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课程教案设计

2024-05-26

家长课程教案设计(精选8篇)

家长课程教案设计 篇1

家长课程教案设计

——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四年级一班 华淑凤

[教学目的] 1.让家长知道培养孩子独立性很重要;2.让家长知道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教学重点] 让家长知道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录音机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让家长明确学习目的:

未来是属于孩子的,孩子未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未来的生活要靠他们自己去创造。这一切都不是父母替代得了的,所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是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二、学习新课

1、家长先自主学习教材“情景对话”《我的事情我做主》《妈妈,我能参加夏令营吗?》及相关部分内容,然后让家长自由发言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在培养孩子独立性方面的得与失。

2、走进专家讲堂:让家长知道:①有成就的人必然是一个自主的人。孩子的自主行动是自发的、自愿的,所以更容易坚持,更能促进孩子的自主发展。②无数事实证明,缺乏独立性,凡事总依赖别人决断的孩子,永远都长不大,也很难成熟起来。③作为家长,要培养孩子的创造精神,要达到教育孩子的本质目的,首先应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具有自主性的人。

三、建议家长做法

在家庭教育中,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需要家长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培养独立性的前提是建立孩子的自我感,让他们在情感上先自立起来。①把独立思考的权利还给孩子。②把行动的权利还给孩子。

2、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要经常鼓励孩子,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家长的鼓励是孩子获得自信心的重要手段,孩子会从父母信任的目光、满意的微笑、赞赏的话语中得到鼓励,倍加相信自己的能力。

3、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要保护孩子的自尊。①自尊是孩子发展与成长的阳光和空气,所以,家长要保护孩子的自尊,不要有意无意贬低他们的能力,抹杀他们的努力。②蹲下身子看孩子,孩子和我们是平等的。③不要把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比。要比,就要把自己孩子的现在与过去比,这样才能比出进步,比出信心。

4、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要时时倾听孩子的心声。家长要给孩子说话的自由,常常倾听孩子的心声,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

5、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孩子的路需要自己走,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去探索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没有必要现在就为孩子设定将来的生活和工作。

6、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要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鼓励孩子去尝试新事物,会使孩子从解决问题的实践中获得知识,增长才干,回促进孩子的探索精神,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性。

7、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要宽容孩子的过错。孩子犯错是难免的,家站个应及时指出孩子的错误,只要他能认识到错误,改正错误,就应该给予肯定,不要指责,更不能惩罚。家长的宽容,可以促进孩子的不断发展。

四、进行课堂总结:

培养孩子独立性,最关键的是家长自己要战胜自我。我们常见有的家长一见到孩子碰到困难,不是鼓励他去克服困难,而是立即代劳。还有的家长明知应要求孩子克服困难,坚持自己去做事,但只要孩子一哭一闹,立即“心软”而“妥协”,依顺孩子,从而前功尽弃。因此,为了孩子的未来,家长还应下决心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毅力。

五、布置课后作业:

每天给孩子一个能独立完成的任务,并及时提出表扬和鼓励,坚持一个月

家长课程教案设计 篇2

关键词:园林,景观,生态,设计

景观设计课程涉及多门学科, 若没有比较系统的教学方法, 学生在学习时就会遇到无法掌握大量知识点的难题。在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建筑学专业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前期准备过程中, 发现从园林概念到景观概念的认识入手去搜集大量的相关教材、期刊论文和网页等资料, 能够较为清晰地理清景观设计教学脉络问题, 可以打破以往一本教材为主导的备课模式, 对园林概念与景观概念的准确诠释, 主要源于三大古老文明的影响、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景观生态学研究等方面。

1 古老文明影响下的园林概念

在1954年于维也纳召开的世界园林联合会上, 英国园林学家杰里科认为:世界园林史上的三大景观原动力是中国、古希腊和西亚。在整个世界范围内, 中部文明 (起源于美索不达米亚) 、东部文明 (印度、中国、日本和东南亚) 和西部文明 (起源于埃及) 的景观自成体系。

1.1 在东部文明影响下的中国古典园林与日本园林

秉承“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中国古典园林着眼于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关系, 分为山居草堂、山庄别墅、城市山林、名胜风景区的公共游豫园林。山居草堂、山庄别墅乃自然山林中的建筑, 蕴涵了隐遁的人文意识。城市山林是建筑群中的山林, 追求中隐的兼得山林精神生活和城市物质生活的满足。名胜风景区的公共游豫园林则将建筑与山林互为背景, 互为点缀。若从园主的身份来看, 私家园林妙在小巧淡雅, 以幽曲来丰富园林的意境, 多注重以对景、借景、隔景、透景等的处理。皇家园林开阔恢宏, 以真山真水作为造园的要素, 有苑囿海上三山的神仙思想, 有艮岳对自然细腻幽深的表达, 更有集景式风格与外来因素的渗透。立意构思、掇山理水、亭台楼阁、莳花栽木、题名点景、诗情画意为造园六法。

中国文化输入日本始于汉代, 在唐代达到高潮, 宋、明两代亦有传输。日本园林用极少的构成要素达到极大的意韵效果, 形成了筑山庭和平庭、枯山水和池泉、坐观式、周游式、回游式园林等。

1.2 在西部文明影响下的西方古典园林

沿着几何式的道路开始发展的西方古典园林, 将水、常绿植物和柱廊作为重要的造园要素。古代的园林注重美学与功能的融合, 注重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强调功能分区、采光与排水、防御等系统的完善。文艺复兴时期的园林更强调以“人”作为设计的核心, 把园林纳入生活区域, 竞相效仿古罗马的园艺热潮造就了严整对称、水景丰富的意大利台地园。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法国在融合意大利造园思想和地域特色之后兴建了勒·诺特设计的精益求精的韦贡特庄园和有意突出三角形和十字形水渠的凡尔赛宫庭园。然而英国造园学院的园林设计革命, 却形成了自然、隐藏、富于变化、强调优美曲线的特征。追求完善和改进的“能人布朗”非常注重景观中曲线的运用, 把景观设计转变为理性的调控。在100多年前设计了纽约中央公园 (1858年~1876年) 的弗雷德里克·劳·奥姆特德被普遍认为是美国景观设计学的奠基人。

1.3 在中部文明影响下形成的西亚园林

西亚园林亦称伊斯兰园林, 在波斯和阿拉伯双重文化作用下, 出于克服干旱气候节省水源等原因, 深受古埃及园林的影响:直线水渠, 由实用逐步过渡到观赏功能的植物须随其规则布置。在公元前3500年就围筑猎园并逐渐向游乐园演化, 公元前6世纪位于伊什达门附近的巴比伦空中花园耸起中空可居住的人工山, 设有提水装置, 利于植物灌溉。公元8世纪伊斯兰教徒控制西亚后普及教义, 《古兰经》中描述的水河、乳河、酒河、蜜河在现实中化作穿过中心水池的四条主干渠, 巧妙地将园林分成田字形。

2 传统与现代对话中的园林概念

发达的现代物质文明之下, 园林是人类发展的一种原初精神力量, 可以作为静笃深思、林泉高致的场所, 是我们今天生活空间的调节和补充。同时环境、遗产、可持续性成为我们无法回避的话题。

