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规范性文件备案办法

2024-07-04

黑龙江省规范性文件备案办法(共9篇)

黑龙江省规范性文件备案办法 篇1

黑龙江省规范性文件备案办法

(1993年8月24日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四号)

第一条 为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监督管理,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和国务院《法规规章备案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规范性文件,是指行政公署和市、县(区)、乡(镇)人民政府(含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下同)以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含不属于本级人民政府管理的国家行政机关,下同)在本地区行政管理工作中,依照法定权限和规定程序制定发布的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具有普遍约束力或者涉及其权利、义务的规定、办法、细则等文件的总称。

第三条 本省各级人民政府(含行政公署,下同)及其所属工作部门发布规范性文件,以及对规范性文件进行备案审查和监督管理,均适用本办法。其中,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发布规章,还须执行国务院《法规规章备案规定》。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工作部门制定发布内部文件、工作制度、技术操作规程以及针对特写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就特定的具体事项发布布告、通告或作出决定等,不适用本办法。第四条 规范性文件的发布机关在发布规范性文件前,应当通过其法制机构(未设法制机构的应指定机构或人员)就本办法第十条所列内容对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由发布机关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由发布机关报本级人民政府备案,同时抄报上级主管部门。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联合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由主办部门负责报送。

第六条 规范性文件应当于发布之日起十五日内上报备案。第七条 规范性文件发布机关应当指定专人负责本机关规范性文件的上报备案工作。

第八条 规范性文件备案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一)盖有报送机关印章的备案报告一份;

(二)规范性文件正式文本五份;

(三)包括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目的和依据等内容的起草说明五份。

第九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具体负责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和监督管理工作。

向人民政府备案的规范性文件,径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办理。

第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对报送的规范性文件,应当就下列问题进行审查:

(一)规范性文件是否同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相抵触;

(二)规范性文件是否同国家和省的规行方法、政策相违背;

(三)规范性文件相互之间是否矛盾;

(四)规范性文件所涉及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是否合理;

(五)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是否符合规定程序及规范化要求。

第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对报送本级人民政府备案的规范性文件,在审查过程中,认为需要有关机关提出意见、提供有关法律依据或协助审查的,有关机关应当在限期内回复。

负责备案审查的人民政府法制机构认为有必要时,可以就规范性文件的有关问题召集相关部门进行协调,经协调达成一致意见的,相关部门必须遵守。

第十二条 规范性文件经审查发现的问题,分别按下列规定处理:

(一)规范性文件同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相抵触的,由负责备案审查的人民政府法制机构提请本级人民政府予以撤销、部分撤销或者责令发布机关自行撤销或修正。

(二)规范性文件同国家和省的现行方针、政策相违背的,由负责备案审查的人民政府法制机构通知发布机关在限期内修改或自行废止。

(三)规范性文件相互之间有矛盾的,由对发布机关具有共同管辖权的人民政府法制机构负责协调。经协调达成一致意见的,相关部门必须遵守;达不成一致意见的,由人民政府法制机构提出意见,报本级人民政府决定。

(四)规范性文件所涉及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显失合理的,由负责备案审查的人民政府法制机构提出意见,转告发布机关自行调整。

(五)规范性文件在制定程序及技术上的问题,由负责备案审查的人民政府法制机构提出建议,转告发布机关处理。

第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发现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有本办法第十二条所列问题时,应当在接到文件之日起三十日内,将审查意见书面通知发布机关。逾期未通知的,视为没有不同意见。但人民政府法制机构按照本条二款规定,认为有必要通知发布机关的除外。

各级行政机关在工作中发现规范性文件有本办法第十二条所列问题的,应当及时向负责该文件备案审查的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反映,并附书面说明及相关材料。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应当给予答复。

第十四条 规范性文件发布机关应当自接到备案审查意见之日起三十日内,将处理结果报负责备案审查的人民政府法制机构。

第十五条 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应当于每年一月底前将上年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的目录,报上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备查。

各级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应当于每年一月底前将上年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的目录,报本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备查。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联合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由主办部门负责上报。

各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有权对本级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发布文件的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其认真执行本办法的有关规定。

第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应当于每年第一季度内就受理上年规范性文件的备案情况,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报告,同时抄报上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

第十七条 发布规范性文件不按规定报送备案或者不按时上报需要备查的规范性文件目录的,由负责备案审查的人民政府法制机构通知发布机关限期报送;拒不报送的,由人民政府法制机构提请本级人民政府给予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改正。对不按规定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有本办法第十二条所列问题的,除依法纠正外,规范性文件的发布机关应当追究文件签发人及有关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

第十八条 对村规民约的备案工作,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参照本办法执行。

对居民公约的备案工作,由所在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派出机关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省人民政府法制局组织实施并负责解释。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一九九三年十月一日起施行。

发布部门:黑龙江省政府 发布日期:1993年08月24日 实施日期:1993年10月01日(地方法规)

攀枝花市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办法 篇2

第74号

〈〈攀枝花市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办法》已经2005年5月24日攀枝花市人民政府第次常67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

二○○五年五月二十五日

市长:孙平

攀枝花市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办法

第一条 为了促进依法行政,规范规范性文件制定行为,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和政令的统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四川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和《四川省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规定》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规范性文件是指我市有制定权的行政机关或组织,依据法定权限,按照规定程序制定的,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和义务,公开发布并反复适用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政文件。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应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以及法律、法规或规章授权进行行政管理的组织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主管部门备案;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部门联合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由主办部门报送备案。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法制工作部门具体负责下级人民政府和本级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和管理工作(以下简称备案审查机关)。

第五条 规范性文件应于发布之日起日内报送备案,相30关材料提交备案审查机关。

第六条 规范性文件报送备案时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规范性文件备案报告一份;

(二)规范性文件正式文本一式二份;

(三)规范性文件的制定说明一式二份。

第七条 规范性文件制定说明的内容应当包括:

(一)制定规范性文件的依据,必要性、制定过程;

(二)所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三)规定权利、义务及法律责任的依据;

(四)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第八条 备案审查机关应当对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审查的重点是:

(一)实施行政管理的执法主体有无法定职权依据;

(二)具体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及上级规范性文件是否抵触;

(三)行政审批、许可、收费、强制措施、处罚等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的内容是否违法或者不当;

(四)制定程序、公布方式是否规范。

第九条 备案审查机关审查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时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要求报送机关补充报送有关制定该规范性文件的材料的,应当及时通知报送机关在规定期限内提供或作出解释;

(二)发现规范性文件内容涉及两个以上部门职权,应当征求相关部门意见;

(三)对规范性文件的有关争议的问题,应当召集相关部门进行协调,组织论证和复核。

第十条 备案审查机关发现有本办法第八条所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通知制定机关在15日内自行纠正,或者报请本级人民政府同意后予以撤销,并于作出决定之日起30日内送达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

第十一条 规范性文件之间相互矛盾的,应当及时予以协调处理,或者提出处理意见报请本级人民政府作出处理决定。

第十二条 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对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或者上级规范性文件规定的规范性文件予以纠正后,应当将纠正结果书面报告备案审查机关。

