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内部税务管理制度

2024-12-07

公司内部税务管理制度(精选8篇)

公司内部税务管理制度 篇1

XX公司税务管理内部控制业务流程

一、业务目标 战略目标

1.1 规避税收风险,严格遵守国家税收法律、法规,保证企业合法经营。经营目标

2.1 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进行纳税筹划,减轻税收负担,实现纳税最小化,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2 充分尊重税法,灵活运用税法,节约税收成本,或取得货币时间价值,筹集短期投资所需资金。财务目标

3.1 保证税金核算准确、完整,正确反映公司的纳税情况。合规目标

4.1 符合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和公司内部规章制度。

4.2 保证公司合理、合法地纳税,不交冤枉税,不偷漏税,实现涉税零风险。

二、风险评估 战略风险

1.1 不能通晓税法,违反税收规定,造成负面的社会影响。经营风险

2.1 税款核算错误,导致公司交冤枉税,损害公司的合法权益。

2.2 纳税核算出问题,导致公司遭受处罚,并引起税务机关时常税务检查,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财务风险

3.1 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过程中未考虑税收因素中,导致决策失误,资金被套,流转速度缓慢,经济效益低下。合规风险

4.1 违反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公司内部规章制度,受到处罚。

4.2 税种遗漏,导致公司漏税,受到税务机关处罚。

三、业务流程步骤与控制点 税务登记

/ 11

1.1 设立登记

1.1.1 申请

1.1.1.1 公司设立分支机构由公司分管领导、财务总监书面委托办税人员进行税务登记。办税人员应当自领取工商营业执照之日起 30日内向生产、经营地或者纳税义务发生地的主管税务机关提出书面申请报告,领取税务登记表并按照规定内容逐项如实填写,并加盖单位公章,经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签字,同时准备税务机关要求需要提供的有关证件、资料。将税务登记表和相关资料报送主管国家税务机关;公司跨县(市)、区设立的分支机构和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除公司向当地主管国家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外,分支机构还应当向其所在地主管国家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并逐项如实填报有关总机构情况的资料等。

1.1.1.2 未办理工商营业执照但经有关部门批准设立的,办税人员应当自有关部门批准设立之日起30 日内申报办理税务登记;未办理工商营业执照也未经有关部门批准设立的,办税人员应当自纳税义务发生之日起30 日内申报办理税务登记。

1.1.1.3 扣缴义务的公司办税人员应当自扣缴义务发生之日起 30 日内,向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扣缴税款登记,领取扣缴税款登记证件。

1.1.2 税务登记表和有关证件、资料,经主管国家税务机关审核登记后,办税人员应当按照规定的期限到主管国家税务机关领取税务登记证及其副本,并按规定缴付工本管理费。

1.1.3 办税人员应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件之日起 15 日内持营业执照正本和税务登记证件到银行开立基本存款账户,开立其他存款账户无须提供税务登记证件。税务登记证件包括税务登记证及其副本、临时税务登记证及其副本。

1.1.4 办税人员应当自开立基本存款账户或者其他存款账户之日起 15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书面报告其全部账号;发生变化的,应当自变化之日起 15 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书面报告。

1.1.5 办税人员向公司分管领导、财务总监汇报并备案有关资料。

1.2

变更登记

1.2.1 公司及分支机构的税务登记内容发生变化,办税人员应当自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之日起30日内持有关资料向原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变更登记。

1.2.2 公司及分支机构的税务登记内容发生变化,不需要到办理工商变更登记或者其变更内容与工商登记内容无关的,办税人员应当自税务登记内容实际发生变化之日起 30 日内,或者自有关机关批准或者宣布变更之日起 30日内,持有关资料到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变更

/ 11

税务登记。

1.2.3 办税人员应如实填写税务登记变更表,报税务机关审核。

1.2.4 办税人员应当按照规定的期限到主管国家税务机关领取税务登记证及其副本,并按规定缴付工本管理费。

1.2.5 办税人员向分管领导、财务总监汇报并备案有关资料。

1.3

注销登记

1.3.1 分支机构发生解散、撤销以及其他情形,依法终止纳税义务的,计划财务部报公司财务总监、董事长审批后结清应纳税款、多退(免)税款、滞纳金和罚款,缴销发票、税务登记证件和其他税务证件。

1.3.2 办税人员应当在办理工商注销登记前,持有关证件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按照规定不需要办理工商注册登记的,应当自有关机关批准或者宣告终止之日起 15 日内,持有关证件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在清算前应当向其主管税务机关报告。

1.3.3 因住所、经营地点变动,涉及改变税务登记机关的,办税人员应当在向工商或者其他机关申请办理变更或者注销登记前或者住所、经营地点变动前,持有关证件和资料,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并在注销税务登记之日 30 日内向迁达地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

1.3.4 被吊销营业执照或者被其他机关予以撤销登记的,办税人员应当自营业执照被吊销或者被撤销登记之日起 15日内,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

1.3.5 在办理注销税务登记前,公司及分支机构应当向税务机关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和资料,经税务机关核准后,办理注销税务登记手续。

1.3.6 办理注销税务登记后,办税人员应办理注销工商登记、注销开户银行。

1.3.7 办税人员向分管领导、财务总监汇报并备案有关资料。

1.4 外出经营报验登记

1.4.1 公司及分支机构到外县(市)临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在同一地累计超过 180 天的,应当在外出生产经营以前,由临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向分管领导、财务总监提出申请,办税人员持税务登记证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开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

1.4.2 临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应当持税务登记证副本和所在地税务机关填开的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在《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注明地进行生产经营前向营业地

/ 11

税务机关报验登记,接受税务管理。在《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注明地销售货物的,除提交以上证件、资料外,应如实填写《外出经营货物报验单》,申报查验货物。

1.4.3 外出经营活动结束,临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办税人员应当向经营地税务机关填报《外出经营活动情况申报表》,并结清税款、缴销发票。自其在同一县(市)实际经营或提供劳务之日起,在连续的12 个月内累计超过180 天的,应当自期满之日起 30日内,向生产、经营所在地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税务机关核发临时税务登记证及副本。

1.4.4 办税人员应当在《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有效期届满后10 日内,持《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回原税务登记地税务机关办理《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缴销手续。发票、证照、账簿、凭证管理

2.1 税务登记证件

2.1.1 公司及分支机构办税人员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持税务登记证件等有关证件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验证或者换证手续。

2.1.2 公司及分支机构应当将税务登记证件正本在其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办公场所公开悬挂,接受税务机关检查。

2.1.3 公司及分支机构遗失税务登记证件的,应当在自遗失之日起 15 日内书面报告主管税务机关,如实填写《税务登记证件遗失报告表》,并将有关情况在税务机关认可的报刊上作遗失声明,凭报刊上刊登的遗失声明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补办税务登记证件。并追究保管人员的责任。

2.1.4 公司及分支机构按照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的规定使用税务登记证件。税务登记证件不得转借、涂改、损毁、买卖或者伪造。

2.2

账簿、凭证

2.2.1 分支机构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或者发生纳税义务之日起 15 日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账簿。分支机构应当自扣缴义务发生之日起 10日内,按照所代扣、代收的税种,分别设置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账簿。账簿、记账凭证、报表、完税凭证、发票、出口凭证以及其他有关涉税资料应当保存 10 年;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2.2.2 办税人员应当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件之日起 15 日内,将其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报送主管税务机关备案;使用计算机记账的,应当在使用前将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会计核算软件、使用说明书及有关资料报送主管税务机关备案。

/ 11

2.2.3 分支机构应当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安装、使用税控装置,并按照税务机关的规定报送有关数据和资料。

2.2.4 公司及分支机构的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国务院或者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有关税收的规定抵触的,应当按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进行会计处理,按财政、税务主管部门有关税收的规定计算应纳税款、代扣代缴和代收代缴税款。

2.3

发票

2.3.1 领购

2.3.1.1 提出购票申请。用票单位在领取《税务登记证》后(或临时到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外从事经营活动,凭所在地税务机关开具的《外出经营税收管理证明》,在办理纳税担保的前提下)经分管领导、财务总监审批后由办税人员向生产(或经营)地税务机关提出领购生产(或经营)地发票的申请报告。

2.3.1.2 持簿购买发票。购票申请报告经有权国家税务机关审查批准后,办税人员应当领取国家税务机关核发的《发票领购簿》或者《增值税专用发票购领簿》,根据核定的发票种类、数量以及购票方式,到指定的国家税务机关购领发票。购买专用发票的,还应当场在发票联和抵扣联上加盖发票专用章或财务印章等章戳。若对跨省、市、自治区从事临时经营活动,申请领购发票应按税务机关的要求提供保证人或缴纳保证金并限期缴销发票。

2.3.1.3 公司计划财务部应建立发票领用存的管理制度,按季度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发票领用存情况季报表》。

2.3.2 自制发票

2.3.2.1 用票单位根据业务特点和经营需要,设计发票式样,预计使用数量,报分管领导、财务总监审批。自制发票仅限于普通发票。

2.3.2.2 分管领导审批后,办税人员持税务登记证件等有关资料到主管税务机关领取并如实填写《企业自制发票申请审批表》,写明所需发票的种类、名称、格式、联次和需求数量,连同发票式样一同提交税务机关审批。

2.3.2.3 办税人员取得税务机关核准的《发票印制通知书》后,到指定的印刷厂印制。未经规定的税务机关指定,不得印制发票。

2.3.2.4 发票印制完毕,公司计划财务部应建立发票领用存的管理制度,按季度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发票领用存情况季报表》。自行印制的发票按前款规定办理领购手续。

2.3.3 使用发票

/ 11

2.3.3.1 开发票的工作准备:用票单位领用发票,应向计划财务部门申请并详细登记领用数量、编号。用票单位开发票前,必须对所领用的发票进行检查,如发现印刷质量问题,应停止使用所领用的发票,并将其及时送回计划财务部门处理。

2.3.3.2 填写发票时,必须完整无缺、真实无误地反映经济业务活动具体内容的填写规则;填列的项目全部填写,反映经济业务活动的本来面目,不得弄虚作假。

2.3.4 保存发票

2.3.4.1 公司应当建立发票使用登记制度,设置发票登记簿,并定期向主管国家税务机关报告发票使用情况。注意防止丢失被盗、防潮、防蛀、防火。

2.3.4.2 公司应当在办理变更或者注销税务登记的同时,办理发票和发票领购簿的变更、缴销手续。

2.3.4.3 使用发票的单位应当妥善保管发票,不得丢失。发票丢失,应当于丢失当日书面报告主管国家税务机关,并在报刊和电视等传播媒介上公开声明作废,并接受国家税务机关的处罚。

2.3.4.4 开具发票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税务机关的规定存放和保管发票,不得擅自损毁。已经开具的发票存根联和发票登记簿,应当保存五年。保存期满,报经主管国家税务机关查验后销毁。

税款缴纳

3.1 公司计划财务部全面管理公司的纳税事宜。

3.2 纳税申报

3.2.1 公司计划财务部根据当期的经营情况核算出当期的应纳税额,由办税人员认真如实填写纳税申报表,交会计主管审批后报审计监察室对纳税申报表进行专项审核。审计监察室专项审核并签字确认后报公司分管领导、财务总监审批,并加盖法人代表或其授权人员的名单、单位公章。

3.2.2 办税人员可采取直接申报、邮寄申报或电子申报方式办理。采取邮寄申报的,应当使用统一的纳税申报专用信封,并以邮政部门收据作为申报凭据,以寄出的邮戳日期为实际申报日期;采取电子申报的,应当按照税务机关规定的期限和要求保存有关资料,并定期书面报送主管税务机关。公司及分支机构在纳税期内没有应纳税款的,也应当按照规定办理纳税申报。公司及分支机构享受减税、免税待遇的,在减税、免税期间应当按照规定办理纳税申报。公司及分支机构申请减税、免税、退税及办理延期申报、延期缴纳税款应当持税务登记证件提出书

