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方向(共12篇)
土木工程方向 篇1
土木工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且实践性非常强的应用型学科[1]。在教学过程中, 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 基本理论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获取都是通过实践教学这种方式来实现的, 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因此, 提高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 不断优化实践教学环节, 建立理论教学相匹配的实践教学体系, 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3]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 不少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存在“重理论, 轻实践”的现象, 不但逐渐弱化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而且影响到了学生的培养质量与就业。但是, 由于实践教学时间的安排需要综合考虑多门课程的安排, 使得在特定时段内找到工程内容与实习内容一致的实习场地成为一件难事。因此, 本文结合本校土木工程专业道桥方向开展的实践教学, 分析问题, 找原因, 想对策, 对道桥方向的实践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一、道桥方向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按实践教学的内容不同, 土木工程专业道桥方向的实践性教学可分三大类, 分别为实验、设计和实习。其中实验可分为基础课程实验 (如:物理) 和专业课程的试验 (如:土力学、道路建筑材料等) ;设计可分为课程设计 (一门课程) 和毕业设计 (综合性) ;实习也可分为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目前, 在道桥方向的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实验。目前, 道桥方向的实验教学多为理论课程的一部分, 每门课程都有配套的实验指导书, 学生只需按照指导书中的实验方法、操作步骤进行, 就可完成任务, 实验结果的数据处理也较简单, 学生只需按照公式计算即可, 实验结果的分析就只有几句话;代课老师根据实验报告和课堂表现给出实验成绩。这种情况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 学生实验报告的相似性较高。而设计性、开放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开设的较少。
2.设计。目前, 课程设计的常用做法是指导教师直接下达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按照任务书的要求比照参考设计实例进行设计;而毕业设计多是按指导老师规定的形式和要求完成结构选型、计算, 结构设计、图纸绘制等任务的。致使多个学生设计题目类似, 使得个别存在依赖心理的学生抄袭现象严重。
3.实习。由于近几年土木工程专业就业形势较好, 较多高校扩大招生, 学生实习人数增加, 致使实习单位和教师指导的难度越来越高。各门课程的认知实习时间较短, 一般在1周以内, 且往往安排在理论课程学完之后, 由任课老师自主安排到学校周边进行认知实习;而毕业实习时间相对较长, 一般在4周左右, 多为集中实习。由于道桥建设工程量大、工序复杂、周期长, 在短时间内只能看到某个工程的局部, 因此, 致使学生无法全面了解施工过程和掌握施工工序。再者, 这种集中实习往往给施工单位造成极大的管理方面的压力。出于安全考虑, 施工单位往往会压缩实习内容, 缩短学生实际操作时间, 从而导致学生只能从表面上了解道路桥梁施工的相关过程、方法、机械设备以及管理内容。还有部分学生选择自己联系实习单位, 脱离集体, 回来交一个实习报告了事, 无法保证实习效果。实习考核往往是根据考勤、实习日记、实习报告等材料来评定, 这种考核已流于形式。
另外, 由于道桥施工大多在较为偏远的地方, 实习基地建设的难度很大;再者, 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 施工单位也不接受大量学生集中来工地实习, 联系实习单位就比较困难。
由此可见, 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实验设计实习三个主要环节都存若干问题, 三者之间也没有相关的联系, 不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利用已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积极性, 也激发不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无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1.转变思想, 重视实践教学。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业型人才, 发展科学技术文化, 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4]。由此可见实践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教育部前部长周济先生曾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知识来源于实践, 能力来源于实践, 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养成;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尤其重要;实践对于大学生成长至为关键”[5]。因此, 没有实践, 素质教育只是一句空话。作为高校教师, 我们应该从思想上重视实践教学, 切实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观念。
2.拓展实验教学内容, 加强学生实验创新能力。在实验教学中, 基本上为传统的基础实验, 应加大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及创新性的实验。对于一些基础实验项目, 可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对于一些设计实验, 教师要根据工程实验检测的内容, 有选择性地开设综合性强的设计性实验[6];对于一些创新实验,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制订实验方案、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对于一些研究实验, 其主要的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结合自己科研项目, 设计一些难度适中的实验。先成立试验小组, 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确定实验的方案, 然后由小组各个成员合作完成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这样既可提高小组成员间的团队合作意识, 也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 加大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 拓展实践实习基地。教学经费取得实践教学良好效果的重要保障[7]。完善校内土木工程专业实验建设, 配制相应试验设备、仪器等, 充实校内实验室资源。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立, 校外实践基地的联系、实习的交通及为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费用等, 都需要大量经费的投入。
如何拓展实践教学基地?目前, 我校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 学校拟建设近工科实训大楼, 包括一个1000平方米的水利试验大厅和一个700多平方米的结构试验大厅。并需购置大型的实验设备, 组建工程结构实验室、材料实验室、土工实验室。工科实训大楼是一个开放性的科研和教学基地, 师生们可根据相关的科研项目和实验课程相互组合, 完成相关的科研和试验任务, 实现教学、科研、实践的三结合。另一方面, 强化学院和企业之间的合作, 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目前, 我院正在积极与本市的公路管理单位及一些施工、监理、设计单位沟通联系, 建立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 可利用学校与企 (事) 业单位不同的教学环境和资源, 可通过实习基地的相关教学活动, 加深学生对实际工程的直观认识。同时, 也可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好的实践机会, 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从根本上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
4.完善“过程管理”的实践教学考核方式。实践教学结束后, 如何评定学生成绩?这是大家都比较关注的。学生提交的实践成果一般包括日志、总结和设计成果三部分内容, 但教师仅从提交的资料来评定学生的实践成绩是不合理的, 因为这三部分内容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主动性和创新性, 我们需注重实践实习的“过程管理”, 完善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对集中安排实习并有指导教师带队的学生,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实践表现 (实习纪律、实习参与内容、团结协作情况、动手操作能力等) 、实践成果 (日志、报告和设计成果等) 、实习答辩三种方式来进行, 教师可以根据以上三部分考核内容选择不同的权重来评定学生的实践成绩, 这样可以较为客观、全面、公平地评定学生的实习效果。对自主联系实习单位的学生, 要加强事前 (出发前, 从严审查接收单位和实习指导人) 、事中 (通过多种途径检查实习内容、进度) 及事后管理 (返校后, 严格评审实习学生递交的实习成果, 并组织答辩) 来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土木工程专业道桥方向的实践教学是一项系统的全面的工程, 一项长期而且非常重要的教学工作。我们要切实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就必须充分认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它不但需要高等教育者的反复思考、实践、探讨、论证, 而且需要其采取具体有效的对策, 高等教育者必须充分认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同时采取具体有效对策, 展开具体的实践教学活动, 以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 实现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董倩, 刘东燕, 黄林青.卓越土木工程师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 2012, (1) :77-80.
[2]王春芬, 王恩茂.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9, (2) :136-138.
[3]王志英, 邹莉, 李丹蕾, 等.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14) :252-253.
[4]张炳生, 陈志刚.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江苏高教, 2006, (1) :102-104.
[5]周济.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4.
[6]王刚.建筑材料课教学新方法探讨[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9) :227-229.
[7]郭兵兵, 陈国祥, 徐星.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J].中国地质教育, 2011, (2) :34-38.