第十三条 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拒不执行、无正当理由拖延执行备案审查机关的决定或者不按本办法报送备案的,由备案审查机关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责令改正,并由主管机关对其负责人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攀枝花市人民政府法制局负责解释。

抚顺市规范性文件备案办法修改版 篇3

二、增加一条作为第三条“行政机关发布的下列文件不适用本办法:

(一)表彰和奖惩的命令、决定、通报;

(二)人事任免的通知;

(三)向上级行政机关的请示、报告;

(四)转发上级文件而没有增加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义务内容的通知;

(五)对具体事项的公告、通告、通知以及行政处理决定;

(六)会议纪要;

(七)内部工作制度、管理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八)其他不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义务或者不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文件。”

三、第七条调整为第八条,修改为“报送规范性文件备案,应当提交备案报告、规范性文件文本和说明,并按照规定的格式装订成册,一式3份,同时报送电子文本。

备案报告应当包括规范性文件的名称和发文字号,生效日期。”

四、第十条调整为第十一条,删除第三项,增加三项做为第三项、第四项、第五项:“(三)是否违法限制或者剥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利,或者违法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义务;

(四)是否违法创设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收费等行政权力;

(五)是否与法律、法规、规章或者上级规范性文件相抵触; ”

五、增加一条作为第十五条“规范性文件在一定时期内适用的`,应当规定有效期。规范性文件未规定有效期的,有效期最长为5年,标注“暂行”、“试行”的,有效期不超过2年。有效期满的,规范性文件自动失效。

有效期届满的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对其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后,认为仍需继续执行的,按照制定程序重新发布。”

六、增加一条作为第十六条“制定机关应当公布现行有效规范性文件目录,未列入目录的,不得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

七、增加一条作为第十七条“制定机关应当每隔两年对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并向社会公布清理结果,同时将清理结果书面报告备案机关。

清理结果应当包括继续有效、修改、废止或者宣布失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

八、第十六条调整为第二十条,修改为:“对不按本规定报送规范性文件备案的,由市、县(区)人民政府法制部门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改正,并按相关规定追究行政责任。”

其他条款顺序相应调整。

黑龙江省规范性文件备案办法 篇4

(2012年11月26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第1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13年1月11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191号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监督,推进依法行政,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内蒙古自治区行政执法监督条例》,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规范性文件,是指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以下简称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在本行政区域或其管理范围内具有普遍约束力,并在一定时期内反复适用的除政府规章之外的行政文件。

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制定的内部事务管理制度、向上级行政机关的请示和报告、对具体事项所作出的行政处理决定以及其他不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政文件,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自治区行政区域内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备案监督,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领导并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的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监督工作。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办公厅(室)、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法制机构、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及法律、法规授权组织的法制机构,按照各自职责,负责规范性文件制定审查和备案监督工作。

第五条 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备案监督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保证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贯彻实施;

(二)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和政令畅通;

(三)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四)坚持公众参与、公开公正;

(五)坚持精简、效能和权责统一。

第六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监督工作,纳入对下级人民政府及本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依法行政考核内容。

第二章 规范性文件的制定

第七条 下列行政机关和组织可以制定规范性文件:

(一)各级人民政府;

(二)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

(三)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

(四)法律、法规授权组织。

临时机构、议事协调机构、部门派出机构、部门内设机构以及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机关和组织不得制定规范性文件。

第八条 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收费;没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不得增加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义务,不得限制或者剥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权利;不得设定应当由法律、法规、规章或者上位规范性文件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九条 规范性文件由制定机关起草,专业性强或者涉及面广、难度较大的,制定机关可以委托相关专家、组织起草。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定规范性文件,可以确定由其一个或者几个工作部门负责起草。涉及两个以上工作部门职能的,有关部门应当联合起草。

第十条 起草规范性文件,应当对规范性文件的必要性、可行性、拟设定的主要制度和措施的合理性进行调研论证。

第十一条 起草规范性文件,应当广泛征求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意见。征求意见可以采取向社会公布草案、书面征求意见、召开座谈会和论证会等多种形式。

向社会公布草案应当通过政府网站或者采取有利于公众知晓的其他方式公布,征求意见期限不少于15日。

第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起草规范性文件时应当召开听证会:

(一)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影响较大的;

(二)有关部门、组织或者公民意见有重大分歧的;

(三)制定机关或者起草单位认为确有必要的;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召开听证会的其他情形。

第十三条 听证会应当由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或者起草单位按照下列程序组织:

(一)提前7日公布听证会的时间、地点、内容;

(二)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确定听证参加人,听证参加人应当包括行政管理相对人、利害关系人、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制定机关或者起草单位认为有必要参加的其他组织代表和公民;

(三)举行听证时,由制定机关或者起草单位就规范性文件草案作出说明,听证参加人提出意见和建议;

(四)听证应当制作笔录并由听证参加人签字或者盖章。

制定机关或者起草单位对听证参加人提出的合理意见和建议应当予以采纳。

第十四条 起草的规范性文件涉及相关部门职能的,制定机关或者起草单位应当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并协商一致。协商达不成一致意见的,报请有权处理的人民政府决定。

第十五条 起草政府规范性文件,起草单位应当将送审稿及其说明、依据、征求意见情况等相关材料报送政府办公厅(室),政府办公厅(室)在对材料的完整性、规范性进行审查后,批转政府法制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

起草部门规范性文件,起草单位应当将送审稿及其说明、依据、征求意见情况等相关材料报送部门法制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

政府办公厅(室)和起草单位应当保证法制机构必要的审查时间。

第十六条 制定机关法制机构应当对规范性文件制定主体、权限、程序、内容是否合法进行全面审查,并向制定机关提交合法性审查意见书。未经合法性审查的,不得提请审议和签发。

法制机构要求起草单位补充依据、说明情况,或者要求有关单位协助审查的,起草单位和有关单位应当予以配合。

第十七条 法制机构审查规范性文件送审稿时,对发现的问题,按照下列规定向制定机关办公厅(室)或者起草单位提出建议:

(一)超越权限、主要内容违法或者拟设定的主要制度和措施明显不合理的,建议不制定该规范性文件;

(二)未经调研论证、未广泛征求意见,应当听证而未听证的,建议起草单位补正程序;

(三)有关部门对主要内容争议较大,尚未协商一致的,建议起草单位协商一致;

(四)具体规定不合法的,提出具体修改意见。

第十八条 法制机构审查规范性文件送审稿时,涉及重大问题或者争议较大的,应当召开由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参加的论证会,必要时可以召开听证会,征求行政管理相对人的意见。第十九条 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通过的,应当提请制定机关集体审议。

政府规范性文件应当经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决定;部门规范性文件应当经部门行政首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规范性文件应当由制定机关主要负责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授权的其他负责人签发。

