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教师

2024-10-21

土木工程教师(精选12篇)

土木工程教师 篇1

0 引言

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 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 这种变化不是指两者的人数上的不均衡关系, 而是毕业生所具有的综合能力与企事业单位对员工的综合素质要求不匹配, 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发生了错位, 出现更严重的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的问题, 导致社会上非常紧缺生产服务一线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针对这种激烈的矛盾问题,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联合出台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的文件。很据文件精神, 河北省确定了省内10所高校作为首批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试点, 未来将有效的推动全省高校的转型发展。学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变, 也就是学校总体人才培养目标发生了变化, 应用型大学培养的人才应该是服务生产一线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土木工程专业作为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绝大部分高校培养的土木工程人才应该是面向企业一线的设计、施工管理、监理等应用型人才。高校向应用型教学转变势在必行, 而向应用型教学转变的关键就是要建设具有“双师型”素质的教师教学团队。

1 土木工程专业教师队伍现状

目前, 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深化改革、调整结构、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 地方性本科院校一般都将人才培养的主体目标定位于“创新性应用型人才”, 即以应用为主, 兼顾创新, 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人才以及中小企业的创业人才等[1]。我校定位建设应用型大学是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建设应用型大学,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至关重要。培养一大批真正具有“双师型”素质的教师是能否办好应用型大学的关键所在。

我校土木工程专业自从1999年设立以来,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 已经逐渐形成一支拥有学历和年龄结构较合理的教师队伍。但是我们的职称结构还不甚合理, 专业课与实习实践环节指导教师的数量与质量仍不能满足教学发展的需要。目前我院土木工程专业任课教师大部分属于“双门型”教师, 即从校门到校门, 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必要的专业操作技能。也就是说教师自己没有亲自完成过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管理等实施过程, 却要给学生讲授和指导这部分内容, 致使在专业建设和教学上很难达到预期的良好效果, 这一现象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尤为突出。我们采取的方式是外聘企业一线的技术专家来校上课, 来缓解专业教学中的实践能力缺乏的教师问题。但是存在着聘请的校外企业一线的专家虽然专业实践技术技能方面非常强, 但普遍缺乏教学经验和技巧, 缺乏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有时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

2“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的必要性

2.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

我校明确提出了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目标, 也就是把人才培养的主体目标定位于“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土木工程专业培养以应用为主, 兼顾创新, 为地方建筑经济发展培养勘察、设计、施工、管理等的企业一线应用复合型人才。要想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 就要求教师具有主持或参与实际土木工程相关的工程项目的工作能力, 以建筑生命周期全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与重构的能力, 开展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一体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的能力, 以及负责和参与顶岗实习的组织管理、社会服务等能力。这些能力的要求, 仅靠校内的专任教师队伍是难以完成的。通过“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建设, 来自一线的企业专家与专任教师共同研究如何将建设项目生命全周期的过程全面引入到课堂的专业教学中, 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教学与岗位对接、教学资源与生产资源整合, 保证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无缝”衔接[2]。

2.2 提升教师执教能力的需要

通过调查相关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专任教师的来源, 发现各高校绝大部分专任教师都直接来源于高校应届硕博毕业生, 都属于“双门型”教师, 学历很高, 都具有比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 但都没有深入到建筑行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参与实践的亲身经历, 普遍缺乏勘察、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实践经验、技能以及技术应用能力。即使有小部分教师是从企业一线引进的, 属于“双师型”教师, 但由于较长时间脱离一线, 也存在着知识技能结构老化等问题。目前学校采用较多的方式是从企业一线外聘兼职教师, 他们虽然实践技能和经验比较丰富, 但普遍缺乏教学经验和技巧, 缺乏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因此, 二者执教能力的缺失直接影响了高校教育教学质量。通过“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建设, 一些素质优良、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加入到团队, 团队内教师根据互补原则组成课程教学组, 在短时期内可以较快提升教学团队的双师能力, 实现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换, 使二者在合作的过程中, 分享知识与经验, 提升团队整体与教师个体的执教能力。