/ 11

面申请报告,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批。

3.2.3 办税人员办理纳税申报时,根据不同的情况相应报送财务会计报表及其说明材料、与纳税有关的合同、协议书及凭证、税控装置的电子报税资料、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和异地完税凭证、境内或者境外公证机构出具的有关证明文件及其他有关证件、资料。办理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时,应当如实填写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并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的合法凭证以及税务机关规定的其他有关证件、资料。

3.2.4 因不可抗力,导致发生较大损失,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受到较大影响或当期货币资金在扣除应付职工工资、社会保险费后,不足以缴纳税款的,公司及分支机构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或者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确有困难,需要延期的,应当在缴纳税款期限届满前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提出书面延期申请,并按税务机关的要求报送有关材料。

3.2.5 办税人员应将纳税申报表报税务机关专管员审签后,到征税大厅交税,并取得税务机关开具的完税凭证。公司及分支机构原则上应采取转账的方式,若采取现金方式,应由公司派车,保证现金安全。

3.2.6 完税凭证经会计主管与申报表核对后,由会计人员记账,出纳转账。

3.3 计划财务部应就公司及分支机构与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向当地税务机关报告定价原则、计算方法、价格、费用标准等资料并经其审核、批准后,公司及分支机构与关联企业应按预先约定有关定价事项进行交易,不得随意变更,若变更,应经公司审批并及时报告主管税务机关,以避免不必要的税收风险。

3.4 计划财务部门收到税务机关送达的税务文书,应当由法定代表人、财务总监、会计主管签收,不得拒收;签收人应及时向公司计划财务部反馈信息;计划财务部应视重要程度向财务总监或董事长报告,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3.4 纳税担保

3.4.1 对外纳税担保

3.4.1.1 公司及分支机构对外进行纳税担保必须由计划财务部上报董事会审批。

3.4.1.2 公司对外提供纳税担保,应当经董事会全体成员签署同意;纳税担保见担保业务流程。

3.4.1.3 被担保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缴纳或者解缴税款的,公司及分支机构应按照规定的期限缴纳所担保的税款。

/ 11

3.4.2 公司及分支机构以公司的财产对本公司的纳税情况进行担保,应由计划财务部门提出申请并附税务机关的处罚决定,经公司财务总监、总经理、董事长审批。

税务咨询与税务顾问

4.1 税务咨询。公司及分支机构可在税收法律规定、税收政策运用、办税实务、涉税会计处理、税务动态方面采取书面、电话、晤谈方式咨询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

4.2 税务顾问。公司及分支机构可以请中介机构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担任税务顾问。包括在税收政策疑难问题的解答、运用税收政策的策略与方法、如何享有税收权益等进行税政指导,在纳税框架的设计、适用税种、税目、税率的认定、办税程序指南以及为避免纳税风险提示关注的涉税事项等进行办税指导,在提供财务、会计、法律以及国家政策、经济动态等提供信息。

4.3 税收筹划

4.3.1 公司及分支机构可以自己或聘请中介机构专业人员对各税种进行税收筹划。各税种均具有税收筹划的空间,税收筹划必须建立在不违法的前提下,筹划人员必须通晓会计、财务管理、税法和其他财经法纪。公司计划财务或审计监察部门应至少配备一名精通国家税法的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及时处理公司及分支机构的税务事项。

4.3.2 如果进行重大经营、投资、筹资活动,公司及分支机构应做到事前筹划。公司业务部门应将该活动的税收影响因素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收筹划可能影响公司的决策,各部门应配合税收筹划工作的完成。

4.4 涉税鉴证。按规定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纳税申报、税前弥补亏损、财产损失以及国家税务总局和省税务局规定的其他涉税鉴证业务应由税务师事务所注册税务师承办,公司及分支机构聘请税务师事务所进行以上鉴证。

4.5 公司及分支机构应在考虑成本效益、可行性原则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中介机构的专业知识进行税务咨询、税务顾问、税收筹划。如需聘请中介机构,应由公司计划财务部草拟合同,报法律顾问审核,财务总监、董事长审批后由董事长或书面授权的人员与中介机构签订书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

解决税务纠纷

5.1 公司及分支机构认为税务机关作出的以下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公司的合法权益,计划财务部应上报财务总监、董事长审批:税务机关作出的征税行为;税务机关作出的税收保全措施;税务机关未及时解除保全措施,使公司及分支机构及其他当事人合法权益遭受损失的行

/ 11

为;税务机关作出的强制执行措施;税务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行为;税务机关不予依法办理或者答复的行为;税务机关作出的取消增值税一般公司及分支机构资格的行为;收缴发票、停止发售发票;税务机关责令公司及分支机构提供纳税担保或者不依法确认纳税担保有效的行为;税务机关不依法给予举报奖励的行为;税务机关作出的通知出境管理机关阻止出境行为;税务机关作出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同时公司及分支机构计划财务部门必须先依照税务机关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确定的税额、期限,缴纳或者解缴税款及滞纳金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

5.2 财务总监、董事长审批后,计划财务部应组织审计监察室、法律顾问、分支机构有关人员进行讨论、分析,必要时应咨询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或律师等中介专家。

5.3 经集体研究,认为税务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违反了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税收专业人员和财务总监应先与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税务机关进行协调。

5.4 不能协调解决的,由计划财务部牵头,审计监察室、法律顾问共同参加组成项目组,如要聘请中介机构协助的,计划财务部草拟合同,法律顾问审核合同,并经财务总监、董事长审批后由授权人员与中介机构签合同。项目组提出解决方案,并报财务总监、董事长审批。

5.5 财务总监、董事长审批决定采取税务行政复议或税务行政诉讼,项目组应按《行政复议法》或《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5.6 在复议或诉讼的过程中,项目组应将进行情况及时反馈财务总监、董事长。

5.7 项目组收到复议机关或法院的复议决定或判决应及时上报财务总监、董事长。

5.7.1 公司胜诉的,项目组应及时要求税务机关按规定退还税款、滞纳金和罚款,解除对财产的扣押、查封等强制措施,或者赔偿相应的价款,并及时反馈税务机关的执行情况。税务机关不履行或者无正当理由拖延履行行政复议或诉讼决定的,项目组应提请复议机关、上级行政机关或人民法院关责令其限期履行。

5.7.2 公司败诉的,项目组应及时报告财务总监、董事长。若财务总监、董事长认为有起诉或上诉的需要,项目组应按规定时限人民法院起诉或上诉;若财务总监、董事长认为无起诉或上诉的需要,项目组应立即通知公司或分支机构履行行政复议或诉讼决定。税务检查

6.1 公司将不定期对税务管理情况进行专项检查,也可结合财务检查、审计等工作进行。各分支机构可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内部检查制度。

6.2 对税务管理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6.2.1 税务管理业务相关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况。重点检查是否存在不相容职务混岗的现

/ 11

象和涉税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税务管理业务不相容岗位一般包括:税款金额的计算与审批;税款的支付与会计记录;税款支付的申请与审批。

6.2.2 税务管理业务授权批准制度的执行情况。重点检查重要业务的授权批准手续是否健全,是否存在越权审批行为。

6.2.3 税务管理决策责任制的建立及执行情况。重点检查责任制度是否健全,奖惩措施是否落实到位。

6.2.4 各类款项支付制度的执行情况。重点检查税款的支付是否符合相关法规、制度和合同的要求。

6.3 审计监察室应在税务管理的过程中进行不定期的检察,并将检察情况上报董事会。

6.4 董事会对审计监察室上报的检察情况通报公司各部门。对存在以下问题的单位,公司下达整改通知,有关单位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对造成损失的单位,追究有关人员的经济责任,直至追究法律责任,确属财务人员工作不力的应及时调离岗位。

6.4.1 未按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进行涉税处理,指使涉税人员偷漏税款。

6.4.2 涉税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低下,不能及时、准确核算应纳税款。

6.4.3 不按期上报规定的有关计划、报表的。

6.4.4 未按规定程序执行,擅自为外单位提供纳税担保。

6.4.5 阻碍税务机关进行税务稽查。

6.5 公司及分支机构各部门应积极配合税务、审计、财政机关的审计、检查,不得拒绝、隐瞒。

6.5.1 计划财务部应将政府机关对公司及分支机构审计、检查情况及时上报财务总监、董事长,并组织审计监察室、法律顾问进行应对。如确属公司存在税收问题,应及时上缴所欠的税款、滞纳金、罚款。

6.5.2 公司及分支机构、各部门应配合当地税务机关税务检查工作,保证税务机关对公司的日常纳税评估和税源监控能够顺利进行,保证公司被评为 A 级纳税人,成为诚信纳税人。

四、相关制度目录

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办法》

财政部《企业会计制度》及《企业会计准则》

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财会[2001]41号)

XX公司资金管理办法

/ 11

税务登记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第 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主席令第 16号)

《税务行政复议规则(暂行)》(国家税务总局令 8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主席令第 16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国务院令第 362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国务院令第 362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税收执法和税务代理工作的通知》(国税函[2004]957号)《企业财产损失所得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2005]第 13号令)

注册税务师管理暂行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第 1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主席令第十三号)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银发 [2005]16号)

五、主要控制点相关资料

涉税鉴证报告

有关纳税申报表的审批资料

可行性研究报告

纳税担保申批资料

涉税合同

涉税法律文书

/ 11

公司内部税务管理制度 篇2

关键词:集团资金池,内部管理,税务风险

资金池仅仅从字面上进行理解, 就是将各个部分的资金进行汇集之后, 形成像蓄水池一样进行资金储蓄的空间。而资金池实际上最早是出现于跨国集团与国际银行之间所开发的一种资金管理模式, 通过该方式, 能够对全球各个部分的资金进行统一调拨, 使得集团本身的净头寸得以降低。资金池业务, 实际上主要包含了企业集团旗下的成员余额上划、下属企业透支、主动拨付以及收款、成员企业委托借贷以及部分成员向集团进行上存、下借等方面的计息行为等。而如何对于这其中所存在的财务预算、资金管理、税务风险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管理, 也就成为了其中较为重要的问题。

一、明确组织架构、管理关系

明确集团公司财务中心具有管理职能, 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财务集权管理。

集团成员企业自身的财务, 实际上接受着两重领导, 其集团成员企业运行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重大资金运作、重要财务、重大融资等方面工作, 基本上都是服从集团的财务领导指挥。集团财务管理中心, 主要是对于下属企业的资金支出、归集的划拨, 以及资金长短期内的投资和内部统筹的资金拆借业务进行管理;同时, 集团财务中心还具备了下属企业财务责任人的相应任免权利、财务预算审批权利等。而集团之下的成员企业, 必须要在自身所具有的权限内、程序内, 来执行短期规划工作, 最大限度的确保各个方面的日常管理工作。

只有对各个不同环节的管理关系进行明确之后, 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出集团本身所具有的整体效益, 同时围绕着公司本身的发展战略来展开相应的活动、业务等, 最大限度的避免各个成员企业受到了领导个人的意志影响, 当各个不同部分的财务人员自身素质在受限的情况下, 盲目的进行投资、资金挪用都会导致集团的经济利益受损。

二、实行财务预算管理

要实现资金统一归集, 收支二条钱, 必须实行财务预算管理。

集团成员务必要对于资金预算工作做好相应的统一工作:并且严格的按照相应的责任主体, 来针对各个不同环节的预算进行层层分解;并且严格的按照相应的内容方向, 来执行采购、工资、税金、日常支出、财务费率等;严格按照资金实际需求, 来对于现金、银行承兑汇票等几个方面进行区分;严格的按照相应的主体, 来充分的满足各个方面的资金使用需求以及母公司的借款需求等。

执行财务预算管理工作, 能够切实有效的对于各个方面的成本费用、开支进行控制, 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各个不同部分的预算外成本以及不确定因素对于企业的经营目标造成的影响。同时, 在资金的使用方面, 成员企业本身的资金预算工作, 也是母公司对于其所执行的管理措施。

