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的修改

2024-10-16

城市规划的修改(共10篇)

城市规划的修改 篇1

论养老城镇规划的发展思路

一、背景概述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据统计,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亿人,2025年将突破3亿。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常务会议指出:“推动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角”。当前,国家已经把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提到前所未有的关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近年来,我国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老年消费市场初步形成。养老,离不开安居,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相对适宜的地区成为养老产业发展的重心。发展以养老服务为核心的养老产业,不仅有利于解决养老问题,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利于拉动消费、扩大就业,更可以养老服务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城镇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但是现今在内各地形形色色的“养老产业”,大多数仅具有概念意义,其政策适用、规划配套、投资运营模式等都没有完全形成,与真正以养老服务为核心的养老产业相去甚远。真正的养老产业项目,有哪些规划配套应为必需,其用地政策是否应和一般商品房开发相区别,建设投资和建成后的经营服务如何有机协调和综合平衡,税收政策和金融支持在政府层面能提供哪些激励等等,都需要一一厘清、明确。这就需要政府发挥政策导向和政策激励的功能,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引导和扶持养老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养老产业的城建规划

如何以养老为特色,开发养老产业需要规划配套设施硬件和软件。各地住房城乡建设相关主管部门要按照“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要求,结合老年人口规模、养老服务需求,明确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规划,并将有关内容纳入城市、镇总体规划,加强区域养老服务设施统筹协调,推进城乡养老服务一体化。要按照一定规划期城镇老年人口构成、规模等因素,合理确定养老服务设施类型、布局和规模,实现养老服务设施的均衡配置。

在编制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时,要按照城市、镇总体规划要求落实养老服务设施布局、配套建设要求,因地制宜地确定养老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和规模;编制养老设施规划应与城市人口布局规划、建设用地规划、居住区或社区规划、医疗卫生规划等相关配套设施规划进行协调和衔接,积极推进相关设施的集中布局、功能互补和集约建设,充分发挥土地综合利用效益,并合理安排建设时序和规模。

三、养老产业的建设

养老产业的规划要体现养老的最大特色,而养老产业的建设则要体现居住房及配套设施两方面,从发挥土地综合利用角度,合理安排建设时序规模。按规划内容建设。养老产业以安居为基础,宜居则体现在养老服务设施上。

养老服务设施是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发展社区统一的养老模式,建立社区养老概念规划。建立社区信息系统数据库,老人档案。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六个老有”的工作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在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方面,各地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为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当前,人口老龄化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养老服务类型和方式不断出现,养老服务设施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急需提高。各地住房城乡建设、国土资源、民政、老龄办等主管部门应对此高度重视,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切实做好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工作。

首先,在住房结构上体现养老产业的优越性。房间格局的设计,功能性的房间设计等为老人提供最大的生活需求。如安装扶手,紧急呼叫装置,无障碍通道等等。

其次,养老产业开发的规划配套以养老为主题,配套设施建设如社区医院、活动场所、健身场所、农贸市场、超市等必要设施。

再次,以养老产业为开发目的完善社区养老性质。在社区建立老年中心,以中心设施给老年人提供服务,形成老年人的服务产业。例如老年用品及产品、养生和疗养、医疗服务等。

四、养老产业服务信息管理的建设

建立老人信息管理系统,对老人的生活、健康、出行实行智能化服务。联合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对老人养老、殡葬实现信息化管理。

1、生活服务,社区信息系统数据库为注册老人提供生活各方面的服务系统。如出行、购物、买菜、旅游等。

2、健康服务,在中心开设医院义诊门诊,请知名医师坐诊;身体检查服务的系统化,为家庭成员提供数据查询。

3、娱乐服务,创建老年人的活动中心,提供老人文体、娱乐活动,让老人形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健康生活。

五、总结

养老产业作为国家战略发展的新重点,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中国城发在济宁、南京、郑州等地的养老产业规划中充分发挥养老产业的特色,建设养老产业的战略规划成为城投行业的新的发展方向。以产业模式发展将有利于养老产业的形成,有效为社会安定和谐发展提供保障,解决社会老龄化带来的各种发展制约因素。发展养老产业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尤其是规划部门的统筹规划,同时也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建设。养老产业必将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项目。

城市规划的修改 篇2

城市作为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空间载体, 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 其发展受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特别是当今的城市, 发展日新月异, 具有很大的不可预测性。城市规划工作对城市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引导和控制作用, 城市规划工作者们孜孜不倦的工作, 试图通过对城市更加深入的了解、分析, 揭示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轨迹, 并为城市勾勒出一幅美好的发展蓝图, 将其引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

城市发展的复杂性决定了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工作必须要具有动态化的特征才能与之相适应, 对已批城市规划的修改正是这种动态化特征的具体体现, 也是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内涵之一。以下是我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 对城市规划修改工作中需要重视的几点问题所做的总结, 希望能够借此引发更多思考和交流, 进而通过更科学的规划编制手段为城市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2 正确认识已批规划与实际建设中产生的矛盾

城市规划学科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 其理念和方法早已从目标导向型逐渐过渡为目标导向和过程控制相结合型。基于这种理念和方法, 城市规划成果中的空间模型虽然仍是规划中的重要方面之一, 但空间背后的立场和理念才是规划的核心和实质, 因而实现城市发展目标的路径应该是多样的, 基于多路径的城市空间模型结构也势必具有多样性的特征。因此, 无论作为城市规划编制者还是城市规划的具体实施者, 都应对城市规划成果有清醒和理性的认识:作为法定规划的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 其成果当然具有法定性、权威性和严肃性, 决不能随意修改, 但当城市发展的具体问题与城市规划产生问题和矛盾时,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以城市发展核心目标为导向, 以推进城市健康良性发展为目标, 积极寻求调整路径, 保证城市规划的顺利实施, 也是城市规划工作科学性的重要体现。

3 做好矛盾的甄别与处理工作

城市规划在实施中遇到各种矛盾是不可避免的, 但并不是所有的矛盾都应该和能够通过修改规划予以解决, 在这里我们一定要做好矛盾的甄别工作, 进而做好矛盾的处理工作。

矛盾的甄别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一个是矛盾的属性问题, 另一个是矛盾的范畴问题。矛盾的属性取决于矛盾产生的基础, 决定着矛盾的指向。在对矛盾进行甄别是, 作为规划的编制和管理者, 首先应该对矛盾产生根源进行深入分析, 进而判断这种矛盾是关乎社会公共利益还是和只某些利益群体有关, 矛盾的解决是否有利于社会公众, 是否有利于城市的健康发展, 如果仅仅是某些利益群体的诉求, 且对城市整体发展有一定负面影响, 那么就不应当通过规划手段寻求解决。矛盾的范畴取决于矛盾的具体形式, 决定着矛盾的解决路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对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修改是否涉及规划的强制性内容提出了不同的修改要求和路径, 城市规划工作者应当能够明确界定修改是否涉及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并根据具体情况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要求和程序进行。

4 重视规划修改的必要性分析

当成是发展与城市规划产生矛盾时, 修改规划虽然是解决矛盾的重要手段之一, 但由于规划的修改存在绩效成本问题, 是否有必要修改规划需要进行分析论证。总体而言当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产生矛盾时, 解决矛盾的方法大致可总结为三种方式。一是以城市规划为核心, 围绕规划协调解决矛盾;这种方法的主要弊端在于当矛盾相对较难调和时, 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城市发展进程。二是暂时搁置矛盾, 等规划实施的时机成熟时继续实施, 这种方法的缺陷在于易造成城市空间发展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不匹配。三是以城市发展核心目标为导向, 以推进城市健康良性发展为目标, 积极调整城市空间模型结构。基于解决矛盾路径的多样性, 因此规划修改前应当对规划修改进行必要性分析论证。