3“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和培养渠道

3.1“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

“双师型”最早是根据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对专业课教师提出的素质要求。目前对“双师型”教师的标准和内涵存在模糊不清现象。在各高校的教师队伍建设中, 把具有“教师资格证”和“工程师证 (或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 ”双证书的教师认为是“双师型”教师。学校不再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教师个人也不再注重实践技能的提高。这样一来, 所谓的“双师型”教师的整体素质就大打折扣。所谓的“双师型”教师绝非仅指“双证书”教师, 应该是在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上呈现整合为“一”的教师, 即除了具备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的条件外, 还应具备实践锻炼综合时间至少2年以上的实践经验或应用技能[3]。

3.2“双师型”教师培养渠道

培养“双师型”教师可以通过如下两个渠道:1) 企业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都具有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 经过教师综合素质培训, 考核合格的教师走进课堂传授技能、知识;2) 高校毕业生到学校任教之前, 必须先到相关专业的生产一线去实践, 接受锻炼, 熟悉相关专业生产的全过程, 掌握一定的生产技能, 再返回课堂传授知识与技能。

4 加强土木工程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的途径

4.1 学校政策扶持

为贯彻实施人才兴校战略, 全面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和创新能力, 进一步提升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水平, 加快推进应用型大学建设步伐, 学校出台了相关政策性指导意见。为进一步提升专任教师的实践创新能力, 推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促进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相结合, 学校出台了《鼓励教师参加实践锻炼暂行办法》, 从政策上建立对“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机制。在教师激励机制中, 要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 在待遇上向“双师型”教师倾斜;2) 同等条件下, 优先评职晋级、评奖选优;3) 创造有利条件, 依托大中型企业以及兄弟高等院校, 在校外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实践基地和培训基地, 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到实践基地或培训基地接受相关技能培训。这样, 才能激发大家向“双师型”教师转变的积极性。

4.2 校企联合培养

学校积极与当地企业加强联系, 从企业聘请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学校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 并派出专业知识扎实的教师到企业一线去顶岗锻炼。通过走访往届毕业生, 深入了解他们主持完成的具体工程项目, 收集一批实际项目的优秀设计图纸和施工管理文件, 团队教师集体研读学习收集的工程文件, 并将进行遴选之后的优秀图纸文件晒成工地上使用的蓝图, 然后分发给在校生, 应用到后续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去, 让学生真正接触到实际工程的设计图纸, 而不是以往那样在校只能通过教材或教辅书中的设计图。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委派部分教师参与到设计院的具体设计任务和施工企业的具体施工项目管理中去, 确实做到真刀真枪实打实干。

4.3 教师自我提升

高校专任教师一般都是教授固定的专业课程, 时间久了知识体系比较固化、单一, 不教授的专业课程知识慢慢就淡化或陈旧过时, 缺乏对专业知识的总体把握。教学团队的教师通过积极参加实践工作的职业资格考试, 通过考试学习, 增强教师的专业综合知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教师本人的专业知识体系就会比较系统、完整。土木工程专业教师通过努力, 教学团队的10名教师中, 已有4名教师通过了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 有1名教师通过了国家注册岩土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 有1名教师通过了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职业资格考试, 还有1名年轻教师已经通过了注册岩土工程师职业资格的基础考试, 其他的年轻教师也在积极学习复习, 待工作年限满足职业资格考试的要求后准备参加考试。

4.4 校内处院共建

随着学校的总体规划发展, 我校目前同时开工的基建项目比较多。针对校园规划与国有资产管理处严重缺少基建项目专业管理人员的情况, 我们学院派出3名专任教师到校园规划与国有资产管理处协助管理在建的工程项目。这一安排既增强了学校对施工项目的管理能力, 同时又增加了专任教师在实际工程中的锻炼机会, 创新了高校处院共建的一个新模式。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专任教师在不影响教学任务的情况下, 到施工现场实践锻炼, 增加了和实际工程接触的机会, 提升了实践管理和操作技能。行政处室在管理人员紧缺的情况下, 通过相关的专业教师的及时加入管理, 很好的完成了对学校各项基建项目管理任务。这一创新模式弥补了双方的不足, 真正做到了双赢。