三、统一财务管理制度

整个集团公司, 针对集团成员企业, 实行统一财务管理制度, 规范财务部职责、对资金、资产、收入、成本核算、费用、税收、利润及利润分配、财务报告及披露、财产清查、发票及收据、会计电算化、内部信息ERP等管理模块实行统一规定, 集团各成员企业, 在企业运营过程中, 必须按财务管理制度执行。

财务管理制度的统一, 有利于集团公司统计口径的一致, 提高财务处理效率, 规避财务风险、子公司支出按预算划拨、内部资金拆借、资金占用费的结算等方式, 收缴子公司的担保权, 向外融资权等。

集团公司所运用的资金池本身有着较为积极的作用, 但是资金池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 我国税务并没有提出相对明确的资金池概念, 企业本身也对于相应的税务政策, 不够了解, 这就导致资金池之中存在着一定的税收风险, 必须要从企业的营业税、所得税、印花税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深入的研究。

资金池实际上就是银行本身所展开的一个中间业务。母子公司之间所进行的资金转移工作, 实际上是各个不同法人的实体账户资金进行的转移。假如, 仅仅只是单纯的资金流上来对运转过程加以体现, 那么就应当要与贸易背景加以区别。资金池的转移, 实际上是没有贸易来作为背景支持, 所构成的一种公司内部借贷结构。但人民银行《贷款通则》第六十一条规定:“企业之间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办理借贷或者变相借贷融资业务。”在这样的情况下, 集团成员企业之间, 在没有贸易背景来作为资金划转条件的情况下, 仅仅只能够通过银行来作为其中的中间方, 并且利用委托贷款的形式来对各个方面加以运作。资金池以及委托贷款之中所涉及到的税收问题, 同样需要深入的进行研究。

四、企业所得税

集团内部的资金池在运作的过程中, 主要是将各个子公司资金进行归集, 从而产生大量的利息收入, 或者说通过母公司来向子公司进行拨款, 从而形成借款, 同样为企业产生相应的利息支出, 其中多个方面都必须要分开进行核算, 不能够直接与内部进行抵销以及内部轧差结算操作。

对内部资金结算过程中, 利息支出在所得税的税前扣除从利率水平及规模水平上, 都有所限定。集团公司一般会采取不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方式, 来进行内部结算。

五、结语

综上所述, 资金池模式的应用, 实际上帮助集团公司在资金管理方面, 起到了极大的便利作用, 同时也对于各个不同环节所包含的相应经济利益, 起到了归集的作用。但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 务必要对于其中所涉及到的多个方面加以管理, 防止税务方面所产生的风险, 如此以来, 才能够使得集团公司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龚慧.集团公司运用“现金池”模式的探讨[J].金融经济, 2008 (20) .

[2]祝映兰, 杨坤.浅谈本币现金池管理中的税收和费用问题[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1 (17) .

公司内部税务管理制度 篇3

【关键字】内部行政管理;税务部门;税务文化

一、引言

在税务部门内部行政管理中,构建税务文化,应该明确税务部门内控机制建设的工作的内容与目标任务,促进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和推进税务部门内控机制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以下本文对此做具体介绍。

二、强化税务内控行政管理的作用

对于我国税务部门,应该强化其内部行政管理工作,实现内控机制建设工作,构建税务文化,不仅是反腐倡廉的制度基础,同时也是建设党风廉政的重要载体。强化税务部门内控行政管理,可以完善相关制度建设,有效对税务风险防控。并且还可以规范权力配置,切实保障税务财政收入,真正实现“两权”监督,防范廉政风险。同样,强化内部行政管理,也可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税务干部廉政水平,完善反腐工作机制,能够围绕税务部门中人、财、物、权、钱、事等六个环节,全面整合税务管理工作规程,监督每个执法环节与岗位,提高税务部门中干部的廉政水平。同样也可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使税务部门可以“明确权责分配、正确行使职权”,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保障纳税人权利,切实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取信于民,更好地服务社会。

三、当前税务部门内部行政管理弊端

对于税务部门在其内部行政管理中,应该正确认识税务内部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才可以有效杜绝其管理弊端,以下对此做具体介绍。

1.思想误区

税务部门行政管理中责任不明晰,管理不全面、工作运行紊乱,重视税收业务,忽视行政管理,导致工作人员在税务行政管理中,不能有效做好管理工作,难以实现齐抓共管,降低税务部门管理力度。

2.工作偏差

税务部门的内部行政管理中,存在凭经验办事的弊端,沿袭传统工作经验习惯,凭主观意志办事,采取“求快”方法处理税务事情,忽视工作质量。而且忽视平衡协调,忽视了系统管理的导向性。如在评先表优、奖惩处罚等方面,往往想尽可能的方方面面都兼顾到,从而忽视了行政管理的内在要求和舆论导向。

3.管理不足

人治管理、人情服從仍占一定地位。虽然有利于发挥其决策快、效率高、约束少的优点,但也有因“人治者”素质差异或不稳定,带来了工作随意性和局限性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理效率。内部行政管理的可操作性不强。虽然制订出台了许多新制度、新办法,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不适用、不常用、用不好的现象。内部行政管理中的精细化管理不深,内部行政管理机制缺活力,对于内部行政管理中,其激励评价机制还不全面,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还存在岗位职责不明、操作流程不优、管理措施不细、协调配合不当等问题。

四、浅析强化税务部门内部行政管理的措施

1.强化思想引导

通过加强教育,让税务部门职工充分认识加强内部行政管理的防范风险意识,并且内部行政管理中对源头治理的关注度,可以建设推进税务惩防体系,在税务部门树立“防治风险、抓好管理、促进管理规范、提高人员上进水平”的管理理念,将监管力度加大到工作中的细节中去,使税务监督可以贯穿在税收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有效监督制约税务内部行政业务管理工作中,降低实际中的行政执法风险与廉政风险这,实现内控建设目标。可以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建设主题活动,应用辩论赛以及知识竞赛的形式,将廉政理念融入到工作之中,使廉政思想可以入脑入心。

2.完善管理制度

可以在内部行政管理中,完善税务部门的岗责体系,落实税务部门责任制度,科学配置税务部门的权力,能够全面排查风险,界定制约监督的重点,实现税务部门工作的规范化与透明化;同时,明确岗位廉政责任,完善岗责体系明确税务部门的权责、规范税务部门管理流程、风险排查、完善税务部门制度;还需要创新工作方法,以税收信息化为契机,提高税务部门税收工作的效率和透明度,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完善税务部门的人事管理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实现对税务部门每个岗位、环节的实时监控。

3.强化监督

可以完善税务部门制度规范,内部行政管理中,可以发挥干部的积极性,维护内部行政管理制度的刚性,严格监督检查,深化政务公开,公开透明运行,加大查处力度。同时也应该加强对税务部门的基层纪检监察队伍的建设工作,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力量,提高纪检监察人员综合素质,提高税务部门内部控制监管的效果。

五、构建税务文化的措施

税务部门在内部行政管理中,应该强化构建其税务文化,这样可以提高税务机关的服务意识,增强我国税务部门的行政管理能力,提升其创新能力与服务水平。为有效适应当前我国社会发展趋势,优化构建税务文化的措施如下。

1.明确税务文化内涵

在税务机关中,税务文化不仅是组织文化,同时税务文化可以引导税务干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其可以树立起服务理念,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税务内部行政管理效率。在新形势下,勇于创新税务文化,创建服务型的税务机关,打造我国内部行政部门的和谐税务活动。应该明确税务部门的税务文化原则,坚持把税务文化渗透到税务部门中,形成税务部门管理文化,实现税务部门中各项管理活动中的良性互动。将文化建设应用到税务部门的各项建设中,打造富有创造力、充满人性化的新型税务文化。

2.树立税务文化理念

在税务文化构建中,首先,税务部门应该树立法治理念,必须做好依法治税,依法行政的目的。同时,也要抓好对税务部门税收执法权的监督工作,防止税务违法行为的发生,树立文明税收执法的机关形象。其次,还应树立其税务行政管理工作的服务理念,通过优化办税手段,保障国家税收、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强化形势教育,强化观念更新,立足科学化管理要求,跳出传统行政事务的复杂繁琐,找准规律实施人本管理,还要具备团结互助理念、学习理念以及创新理念,能够建立健全税务部门的各项学习制度,以创新的思维意识,增强税务文化建设,提升税务文化建设水平。

3.强化税务文化宣传

税务部门领导应该高度重视,宣传组织到位。在我国税务部门中,建设税务文化,对于税务部门的领导层,既要在思想上对于文化建设给予高度重视,又要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应该积极倡导、亲力亲为,引导人们做好税务文化建设工作。广泛发动群众,提高全体税务人员的认识度,为税务部门内部行政的其他成员,树立起好的榜样,认真的做好税务行政管理活动,组织好各项活动,做到有备无患。

六、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税务部门中,强化其内部行政管理工作,细分目标任务,构建税务文化,建设节约型高素质人才精英,打造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廉洁高效的行政队伍,全面提升推动税务部门整体行政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谢红生.关于加强地税部门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24(32):54-57

[2] 国税系统预算定员定额改革中存在的不足和建议[J].改革与开放,2013,14(12):76-77

[3] 汪康.优化国税系统人力资源配置的思考[J].税务研究,2010,21(14):56-57

某某股份公司税务管理制度 篇4

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公司的税务管理工作,规范税务管理流程,合理控制税务风险,防范税务违法行为,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等税法文件以及《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公司内控管理制度等内部风险控制文件为依据。第三条 遵守税收法规、依法诚信合理纳税是公司税务管理工作的宗旨。各公司和税务管理人员应严格遵守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法纳税,不得有偷税、抗税或其他违反税收法律、法规行为,努力塑造企业诚信纳税形象。第四条 除特别说明外,本制度所称“公司”的范围包括股份公司、各级控股子公司以及纳入股份公司合并会计报表范围内的其他主体。控股子公司和纳入合并会计报表范围内的其他主体统称“子公司”。第二章 税务管理机构设置及其职责第五条 公司税务管理架构与职责1.各公司财务负责人为税务管理总负责人。2.股份公司财务部门设立专职税务管理岗位和人员。对各子公司开展的纳税申报、税款缴纳、账簿凭证和其他涉税资料的准备、填报和保管进行监督与审查。3.股份公司税务管理岗负责解决应以股份公司名义统一协调、解决的相关税务问题。负责所在地区最新税收政策的搜集和整理,及时了解和熟练掌握国家有关财税政策的变化,将与公司有关的重要税务政策变化归类汇总后,提交公司领导和各子公司,必要时还应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培训学习。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分析各项税务政策变化对公司的影响并提出合理化建议。4.各子公司税务管理岗负责与主管税务机关、税务稽查机关进行接洽、协调和沟通应对工作,税务机关指出的涉税问题均应及时向股份公司财务部做书面汇报。

5.各子公司,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财务部门相应设置专职或兼职税务管理岗位和人员。税务管理岗人员若对税收政策不清楚,应及时向税务机关咨询或向股份公司财务部税务管理岗咨询,涉及重大涉税业务、涉税风险、税务检查,免税事项及新税种认定要报股份公司财务部审批。6.税务管理岗位职责(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税收政策,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实施管理办法,并负责督促、指导、监督与落实。(2)组织实组织实施企业税务风险的识别、评估,监测日常税务风险并采取应对措施。参与制定或审核公司日常经营业务中涉税事项的政策和规范;(3)制定各项涉税会计事务的处理流程,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限,保证对税务事项的会计处理符合相关法律法规;(4)办理税务登记证、一般纳税人资格认证及各种税务证件年审;负责公司日常税务事项的审核、核算、申报、缴纳(含代扣代缴)、协调与管理工作;购买、开具、核销及保管增值税专用发票及其他各种发票。

