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法(精选8篇)
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法 篇1
得利斯股字[2008]34号
农业转基因生物加工安全管理制度
山东得利斯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08-4-4
农业转基因生物加工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农业转基因生物加工活动,确保转基因生物在装卸、运输、储存以及加工过程中的封闭式管理,防范转基因生物对人类、动植物、微生物和生态环境构成危险或潜在风险,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条例》、《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结合华农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农业转基因生物,是指用于农产品加工的具有活性的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及其产品,具体指进口转基因大豆及其加工的产品(包括豆油、豆粕、浓缩磷脂产品等)。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农业转基因生物加工是指以具有活性的农业转基因生物为原料生产农业转基因产品的活动。具体指以进口转基因大豆为原料,生产豆油、豆粕、浓缩磷脂产品的活动。
第二章 组织保障
第四条 成立进口转基因大豆安全管理小组
为确保进口转基因大豆在采购、运输、贮藏、加工及产品销售等环节的安全性,明确相关部门及人员的职责,将各项工作切实落到实处,公司特成立进口转基因大豆安全管理小组(以下简称“安全管理小组”),主要负责进口转基因大豆加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日常监督检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等工作。
组 长:陈汉宗 执 行组 长:卢德明 执行副组长:王海波
组 员: 王永强 赵淑颖 殷方玉 崔文学 黄庆 第五条 职责分工
(一)组长
1、职责
(1)负责公司进口转基因大豆各环节安全工作的总体策划。
(2)负责进口转基因大豆加工过程中及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相关资源(人力、物力,必要时财力等)的配备工作。
(3)负责转基因生物扩散等突发事件的总指挥及突发事件后与上级主管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工作。
(4)对本公司采购加工的进口转基因大豆安全性负整体责任。
2、权限
(1)有权调动公司内一切资源。
(2)有权组织各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进口转基因大豆相关安全工作会议。(3)有权变更安全管理小组中所有人员及其职责和权限。(4)有权对进口转基因大豆安全工作进行直接安排。(5)有权对出现问题的部门和人员进行直接处理。
(二)执行组长
1、职责
(1)配合总经理做好公司进口转基因大豆各环节的相关安全性工作。在总经理不在期间全权代表总经理履行相关职责。
(2)在总经理的领导下,具体执行进口转基因大豆加工过程中及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相关资源(人力、物力,必要时财力等)的配备工作。
(3)负责转基因生物安全方面的日常检查、监督工作的安排、管理。(4)负责转基因生物扩散等突发事件的现场指挥和处理工作。(5)负责统一协调公司内各相关部门间的工作。
2、权限
(1)可行使总经理授权下的一切权限。
(2)总经理不在期间,可代表总经理行使一切权力。(3)紧急情况下,有直接调动一切资源的权力。(4)有权对作业现场进行直接指挥。
(5)代表总经理有权对进口转基因大豆安全工作进行直接安排。(5)有权按相关规定,对出现问题的部门和人员直接进行处理。
(三)执行副组长
1、职责
(1)配合执行组长做好公司进口转基因大豆各环节的相关安全性工作及技术指导。(2)负责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转基因方面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3)负责转基因生物相关安全知识的培训工作。(5)负责进口转基因大豆相关标识的管理工作。
(6)负责监督检查公司各相关部门有关进口转基因大豆安全方面的工作落实情况。(7)配合执行组长做好转基因生物扩散等突发事件的现场指挥和处理工作。(8)厂内有关转基因产品标识牌的制作和使用及加工过程中废弃物的处理等
(9)含转基因产品标识的申报和审批手续办理、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的办理等事宜。(10)具体负责与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联系有关转基因方面的事宜。
2、权限
(1)有权对出现的有关转基因生物安全问题在第一时间向组长、执行组长汇报。(2)在执行组长的授权下,可直接对转基因安全工作作出具体部署。(3)有权对不按规定操作的部门或个人提出处罚意见和建议。
(四)组员
1、职责
(1)按工作范围,具体负责公司采购的进口转基因大豆在采购、运输、贮藏、加工及产品销售各环节的安全工作。
(2)负责向所辖范围内人员宣贯有关转基因生物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3)对本工作范围内的有关进口转基因大豆安全事项负第一责任。
(4)负责具体落实安全管理小组布置的有关转基因安全方面的各项工作,确保各环节的安全措施有效可行。
(5)负责本管理范围内各环节/各道工序的有关转基因安全工作的具体布置和监督检查。
(6)负责所辖范围内有关转基因标识的具体制作和使用。
(7)在安全管理小组的安排下,具体负责所辖范围内转基因生物扩散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8)负责转基因生物扩散等突发事件的报告及总结报告工作。注:各相关组员工作范围
a、物流经理:负责进口转基因大港仓装卸、存储及港内运输、厂内运 输、贮藏方面有关事宜。
b、生产经理:负责进口转基因大豆加工及产品储存等在生产企业内部 各方面的事宜。c、销售经理:负责产品豆油、豆粕、浓缩磷脂销售过程中的有关事宜;
d、品控经理:负责生产企业内有关转基因废弃物处理的监督检查及配合生产企业总经理做好有关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相关工作。
2、权限
(1)有权对工作范围内的有关进口转基因大豆安全事项进行工作部署、检查和监督。(2)有权对出现的问题在第一时间向组长、执行组长、执行副组长进行详细的汇报。(3)有权对违反规定或不服从管理的人员提出处理意见或建议。
第三章 大豆采购、装卸、储存、运输安全管理措施
第六条 目的
采购安全的进口转基因大豆,同时对进口转基因大豆在装卸、储存、发运各中转环节进行防疫控制,保证进口转基因大豆在各环节操作过程中无泄露现象发生,防止植物、有害生物在码头运输等过程中的传播。确保农业转基因生物不进入环境。
第七条 采购管理规定
公司在采购转基因原料时,必须取得外方提供的中国农业部颁发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后方能签定合同,同时应建立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档案,载明其来源、贮存、运输等内容,并取得与农业转基因生物相适应的安全控制措施。
第八条 港口装卸管理规定
(一)装卸前的准备
卸货前我公司要提前与港方作好沟通,保证做到以下几点:
1、大豆作业的泊位、作业线路及筒仓周围保持清洁,相对隔离,不得有污染源。
2、定期清理筒仓,保持仓内清洁干燥,无污染物、无虫害感染,有防鼠措施,必要时对筒仓实施熏蒸灭虫。
3、对装卸机械进行检修,确保性能良好,机容整洁。
4、装卸工具及铺、垫、盖必须干净,如已污染则不得使用。
(二)装卸过程控制
进口转基因大豆在整个装卸过程中,我公司进出口部应指派专人现场监督以下事项,对发生的任何问题要及时上报处理。
1、船舶按规定靠泊指定港口后,确保在检验检疫部门对表层进行抽样并合格后方可安排卸货。
2、卸船过程中使用港口专用卸粮机械,直接将大豆输送至港内筒仓储存或专用的封闭自卸车中。
3、专用卸粮器械及封闭自卸车要定期由专人维护、保养和检查,杜绝有任何漏洞。
4、卸船现场码头要安排清洁工人,及时清扫洒落地面的大豆并颗粒归仓。
5、在作业结束后,根据要求卸船用专用器械及场地要在检验检疫人员监督下喷洒甲醛或次氯酸钠溶液进行消毒灭菌。
第九条 港口粮仓储存管理规定
大豆在港方专用粮仓储存期间,我公司委托港方按以下几点要求严格管理,并派专人负责监督。
1、进口转基因大豆在粮仓储存期间要适时进行通风干燥,抑制粮仓内各种生命体的活动,防止潮湿发霉而造成大豆质量下降。
2、进口转基因大豆储存期间要定期检查,检查项目包括仓内温度、湿度、大豆水分及虫害发生情况,发现异常立即报告至相关部门。
第十条 运输(港口到加工厂内)管理措施
1、港仓存放的大豆用封闭自卸车运送至我公司的加工厂区,运输过程中要合理控制装货数量,防止装卸过量导致大豆溢出外泄。
2、对运输司机应有严格操作要求,同时避免因交通意外导致大豆撒漏。第十一条 厂内储存安全管理措施
1、进口转基因大豆进入生产企业后与国产大豆要分仓存放,并在显要位置挂牌标识。
2、在厂内储存期间,生产厂应对原料仓进行管理,安排专人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原料仓温控设备并加强对原料仓的巡视力度,防止因管理失控大豆变质。