5 明确并控制规划修改的外延

城市规划的修改往往是因为规划确定的各类用地布局无法满足某些具体项目的建设需求, 在以具体问题为导向对规划进行修改时, 应特别重视对修改外延的控制, 鉴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般而言修改外延不宜过大。首先, 修改的外延过大, 势必对原规划的功能布局进行较大调整, 调整幅度过大可能导致修改后的规划在指导思想、规划理念等原则等问题上与原规划产生偏差;其次, 修改外延过大会导致调整用地的数量增多, 难以保证各项用地所承载的功能都能够满足城市发展需求。再次, 修改外延过大涉及利害关系人数量增多, 难以保证各利害关系人的权益都不受到损失。

6 重视修改后用地的功能绩效分析

对于城市规划的修改不应影响城市各类用地功能绩效的发挥, 各类用地所承载的功能是否能够和城市发展相匹配是评价修改方案是否可行的重要因素。修改方案应保证调整后各类用地的功能绩效不小于调整前方案或至少应满足规划期内城市发展对特定功能的相应诉求。各类用地功能绩效的发挥受用地区位、用地面积、建设指标、用地形态、基础设施配套情况、工程地质条件等各类因素的共同影响, 其中用地区位、用地面积、建设指标等因素影响较大。在进行规划修改时应对以上影响因素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 确保修改方案科学合理。

7 重视修改后用地建设时序问题

对于城市规划中用地布局的修改应重视修改后各类用地的建设时序问题, 特别是涉及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或市政设施用地和其他商业性开发用地进行区位置换时, 应根据具体情况对商业性用地的建设时序提出要求, 避免城市规划的修改成为某些利益团体的获利途径, 城市规划的公益性受到挑战和损失。可根据具体情况在修改方案中提出: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或市政设施用地为进行开发建设前, 进行置换的商业性用地按发展备用地进行管理, 不得进行项目建设。

8 结语

当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过程产生矛盾或不能适应某些具体项目的要求时, 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对规划进行适当修改是必要的。城市规划的修改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作, 因此更需具备科学性和严谨性。作为城市规划编制人员, 在规划修改前, 首先应对具体矛盾进行甄别, 在确需修改时方进入规划修改程序;在修改过程中, 应了解原规划的指导思想和编制原则并明确规划修改的外延, 避免修改方案在原则问题上与原规划产生较大偏差, 避免修改方案对城市空间布局产生重大影响;在修改方案成型后, 应对修改后的各类用地进行功能绩行分析, 保证修改后的功能绩效不小于修改前或至少应满足规划期内城市的发展诉求, 同时根据具体情况, 可对修改后用地的建设时序进行规定, 以保证规划的公益性特征。

参考文献

[1]吴志强, 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09.

[2]李岚.城市规划与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2014-03.

[3]程道平.现代城市规划[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02.

[4]周国艳, 于立.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概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0-02.

[5]李侃桢.城市规划编制与实施管理整合研究[J].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09.

[6]李晓江.城市规划编制中的空间分析与辅助决策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6-02.

[7]孙施文.城市规划法规读本[J].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9-02.

城市规划的修改 篇3

宁波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宁波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宁波市城市供水和节约用水管理条例)的决定》(以下简称修改决定)。现根据立法法的规定,报请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并就修改法规的有关问题作如下说明:

一、修改法规的必要性

《宁波市城市供水和节约用水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01年11月30日经宁波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并于2002年4月25日经浙江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批准,于2002年7月1日起施行。2004年,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对设定的行政许可进行了专项清理,作了相应修改。条例的施行,对于加强我市城市供水和节约用水管理,保障用水安全,提高用水效率,创建节水型城市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市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城市供水和节约用水管理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显现,其中的一些规定已不适应实际的需要。因此,根据我市实际,对条例进行适当修改是必要的。2010年6月23日至24日,宁波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对市人民政府提请的修正案草案进行了审议,市人大法制委员会根据委员的审议意见,对修正案草案进行了修改,形成了修改决定草案,经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

二、对修改决定主要内容的说明

(一)关于城市供水工程的验收管理。根据《浙江省城市供水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修改决定第一条第一款增加了对城市供水工程验收的规定。此外,为了便于城市供水企业对城市公共供水工程的接收和管理,第二款增加规定:“城市公共供水工程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应当将产权及相关资料移交供水企业统一管理。”

(二)关于贸易结算水表的保护。保护贸易结算水表的正确计量和抄读是供水企业和用户的共同义务。同时为了保证计量的准确,贸易结算水表需要定期检测和更换。但实践中存在个别用户私自拆动、改移水表,在水表附近堆放障碍物影响抄表工作及阻碍供水企业工作人员接规定拆换水表的现象。修改决定第二条增加规定禁止上述三种行为。

(三)关于城市消火栓的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城市公共消火栓由公安消防部门和供水企业共同管理。为了加强对城市公共消火栓的管理,我市2006年制定施行的《宁波市消防栓管理办法》已根据相关上位法的规定,明确了由城市管理部门负责城市公共消火栓的管理和保养维修。修改决定第三条对城市公共消火栓的管理主体作了调整。

(四)关于供水企业和用户的权利义务。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一款对用户支付水费、违约金的义务及供水企业采取中止供水措施的程序作了规定。修改决定第四条按照合同法的相关规定明确了用户、供水企业双方应当签订供用水合同,并对条例规定的中止供水程序作相应修改。

(五)关于拆迁人或迁拆单位对供水设施的保护。为了确保供水企业对拆迁用户水费的回收,保护供水设施免受损失,并避免影响非拆除用户的正常用水,修改决定第五条增加规定了拆迁人或拆迁单位通知并配合供水企业收取水费及拆除供水设施,保证受影响区域非拆除用户正常用水的义务。

(六)关于二次供水设施产权或管理权移交。随着城市高层建筑的增多,有关二次供水设施的管理工作矛盾突出。根据《浙江省物业管理条例》和《浙江省物业区域相关共有设施设备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修改决定第六条对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二款、第三款作了修改,根据产权性质不同对二次供水设施产权或管理权采取三种移交方式,并对二次供水设施移交后的责任作了明确。同时,为了解决具体操作问题,规定二次供水设施的建设、管理、运行和维护的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七)关于节水评估工作。考虑到节水工作的实际需要,根据《浙江省节约用水办法》的有关规定,修改决定第七条对条例第三十条第二款作相应修改,增加规定“用水单位应当每三至五年进行节水评估”。

(八)关于申请增加用水指标的限制条件。为了促进企业节水技术改造,提高节水意识,修改决定第八条根据节水工作的实际,对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的不得批准增加用水计划指标的情形进行了修改和补充。

(九)关于法律责任。条例第四十条第二款对列举的几种比较严重的违法行为规定“经市、县(市)人民政府批准,供水企业可以采取中止供水措施”,在实践中操作性不强,强制力度不够。修改决定第九条将第二款修改为:“有前款第二项至四项规定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考虑到实践中擅自取用城市公共供水的取用时间、取用频率等往往缺乏相应证据证明,由此导致计算损失额不准确,影响处罚的严肃性和准确性。因此,修改决定第十条对条例第四十二条作了修改,依照上位法的相关规定,规定了相应的处罚额度。