中国古典园林取法自然而又高于自然。重视山水, 园中建筑是对景色的点缀和辅助。通过时间的延伸来展示拓扑形态构图。寓情于景, 受儒、道、佛教的影响, 追求人间仙境。“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的自由流畅的造园形式和丰富多彩的植物种类曾经震惊和影响西方世界, 也促进了现代园林发展。然而中国园林受无为而治的消极影响导致对自然的认识不全面, 对于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更加不够深入, 在植物材料的配置水平等方面显然比西方落后。

西方古典园林改造自然而表现人工痕迹。重视建筑物, 山水花木、水体雕塑等是建筑的陪衬物或延伸。通过缩短时间流程来展示几何构图形式。寓理于景, “唯理”美学观念受基督教影响, 追求天堂梦想。从14世纪到19世纪中叶, 园林设计由私家庭院的设计扩展到公园与私家花园并重的局面。至此西方园林概念开始逐渐发展成为更为广泛的景观概念。

3 现代生态理念指导下的景观概念

与以往各个时期相比较, 现代景观设计为实现理想的景观生态设计目标, 要求自然、社会科学、规划设计等多种学科进行统一的、整体的设计。强调设计是为人类生态系统进行全面设计, 设计的前提在于维护自然形态原有的生态结构与功能, 而且在美学、功能、交通、经济、自然保护等方面都要有整体优化的意识。

3.1 景观的范畴

所有未被建筑物覆盖的土地的利用和改造均纳入园林与景观设计范畴之中, 涉及范围已从人工园林扩展到以自然形态为基础的景观世界, 包括与建筑密切相关的庭院、后院等小园林, 还有公共花园 (街心花园、活水公园、文化公园、室内花园等) , 游憩性公园绿地系统, 自然公园、森林公园、森林动物园和原始森林游览区, 特殊地貌景观保护区等。

3.2 景观生态学方面的设计内容

在景观生态学方面, 景观设计目的是:1) 构成景物, 控制风景视线;2) 表现季节, 覆盖地表;3) 改观地形, 组合空间;4) 适合地方特色;5) 丰富园林色彩;6) 统筹近、远期景观效果。植物造景作为主要设计内容包括朝向要求、背景设计、植床设计、边缘设计、花卉种植、草木植物种植设计。

花卉种植包括花坛、花境、花台、花池、花丛、花缘、花带、花群及花地等种植形式。花坛的造景涵盖了盛花花坛、装饰小品花坛 (立体花坛) 、活动花坛、模纹及标题花坛、带状花坛、独立花坛、花坛群、花坛组群、连续花坛群、草皮花坛等种类。由于花境经常设置在建筑墙基前的带状空地上、游廊前草坪上、篱栏 (栅栏、篱笆) 及围墙或挡墙前、花架下、道路上、林中空地上、庭院花园中等处, 所以花境植物种植设计较为丰富多变, 在季相设计、色彩设计、植物选择、平立面设计等方面更显地域特色。

3.3 现代景观的优势与特色

适逢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愈加频繁, 先进的西方现代景观技术、设计理念在主张解决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精心协调城市与人的关系过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而随着人类越来越重视历史文脉与地域文化的保护, 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一样正渐渐重拾本土特色, 而且较之更具有地域色彩的亲和力。

以从园林概念到景观概念的认识入手的备课方式展开的景观设计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形成比较清晰的教学脉络, 结合最前沿的设计理念, 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和趣味性, 激发学生对景观设计的热情。

参考文献

[1]徐建融.中国园林史话[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2.

[2][美]格兰特.W.里德, 美国风景园林设计师协会.园林景观设计:从概念到形式[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3]王向荣, 林箐.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4]金元浦.造型艺术鉴赏[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5][英]Brian Clouston.风景园林植物配置[M].陈自新, 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2.

[6]约翰.西蒙兹.景观设计学[M].俞孔坚, 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大学英语》课程教案设计探讨 篇3

【关键词】大学英语 教案 设计 有效

《大学英语》课程作为当代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课,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大学英语》课程承担了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各方面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可谓是综合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按照教案准备的内容和教学步骤进行课堂教学。因此,教案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参照物,是教学的依据。由此,清晰、合理、全面、详略得当的《大学英语》课程教案对英语教学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学课程教案的设计步骤

按照《大学英语》的学科特点和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能力培养的任务,并结合大学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大学英语》课程的教案设计应该遵循“知识性和思想性相统一、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等基本原则。

1.在设计教案之前,教师应做到以下三点:“深入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广博地收集、阅读、积累有关资料;必须了解学生”。关于钻研教材,教师必须熟悉教材的框架结构、主要内容、重难点知识、以及对教材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只有吃透了教材,教师才能在此基础上把握好课程内容的主体,并且逻辑清晰、条理分明、详略得当地设计教案的内容。

2.在熟悉了教材之后,教师必须广泛地收集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前沿信息、背景资料和补充资料,力求能够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要求和薄弱点,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训练。

3.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教师就可以进行教案的设计和撰写了。一般说来,教案的设计和编写是根据教材的单元来进行的。在每个单元之中,又按照课时分别撰写。每个单元的课程教案内容应包括“课题的名称、目的及课题重点,课时划分以及备课时着重解决的问题,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以及必要的教学辅助手段等。”

4.在确定了每个单元的主要内容之后,教师便可以据此设计每个课时的教案内容。每个课时的教案撰写应包括以下几个内容:“明确该课的主题和该课的教学任务;教学进程(教学内容安排、师生双边活动;设计教学方法);准备习题等”。

二、大学课程教案的设计方式

《大学英语》作为大学里众多课程中的一门,其教案设计的基本方式当然应该遵循以上探讨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同时,根据英语学科对学生培养的要求,它的教案设计也有其自己的特点。在此,笔者就以《大学英语》课程每个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来探讨如何设计教案。

1.一篇完整的《大学英语》教案,应该分为四个基本部分。首先,在教案的第一部分,教师应明确本课时的主题、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采用的教学手段,比如多媒体、讲授、问答等教学手段。这些都是准备教学的基本内容。

2.接下来,在教案的第二部分,也就是整个教案的中心部分,教师应该设计本课时的具体教学过程,明确每一个教学步骤;并根据大学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大学英语》课程对学生的培养原则,将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译等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课时的教学过程之中。

在进行教案的第二部分设计时,教师应分步骤进行。譬如:

第一步,教学引入。在进行教学引入时,教师可以先采用问答的方式,向学生提出与本课的主体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或者播放一段视频或者音频,让学生了解相关内容,之后再引出主题;又或者,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设置一个语言环境,让学生准备一段对话并进行表演,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深入体会和感受。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逐步引入主题,不至于很突兀;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学生听、说的能力,尤其是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第二步,进行背景知识介绍。教师可以根据事先收集到的相关材料和与本主题相关的前沿知识,向学生介绍。由此,一方面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第三步,进入课程内容讲解。教材一般是由课文、单词和课后练习组成,教师应首先进行单词的讲解,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比较重要或者常用的单词,用例句的方式让学生明白该单词的用法和意思。接下来,便是课文理解。教师可以设计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的一个或者几个段落并让学生尝试翻译段落。在此之后,教师应就文章段落中出现的重要短语和句型进行讲解,并通过例句、造句、对话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重难点知识。最后,就课文段落中谈到的某个主题、社会现象或者思想观念,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或者辩论,形成观点。

3.教案的第三部分,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相关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复习本课所学的知识;或者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完成。除了习题布置,教师还应该提醒学生在课后预习下一个课时要讲的内容,提前对课程内容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4.教案的第四部分,是教师对本课时教学的总结部分。总结对于教学来说非常重要。教师应该在这一部分总结本次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并对自己的讲解、学生的理解和吸收、师生之间的互动做出评价,以便在日后的教学中发扬优点、改进教学方法、更加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李成良,谷美玲.大学教学理论与方法[M].贵州教育出版社,1995.7.