土木工程方向 篇2
关键词:土木工程;管理;质量和效率
0前言
现阶段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一定要在客观以及主观上实现对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稳定,为了使得大幅度的反弹现象避免,一定要摆脱传统方法的束缚,所以,为了完成施工质量的有效控制,必须在今后控制施工质量的过程中,与现实土木工程工作相结合,并运用现代较为先进的土木工程质量控制理论,还有,在控制工作中为了减少各方面造成的负面影响,我们应积极做好突发状况的备案工作,控制好土木工程施工进度,减少因超时施工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1土木工程施工管理概述
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不仅指施工单位对施工项目本身、施工工程人员的管理监督行为,还包括了对施工工程整体的规划、施工人员的调配和施工环节的控制等等行为。目前我国土木工程行业发展迅速,施工工程设备的管理、工程质量的评估、工程安全管理的评估、施工现场环境的管理和工程成本预算等问题也就逐渐暴露出来,因此,要学习更加先进科学的土木工程施工管理方法,培养更加专业的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人员,更加高效、高质量的完成土木工程的施工。
2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土木工程行业发展迅速,施工项目众多,现有的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早已不适应土木工程的建设需求,项目施工存在很多的“灰色地带”,另外,有部分企业土木工程施工条件不满足却依旧进行项目施工,或者是在施工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施工管理要求进行项目施工,造成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施工工程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
(2)相关从业人员管理意识较低。土木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人员是施工工程质量的决定者,理应对土木工程项目及其了解,对管理学的内容也及其熟悉。受我国国情所限,一般性的土木工程施工管理者多为“凭经验而定”的项目老板,或者是其亲戚。这类人往往对项目本身质量没有多大关心,对施工工程中的材料选择,施工进度安排没有意识,排查不出问题而且问题出现了也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总是对细节问题不够重视,往往最终会影响土木工程项目最后的施工验收,造成难以计算的经济损失。
(3)相关管理模式落后。我国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主要分为两个模式,一种是以项目主要负责人的亲朋为施工管理人员的模式,另一种是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但是没有对内容进行理解,完全生硬照搬国外管理模式,与我国国情不符,最后造成项目施工出现问题,施工进程受阻的结果。诚然,在土木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方面,国外的管理模式已经成熟,可以借鉴分析,结合我国国情,明确企业自己的发展路线,采取不一样的、变通过后的管理模式,这样才会在最大限度上提高施工效率,节约时间精力的同时还提高了施工质量。
3提高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
(1)建立完整专业的施工管理体系。如上文所说,在土木工程施工管理方面,国外的理论体系和管理经验都比我国要丰富,因此要提高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第一步,就是先根据国外的先进理念,提炼与融合出适合我国使用的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体系。这一步需要数量庞大的土木工程专业的学者来进行,有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再培养更多专业的管理人员,这样我国的土木工程管理体系才能更加的完善。千万不要一味的照搬国外的管理体系,这样会导致工程施工反而更加困难。
(2)规范土木工程项目的招标过程。土木工程项目的招标存在很多的问题,地方官僚在招标时存在“吃回扣”的现象,使得招标工作并没有按竞标企业的真实水平进行项目的分配。因此,首先要加大对招标环节的监察力度,杜绝收受贿赂,竞标企业弄虚作假的现象。其次,在招标单位应配置更加专业的土木工程项目管理人员,能够对招标项目本身的成本和耗时有一定的了解,便于挑选更加合适的竞标企业。
(3)不断完善工程施工管理。
1)加强施工进度管理。土木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在工程施工进程上应做到不同项目工程“多管齐下”,明确不同施工人员的职能所在,保证各个工程项目同时进行却不出差错。还要在施工工程出现纰漏时及时处理和解决,合理调整不同项目之间的施工进度。因此,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人员要具备专业的土木工程知识储备,对施工工程设计图、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设备能够使用和懂得修改。另外,土木施工工程环境相对复杂,施工环节涉及到业主、供货商和分包商等众多社会角色,工程管理人员还要具备相关的法律知识,避免出现利益纠纷影响施工进程。
2)加强工程信息化管理。土木工程施工涉及的施工人员数量巨大,且流通性高,进行信息化管理可以减轻工程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起到一个辅助施工管理人员更好的进行人员管理的作用。结合土木工程行业特性,信息化管理可以及时、清晰的了解工程进度与工程问题,更好的控制了施工质量,对施工成本的计算也更加简便清晰。工程施工管理信息化使得工程施工过程更加的透明,施工管理人员能够更加方便的安排工作、调整施工进度。
4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土木工程施工管理则显得更加重要。为了适应这一变化,针对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出现的若干问题,比如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从业人员管理意识较低,管理模式落后等等,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措施,首先要建立完整专业的施工管理体系,其次要规范土木工程项目招标的过程,最后不断完善土木工程施工的进度,加强土木工程施工的信息化管理。
参考文献:
[1]万青.高校贷款的风险及其控制[J].浙江金融,(05).
[2]曾华锋.对我国高等学校等资情况的分析[J].事业财会,(01).
[3]熊筱燕,孙萍.略论高校财务风险的界定[J].江苏高教,(03).
[4]赵炳起.高等学校负债风险的微观成因及控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05).
[5]王漪.关于高校财务风险控制的思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05).
[6]侯瑞山.高校财务预警系统及比率分析[J].江苏高教,(06).
广播电视工程技术发展方向 篇3
【关键词】广播电视工程;技术发展;先进技术;广播系统
前言
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迈入了信息化与网络化的社会,广播电视工程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我们所用的电视机,经历了不断的更新,从黑白电视机逐渐发展到今天所用的网络电视机、3D电视机以及移动电视机,这是一个质的飞跃,反应了时代的科学进步和人们的实在需要。尽管我国的电视广播工程已经得到飞速的发展,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文章介绍了卫星直播技术和云计算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发展的运用。
1.卫星直播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发展中运用
在卫星直播系统中,对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以及处理的标准是最为核心的技术水平。不过,我国的卫星数字电视直播技术起步的比较晚,由于我国多年来在卫星广播电视中的实践,这也客观的为卫星数字电视的直播技术的应用奠定了一定基础。现如今世界上主要的卫星直播系统中主要采用DVB-S作为信道传输,将DVB-S作为数字卫星广播系统标准,这种卫星传输具有覆盖面广,节目容量大的特点。我国也逐渐选用了DVB-S的标准,但是在直播的平台上,我国仍然采用DHT方式,这种方式的转发器功率比较大,可以开展许多电视业务以外的数字信息服务,比如说像卫星固定通信和卫星移动通信,DTH方式提供了用户授权和加密管理。现如今开展数字电视和高清晰度电视等多种类型的先进电视服务,不能受到中间环节的诸多限制,面对电视与电脑、电信日益融合,坚持这一点优为重要。
现在的卫星通信发展总趋势是将卫星固定通信业务、卫星移动通信业务和卫星直接广播电视业务三种业务逐渐的融合,从这三种卫星业务发展的关系来看,根据发展的特点可以逐步往融合方向发展。这三种业务同一性增加、互异性减小的趋势体现了这三种业务正在逐渐的融合,不断的往融合方向发展。
2.云计算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发展中运用
云计算技术的应用正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不断发展,呈逐渐的增加的趋势,各行各业都在不断的将云计算技术来推动经济效益的不断发展。在国外的发达国家的广播电视工程的建设中云计算技术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因为云计算技术可以较大的降低相应的成本,促进合作发展,并且很好的带动广播电视工程的逐步发展。所以,广播电视工程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将云计算应用到广播电视工程的发展中去,这样就能促进数字电视系统的安全平稳的运行,同时在管理平台的建设方面应用这种技术,也会得到一定的提高。现在在许多大城市当中,对于广播电视工程的发展中,需要不断的进行网络的建设和改造,云计算技术的使用要不断的得到有效的应用。
我国的广播电视工程大部分仍然采用着传统的电子技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互联和互通的压力下,传统的电子技术跟不上时代的脚步,远远的不能满足当代社会发展的新需要。当前的网络技术已经一体化,逐渐构成了覆盖范围比较广的新型的广播电视工程网络。如果将云计算运用到广播与电视的合作制作等方面,可以有效的节约成本,并且能够提高信号的传输效率。由此可见,云计算在广播电视工程的发展过程中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术。
3.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发展的运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渐普及,各行各业都离不开计算机技术,所以这种技术也应用到广播领域中。广播电视系统的发展历史,经历了多个过程,像定压广播、智能广播、调频广播和数控可寻址广播等。这些个广播技术,虽然采用了不同的传输方式和控制数据,但是声音的传播还得到现在,都还是模拟信号传输的。这种方式有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在于无法解决传输过程中信号衰减和噪声干扰的问题,而且对传输的距离和接入的广播点数目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广播的效果不是很好。现如今TCP/IP网络协议传输声音信息得到了广泛应用,这种广播系统被称之为IP广播。IP广播主要由三种设备构成:服务器软件系统、IP终端设备以及中间的网络传输设备。这种广播改善了传统的传播,IP广播系统传输的声音信号要先经过采样编码作为数字信号,它们传输的都是纯数字信号,保证这些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不会发生问题,比如说失真的问题,并且信号传输距离不受到任何限制,所以,这种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了模拟广播在传输上的信号缺陷。
IP广播系统在如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人们对IP广播技术也报了更大的希望寄托,比如说希望可以利用IP广播技术构建出一个更大规模的广播网络,也希望可以把科学种植和科学养殖以及需要把最新的农业科技信息、农业生产服务信息及时送到农民群众的手中,IP广播系统加强了预警系统和预警信息发布的平台建设,它是构建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发布的公用渠道,能够全面提高全社会,特别是那些边远的山区和农村等信息末端的预警能力,主要用于防止洪涝灾害这些自然灾害,以及用于天气预报和政府惠农政策。
由于这些现代化手段的不断应用,出现了像卫星广播、手机电话、短信、IP话筒、PC、人工坐席呼叫中心等设备,为了突破了国内这些单台服务器性能的瓶颈,所以我们要大力支持大规模的卫星直播技术.
