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校教学反思

2024-07-12

家长学校教学反思(精选13篇)

家长学校教学反思 篇1

家长课程教学反思

父母应该对孩子进行审美教育,使孩子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让孩子懂得什么是内在美,也就是心灵美。●让孩子知道内在美的重要性。●让孩子追求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

在家庭中培养孩子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要珍惜孩子的爱心,注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父母培养孩子的爱心和责任心,应该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应从生活小事入手对孩子从严要求。

要求孩子对自己的事情负责,也就是从小就严格要求孩子不能依赖父母,凡是自己能做的事,都该自己去做。

父母在爱孩子的同时要让孩子学会爱,学会爱他人,只有会爱的人才有 爱心。

家长要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在家教过程中父母要以身作则,多鼓励、引导孩子,珍惜孩子爱的表达,至少每学期带孩子参加一次社会公益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孩子的爱心。

孩子应该学会爱自己,学会爱他人学会爱集体

家长学校教学反思 篇2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商务俄语专业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 学生学习俄语的气氛淡薄, 学习自觉性较差,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学过的单词、词组, 老师要求背的, 学生总是借口其他作业太多, 没时间背, 或者是不会背, 往后一拖再拖, 即便能背出来, 也是临时死记硬背的。等到需要用的时候又忘了;

第二, 新课相应的作业, 不自觉去独立完成, 总希望老师和他们一起来做;

第三, 死记硬背的东西多, 联系实际的东西少, 因此表面上看感觉还可以, 但真正一考起来, 问题出来很多, 而且差距很大。

针对以上情况, 要改变这种局面, 我觉得要做的事很多。首先,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前多预习, 课堂45分钟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讲, 把老师讲的内容真正听懂, 不是似懂非懂。课后认真完成作业, 不懂的地方, 多向老师或成绩好的学生请教。其次, 要灵活掌握学过的知识点, 学习要讲究方法, 举一反三, 融会贯通, 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把所学的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学以致用, 而且不容易忘记。

总之, 要让学生明白, 学习俄语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是要靠平时慢慢积累起来的。

二、小组学习, 分层教学

俄语阅读是大学课本, 课文中的语法多、生词量大, 讲解枯燥无味, 会把那些俄语底子不好的学生抛下。他们初中俄语就没学好, 高中、大学知识同时讲, 对他们来说, 的确太难了。在教学中我的观点是淡化语法。淡化语法, 并不是不学语法。只是不必过细, 多用于交际。以课文为主线, 以语法为暗线, 在语境中学习语法。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学习俄语的兴趣, 活跃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了学生学习俄语的积极性。

一堂成功的俄语课, 往往给人以自然, 和谐, 舒服的享受。每一位教师在教材处理, 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等诸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设计, 在教学过程会出现闪光点。在教学过程中, 我采用小组讨论学习, 学生分层教学法。我把学生分成4组, 程度好坏搭配开, 把教学任务分成4部分, 分别分给4个小组。每组选出一位负责任的小组长, 由他们再将内容按组员的程度不同分给相应要完成的任务, 学生回家预习准备。每一堂课都是小组先集中讨论、然后一一讲解, 学生总结, 最后教师补充说明, 真正实现分层教学。这样既实现了学生课前预习, 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还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从而挖掘了学生的潜能, 教学效果很好。在今年高职对口考试中我班的张琪和隋殿君两名同学分别以396和395分获得佳木斯地区第一和第二名, 其中张琪同学还是零起点班的学生。我校商务俄语专业课的高考平均分为186分, 高出周边市县31分。

三、和谐关系

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融洽的师生关系能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如果融洽了师生关系, 学生会亲其师而信其道, 听从教师的安排与倡导, 促使教学质量的提高;相反, 则会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态度产生消极影响, 制约着教育质量的提高。中职学生大多数有心理缺陷, 难于人沟通, 缺乏自信心, 师生和谐至关重要。

和谐的师生关系还需要满足学生各种的需要, 如关心、尊重、自身价值。根据这些需要, 我经常了解学生需要的结构与层次, 及时解决学生的合理需要, 而有些暂时解决不了的要创造条件逐步解决, 并做好解释工作。在不断的教与学的过程中, 我真诚地热爱每一个学生, 关心、理解、体贴、尊重、信任他们, 他们也就尊重、依赖、喜欢我, 从而融洽了师生感情。正是这样不断地深入培养, 才出现了乐教乐学的喜人局面。

职业学校多媒体教学的反思 篇3

关键词: 职业学校 多媒体教学 反思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尤其教育部大力提倡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多媒体技术在职业学校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和大力推广。许多中等职业学校,特别是高等职业学校,现代教育手段不断完善,从无到有,多媒体技术现在已经基本普及。多媒体走进教室,是传统教学手段的重大变革,成绩显著。但是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应用,许多教师开始有多媒体“依赖症”,一味依赖多媒体,反而忽略教学本身的重要性,这值得反思,应该引起重视。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传统教育以书本讲授为主,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是许多教师的“武器在装备”。三尺讲台是许多教师的“战斗阵地”。靠一张嘴,许多教师几十年如一日地辛勤工作。计算机、电脑的出现和快速发展,使现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并大力推动教育旧有模式的变革。多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教育陈旧单一的教学模式,教学形式多媒体化后,使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大大增强。利用多媒体可以很方便地呈现多种多样的教学信息,这是多媒体相对于黑板最大的优点。而且,多媒体的使用,使课堂教学不再仅仅局限于语言和文字,图片、表格、动画、音乐、视频等多种形式可以方便地组合呈现,这使得教学形式丰富多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使得教师不再完全依赖于书本、黑板,那种辛辛苦苦“趴黑板”的场景逐渐被整洁漂亮的投影屏幕代替,大量板书被一张张生动精彩的幻灯片取代,教师从飞扬的粉笔末中被解放出来。教学的单调枯燥过程得到极大的改观,课堂的狭小空间和学生的视野得以扩展,学生不再抱怨课堂的枯燥、乏味。应该说,多媒体的有效使用,是社会的进步,是教育技术的提升,是师生的福音。

