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师

2024-07-04

土木工程师(精选12篇)

土木工程师 篇1

1 前言

土木工程主要是指各类建筑工程的技术、理论科学等的统称。不仅包含了与人们日常生活以及商品生产紧密联系的各类工程建设,比如,一般居民建筑工程、交通建设工程、电力、水利工程以及地下开发工程等,而且还包括了在建设施工过程中所应用的技术活动。此外,由于社会发展对城市建设的需求日益增加,这使得提高现代土木工程行业技术水平迫在眉睫。而要想提高土木工程技术水平,必须正确了解现代土木工程特点,通过对其特性的掌握,有针对性的对实际操作进行改善,这样才能实现城市建设的目标。

2 我国土木工程发展现状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土木工程建设持续不断的快速发展。特别在近十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土木工程更是呈现前所未有的发展状态,整个中国几乎都在进行城市建设。各类办公大楼、交通工程、水利工程纷纷建成,并且对新材料、新型技术的应用逐渐增加,使我国土木工程的发展速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建设的压力。另一方面,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设工程不仅在数量上日益剧增,而且在建筑结构越来越新颖,技术也越来越成熟。但是,从社会建设现状来看,土木工程建设仍然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在居民房屋建筑方面,远远供不应求。总之,虽然我国土木工程快速发展,但仍不能满足社会、城市建设的需要。

3 现代土木工程特点

3.1 采用先进的建筑材料

现代土木工程主要进行现代城市建设的工作,所以现代城市建设就必须要具有现代化的特点。这就要求现代土木工程在建筑初期,要着重考虑建筑材料的选取问题。而通过现代建筑物的特点,也不难发现,现代建筑物多采用新型的建筑材料,比如,合金材料、玻璃钢材料等。另一方面,新型建筑材料不仅在性能上得以提高,还具有环保的的功能。为响应国家绿色发展的政策,现代新型材料也逐渐注重对环境的保护。新型材料不仅减少了对有色金属等对环境的污染,还减少了对人体有害成分的运用,真正实现环保、健康的目标。

3.2 对工程进行全面规划与设计

在现代土木工程前期,通常会对工程进行总体的规划和设计。在对建筑工程实地考察之后,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条件和以往的建筑经验,制定出不同的建筑方案,再通过商讨,最终选择合适的方案进行施工。一方面,在进行工程规划时,使用专业、全面的建筑工程理论依据及方法进行规划,再结合实际考察情况,以实现提高实际操作整体水平的目标。另一方面,对工程进行全面的设计工作,不仅使建筑工程更经济、更美观、更安全,通过设计,还可以对建筑材料等方面的性能进行有效的检测,使建筑工程材料、结构等方面的应用技术得以改进。同时,对工程设计能力不断提升以及对设计实现理论化,让工程设计发展方向趋于应用化和技术化。。

3.3 建筑工程大型化、功能多样化

为满足现代建设的需求,现代土木工程规模越来大,所承接的建筑工程也越来越大型。比如,世界上最大跨度1 991米明石海峡大桥的建成,是连接日本本州岛和回国岛的悬索桥。现代土木发展至20世纪中叶,随着建筑技术说的不断提高,与建筑理论依据逐渐趋于科学化,产生了很多大型的堤坝工程。而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也逐渐完成了一些大型工程的建造,比如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等。另一方面,由于现代人们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的功能也越来越多样化。一些建筑工程通常具有,耐高温、防潮、防火、防震等功能,同时,建筑物在空间设计等方面不断进行改进。比如,对于公共工程与居民住房工程的建设,在通风、透光、供暖等方面将现代设备与建筑结构结合起来,以满足用户对建筑工程的要求。

3.4 与时俱进的设计理念

现代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使现代土木工程的实际操作水平有所提高,也让其在建筑设计的观念上有所转变。现代土木工程建筑逐渐融入了经济、安全、舒适等先进的设计理念,以满足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在设计理念上进行转换,采用与时俱进的设计理念,不仅使建筑工程更具现代化特色,还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现代化土木工程的设计水平。

3.5 高效的施工效率

随着现代建筑水平的提高,先进的机械设备也逐渐应用于建筑工程中。在现代建筑工程建设中,随处可见机械操作,不论是城市高楼建设、铁路工程建设、水利工程建设等,都离不开现代机械。而现代土木工程大量投入机械的使用和某些建筑过程逐渐实现自动化,不仅使施工效率大大提高,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另一方面,现代土木工程逐渐重视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并制定系统、全面的人员管理体系,学习先进的员工管理方法,明确每个施工人员的职责与分工协助,使建筑施工过程有序、持续的进行,最终达到提供施工效率的目的。

4 未来土木工程发展趋势

4.1 理论依据专业化

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力学仍旧是现代土木工程技术的核心理论依据,未来将会对土木工程在分析、数值处理方面将进行新的研究,以实现更大的突破。此外,对于难度系数大的结构、流体物体等受力解析,还将进一步改进其分析方法,以解决现有处理方法所存在的问题。在未来,现代土木工程将会加大对数学知识运用,利用专业数学计算的方式,对建筑工程中相关数值进行计算,使其计算结果更加准确、具体,更利于施工过程对材料的应用。

4.2 建筑工程延伸

由于现代建筑工程越来越多,占地越来越大,使得可利用的陆地资源越来越少。未来土木工程会综合考虑这一问题,并将建筑工程进行空间延伸和地域延伸。其中,空间延伸主要是将建筑向上、向下进行延伸,未来建筑物将会更高,地下延伸也会更深,以实现节省建筑工程占地面积的目的。另一方面,由于一些较大的建筑工程占地面积大,加上世界人口不断增加,为了不占据人们生活场地,未来土木工程建筑工程将会更多的考虑在海洋、沙漠等进行建设。

4.3 建筑技术更进步

信息技术虽然迅速发展,现代社会也趋于信息化,使现代土木工程也深受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但是总体上说,信息技术发展还不够稳定、成熟,而未来土木工程将会依靠更稳定与成熟的信息技术。未来土木工程会将更多的计算机技术与建筑技术相结合,使建筑工程有关的材料数值更准确,不仅充分利用建筑材料,节约建筑成本,提升了建筑设计方案的质量,还保证了建筑企业获取可观的经济效益,进一步保证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另一方面,未来土木工程还将注重建筑工程工业化的发展,将会引进更多先进的建筑设备,以实现建筑过程全面的机械化、自动化的目标,不仅使施工效率大大提高,还保证了建筑工程的质量。

4.4 趋于可持续发展

在未来,不论何种产业都将遵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土木工程产业也不例外。随着经济发展所引发的生态破坏问题日益严重,各国越来越注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保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打破生态平衡,以实现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愿望。未来土木工程将会综合考虑建筑材料可循环利用和环保的功能,在充分利用建筑材料的同时,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对建筑过程废弃物污染进行有效的监控,加强建筑施工工作人员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以实现未来土木工程在可持续发展策略下稳定、快速的发展。

5 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建设的需求,促进了现代土木工程的发展,现代土木工程在发展过程中也越来越凸显出其发展特点。而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未来土木工程会在现代土木工程的基础上,将在理论依据、建筑技术等方面进一步提高,未来土木工程业将会呈现一个更好的发展前景。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为顺应社会建设的需求,我国土木工程也得到空前的发展,并且在我国城市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文章将通过对现代土木工程现状的了解、分析其特点,以探究未来土木工程的发展趋势,为土木工程实践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现代土木工程,特点,未来土木工程,发展

参考文献

[1]冀强.我国土木工程的现状及其未来前景分析[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5(1).

[2]李成.土木工程发展若干问题研究[J].民营科技,2015(10).

[3]彭泽.关于土木工程技术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J].现代装饰:理论,2015(10).

土木工程师 篇2

性 别

民 族

身 高

174cm

出生年月

1980年6月

政治面貌

无党派人士

毕业学校

兰州长交通大学

所学专业

土木工程

职 称

现所在地

襄樊市

工作年限

4

手 机

电子邮件

你的email

联系电话

你的联系电话

工作经验

.7到中铁大桥局六公司武康铁路二线二分部工作,工作内容涉及到路基、桥涵,隧道,站场改造等,在工作中把理论和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发挥所学的专业知识,很好的完成了5Km线路长度的技术工作,还兼顾着全线17Km的第三方检测工作和站场改造既有线施工要点工作,

土木工程师简历

在全线17Km长的路基施工中攻克《武康铁路二线路基基床底层变更为C类填料双指标质量控制》的难题,为六公司武康铁路二线二分部项目部节约资金120万元,路基被评为“优质样板工程”,所取得的成果向襄胡段的各个标段中铁七局、中铁隧道局、中铁六局、中铁十一局、中铁二十四局推广。

技能水平

熟练掌握测量、CAD绘图等技术、能够解决现实施工中桥梁、隧道、路基、站场改造中的实际问题

培训经历

2005.7毕业于兰州交通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9―至今 武汉大学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自我评价

中铁大桥局武康铁路二线“先进工作者”

中铁大桥局武康铁路二线科技论文发表“三等奖”

度中铁大桥局武康铁路二线“技术工作先进个人”