(5)增值税发票扫描认证及各种税款申报、缴纳。当月收到的所有增值税涉税发票应在当月扫描、认证完毕,不应遗漏或丢失。(6)各种税款申报、缴纳;编制计提税款的会计凭证及所有内部税务管理报表。(7)参与公司日常的经济活动和合同会签,利用所掌握的税收政策,为公司的战略制定、关联交易、并购重组等重大决策以及开发、采购、销售、投资等生产经营活动,提供税务专业支持与管理建议。(8)负责税务档案管理,按照税法规定,真实、完整、准确地准备和保存有关涉税业务资料,并按相关规定进行报备。(9)合理利用税收政策,加强公司经营活动的税务筹划,每月对纳税申报、税负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有效地控制税收成本,发挥税务管理的效益。第六条 任何税务事项的申报、计缴、报备必须有书面原始凭证和履行相应的审批程序。第七条 公司涉税业务人员应具备必要的专业资质、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职业操 守,遵纪守法。公司应定期对涉税业务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第三章 税务登记、税务核算、纳税申报及发票管理第八条 税务登记管理1.公司税务登记、变更登记、换证登记以及年审工作均由所在公司税务管理人员办理,其在办理税务登记时,应当提出申请登记报告,如实填写税务登记表,应当根据不同情况相应提供有关证件和资料,并报所在公司财务部门负责人审核、总经理审批。2.新设子公司办理税务登记前,应及时报告股份公司财务部税务管理岗,由股份公司财务部税务管理岗根据税收征管范围及税收优惠政策的有关规定,指导子公司选择合适的地区进行国、地税登记。

新设子公司应在取得营业执照后30日内申报办理税务登记。3.公司设立分支机构,财务部应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30天内,持有关证件向当地主管税务机关书面申报办理税务登记。4.公司的税务登记内容发生变化时,财务部应当自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之日起30日内,持有关证件向原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变更税务登记;如按规定不需要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的,应当自有关机关批准或宣布变更之日起30日内,持有关证件向原税务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税务登记。

5.公司因住所、经营地点变动,涉及税务登记机关变动的,应当在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其他机关申请办理变更或注销登记以及住所、经营地点变动前,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并在30内日向迁达地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6.公司发生解散、撤销以及其他情形,依法终止纳税义务的,应当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前,持有关证件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公司在办理注销税务登记前,应当向税务机关结清税款、滞纳金、罚款,缴销发票和其他税务证件。7.公司遗失税务登记证件的,财务部应当在15日书面报告主管税务机关,并登报声明作废,并及时补办税务登记。8.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扣缴义务单位,其财务部应当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扣缴税款登记,领取代扣代缴或代收代缴税款凭证。9.公司税务登记证和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凭证,不得转借、涂改、损毁、买卖或者仿造。财务部应在规定的期限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验证或换证手续。

10.公司到外县(市)临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持税务登记证副本和所在地税务机关填开的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向到达地税务机关报验登记,接受税务管理。在经营活动结束后向外出经营地税务机关申报核销,按规定及时结清税款,缴销发票;再回到公司所在地税务机关核销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

11、财务部应财务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持税务登记证件,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开立基本存款账户和其他存款账户,并将全部账号向税务机关报告。12.税务登记证件的管理:公司指定专人保管税务登记证件,未经批准不得出租、出借:(1)税务登记证件原件存放于公司档案室归档保管。(2)有关部门在办理公司有关事项中,需要提供税务登记证副本、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证书等证书的复印件时,须经财务部门负责人同意后方可取得复印件。第九条 税务核算1.公司应做好税务管理基础工作,依法设置账薄,根据合法、有效凭证记账。税收核算要严格按照税收法规和会计法规开展,当公司税收筹划涉及到调整税收核算的,应按照税收筹划要求进行核算;对经济事项的处理涉及到税法和会计法中不明确之处,或税法与会计法之间存在冲突时,应作出一个合理选择;避免出现如兼营行为没有分开建账导致从高征税,核算不清导致核定征税,缺乏有效凭证导致企业所得税汇算调增损失。2.公司缴付的任何税金(含增值税、营业税、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车船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无论金额大小,都应首先计入“应交税费”科目贷方,实际缴税时再计入“应交税费”科目借方(不能直接借记费用科目,贷记货币资金科目);会计主管和财务负责人必须对此类业务进行二次复核。3.税金的计提和缴纳必须履行必要的审批手续;税金的计提和缴纳应综合考虑税金预算和资金计划,做到各期纳税均衡和税负平衡。4.财务人员在进行账务处理时,选用的会计科目及记录的凭证摘要应与取得的发票开票内容保持一致。5.具体业务所适用的会计核算分录遵守《某某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6.税款的计算(1)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2)当期应纳营业税=当期营业收入×适用税率(3)应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应纳增值税额或应纳营业税×适用税率(7%或5%)(4)应纳教育费附加及地方教育费附加=应纳增值税额或应纳营业税×适用率(5)应纳房产税=房产原值×(1-30%)×1.2%或=租金收入×12%(或4%)

(6)应纳城市土地使用税=计税土地面积×单位税额(7)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或(-)纳税调整项目金额(8)应纳企业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5%-减免税额-抵免税额(9)应纳印花税=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应缴基数×适用的费率A.资金账簿×0.5‰B.营业账簿×5 元/本C.购销合同金额×计税比例×0.3‰D.财产租赁、保险合同金额×1‰E.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金额×0.3‰F.其他印花税税种按税务规定的税率标准上交(10)应纳社会保险费=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应缴基数×适用的费率第十条 纳税申报1.公司发生纳税义务后,按照规定期限和内容就纳税事宜向税务机关提出书面报告。纳税申报还包括内部扣缴义务人发生扣缴义务后,按照规定的期限和内容向税务机关报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以及其他有关资料。2.根据《税收征管法》规定,公司和扣缴义务人在税法规定或税务机关依法确定的纳税期限或扣缴税款期内,无论有无应税收入、所得及其他应税项目,或无论有无代扣、代收税款、均应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所确定的申报期限内容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即便是享受减税、免税待遇的,在减免税期间也应按照规定办理纳税申报。3.每月10日前税务申报人员应当复核所申报的数据与账面的一致性,且应当将申报数据提交财务部门负责人、单位负责人进行审核确认。申报完成后,申报报表应打印归档保存。子公司需延期申报时,应按有关规定向税务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并在股份公司财务部备案。4.税务管理岗应以当地税务机关指定的税务申报软件以网络申报的形式进行申报并及时获取纳税申报回执,需要报送纸质报表和相关资料的必须按照当地税务机关的规定报送。5.子公司每年末应按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口径填写所得税汇算清缴报表,并据此计提企业所得税,经股份公司财务部审核后方可对外申报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资料。6.股份公司本部单位的各类资产损失(坏帐损失、投资损失、存货跌价损失、固定资产处理损失),在年终由股份公司财务部税务部门负责收集清单,报董事会申请核销,经批准后向税务部门办理审批手续;子公司在对各类资产进行盘点的基础上,查明损失原因、分清损失的责任、完备损失的原始手续、资料,准确计算资产损失的计价金额,需做进项税转出的按要求转出。7.子公司进行财产损失申报、所得税汇算需聘请税务中介机构时应服从股份公司财务部统一安排;各单位聘请中介机构作税务顾问,要将中介机构的基本情况、双方合作的业务范围、代理费用等有关事项报告股份公司财务部备案。

8、如年度如年度内出现重大财产损失且在后期难以保留或提供证据,应在发生损失的当期向主管税务机关递交财产损失税前扣除的申请,并及时通知税务机关现场取证。并据实判断是否需要聘请中介机构提供鉴定报告,依法取得财产损失鉴定报告,及时报送税务机关,获得税前扣除的批文。9.各级公司应积极争取和利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或当地财政返还政策,及时申报相关资料,妥善保管相关批文。税收优惠期届满前应及时提醒相关部门和人员争取优惠延期或重新申请。10.公司取得的所有增值税涉税发票(含增值税专用发票、运输发票等)必须在发票有效期内交给税务管理岗扫描认证。根据国家税务局规定,凡取得防伪税控系统开具的增值税专

用发票须在开票日起180天内认证抵扣。若发现增值税专用发票因不及时认证逾期不能抵扣的,其进项税额部分由经办人及财务负责人自行承担。第一次经办人承担比例50%,第二次以后经办人承担比例75%。11.公司注册地若存在税收优惠政策或财政返还政策,各公司应及时申报相关资料,积极争取获得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或财政返还政策。12.国税、地税网上申报系统申报税种: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城建税及其他附加税、营业税、工会经费、印花税、土地增值税按月申报,房产税及土地使用税、季度企业得税于每季度申报。税种需要申报提交的报表名称送达人/送达部门提交日期或期限规定结果呈现报税岗确认签字增值税当月增值税专用销售发票清单及汇总表国税税务大厅清卡确认次月15日前税务大厅清卡确认签章当月增值税普通销售发票清单及汇总表当月增值税专用普通销售发票作废清单及汇总表当月增值税纳税申报总表海南省国税总局网上申报系统次月15日前国税申报报表打印当月增值税进项抵扣汇总表当月增值税销项税额汇总表(等)营业税(非地产行业)《营业税纳税申报表》及《服务业营业税纳税申报表附表》海南省地方税务局网上申报系统次月15日前地税申报报表打印营业税(地产行业)销售不动产项目申报海南省地方税务局网上申报系统次月15日前地税申报报表打印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海南省地方税务局网上申报系统次月15日前

地税申报报表打印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计算明细表-海南省电子办税平台海南省地方税务局网上申报系统次月15日前地税申报报表打印工会经费工会经费申报表海南省地方税务局网上申报系统次月15日前地税申报报表打印印花税印花税纳税申报表海南省地方税务局网上申报系统次月15日前地税申报报表打印(印花税票完税凭证)土地增值税(地产行业)销售不动产项目申报海南省地方税务局网上申报系统次月15日前地税申报报表打印房产税房产税(城市房产税)纳税申报表海南省地方税务局网上申报系统季度终了后15日内地税申报报表打印土地使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申报表(2013版)海口地区专用及城镇土地使用税附表(2013版)海口地区专用海南省地方税务局网上申报系统季度终了后15日内地税申报报表打印季度企业所得税预缴表2012版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海南省地方税务局网上申报系统季度终了后15日内地税申报报表打印

季度会计报表季度资产负债表海南省地方税务局(海南省国家税务局)网上报税系统季度终了后15日内申报报表打印季度利润表季度现金流量表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2014年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海南省地方税务局(海南省国家税务局)网上报税系统下一年度5月30日前申报报表打印税种需要申报提交的报表名称送达人/送达部门提交日期或期限规定结果呈现报税岗确认签字年度会计报表年度资产负债表海南省地方税务局(海南省国家税务局)网上报税系统下一年度5月30日前申报报表打印年度利润表海南省地方税务局(海南省国家税务局)网上报税系统下一年度5月30日前申报报表打印年度现金流量表海南省地方税务局(海南省国家税务局)网上报税系统下一年度5月30日前申报报表打印增值税进项发票抵扣汇总表及地税发发票联备查内部留存备查次月15日前票使用清单 表13.防伪税控系统的管理(1)财务部票据结算岗方可进行防伪税控系统操作。