3、大豆储存期间生产厂应对其严格管理,安排专人负责监督出入库情况,做好大豆出入库重量等情况记录,尽量避免短量情况发生。
4、原料仓周围要保持清洁,不得有污染源。
第四章 大豆加工过程安全管理措施
第十二条 运达生产厂内的进口转基因大豆经封闭式输送设备(刮板机、提升机等)直接将大豆送至厂内指定的原料仓。
第十三条
原料仓内存储大豆经封闭式输送设备按生产工艺流程先后将大豆运送至预处理车间、浸出车间、精炼车间,整个生产加工过程均在封闭状态下进行。
第十四条
大豆在加工过程中经各清理设备先后多次清理,清除的大小杂质(又称下脚料)必须用定好的杂质袋或封闭式手推车接装,接装的下脚料要封口放至指定区域,称重并做好记录,待集中处理。
第十五条
生产过程中,应加强各除尘系统的管理,严格控制风量,清除的灰尘收集到封口袋内并存放到指定区域,待集中处理。
第十六条
厂内杂质的管理应有专人负责,并做详细记录。同时厂内应作好杂质处理有关事项的宣传工作,让所有员工引起足够重视。
第十七条
大豆生产加工后的各种产品经密封包装后(豆油由密封管线输送)输送至各成品储存区的指定罐/区域内存放,并由专人负责管理,过磅称重并作好记录。
第十八条
存放在各存储区的待销售产品,均需做好明显标识,并由专职管理人员定期检查储存区(库房)情况,确保储存期间质量。
第十九条
销售装车过程中,由专人进行严格监管,严防撒漏,因意外撒漏要及时清理回收。
第二十条
生产部应安排专人定期对有关输送、生产加工设备进行保养和维护,避免大豆及其制成品撒漏现象的发生。因意外原因导致出现上述情况时,相关操作人员必须立即上报生产主管,并同时采取积极措施,确保撒漏大豆及其制成品及时回收至生产线内。
第二十一条
大豆加工过程中一旦发现国家检验检疫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检验检疫对象应立即上报主管检疫部门及农业转基因生物主管部门,作好防范工作。
第五章 加工废弃物的灭活措施
第二十二条
大豆加工过程中初清工作塔内和预处理车间内存放的大豆杂质(下脚料)数量较多时,该项工作负责人应及时与安保部门联系,由安保部门指定专人将大豆下脚料运送至焚烧间。下脚料运至焚烧间前应再次过磅确认现有数量与存放数量的一致性。第二十三条
下脚料运至焚烧间途中,不得发生洒落现象。
第二十四条
全部下脚料必须在焚烧间内焚烧处理,焚烧间管理人员应作好焚烧记录(包括下脚料的重量、焚烧时间、焚烧人员等),并给予保存。
第二十五条
加工进口转基因大豆期间,企业生产部门应及时同时企业门卫,把好杂质出厂关,不允许有任何未经焚烧处理的进口转基因大豆杂质出厂。
第六章 转基因生物产品标识管理
第二十六条
对我公司列入转基因产品目录的各类产品(大豆、大豆油、豆粕、浓缩磷脂产品)均需实行强制性标识管理。
第二十七条
标识方法
(一)标识要求
1、对原料的标识:在报检、报关单及在大豆垛区和堆放地点标注“转基因大豆”。
2、对产品的标识:在产品包装物、标签上标注“转基因大豆加工品”。
(二)标注要求
1、标识应当醒目且必须使用规范的中文汉字。
2、包装产品应在产品外包装上同其他内容一同设计和印刷。
3、散装油罐要用油漆喷写或制作标识牌。
4、销售窗口、垛区及产品堆放地标识牌要用不干胶贴制作。
5、无论何种标识形式必须保证其牢固、持久。第二十八条
标识工作管理措施
1、要提高对转基因标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它提高到执行国家法规,关乎企业形象和效益的大事上来。
2、各责任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一个《条例》、三个《办法》及本《规定》,做好各自职能范围内的工作,绝不能因为工作疏忽给企业带来不良影响和损失。
3、加强转基因标识使用的培训学习,安全管理小组要及时了解国家的相关要求,并及时传达有关信息至各相关部门。
4、建立报告制度,公司各相关部门在国家有关部门检查前后以及市场抽查时都要及时向安全管理小组报告。在发生或预测可能发生转基因生物扩散等突发事件,或存在潜在风险时,各相关部门/人员应在第一时间及时将情况详细报告安全管理小组。
5、安全管理小组相关人员要加强与政府有关管理部门的协调和联系,主动做好各项工作。
第七章 应急预案
第二十九条
目的
建立健全对转基因生物扩散突发事件的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和指导应急处理工作,有效预防、积极应对、及时控制和消除转基因生物扩散等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人类健康和动植物、微生物安全,保护生态环境。
第三十条 适用范围
在进口转基因大豆采购、运输、贮藏、加工、销售等环节中发生的隶属华农公司职责范围内的转基因生物扩散等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
本预案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危及人类健康和动植物、微生物安全及生态环境破坏的紧急事件。
第三十一条 工作原则
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协调应对、加强合作的原则。
有关部门/人员按照本预案规定,落实各自的职责。坚持群防群控,加强日常管理,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提前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对转基因生物扩散等突发事件要快速反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严格控制事态发展,有效开展应急工作。
第三十二条 成立应急处理指挥机构
公司内设立转基因生物扩散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由安全管理小组成员组成,总经理担任总指挥,负责对全公司转基因生物扩散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其他相关人员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
第三十三条 建立突发事件监测、预测预警机制
(一)建立监查机制
公司建立统一的转基因生物安全突发事件监查、报告网络体系,加强转基因生物安全信息管理和利用,构建各部门间信息沟通平台。建立畅通的信息监测和通报网络体系,形成统一、规范的转基因生物安全信息预警体系,做到早预防、早报告、早处置。
(二)建立预测预警机制
1、公司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转基因生物安全突发事件,建立预测预警机制,开展风险分析。建立信息收集、分析系统,及时作出预警提示。预警信息包括事件的可能严重程度、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等。
2、进口转基因大豆在采购、运输、加工、销售过程中各环节相关负责人员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重点环节、重点场所的日常监控;发现可能或潜在的不安全隐患后,应及时上报。同时关注事态发展,按照预案做好应急准备和预防工作。
第三十四条 应急处理方案
(一)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报告制度
1、公司内建立转基因生物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报告制度,对发生或可能发生的危及人类健康和动植物、微生物安全及生态环境破坏的紧急事件应在1小时内及时报告公司安全管理小组。
2、公司安全管理小组应在1小时内向当地检验检疫机构及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3、应急事件发生后,公司安全管理小组在接到报告并依照本预案规定报告的同时,应当立即组织力量对报告事项调查核实、确证,并及时报告调查情况。
4、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突发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二)应急处置
1、突发事件发生后,公司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小组要根据事态进展情况,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2、突发事件发生后,执行组长、执行副组长要亲临事发现场,按总经理要求,指挥现场,及时、有效地进行先期处置,控制事态的进一步发展。执行组长有权在公司范围内紧急调动人员、交通运输工具及相关设施、资源,做好应急保障工作。任何部门/个人接到指令后应立即执行,不得无故拖延和违抗。
3、对于先期处置得以控制的突发事件,应及时报告上级有关部门。
4、对于经先期处置但未能有效控制事态发展的突发事件,要及时上报,并严格按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指挥来开展处置工作。
5、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撤销。
6、转基因突发事件相关责任部门/个人应在应急事件处理结束后10日内作出总结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事件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等),上交公司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小组。第三十五条 处罚规定