广播经历了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演变,逐步向网络化靠拢,因为广播电视工程发展的要求不断的提高,所以对于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也被要求要不断提高,这就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要不断学习先进的广播电视工程知识,打造积极的先进人才,为了促进我国的广播电视工程的前进与发展,就要打造具有创新和发展理念进行科研与生产的全面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方德葵; 有线电视网络与传输技术;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03
[2]杨寒松、 侍洪勋; 剧场舞台及广播电视演播厅工程;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04
[3]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中国计划出版社;2012.04
[4]彭菊华; 广播电视写作教程; 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06
[5]刘宁生;数字电视节目制作与播控技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08
土木工程方向 篇4
一、课程体系改革的指导思想
土木工程专业路桥方向课程体系改革研究的重点应以确立面向21世纪的人才为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个性发展为职责。要求培养的学生能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有创新精神,掌握现代化科学的管理理论、方法和手段,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竞争力。基于以上原因,在课程体系改革中具体体现在对学生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和素质要求三个方面。
(一)知识要求
使学生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对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能、工程测绘与工程制图的原理和方法、工程结构构件的力学性能和计算原理、工程施工和组织的一般过程、工程管理和技术经济分析的方法、结构选型和构造的基本知识、结构工程的设计方法以及相关软件的应用技术均能掌握,同时要求了解本专业的法规、规范与规程,了解本专业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二)能力要求
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包括外语)查取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实验、测试、计算机应用等技能,获得土木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道路与桥梁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地基处理等领域的工作能力,具有较强的开拓精神,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
(三)素质要求
使学生能比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科学与技术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技术知识、经济知识和管理知识,对本专业学科范围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及其动向有所了解,具有较好的文化素质、心理素质以及一定的修养。
二、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内容和途径
(一)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内容
按照课程体系改革指导思想的要求,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内容有:(1)制定新的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2)了解本专业学科范围内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编写路桥方向课程体系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3)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办法进行改革实践;(4)建立实习基地,对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进行改革实践。
(二)课程体系改革的途径
为了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在课堂教学学时少的情况下,优化课程设置,整合和重组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以实现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上协调发展,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
1. 构建课程平台,明确专业方向。
土木工程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土木工程材料、基础工程、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桥梁港口工程、地下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土木工程施工、建设项目管理等。土木工程专业各个不同的方向,在基础力学、工程材料和结构分析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相通性。为了适应学生就业市场的变化和单位对人才的合理配置要求,为了加强学生的工程能力与素质教育,在大学的前三学年,为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搭建公共教育平台(即公共基础课程、大类学科基础与专业基础课程),到第四学年由学生自主选择不同的专业方向(即专业方向课程),只有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才能做到真正的面向企业﹑服务社会。
2. 优化课程设置,突出专业特点。
在制定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上,应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设置。如将力学类、结构类、施工管理类及工程材料、工程测量课程等分别采用精简归并重复性内容,剥离共性理论性内容,重新构建课程等办法,避免课程的重复。同时,在课程间反复协调的基础上,修改课程教学大纲,使学科基础课实现“宽厚”,专业课实现门类多、内容新、学时精和信息量大。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实现土木工程专业的真正方向,较容易地解决“专业口径宽、学时少”出现的各种矛盾,以满足学生专业课学习的要求,满足毕业生在工作中的专业改向、新项目研究或继续专业学习的要求,为将来在不同的领域发展奠定基础。
3. 提高教师素质,建设特色教材。
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积极参与实际工程项目,同时还要进行科学研究,在自我学习提高的同时,有义务将本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应用到特色教材的建设中。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配套的系列教材是课程体系改革成果的载体和改革得以实现的手段,也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方向课程体系的教材内容应相互协调,紧密结合工程实际,要与教学计划要求吻合,要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施,在路桥方向课程体系的改革研究与实践中,我们编写出版了《桥梁工程》、《路基路面工程》、《高速公路》、《道路勘测设计》、《土木工程专业路桥方向毕业设计指导》等十几部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4. 紧跟学科发展,培养创新思维。
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创新思维是关键。为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我们适当增加了法律、管理、工程经济和反映本专业新技术的选修课等,例如:《交通工程学》、《公路经济学》、《公路网规划》、《道路景观设计》、《公路测设新技术》、《地铁与轻轨》、《路面管理系统》、《路基处理技术》、《工程加固技术最新进展》、《道路桥梁检测新技术》、《midas Civil软件工程应用》等,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满足企业对创新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定期举办专题讲座,例如:道路工程专题讲座和桥梁工程专题讲座。为了把握最新道路与桥梁工程知识,定期邀请设计院﹑施工企业、管理部门和科研院所的知名专家举办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目前道桥工程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管理方法、新颖的设计方案、成熟的施工经验、成功的工程案例和最新的检测设备和技术。
5. 注重实践教学,加强应用能力。
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我们有实验课、工地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课外科技创新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逐步确立工程结构意识。根据课程的特点,对体现专业内容的实验,在适当增加实践教学学时的同时,由实验指导教师根据内容对实验小组的每位同学进行现场提问考核,重点考核实验的步骤、环节,确保人人会做。实验后学生要上交一份内容详细的实验报告。充分利用校外的实践教学资源,选择央企、大型国有或民营企业,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到工地实习。时间视工程情况而定,一般在6周时间。首先,邀请工地的技术人员给学生介绍工程概况,然后,在技术人员的带领下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现场参观,技术人员讲解技术要求,最后,学生根据所见所闻向技术人员提问。实习期间,学生在工地现场由技术人员安排工作,专业教师协调管理。实习后学生要上交一份图文并茂的实习报告。对专业课程设置的课程设计,例如:《桥梁工程》、《道路勘测设计》和《路基路面工程》等均设置1周时间的课程设计。教师列出主要参考资料,引导学生逐步分析基础资料、认真讨论不同的方案。在结构计算中,首先要求学生必须明确工程结构概念,再结合具体设计内容,引导学生重视结构构造问题,并按规范要求认真。设计后,学生要上交一本计算书和施工图。为了加深学生对桥梁结构的了解,熟悉各种桥梁结构形式、构件构造特点及传力特点,给出要求,让学生采用最简单的材料,自己动手制作模型。通过做模型参加竞赛,使学生加深对各种桥梁结构形式构造的了解,让复杂的理论知识感性化,同时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增进同学间的感情。
6. 改革考核方法,挖掘学生潜力。
学生成绩考核的本身,对教学改革有着明确的指导意义。学生成绩的考核包括:理论考试、课程设计考核、实验考核、实习考核、毕业设计考核及参加相关科技活动情况等部分。根据培养内容学分绩点的不同,在考核形式上采用闭卷考试、开卷考试、综合测试、大作业、命题论文、实习报告等多种形式。在考核内容上力求体现出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理解重点知识、灵活运用综合知识的能力。这种考核办法改变了以前学生应付考试、死记硬背书本知识的尴尬局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充分挖掘其潜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
通过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我们深刻认识到,教学改革要服务于社会,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使学生真正具备较强的市场适应性和竞争力,以实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贾褔萍, 吕恒林等.土木工程专业方向课程教学研究与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 2010, (2) .
[2]李杰, 李娜.交通土建方向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 2010, (2) .
[3]马慧彪, 李强.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 2010, (3) .
