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材料与基因技术

2024-05-14

生物材料与基因技术(共8篇)

生物材料与基因技术 篇1

美国的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与生物技术风险交流

农业转基因技术代表当今农业科技进步的水平,是农业提高产量、提升质量的`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加入世贸组织后,掌握这一技术国家的转基因农产品对我国农产品市场带来很大冲击,同时也成为我们应对挑战的绿色壁垒.美国是全球农业转基因产品第一大国,在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及生物技术风险信息交流方面有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本文根据赴美国考察交流所了解的情况作一介绍,旨在学习和掌握这一游戏规则,变挑战为机遇,为我所用.

作 者:周伟  作者单位:安徽省农委科教处,安徽合肥,230001 刊 名:安徽农学通报 英文刊名:AUHUI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年,卷(期): 14(21) 分类号:Q81 关键词:转基因   生物技术   安全管理   美国  

生物材料与基因技术 篇2

一、充分调研学生情况, 做好沟通, 帮助学生做好双语课学习准备

我校生物技术专业学生是本科第一批次招收的学生, 学生入学的高考成绩比较好, 自我要求也比较高。调查2007—2013年该专业学生情况, 发现在大学三年级时英语4级考试通过率超过60%, 同时通过四、六级的占16%。该专业的毕业生中, 每年有三分之一左右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 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有考研愿望的同学和英语学习较好的同学, 对双语课程学习的热情比较高;而有大约46%的学生对双语课程学习有畏难情绪。产生畏难情绪的原因, 一部分学生是因为英语不好而有畏难情绪, 另一部分学生是因为专业基础较差而有畏难情况。针对上述特点, 我们在教学伊始加强对本门课程开展双语教学重要意义的教育。同时, 在课程教学中, 我们将本课程用到的专业词汇事先发给学生, 以便学生进行预习, 减少听课时的难度。

二、选用适用教材, 合理编排课件, 以达到教学目的

2006年, 我们开始开设《基因工程》双语教学时, 推荐学生使用的教材是“An introduction to Gene Engineering (影印版) ”, 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该影印版英文教材的特点是知识新、内容广, 既有基础理论知识, 又有基因工程操作, 且价格便宜, 但是高等教育出版社没有引进该书的再版。2008年开始, 我们推荐学生使用“Gene cloning and DNA analysis:an introduction”, 该书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推荐的国外优秀教材, 已经再版多次 (2016年已第7版) , 且有中译本, 缺点是书价稍高。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学生反馈, 我们觉得“Gene cloning and DNA analysis:an introduction”更适合学生使用, 该书再版速度快, 每次再版都会收录一些基因工程领域的最新研究内容, 而且中译本能给英文版以有利的补充, 适合英语水平有限的学生参考使用。很多高校在本科生《基因工程》双语课程教学中都选用了该书, 并给予了广泛好评[4,5]。因为教学时间的限制, 不可能讲授书中所有内容, 我们在制作课件时, 对内容进行了提炼和浓缩, 以达到重点突出, 提纲携领。课件以英文为主, 对于重点、难点内容增加中文注释, 大约占10%左右, 对于难于理解的内容制作了动画。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学生对课件的反映较好。

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目前, 关于双语课程教法争论很多, 争论的焦点是全部使用英文讲解还是中英文讲解, 或者全部中文讲解[6]。我们认真研究和分析了国内著名高校开展《基因工程》双语教学的情况后, 针对我们学校学生的特点, 在教学目标设定上, 我们认为双语教学的目的是以英语促进专业课程教学, 使学生逐渐适应英语教材、资料和讲解, 以便在将来的工作中能更容易、更快速地学习和接受基因工程领域的国际前沿理论和技术。双语教学是教学手段而不是目的, 要首先保证《基因工程》课程专业目标的实现, 其次才是使用英语教学。如果学生不能适应英语的教学难度, 就要适当降低英文难度, 以保证教学效果。通过不断的摸索并结合学生教学效果反馈, 我们认为采取“课件以英文为主、讲授以中文为主”的方式比较适合。对于不同的班级, 中英文授课比例应该适当调整, 调整依据是学生的英语和专业课学习情况。对于有些班级, 基本概念、定义、原理等内容可以使用英文讲解。总之, 在授课之初充分调研, 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和学生单独谈话、发放调查表调查等方式, 不断调整英语教学难度, 以保证专业教学目标的实现。在考核方式上, 我们采取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占30%, 期末考试成绩占70%。为提高教学效果, 方便学生学习, 我们制作了中英文试题库供学生复习时使用。在期末考试中, 我们使用英文试卷, 允许中英文答题, 试题难度与非双语教学时难度相当。从以往10届学生的考试情况来看, 学生成绩呈正态分布, 平均成绩和非双语教学时接近, 说明学生对该课程掌握较好, 且每年约有10%的学生用英文答题。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学生作业情况进行考核。平时作业我们采用过让学生自己设计考试题、写课程论文、做课件进行讲解、讲故事等多种方式。学生自己设计考试题, 要求学生用英文设计考题, 题型多样, 并要给出相应答案, 使学生通过对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自问自答的方式复习课程内容。写课程论文, 要求学生按照老师拟定的题目, 写一篇基因工程内容相关的小论文, 可以培养其学习专业论文写作的能力, 同时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和知识面。做课件进行讲解, 是学生比较喜欢的考核方式, 我们将《植物基因工程》、《动物基因工程》和《医药基因工程》等课程内容的提纲事先发给学生, 由学生制作课件进行讲解, 并由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要求学生自行分组、并提交小组中各成员资料收集、课件制作、授课内容讲稿准备等分工情况。通过教学实践, 发现这种考核方式能够增加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加入到教学过程中, 提高了教学效果。有超过30%的学生在讲解中使用了全英文。另外, 讲故事的考核方式也很受学生欢迎, 即在每次课前留出2分钟时间, 由学生用英文讲一个和基因工程相关的故事, 讲完以后会提出1~2个问题由同学进行回答。这种考核方式也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增加了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