20中铁大桥局第六工程有限公司第26次QC成果发表“一等奖”

求职意向

节能土木工程建筑 篇3

关键词:土木工程 节能 建筑

前言

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新建(改建、扩建)、改造和使用过程中,执行节能标准,采用节能型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和采暖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系统效率,加强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照明、热水供应的能耗。所谓建筑节能,在发达国家最初为减少建筑中能量的散失,现在则普遍称为“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率”,在保证提高建筑舒适性的条件下,合理使用能源,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所界定的范围指建筑使用能耗,包括采暖、空调、热水供应、炊事、照明、家用电器、电梯等方面的能耗,一般占该国总能耗的30%左右。目前,随着时代的推进能源问题愈来愈引起世界各国的特别关注,现已被列为人类生存所面临的四大问题之一。而于全世界的能源消耗当中,不管是发达国家或者是发展中国家,建筑行业的能源消耗在总的能耗中所占比重是较大的,约占20%~40%。同时我国的建筑能耗在社会总能耗中所占的比例正逐步上升到30%以上,建筑节能已成为我国节能设计标准的主流。因此,建筑行业的节能成为我国节能的重点。

1土木工程建筑的节能概述

建筑行业的节能,便是在确保居室的舒适环境条件之下,通过技术的进步与合理的利用,加上科学管理与在经济结构上的合理化等途径,采用新颖的保温材料,降低长期使用中的建筑能耗。一般而言,节能建筑风格主要是从外墙、屋面及门窗等方面上的提高围护布局的热阻值与严密性,从而达到节约建筑使用能耗的要求。我国从1996年起便开始推行50%的节能住宅,2000年10月国家更是强制要求采暖居住的建筑必须按照50%的节能标准设计来施工。几年内我国新建的节能住宅向全国推行,取到了很好的效果,极大地增进了我国在节能技术和节能材料上的快速发展。但,其整体的不足表现为:

1)对节能型住宅真正含义的认识模糊。开发商不能充分认识到建设节能住宅的紧要性,并且积极性偏低。开发商往往为了其自身经济的利益,盲目地追求建筑形式的新奇性,在紧随国际步伐的借口下,聘请国外的建筑设计师,设计出了大量的拥有欧、美、澳等国风格的建筑住宅,很多住宅建筑设计与中国实际脱节,不能很好地结合当地自然优势,从而造成了节能住宅的浪费。

2)现有的设计单位在体制和管理上存在不足。我国如今拥有的多半设计单位,于建筑节能的设计这一枢纽关头上存在着体制和管理上的不足。设计节能住宅是综合性非常强的一项系统工程,囊括了各个专业,要求各个专业的互助协作,但是现今的建筑节能热工计算一般是暖通专业单独完成,专业之间的协调存在了严重的不足。建筑风格构造、各个专业的节能要求做法是否能满足节能技术的指标,暖通专业的设计人员一向很难制定,但是其他的专业设计人员,有的不懂热工计算,而有的根本没有此项的设计任务。

2土木工程建筑节能的重要性

当今,我国正处在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时期,每年大约有20亿㎡的建筑消耗总量,接近于全球年建筑消耗总量的一半。于这个其间新建的建筑和原有400亿㎡的存量建筑是否能够节能,不但关系到我国是能否降低能源供求上的紧张现况,并且还关系到了全球气候的变化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建筑节能已成为了一项当务之急的事。根据国家的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建筑的能耗非常地惊人。在建造与使用的过程中直接消耗掉的能源占全社会的总能耗中的30%。而使用的钢材和水泥等的建材生产能耗占有将16.7%。两项进行相加,建筑消耗占了我国的能源将近50%。我国建筑不但能耗便高,其能源利用的效率却很低,建筑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是我国的第一耗能大户,建筑节能也就会成为全社会的节能工作之首。

根据有关的测试证明:在城市内建筑的周围挂满了分体式的空调时,将会造成局部的“热岛”现象。空调机和COP(热泵的循环性能系数)相比,其运行能效有显著的下降。因此,建筑的周围热环境也将被其严重地恶化。但是建筑物的寿命一般比较长,造成了建筑节能的改造难度较大。所以在设计之初就要考虑建筑能耗和环境影响就显得尤其地重要。但是由于我国的广大地区气候各异,不同类型的建筑节能仅仅依靠墙体保温等的措施是无法解决的,这就有必要在建筑设计、建筑细布的构造处理、环境控制的设备和系统等各类技术的集成来解决这个问题。

3建筑节能的措施

土木工程对建筑节能的实施,已经是势在必行的事情,通常要求首先从意识上进行转变,

然后再结合国家的相关法规,运用高新的节能技术,紧跟时代潮流。具体措施有:

1)树立坚持以人为本的概念。建筑节能并不是片面的盲目节约,而是应该全面性地提升建筑的基本质量。人们通常误认为建筑节能就是节约,就应该要降低建筑的标准与使用的水平,所以要提防简单化地将节能建筑领会为“低标准”与“简易房”两种。如今的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已是日新月异。社会越是发展迅速,节能的意识就越要加强。要在全民防衛内增强21世纪的能源紧迫感,要全面地认识到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其本身是一种开发的理念与政策的取向。开展建筑节能不可以单纯地主张资源的过度使用和浪费,不能用降低建筑住宅的综合性能与牺牲其舒适度为代价从而来换取能源的节约。其最终的产品要求必须是:不仅质量优良,而且可以充分地体现、满足以人为本的和谐观念。

2)加快技术的更新,紧跟时代潮流。建筑节能的开展,就是要凭借科技的进步,坚持技术的创新,迅速地提升建筑的品质与性能,寻求可持续的发展战略,杜绝且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资源利用高效率化;材料的生产积累与使用,要科学地选择节约型资源的技术新途径,降低资源的耗用量,对不可再生资源尽量不用或者少用。对高性能材料产品的使用,是高效率地利用资源的条件。建筑的结构材料应当有足够的强度与持久性,围护结构应当有杰出的保温隔热的性能。杜绝对污染性材料的使用,坚决有效地对有害物质的排放控制,并尽一切可能性对清洁能源的利用。

3)加快推进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建筑废弃物的可再生利用空间巨大,因此应该加大对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扶持和技术开发力度,积极开展建筑垃圾综合利用试点,大力在市场中推广使用;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从设计源头优化方案,加强施工过程监管,削减废弃物产生量,降低建筑材料消耗量,最大限度地提高废弃物的资源利用率。建筑是百年大计,建筑节能是土木工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无论从人们的生活工作中还是经济发展中都应得到高度重视。

4 结语

土木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理论研究方面的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在未来的发展中,不仅要加强节能型土木工程,也要应用新型结构型式、新型建筑材料、新的技术手段的理论探索和应用研究,最大程度的加强土木工程节能技术的融合与渗透,实现土木工程的更大突破。

参考文献

【l】方从严,粱有峰,吴庆.土木工程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综述【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2005

【2】李国强.我国高层钢结构发展的主要问题【J】.建筑结构学报,1998

论土木工程师的工程伦理责任 篇4

土木工程随着人类的出现而诞生, 随着人类的进步而发展。土木工程的历史是一部科技发展的历史, 更是一部色彩斑斓的文化历史。土木工程作为最古老、曾长期处于前沿位置的科学技术, 在人类社会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对社会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对人类文明的进步、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物质支撑。

土木工程不但为人类社会不断地创造崭新的物质环境, 同时也对人类道德观念的发展产生着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 并由此引发了许多新的道德、伦理问题。

二、土木工程的伦理问题

土木工程的发展使人们抵御自然力、自然灾害作用的能力得到大大加强。现代的大库高坝水利工程, 使得江河湖泊的洪水危害大大地降低, 并使江河湖泊为人类服务并造福于人类。此外, 桥梁、隧道使人们能够跨越江河、穿过高山峻岭直接交往, 增进不同人群的了解, 这些当然具有很强的积极的伦理学意义。

但是我们还应看到, 土木工程的发展也给伦理学带来了消极影响。首先, 在土木工程的历史上, 工程事故确是不断地发生, 并引发了许多灾难性后果。其次, 土木工程需占据自然环境的空间 (地上与地下、水上与水下) , 消耗自然资源, 污染自然环境, 甚至影响和破坏自然生态平衡。因而, 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土木工程是带有特定目的的社会活动, 对人类的生产生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人类其他行为一样, 只要是行动, 则势必就要与一个关涉行为后果的“责任”的概念相联系。

三、工程师的责任

德国学者汉斯·伦克曾呼吁, 在历史上人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掌握如此巨大的力量和能量, 这都是技术及其技术进步的结果。技术不再是简单的工具, 它已经成为改造世界、塑造世界、创造世界的因素, 因此对技术进行伦理反思十分重要。他特别指出, 在技术领域新出现的变化趋势使责任伦理问题突出出来。汉斯·伦克把社会“责任”看作是技术伦理的核心。他指出, 除了传统的行为责任外, 人类还应当承担起保护与预防技术的责任, 这种责任不仅适用于现在, 也适用于人类的未来。伦克认为, 应对未来伦理挑战的唯一可能就是提高人们的道德意识。H·Jonas指出, 当代技术的作用与性质的新变化对伦理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技术时代, 借助技术的中介, 人类的力量空前增长, 各种行为由于相互联系耦合而成为社会化的集体行为, 其效果在空间上波及整个地球, 在时间上可以影响到遥远的未来。所以, 行为者、行为以及行为后果已与以往近距离范围内的所作所为有了本质上的区别, 从而将“责任”推到了伦理理论的中心。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区分了“责任伦理”和“信念伦理”。“信念伦理”的信徒需要的仅仅是“去盯住信念之火, 不要让它熄灭, 他的行动目标从可能的后果看毫无理性可言”。责任伦理的行为则必须顾及自己行为可能的后果。他强调在行动的领域里责任伦理优先。