5 结语

通过土木工程专业“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经验, 积极搭建专业教学与工程实践之间的融合式发展平台, 实现专业教师与企业工程师之间的对接与角色转换, 进而实现专任教师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的全面提升;探索出高校专业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的有效途径, 逐渐构建出专业理论、教学能力、科学研究、工程实践、社会服务协同发展五位一体的教师教学团队建设和培养体系。

摘要: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综合试点改革建设为例, 结合“双师型”教师团队的现状, 论述了建立“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必要性和“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 提出了高校教学质量工程改革形势下“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建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师资队伍,实践教学

土木工程教师 篇2

为了贯彻落实学院关于教师利用暑期下企业挂职锻炼的文件要求,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专业教师必须具备“双师”素质,而下企业锻炼是培养教师“双师”素质的重要途径。专业教师下企业调研、实践为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提供了依据。

二、实习简介

2011年7月20日到2011年8月15日,我们力学月结构教研室一行四人前往山西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下工地锻炼实习。

工程简介:甲方为太原锡和物贸有限公司。乙方为山西省建筑集团总公司,监理为山西华夏工程监理公司,设计单位为山西亚达工程设计院。工程造价3千多万。主体结构为框剪结构。

三、实习内容

熟悉图纸,参与了测量工程、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砌筑工程施工过程的操作实习,旁听了各种技术讨论会议,学习每个工种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管理方法,学习和应用有关工程施工规范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学习施工过程中对技术的处理方法。

在现场这段时间里,在工地师傅的辛勤带领和耐心讲解下,结合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将这段时间的实习内容总结为三个方面,(一)建筑施工工艺知识

筋加工前,由技术人员依据结构施工图、规范要求、施工方案及有关洽商对各种构件的每种规格钢筋放样并填写《钢筋配料单》,《钢筋配料单》中注明钢筋的规格、形状、长度、数量、应用部位等。《钢筋配料单》经项目技术部经理审核签字认可后,开始加工。钢筋加工前须由专业人员编制配料单,进行放样,经试验加工合格后再批量加工。钢筋配料单经审批后方可加工。

钢筋工程的一般施工过程为:结构施工图→绘钢筋翻样图和填写配料单→材料购入、检验及保管→钢筋加工→钢筋连接及安装→隐蔽工程检查验收。

(二)建筑施工存在的问题

1、建筑施工引起的环境问题

对我在施工现场这段时间而言,施工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建筑工程中的环境污染主要有噪音污染,泥浆污染、粉尘污染,这些因素不但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对工人们的健康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同时这些也是施工现场引起火灾的重要来源。

2、施工现场中事故问题

建筑生产活动多为露天高空作业,不安全因素较多,违章作业造成80%以上的安全事故发生在民工、临时工身上。加强对民工的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尤为重要。

引起安全事故的主要愿因有以下几点:

一线操作人员安全意识和技能较低。

以包代管,导致安全管理薄弱。

安全管理制度形同虚设,监管部门力度不够。

农民工现在已成为建筑业劳动力的主体,但目前的情况是大多数的分包队伍安全意识和总体素质还达不到。在对技术工人和工程管理人员的施工安全培训问题上,应该加强。目前,施工队伍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一些好的队伍,各级主管部门任何时候去检查工地,都能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针对上述问题,有关部门应该组织各方协力解决,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有意识、有计划地培育劳务施工队伍,低资质企业就可以全额分包。在传统设备管理体系中,应加强对设备管理,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三、实习锻炼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我们在这里实习遇到的最大的难题应该是屋顶的施工了,这栋楼都是坡屋顶,施工难度相当大,模板钢筋用量下料等都需要进行仔细的计算,特别是模板的制作与支设,是一个相当耗时的工序。我们现场负责人就要求各班组长和施工员认真仔细的研究图纸,然后共同探讨将剩下的部分完成掉。设计院的图纸设计在坡屋面这部分也有很多漏洞和矛盾。坡屋面部位有很多的线条和细部构造,工程繁琐,模板支设计算和钢筋下料都很精细。材料储配中心D到K轴只有三层,第三层就是坡屋面,木工班,支设模板大约用了20天,因为是从施工缝处交叉作业,A到C轴有五层,才没有影响工程进度。坡屋面的脚手架搭设也很繁琐,很多部