四、建立教学团队, 积极开展教学研讨, 重视教学反馈, 提高教学水平

由于要使用双语教学, 授课教师普遍感觉在备课、教学等环节上的难度有所增加, 很多教师甚至不愿意承担双语课程的教学任务。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组建了教学团队, 其中包括留学归国人员2名、英语专业教师1名, 年龄层次上也是老中青相结合。团队成员在课件制作、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方面分工合作, 并定期 (每月) 进行集体备课和教学研讨, 这大大提高了教师的能动性和教学水平。在教学中经常向学生征求意见和建议, 在学期中和学期末分别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为提高教学效果, 我们还邀请外籍教师定期给学生做讲座。

五、对《基因工程》双语课程教学的建议

1.在专业英语教学中增加《基因工程》内容。专业英语课程开设在基因工程之前, 通过和专业英语授课教师沟通和联系, 适当增加基因工程的内容, 为该课程学习奠定基础。如果学生能够事先学习一些基因工程方面的英文专业词汇, 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过渡到本课程的学习中。

2.加强教师的英语培训。提高授课教师的英语语言能力, 对提高双语课授课效果至关重要[2], 组织承担双语课程的教师参加专门的英语培训班或到英美国家进修学习等方式, 提高其英语表达能力, 以提高双语课教学效果。同时, 也需要邀请外国专家给学生作讲座和进行学习指导等。

摘要:《基因工程》是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专业课, 也是一门发展迅速的学科。我校《基因工程》课程教学团队针对我校生源状况、教师队伍以及教学条件等情况, 从教材选择、课件制作、教学方法选择、学习成果考核方式、师资队伍建设等多个环节, 对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基因工程》课程双语教学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以期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找到适合我校本科学生的双语教学模式。

关键词:基因工程,双语教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医学教育, 2001, 12 (6) :1-3.

[2]范头姣, 吴烨, 唐英.高校双语教学实施中的困境及对策[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9, 8 (3) :123-125.

[3]张同利.加强高校双语教学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 2007 (5) :90-91.

[4]阚劲松, 李玉晖, 陈群, 肖厚荣《.基因工程》课程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 (30) :17331-17333.

[5]王海鸥, 宋青, 张怀, 刘杰民“.基因工程”双语优质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中国冶金教育, 2009 (2) :22-24.

生物材料与基因技术 篇3

关键词:医学院校;生物技术;基因工程;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编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生物技术是现代生物科学发展及与其他相关学科相融和的产物,其核心技术即为基因工程。基因工程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是在分子生物学及分子遗传学基础上综合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生物技术学科。它与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都是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与实验技术已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并极大促进了工农业和医药行业的发展,尤其是转基因农作物、基因工程药物等技术已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因此,基因工程是生物技术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在医学类生物技术专业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生物技术产业是21世纪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发展迅速,科技成果日新月异,培养高素质的生物技术人才是社会产业化的必然需求。生物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现代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获得基础应用研究和科研开发研究的初步训练,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良好的科学素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自1997年教育部首次批准成立生物技术专业以来,各大综合性大学的生物系广泛设立了生物技术专业,而随着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对医学生物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许多医学院校也设立了生物技术专业。吉林省是生物大省,生物医药企业众多,就业前景广阔,我校于2011年在检验学院开设了生物技术专业,作为本专业主干课程的基因工程,我们对这门课程的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尝试,获得了诸多体会。

1.课程教学基本情况

基因工程涉及生物化学、分子遗传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及细胞生物学等诸多学科的知识,在课程安排上我们将其安排在以上基础学科之后,在大三下半学期进行授课。授课总学时80学时,基本按照理论:实验=1:1的学时比例开设,注重对学生实验技能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此外,基因工程课程具有抽象、复杂、新颖的特点,理论性和技术性强,且发展迅速、涉及很多科技前沿,相关知识日新月异,另外医学院校学生的生物学基础较差,大多学生感觉不好理解,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这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挑战和较高的要求。

2.课程探索与改革

2.1做好课程设置规划

基因工程是分子克隆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包括上、下游技术。上游技术为目的基因的重组和克隆;下游技术则涉及目的基因在生物宿主细胞内的大规模表达、分离及纯化。本课程内容涉及面广,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原理、基本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其抽象性、复杂性和前沿性的特点,做好课程规划[2]。此外,基因工程是一门交叉学科,与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以及与之同学年开设的生物信息学、细胞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等课程均有交叉。首先,在安排这些课程的时候要注意先后顺序,先讲基础课程,尤其生物信息学应在基础课之后专业课之前开设。而基因工程的教学内容可适当精简,避免与其他课程的重复,留出充足时间多讲解重点、难点和前沿进展。例如,在讲授真核表达载体时,可穿插介绍基因工程载体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在克隆中的应用及由其引起的法律、伦理学问题等。我院选用教材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基因工程》(何水林主编),大纲设计包含九章内容,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绪论、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及载体,论述基因工程的基础知识和重要技术基础。第二部分包括基因工程的基本技术与原理、目的基因的获得方法等,这部分是学生要重点掌握的内容,逐渐深入,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第三部分主要论述DNA重组操作的步骤、外源基因表达优化及产物分离纯化方法,这部分包含一些经验性的内容,需要教师结合科研实际、多引入实例进行介绍,例如可以以某种蛋白的基因工程获得全过程作为主线,复习前几章所学理论及技术内容,同时着重介绍蛋白质的高效表达及纯化的方法,并与蛋白质工程中的纯化、发酵工程中的发酵内容相结合,使学生掌握基因工程的总体科研思路和步骤;最后一个部分为基因工程的应用,这部分着重讲解各类生物基因工程技术在工农业、临床医药、化学制剂、食品工业等若干领域的应用情况,涉及基因工程产品、转基因生物安全等热点问题,这部分应结合实际,多举例,多分析。