美国著名桥梁学家Gorge S·Morison早在1895年担任美国土木工程学会主席的就职演讲中就曾指出, 工程师是技术变迁和人类进步的主要力量, 他们不受利益集团 (政治集团和商业集团) 偏见影响, 对确保技术变革最终造福人类负有广泛责任;军事工程家Henry Goslee Prout于1906年康奈尔土木工程工程协会一次会议上也指出, 工程师能够指引人类进步, 并肩负人类面对的一切工程责任。在这样一种意识形态支配下, 自19世纪初期就逐步兴起的职业工程学会在20世纪早期开始制定了正式的职业伦理规则, 其主要内容涉及工程师与客户 (雇主) 、同事以及个人对工程专业的关系, 要求工程师在履行工程服务时对客户利益忠诚、避免利益冲突、不能与同行搞竞争、保持技术知识和能力、促进工程专业的声誉。这些准则侧重的都是专业内部的事务, 对工程师与一般公众、工程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考虑很少。直到20世纪中期, 当核工程威胁、环境破坏和资源短缺等全球问题引起世人关注时, 欧美各国各类工程学会开始对原来限于工程专业内部事务的原有伦理准则进行修改, 强调工程师对社会的普遍责任。

1947年美国工程师专业发展委员会 (1932年创立, 后来更名为工程和技术认证委员会) 起草了第一个跨学科的工程伦理准则, 经过1963和1974年两次修改不断强化的一个道德要求就是工程师要利用知识和技能为人类造福, 把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利置于最崇高地位。直到今天几乎所有主要工程组织都沿袭了这种职业道德训令。

工程师是受过高等教育与训练的精英份子, 工作对社会人类有直接而巨大的影响, 身为有幸的少数人, 自然对谋求社会大众福祉、塑造良性大环境应多尽一分责任。世界各工程师相关团队有鉴于此, 多订有工程师守则或信条以为自律互勉。其中包括:

1、工程师对社会的责任:

守法奉献:恪遵法令规章、保障公共安全、增进民众福祉。尊重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珍惜天然资源、保存文化资产。

2、工程师对专业的责任:

敬业守分:发挥专业知能、严守职业本分、做好工程实务。创新精进:吸收科技新知、致力求精求进、提升产品品质。

3、工程师对业雇主的责任:

真诚服务:竭尽才能智慧、提供最佳服务、达成工作目标。互信互利:建立相互信任、营造双赢共识、创造工程佳绩。

4、工程师对同僚的责任:

分工合作:贯彻专长分工、注重协调合作, 增进作业效率。承先启后:矢志自励互勉、传承技术经验、培养后进人才。

土木工程伦理的功效, 在于改变或进一步提高土木工程技术人员在学校生活阶段和少年生活阶段业已形成的道德认识, 使其道德品质逐渐成熟, 同时指导土木工程师在岗位上明确职业义务和责任, 形成高尚的职业理想, 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

对土木工程师而言, 其工程伦理的重心在于如何使道德要求通过土木工程活动的行为规则与行为程序得以实现, 以及土木工程师在土木工程活动中应当怎样承担社会责任问题。土木工程伦理有四项道德规范:一是责任规范, 包括决策者的责任、设计人员的责任、工程承包者的责任、每个人都应有的责任;二是公平规范, 即利益分配应该是公平的;三是安全规范, 包括工程设计安全和生态安全;四是风险规范, 即充分考虑到工程建设带来的种种风险, 并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把生态伦理的思想贯穿到工程建设中去。

工程伦理是土木工程师的生命, 甚至比工程专业知识还要重要。土木工程师的行为和其他人的行为一样, 时刻处在社会各阶层的关注之下, 受制于社会的普遍道德规范和标准。土木工程师作为土木工程蓝本的设计者、实施者, 首先就要有较高的道德素质、行为素质。

四、土木工程师应坚持的准则

无论从手段还是目的来看, 土木工程师都应该坚持“利己”和“利他”的和谐统一。一个土木工程师在从事土木工程建设的时候应该遵循以下工程伦理的五项理想原则。

1、利益主义与人道主义的统一。

利益主义原则要求土木工程首先是为人类谋福利的, 把人类的利益作为评价和选择土木工程活动的准则。而这里的利益不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利益, 是全人类社会的整体利益。人道主义原则要求土木工程要尊重、维护人的健康和生命, 至少不危及和损害人类的生存、健康和安全。当利益主义与人道主义发生冲突时, 土木工程师的选择是坚持不伤害原则:对明显的危及人道的土木工程活动不参与, 对隐含的伦理问题提出警示。

2、人本主义与自然主义的统一。

人本主义要求土木工程首先以人为中心进行, 人类是自然界的主人, 人类生存的目的主要是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自然主义原则要求土木工程把自然界的生物和人类等同对待, 把人类的“善”、“尊重”和“公正”等基本伦理原则扩大到生物界, 主张重新确定人在自然界的位置。当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发生冲突时, 土木工程师必须坚持适度和谐原则:在保证人类生存的前提下, 土木工程师必须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 尽量减少对自然界的破坏, 对遭受破坏的生物进行及时的保护。

3、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统一。

土木工程活动是没有国界的, 但土木工程师是有国籍的。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 是一国土木工程师的基本素质。爱国主义原则要求土木工程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国际主义原则要求土木工程活动符合大多数国家的利益。当国家利益与全人类利益一致时, 土木工程师能够坦然从事土木工程活动。当二者发生冲突时, 土木工程师必须做出选择:任何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不能以损害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利益为代价, 尤其是发达国家不能以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为代价, 强国不能以牺牲弱国的利益为代价。

4、个人主义和社群主义的统一。

土木工程伦理要正确反映和体现个体与集体之间的这种辩证关系, 一方面要承认个体的意义与价值, 充分尊重个体的利益和权利, 特别是个体生命的权利;另一方面, 也必须肯定集体的意义与价值, 坚决维护集体的利益和权利。要因时因地地估量各种具体情况, 调节它们之间的关系, 尽量使二者能够兼顾。土木工程伦理强调和坚持的是为最大多数人服务的原则, 既包括在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一致时的多数人, 也包括当两者之间发生矛盾冲突时, 少数服从多数的那些多数人。

5、现实主义和未来主义的统一。

现实主义者认为土木工程活动应该以人类目前的现状出发, 首先是解决现实问题, 未来主义要求土木工程活动要照顾到未来。现实主义者把人类目前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认为未来是不可预测的。未来主义者则强调这一代人应当关注下一代人的可持续发展, 不能以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为代价。当现实主义和未来主义发生冲突时, 土木工程师应该要坚持及时后补救原则:以现实的人类生存为第一要义, 同时对破坏未来的种种后果提出预先的警示, 并及时提供采取补救措施的技术路线。

作为行为者的人和行为后果之间的关系是伦理责任的核心, 对土木工程的社会后果的强烈关注应成为土木工程师的伦理责任。土木工程师应从历史中透视土木工程发展的一般规律, 准确地把握时代的脉搏, 自觉地以科学精神为指导, 正确地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 理性地认识作为肩负着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中起到重大责任的土木工程师还应具备的道德素质, 认识到土木工程不但能造福人类, 同时土木工程对资源和环境也会造成破坏, 也会对人类社会带来的负面效应。作为土木工程师应具有对自然、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感, 对于因土木工程建设活动所引起的社会伦理问题不应该回避, 而应该采取积极影响和干预的态度, 通过实际行动使土木工程能够与自然、社会协调, 本着服务社会、造福人群的情怀, 善尽对社会、专业、业雇主、同僚的责任, 做一个敬业乐群, 不负社会信托的工程师。

摘要:5月12日的汶川地震震撼了我们的心灵, 在悲痛的同时, 也引起了我对工程质量与伦理责任等问题的思考。本文回顾了土木工程在各个历史时期对人类社会的重要影响, 探讨了土木工程的发展所引发的道德伦理问题, 阐明了土木工程师的工程伦理重心和伦理责任。提出土木工程师在从事土木工程活动时, 应该遵循的工程伦理五项理想原则。

土木工程师 篇5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 资源与环境的保护问题越来越严峻, 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为了顺应时代进步的需求,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在建设锦绣河山的同时也要保护好祖国的绿水青山。在土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 要注意协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同时, 也要尽量减小对环境的破坏。本文浅析了土木工程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如何做到建筑与环境相统一。

关键词:土木工程; 环境保护;

