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硕士(精选8篇)
土木工程硕士 篇1
专业硕士、工程硕士与工学硕士之间的区别
专业硕士:专业硕士的学习方式比较灵活,大致可分为在职攻读和全日制学习两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已批准设置了38种专业学位。
工程硕士:工程硕士是专业硕士的`一种,专业硕士对大家来说或许很陌生,但说到MBA.MPA却是耳熟能详。其实,MBA.MPA正是专业学位中的两种类别。
工学硕士:工学硕士是指参加1月份举行的全国硕士统一招考,录取后,经过全日制在校学习,属于工学学科分类的全日制研究生毕业,有硕士毕业证书,有硕士学位证书,学位证书上著名“工学硕士”字样。
工程硕士与专业硕士有什么区别?
专业学位有十几个大类,工程硕士是其中的一种,对工科生来说,主要是工程硕士。
读工学硕士、双证工程硕士,还是单证工程硕士,要看考生的成绩排名,报考学校招生情况,以及考生个人的意愿。
工程硕士与工学硕士有什么不同?
工程硕士与工学硕士两者属于不同的教育体系。工程硕士教育侧重于工程素质培养和工程实践能力训练;工学硕士是我们一般所说的统招工科类研究生,侧重于基础理论学习和学术研究。
从培养特色上,一是工程硕士侧重动手、实践技能,而工学硕士侧重学术性、研究能力;二是工程硕士入学要求(特别是考试)更适合有实践经验的生源;三是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更适合面向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如不严格要求工作独创性,学术论文发表等,而是侧重考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类别生源结构选拔方式培养特征课程学习教学模式论文指导经费来源毕业去向工程硕士工程技师和工程管理人员全国联考GCT与高校自行组织考试相结合的两段制考试,高校自主招生录取偏重于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以面授为主,网络教学为辅,采取分段学习、集中授课、分散消化的方式,因地制宜,灵活安排进校不离岗;边学习,边工作企业课题,学校和企业的双导师学校、企业、个人分担制服务于企业工学硕士社会生源全国统考 高校在国家确定的分数线内招生录取偏重于科研能力培养全部面授,在教室集中学习进校全脱产学习学校导师课题、学校导师以国家拨款为主多服务与高校与科研单位
土木工程硕士 篇2
(1) 培养对象的社会性。
工程硕士招生对象均为有三年以上工作经验、工作业绩突出的在职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人员。他们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学员已在工作岗位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工作业绩斐然, 有些甚至已经是高级工程师或教授级高工, 他们有丰富的阅历和实践经验。随着社会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 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 他们迫切希望能够更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理论和业务水平, 进行知识的更新。
(2) 培养方式灵活多样性。
在培养方式上, 为使企业能选送优秀技术骨干攻读学位, 最大限度地减少学员对本职工作的影响, 工程硕士采取“进校不离岗”的培养方式,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 根据学校培养方案规定的要求修完规定的学分, 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经学校审查合格, 授予工程硕士学位, 颁发工程硕士学位证书。这就使得工程硕士教育模式呈现出相当的灵活性, 这与工学硕士的培养方式有所区别。
(3) 课程体系设置优化合理性。
工程硕士在课程设置上, 要求教学内容具有宽广性和综合性, 能有效反映现代工程技术的发展。本着宽口径、厚基础, 着力培养创新意识,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原则, 使工程硕士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和现代技术手段, 拓宽和加深工程技术知识。尤其是专业课设置内容的宽广性, 可以结合本领域的工程特点, 根据企业生产和发展的要求, 将本领域学术前沿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在理论上加以拓展。学生可根据自己将来论文的研究方向和工作需要进行专业课程的选修。
(4) 学位论文开拓创新性。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选题要求来源于生产实践或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可以是工程项目策划、工程设计技术改造方面, 也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等方面。工程硕士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后, 进入了论文撰写阶段, 而工程硕士与工学硕士论文的区别更关键的是实践性与理论性。工程硕士的论文均来源于本岗位的工程实践, 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创新, 而且要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 创新是学位论文工作一个新颖的开端。
2.完善培养过程, 提高培养质量
工程硕士培养是校企之间的合作, 只有规范培养过程和管理制度, 才能保证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只有在管理上严格要求, 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尤其是异地班的教学管理, 更要规范严谨, 因为大部分学员都是生产第一线的业务骨干和部门负责人, 半脱产形式的学习, 对于他们来说, 的确存在许多困难, 其原因:学员们日常工作负荷已经非常饱满, 还有频繁的出差任务;很多学员毕业离校已经多年, 重返课堂后较难适应新的学习任务;外地学员还要克服来自家庭生活上的困难。针对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我们要结合本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总体框架, 应采取“集中学习, 分散消化, 阶段学习, 规范管理”的培养方式, 增强学员自觉遵守和执行学校教学制度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对于异地班, 在教学点开班之前, 学院与办班协作单位应根据学员的基本情况, 与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 商讨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 力求使工程硕士所学知识具有宽广的综合性。
由于工程硕士生来自企业, 课题选自企业, 毕业后仍为企业服务。按照工程硕士培养的规定和要求, 学位论文的指导实行双导师制, 除了校内导师外, 在企业、工程单位内部聘任一些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一定学术水平, 并具备一定指导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作为校外兼职指导教师, 并采取联合培养, 分类指导的模式。论文的选题可以结合本领域和本岗位工作平台中的难题进行技术革新, 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经验丰富和校企联合的技术优势, 同时可以利用高校的有效技术力量, 为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开拓新思路。
3.关于今后工作的思考
德国工程硕士培养模式述评 篇3
关键词:德国;工程硕士;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003-02
为满足工业界对高水平应用人才的需求,我国自2009年开始扩大全日制工程硕士的招生规模,以培养有别于传统学术硕士的应用型人才。改革现有工程硕士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术型向应用型的转变成为应时之需。近年来,尽管国内一些学者开始探讨德国工程教育改革的具体举措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如德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的特色[1],工程教育质量评价体系[2],以及德国工程博士的培养特点[3]等,但鲜有学者系统探讨德国工程硕士教育培养模式。鉴于此,本研究将系统探讨德国工程硕士教育的培养模式,具体内容包括德国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的发展历程、培养过程、专业认证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一、德国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的发展历程
