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中的舞弊与对策

2024-09-30

会计电算化中的舞弊与对策(通用8篇)

会计电算化中的舞弊与对策 篇1

会计电算化中的舞弊与对策

[摘要]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重大革命,它不仅是会计发展的需要,而且是经济和科技发展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会计电算化在企业的应用为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但是,随着会计电算化的飞速发展,利用电算化系统的弱点进行的贪污、舞弊等违法犯罪活动也有所增加,给企业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因此如何防范会计电算化舞弊成了企业普遍关心的问题。由于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特殊性,建立一整套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舞弊的防范措施和控制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舞弊;技术作假;计算机犯罪

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会计领域的计算机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给国家与企业资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安全监控,切实防范电算化舞弊,严厉打击计算机犯罪,也就成为大家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会计电算化舞弊的途径

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发现的计算机舞弊案件至少逾数千起,作案领域涉及银行、证券、保险以及国防、科研等各个部门。有专家预测,“在今后5至10年左右,我国的计算机舞弊将会大量发生,从而成为社会危害性最大、最危险的一种舞弊。”

(一)软件设计中存在的舞弊方法

目前在我国,除了商品化的会计软件外,大多数单位的计算机会计系统是由高校,科研单位设计的,但也有本单位的计算机人员设计的,单位的计算机人员在设计应用软件时,若经单位领导授意,加入了一些“特别”程序,就形成了一种预设舞弊。主要有:

木马程序的舞弊。在计算机程序中,暗地编进指令,使之执行未经授权的功能,此过程并不影响电算化会计系统的正常运行,只是在系统运行到某一特定部位时,以极短的时间运行特殊指令后返回原程序,继续执行后续命令,以达到舞弊目的。因而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不易被审核人员发现。

截尾术舞弊。这是一种从大量资财中窃取一小部分的舞弊途径,也就是说只对构成总数的明细项目进行调整,而保持总数不变,以达到取走一小部分而不影响在总体上被发现的目的。某单位电话总机对用户话费计算到“分”,而“分”后面的数字采取“四舍五入”的方法处理,从而形成尾数差,在计算机不断的“四舍五入”的运算过程中,有些帐户系统余额就会比正确的近似值多一分或少一分,而所有帐户的余额保持平衡,该总机就是采用这种方式,为部分积累可观的钱财。

逻辑炸弹舞弊。由江苏南京银山电子有限公司生产,在全国各地电厂、电网广泛使用的百余台电力故障录波器相继发生无法注册、功能瘫痪等故障,造成部分地区电厂、电网恐慌。据《法制日报》报道:案发后,警方迅速查明事故原因,系产品被人为设置时间“逻辑炸弹”所致。警方经过一个多月的侦查、取证,确定数月前刚刚从银山公司辞职的原总工程师赵志中为犯罪嫌疑人,并从赵志中的笔记本电脑中找出了“逻辑炸弹”的源程序。另外公安部门赶 1

赴全国各地,对华东、华北、华中电网87个变电站录波器进行了实地侦查取证,均发现赵志中安置的“逻辑炸弹”。这种隐藏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适时或定期执行的一种计算机程序,它能确定计算机中促使未经授权的有害事件的发生条件。

活动天窗舞弊。美国底特律的几位汽车工程师发现了佛罗里达商用分时服务系统中的一个活动天窗,通过该活动天窗查到了公司总裁的口令,进而获取了具有重要商业价值的计算机文件。又如Windows98操作系统和英特尔公司的CPU PⅢ都存在“后门”,这种“后门”就是一种活动天窗,通过这个天窗,可以窥探用户的个人隐私,比如你在网上的活动,传送的机密材料完全可以被入侵者监控到。这是一种由计算机会计系统程序编制人员有意安排的指定语句。开发大型计算机应用系统,程序员一般要插进一些调试手段,即在密码中加进空隙,以便日后增加密码并使之具有中期输出能力。在正常情况下,终期编辑要取消这些天窗,但常被忽视,或有意留下,以备将来接触、修改之用。有些不道德的程序员为了以后损害计算机系统,会有意插入天窗。

(二)操作过程中存在的舞弊方法

篡改舞弊是操作过程中最常见的舞弊方法,包括篡改输入和输出、篡改程序设置、篡改数据库文件等,是计算机舞弊中最简单最安全最常用的手法。其主要是利用内部控制薄弱点来达到非法牟利目的。企业的会计数据一般要经过采集、记录、编码、检查、转换等环节进入计算机系统,任何与之有关的人员,或能够接触处理过程的人员都有可能篡改。一般有参与业务处理的人员、数据提供人员、系统维护人员以及能够经常接触计算机系统的人员等。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侦破了三起高档大饭店计算机操作员和收银员贪污案。在这三起案件中,案犯都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已结帐的住宿客人的帐单偷偷调出并删改,减少原收的金额,之后将修改后的帐单重新输入计算机系统入帐,从而达到截留公款据为已有的目的。从国内外计算机舞弊案件来看,大部分作案人员利用会计软件本身的功能缺陷或系统管理上的疏忽,直接使用会计软件导入虚假数据或修改、删除已经存在的正确数据。导致以后的输出处理环节上也只能输出虚假的结果信息。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有许多重要的原始参数以数据的形式保存在计算机文件中,如存货的零售价、批发价等,这些参数是计算机程序计算的依据之一,缺少或修改了这些参数,将得不到正确的结果。如:如有些单位的操作员串通仓库管理人员,从存贷系统中删除某个存货数据,而后再设法从仓库取走某存货。

(三)内部人员利用外部设备与资源的舞弊

舞弊者通过Internet或企业内部局域网,利用软件工具对网络内部的计算机进行非法数据盗窃或攻击。这类计算机舞弊高手,他们对计算机网络、硬件和软件都非常熟悉,也即所谓的“黑客”。他们有针对性地窃取计算机系统的数据资料和攻击计算机系统,导致被入侵的计算机系统信息泄漏、操作系统或网络系统的瘫痪。包括计算机病毒、网络非法入侵和攻击、通讯非法拦截。

原河南省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郑州分公司王某,利用知道公司计算机密码的便利条件,通过电话拨号以UTL用户名远程登录公司寿险计算机系统,删除电脑中储存的一千余条记录,对保险费记录、保单的满期给付额、保单现金价值进行了修改,并修改了该公司的服务电话,非法侵入该公司计算机系统长达28分钟。致使该公司发出错误保单480份,造成该公司无法正常工作。这就是所谓的黑客通过网络,破解计算机的登录密码,远程非法登录计算机系统,对计算机进行攻击的方法,这种舞弊手段具有极强的隐蔽性,不易被察觉,并且黑客事先进行了伪装,一旦被发现,也很难追查到其来源。

二、会计电算化舞弊原因分析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舞弊带来的经济损失一般都比较大,舞弊者大多通过对程序和数据这些无形信息的操作来实现其作案目的,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同时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舞弊现象出现的原因多种多样。

1.会计软件的缺陷

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包括自行设计、外购调试和外包合作开发,大多数企业在开发信息系统时,都没有充分考虑业务和信息的集成性,优化流程,没有将相应的处理规则(交易权限)嵌入到系统程序中,以至于预防、检查、纠正错误和舞弊行为没有得到及时的发现和制止。并且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没有实行统一的标准,目前市场上会计电算化软件品种众多,有些单位还使用自己开发的软件,各软件的水平参差不齐,并且许多软件还只是保留在单个用户级的水平。一些企业使用的软件安全性与保密性上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使得舞弊者有机可乘。许多软件缺乏操作日志记录功能,对操作人、操作时间和操作内容没有具体记录,数据接触和程序接触也没有一定限制的控制,出现问题不便于追究责任。另外,数据库缺少必要的加密措施,可以很方便的从外部打开修改。还有一些商业软件为了占领市场,为用户提供修改以前帐目等功能。这些都为舞弊提供了便利。