1 土木工程与自然环境的联系及其相关问题

正如我们所知, 土木工程指的是基础房屋, 以及其他特殊场所的新建, 扩建, 改建, 勘察, 设计, 安装, 维护等各项技术工作和完成的工程实体。

1.1 交通工程建设

交通道路建设改造由城市逐步向农村蔓延, 占用了大面积的农田和土地, 造成了严重的植被破坏, 地貌改变, 对野生动物的栖息繁衍造成造成重大影响, 导致生态系统紊乱等问题。

1.2 乡村改造

正如柴静在《穹顶之下》中所言, 建筑中产生的污染是所有污染中比例最大的。在建筑过程中的扬尘、噪音、垃圾、水泥搅拌产生的废水都会对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且乡村改造一定会伴随着大量的建筑建设过程, 所以大面积的.乡村改造会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 水污染, 噪音污染, 土地重金属离子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改造后的农村丧失了部分抗环境变化的能力以及自我修复能力, 使得生态环境产生剧烈变化。与之前相比, 改造后的农村环境变得不再适合一些动物、昆虫生存, 使其迁移、变异、或逐渐灭亡, 减少了自然环境的生物多样性。

1.3 城市建设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自然环境被人类改造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城市规模逐渐扩大, 人类建筑向“更高, 更深”的方向发展, 越来越多的大体积, 重荷载的建筑应运而生, 越来越多的地下空间被开发利用。正因如此, 也出现了许多的环境问题, 如地下空间开发过度导致的地面塌陷, 城市建设垃圾处理不当导致的环境污染, 地面硬化率过高导致的城市内涝等等。

1.4 建筑本身产生的污染

大部分的建筑在建设完成之后都会散发出刺鼻的气味, 这是由甲醛、苯、氨、氡 (一种放射性核素) 和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而造成的装修材料污染。还有一些建筑, 尤其是城市中的玻璃大楼在光照强烈时会产生强烈的光污染, 干扰的周围道路上行人的正常出行、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

由此可见土木工程存在于各个方面, 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 也正因为如此, 在保护环境方面, 土木工程也有着更大的责任和义务。

2 如何做到土木工程与环境相统一

2.1 加大对建筑垃圾废料的回收利用程度

世界各国在建筑, 更新, 扩建建筑和拆除旧建筑的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废料。如我国在每一年中产生的建筑废料、垃圾就高达4000万吨, 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40%, 其中单单是产生的废弃不用的混凝土就有1360万吨之多。对于如此大量的建筑废料, 如果仅仅是依靠挖坑掩埋、露天放置等待其自然降解等简单的处理方式, 不但会浪费大量的可回收资源, 还会对自然环境造成水污染、空气污染、水资源污染等严重的环境污染, 给城市发展造成巨大负担。然而通过再加工处理, 就可以让原来危害环境的废料变废为宝, 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2 增大对新型绿色能源的收集、利用率

为了增大对新型绿色能源的收集、利用率, 可以在土木工程设计时增加对绿色能源的收集和利用设备。如在建筑的外墙壁上加装太阳电池组件 (电池板) 和体积很小的蓄电池逆变器等系统部件, 系统中蓄电池贮存由电池板收集的太阳辐射转化而来的电能。此电能可直接对建筑内的电器设备供电, 满足基本的照明、动力系统的用电需求, 且不会占据建筑的有效空间。或可在有丰富地热能的地方应用地热泵技术, 通过在低位和高位之间的热量转移达到在冬天加热保温、在夏天制冷降温的目的, 减少对非清洁能源的使用, 减低其产生的污染。此外此技术还可以供应生活用水, 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利用能源的方法。

2.3 增加建筑的坚固性和耐久性

在建筑设计的时候采用更科学的原理, 更稳固的结构, 在实施建设的过程中使用更加优质的材料, 更细致的工艺流程, 增强设备的抗灾抗震能力, 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 虽然在短期来看这可能是有点多余甚至是一种浪费, 但是从长期来看, 提高建筑的质量和使用周期可以减少维修、重建的次数, 节约更多的资金, 减少因为本应可以避免的工程而产生的污染, 也是变相减少污染的一种方法。

2.4 使用环保、自然友好型建材和低能耗制造工艺和无环境污染的生产技术。

绿色材料是指在原材采取、产品制造、使用或者再循环以及废料处理等环节中对地球环境负荷最小和有利于人类健康的材料, 也称之为环境调和材料。如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利用废弃混凝土生产的绿色混凝土、加气混凝土、合成纤维混凝土、多孔预制块移栽混凝土等。使用此类材料可最大限度地减小对环境的污染作用, 达到环保的效果。

环境保护是一个久久为功的过程。建筑是一门严谨的学问, 应将环境保护与建筑艺术有机的结合起来, 多方考量, 严谨设计。从人性的角度出发, 改良建筑材料, 提高建筑水平, 更新建筑观念, 是土木工程设计的重要课题与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夏俊杰.浅谈土木工程的发展[J].价值工程, 2018 (30) .

[2]张天健.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发展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 2017 (32) .

[3]土木工程中的力学知识探讨[J].张锦程.科技风. 2017 (23)

土木工程材料的浅析 篇6

关键词:土木;工程;材料;绿色;发展

1 土木工程材料的应用概况

随着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土木工程材料更新换代也在不断的进行,土木工程材料的性能和质量一直在不断提高和完善,工程中材料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根据不同的特性和规格可以对土木工程材料进行分类。在传统土木工程中常见的材料就是木材、水泥、沥青、砌筑材料、钢筋混凝土等,这些材料是整个土木工程和建筑的基础构成,土木工程是一项复杂的长期性工程,对于材料的用量也相当地大,随着对材料的不断研究和土木工程的不断发展,基本材料已经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促进了建筑业的发展,也造成了资源的匮乏和短缺,建筑垃圾普遍存在很难处理,这就需要我们对土木工程材料有新的理解和研发,如何采用新型的土木工程材料,废旧物品的二次利用如何实现,建筑物的性能如何提高都是需要考虑的内容。总的来说土木工程材料要满足的条件就是轻质、高强、耐用、环保等基本特征,对于材料的技术性能也有更高的要求,从物理指标和绿色指标上都要进行控制,这是未来土木工程材料发展的主要方向。

随着材料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的土木工程材料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中物理力学方面的性能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随着现代陶瓷与玻璃的性能改进,土木工程材料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大。并且随着需求的提高材料科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一些特殊性能的材料应用广泛,例如,吸声材料、隔音材料、耐热材料、防水抗渗材料、耐磨耐腐蚀材料、防辐射材料、绝热材料等层出不穷,并且材料的应用方式随着科技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变化,现代施工技术与设备的应用也使得材料在工程中的性能表现比以往好,为现代土木工程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为满足现代土木工程结构性能和施工技术的要求,材料应用也向着工业化的方向发展。另外,随着材料的设计、加工和使用的不断完善,施工技术的不断提高,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表现的性能也越来越完善,这是对于土木工程材料发展的一个推动。

2 土木材料的发展趋势

2.1 绿色化

材料及其制品的制造、使用及废弃过程是造成能源短缺、资源过度消耗和枯竭以及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工程建设中,建筑材料的生产、使用及回收,不仅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和能量,而且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目前,生态建材在土木工程中已得到初步推广,在高层建筑、隧道工程中也不断广泛应用,使用效果和质量亦越来越多的得到肯定。从材料的制造、使用、废弃直到再生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必须具备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及舒适性,它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做到了发展与环境的统一,生态材料生产所用原料尽可能少用天然资源,大量使用尾矿、废渣、垃圾、废液等废弃物;生态材料采用低能耗制造工艺和无污染环境的生产技术;材料生产中不得使用有损人体健康的添加剂和颜料,如甲醛、铅、镉、铬及其化合物等,同时要开发对人体有益的材料,如抗菌、灭菌、除臭、除霉、防火、调温、消磁、防辐射、抗静电等。产品不仅不损害人体健康,而应有益于人体健康,产品具有多功能化。产品可循环再生和回收利用,无污染废弃物,以防止二次污染。

2.2 节能化

生态建材的发展离不开材料的节能化,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发展为建筑节能提供原动力。相比于以往简单的砖、石块、混凝土等墙体保温材料,玻化微珠保温砂浆、酚醛板、聚氨酯板、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等新型保温材料的运用使得建筑更加节能环保,墙体保温质量也得到很好的满足。提高建筑施工工艺是建筑技能环保的重要途径。

2.3 智能化

智能材料是新诞生的一种材料,其灵感源于仿生学,特指具有感知环境刺激,并且对环境的刺激进行分析、处理、判断,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适度反应的具有智能特性的新型材料。智能材料具有传感、反馈、自我诊断修复等功能,是横跨多个专业而产生的新产品。现阶段,智能材料在具体结构的安全检测、根基桥梁检测及损坏评估方面已经获得初步成果,在研究和土木工程结构实践应用中已经突现出其优越性能。例如,在地基中放入光线传感器,可直接判断根基是否破坏;把碳纤维材料放置于水泥溶浆中,根据其变硬特性而电阻随外界压力变化而变化,可在内部结构接近损坏区或破坏区时进行自动报警。智能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是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自动化控制技术发展的重要阶段,对土木工程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是土木工程材料发展的最终方向。

2.4 高科技应用

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性能的材料逐渐应用到土木工程建设当中,例如一些材料强度更高、体积更小、耐久性更高、装饰性更好,或者功能性更为齐全等,对于复合材料的制造也要充分发挥,利用多种材料的各种性能采用复合技术进行研发,另外,要对地方材料进行有效的利用,同一地区都可能有来源丰富、不同种类的地方材料,根据这些地方的性质和特点,利用现代技术,可生产各种性能的健康材料。尽量避免造成材料的浪费和长途的运输,对于环境要注意平衡和维护,采用高科技形式的健康建材,大量使用尾矿、废渣、垃圾等废弃物作为生产土木工程材料的资源,从而更好的对自然资源做到保护和生态环境平衡的维持,以及保护自然资源和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利用高科技生产的低成本健康建材,例如某些人造石材、水性涂料、某些复合性材料也是绿色建材的发展方向。

3 结语

土木工程材料与人类的生活及生产息息相关,它和工程技术的进步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态材料、智能材料、建材节能化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我们要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创新,促进土木工程材料的可持续绿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建岭.新型土木工程材料浅析[J].低碳世界,2014(20):25-26.