浅谈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修改 篇4

高丽娜

摘要拆迁活动进行的依据主要是《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民众与政府引发的冲突以及一些群体性事件愈演愈烈,非

法暴力拆迁事件频发。按原条例的规定,拆迁主体界定混乱及补偿标准较低还有作为拆迁的动机的“公共利益”界定不明

等诸多不当之处。学界呼吁大修拆迁条例,在征求意见稿出台后至正式法规出台前我们需要对相关问题加以注意,以期立

法的相对完善。

关键词拆迁管理条例暴力拆迁条例修改

作者简介:高丽娜,安阳工学院文法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宪政。

中图分类号:D9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2-163-02

从重庆的“最牛钉子户”事件到成都公民唐福珍自焚抗拒拆

迁,到2010 年12 月2 日清华大学法学博士王进文因老家遭强拆

而发的致潍坊市长的一封公开信引起的关注,频频发生的暴力拆

迁一次次刺激着人们的神经,一位公民在什么情况下会在众人面

前燃烧自己的生命?支撑野蛮拆迁背后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

例》俨然成为一部“恶法”,不除不修不足以平衡和彰显社会正义。

一、原拆迁管理条例不可回避的问题

《物权法》第66 条规定,私人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与此同

时物权法还规定,国家、集体、私人财产均依法受到保护,这三者的财产同等重要,同样都受到法律的保护。当公民手里拿着土地

使用权证、房屋产权证,在权证在手的情况下,在登记薄上依然登

记是产权人的情况下,是土地使用权人的情况下,怎么就来拆房

子了呢?难道那个拆迁许可证比房产证的权利还大吗?《物权

法》第42 条对政府征收公民个人的房屋和不动产采取了例外允

许、严格限制的态度。该条规定:“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

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单位、个人的房

屋及其他不动产”。但这应当是征收补偿,而不是拆迁补偿。因

为公共利益审查过之后,它是征收而不是拆迁,征收是所有权变

更的一种方式,经过征收,房子的所有权变成政府的,政府拆的是

自己的房子,不存在强制拆除的问题。依照物权法的规定,确实

属于公共利益的建设项目,在给与了足额补偿之后,政府要将财

产的产权变更到政府名下才能实施拆除。可是现在却把这个补

偿环节放在拆迁来谈。其实应该是在征收补偿完了以后才涉及

到拆迁房子的事情。拆迁的时候很容易因为补偿的问题产生争

议,然后又会寻求裁决,又会寻求法院起诉,但是这一切都不影响

拆迁的进程。

2001 年以前《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实施之初,为保证旧

城改造和项目的顺利实施确实起到了高效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

2004 年新修订的《宪法》和2007 年生效的《物权法》推出,这一条

例就与之产生了矛盾。当以《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为依据,没

有经过征收的情况,去拆别人《物权法》保护物权的时候,行为的性质毫无疑问就是一种侵权。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征收和拆迁的结果实际上是消灭了民法上的另一个合法权利了,如果这个 “拆迁人”是一个公司或企业,他绝对没有权力去消灭一个别人的 一个权利。从宪法的角度来看,它是违反《宪法》和《物权法》的。北京大学法学院沈岿、王锡锌、陈端洪、钱明星、姜明安五位

学者《关于对〈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进行审查的建议》中指出: “依据宪法和法律,征收、补偿主体应该是国家,征收补偿法律关 系应该是行政法律关系;而《条例》却将补偿主体定位为拆迁人,将拆迁补偿关系界定成民事法律关系。”征收的决策主体依然是 政府,具体行使这一决策权的机构是“市、县人民政府房屋拆迁管 理部门”。但是,具体的拆迁人却是所谓“拆迁人”,他们通常是商 业性企业。在征收行为中,政府无端引入了一个第三者,且让其 分享自己的征收权。当然,政府可以巧妙地利用这个第三者实现 自身利益最大化,但反过来也必然与这个第三者结成利益同盟,而损害被拆迁/征收人的权利和利益。根据《拆迁条例》,政府是 拆迁的仲裁人,但当土地成为地方政府主要“财源”时,这必然导 致法律缺陷,根本无法保证拆迁的公正。激烈的权利与利益冲突 也由此而生。不少捍卫私产者以惨烈方式抵抗暴力拆迁,甚至付 出了生命的代价,仍不能阻挡被利欲驱动以致“疯狂”的铲车。当 强权与暴力屡屡突破法律规范、消解对法律的敬畏时,原本指望 通过法律救济自身权益的民众,得到的无疑只能是失望。如此一 来,拆迁所拆掉的就不仅仅是普罗大众赖以安身立命的住所,还 有他们对于法律公正的信仰、对于人权至上的理念——而这无疑 是在拆除中国“和谐社会”的根基。

二、修订拆迁条例中难以逾越的障碍

在多次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国有土地上房屋

征收与补偿条例(征求意见稿)》,伴随着名称的改变,其内部的制 度也有很大的变化。原条例强调的是“管理”,而新名称体现了由 单向的管理到对公民私有财产权的尊重和保护。而且征求意见

稿中摒弃了“拆迁”的概念,取而代之的是“搬迁”,从“拆”到“搬” 也折射出一种法治理念的进步。虽然拆迁仅仅是一字之差,但前 者已然造成一种不良的社会心理暗示。

首先面对的是如何界定公共利益的问题。征收条例采取了

列举的方式界定公共利益,且倾向于进行范围较窄的界定。根据 征求意见稿的规定,只有因七种“公共利益”的需要,政府才能征 ◆政法论坛

2011 · 02(中)

收房屋;只有90%以上被征收人同意,方可进行危旧房改造。不 过这遭遇了地方政府的不同意见,地方希望能够将之界定的宽一 点。至于“公共利益”这个筐究竟该编多大,争执了那么久似乎也 没争出个所以然。例如央视就举例,旧城改造可以美化市容,提 供更多住房,算不算公共利益?公共利益如何界定一直都是拆迁 条例修改过程中最焦灼的问题之一。虽然专家们对以列举的方 式界定公共利益范围基本无异议,但公共利益的具体范畴却备受 争议,专家学者以及多年代理拆迁案件的律师,都认为建议稿中

公共利益的规定差强人意,专家们对此无法达成共识。北京大学 法学院副院长沈岿教授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理性的 公共利益界定模式是:法规列举+民主程序+司法程序。尽管相 关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公共利益的认定标准,但这一条件本身就意 味着,征收的范围是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有些公共利益是很 模糊的,这个在国外同样争论不休,但是有一个民主程序。蔡定 剑教授曾说解决拆迁问题的根本要从民主制度上下功夫。在城 市在建设规划、设计规划的时候,就要纳入公众参与,这个公众参 与最终是要经过议论批准。解决暴力拆迁问题的根本措施之一 是要有公众参与,对城市规划,我们的社区规划要有真正的公众 参与。

条例遇到的第二个困难是征收程序。包括征收程序,及由谁

启动等问题。新条例可能改为“房屋征收与拆迁补偿”,多了“征 收”和“补偿”二字,显示其对被征收人的尊重。不过要是不解决 关键性的问题,“依法征收”就难免会变成“依法强制征收”。此 外,补偿问题也是难点,法制办倾向于按市场价格补偿,毕竟,房 子是几代人的积蓄或者当了一辈子房奴换来的,理应“风能进雨 能进国王不能进”。即便新条例明确了要按“市场价”补偿,可什 么是“市场价”?同等位置的不同小区,甚至不同楼层、不同朝向、不同装修,都会导致不小的价差,在实践操作中仍会面临诸多问 题。建议有专业的评估机构介入“市场价”的评定。