二、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在职业学校的普及和大力发展,大大提升学校的现代化水平,现代职业教育已经基本成型。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下多媒体教学存在许多问题。首先,一些教师观念上有误区,简单地认为用多媒体上课就是现代化,现代职业教育必须使用多媒体技术,否则,就是落后,跟不上形势。他们忽略了现代职业教育最重要的是观念更新,而不只是手段的更新。其次,许多时候,多媒体被很大一部分教师“滥”用了。不管什么课,需要不需要多媒体教学,教师都无一例外地使用PPT,几乎不再使用粉笔,也看不到板书。再者是一些教师得了多媒体“依赖症”,一旦没有多媒体,就不知道该怎么上课。更有甚者,如果不带电脑,没有了课件,就会“六神无主”,不知该怎么讲课。为什么会这样?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用多媒体教学省事。一旦做好了一个课件,就可以长期反复使用。而且上课只要带上电脑,或者U盘就可以,课本都不用带,非常轻松自在。第二,用多媒体教学省心。教师上课直接打开PPT讲就行了,有的老师干脆照着PPT念,不再看课本。第三,用多媒体教学省“神”,即不再劳神费脑。传统教学中,上课有课堂设计,怎么板书,怎么上课,怎么讲课等,都要思考。在课上,教师还得时刻关注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授课进度和方法。有了多媒体,这一切都被省略。第四,用多媒体教学可以“遮丑”。正如刘景忠老师所说:“现在的年轻教师,字(特别是粉笔字)写得好的不多,使用PPT可以达到‘遮丑的目的。”第五,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应付。45分钟的课堂,要是认真讲课的话,需要教师有更全面的知识和辛苦付出。但用多媒体就可以偷懒,把课堂时间轻松地应付过去。多做些幻灯片,再加入一些和课堂教学内容关系不大的视频,甚至有的老师干脆播放与教学无关的视频应付、敷衍学生。

三、对多媒体教学的反思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首先,不能随意地否定现代信息技术,应该肯定多媒体带给教学的好处。便捷,直观,信息容量大,便于保存和传播,这些都是多媒体带给传统教学的巨大变革。教学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从口口相传到粉笔黑板的出现和使用,再到多媒体的出现和使用,这是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其次,应该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教育教学要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发展,即一切以学生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不应该“穿新鞋,走老路”,搞“黑板搬家”、“教科书搬家”,照搬传统的教学模式,否则就和我国推行的现代教育制度背道而驰。再者,多媒体的使用不能“泛滥”,要做到“适时、适度、适当”。多媒体的使用要为教学内容服务,而不是为了凑数,耗时间。多媒体该用则用,不该用则不用。“能用语言表述的不用板书,能用板书表达的不用PPT。不能一提信息化建设,就把传统优秀的教学手段束之高阁”。另外,要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展现教师的个人魅力,让多媒体成为服务教学的工具和手段,而不是多媒体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导。当然,这需要每个教师苦练“内功”,在知识、修养、口才及教学上下工夫。常言道:“打铁需要自身硬”,如果教师自己有实力、有信心、有能力,自然会让一切教学手段成为自己得心应手的工具,挥洒自如,当然也包括多媒体的使用。

参考文献:

[1]刘景忠.聚焦与反思——近距离观察职业学校课堂[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

《花的学校》教学反思 篇4

《花的学校》是一首优美而富有童趣的诗歌,作者用拟人手法,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以儿童的眼光描绘了花孩子们的美丽、活泼、调皮。这首诗共有四节,诗歌的语言和所描绘的情境很能调动学生相关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学习内容产生亲近感。对《花的学校》一文,我是非常喜爱的,我反复认真地读了这首诗,根据课后要求,我也背了这首诗,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感受,每背一遍都会想到孩子们在背诵时会遇到哪些困难,什么地方要给予帮助。

站在孩子的角度读,也站在老师的角度读,在这样的阅读中,我被作者感动着,也被自己感动着。我想,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只有自己走进文本,被文本感染感动,才能够感动学生,带动学生。所以课堂上,当我要求孩子们把自己想象成一朵美丽的花,听我认真地范读完后,孩子们好似刚从睡梦中醒来,一个个打着哈欠,伸着懒腰,那舒服劲,让人看着都羡慕。

在课堂上,作者与我,我与孩子们都成了花园中的一份子,孩子们仿佛走进了文本,随着作者的语言狂欢,嬉闹,生长。我想,这应该是我理想中的灵动的语文课堂,我们的语文课应该是踏踏实实地立足课内,放眼课外,展望未来,为孩子的生命奠基的。

学校语文教学反思 篇5

原文:

我爱我的学校,学校里有老师,有同学,大家一起学习,亲亲热热。

我爱我的学校,学校里有教室,有操场,大家一起做游戏,快快乐乐。

字词:

学校、老师、同学、学习、亲热、教室、操场、游戏、快乐

句子:

大家一起学习,亲亲热热。

大家一起做游戏,快快乐乐。

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学、校”等九个字,会写“习、有、同”三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自然段。体会学校是乐园。

[重点难点]

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是体会学校是乐园。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和词语卡片。

[设计流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你喜欢自己的学校吗?说说为什么?