[2]石晓娟,王邵臻,李金云,等.浅析土木工程的可持续性发展及其实现[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26):777-777,795.

[3]赵冬敏.新型土木工程材料浅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0):183-183.

土木卓越工程师核心课程教学研究 篇7

“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的重大改革项目, 致力于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④

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是教育部第二批“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在“卓越计划”实施前, 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采取“2+2”模式, 即前两年学习“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 后两年学习“专业课+专业方向课”。这显然不能满足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要求,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卓越人才培养方案问题。针对教育部提出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通用基础标准”, 如何结合本校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 对培养方案进行修改、细化和实践。 (2) 工程教育问题。教师队伍的工程思想、工程训练有待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工程理论内容陈旧, 脱离现代工程技术的发展;工程训练项目少, 严重脱离生产现场;工程实践安排少, 缺乏工程现场氛围。⑤ (3) 土木工程领域需要卓越工程师。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蓬勃发展, 被国际建筑界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工地”。⑥而工程建设中的很多问题 (如杭州地铁塌陷事故) 涉及力学、变形测量、结构等多方面, 这就要求未来土木工程师在学校应该受到卓越培养。

本文立足土木工程教学中与工程结合紧密的核心课程, 以专业基础课结构力学、专业课混凝土结构设计和实践课程测量实习为切入点, 按照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 加强土木工程核心课程体系建设的投入和管理, 建立以搭建“两个平台”的课程体系和强化“两个结合”为核心内容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

1“两个平台”建设

“两个平台”:一是指基于工程意识养成和工程素质培养的土木工程核心课程体系平台;二是指以扎实的基础理论为平台。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教育理念, 构建基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课程体系, 制定基础理论扎实和创新能力强的卓越土木工程师的课程教学体系, 搭建以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平台, 构建基础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 ⑦实现“两个平台”的建设。

根据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培养标准和专业培养方案, 从理论课程体系、校内外实践教学体系、培养标准实现途径三方面对土木工程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了重大改革, 对相应的课程体系进行了专业设计。

1.1 理论课程体系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教育理念, 从公共理论课、学科基础课、土木工程专业基础课、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土木工程管理五个方面构建两个平台的理论课程体系, 见表1。

1.2 校内外实践教学体系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教育理念, 从校内、校外两个层面构建两个平台的实践教学体系, 见表2。

1.3 平台培养标准实现途径

土木卓越工程师的能力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具有扎实的力学与物理基础知识, 深刻理解土木工程结构的力学性能和特点, 能够根据工程要求优化、设计或开发新的结构形式。 (2) 具有扎实结构设计的基础知识, 能够根据实际工程要求对项目进行设计、分析计算。具有较强的结构综合设计能力。能根据业主需要提出基于性能的设计和优化。 (3) 具有较强的知识拓展能力, 能够将相关学科 (如数学、力学、机械等) 的知识和理论与土木工程的实践相结合, 优化或开发新结构体系及施工技术。 (4) 熟练掌握复杂工程的施工工艺、方法, 能够针对不同结构优化或改进施工工艺;并根据结构和市场需求, 不断改进施工方法。 (5) 掌握岩石、土体的勘测、测试和评估方法, 培养较强的基础工程设计能力。具有较强的知识运用、设计技术、管理的创新能力。 (知识结构深化与集成) (6) 了解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 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⑨ (7) 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 (8) 具有较强的工程技术交流和沟通能力, 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 良好的质量、环境、安全和社会服务意识;具有良好的全局观、国际视野, 良好的竞争和合作精神。 (9) 具有从事相关工程策划、组织、管理和持续发展必需的素养, 具有信息获取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10) 具有应对危机和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针对以上要求, 平台培养标准的具体实现途径见表3。

2“两个结合”建设

“两个结合”:一是指以学生为主体的“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二是指以教师为主导的“应用与生产科研紧密结合”。

(1) 将教师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 真正实现教学的目标在于使培养的学生具有坚实的土木学科领域内的专业理论与工程应用知识, 成为卓越的土木工程技术人才。 (2) 实现课程教学与科研项目相结合, 丰富教学内容。选择优秀的本科生适当参与科研项目, 改善助研人员结构, 增强科研项目的人才培养功能, 使两者互动, 在培养卓越土木工程技术人才的同时, 提高核心课程教学队伍的教学水平。

2.1 专业基础课“结构力学”

在结构力学基本理论与方法教学内容基础上, 加强学生定性分析、估算判断的能力的训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和运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在工程实践中的概念设计、估算判断、计算模型建立与简化、计算结果讨论与分析中定性分析, 以实现“两个结合”的建设。

(1) 让结构力学的教学走近工程, 可以有很多渠道, 这里首先要提及的是关于“概念设计”中结构力学概念的思考和关于从工程中提取结构力学的课题的探索。“概念设计”是通过运用力学和专业的基本概念, 科学地选定工程对象的基本形式, 合理地确定分析模型, 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判断, 从而优化结构设计。它体现了结构力学基本理论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 在结构选型、结构布置、初步设计方案制定, 特别是在结构抗震设计中, 都有概念设计的方法与准则。⑩通过定性结构力学介绍概念设计所依据的力学理论, 会有助于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加深对于经典结构力学理论的理解, 有助于将来对于概念设计方法的理解与应用。 (2) 从工程中提取结构力学课题, 这是把结构力学理论与工程应用相结合的有效渠道。从工程设计到工程施工, 力学无所不在。然而, 要从中准确地把握好这些力学问题, 可能需要长时间实际工作的锻炼。在这一点上, 定性结构力学以其有限的教学时间, 不可能给学生以系统的培养, 然而却可以为学生指明一条道路, 树立一个目标, 让学生提前建立从结构力学走近工程的主动意识。

2.2 专业课“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以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为基础, 结合工程行业规范, 将教材中的例题及习题工程化;着力推动基于问题的学习、项目的学习、案例的学习等, 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训练, 以实现“两个结合”的建设。

(1) 基于工程案例的理论教学方法。工程案例教学是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较好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如在设计一根柱或者梁时, 教师在原理学习阶段, 就把单层框架结构梁、板、柱设计这样简单的工程案例作为课程设计穿插到教学过程中, 并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确定梁柱尺寸、选择材料、抽象简图、确定荷载和进行梁柱配筋设计, 使其尽早熟悉工程结构设计需处理的内容、基本的设计过程和查阅规范资料的方法。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习劲头;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内容复杂、头绪繁多的实际工作能力, 使其进一步了解结构设计的综合性和内容复杂性特点。

(2) 科研带动教学。在授课过程中关注学科的发展动态, 利用科研成果改进教学内容, 不断开头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如在钢筋混凝土设计课程中引入我校老师正在开展的课题, 如国家基金项目《预应力轴心受力钢构件抗火性能》、武汉市科技计划《资源循环型钢结构住宅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和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巴东县第三高级中学男生宿舍房屋安全性检测与鉴定》等, 可以增强学生的工程兴趣,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2.3 实践课程“测量实习”

以测量学基本原理和测量设备使用为基础, 依托学院开展的各项科研和工程项目 (如武汉轨道交通3号线、4号线及6号线一期安全预警监控、大型复杂体系钢结构施工全过程动态监控技术的研究、军山长江大桥、汉江大桥、陆水河大桥桥梁检查等) , 将学生真正融入实际工程, 在工程中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 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工程责任意识, 以实现“两个结合”的建设。

3成果与结论

本项目重点在土木工程专业展开, 并扩展到工程管理专业、给水排水专业、建筑学专业、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学生。项目研究期间受益学生数约1200人。

