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成长中的那朵菊
爱是成长中的那朵菊 篇1
爱是成长中的那朵菊
[摘要]日本导演岩井俊二的《四月物语》情节简单:讲述了一个少女的暗恋故事,笔者从叙事学的角度对影片进行了主题和讲述方法上的解读,探索爱情故事背后导演表现出的人文关怀以及其在消费社会中的特殊意义,同时,影片也是日本社会两个典型象征物中“菊花”这一特质的体现。
[关键词] 故事话语成长慰藉意象 商业菊花与刀
当岩井俊二接连完成了篇幅宏大的《燕尾蝶》和小说华莱士的人鱼》之后,有些疲惫的他决定拍摄一部轻松的电影,于是便有了1998年的这部爱情小品《四月物语》。
如果说一部电影的时间只有67分钟,我们能期望它给我们讲出什么意味深长而且又不凌乱的故事吗?《四月物语》给出的答案不仅是肯定的,而且无论是内容还是叙事方法上都让人回味悠长。从电视短片起家、以拍MTV见长的岩井俊二通过一种简约而不简单的方式,又一次给我们展现了他那弥漫着爱与哀愁的青春情结。
一般的叙事理论认为,每一个叙事都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故事,即什么人碰到了什么事;二是话语,即这个故事是怎样被人讲出来的。”本文就试从这两个方面对这部影片进行分析和解读。
《四月物语》的叙事主人公和岩井的几乎所有片子都保持了一致。无论是98年之前的《烟花》、《情书》、《梦旅人》、《燕尾蝶》,还是98年之后的《关于莉莉周的一切》、《花与爱丽斯》,他的摄影机记录的对象总是偏爱那些等待成长的少年。而在“什么事”上,《四月物语》与岩井的另外三部影片可以并成一个系列:从《烟花》、《情书卜直到《花与爱丽斯》,岩井用他的镜头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个暗恋的故事,而那些少年说不出来的爱之所以能够触动人们心底最柔软的记忆,也许并不是因为它与爱情有关,真正的关键在于它是孩子们成长的证明。
从这样的角度来理解《四月物语》在“说什么故事”,我们经由少女榆野卯月并不复杂的经历,看到的其实是生活中每个人成长必经的主题:关于慰藉、关于希望、关于过往记忆在生活变迁中的意义。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在人世间行走、奔跑甚至只是待在原地,其实都是需要有动力的、在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青春岁月,我们尤其需要一种对世界的渴望、对未来的好奇、对生活的热情。然而遗憾的是,年少的岁月恰恰是最容易受伤的时光――那些伤害,可能来自种种尖锐的人或事,也可能只是来自自己心里面无边的孤独和迷茫。于是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都需要一种慰藉,或者说成长本身就是不断寻找慰藉的过程。少女卯月偶然间得知那个自己暗恋的师兄考上了东京的大学,于是成绩并不理想的她只是为了追随这个心中的秘密,创造了“爱的奇迹”,竟然出乎意料地考上了东京的著名学府第一次独自离家、内秀腼腆的她一边在异乡尝试着融入新的环境,努力争取邻居和同学的好感,一边怀揣着与男孩相遇的希望寂寞地在这个城市里游荡;在那个大雨滂沱的日子,男孩竟然认出了她这个曾经的师妹,少女的世界被点亮……青春的岁月,谁没有过这样漫无目的却心有牵挂的日子?谁不曾试图寻找能将自己生活点亮的慰藉?看着少女卯月坚守和寻找的过程,也许每个人都会轻轻地问上自己一句:我的慰藉在哪里?