1809年柏林大学成立,其“教育与科研相结合”办学原则的确立及导师制、研讨制研究生培养模式标志着科学规范的研究生教育的兴起。德国的高等教育实行的是两级学位制度,硕士是第一级学位,该学位主要授予理工科硕士毕业生。学生在取得学位之后可以继续学习以取得博士学位(Doktorgrad)。德国的应用科学大学(Fachhcchulen)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重点,自成立以来为工业界提供了大量高层次工程人才,成为德国工业发展的秘密武器。学生毕业后可获得应用科学大学硕士学位(Diplomgrad FH),成为工程师,有独立从业资格。但德国特殊的二级学位制度难以被其他国家认可,甚至被低估,因而其传统的工程硕士培养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工程人才的培养质量,改革迫在眉睫。德国于2010年全面引进学士—硕士新型学位制度,新型的硕士学位教育根据学业时间的长短分为“3+2”和“4+1”两种模式。根据培养目标的差异,硕士又可分为“研究型”硕士和“应用型”硕士,应用科学大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应用型工程人才。由此可见,改革之后德国工程硕士教育依然主要在应用科学大学内开展。
二、德国工程硕士培养过程
1、培养目标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工程硕士的招生要求为:有相关专业学士学位,成绩优秀,12周的实际工作经验。。按要求应用科学大学所培养的工程硕士在毕业时需具备掌握专业知识的能力、解决本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生产过程中学习传授工程新知识的能力、设计并监控开发操作设备的能力、掌握各种关键技能的能力等。
2、专业设置
应用科学大学专业设置的重点是工程科学,其通常是按照工程、技术甚至工艺领域来划分专业方向,此外其专业的设置与高校所在地的产业结构密切联系,例如威廉港应用科学大学所在地造船业和航海业比较发达,该校为满足当地需求特设置了相应的专业。此外,为顺应高等教育全球化的趋势,德国一些应用科学大学积极与国外高校合作,努力拓展了一批国际化专业。
3、师资力量
根据《德国教育总法》,及各个州相应的教育法规,应用科学大学工程硕士的教师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博士毕业;(2)有教学能力;(3)5年以上实际工作经验。此外,应用科学大学的教师可享受四年一次为期半年的研究假期,到校外企业从事实际工作或研究,以了解工业领域最新动态,解决相关问题并更新相关知识。高校从工业界聘任了一批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或技术人员担任校内的兼职教授或讲师,以增强与工业界的联系,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及未来就业提供保障。
4、课程体系
德国工程硕士课程设置的主要特点是“板块化”(Modularisierung),即在编排教学大纲时,将与同一专题相关的几门课程组成一个课程板块,每个板块可以由各种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组成,一个板块的跨度最多为两个学期[4]。按照规定,学生只有通过课程板块中的所有课程,才能获得该课程板块的学分。按规定,课程板块的教学目标必须符合教学总目标,这样就避免了改革前课程开设过于随意、目标不明确的弊端。
5、学分计算
应用科学大学引进了欧洲学分转换系统,将每学期的学业量化为30个学分,一个学分相当于30个小时的学习量,一个学期即相当于900个小时的学习量[5]。此外,应用科学大学还引入了相对成绩等级体系,即学生除获得按照德国成绩体系评定的成绩之外,还可以同时获得该成绩的相对等级证明。相对成绩等级共设五级,将该学生的成绩与本年度及上两个年度总体平均成绩相比较,成绩最好的10%评定为A级,A级以下的25%评定为B级,B级以下的30%为C级,C级以下的25%为D级,最后的10%为E级[9]。
6、实习要求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工程硕士的实习环节一般包括预实习、工业实习、毕业实习与设计等。以德国埃斯林根应用科学大学为例,工程硕士的实习学时占据专业学习过程总学习的一半以上,其实习过程从项目制作I(课程设计)到项目制作II(创新设计),再到企业毕业设计(综合训练),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
7、毕业论文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对工程硕士毕业论文的要求同样体现出了重应用的特点。按规定毕业论文应能解决生产第一线的实际问题。同时,自2005年起.所有工程硕士毕业时均可获得文凭补充说明。该说明对学习内容、专业特色、文凭层次和高校体制等内容均附有详细介绍,更好地促进了国际文凭和学位的互认。
三、ASIIN专业认证
ASIIN是由德国最大的工程师协会VDI倡导的,由各综合大学、应用科学大学、权威科技协会、专业教育和进修联合会及重要的工商业组织共同建立的非营利机构,是德国唯一有资格对工科、信息科学与计算机科学、自然科学和数学科学教育项目进行认证的机构。
1、机构设置
目前,ASIIN下设两个认证委员会和13个技术委员会(包括工程学、信息学、自然科学和数学专业的所有研究领域)。两个认证委员会分别负责工程与信息学专业培养计划的认证和自然科学与数学专业培养计划的认证。
2、认证程序及标准
ASIIN认证程序从被认证专业的申请开始,从专业自评到认证委员会的实地考察再到认证结果揭晓,大约需要3-4个月,其认证结果具有5年的有效期。在认证决议过程中,ASIIN保证综合大学、应用科学大学、工业界及学生都有一定比例的代表参加以保证认证的公正性[6]具体认证流程如图1所示。
四、启示
改革现有工程硕士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术型向应用型的转变成为应时之需。尤其是2013年中国加入《华盛顿协议》,意味着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将与《华盛顿协议》的标准实现实质等效。笔者近期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随机访谈了若干化学工程和石油工程的工程硕士,发现我国工程硕士的培养仍存在一些问题:1、教师队伍建设落后。师生比低于国家规定标准,导致导师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关注每个学生,不能因材施教,保证培养质量以至于很多工程硕士临近毕业却不知何去何从。2、理论与实践脱节。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是为工业界培养应用型高层次工程人才。但当前工程硕士专业课设置太过浅显,学生在学完后仍不知如何与实践结合。3、企业参与不足。工程硕士从招生到毕业论文都是在高校的统一管理内进行,企业参与相对不足,这就造成校企双方信息不对称,高校培养出的工程硕士并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7]。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参考德国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随着工程硕士规模的扩大,对教师的聘任和监督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在招聘教师时应将导师的工程背景纳入考察范围,不仅可以满足工程硕士培养在师资方面的需求,同时也能逐渐形成重视科研教学人员工程背景的氛围[8]。另一方面还应健全导师监督制度,采用激励政策或对教师课时、指导学生数、师生沟通、科研成果等方面有所规定。
2、突出专业特色
高校在设置专业,安排课程时应与当地工业界实际需求相联系,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根据高校所在地的地理环境、人文特点、产业结构等具体情况来制定专业培养计划,不仅有利于满足当地对高质量工程人才的需求,还能突出高校自身的专业特点、行业特色。
3、加强校企合作
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为工程硕士的培养提供更好的条件。高校一方面可为工程硕士打好工程理论基础,并提供前沿知识;另一方面可从企业单位聘任一些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指导学生实践。以此进一步解决工程硕士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并为工程硕士提供就业保障。
4、完善专业认证与质量保证体系
组建一个既能负责各工程专业的认证,又能参与国际交流的权威认证机构是我国工程教育的当务之急。当然认证不仅是高校内部的自我评价过程,而应是高校和工业界合作的反馈过程。此外,对工程硕士的培养也应坚持周期性的评估工作,坚持评估工作的定期化和制度化,以此不断提高我国工程硕士专业认证和的业化和国际化,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硕士质量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 张彦通,韩晓燕.美、德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的特色与借鉴[J].中国高等教育,2006(2):61-62.
[2] 徐璟玮,付莹莹,刘颖君.中德工程教育的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2(10):133-134.
[3] 曾 攀,吴振一,刘惠琴,等.美、德、英工程类型研究生的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9(1):61-87.
[4] Wasser I: International Recognition of Qualifications, 3rd International Colloquium on Engineering Education[J].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September,2004.
[5] 清华大学工程教育认证考察团.德国工程教育认证及改革与发展的考察报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1):57-64.