再之,由于国家征收是行政法律关系,而非公共利益征收一 般是民事法律关系,两种不同的法律关系能否放在同一部征收条 例中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唐福珍事件折射出的农村集体土地 以及土地上房屋的拆迁问题应该引起重视。这一块,无论是未来 统一的土地和房屋征收和补偿法,还是说我们现在新的条例修 改,都需要去考虑相关原则和规范。希望这个统一的立法可能会 尽可能快的出台。另外也必须引起对目前施行的财税体制改革 的思考,因为这一制度引起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并引发 了土地征收和拆迁事件频发。

三、法规背后的利益博弈

要解决暴力拆迁的问题其实不仅仅是制定一部《拆迁条例》。贺卫方教授曾谈到《拆迁条例》只是整个制度链条中的末端性的 问题。而最源头的问题就是关于我们土地制度问题,《土地管理 法》本身的规定不甚公正合理。宪法和有关的土地法律都规定,城镇的土地都属于国家所有,这天然的就会带来一个问题,就是 任何在城镇中的拆迁、建设和开发,即使是商业开发,也必然与政 府的公权力有关联。土地是国有的,虽然并非政府所有,但政府 却是国家的代表,所以政府就不断地会介入到相关的争议中。价 格不能由土地的占有者来决定,也不能由拆迁者来决定,因为两 者都倾向于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最后恐怕还是要由行使公权力的 政府来决定。行诉法是私权面临公权力侵犯时,寻求救济的一部 最重要的法律和制度设计,但当前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是,在当 下的城市大规模拆迁和建设中,民众与政府引发的冲突以及一些

群体性事件往往是拆迁补偿标准过低造成的,但按照当前的行政 诉讼法,被侵权者却不能起诉,因为拆迁和补偿标准往往被界定 为抽象行政行为,而行政诉讼法却规定不能对政府的抽象行政行 为提起诉讼,即使把拆迁补偿标准界定为具体行政行为,这个问 题依然解决不了。法院也同样面临这样的一个困难,这个困难是 中国土地制度的缺陷造成的。

所以很容易理解《拆迁条例》最大的阻力为什么来自政府。这些年地方经济发展都很快,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政府依靠土地财 政和拆迁来支持着这种财政。拿北京来说2009 年全年土地出让 金是930 亿,其中住宅土地出让金约700 亿。今年前三月住宅土 地出让金已超过去年的一半。地方政府难以抑制卖地冲动是有 原因的,上世纪90 年代中期,地方政府手中的金融权力被悉数上 收,地方政府赖以主动推动经济增长并能够独立支配的只有土地 这一项核心资源了。房价的飙升刺激投资的迅猛增加,并拉动经 济快速增长和地方财税的大幅增加。一些地方政府低价征地,转 手高价出让,卖地越多,财政收入越多,如2009 年上海土地出让 金有“日赚2.5 亿”的说法。此外地方政府官员要获得政绩,最直 观的印象莫过于城市面貌的改善,政府工作任务的强力推进。这 也是暴力拆迁难以制止的原因。在武汉“3 · 3”事件发生前一个 月,武湖街工委书记在一次讲话中提到,光2010 年,在武湖街拟 建项目就多达40 多项,涉及土地调整征用6000 多亩,需要拆迁 村庄23 个,涉及家庭1600 余户。他指示,要“强力推进征地拆 迁,从空间上保障项目落户”,“时间紧、要求高、任务重”,周在讲 话中说,将把征地拆迁工作作为加快发展的硬任务来落实,全力 以赴打好“攻坚战”,务求必胜。这也就不难理解拆迁人的暴力行 径了。

两年专业发展规划(修改) 篇5

时光如流星般转瞬即逝,我已从一名见习教师转变为职初教师。在这短暂的一年多里,我既兴奋激动又常常彷徨困惑。作为一个非师范类毕业生,我从最初的完全不懂上课到逐渐琢磨出一点方法,到离开了见习期师父的帮助,又逐渐有些力不从心。沉下心来思考,我对自己未来两年的专业发展有如下规划:

发展目标

我将秉承对教育教学的无限热忱,保持学习的状态,勤向师父和其他同事请教学习,积累教育教学经验,发展成为一名具有文本解读能力、课堂驾驭能力、教学评价能力、较高科研水平的优秀青年教师。

现状分析

优势:

1、热衷教师职业,热爱语文教学,有较强的责任感和进取心。

2、中文系毕业,研究生期间积累了能静心阅读,注重积累的好习惯。

3、好学好钻研,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并随时与周围的老师探讨。

4、目前所教两个班级的学生十分喜爱语文,学习积极性很高。

不足:

1、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专业的培训,在理论学习和教科研方面发展得不够,没有很好地把实际教学和科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科研型教师的路上步子迈得还较慢。

2、在学科教学中,自身对于教材吃得不透,对于课上到什么程度才够把握不足,反思方面有待加强。

3、还没有对整个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和知识点进行梳理,什么阶段应该教什么样的知识还不能做到心中有数。

具体措施

1、勤于读书

读书的过程便是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从书籍中汲取力量,丰富自己,使自己“腹有诗书气自华”。同时,要了解最前沿的语文理论研究,多读著作及期刊,充分开拓自己的视野,真正实现自己知识的积累,使自己知识的量和面大幅度拓展,深入了解教材之外的语文世界。(附计划阅读书目)

2、及时反思

以前的教学中,我是相对懒惰的,对于自己教学中的很多问题、认识、困惑经常是一带而过。今后的教学我要及时总结自己教学中的点点滴滴,归纳成与败的原因,并做好详细的记录。把写教学反思充分坚持下来,避免一曝十寒,养成习惯,形成规律,探寻适合自己教学风格,记录自己和学生成长的足迹,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研究,做一名研究型、发展型教师。

3、把握课堂

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使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成为接近学生的课堂教学。钻研教材,仔细对每一篇课文进行细致地文本解读,立足于学生的角度研究教学,备出高质量的课。认真对待每一堂课,学习他人优秀的教学案例、课堂实录、课堂教学的视频,向名师靠近,学习他们教材解读的智慧,学习他们对于课堂教学的把握,积极把自己的所学应用于实践,询问学生自己教学的不足和改进之处,与学生一起经历每次学习的可贵历程。

4、踏实科研

新入职时,我对科研的概念是模糊的,当初确立课题也是仓促盲目的。目前,我的课题《兴趣先行,方法紧随,实现阅读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初中起始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新探索》正在进行中。我希望能够建立课本与课外读物之间的联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今后我要把课题研究踏踏实实地落实到实践中去,研究自己的教学行为,分析自己课堂中学生的表现,记录自己教学的点点滴滴,阅读专业书籍的同时,记录形成自己的教育观点,认真做科研。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多学别人之长,多读书,把自己的所学应用于实践,提高自己教育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使自己的语文教学既有工具性又闪耀人文的光辉。

预期结果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一份春华,一份秋实,让我把一份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教育事业。希望两年后我能真正地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语文老师。

计划阅读书目:

1、于漪《语文可以这样教》,东方出版中心,2009年10月

2、于漪《滋润心灵的文化》,山西人民出版社,2013年1月

3、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0月

4、钱理群《解读语文》,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4月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与修改 篇6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26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12条;

