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024-10-08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共12篇)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9-61页.二、教学分析:

《秒的认识》是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秒”是较小的时间单位,比较抽象,它不像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三年级的学生一般不容易感知1秒和几秒有多长。因此,我让学生不断的,有层次的体验作为本课的主线,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1秒,几秒,和1分钟的时间观念。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3、帮助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四、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活动材料。

六、教学过程

环节一:体验感悟一秒

1、谈话导入:

同学们请注意看老师的眼睛,老师刚刚眨了一下眼睛,你说是我是用了1小时,还是1分钟呢?(引起矛盾冲突,引入新课)引出课题。

2、课件演示。

课件演示1秒,秒钟是如何走动的(也就是秒钟走一个小格)。使学生明确1秒有多长时间。

3、1秒能做些什么?

学生先思考再回答。

4、给学生体验1秒的时间。(比如跟着课件拍手,跺脚等等)

5、感悟几秒。

6、课件出示1秒能做什么?

飞机每秒约行250米

火车每秒约行55米

小汽车每秒约行20米

喷气式飞机每秒约行500米

卫星每秒约行7900米

有的电脑一秒可以计算约3万亿次

环节二:教学1分=60秒。

1、课件演示:

师:老师现在让课件动起来,同学们仔细观察分针和秒钟有什么变化?(教师演示2次)

2、4人小组合作谈自己的发现。

3、小组选代表汇报。

板书:秒针走1小格是1秒

秒针走1圈是60秒,就是1分

1分=60秒

4、小练习:

3分=()秒

120秒=()分

环节三:体验1分能干什么?、4个小组同时进行1分钟比赛,有写字比赛,跳绳比赛,口算题比赛,读书比赛。

2、汇报比赛结果。

3、课件出示1分钟还可以干什么.1分钟,银行点钞机大约可以点1500张人民币。

1分钟,一个快的打字员大约可以打200个字。

激光1分钟可以走一千八百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450圈。

最快的电子计算机1分钟能运算90亿次,等于60个人不停的计算1年。

4、谈活动后的感受。

5、教师小结。

环节四练习提升。

1、按时间的长短来排列下面时间。

1时1秒1分、改错:

昨天夜里,我大约睡了9分,今天早上起床穿衣服用了2秒,刷牙用了1时,吃早饭用了10秒,背上书包用了3秒,大约步行15时后来到了学校。、换算:

1分=()秒

120秒=()分

90秒=()分()秒、判断

(1)时针从8走到9,经过1时。()

(2)分针从8走到9,经过1分。()

(3)秒针从8走到9,经过5时。()

板书设计:

秒的认识

秒针走1小格是1秒

秒针走1圈是60秒,就是1分

1分=60秒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2

第一次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揭示课题

1.创设情境, 认识新朋友乐乐, 开始出现一张图猜猜谁 是乐乐。

2.跟乐乐进入数学王国碰到一扇密码门, 密码是由1、2和3组成的两位数, 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 通过密码门就能进入数学王国。

通过小组合作, 交流汇报, 学生板演, 教师引导, 得出三组不同的排列方法:

第一组:12、21、13、31、23、32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

教师引导:你先选了哪两个数字调换位置?再选了哪两个数调换位置?揭示调换位置法。

第二组:12、13、21、23、31、32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

教师引导:先选1固定在十位上, 和剩下的2、3分别组成12、13;再选2固定在十位上, 和剩下的1、3分组成21、23;然后选3固定在十位上, 和剩下的1、2组成31、32。揭示固定十位法。

第三组:引导既然可以固定十位来摆数, 那是不是也可以固定个位摆数呢?

得出21、31、12、32、13、23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

教师引导:这种方法先选1固定在个位, 再选2固定在个位, 然后选3固定在个位, 分别和另外的两个数组成不同的数。可以把这种方法叫什么呢?揭示固定个位法。

教师小结:引导学生要有顺序的思考, 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揭示课题并板书:排列与组合。

二、探究新知

1.握手问题。进入数学王国, 碰见两个新朋友, 想跟他们 握手表示友好, 每两个人握一次, 可以握几次。

2.吃点心问题。数学王国的小精灵看小朋友这么能干, 来给大家送点心了, 面包、包子、饼干, 送给三个小朋友各一种, 一共有多少种送法?

三、巩固学习

三个人拍照留念, 可以怎么排位子?

四、小结

你学会了什么?

第一次反思:教学设计要从教材内容编排出发。

旧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中数学广角中第一课时把排列与组合放在一起, 而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 数学广角的第一课时只有排列, 并没有组合的内容摄入。我在备课中, 没有仔细研究新教材, 理解新教材, 把握手问题和吃点心问题放进了第一课时, 这两个都是组合的典型例题, 因此我做出了修改。而在一开始的导入中, 我出示两个小朋友让学生猜谁是乐乐, 这个知识点也不符合本课要求, 因此删去。

第二次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揭示课题

(删去谁是乐乐这个环节, 直接导入, 进入密码门, 其他一样。)

揭示课题并板书:排列。

二、探究新知

1.用红黄蓝三种颜色, 分别涂头和身子, 有多少种涂法? (我的出发点是想创新, 不用书中的涂北城南城的例子, 又为了方便做课件,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涂头和身子的例子。)

2.考考你?用 0、2、3 能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

(这个例题也是在第一次试教中教研员指出的一个对于新知识的练习。)

三、提升拓展

1.三个人拍照留念, 可以怎么排位子?

2.吃点心问题。 (变成排列问题, 三种点心按顺序先后 吃, 可以怎么选择?)

四、小结

说一说你学会了什么?