2.2认真讲好“绪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绪论”是课程的开场白,它既是这门课程的缩影,也是入门向导,对初学者学习该课程、激发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基因工程的绪论包括其发展简史、主要内容和应用、技术流程及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和方法。通过绪论的学习,学生将获知:①基因工程在整个生命科学中的地位及发展中的重要事件、基因工程科学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等;②基因工程的技术流程的概述,使学生对教材中所讲内容有个总体的印象;③如何能够学好本课程,即在学习中的具体要求。教师可选取几件重点时间讲述激励学生的科研兴趣和拼搏精神;基因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这部分要多找些例子,尤其是和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提升学生的兴趣;同时应强调基因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应用型较强的综合学科,对于学生的考研及就业均十分重要,增加学生学好本门课的决心。我院选用本专业高职称、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讲授绪论内容,深入浅出、与实际的考研、就业情况结合,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3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多媒体教学在各高校教学中应用日益广泛。精心制作的PPT课件,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动画等内容,使教学内容直观生动,深入浅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特别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如PCR的基本原理)和比较复杂的知识点(如基因文库的构建与筛选)等可用动画清晰地诠释出来。图片和动画可来源于网络下载,也可由教师用相关软件制作,原则是紧贴教学内容,使授课内容形象化。但不可在多媒体课件中滥用声音、动画、图片内容,过于花哨的课件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反而影响教学效果。多媒体只是教师课堂演示的工具,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教师应发挥教学主导作用,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消除多媒体的弊端 [3]。如果只是在PPT课件上罗列大量文字,上课时直接念出来,不写板书,不加解释,这不仅不利于教师对授课内容的融会贯通,学生对冗长的文字也提不起兴趣,抓不住重点,学习效果欠佳。因此,在应用多媒体课件时不可忽视传统板书和说课的积极作用,课件内容简洁明了,并在课件上标记重点及难点内容,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知识脉络和授课思路,并有时间记笔记以供课后复习。此外,引导学生正确的使用多媒体课件,有部分学生上课不认真听,下课把课件拷贝回去,期末前突击。首先教师尽量不要把课件全部复制给学生,让学生仍然保留记笔记的良好习惯,上课时对于重点内容留出时间给学生记笔记或在书上加以标记,同时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使每个学生积极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来。

nlc202309020701

2.4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

基因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是本课程的重要环节,它是对理论教学的验证和辅助,也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科研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实验能力需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进行培养[4]。第一,实验老师在课堂上要给予学生专业细致的指导,发现学生操作失误及时纠正;第二,重点讲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中要充分强调注意事项;第三,在实验内容设计方面,除了传统的验证性试验,还要开设自主设计实验内容,给定大体实验题目,让学生自己查文献找出实验材料、实验方法,进行简单的开题报告,充分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完成,并在完成试验后认真分析实验结果,在班级中组织汇报教学,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第四,对于连贯性强的实验,把几次实验内容整合,以科研实验模式,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半自主地完成实验内容;第五,在理论教学中提出一些简单的实验问题,引导学生用学过的实验技术、方法加以分析和解决,例如,如何用学过的方法克隆蚊子的未知的胰蛋白酶基因并使之在酵母中表达,这里面涉及到学生学过的生物信息学的知识,并需要学生综合运用课上讲过的未知目的基因的获得、简并序列引物的设计、DNA重组、外源基因的表达等相关知识加以解决,不需要学生动手做实验,但要形成一个完整的设计思路,并能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解决,这样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讲可能比较难,可将学生分组,合作查资料、整合信息、综合分析并在理论课上进行汇报,经过这样的过程,学生可以将基因工程的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更深入地理解基因工程的基本流程。

2.5丰富课外实践教学

由于实验课的学时及条件限制,有些实验内容无法全面开展,且实验授课内容与实际科研生产有一定差异,实验课中大多学生是被动学习,动手不动脑,不能系统掌握基因工程实验技术的内涵。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增加了课外实践教学的内容,联系外校实验室或生物公司,带领学生去参观、见习,并鼓励个别基础较好的同学参加教师科研项目,这使学生的理论、实验技能与生产实践充分结合,将抽象被动的学习转化为直观有趣的生产应用,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思维,为学生将来考研、做科学研究奠定了扎实基础。

4.小结

在近三年的基因工程课程教学中,我们在课程设置、授课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列的探索和实践,已建立了较完善的教学体系,拥有优良的实验教学条件,教师制作了规范的多媒体课件并创建了教学网站,开展多元化教学,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课外实践有机结合,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实验技术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研能力,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为培养医学生物技术专业高素质人才坚定了良好基础。但由于本专业创建时间尚短,在教学中仍存在很多问题,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不断努力,深化教学改革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黄丽华,赵燕,张学文.《基因工程》教学改革实践[J].农业教育研究,2010(1):24-26

[2]申晓冬, 连继勤, 娄桂予等. 医学生物技术专业基因工程教学的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11(1):29-31.

[3]穆灵敏,武俊芳,王文峰. 基因工程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2,29(12):971-972.

[4] 陈英,黄敏仁.基因工程教学改革初探[J]. 生物学杂志,2005,22(5):48-50.