[6] Rocio Maceiras, Angeles Cancela, Santiago Urréjola, Angel Sánchez. Experience of Coopetative Learning in Engineering[J]. European 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2011(36): 13-19.
[7] Justin J.W. Powell, Heike Solga. Why are Higher Education Participation Rates in Germany So Low? Institutional Barriers to Higher Education Expansion [J]. 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Work,2010(24):49-68.
[8] 黄善富.对我国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的思考[C].项目管理技术,2008(S1):47-50.
1、机构设置
目前,ASIIN下设两个认证委员会和13个技术委员会(包括工程学、信息学、自然科学和数学专业的所有研究领域)。两个认证委员会分别负责工程与信息学专业培养计划的认证和自然科学与数学专业培养计划的认证。
2、认证程序及标准
ASIIN认证程序从被认证专业的申请开始,从专业自评到认证委员会的实地考察再到认证结果揭晓,大约需要3-4个月,其认证结果具有5年的有效期。在认证决议过程中,ASIIN保证综合大学、应用科学大学、工业界及学生都有一定比例的代表参加以保证认证的公正性[6]具体认证流程如图1所示。
四、启示
改革现有工程硕士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术型向应用型的转变成为应时之需。尤其是2013年中国加入《华盛顿协议》,意味着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将与《华盛顿协议》的标准实现实质等效。笔者近期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随机访谈了若干化学工程和石油工程的工程硕士,发现我国工程硕士的培养仍存在一些问题:1、教师队伍建设落后。师生比低于国家规定标准,导致导师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关注每个学生,不能因材施教,保证培养质量以至于很多工程硕士临近毕业却不知何去何从。2、理论与实践脱节。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是为工业界培养应用型高层次工程人才。但当前工程硕士专业课设置太过浅显,学生在学完后仍不知如何与实践结合。3、企业参与不足。工程硕士从招生到毕业论文都是在高校的统一管理内进行,企业参与相对不足,这就造成校企双方信息不对称,高校培养出的工程硕士并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7]。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参考德国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随着工程硕士规模的扩大,对教师的聘任和监督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在招聘教师时应将导师的工程背景纳入考察范围,不仅可以满足工程硕士培养在师资方面的需求,同时也能逐渐形成重视科研教学人员工程背景的氛围[8]。另一方面还应健全导师监督制度,采用激励政策或对教师课时、指导学生数、师生沟通、科研成果等方面有所规定。
2、突出专业特色
高校在设置专业,安排课程时应与当地工业界实际需求相联系,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根据高校所在地的地理环境、人文特点、产业结构等具体情况来制定专业培养计划,不仅有利于满足当地对高质量工程人才的需求,还能突出高校自身的专业特点、行业特色。
3、加强校企合作
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为工程硕士的培养提供更好的条件。高校一方面可为工程硕士打好工程理论基础,并提供前沿知识;另一方面可从企业单位聘任一些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指导学生实践。以此进一步解决工程硕士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并为工程硕士提供就业保障。
4、完善专业认证与质量保证体系
组建一个既能负责各工程专业的认证,又能参与国际交流的权威认证机构是我国工程教育的当务之急。当然认证不仅是高校内部的自我评价过程,而应是高校和工业界合作的反馈过程。此外,对工程硕士的培养也应坚持周期性的评估工作,坚持评估工作的定期化和制度化,以此不断提高我国工程硕士专业认证和的业化和国际化,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硕士质量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 张彦通,韩晓燕.美、德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的特色与借鉴[J].中国高等教育,2006(2):61-62.
[2] 徐璟玮,付莹莹,刘颖君.中德工程教育的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2(10):133-134.
[3] 曾 攀,吴振一,刘惠琴,等.美、德、英工程类型研究生的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9(1):61-87.
[4] Wasser I: International Recognition of Qualifications, 3rd International Colloquium on Engineering Education[J].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September,2004.
[5] 清华大学工程教育认证考察团.德国工程教育认证及改革与发展的考察报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1):57-64.
[6] Rocio Maceiras, Angeles Cancela, Santiago Urréjola, Angel Sánchez. Experience of Coopetative Learning in Engineering[J]. European 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2011(36): 13-19.
[7] Justin J.W. Powell, Heike Solga. Why are Higher Education Participation Rates in Germany So Low? Institutional Barriers to Higher Education Expansion [J]. 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Work,2010(24):49-68.
[8] 黄善富.对我国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的思考[C].项目管理技术,2008(S1):47-50.
1、机构设置
目前,ASIIN下设两个认证委员会和13个技术委员会(包括工程学、信息学、自然科学和数学专业的所有研究领域)。两个认证委员会分别负责工程与信息学专业培养计划的认证和自然科学与数学专业培养计划的认证。
2、认证程序及标准
ASIIN认证程序从被认证专业的申请开始,从专业自评到认证委员会的实地考察再到认证结果揭晓,大约需要3-4个月,其认证结果具有5年的有效期。在认证决议过程中,ASIIN保证综合大学、应用科学大学、工业界及学生都有一定比例的代表参加以保证认证的公正性[6]具体认证流程如图1所示。
四、启示
改革现有工程硕士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术型向应用型的转变成为应时之需。尤其是2013年中国加入《华盛顿协议》,意味着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将与《华盛顿协议》的标准实现实质等效。笔者近期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随机访谈了若干化学工程和石油工程的工程硕士,发现我国工程硕士的培养仍存在一些问题:1、教师队伍建设落后。师生比低于国家规定标准,导致导师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关注每个学生,不能因材施教,保证培养质量以至于很多工程硕士临近毕业却不知何去何从。2、理论与实践脱节。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是为工业界培养应用型高层次工程人才。但当前工程硕士专业课设置太过浅显,学生在学完后仍不知如何与实践结合。3、企业参与不足。工程硕士从招生到毕业论文都是在高校的统一管理内进行,企业参与相对不足,这就造成校企双方信息不对称,高校培养出的工程硕士并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7]。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参考德国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随着工程硕士规模的扩大,对教师的聘任和监督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在招聘教师时应将导师的工程背景纳入考察范围,不仅可以满足工程硕士培养在师资方面的需求,同时也能逐渐形成重视科研教学人员工程背景的氛围[8]。另一方面还应健全导师监督制度,采用激励政策或对教师课时、指导学生数、师生沟通、科研成果等方面有所规定。
2、突出专业特色
高校在设置专业,安排课程时应与当地工业界实际需求相联系,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根据高校所在地的地理环境、人文特点、产业结构等具体情况来制定专业培养计划,不仅有利于满足当地对高质量工程人才的需求,还能突出高校自身的专业特点、行业特色。
3、加强校企合作
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为工程硕士的培养提供更好的条件。高校一方面可为工程硕士打好工程理论基础,并提供前沿知识;另一方面可从企业单位聘任一些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指导学生实践。以此进一步解决工程硕士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并为工程硕士提供就业保障。
4、完善专业认证与质量保证体系
组建一个既能负责各工程专业的认证,又能参与国际交流的权威认证机构是我国工程教育的当务之急。当然认证不仅是高校内部的自我评价过程,而应是高校和工业界合作的反馈过程。此外,对工程硕士的培养也应坚持周期性的评估工作,坚持评估工作的定期化和制度化,以此不断提高我国工程硕士专业认证和的业化和国际化,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硕士质量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 张彦通,韩晓燕.美、德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的特色与借鉴[J].中国高等教育,2006(2):61-62.