第二次反思:教学设计的案例要符合实际生活。

虽然这次试教发现了很多问题, 但是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设计的用红黄蓝三种颜色, 分别涂头和身子, 有多少种涂法的问题。我的出发点是想与众不同, 没想到我的例题却出了问题, 试问世上哪有红色的头蓝色的身子呢?这个问题确实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 也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 寓于生活, 并用于生活, 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 老师要以生活为背景, 真实的设计教学案例, 使学生把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第三次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揭示课题

揭示课题并板书:排列。

二、探究新知

1.考考你?用 0、2、3 能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

2.练习一: (课本中) 用 红、黄、蓝 3 种颜色给地图上 的两个城区涂上不同的颜色, 一共有多少种涂色方法?

3.练习二:从读、好、书三个字中任选 2 个字, 一共有多 少种选法?

4.练习三:从读、好、书三个字中任选 3 个字, 一共有多 少种选法?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3

第一次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创设情境,认识新朋友乐乐,开始出现一张图猜猜谁是乐乐。

2.跟乐乐进入数学王国碰到一扇密码门,密码是由1、2和3组成的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通过密码门就能进入数学王国。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汇报,学生板演,教师引导,得出三组不同的排列方法:

第一组:12、21、13、31、23、32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

教师引导:你先选了哪两个数字调换位置?再选了哪两个数调换位置?揭示调换位置法。

第二组:12、13、21、23、31、32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

教师引导:先选1固定在十位上,和剩下的2、3分别组成12、13;再选2固定在十位上,和剩下的1、3分组成21、23;然后选3固定在十位上,和剩下的1、2组成31、32。揭示固定十位法。

第三组:引导既然可以固定十位来摆数,那是不是也可以固定个位摆数呢?

得出21、31、12、32、13、23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

教师引导:这种方法先选1固定在个位,再选2固定在个位,然后选3固定在个位,分别和另外的两个数组成不同的数。可以把这种方法叫什么呢?揭示固定个位法。

教师小结:引导学生要有顺序的思考,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揭示课题并板书:排列与组合。

二、探究新知

1.握手问题。进入数学王国,碰见两个新朋友,想跟他们握手表示友好,每两个人握一次,可以握几次。

2.吃点心问题。数学王国的小精灵看小朋友这么能干,来给大家送点心了,面包、包子、饼干,送给三个小朋友各一种,一共有多少种送法?

三、巩固学习

三个人拍照留念,可以怎么排位子?

四、小结

你学会了什么?

第一次反思:教学设计要从教材内容编排出发。

旧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中数学广角中第一课时把排列与组合放在一起,而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广角的第一课时只有排列,并没有组合的内容摄入。我在备课中,没有仔细研究新教材,理解新教材,把握手问题和吃点心问题放进了第一课时,这两个都是组合的典型例题,因此我做出了修改。而在一开始的导入中,我出示两个小朋友让学生猜谁是乐乐,这个知识点也不符合本课要求,因此删去。

第二次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删去谁是乐乐这个环节,直接导入,进入密码门,其他一样。)

揭示课题并板书:排列。

二、探究新知

1.用红黄蓝三种颜色,分别涂头和身子,有多少种涂法?

(我的出发点是想创新,不用书中的涂北城南城的例子,又为了方便做课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涂头和身子的例子。)■

2.考考你?用0、2、3能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

(这个例题也是在第一次试教中教研员指出的一个对于新知识的练习。)

三、提升拓展

1.三个人拍照留念,可以怎么排位子?

2.吃点心问题。(变成排列问题,三种点心按顺序先后吃,可以怎么选择?)

四、小结

说一说你学会了什么?

第二次反思:教学设计的案例要符合实际生活。

虽然这次试教发现了很多问题,但是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设计的用红黄蓝三种颜色,分别涂头和身子,有多少种涂法的问题。我的出发点是想与众不同,没想到我的例题却出了问题,试问世上哪有红色的头蓝色的身子呢?这个问题确实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也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老师要以生活为背景,真实的设计教学案例,使学生把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第三次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揭示课题并板书:排列。

二、探究新知

1.考考你?用0、2、3能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

2.练习一:(课本中)用 红、黄、蓝 3种颜色给地图上的两个城区涂上不同的颜色,一共有多少种涂色方法?

3.练习二:从读、好、书三个字中任选2个字,一共有多少种选法?

4.练习三:从读、好、书三个字中任选3个字,一共有多少种选法?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虽然本次上课并不成功,在教学中也有很多欠缺,但是这次经历却给我留下了无线的思考。我的每一次试教,对教学设计的每一次改动,对课堂的每一点冲动,每一点思考,每一滴努力的汗水都是一次次收获,无论将来怎么样,我都会用这样一种信念来坚持我的工作,成长我的专业素养。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4

五、倍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倍的概念,学会解决已知两项求倍数,已知一项和倍数求另一项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2.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充分理解倍的含义。

3.经历与倍相关的问题的解决过程,掌握应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4.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

倍的认识(教材P50-例1)

教学目标

1.充分认识“倍”的概念。

2.理解“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含义,并会运用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含义。

4.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的能力及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

难点: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一般思路,根据图形会求解倍数。

教学准备

小棒、课件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教 学 过 程

一、情境导入

请3名女生站在第一排,再请6名男生站在第二排。第一排有几个女生? 第二排有几个3?

我们就说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倍”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第50页例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1)图中有多少根大胡萝卜? 那带叶子小胡萝卜有多少根?

把6根小胡萝卜2根2根放在一起,就是几个2根? 我们就说小胡萝卜的根数是大胡萝卜的3倍。(2)白萝卜一共有几根?

