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精选10篇)
如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篇1
深化校企合作 推进产教融合
---溧水中等专业学校与京东集团校企合作新闻报道
12月7日上午9:30溧水中等专业学校曾宪生副校长、吕栋山副校长,文经部储海平主任和江京东农村电商生态中心运营总监杜彪先生对建设溧水中等专业学校京东电商学院进行初步洽谈。为了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产教深度融合,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共建共享优质资源,培养更多高素质、精技能、善管理、会经营的电商人才,为建设强富美高的新溧水做出新贡献。
会上储海平主任介绍了目前学校所办的电子商务专业情况,介绍了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办学现状,以及目前发展过程中的瓶颈问题,学生技能培养缺乏适应市场的,针对性的辅导,教师没有真正的实战经验,课堂教学说服力不够。
杜彪总监介绍了:京东在2015年大力推进农村电商,通过与三到六线城市的线下IT数码或家电零售店面合作,以“京东帮服务店”的形式帮助传统零售店面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型企业转型。农村电商推广过程中,配套人才的巨大缺口问题凸显。
吕栋山副校长表示推行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突出做中学、做中教,推进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把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融入相关专业教学中,将相关课程考试考核与公司业绩考核合并进行,这种紧密型的工学结合模式有效地解决了中职教育的实践实训教学问题。
曾宪生副校长说:近年来学校进一步明确了建设高水平特色中专学校的办学定位,京东集团是中国收入规模最大的互联网企业、是国内第一个成功赴美上市的大型综合型电商平台;与京东集团合作,将有利于突出我校的电子商务专业特色,有利于建立创新型产教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我校教学科研与地方政府产业紧密结合,逐步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体制机制。
通过初步洽谈,双方对在溧水区域范围内建立京东商学院达成了共识,双方将进一步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邀请政府指导,共同做好溧水本地的电商人才培养,为地方经济发展做贡献。
(供稿人:储海平)
如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篇2
一、实施“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办学, 要选择区域优势企业
要深度开展校企合作,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 一定要选择区域优势企业, 要根据学校所在区域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状况选择与专业对口的企业。因为这些企业有人才战略意识, 管理规范, 经济效益好, 受求职者的青睐。和这些企业合作培养的学员毕业后到相关企业工作, 具有很强的上岗竞争力。例如北京现代年产汽车超过100万辆, 资产超过千亿。如此大的生产规模, 为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充足的实习岗位和就业岗位。
北京现代有长远的人才战略意识, 注重职工培训和继续教育, 热衷于职教事业, 与我校合作多年, 接纳我校专业教师和学生实习, 安排毕业生就业, 提供兼职专业教师, 参与教学内容的制定和捐赠实训设备。实践证明, 只有选择这样的区域优势企业, 才能使“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不流于形式,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企业得到了优质人力资源储备。而学生实现了在高薪大企业就业的愿望。学校依托企业, 有效进行课程与教学改革, 提升了办学能力和办学质量, 形成招生—就业—再招生的良性循环。
二、实施“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办学, 企业文化要进入校园
任何一个品牌企业, 都是通过打造企业文化来打造核心竞争力。中职毕业生的职业理念和行为方式能否适应现代企业文化, 对他们能否成才有着重要影响。北京现代人力资源部反映, 有些刚步入企业的毕业生, 并非不具备胜任职业岗位的知识和能力, 而是对企业的管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不适应, 导致自己的专业技能不能很好地发挥而被淘汰。我们一定要清楚地意识到, 以往中职生在接受专业培养的过程中, 缺乏企业文化的熏陶和影响, 以致不能顺利完成从学生向职业人的转变, 不能更好更快地融入企业。所以, 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吸取企业文化的成分, 丰富、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 使职业学校校园文化体现职教特色, 也就是说学校文化必须和企业文化有机融合。
“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为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融合搭建了平台。我校在与北京现代的合作中, 注重借鉴公司的企业文化, 以文化建设为核心, 以制度文化为载体, 以物质文化为切入点, 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职教文化。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每年邀请北京现代人力资源部培训主管为学生做职业化素养讲座和就业指导。同时, 专业核心课程内容与北京现代就业岗位的需要对接。德育课开设北京现代企业文化与职业道德课等, 给学生讲解北京现代“奋力拼搏、团结协作、知难而进、志在必得”的企业精神, 激励学生们学知识、练技能。在北京现代顶岗实习的学生多次参加北京现代文化节, 聆听党建文化、经营文化、公益文化、体育文化、团队文化五个方面的主题演讲, 参加北京现代组织的职业技能竞赛、体育比赛、爱心活动、文艺会演等活动, 让学生亲身感受北京现代中韩职工精神抖擞、健康向上、挑战极限、超越自我的良好形象。
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 是一所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象征。学校文化主导着学生的言行, 把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中, 能够潜移默化地熏陶和影响着每一个学员由学生向合格职业人转化。
三、实施“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办学, 教师是关键
“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要想长效发展, 取得实效, 必须有一支企业化的教师团队。很难想象, 没有一大批了解合作企业生产工艺流程、懂得经营与管理、有一定技艺的双师型教师, 校企合作教学会长久进行和取得预期成效。
为了满足校企合作教学的需要, 我校加大企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力度, 主要采取了选聘和培养等措施。我们从企业选聘一批懂得经营与管理, 了解合作企业生产工艺流程, 有一定技艺的高级工程师或高级技师作为专职教师。另外从合作企业选聘一支兼职教师团队。目前, 我校从北京现代信息保全部、人力资源部、生产分厂共聘请6名工程师或首席技师作为兼职教师。
此外, 加强对原有教师队伍的企业化培训, 每年安排一次企业专题培训。2014年的活动主题是机电专业教师的企业化培训, 全面提升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及职业化素养。培训共分四个课题:PLC可编程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现代汽车生产工艺和职业化员工。培训教师分别由北京现代的工程师、首席技师和人力资源师担任。培训前, 企业专家和我校机电专业教师就培训内容和课程改革进行了座谈交流。培训后, 我校教师随企业专家到企业现场进行了认知实践。活动后, 我校机电专业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建立了长期有效的业务联系, 定期开展业务交流和课程改革的探讨。此外, 学校一定数量的专业教师定期到合作企业进行岗位实践。
四、实施“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办学, 要落实在融合共赢
实施“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要有实质性的融合和成效, 要优势互补, 互惠互利, 最终实现共赢。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与北京现代合作办学十分注重两点:
一是在合作企业关注的问题上下工夫。北京现代最关注的是学校为该企业提供优质人力资源储备。为此, 我们的做法是:及时了解企业需求, 征求企业意见, 及时调整培训内容, 由校企双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例如, 北京现代人力资源部和一线管理人员反映, 中职毕业的新员工上岗后稳定性差, 流动性大, 给企业人力资源部增加很多工作量, 给一线生产管理带来很大难度。究其原因, 是新员工对北京现代缺乏了解, 在职业化水平、职业习惯等方面存在欠缺。我们根据企业反映的这些现象, 在毕业生进厂顶岗实习前, 在学校由校企双方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收到较好的效果。毕业生进厂后工作稳定, 企业、家长和学生本人都满意, 做到了互惠互利, 实现了学校企业共赢。又如,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在北京现代, 冲压、焊接、涂装车间可以依靠高精度的自动化设备, 如机械人操作等。而在手工操作占较大比例的汽车总装车间, 保证汽车装配质量主要靠标准化作业和科学管理。中职毕业生大部分在低端岗位, 手工操作所占比例较大, 因此, 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引入合作企业的标准化作业文件, 把标准化作业内容和5S管理内容作为校本教材。尤其是在实训车间, 模拟企业管理模式, 实施5S管理, 按标准化作业文件指导学生实习。
二是利用学校的资源主动为合作企业提供便利。例如, 北京现代举办“学分银行”大专学历班, 我校主动为其提供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此外, 为公司班组长学习班提供计算机室, 为公司提供钳工和维修电工职业技能竞赛场地和设备, 并提供裁判员, 与企业共同组织竞赛等。
五、结束语
“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办学要凸显融合与共赢, 融合的核心是职业化培养, 共赢的核心是就业。只有实现有机融合, 才能实现共赢, 只有实现融合与共赢, 校企合作才能健康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卫东.基于中职学生专业成长的德育体系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2 (15) :60-63.
[2]查吉德.职业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四个问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2 (15) :64-68.
[3]赵志群, 白滨, 何兴国.中等职业教育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状况调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2 (15) :55-59.
[4]隋明山.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2 (14) :42-43.
产教融合,实现校企深度合作 篇3
【关键词】校企合作 订单培养 预岗实习
一、目前中职学校与企业合作的主要方式
(一)订单培养模式
由学校负责招生,根据企业用工要求,制定切合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由学校与企业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培训和考试内容来源于企业的需要,企业提供实习条件并投入一定资金为学校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企业在具体的职业培养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学生毕业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直接进入企业就业。如我县嵩县中专曾与上海中锐集团合作,开设汽修班,由学校负责招生,中瑞集团提供实习设备,提供教材,并对教师进行培训,学生毕业后由中瑞集团安置就业。目前,大多数学校校企合作采用这一模式。这种模式培养目标明确,切合实际需要,企业又参与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顶岗实习模式
这种模式是劳动与教学相结合,工学交替,学生在学校学习系统的课程,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职业素质,然后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实训,在企业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培训,掌握相应岗位操作标准和要求,通过技能提升训练,做到与工作岗位“零距離”对接;接着学生以企业员工身份进行顶岗实习工作,熟悉企业环境,感受企业文化。
(三)参观和见习模式
学校根据教学进程,适时安排学生到企业、工业园区、生产基地作坊参观、见习,使学生了解生产流程和设备、设施及工作原理,学习企业文化,体验企业生活。这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也培养了他们爱岗敬业的精神。
(四)生产车间进校园
企业把生产车间搬进校园或由学校自办经济实体,实行市场化运作,对外承接业务,自负盈亏,学生进入校园后既是学生,又是企业员工,学习与生产相结合。如嵩县中专曾在校内建有菌种场,由老师常带学生生产种植平菇、金针菇,生产菌种;美术装潢,对外承接,广告设计等业务,许多作品由学生在老师带领下完成。这种模式实现了“四合一”,即“生产车间与实习车间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习与生产合一、作品与产品合一”。学生不出校门,既能掌握企业生产及经营相关知识,又提高了实际操作技能。
(五)组建职教集团
通过职教集团来整合教育资源,协调各学校的专业设置、开发教材、评估教学质量。如嵩县于2012年成立了嵩县职教集团,把县城内现有的嵩县中专、洛阳中医药学校、昌琳中专、教师进修学校、洛阳畜牧中专等5所学校重组,调整专业设置,突出学校骨干专业建设;同时为更好地服务于产业聚集区和工业园区建设,促进县城经济发展,又新增了采矿专业、生物制药专业。职教集团采取开放式管理、联合办学、校企合作、阳光工程培训等合作创新,这一模式对更新教育理念、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开发、学生就业等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对企业来说,满足了用工需要。因此,集团化办学是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有效实现形式。
二、找准对接点,实现校企深度合作
企合作,就需要学校、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对接,就需要职业学校根据社会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办学方向,调整学校与企业关系,改变育人者与用人者之间的脱钩现状。通过对接,构建由学校与企业用人单位之间合作培养学生的课程体系。实现校企深度合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找对接点:
1.教育观念上,校企合作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认识规律,也体现了党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及“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
2.专业体系建设上,学校应整合教育资源,在专业的设置上,不能贪大求全,要立足自身的实际,结合区域发展经济情况、企业用工需求,建设好示范性企业、骨干专业;新设专业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应邀请相关部门,用人单位的专家和实际工作者进行充分的论证,以增强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3.课程体系设置上,在对接过程中,学校各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调整等教学工作应征求企业或行业的意见,使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教师要深入企业一线,熟悉生产过程,掌握企业需求,校本教材的编写要有专业技术人员的参与。校企合作,不只是把生产流程搬进课堂,也不只是让学生走进企业,融入生产第一线。企业产品、服务需提升,新兴科技成果要转化,企业产品要创新,离不开大批掌握新科技的人才。因此,如何把新科技融入课堂教学,培养出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提高人才生产力,是企业与学校面对的共同课题。因此,企业参与学校教学计划制定,课程开发,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实施也十分必要。
4.逐步探索建立与企业对接的招生、学籍、教学管理制度。
5.探索建立校企合作的内容、形式、场地、纪律、安全效益、考核评价等管理机制。
6.农村中等职业学校与县域经济对接,县域经济发展需要各类人才,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如何找准对接点呢?要真正实现“招得进,留得住,送得出”、“上岗率高”的办学效果,实现为地方经济服务,我们必须认真研究与工业园区、产业聚集区对接的计划、措施,全面了解企业的产业情况、工种项目、技能人才要求等;同时认真分析学生情况、专业设置、课程设置、课程开发、对接的企业岗位,选准对接点。
总之,校企合作,校企双赢,这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主流与趋势。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校企合作的必要性,认识到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准对接点,校企合作之路必将越来越宽。
【参考文献】
[1]鲁昕.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 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2011年中职校长研究班上的讲话.