[2] 徐璟玮,付莹莹,刘颖君.中德工程教育的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2(10):133-134.
[3] 曾 攀,吴振一,刘惠琴,等.美、德、英工程类型研究生的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9(1):61-87.
[4] Wasser I: International Recognition of Qualifications, 3rd International Colloquium on Engineering Education[J].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September,2004.
[5] 清华大学工程教育认证考察团.德国工程教育认证及改革与发展的考察报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1):57-64.
[6] Rocio Maceiras, Angeles Cancela, Santiago Urréjola, Angel Sánchez. Experience of Coopetative Learning in Engineering[J]. European 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2011(36): 13-19.
[7] Justin J.W. Powell, Heike Solga. Why are Higher Education Participation Rates in Germany So Low? Institutional Barriers to Higher Education Expansion [J]. 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Work,2010(24):49-68.
土木工程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篇4
厚硬顶板高压预注水弱化机理研究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学科专业: 岩土工程
1 课题来源、选题依据背景情况、课题研究目的、国内外的研究动态、水平、存在问题,并附主要参考文献:
1.1 课题来源
淮南矿区已进入深部开采,厚硬顶板难冒问题突出,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为此,淮南矿业集团高度重视,XX年组织集团公司工程技术人员到山西等多个矿业集团考察,并邀请相关科研单位论证分析淮南矿区综采面压架机理,并决定联合有关科研单位开展“煤与瓦斯突出煤层综采工作面顶板深孔预裂爆破技术”研究。
1.2 选题依据背景情况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在我国一次能源构成中煤炭约占70%左右。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国家对煤炭等能源需求量越来越大。XX年我国原煤产量为28亿吨,XX年原煤产量29.6亿吨,XX年原煤产量超过30.0亿吨,XX年原煤产量为35.2亿吨,预计XX年原煤产量将达到37.9亿吨。我国煤炭浅部资或赋存条件相对简单资源日益减少,煤矿相继进入深部开采期,随之而来就面临着厚硬顶板控制问题。厚硬顶板由于整体性好、强度高,难于冒落,如不及时采取强制处理,将形成采空区大面积悬顶。大面积悬顶一旦垮落,一方面由于岩层折断时产生的强烈动载荷会损坏或推倒大量工作面支架,从而顶板常沿煤壁切断造成工作面垮冒事故;另一方面,采空区积存的大量高浓度瓦斯气体,沿风巷、机巷涌出,造成瓦斯超限,并形成破坏力很强暴风,在风暴所经过之处,其强烈的冲击作用,摧毁结构。采工作面及其邻近巷道中的支架、风门和砖墙密闭,甚至使矿车翻倒,轨道弯曲,对井下人员及设备造成严重的危害。例如,潘一矿1402(3)(压架2套)、潘一矿1602(3)、潘三矿17110(3)(压架2套)等多个工作面压架和出水现象,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为此,淮南矿业集团XX年组织集团公司工程技术人员到山西等多个矿业集团考察,并邀请相关科研单位论证分析淮南矿区综采面压架机理,并决定联合有关科研单位开展“煤与瓦斯突出煤层综采工作面顶板深孔预裂爆破技术”研究。
1.3 课题研究目的
以往煤层强制放顶爆破采用的是常规炸药,炸药爆破过程的重要特性是炸药通过高速的化学反应,在装药孔壁上产生巨大的气体压力,使周围的介质破坏和破碎。但它存在着施工量大;炸药消耗大、污染井下空气,存在一定的危险性,稍微不慎可能会造成瓦斯爆炸、煤层坍塌等重大问题。压力注水弱化顶板法就是在工作面预先向顶板钻孔注压力水,利用水对岩体的压裂和软化作用,破坏顶板的完整性和降低顶板岩石强度,当工作面采过后,顶板可正常垮落,减小来压对工作面的威胁。压力注水法具有改变顶板力学特性,变难冒为易冒,实现长壁综合机械化采煤,提高资源回收率;同时可降低工作面粉尘含量,改善劳动环境;注水与回采作业平行,预先释放部分瓦斯等优点等优点。
1.4 国内外的研究动态、水平、存在问题
我国厚硬顶板控制的研究始于60年代,已有近50年历史,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在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靳钟铭、徐林生、钱鸣高等通过对厚硬顶板的研究,较全面地分析了厚硬顶板采场矿山压力及其显现规律、采场来压预测预报、厚硬顶板采场支架受力分析、厚硬顶板的处理方法等;
王开,康天合等对坚硬顶板控制放顶方式及合理悬顶长度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厚硬顶板合理的冒落步距计算方法;
靳钟铭[2]根据大同矿务局的现场试验结果,在总结其他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顶板注水弱化的方法做了系统的阐述和分析。
陈荣华等[34][35]采用repa2d软件对注水软化厚硬顶板(关键层)做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随软化系数的减小和软化厚度的增加,上覆岩层初始冒落步距及来压显著减小:若厚硬岩层岩样本身能被注水软化,而实际采场由于地质构造及开采工艺的影响未必适宜单独采用注水软化法,可选用其他弱化厚岩层的方法,或注水软化法与其他弱化方法共同使用,从而有效控制采场矿山压力。
宁宇[36]等采用了有限元计算和模型试验对坚硬顶板注水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进行研究。强调顶板注水后,顶板岩体发生塑化,改变了顶板岩层中的应力分布和顶板变形位移特征。顶板岩层中的拉、压力峰值转移到了采区上方的悬顶中,从而有利于顶板在采空区上方断裂并分层次垮落,减小岩层折断时对支架的冲击载荷和传力系数,减小顶板来压强度,从理论上进一步说明了向顶板高压注水是控制坚硬难冒顶板的有效技术途径。
以上研究从模拟或实验上对注水后岩体发生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或从宏观上对注水软化上的机理进行了阐述,而从微观上对高压水注水的机理研究分析的较少。
1.5 主要参考文献
[1]宋永津,控制煤层坚硬难冒顶板技术[m],煤炭工业出版社,,9.
[2]靳钟铭,徐林生,煤矿坚硬顶板控制[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4.
[3]钱鸣高,石平五,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1.
[4]王桂尧,孙宗顺,徐纪成,岩石压剪断裂机理及强度准则的探讨,岩土工程学报,,18(4):68~74.
[5]rebinder p a,sehreiner l a,zhigach k f.h,aridness reducers in
drilling:a physico—chemical method of facilitating mechanical destruction
of rocks during[m].moscow:akad naunk,tansl.by melboune:csiro,1994.
[6]汤连生,张鹏程,王思敬,水——岩化学作用之岩石断裂力学效应的试验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1(6):22~27.
[7]郑少河,朱维中,裂隙岩体渗流损伤耦合模型的理论分析,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2):156~159.
[8]周维垣,高等岩石力学[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1990.
[9]y.p chugh,effects of moisture on strata control in coal mines,engineering geology,1981(17):241~255.