公司内相关单位/个人未按本预案规定履行下列职责的,对主要负责人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及处以 元的罚款处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开除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规定要求履行报告职责,对突发事件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的。
(二)未按规定要求及时提供完成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人力、物力等资源的。
(三)突发事件发生后,相关责任单位或责任者对有关部门的调查不予配合,或者采取其他方式阻碍、干涉调查的。
(四)拒不服从指挥,不履行应急处理职责的。
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法 篇2
转基因生物主要指利用基因技术改造具备复制功能的基因插入或者转移给其他生物, 当前转基因生物主要包括转基因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在我国基因技术发展的短短几十年内, 我国的转基因生物迅速增长, 至今高达15000中, 其中数转基因植物比例最高, 依次为细菌、真菌、动物。转基因技术迅速发展,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很大, 除了显著的积极作用, 安全性问题也是当前亟需考虑和解决的难题。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的追求, 转基因技术所可能带来的风险和危机逐渐受到关注和重视。
二、转基因生物发展现状
世界上第一个转基因植物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 并在1986年进行田间试验。之后世界转基因生物得到迅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转基因生物出现, 并逐渐被应用到现实中去, 如美国的延时保鲜的转基因番茄、我国的杂交水稻、转基因抗虫棉等, 其中我国杂交水稻的研发和推广, 大大提升国内粮食产量, 解决国内重大的粮食供应问题;抗虫棉使得农民在棉花的培育时, 不需要打农药, 大大节省了成本, 降低对环境的损害。
据专业机构统计, 截止2008年全球转基因植物的种植面积是2002年的两倍, 转基因研究也取得更大的进步, 推广应用到实际的转基因植物包含:番茄、玉米、棉花、大豆、水稻等。其中转基因大豆和棉花在种植中占据很大的比重, 即转基因大豆和棉花得到更为广泛的推广。
在世界上第一个转基因小白鼠在20世纪90年代初试验成功, 随后转基因技术逐渐在动物羊和猪身上取得成功, 动物转基因的研究对“促进生长、提升抗病能力”具有重大作用。英国曾经尝试将人类的部分基因转入猪的卵细胞, 在将猪的心脏移植到猴子体内, 发现可以存在40小时左右, 且不发生任何的排斥反应;荷兰加大通过转基因技术对血友病的研究。我国至今已经成功研制出转基因兔子、山羊、牛、水生贝类, 其中水生贝类已经开始大量的进行养殖和销售。
三、转基因生物存在的安全性问题分析
(一) 植物生存竞争性和动物抗性问题
基因工程生物具备抗虫、抗药等特性, 但其他方面和普通的生物没有显著的差异, 当转基因作物离开特定的选择压和期限后, 一些基因特性将不复存在, 甚至存活率低于正常作物;基因抗虫作物的大规模的田间种植, 虽然在一定限度内遏制害虫的危害, 但仍需喷洒部分农药, 对土地和生态环境造成损耗, 同时害虫也可能发生迁移, 对其他作为进行侵害。
(二) 对生物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基因生物已经打破传统的观念, 具备普通物种所没有的特征, 一旦进入到环境中去, 将会改变生物链中竞争和合作关系, 打破大自然中生态平衡, 对生物多样化存在造成影响;基因逃逸会影响到野生物种和其生存环境恶化, 进而对其进化和生存造成影响;种植那些具备除草剂的基因作物, 势必提升除草药剂的使用, 加大对环境污染和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健康、稳定的发展。
(三) 对人体的危害和不利影响
转基因生物和人类紧密联系, 将会直接对人体造成影响, 尤其是消极的影响, 这也是当前人们加强对其重视程度的原因所在。担心基因通过食物途径对人身造成危害, 将病原体或者危害的微生物带入体内, 引起病毒性和过敏性病状;同时基因技术由于忽略对文化、宗教、民俗的考虑, 单纯开展科学技术的探索, 违背了社会的意愿, 引发社会伦理问题, 如对人体的基因实验。
四、转基因生物安全问题研究对策
(一) 通过立法强化管理, 使公众加强重视和关注
面对日益发展和应用的基因技术, 为加强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管理, 有关部门可以加强立法建设, 建立并逐渐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如《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的颁布, 使得其发展在法律准许的范围内进行, 达到安全问题的可控性。
食品安全是需要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人民群众享有知情权, 我国和欧洲国家最大的不同在于我国政府和社会让群众享有知情权, 这也正是欧美部分国家对之抵触的原因, 为了保障自身健康和安全, 政府部门必须对基因产品进行标示, 并加强安全质量检测, 以保证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二) 强化转基因生物风险培训和教育培训
至今为止, 还没有发现转基因产品对人体产生损害的情况出现, 但其潜在的风险我们不可不防, 转基因食物、动物和微生物应用要提供科学依据, 确保不会对生态环境、人生安全造成危害;通过各种渠道强化对公众的教育培训, 使人们能够科学、客观的认识转基因食品, 这种教育培训不仅利于人们身体健康的保护, 也促进食品的发展和广泛食用;强化对食品的安全质量检测工作, 培养专业的食品检测和风险评估人员, 使得转基因食品在安全的前提下, 造福社会和公众。
(三) 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分子策略
转基因生物中标记基因可以适当的去除, 标记基因实则是筛选转基因生物的外源基因, 这些基因包括抗生素抗性基因、除草剂抗性基因, 这些基因的去除了以通过重组系统、共转化法进行, 也可以直接采取无抗性基因标识的转基因系统;植物天然诱导型启动子和化学诱导型调控系统的研究和应用日益受到重视, 光诱导型启动子、伤诱导型启动子和病原物诱导型启动子等都可以在转基因作物中实现成功的诱导型表达;转基因遗传调控主要借助的基因对杂草的选择性, 控制那些杂草不利基因之间相互连接, 形成对杂草生长不利的基因优势, 即使发生了基因的逃逸现象, 其也会受到限制。
参考文献
[1]丹心.转基因到了反思的时候[J].创新科技, 2011年07期
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法 篇3
【摘要】 随着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问题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文章针对这一实际情况,介绍了我国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方面的政策保障,并提出了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的对策措施,如正确引导,提高认识,做好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管理工作;加强领导,建立反馈机制,确保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组织开展各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的法规宣传和科普活动,营造良好工作氛围等,以促进生物技术产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 农业转基因生物 安全管理 政策保障 对策措施 宣传
像任何一种新技术刚刚出现一样,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在给社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转基因安全问题。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是指防范农业转基因生物对人类、动植物、微生物和生态环境构成的危险或潜在的风险[1]。随着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应用的不断扩展,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做好宣传工作,提高认识,对于保障人体健康和动植物、微生物的安全,保护生态环境,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发展的政策保障