第二十条 规范性文件经集体审议后内容有较大变动的,应当再次交由法制机构审查。

第二十一条 规范性文件未经调研论证、广泛征求意见、法制机构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程序的,不得发布施行。但是涉及保障安全、维护重大公共利益和执行紧急命令,需要立即制定规范性文件的,经制定机关主要负责人批准,可以简化调研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程序。

第二十二条 规范性文件应当自发布之日起20日内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或者当地报刊等媒体向社会公布。未向社会公布的,不得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

第二十三条 规范性文件应当自发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但是因涉及保障安全、维护重大公共利益和执行紧急命令的需要,或者发布后不立即施行将有碍现行法律、法规、规章以及上位规范性文件实施的除外。

第二十四条 规范性文件实行有效期制度,有效期不得超过5年。名称冠以“暂行”、“试行”的,有效期为2年。规范性文件应当明确有效期,有效期自规范性文件施行之日起计算。

第二十五条 制定机关应当于规范性文件有效期届满前6个月对其实施情况进行评估,确有必要延长有效期的,重新发布实施,有效期自发布之日起重新计算。

规范性文件有效期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原有效期。

规范性文件名称冠以“暂行”、“试行”的,不得延长有效期。

第二十六条 制定机关应当每两年对规范性文件进行一次清理,清理后应当在30日内向社会公布继续有效、废止和失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并按照本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报送备案。未列入继续有效目录的规范性文件,不得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

第二十七条 规范性文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制定机关应当及时修改或者废止:

(一)与现行法律、法规、规章以及上位规范性文件相抵触或者依据缺失的;

(二)调整对象已不存在的;

(三)含有地方保护、行业保护等不适当内容的;

(四)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

(五)与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不一致的;

(六)其他应当修改、废止的情形。

规范性文件的修改、废止程序参照本办法制定程序规定执行。

第二十八条 规范性文件的解释权属于制定机关。规范性文件的解释,由制定机关或者起草单位拟订解释草案,经法制机构审查后,按照本办法有关规定发布。规范性文件的解释与规范性文件具有同等效力。

第三章 规范性文件的备案监督

第二十九条 规范性文件应当自发布之日起30日内,按照下列规定报送备案:

(一)各级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报送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二)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报送本级人民政府备案;

(三)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与其他机关或者单位联合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由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送备案;

(四)两个以上行政机关联合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由主办机关向本级人民政府报送备案;

(五)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报送设立该派出机关的人民政府备案;

(六)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报送本级人民政府备案。

规范性文件延长有效期的,按照前款规定报送备案。

第三十条 规范性文件报送备案时,应当向负责备案审查的政府法制机构提交以下材料:

(一)规范性文件备案报告;

(二)规范性文件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

(三)规范性文件制定说明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

(四)规范性文件制定依据;

(五)法制机构的合法性审查意见。

第三十一条 规范性文件制定说明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制定规范性文件的目的、必要性、可行性;

(二)制定规范性文件的主要依据;

(三)规范性文件的起草过程、征求意见情况、集体讨论决定情况;

(四)规范性文件解决的主要问题、设定的主要制度和措施;

(五)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规范性文件简化制定程序或者自发布之日起不足30日即施行的,应当说明理由。

第三十二条 政府法制机构收到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应当在5日内予以备案登记;不属于规范性文件的,将有关材料退回制定机关并说明理由;不符合本办法第三十条、第三 十一条规定的,要求制定机关在15日内予以补正,补正后仍不符合规定或者逾期未补正的,视为未备案。

第三十三条 政府法制机构对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就下列事项进行审查:

(一)是否超越权限;

(二)是否与法律、法规、规章以及上位规范性文件相抵触;

(三)是否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制定程序;

(四)是否适当;

(五)是否与其他规范性文件相矛盾;

(六)其他需要审查的事项。

第三十四条 政府法制机构在审查规范性文件时,发现作为规范性文件适用依据的同级人民政府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规范性文件的规定不一致的,应当报请该级人民政府裁决;发现下级人民政府规范性文件与上级人民政府部门规范性文件规定不一致的,应当报请上级人民政府裁决。

报请人民政府裁决适用依据的,应当中止对规范性文件的审查,中止期限不计算在备案审查期限中。

第三十五条 政府法制机构在审查规范性文件时,需要有关单位协助审查,或者向有关单位征求意见的,有关单位应当给予协助,并在规定期限内回复意见。

第三十六条 政府法制机构审查规范性文件时,对发现的问题,按照下列规定进行处理:

(一)规范性文件超越权限、内容违法或者明显不当的,制发规范性文件审查监督通知书责令纠正;

(二)规范性文件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制定程序的,制发规范性文件审查监督通知书责令补正程序后重新发布;

(三)与本级人民政府部门规范性文件之间有冲突的,进行协调;协调达不成一致意见的,提出处理意见报本级人民政府裁决。

第三十七条 制定机关收到规范性文件审查监督通知书后,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向负责备案审查的政府法制机构书面反馈处理结果。无正当理由不予答复或者拒不执行规范性文件审查监督通知书的,政府法制机构应当提请本级人民政府撤销该规范性文件,并将撤销决定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八条 政府法制机构审查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应当在备案登记之日起30日内完成,专业性较强或者情况特殊的,经主要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审查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15日。

第三十九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规范性文件违法,可以向负责该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的政府法制机构提出书面审查申请,也可以直接向自治区人民政府法制机构提出书面审查申请;属于垂直管理部门的规范性文件的,也可以向制定机关上一级主管部门的法制机构提出书面审查申请。

第四十条 政府法制机构应当在收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请规范性文件的异议审查申请之日起5日内进行形式审查,不属于规范性文件或者不属于本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备案监督范围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属于本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备案监督范围的,应当予以受理,并在受理之日起60日内完成审查。

政府法制机构对提请异议审查的规范性文件,按照本办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进行审查。对发现的问题,按照本办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书面告知申请人。

第四十一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法制机构收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请规范性文件的异议审查申请后,对不属于自治区人民政府备案监督范围的,应当责令负责备案审查的政府法制机构处理,负责备案审查的政府法制机构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处理完毕,并将处理结果报告自治区人民政府法制机构。

第四十二条 政府法制机构应当通过政府网站或者政府公报,定期向社会公布备案登记的规范性文件目录。

第四十三条 政府法制机构应当于每年第一季度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报告上一本地区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审查工作情况。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于每年第一季度通报上一本地区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审查工作情况。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一)超越权限制定规范性文件的;

(二)规范性文件设定应当由法律、法规、规章和上位规范性文件规定的事项的;

(三)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程序制定规范性文件的;

(四)无正当理由不予答复或者拒不执行规范性文件审查监督通知书的。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规范性文件未报送备案或者未按照规定期限和格式报送的,由负责备案审查的政府法制机构责令限期改正,无正当理由拒不改正的,提请本级人民政府给予通报批评。

第四十六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法制机构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对规范性文件进行备案监督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其上一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给予通报批评。

第五章 附则

第四十七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办公厅(室)经本级人民政府同意制发的规范性文件,按照本级人民政府规范性文件管理。

