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经信委交通科工作总结及2025工作计划

2024-05-25

2024年经信委交通科工作总结及2025工作计划(精选6篇)

2024年经信委交通科工作总结及2025工作计划 篇1

2014年经信委交通科工作总结及2015工作计划

2014年交通科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经信委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科室和铁路部门的大力配合支持下,认真履行职责,扎实开展工作,圆满完成了春运工作和铁路专用线管理等其它各项工作任务。

一、2014年工作基本总结

市经信委交通科严格按照市编委核定职责开展各项工作,克服人员少、工作量大、协调服务难度大等困难,认真负责,扎实工作。

(一)、认真抓好2014年春运管理工作,确保春运有序推进

作为春运办的具体承办机关,较好地完成了2014年全市春运工作。2014年春运,通过合理安排各种运输能力,克服了我市运能不足和雪灾等诸多困难,圆满完成了工作各项任务,在“高铁春运”的新情况下,调整工作思路,主攻农村春运市场,涌现出了许多先进典型,并受到了省春运领导小组督查组高度评价(省春运领导小组督查组在对永州春运的督查中对永州春运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即“新情况、新思路和新成就”,《永州日报》在春运结束时头版予以报道)。据统计,在为期40天的春运过程中,全市共运送旅客712.2万人次,其中:铁路完成客运量39.5万人次,公路完成客运量631.69万人次,水运完成客运量40.44万人次,民航发送旅客5195人次,实现了旅客进出畅通和各种生产生活物资正常运输目标。春运期间,全市共出动警力19849人次,警车7246台次,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33375起,其中查处超速16760起,客车超员357起,酒后驾驶93起,疲劳驾驶140起,未年检车辆941起,涉牌涉证2283起,违法停车11243起,无牌、无证、报废车1255起,假牌假证14起,货车载客289起,卸客转运465人。春运全市共发生上报道路交通事故12起,造成3人死亡,1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8000万元,同比分别下降29%、70%、31%和56%,没有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没有发生严重交通堵塞,没有发生公路“三乱”问题。XX市蓝山南风坳春运检查站被评为春运先进单位,交通科邓绍松、交警支队伍齐柏、XX县政府办谢启兴被评为全省春运优质服务先进个人。

(二)、强力推进铁路专线和交通综合管理,强化交通运输服务 永州的市区铁路专用线工作主要由市经信委下属的XX市铁路专用线管理办公室(正科级事业单位)管理。市铁路专用线管理办公室与市经信委交通科两块牌子一个人工作。铁路专用线管理工作,今年内主要抓了下列几项:一是狠抓铁路货运量调度统计工作,在市委市政府要求邓绍松脱产抓工业招商引资和脱产搞湘江纸业搬迁工作的情况下,坚持每月做好铁路货运量统计报表,按时按质完成全省铁路货运量联网直报工作,没有拖全省铁路货运工作后腿。二是加强铁路系统创卫工作,多次协调督促铁路系统各部门参与、配合、支持XX市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工作,要求铁路系统创卫工作不留死角,不讲价钱,舍小单位利益顾全“永州创卫”大局,较好完成了市创卫办交界的各项工作任务(工作职责之外任务)。三是加强铁路道口、铁路专用线安全监管工作,按照省经信委和省铁路专线办的统一要求与部署,指导、协同广铁集团工务段给十个铁路道口发放安全警示标牌;并针对社会道口安全隐患大、居民安全意识淡薄等情况,在黄泥井社会道口旁树立两块永久性的铁路管理法规宣传栏,加大对《铁路专用线管理法规》的宣传力度;在省经信委、省铁路专线办的领导下,制定了全市社会道口安全大检查方案,开展了铁路社会道口安全大检查,对黄泥井市场社会道口进行临时抢修;多次开会协调推进黄泥井市场社会道口大检修和大整改,积极争取市财政资金,得到了市财政评审中心的支持,多次协调市城建投与铁路工务段关系,尽力消除社会道口安全隐患。四是协助XX市飞机场迁建办做好2000—2013年来的铁路货运量和旅客发送量统计、调研工作,这项工作涉及面广、时间跨度大,工作难度大。五是搞好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两业对接活动,参与全省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两业对接培训,做好湖南熙可食品公司与湖南省晟通物流公司的有效对接,加强永州的罐头食品销售,帮助永州罐头食品公司等几家企业申报物流项目资金,并提请省交通处对永州罐头食品公司、邦联物流公司进行了检查;帮助永州铁路专用线企业申报铁路道口安全路牌标志;帮助申请了永州铁路专用线铁路道口安全资金。六是积极向省铁路专线办汇报和与广铁集团衔接,协调好了南岭化工厂的铁路专用线拆除工作,维护了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参与了永州火车货运站搬迁、高铁站项目建设等工程调研。

(三)、大力开展工业招商活动,注入工业发展强劲动力

被抽调进市经信委工业招商小分队,专职开展工业招商引资,主要做好下列工作:第一,每月按时完成报送招商引资月报表,如实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做好项目认定、评审工作;第二,广泛联络客商,并加强日常跟踪服务;第三,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开展以商招商、网络招商等形式。把客商邀请工作做扎实,先后邀请了香港约克夏集团董事局刘国华主席、中国500强之一的安邦保险公司林生农副总、浙江菲斯克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左明董事长、湖南九盛新能源公司杨涛副总、肖哲哲技术总监、《企业家日报》湖南首席记者李凤发、湖南永大投资公司向爱良董事长、广州鑫利数控公司张总经理、香港港宝实业公司刘健、国药集团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湖南驰越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唐宏伟总经理等到永州来访、考察。第四,在2013年编制的《工业招商引资项目指南》基础上,广泛征求市发改委、市农办和市商务局意见,收集企业项目,重新编制《2014年工业招商引资项目指南》,上报给市政府分管领导和有关部门,夯实工业招商引资基础,为开展沪洽周等工业招商活动服务。第五,加强招商引资宣传。撰写了《产业招商讲座》和《改进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加快发展战略新兴产业》讲座课件,供有关领导在全市招商引资培训班上授课,对全市招商引资小分队骨干进行工业招商培训,提升招商队伍素质,加强工业招商引资队伍建设。将2013年印发的《工业招商引资项目指南》分发给市直工业能源组和市直40个招商小分队、到永州访问的企业老总们,请他们帮助宣传、招商,为全市工业全面招商服务;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导,扩大影响,提高项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在本委网站、《中国县市招商网》、新华社《发展论坛》、《红网》等新闻媒体发表工业招商项目和招商信息,特别是创新招商方式,在相关网络上发布招商信息,主动开展网络招商,引起了北京毅锋伟业有限公司的曹树轩副总监、北京华厦国际投资公司、《企业家日报》传媒公司等单位对有关项目的深度关切和对接,并要求企业积极主动、多渠道推介项目,多方式联系客商,多层次寻找伙伴。

1、成功引进大唐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开发建设风力发电

2013年6月底,经信委派出工作人员参加湖南省政府组织的港洽周活动,在港洽周上,经我委牵线搭桥,XX区政府与香港上市公司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意向协议。2014年3月,双方在北京正式签订了《合作开发协议》。协议规定,石岩头风电场投资约4.8亿元,大庆坪风电场投资约7.6亿元,总投资约12.4亿元,建设期限18个月。工程计划在11月底12月初正式开工投产,大量前期工作基本完备,目前正在省国土厅办理土地审批手续。

2、成功引进国药集团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开发建设希尔生物医药产业园 经XX市经信委招商小分队牵线搭桥,世界医药500强企业国药集团的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与希尔天然药业有限公司于2014年5月正式签订协议书,合资开发希尔生物医药产业园项目,第一期投资2.5亿元,第二期投资7.5亿元,目前已经到位8000万元,拟落户永州经开区,现在正开展项目选址等工作。

3、引进上海红星美凯龙公司建设商贸物流项目 经我委招商小分队与市卫生局招商小分队联合引进,由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前50位的上海红星美凯龙公司与广西春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联合开发永州红星美凯龙商贸物流项目,总投资7.8亿元,引进2000多家国际、国内著名品牌企业入驻,建成投产后每年纳税3000万元以上。

4、其他招商引资工作。XX市经信委小分队将湖南永大投资公司引入XX市,初始想引入到中心城区,多次与XX市经开区、冷水潍高科园、XX区工业园(商务局)磋商洽谈未果(土地紧张),于5月初,将湖南永大投资公司推荐给XX县政府和工业园,总投资2-4亿元。2014年5月初,市经信委小分队与市卫生局招商小分队共同引进湖南省驰越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到冷水滩高科园,建立力帆汽车在湖南省、XX区的仓储物流中心,总投资2亿元以上,目前已经租用并装修了XX区交通局门面开形象店,在XX市内注册成立新公司——湖南众行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但因其公司股东矛盾没有实质进展。联系一年多的浙江方邦集团、浙江菲斯克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初始打算投资1亿元到永州兴办投资担保公司,后改投资新能源项目,目前经陈文浩书记促成,已经与XX市经开区签订1.3亿元兴建科研大楼项目的协议。此外还就异蛇酒深度开发项目、广州鑫利数控有限公司的数码控制项目、长丰汽车10万辆整车生产项目、永州到XX县高速公路项目等与市外客商进行了多次对接、招待、服务。