如果白萝卜每2根放在一起,就有几个2根,那白萝卜的根数是大胡萝卜的几倍? 2.巩固“倍”的概念。

教材P50-“做一做”第2题。

第二行每5根小棒摆在一起,要摆几个5根?一共有多少根? 学生动手摆小棒,数小棒,然后汇报。

三、巩固练习

1.教材P50-“做一做”第1题。

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2.教材P53-练习十一第1题。

让学生数一数、填一填,指名学生回答并集体订正。

四、课后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 书 设 计

倍的认识 胡萝卜:2根胡萝卜:2根

红萝卜:6根

3个2根白萝卜:10根

5个2根

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

课 后 反 思

教学内容

解决“已知两项求倍数”的问题(教材P51-例2)

教学目标

1.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并会用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掌握“已知两项求倍数”的解题过程和方法。

3.经历求倍数的过程,体验“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掌握求倍数的方法。4.培养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及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已知两项求解倍数的基本方法。难点:建立“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一般思路,体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

教学准备

小棒、课件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导入 1.的个数是()倍 2.第一排摆:

第二排摆第一排的5倍。

第二排摆()个5根,一共有()根。今天我们来学习已知两项如何求倍数。

二、探究新知

1.体验求解倍数的一般思路。的个数是的几倍,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生独立思考,自主解答。解法一:画示意图。星星: 圈圈:

所以,圈圈的个数是星星的3倍。

解法二:要求是的几倍,就是求9里面有几个3,用除法计算:9÷3=3。

回顾与检验:星星有3个,圈圈是它的3倍,就是3个3,所以是9个,解答正确。2.巩固“已知两项求倍数”的解题思路。教学教材P51-例2。

(1)问题讨论,需要利用哪些信息? 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几倍?

(2)学生讨论,归纳方法。第一种:图示法。第二种:要求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几倍,就是求12里面有几个4,用除法计算:12÷4=3。师生共同检验:扫地的4人,4的3倍是12,正好是擦桌子的人数,解答正确。3.归纳与总结。

“已知两项求倍数”的一般思路:

第一步:阅读与理解,知道问题的条件,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

第二步: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可以用图示法,也可以直接用除法计算出结果。第三步:回顾与反思,检验解答是否正确。

三、巩固练习

教材P53-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四、课后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 书 设 计

解决“已知两项求倍数”的问题 “已知两项求倍数”的一般思路:

第一步:阅读与理解,知道问题的条件,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

第二步: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可以用图示法,也可以直接用除法计算出结果。第三步:回顾与反思,检验解答是否正确。

课 后 反 思

教学内容

解决“已知一项和倍数求另一项”的问题(教材P52-例3)

教学目标

1.理解“已知一项和倍数求另一项”的含义,并会运用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掌握“已知一项和倍数求另一项”的解题过程和方法。

3.经历“已知一项和倍数求另一项”过程,体验如何求解另一项。

4.培养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及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已知一项和倍数求另一项”过程,学会求解。

难点:建立“已知一项和倍数求另一项”的一般思路,学会求解有关倍数的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

第三课时

教学设计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导入

1.妈妈买了6个面包,3块蛋糕。面包的数量是蛋糕的几倍?

2.文具盒里有8支铅笔,2支圆珠笔。铅笔的支数是圆珠笔的几倍? 生独立完成,师指名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倍数的问题——已知一项和倍数求另一项。

二、探究新知 1.“已知一项和倍数求另一项”的一般思路。教学教材P52-例3。

出示情境图,指名学生说说图意。已知军棋的价钱是8元,象棋的价钱是军旗的4倍,求象棋的价钱。

生自己思考,交流想法。阅读理解:

①知道军旗的价钱,要求象棋的价钱。②知道了两种价钱的关系。分析与解答:

解法一:要求象棋的价钱,就是求4个8是多少? 列式计算:8×4=32(元)所以,象棋的价钱是32元。解法二:图示法。军旗:

8元是军旗的4倍 象棋: 32元

回顾与反思:32元是8元的多少倍? 32÷8=4 可知解答正确。2.归纳与总结。

“已知一项和倍数求另一项”的一般思路:

第一步:阅读与理解,知道问题的条件,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

第二步: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可以用图示法,也可以直接用乘法或除法计算出结果。第三步:回顾与反思,检验解答是否正确。

三、巩固练习

1.教材P54-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说自己的解题过程和方法。2.教材P54-练习十一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订正。

四、课后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 书 设 计

解决“已知一项和倍数求另一项”的问题:

第一步:阅读与理解,知道问题的条件,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第二步: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可以用图示法,也可以直接用乘法或除法计算出结果(求大项用乘法,求小项用除法)。

第三步:回顾与反思,检验解答是否正确。

课 后 反 思

教学内容

倍的认识(练习课)教材P54-P55练习十一第7-11题。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解决有关倍数的计算问题,并会运用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总结和归纳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3.经历倍的认识及应用的过程,使学生体验归纳、概括的思想和方法。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全面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进一步掌握与“倍”有关的计算方法。难点:学会运用倍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

第四课时

教学设计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回顾

说说倍的含义及已知两项求倍数,已知一项和倍数求另一项的一般方法? 指名回答。

1.奶奶家里养了28只小鸡,7只母鸡。小鸡的只数是母鸡的几倍? 2.小明买了9张贴纸,小王的贴纸是小明的4倍。小王有几张贴纸? 生独立完成,师指名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二、基础练习

1.教学教材P54-7。出示情境图。

要求学生说出解题过程,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踢毽子游戏,王平只踢了3个,李芳踢了18个。(1)李芳踢得个数是王平的几倍?

(2)刘梅踢得个数是王平的2倍,刘梅踢了多少个?(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2.教材P55练习十一第8题。

三、巩固练习1.教材P55-练习十一第9题。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2.教材P55-练习十一第10题。(可画图)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订正并总结发现的规律。3.教材P55-练习十一第11题。生先独立思考,在小组交流。

雁宁路小学教案

四、课后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 书 设 计

倍的认识(练习课)

踢毽子游戏,王平只踢了3个,李芳踢了18个。(1)李芳踢得个数是王平的几倍? 18÷3=6(2)刘梅踢得个数是王平的2倍,刘梅踢了多少个? 3×2=6(个)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5

学习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4—85页例题及想想做做。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分针及钟面上的数字。2.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和大约几时。

3.培养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能用所学的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做时间的主人。学习重点:认识钟表、区别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会看整时。学习难点:在认识整时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体会大约几时的含义。课前准备:课件、学具钟、教具钟、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出示谜面:小小马儿跑不停,日日夜夜不休息。嘀哒嘀哒真好听,提醒我们要早起。对,是钟表。

2.瞧,一家钟表店开张了,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各类钟表图片)学生注意观察。发现它们是挂钟、闹钟和手表)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你们都见过吗? 3.那你们知道这些钟有什么用处吗?