第四十八条 实行垂直管理部门的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监督按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十九条 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监督文书格式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法制机构统一制定。

黑龙江省规范性文件备案办法 篇5

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办法(草案)

(2008年7月日杭州市下城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工作,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促进依法行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和《浙江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区人大常委会)对区人民政府的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规范性文件,是指对本行政区域内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下列文件:

(一)区人民政府公布的决定、命令,包括区人民政府公布的有关规定、办法、意见、通知等规范性文件;

(二)经区人民政府批准,以政府办公室名义公布的规范性文件;

(三)其他应当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

第二章备案

第四条区人民政府应当自规范性文件公布之日起三十日内报送区人大常委会备案。

第五条规范性文件备案材料包括下列内容:

(一)备案报告;

(二)规范性文件文本及相应的说明;

(三)其他有关材料。

说明的内容包括制定规范性文件的依据、必要性、制定过程;规

定权利义务的依据及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规范性文件备案,应当报送备案材料纸质文本一式五份,同时报送电子文本。

第六条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为接收登记机构,负责报送区人大常委会备案的规范性文件的接收、登记,法制工作委员会承担规范性文件的日常备案工作。

未按规定报送规范性文件备案材料的,由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书面通知制定机关的办事机构限期报送。

第七条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机关应当于每年一月底前,将上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目录报送区人大常委会。

第三章审查

第八条区人大常委会经审查认为规范性文件有下列不适当情形之一的,有权予以撤销:

(一)超越法定权限限制或者剥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利,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

(二)超越法定权限制定规范性文件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制定规范性文件的;

(四)同上位法相抵触的;

(五)同本级或者上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相抵触的;

(六)有其他不适当的情形,应当予以撤销的。

第九条 区人大常委会各工作委员会为具体审查机构,根据报送文件的内容,由相应的工作委员会负责对其进行审查。

第十条区人大常委会相应的工作委员会按照归口联系的职责分工,对报送区人大常委会备案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认为规范性文件有本办法第八条所列情形之一的,会同法制工作委员会联合进行审查。

区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可以根据需要对报送区人大常委

会备案的综合性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认为规范性文件有本办法第八条所列情形之一的,会同有关工作委员会联合进行审查。

第十一条 区人民法院、区人民检察院认为规范性文件有本办法

第八条所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区人大常委会书面提出审查要求。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收到审查要求后,应当按照职责分工送区人大常委会相应的工作委员会进行审查。

第十二条前条规定以外的其他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公民认为规范性文件有本办法第八条所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区人大常委会书面提出审查建议。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收到审查建议后十五日内,应当将收到情况书面告知提出审查建议的单位和个人,并会同区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进行研究。认为确有审查必要的,应当按照职责分工送区人大常委会相应的工作委员会进行审查。

第十三条区人大常委会有关工作委员会对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时,可以通知有关制定机关派员说明情况、提供书面说明;可以邀请专家参与审查工作,如确有必要,也可以举行听证会。

第十四条区人大常委会负责具体审查的工作委员会经审查认为规范性文件有本办法第八条所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与制定机关沟通,征询意见。

经沟通、征询意见后,制定机关同意对被审查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修改或者废止的,区人大常委会负责具体审查的工作委员会应当督促制定机关限期修改或者废止。制定机关认为被审查的规范性文件无需修改或者废止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制定机关未在规定的期限内修改或者废止,或者区人大常委会负责具体审查的工作委员会认为制定机关提出的无需修改或者废止的理由不成立的,可以报经主任会议同意后,由具体审查的工作委员会向制定机关提出书面审查意见。

审查意见由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以文件方式送达有关制定机关的办事机构。

第十五条制定机关收到书面审查意见之日起三十日内,依法定程序对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予以修改或者废止。制定机关不予修改或者废止的,主任会议经研究后应当提出处理意见,并可向区人大常委会提出撤销该规范性文件的议案。

第四章公开

第十六条区人大常委会各工作委员会应当于每年年底总结该的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的情况,由区人大常委会日常工作机构汇总整理后向区人大常委会会议提交书面报告。区人大常委会应当每年向区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书面报告上一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情况,并向社会公开。

第十七条应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公民的要求和建议对有关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的,区人大常委会负责具体审查的工作委员会应当在审查工作结束后十五日内,根据需要可采用书面或口头方式,将审查处理情况告知提出审查要求和建议的单位或者个人。

第十八条规范性文件审查工作结束后,区人大常委会负责具体审查的工作委员会应当将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材料、有关单位或个人提出的审查要求或建议,审查意见及备案审查处理情况等有关审查处理的材料移交法制工作委员会,由法制工作委员会统一整理后交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归档保存。

第五章附则

黑龙江省规范性文件备案办法 篇6

暂行办法》

创建时间: 2013-02-25 发布机构: 县科学技术局

浙江省知识产权局

关于印发《浙江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评审认证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科技局(委)、知识产权局(办),有关企业及服务机构: 现将《浙江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评审认证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遵照执行。特此通知。

浙江省知识产权局

2013年2月5日

浙江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评审认证工作管理暂行办法 1 目的

为保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的评审认证活动有序实施,对评审认证实施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保证评审认证工作的有效性、专业性和公正性,特制定本办法。2 适用范围

本办法规定了对受审核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能力评审认证的步骤、要求和方法。

本办法适用于对受审核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能力评审认证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3 引用文件

3.1 GB/T 27021-2007《合格评定 管理体系审核认证机构的要求》 3.2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评审办法(试行稿)3.3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评审指标体系(试行稿)4 职责 4.1 浙江省知识产权局负责评审认证验收方案的策划与实施管理。

4.2受省知识产权局委托的评审认证机构负责受理企业申报、开展文件审查、现场审核,并出具评审认证结论。

4.3 浙江省各地科技局(委)、知识产权局(办)及服务机构配合、支持评审认证验收工作的开展。

4.4受省知识产权局委托的评审认证机构负责对评审认证资料的归档及管理。5 工作程序及要求

5.1 评审认证启动

5.1.1 确定评审认证的可行性

5.1.1.1咨询服务机构应当对所服务企业进行评审认证的可行性确认,并与受审核方进行沟通。必要时,也可与受审核方最高管理者进行沟通。进行评审认证的可行性应考虑的因素:

1.建立了符合《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要求的体系文件;

2.按《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建立了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并运行至少3个月以上;

3.完成了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认证;

4.至少有1名通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培训考试合格的企业管理人员。

5.1.1.2 必要时,在受审核方同意的前提下,咨询服务机构可以配合企业开展评审认证前的总动员以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为顺利通过评审认证做好准备。但评审认证前的总动员不是必备环节。总动员可以包括:

1.对各层次人员实施动员;

2.模拟开展评审认证;

3.现场审核的接待准备。

5.1.1.3 如果评审认证不可行,咨询服务机构应在与受审核方协商后,提出替代建议,例如推迟评审认证、取消评审认证,同时在受审核方同意的前提下,咨询服务机构应向省知识产权局说明情况、作出原因分析。

