发现这种“交际性的有声语言”应归为“口语”的范畴,主持人在节目中所使用的语言形式就是一种与“口头形式的书面语”有着明确区分的“口语表达”。因此,笔者认为将“节目主持”定义为 “节目主持人播音”以及“主持式播音”都是不准确的。是一种对播音员与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语言使用认知上的偏误。

为了进一步突出主持人在节目中“即兴口语”的语用体现、化解我国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专业设置与培养目标上的矛盾,笔者在这里大胆的将传统的“有稿播音锦上添花,无稿播音出口成章”的培养目标改为“有稿播音锦上添花,即兴主持出口成章”。

三、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比重的重新分配

前面已经提到,我国播音主持专业大多实行四年制本科教学,第一年进行基础性学习,内容涵盖普通话语音及发声;第二年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内外部技巧的技能型培训;第三年开始偏向于学习广播播音、主持及文艺作品的演播;第四年开始着手电视播音、主持及配音学习等。虽然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计划在教学内容上对学生四年的学时进行了合理分配,但在现今传媒事业飞速发展的大趋势下,多数学生在大三下学期会提前进入一线实践,大四用于实习与毕业论文的创作。由此看来,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只有两年半左右。学习的内容又以汉语普通话声、韵、调等语言基本功及语言表达的内外部技巧为主。而对于作为主持人“语用展现”的“即兴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普遍情况却是:相关课程少、开设时间晚、上课周期短。介于播音主持专业发展的现状以及现今严峻的就业形势,笔者认为应对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的内容进行重新安排与调整。

(一)增设思维训练等方面的课程

书面文字可以深思熟虑后下笔、反复推敲后修改,而“口语”则是说出既定,瞬间即逝。如果说语言是思维的现实、是反映思维的工具,那么“口语”就是这种工具最为直接的显现。由此看来,一个人“口语表达”能力的高低与其思维能力的强弱有着是十分密切的关系。因为思维影响“口语表达”而“口语表达”的发展推动思维的发展。思维训练等方面课程的开设能够帮助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在具体节目中更好的生成具有个性特色的口语。

(二)加大文学类课程在整个教学中的比例

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是一种相对拥有“话语权”的角色,从社会大众对节目主持人“杂家”的形容来看,主持人在受众心目中的形象应该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文化内涵的缺失势必会影响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在沟通场域中口语表达的生成。虽然这种“文化缺失”在短时间内可以通过类似于“技术处理”的方式来弥补,但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不单单是节目形态和节目的操作形式有了近一步的改变,受众的审美意识与审美期待也在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主持人因为文化储备的短缺而相继感到在节目中力不从心。倪萍、杨澜以及李佳明等央视著名主持才会相应的在自己事业的高峰期选择了退出舞台继续深造。当然,术业有专攻,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并不能做到受众心目中的“杂家”,但语言和文字是相辅相成的,文学内涵的积淀对于主持人在沟通场域中口语表达的生成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应该加大播音专业教学中文学类课程的比例。

(三)将“演讲与论辩”等应变能力训练课程提前

应变能力是一种能够对意料之外的突发情况作出快速反应的能力。“灵机一动,计上心来”就是对应变能力最通俗的诠释。而这种面对突发情况的快速反应能力有一部分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反应,但更多的是经过快速思考过程之后作出的某种决策。应变能力是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在沟通场域中口语生成的关键,在突发状况下的“信口开河”不但会将主持人本身推入一个进退两难的境界更是在无益于整个节目的制作与发展的情况下给受众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因此应变能力是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在沟通场域中口语表达生成时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素质。但多数高校将“演讲与论辩”等培养学生应变能力的课程放置于大三阶段,对于即将走入一线实习的学生来说,这类课程开设时间太晚,应将其提前至大一下学期,并连续讲授一学年。这样能使学生在“演讲与论辩”这类培养其应变能力的课程中得到更多的实践与锻炼,走入一线后才能拥有更好的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潇潇,谭天.论我国节目主持人培养模式改革[J].现代传播,2007(6).

[2]马欣.对当前我国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教学的思考[J].现代传播,2009(3).

[3]韩菊.广播电视专业化与播音主持教学[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2(9).

[4]姜楠.在播音主持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多方面学习和积累[J].今日南国,2008(12).

[5]敬一丹.提高播音员与主持人的核心竞争力[J].声屏世界,2006(6).

[6]金重建.在不确定性中寻求确定性——浅探媒体即兴口语表达的能力培养[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99(3).

[7]倪琦珺.主持人如何提升即兴口语表达能力[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

小议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教学评价 篇4

一、校内评价

校内评价指的是学生所在高校对该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评价。校内评价最主要表现为本校专业教师对学生专业课的成绩, 另外还表现为学生在校时期的专业活动的表现。许多高校在校内评价这方面做得较好, 如设立专业奖学金、业务加强班、特长通道班等。

相对业内评价和社会评价, 校内评价是最容易实行的, 因为每个高校的每个学期都会有专业课考试;但它也是最容易被主观因素影响的, 因为学生在校期间的其他方面的表现会直接影响本校老师对学生的评价。

一般说来, 高校播音专业的校内评价体系是相对容易建立的, 而且大致框架基本一致:大一为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大二创作基础;后两年的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及其他的业务方向。考试形式多为笔试理论和口试实践相结合, 重在口试。口试形式大同小异, 类似于专业课的入学考试, 学生提前或者现场拿到口试考题, 当场播读或主持, 一位或几位专业老师一起逐个为学生们打分, 最后按一定的计算方式算出最后成绩, 记录在册。但同时, 这个成绩容易受教师的主观思想影响, 学生在校时期的其他方面的表现会影响专业教师对该学生的印象, 进而产生“晕轮效应”, 影响其对学生的专业评价。

学生们在校的专业活动则不仅由专业课老师打分, 还包括组织、观看活动或比赛的老师们甚至是同学们。通常情况下专业课成绩优秀的学生在活动或比赛时候的表现也往往不错。但是也经常会出现另一种情况, 有的专业课成绩平平的学生在舞台上却表现特别好, 属于演出型选手。相对于考试成绩, 活动表现虽然不计入成绩单, 但往往却更能给同学和老师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业内评价

业内评价包括一线评价和大赛评价。所谓一线评价就是指用人单位——多为电视台、电台或传媒演出公司——对高校的实习生或毕业生的评价, 进而对该生所在院校的教学效果的评价。所谓大赛评价, 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们参加各种比赛时的成绩, 也是对学生所在院校的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教学效果的评价。

一线评价应该是对教学效果最关键的评价, 也是各高校最为在意的评价。各个高校开设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就是为了给播音主持艺术岗位培养人才, 提供后备军。培养出来的人能不能用、可不可以直接上岗、胜不胜任播音主持的工作, 是真正检验高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教学效果的最重要标准。现在的一线单位以能创造利润为目标, 所以学生是否具备优秀的条件和潜质, 是否可以直接上岗工作, 就成为评判的标准。因此, 不论校内评价如何, 只要能胜任播音主持工作岗位, 我们就可以说这个学校的教学效果是合格的。换句话说, 哪怕一个学生的校内成绩再好, 但到了一线却胜任不了播音主持的工作岗位, 那么对其实际的专业评价也不会太好, 进而也会影响对该生所在或所毕业院校的教学效果的评价。