[10]康红普,水对岩石的损伤,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1994,(2):39~40.
[11]朱珍德,胡定,裂隙水压力对岩体强度的影响,岩土力学,,21(1):6l~67.
[12]闫少宏,宁宇,康立军等,用水力压裂处理坚硬顶板的机理及实验研究,煤炭学报,,25(1):32~35.
[13]a.巴内基等,a.k.雷,g.辛格,高压注水控制坚硬顶板,中国煤炭,,30(12):73~74.
[14]陈荣华,张连英,厚硬顶板采场注水软化的数值模拟,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3:85~86.
[15]陈荣华,钱鸣高,缪协兴,注水软化法控制厚硬关键层采场来压数值模拟,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z4(13):2266~2271.
[16]宁宇,陈晖,坚硬顶板注水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的有限元计算和模型试验研究,煤炭学报,1990,15(1):83~92.
[17]刘东燕,严春风,陈彦峰,压剪应力作用下岩体裂纹扩展概率模型研究,岩土工程学报,,21(1):56~59.
[18]孙广忠,岩体结构力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 课题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理论和应用方面的意义,完成课题的条件(包括个人业务水平、所在系或学科组的技术、设备条件)和拟采取的技术措施和办法:
2.1 课题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理论和应用方面的意义
本项目拟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采用理论分析、计算机数值模拟、现场试验的综合研究方法,开展对淮南矿区煤与瓦斯突出煤层厚硬顶板综采面高压预注水弱化砂岩顶板技术研究,使坚硬顶板弱化,使难冒顶板转化为可冒落顶板,改善坚硬顶板的冒落性,减少采空区的悬顶面积,从而减轻周期来压对工作面支架的影响,保证本工作面的安全顺利回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水对裂隙岩体强度的影响,重点讨论水对岩石的化学损伤机理和压力水作用下岩体的断裂强度。
(2)研究水在岩体中的渗流问题,建立流固耦合的渗流方程,并用有限元法对建立的流固耦合模型进行求解。
(3)研究定向水压致裂的机理,为在坚硬顶板中采用高压水定向分层提供理论依据。
2.2 主要技术路线
2.3 完成课题的条件(包括个人业务水平、所在系或学科组的技术、设备条件)和拟采取的技术措施和办法:
本人在本科阶段主修土木工程,在理论分析上对地上、地下结构,以及煤矿等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研究生阶段,在导师的指导和带领下,专门学习了煤矿岩巷、煤巷掘进理论知识和亲自到掘进工作面松动爆破实践,并阅读了大量的文献资料。
另外,国内关于坚硬顶板控制资料相对较多,基于目前国内外对高压注水的研究成果、我国煤矿掘进爆破工程实例以及我国能源政策的大力支持,给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提供了足够的理论和实践资料。
在课题准备阶段,在导师徐颖教授的指导下,以上各项条件均为本课题的顺利完成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3 课题工作量及进展计划(包括各阶段计划完成的内容和所需的时间等)。
(1)XX年2月~4月:资料收集、查阅文献资料等;
(2)XX年5月~8月:厚硬顶板高压预注水机理研究分析
(3)XX年8月~10月:对高压注水破坏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得出结论
(4)XX年6月~XX年1月:论文编写;
(5)XX年2月~4月:论文修改;
软件工程硕士简介 篇5
软件工程硕士简介
2002年,全国37所高校的成为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首批全国示范性软件学院,授权培养软件工程硕士,其主要目的就是培养从事软件工程各领域工作,如软件开发、项目管理、网络安全等具有较高学历层次的人才,以满足我国软件行业迅猛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简称为SE)是一门研究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的、实用的和高质量的软件的学科。它涉及到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软件开发工具,系统平台,标准,设计模式等方面。
报考要求报考软件工程硕士有学历背景和知识背景,即学位证书和考试成绩两方面的要求。教育部规定,报考攻读软件工程硕士学位的考生要具有学士学位或具有国民教育系列大学本科毕业学力,应届本科毕业生和在职工作人员都可以参加,原所学专业和年龄也不受限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只要具有本科学士学位就可以读软件工程硕士。北京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还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开设了软件工程的第二学位课程。这些学生的目标是将软件工程方面的技术知识应用到原专业中,因此学习的深度比较低,以基础课程为主,录取条件也低于硕士的要求。根据规定,报考攻读软件工程硕士学位需要参加入学考试。考试包括全国联考和各高校的软件学院自行组织的考试两部分。考试科目为外语、数学(甲)、专业基础和专业综合。
其中外语和数学实行全国联考,在每年5月和12月各举行一次。专业基础和专业综合考试由各培养单位自行组织,考试科目包括数据结构、数据库、软件工程等。重点是考核考生对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特别是计算机软件与信息技术领域的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解决软件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西安交通大学的刘老师说,非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想要掌握这部分的知识需要付出相当努力。
另外,各学校采用的考试方式也各不相同。北京大学,复旦大学要求,报考2003年软件工程硕士的应届毕业生要参加2003年1月中旬的全国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作为初试成绩,另外还要参加学校的复试(包括笔试、口试)。
如获得复试资格,要加试两门大学主干课程。而北京邮电大学规定,数学、外语两门课程参加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统一组织的联考,专业基础和专业综合的考试由学校自行命题和组织面试,择优录取。参考书目也由各学校决定。
西安交通大学在职攻读软件工程硕士,实行自主命题、自主招生。笔试:基础综合(400分):其中语文(100分)、数学(100分)、逻辑(100分)、英语(100分)。专业基础(200分):其中数据结构(100分),操作系统(100分)。面试(200分):专业综合、英语口语。
培养方式
软件工程硕士的培养方式与传统的硕士课程有很大不同。它采取了学分制这种相对灵活的学
制。根据学员情况的不同采用脱产和全日两种方式,课程分为补修、必修、选修、实际操作等部分。
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选择不同的课程,以北京邮电大学为例,学习的内容包括小组软件开发
过程、软件工程过程改进、协议工程与通信软件、软件开发项目管理、软件测试技术、网络软件设计、现代通信网络、数据挖掘技术、嵌入式操作系统等。而且,软件工程硕士课程十分重视对学生外语能力的培养。
学生只要在3-5年内选择足够的课程并完成规定学分(一般为40学分),并完成硕士学位论文,通过论文答辩,经校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后,就可以授予国家颁发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并没有严格的学期界限,完成学业所需的时间由学生选课的进度决定。
发展方向
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软件理论和软件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并且具有良好的软件设计与实现能力、良好的项目管理能力、良好的交流与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参与国际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计算机软件专业人才。
考试方式
参加每年一月份全国研究生考试或每年十月份全国工程硕士联考,择优录取。入学考试分全
国联考和各培养单位自行组织考试两部分。考务工作均由各培养单位自行组织。数学(甲)和英语两门考试采用联考方式,委托全国工程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以下简称指导委员会秘书处)组织有关专家命题和阅卷。
专业基础和专业综合两门考试的命题及阅卷工作由各培养单位自行组织。其中专业综合考试
由培养单位组织专家小组以面试方式进行,着重考核考生掌握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软件开发或软件项目管理等方面的潜在素质、岗位经历和业绩。考试成绩采用与笔试科目相同的计分制计分。专业综合考试是入学考试的重要科目,其考试成绩不得以其他考试科目和复试成绩代替。招考与录取
1、考攻读软件工程硕士学位考生的基本条件:
(1)具有学士学位或具有国民教育系列大学本科毕业学历(包括应届本科毕业生和在职工作人员,原所学专业和年龄不限).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或2年以上(即截至到录取为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当年9月1日),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2)较系统掌握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软件开发或软件项目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能力。
2、入学考试:报考攻读软件工程硕士学位须参加入学考试。入学考试分全国联考和各培养单位自行组织考试两段进行。考试科目为外语、数学、专业基础和专业综合。其中外语和数学实行全国联考。专业基础和专业综合考试由各培养单位自行组织,重点是考核考生对计算机专业基础知
识,特别是计算机软件与信息技术领域的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解决软件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录取:攻读软件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录取工作由各培养单位自行组织和确定。录取分数线由各培养单位自行划定,录取人数由各培养单位根据社会需求和本单位的培养力量自主确定。录取名单及成绩送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备案。经教育部、国家计委批准试办示范性软件学院高等学校的招生方式,参照教高[2001]6号文件执行。是否参加全国入学联考,由学校自主确定。录取名单送全国工程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备案。
考试科目 英语:2010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GCT英语考前辅导教程》,何福胜主编,清华
大学出版社,第1版(2010年4月1日)
数学:①《微积分学同步辅导》,华中科技大学微积分课题组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定
价:36.50。②工程数学:《线性代数》第五版,同济大学数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定价:12.10。专业课:《C语言程序设计》第3版,谭浩强 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尹建华、张惠群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
月出版。
院校名单
北京大学
复旦大学
浙江大学
清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厦门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山东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武汉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南开大学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天津大学
湖南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中山大学
东北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吉林大学
重庆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川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同济大学
云南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
东南大学
工程硕士实践报告 篇6
工程概况:包头时代广场项目位于内蒙古包头死昆区东南稀土高新区核心区域,总占地面积约431亩,总建筑面积约110万平方米。 包头时代广场地上建筑面积约88.73万平方米,其中商用建筑模块351838平方米,高层住宅534162平方米,地下商业及公辅设施53503平方米。 包头时代广场该项目由五星级酒店、商业中心、写字楼、酒店、公寓、住宅、休闲广场、停车场等组成大型商业集群,是包头最大城市商业综合体。计划总投资额为35亿元,计划建筑时间为四年至五年。
实习心得:实践是学生生活的第二课堂,是知识常新和发展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学生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作用,才能得到丰富、完善和发展。学生成长,就要勤于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一起,在实践中继续学习,不断总结,逐步完善,有所创新,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由知识、能力、智慧等因素融合成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自己事业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紧张的二个月的实习生活结束了,在这一个多月里我还是有不少的收获。实习结束后有必要好好总结一下。首先,通过一个多月的实习,通过实践,使我学到了很多实践知识。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旁站,使我近距离的观察了整个建造过程,学到了很多很适用的具体的施工知识,这些知识往往是我在学校很少接触,很少注意的,但又是十分重要、十分基础的知识。这2个月的实习,我充分了解模板支撑体系的设计、施工方案和施工过程。对模板支撑体系相关知识有了全面的了解,对我的论文有了很好的帮助。
土木工程硕士 篇7
关键词:工程硕士,培养差异性,通用标准要素,专业认证
面对日益激烈的新型工业竞争,工程硕士的培养需求快速增长,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成为教改研究的热点。2013年6月,中国成功申请成为“华盛顿协议”临时签约组织,标志着我国本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全面展开。教育认证是通过确认某一教育机构所提供的教育服务质量的方式,为接受或可能接受这种教育服务的群体或个人与需要教育服务的社会工作提供的一种教育质量保证方式[1]。因此,工程教育认证对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与质量保障机制,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意义重大[2]。同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从本科向硕士层次的拓展已成为一种趋势,目前已有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在进行这方面的尝试[3]。但是工程硕士培养相较学士培养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培养规格的多样性;培养学制、学分差异,培养学制不同,带来培养环节的三个要素———课程体系、专业实践、学位论文的差异。由于工程硕士培养对象、培养方式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工程硕士专业认证通用标准与现行的本科生专业认证通用标准的关联性、关键要素的标准如何被不同学校接受,且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和推广性成为必须解决的难题。本文以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为例,综合分析国内高校工程硕士培养的差异性,参照英国和欧洲的经验,考虑学制、学分、课程设置、专业实践培养的差异,开展工程专业硕士认证通用标准要素分析,为统筹考虑并综合设计我国本科和硕士层次的认证标准提供参考。
一、国内工程硕士培养差异性
工程硕士培养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培养规格的多样性,可以区分为全日制工程硕士和非全日制工程硕士,前者培养的对象多为应届的学生,没有工作经验,后者培养的对象是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在职人员,是与企业共同培养的,在职人员应一边工作一边完成工程硕士的各项培养环节。(2)培养学制、学分差异,英国和美国均有一年学制的工程硕士,国内则分别有2年、2.5年和3年学制的培养形式;由于学制的差异,必然带来总学分要求的差异。(3)培养学制不同,带来培养环节三个要素———课程体系、专业实践、学位论文的差异。
以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为例,选取该领域专业建设水平处于国家前列的西南交大、中南大学、东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和同济大学五所高校,收集五所高校的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方案[4,5,6,7],具体分析上述第(2)和第(3)两个方面的差异性。
1. 学制差异。
五所高校全日制专业硕士学制差异较大,东南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学制为2年,西南交大和中南大学学制为3年,见表1。
2. 学分差异。
五所高校由于学制不同,全日制工程硕士达到毕业要求的总学分也有明显差异,东南大学总学分最低不少于26学分,中南大学总学分最高不少于36学分,见表2。
3. 专业实践培养差异。
五所高校对于到企业、事业或其他单位从事专业实践活动的培养要求差异主要体现在累积时间要求和学分差异上。累积时间方面,同济大学要求不少于3个月,西南交大要求不少于1个学期,北京交大不少于6个月,中南大学不少于12个月。学分设置方面,东南大学没有实践学分要求,同济大学专业实践学分要求最高,为6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为19%),见表3。