(1) 经过“两个平台”和“两个结合”的建设, 使学生具有坚实的土木工程学科领域内的专业理论与工程应用基础知识, 成为卓越土木工程技术人才, 并成为能胜任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养护维修以及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技术工作。近两年来, 学生获湖北省优秀学士论文2项;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1项;校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获第四届中南地区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结构力学竞赛”一等奖5项, 二等奖3项, 三等奖6项, 优秀奖4项。 (2) 经过“两个平台”和“两个结合”的建设, 提高了教学队伍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近两年来, 教师获第七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首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工科二等奖1项;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多媒体教学课件竞赛一等奖1项。 (3) 学院对近二届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进行了跟踪调查, 调查的主要指标在思想素质方面包括政治表现、奉献精神、道德修养、组织纪律性等;工作能力方面包括有计算机能力、外语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等;身体素质方面包括心理素质、健康状况等。所调查的14个单项指标, 优良比率均高于90%, 由此可以看出, 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是满意的, 基本达到了卓越人才的培养目标。

总之, 抓好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土木工程核心课程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 扩大和深化工程问题的教学层面, 对于全面培养卓越土木工程技术人才、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避免工程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要:卓越工程师课程体系建设是近年来高校在专业发展研究上的热点问题。本文立足土木工程教学中与工程结合紧密的核心课程, 以专业基础课结构力学、专业课混凝土结构设计和实践课程测量实习为切入点, 对土木卓越工程师培养教学系统研究。按照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 搭建以扎实的基础理论、以工程意识养成和工程素质培养为主线的“两个平台”的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强化以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应用与生产科研结合的“两个结合”为核心内容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 有效实现了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的培养。

土木工程专业黄土工程课程建设 篇8

1师贵队伍建设

课程组现有教学人员7人,其中教授1人,占12.5%, 副教授4人,占50%, 讲师2人,占25%, 专职实验人员1人,占12.5%。课程建设期间,1人获得硕士学位;1人晋升为教授,1人晋升为副教授;提高了课题组教师队伍的学历水平和职称,增强个人工作能力。整个教师队伍学历结构合理,队伍由中青年教师组成,年富力强,年龄结构合理。

2谍程内容体系结构

该课程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要求学生学习课程后,应对黄土的工程性质有系统的了解,掌握黄土工程原理及计算,能够正确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有关工程问题。

针对于本科生,该课程总授课时数为16学时,内容主要包括黄土的类型和特征、黄土物理力学性质、黄土的湿陷性研讨与工程评价、黄土的变形计算、黄土承载力计算、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工程措施、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1]。教师在讲授课程时应重点讲解黄土的湿陷性研讨与工程评价,结合工程实例介绍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工程措施及地基处理方法。

3黄土エ程教材建彼~

课程建设期间,课题组成员进行了《黄土工程》教材的编写工作。教材在内容上,按照现行《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结合现代施工技术,编写“黄土的类型和特征”、“黄土物理力学性质分析”、“黄土湿陷性研讨与工程评价”、“黄土的变形计算”、“湿陷性黄土地基及黄土工程”五章内容。教材紧跟当前湿陷性黄土研究的最新进展,由浅入深、概念清楚、层次分明、重点突出、采用新规范、新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可为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4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

课程建设期间,课题组编写了符合教学大纲的多媒体课件。课件参考了相关规范和行业标准,在教学内容方面做了拓宽。课程对教学内容、知识体系做了优化,更加突出重点,强调应用,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工程实例进行教学。

使用多媒体手段教学,体现信息时代教育特点,实践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融合多种传统教学方法,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了学生的潜能,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2)课程网站建设

课题组已建立黄土工程课程网站,课程网站有着强大的学习功能、充实的学习资源、通过该网站学生可以查到任何和土力学课程相关的内容;同时课题组老师补充了尽可能多的黄土工程相关知识,比如典型的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及处理办法、土力学相关规范等,使得学生查找资料更加方便、快捷。

网站设置了站内论坛,通过“一问一答”或“大家讨论”的方式,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从侧面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促使老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检验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5教学改革与研究

土木工程学院、教研室重视教学研究工作,经常进行针对课题组主讲的系列课程的研讨,每两周进行一次教研活动。围绕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材处理、讲课艺术、学生学习效果等问题,教师之间广泛交流,活动内容小到语言表达、行为举止,大到教学内容的安排、深度、广度及教学难点的处理等,活动起到了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作用。

6实或性环节改革

(1)实验室建设

学院土力学实验室是为土木工程专业、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地质工程专业服务的一个重要实验室。实验室以本科教学为主,随着高校布局结构的进一步调整,招生人数不断扩大,试验设备及条件将逐步得到完善。

(2)实习基地建设

目前我院为加强实践性环节教学质量,不断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校外实践基地有协议,有计划,有目标,符合专业实践实习要求,能满足全体学生实训的要求。多年来,充分利用实习基地,与校外实习基地的协作单位密切合作,使学生走出课堂,来到社会,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加深了对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总之,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建设的中心工作之一,课程建设水平直接影响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2]。黄土工程课程设置满足了湿陷性黄土地区工程建设对工程人员的要求;课程建设与改革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作用大、效果显著。作为高校教师,应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线,持续不断地推进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张中兴.黄土与黄土工程[M].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 1998:3-19.

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篇9

1 影响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

1.1 重视问题

一是对施工质量重视不够。施工人员对施工质量要求理解不到位, 漠视施工质量规范和要求。二是设计粗糙。如果图纸设计前没有认真研究设计方案, 没有对施工现场进行深入细致的考察, 在此基础上做出的设计图无疑是空中楼阁, 无法应对各种复杂情况。三是遵守程序不严格。对施工质量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在作业过程中投机取巧, 打擦边球, 不按规定操作, 如对可行性研究马虎了事, 甚至花钱请人做可行性研究;在施工之前不做专业性规划等, 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土木工程的质量[1]。四是管理偏差。不制定质量管理制度, 或以草率的态度制定、执行质量管理制度, 导致施工出现偏差。五是原材料存在问题。对材料把关不严, 没有严格遵守相关规定, 等。比较常见为是混凝土配比达不到要求、砂石级配标准把握不严、水泥标号不合要求、外加剂不合格或掺加标准不合要求等。

1.2 环境问题

土木工程施工环境千差万别, 气候变化、温度高低、晴雨规律、土质特点等因素都会对不同程度地对施工质量施加影响, 对此应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如果前期勘察工作不细致、不科学、不全面, 那么如果施工措施“以不变应万变”, 必然放大环境对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

1.3 人员素质问题

一是施工人员职业水平低。有的施工单位施工人员流动性大, “招之即来, 来之能战”, 未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和实践, 对施工中的工序和质量要求认识不清。二是管理人员专业素养达不到要求。有的施工单位配备施工管理人员较为随意, 对专业要求、技术规范、工艺工序、操作流程不熟悉, 导致管理粗放。

1.4 违规操作问题

一是违规招标。有的在招标过程中弄虚作假, 有的存在长官意志, 有的为了中标不择手段, 这些违规成本最终都会体现到施工质量当中, 或疏于管理, 或偷工减料。二是作业不规范。突出表现在:钢筋作业不规范、砂浆配合不合理、砖砌体砌筑与纵横墙不同步等。三是监理失位。监理人员素质不高, 疏于监理或有意纵容。

2 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

2.1 建立责任制体系

确定项目经理责任制, 由项目经理全面负责项目的有效推进, 将责权利紧密相联;施工企业完善监督机制, 通过定期督查反馈和考评监督项目经理履职尽责;对项目管理责任、建设承包方责任、施工班组责任一一明确到单位、到岗位、到个人, 形成单位协调, 岗位负责, 个人尽责, 失责必究的良好局面。

2.2 优化设计

工程设计图纸是开展施工的基础。在开展施工之前, 应全面研读设计图纸, 对其设计理念、实现目的、工程技术要求等熟稔于心。结合设计图纸, 对施工现场进行细致的勘察, 综合考察地质特点、细部特征、民风民俗、气候温差、降水规律等外部环境, 对施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充分预估并做出相应预案[2]。在制定方案时, 要广集群智, 充分采纳各专业人士的意见, 在人员队伍、机械设备、用材用料、质检验收等方式确定标准。完善工艺流程, 根据水文、地质、生态和社会等方面的因素, 制定合理、合适的工艺方案, 对施工工艺严格要求, 既做到细节完美, 又照顾到整体施工过程的顺利进展。

2.3 材料控制

在采购环节, 按照工程需要和有关标准, 严格对材料技术细节的要求。招标结束后, 对生产厂家进行实地考察, 对其生产实力、质量管理和有关资质进行检验。材料进场前, 对每批次材料都要进行抽检, 以防伪劣材料混入场内。在使用过程中, 发现质量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必要时要立即停用该批次材料, 防止给工程质量带来更大影响, 同时对已使用该批次材料的工段进行检验。

2.4 强化质量管理措施

一是优化程序。综合考察项目建设的环境及条件, 结合自身优势, 找到最佳结合点, 制定最佳方案。二是优化制度。在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中, 结合项目特点制定质量目标, 并将其细化到每个流程、每个工序、每个岗位上, 使每一步操作质量都有章可循。三是提高技能。针对项目特点和施工要求, 在每个项目施工过程中, 都有针对性地对管理和施工人员进行教育培训, 使其操作更具准确性。四是强化监理。完善监理体制, 重视和充分发挥监理的作用, 随时根据监理意见对施工技术和过程进行调整。五是加强施工检查。杜绝工程转包、分包。对于允许实施一级分包的, 要保证分包方具有施工资质, 且该资质在该土木工程许可的范围以内。加强对施工过程的检查, 按照先上、后本、再下的顺序, 如果上一道工序没有质量问题, 则对本工序进行检查, 本工序没有质量问题, 才可对下一道工序开展施工。加强对重点部位、重要指标的检查。如发现质量问题, 应立即停止施工, 认真查找原因, 有针对性地加以整改, 整改未完成, 不得继续施工。同时举一反三, 对类似问题进行抽查。

2.5 人性化管理

施工管理虽说是“制度管人”, 但终究是“人管人”。要实行人性化管理, 创建企业文化, 将质量意识贯彻到每个人的意识之中。关心员工、爱护员工、保护员工,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 让员工增强归属意识, 认识到质量关系到个人荣誉、关系到单位生存, 从而强化质量意识。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抓好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不仅要提高思想认识, 而且要建立健全质量控制制度体系, 同时加强管理措施和管理创新, 并针对环境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参考文献

[1]李燕山.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分析[J].硅谷, 2014, (1) :145-146.