[2]刘炜英.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校企联合办学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7.
如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篇4
摘 要:我国作为人口大国、世界主要加工制造基地之一,现面临操作技能型人才短缺的尴尬境地。如何满足企业的专业人才需求,找到合适的、技术水平达标的人才,如何提升中等职业学校就业率,让毕业生找到合适的工作,是本文首要探讨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提出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订单式培养方法来解决此难题,并对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方式方法的优势及具体做法进行了具体分析,同时提出了在未来操作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关键词:中职教育 校企合作产教结合 订单式培养 就业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主要的加工制造基地之一,在世界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中国制造”面临着操作技能型人才短缺的尴尬境地,特别是装备制造业、机加工业、数控技术专业,每年人员缺口达几十万。
企业无法寻找到合适的、技术水平达标的人才,而中等职业学校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企业、学校、学生和家长等各方面都因为自己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而着急、焦虑、担忧。此外,我国每年还有数百万的初中毕业生直接进入社会大熔炉,而其中大部分都无职业,即使能找到工作,也是从事简单或脏、危、累且收入低的工作。同时,数百万下岗职工也是不可忽视的。这些也都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也是需要正视并亟待解决的现象。
那么企业的需求怎样满足?是否可以从外国引进操作技术工人?党中央、国家的高层管理者和我国的著名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已达成了共识:我国的改革开放,资金、设备、技术均可以引进,只有需求大量的操作技术工人不可引进。我国是有13亿多人的人口大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在世界排在100名以后,我国正面临着巨大的人口压力,就业也正是摆在我国面前日益严峻的问题。
培养亿万高素质劳动者和千百万专门技术人才,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国家,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利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是中职学校的历史任务。我国目前的各类中职学校14500所,在校中职学生近万,已具有相当规模。但从专业设置、培养的质量规格上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的需求仍有相当差距。有些企业甚至需要从社会上招收农民工,自己进行组织培训,花费了相当大的物力和人力,而且尚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的需求。
学校为学生愁分配,企业为找不到需要的人才犯难,这样的境况应该怎样解决呢?笔者认为,校企合作、产教结合订单式培养――创办企业班,不失为一个好的`举措。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走过了以学科为本位,以学历、升学为主的时期,回归到了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主旨的轨道上来。现在就业率是作为衡量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由此看来,订单式培养就成为了中等职业学校提高就业率的有效的方法。订单式培养之所以能取胜,在于学校与众多企业一起制订招生计划、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工作岗位和工作待遇,使学生在校其间就明确了去处,同时又会吸引更多的学生前往求学。
创办企业班,使学校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学生较早地了解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情况,包括企业文化、管理制度、生产技术标准,缩短了学生进入企业、独立上岗的磨合期,可以使企业多出产品,学生多获酬金。
校企合作、产教结合订单式培养,可以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取长补短,达到双赢。学校文化基础课教师、专业理论教师水平高,数量足,但是缺乏指导学生技能操作的实习教师,水平也参差不齐。同时,实习教学设备与企业比相对落后,生产工艺往往与现代生产不相适应。而企业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操作技术精湛的工人师傅。文化理论课、专业理论课及操作技能基础知识在学校学习,将专业性强的生产实习放到企业中进行,这样既解决了学校实习设备落后不足、缺少实习教师的问题,又使学生学到了先进的生产工艺、合理的工作方法,掌握了先进生产设备的使用,为学生独立工作奠定了基础。
校企合作有利于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当前制约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一个因素,就是严重缺乏既能教专业技术理论又掌握操作技能,可以指导学生实习的“双师”型的教师。校企合作,为教师进入企业,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学习先进的生产工艺、方法,提高操作技能,开辟了一条通道,搭建了平台。 二、校企合作、产教结合订单式培养――创办企业班的具体作法
1、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要想合作成功,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至关重要。在合作中要明确双方利益与需求、双方关注的对象以及能否彼此满足对方要求。学校关注的是学生就业、就业的环境、学生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企业关注的是能否获得符合企业要求的技能人才。在合作中只有双方的要求与利益均得到满足才能合作成功,合作才有前景。
11月份,北方工业学校根据学校资源、专业设置(以二产为主,开设了焊接、铆工、管工、钳工、机加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招生数量和师资状况,与上海宝冶建设有限公司(中国建筑龙头企业、冶建行业的排头兵和主力军,公司注册资金3.6亿,已通过ISO9001-2000版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进行合作,进行订单式培养。在级铆工专业、机电专业组建100人、3个钢结构装配校企班;在2005级焊接专业组建80人、2个焊接校企班。经培训合格的学生于7月25日去企业报到。学校还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CSSC),(中央直接管理的特大型企业集团,国家受权投资机构,中国船舶工业的主要力量,旗下聚集了一批中国最具实力的骨干造修船企业、船舶研究院所、船舶配套企业及船舶贸易公司,共有60多家独资和持股的企事业单位)属下的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作,签订了40人的订单培养合同。学校正在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CSIC)等中国百强企业进行联系,争取与更多的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力争用三年时间,使北方工业学校的学生订单式培养达30%。
2、组建校企合作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会由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企业管理人员、企业技术人员、学校教学管理人员、相关专业教师组成。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企业的生产用人要求和学生情况制订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对执行情况随时进行检查、控制、调整。文化课教学、专业理论课教学、专业技能基础训练在学校完成,生产性实习则在企业进行。
3、学校相关专业教师随同学生进入企业进行生产实习。这样,一方面可协助企业教育管理学生,另一方面是提高教师的实训能力。教师进入企业,能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方法,学习新的工艺技术,提高操作技能,了解企业文化与用人理念,为今后教学实施的更好进行打下基础。同时,学生在校其间,学校可聘请企业人力资源专员来校,向学生宣讲介绍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企业的规章制度、文化,企业的用人标准及分配制度等,让学生感受企业氛围,为进入企业做好心理准备。