位需要双扣件,蝴蝶扣也需要用两个,还有剪刀撑、斜撑更是不可缺少,在这部分施工的时候,我们的现场负责人和项目经理带我们这些小辈一起上去检查,并随时解释给我们听,让我们受益非浅。

坡屋面的施工方式跟前面的不一样,最后一层梁板混凝土是分开浇筑的,因为屋顶有架空梁,所以我们施工方经过商讨决定先将梁进行浇筑,以前每层梁都是先支设模板后绑扎钢筋,因为屋顶的梁最高有1.2米,所以木工都是先将梁底模板固定好,然后由钢筋工对梁进行钢筋绑扎,再将侧模安装,最后浇筑混凝土,待梁的部分完成后再做坡屋面部分。结构部分一直在努力前进,墙体部分也在赶紧,由于工人的急切心理,导致很多部分的填充墙达不到合格标准,有几堵墙甚至被推掉重新来做。在这样严格的要求之下,瓦工班组成员对墙体砌筑这一块越来越重视起来。在墙体砌筑过程中我了解到填充墙和砖砌体的区别,从报验资料中可以看到,主要是主控项目的不同,填充墙的主控项目只有沙浆强度和砖强度两个,而砖砌体则有很多其他主控项目。

提倡绿色施工,绿色施工技术对于工程施工而言,并不是很新的思维途径,减少材料的损耗等在大多数施工现场都会引起重视,而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工程施工中应用的主要体现,是绿色施工技术的综合应用,绿色施工涉及到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如生态与环境保护、资源与能源的利用。结合气候施工,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实施科学管理保证施工质量。

2、建立健全完善的安全制度,明确施工管理体系的第一负责人的安全管理体系,在建立了安全体系之后各部门要适时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补救,并且还要注意检查的时候要仔细、认真。

四、实习心得

明确实践目的,在思想上认识到社会实践是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必修课。高职院校强调学生的就业,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所以教师首先就必须具有过硬的实际操作技能,这样才能教好学生。尤其是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教师储备的知识必须通过不断补充、更新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特别是应用型知识的更新只有通过不断的社会实践才能实现。因此,本次下企业实践,我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查阅资料,把自己当作一名普通员工,不因自己的教师身份而特别,遇到实际处理与书本介绍不一致的问题刨根问底、虚心请教,解决了在教学中困惑的一些难题,在编写教材时弥补了以前教学内容不完善的缺憾,这些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都将大有裨益。通过实践,在今后的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仅能提高自己操作技能,而且能提高指导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作为老师我们很少有机会能去施工现场,这次学校能给我们这次机会,使我们老师能走进工地这个新的课堂,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对我们自身也提高了很多。有些东西我们老师也只是纸上谈兵,这次下到工地一线,更形象的看到了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在以后的授课过程当中,我们可以更加形象生动的讲给学生们听。

土木工程教师 篇3

呈贡区教育局首先加强领导,深化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呈贡区委、区政府出台《呈贡区中小学幼儿园“园丁工程”实施意见》等文件,深化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一是创新人才引进机制。面向全国选聘优秀中小学校长和优秀教师,向高等院校公开招考招录教师的同时,实行招聘选调制。二是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强学校岗位管理,用活有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政策,拓宽教师参与干部公开选拔渠道。三是大力实施“十百千”工程。即:5年内造就10名十佳校(园)长,打造百名优秀教师,培养千名“五好学生”。