二、揭题,读题,释题:“乐园”指什么?(快乐的地方。)

三、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不会读的字先读上面的拼音,或用笔画出来,问问老师或同学。

2、听课文录音或老师范读,注意听清楚不会读的字。

3、个别读,示范读。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课文有几句话,你是怎样知道的?

2、认识自然段。

3、指导朗读体会每一个自然段。

4、联系学校实际说说:学校里有什么,自己最喜欢的是什么?

五、学习生字,积累词语。

教学反思

一转眼,学生们已经在学校生活一个多月了,课文的学习为习惯了拼音学习的孩子们带来了一阵清新风,很多学生对于学习汉字表现出更大的兴趣,正好赶上一篇与“学校”有关的课文,于是这节课,我打算以学生们在学校生活的照片为引子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果然,学生们一上课情绪就很高涨和激动,“兴趣是的老师。”教学过程很顺畅。以下是我对于这节课的一些小心得:

1、注意随机识字,如在出示题目后随即引导学生认识“学、校”两个字。

2、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对照拼音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找拼音朋友帮帮你,把它读准。找找藏在文中的生字宝宝,用圆圈圈出来,边圈边读。师生共同总结出学习方法。

3、创设游戏情景,让生字反复出现,让学生在游戏中求知。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在学生疲劳点穿插音乐,运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情趣中不知不觉地识字,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识字,把识字变成一种乐趣,一种享受,在欢声笑语中学,从而充分体味语文学习的无穷乐趣。在这节课上我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自己读、悟,以读代讲。

4、让学生说代替教师教。在这篇这么贴近学生生活的课文,通过第一课时基础学习后,我特意在第二课时空出五分钟时间让学生们自己说说他们感受到、接触到的学校生活,并让学生们感受爱和温暖,喜欢自己的学校。

学校特殊教育教学反思 篇6

今天,马红英教授《特殊学校课堂教学》一课紧紧围绕普通课堂教学与特殊学校课堂教学的联系,针对特助学校课堂教学的特点,从怎样的课是“好”课、课堂教学的三个境界、新课该带来的新问题、课堂教学的基本理论等几方面做了深刻的阐述,结合实际工作,针对性强,有利于我们解决现实工作中的困惑和问题,现将几点体会与大家交流如下:

感受一:教师应伴随课堂教学一起成长。

孔夫子“教学相长”的理论一直给广大教师以无穷的启示。教师不是圣人,每个教师都有他成长的历程,教师的成长进步来源于实践中的积累和提升。一堂“好”课一定是符合学情、班情、校情、甚至是国情,在这里我们好要强调“人情”。教学以人为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离不开对学生每个个体的把握和了解。好课的特点是这堂课是否是高效的课,是否是科学的课,是否是具有特色的课,是否是具有创新的课。好课应该是因“地”制宜的课、因“教”制宜的课、因“人”制宜的课,教师应在平凡的课堂教学中去揣摩、探索,不断反思与积累。教师应伴随课堂教学一起成长,应成为每位教师教学实践不变的重点。

感受二:“亲其师,信其道”教学心理环境对学生的“学”有着巨大的影响。

今天马教授降到的教学的心理环境的问题,给我已深深的启示,贴近学生实际,并由此产生了共鸣。影响学生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除了有形的物质环境以外,无形的心理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和潜在影响也不容忽视。现实学习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一位高中生因不喜欢某位老师而不喜欢这位教师所教的学科,甚至到排斥此学科。一位老师由于自身的言谈、举止、学识、方法、思维方式等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是学生原本不喜欢他的学科,到渐渐的由喜欢他这个人到喜欢他所教的学科。因此我们说课堂教学环境中的师生的心理感受多么重要。当今的教师特别是特教的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性格、情绪和学习能力,病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每个学生以合理的期待,让学生与教师产生亲近感、信赖感,健全合理的、顺畅的双向沟通,促进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的形式。对学习有困惑的学生做好情况形成的分析,从理解的角度,从学生的角度进入思维的状态,找到问题的症结,有计划的给学生以帮助,真正做好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调剂师,帮助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动力。

篇二:特殊教育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背景下,课程的功能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尤为重要的是强调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这一点对聋哑儿童特别重要。需要教师在进行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时注重引导学生,即要求教师心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用个性魅力去驾驭课堂。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引导学生在感悟中提高,并使课堂教学精彩起来。

一、在环境中感悟

一般的聋哑学生掌握的知识非常有限,加上受传统的“教师教和学生学” 的接受式学习方法的影响,学生往往极少对所学的内容产生疑问,或者虽有疑问也不敢提。一是怕教师责怪,二是怕同学耻笑,存在较大的心理障碍。那么,创设什么样的学习氛围,教师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学生的学习活动,才能让学生敢于表达,并能在交流中有所收获呢?