三年级家长课程教案 篇4

2015年2月

各位家长: 上午好!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探讨的是《牵手两代——家长课程》第三册《转 角处阳光依旧》的教材内容。这册书紧扣三年级阶段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结合现代家庭教育现状,以科学的教育理念,从促进孩子德、智、体、个性等 全面发展的角度,用自然而富有觉悟的心灵对白、真实情景下的心灵对话、美 好而耐人寻味的亲子教育故事、典型的教育案例分析和点评,自然提示并深入 解决在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是家长朋友及众位读者不可多得的家庭教育指 导丛书。[教学目的]用心观察多体验 妙笔生化绽笑颜

1、通过这些课的学习,引导家长有耐心,善于倾听,善于鼓励、支持孩子,帮助孩子树立信心。

2、家长要当好孩子的助手,在孩子需要帮助时,要有耐心当好帮手,但不 能当操手,更不能甩手,要慢慢引导,促进孩子的进步。[教学重点] 家长要当好孩子的助手,在孩子需要帮助时,要有耐心当好帮手,但不能 当操手,更不能甩手,要慢慢引导,促进孩子的进步。[教学方法] 观看、交流、讨论、讲解法,记录、案例分析法。[教学过程]

一、日常问题导入: 写作文时令许多孩子头痛的问题,尤其是对三年的孩子而言,写作文是他 们遇到的新鲜事物,每次写作文时,孩子都会:(1)写之前要磨蹭半天,为之纠结很久;(2)咬着笔头在书桌前发呆,想了半天一个字都写不出来;(3)写一句想半天,好像不是在写字,是在刻字;(4)写几个字就数一数字数,不是写作文而是凑字数; 您的孩子在写作文的问题上出现过哪些类似的现象?

二、说事理

(1)家长自己都不会写作文,怎么教孩子呢?对于孩子的学业,即 使家长不懂,但若能善于倾听,善于学习鼓励、支持孩子,也能起到积极 的作用,对孩子将有很大的帮助。(2)孩子会说话就应该会写作文吗?从某种意义上讲,口头语言是 书面语言的基础,话多的孩子头脑中的信息量较为丰富,可以为写作提供 大量素材。但有素材仅是写好作文的一个条件,知道如何组织好这些素材 也是写好作文的必要条件。

三、挖根源(孩子为什么写不好作文?)

(1)孩子生活阅历不足,写作素材缺乏;(2)孩子阅读有限,词汇积累贫乏;(3)孩子对事物的观察力欠缺,感受力不足;(4)对孩子的保护和限制过多,扼制了孩子想象力的发展;(5)家长缺乏耐心的引导,欲速则不达。

四、找对策(家长怎样帮助孩子写好作文?)

牵手两代家长课程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帮助家长认识三岁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2、解释孩子在三岁发现自我年龄这一阶段发生在情感及交友等方面的一些现象及其内在原因,指导家长给予儿童科学的教育方法和营造儿童安全、温馨的成长环境。

3、与家长交流、分析三岁儿童使感到家长棘手的一些问题,并就问题的解决进行积极的探讨。

4、通过此次活动,全面提高家长对整个儿童期家庭教育的重视,提高家长学习意识和科学培养儿童的意识。

【教学方法】

鉴于家长的知识素质水平参差不齐,授课对象多为小班新入园家长,对幼儿教育知识了解的相对少一些,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谈话法:与家长进行亲切交流,了解孩子在三岁出现的一些现象,及家长的解决策略。

2、案例分析法:列举一些案例进行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适当采用讲授法,使幼儿通过案例和讲授,了解三岁儿童心理现象和情绪变化的原因。

3、情景演绎法:生活中的情景是家长极为熟悉的,演绎生活中的情景,引起家长的反思和对比,更能加强对家长教育实践的指导。

【教学过程】

各位家长朋友,在正式进行活动之前我想请问一下各位家长,今天我们为了什么而坐在这里?您觉得这个“家长学校”有多大的必要性?

对于家庭来说什么都能延误,惟有孩子的教育不能延误。有人说,中国有三种家长(1)家长有责任心,又懂得教育,这类家庭中的孩子最容易成才(2)家长没有责任心,也不懂得教育,这类家庭中的孩子任其自由发展,一部分也会成才(3)还有第三类家长,他们有高度的责任心,却又不懂得教育,这类家庭中的孩子呢?为什么?往往用一些偏离孩子成长规律的方法“教育”孩子,而让孩子的发展成“问题儿童”。所以,为了孩子我们必须重新当一回学生,成为真正懂得孩子懂得教育的人。

那么,我们现在正式开始我们的家长课程。大家上午好!很高兴我们这么多有着高度责任心的家长坐在一起来讨论我们的孩子——一群刚入园几个月的三岁的宝宝们。

把孩子养育成人是一件喜事、快乐的事,然而教育孩子又是一件苦恼的事。当宝宝成长的某一阶段,我们会发现,从前乖巧、温顺的孩子突然间不乖了。①他可能变得很固执任性,爱发脾气、大哭大闹。②争抢东西,不许别人动自己的东西而且不肯与别人分享——什么都是我的,我的地方你别动,我的东西你别动,孩子为什么变的这样,这让我们想起了可怕的自私。③某一天突然孩子喜欢说不要,什么都说不。

这是否让你束手无策,孩子怎么了?这些问题让我们做家长的特别苦恼,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和家长一起探讨的问题:三岁——发现自我的年龄。

一、认识自我

大家是否还记得我们的孩子从什么时候开始会说“我”(或者说知道照片上的哪个他是自己)。比如,我的女儿……

当孩子最初从镜子里面,慢慢认出自己,当他从照片当中找到自己,他在整个认知世界的过程当中,逐渐地发现了“我”和别人是不一样的,这样孩子的自我意识敏感期就悄然声息的到来了。(通过调查表我们也向一部分家长调查了宝宝的表现——家长发言)

1、自我意识敏感期

这个时候的孩子开始知道了“我”,知道自己是与别人、与物体分开的,孩子会发现这个东西是我的,是我的,他用是我的这个来区别我跟你是不同的,我是我,你是你,这个是靠什么呢?就是靠拥有某种物质性的东西,这是第一个自由宣言。

第二个自由宣言就是说“不”——吃饭——不——睡觉——不——上厕所——不,他那个时候真的不去吗?不是的,他就是什么都是不,来表明我和你是有差别的,我可以不按你的方式做,孩子这在使用自我意识。孩子说不之后,开始互相对打或说“打你”“打死你”,这都是最早的独立宣言,是自我意识形成的表现。

2、出现的年龄:一般自我意识敏感期出现的年龄在2——3岁左右,有的孩子或早或晚,有的表现明显,有的表现不明显。

通过调查表我们也向一部分家长了解了宝宝的表现,您的孩子有这样的表现吗?——家长发言 当孩子说不是您是怎么做的?