对,钟表的作用可大了,他们能告诉我们现在是什么时间,该干什么了。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钟表”—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初步认识钟面

(1).我们要认识钟表,首先我们来认识钟面。请同学们拿出学具钟面观察一下,看看这个钟面上有些什么呢?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2)说的真好,钟面上有1—12的数,那12在哪里?6呢?请同学们在钟面上指一指3和9在哪里(注意12应摆在最上面)把这些数按照顺序读一读。那你用手势表示一下这12个数是怎么排列的?闭上眼睛再想一想12个数的位置。

(3)钟面上除了有数外,还有两根针,这两根针有什么不同?(出示:长、短)

你们知道长的针叫什么吗?短的针呢?(板书:分针,时针)指着课件上的钟面,问学生这两根针叫什么名称? 2.初步认识整时

(1)那这个钟面上表示的时间你知道?(出示:7时的钟面)如果学生说是7点钟,要告诉他们在数学上又可以说成“7时”。(板书7时)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真聪明,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2)那么这几个钟面你会看吗?你是怎么看的?(练习试一试:3时 6时 10时)(3)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那你们观察一下这几个钟面的分针,它们的指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一起看一看时针是怎么指的? 师: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4)拨一拨:请小朋友拿出钟面,在钟面上拨出3时、9时和12时,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么拨的?再全班交流。

如果是4时呢?分针、时针分别指着哪里?7时呢? 3.认识大约几时

(1)出示大约7时的两个钟面

问:这两个钟面是正好7时吗?你发现了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

哪个小朋友可以把你的发现大声地告诉大家?逐个讨论。

像这样,7时不到一点或刚过7时,都可以看成是大约7时。(板书:大约7时)那大约7时是什么意思?

(2)、说一说钟面上大约是几时?(想想做做第三题)

第一个,为什么是大约8时?第二个,为什么是大约9时?第三个,为什么是大约5时?

看一看这些钟面为什么都看成是大约几时?

小结:对呀,几时不到一点或几时刚过一点,我们都说成是大约几时。

4.总结,今天我们和钟表交上了朋友,认识了整时和大约几时。在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经过这样的时刻。

三、实践应用

1、想想做做

老师把明明小朋友一天中的几个生活、学习的片段拍下来了,你们看一看,明明小朋友分别是几时?在干什么?

为什么都是8时,明明小朋友在上课,明明小朋友又在睡觉?

介绍:因为一天有24个小时,时针一天要转两圈,所以有两个10时,上午10时和晚上10时。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几时和大约几时,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所以同学们要从小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做一个珍惜时间的好孩子。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一年级组:郭红娟

根据一年级学生好奇、好玩、好动的天性,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让学生经历多观察、多动手、多比较等一系列的活动,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使学生思维可以得到尽情的跳跃,逐渐感受到数学学科的趣味性、生活性和挑战性,达到教学的目的。纵观整节课:充分尊重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生活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在活动中,教师的作用只是把握活动方向,适时点拨,总结,尽量避免强加于人的说教,真正促使学生自觉学习,主动探究,从而提高学习

实效性。整个一节课,让学生在动中观察、操作、讨论,在动中自己去操作、去尝试、去思考想象,不断地尝试错误,品尝成功,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盎然,热情高涨,使思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主动完成学习。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毛线、直尺或其他可画线段的工具、长方形纸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多媒体出示简笔画,让学生欣赏线条的美,对线建立初步印象。

小朋友,你们看这些美丽的图是用各种线画成的。这些线的学问可大了,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去研究一下吗?

2、欣赏后,请小朋友用彩笔在纸上画出你认为最美的一条线。(学生操作,师选取几张贴到黑板上。)

3、这些线都一样吗?谁能给他们分分类?(在分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线有直直的、有弯曲的)

4、揭示课题:认识线段。

师:在线的王国里有许多不同家族的成员,今天我们要认识其中的一位新朋友,它就是“线段”。(出示课题:认识线段)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感受线段的“直”

(1)看:(多媒体显示:桌面上的一条线“弯曲状”)问:这根线是什么形状的?

(2)猜:请小朋友猜一猜,如果用手捏住线的两头,向两边一拉,这条线会变得怎样?(师作状后请学生猜)(3)拉:学生自己动手把线拉直。

(4)比:这样拉出来的线与原来那跟线有什么不同?

(5)多媒体演示并指出: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同时板书。问:线段是什么样的?板书:直直的

2、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1)导思:用一手捏住线的一头能得到线段吗?(做动作)

(2)指出:这两手捏住的地方,也就是线的两头在数学上叫做线段的“两个端点”。问: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两个端点)(3)请同桌小朋友互相指一指对方手中线段的两个端点。

(4)认识线段的示意图。

3、出示线段示意图,说明线段可以用“ ”表示。(多媒体出示)

4、练习。(想想做做第1题)多媒体出示:说一说下面哪些是线段,为什么?

5、认识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线段(渗透线段有粗细长短)

(1)实际生活中的线段还有很多,下面请小朋友看一看、摸一摸课前准备好的一些东西,找出里面长得像线段的物体或指出哪样物体上有线段。与同组的小朋友交流。

(2)小组讨论,指名交流。

(3)学生举例。明确:如直尺、黑板、课本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线段。同时要求学生指一指或摸一摸它们的每条边。

(4)小结:是啊,线段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尽管它们粗细长短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两个端点,而且都是直直的。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1、你想给你的新朋友“线段”画一幅画吗?线段是直直的能直接画吗?那怎 么办呢?(用尺)设想:你还能用其它工具画线段吗?试一试,画一条线段。

2、学生独立画线段,师巡视观察学生的各种画法。

3、交流画法,选择让不同方法的学生回答,并在黑板上示范画。

4、折线段。

(1)线段不仅可以画还可以折,请小朋友们拿出长方形纸折一折,然后把你折的线段指给同桌看,并指出它的两个端点。

(2)你能折出比刚才那条线段更长的线段吗?短的呢?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线段,线段的用途可大啦!不信,让我们一起去“智慧宫” 里闯关吧!