我认为,努力营造民-主的学习环境,倡导平等互助的学习方式是当务之急。建立民-主平等的学习方式,关键是教师,教师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学生提出的疑问,激励孩子敢想敢表达。另外,要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同学之间能坦诚交流,礼貌对待别人提出的疑问,杜绝耻笑与不尊重他人的现象。例如教学《包公审驴》一课时,初读课文,有学生提出“包公为什么审驴?驴根本就不会说话啊!”显然,这个学生没有理解课文,或许他根本没有弄明白课文的大意。此时,一些读懂了课文,阅读理解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可能会笑话这个提问的学生。教师应该及时肯定学生提的问题,然后再进行这样的引导:“既然驴不能审,其中必定另有缘由,你再看一看课文,很快就会有答案了。”这样,学生的注意力马上就集中到文本之中,继而很快掌握了故事的情节,更重要的是,教师保护了提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向所有的学生渗透着学习在于求知、求实的哲理。

二、在质疑中感悟

学从疑中来,学由思中求。教师要重视学生从质疑、思考中获取自己的感悟,得到一点收获。这收获之源,便是学生得掌握一定的质疑方法与技巧,能从文本的中心、重点等方面提出疑问,深入思考,才能学有所获,不至于流于表面。

1.从标题入手,质疑文章的中心问题

众所周知,课文的标题往往是文章中心之所寄,主题之所显。故而,教师应指导学生从课题出发,围绕课题提出相关的问题。如学习《我喜欢》这篇散文,学生读课文后可能产生一系列疑问:“我喜欢什么?”“为什么喜欢?”学习《楼兰之死》一文,学生提出“楼兰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楼兰为什么死了?”等,这些疑问正是教师要求学生在阅读理解中必须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明确了标题与文章中心的这一层关系,学会由标题入手,带着疑问读课文,将更有助于提高阅读效率,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2.矛盾中生疑,结尾处探疑,空白处起疑

这是一种常见的质疑方法。人们在读课文时,遇到突然中断的描写,就会去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情节叙述的矛盾冲突也会让人产生疑问,而戛然而止或是意味深长的结尾总能让人遐想、反思。例如《一个苹果》一文,讲的是抗美援朝时期八名志愿军战士互相关爱,舍不得吃掉一个苹果的感人故事。文章的结尾处写道“我„„忽然觉得防炮洞里格外沉静„„一瞬间,我的喉咙被心中激起的强烈感情堵住了。在这战火纷飞的夜晚,我被这种出自战友间的关怀友爱激动着,迸出了幸福的骄傲的泪花„„”学生反复阅读后,提出“战士们心里想什么?”“我为什么感到幸福,为什么骄傲?”“强烈的感情指的是什么,感情被堵住了又说明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这时,课堂上思维的火花迸发着,提问的学生问得深刻,听的学生参与进来,掀起了一股思辨析疑之风。由此可见,质疑能力的培养必须从细节入手,启发学生深层的思考,正如感悟从细微处生出一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

三、在兴奋中感悟

一节成功的语文课,学生的学习状态应该是兴奋的,他们有强烈的表达欲望,流露出鲜明的自我感悟。教学不但要善导,还要善引--把学生从课文引入现实,把文中的角色演变成自己。而读写结合的最佳时机是,学生们对文章有了深刻的了解,并引发了丰富的联想和感悟,有一种一吐为快的感觉,交流便戛然而止。

就举《穷人》一课为例,桑娜抱了邻居家的两个孩子回来后,一直忐忑不安等待丈夫归来。这一部分细腻地刻画了桑娜的内心活动,最后,丈夫主动提出要收养这两个孩子,桑娜才把帐子掀开,文章到此就结束了。接下来,他们还会说什么?这个丈夫有着什么样的反应呢?文章并没有阐述,此时,学生对文章的结尾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并想表达出来。因此,我抓住了这个时机,不再说下去,而是尊重学生的感悟能力,让学生补写一个结尾。我惊讶地发现,有的学生非常擅长心理描写,他能延续原文细腻的心理描写,刻画出渔夫对妻子的赞赏之情;有的学生从穷人这个题目的内涵入手,点明主旨;还有的学生续写了他们的对话和对未来的打算等等,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也让我从学生的感悟中更加看到了他们的潜能,看到了特殊教育语文教学因为学生的感悟生出的精彩

篇三:特殊教育教学反思

有效教学是近几年被普校提的比较多的一个新的教育理念,然而这一理论也正在被特殊教育工作者所关注。今天,有幸听到北师大特教专家肖非教授,为我们这批国培人员从理论的高度阐释了在特殊学校打造有效教学的一些研究情况及教学程序、教学模式等等,深感荣幸。

这节课主要是从五个方面来谈的。一是什么叫有效教学;二是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三是有效教学的相关研究;四是有效课堂教学哪里来;五是关于有效教学的几点感悟。

什么是有效教学这一块,肖非教授选取了国内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台湾学者蔡庆文等认为,教师为达成学校教学目标,(Motivational model yuedu.mipang.com)基于自我信念并采取的各种有利于提升教学功效的方法、行为、步骤后,而能促使学生有效学习成长的绩效程度;

张碧娟认为,教学有效性是教师为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时所表现出的有效教学行为,这些行为能够增进学生的学习成效;

蔡丽华认为,教师在教学各方面表现绩效,及达成学校教育目标的程度。

从有效教学的概念可以看出理解课堂教学有效性应抓住以下几点:

首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体是课堂教学活动,而非某个教师和学生等个人。

其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是一个渐臻佳境的过程。

再次,我们对于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即是否具有有效性的认知与评判,最初的感知点与最终的评判对象,不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别的方面,而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结果,即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最后,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实现教学目标的积极属性以及实现能力,具有目标性,那些与教学目标无关的能力不是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这堂课中肖非教授还谈到了特殊教育有效教学的四种模式,这四种模式指的是:阅读教学示范中心、直接教学、同伴指导、合作学习模式,这四种模式是经过经验证明的四个增进学生学业成绩的有效方法策略。