为了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保障人体健康和动植物、微生物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2001年5月9日,国务院第38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农业部根据该条例,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加工审批办法》,对实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进口、标识、加工安全管理等制度作出了详细规定[2]。2009年2月20日,为切实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工作,促进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和产业健康发展,农业部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这些政策的实施,既提高了科学的审批水平,保障了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安全,又把握了生物技术产业发展趋势,促进了生物技术产业健康发展。
2.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的对策措施
2.1 正确引导,提高认识,做好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管理工作
农业转基因技术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良好的发展趋势,它不但是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核心,而且是目前农业科技领域最具活力的技术。运用农业转基因技术不但可以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缓解食品短缺,而且还能增强农作物的抗性、提高农产品品质、改善生态环境等。如将抗草甘膦的基因转入大豆,使大豆对这种除草剂产生抗性,从而大大简化了控制大豆杂草的措施[3]。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虽是一个科学问题,但稍有不慎,很容易引发社会、政治和经济等问题。因此,在开展科普宣传或新闻报道时,要注重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的客观性、科学性和知识性,以正确的舆论引导,普及相关科学知识,提高公众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认识,保障农业转基因生物正常有序地开发、生产、应用[4]。
2.2 加强领导,建立反馈机制,确保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管理是当前形势的迫切需要,各级人民政府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强化责任意识,建立健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将责任落实到单位,具体到人头,确保农业转基因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信息反馈制度,成立专门的信息反馈联络小组。这个联络小组除定期向相应管理部门报告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加工、安全管理和产品流向方面的情况外,还要及时将有关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督检查和标识审查认可以及安全执法情况报到主管领导[5]。此外,要加强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问题的调查研究,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清楚掌握本地区、本单位转基因生物的研发、试验、生产、加工、标识、经营和植物品种权的情况,建立健全监管档案。
2.3 组织开展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的法规宣传和科普活动,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全新的、政策性、技术性很强的系统工作,要加大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的宣传,普及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常识。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本区域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实际情况和管理需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组织相关管理人员或科研人员深入学习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和生物安全的科学知识以及安全管理的相关法规和文件,进一步提高农业转基因生物行政管理者、研发者、经营者的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和依法从事相关活动的自觉性。同时,还要定期举办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竞赛和考试,以强化农业转基因生物行政管理者、研发者、经营者的法律法规基础知识,对于表现出色、成绩优异的人员要给予精神和物质方面奖励。此外,还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体,加大对农业转基因生物法规、管理制度和科普常识的宣传力度,加强正面引导,注重实效,在全社会形成遵守法规、崇尚科学的良好风尚,为转基因生物发展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6]。此外,还可以依据各地的实际情况,通过编制和发放科普材料,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等,提高广大消费者的科学认知水平。例如,通过向消费者发放宣传材料并向消费者展示标识转基因的大豆色拉油、菜籽色拉油、豆奶粉等产品的实物展示法,使广大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有深层次的了解,提高消费者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认识。
2.4 严格执法,强化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管理
(1)建立执法队伍,强化监督管理。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对执法队伍、监管机构、人员素质的要求,围绕《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其配套规章,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建立一支业务素质高、执法严格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行政执法队伍,做好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和执法监督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本行政区域内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中间试验、环境释放、生产性试验以及安全证书使用情况、流通领域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的申请和使用情况、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的生产经营活动情况等进行检查[7-8],对违反《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的行为,特别是生产、经营和应用中的突出问题,要依法予以严厉查处。
(2)建立健全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一方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协调、统一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督管理和监督执法体系和有效的安全监管机制,确定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不断增强安全监管能力,加大监管力度[9-10]。另一方面,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研发单位要建立自我监管体系,制定安全措施。研发单位必须克服重研发、轻安全评价的思想,提高依法研究开发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落实好与安全等级相适应的各项安全措施,将严格的安全评价试验和技术检测贯穿于研发工作全过程,将各环节的管理职责明确到人、落实到位,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 天津市人民政府. 天津市关于贯彻落实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意见[EB/OL]. (2005—05—6) [2009—07—20]. http://www.agri.gov.cn/zcfg/dffg/t20060124—542366.htm.