当孩子在一起玩,自己的宝宝不肯分享时您是怎么做的?

3、在自我意识敏感期发展过程中,有些孩子的语言和行为与我们成人的理解大相径庭,所以在这段时间孩子的所作所为常常会引起家长的误解:

(1)孩子说“打你”“打死你”

这个时候孩子是粗野的行为吗?这个时候孩子不是打人的意思,是排除的意思,孩子认为我要排除你,你应该立刻就消失,但你还存在,我就用手来排除你。过了几个月之后,这个敏感期会自然过去,孩子就知道我可以通过别的形式来进行。所以,当孩子打人咬人时,我们只去制止他,不要去谴责不要去说教,因为那和粗野的行为是不同的,我们就让孩子在不违反规则的情况下使用他的自我。

(2)容易让家长误解的第二个表现就是:很多爸爸妈妈不明白孩子为什么不在听话和顺从,孩子为什么总是说“不”,总是跟你扭着做。

当孩子形成自我意识之后,他开始坚持自己的信念,按照自己刚刚形成的意识萌芽来做事情,不选择妥协,比如天气凉了,妈妈让孩子穿外套,孩子硬是不穿。这时如果你不遂他的意愿,便哭闹;但如果你遵循孩子的意愿,他便会出现顺从和安静的状态。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孩子的“第一反抗期”。如果家长觉得,你不是跟我扭着做吗,我非要把你扭过来,这是否妥当的,如果你不想孩子长大后依赖性强,缺乏自立能力,做事没有主见,你就不要和孩子争斗,也不要和孩子较劲。

孩子处在反抗期时,你要特别注意你的语言,不要有暗示性——你越不让他做什么他越是做什么,你说“你不要……”他马上就去做。比如……

这种情况在我们家也经常发生,有一次,我女儿又对鞋柜子上的鞋子跃跃欲试,就等我说“别碰”她就会把手伸过去,那您说我应该怎样做?(我就没理她的行为,然后说“我的眼镜呢?在哪呢?”不动声色地就把她的思维引到别处去了)

——这是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还有一种方法也很好用,就是让孩子做选择题:如果你觉得孩子必须顺从你的意愿,也不要用命令的口气“要这样”或“不许那样”,你可以说 “你是先玩积木,还是先看图书?” “你是现在洗澡呢,孩子看完动画片洗澡”……这样他也一定会被你忽悠!

总之,对孩子的反抗行为既不能过多地限制,也不能一味地满足。一味地满足容易造成孩子任性和执拗,不合理的要求,再闹也不能满足,然后立即走开,用冷处理的方法来终止孩子不合理的要求。

(3)容易让家长误解的第三个表现就是:孩子是不是自私

是不是自私呢?家长常常认为我不断的教育孩子,让孩子把自己的东西跟别人分享,是一个美德。但是我们要知道,在一个生命什么东西都没有拥有的情况下,你就让他去分享,这是一个错误的想法。你先让他拥有,然后他再学会分享,这个过程应该这样完成,他跟自私没有任何关系,孩子有权利分享他的东西,他可以分享也可以不分享,是没有错误的,选择权在孩子,父母不应该依照自己的道德观来判断孩子。

如果我们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就急于培养孩子大公无私的精神,故意将属于孩子的物品强行分给别人。会怎样?结果是给孩子造成了对物质没有安全感,他认为自己的东西可以被别人带走,这样他就变本加厉的看好自己的东西,直到最后就真的养成了孩子的自私行为。

但是如果宝宝抢走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我们要怎么做?

父母一定要坚持将玩具还给小朋友。如果让宝宝继续拥有他靠暴力获得的玩具,那么这个玩具就成了他攻击性行为的奖励物,这无形中相当于鼓励了宝宝的攻击行为。

所以在孩子自我意识形成期,父母要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对孩子以宽容、容忍相待,就会启发孩子将潜在的自制心转变为自制行为。相反,如果父母无视孩子的自我,以命令、强制甚至体罚的方式来规范孩子,孩子为了维护“自我”就会奋力反抗。古语所说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在3岁时形成的反抗心会在一生中留有痕迹,左右终身。作为教育者我们一定要谨慎。

二、探索情感边界。

当我们三岁的孩子认识到自我的存在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孩子表现出的情绪状态异常丰富,有时候他们情绪激烈,容易大哭大闹,高兴起来又疯得无法自制,他们还经常用假哭酝酿情绪,用过度活跃的行为来表达自己。比如说,孩子入园时,比如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等……我想问一下家长,您的孩子在什么情况下他会特别激动?你是怎样看待他的行为?

1、造成孩子激动的原因是什么呢?

(1)孩子固有的秩序感遭到破坏:

养育过孩子的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如果孩子已经形成的生活规律被打乱,孩子在某些方面便会躁动不安,表现出粘着妈妈不放,晚上总不肯睡觉等问题。比如,我们幼儿园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因为不睡午觉,而入园时哭闹)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给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而且尽量不要破坏这个规律。孩子上幼儿园之后,在家的作息时间要尽量顺应幼儿园的规律:几点吃饭、几点睡觉等等。

还有一些孩子没来由的就是不原上幼儿园,家长送孩子特别困难,孩子每天早晨都哭闹,家长想尽办法安慰孩子,结果孩子越是厉害。但家长接时,却看到他兴高采烈,甚至不愿意回家。那说明孩子只是有前期的离别而造成的习惯性离别仪式。另外在家里呆了一晚上,上幼儿园的时候,眼前的情景使他感到不愿意离开家。在幼儿园呆了一天之后,幼儿园的情景又使他不愿意离开幼儿园,这是孩子感觉思维的典型状况。他们还没有成长起综合思维的能力,不能分析自己目前的状态。所以就会早晨不愿意走,晚上不愿意回。如果是这样,家长不必担心,可以把他早晨的哭当成一种仪式,这样的哭对孩子不会有伤害。

(2)另一种糟糕的情形是,在环境中的成人对他漠不关心。

当孩子自我意识逐渐萌芽,出现“自我中心”行为时,他开始懂得向外界,向自己以外的别人寻求关怀与支援。比如,郭守鹏的妈妈在调查表中就提到:孩子经常对她说“妈妈你跟不跟我玩?”这就是在寻求您的关爱那么在家里,当孩子拈着你要求你做这做那时,或是问这问那时,各位家长您会重视孩子的反应吗?