家长学校教学反思 篇7

关键词:中职学校,教师,反思能力

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即“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传授的学业是否不曾复习”?当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强调:“师德培养就其本质来说,是教师在心灵深处进行的自我认识、自我解剖、自我教育、自我斗争、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要敢于自我批评,严于解剖自己。”这也是指教师的反思能力是师德培养的重要内容。

所谓“反思”,是西方近代哲学的一个概念,英文为“reflection”,又可译为“反省”。意指不同于直接认识的间接认识。英国哲学家洛克认为,反思是人心对自身活动的注意和知觉,是知识的来源之一,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批判性思维。而教学反思则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依据,通过问题、诊断、自我监控等方法,给予肯定与强化,或给予否定与修正,从而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效能和素质的过程[1]。

1 培养中职学校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必要性

医学知识体系随着整个社会科学进步和医学的发展而不断调整、丰富和完善,要取得高质量的教育成果,培养具备较强的教学反思能力的教师队伍是重要的举措。而当今中职教师普遍存在教学反思意识薄弱、反思策略单一、反思能力不足的状况。具体表现为课前不做教学设计,仅有的一种反思形式“课后记”也往往流于形式、千篇一律,由于平时不善于发现问题、积累素材,撰写教学论文时无从下手、内容空洞,这样的教师永远成不了研究型、学者型教师。可想而知,没有反思的教学怎么能培养出反思能力强的学生?没有反思的学习只能是机械的重复和记忆,怎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职业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G J.Posner)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并提出了教师的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2]。反思具有研究性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是开展教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其教学质量的高低。培养教师教学反思能力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保障,是促进教师职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2 培养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途径

2.1 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学反思意识

教学反思意识是教师改变教学行为的前提,而没有理论支撑的教学反思是难以实现教育能力实质性的提高和飞跃的,因此教师只有通过学习教育教学基本理论,汲取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方法和教育成果,才能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提高教学反思的意识,掌握一定的教学反思策略。

2.2 勤写教学反思记录

常见的教学反思记录有两种形式,即课后记和教学论文。

2.2.1课后记

是教学反思的重要形式之一,是教师积极、主动地对自己教学活动中具有教育价值的各种经验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批判性的理解和认识予以真实的书面记录和描写, 通过书写教学日记或课后记,有助于教师逐步培养和发展自己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不断激发创造性,改进教学工作,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并为书写教育教学论文提供丰富的素材。

有关调查表明,优秀教师的课后记常常包含着深刻的反思,表明他们在“教后”对“教中”反思修正的执著情怀和热切愿望。因此,教师应坚持书写课后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逐渐对自己的教学实施有效的反思和监控,这也是青年教师以及研究型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2.2.2 教学论文

一篇深刻的课后记其实就是一篇好的教学论文的初胚,比起空洞的理论式说教,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的积累经验—分析概括—实施验证,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总结出来的实战经验对于阅读者而言可能更具现实性和参考性,也更具有价值。对于论文书写者而言,只有教学实践还不够,还必须寻求教育理论的支持,以理论指导实践,才能加速其成长的进程。

2.3 学生考核质量分析

考核是检验学生学习质量的主要手段,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考核成绩的分析,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2.4 和谐师生、师师交流

不少研究者已明确强调和谐的人际关系对培养教师自觉反思的重要性,而这种人际关系包括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的双向关系。

2.4.1 师生交流

(1)通过学生反思自己的教学。教师课前、课中、课后应及时有效地与学生沟通,通过与学生的直接交流以及每学期一次的全校性学生评教活动间接了解学生对自己教学过程及效果的评价,及时调整教学思路。

(2)指导学生反思。第斯多惠曾说:“正如没有人能把自己没有的东西给予别人一样,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不仅教师自己要学会并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也应该指导学生学会“吾日三省吾身”,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为学生创设反思情境,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这对学生将来的职业成长大有裨益。

2.4.2 师师交流

通过集体备课、公开课、示范课、教学研讨会等形式,实现教师间经常性的良性沟通,使教师主动发现、勇于面对教学中的问题,并汲取他人的教学经验,少走弯路,加速自己的职业成长。这不仅需要教师个人的积极努力,更需要学校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的政策保障,为教师提供交流的平台,促进教师间经验交流和教学反思。

2.5 完善制度建设

学校制度建设是提高中职学校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有力保障。首先,领导必须高度重视,从学校层面完善保障教学反思的制度建设,建立诸如听课制度、评课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教学研讨制度等,将教学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进行深入探讨;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督机制,确保措施落实到位,确保过程管理监控,避免教学反思流于形式。

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要将“三省吾身”的反思行为作为一种自觉行为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踏实做好教学反思三步曲。课前一省吾身:是否精心设计了教学,是否做了充足的备教材、备学生的准备;课中二省吾身:是否足够兴奋,是否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是否掌控了课堂;课后三省吾身:是否与学生成功互动达成教学目标,是否感受到教育的幸福。做好课前前瞻性反思—课中调控性反思—课后批判性反思的教学反思三步曲,及时评价总结、揭露问题,促进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效果上不断改进和提高。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中职学校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 篇8

反思一: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不能一味求新,传统的东西未必都是糟粕

著名学者王坦教授就课堂教学和学习方式谈了自己的观点:“就学习方式而言,自主学习有自主学习的好处,合作学习有合作学习的长处,探究学习有探究学习的优势,不能断言哪一种更好。只有适合学生个体的品味,就是好的学习方法。课堂教学模式也是这样,不能肯定一种,而轻易否定前一种。”