(四)、主动开展综合交通和工业招商报道,提高经信委社会关注度 市春运办编发了六期《春运简报》,在本委网站、新华社《发展论坛》、《华声论坛》、《红网》、《永州日报》、《永州新闻网》等宣传媒体上编发信息和报道100多条,进一步提高了全市春运安全意识。永州火车站每天联系当地新闻媒体发布车次、票务等动态资讯及次日资讯,发布重要铁路资讯信息。同时在永州电视台、广播电台主要频道开通专栏,广大市民打开电视和广播就可收看收听到春运资讯。同时春运运期间积极撰写新闻稿件和信息,分别向永州日报、永州电视台、永州之声、永州新闻网等主流媒体发送车讯、票讯、便民利民等新闻通稿,截止2月24日,永州车站在湖南日报上稿2篇,中国日报1篇,新华网2篇,人民网2篇、新浪网1篇,永州日报上稿6篇,中国新闻网上稿15篇,永州新闻频道、永州综合频道播报12次,永州之声播放火车站春运票务、出行信息60余次。XX县开动各种宣传工具,加强对非法农用车整治的宣传力度。印制30000余份春运宣传资料,组织乡村两级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人员和信息员进村入户发放资料;利用手机报每天向全县群众播放温馨提示;在道州网开办春运专栏,宣传文明交通安全知识和农村道路春运信息;在道州电视台开展道路交通实时播报节目和公益广告;与移动公司联合建立短信平台,宣传乘坐农用车的危害;同时每个乡镇组织一个宣传队,逢圩日开展宣传,教育群众拒绝乘坐农用车等非客运车出行。在巡逻、管控和整治过程中,采取面对面向驾驶员和出行群众宣传、分发宣传资料、张贴标语、摆放展板等方式开展宣传教育,为群众春节期间出行创造良好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环境。永州火车站印发《永州火车站春运服务指南》20万份,在地道、广场等地悬挂横幅揭示300余块,同时积极与XX市主流媒联系,通过报纸、网络、电台、电视等各种渠道,让旅客坐在家中、走在路上便可轻易了解到购票信息。1月28日,XX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利用县城逢圩日组织机关民警在县城繁华街道开展了“情满旅途,交警同行”主题宣传活动,宣传民警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宣传画册1000多份,向群众咨询讲解交通安全知识120人次。市交警支队在永州电视台、芒果radio永州之声晚8点黄金时段开办春运交通安全专栏,开展安全宣传429次,春运整治专稿5期,警示广大司乘人员时刻注意安全出行。特别是市公安局与芒果radio永州之声合作建立的“110直播室栏目”,每天17—18时曝光交通违法、发布路况信息、提供违法查询,已经成为永州人身边的交通广播。三是短信平台定时发布提示。市交警支队与国防科技大学信息工程研究所合作开发了永州公安交警短信告知服务平台,春运期间共发布安全提示短信57145条,此外,各大队还发放宣传资料183378份,设置宣传提示牌2297块,提高了广大驾驶人遵守交通法规的自觉性。

在XX市人民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发表《勇于攻坚克难,敢于争先创优--XX市春运工作会议在冷水滩顺利召开》、《省经信委交通处考察XX市物流项目并给予好评》、《永州工业系统新年谋划招商新局》等18篇文章。在《经济日报》社主办者的《中国县市招商网》上发表《长沙太阳热发电定日镜自动控制系统传动装置项目》、《2013年永州工业招商成就非凡》、《永州交通大发展,支撑经济大赶超》等文章,在《企业家日报》和《企业家日报网》发表《链条延伸催生大产业——湖南永州崛起汽车配套产业集群》、《永州人的汽车梦》;在《中国商品售后服务网》和《售后服务网》、《中国诚信交易网》等上发表《湖南永州崛起汽车配套产业集群》。此外还在新华社《发展论坛》、《华声论坛》和《红网论坛》等上面发表《永州创新方式,打造特色春运》、《XX市2014年春运:主攻农村客运市场》、《改进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加快发展战略新兴产业》、《XX市经信委开展专业招商成就突出》、在省经信委网站发表《永州交通大发展,支撑经济大赶超》、《省经信委交通处考察XX市物流项目并给予好评》等文章,加强对我委工作特色、成绩的宣传报道。此外,还被抽调到湘江纸业技改搬迁办,做了湘江纸业技改搬迁项目的大量前期工作,比如湘纸搬迁项目的调研与可行分析,项目进展情况的汇报、搬迁地址的测量与协调、工作简报的编印、工作经费的筹集等。

二、2015年工作初步计划

2015年工作初步计划在2014年工作基础上,按照“打基础、抓重点、破难题”的思路有序推进。

1、打基础

一是进一步理顺铁路专用线管理体制机制,借鉴外地经验,争取委领导重视、市编制办支持,恢复XX市铁路专用线办公室人员编制和收费,切实履行好、发挥出铁路专线办应有职能职责;二是协调好与广铁集团永州货运车间关系,加强铁路货运统计工作,进一步强化省联网直报工作效率;进一步加强与市交通部门联系,强化全市公路、水路、铁路货运统计工作,做好全市交通运输量分析;三是建议强化工业招商引资基础工作,比如收集工业招商统计信息、做好工业招商调度、协调、跟踪服务,强化工业招商考核,建立健全奖励制度,用工业招商手段强力推动工业经济强劲发展。

2、抓重点

一是按照“抓两头促中间”思路抓好2015年春运工作,即抓好“高铁春运”和“农村春运”两头,促进城市市区春运有序安全高效运行;二是配合参与永州火车站高铁站、货运新站建设项目规划、论证工作;三是继续抓好制造业与物流业两业对接活动,推动永州工业又快又好发展,特别是主动参与神华火电项目的铁路专用线建设、永州无水港建设等重点项目建设;四是积极推动永州物流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开展,争取促进永州物流产业上新台阶。

3、破难题一是建立健全铁路专用线社会道口由市政府与广铁集团、市区政府共建共管体制机制;二是建立健全铁路专用线产权使用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三是考察株洲、岳阳、娄底、衡阳等地市铁路专用线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铁路专用线管理体制机制;四是借鉴商务局做法,积极争取市政府加大对工业招商引资的资金、政策支持,建立健全工业招商引资考核奖励办法与机制。

2024年经信委交通科工作总结及2025工作计划 篇2

2012年是全面实施“六五”普法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我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按照省、市经信委统一部署,进一步加大普法力度,创新普法意识,增强法制意识,为构建法治社会、平安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2012年我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大局和“三争三实”的总体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工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自主创新为动力,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好基础,扎实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为促进如东经济发展、实现跨越赶超营造浓厚的法制氛围,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一、全面推进“六五”普法顺利开展

1、抓好“六五”普法动员部署工作。深入分析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面临的新特点、新形势、新任务,研究制定经信系统“六五”普法规划,全面启动“六五”普法各项工作。

2、围绕启动“六五“普法集中组织开展系列宣传工作。着重宣传“六五”普法规划的指导思想、主要内容、任务目标和工作措施,为建设“法治如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13、利用新闻媒介搞好宣传。围绕“六五”普法的启动抓好新闻信息工作,协调各部门办好在有关报刊上的专版,宣传“六五”普法的新做法和新经验。

二、围绕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开展法制教育

1、突出抓好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宣传教育。坚持把学习宣传宪法放在首位,以宪法颁布30周年为契机,深入开展以宪法为主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宣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党的领导、依法治国、执政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的理念。

2、突出抓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法制法规的宣传教育。按照“六五”普法规划要求,针对不同行业和对象的特点与需求,开展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主题宣传活动。围绕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大力宣传经济结构调整、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科学进步和自主创新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大力宣传诚实守信、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相关的法律法规。

3、突出抓好服务社会管理创新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着眼于党的十八大召开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大力宣传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公正廉洁执法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引导公民依法表达诉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深化机关和企业学法用法

1、不断强化领导干部、公务员和执法人员学法。坚持和完善党组中心组集体学法、领导干部述法考评制度。加大对公务员

特别是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培训力度,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培训、考试、持证上岗制度,进一步提高公正公开、廉政高效执法水平。开展机关依法行政工作案例总结和宣传,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和水平。

2、深入开展企业单位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研究制定2011-2015年全县企管人员学法用法工作实施意见,并认真组织实施。建立健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每半年召开1次会议,针对新形势,研究新问题,制定新对策。协调相关部门,建立完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健全法人治理机构。协调相关涉企部门抓好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培训工作,确保企管人员每年不少于6天的法律知识继续教育。指导用工企业对职工开展法制教育活动。