3、《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规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与修改工作的通知》(湘国土资发[2012]10号)。

办理条件

一、申请规划调整的,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规划文本中已作安排,但选址未定的交通、能源、水利等单独选址建设项目,需落实到规划图上的;

2、规划文本和规划图上已作安排的单独选址建设项目,实际用地规模或位置需作调整的;

3、在允许建设区规模不增加的前提下,对允许建设区的空间布局形态进行调整,在有条件建设区进行选址建设的;

4、因矿山建设或安全、环保等原因,对选址有特殊要求的项目,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

5、法律法规和国务院、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情形。

二、申请规划修改的,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未列入规划,但符合《土地管理法》第26条规定,经国务院或省人民政府批准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需要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

2、未列入规划,也不符合《土地管理法》第26条规定,确需建设的单独选址项目,需要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

3、因实施国家和省重大战略,城镇化进程加快,行政区划调整,城镇和村庄功能定位转变,省级以上开发园区新立、扩区、调区等需要,需要超出允许建设区规模使用有条件建设区或改变规划确定的城乡建设扩展边界的;

4、法律法规和国务院、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情形。办理流程

一、规划调整须提交的材料及办理流程

1、提出申请。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向规划原批准机关同级国土资源部门提出规划调整申请,并编制或委托具有土地规划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调整规划方案。申报材料包括:规划调整的请示文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审核(备案)表》;规划调整项目的材料、纪要等。规划调整方案包括:调整前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调整涉及的地块编号、地类、土地面积以及规划调整后对规划主要控制指标的分解落实情况等说明材料。

2、调整规划。对经审查确需规划调整的,由规划原批准机关同级国土资源部门,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调整)审核(备案)表》出具同意规划调整的审查意见。对经审查不同意规划调整的,由规划原批准机关同级国土资源部门,向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反馈不同意规划调整的意见。

3、更新数据库。经规划原批准机关同级国土资源部门审查同意的,相关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应在7个工作日内,将调整后的规划数据库提交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更新,并由该信息中心出具数据库更新证明。

4、成果备案。在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更新数据库后7个工作日内提交市国土资源局信息中心进行数据库更新备案并出具数据库备案证明。规划调整审批同意后7个工作日内应当将上述办理规划调整流程中的所有相关资料报送其同级国土资源部门备案,同时提交规划调整后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说明、图件6套及电子光盘4套至省国土资源厅备案,提交相同的成果一套至市国土资源局备案。

二、规划修改须提交的材料及办理流程

(一)申请对省人民政府审批的规划进行修改的,应提交的材料及办理流程:

1、提出申请。由市人民政府向省人民政府报送要求规划修改的请求。

2、开展评估。省厅根据省人民政府转来的市人民政府请求规划修改的请示,委托具有土地规划相应资质的单位对原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编制规划实施评估报告,并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提出是否有必要对原规划进行修改的意见。

3、修改规划。对经评估确需修改规划的,由具有土地规划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规划修改方案,修改规划。对经评估不同意修改规划的,由省厅向省人民政府报告评估和审查结果并回复下级人民政府。

4、成果审查。修改后的规划由市人民政府报省厅,省厅组织专家和有关部门对规划成果进行评审。申报材料包括:市人民政府初审意见;修改完善后的规划修改方案及专家评审意见;规划修改的听证纪要、公示材料;修改后的规划成果。

5、规划审批。市人民政府按照成果审查意见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完善后,由省厅将规划成果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6、更新数据库。省人民政府审批同意7个工作日内,相关市、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将修改后的规划数据库提交湖南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更新,并由该中心出具数据库更新证明。

7、成果备案。在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更新数据库后7个工作日内提交市国土资源局信息中心进行数据库更新备案并出具数据库备案证明。规划修改审批同意后7个工作日内应当将上述办理规划修改流程中的所有相关资料报送省国土资源厅备案,同时提交规划调整后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说明、图件6套及电子光盘4套至省国土资源厅备案,提交相同的成果一套至市国土资源局备案。

(二)申请对市人民政府审批的规划进行修改的,应提交的材料及办理流程:

1、提出申请。由县级人民政府向市人民政府报送要求规划修改的请示材料,包括:要求规划修改的文件;规划修改情况说明。

2、开展评估。市国土资源局根据市人民政府转来的县级人民政府请求规划修改的请示,委托具有土地规划相应资质的单位对原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编制规划实施评估报告,并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提出是否有必要对原规划进行修改的意见。

3、修改规划。对经评估确需修改规划的,由具有土地规划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规划修改方案,修改规划。对经评估不同意修改规划的,由市国土资源局向市人民政府报告评估和审查结果并回复县级人民政府。

4、成果审查。修改后的规划由县级人民政府报市国土资源局,市国土资源局组织专家和有关部门对规划成果进行评审。申报材料包括:原规划实施评估报告及专家评审意见;县级人民政府初审意见;修改完善后的规划修改方案及专家评审意见;规划修改的听证纪要、公示材料;修改后的规划成果。

5、规划审批。县级人民政府按照成果审查意见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完善后,由市国土资源局将规划成果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6、更新数据库。市人民政府审批同意7个工作日内,相关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将修改后的规划数据库提交湖南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更新,并由该中心出具数据库更新证明。

城市规划的修改 篇7

一、 力求在习作中表达真情 实感

1.习作中要说真话。“生命本原”是指存活在儿童内心深处的 最原始的生命形态, 是一个奇妙而梦幻的世界, 是一个充满遐想和灵性的天地。在这个世界和天地里, 儿童有着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游戏规则, 有着与成年人完全不同的快乐和哀愁、憧憬和企盼、情感和心声。因此,教师不能随意扼杀学生的“生命本原”,而要珍视这种“生命本原”,引导学生抒发真实的情感。即使这些情感有些偏颇,但写出来要比捂起来好, 因为真实的缺陷也比完美的伪圣好一百倍。

2.习作中要说实话。学生是要长大的, 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会根据不同的成长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教师切不可用成人的标准来评定学生的写作能力, 不可随意扼制、修复学生的言语,硬给学生套上主题鲜明、立意深刻、思想纯正的面纱。这样的文章,即便学生写得再好,也是没有生命力的, 隐藏不住其做作的痕迹, 只能是一堆枯燥、没有生机的文字符号的组合。 因此,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作文给予正确的引导, 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养成说真话、表实情的习惯。

3.习作中不要说空话和大话。实际写作中, 有些学生想成人所想,说成人之话,表成人之情,脱离了儿童的实际。其形成的原因是, 教师用成人化的标准来评价学生的作文, 使其成了悬在学生头上的达摩克斯利剑, 致使学生不敢正视自己的真情实感, 摒弃了属于自己的一套话语系统。其实,对于学生的作文,教师不应将是否“成熟”作为评价的唯一标 准,应本着鼓励自由体验、自由交流、自由表达的原则,着重从作文是否具有童真、童心、童趣来评 价,鼓励学生做真事、动真情、说真话,引导学生用“童言”来写童真、表童情,培养健康的文风,培养健康的人格。

二、培养学生学会自主修文

1.改文示范。教师在上作文评改课时, 应先挑选出一篇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习作, 在课上与学生面批面改,边批改边分析,引导学生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先肯定优点,再找出不足之处。这个过程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思考, 在师生、生生互动中让学生看到批改的全过程, 使学生学到修改文章的方法, 消除写作的恐惧心理。改文示范的重点在于教给学生“三步、四法”。 “三步”:第一步默读。看文章内容是否离题、具体、有条理等。 第二步轻声读。看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有无错别字等。第三步放声读。从内 容到形式全面检查, 看文章有无别扭和不通顺之感。“四法”:增、删、调、改的修改符号的用法。