5.1.2 企业申报

5.1.2.1 受审核方或咨询服务机构指导企业准备以下书面评审认证材料:

1.《企业申报表》(附表1)、提交文件回执(附表1A);

2.知识产权手册、程序文件等体系文件;

3.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认证的书面报告;

4.体系试运行期间的运行记录(目录及各记录首页)复印件;

5.复印件:受审核方的营业执照和组织机构代码证,相关产品的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认证证书,内审员资格证或上岗证。

咨询服务机构应特别提示企业对照《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评审认证指标体系(试行稿),企业不涉及的业务应在知识产权手册中作出说明。不涉及的业务说明是评审认证审核组确定对应的基础指标项视同为合格的依据。5.1.2.2 参加基础指标评审认证的受审核方只需提交与基础指标相关的体系运行记录;同时参加提高指标评审认证的受审核方还需提交与提高指标相关的体系运行记录,两套体系运行记录材料需分开标注清晰。

5.1.2.3 受审核方汇总本企业的书面评审认证材料后,应在规定的时间内由企业工作人员持介绍信或内审人员持本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培训结业证书》,将材料当面交送至受省知识产权局委托的评审认证机构。

受审核方也可委托指导本企业开展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的咨询服务机构统一将材料交至受省知识产权局委托的评审认证机构,但需填写委托书(附表1B)。

5.1.2.4 受省知识产权局委托的评审认证机构收到受审核方或其委托咨询服务机构提交的书面材料后,按照提交文件回执(附表1A)核对文件完整性,若发现不完整应及时与受审核方联系。

经核对文件提交齐全的,登记备案,接收人同时在回执上签章、并复印一份返回给提交人。

5.2 成立审核组

5.2.1 审核组的组成

5.2.1.1按照交叉审核原则和就近审核原则组建审核组。组建审核组应考虑的因素:

1.根据企业规模和知识产权管理能力预计评审认证的时间;

2.根据距离远近,是否安排同一审核组进行现场审核;

3.为达到评审认证目的,审核组成员所需要的整体能力,特别是专业能力(具备评审认证范围的专业审核能力);

4.审核组的公正性,是否有需要回避的情形。

5.2.1.2 审核组由评审认证机构审核人员,或由省知识产权局抽调其他审核人员组成;必要时指定有能力的服务机构其他工作人员参与帮助评审认证,但评审认证结果最终需要得到审核人员的确认。

1.审核组的组成与规模:

● 每个审核组不少于3名审核人员,审核人员必须从中国专利保护协会和浙江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办公室的审核专家库中选取;

● 当专业能力不足时可选择技术或体系管理专家予以补充。

2.评审认证实行审核组长负责制,每个审核组指定一名组长,组长至少从业5年以上。

3.每个审核组指定一名代表人,代表评审认证机构行使相关职责。审核组长与代表人可以为同一人。

5.2.2 审核组的工作

5.2.2.1 审核组负责对受审核方进行体系文件审查、现场审核、整改有效性评审认证,直至出具最终评审认证结论和报告。

5.2.2.2 审核组长负责对审核工作进行策划、主持现场审核工作、组织编制审核报告;审核组其他成员协助审核组长开展评审认证工作,包括沟通、收集审核证据、完成审核结论的材料准备。

5.3 文件审查 5.3.1 收到文件接收人转交的受审核方书面评审材料后,审核组应当立即启动文件审查程序,以确定文件所述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的符合性。文件接收后至出具《体系文件审查报告》(附表2)止,参与审核人员不得与受审核方及其咨询服务机构联系。

5.3.2 审核组的工作

5.3.2.1 审核组应将文件审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审查结果写入《体系文件审查报告》(附表2)一式三份,受审核方、现场审核组、受省知识产权局委托的评审认证机构归档各一份;填写一式两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基础指标评审表(附表8-1)、提高指标打分表(附表8-2)(企业提供了提高指标评审材料的才需要填写提高指标打分表,下同)中能够通过文件审查得出结论的部分,现场审核组、受省知识产权局委托的评审认证机构归档各一份。

5.3.2.2 体系文件审查结论分为:达标、局部不合格、不合格。

体系文件审查结论为局部不合格的,原则上不合格项安排在现场审核时验证,并指定1周的整改时限。整改后的中间文件须在整改期满前重新提交评审认证机构,审核组只负责归档,不再对更改后的中间文件做任何评价,不填写《体系文件审查报告》(附表2)中“体系文件审查中不合格整改结果验证”栏。现场审核组应注意对《体系文件审查报告》(附表2)标示的不合格项进行验证;体系文件审查结论为不合格的,原则上不合格项安排在现场审核前验证,审核组将《体系文件审查报告》(附表2)复印件直接发给受审核方,并指定少于1个月的整改时限,根据整改结果确定企业进入现场审核阶段或重新申报验收评审。文件审核组对文件修改结果必须进行验证并记录、填写《体系文件审查报告》(附表2)中“体系文件审查中不合格整改结果验证”栏后归档。

5.3.2.3 体系文件审查结论为达标、局部不合格,或者结论为不合格但经验证通过的,文件审核组将《体系文件审查报告》(附表2)二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基础指标评审表及提高指标打分表(附表8)一份转交给现场审核组,现场审核组在接到文件后7个工作日内将其中一份《体系文件审查报告》(附表2)连同《现场审核计划》(附表3、3A)传递给受审核方。在现场审核中仍需要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文件的符合性、充分性、适宜性和可操作性进行审核,并予以记录。

5.3.3 受审核方应在规定的整改时限内对体系文件审查报告提出的不符合项和存在的疑点进行整改。提交中间整改文件的手续参照5.1.2.3和5.1.2.4执行。

5.3.4 文件审查具体执行《评审手册》的相关要求。每一项的结论分为:合格、一般不合格、严重不合格。

审核组应注意:企业不涉及的业务应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基础指标评审表(附表8-1)、提高指标打分表(附表8-2)相应考核结果栏内作出说明。

5.4 现场审核准备

5.4.1 编制现场审核计划

5.4.1.1 现场审核组长应提前与受审核方联系,确定审核时间、审核部门、审核顺序、陪同人员,估计现场审核所用时间。审核组长应确保在收到《体系文件审查报告》等材料后15个工作日内对受审核方进行现场审核。5.4.1.2 审核组长根据文件审核组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基础指标评审表(附表8-1)、提高指标打分表(附表8-2)、《体系文件审查报告》(附表2)和受审核方实际情况编制《现场审核计划》(附表3、3A),报评审机构负责人,经批准后实施。审核计划内容至少包括:

1.审核地点、审核目的、审核准则、审核日期;

2.审核组成员及分工(每位审核员着重负责审核的指标);

3.现场审核时间安排;

4.审核组保密承诺及其它需要与受审核方沟通的内容等。

5.4.1.3 《现场审核计划》(附表3、3A)经审核准备会议通过、评审机构批准并加盖评审机构章后,审核组长应立即连同《体系文件审查报告》(附表2)一起发送给受审核方;如有异议可协商调整。审核组长依据审核计划组织实施现场审核。