2.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

实施会计电算化后,会计机构的职能和组成要素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目前不少单位没有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一方面,会计电算化系统中,操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权责分配和职责分工不够明确;网络电子数据处理部门与用户部门职责分离不清晰;信息系统的访问安全制度,操作权限、信息使用、信息管理没有明确规定等等。如果一个操作员身兼数职,可以用不同的身份进入系统进行不同权限的操作,这样导致财务分工的控制名存实亡。另一方面,重大信息系统事项未履行审批程序;信息系统开发、变更和维护流程不清晰,授权审批程序不明确;硬件管理事项和审批程序不够科学合理;会计电算化流程没有规范,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硬件、软件和数据管理、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和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等制度不够完善。由于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薄弱,或有些单位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却没有切实执行,缺乏有效的遵循,企业就存在舞弊的风险

3.系统安全性不足

财务上的数据往往是企业的绝对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但当前几乎所有的软件系统都在为完善会计功能和适应财务制度大伤脑筋,却没有几家软件公司认真研究过数据安全性问题。企业的许多安全设施并未配置齐全,如软件质量出现问题,会影响数据处理的准确和速度。一旦程序出现严重病毒,也将严重危害系统的安全,若不能及时排除病毒,则可能扩大损失。另外,硬件自身安全性能低,造成的结果是由于硬件的安全问题直接影响到会计应用系统软件的正常运用。另外,还有操作和管理人员安全意识薄弱,操作密码管理不严格。等等所以这些现象都给计算机犯罪人员留下了可乘之机。

4.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差

我国正在进行会计法规大改革,导致我国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仍然还不完整,尚未达到会计职业界的各成员在各自职业范围内都有可衡量标准的程度。这种状况下,会计职业界各成员在从事与会计有关的工作时肯定会面临着某种利益冲突,而我国的会计职业道德没有涉及会计人员在执业时可能遇到的各种利益冲突,因而不可能给出处理冲突的具体原则,致使其可操作性较差。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企业会计人员的道德水平同样处于较低的阶段。屡禁不

止的会计报表造假、数不胜数的偷税漏税的事实就是佐证。加上我国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机制还存在明显的不足,以及对经济犯罪的惩罚太轻、力度不够,使得部分人不惜以身试法以换取相对于犯罪成本而言大得多的经济利益。会计人员违反职业道德,进行逆向道德选择就是一种可以想象的结果。这也成为导致电算化人员素质不高的主要原因。

5.法规、制度不完善

会计电算化理论滞后于实践,我国的会计电算化管理起步较晚,经验不足,管理水平还较低, 一些电算化会计法规的建设和电算化的普及推广不是很融洽,会计电算化安全管理的相关法规还很不健全,会计行业内系统的电算化安全规范尚未形成。加上近期会计法规大改革,主要精力关注在主体结构的建设上,对会计电算化的相关法规对接仍然未能理顺。由于法规的不合理,不完善,使电算化犯罪的控制很困难。例如,对未经许可接触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或有关数据文件的行为,在许多国家法律、法规上不认为是偷窃行为,因此就无法对拷贝重要机密数据的行为治罪。从而导致会计电算化舞弊行为更加猖獗。

6.经常性审计和监督不够

会计工作开展电算化后,手工记帐方式下的记帐凭证、明细帐、总分类帐及整个帐务处理过程均以肉眼看不到的电磁数据形式存放于计算机中。现阶段,我国对会计电算化系统需要保密的数据进行经常的审计和监督的制度还未建立,电算化审计方法名不副实,审计处于被动局面,审计人员不审查机内程序和文件,只审查输入的数据和打印输出的资料,因此审查不彻底,具有片面性。计算机审计停留在浅层次运用,审计人员队伍整体计算机知识缺乏,专业审计软件市场不完善。而传统审计方法由于操作技术上的局限性,效率不高,越来越难以胜任国家提出的各项要求,造成了审计线索缺乏,审计监督不够,审计风险增大。审计环节的种种不严密创造了舞弊环境,留下了舞弊的空间。

三、会计电算化舞弊的防范对策

信息系统的开放化给企业信息的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对会计电算化舞弊方法及原因分析和理解后,更加全面的提炼出对信息系统舞弊的防范与控制措施,进而防止利用计算机进行舞弊与犯罪。

1.选择好的财务软件

市场上已经有许多财务软件,企业在实行电算化时,必须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国家的有关规定选择适合的商业化财务软件作为基础,结合本企业情况,进行应用性改进。在改进时,要关注目前我国已经颁布的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以及各地也颁布各种地方标准。在遵守国家法规的基础上,企业还应当注意系统权限设置、安全性和保密性等关键因素。其中,包括符合标准和规范的开发和审批过程、合格的开发人员、系统的文件资料和流程图、系统各功能模块的设计等等。并且企业在选购软件时,还应充分考虑行业的特点以及适合本单位计算,满足本单位具体会计核算和管理决策的要求,最大限度的为企业服务。

2.建立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实施会计电算化后,会计机构的职能和组成要素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为了避免电算化舞弊问题的发生,必须依据会计电算化的特点,制定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电算化条件下内部控制发生了变化,转变为对人员和系统两方面的控制。企业内部控制是由人制定的,也是靠人去执行和完善的。因此,企业应严把用人关,应严格划分使用权限,明确使用者、管理者、维护者三者的权利与责任,严禁越级和交叉操作,对某些岗位实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转换制度,以便相互牵制,相互监督。同时加强对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控制,建立规范的计算机及网络访问机制,对计算机硬件、软件及软件维护等工作环节也要制定相应的保密措施,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以减少无纸化会计信息带来的困扰。

3.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会计电算化信息资源共享的同时,也将自身暴露于风险之中,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能力,应采用一些措施。例如,对进入计算机机房的人员及其随身携带的磁介质载体等事项做出限制和检查;不要使用来路不明的磁碟和光碟;在使用新软件之前,要对其进行必要的检查,以防其中含有病毒;对磁盘加写保护;不要将数据或应用程序存在系统盘上;做到专机专用,一台计算机只能做授权的上机操作,禁止在计算机上安装游戏等其他软件;重要数据应及时进行备份,并采取磁盘双工或磁盘镜像等补救措施;对于重要的计算机系统应加电磁屏蔽,以防止电磁辐射和干扰;制定计算机机房管理规定,制定机房防火、防水、防盗、防鼠的措施,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对策等。

4.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舞弊事件的产生,也有一个过程,从舞弊念头的产生、执行、到假象的出现,中间经历策划者、组织者与具体实施者。因此,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特别是提高会计人员思想道德素质,保护好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是杜绝会计电算化舞弊的重要条件。同时计算机信息系统建设应当将信息系统技术与信息系统管理理念整合,企业应当倡导全体员工积极参与信息系统建设,正确理解和使用信息系统,提高信息系统运作效率。因此提高会计人员的电算化水平,培养一批既懂计算机又懂电算化知识的人员成为一种必要,要加大对人员的管理力度,提高人员的整体水平,在我国电算化事业中吸取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不断进步,充分体现电算化人员的贡献力量。

5.加强电算化法制建设

目前,由于法规的不健全是我们必须看到,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管理,不能仅靠现有的一些法规,如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因为会计电算化犯罪毕竟是高科技、新技术下的一种新型犯罪,为此制定专门的法规对此加以有效控制就很有必要。电算化犯罪法制建设,可从两个方面入手:(l)建立针对利用电算化犯罪活动的法律,明确规定哪些行为属于电算化舞弊行为及其惩处方法;(2)建立电算化系统本时的保护法律,明确电算化系统中哪些东西或哪些方面受法律保护(硬件、软件、数据)及受何种保护。建立以上计算机系统的保护法律,从而震慑舞弊行为。

6.充分发挥审计的作用

电算化审计对揭露并防止利用计算机进行犯罪、舞弊的行为起着重要的作用。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加强内部审计监督是营造守法、公平、正直的内部环境的重要保证。企业应当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在企业内部形成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的良好氛围查错防弊一直是审计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审计对付计算机舞弊可以在两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是在审计中直接查出计算机舞弊案;二是在审核和评估内部控制系统的弱点,提请被审计单位改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完善内部控制系统来预防、查出和处理计算机舞弊活动。

四、结束语

总之,会计电算化是现代经济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会计发展的一个历史性飞跃。因此会计电算化的舞弊是客观存在,只要我们正视各种舞弊,并认真分析,积极采取正确有