(家长发言)

案例分析:

我的姐姐就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你们应该好好地蹲下来听萌萌说话;我也曾经在一期教育节目中听到一位明星妈妈说:不管我在干什么,不管我多忙,只要我的女儿跟我说今天我们学校……我们同学……我都会放下手头的活,认真的听他说,而且要表现出非常认真的态度……这样就会让孩子感到被重视,而且他回学习你这种友好亲切的态度去对待别人。

如果你只是说“等一下哦!妈妈正在忙!你乖乖在旁边玩一会儿!”甚至只是“嗯嗯”的敷衍回应。在得不到大人重视的情况下,孩子多少都会感到有些失落。尤其是在不断经历敷衍之后,孩子当然难免会哭闹不休,甚至出现肢体动作以表达不满,如拳打脚踢、扔东西等。这种漠视会使孩子按照对妈妈的印象来理解身边的其他人,认为这个世界是冷漠的,不愿与人通融的。

①有一个非常出名的实验,把两只出生仅三个月的小猴子分别关在两个空屋子里(这有点不人道),在其中的一间房子里放一只棉布做的猴妈妈,另外一间房子里什么也没有。可以想象,三个月后把他们重新放进猴群中时,两只猴子在融入集体的时候都会发生困难。不同的是,那只关在什么也没有的房间里的小猴子,刚开始时显得紧张不安,但给它介绍一些小猴朋友之后,这只被隔离的猴子很快就进入群体,不久便能正常生活了。而另外那只有布猴子妈妈的小猴子,却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它仇视其他猴子并攻击它们,一直无法融入集体,成年后,连正常的繁殖活动都不能进行,总是受到猴群的排斥,没有朋友。

从这个实验中,我们看出,如果孩子身边没有一个亲人,他会按照理想的模式去想象亲人的样子。时间久了,他需要的亲人形象就会留在心中,给他的精神和情感以支持。反之,如果他是有亲人的,但亲人非常冷漠,不关心他,给予的反应不能满足情感需求,孩子就会产生企求、失望、仇恨等不良情绪,这些情绪会遗留在孩子人格中,形成有缺陷的人格。

孩子利用对情绪的探索,来认知周围的人是可依靠的,还是需要远离的。当孩子与我们进行互动的时候,他不仅是想说一句话,想要我们帮他做一件事情,而是带着某种情感和深层的心理需求,所以成人一定要考虑到孩子深层的情绪护理。

②我们一起来分析几个案例:幼儿园在吃午饭,一个三岁的小男孩朝照顾他的老师喊:“老师,给我剥一下虾皮。”对小男孩来说,剥虾皮的确有点困难,但他是可以做到的。

这种情况老师应该怎样做?(家长发言)

这里还牵扯一个自理能力培养的问题,如果孩子一说“我不会”你就立即去帮他,也是不好的。我们的老师是这样做的:来到孩子身边蹲下身去,帮他剥半只虾,然后微笑着让他把另外半只剥掉。等他把虾仁吃到嘴里后,愉快地告诉他:“看,你自己学会了剥虾。”这样的处理方法,孩子同样可以学会剥虾,同样也获得了情感支持,认识到世界上人与人之间是可以互相帮助的,他可以被其他人接纳,将来也会这样对待别人。

在幼儿园了我们会经常碰到类似的事,很多孩子由于父母包办太多而自理能力差,他们理所当然地说“我不会”。我带小班的时候有个叫张逸瑞的孩子,是奶奶带大的……

所以说给孩子情感的满足并不是说全面的包办,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给孩子创造锻炼的机会。总之,三岁的孩子开始无意识地探索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情绪边界,所以成人更要耐心细致地处理孩子的情绪,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

③幼儿园新生入园这段时间,一些老孩子会出现入园哭闹现象,这也是寻求关怀与支援的一种方式,为什么这样说呢?(分析幼儿园争怀现象,用哭引起注意)

三岁的孩子开始无意识地探索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情绪边界,所以成人更要耐心细致地处理孩子的情绪,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

三、探索友谊。

除了向身边的亲人及熟悉的人寻求关怀与支援,会部不会向同龄的小伙伴寻求友谊呢? 孩子进入幼儿园,就进入了一个集体生活中,在座的家长你认为三岁的孩子需要友谊吗?你的孩子经常回家说起小朋友吗?您是怎样回应的?(根据家长的回答逐个提问)。

三岁的孩子会产生最初的友谊,美国迈阿密大学的凡尔登博士发现,友谊可以为幼儿园的宝宝们提供安全感和舒适感,使得他们在入园期间能够适应与父母的分离。

可是孩子的友谊并不只是“美好的”——有时候你的孩子回家时不高兴了,是因为某个小朋友打他了,某某小朋友老抢他的东西,有没有这种情况?您怎样来看待这件事情?怎样处理的?(家长回答)

作为老师我们会经常遇到孩子的纠纷,而且还经常面对家长朋友,特别是老年家长的投诉:我的孙子在幼儿园受欺负了!眼睛被小朋友挖红了!昨天耳朵这青了一块……

我先问家长您怎么看这种现象?(家长发言)

任何一位家长都不愿意看到自己宝宝被人欺负,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心理。但你要明白,小朋友吵架一般是他们探索友谊的开始。许多成人看来的欺负、挑衅行为,其实作为当事人的宝宝却并不觉得怎么委屈。既然如此,爸妈就没有必要把自己的想法与心疼灌输给宝宝了。

如果每次宝宝啼哭时,你都匆忙地跑到他身旁,那他很难养成独自处理难题的能力,在人际关系上同样如此。如果他与小朋友发生矛盾,你不要盲目下断言,也不要急着给答案,不妨听听他的叙述,让他自己分析一下为什么会这样。这个时候,倾听是最好的安慰,也是最好的教育。常常是,宝宝说着说着,就明白自己错了,知道该怎么做了。

在这种交往中,宝宝学习模仿别人做游戏的方式,也学着在欺负和被欺负的过程中处理和小伙伴之间的矛盾,找到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宝宝欺负别人也好,被别人欺负也罢,都是他成长过程中必须拥有的经历,没有什么不正常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还会学到将影响他们一生的社会技能。从某种意义上讲,宝宝交一个好朋友,要比在其他方面的很多学习和教育都更有意义,他们学会负责任,开始关心人,懂得宽容与欣赏别人,另一方面,小朋友们的欣赏和信任,将反过来激励和强化宝宝的信心与责任感,使他感到付出的快乐,集体的可爱,朋友的信赖。这种交往能力和胸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宝宝一生的发展。为友谊父母该做些什么:

1、学习交往语言

宝宝一般都很想与别人交朋友,可是很多时候不知道怎么表达。因此,家长要给予正确引导,如:想参加别人的游戏时可以引导宝宝说:“我可以跟你们一起玩吗?”当宝宝有想法想被大家接受时,可以引导宝宝:“这样行吗?”当别人不同意自己的想法时,应教育宝宝,不要耍性子,等等。

2、教给宝宝正确的交往方式

宝宝成长的过程,就是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的过程。入园、入学、逐渐独立走向社会,无论哪个关口,宝宝都需要和周围的各种人群打交道。社会不会为宝宝而改变,因此,如果缺乏人际交往的技能和能力,他就会面临很多困难。在人际关系方面,父母应该对宝宝正确、合理的做法及时给予表扬,强化他们的良好认识和做法。当你看到宝宝礼貌而耐心地对待他人时,明确告诉他这才是成熟的做法。