课题:①2012年吉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长吉图的生物产业战略发展与人才培养”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206-3);②2012年吉林省社科联学会部吉林市社科联课题“医学背景下应用型生物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探究”(课题编号:1225);③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立项课题“基于FBLM教学模式提升生物技术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GH14347。

作者简介:张磊(1981-),女,汉族,硕士,讲师,吉林医药学院检验学院,主要从事生物技术专业教学工作。

通讯作者:李艳(1960-),女,汉族,硕士,教授,研究方向:医学高等教育,邮箱:jlliyang2004@163.com。

生物材料与基因技术 篇4

1.[2021·四川眉山市调考题]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没有外界因素诱导也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B.有丝分裂间期易发生基因突变

C.体细胞中的突变基因都不能遗传给后代

D.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性状改变

2.果蝇某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中一个脱氧核苷酸发生了改变,其结果是()

A.所属基因变成其等位基因

B.DNA内部的碱基配对原则改变

C.此染色体的结构发生改变

D.此染色体上基因数目和排列顺序改变

3.用人工诱变的方法使黄色短杆菌的某基因模板链的部分脱氧核苷酸序列发生如下变化:CCGCTAACG→CCGCGAACG,那么黄色短杆菌将发生的变化和结果是(可能用到的密码子:天冬氨酸—GAU、GAC;丙氨酸—GCA、GCU、GCC、GCG)()

A.基因突变,性状改变

B.基因突变,性状没有改变

C.染色体结构改变,性状没有改变

D.染色体数目改变,性状改变

4.育种专家在稻田中发现一株十分罕见的“一秆双穗”植株,经鉴定该变异性状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这种现象是由显性基因突变成隐性基因引起的B.该变异植株自交可产生这种变异性状的纯合个体

C.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

D.将该株水稻的花粉离体培养后即可获得稳定遗传的高产品系

5.链霉素能与原核生物核糖体上的S蛋白结合,从而阻止了基因表达中的翻译过程。现有一种细菌,其S蛋白上有一个氨基酸种类发生改变,导致S蛋白不能与链霉素结合。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链霉素是抗此种细菌的特效药

B.链霉素能诱导细菌S蛋白基因发生相应的突变

C.该细菌内S蛋白的空间结构可能发生了改变

D.该细菌S蛋白基因可能缺失一个或两个碱基

6.下列各项中属于基因重组的是()

A.基因型为Dd的个体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

B.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不同类型的子代个体

C.YyRr自交后代出现不同于亲本的新类型

D.杂合高茎与矮茎豌豆测交的后代有高茎和矮茎

7.子代不同于亲代的性状,主要来自基因重组,下列图解中发生基因重组的有()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④⑤

C.③⑥

D.④⑤

8.如图为某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图中不可能反映的是()

①该细胞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 ②该细胞一定发生了基因重组 ③该细胞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 ④该细胞可能发生了基因重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2021·湖北荆州质检]下列关于高等动、植物体内基因重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B.同胞兄妹之间遗传上的差异主要是基因重组造成的C.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因为基因重组而出现基因型为AA、Aa、aa的后代

D.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10.[2021·吉林长白山质量监测]杰弗理C·霍尔等人因发现了控制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获得了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研究中发现若改变果蝇体内一组特定基因,其昼夜节律就会被改变,这组基因被命名为周期基因。这个发现向人们揭示出天然生物钟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突变一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从而可能改变生物的性状

B.控制生物钟的基因A可自发突变为基因a1或基因a2

C.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也可以发生基因突变

D.科学家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周期基因的变化

11.[2021·百校联盟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不同基因型的T2噬菌体能够使大肠杆菌出现不同的菌斑。将野生型T2噬菌体(h+

r+)和突变型T2噬菌体(hr)混合,并在接种了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上培养,检测到的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菌斑类型

小噬菌斑、半透明

大噬菌斑、透明

大噬菌斑、透明

小噬菌斑、透明

对应基因型

h+r+

hr

h+r

hr+

A.T2噬菌体基因经逆转录整合到大肠杆菌的基因组上

B.基因h+

/h在T2噬菌体遗传过程中不遵循分离定律

C.h+

r+和hr的DNA在大肠杆菌内可能发生了基因重组

D.自然界中突变型T2噬菌体是由野生型发生基因突变得到的12.[2021·四川雅安高三月考]下图为某细胞一个DNA片段中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图中Ⅰ、Ⅱ为无遗传效应的序列。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DNA片段中含有3个起始密码子

B.若片段中a基因整体缺失,该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C.若c中碱基对发生改变,则性状一定会发生改变

D.在四分体时期,b、c之间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

13.[2021·陕西省渭南一中高三调研]某XY型性别决定的野生型植物不抗除草剂(4­Bu),甲组研究者对多株该植物进行辐射处理,然后让其随机传粉,在后代中筛选出甲品系抗4­Bu的雌、雄植株各一株(F1),将F1杂交后,发现F2中约有1/4的个体不具有抗4­Bu的特性,抗4­Bu的个体中雌株、雄株约各占一半的数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者判定:抗4­Bu属于显性基因突变,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关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其理由是:如果抗4­Bu的相

关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组研究者通过用化学药剂处理该野生型植物,得到了乙品系抗4­Bu的植株,同时确定了相关基因为位于常染色体上的B、b,与A、a基因是独立遗传关系。甲、乙组研究者合作进行如下杂交实验:

实验

组别

抗4­Bu亲本来源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雄株

雌株

乙品系

乙品系

抗4­Bu:不抗4­Bu=2:1

甲品系

乙品系

抗4­Bu:不抗4­Bu=3:1

①对丙组实验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丁组的子代中含有两种抗4­Bu基因的个体比例为________(请用分数表示)。

14.[2021·甘肃省张掖一中高三模拟]某多年生植物(2N=10),茎的高度由一对等位基因(E和e)控制。研究发现:茎的高度与显性基因E的个数有关(EE为高秆、Ee为中秆、ee为矮秆),并且染色体缺失会引起花粉不育。请回答下列问题:

(1)花粉形成过程中,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内有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

(2)育种工作者将一正常纯合高秆植株(甲)在花蕾期用γ射线照射后,让其自交,发现子代有几株中秆植株(乙),其他均为高秆植株。子代植株(乙)出现的原因有三种假设:

假设一:仅由环境因素引起;

假设二:γ射线照射植株(甲)导致其发生了隐性突变;

假设三:γ射线照射植株(甲)导致一个染色体上含有显性基因的片段丢失。

①γ射线照射花蕾期的植株(甲)后,植株叶芽细胞和生殖细胞均发生了突变,但在自然条件下,叶芽细胞突变对子代的性状几乎无影响,其原因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现欲确定哪个假设正确,进行如下实验:

将中秆植株(乙)在环境条件相同且适宜的自然条件下单株种植,并严格自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请你预测可能的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A

3.A

4.B

5.C

6.C

7.D

8.A

9.C

10.D

11.A

12.B

13.(1)均抗4­Bu的雌、雄植株(F1)杂交后代(F2)中约有1/4的个体不抗4­Bu(说明抗4­Bu属于显性基因突变)F2中抗4­Bu植株中雌株应该占2/3,而不是1/2(或答“F2中抗4­Bu的个体中雌株:雄株≈2:1,而不是1:1”)

(2)①B基因纯合致死 ②1/4

14.(1)5

(2)①突变发生在体细胞中(体细胞突变),一般不能遗传给后代

②若子代性状全为高秆,则假设一正确;

若子代性状高秆:中秆:矮秆=1:2:1,则假设二正确;

生物材料与基因技术 篇5

基因组测序是对某个物种基因组核酸序列的测定,最终要确定该物种全基因组核酸的序列。

基因工程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DNA分子),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种DNA分子,然后导入活细胞,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基因工程技术为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基因工程是生物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和细胞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和微生物工程共同组成了生物工程。所谓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是在分子水平上对基因进行操作的复杂技术,是将外源基因通过体外重组后导入受体细胞内,使这个基因能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翻译表达的操作。它是用人为的方法将所需要的某一供体生物的遗传物质——DNA大分子提取出来,在离体条件下用适当的工具酶进行切割后,把它与作为载体的DNA分子连接起来,然后与载体一起导入某一更易生长、繁殖的受体细胞中,以让外源物质在其中“安家落户”,进行正常的复制和表达,从而获得新物种的一种崭新技术。健康一直以来就是全球问题之一,这一问题可以用从基因组学出发的健康和疾病的研究成果来改变。社会和其他的环境因素是产生这些健康状况差别的主要原因;事实上,一些人会对遗传因子是否扮演重要角色提出疑问。但是有些与疾病关联的变异在不同人种间出现的频率不同应该是导致健康状况的某些不一致的原因,所以综合考虑这些信息来预防和/或建立公共卫生战略将是有益的。我们必须研究基因组学和健康状况差异的关系,严格评价社会经济学状态、文化、辨别力、卫生行为、饮食、环境状况和遗传对其的不同影响。

在21世纪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粮食问题依然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一大问题,基因工程引发了一场新的绿色革命,利用基因技术,农业的生产效率获得了全面提升。利用基因试验技术,制成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增强基因,培育收获率高的农作物,成倍提高粮食产量;除农业外,畜牧业、渔业也发生了革命性变革,利用基因技术促进家畜的生长速度,并通过改变它们机体的成分,进而改变家畜的脂肪与瘦肉的比例,甚至制造携带人类基因并产生具有治疗潜力的家畜。

一、基因工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基因工程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使外源目的基因在宿主细胞中表达,进行生物合成,以获得所需要的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及多肽产物。

1、发酵工业:用大肠杆菌生物人的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是第一个成功的实例。这是把人工合成的基因连接到小型多拷贝质粒pBR322上,并利用乳糖操纵子β-半乳糖苷酶基因的高效率启动子,构成杂种质粒而实现的。在9升细菌培养液中这种激素的产量等于大约50万头羊的脑中提取得到的量。除此之外,胰岛素、人的生长激素、人的胸腺激素α-

1、人的干扰素、牛的生长激素,都可以应用于发酵工业的生产。药物60多种。还有些很重要的基因,如纤维素酶的基因,也已在大肠杆菌中克隆和表达。利用遗传工程手段还可以提高微生物本身所产生的酶的产量。如可以把大肠杆菌连接酶的产量提高500倍。

2、转基因动植物 植物基因工程在农业中的应用发展迅速,从1996~2001年,在短短的5年中,全世界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就增长了30倍。我国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也迅速增长,目前已位居世界第四。主要用于提高农作物的抗逆能力,(如抗除草剂、除虫、抗病、抗干旱和抗盐碱等),以及改良农作物的平治和利用植物生产药物等方面。

动物基因工程是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主要用于提高动物生长速度、改善畜产品的品质、生产药物和用转基因动物作器官移植的供体。以下是几点实例:

a.豆科植物固氮的功能涉及17个基因,分属于7个操纵子,现在已能把它们全部引入酵母菌,而且能正常复制,得到基因的产物蛋白质多肽,但不具备生物活性。

b.改造玉米胚乳蛋白质而使人畜营养必须的赖氨酸和色氨酸成分增加的工作也正在着手进行。

c.1983.把豆类的蛋白质基因引入了向日葵,培育出“向日豆”。还将动物蛋白基因转移给了马铃薯,希望培育出“肉薯”。

d.第二代遗传工程:基因定位致突变。主要是用定位致变或人工合成基因的方法。通过改变编码蛋白质基因中的DNA碱基次序,以达到定向改造蛋白质的性质,或创造出完全新型的蛋白质。

二、基因组测序、干细胞基因工程在医学上的应用

1.基因治疗和基因诊断

基因治疗是把正常基因导入病人体内,使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发挥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继斌的目的。如对细胞癌变原理的研究,其一个重大突破是发现了原癌基因。人体基因分离,移植以及在整体动物中的表达技术日趋成熟,使得基因治疗研究的方法渐臻完善。已有报导,用带有正常基因的无害病毒在体外导入病人的骨髓细胞;再将这种带有重组正常的骨髓细胞送回患者体内,从而治疗某些酶缺陷造成的遗传疾病。基因治疗方法还在探索之中,而现在切实可行的是限制性片断长度的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的应用。(1)原理:人类基因组中很多无害的碱基变化,可以产生或失去限制性酶切位点。新的切点可使RFL缩短,而切点的失去可使RFL增大。所以不同个体间,某种酶的RFLP也就可能不同。这种改变没有表型效应,但以共显性方式遗传。(2)mtDNA的RFLP与群体分化起源,遗传距离