效的防范措施,进行严密监督与控制,那么会计电算化的舞弊是完全可以减少与控制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一定能在合法健康的轨道上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1]谢朝斌.股份公司会计舞弊及其制度防范[J].会计研究,2000.5.[2]叶雪芳.基于财务报表审计的会计舞弊揭示机制研

会计电算化中的舞弊与对策 篇2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对会计从业人员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不仅需要从业人员掌握扎实的会计知识,并且对计算机要能熟练使用,逐渐把从业人员培养成为社会所缺的复合型人才。现如今我国会计从业人员高达两千多万,但是会计知识、业务水平还不高,高端电算化复合型人才还很缺乏。随着会计电算化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和发展,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有了本质的转变,工作效率显著提升。但是由于会计电算化始终依附于网络,网络的安全性能就会制约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比如计算机病毒和网络黑客问题。所以说,会计电算化想要长期稳定的发展,网络的安全是必须保证的。

1会计电算化舞弊特点

1. 1智能化程度高

要想使会计电算化舞弊,就要求舞弊者具备一定的会计基础和计算机基础,才能逃避审查。舞弊者利用高科技技术对会计信息舞弊,就增加了监控的难度。

1. 2隐蔽性强

由于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无纸化特点,增强了会计电算化的隐蔽性,比如手工记账想要修改在明细账是会有更改的痕迹的,但是电算化完全不用担心这一点,只要有操作权限就能够不露痕迹的进行更改,所以它的隐蔽性比较强。

2会计电算化舞弊原因

2. 1 企业内部控制的不足

目前,虽然很多企业都施行了会计电算化,但是却没有建立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一方面,施行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在软件设计中虽然体现了权责的分工,但是在真正使用过程中并没有真正体现权利和责任的分配,每个账套的访问权限和信息的管理没有明确的进行规定。如果一个人,既是会计又是出纳,那么就可以用这两种身份来进入账套,那么财务的分工就是名存实亡。另一方面,像我们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用友软件,在单位负责人审批和授权这方面做得还是不够科学,对会计档案的管理和会计电算化的账务处理流程不够完善。虽然很多企业都施行了内部的控制制度,但是还是没有真正的落到实处,这就给会计电算化的舞弊提供了可乘之机。

2. 2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差

目前我国经常出台针对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所以我国在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方面还不是很健全。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人员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利益冲突,在整个社会会计环境的影响下,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水平还是比较低。各种各样的会计报表造假和偷税漏税,再加上我国对会计从事的违反法律法规的处罚力度太轻,使得很多人以身试法来获得很大的经济利益。

2. 3 审计和监督力度不够

会计工作实施电算化之后,从原来的填写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计算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这一系列的会计处理过程都以数据的形式存放于计算机中。在手工记账阶段,审计人员可以根据纸质的账簿来查询会计操作中不规范的地方,而会计电算化审计还不健全,审计人员只能查到录入和输出的凭证,却查询不到修改的过程,而且,审计人员往往是会计专业人才,对计算机的掌握可能有欠缺,所以审计监督的力度就较小。审计环节的不严密给会计电算化的舞弊提供了可趁之机。

3会计电算化舞弊的手段

3. 1篡改数据

篡改数据是最简单的也是比较常见的会计电算化舞弊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通过在填制记账凭证的时候就对期间费用、成本等数据进行修改,来达到个人的目的。比如,伪造、变造会计数据。

3. 2篡改文件

篡改文件就是通过终端来修改文件中的数据,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的数据是存放在数据库文件中的,比如,财务报表。有些会计人员利用数据库文件的漏洞来达到自己会计电算化舞弊的目的。

3. 3篡改程序

篡改程序就是通过对程序的非法操作来达到舞弊的手段。想要实现会计电算化的重要举措就是程序的设计,程序的设计人员通过对数据的采集、分析、处理来实现企业对会计核算的目的,有些软件的开发和维护人员通过对软件的程序操作来达到会计电算化的舞弊。

4会计电算化舞弊对策

4. 1选择质量好的财务软件

目前,我们市场中有很多财务软件,比如,管家婆、用友、金蝶等。在选择电算化软件的时候要根据自身单位的实际情况选择会计软件,还要在此基础上让软件的安装者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进行改进,在进行改进的时候,电算化软件安装者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并且单位会计人员在选择软件的时候还要根据自身的行业、规模来选择适合本单位的会计软件。

4. 2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会计电算化的舞弊归根结底还是人的原因,会计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记账凭证的录入,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科目汇总,登记明细账、总账都可以用程序来完成,唯独就是录制记账凭证不可以。所以提高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是非常重要的,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也是避免会计电算化舞弊的重要条件。其次就是我国应该加大对会计学科电算化的应用,培养出一批既懂电脑,又懂会计的人才,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4. 3 完善电算化犯罪的法律法规

由于会计电算化行业在中国是一个全新的行业,关于电算化行业的各种基础建设还处于刚起步阶段,针对电算化犯罪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这就加大了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犯罪的概率,并且犯罪率难以把控。这是许多国家共有的问题,比如在没有经过主人允许的情况下私自接触主人的电算化会计信息文件的行为,法律上不会认为是犯罪,这就增加了重要机密数据被盗窃的风险,无法用法律手段去制裁偷窃的人,助长了犯罪之人的嚣张气焰,这是国家不允许的。会计电算化行业作为一个高科技领域行业,只依靠 《会计法》等普通法律法规是不适合的,国家必须制定专门的法律来进行约束,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建立针对高科技犯罪的法律,明确指出哪些电算化舞弊行为属于违法犯罪; 另一方面是建立会计电算化数据的保护机制,防止数据被人窃取。

5结 论

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而且会计电算化中出现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会计电算化是会计行业发展的趋势。作为从业人员应该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发挥内部控制制度在电算化中的应用,会计人员应该从自身做起,这样才能使会计电算化工作更加准确、方便地为企业提供服务,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提供准确的信息,才能为企业更好的服务,防止舞弊现象的发生。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各种新技术、新应用不断被开发出来,特别是网络信息产业的兴起为新中国的崛起贡献了重要的力量。会计电算化技术作为其中的代表,逐步取代了最初的手工记账方式,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劳动力,使人们获得了更多的利益,受到了人们的广泛追捧。正因为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会计电算化的舞弊现象越来越多,其危害也越来越大,企业受到的损失也越来越严重,如何防范会计电算化舞弊已经成为企业普遍关注的问题。文章通过研究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寻找会计电算化出现舞弊的原因和手段,最后找到对策,从而提高我国会计电算化技术水平,推动我国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会计电算化的舞弊与对策 篇3

摘 要 当今是信息化的社会,计算机成了人们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作业工具。会计电算化正逐渐普及到每家企业公司。但有些不法之徒利用计算机软件的缺陷做出对企业和社会不利的造假之事。本文分析了此类舞弊现象频频出现的原因,并针对此类现象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舞弊 防范对策

会计工作电脑化使会计信息能得到快速解决,提高了会计工作的质量和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同时减轻了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量,提升了会计内部控制条件。但电算化软件系统的漏洞之处也为舞弊违法分子提供了犯罪活动的有利条件和环境。一些人利用计算机系统漏洞骗取钱财、盗窃计算机中的程序或机密信息。此类舞弊案件的发生率迅速递增,涉及的领域越发广泛,其危害性也日益严重。如何防范这种舞弊行为已经成为会计业紧迫的问题。

一、会计电算化应用过程中的舞弊行为

1.篡改相關输入数据

篡改相关输入数据是会计电算化造假方式里最常见、简单、安全的方式。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施:

(1)输入的会计数据与实际不符,将虚假信息输入计算机中。某企业2009年底为了完成年初制定的计划利润,便在年底进行会计核算时,将虚假的统计数据输入计算机系统中,使企业年度利润虚增达标。