[2]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区农牧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EB/OL]. (2009-03-02)[2009-06-20].http://nc.mofcom.gov.cn/news/P1P15I11465221.html.
[3] 葛晶,陈连军. 关于农业有害生物防控的经济学分析与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09(3):41—43.
[4] 陈超,展进涛,廖西元. 国外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分析及其启示[J]. 中国科技论坛, 2007(9):27-28.
[5] 农业部 . 关于贯彻执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配套规章的通知[EB/OL]. (2002—03—14) [2009—07—20]. http://law.laweach.com/rule—48642—3.html.
[6] 廊坊市农业局. 廊坊市农业局关于开展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法规宣传与科普活动的通知[EB/OL]. (2006-07-17)[2009-07-10]. http://www.lf.heagri.gov.cn/langf/inc/detail.jspid=45134.
[7] 李飞武,刘信,张明等. 国外转基因生物安全检测机构发展现状及趋势[J].农业科技管理,2009(3):33—36.
[8] 刘信,宋贵文,沈平等. 国外转基因植物检测技术及其标准化研究综述[J].农业科技管理,2007(4):2—5.
[9] 马春艳,冯中朝.我国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出路[J].农业科技管理,2006(6):52—54.
[10] 王明远. 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模式及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立法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07(2):16—17.
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法 篇4
第一条 为了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保障人体健康和动植物、微生物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省境内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和进出口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食品监督管理工作的部门,依法对转基因食品的卫生安全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保障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督管理必需的资金,并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规范档案。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维护人体健康和动植物、微生物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的义务,有权对违反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七条 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与试验的单位,应当成立由单位法人代表负责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领导小组。安全领导小组每年应当向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与试验的内容及进展情况,并接受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检查和监督。
第八条 农业转基因生物试验,一般应当经过中间试验、环境释放和生产性试验三个阶段。中间试验、环境释放和生产性试验的规模、时间和范围,按照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执行。
第九条 农业转基因生物试验需要从上一试验阶段转入下一试验阶段的,试验单位应当向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审查申请,审查合格后,报经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方可转入下一试验阶段。
试验单位提出前款申请,应当按照《条例》第十五条的规定提供完整材料。
第十条 从事农业转基因试验的单位在生产性试验结束后,应当向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审查。审查合格后,可向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
试验单位提出前款申请,应当按照《条例》第十六条的规定提供完整材料。
第十一条 生产农业转基因植物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应当向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生产。提出申请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取得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和生产许可证;
(二)通过省级品种审定;
(三)在指定的区域按确定的规模种植或者养殖;
(四)有相应的安全管理、防范措施;
(五)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二条 单位和个人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加工的,应当由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按照批准的品种、范围、规模、安全管理要求和相应的技术标准组织生产、加工。在生产、加工进行期间和工作结束后,应当定期向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交执行情况总结报告。
第十三条 单位和个人经营农业转基因植物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应当向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经营。
提出申请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取得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转基因植物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经营许可证;
(二)有专门的经营场所、管理人员和经营档案;
(三)有相应的安全管理、防范措施;
(四)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四条 销售列入农业转基因生物目录的农业转基因植物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转基因生物及其制品,应当有明显的标识。
列入农业转基因生物目录的农业转基因生物,由生产、分装单位和个人负责标识;未标识的,不得销售。经营单位和个人在进货时,应当对货物和标识进行核对。经营单位和个人拆开原包装进行销售的,应当重新标识。
销售无包装和标签的农业转基因生物,不能直接标识的,可以采取设立标识板(牌)的方式进行标识。
第十五条 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应当使用规范的汉字进行标注。标识应当醒目,并和产品的包装、标签同时设计和印制。
第十六条 国内生产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其标识由生产、分装单位和个人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查认可后方可使用。提出前款申请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取得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及其制品经营许可证;
(二)有相应的安全管理、防范措施;
(三)具有标识内容和标注方法说明;
(四)具有标识设计式样;