(2)开具专用发票应严格按增值税有关规定开具时限的要求开具。(3)向购货方开具的红字发票,必须在符合《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规定》中有关销售退回及索取折让和证明等开具红字发票规定的前提下,开具负数发票。换票要取得了原已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抵扣联后,按同样数量、同样金额开具负数。账进行核对,打印进项税额报表。(5)每个申报期所属月份的次月15日前进行网上抄税。账进行核对,打印进项税额报表。账进账进行核对,打印进项税额报表。(5)每个申报期所属月份的次月15日前进行网上抄税。(6)严格按照税控要求使用防伪税控系统,不得损毁或擅自改动税控装置。出现问题立即报告税务机关,并填写出现的问题、原因,使税控系统始终处于完好状态下。第十一条 税务筹划各公司财务负责人和税务管理岗应积极关注和学习各类税收法规,要认真研究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享受条件,在经济业务发展过程中积极取得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各种申报材料。各单位开展的各类税务筹划,实施前应征求股份公司财务部税务部门意见,筹划方案应提交股份公司财务部备案;股份公司财务部税务管理岗定期组织子公司讨论税收筹划论证会及举办讲座,提高税务管理岗税收筹划意识。第十二条 发票管理1.发票的购买、领用、开具、保管、取得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和当地税务机关的相关规定执行;2.发票购买(1)公司各部门需要开具的所有发票均由财务部税务管理岗负责统一购买、申请印制以及保管。(2)各公司税务管理岗应及时填写《购买(印制)发票申请表》,由财务负责人批准后及时安排购买(或印制)公司经营所需的各种发票,不应出现发票短缺情况。购买或购买或印制的任何发票均需及时入库,并填写《发票出入库登记表》。发票存放于专门的保险柜中并由税务管理岗负责发票的管理工作。3.领用及开具发票(1)公司财务部或销售部应设置专职或兼职票据结算岗,由票据结算岗工作人员开具发票,财务部税务管理岗对其所开具发票的时间、对象、金额、适用税率等事项进行审核后加盖发票专用章,其他任何部门不应领用、填开任何发票。(2)票据结算岗申领发票前应填写《领用发票申请表》,经本公司财务负责人批准后方可领用,领用发票后税务管理岗应及时填写《发票出入库登记表》。(3)票据结算岗根据发票开具要求开具发票,在发票作废时,在作废发票上加盖“作废”章并保存。(4)禁止将本公司的发票借给其他任何单位填开或使用。(5)禁止向未与本公司实际发生业务的任何单位代开票。禁止向禁止向任何单位开具与本公司发生的实际业务内容不一致的发票。(7)开具任何发票时均不应涂改;因错填发票信息或其他原因需要对已开具的发票作废,应将包含发票联在内的所有联次发票全部收回整齐粘贴在存根联后,并在各联加盖“作废”印章。(8)开具任开具任何发票均应完整填写客户名称,不应简化填写或留空不填。(9)开具任何发票均应依法、完整填写所有开票内容及开票人全称,不应漏填或错填。

(10)普通销售发票、服务业发票应在实际业务发生后一个月内开具,若超过一个月仍需开票,应由本公司财务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开具。(11)增值税专用发票应在实际业务发生后三个月内开具,若超过三个月仍需开票,应由本公司财务负责人及股份公司财务部税务岗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开具。(12)依法向任何客户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时,应填写《增值税专用发票开票审批表》,并由本公司财务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开票。(13)税务管理岗应在收到有效的开票资料后在五个工作日内开出相关发票;若开票资料不符合规定,则不应开票,但应及时说明原因并要求补充或更正相关开票资料。(14)税务管理岗将开具的各种发票交给客户时,应由客户书面签收,并保存发票签收表;若快递发票给客户,应在快递单中写明发票名称及号码。(15)若发票丢失,由本公司人员造成发票遗失的,重开发票的损失由责任人一人承担(不仅限于税务罚款);由于对方发票遗失,要本公司重开的,应由销售人员或经办人员赔偿10-50%税金。(16)不允许发生重复开票的现象,如发生重复开票,应由直接责任人和部门负责人承担全部损失。4.发票的保管(1)应按发票类别及版本分别登记各种发票出入库数据,并定期盘点,确保帐实相符。发票领用及缴销实行交(验)旧领新。(2)公司税务管理岗对开具的发票的存根及作废的发票,月末必须按规定装订成册,并按发票管理存放时限存放,确保完整无损。(3)公司已缴销或使用完毕的发票,按会计档案管理规定进行保管。(4)公司必须按规定及时到税务机关办理发票核销手续。(5)公司税务管理岗负责发票保管,所有的发票应一律视同现金妥善保管。(6)公司税务管理岗工作变动或调离必须按企业管理制度规定办理移交手续。5.发票的取得(1)公司采购各种资产(含原材料、库存商品、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低值易耗品及办公用品等)或报销应取得有效发票。公司财务部门要积极参与本单位经济业务合同之前的审查工作,测算不同发票开具模式下的综合成本,规范经济合同中发票的相关条款,利用付款条件保证专用发票的取得,确保收取发票的合法性、正确性和效益性。(2)经济业务发生后,业务人员取得发票时,应向对方索取发票及税务登记证复印件,以确定其是否具有发票开具的资格。若其经营范围不包含此业务,则其不具备开具发票的资格,必须要求对方到税务部门代开发票。(3)经办人员取得各类发票时,应严格审核其真伪、内容开具是否合规,并负责对其接受发票的真实性、有效性进行直接审核,及时更换不合规发票。经办人员必要时应借助12366 纳税服务热线、税务网站等渠道对发票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验证,单张发票金额在5000元以上的发票必须在发票背面空白处给予注明,包括查票人及查票日期;业务部门对有疑问的发票应询问财务人员辨别;对于有效的发票,业务部门应登记好单位名称及号码,经有关人员审核签字后,随登记表一同交予财务部。(4)移交或接收增值税涉税发票时应如实填写《增值税涉税发票交接及到期预警明细表》,由交接双方签字确认。(5)采购材料、库存商品应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凡按税法规定可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必须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确保增值税发票的正确性、完整性及清晰性,并做到发票数量与入库单、检验合格凭证数量三单相符。不符合要求的发票,财务部门拒收。

(6)向印刷公司支付的印刷费若≥2000元,购买办公用品金额若≥2000元,均应依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7)购买固定资产应取得17%增值税专用发票。(8)采购业务若因特殊原因无法取得规定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应由财务负责人及公司负责人批准后方能以其他普通发票作为付款(或报销)依据。(9)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必须合法、有效,不得收取过期发票或无效发票。(10)各部门取得的所有增值税涉税发票(含增值税专用发票、运输发票等)必须在发票有效期内交给税务管理岗扫描认证。6.实行发票押金管理。广告费、会议费、协会费、展览费等须预付的款项,发票必须在付款后一个月内交财务部入账,如不在规定时间内入账的,实行押金管理,由所在单位财务部门对经办人员每迟一个月收取押金100元。7.财务部门建立大额发票验证制度。大额发票是指定额发票单次报销金额在500元以上,非定额发票单张金额在5000元以上的发票。对于大额发票,要逐一进行验证,验证内容包括开票单位、开票内容、发票真伪等。如果验证后反馈信息为空,发票很可能是假发票;如果“领购纳税人名称”与发票盖章单位不一致,即为借用发票。凡是核查到信息与所取得发票信息不一致的一律要求更换,并停止支付该供应商一切货款,直到取得真实合法有效的发票后才能支付。第四章 风险识别和评估第十三条 公司税务管理部门应当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内部和外部相关信息,结合实际情况,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等步骤,查找公司经营活动及其业务流程中的税务风险,分析和描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条件,评价风险对公司实现税务管理目标的影响程度,从而确定风险管理的优先顺序和策略。第十四条 公司应当结合自身税务风险管理机制和实际经营情况,重点识别下列税务风险因素,包含但不限于:1.公司组织机构、经营方式和业务流程;2.涉税员工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胜任能力;3.相关税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4.经济形势、产业政策、市场竞争及行业惯例;5.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6.其他有关风险因素。第十五条 公司应当定期进行税务风险评估。税务风险评估由公司财务部协同相关职能部门实施,也可聘请具有相关资质和专业能力的中介机构协助实施。第十六条 公司应当对税务风险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识别和评估原有风险的变化情况以及新产生的税务风险。第五章 风险应对策略与内部控制第十七条 公司应当根据税务风险评估的结果,考虑风险管理的成本和效益,在整体管理控制体系内,制定税务风险应对策略,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合理设计税务管理的流程及控制方法,全面控制税务风险。第十八条 公司应当根据风险产生的原因和条件,从组织机构、职权分配、业务流程、信息沟通和检查监督等多方面建立税务风险控制点,根据风险的不同特征采取相应的人工控制机制或自动化控制机制,根据风险发生的规律和重大程度建立预防性控制和发现性控制机制。第十九条 公司应当针对重大税务风险所涉及的管理职责和业务流程,制定覆盖各个环节的全流程控制措施;对其他风险所涉及的业务流程,合理设置关键控制环节,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第二十条 公司因内部组织架构、经营模式或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以及受行业惯例和监管的约束而产生的重大税务风险,可以及时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以寻求主管税务机关的辅导和帮助。第二十一条 公司应当对于发生频率较高的税务风险建立监控机制,评估其累计影响,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第六章 信息管理体系与沟通机制第二十二条 公司应当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的信息与沟通机制,明确税务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确保税务信息在公司内部顺畅及时的沟通和反馈,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并采取应对措施。第二十三条 公司应当与主管税务机关和其他相关单位保持有效的沟通,建立和完善税法的收集和更新系统,及时汇编公司适用的税法并定期更新。第二十四条 公司应当根据业务特点和成本效益原则,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税务风险管理的各项工作,建立涵盖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和内部控制系统各环节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第二十五条 公司税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数据的记录、收集、处理、传递和保存应当符合税法和税务风险控制的要求。第七章 税务档案管理第二十六条 公司财务部必须指定专人保管有关的税务资料及文件。公司财务部应建立《税务档案保管清册》,对所有税务证件、申报软件(含软件和使用指南)、IC卡、储存盘、纳税申报表、审计报告、税务批复、税收文件等详细记录在保管清册中。第二十七条 各公司应将各主管税务机关名称及具体管辖的所有局(处或税、室)负责人名称、职务、主管业务及联系方式等进行书面登记。第二十八条 各公司应将所有法定纳税申报表及会计报表盖章留存备案并按月装订成册,并规范制作文件封面,妥善存档保管。其中:月份纳税申报表应于每月20日前完成归档工作;季度纳税申报表应于申报当月20日前完成归档工作;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报告应于次年5月20日完成归档工作;各公司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完成后应将汇算清缴审核报告报股份公司财务部备案。第二十九

公司应及时整理公司应及时整理、装订本单位的税务报表,对每年所得税汇算中调整的明细事项,房产税及土地使用税事项应建立台账进行管理;对每次国、地税稽查中出现的问题,要专项整理归档。公司应将税务机关出具的各种批复、检查、处理决定等文件装订成册,并规范制作文件封面,妥善存档保管。公司财务部应将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审核报告、财产损失审核报告及其他有关税务审核报告规范装订成册,妥善保管。第三十条 所有涉税业务相关档案必须按照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保管期限妥善保管。保管期届满如需要销毁,应报财务负责人及股份公司财务部负责人批准后方可销毁,销毁前应完整填写《会计档案销毁清册》,留存备查。第三十一条 公司税务管理岗离职,应规范办理税务档案移交手续,填写移交清单,移交清楚后方可办理其他离职手续。第八章 税务检查及税务机关稽查第三十二条 税务检查分为内部税务检查和外聘中介机构税务检查。1.内部税务检查(1)进项税额检查A.取得的专用发票的真伪,内容是否真实、信息是否填写齐全、正确;B.专用发票联与抵扣联记载的内容是否一致、有无只有抵扣而无发票联;C.抵扣运费单据是否属于规定的可抵扣的票据,项目是否符合要求;