(2)修改统计数据,例如某市某银行某办事处会计电算化系统负责人伙同其他人员利用计算机软件修改账目,截留客户的贷款利息以达到贪污亏空的目的。

(3)删除会计数据。部分单位的会计操作人员与仓库管理人员串通,在货物系统中删除某些存货的相关数据,继而想法儿从仓库取走存货。

2.修改输出的会计数据

某企业为了使得公司账面上的业绩良好,直接利用计算机对会计系统生成的亏损报表进行修改。

3.在程序上作假

这是为了达到某种不法目的而对计算机会计程序进行非法的改动。其中包括了:陷阱术、越级法、活动天窗、木马计、逻辑炸弹和截尾术。

4.冒名顶替篡改

指借用他人的身份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他人口令密码的舞弊行为。比如,某单位甲部门自2009年开始实行承包责任制度,该单位规定若在年底甲部门经理能完成承包任务的指标便可获得奖励。在2009年底,该部门经理因为经营不善无法完成定额指标。他只能找到财务人员,套取其会计软件操作口令,将所有该部门的数据进行冒名篡改。

5.捡取公司遗留的废信息

一项作业后,取得遗留在计算机会计系统中的信息。这也包括从垃圾桶中拾取的相关清单、复印件等数据。如在美国,有一位电子工程系的学生无意间发现了废纸篓里某公司的计算机会计系统的详细程序说明,该学生通过电话的方式进入了该公司的计算机会计系统,最后一分钱都没有支付却得到了价值50万美金的货品。

二、防范会计电算化舞弊行为的具体对策

1.开发防舞弊会计电算化软件

立法支持和保护防舞弊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我国会计电算化相对西方国家起步较晚,相关制约违法行为的法规并不健全。如今现有的会计准则或是会计法都已无法满足网络商业化和高科技信息时代的要求。针对这种新技术高科技的犯罪必须明确规定哪些具体行为触犯了会计电算化舞弊行为并且制定严厉的惩处方式。还要在新的法律中明确指出哪些东西或者领域受到法律的保护,并将这些法律规律融入到会计软件当中,在数据更改或者数据不符合相关逻辑的情况下弹出对话框进行提醒。

在健全的法律之下规范会计电算化软件,保证计算机系统和软件系统的安全稳定性。在财务软件中加强安全功能地开发,防止数据被破坏或泄露。在财务软件中加入预防病毒的安全程序,时常更新杀毒软件,对计算机自身系统中的病毒进行检测和杀毒。安全的档案管理制度在会计部门是不可缺少的,具体要将档案的防磁、防潮、防尘工作做好,在档案保管、复制、调阅、修改及销毁等方面的制度加强重视。

2.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

首先,要完善运行环境方面的控制,其中包括:计算机会计系统中的组织、开发、操作、安全等。为了保证计算机系统安全运行就必须完善关于电子数据处理方面的政策制度。其次,规范业务操作并且完善应用控制。会计电算化操作若是能严格遵守相关会计业务处理流程,自然避免重复操作、失误操作、遗漏操作等控制程序。最后,要对机构和人员进行严格的控制。企业领导人应重视建立起健全的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当企业逐步引入了会计电算化后,应适当调整原先的组织机构以符合计算机会计系统的要求。同时,利用财务软件中的权限控制功能对各部门人员的权限分配以及密码设置进行控制,提高上机操作和系统资源的安全性和权限性。

3.充分发挥审计人员的主要作用

审计工作中查错防弊一直都是一项重要的职能。审计人员要应对计算机舞弊现象的发生应做到以下两方面:一是从审计过程中直接审查处计算机的舞弊现象;二是在审核评估过程中提请被审计企业改善其内部控制制度,通过此举来预防、发现和处理会计电算化的舞弊活动。前者直截了当地发现问题,后者则是发挥其间接预防作用。鉴于现代审计是从内部控制系统出发,抽样审计评价内部控制系统,在加上审计在计算机方面的水平限制,计算机发生舞弊现象很有可能不被审计人员察觉,因此其预防作用远大于直接作用。无论是企业内部审计还是外部审计人员都要先对企业环境控制进行具体的评价和研究,对已发现的弱点立即报告审计单位的管理人员,引起重视注意,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审计人员应对实施后续审计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督促建议是否被采纳或是如何被实施,做好被审计企业单位完善内部控制系统的工作。

参考文献:

[1]付姝宏.刍议会计电算化舞弊对策.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09).

[2]曲吉林.会计电算化的舞弊形式及防范措施.齐鲁珠坛.2008(05).

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篇4

本文就电算化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意见,旨在通过有益的探讨,为企业审计的整体发展提供参考和助力。

关键词:电算化;审计监督;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分析

一、一线人员素质过差:提高内部人员的个人素质

当前存在的第一个问题是在工作流程转型升级的当下,专业性的会计人才的缺乏。

解决的方法就是要想方设法提高内部人员的素质。

把控内部风险,最重要是要提高企业内部会计从业人员的相关素质,会计电算化视野之下的企业内部控制的顺利实施,有赖于一线工作人员对相关技术的熟练操作和准确理解。

很大程度上,一线工作人员对相关技术和理念的执行,对于企业整个电算化背景和视野之下的内部控制的顺利实施与否具有十分重要乃至于决定性的影响。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就要考虑提升内部人员的个人素质,而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企业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来着手解决相关问题,从内部而言应该选拔一些,年龄较轻,跟素质较高的,年轻员工去学习会计电算化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从外部来说应该有目的的去以后会计电算化相关技能的员工,不断更新内部人员的血液,推进企业内部控制电算化的顺利实施。

克服会计电算化给企业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的电算化是涉及到整个企业的,对企业的管理机制、经营方法都植入电算化元素,用计算机网络提高企业的运营经营效率的一种企业运营战略。

二、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冲突:做好相关规划预案

当前存在的第二个问题是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冲突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企业做好相关的规划预案。

在企业发展过程当中,风险和危及的出现不可避免,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做好与内部控制相关的风险防控预案就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办公电子化和会计电算化是当前企业发展的进程,当中所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要的方向。

特别是对于那些具有相关科研任务、内部和外部的资金往来十分频繁的企业来说,使用电子化的方式来对高效的内部控制进行有效的分类和处理,对于提升企业内部的会计工作的运营效率、帮助企业在运营过程当中节约更多的时间和人力成本而言都是非常有好处的。

为此着眼于长远的发展,企业应该对自身的内部控制进行电算化方面的准备,从客观方面来说要对客观条件进行改善,各科室、特别是涉及到会计工作的相关科室要配备足够先进的电脑,

和正版的软件,从理念上来看,在企业内部运营的.制度的设定上,一定要充分考虑到会计电算化在实施过程当中的一些客观现实需求。

这里防范的风险主要是企业在经营中出现的相关问题,防范风险对于加强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之下,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有可能会为经济利益所诱惑,在会计账本上做手脚,为了一己私利,影响企业的整体利益。

在会计电算化深度发展的当下,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对于有效杜绝相关情况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版权问题引发争议:重视选择正版软件

第三个问题是电算化软件的版权问题给当前企业内部风控提供了新的不可预知性,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企业选择正版软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为了做好电算化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当前应该更加重视电算化软件的选择,并更加重视人员的培训。

通过实地调研我们发现在会计电算化发展的过程当中面的确出现了注入信息泄露和会计信息提供错误最终导致管理者决策错误,这些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企业的相关管理体制有漏洞,

更重要的问题在于,当前有相当一部分会计不能规范熟练地使用会计电算化软件,也就造成了当前会计电算化在审计等等相关环节上出现相当的障碍。

由于大陆版权和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的不够完善,企业使用盗版软件的情况时有发生,盗版软件尽管能降低企业的成本,但是盗版软件给企业带来的风险也是显而易见的,尤其非正版的会计软件当中可能会有植入的木马病毒,这给企业的信息泄露乃至正常运行都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企业作为国家人才的培养机构,请运营的效率高低直接决定了其在人才培养的过程当中的效率的高低,也从某种程度上对于我国劳动力人口的素质具有一定的影响。

特别是考虑到企业本身教育之道,高效的管理团队在日常工作和管理过程当中所折射的态度和对于版权方面的意识,最终会以某种方式作用于学生的思想。

如果企业在会计电算化应用于企业的内部控制算的进程当中,不去选择使用正版软件,就会在某种程度上对于学生的版权意识造成负面的影响,从长远上来看,这对于提升我国整个的法制化进程而且将产生非常巨大的阻碍作用。

四、结语

会计电算化的大背景下,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意义和价值愈发突出,顺利的解决内部控制和审计当中出现的问题,有利于企业和行业的长远发展,这需要相关从业人员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志鹏.论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J].教育与职业.(23):12-13.