5.4.2 审核组准备事项

5.4.2.1 审核准备会议:在正式进行现场审核前,审核组长负责召开审核组的审核准备会议。准备会议应至少进行如下内容:

1.审核组长向全体审核组成员介绍本次审核的要点,包括《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基础指标评审表(附表8-1)、提高指标打分表(附表8-2)中未打分项或存疑项的现场控制、受审核方的基本情况,审核计划及组员分工要求,审核的重点及其它必要的信息,并发放现场审核所需资料;

2.理清每一项指标分归受审核方的具体管理部门,分析去具体管理部门进行现场验证的必要性;

3.邀请了技术或体系管理专家的,专家对全体审核组员进行简要专业引导,重点介绍本次审核涉及的主要过程/流程、需要确认的过程和关键过程、主要的监控项目及要求、对人员、文件、运行等的特殊要求、相关的法律法规等专业知识等;

4.审核组全体成员在保密承诺上签名。

5.4.2.2 审核员根据审核分工及准备会议的要求进行审核准备,编制受审核方每个部门的《现场审核记录表》(附表5)中的“审核依据”、“审核内容及审核方法”。再次核对企业不涉及的业务应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基础指标评审表(附表8-1)、提高指标打分表(附表8-2)相应考核结果栏内作出说明。

5.5 现场审核实施

5.5.1 现场审核包括首次会议、获取审核证据和形成审核发现、现场审核会3个阶段。

现场审核形成的初步审核结论分为:合格、有条件合格、不合格。

现场审核前审核组应通过文件对受审核方情况有基本的了解,现场审核时多用“是不是”的核实型提问方式,少用“有没有”的措辞表达。

5.5.1.1 现场审核当日,审核组应带齐人员身份证明、有关表格和材料的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

5.5.1.2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现场审核实行审核组长负责制,审核组长负责审核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以及与受审核方相关人员的沟通。审核具体实施要求按照《评审手册》执行。审核组在现场审核时,组长应组织组员就审核信息进行充分的沟通,内容包括:

1.汇总审核组成员从不同渠道所获得的信息并相互印证,以获得审核证据和形成审核发现;

2.评审审核发现,包括不符合;

3.提出需要审核组成员进一步追踪的问题;

4.评审现场审核计划的时间进度和调整的需要;

5.评审审核组成员工作任务分工是否需要调整;

6.讨论审核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等。

5.5.1.3 受审核方应按照《现场审核计划》的要求为审核组准备相应的审核文件,在召开首次会议的会议室里准备好知识产权手册、运行记录全部文件、改进记录等资料文件,根据审核计划安排相关人员与审核组成员座谈,并做好后勤保障安排。

5.5.2 首次会议

首次会议是审核组全体成员和受审核方的联席会议,由审核组长主持,时间不超过60分钟。

5.5.2.1 与会人员在《现场审核签到表》(附表4)上签字,审核组长完成《现场审核记录表》(附表5)、《审核报告》(附表6)中著录事项的填写。

5.5.2.2 首次会议主要内容包括:

1.介绍审核组成员;

2.受审核方介绍与会的主要成员及陪同人员;

3.审核组长同被审核方确认审核计划、审核目的、审核准则和审核范围(见5.5.5.2(5));

4.宣布审核时间安排;

5.做现场审核保密承诺;

6.受审核方的管理者代表汇报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及运行情况,时间在30分钟以内;

7.提出审核期间需要受审核方提供的必要资源和陪同人员,并提示应注意的问题;

8.受审核方最高管理者做简短发言。

5.5.3 获取审核证据和形成审核发现

5.5.3.1 时间安排

1.在举行首次会议的会议室或企业档案室里翻看、查阅资料,基本完成《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基础指标评审表(附表8-1)或提高指标打分表(附表8-2)的填写。

2.与最高管理者面谈,并获取审核证据、形成审核发现;

3.与管理者代表面谈,并获取审核证据、形成审核发现;

4.与企业内部审核人员面谈,并获取审核证据、形成审核发现。

5.在受审核方各相关部门与部门负责人分别面谈,并获取审核证据、形成审核发现;

6.实地审核:涉密工作区域、办公设施等,并获取审核证据、形成审核发现。

填写完成每个部门的《现场审核记录表》(附表5),时间控制半天。5.5.3.2 审核组成员应按照预先确定的《现场审核记录表》(附表5)中的“审核内容及审核方法”,客观、公正地进行现场审核,获取审核证据并如实记录于《现场审核记录表》(附表5)中的“审核评价记录”栏。同时用不同记号的笔核实、补充《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基础指标评审表(附表8-1)、提高指标打分表(附表8-2)相应考核结果。审核记录应真实、明确、清晰、具有可追溯性和可重复审核性。

5.5.3.3 对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证据,应对照《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评审指标体系(试行稿)和《评审手册》进行评价是否构成不符合文件审查时的结论,并询问受审核方相关人员,必要时可以用不同记号的笔更改文件审查时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基础指标评审表(附表8-1)、提高指标打分表(附表8-2)某些指标作出的结论。不符合项的分级:严重不符合和一般不符合(具体分级标准见《评审手册》)。

5.5.3.4 体系文件审查结论为局部不合格的,现场审核组应注意对《体系文件审查报告》(附表2)标示的不合格项进行验证。

5.5.3.5 审核组成员对证据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项和存疑点与被审核方立即进行沟通,或于现场审核会时进行提问。

如果受审核方对审核组提出的审核证据和存疑点本身有分歧意见,应努力予以解决。对于未得到解决的分歧,应当记录于该部门《现场审核记录表》(附表5)“审核评价记录”中,并在《审核报告》(附表6)“需要说明的情况”中予以描述(见5.5.5.2(5))。

5.5.4 现场审核会

现场审核会是审核组全体成员和受审核方的联席会议,由审核组长主持,时间一般为90分钟。

会议主要内容包括:

1.受审核方介绍与会的审核人员。

2.审核组长简要通报获取审核证据和形成审核发现阶段工作。

3.审核组成员对证据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项和其它问题进行提问。

4.审核组在提问的同时补充每个部门《现场审核记录表》(附表5)中 “审核评价记录”。

5.受审核方全体回避,审核组内部沟通。主要内容包括:

● 审核组成员形成共识;

● 对不符合项进行综合、归类和分析并最后确定,完成《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基础指标评审表(附表8-1)、提高指标打分表(附表8-2)相应考核结果,完成每个部门的《现场审核记录表》(附表5)的撰写。企业不涉及的业务应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基础指标评审表(附表8-1)、提高指标打分表(附表8-2)相应考核结果栏内作出说明;

● 依据《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基础指标评审表(附表8-1)考核结果提出现场审核结论性意见,可以是“合格”、“有条件合格”、“不合格”,完成《审核报告》(附表6)中“审核结论”、“整改措施要求”的撰写。