D.付款单位与发票单位是否一致;购进的存货是改变用途的,是否将其负担的进项税额作进项转出;E.对纳入防伪税控,取得防伪税控系统开具的发票,属于抵扣税范围的,是否于180日内认证;F.是否将进项税抵扣联按月、分税本装订成册并妥善保管。(2)销项税额检查A.销售额计算是否准确;B.采取折扣方式销售货物,是否在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销售额和折扣额;C.不予免抵退税额是否按规定作进项税转出。(3)企业所得税检查A.营业收入计算是否准确、完整;B.成本的计算是否前后一致,计算是否正确;C.资产的税务处理以及折旧的计算是否符合税法规定;D.工资及福利、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是否要纳税调整;E.是否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罚款、罚金、滞纳金及非法支出;F.是否有在税前扣除各项减值准备金,各项减值备的转回是否正确计算纳税调整金额;G.是否有在税前扣除资本化利息支出;H.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计算是否准确,资料是否完整,是否按规定期限及程序报送备案;资产损失是否按照规定报送相关资料,资产损失相关资料是否齐全;I.广告费、宣传费、业务招待费、捐赠支出、个人佣金等是否超标准;J.是否有为个人投保的人寿保险、财产保险等不得税前扣除的商业保险;K.是否有白条、收款收据等非正式票据。(4)其他税种的检查主要检查是否按时依法准确计缴税金。1.聘请中介机构税务检查股份公司财务部在对各子公司税务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有权决定聘请中介机构对指定公司进行税务专项审计。股份公司财务部对审计过程实施监控。第三十三条 税务机关稽查1.对各级税务部门的纳税检查,各公司应积极配合;各公司财务负责人为税务检查时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接受询问和解释。2.各公司向税务部门提供的各类资料,应经本单位财务负责人审核批准。3.各公司在得知纳税消息或接到纳税检查通知书时,应及时报告股份公司财务部,对本单位存在的税务问题应及早发现并提出解决方案。4.检查中,要积极与检查人员沟通,时刻关注整个检查进展情况,对涉及到股份公司层面的涉税处理事项,在了解事情全貌后给出答复。5.检查后应及时将稽查结果整理归档并交股份公司财务部备案。6.税务检查结束后,子公司应积极取得税务检查结论草稿,并组织相关人员讨论,复核税务检查结论,并制定改进方案。第九章 业务培训第三十四条 股份公司财务部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财务人员进行最新税收法规和涉税业务知识培训,每年至少对税务管理岗和涉税会计核算人员进行一次专业技能考核并和相关人员的岗级考核挂钩。第三十五条 各公司要定期组织和参加票据管理知识、真假发票鉴别等内容的培训,不断增强员工索取合规发票的意识和鉴别票据真伪的能力,有效防范发票风险。

公司内部管理制度 篇5

内部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了规范公司管理,严肃工作纪律,有效提升员工的敬业精神,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员工。

三、管理规定

1.上班必须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和风貌。

2.上班考勤实行实时签到制度,必须本人亲自签到。在规定上下班时间内,上班延后/下班提前打卡者,视为迟到/早退。迟到或早退一次处以口头警告处分,二次以上者每发生一次处以罚款处分(迟到或早退30分钟以内罚款20元,30分钟以上罚款50元)。

3.行政工作人员上班须着工作服,佩戴胸牌;车间工作人员上班须着工作服,工作裤,佩戴胸牌,穿劳保鞋及其它防护用品。如不按上述要求穿戴者,发现一次处以口头警告处分,发现二次以上者每发现一次处以罚款处分(每次罚款20元人民币)。

4.员工必须服从上级管理人员领导,不得工作怠慢。

5.上班前10分钟和下班前10分钟对办公室进行整理与卫生工作,保持整洁,干净的环境。办公桌面不允许乱堆乱放,香烟头不允许乱扔(尤其是花盆里),发现一次处以口头警告处分,发现二次以上者每发现一次处以罚款处分(每次罚款20元人民币)。

6.下班时各部门最后离开的工作人员必须关锁好本部门的门窗及设备电源,防止发生安全事故及不必要的浪费。如没关门窗及设备电源,发现一次处以口头警告处分,发现二次以上者每发现一次处以罚款处分(每次罚款20元人民币)。

7.工作期间遇到顾客访问时,必须主动、亲切的接待或提供咨询。来访电话时必须做好记录,包括:来电单位、内容摘要、来电时间、记录人等重要信息。

8.公司员工外出办公时要向领导请示,说明去向,并在公司前台工作簿上登记。

9.公司员工如有特殊私事外出要向领导请假,在公司前台工作簿上登记,待领导批准方可离开(请假制度详见本公司考勤制度)。

10.当天能够完成的工作不得拖延至第二个工作日完成。

11.爱护公物,节约物品。

12.同事间要相互协作,相互支持,积极学习业务知识。

13.每周一的公司例会关联人员必须准时出席。无故缺席者,出现一次处以口头警告处分,出现二次以上者每出现一次处以罚款处分(每次罚款50元人民币);无故迟到者(公司规定的开会时间十分钟后到达的一律视为迟到),出现一次处以口头警告处分,出现二次以上者每出现一次处以罚款处分(每次罚款20元人民币)。如出现例会因故不能按期召开的情况,例会召集人要及时发出通告。

四、附则

本制度的解释、修改、废止权归公司行政部。本制度自董事长或总经理签发之日起生效。

江苏沃能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内部部门管理制度 篇6

公司绩效考核制度

绩效管理制度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职能之一绩效管理的标准规范,绩效管理制度是为了实现科学、公正、务实的绩效管理的规范,使之成为有效地提高员工积极性和公司生产效率的手段。为提高公司竞争力,保证公司目标的顺利达成,在公司形成奖优罚劣、管理标准、公平人性的氛围。因此绩效管理制度是公司管理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管理核心保障。

第一条、工作绩效考核,简称考核,目的在于通过对员工一定期的工作成绩、工作能力的考核,把握每一位员工的实际工作状况,为教育培训、工作调动以及提薪、晋升、奖励表彰等提供客观可靠的依据。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评价可促使员工有计划地改进工作,以保证公司营运与发展的要求。

第二条、绩效考核原则。

1.考绩不是为了制造员工间的差距,而是实事求是地发现员工工作的长处、短处,以扬长避短,有所改进、提高;

2.考绩应以规定的考核项目及其事实为依据;

3.考绩应以确认的事实或者可靠的材料为依据;

4.考绩自始至终应以公正为原则。决不允许营私舞弊。

第三条、适用范围。

本规则除下列人员外适用于公司全员。

1.考核期开始进人公司的员工;

2.因私、因病、因伤而连续缺勤三十日以上者;

3.因公伤而连续缺勤七十五日以上者;

4.虽然在考核期任职,但考核实施日已经退职者。

第四条、本公司员工考核分为试用考核、平时考核、年终考核三种。

(一)考核依本公司人事规则规定任聘人员,均应试用三个月。

试用三个月后应参加试用人员考核,由试用部门主管考核。如试用部门主管认为有必要缩短、延长试用时间或改派他部门试用亦或解雇,应附试用考核表,注明具体事实情节,呈报经理核准。延长试用,不得超过___个月。考核人员应督导被考核人提具试用期间心得报告。

(二)平时考核

1、各部门主管对于所属员工应就其工作效率、操行、态度、学识每月进行考核,其有特殊功过者,应随时报请奖惩。

2、员工假勤奖惩应统计详载于请假记录簿内,以提供考核的参考。

(三)年终考核

1、员工于每年___月底举行总考核___次。

2、考核时,担任初考各部门主管参考平时考核记录及人事记录的假勤记录,填具考核表送复审。

第五条、考核为自___月___日至___月___日止。

第六条、考核标准

(一)人事考核的种类。

人事考核可以分为两种:

1.能力考核,就是参照职能标准,以员工在一定时间当职务的能力,进行评定。

2.业绩考核,就是参照职务标准,对员工在一定时间务工作完成的情况,进行评定。

(二)人事考核必须把握的能力。

人事考核把握并测评的能力是职务担当的能力,包括潜在能力和显在能力。潜在能力是员工拥有的、可开发的内在能力;显在能力是指职工工作中发挥出来的,并表现在业绩上的努力。潜在能力,可根据知识技能、体力以及经验性能力来把握;显在能力,则可能通过工作业绩(质和量),以及对工作的态度来把握。具体包括:

知识、潜在能力、体力、能力、经验性能力、显在能力、工作业绩和质量、态度

第七条、考评者的职责。

1.第一次考评者,必须站在直接监督的立场上,并且,对于想要特别强调的评分和评语,以及对评定有显著影响的事项,必须予以注明。

2.第二次考评者,必须在职务、级别上高于第一次考评者。有关需要特别强调的评分和评语,或与第一次评定有明显差别的地方,必须予以注明。

特别在遇到与第一次评定有显著差别的情况下,需要倾听一下第一次考评者的意见,有必要的话,相互商讨,对评定作出调整。

在不能做出调整的情况下。至少应该把第二次评定的结果,告诉给第一次考评者。

3.裁定、拍板者,参考评定经过报告,作出最终评语。

4.在职务级别层次很少的部门,二次考核可以省掉。

5.为了使人事考核公平合理的进行,考核者必须遵守以下原则:

(1)必须根据日常业务工作中观察到的具体事实作出评价。

(2)必须消除对被考核者的发恶感、同情心等偏见,排除对上、对下的各种顾虑,在自己的信念基础上作出评价。

(3)考核者应根据自己作出的评价结论,对被考核者进行扬长补短的指导教育。

(4)在考核过程中,要注意加强上下级之间的沟通与能力开发,通过被考核者填写自考表,了解被考核者的自我评价及对上级的意见和建议,以便上下级之间相互理解。

第八条、考核结果的运用。

为了把考核的结果,应用于开发利用员工的能力,应用于人事管理的待遇方面的工作中去,做法如下:

1.教育培训。

管理者以及教育工作负责人,在考虑教育培训工作时,应把人事考核的结果作为参考资料。借此掌握教育培训,进而是开发、利用员工能力工作的关键。

2.调动调配。

管理者在进行人员调配工作或岗位调动时应该考虑事争考核结果,把握员工的适应工作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3.晋升。

在根据职能资格制度进行晋升工作时,应该把能力以及业绩考核的评语,作为参考资料加以运用。考核评语是按职能资格制度要求规范化的。

4.提薪。

在一年一度的提薪之际,应该参照能力考核的评语,决定提薪的幅度。

5.奖励。

为了能使奖励的分配对应于所做的贡献,应该参照业绩考核的评语进行。

第九条、考核结果的反馈,部门经理通过面谈形式,把考核的结果,以及考核的评定内容与过程告诉被考核者本人,并指明今后努力方向,自我培养和发展的要点,以及相应的期待、目标和条件等等。

第十条、考核表的保管与查阅

(一)考核表的保管。

1.保管者。

考核表由规定的保管者加以保管。

2.保管期限

考核自制成之日起,保存十年。但是,与退休、退职人员有关的考核表,自退休、退职之日起,保存一年。

(二)表内容的查阅。

管理者在工作中涉及到某员工人事问题,需要查阅有关内容时,可以向考核表的保管者提出查阅要求。

第十一条、考核者的培训

(一)在取得考核者资格之后,必须经过考核者培训。

(二)培训包括:

1.理解考核制度的结构;

2.确认考核规定;

3.理解考核内容与项目;

4.统一考核的基准。

第十二条、人力资源部负责考核考绩的计划和具体组织工作。

公司各部门管理制度(二)

配电房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规范配电系统管理,保障公司办公与动力设备安全可靠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综合管理部为公司配电室和配电系统的日常管理部门,电工负责配电系统的操作管理。

第三条

一般规定

1、配电室应门窗齐全,设在建筑物首层的配电室窗户应装设护栏,配电室门应加锁,在门窗上设置警示标志。

2、配电室严禁堆放物料,更不准将易燃易爆物品临时或长期存放室内。但下列物品除外:

2.1

必备的安全用具(如:绝缘手套、绝缘鞋靴、临时接地线)