其次,实施“园丁工程”,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一是制定《呈贡区教育干部培训计划》《呈贡区教师队伍培训规划》和《2013年度教师培训计划》,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有效提高教师队伍素质。2013年共组织培训教育管理干部383人(次),组织培训教师职工3 976人(次)。二是开展中小学校长挂职锻炼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引领干部教师自觉学习,分层次完善中小学继续教育制度,形成学校组织、校本研修、在岗教育、年度验收的培训模式,并将继续教育与学校评估挂钩,与教师个人职务晋升相联系。三是扎实开展“教师素质提高年”活动。通过优质课展评、优秀备课笔记评展、师德演讲、教师宣誓、“读经典教育著作”、“教师、校长、家长”三评活动、“名教师”及“优秀校长”评选等一系列活动,促进校长、教师的在岗学习,自我研修。完成对37名省市级和118名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考核。2013年,共有6人被评为昆明市优秀教师,两人被评为呈贡区杰出校长,20人被评为呈贡区“优秀教师”。四是积极开展远程教育培训。通过党员干部在线学习、远程信息教育等多种方式,组织干部、教师进行系统的理论自修和知识更新,推进“做学习型职工、创学习型组织”活动深入开展。五是组织全区小学、幼儿园教师参加全员业务考试。将考试结果与教师职务晋升、评优评选等联系,以考促学,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第三,加强名师工作室建设,为广大教师搭建学习平台。呈贡区教育局在龙街小学设立的呈贡区李小仙名师工作室,已成为引领青年教师不断成长的平台。通过课题研究、读书学习、人才培养、教学研讨、网络交流等形式,截至目前,工作室6名教师中,有3人被认定为市级学科带头人,2人被认定为市级骨干教师;有11篇论文及教学设计获奖,其中国家级2篇,省级8篇,市级1篇;有3个课例获奖,其中国家级二等奖1个,省级二等奖、三等奖各1个。

打造“四大工程”引领教师成长 篇4

一、打造“温暖工程”,让教师在关爱中成长

教师只有心情舒畅、精神愉悦,才能以更大的动力,更富有创新性的精神投身到自身和学校的发展中去。学校把“以教师为本”落到实际行动中,充分尊重教师、关心教师、服务教师、发展教师,尽一切努力调动教师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教师在关爱中成长。

1.物质关爱让教师自我提升。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学历层次,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实现师资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教师不断提升学历,对参加研究生学习的教师解决百分之五十的学费,并报销车船费;鼓励教师参与各项活动,对教师外出培训、交流、竞赛等活动,所有费用由学校支付,并补助生活费,获得名次的学校给予重金奖励; 加大教师身心健康投入,聘请专家举办健康知识讲座,每年免费为教职工进行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并为每位教职工办理医疗保险。

2.精神关爱让青年教师奋发图强。所有青年教师都有追求自我发展的欲望,具体表现在思想上不断进步、专业水平上不断提高、工作上获得肯定和荣誉等。学校对青年教师在思想上关心爱护,工作中充分肯定信任,采取“充分信任———委以重任———精神激励”模式,使青年教师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促使他们专业成长。一是领导的“楷模激励”,学校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处处做教师的楷模;二是生活中的“情感激励”,领导充分理解、尊重、依靠、关心、信任青年教师,在工作中为他们创设机遇,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 三是工作中的“责任激励”,责任是教师身上最为宝贵的财富, 青年教师是教育的希望,成才是他们的迫切愿望,学校充分肯定、信任和大胆使用每位青年教师,让青年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和一些学生管理工作,激发他们自我发展的潜能;四是决策中的“参与激励”,青年教师都有很强的参与意识,学校重大决策都要广泛征求他们的意见,充分发扬民主;五是发展中的 “目标激励”,青年教师都希望自己能将工作做得更好,使自己更具发展潜力,早日成为名师,学校帮助青年教师规划个人发展目标,并引导他们一步步去实现,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二、打造“青蓝工程”,让教师在互助中成长

年轻教师的成长,要靠指导教师用经验来辅导,同时,青年教师的知识新、观念新,接受能力强,又能给指导教师以促进,通过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学校才能长盛不衰,才能枝繁叶茂。我校充分发挥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的示范作用,实施青蓝工程,开展师徒结对子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让教师们分享经验教训,互助解决问题,催生工作智慧,促进专业发展。