学生参加各种比赛和活动的表现和成绩也是对高校教学效果的重要评价因素。第一, 业内举行的各种活动和大赛是学生能否正式步入业内、走上工作岗位的最便捷的途径。现如今, 许多电台、电视台招聘播音员主持人的形式就是做活动、搞比赛, 表现突出者很有可能直接与单位签约, 甚至可以在几个单位之间进行选择。第二, 现在的媒体做活动搞比赛的时候往往也一举多得, 将其做成极具观赏性、趣味性和竞争性的电视节目, 既选拔了工作人员, 又填补了节目时段, 还有可能提高收视率。因此, 比赛进程和结果也会影响社会各界对各个学生所在或所毕业院校的教学效果的评价。

三、社会评价

所谓社会评价, 即社会大众舆论对该学校的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办学效果的评价。如果说一线评价针对的是某个学生个体、某个教学效果的个体的话, 那么社会评价就是评价这个学校的整体、全部教学效果的整体。普通老百姓等非专业人士, 他们并不会特别在意也并不很清楚哪所院校的哪个学生获得了什么奖项, 只是一个模糊的印象概念:哪个院校好哪个院校不好。如一提到播音主持艺术专业, 大家首先联想到的就是当年的北京广播学院、现在的中国传媒大学, 这就是社会评价。社会评价虽然不是专业评价, 但是影响力却很突出。就像普通观众看电影、电视剧, 经常也会对整部片子或某个演员进行评头论足, 评价不够专业也够精准;还比如我们经常在布置假期作业时叮嘱学生, 要先做到让家长满意, 虽然他们不够专业, 缺仍能提出一些非常中肯且有用的建议。所以高校教师对社会评价也应该加以重视。

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改革 篇5

一、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语音的特殊要求

普通话是现代漢民族的共同语,作为播音和主持专业的人才,不仅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掌握普通话,更重要的是在工作中展示出自己的语言才能。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播音主持行业的人也承担这推广普通话的重任,所以播音和主持艺术专业的语音教学有着非常特殊的要求。

(一)发音准确

播音员和主持人在工作的过程中,本身就是处于一个特殊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可以借助电声系统传播语言。行业的本质也是为了进行信息的传递,而且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多数信息对于观众和听众来说都是未知的.和创新的,因此在这个环节里,要求播音员和主持人能够准确的发音,保证声音的规范,这样才能防止信息传播过程中出现错误或者是瑕疵。所以在播音和主持艺术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发音的准确性,尤其是保证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能够熟练的掌握声调、韵母、声母等发音。普通话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所以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要想做到准确的发音,必须熟练的掌握普通话。

(二)发音清晰、圆润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们对于普通话也有一定的要求。而播音员和主持人是要通过一些媒体进行信息的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相关的新闻或者是信息等,所以更要强调发音的清晰度,所以应该不断的提高语音的审美要求。普通话一共有四百多个音节,每个音节也是有音有义的语素,汉字是记录这个音义结合体的,汉语对字音的准确性要求较高,所以也就有了“字正腔圆”的发音要求。

播音和主持艺术专业的语音教学,要注意发音原理和语音知识,同时也不能忽略引导学生利用和学习语音知识,及时的解决自己发音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及时的纠正学生的错误,要保证学生具备标准的普通话能力。在教学中,普通话的学习离不开音位学原理的教学。不过目前很多学校的语音教学存在问题,目前利用音位学的理论进行普通话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音位学原理对语音规范教学的作用

归纳音位,主要是为了将语言中数目较多的因素归并为数目有限的一套音位系统。目前学生在学习语音知识的时候,由于没有足够的了解,因此不能准确的理解和记忆音位的概念,教师就会忽略这一部分的问题,但是如果想要让学生真正的掌握语音知识,就不能忽视音位原理的教学。

(一)有助于理解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

播音专业的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一直接受的也是普通话的教学,虽然地区不同,但是普通话教学效果普遍较好,因此虽然有一些字音问题,但是不足以造成沟通障碍。但是地区的差异还是会存在一些发音的问题,尤其是很多的南方同学无法准确的区分n、l,还有无法区分前后鼻音等。为了学习和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从发音原理进行分析,学生可以很快的掌握相关的原理,但是实际的发音仍然存在问题。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方言系统和普通话音位系统存在差异导致的,在普通话中,n、l是有区别意义的,因此不可以将其混为一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意识到,方言系统中这两个音不区别意义,是一个音位,不过在普通话中,却是两个不同的音位。所以在进行这些问题的分析时,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语言观,要意识到这是音位系统的区别。

在进行方音辩位时,可以从三个角度来进行,第一是听辩,学生可以听出语音的差别,第二是发音,学生可以通过发音训练来改正自己的发音,第三是记字音,字音是有意义的音节,学生需要将字表中与普通话不同的每个方音都记住,但是这个过程比较复杂,尤其是学生如果不能准确的记忆,就会导致发音中出现严重问题。所以教师有必要重视学生改正发音的过程。

(二)帮助理解普通话系统中发音的细微差别

《汉语拼音方案》是对普通话音位系统的归纳,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在普通话中语音之间有着细微的差别,这些差别可以用来区别不同的意义。比如在学习pi、si、shi这三个音节的时候,其中的i是三个在普通话语音系统中没有形成对立的、同时又具有相似性的不同原因,但是在《汉语拼音方案》中,却归纳为了一个音位,要求我们注意,在语音训练的过程中,避免受到汉语拼音符号的负面影响,导致片面追求其发音的抑制性。在普通话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好《汉语拼音方案》指导注音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作用。

三、音位学原理对语音审美教学的作用

(一)音位学原理语音吐字归音教学的作用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强调不能死记硬背发音部位等内容,尤其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由于自身经验以及发音力度等的不同,导致在发音的过程中不断的调整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而且人类发音器官能发出很多不同的因素,音位对应的音位变体也各不相同。播音员和主持人想要选择一个最佳的发音方法和音色,就要不断的练习和对比,并且形成自己的发音习惯。在不断的区别音位时,播音员要想让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感觉,就需要学会细节的处理。在发音的过程中,比如d、t、n、l的发音,学生要注意舌头的位置,稍微有点差别,发出的音都是有区别的,不过普通人发音不需要对其进行细致的区分,不过对于播音员来说必须要强调这些发音的位置,舌尖的位置,开口度的大小,不同的音位变体,声调的起伏等,都决定了最后发出的声音。

(二)音位学原理对口腔共鸣教学的作用

口腔共鸣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可以美化我们的声音。最标准的吐音方式就是字正腔圆,其中的腔圆说明的就是对共鸣的一种控制。在发音时,字腹是韵母中的主要元音,而且持续时间长,开口度大,听起来也比较响亮。在吐字的时候要注意元音的共鸣,同时也要注意寻找一个最佳的音位变体。而且还要注意一点,字腹的发音属于一个滑动的过程,发音动作是在本音位范围内进行移动的。如果一成不变,在发音的时候会让别人听到其他的元音,也就是会导致语音的错误,因此在发音的时候需要重视发音的技巧,注意共鸣的技巧。

四、结论

根据本文的分析,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语的特殊要求,到音位理论对语音规范教学的作用,再到音位学原理对语音审美教学的作用,都体现出音位学理论的重要影响,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因材施教,对于一些发音不够标准的同学应该给予一定的指导,让其能够认识到不同音位之间的区别,并且进行反复的发音训练,不断提高发音的准确性。教师不能忽略音位学原理的教学,这一教学内容对学生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理嘉.《汉语拼音方案》与音位理论以及语音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03).