这一暗恋主题甚至不仅局限于个体的情感意义,而且似乎也具有某种社会学:意义: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远离故土在外漂泊的时候,一方面要带着过去深深的烙印;另一方面要面对一个与过去截然不同的世界、遇到不同的人和事。卯月一方面竭尽自己的全力去打动满心戒备的邻居、争取新同学的好感,让自己面对和融入新的生活;另一方面,当她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就会把心底的那个秘密小心翼翼地拿出来品尝和回味。在新的环境中,在不断的成长和改变中,他是她证明自己过去身份、抓住自己过去生活影子的一个线索,对他的牵挂会让她去思考自己的人生,在不可避免的成长和改变中找到自己的来路:当许多人在异乡的生活中逐渐遗忘甚至迷失自我的时候,少女卯月却因为有了这份牵挂,可以不再害怕未知岁月中由于改变而带来的困惑和迷惘,因为只要她记得哪个新旧交替的四月,她就不会忘了自己究竟是谁、究竟发生过什么,也终会凭着这份记忆去获得新的成长和改变。那不曾说出口的爱,让少女更加清晰地认识了自己,也因而成为个人成长的见证。
在“说什么”上,岩井一如既往地通过这个青春暗恋故事去为生活中的一切遭遇寻找人物性格的线索、激情的根由。至于在故事的讲述方法,即“怎么说”上,《四月物语》既与岩井的其他影片一脉相承,又有不同于其他影片的特别之处。
值得玩味的意象和细节一直是岩井作品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四月物语》中,当卯月骑着那辆自行车或悠闲或忙碌地奔走在这个陌生城市的路上,你会在一刹那尖惊觉,原来岩井影片中的主人公,那些成长中的少年,很多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比如《情书》中的藤井树,比如《关于莉莉周的一切里面的那群男孩子、在寂寞迷茫而又充满渴望、期待探索青春真相的日子里,自行车是这些孩子的忠实伙伴,也是他们内心的真实写照和外在物化。他们始终在行走、在寻觅。这样的象征意味,在陪伴少女卯月的那辆自行车身上,显现得尤为突出、影片中大部分的镜头都是对准卯月那孤独的身影,而当她骑车穿梭在东京的街道,少女平静的生活表象与其内心的热烈、动荡和寻找的渴望形成一种潜在的对比关系,以微妙的手法给人广阔的想象和解读空间。特别是那样一个情节:卯月安静地在草坪旁的长凳上翻着从男孩兼职的书店买来的书,镜头里的那对恋人显得那么扎眼,过了一会儿卯月终于站起身来推着那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离开,开始了新的奔走。
还有影片最后那把鲜红色的雨伞,残损不全,然而那么明艳。卯月撑着这把雨伞,在灰暗的雨天里变得光彩照人。也许这种不能表达的青涩恋情注定像这把伞,是一个不完满的遗憾,但是它的意义在这一刻张显得淋漓尽致――它点亮了迷茫岁月里的一片天空,更让我们清晰直接地看到了卯月那一刻充满欣喜、慰藉和希望的斑斓的内心世界。
岩井的镜头语言还注重在细微处刻画和表现人物,比如那次男孩整理书柜时不经意地和卯月打招呼,少女的表情很平静,然而轻微摇晃的镜头将卯月内心的风生水起透露无余。
与以往作品不同的是,岩井在拍摄这部电影之前,只是写出了简略的故事大纲,电影中的很多场景和对话都是在现场即兴创作的。没有过多复杂情节的《四月物语》头绪分明,是一部相当轻松而又回味无穷的小品式的影片――对于一部只有67分钟的影片来说,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它在美丽的青春恋情之下,展示出来的是对人的关怀。
当商业化、“后现代”的大潮在全球范围内汹涌澎湃,爱情题材越来越面临着供人消费、供人娱乐的命运。我们看到了太多无深度、无景深的情节,经历了太多令人兴奋却又晕眩的视听时空。而《四月物语》虽然轻松虽然唯美,却不回避人要面临的现实困境。影片没有戏剧性的结局,没有预先设定好的人物命运的走向,最后给出的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尾,少女卯月和男孩之间的故事就此打住或者继续发生都是可能性中的一种,因为《四月物语》所要展现的不是封闭式的爱情戏剧――它所关注和探讨的,不是一般商业化、模式化爱情电影中强加给个人而处于个人命运之外的戏剧性情节,而是每个普通人都会遭遇的内心冲突,是内在与每个人的人生经历和人生境遇之中的问题。
《四月物语》不像一般商业电影那样尽情地释放观众的潜在视觉与心理欲望,岩井俊二用他细腻的手法和诗化的风格为我们证明了电影艺术的超越性和人文关怀在当今消费社会的存在。美国学者罗斯?本尼迪克特曾用“菊花与刀”这两种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来揭示日本文化和人性中的双重性。如果说在日本人的世界中,菊与刀这两种截然相反的东西构成了奇特的“互补”,那么这样的“互补”在岩井的电影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相对于《梦旅人》、《燕尾蝶》、《关于莉莉周的一切》这几部展现“残酷青春”的作品而言,《四月物语》就像那柄锋利刀柄上盛开的一朵纯美的菊,它绽放出的幽香仿佛在告诉人们:爱,其实可以是我们迷茫青春中的慰藉与希望,它的引领是我们成长的证明。
【爱是成长中的那朵菊】推荐阅读:
童年的那件小事成长日记10-10
成长的小学作文:成长中的点滴05-30
成长中的校长05-13
成长中的伴侣06-03
成长中的烦恼07-05
成长中的快乐11-07
成长中的快乐07-15
成长中的味道10-17
成长中的回忆作文07-03
成长中的校园作文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