1.开展“传、帮、带”活动促进专业发展。学校安排教学能力强的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采取“捆绑制”激励发展, 制定成长目标,徒弟成绩的好坏要与师父挂钩,建立奖惩机制,激励共同成长。主要是抓好“四带”工作:一是带德,就是使自己的“徒弟”具有良好的师德,即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为人师表;二是带才,就是要对“徒弟”进行业务指导,解答疑惑,传授方法,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三是带教,就是指导“徒弟”通过集体备课、相互听课、共同评课等一系列教学实践活动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四是带研,就是带领“徒弟”从事教研和科研,走科研兴校之路,指导教师与青年教师共同搞教科研,督促青年教师总结工作经验,鼓励青年教师抓住机遇、自我加压,争创一流。对青年教师的帮扶,努力做到“手把手”,从基础入手,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带动课前课后的各个环节,精心指导,发现不足,积极引导,耐心帮助,一旦有了成绩,及时表扬鼓励,使青年教师较快的成长起来,逐渐成为学校的希望之星。

2.实行“名师工程”引领专业成长。学校把培养名师作为学校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制定了“郧阳区二中名师、骨干教师评选条例”和“名师、骨干教师评选量化考核细则”,为每一个青年教师的发展设定了一个又一个目标,这些目标并非高不可攀,只要努力就能实现。这不是让他们为工作而工作,而是让他们为一生幸福而奔向一个又一个的目标,并让他们从奋斗中获取成功的乐趣。

3.建立教学研究互助体推动专业成长。学校规定每周各教研互助体活动时间,全组教师共同讨论上周教学成功经验、 困惑和需要反思的地方,研究下一周教学计划和知识点落实方案,让青年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通过辅导查漏补缺,提高青年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在同伴的互动中共同分享经验,互相成长。

三、打造“读书工程”,让教师在学习中成长

实施“读书工程”,引导教师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信念”, 激发教师“超越自我”的热情,树立“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让读书成为一种乐趣”的意识,陶冶教师情操,修炼高尚师德,扩展专业知识,提升人文素养。

学校在物质保障、组织实施、过程调控、效果评估等方面, 建立了一系列读书学习制度,保证读书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 学校购买大量书籍,供教师免费阅读。每位教师做到“四个一”,即每周至少阅读一篇教育教学研究文章、每月至少阅读一本教育教学刊物、每学期至少阅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全员参加的读书报告会或读书论坛。举办不同层次的报告会、专题讨论会等,鼓励和支持教师建立读书俱乐部、书友会、读书小组等各种学习型组织,按照“自己命名、 自愿参加、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的原则,建立“教育沙龙”、“读书成长共同体”、“博客群”等交流平台,分享读书心得与经验, 使教师逐步达到“有哲学的头脑,有学者的风范,有精湛的技艺,有愉悦的心境”的为师境界。学校不定期举行全校性的“读书交流活动”,使“读书”成为教师们寻找教育方法和解答教育困惑的有效途径,也成为青年教师们提高自身专业修养的必由之路。

四、打造“人文工程”,让教师在活动中成长

1.学校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如开展红歌颂、体操赛、趣味活动等大型庆祝活动;先后成立了教职工舞蹈队、健身队、 篮球队、排球队、秧歌队、书画协会等文体活动组织;坚持举办各种类型的专题报告会和培训班,如2014年教师节邀请深圳道弘教育高级讲师周雷为全体教师做了一场“如何做一名职业化教师”的专题报告会;坚持举办各种体育比赛活动,如举办乒乓球赛、秋冬季跳绳赛、篮球赛、排球赛等。通过开展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充分为教职工营造了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增强学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土木工程教师 篇5

通过板报宣传,座谈交流,会议等方式使青年教师提高对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认识,自觉主动地加强工程实践能力锻炼,充分发挥青年教师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认识到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师,在业务能力上既要具有高校教师理论教学任职资格,也应具有较强专业实践能力。从我们研究中期的调查问卷数据统计来看,青年教师中认为自身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非常重要的比例较课题初期的调查问卷的比例提高了20%,说明教师对工程实践能力的认识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建立学习型组织

不仅建立以教研室为单位的研究团队和工程项目团队,也充分利用校园网和现代化的网络通信工具,加强不同专业间教师的交流,建立论坛、沙龙、QQ群组织,采取传、帮、带的方法,让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带领青年参加项目实践,及时在线交流经验,总结成果。在教师间形成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学习氛围。