4. 课程设置差异。
五所高校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差异较大,课程分类按照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专业选修课和学术讲座与学术报告四小类进行对比分析,具体如下:(1)公共学位课:五所高校学分要求为5~6学分,相同课程包括英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但公共学位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有较大差异,最低占16%,最高占23%。(2)专业学位课:五所高校专业学位课学分要求有较大差异,开设的课程数量与二级学科、专业方向或研究方向相关,北京交通大学学分要求最低,为4学分,中南大学学分要求最高为14学分,见表4。五所高校相同或相近课程仅有两门,包括交通运输工程学(或交通工程理论)、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或综合交通系统规划)。(3)专业选修课:四所高校学分要求为6~8学分,开设的课程数量与二级学科、专业方向或研究方向相关,西南交大专业选修课的课程数量最少为16门,同济大学由于支撑了3个二级学科方向,专业选修课的课程数量最多为33门课,见表5。东南大学培养方案中非学位课程要求8学分,但是没有具体列出课程名称。(4)学术讲座与学术报告:五所高校均有这个培养环节,学分要求为1~2学分,较为一致。
5. 学位论文要求差异。
五所高校中三所高校对学位论文工作时间要求不少于1年,西南交大和中南大学要求不少于1.5年,对论文选题要求略有差异,查阅文献与字数要求有一定的差异,见表6。
二、工程硕士与学士专业认证通用标准的关联性
在职业资格体系发育比较完善的发达国家,与国计民生相关的重要职业大都有最低的教育要求,以保证从业人员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水平。以美国为例,参加工程师执照考试的报名者必须获得经过美国工程技术认证学会(ABET)认证的学士学位,而医生、律师等专业化程度更高的职业,最低学历要求则为博士层次[8]。随着世界范围内人们受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从本科向硕士层次的拓展已成为一种趋势。英国高等工程教育类型丰富,层次多样,其硕士层次的认证与学士相比,硕士层次的认证标准在深度和宽度上都比学士有更高的要求[2],具有如下特点。
1. 硕士的学习产出标准是学士的拓宽和提高。
硕士层次学位项目的认证标准高于学士学位项目,例如在学习产出中,对学士要求具备对相关学科知识的理解能力,而对硕士层次的毕业生,则普遍要求在综合理解的基础上,对前沿、新技术和新发展有所意识,甚至是批判性的意识,还要有对工程外部领域知识的理解。在“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中,关于“对各种工程材料和组成部分的知识和理解”的限定词,工程硕士要求是广泛的,而学士要求是理解可以应用工程知识的背景[2]。因为工程硕士有着面对工程实践的职业指向性,而在工程实践中遇到的往往是复杂的现实问题,面对的是各种工程材料和组成部分问题的综合集成,因此知识要广泛。在“交流和与他人一起工作的能力”要求上,对学士要求具备与他人一起工作的能力;而对硕士层次的毕业生,则要求具备理解团队中的不同角色并进行领导的能力[2]。
2. 工程硕士更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
工程硕士培养有更多工业界参与的项目工作和团队工作要求,具有更明确的工程职业指向性,强调应用能力的培养[2]。因此,在英国经过认证的综合型工程硕士学位在工程师注册中具有优势地位也是理所当然的。在具体培养过程中,工程硕士学位和学士学位的不同在于前者在研究过程和工业环境中,应提供更具深度的专业知识,同时需要提供更大范围的项目工作经验,包括参与团队项目。
三、考虑工程硕士培养差异的专业认证通用标准要素分析
我国本科层次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已经正式确立,进入快速发展期。目前国际上进行硕士层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国家不多,各大国际认证组织对硕士层次的认证也处于探索阶段,因此我国可参照英国和欧洲的经验,考虑学制、学分、课程设置、专业实践培养差异,工程硕士专业认证通用标准的三个关键要素可以在大多数学校能够达到的基本要求上,进行相关标准的条文编制,以使得工程硕士专业认证通用标准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具体建议如下。
1. 毕业要求。
从前文交通运输工程领域五所高校全日制硕士培养学制差异分析可知,工程硕士最短学制为2年,并且学位论文的累积工作时间有不少于1年的要求,因此通用标准在毕业要求这项,可以规定适用的学制,例如最低学制要求为2年。毕业要求中的能力标准,考虑到硕士层次的认证标准在深度和宽度上都比学士有更高的要求,且更注重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一定的研究能力的培养,因此工程硕士毕业要求能力标准在目前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给出的本科生12项毕业要求[9]基础上,建议增加创新能力要求;将本科的研究能力对应至工程问题分析,实验的设计、实施及分析,创新能力三项能力标准;提高工程知识、工程问题分析、实验的设计、实施及分析、工程设计与开发、工程与社会、终身学习6项能力标准。见图1。
2. 课程体系。
本科培养以课程为主,但是工程硕士培养除了课程以外,还有实践环节和学位论文的要求,因此建议将通用标准第5大项标题“课程体系”调整为“培养环节”,即培养环节包括课程、实践环节和学位论文。培养环节能支持毕业要求的达成,培养环节设计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前文指出交通运输工程领域五所高校全日制硕士在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专业选修课的学分设置、学分比例上均有较大差异,很难按照本科生的课程体系标准给出各类课程占学分比例的最低要求。建议工程硕士在课程这一项,提出必须设置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与本专业毕业要求相适应的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符合本专业毕业要求的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与专业类课程的要求即可。同样,对实践环节、学位论文只要给出明确要求,不需要给出学分比例的最低要求,以适应各所高校工程硕士培养的专业方向和就业去向的多样性。
3. 师资队伍。
工程硕士与学士培养的明显差异在于工程硕士采取的导师制,因此在师资队伍这项通用标准中,应关注“导师”有足够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研究生指导中,而不是本科生通用标准中的“教师”有足够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本科教学和学生指导中。另一方面,专业教师对工程硕士的专业深度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在通用标准中应关注“专业教师”具有专业水平、工程经验、职业发展能力且能够开展工程实践问题研究,参与学术交流,而不是本科生通用标准中泛指的“教师”。
四、结语
随着世界范围内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持续推进,硕士层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尝试和推广将是一种趋势。本文综合分析国内高校工程硕士培养的差异性,考虑了大多数学校能够达到的基本要求,提出工程硕士专业认证通用标准要素———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师资队伍三项的具体调整建议。建议依托已组建的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以本文的研究成果作为参考,统筹考虑并综合设计我国本科和硕士层次的认证标准,让我国硕士层次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走在国际前列。
参考文献
[1]王建成.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制度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李志义.适应认证要求推进工程教育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4,(6):9-16.
[3]郑娟,王孙禺.英国硕士层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探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1):83-90.
[4]中南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交通运输工程)[Z].2013.
[5]东南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交通运输工程)[Z].
[6]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方案(全日制)[Z].2011.
[7]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2014级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方案[Z].
[8]潜睿睿,王晓蓬.美国专业学位等级与行业执业资格考试的衔接[J].教育评论,2013,(2).