1、第一关:数线段。(1)多媒体出示:这些图形各是有几条线段围成的?填在书上。(2)指名交流。

2、第二关:连线段。

出示两个点,提问:谁能以这两点为端点画线段,这样的线段能画几条? 出示三个点,在每两个点之间画一条线段,你能画几条?猜猜画出了什么图形?画一画然后检查。

出示四个点,还是每两个点之间画一条线段,你能画几条?独立完成。数一数,交流 五个点呢?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从线段王国里走出来,你对线段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谁来说说你心目中的线段。对于线段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2、你能用线段创作出一幅美丽的图画吗?并且数一数它是由多少线段围成的?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7

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 情景导入

1、同学们去过公园吗?公园好玩吗?老师今天要带你们去一个比公园更好玩的地方,它就是数学广角。为了把数学广角的每一个地方都游玩一遍,还特意请来了我们的好朋友。瞧!它来了。

2、蓝猫提示数学广角的大门是由1和2这两个数字摆成的两位数,这道门的密码可能是那些数? 生:

12、21 师:这两个数有什么不同? 生:这两个数字交换了位置。

师:密码到底是那个两位数呢,我们一起看一下。

3、课件演示:密码跳动,跳动21时门慢慢打开,出现第二道门的密码,这道门的密码是由1、2、3三个数字中的两个组成,密码可能是哪些数呢?请同学们两人一组,分工合作,一人拿出数字卡片摆,另一个人就在纸上把摆的数几率下来,看看这道门的密码可能是那些数,比比那个组写的最全。

(1)学生两人一组,合作操作,边摆边记。(2)学生汇报。并说一下你是怎么想的。生:12、31、32、23、13 师: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生:还漏掉一个21。

师:观察的真仔细!要想使排列的数不重复也不遗漏,你有什么好的办法?

生1:把1放在十位上,组成12、13;把2放在十位上组成21、23;把3放在十位上组成31、32。

生2:把1放在个位上,组成31、21;把2放在个位上组成12、32;把3放在个位上组成13、23。

生3:我是先摆出的12,把他们的位置颠倒就成了21,有摆了13,颠倒位置成了31,最后摆了23,颠倒位置32。

4、同学们真棒,摆成了这么多的两位数,我们发现一旦按照你的一定的顺序来摆就既不用遗漏也不会重复。那么密码到底是哪个两位数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演示,密码跳动,门被打开)

5、门开了,我们一起进去逛逛吧!小朋友,你们好,这里的玩具5角钱一样,任你挑选:(课件展示玩具店)你打算怎么付钱呢? 生:我拿两张2角的和1个1角的。生:我拿5个1角的。生:我拿一张5角的。

生:我拿一个2角的和3个1角的。让学生上台展示出5种方法。

6、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付钱的方法,接下来蓝猫想邀请我们班同学参加乒乓球比赛,同学们愿不愿意(愿意),但有个要求,必须从蓝猫给我们准备的衣服中选出一套穿上方可参加。(课件展示两件上衣)两条裤子,你有几种搭配方法。(1)学生分组讨论。(2)汇报交流。

7、同学们表现真不错,我们可以去参加乒乓球比赛了,如果每两个人进行一场比赛,3人一共要比几场? 生:3场。

8、师:咦!排数时3个数字能摆成6个两位数,比赛时3人却只能比3场?

生:排数时两个不同的数字交换位置可以组成一个新的两位数,比赛时两人交换位置还是他们两个人。

9、比赛结束了,蓝猫还为我们准备了午餐,要求饭和菜只能选一种,你有几种选法? 课件出示: 米饭 馒头

排骨 西红柿汤 鱼

生:米饭和排骨、米饭和西红柿汤、米饭和鱼、馒头和排骨、馒头和西红柿汤、馒头和鱼。

师:真聪明,这位同学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规律来排列,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又没有不同的排列法?

生:我是这样排列的,排骨和米饭、排骨和馒头、西红柿汤和米饭、西红柿汤和馒头、鱼和米饭、鱼和馒头。一天的游玩结束了,同学们今天的表现棒极了,蓝猫非常留恋咱们同学,想和我们合影留念,你们愿意吗?(愿意)三个人站成一排,有几种不同的方法?

10、今天同学们和蓝猫一起游玩数学广角,你们玩得开心吗?除了开心之外,还有什么收获?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8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吗?今天田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张节目单,看看上面有没有你喜欢看的节目,它几时播出的?

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适时提问,如:14:00在钟面上怎样表示?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几时?

教师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出相对应的两种记时方法。

3、小结并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初步认识24时记时法

⑴问:你知道一天中有几个小时?想一想,在这24个小时里,钟面上的时针要走几圈?一天时从什么时间开始的?

⑵出示红蓝色彩带,说明:我们把每天的凌晨0:00——中午12:00用红色彩带表示,把中午12:00——夜里12:00用蓝色彩带表示。

⑶问:中午12:00是白天还是晚上?师画出太阳图标。

⑷演示钟面时针的运行情况,了解0:00和24:00之间的关系。

⑸说明:0:00和24:00表示同一个时刻,这个时刻既表示一天的结束,又表示新的一天的开始,如果是除夕夜的时候,它还表示特殊的意义,也就是旧的一年的结束,又标志着新的一年的开始。

3、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之间的相互转换。

⑴观察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在表示方法上的区别。

⑵练习:说出下面时间用的是哪种记时法:

8:00 16:30 下午5:00 夜里11:30

上午8:00 下午4:25 21:34 0:00

4、练习:P50想想做做1中的第一个钟面。

要求说出钟面表示的时间,问:这个时候你可能在干什么?