三、校企合作、产教结合订单式培养――创办校企班面临的挑战
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并不是今日才产生的新理念。我国在1980年借鉴并倡导的德国“双元”制培养方式与此相同,但当时实际应用情况仍不尽人意。其中障碍不仅在指导思想,更在于双元制需要一整套政策配合,需要企业强烈的主动参与意识。但在我国企业转制风起云涌的这三十年间,仅寄希望于自身命运叵测的企业,显然不是万全之计。在社会转型期,人们浮躁、急功近利,企业拼设备、卖资产。虽然现有模式下已经有学校与个别大型企业集团进行了合作,向我们展示了成功的案例,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学校在与企业谈合作事宜中仍然遭到了很大阻力与多方困难。特别是在盘锦地区,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的企业非常少,很多企业都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然而,实践向我们证明,职业教育没有企业参与,很难输出高质量的学生,得到高就业率的回报,也很难为国家和社会做出其应有的贡献,完成职业教育自身的使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若干意见.教职成[]8号。
2、俞建新校企合作――高职教育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产学合作教育研究与探索》,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3、费爱伦金正扬《职教之魂》.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4、《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5.11.8。
如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篇5
纵观世界工业强国, 他们不仅有雄厚的经济作为物质基础, 还有深厚的产业文化作为底蕴, 可见产业文化对行业发展的重要性。我国正处于市场化、城市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转型期, 职业院校作为培养产业大军的主力, 这无疑是一个机遇与挑战。然而我国校企合作的现状还不容乐观, 那么高职院校如何转变观念, 使学生的学生生涯向专业社会化转变;如何加大产业文化进校的力度, 使学生职业生涯得到缓冲, 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1 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界定
“产教融合”是指将产业、行业、企业及学校通过一定机制融为一体, 积极开办专业产业, 把学校办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为一体的产业性经营实体, 形成学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这种办学模式打破了以往传统的教学理念, 跨越了职业与教育、产业与学校、工作与学习的界限, 逐步实现专业设置与企业岗位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2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现状
2.1 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趋势不协调
目前, 高职专业设置大多是为支撑产业发展服务的, 但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的新需求, 专业设置的步伐与需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急需的相关专业的高技能人才满足不了产业发展要求。而且对紧缺产业发展的专业设置太少, 有的甚至空白, 相关技术技能人才缺口大, 远远不能满足发展需要。
2.2 院校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不适应
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 高职院校的办学实力明显不足, 不能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如何优化高职院校布局, 缩小高职院校的相对差距, 减少高职教育发展的不均衡, 形成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良性互动,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整体战略, 是值得深思与研究的问题。
2.3 高职院校应用技术研发与企业技术革新不协同
高职院校大多由中职学校升格而成, 其原有师资缺乏应用技术研发意识, 新进的教师绝大多数是从普通本科高等院校毕业, 缺乏生产实践, 对企业最新与最前沿技术应用缺乏了解和掌握, 使高职院校与企业协同技术革新出现脱节现象。
2.4 企业行业参与产学合作的积极性不强
为了实现高职院校培养的目标, 我们全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但目前, 由于缺少有效的政策支持, 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产学合作的实际利益没有得到有效体现, 加上学校自身实力不强、缺乏吸引力, 企业行业参与产学合作的积极性不强, 校企合作就成了学校一头热的现象。
3 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构建
3.1 构建长效的统筹督导机制
我们构建这样一个统筹机构, 主要是想将产教高度融合从教育行为上升为国家行为, 通过国家的统筹管理, 各个咨询团体的宣传与配合, 使产教相融合成为可能。
3.2 建立健全的法规保障机制
(1) 修订《职业教育法》要在职业教育法中明确各个主体的职能和责任, 对违法行为采取什么样的制裁, 只有以法治理, 才能达到职业教育的目标即终身教育。 (2) 建立相关制度国家为了确立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加大了投入力度及法规的制定:1) 兼职的相关制度:制定职业院校与企业的管理人员互相兼职的薪酬实施方法。2) 建立现代职业院校制度:赋予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 促进职业经理人的制度, 引导职业院校校长走职业化管理之路。3) 校企共建科研和实训基地, 学校引进技能型人才从教, 教师进行企业实践, 在教学实践中全面推动校企深度融合。
3.3 建立校企合作的互助互利机制
在《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分析方法》中弗里曼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的管理理论, 他的这一理念为实现校企高度融合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我们也建立了一个宏观层面的产教高度融合的利益共同体。如图1所示。
3.4 建立资源多元化配置机制
(1) 创建职业教育集团。职业教育集团是把处在同一个产业链上的不同层次的职业院校及行业组织、科研机构、实体企业以及社会组织组建起来, 校企合作, 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 进一步满足企业用人的波动性需求。 (2) 兴办现代化职业教育的创业园区。现代化职业教育的创业园区由生活区、运动区、实验区等几大园区组成。引进相关专业的个体、国有、集团、外资以及股份制优质企业入驻创业区, 为学生搭建创业、就业平台。 (3) 组建校企合作发展联盟。1) 以企业为主的产教融合:根据企业实际需求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2) 以学校为主的产教融合:企业按向学校提供的对口资源配置获得人才、科研等产教融合成果。 (4) 组建校中厂和厂中校的实训基地。“校中厂”是指职业院校将工厂生产线引入学校;“厂中校”是指在合作企业厂区内划出单独区域建立校区;如图2所示。
3.5 建立健全质量评估机制
(1) 学校和企业的内部评价。学校质量的内部评价可分为教师评价、系部评价和学校评价, 重点考查相关产教高度融合的教师成果的转化、毕业生社会声誉等。 (2) 行业组织的第三方质量相关评价制度。行业协会作为校企合作的第三方承担评估生产企业和职业院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通过不断反馈和修正, 引导和规范产教高度融合。 (3) 政府教育部门激励奖惩制度。政府教育部门制定具体标准, 开展产教高度融合督导检查, 在定期督导检查的基础上合理设计各种奖惩措施。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模式, 有利于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摘要:校企合作已成为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 本文分析了校企合作的现状, 提出构建长效的统筹监督机制、构建健全的法律保障机制等一系列机制创新建议, 希望对推进产教高度融合有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创新
参考文献
[1]杨运鑫.中国新合作职业教育论纲[J].教育与职业, 2013 (35) :5-7.