土木工程硕士 篇8
[关键词]工程硕士通信基础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08-0049-03
随着现代科技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日益引起广泛的关注。近年来,我们针对工程硕士特点,总结历年来工程硕士教学经验,紧密围绕通信基础与通信应用主题,在工程硕士基础课程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采用新的教学理念,综合通信专业基础知识并加以融合,实现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改革,以提升教学效果。现就该课程的基本情况和所进行的教改实践加以介绍。
一、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
结合高层次应用人才培养目标和学员任职需要,进行教学内容的选定。通信基础知识课程的设定是面向应用型工程硕士的,学员一般是来自不同单位的在职军官或武警,除了少部分曾经是通信相关专业本科毕业外,大部分学员以前没有系统学习过通信知识。他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掌握通信基础知识,掌握通信基本技能,能够很好地在现有岗位上发挥作用。结合工程硕士的这些特点和需求,我们认为通信基础课程的建设目标是立足于工程硕士的培养,紧密结合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以“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思维能力、强化实践培养”为原则,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重点建设示范性教学案例,加强研究型教学模式改革。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依据课程教学的目标,我们在课程教学的开展中,以“通信基础理论内容为根本,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结合现代通信实际,侧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原则,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一些改革。课程内容调整主要包括通信原理基础知识的压缩与凝练,加入无线通信基础与典型现代通信系统内容。课程内容可划分为三个主要模块,分别是通信原理基础模块、基本传输方式与信道模块、军事通信概述模块。
通信原理基础模块介绍通信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技术,主要包括通信的概念、调制解调技术、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技术、数字复接及同步技术等。基本传输方式与信道模块介绍信道相关的基本概念,现代通信系统中典型的传输方式及各自的优缺点,主要包括数字信号传输损伤及指标、无线传输技术、有线传输技术、交换的基本原理及作用等。军事通信概述模块介绍军事通信的一些基本概念,军事通信系统的整体组成及主要通信手段及特点等。
除了课程整体内容的调整,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对具体知识点的讲授以宽面浅出为原则。例如弱化模拟通信内容,将当前数字通信中的一些主要理论、主要技术以及近些年发展的新技术引入其中,如补充信号的频谱、系统的频域响应、傅里叶变换、滤波器基础理论等。课程讲述中尽量减少公式推导等内容,侧重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功能、面向应用等方面。
三、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目标为改变传统的“连续式、注入式”被动教学方式,转变为“专题式、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能力与素质培养的主动教学方式,配合新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采取了多种改革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为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理解程度,我们精心制作了一套表现生动的多媒体电子课件。该课件的特点是生动、全面、重点突出。电子课件中有大量的动画,将一些不易理解的内容用生动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学员易于理解。例如在数字调制中对MSK的讲解,仅仅一页讲述支路波形的课件就有56个动画组成,将一个难点生动地表现出来,学生反映效果很好。无线通信课程建设了完善的课程网站,以促进教员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课程网站内容丰富,学员可以从中了解课程介绍、实现课程讨论、下载电子课件(内含讲义)、下载教辅资料等。同时网站是很好的交流平台,教员的作业发布,讨论问题发布,与学员的交流均可以在此完成。
二是探索具有通信工程特色的案例教学模式,将基础知识与典型案例有机结合。知识点的讲授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使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相关概念并掌握技能。例如在自由空间传播模型的讲授中,讨论室内小型无线网络的建立问题;在地面反射模型的讲授中,讨论岸边基站与海面船只的通信问题;在无线通信中的组网技术中,诸如多址接入,多信道共用,阻塞率,区域覆盖,频率复用,小区制中的干扰,扩大系统容量等问题,均与移动蜂窝网中的实际系统相结合。
教学模式采用选择典型通信系统或典型应用为案例,辅助以一定量的MATLAB演示验证,并结合相应的思考题加以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深入地探讨问题,加深学生对现代通信技术的理解。例如讲解蜂窝无线通信系统时,以现有的GSM蜂窝通信网为例,讲解无线通信特点、无线组网特点、多址通信等知识点,引导学生思考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又如剖析一个实际通信设备(通信电台),就其内部各个功能模块进行讲解,讲解其原理,剖析其内部结构,引发这一系统的设计、应用以及改进的讨论。
三是加强研讨型教学模式改革,引导学员就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进行讨论。主要采用两种模式,一种是结合课程教学的知识点,学员提出的与实际相关的问题,进行研讨型教学。本门课对于从事通信工作的同志有很强的实践性,针对他们提出的实际问题,结合课程相关知识点给予解答,既帮助学员理论与实际结合解决问题,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开阔视野,同时还有助于拉近书本与设备之间的距离。除了通信技术问题,还有例如通信装备现状讨论,光纤通信网情况讨论,内部信息化网络相关问题讨论等。另一种是将通信领域的科研成果引入教学内容改革,适当结合典型系统的案例,进行研讨型教学。
四是优化考核方式,建立以衡量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依据的评分标准。引入课程设计环节,增加理论和实际应用的结合。课程设计在课程考核中的比重占30%。依托“十一五”重点项目通信工程综合实验教学平台,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同时也方便学员将自己的创新性想法在试验平台中加以验证。
五是坚持结合高水平的科研课题进行高层次人才培养,注重创新能力培养。本专业跨信息与通信工程及军事通信学两个二级学科,人才培养上强调在科学研究中既充分重视基础科学,又以现代通信关键技术研究为核心,着力培养现代通信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以工程技术为背景的管理指挥人才。
本专业承担的科研任务紧密结合信息化建设中的关键技术研究和新领域的发展需求,一般具有指标高、难度大、实用性强、工程性要求严格以及系统性强等特点。在课程教学中,教员往往结合知识点引导和鼓励学员参与科研项目,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使毕业学员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在这些可选的教学实践环节中,我们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充分进行讨论,验证自己的设计,提供相应的条件让学员将想法付诸实现,每一个真正完成这一过程的学员,其能力都实现了质的飞跃。
除了课程实践环节,无线通信系列的研究生课程在课堂授课中还会不定期邀请科研课题的主要负责人及专家教授进行专题讲学,提供相关的学术讲座信息鼓励学生参加,揭开科学研究的面纱,鼓励学员积极参与进去。
六是坚持学术创新,注重教员教学水平的提高,提升教学团队整体水平。通信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各种新技术和概念不断涌现,给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如何变压力为动力,解决课时有限而需掌握的知识飞速增长的矛盾,是现代通信专业教育中面临的问题。本团队建设的一个目标就是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重建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梳理教学理念,研究专业课教学的新方法,以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其潜质为目的,充分发挥其学习能动性,让学生有效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真正体会通信技术对社会、对人类的重大影响,并学会合理地运用其为社会服务。
在教学水平的提高方面,对师资队伍进行严格的教学岗位培训,突出知识创新和知识传授在师资队伍上的融合,形成一支善于把握通信工程专业教育规律、在基础研究方面成绩突出的教师队伍。大力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鼓励基础研究和创新研究,坚持教学科研相结合,积极探索通识教育、新生研讨课和专题研讨课等教学新模式、为拔尖人才培养提供有价值的经验。
除了上述方法,我们还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计划,安排讨论、观摩教学等活动。建立方便通畅的师生沟通渠道,倾听同学们对教学的意见,并且在教学组内互相沟通,及时进行改进,并保证教学的一致性。
四、结束语
总之,针对工程硕士通信基础课程建设的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新观念,优化教学内容,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不断依据教学效果进行反馈调整,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国防科技大学重点建设研究生一流课程体系建设项目建设计划任务书[Z].2013.
[2]国防科技大学研究生重点课程建设验收报告[R].2010.
[3]国防科技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2013培养方案[Z].2013.
[4]朱江,张炜,雷菁,魏急波.加强通信工程特色专业建设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6).
[责任编辑:雷艳]
【土木工程硕士】推荐阅读:
土木工程硕士05-13
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关于推荐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2013年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实施细则08-20
土木工程06-24
工程案例教学土木工程11-26
土木工程教师10-21
土木工程监测06-19
土木工程专业06-19
土木工程实习06-28
土木工程管理07-04
土木工程方向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