土木工程制图课程评述 篇10

《建筑制图与识图》是建筑工程系建筑工程类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 也是建筑工程技术等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该课程研究建筑工程图样的绘制和识读规律的一门科学, 是建筑工程技术人员的一门必修课。服务的主要教学专业为:建筑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等专业。为学生绘制和阅读工程图, 学习专业课奠定必要的基础。《建筑制图与识图》作为建筑工程及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在整个课程设置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课程内容与“应用型”教育目标的适用性

这门课程主要包括画法几何部分、专业制图部分、读图部分、Auto CAD四部分。因为专业制图基础部分、专业读图部分是在学生初次接触专业知识 (第一学期还未开设房屋建筑学和建筑结构课程) 的情况下讲授, 要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补充专业知识, 而大部分的大专院校一学期18周, 周课时为4课时或6课时, 即便前三部分内容紧缩课时量, Auto CAD部分也是讲授不完的, 并且Auto CAD需要上机操作, 所以个人建议Auto CAD可以在第二学期单独开设课程, 周课时宜为4课时, 给学生留下了自己操作训练的时间。

传统的画法几何除了为专业图提供投影理论外, 更多的是研究在平面上用作图方法来解决空间的几何问题, 与实际读图的联系不大, 因此作适当的压缩, 使学生了解点、线、面的投影理论和初步建立空间立体到平面图形的逻辑思维基础。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工程制图标准摘要, 绘图工具的使用, 几何作图, 简单尺寸标注, 点、线、面的投影, 截交线和相贯线的求法。可将此部分内容淡化, 降低要求, 不细讲作图过程, 让学生可以先知其结果。投影变换部分作舍弃处理。

组合体部分是贯穿整门课程的要点内容, 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都起着主导作用。标高投影、断面图、剖面图以及建筑工程图是学习专业图的重点。这部分内容应加强, 尤其要强调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Auto CAD部分, 除熟悉各种命令的使用之外, 应注重训练学生如何又快又准地画好专业图, 也为以后的CAD考证以及就业作好准备。

这样的调整使土木工程制图更适应于大专院校“应用型”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课程教学设计

1.实践课时方面。目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土木工程制图的总课时是较为合适的, 总课时是78课时。我们将理论和实践课时的比例进行了调整, 画法几何部分大幅度压缩, 原先占总课时的35%, 现在调整为20%, 实践课时只占20%, 现在调整至40%。通过课堂上学生的反映以及对学生的调查来看, 调整后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的比例是合适的, 那么接下来会尝试进行进一步调整。

2.课程设计模式。这门课程在以往的教学中常采用的是“理论+实践”的模式, 即画法几何和绘图基础知识等这些理论讲完后, 就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制工程图, 读图这部分是在绘图的时候边画边讲, 图纸完成时读图也讲完。这种课程设计模式的好处是, 学生绘图和读图是同时进行的, 在绘图中读图, 在读图中绘图, 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它的缺点是识读每份图纸的时间间隔比较长, 读图不够系统化, 前后所看过的图纸学生联系不起来, 应该将学生学习的所有图纸制成多媒体, 放给学生看并讲解, 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所以建议应该改变为“理论+实践+多媒体”的模式, 画法几何和绘图的基础知识仍然黑板讲授, 制图应在制图教室完成, 最后采用多媒体讲解图纸。

3.教学方法与手段。当前, 大多数制图课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还是以教学挂图和模型作为主要教具, 基本上还是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被动教学方法。针对这些问题, 首先应尝试采用多形式的教学方法, 引入新的教学手段,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其次, 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会学生思维方法, 突出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我们曾经做过如下尝试效果良好:

(1) 采用多媒体教学。建筑制图是专业基础课, 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 比如, 对于建筑工程制图, 要画一些结构图, 学生必须了解房屋的基本结构, 而制图课先开于其它专业课, 学生对专业的了解较少。因此为了让学生对一些专业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 把在施工现场拍的照片以及有关的课件, 通过多媒体放给学生看, 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由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第一线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 强调培养较强实践动手能力, 因此, 实践性教学至关重要。课程结束学生自己将所有三号图纸作业装订成册, 并作为学生毕业时重要考核。

现在大部分图纸是用Auto CAD画的, 而绘图员的岗位较多, 所以在学校时就应该多让学生上机练习, 多画一些专业图, 把这部分练熟练精。

(3) 灵活采用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 打破传统的“老师演讲, 学生听讲”的单一模式, 应用启发式、讨论式和教、学、做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三面投影各种位置平面投影特性部分, 老师先讲三面投影是如何形成的, 那么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 我们引导学生利用他们的想象力去想象。这样学生的印象就会比较深刻。

对课程“应用型”教学与教育的设想和构思

由于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第一线从事技术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强调培养较强实践动手能力, 因此, 实践性教学至关重要。围绕这一点, 图学思维能力的训练, 是以能完成读懂并完成绘制建筑工程设计图为目标。在实践教学上, 形成相对独立统一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 形成以实物教学、演示教学、多媒体教学为主的较为完整的教学手段体系。通过对实物的讲解, 较为直观的使学生掌握知识。通过参加实际的绘图操作, 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学生毕业后, 大部分学生在建筑施工场地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 而建筑施工图的阅读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为了适应学生就业的需要, 建议应该安排一周的“建筑施工”生产实习。为了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我们除了加强校内实训室建设外, 应该努力进一步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形成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并且增加校外实训基地的数量。

摘要:由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第一线从事施工技术工作的专业人才, 强调培养较强实践动手能力, 因此, 实践性教学至关重要。围绕这一点, 图学思维能力的训练, 就只应以能完成读懂并完成绘制建筑工程设计图为目标。在实践教学上, 形成相对独立统一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 形成以实物教学、演示教学等为主的较为完整的教学手段体系。通过生产实践, 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交通运输工程规划与土木工程管理 篇11

关键词:交通运输;土木工程;管理;公路;规划

交通运输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先行,交通运输工程始终被列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点。交通运输工程研究铁路、公路、水路及航空运输基础设施的布局及修建、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运输经营和管理。尽管我国在公路建设取得长足进步,特别在施工技术和管理层面上都得到一定的发展,但是在很多的方面还是存着不足之处,而其中主要是公路的质量问题是最为突出的,在公路建设方面与其他的建设工程不同,这是一项具有高度复杂性和重要性的工程项目,交通运输行业是我国经济的命脉,在各个地区各个行业之间起到了纽带的作用,我们应重视交通运输工程管理。

一、加强我国交通运输管理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许多经济产业不仅实现了全国的普及,甚至是跨国生产都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发达的交通。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交通已经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系统,高速公路、高铁、水运方面的建设都有很大的提高,我国的交通运输网络已经达到了比较全面的水平。但是在现有的交通运输网络中,还是存在着不同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阻碍着交通运输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也是不利,因此加强交通运输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新时期下,加强交通运输管理是保证交通运输正常运营的前提,是提高交通运输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推动交通运输行业向前发展的有效途径;交通运输工程建设周期长、投资大,涉及的方面广,因此,为了更好地建设交通运输工程,在工程开始之前要对交通运输工程进行严密而周详的规划。交通运输工程的规划是建设交通运输工程的第一步,通过规划能够合理经济的将交通运输容量进行扩充,增加交通运输设施的交通承载力,也就是增加交通量,并且能够不断的改善交通运输的服务水平;交通运输工程的规划又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进行交通运输工程的规划要考虑交通运输方面的信息,还需要考虑到对社会、经济和文化以及环境等等方面的影响,要考虑到进行这项交通运输工程会对经济和社会带来什么好处,能不能够带动经济的发展,能不能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加快交通运输业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是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交通运输工程规划