[2]张彤彤,郭美辰,张静怡.浅析播音主持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现代农村科技,(16).

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改革 篇6

关键词:新形势;播音主持;教学改革;路径探究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8-0125-01

据不完全统计,设有播音主持专业的院校已经有400多所,一些专业院校还常年开设短期培训班。播音主持年度毕业的人数有千万以上,但奇怪的是全国著名的主持人许多都是非本专业的毕业生,而科班出身的学生面临竞争激烈的岗位往往不能胜任,显然没有自己的优势。因此,我们需要从教学的硬件与软件两个方面下手,在抓准行业发展的前提下提出符合新时代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改革。

一、课程设置改革

传统的课程设置一般遵循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几十年一直沿袭至今的课程设置。新形势下,这套传统的课程设置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学生多数情况下在大三暑假就进入一线实习,考研的学生也从这一时期认真备考,而大四又忙于找工作和毕业论文的创作。因此,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只有三年左右,这时相关课程少、开课周期短的情况显现出来。

(一)思维训练课的增设。

对于广播和电视的从业者来说任何时候都会遇到突发性事件,万变不离其中,应变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主持不可信口开河亦不能唯唯诺诺。所以,部分没有开设此类课程的高校应该重视起来,而已经开设的学校应该提前开设,因为对于提早进入一线实习的学生来说,这类课程不宜设置得太晚。

(二)“2+2”模式的应用。

前一个“2”指的是学生在广州大学任何一个专业学完本科前两年的学业,后一个“2”指的是在任何专业读完二年级的在校生,都可以提出转入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再读两年的申请,之后经过一系列的考核、编班程序完成学业,走向社会。2008年8月8日到24日,实验班25名同学在老师带领下进入广东电视台,承担了北京奥运赛事原始信号场记工作,师生和媒体人员一起奋斗20余天,为保证广东全省人民顺利收看北京奥运会立下功劳,收到广东电视台的高度评价。

二、教学方法改革

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极强的实践性是它区别于其他应用学科的重要标志,而教学方法的单一,与实践脱轨,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应用型人才。现今,提升该专业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就是对教学方法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从具体操作层面而言,可以致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尖子生计划的实施。

播音与主持艺术属于艺术专业,具有较強的实践性,教学中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并注意多种方法的配合使用。 四川师范大学在研究培养尖子生策略提出,根据每个尖子学生的特点来分类,开设了“新闻播音提高班”、“少儿节目主持提高班”、“综艺娱乐节目主持提高班”,让优秀学生在课余时间再次强化了专业实训,让他们在全国的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且签约到省市电视台工作。

(二)通道班教育的启动。

到目前为止,根据办班目的和方式的不同,我国播音主持专业通道班的建设主要采用三种模式:

第一、播音主持院系自主创办通道班。比如,从2004年起,江南影视艺术学院针对目前播音主持岗位的一般性人才过剩,个性化人才紧缺,以及大部分专业老师缺乏媒体 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很难给学生进行话筒前和镜头前的演练和示范等现象,学院每年都会从影视传播系的全体学生中海选出数十名优秀学员,邀请省内、上海和武汉等地区品牌电视栏目的主持人、资深编辑就访谈类、娱乐类、新闻直播类等栏目,对学生进行模块式教学。“

第二、播音主持院系和外界传媒公司合作创办通道班,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与北京名座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影视配音艺术通道班,就是采取这种学院与传媒公司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

第三、传媒公司独自创办通道班,优秀学员可被推荐进入电台实习以及参加电台主持人选拔大赛;通道班还向全国广电节目制作单位和广电媒体推荐成绩优异者等等。这些政策对学生的实习和就业大有裨益,因此,这种通道班也很值得推崇。

(三)格教学法的应用。

第一,要求学生了解播音主持的基本理论,理清来龙去脉及传承的关系。第二,组织学生观看播音主持的经典片段或教师示范。第三,学生针对训练的专业技能,编写微格练习方案,随后轮流进行项目展示,并进行实况录音、录像,记录进行角色扮演的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的全过程。最后师生共同进行评议,另外在整个实施的过程中要不断的进行反思和监控,而且这个过程是循环流动的。

三、结语

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与现代科学技术密切相关,伴随新一轮以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讯技术为核心的科技革命,尤其是面对本世纪初开始的新媒体变革,广播电视事业正在面临新一轮的机遇和挑战。高等院校的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担负着为社会、为广播电视事业培养传媒人才的重要角色,在此背景下,本文对播音主持教学改革工作作出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 孟建.媒介融合:粘聚并造就新型的媒介化社会[J].国际新闻界,2006(7),16-18.

[2] 金越、李瑞英.深度解析“艾诗缇杯”第六届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J].现代传播2012(3), 25-26.

[3] 马欣.对当前我国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教学的思考[J].现代传播,2009(3),15-17.

[4] 马英莹.从汶川地震中的媒体报道看播音员主持人应具备的素质[J].新闻天地,2007(10),28-29.

[5] 王睿.播音主持专业通道班建设意义探析[J].新闻知识,2010(12),74-75.

高校播音与主持专业的现状及改革 篇7

随着电视行业和网络行业的兴起, 播音与主持专业已经成为热门专业, 与20世纪80年代不同, 现在的播音主持专业已经不满足单一人才的需求, 转而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进发, 但是虽然我们在形式上跟上了国际潮流趋势, 但是在传统的培养理念上还稍有欠缺, 现代高校播音与主持专业还存在一定的弊端, 现状并不理想。因此, 本文重点从问题入手分析, 对如何改变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培养的现状进行了理论探讨。

二、高校播音与主持专业现状当中的不足

(1) 教学思路跟不上形势发展, 从2000年开始, 我国正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 电视综艺、网络综艺节目层出不穷, 并且随着信息化的传播以及电子计算机的普及, 已经影响到了每一个人的生活, 成了生活必需品, 此时我国的综艺类节目也悄然发生着变化, 从最初的广播、到后来的综艺大观、再到现在的各种形式的娱乐综艺节目, 我国的综艺类型紧跟国际化发展潮流, 可以说在节目制作上并没有与国外相差太远, 但是在专业人才培养上还在研习传统的教学思路, 既单一人才培养, 现在培养播音与主持的科目大纲中明显地将播音主持学科分为了若干个小科目, 从而针对不同的人才进行不同的“领域”培养, 但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 早就将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科简化, 将若干个小科目合并为一个大科目, 并且为了满足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到最多的知识, 不断地将优秀的学员送到各大电视台当中通过实践锻炼学生, 而反观我国还在死板的教学过程中徘徊, 思路已经落后于国外。