四、推进有特色的法治文化建设

1、把普法与企业平安创建相结合,积极开展“诚信守法企业”创建活动。坚持普治并举,确保企业无重大安全事故,无假冒伪劣害产品、无侵犯知识产权、无违反税法、环保法和劳动合同法等违法行为,企业领导无侵占、挪用、贪污等违法乱纪现象。

2、积极利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信息安全宣传月”等时机,结合各类法律法规宣传月、宣传周、宣传日,组织开展各类主题宣传活动,扩大法制宣传的社会影响力,进一步形成全社会人人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等途径,经常组织普法教育和法治实践活动。通过开展法律知识竞赛、征文等活动,不断提高法律意识。

五、强化法治保障机制

1、加强组织领导和队伍建设。及时调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对法制宣传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高度重视普法工作,作为部门依法行政工作的重要内容。普法教育工作可采用自学与集体学习相结合等方式,切实将普法教育和依法行政结合到实际工作中。

2、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执法、谁普法”的要求,认真落实县“两办”下发的《2011-2015年全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目标任务责任分解表》,组织开展活动,规范档案台帐,加强督促检查,落实经费保障,做好迎接“六五”普查中期检查验收的准备工作。

3、建立完善“六五”普法目标责任制,探索激励制约机制。分解落实“六五”普法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建立机关内部普法目标任务年度总结报告制度,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深入分析依法治理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完善各类普法对象学法用法制度。

如东县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4年经信委交通科工作总结及2025工作计划 篇3

(产生日期:2015-01-12)

2014年,我市工业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在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双重叠加的不利影响下,工业经济运行主要指标出现较大幅度下滑,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增长7%左右。在经济下行压力极大的情况下,我市工业和信息化系统毫不懈怠,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全市工业经济基本面保持平稳,工业运行质量进一步向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预计增长10%左右;尤其在工业经济深度调整优化上取得扎实进展,创新驱动、两化融合、结构调整、新兴产业发展、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实施国际化战略等方面均取得突出成效,为迎接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实施,建设工业强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工业经济基本面保持平稳

面对罕见的困难局面,全市上下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应对措施,全力保持工业经济平稳发展。完善了300户重点企业、1000户中小企业、88户重点用电企业和工业项目数据库,加强运行监测,研判运行走势,及时提出对策建议。年初即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的通知》,直接为企业减负20多亿元。先后制定实施了《关于促进当前经济稳增长的若干意见》、《促进工业经济增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消费品行业市场开拓和品牌建设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发挥保增长专项资金作用,有针对性地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市场开拓、品牌推广和电商平台建设。继续深入实施“一企一策”工作措施,对47家重点企业在项目建设、市场开发、融资等方面共75项问题,建立台账,逐一推动解决。

全年确定了160个重点工业项目,逐项跟踪,按月调度,开辟绿色通道,强化要素保障,推进项目建设,全市工业投资预计增长13%左右,一批项目顺利投达产,为工业经济平稳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奇瑞汽车全年生产整车10.8万辆,实现产值107亿元;东风日产新车10月18日下线后,实现产值10亿元;华晨专用车机场摆渡车年产量达90台,全年产值同比增长4倍;在几大整车项目带动下,汽车零部件和装配企业项目建设活跃,全市汽车制造业年产值同比增长40%。辉瑞制药舒普深、立普妥等品种扩产项目投产,全

年完成产值同比增长23%,拉动生物医药行业年产值同比增长20%。菱重冰山离心式冷水机组、铭源石化、汇程铝业一期、比亚迪纯电动客车等项目陆续建成投产,红沿河核电站2号、3号机组投入商用,为当年和今后工业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增长点。

产业集群化发展特征愈加明显,19个省重点产业集群全部超过百亿规模,3个集群超过千亿规模。金州新区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成为我市第5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瓦房店轴承产业集群成为国家工信部首批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金州新区规划建设的精密制造产业园、庄河市规划建设的家居产业园、普湾新区规划建设的电路板产业园等具备了集群化发展的基础条件。

二、产业结构调整扎实推进

全市工业战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取得了突出进展。装备制造业以智能化、绿色化为调整方向,瞄准智能制造装备,产品、产业优化升级实现新突破。我市企业研制的高速精密机床和智能制造生产线成功步入航空航天、核工业和军工领域,部分设备打破我国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大连机床集团、光洋科技等企业加强工业机器人研制,具备了批量化生产能力。冰山集团通过国际合作,补齐了缺少离心压缩机的短板,成为全国唯一掌握全部制冷产品链的绿色装备制造企业。围绕核电装备研制,我市形成了承担新一代核电技术装备国产化任务的企业集群,一重大连加氢成功制造国产首台三代核电AP1000反应堆压力容器;大高阀门成功试爆世界首台、规格最大的爆破阀工程样机。一批装备制造企业集中力量组织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华锐重工集团成功建造全球回转直径和全冲程最大曲轴,打破了日韩在该领域的长期垄断;瓦轴集团成功研制外径11米超大型剖分推力球轴承,填补国内工艺、制造与检测技术空白;大连机车独家研制的和谐N3高原型机车实现国产大功率机车首登世界屋脊。

汽车制造业是一个地区制造业能力水平的标志,也是我市产业结构调整的着力点。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基础雄厚,几乎涵盖了全部汽车零部件产品类别。在此基础上,先后布局了一汽大客、黄海、奇瑞、华晨专用车、东风日产等整车项目,产业链日趋完整。几大整车项目的布局投产,又进一步推动汽车零部件产业集聚壮大,大众一汽发动机、固特异轮胎等企业纷纷确定了在我市上马的新项目,20余家汽车配套企业入驻保税区汽车配套产业园区。

石油化工产业以健全产业体系、拉长产业链条为主线,改变了“有油头、无化尾”的状况。随着恒力石化PTA三期项目的基本建成,我市PTA生产能力突破1200万吨,成为全球最大的PTA生产基地;年内规划的恒力石化、逸盛大化聚酯项目,将使我市化工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长兴岛(西中岛)石化产业基地总体发展规划获国家批准,定位于建设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并承接市区、大孤山等相关区域石化产业的调整和转移,将全面实现我市石化产业结构和布局的调整优化。

船舶工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发展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目前,我市海洋工程的产业规模居国内首位,大船海工成为国内海洋工程项目最大的总承包商,产值同比增长73.6%;大连中远船务成为中远船务集团海洋工程产业布局中以改装FPSO为主的基地,产值较上年增长88%。在高技术船舶研制上,大船集团完成自主研发、自行设计的国内第一艘10000TEU集装箱船“中海之春”号的建造,跻身世界建造超大型集装箱船先进行列;展翔海事在国内大型铝合金高速船研发设计领域处于领先水平。

电子信息制造企业着眼新一代信息技术调整产品结构,中国华录集团面向大数据产业,研制大容量蓝光存储光盘库,并成为名列国内前茅的智慧城市产品和解决方案提供商;环宇阳光集团取得国家军用标准认证,成功跻身国内通信专网设备生产商前三位,并积极布局发展网络安全产业。我市将集成电路产业列为电子工业结构调整的重点,编制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振兴行动计划》,维德集成电路、爱康普科技等一批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发展活跃。

消费品行业引领重点企业增加科技含量、强化品牌推广。瑞光集团建设了全球第一条可冲散水刺非织造布生产线;珍奥集团研制的今得瑞胶囊成为我国唯一的保健食品国家级科技计划产品。对真心食品、尚艺玻璃、海晏堂等42家企业品牌推广给予资金扶持;大连酒厂通过打造“狮子口”品牌,年销售额同比增长30%。在消费品行业率先推出统一的“大连造”品牌,并在系列展会上亮相,取得较好反响。

三、新兴产业呈现旺盛增长态势

在工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局面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展现出旺盛活力。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装备、新材料等9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产值预计增长20%。在节能环保装备领域,我市具备了先发优势,融科储能是世界上唯一同时掌握全钒液流储能关键材料制备技术和电池系统制造集成技术的企业,其在普湾新区建设的产业化基地已正式启动。在新材料领域,我市形成了以花园口国家新材料产业基地为核心区,高新园区为研发区,金州新区、普湾新区和旅顺北路产业带为辅助区的产业格局,涌现出富鼎碳素、怿文新材料、兆科生物、正大能源等100余家企业,行业涉及高温合金材料、航空航天合金材料、碳纤维及复合材料、高分子防腐材料、先进陶瓷材料和核用硼材料等多个领域。金玛硼业成为亚洲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硼业领军企业;博融新材料国际市场订单激增,产值同比增长50%以上。我市新能源汽车行业虽然规模尚小,但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相关产业聚集态势明显,比亚迪纯电动客车新车下线;比克电池大连产业基地正式投产;新源动力、大电机、启明海通、伊科能源等企业在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等领域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多项技术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销售收入保持10%以上的增速;华信、东软、文思海辉入选全国软件外包十大龙头企业,现代高技术、心医国际分别入选交通、医疗行业信息技术服务龙头企业;创建“中国软件名城”部省市合作备忘录正式签署。依托多年来形成的技术、人才积累,我市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涌现出一批颇具潜力的企业。在物联网应用方面,美恒时代开发的组态开发平台具有国际领先水平;海心信息在全国供热物联网领域占据首位;楼兰科技车联网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研发的“车讯通”已装配10万辆机动车。在云计算领域,华信按照国际T4标准建设的云数据中心投入运行;联通数据中心成为阿里云东北节点;亿达名气通数据中心主体建筑封顶。在大数据技术领域,现代高技术开发的出租汽车服务管理信息系统上线运行;圣力来基于工业大数据的动态设备监控系统,性能和技术水平超过国际同类产品;达硕信息技术开发的复杂化学相关领域大数据处理云平台填补国内空白;瀚闻资讯拥有全球最大的国际贸易统计数据库,为近万家客户提供大数据分析服务;泰昌科技运营全国首个大数据用户画像平台,并成为国家大数据标准工作组成员单位。