[2]翟帆.行业缺少人才向行指委问责[N].中国教育报, 2013-02-0 (3) .
如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篇6
在经济结构调整关键期,为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重庆市江南职业学校准确定位,发挥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社区教育、社会培训"四位一体"的功能,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深化办学模式改革,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加大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加快产教融合,注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办学效益,增强培养面向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高技能人才的能力。
一、深化产教融合办学模式改革
1.学校自建实训基地。接轨市场,创新机制产教融合发挥重庆市江南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功能,实现培养技能人才目标。实行校长领导下的实训基地主任负责制,实训基地承担企业产品初加工生产任务,推进消耗型实训向经营型、生产型实训转变,产教融合以此来降低专业实训教学成本、提高实训效益。重庆市江南职业学校的机械、电子、服装、涉农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均采用该模式。
2.引企入校共建实训基地。重庆市江南职业学校引入主要加工摩托车和汽车配件合悦机械厂,为产教融合结合、工学交替搭建平台,为机械加工人才的培养模式改革作了卓有成效的尝试。通过校企合作实施产教融合,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机械专业一年级下期学生实训课在车间现场进行,推行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化教学,做中教、做中学,实现生产过程与教学的统一。生产实习融产学于一体,并以面向市场的摩托车和汽车配件生产、装配为主线,安排教学实习任务。
学校借助入驻企业这个理想的、对口的、先进的实习基地实施产教融合,实现了专业培养目标,学生对边生产、边上课、边考核的教学和评价方法非常认同;学生经过生产实习的历练,夯实了职业意识、素养、能力,实现了与企业的"无缝接轨";同时学生实习创收减轻家庭负担。教师在生产实践中提高了工程实践能力,成就了双师型教学团队。
3.与企业行业联合共建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共建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实施产教融合。重庆市江南职业学校与珞璜工业园区的威马农机、茂松农机、重庆建工等公司合作,学校与企业联合招生,学生集中在企业实训利用企业的实训场所、技术指导资源,产教融合共同培养企业需要的具备良好职业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产教融合校企共赢,充分发挥了教育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降低了实训成本、创造了经济效益,有效的保证学生的技能的形成。
二、校企合作拓展办学功能
1.校企合作订单培养。重庆市江南职业学校根据工业园区经济发展的需要,与园区企业合作实施"订单培养"。与企业共同制定、研发课程,制定培养计划。引入威马农机、茂松农机、富士康、金考拉等公司的生产线作为学生实训设施设备,集中实训借助企业的设备和场所,师资、教学组织管理主要由学校承担,部分专业课程与企业协商由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兼任,有效的保证了培养人才的针对性。
2.校企合作抓培训。毗邻重庆市江南职业学校的珞璜工业园是我区的三大工业园之一,拥有纸业、建材、服装和机械制造类企业近300家,企業生产人员素质和技能亟待提升,重庆市江南职业学校"送教下乡、送教入园", 学校、企业、员工三方互动,与园区和企业联动组建园区技工学校和重庆市农民工培训集团,与园区和企业合作开展职工和失地农民培训,提高珞璜工业园区的人才规格,提升园区的竞争力、实现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稳定就业。
3.与行业合作抓培训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建设重、难点在农村,着眼点在农民,科学发展、富民兴渝,重庆市江南职业学校开展职业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让农民增收,助推江津区高效生态现代农业发展。重庆市江南职业学校与区农委和行业合作,以送教下乡的职业培训带动种植业结构调整,全力打造以花椒、富硒农产品为代表的现代绿色种植业,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对留守农民实施花椒、富硒农产品种植技术等培训。富硒农产品种植技术已累计培训15期逾1800人,他们成为江津发展富硒种植业的"领头羊"。与行业联手抓培训成就运用科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特色效益农业,打造花椒、富硒农产品等特色品牌和产业高地,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让数十万农民增收致富,给农村经济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并拉动了我区经济的发展,推动江津由传统农业大区向现代农业强区转型。
三、搭建人才培养立交桥
重庆市江南职业学校职业教育以培养初、中级实用性技能型人才为主,为满足需要,除开设就业班以外,另开设了职业农民中专函授班、对口高考班、中专套读大专班、"3+2"高职对接班等,完善了为农服务培训体系。
重庆市江南职业学校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开拓创新、把握机遇,顺应经济结构调整脉搏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服务中实现自身发展。发挥职业教育的正能量,为经济结构调整服好务、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如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篇7
2015年11月20日,河南省教育厅厅长朱清孟在主持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时指出,要认真总结“十二五”期间河南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经验成就,编制好我省“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切实把全会精神落实到新一轮五年规划中。为此,本刊编辑部特开设专题,邀请职教专家、职业院校负责人和教育行政部门相关领导等,就如何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为河南职业教育的长足发展建言献策。
2015年10月29日,为期4天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闭幕,会议规划了未来五年国家的发展蓝图,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其中关于职业教育的内容表述,再一次明确了“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目标,强调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主要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着眼于企业对人才的技能要求,强调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充分对接。在专业设置上,以职业分工为依托;在培养目标上,以职业能力为标杆;在课程设计上,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在教学内容上,除了提高学生应用技术的能力外,还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在培养方式上,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现场教学,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场景,做到毕业即可上岗。