最开始接触新课程时,笔者和大多数同事一样,怀着虔诚的心态认真钻研新课程,按照新课标的思想进行探究式教育,不断地启发学生。学生思路非常开阔,课堂氛围相当活跃,于是我们认为新课标探究式教育我们贯彻得比较透彻。但是,当进行第一次测试的时候,笔者分析卷子,发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观题学生做得很好,客观题学生做得就比较差。为什么呢·笔者认真反思,发现自己走了另一个极端。因为,在现行教学体制条件下,笔者一味地摒弃旧的教学方式,而没有做到新旧两种教学模式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反思二:忽视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过分相信自己的主观判断

面对新的课堂教学,我们在思想上都重视现代教育的新理念的学习。此次课程改革,无论是课程结构的调整、国家课程标准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科书的改变,无不渗透着现代教育的新理念。新课程提倡建构主义理论的运用,主张在情境中解决问题,教师要学会创设情境,把教科书里的知识转化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最大的变化是知识的呈现方式多样,强调思维的多层次、多角度,答案不唯一而有开放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式转向探究性学习、自主合作学习。但是,我们往往对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估计不足,在这方面缺乏必要的指导,使学生不能自主地以教材为中心展开探究,导致课时数不足,影响最后的学习效果。

反思三:缺乏从学生眼中看自己的思想,对自己的教学缺乏批判性的反思

面对新的课堂教学,新课程提倡多元智能理论的运用,课堂上要求我们摒弃“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改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基于此,我们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在探究“分子、原子、离子、溶解”等微观概念时,由于高一学生想象能力差,笔者就采用多媒体展示,把微观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粒子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能感受到它们的真实存在。还可以采用问题发现、讨论法。比如,在讲“物质的量和氧化还原反应”等内容时,可以设置多个由易到难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讨论,在讨论中发现新问题,在此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等。有的还可以采用情境体验法。如在高一必修课时,我们可以让学生事先准备材料,上课时让学生走上讲台当教师,体验获取知识的快乐。通过上述多样教学方式的运用,学生的学习热情显得很高。我们往往认为这样做很好、很到位,从中能体验愉快的感觉和成功的喜悦,但是往往会忽视了解学生头脑中的想法,缺乏研究学生对教学的感受。

反思四:对学习不感兴趣或敌视学习的学生的应对措施不足

教学过程中我们都明白全面体现新课程标准,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要体现三维目标,体现全面性和基础性。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无视学习后进生的存在,在自己的教学总结中自认为完成了教学任务。

学校教师教学反思的精选 篇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阅读的过程是把文字信息转换为生动的表象组合的过程。如果是朗读,要把无声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着想象,充满着不可言喻的情感体验。对文字的理解,对思想的发掘,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凭借这个过程来实现。叶圣陶先生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小学生的情感是伴随着清晰的表象和正确的理解不断深化的。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可依据语言文字,进行定向引导,展开想象,进入课文所创设的境界借助语言来感受形象,领悟其中的感情。

在本堂课的学习中,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这一句话:“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在教学时,我就是采用了个性化教学,没有过多的讲解与分析,而是引领学生通过想象,自读自悟。

在设计时我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师的讲解分析,让学生在读中思考,主张张扬学生的个性,这主要体现在教师以引导来代替指导,新课程中的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他们发展自我思考与自我决定的能力,教学时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通过朗读着重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校教师个人教学工作反思 篇10

1.认真学习教材教法,做好充分的教学工作

(1)认真做好课前的准备,每一节课都是经过认真构思和计划的

①作为一名育人工作者,我们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孩子,所以本人认真钻研教材,全面掌握本册的教学目标、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适当的补充相关资料,让学生在课堂能学到有些书本没有提及到但是又是务必要掌握的知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上课的时候发现学生某些以前已经学过的.知识掌握得不稳固就适当及时进行补充,让学生重新回忆已学知识同时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新的知识学习。

(2)课堂上的状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在课堂上个性注意调动学生的用心性,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简单,学得愉快。

2.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本班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潜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

3.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

厚爱差生,我真正做到以情动人:首先做到“真诚”二字,即我在学生面前不敢有丝毫虚伪与欺哄,做到言出必行;其次做到“理解”,即能感受差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中差生,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透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小学生的思想容易受环境影响,辨别是非的潜力比较薄弱,做班主任的有义务随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发现了问题我会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

二、存在的不足之处

1.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不够端正。上课听讲不认真,家庭作业经常完不成。

2.个别同学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学习习惯有待于培养,改善与提高;整体知识整合不够,学生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潜力有待提高,知识的构成不够系统。

3.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主要表此刻:学生家庭的不配合,造成了学习差。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1.针对我们班学困生比较多的特点,我主要是课上多提问,课下多辅导,和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继续抓好常规管理,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好处,以便更好的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2.加强知识运用的综合性,灵活性与实践性;注重将知识积累与动手操作,生活实践紧密结合。

3.注重知识的全方位整合与综合运用,分析;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知识回顾与反思的习惯。

家长学校教学反思 篇11

关键词:新形势;职业院校;语文教学;反思与探索

【中国分类号】G718

目前,我国各大职业院校都在积极的展开了对语文教学的改革,而改革的关键就在于树立适应时代需要的教学理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语文教学的全面建设。