(五)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七条 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有效期一年,有效期过后需要继续使用原标识的,应当向原审查批准机关申请复核认可。
第十八条 负责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审查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申请的标识标注内容和方法严格审查,并自收到申请人的申请之日起30日内对申请做出决定,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人。
第十九条 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农业转基因安全管理工作的需要,委托独立的、有检测能力的检测机构对农业转基因生物进行安全性检测。
检测机构应当根据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申请人的委托,对农业转基因生物进行定性定量检测、鉴定和复查,出具公正、准确的检测报告,并为委托人和申请人保守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
第二十条 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发现农业转基因生物对人类、动植物和生态环境存在危险时,应当立即报告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在紧急情况下,有权禁止生产、加工和经营,责令货主销毁存在危险的农业转基因生物。
第二十一条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依法实施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活动的监督、检查和安全管理,并为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工作的单位和个人保守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条例》已作出行政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三条 农业转基因生物的进出口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转基因生物与生物安全辩论赛 篇5
作为一个积极支持现代生物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的人,经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是:转基因食物这样“安全性还没有得到完全确认”的食物,你敢吃吗?我的回答是这样的:只要是上市的食物,我根本不考虑是不是转基因的,只要好吃、便宜我就吃,实际上,美国市场上的食物除非特别说明,默认都是含有转基因成分的。而那些贴着“非转基因”标签的,一是贵,二是没有显示什么好的地方,所以我是一贯敬而远之。算起来,我吃那些“转基因食物”的年头,也快了。恐慌,经常来自于不了解。对于大多数公众来说,最担心的还是“这东西会不会不安全”。
我的专业知识告诉我:“绝对安全”的食物根本就不存在,相对于传统食物,转基因食物“有害”的可能性不会更高。在某些方面,它的安全风险甚至较低。对于引起许多人忧心忡忡的转基因水稻,最常见的疑问是:“虫子吃了会死,难道对人不会有害吗?”与传统水稻相比,目前的转基因水稻不过是转入了一个Bt基因而已。这个基因的作用就是表达出一种蛋白质。它被昆虫吃下去之后,能与昆虫体内的受体结合,从而产生毒性,杀死昆虫。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Bt蛋白相当于“虎符”的一半,而受体是“虎符”的另一半,只有两部分结合,才能发挥作用。对于人体来说,受体这一半根本就不存在,所以Bt蛋白在人体内不会产生“毒性”。
实际上,用细菌生产出Bt蛋白,作为农药喷洒到农作物上的做法,已用了几十年,而且是作为一种“无公害”的“绿色农药”来使用的,
转基因不过是让这种“绿色农药”的生产直接在植物体内进行而已。还有人会担心,这种“非自然”的蛋白质在人体内会不会产生其他的有害作用。其实,所有的蛋白质被人吃了之后基本上都会被分解成单个的氨基酸。来自不同蛋白质的氨基酸对于人体来说都是一样的。只有一小部分没有分解完全的蛋白质片段(多肽),可能在肠道内引发人体的过度免疫反应,从而产生过敏。在我们的传统食物中,很多都能够导致过敏,比如花生、鸡蛋、海鲜等。转基因作物开发中的规则之一就是避免从这些可能含有过敏原的物种中寻找被转基因。对于转基因作物来说,转进去的.基因是明确的,很容易地跟踪它会不会引起过敏。而“传统育种技术”,比如诱导突变筛选所产生的突变基因是未知的,我们很难跟踪它表达出来的蛋白质,也就无法知道它是否会引起过敏。从这个角度来说,转基因的食品更安全。
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法 篇6
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申请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效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监控责任人(申请人):_______________
通讯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
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苏省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制 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申请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安全评价阶段: 转基因生物: 批准试验规模: 监控责任人(申请人): 通讯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验承担单位: 试验承担单位安全责任人: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试验地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试验基本情况
1、试验材料来源:
2、试验材料存放地点(准确到房间号):
3、材料保管责任人:
4、材料标识情况:
5、试验地点:
6、试验地点经纬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试验类型(实验室、田间、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隔离方式及距离:
9、周围环境描述:
二、自查主要内容
1、试验实际开始时间:
2、试验规模:
3、剩余材料的处理方式:回收保存 销毁(简单描述)
其它(请注明): 负责人(签名):
4、防止基因扩散的控制措施(具体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
5、试验微生物环境安全试验记录(负责人、试验方案、田间调查记录、试验报告等)是否完备:_____________具体人员(签名)______________
7、试验实际终止时间:
8、描述试验品(收获物)的处理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9、描述残留物(植物的根、茎;动物的排泄物、受试动物等)的处理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试验结束跟踪监控时间及监控措施:
12、描述监控期间发现自生苗(或再生苗)或其它异常情况及处 理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须提供的附件
1、农业部批复文件复印件
2、标明试验地点的示意图及经纬度
四、其他要说明的情况:
自查责任人(签名):________________ 自查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申报单位:(公章)
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法 篇7
转基因食品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简称GMF) 目前已大量存在于国民的日常生活消费中。世界上第一例转基因作物 (烟草) 于1983年在美国问世以来, 转基因植物的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我国转基因植物研究涉及的植物种类有50多种, 各种功能基因有120多种。在48种进行中间试验的转基因作物中, 水稻、玉米、大豆、马铃薯、西红柿、甜椒和线辣椒为转基因食品。在转基因动物源食品研究方面, 1999年我国首例转基因试管牛“陶陶”诞生, 2000年克隆出“阳阳”山羊, 2002年克隆出“科科”奶牛。