___日常清洁所必需的用具(如:扫把、墩布、抹布等)

2.3电工专用工具及备件

2.4消防器材

3、保持配电室内外卫生,定期进行清扫,做到配电柜无积尘,室内无堆物、积水。

4、低压配电柜前地面(双面维护的柜前后地面)应铺设宽度___米等长的橡胶绝缘垫、配电柜上开关手柄或按钮、指示灯,仪表下方应标签或文字标注名称。

5、除供电部门有关人员及上级主管人员外,其他无关人员一律不得进入配电室内。如确需进入应经综合管理部经理批准,并应有电工跟随、监护,严禁在配电室内吸烟及长时间逗留。

6、其它配电线路、设施应定期检查,发现问题或隐患及时消除,保障安全使用。

第四条

配电室的日常巡视检查

1、配电室应按规定进行日常巡视检查,在夏季高温季节和负荷高峰时段,应对配电室重点部位增加巡视检查的次数。

2、巡视检查的主要内容如下:

2.1各仪表、信号装置的指示是否正常。

2.2导线、开关、接触器、接线端子等有无过热及打火现象。

2.3电气设备的工作噪音有无明显增加和有无异常声音。

___对配电装置与仪表表面进行清洁,对室内环境进行清扫。

2.5按规定做好相关记录。

第五条

配电系统的定期检查及维护

电工应按月或季度对配电系统进行检修,时间应安排在不影响办公及生产的情况下,并应提前向主管领导或主管部门提出申请,主要内容如下:

1、检查配电室开关、接触器触点的使用情况,必要时修复或更换。

2、检查配电室紧固接线端子与导线接头,如过热氧化严重时应修复。

3、检查配电室导线,特别是导线出入管口处的绝缘是否完好。

4、检查配电接地装置是否良好。

5、其它配电线路和设备的检查。

第六条

每年汛期和冬季来临之前,对配电室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主要内容为:

1、电缆沟进户保护管的密封情况。

2、门窗密封情况,做好防雨、防风、防尘工作。

3、有无小动物钻入配电室的通道、孔洞等。

4、地势较低的配电室,室外雨水或雪水有无倒灌的可能。

5、配电室有无漏水的可能。

第七条

如有紧急停电等突发事件发生时,值班人员应立即采取紧急控制措施,并随即向上级领导和综合管理部报告。

第八条

消防安全管理

1、定期对配电室设备进行检查维修、保养,做好相关记录。

2、电工要加强巡视,注意观察电压负荷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

3、配电室内严禁吸烟。

4、配电室必须配备足够适用于电气线路或设备的灭火器材并保证其完好有效。

5、配电室内应保持环境清洁,无易燃易爆物品,不准堆放杂物。

6、主管领导或部门应定期对配电室安全状况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发现解决安全隐患,对违反安全管理规定的责任人员进行批评和处理。

第九条本制度从二O___年____月___日起执行。

公司各部门管理制度(三)

配电房管理制度

一、配电房由专人管理,保证供电正常,配电房工作人员须持证上岗,按时参加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活动。

二、严格操作规程和完全生产规则,杜绝违章操作和不安全行为。

三、对设备和安全设施要勤查,发现隐患及时报告。

精心维护和保养好设备,确保安全供电。

四、做好防水、防鼠、防盗工作,注意随手关闭好门窗,经常查看防护网、密封条防护情况,谨防小动物窜入配电间而发生意外。

五、严格禁火制度。

严禁将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带进配电间;严禁烧电炉等;配电间内严禁吸烟。工作人员须能熟练使用消防器材。

六、严禁无关人员进出。

未经培训,不得随便开关操作室内设施、设备。

七、管理员应经常检查设施、设备动作情况,发现隐患,及时处理,每半年组织大检查,保证供电系统有良好的性能。

八、没有经过领导批准,非工作人员不得擅自进入配电房。

九、抄表员来抄表,管理员应做好配合、复核工作,确保交费及时、准确。

十、遇到紧急事故,应快速准确地断电、防止事故扩大。

十一、每天做好清洁卫生工作。

十二、因故需停部分负荷要提前一天通知使用部门,突发性停电事故要应打电话向使用部门做出解释。

十三、认真做好值班记录和巡回记录和交接班制度。

公司各部门管理制度(四)

环境管理规章制度

一、编制目的为了有效的加大公司日常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环保管理力度,提高员工安全环保意识,加强公司安全环保监督管理工作,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规定及上级环保部门的相关要求,落实“安全清洁生产、综合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浙江保圣配料有限公司内部管理。

三、职责

1、公司主要负责人为公司安全环保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公司安全环保总体管理和协调。

2、各部门、车间负责人为本部门、车间的安全环保第一责任人,负责各自管理范围内的安全、环保管理工作,并承担安全环保管理责任。

3、管理部对各部门、车间的环境卫生、定置定位摆放及劳动纪律等工作负管理责任。

4、安全环保部主要负责各部门、车间的安全环保督查,对公司安全环保工作负监督管理。

四、监督管理

1、负有安全环保监督管理职责的安环部人员履行安全环保监督检查时,各部门及车间人员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阻挠。

2、安全环保监督检查人员应忠于职守,坚持原则,秉公执法。

3、安全环保监督检查人员应当将检查的时间、地点、内容、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情况记录,并开具《隐患整改通知书》,由检查人员和被检查部门的负责人签字,被检查部门的负责人拒绝签字的,检查人员应当将情况记录在案,并向安环部主管领导报告。

4、各部门、车间负责内部的管理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定期上交安全环保部存档备案。

5、安环部人员到车间现场检查及厂界周边巡查每天不少于___次,并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通知相关车间和部门进行整改并考核。

6、车间班长每天到厂界巡查次数不得少于___次,巡查时在门卫登记备案。

7、车间中的相关废气治理按照车间既定的规章制度执行。

五、考核细则

1、安全环保部对各部门和车间下发的《隐患整改通知书》,部门及车间主管严格按照通知书的日期进行整改,对不能按时整改的,考核责任部门___元/条,由于工艺及生产的原因不能按时整改的,需责任部门出具延期整改申请,并交副总签字方可延期整改(未整改期间加强安全检查并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3、安环部人员在厂界巡查时闻到厂界有生产车间废气,通知车间进行处理,对不做及时处理的考核___元/次,并要求强制处理。

4、安全环保部人员现场发现违规操作的,当场制止其违规行为,作为安全隐患统计通知当班班长。对当场制止无效的要求车间进行处理,并将处理考核结果上报安环部,月末由安环部上报管理部核算考核工资。

5、各部门及车间随意动用消防器材的,考核主管部门___元/次,处理事故用过的灭火器及时送回仓库,并补领新灭火器,用过没有补领的考核___元/次;原则上消防箱内水带不得随意动用,特殊情况时,经安全环保部同意可使用,使用后晒干及时放回。

6、安全环保部接到环保局人员废气投诉的,安全环保部在第一时间通知车间进行处理,不能及时处理的考核___元/次。

7、公司副总及以上领导接到废气投诉的,安全环保部安环管理人员考核___元/次,车间考核___元/次,并要求车间强制处理。

8、部门或车间现场卫生、物品定置定位摆放、现场劳动纪律、工作服等劳保用品的佩戴按照公司《现场督察条例》相关条款进行考核。

9、车间废气吸收塔吸收液更换及车间内部废气的的管理按照车间现有的考核规定进行考核。

六、附则

1、本规定根据运作情况的需要可进行补充修改。

2、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生效。

公司各部门管理制度(五)

一.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1、目的为了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为了员工建造适宜和工作和劳动环境,保障群众健康,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确保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和噪声经处理后达标排放,使生产不致对周围环境造成有害的影响制定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2、范围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三废“环节。

3、责任

生产部、总务部及各生产车间。

4、内容

4.1“三废“定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或有害影响的废水、废气、废渣。

4.2生产部具体负责日常的“三废“治理和环境保护工作,符合达标的排放源应竖立合格排放标志。

4.3设立“三废“处理人员岗位负责制,实行严格的奖、罚制度。

4.4生产部负责维护环保治理设施,在环保治理设施一旦出现故障时,有“三废“外排的生产工序必须停产,以杜绝污染物排放的出现。

4.5定期进行环保技术业务培训,以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素质水平。

4.6搞好工厂绿化,改善生产区及周围环境,接受市环保部门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4.7废水方面

4.7.1锅炉房消烟除尘废水。

___车间生产产生的废水及生活污水。

4.7.3纯化水站、锅炉房及车间产生废水直接进入废水处理站,经处理达标后排放或再利用,生活污水经过滤池滤过达标后排放。

4.8废气方面:锅炉燃烧产生的含烟气、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经水幕除尘处理。

4.9生产车间产生的废包装材料及锅炉煤渣采取出售的方法,不另设堆放场。

4.10空调机、空压机及锅炉引风机等动力设备采用隔音、吸音及减振等治理措施。

4.11公司内危险品必须按照有关危险品的管理规定贮存、保管以及销毁等,不得对生产区及其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二.各级环境保护任制

1.1环境管理者代表

由总经理任命的,代表其建立,实施,保持环境管理体系,并负责向总经理汇报运行经果和管理者

1.2环境管理委员会

由由主任委员(环境管理者代表)及各委员组成的一个环境方面的审议机构。

1.3各层人员的职责

总经理:

三.三废处理方案

1.1废气的处理:少量有毒气体可以通过排风设务排出室外,空气稀释。毒气量大时,必须处理生再排出。

1.2含重金属废液的处理

1.3一般有机溶剂的废液处理

一般有机溶剂是指醇类、酯类、有机酸、酮及醚等由c、h、o元素构成的物质。对此类物质的废液中的可燃性物质,用焚烧法处理。对难于燃烧的物质及可燃性物质的低浓度废液,则用溶剂萃取法、吸附法及氧化分解法处理。再者,废液中含有重金属时,要保管好焚烧残渣。但是,对其易被生物分解的物质(即通过微生物的作用而容易分解的物质),其稀溶液经用水稀释后,即可排放。

1.4废料销毁

锅炉房中出现的固体废物不能随便乱放,以免发生事故。如能放出有毒气体或自燃的危险废料不能丢进废品箱内和皋废水管道中,不溶进水的废料禁止丢进废水管理中,必须在适当的地方烧掉或用化学方法处理面无害物。

1、坚决执行和贯彻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杜绝环境污染和扰民。

2、施工组织设计必须考虑环境保护措施,并在施工作业中组织实施。

3、定期进行环保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职工的环保意识和法制观念。

4、清理施工垃圾,必须搭设封闭式临时专用垃圾道或采用容光焕发器吊运,严禁随意凌空抛散。施工垃圾应及时清运,适量洒水,减少扬尘。

5、施工现场的主要道路进行硬化处理,裸露的场地和集中堆放的土方采取覆盖、固化或绿化等措施。

6、施工现场土方作业应采取防止扬尘措施。

7、从事土方、渣土和施工垃圾运输应采用密闭式运输车辆或采取覆盖措施;施工现场出入口处应采取保证车辆清洁的措施。

8、施工现场的材料和大模板等存放场地必须平整坚实。水泥和其他易飞扬的细颗粒建筑材料应密闭存放或采取覆盖等措施。

9、施工现场混凝土场所应采取封闭、降尘措施。

10、施工现场设置密闭式垃圾站,施工垃圾、生活垃圾分类存放,并及时清运出场。

11、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车辆的尾气排放符合国家环保排放标准的要求。

12、施工现场严禁焚烧各类废弃物。

13、施工现场设置排水沟及沉淀池,施工污水经沉淀后方可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或河流。

14、施工现场存放的油料和化学溶剂等物品应设有专门的库房,地面做防渗漏处理。废弃的油料和化学溶剂集中处理,不得随意倾倒。

15、食堂设置隔油池,并及时清理。

16、厕所的化粪池应做抗菌素渗处理。

17、食堂、盥洗室、淋浴间的下水管线设置过滤网,并与市政污水管线连接,保证排水通畅。

18、施工现场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音限值及其测量方法》制定降噪措施。

为了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为员工建造适宜的工作和劳动环境、保障群众健康、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制定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1、环境保护应贯彻国家的环保法规,遵循“全面规化,综合利用、化害为利“的方针,提高全体员工的环境法制观念,重视环保工作;