6.审核组向受审核方通报审核情况,宣布现场审核初步结论。结论为有条件合格的,还需要指定整改期(一般为1个月),并确定整改情况的评审方式(现场评审或文件评审);结论为不合格的,向受审核方提出具体整改建议,要求其整改后重新提交《企业申报表》(附表1)参与验收评审。

7.请受审核方领导做最后发言。

8.审核组长在离开审核现场之前,应将《现场审核人员工作质量反馈表》(附表7)交予受审核方,并告之反馈给省知识产权局委托的评审认证机构。

5.5.5 审核报告

5.5.5.1 审核组长负责编制《审核报告》(附表6),并对审核报告的内容负责。经评审机构签署意见并盖章后的正式《审核报告》(附表6)一式两份应于现场审核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并交受审核方一份,另留评审认证机构存档一份。

5.5.5.2 审核报告应提供有关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审核的完整、准确、简洁和清晰的信息,并包括以下内容:

1.企业基本信息。

2.审核目的、审核准则、审核日期。

3.审核组组长和组员情况。

4.现场审核活动中企业主要参加人员。

5.需要说明的情况:企业对审核组提出的存疑点和审核证据意见存在分歧的情况,审核计划变更、审核范围扩大或缩小及其理由。

6.知识产权体系有效性评价:

● 体系文件的适宜性、有效性;

● 知识产权方针、目标、人员的能力、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

● 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分析;

● 知识产权风险的测评、控制;

● 与相关法律、法规的符合程度;

● 内部审核、管理评审、持续改进能力及其效果;

● 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能力的综合评价;

● 对于尚不能构成不符合但存在潜在问题或风险的审核发现。

7.审核结论:合格、有条件合格、不合格。

8.整改措施要求:审核中发现严重不合格项的,请企业整改后重新提出评审;审核中发现一般不合格项的,请企业在限期内整改后向审核组提交整改措施的实施证据。

9.审核组意见及审核组长签字;评审机构签署意见并盖章。

5.5.6 文件的保存与信息保密

5.5.6.1 审核组成员应注意工作过程中审核文件的信息保密。

审核所用工作文件,包括形成的审核记录,审核员应妥善保存到现场审核结束时全部移交审核组长。审核组长负责按照认定审核卷内目录整理、归档相关文件和记录,在审核全部完成时移交评审机构。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基础指标评审表(附表8-1)、提高指标打分表(附表8-2)不应提交给受审核方;审核结论为“合格”的,《现场审核记录表》(附表5)也无需提交给受审核方。5.5.6.2 审核组成员不能出于审核之外的目的获取或记录受审核方涉及保密或知识产权相关的信息。

5.6 整改措施的跟踪和有效性评审

5.6.1 审核组长在现场审核后5个工作日内将《审核报告》(附表6)、《现场审核有条件合格整改有效性评审提请单》(附表6A)及记载有不符合项的《现场审核记录表》(附表5)复印件交给受审核方。

5.6.2 现场审核结论为“有条件合格”的,在指定整改期(一般为1个月)结束后受审核方提交《审核报告》(附表6)后的《现场审核有条件合格整改有效性评审提请单》(附表6A)。审核组组织整改有效性评审,填写《整改有效性评审报告》(附表9),并在现场审核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基础指标评审表(附表8-1)、提高指标打分表(附表8-2)上再用不同记号标示出整改后的相应审核结论;组织形式为现场评审的,可在5.5的基础上适当简化程序,省略《现场审核计划》、《现场审核签到表》、《现场审核记录表》,但受审核方仍然需要填写《现场审核人员工作质量反馈表》(附表7)并反馈给评审认证机构。

受审核方提交《现场审核有条件合格整改有效性评审提请单》(附表6A)的手续参照5.1.2.3和5.1.2.4执行。

5.6.3 整改有效性评审结论分为:合格、不合格。

整改有效性评审结论仍为不合格的,《整改有效性评审报告》(附表9)中应明确表示该结论,要求受审核方重新提交《企业申报表》(附表1)参加验收评审。

5.7 资料归档

5.7.1 审核组代表人在现场审核结束且对必要的整改措施的实施结果经评审后5日内将全部审核资料完成,按审核卷内目录核对、整理。

各审核组应按要求将所有材料及审核情况小结(附表10)及时交评审认证机构。

5.7.2 评审认证机构负责对文件审查、现场审核、整改有效性评审的所有资料进行归档和管理,并应注意保密。

5.8 审核组在评审过程中应随时接受省局的业务指导和询问。

5.9 省知识产权局依据《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提高指标打分表(附表8-2),从提交参加“提高指标”评审认证资料的企业中确定贯标优秀企业。

5.10 评审执行《评审手册》。相关/支持性文件

CIPM/ZJ20 评审认证工作通知

CIPM/ZJ21 评审认证机构管理办法

CIPM/ZJ22A/B 评审认证程序指导框图

CIPM/ZJ23 评审认证手册附表(留档1份)CIPM/ZJ2201 企业申报表 1份

CIPM/ZJ2201A 企业申报表——提交文件回执 1份

CIPM/ZJ2201B 企业申报表——委托书 1份

CIPM/ZJ2202 体系文件审查报告 3份(受审核方、现场审核各1份)

CIPM/ZJ2203 现场审核计划 1份

CIPM/ZJ2203A 现场审核计划(续)1份

CIPM/ZJ2204 现场审核签到表 1份

CIPM/ZJ2205 现场审核记录表 1份

CIPM/ZJ2206 审核报告 2份(受审核方1份)

CIPM/ZJ2206A 现场审核有条件合格整改有效性评审认证提请单

1份

CIPM/ZJ2207 现场审核人员工作质量反馈表 1份

CIPM/ZJ2208-1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基础指标评审认证指标体系

2份(现场审核1份)

CIPM/ZJ2208-2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提高指标评审认证指标体系

2份(现场审核1份)

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 篇7

为促进我县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维护政令畅通和法制统一,加强对我县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监督和管理,保证法律、法规、规章的正确实施,根据青海省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贯彻实施青海省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办法的通知》(青府法【2014】14号文及《青海省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办法》的实施细则,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本制度所称行政规范性文件是指各部门在职权范围内,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政策所制定的,普遍适用于本区域、本部门行政管理工作,内容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权利和义务,在一定期限内反复适用,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文件。

二、各乡镇人民政府及县政府各部门制定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应于发布之日起20日内,将备案报告、正式文本、起草说明各2份以及电子文本1份,报县政府法制办备案(多个部门联合起草或制定的行政规范性文件,由牵头部门负责报送备案)。

三、县政府法制办公室具体负责各乡镇人民政府及县政府各部门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工作。

四、报送县人民政府法制办备案的行政规范性文件,由法制办负责就下列内容进行审查:

(一)是否超越制定机关的法定职权;

(二)是否与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政策相抵触;

(三)是否违反《青海省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办法》的禁止性规定;

(四)是否符合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程序;

(五)是否与相关的规范性文件有冲突;