四、城市智慧化建设成果突出

2014年是城市智慧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一年。我市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城市智慧化建设的意见》和《大连市城市智慧化建设总体规划》;入选国家首批“宽带中国”示范城市、“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和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试点示范城市、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大幅提升,大规模开展光纤到户改造建设,家庭光纤宽带网络接入能力超过180万户;建成4G基站4000多处,实现4G信号城区覆盖,4G用户超过40万;建成无线覆盖热点区域2000余个,投入无线接入设备近10万台,覆盖了主要商业街区、公共服务区;主城区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小区覆盖率达96%,新增用户96万户,同比增长150%,新发展高清用户17万户,增长近5倍。推进了一批便民信息化项目,与中国银联签署金融支付智慧化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开展社区便民服务智慧化建设试点示范工作和“智慧商圈”试点示范工程;在全市成功推广布设“大连全民付”便民缴费POS终端500台,覆盖108个社区;启动“社区电子商城”项目,已建成线上商城 300 个。区市县智慧化建设形成热潮,中山区的“无线中山”建设持续深入;西岗区依托365信息平台有效开展基础数据库建设;沙河口区率先建成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并投入试运行;长海县积极推进智慧卫生建设,与市内多家医院开通了远程医疗系统。

加快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制定《大连市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实施方案》,召开全市两化深度融合推进大会,确定了大石化等50家企业为第一批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评选出东北特钢轧钢生产线自动化控制等11项工业软件示范项目和四达高技术研制的虚拟五轴爬行机器人系统等10项优秀工业软件产品;大连供电等4家企业成为首批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圣达信息成为国家首批贯标认证咨询单位。

电子商务发展活跃、特色鲜明。本地企业营建的电商平台层出不穷,大商集团O2O网上商城、大连服装电商平台等上线运行,启动跨境电商试点;形成了高新园区、生态科技创新城、瓦房店市、金州新区等多个电子商务集中发展区域; 5个项目荣获全国电子商务集成创新奖。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平台发展迅速,东北亚煤炭交易中心、东北亚现货商品交易所、再生资源交易所等16家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平台年交易额预计超过8000亿元;甘井子区国荣物流交易所、环嘉集团城市资源电子交易平台等项目正在积极推进当中。结合地方产业特色的行业性电子商务平台逐步成熟,中国轴承交易平台注册会员超过2000家;航运在线是全国第一家航运门户网站,拥有企业会员12万家、个人会员15万名;泛亚太电子创建了全国最大的以石化产品为主的电子供应链服务中心。

信息安全和无线电管理工作进一步强化。完成全市重点领域信息安全检查,并首次接受党群部门委托,进行信息安全检测;将个人信息保护试点工作推广到寄递行业;在电子政务领域,加快数字证书推广应用,新发放数字证书11.7万张,增长4倍。加强无线电安全保障,全年监测网累计开机4600小时,开展执法检查74次,查处干扰24起、伪基站23个、黑广播10个,完成各类考试无线电保障24次。

五、民营经济活力迸发

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全年新注册各类企业2.7万户,同比增长70%;新增小企业创业基地2个,累计达29个;新增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2个,累计达26个,其中6个服务平台被认定为国家级公共示范平台。继续开展扶助中小企业专项行动,组织30余项送温暖活动,为企业免费提供人才培训10.4万人次,免费提供法律服务1万余次;举办汽车零部件、橡胶制品、电子产品等18场次企业配套协作对接会。多渠道帮助中小企业融资,发放风险贷款9.4亿元;全市担保机构共为1.2万户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269亿元;全市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余额预计达5435亿元,较年初增长7%;软件行业协会与民生银行合作成立高新技术企业商业合作社,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信用贷款。支持企业利用社会资本,万达、亿达、海昌三大民营企业境外上市;恒锐科技、奥远电子等22家中小企业成功在新三板挂牌。大力扶助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认定省级“专精特新”技术产品95个,认定市级以上中小企业创新成果50余项;各方面组织多场创新创业大赛,涌现出“创业工坊”等新型创业孵化器。中小企业成为创新驱动生力军,万阳重工完成世界最大等级蒸汽管干燥机的制造并交付恒力石化;藏龙光电研发的新型高速半导体激光器技术国际领先;硅展科技智能无辐射无线充电项目获得全国第三届创新创业大赛第三名;五甲万京成功收购国产操作系统龙头企业中科红旗,跻身国产基础软件领军行列。

六、工业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预计全年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同比降低3%。加强对重点用能企业,特别是列入全国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的74户企业节能工作的监督与管理,节能挖潜取得实效,累计节能180万吨标准煤,占“十二五”节能量目标的128%。对90户重点用能企业实施节能监察,对40户企业实施节能检测,下达《节能监察意见书》等法律文书120份,提出节能整改意见和建议300多条,年可节能15万吨标准煤。制定并组织实施电机能效提升计划,全年淘汰低效在用电机2.7万千瓦,推广应用高效电机3万千瓦。组织节能服务公司实施电厂余热回收利用等合同能源管理项目100多项。鼓励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全年利用粉煤灰、碎石等废弃物1000多万吨,粉煤灰综合利用率达96%。推进大连国家生态工业园,储能装备产业化基地,汽车发动机、曲轴再制造等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预计年产值达450亿元,同比增长13%。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被确定为国家首批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单位。加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应用的意见》,全年布局投放600辆纯电动公交车、300辆纯电动出租车,并在私人领域推广258辆新能源汽车,安装213个公交车充电桩和258个乘用车充电桩。

七、国际合作实现逆势突破

经信委工作总结 篇4

今年以来,****经信委在*****的坚强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第一推动力,加速推进优势资源转化,优化产业结构,以园区建设为平台,重点项目为抓手,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着力抓好“短平快”项目和纺织服装就业工程项目建设,以产业发展带动和促进就业,及时协调解决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一、****年各项工作完成情况。

(一)地区工业经济发展概况

截至目前,完成工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工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完成工业领域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比增长***%。预计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工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工业领域固定资产投资达到****亿元,同比增长***%。

(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煤炭行业。******地区现有矿井**处,核定能力***万吨/年,截止***月底,全地区共生产原煤***万吨,受布雅煤矿、天台煤矿停产影响,预计全年生产原煤***万吨,较去年下降****%。截至目前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电力行业。****月,主要受华威火电厂新增发电量**亿千瓦时拉动,全地区发电量****亿千瓦时,同比增长**%,主网下电量***亿千瓦时(含***电厂**亿千瓦时),同比增长***%,预计全年发电量***亿千瓦时,同比增长***%以上;全地区售电量***亿千瓦时,同比增长***%,预计全年售电量可达****亿千瓦时,同比增长****%以上。

建材行业。***月份,全地区现有水泥企业***家,生产水泥***万吨,同比增长***%,预计全年可生产水泥***万吨,同比增长***%;新型墙材企业**家,生产多孔砖***亿块,同比增长***%;生产加气混凝土砌块***万立方米,同比增长9***%;商砼企业**家,生产**万立方米,同比增长**%。

地毯产业。全地区共有地毯生产企业***余家,织毯编织户达***万户(其中织毯大户**户),带动就业**万人,共有地毯钢织架***万副,共生产360道以上标准地毯***万平方米,产值***亿元,销售收入**亿元。

纺织服装产业。全地区共有纺织服装企业***家,产值***亿。其中棉纺企业**家、服装及家纺加工企业**家,艾德莱斯及针织加工企业**家、刺绣企业**家。全地区现有棉纺纱锭***万锭,服装加工能力***万件(刺绣**万件),艾德莱斯年产达到***余万米。

农副产品加工业。全地区共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余家,其中年销售收入500万以上企业***家,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年产值**亿元,吸纳就业人数约**人,为带动农业产业化和农牧民致富奠定了较好基础。医药保健产业。全地区有医药、饮片加工、提取物生产及保健(食)品加工企业***家,从业人员约***人,年产值约**亿元,已获得5**个国药准字号、***个国健食字号,******医药产业园项目正在规划之中。