一、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反思

语文课程是一个不断发展着的范畴。在以往其它科目课程教学改革中往往会出现,改革效果不明显、实施力度跟不上、教师不创新、学生没兴趣,这些因素导致了一系列课程改革后的目标达不到,从而使课程改革有了一定的难度,和数学课程一样,我国语文课程改革也是语文教育改革最关键的部分,而语文教育发展最大的突破口往往都是语文课程。要想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综合全面的提高,我们就要对语文的课程实施简化,加强综合教学,这样才能体现现代科学最突出的特征和科学知识综合化的明显加强。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深入研究教学大纲并对制定好总体的教学规划,以便于更加清晰的向同学们讲授知识,并使得同学们能最大程度的吸收所学的东西。

语文教学仍存在着,“少慢差费”、“高耗低效”的现象,在课堂教学时仍然被“讲读课堂”和“串讲课堂”主宰。这两种课型偏于教师讲,学生听,师生之间缺乏一种信任和交流,传输的信息比较单向化。在教师将知识信息传递给学生时,不向学生提供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学生一直被当做知识的消化接收器,使学生一直都处于被动的地位,而导致学生对学习毫无兴趣,也没有更大的主动性。这种:教师只管讲、学生只管听的教学方式,毕定会出现白讲的现象,在以往的语文教学方式下,存在一些弊端,教师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过多的互动,也忽视了学生作为主体地位的观念,教师和学生应该建立一种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让学生多一些机会去尝试并掌握接受、探究、质疑、模仿、讨论、体验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习成为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二、新形势下语文教学的探索及教改措施

加强中学语文教材建设。现在的语文教材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我们知道,中学语文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多元层级体系,这个体系的底层是“字”、“词”教学。学生在进入学校学习语文主要是学习书面语,这样才能读书,才能有文化,才能通过自己所掌握的书面语来规范和提高自己口语,进而提高听说能力。而学生学习掌握书面语,都要从学习“字”和“词”开始,并以学习字词作为基础性的学习任务,并打下良好的基础。目前,职业技校的语文课程根本不去注意和小学及中学的语文课本进行衔接,不少的教材编写者似乎缺乏深入的探索和研究。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在学生们踏入中学时还应该组织学生再学1千多个生字,并还要巩固小学学过的生字,可是过去的技校语文教材并没有考虑到和解決这些出现的问题,这样就会使中学阶段的继续识字的教学任务大打折扣很难落实到实处。

在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中,应该提高相关部门及社会对职业院校语文教学的重视和关注。对于职业院校的语文教材而言,没能及时的进行更新和更换。而更多的还是原来的一些语文教材,语文教材没有真正的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精心挑选课文。中学阶段语文课本的课文必须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精心挑选。虽然说我们不能要求全部的课文都是这样的,但至少需要课文能唤起学生们对未知的世界向往,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情感力、独特的想象力,其次语言文字上还要经得起分析,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对语言美的去欣赏,对语言要有一定的驾驭能力。

三、语文教学与其它学科的融合

语文课程与其它学科课程都是相辅相成的,是相互渗透的。在学习语文课程的时候,我们应该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这样才能让语文课程更注重跨学科得学习,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要提倡跨领域的去学习,这些观点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不断得到强调。在过去的语文课程中太过余强调学科的中心,与其它课程有了隔离的状态,湮灭了语文课程在综合性和工具性上的特点。语文课程本身就是反应并表现大千世界的,当然也反应其他课程的内容,不管什么学科,什么课程都离不开语文,只要有听读写的地方都会有语文的出现。

语文学科具有多种属性,具有工具性、思想性、文学性、综合性、基础性、实践性、知识性、人文性得等。语文不仅仅只是生活学习、交际交流、表达情意的语言工具,而更多的是教会很多人应该怎样去做人,可谓人生引路灯塔,语文负载着丰富多彩的文化。有很多教师都是只重视对语言材料的详细分析和讲解,却忽视了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受与领悟,语文课堂成了一时的讲堂,据初步的了解现在有很多学生都会感觉老师讲课的过程中,太单调、枯燥乏味、没有兴趣和激情,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只会讲课本的知识,太形式化,从而取代了学生对语言的实践性,虽然这些说的有点片面、有点大众化了,但是不管怎样,教师就应该以教好学生为主,让学生有动力去学为辅,这样才能体现出人民教师教学的精神,因此,只有转换课堂上的形式,转变教学的方法,才能真正在意义上达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总结:提高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改革语文教学上的弊端,是我国现代语文课程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总之,探索多种课型,优化学科教学模式即可打破教学法的陈旧单一的教学模式,又可丰富教学法的结构模式,既适应了教学的需要,又有效的处理好教学法课理论性与实践性有机结合的问题,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激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又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学语文教学及教改的适应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后期的教育实习与将来的教学实践。以上是我对新形势下职业院校语文教育的一些看法、反思及探索。

参考文献

[1]王轶.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几点看法[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7:602+617.

[2]肖灵.关于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05:80-83.

[3]王君.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4,04:117.

[4]李辉荣.关于中学语文教学法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02:29-32.

[5]陈先云.对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5,03:44-48.

家长学校教学反思 篇12

从认识上来看: 探究性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主动地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取一定有实践价值的问题或项目, 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 在认识上必须明确, 探究性教学是师生共同的精神生活过程, 是学生自我探索和发现真理的过程, 是主体生命活动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也是教师教学智慧施展的过程.

从目标上来看: 探究性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指向学习环境的, 表现为学生与环境、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和教师与环境的关系. 其中学生与环境是根本的教学目标, 应为学生的自我探究、自我调控、主动参与、主动学习和发展而设定. 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精神、实践操作能力和完整个性.