(2) 对学生的创新培养意识不强, 纵观近年来我国各大综艺节目能够获得高收视率的本土创作题材很少, 而一些引入的题材都受到了观众的热捧, 如《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奔跑吧兄弟》等热门综艺节目都是买断日韩国家综艺版权, 在进行中国式本土改造形成的, 虽然比较适合中国的发展前景, 但是精髓创意却是借鉴国外, 这反映出了我国综艺节目的创新能力不强, 直接映射出了我国综艺节目人才在创作的过程中缺乏创新精神, 归根结底是学习时没有打下扎实的创新思想, 而反观国外, 为了培养播音主持人才的创新精神, 不断提出新的挑战课题, 并提供一定的研究经费, 让学生有时间有基础地进行创造, 这比枯燥死板的课堂教育要更加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 能够释放出学生的天性。

(3) 缺乏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思路, 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对现代化播音与主持人才培养的关键, 在国外为了锻炼复合型播音主持人才, 常常将他们置身于节目编制的各个领域当中, 从导演到编辑、从采集师到文案撰写, 从灯光师到舞台设计, 种种分类汇于一炉, 只为了锻炼人才的全面性, 让其更适合这一行业的发展, 也杜绝了舞台上出现突发状况时主持人不能良好应对的尴尬场面, 但是在我国, 这样的培养方式并没有被广泛引用, 致使复合型人才稀缺, 能够胜任的优秀主持人多数是在职场上工作许久的老牌主持, 这使我国的播音主持专业出现了断层。

三、针对我国播音与主持专业现状的改革措施

(1) 加强经费投入, 增强我国高校中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经费, 设立专业研究经费和创新奖励经费, 设立项目研究评定组, 让更多有思想的年轻人能够不受经费的困扰大胆创新, 为播音与主持形式提供良好的思路, 同时设立奖励研究经费, 为新推出的好项目以及思路进行资金支撑, 让越来越多的研究人才能够找到归属感, 让研究成为切实的实践行为, 而不是停留在口号阶段, 从而丰富我国播音与主持行业的理论与实践发展, 增强变革时效性带来的转变。

(2) 增强复合型人才培养, 将人才置身于这一专业的多个领域当中, 打破传统“专业限制”, 强调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价值, 设定考核专业人才的特殊考试, 为实践舞台输送专业的复合型人才, 打破单一化的怪圈, 促进和平竞争的比赛理念, 当然这不是一蹴而就的, 我们可以先设立“复合型人才小组”作为过渡, 以小组为单位划分人才, 提升划分小组的协作你能力, 并最终以“复合型人才小组”为根基, 逐渐地培养复合型人才。

(3) 打破思想禁制, 为创新添加新的动力, 我国播音主持人的发展想要快速地与国际结果就要从教育的本身打破思想禁止, 为学生提供更多有效的发展空间, 打破传统教学素材的束缚, 让学生的思想能够得到自由的飞翔, 从而创造出更有灵感的思路, 丰富我国综艺节目形式。要更好地拓宽知识面, 成为一名“杂家”, 实践必不可少。要在实践中寻找真理, 在实践中得到知识, 在实践中提高能力。这就告诉学生, 作为主持人, 靠近百姓、接近受众非常重要。只有洞察各个阶层老百姓的心理动态, 才可以更好地展示节目内涵。在《节目主持》课程中, 当理论部分学习完毕后, 学生可以去演播室、音频工作站、电台、电视台实践, 用学过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现场驾驭能力, 从而培养职业的敏感度和责任感, 为今后走上播音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总之, 随着广播电视传播方式、手段的更新以及受众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 高校播音与主持专业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教师担负着人才培养之重任。

四、结语

播音与主持专业的现状虽然在我国出现了一定的问题, 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国这一行业的盛兴和发展, 但我们应当实事求是地看待问题, 将现状当中的问题引入到真正的解决途径当中, 依托社会环境在理论中求实践, 在实践中求发展, 从而创造出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同时从国家、社会、机构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再梳理, 切实地将改革提到日程上, 而不是流于表面现象。

参考文献

[1]杜振宇.试析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与行业实践的对立[J].学习月刊, 2010 (4) .

[2]姚喜双.未来播音主持艺术的展望[J].语文建设, 2012 (6) .

[3]陈蕾, 卢静.高能素质是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的内驱力[J].现代传播, 2011 (2) .

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改革 篇8

1.1内容陈旧、教材老化

目前,各高校即兴口语表达课程的开设情况有一些差别。有的是将即兴口语表达教学作为“语言表达”课的一部分,有稿播读和即兴口语表达各占一半;有的则是将即兴口语表达单独列为一门课程。但整体来讲,即兴表达教学比重相对比较轻,有的仅仅三四周时间,这么短暂的时间内脱稿说话的口头表达能力训练不可能充分展开。近几年,有几本针对即兴口语训练的教材问世,这为数不多的专业论著凝结了不少专家、教授的总结和思考,提供了很多可供练习的题目和训练形式。通过教学实践,我们认为目前的这些教材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形成有效的教学体系,缺乏与时俱进的想法,难以适应当下即兴口语表达课程的教学要求。

1.2学生人数多、教学难度大

即兴口语表达是一门以实训为主的课程,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口语表达实战演练,适合于一二十人的小班教学。但实际情况是,学生人数众多而课堂时间又很有限。大课堂的教学方式给教学组织带来了很大难度,而每次课上真正有机会发言的学生只占少部分,学生缺乏实践机会又会直接影响实际的教学效果。

1.3对即兴表达能力培养的重视不够

语言表达能力是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基本功,它分为有稿播音和无稿播音(即兴口语)两部分。教学中我们发现,大多数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弱项集中在即兴口语表达环节。学生对即兴口语表达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而我们在教学中又把大多数精力都放在了有稿播读上。在很多学生的意识里播音主持就等同于新闻播音加朗诵,即兴表达训练对专业能力无关紧要。朗诵不是一个可以让学生日后吃饭谋生的手段。当前,新闻播音岗位又非常有限,广播电视媒体需要大量的具备采编播多项能力的复合型主持人和出镜记者。也就是说,即兴口语表达能力的高低对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和职业前景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2提高即兴口语表达教学效率和效果的探索