[2]姜大卫.浅谈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12):45-46.

[3]孔祥祯.企业会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14):12-13.

会计电算化下审计的问题和解决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建设水平的提升,会计电算化已经在国内的各个领域当中普遍开展,不仅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推动了会计水平的进步。

相对而言,我国正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发展阶段,很多工作的执行都必须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应正视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审计问题,而后采取合理的解决方法。

会计电算化中的舞弊与对策 篇5

会计电算化主要是利用会计软件,以计算机代替手工会计的工作过程。会计电算化实现了数据的自动化处理,比如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和统计等工作。而且据笔者查阅资料发现,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数量的99%,提供了全国75%左右的就业岗位,每年GDP贡献约占全国的60%。所以,研究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通过提高中小企业内部的会计电算化水平,让更多的中小企业能够享受到会计电算化发展所带来的便捷,是非常有必要的。

2会计电算化对中小企业的意义

会计电算化中的舞弊与对策 篇6

摘要:会计过失普遍存在,它不能真实、公允的反映企业或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已成为我国经济领域里和生活中有待解决的顽症。本文主要从会计过失的概念、特点、其与会计舞弊的区别、原因及其防范和治理等方面进行阐述,以供参考。关键词:会计过失;会计舞弊;防范对策

一、前言

会计是管理经济的职业,其主要职责就是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及资金运转进行完整地、持续地、系统地反映和监督,以维护财经纪律,加强计划管理,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和服务。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主要实践者,其在经济管理和运行中具有一定的主导性和权威性,但在会计记录、计算、整理等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由于会计行为人自身的主观因素而导致的会计过失,导致会计信息不实等情况。为此,必需了解会计过失的概念、特点,其与舞弊的区别,会计过失的原因等,才能做到有效的防范。

二、会计过失的概念、特点

会计过失,是指会计人员在遵循会计规范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由于主观判断失误,经验不足和会计本身的不确定性,造成会计信息与经济活动本意之间的出入,亦称会计信息不实。会计过失的特点:当事人无不良企图,无造成失真的主观愿意,纯属工作疏失所致;不实在会计核算资料中暴露的比较明显;不实责任人一般得不到经济及其他利益;不实的纠正比较顺利等。

三、会计过失与会计舞弊的区别

会计舞弊,则是指当事人在进行经济活动或账务处理时,为了窃取资财或其他目的,有意识地采取虚构业务、涂改和伪造单据、账册及报表等弄虚作假,导致财务报表不实表达的违法犯罪行为,亦称会计造假。其是一种以获取不正当的利益为目的,采用欺骗性手段故意谎报财务事实的行为,舞弊行为人主观是有不良动机的、故意的,结果会造成舞弊人受益等。因此,会计过失与会计舞弊的区别主要体现:

(一)性质不同:过失是行为人在办理业务时发生的—种会计过失,一般不承担法律责任;而会计舞弊则属于不法行为,是行为人有意识、有预谋的一种犯法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二)目的不同:会计过失的当事人无不良动机和企图,是非故意造成过失;而会计舞弊的当事人却是有着恶意的、不良的企图,是以获得经济上或其他方面的利益,是故意造成的“会计过失”。

(三)手段不同:会计过失当事人是采用的正常方法,在处理业务中发生的差错;而会计舞弊当事人是采用非法手段处理业务的一种非法活动,如虚构业务、伪造票据、涂改记录、更换账页、粉饰报表等。

(四)后果不同:过失的表现比较明显,易于被发现和纠正,一般不会造成重大损失;而会计舞弊的表现比较隐蔽,往往被一些假象所掩盖,不易被发现和纠正,极易造成重大损失。总之,衡量过失与舞弊的主要标准是:是否存在不良企图、是否利用职权谋取私利、是否掩盖真相欺骗他人、是否使财产蒙受重大损失等等。在实际工作中,判断过失与舞弊必须有充分的证据。

四、会计过失产生的原因

会计过失的产生的原因有: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低下,实际操作能力不强,造成操作规范和程序的错误;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严格;会计准则、制度本身的不完善,随着会计环境的不断变化,新的经济情况不断涌现,而新的相关制度、法规又尚未建立、健全,致使会计对经济事项的处理产生不确定性,缺乏可操作性;采用法律或会计准则等行政法规、规章所不允许的会计政策;会计资料中的计算和抄写错误;会计估计错误;在本期应计项目与递延项目未作调整;由于会计人员工作不认真,造成疏忽性错误,或对已发生的经济业务不予重视,造成漏记已完成的交易或事项;会计人员对会计政策不熟悉,造成会计政策误用的现象;对事实的忽视和误用;提前确认尚未实现的收入或不确认已实现的收入;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划分差错;由于会计准则、制度规定了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基本规范要求,但会计受某些既定前提和原则的影响与限制,致使会计过失;某些会计程序和方法的可选择性,使会计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会计程序和方法,在一定情况下又可发生会计变更,从而产生会计的不确定性,导致会计过失;其他原因导致的差错,如错记借贷方向、错记账户等。

五、会计过失的防范和治理

(一)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为会计规范有效运行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

内部控制制度是财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其是否适宜、有效,是衡量其经营管理绩效的重要指标,其为会计规范在单位的有效运行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在财务管理中,严格执行一套完善规范的内控体系,能有效起到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因此,治理会计过失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组织机构和人员设置上严格贯彻执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建立健全相应的授权批准、岗位分工、业务记录、财产安全、人员控制等内部控制制度,使日常会计业务处理及会计档案管理每一环节的人员之间分工科学,职责明确,形成既能相互协作又能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这样就能减少过失的可能性。(二)加强会计规范建设,完善会计准则、制度

考虑到中国面临的特殊会计环境,我国应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建立以会计准则为核心、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相结合的会计准则体系,加强会计规范建设,尽量克服和减少会计准则、制度的不确定性,如制定机构人员的组成应选择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群体;最终确定的会计准则应对未来会计环境的变化有较科学和具有—定超前的分析和预测。同时,还应尽可能减少可供选择的会计程序和方法,以缩小会计选择的范围,降低因会计程序和方法的多样性而造成的会计过失。

而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中,要立足于客观实际,要符合政策法规、准则制度的规定,依据会计确认和计量的标准对会计事项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反映,不应凭主观臆断,凭空想象,特别是一些需要估计,断判和推理的会计事项,更要注意避免主观随意性的发生,从而减少会计过失。

(三)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制度的制定,以适应会计环境的变化

一是会计准则、制度的制定,应对未来的会计环境变化具有一定超前性的和预测,以使会计准则、制度具有较好稳定性和持续性,避免未来环境的不确定性对会计准则、制度产生过多的困扰;二是对于会计准则中的某些定义和释义要有精确的分析和解释,如果某一定义和释义可能会有多种理解,则应对各种可能的理解作详细阐述,表明其适用情况,这就不会使会计准则的使用者造成误解;三是在制定和执行会计准则、制度的过程中,要注意协调好有关利益集团的相应制衡关系,并将各方利益在有关准则中充分体现,以消除或减少对准则的抵触和抵制行为,增加或提高对准则利益的认同感。

(四)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

会计人员是会计活动的主体,是处理加工会计信息的直接操作人员,是防止会计过失,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第一道放线,因此需要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职业判断能力的优秀人员担任会计工作,因此,加强会计人员素质的提升应做到:首先,应严格执行《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只有通过会计从业资格审核的人员才能从事会计工作;其次,逐步健全和完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准则,通过监督和检查,督促和教育,帮助会计人员提高职业道德水平,会计人员也应以严明的态度来约束自己的职业行为,把履行会计职责转变为自觉遵守的道德行业准则;第三,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考核、职称评定等工作,尤其要抓好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切实帮助他们提高素质,积累经验,更新知识。(五)尽快制定与会计电算化有关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

目前,我国尚未有与会计电算化有关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这是不符合国际惯例的,也是滞后于实际工作要求的,必然会影响新形势下会计工作的质量。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和系统工程理论的逐步完善,随着会计电算化的不断普及,计算机与会计工作已密不可分,我国的会计工作要想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则应尽快制定相应的准则,来规范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会计工作,从而减少会计过失,确保会计信息质量。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会计过失导致的会计信息不实,其具体原因有很多,且极为复杂,要防范则必须注意结合多种措施综合利用。为此,应以会计准则、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为核心,加强会计规范建设,完善各种会计准则、制度,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等,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减少会计信息过失,从而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参考文献:

五种会计电算化舞弊及其防范 篇7

1. 篡改数据的方式。

(1) 输入虚假的会计数据。某企业年底为了完成计划利润, 就在12月份的会计核算时直接将虚假的数据输入计算机, 以达到其虚增利润的目的。 (2) 修改数据。这种方式往往是绕过计算机会计系统直接对会计数据文件进行修改。例如, 1986年我国首例计算机舞弊案, 即大连市工商银行某办事处计算机会计系统管理员伙同他人利用计算机修改账目文件, 截留企事业单位的贷款利息, 达到贪污的目的。 (3) 删除数据。有些单位的计算机操作人员串通库管人员, 从存货系统中删除某个存货数据, 然后再设法从仓库取走该存货。例如, 美国一位电子工程系的学生, 无意中在废纸堆中发现了某公司的计算机会计系统的程序说明, 这些说明是因为系统修改后编制了新的说明而被丢掉的。他把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捡到的资料相结合, 经过多次试验, 终于找到了通过电话进入该公司计算机会计系统的方法, 并通过系统了解到公司允许的损失限额, 于是他通过电话直接向系统输入购货订单, 并且每次购货都控制在允许损失的范围内。就这样, 在两年的时间里, 他得到了该公司价值100万美元的供货而不需付一分钱。

2. 控制措施。

(1) 建立科目名称与代码对照文件。当输入会计科目代码时, 系统首先在对照文件中查找, 如果查找不到, 则在屏幕上显示“该科目不合法”字样, 并提示用户重新输入;如果输入的科目确属非法科目, 则废弃已输入的科目, 重新输入正确的科目代码;若是新增科目, 则应先将该科目追记于对照文件。这种控制方法能有效地防止非法会计科目被输入系统。 (2) 设置科目代码校验位。校验位技术是在科目代码上多加一位, 该位的值由原代码按一定的规则计算得出, 代码输入并转换为机器可读的形式后, 计算机将按原规则重新计算校验位的值, 并与输入的校验位的值进行比较。如果发现差异, 则说明此代码在输入过程中出错, 计算机将给出错误信息, 以保证重要科目代码输入的正确性。 (3) 设立对应关系参照文件。由于每张记账凭证均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会计科目, 每个科目输入正确并不能保证这笔分录是正确的, 因为还可能发生其对应关系错误。对此, 可根据业务间的相互关系, 事先确定每个科目的对应科目, 建立参照文件。当输入完一张记账凭证后, 访问参照文件, 检查和判断输入的科目之间是否存在对应关系。 (4) 试算平衡检验。对每一笔会计分录都可进行试算平衡检验。其做法是:将试算平衡程序化, 当一笔会计分录输入完后自动对其进行试算平衡检查。 (5) 顺序检查。每输入一张记账凭证的编号, 计算机即检查该凭证编号是否与本月已输入的凭证编号重复, 若重复, 则提示重输。 (6) 屏幕审核法。对已输入的记账凭证在屏幕上再次显示出来以供检查。这种控制方法下可由操作人员在输入后立即审核, 也可由审核人员负责审核。若由操作人员审核, 发现错误后, 可立即修改。 (7) 二次输入法。将会计数据先后两次输入或同时由两人分别输入, 将两次或两人输入的结果进行比较, 即可发现输入是否错误。由于二次输入法运行速度慢, 所以这种控制方法主要用于十分重要的科目代码的输入。 (8) 控制总数法。控制总数可以是凭证张数, 也可以是金额合计数。当一批凭证输入后, 计算机可自动点计该批凭证的张数, 或该批凭证的金额总数, 并与批首表上的点计数或金额总数进行核对, 若不一致, 则显示错误信息。

二、修改输出数据

财务软件的输出功能一般包括查询输出、打印输出、向软盘输出和运用网络输出等。输出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保证计算机输出结果的正确性、可靠性、及时性和必要的保密性, 保证输出的接触人员是仅限于经过授权的人员。为此, 要对打印或下载的文档资料严格控制, 对储存输出数据的各种磁盘或其他磁性介质也要采取各种控制措施, 并建立输出资料控制制度, 由专人负责分发、保管并登记输出资料的使用者、分发日期、打印份数或下载情况;同时对发生的差错、丢失、泄密等事故要进行记录, 仔细分析形成事故的原因是操作人员的过错还是程序本身的差错, 并能采取相应的避免措施或改进措施。软件应对各种输出要求进行权限设置, 未经授权, 计算机拒绝执行其输出要求。例如在网上传输要设置网络口令, 只有当口令正确时才能执行输出操作;又如对向软盘输出的情况, 计算机应首先检查软盘的安全性, 以防止计算机病毒的侵入。

与篡改输入数据类似, 有些企业直接在输出结果上做文章。如某企业2008年度根据计算机会计系统生成的报表出现了亏损, 该企业为了体现良好的公司业绩, 就直接对报表数据进行了修改, 以此来达到目的。

输出控制的目的是要保证系统能完整、准确地输出经处理的会计信息, 未经授权批准的人不能接触输出资料。常见的控制措施包括: (1) 输出权限控制。即只有经过授权批准的人才能执行输出操作, 并要做好操作记录。计算机会计系统的输出主要有三种:一是屏幕显示, 二是打印输出, 三是存入磁性介质。这三种方式都要设立相应的权限控制, 具体有:限定使用计算机或终端的人员、通过口令使用输出模块等。 (2) 勾稽关系检查。在财务报表输出前, 由计算机检查报表间应有的勾稽关系是否满足, 若不满足, 则给出错误信息。 (3) 输出审视。打印输出的资料要进行登记, 并经有关人员检查后签章才能送出使用或按会计档案的要求保管, 未经批准的人不得接触系统的输出资料。由计算机打印输出的账簿必须经操作人员、稽查人员共同签章。未经稽查人员签章的账簿不具有合法性。

三、分摊进销差价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商品进销差价”科目用来核算企业采用售价进行日常核算的商品收入与进价之间的差额。企业购入、加工收回以及销售退回等增加的库存商品, 按商品售价, 借记“库存商品”科目, 按商品进价, 贷记“银行存款”、“委托加工物资”等科目, 按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 贷记“商品进销差价”科目。期末分摊已销商品的进销差价, 借记“商品进销差价”科目, 贷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该科目期末应为贷方余额, 反映企业库存商品的进销差价。

例如, 某税务检查组到一户商业企业——A公司例行检查。从被检查年度起, A公司采用财务软件核算, 销售额为5亿元左右, 账面利润仅为0.2万元。所经销商品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的税率都为17%, 增值税税负低于预警线下限, 约为1.5%。这说明A公司所销售的商品有一定的盈利能力, 应该有增值税, 但A公司被检查年度的账面利润却几乎为零。

检查组从商品购进到销售的各个环节逐一进行了检查, 均未发现异常。检查人员分析认为, 尽管增值税税负仅为1.5%, 远低于预警线下限, 但这不仅说明A公司仍有1.5%的增值率, 而且可以推算出A公司约有1.5%的毛利率。如果销售额为5亿元, 则至少应该实现约750万元的毛利, 但实际账面毛利仅为450万元, 扣除各项费用后, 账面利润额和利润率几乎为零, 这些数据前后自相矛盾。再来分析A公司的实际费用率, A公司的费用率并不高, 这说明A公司通过费用挤占利润的可能性不大。因此, 如果存在差错, 最大的可能性就在毛利的核算上。

检查组要求A公司提供每月计算商品进销差价的过程和相关数据, 但A公司解释说, 由于从被检查年度起通过财务软件进行会计核算, 因此是电脑直接计算出的商品进销差价, 无法提供计算商品进销差价的过程和明细数据。这句话却提醒了检查人员:财务软件会不会存在问题?于是, 检查人员对商品进销差价率和商品进销差价额, 从年初开始逐月滚动进行了复核计算, 计算的最终结果显示, 全年商品的进销差价率为1.52%, 全年少结转商品进销差价约310万元。最终查明, A公司账面上体现的发出商品, 是其内部专门从事批发业务的部门按照进价核算没有进销差价的商品。在用财务软件计算商品进销差价率时, 企业将这部分金额计入了计算公式的分母, 使得每月计算的商品进销差价率偏低, 从而全年少结转商品进销差价额约310万元, 少确认利润约310万元, 少缴了相应的企业所得税。