(三)园区建设稳步推进

全地区现已建成***个工业园区,其中自治区级工业园区**家,截至目前,全地区各类园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亿元,入驻园区各类企业**家。园区累计实现工作总产值**亿元,带动结业***万人。

近年来,先后批准成立了纺织服装产业元、地毯艾德莱斯丝绸产业园、县民族服装产业园、县纺织服装产业园、重工业循环经济园区、化工园区等**家特色产业园区,园区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启动,地区重工业循环经济园区、化工园区规划、环评工作正在推进之中,部分园区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阶段。火车工贸物流园区升格为自治区级园区。

(四)推进发展纺织服装就业工程实施

抢抓“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工程”历史机遇,认真落实纺织服装生产企业电价、纺织企业出疆棉沙棉布运费补贴、纺织服装企业使用新疆棉花补贴、纺织服装企业员工培训补贴、金融支持等政策,为******地区纺织服装企业争取资金支持。今年以来,落实纺织服装企业岗前培训和新增就业专项资金项目共***个,争取自治区补助资金***万元,**家企业享受纺织服装企业电费财政补贴资金***万元,**家企业申报自治区纺织服装企业贷款财政贴息资金**万元,一批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已开工建设,拉动投资***个多亿元,可供**个工作岗位。

(五)加快天然气利民工程建设

1-**月,全地区新增天然气入户**户(城镇居民**户,农村居民***户),全地区累计天然气入户达***户(城镇居民***户,农村居民***户),目前完成计划任务***万户的**%,预计全年可完成入户****万户,超出计划任务**%;天然气加气站累计***座(其中运行**座,在建**座);天然气用气总量***亿立方米;新增双燃料汽车**辆,全地区累计双燃料汽车****辆;

完成了《****地区“十三五”期间天然气利用需求规划》及《***地区“十三五”期间石油液化气行业发展规划》,同时积极做好地区化工产业园区前期各项工作,为化工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六)加快推进“短平快”项目实施

截止目前,全地区共计实施“短平快”项目**个,计划总投资***亿元,争取资金支持***亿元,新增就业人员***万人。***年第一批、第二批“短平快”项目共争取***个,落实项目资金****亿元。

(七)促进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举办了中小微企业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两期培训班银河培训,**家企业和**家银行对接**次。与地区技校联合召开了“校企对接”座谈会和企业在校招聘会。成功举办了自治区金融督查在和对银行和企业的座谈会。成功组织**家企业参加深圳中小企业技术博览会广州中小企业展览会。申报自治区中小企业专项资金项目**个,项目资金共**万元。申报***家企业作为中小企业示范平台及创业基地,最终审核通过了***县****公司为自治区级示范平台,**县***乡创业基地为*****级孵化基地。

(八)推动信息化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1、完成《***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审议稿)和《***地区“智慧城市”发展规划》(审议稿)的编制,并经*****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开展“两化”融合试点企业贯标活动,积极申报争取自治区电子信息发展专项资金。对***年至***年取得了电子信息发展专项资金的***家企业进行了项目验收。

2、协调三大通讯运营商完成***个贫困村电话、宽带覆盖工作。联合******地区通管办申报**国家农村电信业务普遍服务项目。积极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和以“******”为地域品牌的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电商、行业电商。

二、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不足和突出问题

(一)金融服务工业经济力度不够。贷款难、难贷款问题依然突出,企业扩大规模再生产进度缓慢,企业流动资金缺乏,企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二)企业成本的上升对中小微企业生存带来压力。******地区劳动力的不稳定性,提升了企业生产成本;物流要素保障体系没有形成,物流运输成本高,产品价格没有优势,缺乏市场竞争力。

(三)企业技术、管理人才紧缺的瓶颈依然存在。部分******籍大学生毕业后不愿回***发展,外地人才不愿来和就业,导致企业生产技术人员、研发人员和管理人才匮乏,企业发展缺乏动力。

(四)配套服务环境仍需要改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只能达到“三通一平”或“五通一平”,离“七通一平”相差甚远,创业孵化基地标准厂房建设数量有限,招商引资力度不够,政府服务软环境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2017年主要工作计划

一是加快推进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快推进***地区重工业循环经济园区前期准备工作。

二是做好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快推进**地区化工园区前期准备工作。

三是推进煤炭产业健康发展。完成布雅煤矿移交地方工作,恢复煤矿正常生产。组织新疆普阳矿业开发有限公司煤矿***万吨/年申请组织验收,做好天台煤矿及杜瓦煤矿升级改造工作,促进煤炭资源合理有序开发,力争***年煤炭产量达到***万吨。

四是争取财政专项和产业基金支持,对重点行业、特色产业、骨干企业给予重点支持,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五是做强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六是激发***医药保健业发展潜力。做好《***地区医药产业发展规划》贯彻落实,培育和扶持****药生产加工龙头企业。

七是做好**特色产业发展。以地毯、***丝绸、民族特色手工艺、民族特色食品等产业为重点,结合重点村镇,培育发展一批民族特色企业加工集群。

八是做好天然气利民工程建设。推进农村天然气入户试点工作。编制完成并落实《液化石油气储备站、加气站及销售网点规划》、《十三五”天然气需求及供气管网规划》。

九是改造提升传统建材行业发展。支持现有产能过剩类建材企业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等改造升级;加快发展新型建材企业的发展。

十是推进“短平快”项目的实施力度,使其尽快建成、投产,提供就业岗位,发挥效益。

十一是抢抓“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工程”机遇,认真落实纺织服装生产企业各项优惠政策,使其健康发展。

十二是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做好产业园区功能布局,发挥好产业集聚效应,争取自治区的支持和帮助。加快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工作,力争***市纺织服装产业园、**市***产业园、***县纺织服装产业园、***县民族服装服饰产业园、****县纺织服装产业园开工建设,完成***地区***医药产业园规划编制工作。

十三是推进电力行业发展。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扩大光伏电站装机容量;加快推进***电力***县二期***MW光伏发电续建工程、***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配合做好****千伏特高压输电线路建设。争取自治区给予***直供电交易特殊政策支持,使更多的企业受益受惠。

十四是加大协调工作力度,将地毯、刺绣、***服装服饰等产业列入****鼓励类产业目录,争取财税、社保、贷款给予重点支持。

十五是促进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培育一批创业示范基地和小企业创业孵化园,完善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借助中小企业***培训工程和产业资金,年内完成企业管理人才培训***人;纺织服装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人次,地毯编织工培训***人次。

十六是认真做好《***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地区智慧城市发展规划》重点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深化“两化融合”示范应用。年内推荐***家“两化融合”示范企业,争取电子信息发展专项支持。大力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加快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和以“***”为地域品牌的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乡镇经信委年度工作总结 篇5

一、2015年工业经济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及工作举措

1、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全年可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95亿元,超年度目标任务5亿元,同比增长15%。

(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年可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3亿元,超年度目标任务3亿元,同比增长13.5%。

(3)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全年新增获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2家,获批率94.1%,退库6家,净增26家,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4)工业性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可完成工业性投资80亿元,超年度目标任务1亿元,同比增长10%。

(5)工业化率。预计全年可实现工业化率35.2%,较2014年提高0.5个百分点,较年度目标任务低1个百分点。

2、工作举措

(1)抓运行,保障工业平稳增长。一是做好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新增规企、工业性投资等主要指标跟踪调度;二是加强对全县规上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跟踪协调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增强企业的发展信心和活力,促进全县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抓纳规,壮大工业经济总量。一是开展对全县年主营业务收入在1000-2000万元工业企业摸底排查,帮助企业制定年度成长计划;二是开展对当年拟投产企业进行摸排,建立入规企业库,制定月度纳规时间表;三是对在建企业倒排工期,帮助企业制定入规计划,培育纳规发展后劲;四是建立规上企业培育部门协调服务机制,及时为入规企业服务,确保全县规上企业培育工作有序推进。

(3)抓投资,推进工业项目建设。一是编制了2015年重点工业项目投资导向计划,引导工业项目健康发展;二是围绕高成长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重点推进500万元以上技术改造项目;三是聚焦项目谋划、开工、投产、达产的关键环节,着力项目推进。

(4)抓服务,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一是建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一企一档”电子档案,全面掌握企业基本情况;二是进一步完善县级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建立问题收集、问题办理、督查督办三大机制,实行一般问题月调度,重大问题县主要领导研究解决制度,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二、2015年民营经济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及工作举措

1、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新增个体工商户。全年个体工商户累计数可达18420家,每万人拥有334家,新增45家。完成年度目标。

(2)新增私营企业。全年私营企业累计数2270家,每万人拥有41家,新增14家,超额年度目标任务4家。

(3)民营经济占gdp比重。2014年度民营经济占gdp比重增幅可达到74%,比2013年度提高1.3个百分点,较年度目标任务提高0.3个百分点

(4)中小企业产业园。年底可入驻企业4家,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家,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2、工作举措