2.1重视理论知识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观念

任何实践都离不开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和指导,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播音无学”的观念依然有着很大的影响,很多学生觉得即兴口语表达没有什么理论可言,面对一个新闻事件或者话题只要自己说就可以了,至于说什么内容、说得是不是清晰与所谓的“理论”没有任何关系,甚至很多在一线实践的记者和主持人的潜意识里也有类似的想法。在现有的即兴口语表达教材和论著中,理论知识的介绍非常有限,有些内容仅用几行字就简单地一笔带过,这也给教学过程带来了很大难度。实际上,广播电视的即兴口语表达教学超出了一般口语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它与普通的口才训练、演讲训练相比,对学生语言表达的艺术审美性、新闻性和语言精准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很多从业人员和专业学生反映口语学习提高困难,理论知识的缺乏和不足是很重要的原因。那么,哪些理论知识应作为重点?在教学中又该如何更有效地让学生领会呢?如在教学中我们会告诉学生:播音主持属于有声语言传播活动,而语言与思维又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仅仅掌握这点是不够的,还应更深入地介绍语言传播的方式和过程。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再进一步指出,有稿播音是在原有文字的基础上通过理解与体会进行再加工,而即兴口语是播讲者对自身思维产物的直接编码和传送。很多播音员、主持人正是由于长期习惯于有稿播音的思维方式,编码别人写好的语言,而没有有效地调动自己主动思维和直接编码的能力。当学生明白了这样的原理之后,那么他对于即兴表达训练就会有新的认识,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大大提高。

2.2调整教学观念和思路,注重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

对播音员主持人而言,即兴口语表达训练应做到“内容为王”,笔者对此深有感触。反思过去的教学无论是有稿播音训练还是即兴口语表达训练,我们将关注点更多地放在了学生的普通话语音、语体转换、语速、语法、流畅度等方面,而恰恰忽视了表达的具体内容。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声音动听、口齿清楚,表达也看似感情充沛,然而却在流畅地说着废话;有的学生有稿播音基本功很扎实,即兴表达时却语塞、做作、不知所云。这些都在提醒我们,即兴口语表达教学必须尽快调整教学观念和思路,否则毕业生很难适应当下日新月异的广播电视传媒对播音员、主持人的高标准要求。中国传媒大学的于根元教授提出:即兴的、事先没有怎么准备的交谈,因为没有什么模式,比较能体现和锻炼智慧。做力所不及的事,比较能体现高一些层次意识的作用,比较能调整意识。这也启示我们,即兴口语表达教学的核心应该是思维品质的锻炼和提升。在教学中,我们应把相当部分的课时放在思维训练方面,加强训练力度。笔者在教学中尝试将思维训练细化,如分别进行、发散思维训练、类比思维训练、应变思维训练等基础性练习,以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另外,我们教学中还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新闻敏感性和对新闻资料、信息的大量占有,这样才能在即兴口语教学中避免出现“玩花把式”的现象,使学生的即兴口语表达能力得到切实有效的提高。

2.3突破旧有教学方式,丰富训练内容和手段

理论的讲授和技能的习得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不同的,即兴口语表达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而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寻找具体、有效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帮助学生真正提高口语表述能力。

除了常用的训练方式如话题评述、命题演讲、复述、辩论等之外,课堂训练也应该提倡一定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否则单一的、少数人参与的训练会让学生感到乏味。比如,我们在课堂训练中尝试运用一个话题多人讨论的方式,这样既照顾到了学生的训练量,还增加了多人之间的配合和互动。另外,还应注意多联系当前广播电视媒体发展的新动态,多做一些和一线业务密切相关的模拟训练。

3结语

自古以来,中国人重视书面语能力,而对于口语能力却不够重视。学校教育过于偏重书面作业和笔试,很少鼓励学生说话;学生从小到大,缺乏口语系统训练。我们可以扩大即兴口语表达的教学范围,可以将其作为新闻、广播电视新闻、广播电视编导等传媒专业的选修课程,让采访记者熟悉有声语言的表达规律和肢体语言的使用技巧,如何面对话筒和镜头流畅自然地说话,甚至可以适当加入普通话训练、播报能力的训练。语言素质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一堂课、一次培训就能速成的。如果说新闻播音是一项专业技能,那么即兴的语言表达应该是一种能力和素质,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养成积极思维的习惯,勇敢地开口。

摘要:播音主持专业是一个年轻的专业,也是一个热门专业。近些年,全国开办这个专业的院校迅速激增,遍及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据保守估计,大概有150多所院校设置了播音主持专业,每年的招生规模在数万人。很多高校的播音主持专业教育中开设了《即兴口语表达》课程,主要是从广播电视记者、主持人的业务需要出发,从实用的角度讲解口语表达的一般技巧和操作要领。而如何提高播音员、主持人和出镜记者的即兴表达能力是播音主持教学中不断实践和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播音主持专业,即兴表达,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曾致.播音主持创作浮躁心态的表现及其整治[J].声屏世界,2000(8).

[2]陈鸣霞,傅洪宾.浅议播音主持中的语言误区[J].新闻实践,2004(8).

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改革 篇9

微格教学法在上世纪80年代已经被提出, 进入中国历经20多年, 被融入了很多中国教学理念和中国方法。在师范院校教师技能培训、体育专业技能训练等方面应用广泛。经过对比微格教学法也同样适用于播音主持专业。

一、教学理念

微格教学法是一种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 把复杂的教学过程按逻辑分解为若干容易掌握的单项技能, 并对每一项技能提出通过的目标与要求的缩小的细分教学。微格教学法中最主要的就是细化技能, 分解技能, 并逐个训练。这同播音主持专业教学过程、教学要求和教学技能的掌握非常吻合。首先, 播音主持专业是对综合语音技能掌握和语言技巧能力培训, 属于复杂技能教学过程。其次, 根据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都是针对学生特点, 细分语言要素而进行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逐字逐个练习语音技能。如发声、平仄、元音、辅音、声调等等。

二、教学方法

微格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较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利用现代的视听设备为教学服务。即设有专门的微格教室供教学使用。

(一) 微格教室。对于播音专业微格教室可以设置如下图。主要分成两个区域:上课区域和监控管理区域。上课区域能够容纳10人左右 (使用播音小班授课的要求) , 可以设置多媒体讲台 (包括电子黑板、投影、麦克等。如果针对新闻播音等课程的教学需求, 需要演播台设备可以把讲台改为演播台, 并且配置相应的灯光和背景。) 进行多媒体授课。在上课区域内设置两到三点摄影机, 能够实现各种运动镜头、抓拍等功能, 目的是为了确保记录上课的全过程, 并可以捕捉课程中的重要细节。