增强学术交流

在学术交流上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方法,有步骤有计划地选派了一批有培养前途的青年教师到国内外著名高校进修、访学,赴外地参加国际性的学术会议,了解国内外学术动态,熟悉先进的科研思想和方法。同时,定期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来校做学术报告,进行相关学科领域理论和实践探讨,也进行教学方法和技巧方面的交流。让在校青年教师不出校门即可了解最前沿的科研动态,拓宽视野,在与名家面对面的交流中汲取前进的方向和动力。近年我们请了香港理工大学、武汉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等校的专家来讲学,在青年教师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青年教师的科研动力不断增强,也取得了非常不错的科研成绩。科研能力的增加,又进一步反哺到了教学上,让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的深度和广度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组建专业实验室和专业实训基地

利用现有的实验和实训资源,组建供教师使用的专业实验室和实训基地。青年教师深入到专业实验室进行学习,熟悉实验设备和教学实验,带领学生进行课程设计和课程实习活动。进入专业实训基地参与实训项目的`开发研究,让青年教师工程能力的锻炼落到实处。现在我们已经组建了企业化仿真、网络集成、嵌入式开发等专业实验室,教师可在课余时间进入这些实验室学习。正是由于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现在学生的应用实训课程的质量也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断增强。这在学生的就业质量,就业对口率以及全国性的学生应用技能的比赛中都得到了体现。

横向课题研究

地方高校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职能就是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青年教师通过参加横向课题不仅可以为地方经济做贡献,也可以提升自身工程实践能力。我们以项目团队的形式承接横向课题,参与企业生产工艺改革,信息化建设等工作。参与这些项目,一方面检验提高了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从而找到地方高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准确定位。

国家专业技术水平考试

专业技术水平考试是衡量技术人员是否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体现技术人员工程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我院出台了不少鼓励青年教师参加专业技术水平考试的政策。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青年教师现累计已有近70人通过专业技术水平考试,占到青年教师的80%。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

选送青年教师进入企业挂职锻炼或顶岗实习,全方位接触课程中的各个实践环节,突破专业课理论框架的限制,了解先进技术和工艺手段在生产中的应用,解答教学中发现的问题,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使一部分教师顺利从完成从“学生教师”变成“工程师教师”的转变。目前我们与IBM软件产品实训基地、深圳软件园、九江升阳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等都签订了长期的校企合作协议,每年派送青年教师进入这些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切实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建立长效激励机制

教师专业发展是个系统工程 篇6

首先,要加强职前学前教师教育的改革。学前教师教育培养机构应切实从推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高度,从提高未来学前教育师资的专业化水平的角度,切实加强培养方案的设计,尤其是加强课程与教学的改革,要注重各层次学前教育师资的基本科学、人文素养,注重后续学习与发展的基础和能力,并配备相应的师资;要注重专业基础知识、能力和态度的培养,根据国家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形成扎实有效的专业课程体系,选用优秀教材,打好学习者良好的专业功底;要注重基本专业能力的培养,重点是要加强对观察分析能力、谈话能力、作品分析能力、环境和活动设计能力、各类活动组织能力、基本的教育评价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要注重教学方法,深入研究学前师资培养的特点和规律,研究师范生的学习特点和规律,研究和充实课程与教材,不断提高教学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要注重培养学习者的实践能力,建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从适应幼儿园教学实践需要出发,加强实践锻炼,形成基本的教育实践能力。

其次,加强学前教育在职教师的培训。教师培训是学前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持续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学前在职教师培训要注重针对性和有效性,坚持问题导向,切实了解广大教师的工作困难和专业困惑,要针对不同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分层分批地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形成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确保培训真正满足教师的现实工作需要,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要注重核心问题和共同问题的研究,确定培训的主要方向和任务,当前应注重以专业能力为核心的培训,以弥补长期以来我国职前教师培养体系中一些专业能力培养的欠缺,尤其是观察分析能力、活动计划能力和评价能力等方面的普遍不足,不断提升专业能力,确保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注重培训师资队伍的建设,要真正形成一支专业基础扎实,了解幼儿园教育实际,了解教师现实需要,能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的专业化、高素质的培训队伍,确保培训工作的有效性。此外,要注重教师专业发展内在动力的激发,真正形成想学、乐学、会学的良好氛围,使更多的教师将看书作为一种习惯,将思想作为一种习惯,将改革和创新作为一种习惯。