上述案例提醒检查人员, 对企业使用的财务软件不能过于相信, 如果人为错误地设定了程序, 就会出现歪曲事实的结果。

四、程序作假手法

1. 木马计。

在计算机领域中, 木马是一类恶意程序。木马是有隐藏性的、自发性的、可被用来进行恶意行为的程序, 一般不会直接对电脑产生危害, 而是以控制为主。例如, 某企业是外商投资性生产企业, 生产经营期限20年, 并且属于高新技术产业, 根据国家税法规定, 享受“免二减三”的所得税优惠政策。该企业1994年成立, 至2000年已满“免二减三”优惠期, 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于是该企业在电算化程序中编进指令, 令其自动在年底将利润生成负数, 从而达到逃税的目的。

防治木马的危害, 应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 安装杀毒软件和个人防火墙, 并及时升级。第二, 把个人防火墙设置好安全等级, 防止未知程序向外传送数据。第三, 可以考虑使用安全性比较好的浏览器和电子邮件客户端工具。第四, 如果使用IE浏览器, 应该安装安全助手, 防止恶意网站在自己的电脑上安装不明软件和浏览器插件, 以免被木马趁机侵入。

远程控制的木马有:“冰河”、“灰鸽子”、“上兴”、“PCshare”、“网络神偷”、“FLUX”等, 通过线程插入技术的木马也有很多。现在的木马程序常常和DLL文件息息相关, 很多人称之为“DLL木马”。DLL木马的最高境界是线程插入技术, 即将自己的代码嵌入正在运行的进程中的技术。

2. 越级法。

这是一个只在特殊情况下 (当计算机出现故障, 运转异常时) 使用的计算机系统干预程序。这种程序能越过所有控制, 修改或暴露计算机内容。这种应用程序一般仅限于系统程序员和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维修人员使用, 但也不排除被一些不法分子使用以达到其不法目的。

3. 截尾术。

从大量资财中窃取一小部分, 这种手法称为截尾术, 也就是只对构成总数的明细项目进行调整, 而保持总数不变, 以达到取走一部分而又不会在总体上被发现的目的。实际上, 这种截尾术方法已出现多年, 甚至在会计电算化产生之前就已存在。例如, 在银行计算机会计系统, 可对活期存款账户系统加以改动, 从而使得几万个账户无规律地减少1~10分钱, 再将这部分钱存入特定的账户, 这样便可以通过正常手段提取使用。由于资金并没有从账户系统中销去, 而仅仅是将这一小部分重新安排, 所以, 并没有破坏任何控制环节。

又如在计算机计算利息时, 其结果大都包括货币中最小一位, 如“分”, 而“分”后面的数字采取“四舍五入”的方法处理, 从而形成尾差, 在计算机不断地“四舍五入”的运算过程中, 当尾差累计超过1分时, 无论正负, 都要对前面计算的那个账户进行调整, 减少或增加这个账户的尾数, 使累计尾数不足1分。这样, 有些账户系统余额就会比正确的近似值多1分或少1分, 而所有账户的总数仍将保持平衡。基于这一点, 富有创造性的计算机会计系统程序员能够在计算机会计系统中设置陷阱, 为自己积累数量可观的钱财, 而使账户仍然维持平衡, 不被发现。

4. 活动天窗。

活动天窗是一种由计算机会计系统程序编制人员有意安排的指令语句。这种语句利用人为设置的窗口侵入系统, 在程序查错、修改或再启动时通过这些窗口访问有关的程序。

在计算机会计系统的使用和维护过程中, 技术较高明的程序员大都会发现这类缺陷, 并加以有益无害的利用。但是, 活动天窗往往是用来达到未经授权的预谋目的。计算机会计系统所能执行的功能, 如果没有列入规程, 则被称为负规程。设计人员和执行人员要做到使程序按规程运行, 并能证实程序确实按规程运行是十分困难的。目前, 还不可能证实计算机会计系统没有执行规程之外的功能。

侦查活动天窗没有直接的方法。如果能够对可疑的活动天窗加以充分确认, 进行各种可能的测试, 则有可能查出有图谋的隐藏功能, 这需要计算机会计系统设计员和经验丰富的应用程序设计员的专业技术。如果查找活动天窗的人员专业知识不够丰富, 会浪费大量的计算机服务时间。调查人员应挑选最有胜任能力的专家, 对可疑的计算机会计系统进行检查。

开发大型计算机应用系统, 程序员一般要插进一些调试手段, 即在密码中加进空隙, 以便日后增加密码并使之具有中期输出能力。在正常情况下, 终期编辑时要取消这些天窗, 但常被忽视, 或有意留下, 以备将来接触、修改之用。有些不道德的程序员为了以后损害计算机系统, 会有意插入天窗。

5. 陷阱术。

陷阱术是指在程序中设立一个秘密的未说明的进入程序模块的入口方法, 这个秘密的入口即为陷阱。设立陷阱的意图是在系统正式投入运行之后, 能让设立陷阱的程序员有访问系统的入口。

五、采用拾遗盗取

拾遗是在一项作业执行完毕后, 取得遗留在计算机系统内或附近的会计数据。简单有形的拾遗是从废纸篓中搜寻废弃的计算机清单复印件等。而较复杂的拾遗技术方法包括在一项作业完成后, 搜寻留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会计数据。

例如, 计算机操作系统可能没有把输入/输出数据暂存的缓冲区擦除干净。有些操作系统不擦除磁带、磁盘存储媒介, 因为要花费计算机大量时间。因此, 在旧数据上写新数据, 下次作业时, 有可能先读旧数据, 然后再读新数据。具体过程可以是这样的, 前项作业使用并保留在某个存储单元, 且只写了少量数据。但在作业执行中, 要把存储单元的内容全部读出, 这样便抓住 (拾遗) 上次作业时存入的数据。

又如, 美国得克萨斯州某计算机分时服务部有几家石油公司顾客。该服务部计算机操作员发现, 每当顾客使用计算机服务时, 总是要求将暂存磁带装入磁带驱动器。这位操作员装入磁带后, 发现读带灯总是在写带灯亮之前亮起。这说明, 用户先从暂存带上读出数据, 然后再写进数据。此事多次发生后, 引起了这位操作员的警觉, 发现该顾客在进行产业间谍活动, 窃取各石油公司存在暂存带上的数据, 并把这些专用的昂贵数据卖给其他石油公司。

会计舞弊中的货币资金舞弊及对策 篇8

货币资金是社会财富的直接凭证和尺度,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与企业经济交易或业务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货币资金舞弊一直是会计舞弊中的主要形式。防范货币资金舞弊,为当前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将从货币资金舞弊的种类和常见案例出发,深入分析货币资金舞弊的特点,并提出防范货币资金舞弊的对策。

一、货币资金舞弊的概念及种类

1.货币资金舞弊的概念。

会计舞弊是指故意的、有目的的、有预谋的、有针对性的财务造假和欺诈行为,包括侵占型和信息造假型货币资金舞弊。由于企业在进行经济活动中,大量的现金将深入到企业运转的每一个角落,监管比较困难。因此,货币资金下的舞弊便成为会计舞弊中的常见形式。

2.货币资金舞弊的常见形式。

(1)侵占型货币资金舞弊的常见形式。

侵占型货币资金舞弊,通常是企业财务人员或单位个人联合财务人员进行的内部欺诈,达到侵占企业经营成果的货币资金舞弊目的。主要手段有:

其一,现金收支业务中的舞弊:①在凭证上舞弊。主要是涂改原始凭证的金额、虚开发票、虚构内容。②在票据上舞弊。利用假复写,使票据存根联和凭证联金额不一致,造成收多报少或支少报多或销毁收入现金的票据,将现金据为己有。③在账簿上舞弊。在登记现金日记账时错记金额,或将其合计数少加。