(二) 微格教法。传统的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模式是:教师与学生在普通的教室中上课, 教师——讲解、示范、指导;学生——听、学、练。这种教学模式单调, 不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这个复杂语言技能教学过程中, 主要依靠老师的面传心授, 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信息, 主动性差。如果引入微格教学, 其整体教学就会被激活。微格教学模式在完全保留传统教学模式的前提下, 加入了新的教学理念。播音主持专业的专业特点就是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语言技能的同时, 清楚、准确、风格化的播报新闻、稿件或主持各种类型的栏目。对于学生无论从形象气质、语言表达, 还是从自身知识结构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和技巧的同时, 还要主意形象问题。微格教学中, 可以通过监控管理区域的使用提高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互动性。教师, 可以记录自己讲课中重要、关键的部分, 然后通过监控管理系统在上课区域反复播放, 引起学生注意, 主动学习。比如某个字的发言、语调等。学生, 可以记录练习的过程, 再在多媒体设备上播放, 这样不但老师可以通过观看、分析影像资料对学生做出正确的指导, 及时发现问题并改正。学生自己也能够通过影像资料及时看到自己的问题, 主动纠错。影像资料不但能帮助老师和学生发现语言方面的问题, 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发现在播报的过程中形象和动作方面的问题 (如播报时面部表情、精神状态、手部动作等) , 直观、及时。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技巧的同时注意播报形象, 少出毛病, 形成良好的播报习惯, 不至于积累不好的小动作、小毛病。播音主持专业的微格教学正好把语言技能训练和声音形象有机的结合在教学之中, 让老师和学生在学习、分析、训练、掌握语言技能的第一时间里兼顾了声音和形象, 大大的调动了双方的积极性。播音主持专业关于语言技能的大部分课程 (包括:普通话语音、新闻播音、文学作品演播、影视动画配音、即兴口语表达、广播节目播音主持、电视节目播音主持等) 都可以使用微格教学模式。

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教学的多元性 篇10

关键词:播音,主持,多元性

2009年2月全国各地的艺术高考拉开了帷幕, 作为院校的主考老师, 尤其是播音主持专业学科, 感触颇多, 尤其是各考前培训班, 需要我们思考的是如何使其他的艺术学科和文学科融入到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工作上去, 使播音主持艺术学科的教学具有多元性。

做一名播音员主持人可能是大多数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梦想, 很多学生也想通过这样的考试学习将来从事广播影视媒体职业, 如何具备这种职业的素质呢?就仅仅的培训几个星期几个月是不够的。

首先, 播音员主持人有一定的文学素养, 这是靠平常学习的积累的, 很多学生不以为然, 但是在考试中就出现了问题了。

在郑州的考试中播音主持专业有两个主持的栏目, 一是中央电视台建台50周年的台庆, 另一个是60周年国庆学校组织的晚会的开幕和闭幕的串词, 在这两个题目中学生的文学文化底蕴具体有多少就可了解, 大部分的学生对这两个题目非常畏惧, 后来为了缓解他们的紧张的情绪就简单的问题了几个问题, 但是最终的结果令我很失望。

1.中央电视台是哪一年建台的? (1958年) 其前身是什么? (北京电视台) 哪一年改为中央电视台的? (1978年5月1日)

2.中央电视台的第一位主持人是谁? (沈力) 第一位男主持人是哪位? (赵忠祥) 【注意:在很多培训学校教学过程中有不少给学生讲的第一位主持人是赵忠祥】

3.中华人民共和国是1949年建国的, 其经历了几代领导人?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

4.三年自然灾害、三大改造、文化大革命的时间? (1959—1961、三大改造即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1—1956、1966—1976)

5.香港回归、澳门回归以及2008年的历史时间

以上的问题能回答上来的学生非常少, 这是综合历史学科和

得相当迫切。在某种意义上, 生态休闲区就承担了这个功能。树荫下, 花丛中, 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 面对大自然和鸟语花香, 大家都是平等的一员, 在生态休闲区都以休闲者的身份出现展开交流, 只有这种亲密无间地交流才更容易迸发知识新的火花, 同时为学生生活的多样性活动提供多种选择的机会。显然, 在教学区、生活区内部或附近建设生态休闲区, 已经并越来越成为中国当代校园规划设计的必然选择。

从目前情况看, 中国高校校园所承担的功能正在一步步的分化和演化。随着知识经济的推进和学习型社会的产生, 可以肯定中国高校校园还会承担人们难以预料的一些新功能, 例如, 随着年轻人自我表现需求的增长, 校园内的演艺空间会越来越扩大;随着终身学习成为现实, 校园承担中年甚至老年人某些学习需求的功能也会越来越被突出, 等等。建设生态休闲区, 可以将上述新产生的功能需求和各区在使用功能上相似的部分, 通过休闲区粘连在一起, 打破原有功能分区僵定的格局, 使校园功能划分和设计与时俱进, 使校园资源得到了最大的共享。从校园规划发展的实践看, 中国高校生态休闲区还可以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校方弹性的调整校园功能结构的预留区域而存在。

艺术学科的知识, 可见其文化程度。

其次, 最基本的素质普通话的问题, 随着媒体队伍的不断地扩大, 其中很多播音员主持人的普通话不是很标准, 但是最起码不至于很多的声母都搞不清不吧, 在西安考试的时候有的学生的普通话字音问题非常大, 很多是属于硬伤的, 所以这一块有待于整体的加强, 当然是需要学生们的刻苦训练。

第三, 播音员主持人应具备很好的议政论政的能力, 当然了这个是后天学习慢慢的培养的, 但是很多的时候应体现出来, 比如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在新闻播报结束之后就有新闻评述, 要了解新闻评述的概念, 新闻评述是就新闻里面所出现的有价值的信息的一个分析, 我们知道新闻是新近发生的对客观事实的报道, 一般的新闻都是有一定价值的, 在这一方面出现的问题非常多, 很多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出现了跑题的现象, 比如某学院的播音主持专业测试中有一则新闻讲述的是南京一所学校进行教育改革, 就这个问题的评述, 有的学生是洋洋洒洒的狠狠的批判了中国五千年来的教育, 当时我感觉非常失望, 新闻评述要简练, 最好能做到一针见血。很多学生根本就不会新闻评述, 对于这一现象很多老师应该需要补充了。

第四, 就是综合其他的艺术学科, 很多学生总是感觉播音主持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很多情况下不去重视其他的艺术学科的知识, 这是大错特错了, 在很多学校的高校招生都有才艺展示这一项, 其中广东海洋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等等, 播音学科里面有音乐、舞蹈、表演的元素在里面, 所以我们在学习播音学科的时候不要忘记其他艺术的学习。

第五, 肢体语言的表达欠缺,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曾告诉学生, 肢体语言的表达在很多情况下会弥补有声语言的, 并且比有声语言的表达更为准确到位, 所以在朗诵的时候要学会肢体的动作, 但是肢体语言要符合朗诵文章的语言的走势或者是情感的表达, 不是盲目的。并且肢体语言的表现是自然而然的一种感情的流露, 而不是刻意的、做作的表现出来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观点, 忘大家多多指出问题, 我们一起探讨播音的学习和教学。

在生态休闲区, 绿化面积应该是最大, 可以通过各种景观小品, 赋予其以实际教育意义, 体现亲切感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可以在原有地形地势的基础上, 运用各种形式及要素组成多层次空间, 供师生学习、交往、娱乐、运动、休息和赏景, 还可以通过绿化环境的塑造, 体现校园独特的文化气息和思想内涵。借以帮助学生提升素质, 完善人格。

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 是校园空间环境是校园中最有活力、最具特色、最易唤起记忆的部分, 是学校形象及文化内涵的主要载体和体现, 也是规划设计的着重点。通过对校园用地的功能做科学的划分, 使其功能合理地组织在校园空间环境中, 并融入校园景观规划设计, 更好地发挥教育主题作用。