3、最不可取的是以暴制暴

最不可以做的是将孩子被打的情况移情到自己的身上,愤怒地朝自己的孩子大喊:“他打你,你为什么不打他!”大家都知道这样做非但不起作用,反而会增加孩子的恐惧,使他变得更懦弱。

4、父母率先垂范

为了使宝宝养成与人相处时耐心、大方、礼貌和周到,父母要起示范作用。比如遇到堵车,你不要显得烦躁不安,可以和宝宝聊天,看车窗外的景致,使堵车的时间不致于变成堵心的时间。通过这样一些潜移默化的引导,宝宝会变得平和起来,善于自我调节,也善于安慰别人。

(家长提问时间)

结束:

感谢家长朋友们,让我们坐在一起来探讨我们三岁孩子自我意识的形成期,自我意识敏感期是所有敏感期中,最重要的一个敏感期,因为我们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未来是不是很强大,这样一个强大的能力,首先就来源于自我形成的敏感期,所以保证自我形成的敏感期,就等于保证了孩子未来人格的强大,人格的和谐和未来在社会上立足的能力。

家长课程教案设计 篇6

[教学目的] 掌握孩子攀比和嫉妒问题的成因及教育对策。[教学重点] 解决孩子攀比和嫉妒问题的引导方法及教育对策。[教学难点] 转变家长传统的教育观念,使其深刻领会科学的育儿理念 [教学方法] 谈话法、情景演义法、系统讲授法相结合等。[教学过程] 学习第一部分:别开这车来接我

一.导语:各位家长,大家好!是孩子让我们再次相聚。今天,由我来和大家一起学习、探讨第四册第三讲:好的性格需要培养。这一章包括两节内容,第一节《别开这车来接我》,这一节告诉我们,孩子有了攀比心理怎么办?第二节《他抢了我的风头》,让家长们懂得孩子嫉妒心理问题的教育对策。我相信,通过今天的交流,您一定会收获很多。二.情景导入第一个话题:孩子的攀比心理。

首先,请家长们听一则消息:在吉林省长春市的一所学校里,一个班有40多名学生,有一半的同学穿的是耐克牌运动鞋,此班被形象地成为“耐克班”。一名刚转到这个班的同学,为了取得同学们的认可,央求家长为他买了价值600多元的耐克鞋。更有一些经济不宽裕的家长,为了孩子能安心学习,为了照顾到孩子的自尊心,借钱也给孩子买。引导大家交流:听完这则消息,想想看,您身边是否也有类似的攀比现象?请您描绘一下您内心的看法和感受。(家长谈感受)接下来,我们再一起听一个录音故事《别开这车来接我》,(放录音)。(请看课本81页)听了这个录音故事,家长们一定有许多感慨,在您的感慨展示之前,先请您思考一个问题:您的孩子有类似的攀比心理、不正当的消费心理和膨胀的物质欲望的苦恼,平日您是怎样帮孩子疏导的?(教师、家长互动,让家长发言)三.分析、讨论、共享收获。

通过大家的展示,我想和家长们达成一个共识,那就是:

(一)承认孩子确实存在攀比心理。

为什么呢?因为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提高,给孩子带来攀比心理是一种普遍现象,家长们应该承认现实。

怎样做?孩子的攀比心理需要合理疏导,否则,孩子由此而产生的挫败感、自卑感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将会扭曲孩子的心灵,阻碍能力、品行的发展。

(二)孩子的攀比心理有哪些主要表现? 我觉得有以下三方面:

1.比物质水平。(1)比穿着,看谁穿名牌。(2)比学习用品,看谁的文具盒高档。(3)比零用钱,看谁花钱大方。

2.比家庭条件。比谁家车子豪华,比谁家房子大,比谁家票子多,比谁家生活用品高档,比谁家的父母官大。

3.比荣誉:比谁在班里当官大,比谁受老师欢迎,比谁得的奖项多。等等。

您看,孩子有这么多的攀比心理表现,真得需要我们很好地找找原因了。分析刚才的故事,从孩子的身上,我们觉得有以下四种原因:(1)虚荣心,表现欲强。

争强好胜,善于表现自己,喜欢炫耀,引人注目是小学生的普遍特点,您一定不要觉得您孩子这是问题。关键是疏导好。记得,我曾经教过一个五年级的学生,就是因为他买了一个高档文具盒向同学炫耀,被同学喜欢拿走了,为此,还引起了一场“文具盒破案记”。那时,因为不懂孩子的这种表现是正常的,我把他好批一顿,导致他不服我,并且负气不学我的数学课了。他可是班内前三名的学生,聪明好学又上进。后来。他当了兵,学了车,现在自己干,还行。但如果当时我及时疏导他,他会有更好的发展,或许考入清华、北大或出国。记住这个教训。(2)自我认知水平不高。

由于孩子年龄小,不清楚自身的价值,尤其是学习差的孩子缺少自信,用追求外在的物质满足来作为骄傲的资本。您仔细观察:四年级开始,哪些穿着新潮、喜欢标新立异的孩子,一般是不愿学习的孩子。因为,他们也有自尊,他们更需要别人的认可,内在的学习不行,就用外表来补偿。

(3)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

物质生活的提高带来的负面影响:奢侈之风,错误的社会舆论导向等无不侵蚀着孩子的心灵。如:有的富家长,请老师吃喝,为老师送礼,以此来助长孩子在老师心中的威信,万万不可取,只能是让老师帮着宠您的孩子。还有,电视台搞的一些节目,如:纽蔓——梦想中国。参赛歌手都是些少年,但所有的包装却成人化。孩子们追星、仿星,和歌星攀比。能说不是误导?(4)家庭教育不当。

由于中国的独生子女家庭模式,溺爱之风盛行。家长的攀比心理助长了孩子的攀比心。有一个顺口溜编得非常逼真:奶奶的爱是手中的线,爷爷的爱是雨中的伞,妈妈的爱是一日三餐,爸爸的爱是马背上的摇篮!看,这种溺爱多形象呀!在这种溺爱的背景下,必然是孩子要月亮,两代人接起来去摘;孩子要太阳,两代人接起来不够,再接上梯子去够。这就叫:别人没有的我先有,别人有的我更要有。一个非常逼真的例子:2004年,咱们诸城一个女学生考入了济南干部管理学院,寒假回家时,带回了俩个大包,妈妈满怀希望地打开一看,顿时惊呆了:全部是脏衣服,光内裤就20几条。妈妈哭着埋怨孩子:上高中时,为了你考大学不耽误时间,妈妈当全只职太太,你的衣服全是妈妈洗,现在上了大学,你有时间了,为什么还不自己洗?孩子心平气和地说:“我不会,你没教我。”妈妈惊呆后省悟了:今天的果不愿孩子,都是妈妈没教育好。看吧,一个错误的教育方法导致了一个生活不会自理的大一孩子,这就是一个全职太太的可悲。

各位家长,以上四种原因也许让您长嘘了一口气:噢,不怪我孩子这样,原来,是我不懂教育错怪了他。这就是您学习的一个收获!请您再回忆刚才的教育故事,那位父亲的做法您以为怎样?(家长发言:好,不理解,太过分等)我以为那位父亲用自然惩罚法教育孩子,有效地引导孩子的消费心理,遏制了孩子膨胀的物质欲望,确实是个好方法。您看,矫正孩子的攀比心理,方法很重要。下面,咱们一起来探讨矫正孩子攀比心理的有效方法。