交通运输工程的规划包括对现有的交通运输的系统和交通运输设施的现状进行分析,分析系统和设施的性能状况和维护情况等等,同时还要分析现代和未来短期内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对于交通运输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的要求是什么。交通运输工程的规划是有组织的系统的,交通运输工程的规划的第一步就是要收集数据,这里的数据包括对现有的交通运输系统和设施的现状的分析数据,以及对现在的交通运输现状的分析数据等等,然后将这些数据整理起来以备后面进行深入地分析,为后面整个规划工作的一步步展开做基础的;在完成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工作之后,就对收集来的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诊断,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分析统计工具得出分析结果。根据分析出来的现在交通运输业存在的问题来确定这个要建设的交通运输工程的目标是什么,想要解决的现在的交通运输的问题是什么;分析工程的可行性主要是要结合目前规划人员手里所掌握的建设交通运输工程的资料来进行,要结合这个工程的资金多少和规模大小,以及这个工程建成后所能提供的服务性能和水平是怎样的;还要对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状况和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分析出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对交通发展水平的要求,使建设工程尽量能够满足现在以及短期未来内的社会和经济对于交通的要求。最后再综合性的提出详尽的规划方案,并且对于提出的规划方案进行评价和实验,最终得到最佳的规划方案。

三、交通土木工程管理

目前,由于交通土木工程建设体制不完善,建筑材料使用不善,施工质量不过关等众多问题导致我国交通线路病患问题的出现。首先,对于公路桥梁的裂缝处理上,要能够对桥梁混凝土的常规进行计算,保证裂缝的最大程度上能够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要能够对裂缝进行有效的隔离设计。还要能够对建设工程所处的条件和混凝土的结构进行合理的准确认识,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例,严格计算施工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在铺面上的质量保证上,要能够在确保一定厚度的基础上,能够选择一些具有弯曲性的材料,这样才能够有效避开开裂的情况,在公路的防水性上,要能够特别注意增加必要的防水层进行有效避免渗水,引发不必要的各种破坏,如果是在处于冰冻的地区,我们就必须要能够加强必须的防护措施。其次,为了能够有效确保施工桥梁的施工质量,需要能够制定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以及较为完善的施工质量计划。通过对近些年以来的公路桥梁的施工可以知道,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科学的施工质量计划,或者是一个优化的施工组织计划,公路桥梁的施工就很难实施,同时通过这样的组织计划可以较早发现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能够提前得到有效解决,实现对工程质量的有效控制的目标,能够确保在公路桥梁的施工中能够有序进行。第三,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加强施工材料的检查和人才的培训方面,加强和施工管理人员的沟通和协调,加强施工材料检查工作,从而能够确保材料质量。特别是在公路桥梁的施工过程汇总,要能够加强对工程原材料的控制,要想从根本上实现我国公路桥梁的现代化,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高我国公路桥梁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而要想提高我国公路桥梁施工的技能水平又可以具体由以下两个措施来保证实施。要组织与公路管理相关的专业技能人员能够定时定期的对于公路管理现代化有关的专业技能进行学习,从而保证这些一线实践者的理论基础和业务能力。为了实现我国公路桥梁管理从业员的人才梯队建设能够处于一个较为完善的状态,能够源源不断的为我国公路管理的现代化提供合格的相关人才,就要加强对于相关人员企业忠诚度和职业道德的教育,从而实现自身人才的稳定和流失现象尽可能的出现。

四、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个行业的经济产值也都在不断地提高,因此需要更多的交通运输,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现有的交通运输行业并不能够满足经济发展的这种需求,导致许多运输车辆出现超载的情况,在交通运输中存在许多安全隐患。为此,我们应加强交通运输规划管理,在进行交通土木工程建设时应加强质量监控,以不断提高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服务水平,引领着我国的交通运输行业向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峰.对交通运输工程规划及其转移交通量的研究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8(10)

[2]杨杰.关于交通运输管理的思考[J].民营科技,2011,(10):271

土木工程师 篇12

1 土木工程专业系列工程实习简要介绍

1.1 土木工程专业系列工程实习的目的

土木工程是对建筑、桥梁、岩土、公路等工程进行设计、施工、监测、管理等项目的作业, 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在专业培养学习后应当具有良好的自然科学基础, 掌握一定的制图能力, 具备力学、材料、施工、监测、预算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由于土木工程专业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性较强, 因此, 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在重视理论教学之外, 还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加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土木工程专业系列工程实习的目的, 就是让同学们在实践生产中加强对所学习的理论知识的理解, 提升动手操作能力, 理解所学和所用。

1.2 土木工程专业系列工程实习的要求

土木工程的实习应当包括设计、施工、管理等多种项目的实习, 但在实际的实习中, 以施工实习较多。学生管理人员在实习开展前应当与施工单位沟通好学生的安全及管理工作, 向每一位学生传达实习流程及安全注意事项。学校应当安排好实习的内容、时间, 实习教师应当做好备课, 制定一定的考核及管理制度, 做好作业及评分安排。土木工程专业系统工程实习要以实习目的为依据, 规划和布置好具体的实习细节, 做好考核与反馈工作, 促进实习达到应有的效果。

2 土木工程专业系列工程实习的现状及问题

2.1 土木工程专业系列工程实习基地的条件有限

土木工程专业系列工程实习中, 学生参加程度最高的是施工实习, 施工实习是在施工工地进行的, 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现阶段, 在土木工程专业系列工程实习中, 学生的实习基地主要通过学校自主建设、学校联系以及学生自主联系三条途径进行解决, 三种方式各有利弊。学校自主建设的实习基地成本较高, 并且无法达到完全真实的工地效果, 但具有安全保障性强、联系方便等优点。[1]工程项目的工地往往考虑到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因素, 愿意承接学校大批量学生的并不多, 因此学校能够联系到的实习工地数量有限。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工地不方便学校进行统一的管理, 学生的实习效果缺乏专业老师的指导, 具体的实习过程不易控制, 学生的实习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实习基地的条件的限制, 给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实习工作带来诸多困难, 是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2 学生对实习的重视程度有待提升

学生对实习的重视程度一方面来自于实习的考核方式, 另一方面主要来自于学校的重视程度及引导方式。在教学中, 教学项目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的重视程度具有引导作用。我国土木工程专业实习普遍存在着考核方式不当、考核成绩占有比重较小等情况, 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对于实习重视程度不足的情况。学校对实习的重视程度、投入力度以及教师的引导方法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于实习的认识, 学生在不严谨的实习工作部署下, 易产生懈怠心理, 同时学生对于实践的经验浅薄, 若安排的实习内容较大程度的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范围, 则其在实习中的配合程度会有所下降。

3 土木工程专业系列工程实习的改革探索

3.1 加强土木工程专业实习基地的合作和建设

针对土木工程专业实习在联系实习基地中存在的问题, 有关部门应当加大力度, 制定出配套的解决措施, 对原有方案进行改革。虽然土木工程相关的项目建设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但学校可通过加强与相关的项目建设单位的合作关系, 来建立长期并且稳定的合作。学校应当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 包含有能够保障学生安全以及方便学校与实习基地双方共同对学生进行管理的管理制度, 对学生实习内容的安排以及教学的具体计划, 对学生实习成果的考核方式及标准等。相关部门应当鼓励学校与实习单位建立长期并且稳定对接关系, 同时学校也应尽力避免因管理、规划不当而给合作单位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3.2 提升工程实习与教学结合效果

在现阶段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中, 理论课堂教学与实践实习的分离现象十分普遍, 学生在生产实践中缺乏老师的指导, 对于知识的理解不透彻, 也会影响实习的最终效果。在土木工程专业系列工程实习中, 要加强实习内容与教学内容的匹配性, 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 纠正自身理解上的偏差。在同一工地的实习往往具有实习内容单一的弊端, 学校可联系不同施工进度的工地作为实习基地, 方便学生对不同进度下的工程要点进行了解。加强土木工程专业实习教师的师资力量对于提升实习与教学相结合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应当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师可在非实习期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与综合素质, 学习先进的实习工作经验和优秀的教学技能, 充实实习的教学队伍。[2]

3.3 提升学生对实习重视程度

提升学生对于土木工程专业实习的重视程度, 就需要学生了解实习对于本专业学习的具体意义, 在实习开始之前端正学生对于实习的态度。教师可通过理论课堂引导、动员等方式提高学生对于实习的兴趣。学校在实习前应当做好相关的部署工作, 并对实习内容、考核方式等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内容进行明确传达, 加强学生对于实习要求的掌握程度。对于实习结果的考核要严格按照有关标准执行, 通过实习的质量决定学生的实习成绩, 以公正的标准促进学生认真对待实习。

结束语

土木工程专业系列工程实习的良好效果对于促进学校的教学质量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直接的影响。学校应当明确土木工程专业实习的重要意义, 针对现阶段在土木工程专业系列工程实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积极学习国内外相关方面的先进经验, 并结合自身的实习开展情况进行深入的改革, 因地制宜的制定出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促进土木工程专业系列工程实习的良好开展。

摘要:土木工程专业与实践的结合程度较高, 在我国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中, 工程实习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土木工程专业系列工程实习在现阶段还存在有实习基地条件有限、实习师资力量薄弱、学生对实习的认识程度不足等情况, 实习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 学校应当加强对土木工程专业系列工程实习进行探讨和改革等事宜。

关键词:土木工程,实习,改革探索,效益

参考文献

[1]干洪, 徐达奇.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2 (6) :10-13.

上一篇:《白鲸》下一篇:水溶性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