“食品安全”有两重含义。国外文献认为, 发展中国家所称的“食品安全”是指粮食数量的安全, 是“食物供应安全”, 进行研究和制定政策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国民的温饱需要, 他们把这一意义上的食品安全称作“Food Security”。而发达国家所称的“食品安全”是指食品质量上的安全, 是指食品中含有的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 从而导致消费者急性或慢性中毒或感染疾病, 或产生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健康的隐患, 即“Food Safety”。 转基因食品从学理上说, 由于 GMOs 是经过转基因技术产生的新物种, GMOs释放到环境中后, 可能破坏经过自然演化形成的原有自然生态物种, 造成自然生态系统的失衡。而现有的科学研究也日益表明这种失衡离我们可能并不遥远。综合归纳现有的科学文献, GMOs 可能导致的损害可分为: (1) 人身损害。GMOs 对人体健康的损害风险也不再是遥远的传说。如研究表明, 如果源自转基因植物的 DNA 和蛋白质在哺乳动物的胃肠道得以维持并被吸收, 这将最终导致癌症。 (2) 财产损害。GMOs 的释出可能会污染邻近土地上所种植的非转基因经济作物, 从而给当地作物种植者造成一定的财产损失。如美国仅批准用于动物饲养的转基因玉蜀黍品种 Starlink (星联) 结果在美国销售的粮食产品中出现, 同时还污染了美国玉蜀黍种子的供应。最后, 美国为净化受基因污染的谷物体系付出相当大的代价。 (3) 生态或环境损害。GMOs对生态或环境的潜在威胁更是不言而喻的。如转基因作物的不当释放, 其外源基因外逸会造成自然界的多种生态反应, 如亲缘植物之间的基因漂移 (gene drift) , 不同物种间的基因流 (gene flow) 或叫异系杂交 , 对非目标生物体的可能伤害、超级杂草 (super weed) 、越级昆虫等等, 其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已经为越来越多的科学文献所证实。
GMF一经问世, 就围绕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农业卫生、公共管理、国际贸易、福利经济学、科技伦理、法学和消费者行为等多学科的关注。在我国理论界, 形成了以陈章良教授、黄季琨研究员和绿色和平组织为代表的正反两派;在政策实践上, 形成了以美国和欧盟为代表的宽严两派。广东是人口大省和GMF消费大省, 省委省政府高度关心食品安全问题。因此, 研究转基因食品的安全管理问题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政策意义。
2 中外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模式比较
目前, 世界上对转基因技术的安全管理主要有两大模式, 分别是宽松的、鼓励型的美国模式和严格的、限制型的欧盟模式, 其他国家实行的都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型灵活模式。
2.1 管理理念与原则方面
欧盟对转基因食品一直持谨慎和怀疑态度。尽管欧盟自己组织的科学调查都发现目前上市的所有转基因食品都是安全的 (Kessler and Economidis, 2001) , 但同时欧盟仍然坚持认为科学存在局限, 对科学评估转基因食品所需的完整数据要等到许多年后才能获得。为此, 欧盟采用“预防原则”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作为管制转基因食品的理论基础, 这意味着管制并不是建立在转基因食品的风险已有科学证据证明的基础上, 而是根据“可能”产生的风险以及“其他合理因素”采取预防措施。欧盟的转基因管理目标是对与转基因食品和饲料有关的人类生命和健康、动物健康和福利、环境保护以及消费者利益提供高水平的保护。为此, 欧盟的管理政策不一定要促进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 只要确保欧盟市场正常运转即可。
美国提出, 对转基因食品的法律管制必须建立在“可靠科学原则” (sound science principle) 基础上。也就是说, 必须有可靠的科学证据证明风险确实存在并可能导致损害时, 政府才能采取管制措施。美国认为: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食品同传统的杂交技术和育种技术没有根本差别, 它们是传统技术和食品的延伸, 转基因食品和和传统食品一样安全。可靠科学原则成为美国在国内对转基因食品奉行自律管制、在国际上推行转基因产品自由贸易的理论基础。总体上讲, 美国对转基因食品采取宽松的管理模式。
国内对GMF问题的研究起步比较晚, 1999年以后才见到讨论相关问题的文章。最初主要是对转基因问题的介绍, 数据、材料、分析很多是直接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 或是对外文文献的翻译 (范云六, 张春义1999) ;关心的主要问题是生物安全及管理办法, 文章也主要发表在生物技术类杂志上。我国对转基因食品的基本理念是:从本质上讲, 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食品同传统的杂交技术和育种技术差别不大, 但从作用机制和基因转移的范围来看, 它们之间还是有重大区别, 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食品看作传统技术和传统食品的自然延伸。转基因技术可以完全打破生物界的物种屏障, 可以将动物的基因转入到植、将人的基因转入到其他生物体, 例如:西红柿里含有鱼的基因, 小米里含有蝎子的基因, 转基因鲤鱼里含有人、牛、羊的基因。在基因工程出现之前, 这种基因之间的跨物种转移只能是神话。基于这种理念, 我国对转基因食品采取比较严格的管理模式。
2.2 管理机构的设置方面
在管制机构的设置上, 1997年, 欧盟成立了食品科学委员, 其职能主要是负责食品领域与转基因生物安全有关的决策咨询工作。2001年欧盟又成立了一个新的欧洲食物和公共健康局, 负责建立食物的安全危机预警系统。但是, 由于欧盟各个国家在管理、法规方面存在分歧, 许多国家没有欧盟有关转基因食品管理体系来运行, 影响了运作效率。
目前, 有三家美国管理机构监控运用生物技术的植物产品, 这三家机构为美国农业部 (USDA) , 主要管理转基因植物及相关的环境影响;环境保护局 (EPA) 主要负责转基因植物活性成分 (如Bt蛋白质) 的登记, 对活性/惰性成分的耐性免除, 除草剂的登记;食品与药品管理局 (FDA) , 主要管理食品与饲料的安全性及健康性。美国FDA对转基因技术持支持乐观的态度。
我国的转基因食品管理机构主要包括农业部、卫生部、科技部、国家环保总局、食品与药物管理局, 其中农业部在我国转基因食品的管理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2.3 管理模式的设计方面
欧盟对转基因食品的立法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一直在不断修改和完善。1997年5月14日, 欧盟通过了“欧洲议会委员会新食品和食品成分管理条例第258·297号令”, 并于即日生效。该法规主要规定了新食品定义和新食品主要成分、上市前安全评估机制和对转基因生物体产生的食品和食品成分的标签要求。2002 年, 欧盟出台第 178/2002 号《制定食品法的一般原则和要求以及制定食品安全事务程序的条例》, 着手建立“从农场到餐桌”的全方位食品安全管制体制。在新的“食品法通则”框架下, 欧盟的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的法律依据为两个层次的三项欧盟条例。第一个层次是针对转基因生物的管理, 即经过部分修改的第 2001/18 号《关于转基因生物的有益环境释放的指令》;第二个层次是针对转基因食品和饲料的管理, 分别为1829/2003 号《转基因食品和饲料的条例》以及 1830/2003 号《转基因生物追踪性和标签以及转基因生物制成品的追踪性和标签条例》 (以下简称为“两部条例”) 。通过这些法规, 欧盟在两个方面贯彻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的“预防原则”:一方面, 任何转基因食品在上市前必须经过欧盟的强制性安全评估和批准程序;另一方面, 对于已经获得批准的转基因食品, 实施强制性的标签和溯源制度, 保障消费者选择权利, 确保有能力对转基因食品进行监督并采取适当的风险管理措施。
美国是目前转基因食物的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1992年, 美国FDA公布了转基因植物作为食物的政策, 该政策规定转基因植物新品种及其产品, 不需由FDA作市场前评价, 除非它引起新的安全问题。但是FDA要求各生产开发商参照“工业指南”里的有关条例和方法进行自我评估。2001年1月, 美国FDA出台了转基因食品管理草案。该草案规定, 来源于植物且被用于人类或动物的转基因食物在进入市场之前至少120天, 生产开发商必须向FDA提出申请并提供此类食品的相关资料, 以确认此类食品与相应的传统产品相比具有同等的安全性。FDA还准备增加这些食品的审批透明度, 并发布草案指导如何对转基因食物进行标识。FDA将在标签中使用“来源于生物工程的”和“生物工程改造过的”等字样, 而不用“GMO”“非GMO”、“GF”等字样。2001年7月, 美国政府对转基因玉米的种植颁布了新的限令, 以防止害虫对转基因玉米中的毒素形成抗药性。美国环境保护局限令美国大部分玉米产区的农场主应至少种植20%的传统玉米, 在同时种植玉米和棉花的地区, 传统玉米要达到50%。