(三)矫正孩子攀比心理的有效方法

1自然教育法。像故事中父亲那样,把孩子的气话变成现实,任由后果教育孩子,让孩子心服口服,但避免孩子的身心受到伤害。

2干预法。就是干预孩子的不良攀比,防止产生不良后果。怎样有效地干预孩子的攀比心理呢?(1)利用优势,积极引导。

合理利用孩子的攀比心理,激励他向积极的方面发展。攀比有一定的竞争倾向,抓住这种心理,引导孩子向学习、才能、意志力、习惯养成等方面的竞争发展,让孩子去比、学、赶、超;还可以把攀比化为动机,让孩子独立自主的去创新,实现自己的愿望。如:孩子想买高档文具盒,我们就鼓励他利用废旧物品自制。(2)故事教育,榜样引导。

用讲故事,生活中的事例引导教育,效果显著。如:我的俩个邻居都有女儿,都学习好,都想靠名牌大学,必然都不服对方,互相攀比。为了引导俩个孩子都取得好成绩,考入理想的大学,两位妈妈商量好,对自己的孩子说对方孩子的优点,然后引导孩子向对方学习。在不知不觉中,俩个孩子用欣赏的眼光学习对方的长处,比优点、比学习方法、比学习成绩,最终分别考入了北京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学习第二部分:他抢了我的风头

一.迁移法过渡导入话题:通过刚才的学习,家长们对孩子攀比心理问题已初步有了明目。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孩子嫉妒别人怎么办?课本上有一个《他抢了我的风头》的情景对话和一个教育故事明确告诉我们这个问题的原因和对策,请家长们一边听录音,一边看课本(P92),回答,孩子嫉妒的原因是怎样造成的?(教师放录音,听专家的诊断。家长、教师互动,请家长读后讨论,回答)。

二、谈故事感受:听了这个录音故事,是不是您觉得这些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您也能举出几个例子吗?(教师、家长互动,让家长发言)三.分析、讨论、共享收获。

通过大家的展示,我想家长们一定明白嫉妒是怎么回事了。谁能说说看?

(一)什么是嫉妒心理?

简单讲:嫉妒心理就是看见比自己好(强)的人心理就不舒服。任何人都有嫉妒心理,只是有大有小。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嫉妒,只是嫉妒自己周围熟悉的人或同学等与自己各方面相当的人。这种心理在孩子中也普遍存在。故事中的孩子就是因为新来的小飞数学比自己强,心生嫉恨,产生消极抵触的不良情绪,导致师生关系不和。幸运的是老师及时发现,与家长交流、沟通、疏导,才消除嫉妒心理。这个故事给您提了个醒:家长们平时一定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心理和情绪变化。

(二)导致嫉妒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父母和老师教育不当是导致嫉妒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

如:教师往往用“激励教育法”,父母则用“激将法”刺激孩子,使他产生不服输,进而变成嫉妒心理。

(三)怎样消除孩子的嫉妒心理?

让孩子远离嫉妒。要懂得孩子这个年龄段的逆反心理较强,不能用强制手段,否则会加重孩子的抵触和嫉妒心理。我觉得这种方法不可取!

1找准切入点。从孩子自身问题出发,分析危害性。像故事中的孩子就是这样一个典型。2.抓住四点不放松。(1)提前预防。营造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围。(2)正确评价。赏识与严厉批评配合使用。该表扬时就表扬,该批评时不要护着他,宠着他。有些孩子,只表扬不批评,一旦遇到挫折往往以失败告终。不受一番风霜苦,哪得梅花放清香。(3)正确疏导。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期望值不能太高。引导他对手不是仇敌,嫉妒不是要强。学会欣赏自己,更要学会欣赏别人,你就会快乐、积极、健康地成长。(4)关注孩子的心理和情绪。请家长们一定注意观察:孩子的心理变化是通过情绪反映出来的。若遇到孩子有情绪问题,一定想法让他宣泄。如:让他说出来,哭出来或有愤怒的行为。当然,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是教育好的前提。3.让孩子认识带嫉妒的危害。

告诉孩子,中国的古代:庞涓嫉妒孙膑、李斯嫉妒韩非子、潘仁美嫉妒杨继业等都是以害人开始,以害己结束。所以,嫉妒之心不可有。4.专家建议种种。

关于嫉妒行为,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斯坦贝格提出了五条建议,也许能帮您解决孩子的嫉妒问题。

(1)不要批评、挖苦。(2)学会倾听。(3)力求转化。(4)家长是表率。(5)帮孩子树立自信。

四.课堂作业:提前印好试卷,当堂测试。p102读文字,回答问题。(1)谈一谈:小强和小勇谁是嫉妒行为?(2)分析:两人对待考试成绩的态度不同点。(3)想一想:你周围有没有类似小强的做法?(4)思一思:像小强那样用嫉妒的方法对待比自己好的人或事,有哪些危害?(5)对待比自己好的人,用什么态度处理人就生活的快乐?(6)总结克服嫉妒心理的方法。

五.课后作业:1.家长和孩子写纠正攀比和嫉妒问题的成功日记3篇。2.每周写一个家长和孩子养成良好个性的成功案例。

六.小结:各位家长,这节课,我们共同探讨了孩子攀比和嫉妒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引导教育孩子培养良好的个性方法。教子有法而无定法。我相信:通过这样课程化、学科化、规范化、实效化的家长课程学习,每位家长都能成为最优秀的家长,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最优秀的孩子!

家长课程教案设计 篇7

一、课业设计方案的基本含义

本文的“课业”与“课业设计方案”都是在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语境中使用的, 具有特定的含义。在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中, 课业是对典型工作任务和学习情境进行教学化处理的“物质化”结果, 是一种特殊的“综合性课程作业”。每个课业都针对一个学习性的工作任务, 或一个教学项目;一门专业课的学习设计应以一个课业为单元, 完成所有课业学习之后, 应当达到该门工学结合课程的课程目标。

课业设计是教师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 运用教学设计方法, 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设计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确定学习内容、策划教学方案的过程。课业设计需要专门的文本文件来表达, 主要包括针对教师的“课业设计方案”和针对学生的“学习材料”, 即“学材”。课业设计方案规定课业的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教学资源、教学组织与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和评价方式, 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指导性文件, 是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中采用的新型教案。

二、课业设计方案的课程框架

1. 课业设计方案与一体化课程:“点对面”依存

要让学生通过工作来“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 应引进工学结合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 (简称一体化课程) , 它的核心特征是“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 注重一开始就让学生进入行动逻辑, 学生通过对“理实一体的工作任务”“做”的行动中形成整体化感悟和反思, 实现职业行动能力的提升。工学结合的一体化课程需要新的教学设计文本呈现, 课业设计方案就是专门针对一体化课程的教学设计文本, 以实现整体的课程设计。课业设计的重心是构建一个蕴含理论与实践的合适载体, 通过手脑并用的行动导向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学习, 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