(1)抓帮扶,促进企业快速发展。一是努力营造发展氛围。将国家省市出台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汇报成册及时宣传到企业;二是加强企业培训。强化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举办了中小企业“互联网+营销”专题培训班,培训人次230人,组织企业参加工业设计名师大讲堂、企业转型升级等专题培训活动;三是解决企业融资难。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流动资金需求及企业银行贷款余额进行摸底调查,掌握企业转贷、续贷资金需求,开展重点企业专项对接活动,为企业融资3.5亿元,培育融资新干线上线企业达到60余户。

(2)抓创新,提升企业科技能力。一是开展企业技术难题征集,征集技术难题9个并积极联系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解决,二是新创建钰诚新材料、金鹏铝业、中粮油脂、丰牧公司、天星树脂、国恒机械、伊诺华轮胎等省市级技术中心7个;三是大力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荐认定翔宇玻璃、成祥面粉、华强玻璃3户企业为市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引导企业管理升级,积极引导企业创建安徽省质量奖及安徽名牌、著名商标。

2024年经信委交通科工作总结及2025工作计划 篇6

经信委年度工作总结和年度工作计划

2013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经信委的悉心指导下,市经信委深入贯彻落实“工业强省”和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部署,坚持“工业立市”中心不动摇,探索创新工作机制,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促进衢州工业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一、2013年工作总结

去年我市工业经济呈现“前高后低”态势,到年底略有回升。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477.3亿元,同比增长11%,增速列全省第2;全部工业总产值近两千亿元,达1964.35亿元;装备制造业增加值83.9亿元,同比增长15.3%,列全省第2;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65.47亿元,同比增长9.8%,列全省第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08.76亿元,同比增长11.8%,列全省第5;万元gdp能耗下降4.3%,顺利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一年以来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一)加强综合运行调研,提升服务企业能力

开展工业经济运行分析。过去一年来,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我委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工作,开展工业经济运行月度、季度、年度分析,结合“三走进”、“企业服务月”等活动,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及时了解经济运行的第一手情况。建立委领导牵头的处室联系主导产业制度,牵头组织涉工部门企业服务月活动,每季度组织全委干部走访调研市区规上企业和“小升规”企业,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问题,为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提供参考。今年以来,全市已累计走访和调研企业10367家次,梳理企业发展中碰到的问题和困难6103项,实际已协调解决问题5187个,累计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5492次。前期整理的两批企业反映的重点、难点问题已由市政府进行交办,目前已解决问题146个。

加强行业、企业专题调研。在全委牢固树立“调查研究是经济工作之魂”的理念,重点开展氟硅新材料、光伏、装备制造、特种纸四大主导产业产业链的研究工作,并且以市政府文件的形式明确产业发展导向。全面开展重点困难企业调研和“低小散”企业摸排工作,为市委市政府服务企业、制订淘汰落后产能规划提供参考。专题开展全市龙头企业调研和科技型企业“单打冠军”调研,全面了解龙头企业基本情况、发展目标、困难问题和所需政策,掌握我市范围内拥有“单打冠军产品”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创新型企业的生产、经营、研发、技术、市场情况。推进企业减负“阳光行动”。一年来,全市治理涉企收费,落实减负政策措施等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清理取消、暂停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数19个,降低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数2个;降低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数76个。增值税转型减轻企业负担金额6.74亿元;出口退税11.61亿元;高新企业税收优惠金额1.27亿元;职工保险费减免金额1.84亿元;减免企业所得税、营业税6.21亿元;减免地方水利建设基金0.17亿元;行政事业性、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减免金额0.081亿元;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减免金额0.085亿元;财政扶持企业专项资金投入6.82亿元。完成“十二五”工业规划中期评估工作。按照《衢州市“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方案》的安排,我委聘请浙江省现代产业研究院为第三方中介机构对规划开展中期评估,通过赴集聚区和各县(市、区)进行调查、与部门和企业界代表开展座谈,以及走访主要产业龙头企业等形式,全面了解掌握各地“十二五”工业发展情况。

(二)全力对接中关村合作,促进合作园顺利开园

推动产业园前期工作开展。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建设浙江中关村科技产业园的战略部署,成立市经信委对接中关村工作办公室,由委一把手领导亲自挂帅抓好这项工作,选派优秀干部赴中关村挂职,做好项目对接服务。牵头制订中关村产业园产业发展措施等政策,及时发布工作简报通报工作进展,为市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推动产业项目落户衢州。加强与北京建龙集团、东方信联、嘉博文等公司的对接。成功引进中国建材研究总院下辖的北京金格兰石英有限公司全部搬迁衢州建立高性能石英玻璃研发与产业化基地,并设立中国建材研究总院衢州高性能石英玻璃研究院。10月钱迁建工作、土建已经结顶,研究院的设立工作正在抓紧办理手续。

推动京衢两地企业、科研院所合作。在前期筹备过程中,我委采取走访与问卷调查方式,在全市工业企业中开展与中关村企业合作需求意向调查,摸排掌握53家企业存在技术引进和项目合作需求。10月下旬,我委组织巨化集团、元立公司、华友钴新材料等19家企业赴中关村对接,双方在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软件信息等方面达成多项合作协议。

(三)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加快创新驱动发展

推进工业新产品研究、开发和应用。先后向市场推广使用浙江开山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有机朗肯循环螺杆膨胀发电站和巴菲尔化学(衢州)有限公司开发的bf无氰碱铜电镀液等产品,组织相关企业召开产品推介会和现场交流会,扩大本市企业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材料在更广领域得到应用。去年组织鉴定验收省级工业新产品10项,申报并列入省级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首台套产品2项,申报成功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11项,省高新技术产品项目8项,省级优秀新产品3项。

出台专项产业配套政策。在对产业现状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市氟硅新材料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工业企业单位要素综合经济效益排序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实施办法》、《现代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已经出台,工业投资政策也即将出台。这些政策加大对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推动光伏产业、氟硅新材料、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支持全民创业促进小微企业规范升级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原有的“小微企业18条”做了修订完善,加大扶持力度。

(四)大力开展“机器换人”,推进工业有效投资

出台工业有效投资政策。我委起草,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扩大工业投资和促进企业技术改造的实施意见》。政策以促进“机器换人”技术改造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推进“机器换人”。组织企业和市、县两级相关部门负责人赴嘉善、海宁学习考察“机器换人”项目建设,并召开全市“机器换人”现场推进会,鼓励更多企业实施“机器换人”。以化工、皮革、造纸、纺织等四大产业为重点,大力开展以“四减两提高”为主的现代化技术改造,推进“机器换人”。建立衢州市工业科技经济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科技部门的互联互通,共同推进企业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提升。

建立工业投资项目建设工作机制。去年11月份,为加大推进我市工业有效投资力度,加快工业投资项目建设步伐,市政府下发《衢州市推进工业投资项目建设工作机制的通知》,设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市工业有效投资推进工作领导小组。

建立项目协同谋划工作机制。由我委牵头,市绿色产业集聚区、市统计局、海关、人行、国税、住建局、规划等部门建立日常联络制度。各部门按照部门职责分别将相关工业企业信息报送我委,由我委负责核实项目信息,并会同其他部门协助企业谋划项目。

建立部门服务项目工作机制。市本级的市重点工业项目,按照“一个项目、一个服务单位、一个服务领导、一个项目建设方案、一揽子抓到底”原则,由市直主要涉企部门一对一进行服务。服务单位及时帮助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全力以赴做好服务工作,监察部门及时进行跟踪督办。经信委年度工作总结和年度工作计划

2013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经信委的悉心指导下,市经信委深入贯彻落实“工业强省”和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部署,坚持“工业立市”中心不动摇,探索创新工作机制,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促进衢州工业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一、2013年工作总结

去年我市工业经济呈现“前高后低”态势,到年底略有回升。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477.3亿元,同比增长11%,增速列全省第2;全部工业总产值近两千亿元,达1964.35亿元;装备制造业增加值83.9亿元,同比增长15.3%,列全省第2;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65.47亿元,同比增长9.8%,列全省第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08.76亿元,同比增长11.8%,列全省第5;万元gdp能耗下降4.3%,顺利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一年以来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一)加强综合运行调研,提升服务企业能力

开展工业经济运行分析。过去一年来,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我委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工作,开展工业经济运行月度、季度、年度分析,结合“三走进”、“企业服务月”等活动,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及时了解经济运行的第一手情况。建立委领导牵头的处室联系主导产业制度,牵头组织涉工部门企业服务月活动,每季度组织全委干部走访调研市区规上企业和“小升规”企业,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问题,为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提供参考。今年以来,全市已累计走访和调研企业10367家次,梳理企业发展中碰到的问题和困难6103项,实际已协调解决问题5187个,累计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5492次。前期整理的两批企业反映的重点、难点问题已由市政府进行交办,目前已解决问题146个。