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大力发展、构建和完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校企合作机制。目前,我省的行业企业参与发展职业教育虽有一些政策上的鼓励和引导,但还缺乏具体可操作的方案与细则,从而导致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结合还不够紧密,校企合作仍然是学校热、企业冷。《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试行)》(豫政【2012】48号)、《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若干意见》(郑政【2011】5号)等政府文件虽然对校企合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由于缺乏相关部门具体的操作细则,这些规定很难落实。因此,我们建议政府应出台鼓励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政策措施,建立专门的校企合作协调机构,负责监督、考核和推动校企合作,为行业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和职业院校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将成为“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力量。技能人才是技术研发的重要骨干力量,也是熟练运用技术的具体操作者。
如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篇8
关键词:产教深度融合,企业案例库,教学资源共享
近年来, 随着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 高职高专教学方法、内容和教学管理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对专任教师的教学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需要借助各种不同的教学资料辅助教学。环境工程技术系列专业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需要通过“三废”实际处理案例进行教学, 而通过建设企业案例库, 以网络为平台, 能够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为教师、学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
环境工程技术系列专业企业案例库是以“三废”处理和技术应用为重点, 建设涵盖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 能满足现代职业教育、企业培训、行业对“三废”处理应用所需等方面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实现共享, 从而带动环境工程技术系列专业技能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并为环境行业人员提高和更新技能提供服务, 整体提升高职环境专业人才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企业案例库的建设兼顾教师和社会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及不同用户的学习需求, 具备在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网上交互、自主学习的功能。
一、企业案例库建设的意义
企业案例库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 企业案例知识是教师知识结构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案例的重视体现人们对教育活动规律的重视, 教育案例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工具, 案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 通过案例教学, 教师可以记录自己教育教学经历, 深刻认识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反思, 提升教学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分享经验、加强沟通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同时从学生的理论实训以及职业技术的训练角度来看, 企业案例库所选的企业都具有典型性, 如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固废污染治理以及噪声污染治理等典型的环境保护企业。所选取的典型案例能够与学生工作岗位群对应。所选取的典型工作任务, 如具体的各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的案例, 学生可以通过案例的学习来掌握污水处理厂典型的工艺流程以及各单元操作所涉及的构筑物结构、仪器、设备、以及运行参数和常见故障处理方式。
由此可见, 学生可以通过企业案例分析, 增强自己的实训技能, 提高自己的职业技术水平。而教师则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 使得教学能够更加有效果, 更生动, 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对于社会学习者, 可从案例库的典型案例中获得最新的行业信息。
二、企业案例库的建设保障
企业案例库在建设过程中成立专门的建设团队。建设团队由环境工程技术系列专业专任教师组成。该建设团队负责制定方案, 全面组织和实施项目建设。项目团队专人负责校企双方间的信息沟通、协调建设过程中的事宜, 定期参与项目团队关于建设情况汇报, 主要研究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项目负责人对项目过程进行全程跟踪管理, 明确任务与分工, 同时建立检查报告制度, 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三、建设内容
企业案例库中典型案例包括废水、废气、废渣及噪声的处理技术, 覆盖多个行业, 开发了200 多个企业案例, 满足不同污染物环境监测、不同类别废水处理工艺、不同种类烟气除尘脱硫脱硝、各类废渣和城市垃圾处理工艺、其他污染物控制技术的学习需要。
(一) 某城镇生活污水卡罗塞氧化沟法处理工程设计
某污水处理站规模12000 m3/d, 收集该城镇的生活污水, 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B标准, 满足排水和环保的要求。采用卡罗塞 (C arrousel) 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 在去除B O D5与C O D之外, 还具备硝化和一定的脱氮除磷作用, 使出水N H3-N低于排放标准, 满足国家排放标准要求。
(二) 某钢铁厂吹氧平炉烟气处理案例
某钢铁厂的平炉为倾动式, 双枪氧气顶吹, 装料以铁水为主, 产品为铁锭为主。该案例介绍了平炉生产的工艺流程及烟气、烟尘特征, 最终确定净化方案。该净化方案是目前我国钢厂采用的典型烟气处理工艺。主要处理的无机烟尘气体主要有钻铁口粉尘、燃烧烟尘、喷射烟气, 烟气首先经过上部集气罩收集, 集气罩起集中收集烟尘的作用, 能集中全部烟尘布置泄露。集气罩收集烟尘后, 通过风机烟气先进入余热锅炉, 降低温度, 随后进入电除尘器净化。该工艺有利于回收蒸汽, 并能有效利用能源。
(三) 某钢铁公司转炉钢渣处理案例
转炉钢渣是转炉冶炼过程中的产物, 属于固体废弃物, 占钢产量的10% 左右。转炉钢渣长期存放会占用场地, 钢渣中的金属铁不能及时回收也会造成资源浪费, 因此对钢渣解吸资源综合利用, 包括与处理工艺和钢渣加工工艺。
预处理工艺主要是将转炉排出的热熔渣处理成粒径小于250m m的常温块渣, 典型预处理工艺采用热闷工艺, 将熔融状态的钢渣放置在渣盘上, 用渣车送到渣跨自然冷却至300~700℃后装入闷渣池封闭, 进行间歇喷水人们处理。
闷渣工艺流程为转炉倒渣/ 钢包渣→渣盆 (开喷雾抑尘装置) →缓冷→装池→喷水→盖盖→喷水→揭盖→出渣。
热闷完成后, 对钢渣进行深加工包括破碎、筛分和磁选等, 最终等到相应的产品, 完成的钢渣资源化过程。
(四) 某纤维有限公司厂区综合降噪设计
某纤维有限公司坐落在精细化工园内, 主要产品为粘胶短纤维。针对车间内水泵噪声, 采用通风式箱。废气回收冷却塔降噪在冷却塔的两侧安装减压式屏障, 取得了显著效果
四、展望
企业案例库资源丰富, 形式多样, 包括文本、演示文稿和工程录像等多种形式, 操作简单, 直观、实用性强, 为广大学生、教师、企业员工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了最新、最实用的工程资料。用户注册后, 通过点击企业案例库, 进入后即可通过目录查找所需行业的实际工程案例。