2. 课业设计方案与学习情境:“点对点”依存

一体化课程开发的逻辑起点是职业工作, 一个职业包含若干个典型工作任务, 又称职业行动领域, 它是工作过程结构完整的综合性任务, 反映了该职业典型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对典型的实际工作任务进行整合与教学化改造可转化为适合于教学的工作任务, 即学习领域, 一般情况下, 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就是一门学习领域课程 (一体化课程的代表之一) 。一个学习领域设计成多个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是在典型工作任务基础上, 由教师设计用于学习的“情形”和“环境”, 是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化”处理的结果, 它应当全面反映典型工作任务所包含的职业信息, 学习任务是学习情境的具体化表现。

而课业设计方案是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 按照典型工作任务所包含的学习情境设计的, 是学习情境的“物质化”表现。每个课业设计方案针对一个学习情境, 学生完成课业的过程是一个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能力形成与发展过程。课业设计方案与学习情境的“点对点”依存关系见图1所示。

在传统的学科课程中, 学习内容的排序是根据某个专业学科内容的知识逻辑确定的, 而学习领域的排序应当按照从“初学者到专家”的职业成长规律来确定。每一门学习领域课程的各个学习情境, 对应的各个课业之间的学习内容不同, 难度和对学习的要求可以是平行的、递增的或包容的关系。

三、课业设计方案的实践

1. 课业设计的原则

课业设计方案不寻求一种固定不变的程式, 但达成课业设计的有效实施, 体现中职教育的自身特色, 须基于几条原则。

一是导学原则。一体化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可以在没有教师直接帮助的情况下, 围绕已明确的学习目标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教师的任务不是在课堂中经常性的直接指导, 而是通过课业设计间接地指导、帮助学生学习。课业设计文本与学材配合, 通过对学习性工作任务的“导做”和通过引导性问题的“导思”共同形成学生学习的路线。

二是情境原则。课业设计方案不应只关注一个个“裸任务”构建, 还要关注工作任务所包含的职业信息及工作任务所处的“情形”与“环境”, 即把学习任务的设计提升到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情境设计的重点应指向能反映学习情境主体的学习性工作任务, 但要按照工作任务对应的岗位、产品类型、操作部位或系统、复杂性或难度级别、工艺流程或服务对象的不同, 在考虑学校教学资源、教师和学生等实际情况下进行教学设计和描述。

三是理实一体原则。课业设计方案是针对一体化课程的, 课业文本就是要落实一体化课程的理实一体的整体化设计。因此, 课业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构建一个同时承载理论与实践的学习载体, 学生通过围绕载体的理实一体化学习促进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

2. 课业设计方案的基本结构

课业设计方案一般应规定课业的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教学资源、教学组织与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和评价方式, 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指导性文件, 其基本组成和要求可以参照表1。

3. 范例研究

根据课业设计的原则和课业设计方案的结构要求, 以理实一体化课程“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实训”中“单管放大电路的安装与检测”的课题为例做如下课业设计, 对应的课业设计方案如表2。

本课业设计方案突破了传统的教案格式, 立足职教特色, 以学生为主体, 以行动为主线, 以一种新的文本形态克服了传统教案的两大普遍问题。一是凸显教学的行动方案。本课业不仅呈现教学内容, 更是清晰描述了一套完成的行动方案, 教学组织描述详细, 教学流程简捷而明确, 学业评价内容充实, 核心描述了教学的组织策略与方法, 而不是教学内容。二是职教特色鲜明。本课业不引入以学科知识取向的重点、难点等描述, 取而代之的是任务或情境描述, 且建立综合职业能力发展的学习目标定位, 从“行动能力”视角做目标描述。但课业设计方案的执行必须与对应的任务单、工作页等学材配合使用, 才能真正有效落实课业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2]石伟平.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

[3]徐国庆.职业能力现实化视野中的我国职教课程改革基本命题[J].职教论坛, 2010, (12) .

[4]姜大源.职业教育的教学组织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 (11) .

家长课程教案设计 篇8

本文通过对三段式教案与现代教学设计进行比较,分析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与不同点,让教师更好地把握现代体育设计,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形成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思想、新理念。

一、传统体育教案与现代教学设计的理念分析

传统体育教案是实施体育课堂教学的方案,突出“双基”的发展。设计程序一般为:1.教材研讨,了解学生的情况。2.确定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练习方法、步骤。3.确定教学组织形式、队形和场地器材的安排。4.确定各部分的时间安排、运动负荷、课程的密度、心率曲线图的设计。5.教学反馈和教案的完善。而现代体育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是:1.前期分析,包括学习背景分析、学习需要分析、学习者分析和学习任务分析。2.制订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实施教学的依据,也是教学评价的依据。3.制订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解决怎样实施教学的整体方案,具体包括教学内容的安排顺序、教学模式、学习方式、教学方法等内容。4.制订具体的教学设计方案。5.试行教学设计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评价,对方案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完善。

二、体育教案与教学设计的差异分析

1.体育教案与教学设计的教育理念不同

以前教学理论认为:体育知识是客观的,可以传递给学生;教学是教师向学生灌输体育知识技术的过程;注重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注重体育教学组织的规范。现代教学观念认为:体育知识技术不仅仅是客观的,而且是学生与外在环境交互过程中建构起来的;明确学生是有生命意识、社会意识、有潜力和独立个性的人;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体现教与学之间的对话和交往,注重学生能力和个性的发展;注重教师的诱导启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教向学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

2.体育教案与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不同

传统体育教案的体育教学目标是由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大纲规定了教学任务的上限,教学中不能超纲偏润,教师没有创造发挥的余地;教学目的的表述也较笼统,操作性不强,教师较难把握;教学目的以教师为教学主体,体现了教师的主体作用,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即所谓“双基”。

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是根据课程标准制定,课程标准设定教学任务的下限,教师具有较大的创造发挥余地;教学目标在表达上也更具体,可操作性更强;教学目标以学生为阐述主体,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体验与价值观的统一。关注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无论是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教学效果的测验与评价,都要考虑学生的心理需要,注重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力争使学生在愉快、积极、向上的情绪体验中掌握知识,培养和发展能力。

3.体育教案与教学设计的内容不同

体育传统教案中,分析的重点是教材、教法和教学重点难点。而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现代教学观念的一个基本着眼点。需要明确教学的任务,进而提出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制订教学策略。

4.体育教案与教学设计的教学方法不同

教案注重传授的策略和帮助学生掌握的策略,媒体选择以传统媒体为主,强调技能训练和知识的掌握。在现代教学设计中,侧重学法指导、情景创设、问题引导、媒体使用、反馈调控等策略,媒体更加丰富,除传统媒体外,还包括多媒体计算机、因特网等,强调知识、技能、方法、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

综上所述,通过对比分析,我们会发现,现代的体育教学设计更加完善,更加合理,在强调目标实现的同时兼顾教学过程,突出地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内涵,更符合课改的需要。所以体育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学习运用、改进提高、熟练完善体育教学设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仲达,解祥梅.论体育课程与师生关系的变革[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

[2]徐波,沈建华,梁胜男.体育新课程教改中“教学惯习”的反思性探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1).

[3]蒙军,董必凯,韦光辉.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7).

上一篇:高考英语作文常用名词,形容词或短语总结下一篇:村实用技能培训会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