再出示背景图,问:这时的钟面上表示的什么时间?你怎么看出来的?你能用24时记时法说出钟面上表示的时间吗?

同理学习后两幅图。

5、小结转换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出示题目,问:上面的营业时间用的是什么记时法?你能把它转换成普通记时法吗?

在把24时记时法转换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2、出示题目,直接口答。

3、观察火车票,问:你从火车票上得到了哪些关于时间的信息?

讨论:妈妈下午几时前到南京火车站比较合适?

4、以四人一组为单位,轮流用24时记时法播报节目。

5、小组讨论:看着3个钟面上的时间,说一说这时你可能在做什么?再在班级内交流。

四、归纳小结,提高认识

1、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9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中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熟记2——6的乘法口诀,比较熟练地口算6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的运算意义。

(2)让学生经历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在探索口诀的记忆方法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2)感觉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数学的信心。

(3)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去游乐场吗?你们跟爸爸妈妈到公园去玩过吗?你们参加过哪些娱乐活动?

碰碰车、水上游船、猴子爬树……

出示课件中的游乐场

游乐场中有许多数学问题,你们看到了吗?

生1:看到了过小火车、碰碰车……

生2:玩过小火车的有20人。

生3:碰碰车上也有8人。

……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2:我是数的。

生3:我是算的。

板书:2+2+2+2=8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怎么用乘法计算。

2.探究新知

学习第47页例1(1)。

提出问题:

a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小飞机上共有多少人?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小组讨论。

b交流汇报:用数就可以;用加法计算的3+3+3+3+3=15。

C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呢?谁能看出来?小组合作共同探讨。

这个问题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很容易看出来,但班内还有个别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所以,任何问题都要从易到难。

汇报:每个加数都是相同的。

学习第47页例1(2)。

出示课件中的例题图片。

a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小火车上共有多少人?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小组讨论。

b交流汇报:用数就可以;用加法计算的4+4+4+4+4=20。

C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呢?谁能看出来?小组合作共同探讨。

汇报:每个加数都是相同的。

学习第47页例1(3)。

根据上面所讲,请同学们自学这个例题。

汇报:2+2+2+2+2+2+2=14。

小结: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表示。

乘法算式:2×7=14或7×2=14

师:我们以前学过加号、减号,这个左斜右斜的×就叫乘号。

提出要求:谁能把上面的几个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谁来挑战?

师:你们知道乘法算式怎么读吗?

指名回答,师生更正。

2×7=14读作:2乘7等于14。 7×2=14读作:7乘2等于14。

3.教学“2×7=14”的意义。

小组讨论乘法的意义。

汇报结果。

师总结:“2”表示相同的加数,“7”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14”表示相同加数的和。7个2相加可以写成2×7=14,也可以写成7×2=14,这里都表示7个2相加。

讨论:如果更多的2相加,例如8个、12个……又该怎么写呢?

学习第48页例2。

师:同学们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数字叫什么名字吗?

5+5+5=15

5×3=15

3×5=15

3和5都叫“乘数”,“×”叫乘号,“15”叫积。

4.课堂练习。

把48页做一做独立完成,然会汇报交流,师生共同更正。

5.拓展提升。

加法算式:___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或_____

b.把练习九的1、2、3独立完成。

课后小结

提问: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呢?

师生总结:

a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简便。

b左斜右斜的×就叫乘号。

c第一个乘数表示相同的加数,第二个乘数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等号后面的数表示相同加数的和。如:2×7=14,7个2相加可以写成2×7=14,也可以写成7×2=14,这里都表示7个2相加。

板书

乘法的初步认识

加数相同的加法,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5个3 3+3+3+3+3=15 5×3=15 3×5=15

7个2 2+2+2+2+2+2+2=14 7×2=14 2×4=14

2×7=14读作:2乘7等于14

7×2=14读作:7乘2等于14

5+5+5=15

5×3=15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0

课型:欣赏综合课 年级:三年级 教学目标:

1、对土耳其音乐文化,特别是军乐队有初步了解,知道《土耳其进行曲》作者是音乐家贝多芬。

2、通过聆听、模仿、律动、声势、哼唱、画图形谱、打击乐等多种方式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充分感知《土耳其进行曲》三部曲式的结构,表现其热情奔放、活泼欢快的风格特点。

3、了解进行曲的一般特征,对今后的学习充满兴趣与期待。教学重难点:感知、表现乐曲热情奔放、活泼欢快的情绪。教具准备:钢琴、课件、打击乐、指挥棒等道具。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设计理念:随着孩子们耳熟能详的乐曲踏步律动进教室,自然引入课题。】

1、听《运动员进行曲》踏步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情境导学【用谈话法导入课题,采取情境教学法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让孩子们在身临其境中轻松愉快地了解土耳其音乐文化、《土耳其进行曲》的作者贝多芬,感受到土耳其军乐队磅礴气势和神气阵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1、谈话导入:大家对刚才的音乐熟悉吗?在什么场合能听到?能说说《运动员进行曲》的特点吗?今天音乐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欣赏另外一首进行曲——《土耳其进行曲》,首先了解一下土耳其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

2、情境教学:(1)、出示课件图片:土耳其是一个欧洲的国家,“土耳其”一词由“突厥”演变而来,就是“勇敢”的意思,“土耳其”意思就是“勇敢人的国家”。土耳其人性格热情奔放,他们很善于舞蹈,那享誉世界的火舞和火辣的肚皮舞。土耳其的军乐队别具特色,经常游行在街道上奏响胜利的乐曲,欢庆部队凯旋归来。

(2)、播放课件视频:乐队成员先迈右脚,于第三步停下,然后先右转再左转,向观众敬礼。世界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很喜欢土耳其独具特色的军乐队,便在创作歌唱剧《雅典的废墟》中,写下了这首风趣幽默富有动感活力的古典乐曲。

三、欣赏学习【设计理念:利用图形谱聆听音乐,能让孩子们深入浅出的熟悉乐曲旋律、音型,了解三部曲式结构,并引导学生用声势节奏、身体律动、哼唱旋律等方式参与音乐,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1、初听乐曲。(老师演奏钢琴)

(1)师:你听了这首乐曲后有什么样的感受?情绪怎样?