2. 小组评改。从写作心理上看,小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对自己的文章很难挑出毛病, 但易于找出别人文章中的缺点。因此, 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评改, 帮助学生尽快完善习作。小组评改一般是前后桌4人,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按“好、中、差”学生进行搭配,组内安排好分工。学生读自己的文章,提出自己的初改意见、方法和遇到的困难,组员各抒己见,允许辩论, 甚至允许对教师的修改符号、批语提出异议, 然后由学生执笔修改,教师巡视指导。通过反复的训练, 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互相启发、取长补短中提高自改能力。

3.旧文新作。经过以上环节的修改, 学生能够将自己的习作和组内其他学生的习作进行一番比较和思考,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就会显得事半功倍。之后,教师应要求学生将修改后的“新作”重新抄写在另一个作文簿上,并将“旧文”与“新作”一齐上交。教师则应为学生的 “旧文”“新作”分别评分,对“旧文”评自改习作表现分, 对“新作”评本次习作应得分。对“旧文 ”和“新作”分 别评分 , 能够使教师发现学生的“新作” 在立意、选材、语句锤炼等方面较“旧文”的提高,也能增强学生修改习作的信心。

谈文章的修改 篇8

学习写作的人应该记住,学习写作不单是在空白的稿纸上涂上一些字句,重要的还在乎学习思想。那些把小节小毛病看得无关紧要的人大概写文章已经有了把握,也就是说,想心思已经有了训练,偶尔疏忽一点,也不至于出什么大错。学习写作的人可不能与他们相比。正在学习思想,怎么能稍有疏忽?把那思想表达出来,正靠着一个字都不乱用,一句话都不乱说,怎么能不留意一字一语的小节?一字一语的错误就表示你的思想没有想好,或者虽然想好了,可是偷懒,没有找着那相当的语言文字:这样说来,其实也不能称为“小节”。说毛病也一样,毛病就是毛病,语言文字上的毛病就是思想上的毛病,无所谓“小毛病”。

修改文章不是什么雕虫小技,其实就是修改思想,要它想得更正確,更完美。想对了,写对了,才可以一字不易。光是个一字不易,那不值得夸耀。翻开手头一本杂志,看见这样的话:“上海的住旅馆确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廉价的房间更难找到,高贵的比较容易,我们不敢问津的。”什么叫作“上海的住旅馆”?就字面看,表明住旅馆这件事属于上海。可是上海是一处地方,决不会有住旅馆的事,住旅馆的原来是人。从此可见这个话不是想错就是写错。如果这样想:“在上海,住旅馆确是一件很困难的事”,那就想对了。把想对的照样写下来:“在上海,住旅馆确是一件很困难的事”,那就写对了。不要说加上个“在”字去掉个“的”字没有多大关系,只凭一个字的增减,就把错的改成对的了。推广开来,几句几行甚至整篇的修改也无非要把错的改成对的,或者把差一些的改得更正确,更完美。这样的修改,除了不相信“修辞立其诚”的人,谁还肯放过?

思想不能空无依傍,思想依傍语言。思想是脑子里在说话——说那不出声的话,如果说出来,就是语言,如果写出来,就是文字。朦胧的思想是零零碎碎不成片段的语言,清明的思想是有条有理组织完密的语言。常有人说,心中有个很好的思想,只是说不出来,写不出来。又有人说,起初觉得那思想很好,待说了出来,写了出来,却变了样儿,完全不是那回事了。其实他们所谓很好的思想还只是朦胧的思想,就语言方面说,还只是零零碎碎不成片段的语言,怎么说得出来,写得出来?勉强说了写了,又怎么能使自己满意?那些说出来写出来有条有理组织完密的文章,原来在脑子里已经是有条有理组织完密的语言——也就是清明的思想了。说他说得好写得好,不如说他想得好贴切。

城市规划的修改 篇9

为培育、涵养法院共有精神,昂扬士气,凝聚心力,激发队伍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进一步深化队伍建设的精神支撑,进一步巩固“学习型法院”建设,进一步提高法院队伍整体素质及司法能力,为湖里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保驾护航,现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践行“三个至上”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司法审判这个中心任务,深入开展法院文化建设工作,全面提高广大干警尤其是法官的整体素质,为本院的各项工作开展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2、创建目标:切实培育法院共有精神,大力加强人才培育力度,法官整体素养和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造就一支政治坚定, 业务精通, 纪律严明, 作风优良的法院队伍,树立司法公正、高效廉洁、服务大局的法院形象,为实现建设一流法院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措施

(一)优化环境,营造法院文化氛围。

以法院物质建设为载体,彰显法院文化底蕴,塑造司法权威。法院的精神文化通过物质环境等载体体现出来,从而渲染庄重典雅的人文环境。

1、悬挂体现法院精神的标语或格言。在立案大厅、审判大楼的公众活动区悬挂标语,将法文化与建筑装潢巧妙地结合一起;让当事人一走进法院能切身感受到法院人的精神面貌与内心信念。

2、保持审判综合区整洁有序。干警办公室卷宗整理规范,文件放置有序;法庭设置合理,按规定放置和使用法槌,维护审执秩序。

尽量创造出一个美观大方、令人赏心悦目的工作环境,使法院干警心情舒畅、精神饱满地投入工作。

3、适时更新便民服务设置。在立案大厅和禾山法庭接待大厅应设置便民箱,并有专人进行定期维护与保养。

4、定期制作宣传板报。根据法院开展的各项主题专项教育活动,应制作专题板报悬挂于墙,让老百姓知悉法院动态,了解法官职业群体风貌。

(二)提升素质,丰富法院文化内涵。

坚持法院文化建设与建设“学习型法院”相结合。法官一方面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崇高的职业道德、深刻的人文关怀精神、高度的廉洁自律意识;另一方面,还要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深刻领会司法原则和精神。

1、培养护大局、忧民生、维民权的平民型法官群体。2009年时法院全面应对金融危机,促使经济快速平稳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工作主题,需要司法积极作为,主动出击。一方面要更新理念,研究制定服务企业的相关对策,组织开展法官进企业的系列活动,正面企业需求,提供风险控制与管理对策;另一方面,针对企业主逃匿引发的群体性劳资纠纷案件,应制定紧急预案和应急小组,提高法官服务大局和解决社会矛盾的能力。

2、培养善办案、精调研、通法理的专家型法官群体。高质量的案件是体现法官办案水平、调研能力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法官庭审驾驭、法律适用、文书制作等方面能力的体现。通过深化案件质量评查体系树立办“精品案、和谐案”意识,提高法官理解法律精髓和法律适用的能力。力争承办案件在厦门法院系统十大精品案评选中实现历史突破。同时加强审判实务研究与教育培训,开展岗位技能练兵竞赛活动,强化法官调研,研读法律理论书籍,力争在法院系统学术论文研讨中获得省级获奖论文,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3、培养重修养、讲品行、当表率的道德型法官群体。根据队伍建设的动态发展,适时部署开展专项教育整顿活动,注重提升法官个人修养,重视业外行为的引导与规范。以此为契机,增、删、改、建规章制度,自查自纠,整改落实。