2、技术中心做好环保基础工作,掌握公司污染情况,按期测定污染排放数据,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长期规划和治理计划;

3、企业改造和生产,必须注意防止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其中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设备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4.生产废弃物的管理:生产中产生的各种包装袋、包装桶等其他废弃物应分类存放,尽量回收利用,对不能再使用的物品,由总务部门回收;

5.“三废“处理:生产中产生的废气、废液和废渣,必须经过处理才可排放,处理必须符合排放标准;

公司内部税务管理制度 篇7

1 企业税务风险的形成原因分析

企业的税务风险来自于各个方面,既有认识不到位的成因,也有疏于管理的因素,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条件限制的原因。综合分析企业税务风险的形成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思想认识不足,重视不够。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企业财务人员片面的认为企业只要不去人为地偷税,按规定申报纳税就可以了,不存在税务管理的问题。这种认识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并无大的问题,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有失偏颇了。因为:a.会计制度与税法规定由于目的不同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b.税收政策日趋复杂,如果没有做到深刻理解,往往难以准确计税;c.企业经营形式日趋多元化,由此带来相关税收操作更加复杂。因此,如果继续囿于惯性思维,则必然导致税收风险的增大。

2)企业内部税务管理滞后。大部分企业只是简单地设置一个报税人员,没有深入细致地研究税收政策与企业生产经营的关系。大部分企业的财务主管更多的是关注会计核算和资金管理,而忽视税务管理,导致不能及时辨识税务风险,无法有效防范税务风险。

3)会计核算制度与税收法律法规的差异较大,客观上给企业的税务管理带来风险和影响,企业稍不小心,即会形成漏缴行为。

4)税法宣传滞后,大部分的税收法律法规只发到税务机关,而没有抄送给企业,如果税务机关的宣传指导跟不上,那么企业就只能依靠网络、报纸等媒体了解税法,但由于企业客观上对税务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因此也就忽视了对税法的学习。

5)主观上存在着偷漏税意识。个别企业为了片面的追求所谓的效益最大化,作假账,钻税法的空子,有意识地偷漏税。

2 如何改进和加强企业内部税务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税务风险

在当前建设法制社会、诚信社会的形势下,企业必须首先要依法经营,依法纳税才能合法地生存,才能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加强企业内部的税务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税务风险,从而实现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

1)必须牢固树立依法纳税意识。

依法纳税是一种美德,也是纳税人必须遵守的市场规则,每一个企业、每一个人都应当坚守诚信经营、依法纳税的底线。依法纳税包含三层意思:

a.依法该缴的税款必须全部缴纳;

b.依法不该缴纳或者能够少缴的税款可以不缴或少缴;

c.该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应当予以享受。

因此,是否做到了依法纳税的判定标准不是简单地以所缴税款的多少来衡量,而是是否符合税法规定,而要做到依法纳税的前提是首先要有依法纳税的意识,要坚持诚信经营的理念。

2)必须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税务管理体制。

国税发[2009]90号《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要求企业必须建立与自身经营情况、税务风险特征和已有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建立相应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包括:企业内部管理组织机构、岗位和职责;税务风险识别和评估的机制和方法;税务风险控制和应对的机制和措施;税务信息管理体系和沟通机制;税务风险管理的监督和改进机制等。

企业税务管理体制的建立,可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如企业规模、分支机构、上级部门、关联往来),结合涉税事项的特征,制定符合企业税务管理的需求。企业可独立设置税务管理机构,也可在财务总监管理下,设置独立于其他会计岗位的税务部门,也可以与税务中介机构合作,通过中介机构与企业内部税务管理配合,建立相应的内部税务管理体制。

3)必须加强税法的宣传和学习,强化税务管理档案。

目前,纳税人漏税现象的发生有相当一部分不是因为主观意愿,而是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和把握不够造成的,因此,加强税法的宣传和解释能够有效增强依法纳税的实现。税务的宣传和学习,不仅仅是税务机关的问题,也不是一两个办税人员的问题,更不是财务主管或税务主管一个人的问题。现行的税收征纳关系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也关系到企业的员工工资、福利待遇等等。特别是企业税收筹划、税收优惠政策的享受,更是涉及到相关的岗位和部门。加强企业内部相关人员的税务培训,可以整体提高企业的依法纳税意识,提高纳税申报质量,促进企业依法规避涉税风险。同时,结合企业税务风险固有的特点,必须强化税务档案管理。企业可根据国家税务总局企便函[2009]33号、稽便函[2009]49号等文件精神,对企业每个纳税申报项目的基本情况、收入确认情况、成本费用情况,按照当时国家税收政策规定,分别予以明确和认定。要克服目前存在企业税务档案仅有几张税务申报表的不利现象,尽可能完善自身的管理档案建设。

4)强化与税务中介机构的合作。

企业与税务中介机构的合作是国际通行的做法,也是市场经济下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有效选择。市场经济条件下,单纯依靠自身的财务(税务)人员,往往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为一方面,企业内部财务人员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另一方面,通过税务中介机构,可以借助外部力量,增强防范税务风险的能力。当前,不少管理超前的企业,尽管本身已经有很强的内部税务管理团队和税务专员,但是依然与税务中介机构合作,特别是税收优惠政策的享受、关联交易同期资料的提供等等,更是借助税务中介力量,维护企业的合法利益。

5)加强税企沟通,及时化解税务危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不能坐等税务机关上门服务,而应当主动地邀请税务机关上门服务,或者直接找税务机关咨询和了解。税企沟通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座谈会、培训、咨询、企业文化宣传等途径,建立与主管税务机关的联系。加强税企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少缴税和隐瞒税务风险,而是将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企业税务筹划等经济业务与税务机关进行交流,征得主管税务机关的认同和支持。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今天,任何企业都不可避免地可能会出现各种经营危机,税务风险是危机的表现形式之一。因此,企业应当加强自身的税务管理,有效规避税务风险,及时化解税务风险,从而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始终保持在健康合法的轨道上。

参考文献

上市公司企业内部控制管理 篇8

关键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管理

一、上市公司加强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在当前资本市场上,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上市公司必须严格控制自身经营,以最大化的实现经营收益、创造价值。内部控制是上市公司日常经营与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帮助企业严格控制成本和实现企业的经营效率最大化。其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上市公司对法律法规的遵守

为了保证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国家和相关部门颁布了大量的法律法规以规范上市公司的日常经营和相关从业人员的行为。例如,上市公司进行信息披露内容的要求,上市公司在日常的会计记录中,保证相关内容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性。如果不能建立相关有效的内控措施来达到这一要求,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报告很可能因为不合格或者违规被相关监管机构处罚或者处分。

2.保证上市公司对自身经营情况的良好把握

上市公司在进行经营决策时,需要对以前的相关数据等进行分析。管理层要想掌握一手资料必须适当的内控措施对相关数据进行保存和归档,否则就会出现数据流失等现象。比如,电子化的数据操作系统就比文档类的更加可靠,对数据资料保存的系统化程度也更高。

3.保证上市公司经营的有效性

上市公司要想在竞争异常激烈的资本市场获得一席之地,必须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做好严格的内部控制。其内部控制主要内容有对生产、经营成本的控制,对人力资源使用效率的控制,对管理费用的控制以及对营业利润合理分配的控制等。

4.提升上市公司整体价值

上市公司的队伍非常庞大,其内部控制水平也强弱有别。通过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和公司业绩的分析可以发现,对于内部控制有效的企业,其公司业绩和整体的受信任程度也相应较高。而对于那些在内部控制上表现颇令人担忧的上市公司,其公司的市场价值也往往较低。所以,内部控制与上市公司价值是相辅相成的。

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

1.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水平参差不齐

上市公司鱼目混杂,表现在内部控制水平上也是良莠不齐。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的上市公司,在公司经营方面常常有更多的控制措施,使得在很好的控制生产经营成本的同时,获得更大的利润和收益。但是对于那些没有掌握很好的内部控制技术的上市公司,公司整体的内部控制意识不强,公司员工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没有很高的认同感。另外,愿意披露公司内部相关信息的上市公司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往往较一般上市公司高。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

2.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实施度不高

在我国,虽然很多上市公司制订了名目繁多的内部控制体制,但是实际上的执行效果却令人担忧。其原因主要是多數的内部控制执行者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内部控制体制上,但是在其实际执行上却不太关注,导致严重的本末倒置。另外,还有一方面是因为相关的被监管对象对内部控制的实际效果并不理解,内部控制机制形同虚设,大多流于形式。有的即使大家对其很熟悉,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奖励措施激励被监管对象按照其导向行为的方向发展,使得最后的结果也不尽如人意。

3.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缺乏正确的认识

许多人认为内部控制就是指内部的牵制。将主要的工作精力放在对人员的控制上,而对内部控制的制度却不重视。另一方面,有的管理人员认为内部控制只需要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而忽略了制定的控制的实际执行情况。这两方面的观点都是及其片面和不正确的,都会导致内部控制不能发挥其最大的有效性。

三、上市公司如何加强内部控制

1.加强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监管,强化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有效与否对资本市场的合理运营起很大作用。因此,必须制订相关性更高的法律法规,加强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监管。另外,注册会计师在对上市公司进行审计或者审阅业务时,应该小心谨慎,认真求实,一旦作出相应的审计报告或者审阅报告,便要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由于信息使用者在考虑到注册会计师独立第三方的身份时,在很大程度上会选择相信注册会计师的出的结论,因此需要加大注册会计师在该方面的法律责任,以促进其更加出色的完成相关的任务。

2.建立合理有效的奖励机制,激励相关人员认真履行责任

对上市公司而言,根据相关需要设定的内部控制系统必须落实到每个人的实际行动中才能起到作用。一定程度的奖励机制可以很好的促进相关业务人员对内部控制措施的遵守。例如,在相关企业,对相关材料出库单实行定期的核查,来检查是否存在相关负责人是否出错的情况。对不同的考核结果,对出错率小的负责人,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以促进其它员工在工作时的积极性。

3.全面提升管理人员素质,制订切实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

只有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和上市公司经营管理需要的内部控制措施才能对上市公司的内部管理作出实质性的贡献。想要完成这样一项任务,需要管理人员在管理知识、计算机编程等多学科门类的综合知识。上市公司应该加大在提高内部控制方面的投入,定时开展相关的培训工作,提高管理人员素质,或者招揽更多在这方面的人才,各个方面共同努力,相信最后一定可以取得想要的结果。

4.提升上市公司积极参与内部控制的意识,加大文化宣传

只有在一个各个组织管理部门都热心参与内部控制的环境中,制订好的内部控制系统才能更好的发挥其强化公司内部管理的作用。因此,必须切实提升上市公司积极参与内部控制的决心和毅力。上市公司应该对相关内部控制系统多加进行宣传,从内部控制的作用和用途着手,利用文档、海报、邮件等途径在公司内部传达,或者还可以在网上发布信息公告,像社会公众进行宣传以增加社会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信任程度。

四、小结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与否与公司业绩有很大的关系。上市公司加强其内部控制水平能够保证上市公司对法律法规的遵守、保证上市公司对自身经营情况的良好把握、保证上市公司经营的有效性以及提升上市公司整体价值。但是,纵观当下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现状,则存在很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内部控制水平参差不齐且内部控制实施度不高。为了达到较高的内部控制水平,应该加强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监管,强化注册会计师的责任,建立合理有效的奖励机制,激励相关人员认真履行责任。另外,上市公司应该全面提升管理人员素质,制订切实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提升上市公司积极参与内部控制的意识,加大对内部控制的文化宣传。

参考文献:

[1] 罗毅.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初探[J].时代金融.2011(18)

[2] 翟志华.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J].资产与产权.2003(3)

[3] 魏凤仙.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策略[J].商场现代化.2008(3)

上一篇:桃花源记关键词和翻译下一篇:浙大333教育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