(3)RFLP与侦破

(4)产前诊断。如果根据遗传方式,能够证明某种严重遗传疾病是跟某一RFLP连锁的,那么就可以利用RFLP做产前诊断。

a用cDNA探针,寻找与致病基因连锁的RFLP。

b地中海贫血的基因诊断。图11-68. 地中海贫血症是不能产生β珠蛋白的一种重症贫血,是由于β珠蛋白基因部分缺失引起的。

c苯丙酮尿证是由于苯丙氨酸羟化酶(PH)基因异常引起的。通过RFLP连锁分析,做产前诊断。2.基因制药

基因制药不仅具有独特的优势,发展速度也很快。20世纪80年代初,第一种基因工程药物——重组人胰岛素投放市场后,利用转基因的工程菌生产的药物已有60多种,包括细胞因子、抗体、疫苗、激素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自己生产的白细胞介素-

2、干扰素、乙肝疫苗等近20种基因工程药物。

三、对环境的改善

解决地球污染的最佳途径就是生命科学和基因科学。而转基因技术在成功改良动植物本身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潜在的好处。

木材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建筑原料和造纸原料,全球每年森林砍伐的数量约3700万公顷。随着人口的增长,砍伐量还在逐年上升。然而,砍伐森林会对地球生态环境产生破坏作用。尽管许多国家和地区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设置伐木配额,保护天然林,发展速生林等,但是由于林木成材周期相对较长,仍然不能满足市场需要。森林面积迅速减少,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严重生态问题。

以色列和美国在研发转基因白杨的试验中,发现一种纤维素捆绑基因(CBD),将这个基因转入植物细胞后,植物的纤维素合成率、增长率得到大幅度提高,树木的生长速度也提高了50%。美国还与瑞典合作,将生命周期仅4-6周的拟南芥的叶状基因(LFY)转入欧洲山杨中,获得的转基因山杨生长更快,一年就能开花成小材,而在一般正常情况下这类树木成材需要10年或更长时间。

同时将转基因抗病虫技术应用到速生树木的培育中,则可以使林木更健康地生长,进一步保证林木的成活。

土地荒漠化是全球性的环境灾害。目前,全球荒漠化的面积占整个地球陆地面积的1/4,它已影响到世界六大洲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约有1/6的人口生活在这些地区。全世界受荒漠化影响的国家有100多个,约9亿人受到荒漠化的影响和威胁。如沙特和埃及两国沙漠面积都占国土面积的90%以上,澳大利亚的沙漠和半沙漠面积占全国面积的35%。我国的荒漠化土地也占国土面积的27.46%。

为了能让沙漠披上绿装,人们一直在寻找沙漠绿化树种。白杨树能在干旱和盐碱化土壤等恶劣条件下生存,因此一直在沙漠绿化中扮演着冲锋队的角色。人们根据白杨树的这一特性,不断研究,逐步揭开了植物抗旱的神秘面纱。以色列希伯莱大学的研究者在白杨树细胞内分离出能保证它在恶劣条件下生存的特殊蛋白质,研究人员通过转基因技术,进一步提高白杨树中这种蛋白质的含量,这样,可因地制宜地培育出抗逆性更强的沙漠绿化树种。我国研究人员也正在将适合沙漠生存的沙棘、红柳等植物的抗旱、抗寒基因转移到常规树种中,以培育适合西部气候环境的树种。转基因沙漠绿化树种的培育,无疑将为沙漠地带生态环境的综合改造找到一条新的途径。基因组测序、干细胞基因工程主要在健康方面和环境方面造福人类,除此之外,它还能在社会其他领域有贡献。就像HGP和相关研究在基础生物学和健康方面开拓的新领域,同时为研究社会问题创造了机会,甚至可以使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如何定义自己和他人。

生物材料与基因技术 篇6

科学技术与公众知情权--转基因问题调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社会实践报告

所在学院/班级:建设工程学部

学生姓名:

学号:

实践日期:2014年5月16日

负责人联系电话:

科学技术与公众知情权--转基因问题调查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转基因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转基因食品已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而其对人体健康的安全性是未知的,它具有潜在风险,消费者的知情权应该得到尊重和维护。

一、主题简介

转基因技术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实现了物种间的基因转移,获

得了新的性状,丰富了遗传资源,为人类在解决粮食、药品开发等问题上开辟出一条新路。但随着转基因生物的不断出现和大规模应用,一些风险因素也不断被引入。转基因食品对人们健康的安全性是未知的,目前没有科学界公认的证据表明它会危及人体健康,也没有足够的科学依据确保它未来不会出现不良后果,如何保障公众对转基因产品的知情权从而使其能够自由选择,关系到每一位公民的选择自由和健康权利。

二、活动日程

前期准备:网上查阅资料,组织同学们学习相关知识;

小组分工:将班级同学分为五组,分别参与问卷编写、问卷发放、超市考察等工作;

时间安排:第10周:组织编写调查问卷;

第11周:分别进行问卷发放和超市考察;

第12周:问卷数据处理与分析;

第13周:研究讨论书写调查报告。

三、调查情况

1、调查背景

转基因食品自问世以来,一直备受争议。支持者认为,转基因技术是

第二次绿色革命的基石,它有诸多益处,它能增加食物产量,改善食物品质,还可以根据市场需要控制成熟期,改变食物营养成分,发展功能食品,转基因作物可以抗病虫害等。反对者则认为,人为地改变生物的基因结构会对人体健康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转基因食品可能存在潜在危险。因为从根本上来说,转基因技术的研究方法不能保证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安全性。虽然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的安全性是未知的,但是转基因食品在一