(六)其他需要审查的内容。

五、规范性文件应当由制定机关的主要负责人或其授权的有关负责人签署,签署后应送县政府法制办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公布。未经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公布的规范性文件一律无效,不得作为实施行政管理的依据。

六、严格责任追究制度。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和备案审查机关违反《青海省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办法》制定规范性文件、不按照《青海省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办法》报备规范性文件、拒不纠正或拖延纠正规范性文件存在的问题、不履行备案审查监督职责等,按有关规定,对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责任。

七、县政府法制办公室在审查报送的行政规范性文件时,认为需要征求有关单位意见的,被征求意见的单位应当认真研究并在限期内回复。

八、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在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时,应主动按时报送备案。对于不报或者迟报的,县政府法制办公室应当通知制定机关限期报送。

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总结 篇8

地调研相结合,尤其是侧重听取行政管理相对人和基层执法人员的意见,在重视宏观合法,不突破上位法规定的同时,在微观上更注重制度的可行性,确实起到了有效贯彻党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指导行政执法机关和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行为的作用,为政府更好地管理经济社会事务,服务群众提供了方便执行的依据,切实维护了法制统一和政令畅通。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省政府法制办的指导下,我市规范性文件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但也存在制度建设滞后,规范性文件适用范围偏窄,尤其对法律法规未作规定的领域不敢大胆规范等问题。在今后工作中,要以贯彻全国、全省依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行政决策机制,深入探索更为有效的责任追究和实施后评估制度,不断提高政府及其部门法制机构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以适应新形势下规范性文件管理工作的需要,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市人大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系统 篇9

(草 稿)

一、客户端组成

1、向人大报送文件单位:13个(3个部分)(1)市政府

(2)市人大、市人大、市人大、市人大、市人大、县人大、区人大、区人大、区人大、区人大

(3)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

2、人大内部收文单位:1个(法工委备案审查科)

3、人大内部批转单位:1个(法工委)

4、人大内部审查单位:8个(2个部分)(1)法制委员会

(2)内务委、财经委、农林委、城环委、教科文卫委、民侨外委、预算工作委员会

二、报送文件单位

1、市政府

2、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

3、社会各界

4、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

三、收文单位 市人大法工委备案审查科

四、内部资料

1、国家、省各类相关法律文件

2、历年经市人大备案审查有效的规范性文件

五、备案审查流程

市政府将文件按要求报送市人大,经市人大审查,同意备案的,履行备案手续。认为文件有问题的,提出审查意见,返给市政府修改,修改后再交市人大审查,人大同意后备案。

社会各界有权对市政府的文件提出审查请求,人大必须予以答复。可以采纳,也可以不采纳。采纳的,要求市政府履行备案审查程序(同上)。不予采纳的,要提出不采纳的理由,并告知审查请求人。

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认为市政府文件需要审查的,可以向市人大提出审查请求。市人大履行相关审查程序。

1、市政府报送的文件

(1)市政府通过系统报送文件。

(2)法工委备案审查科收文、登记,提出归口审查单位等建议,报法工委主任。

(3)法工委主任签批具体审查单位,反馈法工委备案审查科。

(4)法工委备案审查科将文件划转各相关委员会。(5)各相关委员会提出审查意见,反馈法工委备案审 查科。

以下两种处理渠道

A.各相关委员会对文件无异议,同意备案(1)法工委备案审查科报法工委主任同意。

(2)法工委备案审查科制发反馈函交市政府,备案工作结束。

B.各相关委员会对文件提出异议

(1)法工委备案审查科报法工委主任签批,报法制委员会。

(2)经法制委员会审查提出意见,交法工委备案审查科。

(3)法工委备案审查科反馈市政府,要求限期(2个月)答复。

(4)市政府报送法工委备案审查科答复意见,法工委备案审查科收文、登记,报法工委主任

(5)法制委员会审查,若认为准予备案,交法工委备案审查科备案,制发反馈函交市政府,备案工作结束。若认为不予备案,向市人大主任会议提出撤销或废止建议,备案审查工作结束。

2、各县(市)区人大报送的文件

(1)各县(市)区人大通过系统报送文件。

(2)法工委备案审查科收文、登记,提出归口审查单 位等建议,报法工委主任。

(3)法工委主任签批具体审查单位,反馈法工委备案审查科。

(4)法工委备案审查科将文件划转各相关委员会。(5)各相关委员会提出审查意见,反馈法工委备案审查科。

以下两种处理渠道

A.各相关委员会对文件无异议,同意备案(1)法工委备案审查科报法工委主任同意。

(2)法工委备案审查科制发反馈函交县(市)区人大,备案工作结束。

B.各相关委员会对文件提出异议

(1)法工委备案审查科报法工委主任签批,报法制委员会。

(2)经法制委员会审查提出意见,报市人大主任会议讨论。备案工作结束。

3、社会各界提出的审查请求

(1)法工委备案审查科接收审查请求。

(2)法工委备案审查科收文、登记,提出归口审查单位等建议,报法工委主任。

(3)法工委主任签批具体审查单位,反馈法工委备案审查科。(4)法工委备案审查科将文件转发各相关委员会。(5)各相关委员会提出审查意见,反馈法工委备案审查科。

以下两种处理渠道

A.各相关委员会认为文件无异议,对审查请求不予采纳的

(1)法工委备案审查科报法工委主任签批同意。(2)法工委备案审查科制发答复函,告知请求人。B.各相关委员会对文件提出异议

(1)法工委备案审查科报法工委主任签批,交法制委员会审查。

(2)经法制委员会审查提出意见,交法工委备案审查科。

(3)法工委备案审查科反馈市政府,要求限期(2个月)答复。

(4)(2个月内)市政府报送法工委备案审查科答复意见,法工委备案审查科收文、登记,报法工委主任签批。

(5)法制委员会审查,若认为准予备案,交法工委备案审查科备案,制发反馈函交市政府,备案工作结束。若认为不予备案,向市人大主任会议提出撤销或废止建议,备案审查工作结束。

4、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提出的审查请求(1)法工委备案审查科接收审查请求。

(2)法工委备案审查科收文、登记,提出归口审查单位等建议,报法工委主任。

(3)法工委主任签批具体审查单位,反馈法工委备案审查科。

(4)法工委备案审查科将文件转发各相关委员会。(5)各相关委员会提出审查意见,反馈法工委备案审查科。

以下两种处理渠道

A.各相关委员会认为文件无异议,对审查请求不予采纳的

(1)法工委备案审查科报法工委主任签批同意。(2)法工委备案审查科制发答复函,告知法院或检察院。

B.各相关委员会对文件提出异议

(1)法工委备案审查科报法工委主任签批,交法制委员会审查。

(2)经法制委员会审查提出意见,交法工委备案审查科。

(3)法工委备案审查科反馈市政府,要求限期(2个月)答复。

(4)(2个月内)市政府报送法工委备案审查科答复意 见,法工委备案审查科收文、登记,报法工委主任签批。

上一篇:我的家乡四年级记叙作文下一篇:东冢初中食品安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