参考文献

[1]关崇.大学校园绿地系统规划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

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改革 篇11

关键词:高职;播音主持;普通话;朗读;教学分析

普通话教学很重要的一个形式是通过朗读来锻炼,因为朗读不仅能锻炼普通话,更能提升学生对文字的感知能力,能够从初次朗读的文字中体会到情感,并通过自己的语速、间断、字词的音长等表现出来。朗读对播音主持专业教育非常重要,里面不仅包含了对普通话的训练,更是将文字的情感付诸其中,让播音主持不是稿子的诵读,而是信息的亲切传递。那么,在本文的播音主持专业普通话朗读教学中,应该注意哪些创新点,应该选择怎样的教学方法,应该如何完善教学途径呢,接下来笔者给予多样化的教学建议。

一、提高对朗读内容的情感理解,深入意义

学习并练习朗读内容时,不能只看数量和练习次数,比起来更重要的是练习的质量,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其中的收获。朗读之前,老师应要求学生掌握好每一个音节和字词,更要让他们充分理解其中的情感,并且挖掘更深层次的含义。对朗读内容情感的理解,要从字词、句子到段落大意,并且将内容背景了解清楚。作为高职学生,他们毕业的那一刻也就意味着和社会的直接接触,意味着将要踏上工作岗位。因此,没有那么多的机会去练习这些基本的技能,在学校学习时,就要有意识地培养从所给文章中查找资料、扩大背景等习惯。将一篇文章充分了解清楚,才能写出好的读稿,才能将其中的中心内容给读者和听众讲明白。在教学中,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对文字情感的领悟能力,让学生在朗读之前,先做情感的积淀。或者也可以在朗读时,加上背景音乐,这样比较有气氛,也容易调动起听众的情绪。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这些所给的文章材料,先总结自己的读后感,将其写成文章,然后再在班级内进行讨论和研读,深层次挖掘每篇文章或是每个题材中的所得。对朗读内容的情感研读是非常重要的,更是普通话朗读教学的重要前提。

二、坚持基本的普通话日常训练,巩固基础

不要以为说话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其艺术性非常重要,仅仅一个说话的发音就已经是一件需要长时间锻炼和持久练习的事情了。在播音主持专业,有一个好的嗓门或者是特点的声音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自己的特色之一。在平时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普通话朗读,要从最基础的开始,从字的发音、断句以及呼吸等等方面。高职学校的专业性教学非常强,因此专业基础一定要过硬。这样才能满足学生踏上社会的职业需求,才能将自己的特色和职业技能展示出来。早晨是最好的练习发声的时间,可以组织学生,选择基本的练习发音的教材来学习,提高朗读的基本能力。在平时的考试过程中,也要包含一两道这样的读音基础题目,不能让学生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普通话朗读不是简单的读对读音、断对句子,而是语言要具有感染力,俗话说的“播音腔”,和普通的说话还是有较大的区别的。因此,日常的练习绝对不容忽视,反而要强调习惯性,将朗读作为一天的开始,将对文章的情感理解作为一天的结束。

三、提供实际播音主持锻炼机会,实践理论

高职播音主持专业主要以提供优秀的播音主持为教学目标,对学生有直接的职业指导作用。因此,在教学时也要突出实践教学的意义,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能够有大的场合来锻炼心理,提高临场应变能力。普通话朗读在很多地方都可以进行实践,一些小型晚会,或者是广场活动等等,甚至老师都可以组织学校内进行比赛,只要给学生真实的观众,有人来欣赏他们就能够帮助他们练习自己的朗读技巧,培养自信心。而且普通话朗读的影响力也会因为听众的不同而造成不同的影响,将来踏上工作岗位必定会面临不一样的人群。多给学生营造这样的锻炼机会,让他们知道怎样的听众,用怎样的朗读技巧,这是在课本中学习不到的。

四、注意朗读过程的眼神交流,形神统一

朗读是声音的传递,但不代表其他的肢体语言对这些没有帮助,反而,眼神的传递和感染力也是非常重要的。眼神是心灵的窗户,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一个好的朗读者的眼神是非常丰富的,甚至可以给听众一种随声音而来的“跌宕起伏”感。其实,播音是一个自我训练和自我提高的专业,因为基本的能力大家都有,但是是否受到群众的喜爱除了机缘之外,还和自己平时的努力程度有很大的关系,也和天分有一定的联系。要善于自己发现问题,对着镜子看自己的眼神是很好的一个学习途径。

总之,高职播音主持专业普通话朗读教学要以高职的教学特点为大前提,在情感、肢体、专业技巧等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培养,并且给他们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其应变能力,使得专业素养更高,奠定一个好的工作起点。

参考文献:

[1]焦艳.用心吐字,用爱归音:新闻播音中的情感把握[J].新闻窗,2012(3).

[2]齐巍.新闻播音员对新闻的整体理解与动态把握[J].新闻传播,2012(5).

试论主持与播音专业的文学课教学 篇12

然而, 传统的文学课程在当今凸显时尚与现代的专业领域中却遭遇到一种尴尬的处境:教师付出的心血与教学的成效难成正比, 学生难以理解开设这类课程的必要性, 从而忽视之甚至最后放弃之。

造成这种境况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但这一特殊专业文学课教学自身特点的不突出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本文笔者从自身教学实际出发, 就教学目的、内容安排、授课方法和课程评价四个方面对主持与播音专业文学课教学进行探讨, 以期探索出一条适合主持与播音专业的文学课教学之路。

一、调整教学目的

从学科定位来讲, 主持与播音专业的本质属性是新闻, 重要属性是艺术, 它与中文专业存在明显的学科差异, 因此在文学课程的教学中, 首先必须明确其在专业教学中的定位:就主持与播音专业而言, 文学课属于文化基础课, 是对专业课程的必要补充和辅助, 其目的是在提高文学欣赏水平的基础上, 促进学生写作、言语表达、审美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因此, 不是像中文专业学生一样掌握文学史, 分析文学现象、流派形成原因以及在“文学史”的大背景下去考察一部作品或一个作家的价值和意义, 主持与播音专业文学课的教学任务主要应当是作品教学, 即通过感性的方式让学生达到对于中国优秀文学、文化的认可、接受和内化, 在开拓眼界、丰富学识的基础上提升学生学理化、审美化、人格化、创新化的专业素养。

二、压缩教学课时

遴选教学内容的变化表现出的不仅仅是教学重心的转移, 它也带来主持与播音专业文学课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变动。

(1) 是教学课时量的缩减。

按照中文专业的教学计划,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和《外国文学》课程各需开设至少三个学期, 共计达600多个学时, 而主持与播音专业进行作品教学, 每门课只开设一个学期, 课时量大幅缩减, 既突出了专业课的教学地位, 体现了专业特色, 又保证了主持与播音专业文学课教学目的的实现。