一、探究性教学活动的实践

1. 在概念的教学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进行探究性教学. 概念的形成有一个从具体到表象到抽象的过程, 学生获得概念的过程, 是一个抽象概括的过程. 对抽象的数学概念的教学更要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 比如讲解函数概念时不只关注对其表达式定义域和值域的讨论, 而是选取一些具体实例, 使学生体会函数能够反映实际事物的变化规律. 从实例中得出两个变量的本质属性: 一个变量每取一个确定的值, 另一个变量也相应地唯一确定一个值.

2. 在定理、法则、性质的发现中进行探究性教学. 前人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 学习应是一个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 教师要引导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 揭示知识背景, 从数学家的废纸篓里寻找探究痕迹, 让学生体验数学家们对一个新问题是如何去研究创造的, 暴露思维过程, 体验探索的真谛. 如二次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 教师可以改变教材的编排顺序, 先指导学生画出一组二次函数的图像 ( 抛物线) , 然后引导学生分别从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及单调区间等方面进行探究,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抛物线与两轴的交点以及函数与坐标、函数与几何、函数与方程、函数与不等式等相关知识.

3. 在例题的引申拓展中进行探究性教学.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考虑: ( 1) 探求问题本质, 总结解题规律; ( 2) 诊断错误原因, 优化解题策略; ( 3) 变换例 ( 习) 题原型, 训练思维能力.

4. 对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探究. 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中职阶段的代数的内容中充满了用来表达各种数学规律的模型, 如代数式、方程、函数、不等式等. 因此, 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等过程. 如:平面上有n个点 ( n≥2) , 且任意三个点不在同一直线上, 过这些点作直线, 一共能作多少条不同的直线? 教学中, 不要仅注重学生是否找到了规律, 更应关注学生是否进行了思考. 如果学生一时未能独立发现其中的规律,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交流, 进一步探索, 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帮助.

5. 培养学生用数学意识的探究. 教师应尽可能多提供一些现代生活中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事例进行探究, 也可多举些与中职学生专业有关的事例, 如市场销售问题、环保、医疗、交通、体育比赛等等.

二、探究性教学活动的反思

1. 在教学中, 首先应让学生“动”起来, 即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其次是让学生“想”起来, 即以探索、研究的姿态进入到教学 中来. 即通过“创设 情景———分析探究———猜想假设———论证评价、活动准备 ( 基础知识) ———社会调查 ( 数据与材料) ———分析整理 ( 结论与思考) ———成果展示 ( 论文与体会) ”等教学模式来实现.

2. 新课程实施并不排斥“接受式学习”. 也就是说, 学生的学习是接受与建构并存的, 它是一个在教师启发引导下的主动建构的过程. 知识的真正理解与有效应用不仅要学生观念上认同和理解, 也需要经过一定强度的训练使之达到系统化、结构化、策略化和自动化.

3. 教师要真正成为探究性学习的“参与者和指导者”, 必须不断地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开阔自己的视野, 除了专业知识外, 平时还应当涉猎科学、艺术以及和中职学生所学专业等诸多领域, 从而使自己站得高、看得远, 具有比学生更丰富、更详尽的资料. 同时, 学生在这种主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 也应该具备丰富的知识和阅历, 才能够自主地去发现和解决问题.

总之, 在新课程要求下, 面对探究性学习的种种要求, 师生都要转变观念、开拓思路、与时俱进. 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活到老, 学到老, 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勇于创新的精神来实现自身价值, 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学生则通过探究性学习发现自我潜能, 展示自我才能, 培养与他人沟通与合作的能力和团队精神, 进而在探究性学习中崭露头角, 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逐渐步入学习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 2008.

《在学校里工作的人们》教学反思 篇13

班上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跟大多数独生子女一样,他们多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别人,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不懂得感恩。对在学校里工作的人付出辛勤的劳动不了解,也不明白他们的辛勤劳动对自己的成长是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的。针对这些问题,我在本课设计了“调查采访――整理资料――交流汇报”三个环节。学生对本课的教学内容和上课方式都很感兴趣,每一位同学都积极参与到采访活动中去,特别是在准备阶段,很多同学精心设计了很多问题。

因为学生比较小,而且是第一次进行这样的活动,对他们的准备工作我作了一定的指导,但指导太多反而限制了他们的思维,比如在准备阶段的时候,我对他们说采访的时候要尊重别人,设计的问题要适宜,不要对别人造成伤害。在模拟采访时,当学生问我对工资是否满意的时候,我呆了一下,想不到他们会问这个问题,我接下来问的一个问题:“为什么会这样问呢?”给了学生一个暗示性的作用,似乎这个问题不该问,以致后来他们采访时问的问题都模式化了,同时,采访的时候他们都是照着自己设计好的问题一个个地问,当被采访者回答的.问题没有答到点上的时候,他们也不善于重新调整问题,比如当他们问校工工作是什么的时候,校工说校长叫做什么就做什么,具体负责哪方面的工作没有说出来,也就是采访没达到效果,我只好在旁边提示他们。这也许是由于学生在准备采访调查的时候,教师对这次采访调查的要求,要了解那些具体的内容指导不到位。

不过总的来说这节课还是成功的完成了预设的教学要求,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同学们通过采访调查明白了在学校里工作的人们工作的辛勤,懂得了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知道自己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他们的辛勤劳动。孩子们在课堂上学的主动、练得积极,以极大的热情投入采访调查和汇报活动中去,当他们看到清洁阿姨的手上裂开的小口子时露出了心疼的表情,当他们会主动要求送给食堂伯伯一罐花生油的时候,我知道他们已经从心里懂得尊重他们,懂得感恩。

上一篇:监狱廉政风险防控下一篇:飞船上的特殊乘客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