(2)老师小结,简述“进行曲”风格特点:进行曲原是舞曲的一种,是用行进步伐节奏写成的,乐曲铿锵有力,强弱分明。

2、第二遍聆听。(播放课件,由管弦乐队演奏)(1)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聆听乐曲。(身体律动、模仿乐器演奏……)(2)师:你对乐曲有什么新的感受与发现?

(3)师小结:进行曲一般是四二拍子,强弱规律为强弱、强弱循环反复。

3、第三遍聆听

师用图形谱表现音乐,生用手跟着老师画。

4、理解图形谱: 师:看图形谱,有几种符号?你觉得每一种符号分别表现音乐的什么情绪特征?(强:热情奔放,弱:活泼跳跃)从图形谱中我们可以看出,《土耳其进行曲》出现了连续的强节奏,使乐曲更加铿锵有力、热情奔放。

5、第四遍聆听:

生手空中画图形,要求把强弱及情绪表现出来,可以稍微带上身体律动,一边画一边观察图形谱,第一行与第几行是完全一样的?

6、理解乐曲结构。

大家看看图形谱,一共有几行?哪两行是完全一样的?通常我们用字母来表示乐段,这首乐曲是带再现的三部曲式。

7、分段聆听

(1)全班分成两组,用拍手分别表现A段的强和弱,要求看老师指挥,耳朵听辨强弱表现如何,老师适时指导。

(2)你还可以用什么身势节奏表现音乐呢?大家分组试一试,为A段创作声势伴奏。(3)分小组讨论,老师在下面巡视指导。(播放A段)(4)老师小结点评,采用学生好创意。(5)请两组同学展示创作。

(6)全班分热情奔放和轻快活泼两组,分别用自创效果好的方式表现音乐,要求看老师指挥,有情绪的表演,耳朵听辨强、弱表现如何。

(7)分段比赛哼唱A段主旋律。选择适合表现强、弱的母音,强用“beng”弱用“da”,要求耳朵聆听旋律,声音和谐统一。

(8)聆听B段

播放B段,学生分组练习,用自创的身体律动一边听一边表现。(9)聆听B+A段

热情组和活泼组边听边用身势节奏参与,要求看老师指挥,耳朵倾听音乐,身势节奏与音乐要融合有情绪的表演。

(10)聆听尾声:

全班同学用自创方式边听边表现音乐的尾声。

8、第五遍完整聆听:

分热情奔放组和轻快活泼组,选取大家创作效果最好的方式进行表现,要求耳朵听音乐,眼睛看老师指挥,带上身体微小律动,情绪高涨,有美感。

四、表演巩固【用哼唱、声势、律动、打击乐等多种形式表演,充分感知、理解、表现《土耳其进行曲》热情奔放、活泼欢快的情绪特点。】

1、选择打击乐器。

师:这三种图形﹚﹏﹏····分别用什么打击乐器配好呢? ﹚ ——强力度,热情奔放的情绪用大军鼓表现,﹏﹏····——弱力度,轻快活泼的情绪用串铃、沙锤、双响筒、响板等表现。

2、组长拿乐器,分组自创节奏用打击乐表现。

3、老师指导,用适合的节奏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4、全班同学参与表现音乐,自创图形谱、哼唱、敲打击乐、模仿乐手、军人踏步行进……

五、拓展延伸【设计理念:对今后进一步学习音乐充满兴趣与期待】

1、聆听莫扎特《土耳其进行曲》片段。

师:音乐家莫扎特也写了一首《土耳其进行曲》,同样是描写鼓乐队的,但音乐风格体裁大不相同,老师用钢琴演奏一片段给大家听。

2、延伸课堂:国内国外还有很多作曲家创作了风格不同,适合不同场合的进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欢迎进行曲》、《军队进行曲》、《婚礼进行曲》、《葬礼进行曲》、《拉德斯基进行曲》、《玩具兵进行曲》、《狮王进行曲》等。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课后自己聆听学习,还可以跟老师和同学们交流。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1

《千克和克》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通过掂一掂、称一称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图片(或实物)出示几种有质量标注的商品,请同学们读一读净含量标注是多少?

2、其实我们平时说的重量实际上指的是物品的质量,所以克与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克和千克”。(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认识千克。

出示两种食品的图片。师:同学们知道这两袋食品,哪袋重吗? 生:我可以掂一掂。生:我还可以用秤称一称。

师:同学们的办法都很好,那你们知道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什么作单位吗?是千克,它又可以写成kg。(板书“千克”)。千克又叫公斤。

出示一张秤的图片,让同学们在秤面上找出2千克、3千克和5千克。

(二)认识克。

师:学习了千克后,老师这有一袋食品,同学们谁能帮老师称一称啊? 师:咦,这袋食品的重量不足1千克,我们要怎么记呢? 生:我们可以用比“千克”还要小的单位来记录它的重量。

师:是的,同学们回答的很正确。重量的单位除了千克,还有一个,那就是“克”,它还可以写作g。(板书“克”)所以这袋食品的净含量就是135g。安排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用小型电子秤称不同面值的硬币,看看大约重多少克。

(三)学会千克和克的换算。

师:同学们今天学得很好,蘑菇老师知道大家学得很好,所以有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一袋盐重500g,那么两袋盐重多少克?大家讨论讨论,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一袋盐重500g,那么两袋盐就是1000克。

生:1000克的数字太长了,有没有办法把它简便的记一下呢?