中国在管理上, 1993年12月当时的国家科委颁布了《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 主要从技术角度对转基因生物研究进行宏观管理。1996年7月农业部颁布了《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 从保护我国农业遗传资源、农业生物工程产业和农业生产安全角度对转基因生物的实验研究、中间实验、环境释放和商品化生产进行管理。2001年5月23日国务院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并建立了由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卫生部、商务部、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环保总局组成的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制度。2002年3月份, 农业部公布第一批实施标识管理的农业转基因生物目录, 要求列入实施标识管理目录的大豆、玉米、棉花、油菜、番茄5大类17种农业转基因生物, 必须依法予以标识。2002年4月8日卫生部出台了《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 就转基因食品的食用安全性和营养质量评价、申报与批准、标识、监督等进行了管理。2006年1月16日农业部发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加工审批办法》。根据上述法规, 中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实行安全评价制度、标识管理制度、生产和经营许可制度和进口安全审批制度, 对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和进出口活动实施全面监管。
在我国, 总体上人们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偏差。一是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更多的被认为是生物学和卫生检疫学领域的问题, 而引发该问题的经济机理及其特点还没有被充分认识到。与此相关, 人们将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解决更多地寄托在政府及公共管理体系加强监督和管理上, 而忽视了利用市场机制自身来解决问题的手段。二是管理阶层应对食品风险的政策与措施也因缺少系统性的指导而处于较为混乱的状态, 管理实践的效果并不明显。在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机构方面, 我国尚未建立统一协调的专门机构, 农业、环保、质监、卫生防疫等多个部门交叉管理, 各行其是。
3 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的改进对策
3.1 改进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的体系结构
由于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才能显现出来, 因此, 管理者在目前就可能玩忽职守, 被管理者也没有积极性自律。即使出现问题, 到时候也很难追根溯源。即使查到了来源, 当事人可能已经离开了。这就增强了管理的难度。为解决这个难题, 必须进一步明确各监管机构的职能与相互关系, 建立更为有效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这是中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的核心环节。我们建议:设立全国转基因安全管理办公室, 这一机构应当是常设的专业化程度高、独立的行政监管机构, 其管理对象是全国的转基因研究机构, 并对环境进行监测, 具有监管的决策权力;省级农业厅协助监管中心履行监管职责, 对在本区域进行转基因产品相关试验或释放进行登记, 并向转基因安全管理办公室报告。
3.2 加强转基因食品标识的管理
我国目前市场上有不少转基因食品, 但有转基因标识的却寥寥无几。未经批准擅自进行转基因种子生产、经营的行为, 未按规定申请办理转基因生物标识的现象普遍存在。同时, 由于农业转基因生物产品成分的检测体系不健全, 在进行市场产品的监督时, 对可能涉及的农业转基因农产品无法判定是否有转基因成分, 缺乏有效的农业转基因食品监控手段。因此, 迫切需要制定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的实施细则, 要通过普查, 掌握转基因食品标识的市场实情, 了解转基因食品的品种、进口来源、包装和加工后出现的新形式等。建立农业转基因食品标识定期监督管理制度, 增加执法经费, 依托现有农业转基因管理机构, 加强农业转基因食品标识管理。
3.3 加强国际合作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加快, 整个世界经济已经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转基因食品是一个技术含量高的产业, 国外在这方面有着极其丰富的经验, 在美国有转基因食品生产的产业化经验, 在欧盟有完善健全的食品安全监管、规制经验, 这些都需要我们通过国际化协调机制来借鉴, 创造一个国际化平台, 实现对转基因食品法律规制的国际化和本土化并行发展。
参考文献
[1]郭于华.透视转基因:一项社会人类学视角的探索[J].中国社会科学, 2004 (5) :141-150.
[2]张永建, 刘宁, 杨建华.建立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 2005 (2) :14-20.
[3]黄季焜, 杨军.中国经济崛起与中国食物和能源安全及世界经济发展[J].管理世界, 2006 (1) :67-74.
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法 篇8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工作事关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农业部高度重视,不断健全制度,强化监管。目前,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规范有序,总体可控,但在一些地方偶有发生违规扩散现象,引起社会关注。各级农业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
通知要求,各地农业部门要强化全产业链监管,对研究试验、品种管理、种子生产经营、加工、标识等环节摸底 排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判断准。明确了各环节的监管重点、监管措施和工作要求。同时,强调进一步强化应急管理,增强工作的主动性,把握主动权;规范科 研单位开展转基因技术研究的资质条件,提高准入门槛。
通知明确,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工作的责任主体,要按照法规要求切实履行监管职能。研发单位和研发人是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要健全管理制度,落实控制措施,杜绝非法扩散。
通知强调,各地要加强监管体系建设,充实工作力量,构建人财物支持体系,建立转基因生物安全監管长效机制。加强风险监测,提高主动发现、事前干预的防范能力。严厉打击违规行为,发现一起,处理一起。
以上摘自《农民日报》
【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法】推荐阅读:
西南科技大学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法10-28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论文08-20
生物材料与基因技术05-14
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的教案08-08
中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分析08-15
梅花鹿粪便中苏云金杆菌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及其cry基因型鉴定11-06
转基因食品安全09-08
转基因技术与产品安全09-18
转基因作物与安全性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