土木工程考研就业方向 篇5
去地产公司主要做施工管理、沟通协调等。设计院招聘起点几乎全是研究生学历,私企小型设计院会招一些本科生,如果是央企、省院、市院等效益比较好的设计院,不仅要求研究生学历,还要求本科学校和研究生学校。
为了增加市场竞争力,现在很多设计院都向综合院发展,大部分都会同时招结构、暖通和市政专业,包括建筑院、规划院、市政院、交通院等。市政专业最理想的单位是市政院,在这里市政专业属于主力专业,在建筑院的话属于食物链底端,建筑-结构-水暖电。
暖通的学生也有人选择去做空调研发。岩土的话偏勘察设计,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主要是从事土木工程建造技术、土木工程施工监测与安全控制、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经济、信息化(BIM)施工与管理等。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总称,它既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在地上、地下、水中的各种工程设施,也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等技术。
工程造价考研学校
工程造价专业考研院校有: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吉林财经大学、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等
工程造价考研就业前景
工程造价行业考研就业前景很好,工程造价是属于土木建筑方面的,因为每个工程都会需要造价预算,就这个工作而言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对于造价这个行业来说也是十分可观。比如在安装,土建,市政等等方面,都需要用到造价知识,是关乎民生的事情,重要而且严谨。
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与发展方向 篇6
关键字:建筑工程技术;特点;发展
中图分类号:TU712.3 文献标识码:A
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对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有着重要的关系,根据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方向,我们可以对未来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进行准确的推测与判断。下面笔者从传统与现代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与比较,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方向两方面进行建筑工程技术的阐述。
1.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
1.1传统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
建筑行业历史悠久,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发展才拥有如今较为健全的体系。在建筑行业发展的初期,由于人类思想与技术的约束使得建筑呈现出单一性的特点。建筑之于人类只是避难容身的场所,因此人类对建筑的要求并不高,建筑水平较为低下。此时的建筑在功能性与创造性上都明显没有优势。同时,单一的建筑材料也对建筑的发展有限制作用。之后,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社会经济不断进步,人们对建筑行业的要求也日益增加。建筑材料的需求量和质量成了人们关注的重点,但传统的建筑技术与建筑材料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要求,建筑行业也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完成了一次重要的革新:传统的砖木搭建技术转变为较为先进的混凝土技术。这是建筑史上一次重要的革新,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也得到了提高,然而由于此时的主要劳动力还是人力,导致建筑的质量和效率都较低,因此建筑行业的发展并没有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同时,混凝土技术对环境影响较大,环保性不强,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传统的建筑工程发展的特点与人类对科学技术认识的不足密切相关,由于节能和环保性不强,建筑工程技术发展缓慢,水平受到限制。
1.2现代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
(1)覆盖面广。建筑工程技术包含了土建、采暖卫生、煤气工程、电梯和消防四个方面。这对建筑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提出高要求,由于学科知识交叉性很强,专业技术人员需要熟练掌握一系列的专业知识外,对边缘知识也要有一定的掌握。在学好高校开设的相干主课程之外还要掌握例如建筑材料学,建筑经济学等等。这样技术人员才会对施工整体有把握,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准确的决定与判断,完善建筑施工工程。
(2)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知识性。专业性与知识性使提高了建筑工程技术对人才的要求。建筑工程技术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高要求体现在不仅要经过系统专业的培养还要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掌握宝贵的经验,利用自己过硬的专业知识,对具体技术做出专业准确判断。
(3)绿色环保。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的环保观念日益增强。环保作为一个主题也添加进了建筑工程技术的范围。环保型建筑要求建筑充分利用自然环境,降低对自然环境的伤害,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环保性建筑主要分为绿色建筑和生态建筑。绿色建筑要求尽量降低资源损耗,节约资源,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生态建筑则是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与生态技术,在保护生态的同时提高建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4)智能化。智能化指的是在建筑中利用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等科学技术,提高建筑的安全性,防盗性。并使用先进技术提高建筑的科技含量与自动化,为人们提供舒适便捷的居住工作环境。智能化的提高也代表我国建筑行业信息化的普及度逐渐提高,我国建筑行业正朝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1.3传统建筑工程技术与现代建筑工程技术的比较
传统建筑技术是随着人们生活习性的改变而被迫进行革新与创造,而现代化的建筑工程技术却在不断进行自主创新。传统建筑工程技术相对单一,现代工程技术趋于多样化,不仅要求舒适便捷,更要求可持续性。相比于传统技术,现代化的工程技术更加符合人类的需求,在智能化,环保方面都有长足的发展与进步。
2.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
2.1趋于精细化的发展趋势
当今建筑工程的一大特色便是精细化。精细化对施工技术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例如建筑工程中的钢结构焊接与安装技术,精细化程度的提高对焊接技术等有了更高的要求。精细化使得庞大覆盖范围广的建筑工程技术问题分开处理,并不断发展各个分支,使得各种技术都得以长足发展。
2.2数字化与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建筑智能化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建筑工程技术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通过计算机可以对建筑进行模拟操作,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数字化与信息化的大量应用,可以动态模拟安装过程,对建筑进行实时监控,提高建筑工程技术的现代化发展,提升建筑监督与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2.3低碳环保的发展趋势
现代社会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要求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也趋于环境友好型的低碳模式。在建筑过程中,使用低碳环保型的材料,研究开发低耗能,低污染,高效率的可再生能源。建筑专业人员应该不断创新,突破技术瓶颈,寻找替代资源,降低设备与技术的成本,充分利用自认能源如太阳能等资源,将科技与环境融合,在节约资源,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为人们创造出舒适的居住工作环境。低碳环保型的建筑模式注重环保,开拓创新,满足现代人类对建筑的高要求,将成为我国现代建筑工程技术发展的新趋势。
3.结束语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在社会推动与支持下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但建筑工程技术仍然有许多地方亟需改善。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与对居住条件的高要求,建筑工程技术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改进方法,提高技术,学习国外先进优秀的建筑工程技术手段,创造出更加成熟的建筑工程技术,使得建筑行业在信息化与环保化的发展道路上越走越远,使建筑工程服务于社会,为社会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彭菁,余振榕.试论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与发展[J].民营科技, 2014,(1):181.
[2]王淑娟.试论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与发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3).
热能与动力工程发展方向 篇7
1热能的特点以及利用
现阶段当中, 人类所使用的热能, 主要是通过一次能源的转换而得来的, 主要分为三方面, 首先, 是太阳能及其能量的转换。其次, 燃料化学能及其转换过程。再次, 能量的转换, 其中主要包括有两种能量的形式, 即电能以及机械能。热能在我国许多行业当中都有着广泛的运用, 并且, 在国民经济当中, 也占据了核心的地位。其中热能在国民经济当中占据了核心的地位, 并在我国许多行业当中都有着广泛的运用, 如电力工业、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工业等。不仅如此, 热能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如冬天之时的供暖设备, 蔬菜的温室培养、鱼池的加温加热等, 由此可见, 热能及其相关的动力工程, 在人们的生活以及生产当中, 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是一项极为重要的能源,
2热能动力工程对于环境与经济的影响
热能动力工程对于环境的影响主要有四方面, 其中包括噪音污染、热污染、空气污染以及放射物污染。其中噪音污染其中空气污染主要是指一些工业企业、发电厂等企业排放的废气, 以及人们日常生活中排放的汽车尾气, 这些均会造成一定的温室效应。热污染主要是河水发电站引起的, 对附近的水源以及空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直接影响了水源生物的生存以及空气的质量。因此, 为了我国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热力与动力工程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 要采取有效的措施, 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有效贡献。热能与动力工程在我国多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中包括石油业、钢铁业、电力工业、农业以及交通业等, 同时对潮汐发电以及水利发电也发挥有力作用。非但如此, 热能与动力工程是经济发展与国防建设中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 特别是新能源利用技术的发展, 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升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发展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 我国的能源结构也以煤炭为主, 因此, 媒炭生产与消费也成为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而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步增强, 我国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面临着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压力。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国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 尤其是对电能的需求。因此, 现今需要大量的煤炭资源。但如果不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 仅依靠现在的技术, 会对目前的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 从而妨碍社会的经济发展。同时,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 对国外石油依赖性逐年上升, 所有这些均使得中国能源安全面临巨大考验。因此, 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和实现能源供应的可持续发展是现在的重要任务。但实际上, 我国优于技术水平较低, 能源开发的利用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低30-40个百分点, 长期粗放型的经济发展不急限制了能源的开发利用, 同时导致了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随着科技的进步, 老式低效的动力设备将逐步被新型高效的热动力设备所取代, 例如大型流化床锅炉的研制成功, 其主要技术是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成为燃煤发电, 特点是可以清洁高效的利用煤炭资源。这些发明创新意味着我国今后将需要大量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新型专业人才。
4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发展方向及重点
金融危机的爆发打破了传统的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模式, 同时事低碳经济具有了政治与经济的双重属性。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 应考虑所付出的环境代价。因此, 如何在节能减排的基础上, 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是目前热能与动力工程的研究方向。接下来, 将着重的针对热能动力工程当中的节能减排工作, 进行研究和分析, 力求更加高效率的使用能源, 并且减少对于环境的污染以及能源的损耗等。
4.1加快相关产业结构的调整
针对热能动力工程, 需要很好的对其相关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改进, 力求提升能源的使用效率, 同时, 积极的针对生产性的服务业, 进行发展, 以满足人们的方便、提升生产质量为核心内容, 来进行改进, 在工业生产之中, 需要淘汰过时的产品, 对于陈旧的工艺技术以及相关的设备, 要加快淘汰的速度, 并且适时的发展新型的技术, 力求全面的提升生产质量以及生产效率, 优化产业结构, 进一步的推动产业的转型以及升级。
4.2提高技术创新
对于热能与动力工程以及其相关的产业要采取针对性的技术创新, 如在钢铁及电力行业, 针对当前形势开发新型的技术, 从而有效的弥补存在的技术劣势, 并且可以结合当今的市场经济体制和环境, 与相关研究院校强强合作, 共同研发有效的技术和服务平台, 将技术的发展和规范化, 作为工作的重点和核心来进行, 建设好相关的能源高效循环利用模式, 积极的开展相关的减量技术、替代技术、再利用技术以及资源化技术, 全面的将热能动力工程当中生产效率较为低下的方面进行改进, 力求减少排放、减少对于环境的污染, 同时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
在具体措施的实施过程中, 要从根本做起、从基础性的建设做起, 逐步的控制增量, 并且要针对相关的不足, 进行产业的调整以及结构的优化, 逐渐的强化相关的污染防治措施, 全面的实施重点工程建设。同时, 还需要发展创新性的模式, 进而加快经济的循环, 依靠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 将技能减排工作管理, 作为工作当中的重点内容以及核心内容, 加快新技术的发展步伐, 并且很好的结合热能动力工程的实际特点和具体的应用情况, 发展新型的热能技术, 开发出新的能源, 投入到具体的使用当中, 针对高能耗的企业以及相关的生产, 要采取相关的节能措施, 进而达到节能的效果和目的。
结束语
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阶段, 充分利用和发展热能与动力工程, 并针对其特点有效的控制对环境的污染, 加强节能减排工作, 对我国进一步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因此, 经济和社会的共同发展应把动力工程和节能作为导向, 积极探究和提高技术创新, 为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摘要:现今,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对于新能源的利用以及开发, 已经成为了相关工作当中的重点内容。本文分析了热能的特点以及其对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继而深入阐述了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发展。
关键词:热能动力,能源利用,节能减排,研究
参考文献
[1]常泽辉, 沈炳耘, 侯静.开展科学研究对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建设促进作用的探究[J].实验室科学, 2012 (2) .