些国家已经生产并上市。我国也成为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大国,种植面积占全球的4%,仅次于美国、阿根廷和加拿大,同时我国也是转基因作物和转基因食品的进口大国。而在转基因食品的交易中,我国消费者的了解远远不够,与提供商品的生产者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有很多消费者不知道转基因食品为何物,更不了解它的安全性问题,有一些消费者不知道自己每天都在食用转基因食品。

2、调查目的通过调查大连市高校学生以及部分餐饮行业工作人员对转基因食品的了解程度,揭示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主要态度以及对消费者知情权的看法,进一步了解公众对国家有关政策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反映出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关注程度和对消费者知情权的认知。通过走访大连各大超市对粮油等食品进行调查,了解市场上主要的转基因食品种类,以及各类转基因食品标识的情况,从而体现出商家对消费者知情权的重视程度和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与此同时培养我们自己观察、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提高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3、调查对象

1、本地居民调查,为大连高校学生及本校后勤食堂员工等;

2、大连各大超市转基因粮油产品及其标识。

4、调查方法或工具

1、通过查阅书面和声像资料来大致了解转基因技术的发展状况,组织大家一块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

2、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走访大连当地的居民、高校学生、餐饮从业人员。

3、采用实地考察的方法走访大连各大超市对转基因食品的标识情况

进行调查。

5、数据分析或现状与问题分析

在接受调查的群体中,大多数人通过电视和网络了解转基因食品的相关内容,这表明人们大多数都只是耳濡目染地“听说转基因食品”,大众传媒报道得多,身边的朋友讲得多,也就略懂一二,但其实对于转基因食品并没有更多深入的了解。

对于自己所摄入的转基因食品的量,大多数被调查者均认为“说不好”,占所有调查者中的57%,他们对于自己所摄入的转基因食品的量并不大清楚,心里也没个底,这跟现今市场上转基因食品肆意流通,市场监管力度不足密切相关,人们对于自己从市场上买回来的产品是不是转基因食品也不能确定。而认为自己摄入的转基因食品的量“很多”、“多”、“少”均占据11%左右,敢断言自己“基本没有”摄入转基因食品的人则少得多。

对于问到是否支持转基因食品,调查问卷最终得出的数据真的出乎我们的意料。本以为不支持转基因食品的人会比较多,但是最终经过分析调

查数据所得出的结果是,虽然只有很少的人支持转基因食品,但是表示不保持中立的人却是最多的,明确表示不支持转基因食品的人并没有占据主流地位。对此我们大胆揣测,表示不支持的人也许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隐忧比较清楚,或者受当今媒体反对转基因食品的主流思想的影响,而保持中立的人有可能是不大了解转基因食品潜在的巨大安全问题,甚至是根本不大了解转基因食品,也有可能是为了转基因食品的种种优点而无法拒绝,即使是知道其有一定的安全问题,但是希望经过时间的检验以及先进的技术来解决其安全隐忧,因此站在了中立的立场上。

当被问到国内90%的大豆油原料为转基因大豆时,超过七成的人表示不清楚,可见人们对我国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种类及相关产品还不甚了解。通过走访市场上的转基因标识,我们也感受到相关标识确实不是很明显,如果不是刻意的去找很难知道自己所购买的商品是否为转基因食品,由此导致了有66.67%的人感觉自己对于转基因食品的知情权遭到了忽视,这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

在调查当今中国市场的转基因食品状况时,67.86%的被调查者均认为中国市场上转基因食品较多,政府管理过于宽松,对转基因食品的监管缺乏力度。而问到怎么样才能更好地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时,超过一半的被调查者认为责任还在政府机关,他们觉得媒体也应该多宣传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风险知识,引导公众更好地参与到转基因食品的讨论中去。政府应当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还应该指导人们购买产品时学会如何辨别转基因食品。总的来说,政府作为行政管理机构,应当加大市场管理力度,完善转基因食品的市场准入机制,对转基因产品进行严格的监督和审查,以避免市场上流入过多不安全的转基因食品,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巨大的危害。

6、解决方法世纪90 年代以来,公众参与已经成为欧美国家技术决策的重要内容,使大多数有争议的技术领域都付诸公众讨论和磋商,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技术决策的最终导向。在转基因食品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今天,中国公众也要广泛参与转基因食品发展的决策,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公众参与技术发展决策的模式。

本小组经查阅资料,研究讨论得出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即转基因食品的公众参与机制:构建转基因食品安全的法律保障。应当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以立法的形式,执法的力度来规范各类社会组织和个人在技术发展与使用中的行为,保障技术的正义性。作为消费者的大众有权参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评价标准的制定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管理规则的制定。

消费者对预案参与,是消费者参与转基因食品安全保障的根源。综合决策部门或转基因食品安全保障的主管部门在制定转基因食品政策、法规、规划和可行性论证时,可通过网上讨论、问卷调查、消费者听证会等形式来征询、听取消费者的意见;请消费者代表参加论证会,消费者不认可的决策决不能出台。消费者全过程参与是消费者参与转基因食品安全保障的关键。在转基因食品的生产、研究、销售以及售后的过程中要随时听取消费者意见,充分发挥公益组织、新闻记者等的作用,定期召开信息发布会,保证消费者的知情权。消费者行为参与主要是要求政府面向社会,面向消费者进行转基因食品的宣传教育工作,扩大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了解能力,提高消费者的信息辨别能力。

三、结语:

生物材料与基因技术 篇7

转基因生物主要指利用基因技术改造具备复制功能的基因插入或者转移给其他生物, 当前转基因生物主要包括转基因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在我国基因技术发展的短短几十年内, 我国的转基因生物迅速增长, 至今高达15000中, 其中数转基因植物比例最高, 依次为细菌、真菌、动物。转基因技术迅速发展,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很大, 除了显著的积极作用, 安全性问题也是当前亟需考虑和解决的难题。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的追求, 转基因技术所可能带来的风险和危机逐渐受到关注和重视。