师:同学们的问题问的很好。其实1000克=1千克。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最后一个内容。(板书“1千克=1000克”)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千克和克,下面我们就来做一做练习,看看大家掌握的怎么样。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P30)

找同学回答图上的每台秤所显示的数字各是多少。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P30)学生思考,在书本上填空,然后集体订正。

3、课后练习:书本上“想想做做”余下的题目。

四、小结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2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的内容是学写日记。教材呈现出了一则日记,学生通过交流后,明确写日记的好处,知道日记里可以写些什么内容,掌握日记的格式。鼓励学生有条理地将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表达真情实感。只要学生留心生活,善于捕捉写作素材,通过课堂上的学习、交流,就能写好日记。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

2.结合例文,了解日记的格式、内容及写日记的好处。(重点)

3.逐步培养学生学会观察自己身边的人、事、物,养成爱观察、善思考的好习惯,并逐步培养自己写日记的习惯。(重点)

教学重点: 用正确的格式、通顺完整的语句写日记 教学难点: 培养写日记的习惯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提前一周,引导学生留心生活,每天择机简单交流;准备一个日记本。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绘本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一个特殊的小客人。它还给我们带来了它的日记。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课件播放绘本故事《蚯蚓的日记》,指名读,欣赏图画。3.说一说小蚯蚓的日记内容带给自己怎样的感受。预设:(1)这些日记记录了小蚯蚓每天发生的一些事情。(2)这些日记有些内容很有趣。

4.过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写日记。(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由生动有趣的绘本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同时也是对日记的内容、格式、记日记的好处等有所了解。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和愿望,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二、研读例文,学习方法

1.学生自由读例文,思考交流:这篇日记写了一件什么事?(写了自己掉牙的一件事。第1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第2自然段写了妈妈把“我”的这颗牙齿洗干净并且收起来了。)

2.再读例文,讨论:日记与我们以前写的作文有什么区别? 3.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预设:(1)格式方面:日记的第一行要写年、月、日,星期几及天气情况,然后再写正文。

(2)内容方面:写日记就是记一天中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也可以记下自己在某一方面的收获、体会等。

(3)日记只要写得真实、明白、通顺就行。

4.过渡:写日记不等于写流水账,要挑重点写具体。这篇日记哪里写得特别细腻?(牙由更松了到被晃动掉的过程写得具体,还写出了自己的感受。)

5.讨论:写“我”掉牙的过程时,哪些地方写得具体?

预设:先交代了松动的这颗牙给作者带来的烦恼;然后又描写了作者的动作,如“左摇右摇”“忍不住又去晃动它”;最后写出了自己当时的感受,如“这颗摇摇欲坠的牙齿让我感觉很难受”。读了这篇日记,让人印象深刻。

6.写日记有什么好处呢?同桌互相说一说,全班汇报。教师相机点拨。预设:(1)可以记录生活中发生的点滴事情。(2)能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可以将回忆记录下来,看到自己生活中的趣事,以后回忆起来会很美好。设计意图: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依托例文,在自读自悟中了解日记的格式和写法。分析写的内容,让学生明白要将日记的重点写细腻,就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

三、谈话交流,练写日记

1.播放轻音乐,学生回忆一天的所见所闻。

同学们,生活就像异彩纷呈的万花筒,每一天都会变幻出精彩的画面。请同学们闭上眼

睛,想想今天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做了什么。其中有你觉得特别有趣或者值得写下来的事情吗?

2.学生交流题材。(可以是自己做的,也可以是自己看见的、听说的或想到的有意义的事情。)

3.引入范文,再次明确写作方法:注意日记的格式;写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要把事情的重点描写得生动、具体;结尾要谈谈自己的感想;用第一人称来写。

4.练写草稿:学生仿照范文的格式把自己选择的最有意思的事记下来,写成一篇日记。(教师巡视,加强个别辅导。)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交流,学生相互启发,帮助挖掘题材,学生的日记就能记录想永久保存在记忆中的事。并且结合范文进一步明确了日记的写法。这样扎实的指导,学生定能完成习作。

四、尝试修改,分享快乐

1.讲托尔斯泰改小说的故事,激发学生修改习作的热情。2.投影出示几篇典型的习作初稿,师生共同修改。

(评议重点:一看格式是否正确,二看正文表达是否通顺明白。)

3.请同学们把自己写的习作认真地读几遍,把错别字改正过来,把不通顺的地方改通顺,把需要增加的加上去,删去不必要的词句。

4.把自己修改满意的习作在小组内交流,征求别人的意见。

5.请同组的同学推荐你觉得写得好的日记,读给大家听听,并说说你为什么推荐这一篇。(学生推荐日记,并说明理由,也可指出缺点,提出修改意见。)

6.学生再次修改。7.誊写习作。

设计意图:“文章不厌百回改”,但引导学生乐改、会改习作是关键。此教学环节,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学生自主对同伴的习作提出自己的观点。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从情感维度上学生要学会欣赏他人、欣赏自己;从认知角度上,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能对习作做出理性的判断。范文引路:

我想有一把吉他

10月12日

星期四

天气晴

“可为,今天吃过晚饭,妈妈带你去姐姐家玩一会儿,好吗?”妈妈一边刷着她的微信

朋友圈,一边对我说。“不去,不去,我要自己出去玩!”我一脸不悦地说。“姐姐买了把新吉他,你去不去看看?”说着,妈妈给我看舅妈刚发的图片。“啊,好大一把吉他,真漂亮!我要去,我要去!”我马上改变了主意。

到了姐姐家,我一眼就看见了“躺”在沙发上的吉他。它全身金黄色,有几条咖啡(kā fēi)色线条镶嵌在金黄色中,使吉他的颜色显得不那么单调了。吉他的弦有粗有细。我轻轻地摸了摸,美妙的声音就出来了,真是太奇妙了!看着姐姐的这把新吉他,我心里非常羡慕(xiàn mù),真希望爸爸妈妈也给我买一把。

上一篇:K201403《投资银行学》复习题下一篇:2015电大管理哲学网上作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