其二,银行存款收支业务中的舞弊。①票据舞弊。将收到的各种有利票据私自转让与个人利害相连的单位从中捞取私利,或把公款转入自己私设的银行户头。②账务舞弊私自提现,通过涂改银行对账单把账做平。多头开户,将应收款转入私设户头。

(2)信息造假型货币资金舞弊的常见形式。

信息造假型货币资金舞弊,是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一种常见手段。主要包括高现金舞弊、受限资金舞弊、货币资金流水舞弊、募集资金使用舞弊、账外现金舞弊等形式。

高现金舞弊的表现形式为公司财务报表上的货币资金数额较大,而企业实际拥有的货币资金远少于报表数。这种舞弊可以通过核对银行存款询证函、银行对账单和余额节表的合理性得到验证。例如浙大海纳2003年报、2004年半年报披露的银行存款分别为2.32亿元和2.61亿元,但在这期间大股东及关联方多次私自从公司账户上划走存款,实际银行存款只有1.30亿元和2 585万元。另,2004年半年报披露的债券投资额,实际上全部落入关联方上海安正教育科技的囊中,公司的国债账户空空如也。

受限资金舞弊即企业将受限资金并入非受限资金,造成了公司拥有大额货币资金可供支配的假象。如金花股份自2004年11月以来,先后将2.85亿元以存单质押的方式为第三方提供全额银行承兑保证。质押期满后,第三方无力偿还,导致这笔存款被银行扣除同时以公司名义借贷,类似的占用资金达6.02亿元。

货币资金流水舞弊是由于货币资金是以时点数的形式出现在财务报告中,企业通过在财务报告时点临时虚增或虚减资金造成资金假相。

上市公司的募集资金是指该公司股票登陆二级市场交易以及挂牌后配送、发行债券、票据等获取的相关资金。中国证监会2007年3月19日发布规定,要求上市企业不得利用从股票、债券或票据发行中所募集的资金来进行新股配售、申购,或用于股票及其衍生品种、可转换公司债券等的交易。规定指出,当上市公司计划将超过本次募集金额10%以上的闲置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时,须经股东大会审议批准。

账外资金是指违反国家财经法规,采取侵占、转移、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等手段套取资金,未列入本单位财务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自存放、任意支配的款项的行为,具有很大的隐蔽性。

二、货币资金舞弊的危害性

1.侵占型货币资金舞弊的危害。

一是直接侵占企业的经营成果。企业的经营交易通常以货币的形式支付。在支付过程中,出纳员和相关会计人员为侵占企业的经营成果而进行会计舞弊,侵占企业的经营成果危害企业和其他员工的利益。

二是舞弊所造成的错误信息误导经营决策者的决策。决策者通过销售和现金的收付了解市场的占有率以及坏账率。如果被会计人员贪污或者挪用了而导致企业已收账款仍然以应收账款形式表现,影响决策者对市场行情的正确判断。

三是影响企业正常的现金周转贪污或者挪用企业货币资金,使得企业缺少正常应有的可使用货币资金,企业正常的资金周转受到影响。

2.信息造假型货币资金舞弊的危害。

信息造假型货币资金舞弊所造成的危害,除如一般会计舞弊一样歪曲企业财务信息、误导投资者决策、影响会计诚信外,上市公司货币资金舞弊通常伴随着控股股东通过上市公司圈钱。因此,当上市公司发生货币资金舞弊时,就意味着公司发生重大财务危机,对中小股东带来灾害性的损失,社会危害性极大。

三、防范货币资金舞弊的对策

1.防范侵占型货币资金舞弊的措施。

侵占型货币资金舞弊的发生,其原因主要是行为者的个人品质低下、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因此,防范侵占型货币资金舞弊应该从这两方面进行完善。

一是把好用人关。人员素质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人事部门在招聘会计人员时,应全面审阅应聘人员的受教育程度和工作经历,其中对于思想品行、道德修养方面要重点把关。

二是把好制度关。第一,“严格核实”银行对账单。会计主管必须至少每月一次亲自核实银行存款余额的正确性和未达账项的真实性,对于未达账项应当及时查明原因并督办清理。第二,“两个限制”控制货币资金交易,即限制银行代理业务、限制开设银行账号。不定期安排出纳人员到银行柜面办理业务,大额的现金收支,应由本单位人员自行操作,并通过网上银行或电话银行,及时掌握企业的资金交易记录和余额情况。要经常检查账号使用情况,及时清理静态账号,归并多余账号。第三,坚持“三复核”,复核货币资金的支付必要性,复核资金支付的申请审批手续,复核货币资金支付的落实情况。第四,实行“两分开”,即空白银行付款凭证与印鉴、财务专用章与个人名章分开,把好票据印鉴关。第五,做到“两发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发挥网络实时传输功能、电子签名和加密技术等现代化技术手段,达到多方牵制的目的。

2.防范信息造假型货币资金舞弊的措施。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防范的关键在于审计能否发现、鉴别。货币资金舞弊尤其如此。审计人员在对上市公司进行审计时,除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外,还必须运用一套有效的方法。

一要从整体上把握企业情况。审计师不仅仅是查账师,还应该是审计分析师,应先取得被审计单位的银行账户开设情况一览表,包括已经销户和近期没有业务发生的银行账户,以及被审计单位下设的有银行账户的分支机构及职能部门。了解开设银行账户的部门、开户时间、销户时间、开户银行、用途等信息。审阅全部银行账户的银行存款调节表,对于那些调节项目,要考虑是否需要做调整。如果存款很多,要考虑它的用途,是应该用来还贷,还是去做更好的投资,而不是简单存活期。一旦发现有委托理财等证券投资包括国债投资业务,要高度警惕其损益的真实性,以及账外的证券投资资产及负债存在的可能性。

二要分析被审计单位货币资金的构成形式。一般而言,被审计单位的货币资金主要是以活期存款的方式存放,一些资金充裕的企业也常常选择定期存款、股票国债投资、通过委托理财等方式。审计时要关注银行存款科目下的二级科目,除了活期、定期银行存款外,企业有无将存放在证券公司的款项、委托贷款等具有风险性的资金放在银行存款科目中进行核算。

三要核对银行对账单与银行存款。在确定银行对账单真实性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取得本期全部银行对账单,根据审计重要性水平,结合专业判断,确定需要核对的金额下限;如果发现没有入账的资金收付,要认真查找原因。在抽查银行存款大额收支程序时,关注频繁出现的大额提现和现存、大额的收款和付款,是否有合理的业务事项做支持。具体来说:

首先关注定期存款、保证金等受限制银行存款。当被审计单位有定期存款和承兑保证金时要考虑其是否存在未入账贷款和应付票据的可能性。特别要注意的是:取得定期存单原件;对定期存单进行函证或抽样函证;定期存单的转存;确定未达账项的真实性。

其次关注有无资金收付不记账。检查是否为出借银行账户或者是转移资金。出借银行账号的情况一般是在对账单上先有一笔资金收入,在相近日期又有一笔资金支出,或者是分若干笔转出或提现,金额相等,常以整数出现。对于这种情况,要进一步追查资金的来源和去向,必要时可以进行函证。要核对有关的销售合同,查明是属于出借账号,还是收入没有入账。

再次关注大额现金收付记录。检查除了现金管理规定中的发放工资、领取备用金等几种情况外的大额提取现金和收取现金的记录,检查企业是否有意隐瞒现金的真实来源或者去向,有无利用现金结算方式进行舞弊。

另外还应关注转账支票的去向。由于支票自身的特点在财务凭证上只留存根,在企业内部控制较差的情况下,资金很有可能被暗渡陈仓。审计时应对某些性质或金额比较重要的转账业务到银行或收款方进行延伸核实。

结束语

货币资金舞弊是会计舞弊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严重危害到企业自身的利益和发展,更对我国经济环境造成很大的诚信缺失,危害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侵占型货币资金舞弊,可以通过建立、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来实现对舞弊的防范。对于信息造假型货币资金舞弊,主要需要审计人员的有效鉴别和及时发现。审计人员在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进行审计时,除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外,还必须运用一套有效的方法。

上一篇:2023年台州事业单位面试技巧-自我认知下一篇:走进苏东坡高考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