二、转基因生物发展现状

世界上第一个转基因植物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 并在1986年进行田间试验。之后世界转基因生物得到迅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转基因生物出现, 并逐渐被应用到现实中去, 如美国的延时保鲜的转基因番茄、我国的杂交水稻、转基因抗虫棉等, 其中我国杂交水稻的研发和推广, 大大提升国内粮食产量, 解决国内重大的粮食供应问题;抗虫棉使得农民在棉花的培育时, 不需要打农药, 大大节省了成本, 降低对环境的损害。

据专业机构统计, 截止2008年全球转基因植物的种植面积是2002年的两倍, 转基因研究也取得更大的进步, 推广应用到实际的转基因植物包含:番茄、玉米、棉花、大豆、水稻等。其中转基因大豆和棉花在种植中占据很大的比重, 即转基因大豆和棉花得到更为广泛的推广。

在世界上第一个转基因小白鼠在20世纪90年代初试验成功, 随后转基因技术逐渐在动物羊和猪身上取得成功, 动物转基因的研究对“促进生长、提升抗病能力”具有重大作用。英国曾经尝试将人类的部分基因转入猪的卵细胞, 在将猪的心脏移植到猴子体内, 发现可以存在40小时左右, 且不发生任何的排斥反应;荷兰加大通过转基因技术对血友病的研究。我国至今已经成功研制出转基因兔子、山羊、牛、水生贝类, 其中水生贝类已经开始大量的进行养殖和销售。

三、转基因生物存在的安全性问题分析

(一) 植物生存竞争性和动物抗性问题

基因工程生物具备抗虫、抗药等特性, 但其他方面和普通的生物没有显著的差异, 当转基因作物离开特定的选择压和期限后, 一些基因特性将不复存在, 甚至存活率低于正常作物;基因抗虫作物的大规模的田间种植, 虽然在一定限度内遏制害虫的危害, 但仍需喷洒部分农药, 对土地和生态环境造成损耗, 同时害虫也可能发生迁移, 对其他作为进行侵害。

(二) 对生物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基因生物已经打破传统的观念, 具备普通物种所没有的特征, 一旦进入到环境中去, 将会改变生物链中竞争和合作关系, 打破大自然中生态平衡, 对生物多样化存在造成影响;基因逃逸会影响到野生物种和其生存环境恶化, 进而对其进化和生存造成影响;种植那些具备除草剂的基因作物, 势必提升除草药剂的使用, 加大对环境污染和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健康、稳定的发展。

(三) 对人体的危害和不利影响

转基因生物和人类紧密联系, 将会直接对人体造成影响, 尤其是消极的影响, 这也是当前人们加强对其重视程度的原因所在。担心基因通过食物途径对人身造成危害, 将病原体或者危害的微生物带入体内, 引起病毒性和过敏性病状;同时基因技术由于忽略对文化、宗教、民俗的考虑, 单纯开展科学技术的探索, 违背了社会的意愿, 引发社会伦理问题, 如对人体的基因实验。

四、转基因生物安全问题研究对策

(一) 通过立法强化管理, 使公众加强重视和关注

面对日益发展和应用的基因技术, 为加强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管理, 有关部门可以加强立法建设, 建立并逐渐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如《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的颁布, 使得其发展在法律准许的范围内进行, 达到安全问题的可控性。

食品安全是需要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人民群众享有知情权, 我国和欧洲国家最大的不同在于我国政府和社会让群众享有知情权, 这也正是欧美部分国家对之抵触的原因, 为了保障自身健康和安全, 政府部门必须对基因产品进行标示, 并加强安全质量检测, 以保证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二) 强化转基因生物风险培训和教育培训

至今为止, 还没有发现转基因产品对人体产生损害的情况出现, 但其潜在的风险我们不可不防, 转基因食物、动物和微生物应用要提供科学依据, 确保不会对生态环境、人生安全造成危害;通过各种渠道强化对公众的教育培训, 使人们能够科学、客观的认识转基因食品, 这种教育培训不仅利于人们身体健康的保护, 也促进食品的发展和广泛食用;强化对食品的安全质量检测工作, 培养专业的食品检测和风险评估人员, 使得转基因食品在安全的前提下, 造福社会和公众。

(三) 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分子策略

转基因生物中标记基因可以适当的去除, 标记基因实则是筛选转基因生物的外源基因, 这些基因包括抗生素抗性基因、除草剂抗性基因, 这些基因的去除了以通过重组系统、共转化法进行, 也可以直接采取无抗性基因标识的转基因系统;植物天然诱导型启动子和化学诱导型调控系统的研究和应用日益受到重视, 光诱导型启动子、伤诱导型启动子和病原物诱导型启动子等都可以在转基因作物中实现成功的诱导型表达;转基因遗传调控主要借助的基因对杂草的选择性, 控制那些杂草不利基因之间相互连接, 形成对杂草生长不利的基因优势, 即使发生了基因的逃逸现象, 其也会受到限制。

参考文献

[1]丹心.转基因到了反思的时候[J].创新科技, 2011年07期

生物材料与基因技术 篇8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前不久表示,今后我国要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安全管理和科学普及,推动公众和媒体理性全面地看待转基因技术和产品。

韩俊是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日前就《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解读等情况举行的发布会上作上述表示的。根据《意见》,我国将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安全管理和科学普及。

据悉,我国现在已经批准进行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主要是棉花和木瓜。同时,我国批准进口了一些国外转基因农产品,主要为大豆,以及油菜籽、棉花和玉米。2014年我国进口大豆超过7100万吨,大部分是转基因的。

据介绍,我国已经建立了跟国际接轨的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技术规程体系和政府行政管理体系,覆盖了从研究、试验、生产、加工、进口许可到产品标识的各个环节。对于未经批准、私自种植的行为,行政主管部门一经发现,将依法给予严厉处置。

上一篇:新伦理学作业答案下一篇:企业在签订劳动合同时的法律风险及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