如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篇9
p^py w BBEWt集团理事会换届现场i Liid中德诺浩汽车学院r"^n K%^s MM中兴通讯NC学院毕业生“毕业即就业”鹤壁职业技术学院牢牢把握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加快现代职业教肓体系建设,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具体要求, 逐步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向深层次。 (一) 成立校企合作平台为了深入持久开展校企合作, 早在2007年6月, 学院按照“政府牵头、学校主导、企业参与、三方联动”的原则, 在鹤壁市教育局、劳动与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卫生局、科技局等政府职能部门的积极支持下, 联合河南天海电器 (集团) 公司、鹤壁无线电四厂、鹤壁市人民医院、淇滨中学等六十余家企事业单位, 组建成立了鹤壁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集团, 初步搭建起执行层面合作平台。2009年6月, 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关干成立高等职业教育集团 (试点) 的枇复》 (豫教高 (2009) 21号) , 学院以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为重要形式, 牵头成立豫北高等职业教肓集团。集团按照市场导向、利益共享、合作共嬴的原则, 欢迎各类主体参与集团建设》集团实行理事会制, 设理事长1名, 副理事长若干名, 常务理事若干名。集团秘书处设在学院, 秘书长由1名专职人员担任。集团理事大会为集团最高权力机构, 每届召开一次。集团常务理事会日常行使理事会权力, 每年召开常务理事会1次。会议紧密围绕职业教育新形势新要求, 确定3�5个议题, 由理事成员单位共同商讨。理事会年会对于促进校企合作、融洽关系起到了积极作用。2013年5月, 集团成功换届, 第二届集团理事会正式运行。集团成立五年来.持续创新体制机制.制定了《集团理事会工作制度》《集团秘书处工作条例》《集团优质资源共享办法》《集团企业人员与院校教师双向兼职实施办法》和《集团信息发布规程》等一系列管理制度, 集团规模不断发展壮大, 工作途径不断拓展, 内涵建设不断深化, 合作氛围不断浓厚, 已逐渐发展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具有活力和引领作用的高职教育集团之一。 (二) 搭建协同肓人平台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三对接”要求, 依托职教集团平台, 学院先后成立了机电、电子信息、医药卫生、食品、化工材料、土建、财经、艺术、教育等9个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委员会成员既有学校的专业带头人、骨千教师, 也有行业企业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校企双方以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为协同育人平台, 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共同组织实施教学, 共同协助毕业生优质高薪就业。 (三) 创建品牌示范平台学院各专业结合实际, 发挥优势, 打造了多种校企合作形式, 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大舜口O中兴通汛学院NC学院篥团常务理事会年会
¥1.举办实体学院注重调动企业的办学主体作用.积极探索多元投资机制, 积极提升现代职业教育质量.先后与深圳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德诺浩 (北京) 教育投资有限公司、上海中说教育集团三家企业成立了中兴通讯NC (Network and Communication) 学院、中德诺浩汽车学院和中锐MIDP (Mobile Internet Developer Program) 移动互联网学院。中兴通讯公司投资970万组建11个通信技术方向的8大实训平台, 中德诺浩公司先后投入200多万元购置了13辆德系汽车及相关教学实验设备.中锐教肓集团分期向学院投入先进的软件开发实验实训设备一批集仿真、生产、研发于一体的教学实训平台迅速建立。实训平台紧跟市场步伐.紧贴行业发展, 对接生产一线, 与企业技术革新同步.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职业环境和掌握岗位技能的最优平台2.订单培养为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合作企业主动需求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与学校开办了多种方式的冠名班.量身定做"优秀员工"。2014年7月.学院与鹤壁市永达食品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共同商定以营销与策划专业为基础组建“永达班”, 开展订单教育2014年9月, 学院与鹤壁飞鹤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飞鹤公司) 成功签约, 双方以飞鹤公司青年骨干员工培养培训为主体, 联合开办营销与策划企业班 (即“飞鹤班”) 。2014年9月.学院首届“航空班" (旅游管理专业航空服务方向) 学生入学, 标志着学院与东方领航教肓集团合作办学正式拉开帷幕东方领航教育集团派驻学院项目管理部人员和专业教师参与教育教学2014年9月, 学院与天津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深化校企合作, 联合开办“TQM汽车模具班”, 实行订单培养3.引企入校2014年6月.鹤壁电信在学院顺利建设4G标准基站并投入使用.满足日常通讯工程设计与管理专业的教学和实训工作.平时也成为电信公司员工的培训场所鹤壁电信在公司本部建立了学院实习基地.为学院免费提供教学场地、指导教师和相关教学设备4.办校进企学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具有五十余年的办学历史, 与鹤壁市中医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2008年5月, 学院在中医院建设了一个一体化教室.学生每周二全天在中医院进行临床实践锻炼学习.由中医院康复中心专家现场教学。2013年11月, 学院与河南巨龙升工程有限公司建立了紧密性合作关系, 公司在企业内部为学院学生提供现场教学场所, 学院利用科研设备为公司提供技术研发支持.实现了人才培养的共肓和优势资源的共享5.校院一体在鹤壁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2014年7月, 鹤壁市人民医院成为学院附属医院, 鹤壁“教育第一”和“医疗第一”两家合为一体, 不仅有效解决了教学中的见习实习难问题.还为开展医学技术研究、提高城镇居民医疗水平打下了坚实基础, 标志着学院医护类专业人才培养又上升了一个新台阶, 也标志着鹤壁市高等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R壁职处技木学RS济督蠼学R^^4..UA^/v V R2市未达食a*續公g) 口作办子签字仪式组建“永达班”腿隠酬学院首届“航空班’学生在校内4G标准基站学习校企融合在校内建设技能鉴定中心校企融合在企业开展教学鹤§取业技术学烷附属S烷播癉仅式「署^—, , u m鹤壁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挂牌成立
如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篇10
关键词:产教融合 校企协同 应用型人才培养
课 题:本文系2012年度辽宁省校企协同创新工程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研究与实践试点项目“面向新能源产业的校企协同创新工程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的研究与实践”(辽教发[2012]128号)及2014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产教融合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UPRP20140164)研究成果。