[2]詹振.浅析热能与动力工程的科技创新[J].科技致富向导, 2014 (8) .
[3]马士峰.浅谈热能与动力工程发展方向[J].科技与企业, 2014 (2) .
桥梁工程的未来发展方向 篇8
一、桥梁建筑构造的历史发展
作为历史文明古国, 我国在桥梁技术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的一笔。从3000年前的周朝到现在, 桥梁建筑构造材质经历了木质、石质、钢筋混凝土的变迁, 从世界范围来看, 桥梁建筑构造材质的发展也经历了类似的过程。
1.木质桥梁
大自然赋予人类大量的木材与石头, 因此石与木成为人类跨越沟壑与洪渠的天然材料。木质具有低密度、弹性模量高、取材与运输便捷等优点, 公元前550年汾水上建有木柱木梁桥, 秦代在长安 (今西安) 修建了渭河桥、灞河桥, 这些木质桥多采用木柱木梁或木梁石柱桥式。宋代建造的虹桥具有奇特的构造外形, 该桥采用两套木拱, 一套由3根长木按梯形布置, 另一套由5根短木组成, 并配以横木, 形成稳定的超静定结构。
2.石质桥梁
石质桥梁需要解决横搁石梁受材料强度的限制, 跨度不能太大的难题。为了加大桥的孔径, 于是采用了几种方法, 最简单的办法建筑上称之为“叠涩"。将石梁从桥墩上一层层地挑出叠置, 然后在缩短了的桥孔上搁石梁。另外一种方法是用石梁架成五边形的石桥, 五边形石桥是一种介于梁和拱之间的桥式。如按结构细节和受力情况来看, 这种桥只有在两端自重很重, 载重较轻, 两侧桥台能承受水平推力的条件下才能维持稳定。
3.金属桥梁
金属桥梁包括铸铁、锻铁、钢板、锻铁与钢板混合结构桥梁等几种。人类掌握金属冶炼技术之后, 摆脱了受自然材料的束缚, 从而能够建造比木与石更为坚固、牢靠的金属桥梁。
铸铁是人类最早掌握的可大规模制造的合成材料之一。铸铁性脆, 能够进行展压, 但无法进行拉伸, 因此用整根铸铁作梁跨, 跨长不到十米, 不能承受车辆的冲击, 所以铸铁主要是用以修建拱桥。铸铁的抗拉和抗冲击性能较差, 往往容易断裂。冶金技术不断的改进产生了锻铁和钢。锻铁抗拉强度较之铸铁大四倍, 较之木料要大12~15倍。钢板梁桥构造简单, 多半用作标准跨度的标准梁, 大量应用在公路和铁路的中小型桥梁, 但是在这一领域里, 亦逐渐被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所代替。
4.钢筋混凝土桥梁
钢筋混凝土梁是利用抗压性能良好的混凝土和抗拉性能良好的钢筋结合而成的。它具有就地取材、耐久性好、适应性强及整体性好和美观的特点, 同时适应于工业化施工, 因此当前城市建设中中小跨径桥梁大多采用钢筋混凝土梁桥。
近年来的钢筋混凝土桥梁发展出了以下类型:
(1) 按承重结构横截面型式分为板桥与肋梁桥。板桥的承重结构是矩形截面的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板, 构造简单、施工方便、建筑高度小。肋梁桥承重结构是由肋梁及与肋梁顶部相结合的桥面板组成, 极大地减轻了结构自重, 通常适用于中等跨径以上的梁桥。
(2) 按承重结构的静力体系分为简支梁桥、悬臂梁桥、连续梁桥。简支梁桥属静定结构, 目前使用十分广泛, 具有构造简单、且相邻各孔独自受力;悬臂梁桥属静定结构, 它由设有悬臂的梁形成;连续梁桥属超静定结构, 其承重结构为不间断的连续跨越几个桥孔的梁而形成的。
(3) 按施工方法分为整体浇筑式梁桥、) 预制装配式梁桥。整体浇筑式梁桥多数在桥孔支架模板上现场浇筑而成, 具有整体性好、刚度大、易于做成复杂形状;预制装配式梁桥是将预制厂 (场) 预制的构件, 在现场吊装就位, 然后再联接构件接头而形成整体。
二、桥梁建筑构造未来发展
1.桥梁建筑材料的发展
桥梁工程的发展与其建筑材料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促进的关系。随着社会发展对工程安全、环保、低碳要求越来越高, 桥梁工程材料需向高强、轻质、耐久以及节能、环保、生态等方向发展。
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使用广泛、成本经济、耐力久等优点, 需进一步开展混凝土原料的升级, 通过质量控制、生产工艺、钢板与混凝土混合结构等方式, 提高原有强度, 降低后期变形, 提高耐久性。
高端钢材是桥梁建筑材料未来发展的另一方向。开发并应用添加稀有金属改性后的复合钢材, 能够极大地提高钢材的抗疲劳强度, 从而提高桥梁工程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除此之外, 研究应用碳纤维等新型工程材料建造桥梁工程成为当前科学研究的热点, 例如:用于桥梁的轻质、高强、耐腐蚀和耐疲劳的碳纤维拉索材料, 用于建筑、桥梁的纳米防护材料, 新型吸声材料, 高效阻燃材料等。
2.桥梁建筑结构的发展
随着计算机设计 (CAD) 技术的发展, 桥梁结构设计采用计算机三维设计与模拟、精细化科学计算为结构型式的革新提供了有利条件。空间结构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比如采用大跨度桥梁在气动、地震和行车动力作用下, 结构的安全和稳定性, 将截面做成适应气动要求的各种流线型加劲梁;不同受力形式的结构融为一体, 结构型式将更趋于合理和安全。
桥梁建筑结构未来发展将广泛采用信息智能技术使面向工程的结构设计趋于优化, 比如建立桥梁工程施工优化模型, 以施工成本费用、施工工期、施工安全性为优化目标, 以施工材料、工序节点设置等为优化变量, 采用智能技术获得优化的施工工序与设计, 从而大大降低桥梁工程建筑成本与费用, 缩短建筑工期且有效地保证建筑过程中的人员与设备安全。
3.桥梁工程呈现大型化、复杂化趋势
对于大跨度桥梁则向无支架施工方法发展, 大型吊装设备的采用越来越广泛。为满足大跨度桥梁的承载, 基础施工将普遍采用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 尤其在软土基础和深水基础的桥位。大跨度的桥梁结构将逐渐向轻巧和纤细方向发展。随着载重和跨度的不断增长, 高强、轻型材料在桥梁结构工程上的使用将越来越广泛。
对于超大型桥梁工程, 不仅要考虑桥梁结构的静力特性, 还需从桥梁结构的动力特性、稳定性、耐久性和桥梁振动产生的噪声等多方面给予考虑。在桥梁设计的概念和理论方面, 今后将需要采用更符合实际、更完善的设计概念和理论、更合理的结构计算图式和更可靠的计算方法。同时, 对桥梁在地震作用和撞击荷载等破坏性极大的偶然荷载作用下的非线形结构特性和破坏阶段的变形性能人们会越来越重视, 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以便设计和采取更有效的防护措施, 减少和避免由此带来巨大损失。
三、结语
土木工程方向 篇9
自从第一台计算机于20世纪50年代诞生后, 软件技术作为一个科技发展的特征, 已经应用于各行各业。工程软件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已经成为建筑结构设计、施工、检测、加固的主要计算分析工具。用人单位对从事工程设计和施工人员的软件应用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7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7]2号文件) 中明确指出:“要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 继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 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1]。”作为培养土木工程人才的摇篮———高等院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在教学中更应该加强软件技术的课程教学, 更应该加强软件技术的讲授。
1 土木工程专业路桥方向的特点
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对专业知识和实际能力要求都比较高的专业, 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好理论知识, 也要在实践中培养实际能力, 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占到这个专业总教学内容的1/6左右。做好土木工程实践教学, 无疑将成为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2]。
1998年教育部颁布新的本科专业目录, 其中土木工程专业是由原来的矿井建设、建筑工程、城镇建设 (部分) 、交通土建工程、工业设备安装工程、饭店工程、涉外建筑工程、土木工程等8个专业合并而成。其中的道路与桥梁工程方向是土木工程专业设置的6个专业方向之一。为了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在“大土木”的框架下, 有必要从路桥方向学生工程能力培养入手, 探讨课程改革创新的内容和途径, 全面推动土木工程专业路桥方向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实践。
2 软件技术化在土木类高校中开课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土木工程专业需要学习的不仅仅是一种专业技术, 同时还要求有一定的工程背景以及现代化信息技术。大部分的院校中, 对于软件技术应用课程开设并不是很多。根据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主干课教学基本要求, 暂未列出有土木工程路桥软件技术或软件应用方面的课程。特别是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的专业软件应用类课程。