(三)弘扬先进,提升法院精神文化。

领导干部要达成共识,把法院文化建设摆上首要位置,以领导干部的高度重视、积极倡导和亲自实践推动法院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不断挖掘、培养、树立体现时代精神的先进典型,用榜样的力量不断昭示法院精神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巨大动力,用先进典型的人格魅力推动法院群体共同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1、开展职业意识教育,形成亲民爱民共识。应组织、举办各种法官论坛,邀请专家或民间专家进行专题辅导讲座。举办一场由院领导为广大干警授课,切实增进交流与沟通,起到领导表率的作用,逐步在全体干警中形成亲民爱民共识。

2、积极开展争先创优,大力弘扬队伍正气。调动全院干警士气,争当市级以上荣誉模范,获得的集体荣誉和个人荣誉超过2008年。利用媒体、报刊、板报等大力宣传典型,起到引领精神表率的作用。同时,积极挖掘司法后勤保障的推动效应,如司法警察等。

3、重视青年干警培养,充实年轻法官队伍。随着公务员招录人数的增多,法院年轻队伍的壮大,青年干警的培养格外重要。通过能力训练、立案信访岗位锻炼、社区法律服务等方式提升其做群众工作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对社情民意的认识与把握,以此增强青年干警强烈的责任感与良好的精神风貌。

(四)人文关怀,彰显法院文化价值

法院文化的创建与培育需要外化,需要以人为本地去实践。

1、加强法治宣传,传播法院文化。以普法活动为着力点,增强群众对法律知识的了解,传播弘扬法院文化精神,拉近法院、法官与

人民群众的距离。一是坚持公开审判,增强司法透明度,充分发挥人民法院法制教育阵地的作用,以公开的方式让人民群众感受司法的公正,增进对法治的信心。二是以团支部活动为平台,开展综治宣传月等专题活动,落实“法律六进”要求,以发放资料、现场答疑、免费咨询等形式深入街头、社区、学校、企业等地进行别开生面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制宣传活动,引导社区居民增强遵纪守法意识。三是积极邀请电视台及媒体及时报道法院重要活动、典型案件审理等重要工作动态,在省级媒体等报刊上刊登稿件,适时把重大案件、重要活动、先进典型向社会宣传报道。

2、创新人文活动,感受法院文化。从点点滴滴的细微之处,以真情关心人,以真心理解人,以事业凝聚人,将真切的人文关怀作为法院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创造条件为全院干警营造团结和谐、催人奋进的工作氛围。一是关怀干警常态化。坚持生日送祝福、院领导慰问生病干警、周五下午集中活动日、庭室兵乓球交流、棋牌比赛、工会小组登山、节假日唱歌比赛、爱国主义教育等;二是调适人心人文化。组织全院干警参加中医理疗、健康知识讲座、完善干警生病慰问探望制度、提供特约心理辅导师服务、开展大型户外减压对抗性活动,通过野外拓展训练增进干警之间的信任与沟通,实现心理和体能的自我超越。三是交流平台信息化。实施科技强院的战略,局域网页面更新换代,增设法官论坛专栏、干警QQ群、法律服务活动专栏、团支部青年园地、湖里法院荣誉史等构建干警互动交流平台,既丰富了教育方式,又拓展了教育平台。

三、工作步骤

1、宣传发动阶段: 确工作要求,主要按照省市法院的学习培训内容组织培训工作,加强与其他法院的文化建设交流。

城市规划的修改 篇10

(2012年至2015年)

九成宫镇人民政府 二0一二年六月

前 言……………………………………………………………3 第一章 基本情况和农村环境现状……………………………3 第二章 综合整治总体框架 …………………………………

5规划指导思想…………………………………………………5

规划原则………………………………………………………5 规划时限………………………………………………………6

规划目标 ………………………………………………………6 第三章 规划重点 ………………………………………………6

1、村庄环境综合治理…………………………………………6

2、道路环境建设………………………………………………7

3、农业环境综合整治…………………………………………7

4、饮用水安全及农村河道治理建设…………………………7

5、农村改厕……………………………………………………7

6、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设施与管理机制建设……………8

7、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建设……………………………………8

8、推行节能减排………………………………………………8

9、实施生态城镇建设…………………………………………8

10、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示范镇建设…………………………8

11、实施农业综合开发………………………………………9

12、加快农村电网改造………………………………………9

13、实施三网覆盖工程………………………………………9

14、实施农村建房……………………………………………9

15、加快镇村文化中心建设…………………………………9

16、农村环境保护能力建设…………………………………9 第四章 资金估算………………………………………………10 第五章 保障措施 ………………………………………………10

1、加强组织领导,严格监督考核 ………………………10

2、加大投入力度,多渠道筹措资金 ………………………11

3、加强宣传发动,增强参与意识 ………………………11

4、加强组织协调,明确部门分工 ………………………11

前 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提高农村环境质量,改善农村人居条件,保障农村居民身体健康,切实改变城镇环境面貌,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全镇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麟办发(2012)41号《麟游县农村环境综治整治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编制本规划。

近年来,我镇全面组织生态产业建设、水土资源保护、环境综合治理与污染控制以及生态村建设。经过不懈努力,农业和农村区域优势、资源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经济结构更趋合理,产业生态化及生态产业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安全饮用水进一步强化,镇村工业污染源基本实现达标排放,农村人居环境有效改善,为全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的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

本规划综合了近年来开展的“打造中心集镇、创建绿色家园”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精神,围绕全县“十大工程”,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各村、各社区及各单位要依据本规划,逐年制定实施计划,加大投入力度,切实解决农村“脏、乱、差”现象,保障全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富民强镇”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第一章 基本情况和农村环境现状

九成宫镇位于麟游县城所在地,总面积418.69平方公里,东接扶风县和本县常丰乡,南临岐山县,西与风翔县和本县

招贤镇毗邻,北和本县崔木镇接壤。有西麟、麟宝、眉麟三条省级公路穿境而过。全镇共有24个行政村,2个社区居委会,94个村民小组,8184户,26878人。其中:农业户5073户,农业人口17784人。耕地面积120038亩,人均耕地6.7亩,主要农特产品有核桃、蜂蜜、杏仁、药材、黄玉米、高山蔬菜和中药材。由于群众居住分散,大多地处深沟残垣地带,交通建设滞后,导致农村经济发展势头不强,农民增收步伐缓慢。由于过去不合理开发及自然原因,尤其是受每年雨水冲刷致使水土流失严重,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土地资源质量低下。近年来,我镇围绕生态示范镇建设,充分发挥镇域资源优势,结合生态环境现状、功能与特点,先后重点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等生态建设工程,各类农业生态模式、农村循环经济得到有益探索与发展,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镇村面貌及人居环境明显改观,社会事业与人民生活水平全面进步和提高。

目前,我镇正处于集镇扩大化、工业规模化的过程中,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问题日益显现,加上经济发展采取了以大量消耗资源的粗放经营为特征的发展模式,重经济效益、轻环境效益的现象还是比较严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农村环境的制约因素:

1、水环境调节功能下降。由于生态环境的不协调,森林覆盖及蓄储水量退化,水源枯缩甚至部分消失,缺水面积和人口在不断增加。

2、农业面源问题突出。农业的迅猛发展,农药、化肥使用量的增加以及不合理使用,大棚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致

使“十一五”期末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比例较高,土地板结,有机质减少,土壤肥力下降,对有机农业、特色农业的开发与发展产生严重制约影响。畜禽粪便得不到充分处理排放水体,秸秆综合利用率不高,河流富营养化程度高,水体清洁程度在不断降低。