(2) 是教材的选定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主持与播音专业应该选择切合本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水平的文学课教材。迄今为止, 专门针对主持与播音专业的文学教材少之又少, 笔者所见的只有针对艺术类院校的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外文学教程》和重庆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文学》。要解决这一难题, 一方面有待于广大主持与播音专业文学课教师自己不断探索编写, 另一方面则是对现有文学作品选教材中作品的遴选。在选择过程中, 必须根据专业发展与学生的实际水平, 将一些学界公认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纳入其中。以笔者本学期教授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赏析》为例, 依据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作品讲评》, 我们选择了《狂人日记》《阿Q正传》《影的告别》 (鲁迅) , 《凤凰涅盘》 (郭沫若) , 《幻灭》《子夜》 (茅盾) , 《骆驼祥子》《离婚》 (老舍) , 《雷雨》 (曹禺) , 《边城》 (沈从文) , 《金锁记》 (张爱玲) , 《诗八首》 (穆旦) , 《回答》《一切》 (北岛) ,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海子, 《受戒》 (汪曾祺) , 《长恨歌》 (王安忆) , 《顽主》 (王朔) , 《呼喊与细雨》 (余华) 。除此之外, 我们根据学校特色和专业特点, 在小说方面我们还加了茹志娟的《百合花》, 张洁的《爱, 是不能忘记的》, 散文选择上加了周作人的《吃茶》, 诗歌加了舒婷的《致橡树》、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戴望舒的《雨巷》。以作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使其既具有文学课程的特点, 也兼顾到了专业的特殊性。

三、兼顾专业特点, 创新教学方法

前面我们提到, 主持与播音专业文学课的教学主要是作品教学,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感性阅读, 从审美的层面让学生感受文学魅力, 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文学史课程资料长篇累牍、作品浩瀚无边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手段, 把握特殊专业文学作品教学的特点, 从大的层面来讲,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教学的开放性

文学作品是具有开放性的文本, 在文学作品的教学中不能坐井观天、画地为牢, 而应挖掘其内在的丰富性、复杂性。作为主持与播音专业的学生, 他们更需要培养开放的眼光、丰富的视角和多层次理解事物的能力。

因此, 在文学课教学中, 教师应充分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性教学机制。在课前, 引导学生自主地对新课进行感知, 教师根据新课的特点, 有针对性地设计出定量的概要题和基础题, 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带着任务主动自学课文, 探索方法, 尝试生疑;在课堂教学中, 引导学生展开多维度、多层面的思考与讨论, 既不盲目迷信教科书上的结论, 也不轻率否定别人的评论, 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激发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在平时作业方面, 可以布置专题作业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撰写小论文, 进行研究式学习。

这种教学方法侧重于培养学生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运用语言陈述故事、表达思想的能力, 进行艺术再创造的能力以及独立观察、思考社会人生的习惯和能力, 让学生不再把文学课看作与自己专业无关的内容, 而是有利于其专业素质的锻炼和提高, 从而促进文学学习和专业成长的良性互动。

2.教学的情感性

相对于中文专业学生, 主持与播音专业学生更感性, 专业学习对形象思维能力的要求也更高, 因而在情感表达和化抽象为具象方面, 文学课程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要达到这一教学效果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要有情感的高度投入, 这种情感主要通过教师多样化的语言体现出来。

高尔基曾说过:“语言‘不是蜜, 却能粘住一切’。”以诗歌讲授为例, 为了彰显作品的情感, 教师讲郭沫若的《凤凰涅盘》时可用气势磅礴的语言;讲戴望舒的《雨巷》时应用犹如耳边絮语的语言;讲舒婷的《致橡树》时则用温婉但坚定的语言等。除了语言, 教师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心理因素和情绪的调节, 将自己的情感深入作品中, 使作品所传达的思想感情、艺术魅力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灵深处。

例如, 在讲授沈从文的《边城》时, 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观看电视诗歌散文《从边城走向世界》, 让大家置身于美丽的凤凰古城中, 感受作家的心境和作品的风格;在学习《诗经》和《楚辞》时, 让大家聆听《关雎》的诗歌朗诵, 领略古老的情韵和淡淡的忧愁, 体会“楚歌”如凄如诉的婉转悲情, 这样一来, 古老诗歌和现代青年的心灵距离感瞬间就会被缩短。在课堂上, 教师如果能够做到以自我情感应和作家、作品的情感, 以自我的“移情”导引学生的“移情”, 就能够引领学生进入作品, 融入作品, 在情感的体验中进入审美的境界, 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3.教学的专业融渗性

所谓融渗教学是指在文学课教学中结合专业教学, 实现两科目的轮换与衔接。“融渗教学”和专业教学相结合, 可以激活并充实文学课教学, 提高学生学习文学课程的积极性, 让他们用所学到的专业知识来分解我们所要讲授的文学作品。

例如, 在讲授诗歌或散文时, 我们可以让学生在深入理解作品精髓和内涵的基础上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读;讲授戏剧时, 我们可以让学生在把握作品整体框架、故事发展演进和人物成长变化的基础上进行合情合理的创编和排演等。除了课堂教学, 结合专业特点, 我们还可以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如积极引导学生组建文学爱好社团, 召开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讨论会、座谈会, 结合播音课开展名篇诵读、举行朗诵会, 结合节目主持课开展名作分析, 等等。

以上三方面主要是从主持与播音专业文学课教学的特点层面进行论述的, 在实际的课程教授过程中, 我们还应当使用多种教学手段, 运用多种教学仪器, 像多媒体音、影像教学, 课件教学等,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文学课教学质量。

四、转变考察视角, 改革考试方式

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适应的, 还有更为合理而又有创造性的考试方式和评价手段。传统文学课的考试方式, 教师白纸黑字的试卷加上学生死记硬背的填充, 得到的分数对于主持与播音专业的学生来说意义不大。这也就是现在这些学生为什么对于文学课考试成绩及格与否毫不在意的主要原因所在。

如果将对学生文学课的成绩考察同他们的专业水平评估结合起来, 甚至将文学基础课同专业知识课的考试联系在一起, 使文学作品成为专业考试的一个重要内容, 文学课教师从文学理解的角度打分, 专业课教师则从专业表现的角度评价, 这样就不仅能节约人力、物力, 还能加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 缺乏针对性是目前主持与播音专业文学课面临的诸多问题的根源。因此改革主持与播音专业的文学课要求授课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从整个主持与播音专业的培养目标出发去思考问题, 就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需要来思考问题, 这才是广大主持与播音专业文学课授课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应该遵循的原则。

摘要:由于缺乏针对性, 主持与播音专业的文学课教学一直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 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本文笔者从自身教学实际出发, 就教学目的、内容安排、授课方法和课程评价四个方面对主持与播音专业文学课教学进行探讨, 以期探索出一条适合主持与播音专业的文学课教学之路。

关键词:主持与播音专业,文学课,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何学军.高校新闻专业文学课教学改革初探[J].新闻界, 2008 (6) .

[2]陶磊.论传媒职业教育中的古代文学课教学[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10) .

[3]刘磊.对新闻专业《现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河池学院学报, 2007 (8) .

上一篇:森林碳储量下一篇:建筑暖通空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