2.1 高校开设课程情况
以南京为例, 南京理工科院校中开设了土木工程专业路桥方向的高校较多, 这些院校中大部分都购买了相应的土木工程方面的软件, 如PKPM结构设计软件, 鲁班造价类软件, 广联达造价类软件, 为了满足学士学位授予权评审要求, 因此也建立了相应的专业机房, 但是专门开设的有软件应用系列课程的并不多, 专业机房的利用率也并不是很高, 主要是用于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毕业论文阶段的集中实践环节教学。
民办院校和高职高专、大专院校中对于软件技术应用的课程, 开设的相对较多。这样有利于学生在校阶段就能充分接受和社会上需求一致的软件操作训练, 从而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做好铺垫。
2.2 可开设专业软件技术应用的课程
土木工程路桥方向可开设软件技术应用的课程很多, 根据市场需求情况, 主要有以下几类。
2.2.1 道路桥梁方向设计类课程
路桥类可开设软件应用的课程主要有:道路勘测设计, 桥梁工程, 路基路面工程, 专业软件具体又分道路和桥梁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系统两种类型。目前国际主流道路辅助设计软件主要有:CARD/1, Bently, Civil3D。国内常见的道路辅助设计软件主要有:纬地三维道路设计系统, 路线大师, EICAD, 海地, 天正市政道路, 鸿业市政道路及路面结构HTDS2003。国内常见的桥梁辅助设计软件主要有:桥梁博士, 桥梁大师, 桥梁通等等。
2.2.2 道路桥梁施工组织及造价类课程
工程施工组织及工程造价类可开设软件应用的课程主要有:土木工程施工, 建设工程造价, 工程造价管理, 工程合同管理, 工程招投标等课程。专业软件主要有:同望公路造价软件、海德纵横公路工程造价软件、广联达系列软件、上海鲁班系列软件、清华斯维尔系列软件、神机妙算软件、南京未来清单软件等等。
2.3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社会上存在的工程类软件如此之多, 各个地区及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同, 对软件的购买也不一样。各大高校对于软件的购买以及开设相关课程, 也是针对学生就业市场需求, 以及学校年度设备采购计划而定。
对于高校中, 要熟练地掌握这些软件需要学生在课后花费较多的时间去练习, 而这往往是很多学生不愿做的, 只要教师不作硬性规定或要求, 主动学习和应用这些软件的学生凤毛麟角。因此, 直到大学毕业, 真正能够掌握或部分掌握这些软件的学生极少[3]。
鉴于以上的情况, 高校路桥方向开设软件信息技术类课程, 主要还存在着以下几方面问题。
2.3.1 现有软件开发合作不理想
现有软件开发缺乏统一部门的管理, 从而导致很多软件功能基本相同, 只是适用地区不一样。同时, 很多软件公司里面的员工大多数是计算机等专业出身, 对工程实际并不很熟悉, 从而设计开发出来的软件, 在处理真正的工程实际时, 会产生一些偏差。
2.3.2 教学资源及人才的缺乏
各大高校中的教师, 绝大部分是本科—硕士—博士毕业而来, 教学经验虽然非常丰富, 实际工程经验相对较差, 因此教学缺乏与工程实际接轨。
2.3.3 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还不强
学生在校阶段的学习时间非常有限, 对于软件应用类的课程, 必须要求学习者经常上机操作, 熟能生巧, 应用软件来解决实际工程图纸中的问题, 这样, 软件应用能力才能不断得到提高。
2.3.4 地区行业标准相对独立
由于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建筑行业标准, 这就使得教师在训练学生软件操作时, 必须选择采用某一个省份的地区定额作为教学需求, 很多教师都是选择学校所在地的省份的定额, 但学生来自全国各地, 因此, 当学生毕业后如果回到家乡, 对于工程软件部分就必须按照工程所在地的操作来进行。
3 提高专业软件化程度的措施
提高路桥方向软件化程度的措施, 主要有以下两大方面。
3.1 高校方面
1) 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编制教学计划的时候, 就应该充分考虑, 在满足学生修满学分, 不额外增加学生学习压力的前提下, 开设专门的软件应用课程, 而不是仅仅在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的时候集中培训。
2) 对于软件的选择, 高校在购买软件的时候, 要充分考虑市场对软件的评价或用户的多少, 而不能单纯考虑价格, 尽量购买专业方向的主流软件。
我校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 先后购买了有关专业软件。如天正建筑CAD、鲁班系列软件、PKPM系列软件, EICAD, 桥梁博士。为我院土木工程专业路桥方向学生全面提高计算机专业软件应用能力和水平, 实现理论与应用有机结合, 路桥方向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奠定了基础。
3) 机房的管理。专业教研室应建立自己的专业机房, 同时配备专业的维护人员。
4) 教师培训。学校应鼓励教师参加各种软件培训, 然后服务于教学。
5) 积极参加各种软件开发商举办的高等院校软件竞赛。
目的不是在于获得奖励, 主要是能和其他兄弟院校的学生同台竞争, 从而找出自己的差距。
6) 校企共建“双师”结构的实践教学团队。
通过引进、培养补充紧缺专业人才, 加强专业带头人培养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强化“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
7) 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提高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水平。
3.2 学生方面
1) 鼓励学生认真学习路桥方向各种软件, 而不是仅仅为了应付考试, 因此, 对于软件课程的考核, 不应采取课堂考试的形式, 可采取机房上机考试, 或者布置大作业的形式, 让学生充分思考后独立完成, 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目前, 计算机辅助设计已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领域, 在毕业设计中加入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内容, 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与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4]。我院根据教改项目的构思, 在毕业设计中加入了专业软件应用。
目前已经在2013, 2014届毕业设计中实施, 同时计划在往后的毕业设计中进一步加大专业软件的应用。通过毕业设计环节的锻炼, 学生专业软件应用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2) 学工部组织成立软件应用兴趣小组或社团, 让学生充分了解软件信息后, 才会更认真的学习。
3) 鼓励学生报名参加各种软件竞赛, 走出校园, 了解其他兄弟院校的同学情况。同时, 对于获奖的学生, 应给予表彰。
4 结语
在土木工程领域应用计算机, 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工作效率。作为培养土木工程路桥方向应用人才的摇篮———高等院校, 更应该在培养计划中对于该方面的课程进行设置, 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从而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源源不断的主力军。
摘要:根据土木工程专业路桥方向教学的特点, 分析了软件技术化在土木类高校教学中开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从校方和学生两方面提出了提高土木工程专业路桥方向软件化程度的措施, 以提高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软件技术,土木工程,道路与桥梁
参考文献
[1]张树珺.PKPM系列软件在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实践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 2011 (5) :114.
[2]陆芳.土木工程路桥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物业, 2013, 12 (3) :68-69.
[3]赵玲.土木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 2010, 19 (4) :108-110.