3、农村居住环境改善缓慢。农村人均基础设施投入差距较大,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模小、配臵不均、经济性差,卫生厕所普及率相对较低,排水、污水处理等设施基本空白,垃圾收运清理系统不健全,生活垃圾和废弃杂物乱堆乱放,村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缺乏,用水难、环境脏、乱、差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第二章 综合整治总体框架

一、规划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布臵,根据陕西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要求,以建设新农村为抓手,按照创建生态镇的要求,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结合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重点解决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等环境问题,加快推进“两个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二、规划原则

(一)坚持在建设中治理、在发展中治理(二)坚持源头、末端和过程治理三结合(三)坚持立足长效、建立制度

(四)坚持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五)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适当超前(六)坚持政府领导、统筹协调、多方投入

三、规划时限

规划年限为4年,分为近期(2012年3月-2013年1月)和远期(2013年2月-2015年12月)两个阶段。

四、规划目标

以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以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为切入点,以饮用水安全为重点,加强镇村工业污染防治,加快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生活污染与农业污染控制的力度,保护好各类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到2015年,农村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控制,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有所改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取得一定进展,严重的农村环境污染危害得到有效控制。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处理率、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率、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低毒高效农药使用率均提高85%以上;农村改水、改厕工作顺利推进,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严重的农村环境健康危害得到有效控制;农村生活污染防治取得初步成效,生态示范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得到加强,公众环保意识提高,农民生活与生产环境有所改善。

第三章 规划重点

1、村庄环境综合治理

全面推动村庄环境综合治理,结合全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实施修建村庄道路、河坝修葺、垃圾清理、污水处理、旧房改造、村庄绿化等为主要内容的环境建设,落实

每村编制环境综合整治方案,按序时进度。其中2012年已完成公路沿线11个村环境综合整治墙体涂白95696平方米,拆除公路沿线100米范围内土坯房209间、废弃的烟炉16个、篱笆墙5806米,整治三堆3737个,清运垃圾215吨,改造旱厕50个,植树47150棵,绿化12416平方米。计划到2013年底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清运率和处理率达到85%,至2015年底达到100%。

2、道路环境建设

继续完善公路网络结构,进一步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在全面完成通村公路工程的基础上,把农村公路延伸到规划的农民集中居住点,到2015年,实现组级道路绿化硬化,所有行政村通客运班车,打造基础设施服务功能齐全,各类资源齐备的最佳小镇。

3、农业环境综合整治

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加强农村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有效控制农业生产污染,积极开展农用化学品污染、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控制、农业秸秆环境污染控制、土壤污染防治、绿化造林建设等工作,改善农业和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4、饮用水安全、农村河道治理建设

加强饮用水源卫生安全管理力度,全面实施人饮工程,以管网改造和管道延伸为重点,大力实施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到2015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群众饮用水合格率达到100%。

5、农村改厕

加强农村饮用水安全的监管力度,逐步完善自来水消毒设施,所有水厂(供水站点)配备水质消毒设施并正常运行,管理科学规范,水质监测按期保质完成。到2013年,全镇农村改厕完成率达到90%以上,重点建设10个农村改厕普及村,创建省卫生村达到15个。

6、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设施与管理机制建设 到2015年底建成94个生活垃圾填埋场,完成农村生活垃圾转运站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环卫机具等作业设施、设备的购臵,组建保洁队伍,建立起“组保洁、村收集、镇运转”的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清运体系和集中处臵机制,建立管理、考核等相关配套制度。

7、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建设

在示范村开展生活污水净化池试点建设,总投资28万元,到2015年,确保在每个村民小组建成1个生活污水净化池,年净化生活污水能力达20万吨。

8、推行节能减排。推广电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积极实施沼气池、太阳能、网络等再生能源,到2015年,实现城区农村通天然气,农村沼气普及率达到60%以上。

9、实施生态城镇建设。全面启动国家绿化模范县城和全国最美小城创建活动。加大村庄、道路、庭院、台塬坡面绿化,实施青莲山、官坪新区亮化,凤凰山美化,同时,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大幅提升城镇品味,到2015年,人均绿化面积达到60平方米以上,全镇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50%以上。

10、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示范镇建设工程

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开展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发展生态农业模式。化肥、农药减量使用,镇域内规模畜禽养殖场建立符合环境管理体系,开展清洁生产。畜禽粪便、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11、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着力实施杜水河流域农业综合治理工程和澄水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到2015年共完成平整土地10000亩,新增耕地1000亩,人均基本农田达到3亩以上。

12、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到2015年全镇21个村农村电网改造达到100%。

13、实施三网覆盖工程。加快农村通讯、广电、信息化设施建设步伐,实现乡村在线工程,到2013年实现村村通和有线电视覆盖率达到100%以上,2015年实现三网信息全覆盖。

14、实施农村建房。加快实施农村安居工程和危房改造工程,逐年实施农村整村推进和扶贫到户工程,到2015年,全镇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18平方米。

15、加快镇村文化中心建设。积极向省文化厅争取立项,着手筹建九成宫文化娱乐中心,加快紫石崖、蔡家河等村文化中心建设步伐。到2015年,力争全镇21个村60%以上村有文化娱乐中心。

16、农村环境保护能力建设

1、实施农村居民集中居住人居环境科学构建示范工程,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及节约型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2、加强环保队伍建设,加强农村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建立农村环境信息系统,改善农村水、土、气、声环境综合监测体系。每个行政村至少配备1名兼职环保管理人员,负责生活垃圾和全村环境监督管理。

第四章 资金估算

1、涉及24个村8184户26878人生活污水处理,需污水管网25000米,资金:25000×100=250万元;

2、在20个村建设文化广场8万平方米,需资金:80000×85=680万元;

3、在24个村实施绿化美化,植绿化树72000棵,需资金:72000×20=144万元;

4、在24村94个村民小组建设94个垃圾屋,需资金:94×6000=56.4万元;

5、在全镇范围内基本形成污水简易处理池全覆盖需资金500万元;

6、在24个行政村94个村民小组建立每小组一个垃圾填埋点,共建94个,需资金:94×10000=94万元。

以上项目实施总计需资金1724.4万元。

第五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监督考核。

各村、社区实行统一组织领导,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方案,明确年度工作目标、细化工程项目,认真组织实施。探索新型管理机制,建立健全镇村两级责任体系,严格督查考核,提高农村环境

监管力度,制订奖惩办法,把农村环境质量作为考核干部实绩的一项重要指标,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加大投入力度,多渠道筹措资金

坚持环保投入优先原则,确保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资金的安排,积极推行农民以工代资,积极扶持整治项目,鼓励和引导经济条件好的村组加大对整治的投入力度,发动煤矿等企业筹资搞生态环境建设。坚持环保投入优先原则,积极推行“以奖代补”,积极扶持整治项目,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广泛吸引各种本地资金,逐步形成规范的环境综合整治和保护工作投入机制。

三、加强宣传发动,增加参与意识

综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围绕各村环境整治的阶段性任务,广泛利用多种有效途径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民众的认识水平,强化全民环境保护意识和参与意识,逐步形成人人珍惜环境、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良好氛围。加强村级农村环境卫生知识和技术培训,传授他们环境友好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开发利用技术,让农村环境保护变成生产者的自觉行动,真正实现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

四、加强组织协调,明确落实责任

上一篇:2016主管竞聘演讲稿下一篇:金陵怀古,金陵怀古殷尧藩,金陵怀古的意思,金陵怀古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