加强行业、企业专题调研。在全委牢固树立“调查研究是经济工作之魂”的理念,重点开展氟硅新材料、光伏、装备制造、特种纸四大主导产业产业链的研究工作,并且以市政府文件的形式明确产业发展导向。全面开展重点困难企业调研和“低小散”企业摸排工作,为市委市政府服务企业、制订淘汰落后产能规划提供参考。专题开展全市龙头企业调研和科技型企业“单打冠军”调研,全面了解龙头企业基本情况、发展目标、困难问题和所需政策,掌握我市范围内拥有“单打冠军产品”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创新型企业的生产、经营、研发、技术、市场情况。推进企业减负“阳光行动”。一年来,全市治理涉企收费,落实减负政策措施等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清理取消、暂停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数19个,降低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数2个;降低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数76个。增值税转型减轻企业负担金额6.74亿元;出口退税11.61亿元;高新企业税收优惠金额1.27亿元;职工保险费减免金额1.84亿元;减免企业所得税、营业税6.21亿元;减免地方水利建设基金0.17亿元;行政事业性、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减免金额0.081亿元;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减免金额0.085亿元;财政扶持企业专项资金投入6.82亿元。完成“十二五”工业规划中期评估工作。按照《衢州市“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方案》的安排,我委聘请浙江省现代产业研究院为第三方中介机构对规划开展中期评估,通过赴集聚区和各县(市、区)进行调查、与部门和企业界代表开展座谈,以及走访主要产业龙头企业等形式,全面了解掌握各地“十二五”工业发展情况。

(二)全力对接中关村合作,促进合作园顺利开园

推动产业园前期工作开展。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建设浙江中关村科技产业园的战略部署,成立市经信委对接中关村工作办公室,由委一把手领导亲自挂帅抓好这项工作,选派优秀干部赴中关村挂职,做好项目对接服务。牵头制订中关村产业园产业发展措施等政策,及时发布工作简报通报工作进展,为市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推动产业项目落户衢州。加强与北京建龙集团、东方信联、嘉博文等公司的对接。成功引进中国建材研究总院下辖的北京金格兰石英有限公司全部搬迁衢州建立高性能石英玻璃研发与产业化基地,并设立中国建材研究总院衢州高性能石英玻璃研究院。10月钱迁建工作、土建已经结顶,研究院的设立工作正在抓紧办理手续。

推动京衢两地企业、科研院所合作。在前期筹备过程中,我委采取走访与问卷调查方式,在全市工业企业中开展与中关村企业合作需求意向调查,摸排掌握53家企业存在技术引进和项目合作需求。10月下旬,我委组织巨化集团、元立公司、华友钴新材料等19家企业赴中关村对接,双方在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软件信息等方面达成多项合作协议。

(三)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加快创新驱动发展

推进工业新产品研究、开发和应用。先后向市场推广使用浙江开山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有机朗肯循环螺杆膨胀发电站和巴菲尔化学(衢州)有限公司开发的bf无氰碱铜电镀液等产品,组织相关企业召开产品推介会和现场交流会,扩大本市企业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材料在更广领域得到应用。去年组织鉴定验收省级工业新产品10项,申报并列入省级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首台套产品2项,申报成功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11项,省高新技术产品项目8项,省级优秀新产品3项。

出台专项产业配套政策。在对产业现状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市氟硅新材料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工业企业单位要素综合经济效益排序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实施办法》、《现代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已经出台,工业投资政策也即将出台。这些政策加大对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推动光伏产业、氟硅新材料、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支持全民创业促进小微企业规范升级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原有的“小微企业18条”做了修订完善,加大扶持力度。

(四)大力开展“机器换人”,推进工业有效投资

出台工业有效投资政策。我委起草,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扩大工业投资和促进企业技术改造的实施意见》。政策以促进“机器换人”技术改造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推进“机器换人”。组织企业和市、县两级相关部门负责人赴嘉善、海宁学习考察“机器换人”项目建设,并召开全市“机器换人”现场推进会,鼓励更多企业实施“机器换人”。以化工、皮革、造纸、纺织等四大产业为重点,大力开展以“四减两提高”为主的现代化技术改造,推进“机器换人”。建立衢州市工业科技经济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科技部门的互联互通,共同推进企业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提升。

建立工业投资项目建设工作机制。去年11月份,为加大推进我市工业有效投资力度,加快工业投资项目建设步伐,市政府下发《衢州市推进工业投资项目建设工作机制的通知》,设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市工业有效投资推进工作领导小组。

建立项目协同谋划工作机制。由我委牵头,市绿色产业集聚区、市统计局、海关、人行、国税、住建局、规划等部门建立日常联络制度。各部门按照部门职责分别将相关工业企业信息报送我委,由我委负责核实项目信息,并会同其他部门协助企业谋划项目。

建立部门服务项目工作机制。市本级的市重点工业项目,按照“一个项目、一个服务单位、一个服务领导、一个项目建设方案、一揽子抓到底”原则,由市直主要涉企部门一对一进行服务。服务单位及时帮助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全力以赴做好服务工作,监察部门及时进行跟踪督办。

(五)严格落实能源“双控”,推进“腾笼换鸟” 加大能源“双控”力度。采取多项措施切实完成能源“双控”目标。一是编制发布全市“十二五”节能规划和工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明确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方向和节能减排工作目标。二是加强对重点用能行业和企业的监管,对部分区域能耗增长情况实行红、黄牌警告,并控制项目审批。三是约谈元立等重点用能企业,要求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全年能耗总量不超标。四是积极引导企业开展节能改造和节能管理,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应用,开展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支持企业发展工业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加强政策引导作用。由我委起草制定,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腾笼换鸟”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明确“十二五”期间和今后五年的“腾笼换鸟”工作目标,以开展企业综合效益调查摸底、深化“亩产论英雄”机制、鼓励能耗排污交易、实施区域限批和红黄牌警告等举措,同时将“腾笼换鸟”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各县(市、区)政府综合考核体系,保障工作有序推进。在该政策的推动下,全市“腾笼换鸟”工作成效显著,共腾出用能空间11.12万吨标煤,盘活存量土地3943亩,均超额完成省目标。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2013年我市列入国家、省淘汰任务的企业22家,后又自我加压,全部任务达56家,淘汰落后产能工作面临着任务重、种类多、涉及行业面更广、区域任务不均衡的新特点。我市严密部署,及时分解落实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综合运用有序用电、差别电价等法律法规、经济及必要的行政手段狠抓落实,同时优化行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提升工艺装备、污染防治和清洁生产水平,维护生态环境安全,促进行业健康、规范和可持续发展。全年全市56家涉及关停落后产能的企业中,已通过市复验的有40家,全面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工作任务。

(六)抓好示范试点建设,促进“两化融合”

加强“两化”融合政策支持。在原有信息化推进处的基础上新设置信息化产业发展处,完善充实信息化项目专家库。全年共受理政府投资信息化建设项目34个,其中通过专家评审23个,项目总投资7700万元。指导成立了衢州市信息化促进会,搭建起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之间沟通和合作的一个平台。制定《衢州市通信保障应急预案》,对《衢州市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十二五”规划》进行中期评估。

抓好试点示范和三个“智慧”项目。认真抓好氟硅产业集群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试点工作。继续做好衢州市信息化示范(两化融合)企业的评选工作,安排一定的资金引导中小企业开展两化融合。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制定出台《衢州市智慧城市发展规划》,协助做好“智慧环保”、“智慧安监”、“智慧医疗”等项目的推进。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三网融合”长效机制,基本满足智慧城市建设要求。互联网出口带宽达到250g,国际互联网用户数达到46万户。城区“百兆入楼、十兆入户”,农村“村村通宽带”逐步实现。完成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城市实现有线数字电视双向传输和整体转换升级。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已开始发挥重要作用,农村综合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

强化信息安全保障。为做好党政机关和涉密单位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安全技术防范,我委参与了全市网络与信息安全检查工作,40多个机关单位和各县(市、区)均开展自查,还抽查10家单位和3家供水、供气、供热重点单位。

(七)多举措服务中小企业,完成小上规任务

完善出台小微企业扶持政策。对“小微18条”进行完善,进一步体现了建立融资服务平台、公共服务体系和创业培育的促进机制等小微企业规范升级内容,并建立小微企业上台阶、上规模(限额)奖励制度。制订《关于促进小微企业转型升级为规模以上企业的实施意见》。全年我市新上规企业达124家,顺利完成市政府下达110家任务(省政府任务为100家)。

完善工业企业融资平台。衢州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和工业企业还贷周转专项资金管理中心组建1年以来,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缓解企业“融资难”取得一定的成效。2013年全年累计为22家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共计9135万元;为27家企业提供转贷资金共计52266万元。担保公司已与衢州市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杭州银行、上银村镇银行及柯城信用联社等9家金融机构建立了担保业务合作关系。