智能化工程未来发展方向 篇10
关键词:智能化工程,发展方向,智能化
1 智能化工程概述
智能化工程系统是一个决策支持系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工程方案设计理论与技术于一体的计算机系统。智能化工程 (Intelligent Buildings) 是现代工程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是以工程为平台, 兼备通信、办公、工程设备自动化, 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 向人们提供一个高效、舒适、安全、便利的工程环境。因此, 智能化工程成为当代工程的主要特征。
智能化工程主要包括三大系统, 即通信网络系统 (OVS) 、办公自动化系统 (OAS和工程设备自动化系统 (BJAS) , 这三大系统又包含有各种功能的多个子系统, 并通过系统集成使这些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综合管理、资源共事。众所周知, 智能化工程在我国的兴起与发展不过十多年时间, 但发展迅速, 目前智能化工程技术已在全国范围内的各类工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尤其近年来, 迅速向智能化延伸, 并巳成为现代工程发展的重要市场。
2 智能化工程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迅猛发展, 面对全球经济、科技、人文、价值理念的进步和发展, 我国必须在软、硬件两方面全面地跟进时代的潮流。发展智能化工程、智能住宅, 已势在必行。通过实地调查, 说明由于缺乏标准及规范指导, 我国的智能化工程建设尚存不少问题。
尽管智能化工程发展迅速, 但对智能化工程的理论研究和相关科技产品的开发一直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发展, 对其认识也停留在国外的研究成果上。较少能见到符合中国国情的有深度的专业理论著作和文章。人们可以理性地看到, 随着经济的发展, 一座座根据自己理解的“智能化工程建筑”在尚无全国统一标准规范的情况下纷纷迫不及待地拔地而起。智能居住小区的问题更是这样, 在智能居住小区的理念尚没有明确时, “智能小区”就在我国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和地区如雨后春笋般地蓬勃发展起来了。
在智能化工程系统集成技术尚处于没有经验的情况下, 占据大部分国内智能化工程市场的国外几家主要产品供应商就将其产品一涌而人地倾销于中国市场, 而这种倾销在20世纪90年代竞然被市场所接受。由于缺乏对用户需求的研究和对管理措施的落实, 这样的供需格局就很难长远适应用户需求, 更难免形成“技术堆积和设备堆积”的现象, 这是我们在之前的智能工程建设时所付出的“学费”。在进行智能化工程的建设时, 应引以为戒, 在工程的智能功能集成和运行管理方面精心规划与设计, 切实避免重蹈覆辙。
3 目前智能化工程中的现存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从技术层面上讲, 整个智能化工程和智能居住小区的通信领域仍然存在一些技术上的缺陷。比如网络频宽的限制;数据传输量迅速增加和多媒体的使用, 要求有宽阔的通信空间;使用天线局域网络也要重新分配宝贵的音波频率。虽然在ATM、帧中继 (Frame-relay) 等新技术问世后, 通信空间的问题可以获得部分解决, 但在工程各个自动化和应用系统之间仍然无法有效地交换数据。数据安全性和无缝话音与数据通信之间还存在着矛盾。
目前人们对智能化物业管理的社会化、专业化和高技术含量的三大特殊性缺乏认识, 不能认识到智能化工程和智能居住小区的物业管理不应停留在传统物业管理 (PM) 理念, 而应积极引入设备管理 (FM) 模式与理念。把技术性的物业设备管理社会化, 而不能把物业管理工作仅仅局限在管好“卫生、绿化、保安”的水平上。应形成对信息化城市全社会的共识, 促进全社会对城市智能化的支持。
未来, 在技术上, 我们要解决备受关注的资讯系统的安全性, 要解决保障个人计算机和语音系统避免被非法侵入的问题还需要长期不断的努力。在经济上, 我们要解决经费与智能化工程投入的问题, 尽力开发出投资较少、实现功能较好的智能工程建筑, 用卓越的性价比将智能化工程建筑推广到应用中。政府要加大对公用事业部门的协调推动力度, 对水、电、煤气、电话通信、有线电视和金融部门要通力合作, 早日贯通城市物业与服务信息, 以便早日实现信息化城市的功能。
在以往智能工程的建设中, 由于缺少相应的规范, 规划与设计往往是根据发展商的要求提出方案, 因此也往往缺乏全面性和长远性。同时, 由于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和质量方面的问题, 在大量智能工程建设时, 施工质量有时就难以保证。原因就是在没有很好地进行智能系统的规划设计, 在没有充分对技术、产品进行论证选择, 在管理维护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草率上马, 就造成了事倍功半、投资低效的后果。在智能化工程的建设中, 我们应及时汲取教训, 切实注意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而在未来的智能化工程的建设中, 必须要重视五个方面功能的要求:安全性、生活环境、通信方式、信息服务和家庭智能化网络系统。其中, 信息服务是整个智能化工程重要的核心部分。信息服务取决于社会信息资源的来源, 这个过程是需要时间积累的。目前我们可以利用的社会信息资源太少, 而费用又太高, 使得信息资源在很多时候制约了智能化工程的发展。智能化工程需要一个系统、全面、科学的研究和分析, 提出一个规划和评估的现实标准。这样系统化的科学研究, 目前是十分必要的。
4 结语
在智能化工程的未来, 是在技术逐步发展的过程中, 减少功能的重复建设, 逐步降低造价。在经济上通过繁荣整个智能工程市场来解决经济矛盾。在市场管理方面应制定相应的法规来鼓励专业的施工队伍、集成商队伍和专业的设备管理。在信息资源方面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由各个行业进行信息共建。智能化工程的最终用户, 信息资源的多少, 事关智能居住小区的实际内涵, 也关系它的长期的发展。简言之, 智能化工程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是将智能化工程产业标准化、模块化和集成化, 让智能化工程成为专业全面的科学化工程系统。
参考文献
[1]杨婉.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导论[M].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9 (8) .
[2]梁华, 梁晨.简明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1) .
[3]徐娇.现代智能化住宅工程管理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 (6) .
[4]李士全.智能化工程管理初探[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 (2) .
土木工程方向 篇11
关键词:配网工程;现场安全;技术管理;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TM7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31-0055-02
1 概述
伴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对于施工安全问题的注重程度在不断提高。那么配网工程施工有哪些安全隐患,哪些是配网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的危险源,企业应当如何管理等都要求我们要仔细地探讨和总结,确定安全隐患的风险评估方法,制定管理的措施,除去隐患,有效减低配网工程的安全风险率,提高电力企业配网工程的综合效益。
2 配网工程现场安全管理的概念
在配网工程施工的时候,由于人为的原因和一些不可抗力的因素,经常有很多的安全隐患存在,倘若不对这些安全隐患展开管理的话,非常容易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不但会导致经济上的损失,还极其容易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对配网工程施工的顺利展开是不利的。配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就是指在施工的过程之中,针对潜在的安全风险展开有效的管理,防止安全问题的发生,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3 配网工程安全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
施工安全管理一直都是工程施工中非常重要的步骤,配网工程的复杂性给安全管理带来了更高的要求。在施工的过程之中要针对各个环节的施工特征和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拟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方法,以保证工程施工能够有序地实施以及施工人员的安全。
3.1 施工前期准备措施不全面
配网的现场环境非常复杂,点多面广,会有高空物品坠落,危险点分布多样,而且隐蔽性比较强。配电网的施工建设经常要求工期紧,对前期的准备没有给予足够的注重,在现场工作的时候没能对现场的危险源以及用电电源的保护实行必需的安全措施,危险点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在施工现场工作始终有着潜在的风险存在,这些潜在的风险常常是导致事故的原因。所以,施工前期的准备措施和现场勘测不可缺少。施工前的准备应当包括对现场的危险源展开辨识以及工程建设之中可能会出现的物品的不安全状态、工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展开有效的评价,与此同时对这些潜在风险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控制,拟定标准的施工工作票,应当对施工前的材料、机械和安全措施检查等工作加以落实,做好提前防范的工作。
3.2 技术、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
配网工程施工管理的技术、安全措施以及规定都是工作人员长时间工作实践的积累,是对工程施工的安全和质量的保障。但是,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技术与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并不是很乐观。现场工作人员欠缺必要的防范危险点、安全接电以及另外现场安全措施的掌握和了解,在施工现场工作人员被危险电源击伤、被危险物品击中的事件经常发生。施工的过程中违反或者不执行工作监护制度、工作许可制度、工作票制度,在工作上没有实施合适的预防措施是施工事故经常发生的重要原因。施工安全管理不但是管理层和领导层的责任,也是每个工作人员的义务,是对个人以及工程安全的负责。工程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都不可以忽略安全管理措施的执行,对现场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工作是落实技术和安全措施的有效途径。
3.3 施工中的质量、安全监督不力
配网工程施工工作流动性比较强、特殊工作占有比较大的比重,工作任务较为繁杂,很难集中管理,并且工作人员的思想容易松懈,配电工作中工序衔接比较紧密,任何工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甚至可能致使工程的停工。配网施工中提高现场的安全以及质量监督查看,通过对现场的违章展开处罚和制止,对工程质量和施工工艺展开检查验收能够避免出现更大的事故。安全监督管理主要包括现场工作人员的安保设施有没有合乎规范、安保措施有没有执行得当等。
4 配网工程现场安全技术管理措施
4.1 做好安全检查的工作
配网工程的管理人员还应当把安全检查的工作做好。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的三个方面:第一,对施工现场的电源展开检查,倘若发现有安全隐患的电源存在,应当及时展开处理,以免导致不必要的人员伤亡;第二,对施工现场的设备展开检查,特别是针对一些具有操作危险性的设备展开检查,了解设备是否可以正常使用,降低安全隐患的发生;第三,针对施工现场的施工材料展开检查,倘若使用一些较差的施工材料,极其容易在施工的时候致使危险事故的发生,所以需要对施工材料展开检查,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这样才可以确保施工的安全,推动配网工程施工能够顺利地展开。
4.2 拟定严格的规章制度