教育部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为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产学研结合发展”是我国近十年来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实践的基本经验与办学方针,也是新时期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着力点和创新点。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劳动者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更应该得到重视,打破旧的教学模式,创立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新模式应运而生。沈阳工程学院结合学校实际和专业特点,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学校教学改革的一个成功案例。
一、产教融合的内涵
关于产教融合,二十多年来教育界使用过很多词汇,诸如“校企合作”“产学合作”“产学研合作”“产教结合”等,2013年,“产教融合”一词出现在教育部文件上。这些与时俱进的用词反映了对“产学研结合”认知的不断完善。“校企合作”把合作主体仅仅确定为学校与企业,认知过于狭隘。“产”不仅仅指企业,更应该拓展至行业、产业;“学”也不仅仅指学校,更多的应该指“学界”,包含学校、科研机构、学术组织等。“教”与“学”相比,内涵更丰富,教育的实施主体、管理主体等均可纳入“教”的范畴,而外延更宽泛,因此,“教”字逐渐替代了“学”字,提出了“产教融合”的新概念。“教”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指“教学”,另一种是指“教育”。所谓融合,反映的是更加密切的主体之间的关系,是合为一体、相互熔化成为一体的关系,反映了产业升级转型和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进程中“产业”与“教育”水乳交融、互为因果的逻辑必然性。“产教融合”这个词的提出,传达出了一些新的理念和导向,在合作主体上,企业、产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不应再是配合和支持的地位,而应该与院校是平等关系,双方负有同样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责任,尽管企业的责任目前还缺乏明晰的法律约束,并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内难以实现;在合作层次方面,无论是一个产业还是一个具体的企业,与学校教育的合作不仅仅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将由此延伸到产业的整个价值链,是两类具有高度互补性资源之间的全要素、全方位的集成整合和一体化合作,是利益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规格与社会需求统一的最佳途径就是产教融合。从表面上看,产教融合的切入点、着力点都在于人才的技术和技能的培养过程。但就其本质而言,是要求职业教育的再社会化,教育要走近产业,走向市场,走出高墙,走入社会。
二、沈阳工程学院产教融合的设计思路及具体实施
沈阳工程学院以新能源科学与工程、风能与动力工程等专业为主体,以校企协同合作面向新能源产业的二级学院为基础,以构建校企协同、改革创新工程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为突破口,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办学研究与实践。
1.校企协同办学院
沈阳工程学院通过校企联合成立了新能源二级学院,二级学院设立了专门的产学研合作办公室,负责校企合作的运行与管理工作。
2.校企协同办专业
校企协同创办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推进卓越工程教育培养计划;成立了由沈阳工程学院教授与企业专家组成的人才培养指导委员会,指导开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真正在专业建设中发挥作用。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构建新能源专业工学交替、回归工程实践的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校企共同精细设计课程体系,确定教学内容。校企联合开发专业课程,动态调整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校企双方协同合作开设了由企业与学校共同设计、开发和讲授的企业课程。在整个教学计划中,企业理论课程有24门,另有14门由校企合作共同完成的实践教育课程,并有两部校企联合编写的专业课教材。
3.校企协同创办基地
校企协同创办多方位、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基地,对学生进行基础和综合工程能力、实践和创新能力的训练。新能源学院协同企业联合建设了一个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一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4.校企协同建设团队
组建由企业技术骨干参加的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聘任一批一线的专业人才作为兼职教师,外派专业骨干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工程实践。2014年,沈阳工程学院聘请了国家电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辽宁太阳能研究应用有限公司、大连德豪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的12名高级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其中集中授课或讲座5人次,新能源学院外派教师深入企业学习7人次,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 22人次,赴国内外院校进修学习3人,教学团队建设大步向前迈进。
5.校企协同培育学生
自2014年7月25日起,新能源学院本科班的29名学生开始接受为期一年的企业培养。学生分散进入了光伏产业链中的光伏电池组件生产、光伏电站建设、光伏电站运行与维护等各个环节进行学习。6名学生进入保定英利集团和中泰集团的电池组件生产、装配、检测车间,6名学生在北京泰豪新能源科技公司进行光伏电站的设计与建设施工,3名学生进入西东集团进行光伏电站的运行与维护,2名学生到沈阳变压器集团的光伏电站参与电站的施工建设,其余学生分别在辽宁太阳能研究应用有限公司、英利集团福州公司、华能新能源公司等企业进行校企联合培养。学生从熟练操作电池片生产车间流水线开始,到在办公室绘制工程图样,再到跟随企业指导教师到工程现场进行实地勘测、安装组件构建系统,然后完成检测、调试、运行与维护,培养了学生踏实肯干、吃苦耐劳的品质,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养,丰富了实践操作经验,深受企业的欢迎。
三、小结
沈阳工程学院的学生通过产教融合、校企联合培养,深入企业参与实际工程,实现了专业培养目标中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备从事新能源开发利用相关领域的生产、应用开发及组织管理等工作的能力的目标。截止到2015年2月,新能源专业2015届毕业生就业人数比例超过90%,就业形势乐观,为行业输送了一批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家颐,万军.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创新的动因与路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0).
[2]席磊.基于校企联盟平台的工学结合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模式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12(12).
【如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荐阅读: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案07-17
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10-09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思考11-05
青岛经济职业学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推进会”成功召开08-03
高校产教融合08-30
产教融合职业教育05-11
如何推动文旅融合发展07-05
校企深度融合运行机制08-30
校企融合文化育人研究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