开通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坚持“边建设、边服务”的理念,促进政府部门、服务机构和中小企业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积极主动地为中小企业排忧解难、推动转型升级。创建打响了“96871”的品牌,真正做到“就来帮企业”,营造良好服务氛围。建立工业企业培育与监测平台。以年用电量30万千瓦时以上的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00-2000万之间的企业、列入拟规范升级培育库的企业、科技型创新型成长型小微企业四大类为主体,计划将全市范围内约1600家企业(约占全市工业企业数量的18%)列入培育监测范围。

(八)加强安全管理工作,保障生产平稳有序

做好有序用电工作。下发《关于做好2013年电力需求侧管理和有序用电工作的意见》,分六级共22万千瓦对有序用电作了安排,按“四定原则”落实错避峰措施,优先保证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和医院、学校等重要用户用电。做好迎峰度夏,依法规范电力运行。市有序用电办及时启动、调整有序用电方案,期间对部分拒不执行调度令的用户下达停止供电通知书。

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做好归口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与6家归口企业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与善后组签订改制企业结余公有住房安全管理人员挂钩责任书。加强民爆企业安全管理。认真落实民爆行业属地监管责任,逐级签定责任书,并将加强民爆行业管理工作列入《2013年衢州市经信系统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对各县(市)经信局进行考核。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和企业诚信机制建设,制定工作方案,确定示范单位。行业全年未发生死亡事故、重伤事故和轻伤事故,圆满完成省经信委下达的安全生产责任书确定的目标任务。加强行业管理工作。贯彻落实省、市制定的重点行业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做好水泥、钢铁、氟化氢、乳制品、机械等行业准入公告和符合产业政策确认工作。完成国际禁化武组织对巨化股份有限公司氟聚厂化学品的核查接待工作,并协调专家组现场考核车辆公告企业生产一致性现场监督检查工作。积极开展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圆满完成省经信委下达的目标任务。组织工艺美术企业参加第三届浙江省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和杭州工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做好工艺美术职称评审和衢州市民间工艺大师评选工作。

(九)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干部队伍水平

积极开展机关廉政文化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个严禁”和市委“八条禁令”等规定和要求,发放《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教育读本》,印发警示教育手册,发送一条廉政格言警句,多形式宣传教育浓厚廉政建设氛围。加强作风建设的监督检查,设置举报箱,对落实“八项规定”等情况接受群众监督。规范公务接待制度。重新明确了公务接待标准、报批程序和统一结算等规定,较好地防范和治理了公务接待中的不良风气。全年未发生违法违纪案件。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一年来,根据岗位空缺和工作需要,严格按照干部选拔任用规定标准,建议选拔任用正科级领导干部2名、副科级领导干部1名、主任科员2名、副主任科员1名。注重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干部上挂、下派和外派等实践锻炼工作力度。接收安排市委统一组织的台州、新疆乌什挂职干部2名,衢州学院、衢州职业技术学院、衢州电信、衢州联通挂职干部4名,安排到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挂职干部3名。积极做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二、2014年工作计划

2014年市经信委总体思路为: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市有关要求,坚持一个中心,推动“两化融合”,培育“三名工程”,加快“四转四换”,实施“五个一百”项目(100个招商引资项目、100个重点工业项目、100个两化融合项目、100个机器换人项目、100个循环经济项目),促进六大推动(创新发展大推动、传统产业大提升、工业项目大投入、两化发展大融合、服务环境大优化、队伍素质大提高)为目标,全力促进我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主要开展以下6方面工作:

(一)以深化改革为重点,促进服务环境大优化

一是建立能源要素配置机制。建立用能预算化管理、用能交易制度,推进能源“双控”的市场化运作,提高资源利用率。二是创新项目工作机制。坚持并深化工业项目咨询服务制度,完善项目生成机制,完成电子信息、绿色食品和装备制造的产业链和项目库,完善项目推进机制。三是加强中小企业培育。完善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软硬件建设,将国有担保公司业务范围由市本级工业企业扩大到市区所有企业,扩大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优化“小上规”推动工作机制,加大对“小上规”数据库企业的跟踪培育,帮助企业做好上规模申报工作,完善企业“小上规”的扶持政策,从政策、税收、公共服务、融资等方面加大扶持,调动企业上规积极性。四是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深化落实氟硅、光伏、装备制造产业政策,加快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屋顶光伏发电集中连片开发试点,力争到今年底,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0mw。加强主导产业项目前期谋划,选择产业契合度高、带动性强的项目补充到项目库。选择技术水平高、产业关联度大、市场前景好的高端装备产品以及关键基础性技术作为主攻领域,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导力度,实现重点突破。加快龙头企业“一企一策”的制定,扶持龙头企业快速发展。积极筹备2014年中国义务装备制造业博览会,提高衢州制造影响力。充分利用衢州水资源优势,加强食品饮料行业发展研究,制定规划出台扶持政策。结合浙江中关村产业园招商,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

(二)以提高质量效益为重点,促进创新发展大推动

一是加大对创新型科技型企业的扶持力度。试点开展市本级科技金融合作贷款工作,建立资金风险池,通过政府补贴、担保风险补偿、担保费补助等政策,鼓励融资性担保机构、贷款银行、保险公司积极参与科技金融合作贷款。建立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二是组建工业投资有限公司。对原有工业资产整合成立国有控股的工业投资公司,对成长前景好、科技创新能力强的优质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加快壮大发展。三是完善技术创新推进机制。着力抓好科研成果专利、专有技术的产业化推进,把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持重点从研发环节转移到产业化环节。加强对新产品推广、新技术应用、新工艺改造的支持。继续抓好8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建设,鼓励企业加快技术中心建设,积极引导企业申报省级、国家级技术中心,实施一批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四是深化“三名”工程。继续大力培育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制订企业品牌发展规划,指导企业确定品牌发展定位、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促进企业建立完善品牌培育管理体系。研究制定鼓励企业开发新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的扶持政策。大力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鼓励在衢企业家创新管理理念、提升经营模式,打造“衢商”金名片。

(三)以综合经济效益排序为重点,促进传统产业大提升

一是以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综合排序和行业排序为依据,加快推进“四换工程”、淘汰落后产能、推动“腾笼换鸟”和生态家园建设。对排序结果实施分档管理,制定差别电价、水价办法。对第一档次的企业予以重点支持,对最后第四档次的企业实施差别电价、水价、信贷等“倒逼”机制,并提出明确的淘汰时间要求,以市场经济手段推动“腾笼换鸟”,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腾出环境容量和土地空间。二是以工业污水治理为重点,多举措推动“五水共治”。以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建设为重点,推进一批规上企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以淘汰“低小散”企业为重点,关停一批污水排放重、治理能力差的企业;以生态家园建设为重点,推进钱江源流域沿线污水示范整治。

(四)以推进项目建设为重点,促进工业项目大投入

一是围绕“大干项目、干大项目”,抓好中关村产业园项目。把中关村产业合作园作为衢州近几年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战场,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与中关村的合作对接招商。尤其加强企业、项目的合作对接,力争引进一批高科技项目,吸引一批高层次人才,在创新体系、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及科技产业园区建设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二是实施五个一百项目。即谋划100个工业前期项目,实施100个重点工业项目,实施100个机器换人项目,实施100个两化融合项目,实施100个循环经济项目,紧紧抓住项目的牛鼻子,推进项目建设进度,提高工业有效投资。

(五)以智能化制造为重点,促进两化发展大融合

落实“万种、千台、百套”专项行动,推进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加强企业生产过程、生产装备、生产产品和生产服务的智能化、信息化发展,重点推进智能化新产品、智能单机装备研发工作。建立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力争在“十二五”期间衢州市出现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装备替代进口产品。建立企业新产品推广机制,制定《衢州市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目录》,以政府采购的形式加强企业新产品的推广应用,扶持创新企业的成长。实施“宽带衢州”工程,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镇光纤到户和行政村宽带普及服务。完善信息基础网络共建共享机制,推进三网融合,培育壮大三网融合相关产业和市场。全力推进省智慧城市建设试点项目“衢州市智慧环保”的建设,做好智慧医疗、智慧安监等项目跟踪服务。严把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的管理工作。

(六)以教育实践活动为重点,实现队伍素质大提高 一是走进群众,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调查了解企业发展实情,摸清制约工业和企业发展问题,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加强作风建设,着力在“四风”突出问题上取得成效。不断提高干部队伍对微观经济、产业发展的感知判断能力,与企业对接对话能力,网络信息时代的业务处理能力。以“三学三强”为载体,通过理论中心组学习会等形式,开展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等重要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专题理论学习活动、“三思、三观”学习讨论活动。二是加强干部廉政建设。坚持反腐倡廉,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龙头,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组织领导;加强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深入贯彻实施《廉政准则》;继续深化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不断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上一篇:计算机软件工程相关行业的求职简历下一篇:质量管理实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