在配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时候,管理人员还应当拟定严格的规章制度,而且要求施工人员展开执行。在施工人员的施工方面,因为施工人员在施工操作上太过随意,致使安全隐患的存在,所以,管理人员应当依据施工人员的施工操作展开制度上的管理,严格监督施工人员的操作,倘若发现问题,就应当实行一定的处罚措施,保证施工的安全。此外,在施工设备的使用上,也要展开严格的规范,在操作、使用的时间和使用的场合等,都应当展开规定,严格避免不规范操作设备的状况发生,全面对施工展开有效的安全管理,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降低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4.3 提升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在配网工程现场安全管理中,管理人员应当要全面提升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管理人员应当提升安全管理理论的学习,掌握有关的安全管理的知识,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管理结构,而且把有关的管理理论运用到实质的安全管理中,对施工人员和施工现场展开有效科学的安全管理,一方面可以提升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因为施工安全事故导致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可以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此外,管理人员应当要对施工人员提高教育,让施工人员可以进一步提升安全意识,管理人员应当依据安全事例对施工人员展开教育,让施工人员可以了解在施工中倘若不重视安全问题就非常容易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
5 配网发展的建议
5.1 创建规范化配网规划方法
确定精细化、程序化、规范化的配网规划方法是处理配网问题的有效措施。经过创建配网规划支撑平台,自己开发或者购买先进、统一的规划软件,强化规划的工具支持。与此同时,创建规划评价体系,强化规划方案经济性、可行性评估等研究,为实现规划流程的管理提供理论基础,注重规划的校核和后评估。此外,还应当要强化对基础数据的加工与收集,并且深入对基础数据的收集工作。
5.2 强化网架结构的研究
为建成运行灵活、网架坚强的城市电网,需要制定适合用户接入的标准,并且从综合上评估新用户入网的经济性、安全性。
5.3 转变配网自动化建设思路
对于不同的地域考虑满足其最小需求的配网自动化,不一定全部都要实现高度集成的高级配网自动化。
6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配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不到位,因此造成施工现场的不安全因素存在。在施工的过程中应当依据时代的需要和形式的发展,坚持技术创新,积极加强配电网络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有效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以及责任意识,保证工程的质量,而且可以在工期规定的范围内把任务完成。
参考文献
[1] 龚杭章.配网带电作业安全影响因素及防护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1,(8).
[2] 杨光彦,戴天波.浅谈配网安全管理[J].电力安全技术,2008,(5).
[3] 袁弘娟.浅析110kV电力工程施工中的技术与管理
[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0).
《工程机械》课程教学的改革方向 篇12
一、《工程机械》课程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 教材现状
目前, 《工程机械》课程的教材内容大多选择一些普通的工程机械, 这类教材不利于工程院校有针对性进行工程技师培养, 达不到培养工程机械维修专业技师的水平, 当前教材中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制约着学校的人才培养: 一是教材中介绍工程机械的设计维修案例、设计思路等的内容太少, 给学生的理解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二是教材的知识点不够具体和详细, 针对性较差, 教材中对工程机械专用零部件等的设计与介绍太少, 很难满足学生对工程机械设计与维修的需求; 三是教材未能及时收录最新出现的工程机械产品以及新知识、新技术等, 使得教材与本专业的动向存在一定的脱节, 教材的更新速度跟不上机械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 教材就会被淘汰, 如果继续使用老旧的教材进行教学, 就会使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学习一些过时的东西, 没有实用性, 也不利于人才培养, 因此学校需要针对教材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 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取舍, 或者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修改。
2. 课件现状
目前, 多媒体教学已经在教学教学中逐步得到推广与普及, 《工程机械》课程也有自己的课件, 但是相对完善、质量较高、适合《工程机械》课程教学的课件却很少, 这就需要教师自己进行制作, 但同时又存在着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不高、专业性不强、教学课件零散、系统性不强、不易于学生理解等问题, 这就导致《工程机械》课程收不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掌握情况不容乐观。
3. 实践教学现状
在《工程机械》课程教学中, 教师大多固守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 教学手段单一, 课程教学大多采用“满堂灌”或者“填鸭式”教学, 学校往往只注重理论教学, 而忽视实践教学, 非常不利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工程机械》课程作为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课, 其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学生必须要在实践中反复练习, 才能够把教材中的知识点与实际物体联系起来, 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本知识, 并提高技术操作水平。
4. 课时设置现状
《工程机械》这门专业课和其他专业课程相比, 课程设置偏少。这门课程需要通过实践教学来加深并巩固课本知识, 从而使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能力。这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如果课时数太少, 会非常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也不利于专业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
二、《工程机械》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1. 加强教材建设
《工程机械》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有益探索是进行教材内容的改革, 使教材内容能够更加突出的体现学科的特色和专业性, 并及时收录最新的工程机械产品, 以主流设备为主, 淘汰老旧的设备以及装置, 保证教材的更新换代, 使其跟上工程机械更新换代的速度。《工程机械》课程的教材内容需要充分结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本行业的市场需求等, 教材可以适当简化理论知识, 不要求学生深入掌握, 理解会用即可, 要加强实际案例的篇幅, 向学生全方位展现机械设备的设计原理、流程等。《工程机械》课程的教材体系设置应当符合大学教育的发展规律, 要有助于工程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并结合学科的自身特点, 做到“图文并茂”“以图代文”, 便于学生理解教材内容, 也方便学生自学。
2. 改变传统教学思路, 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 《工程机械》课程大多采用“满堂灌”或者“填鸭式”教学, 老师不断地讲授知识, 而学生被动地接受, 而且重视理论教学, 忽视实践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很大的弊端: 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影响教学效果;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存在脱节, 学生多学的理论知识难以在实践中得到及时的检验与巩固, 因此学生往往前学后忘, 或者对知识一知半解, 在实际应用中, 学生会生搬硬套多学知识, 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即使在课程结束之后, 学生运用学科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依旧很弱, 难以熟练掌握知识, 更不用说进行创新了。因此《工程机械》课程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 课程教学采用“做中学, 学中做, 先易后难, 从小项目开始,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引导”的教学方式, 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这种任务驱动式或项目化的教学模式, 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教学效果。同时, 《工程机械》课程需要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 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鼓励学生上台发言、自主学习等, 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3. 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
《工程机械》课程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 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种教学法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一是总课前的准备阶段。教师要先思考学生学习这门专业课的主要目的, 以实际工作需求为导向分析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 并将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进行细化, 编制一个个的教学项目, 并根据教学项目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来确定教学形式以及教学进度等。这样可以打乱教材顺序, 在完成教学目标的时候可以重复用到某些知识点, 加深学生印象, 学生还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来帮助学习, 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巩固以及灵活运用等。二是每个项目课前准备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将任务分配到各个小组以及各个人手里, 使其明确任务要求以及其他相关内容等。三是教学实施阶段。教师会先布置好任务并交由学生按组完成, 学生可以查资料、小组讨论等, 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再咨询老师, 老师总结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 进行集中讲授。
三、结语
大学教育与时俱进, 才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 才能够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才能够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工程机械》作为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课, 在课程改革中不仅要解决传统的教材内容设置问题、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丰富教学手段, 还要善于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不断培养并提高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以及对各种教学软件的应用技术等, 并加强实践教学, 从而真正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工程机械人才。
参考文献
[1]宋海农, 朱红祥, 周永信.改革专业实验教学内容, 提高工科学生创新实践能力[J].高教论坛, 2006, (6) :73-76.
【土木工程方向】推荐阅读:
土木工程建工方向07-06
土木工程学科方向10-20
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方向实习日记12-13
土木工程毕业生就业方向分析09-03
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生产实习报告10-28
土木工程06-24
工程案例教学土木工程11-26
土木工程教师10-21
土木工程硕士05-13
土木工程监测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