再次,学前师资的专业化离不开政府的关心和重视。在全国普遍缺乏幼儿园教师的情况下,学前教育专业能否成为一个热门专业或者至少是容易就业的专业,幼儿园教师这个职业能否成为人们向往的职业,关键在于政府和社会对学前教育重视的程度与现实的措施。一个有尊严的、受人尊敬的、基本待遇能得到保障的、基本社会地位能得到维护的专业,从业人员才能真正谈得上专业发展和成长。因此,保障幼儿园教师基本的地位和待遇,维护他们的基本权利,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是教师外在的影响因素,也是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

土木工程教师 篇7

一、加强制度建设, 使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规范化

工科专业教师虽然迫切需要进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但由于专业课教学任务较重, 经济条件有限, 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难以兼顾到工程实践能力的自我提高。另外, 由于教师与企业联系甚少, 个人很难直接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深入企业进行工程实践锻炼。基于以上这些情况, 建院于专门制定了《关于加强教师工程实践锻炼的暂行规定》、《“双师型”教师培养、引进及外聘管理办法》等政策, 明确要求专业教师要不断学习工作技能知识、现代管理知识等内容, 要求工科专业青年教师参加工作后要完成为期至少六个月的深入基层的工程实践锻炼。为减轻教师负担, 提高教师参加工程实践锻炼的积极性, 学校规定教师实践锻炼期间, 工资福利待遇不变, 正常晋升职务职称, 六个月的工程实践期间全部减免教学工作量, 实践结束考核合格的优先评优等优惠政策, 鼓励教师主动到企业参加工程建设。这些制度实施以来, 青年教师都积极参加各种工程实践, 已先后有30名专业教师参加了六个月的工程实践锻炼。

二、加强过程管理与实践考核, 提高工程实践的实效。

(一) 重视实践计划, 实践工作与岗位需求相符

工程实践锻炼最忌流于形式, 走过场。虽然教师本人有工程实践锻炼的需求, 但一旦脱离了有效的管理, 加之其它种种事务的影响, 教师的工程实践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师资管理部门要加大对教师工程实践锻炼的过程管理。建院在教师提出申请时就要求他们同时提供详细的工程实践计划, 内容包括实践时间、目的、任务、方式等, 并与学校、企业签订工程实践协议书, 保证他们的工程实践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规范性。学校严格考查实践单位的资质与实力, 审查教师专业岗位与实践工作的匹配性以及实践计划的可行性。接收单位一般也非常愿意接收学校有理论懂技术的高校教师为他们提供免费服务, 在接收和安排工作任务方面有很高的积极性。

(二) 加强实践期间的日常管理, 及时了解实践工作进展

根据三方协议, 实践教师接受派出单位与接收单位双重管理, 接收单位为教师提供相应的实践条件, 负责其实践期间的日常管理。派出单位要为实践教师建立实践档案, 如实反映教师参加工程实践的情况, 随时对实践教师进行考察、考勤, 对其思想、业务工作提出指导意见和具体要求, 了解实践教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帮助他们协调工作。实践教师要定期向派出单位汇报实践工作进展, 不断总结实践经验, 尽快提高个人工程实践能力。

在现实工作中, 这个环节如果不建立一定的管理制度, 很难确保及时沟通与联络。为保障实践工作的有效运行, 建院实行由学校师资管理部门监督, 定期要求二级学校上报管理材料;二级学院跟进实践教师的工作进度, 实践状况, 实地考察教师的工作情况, 按时要求实践教师总结工作阶段性成果。接收单位也比较希望与学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因此也能积极配合学校的监督检查工作。在这方面, 我校在省市设计院、建筑公司、机械制造公司、软件开发公司、供水、热力等相关企业建立的校外实习基地对我们的实践工作尤为支持。

(三) 强化实践锻炼考核, 确保实践工作有成效

学校制定了工程实践锻炼考核标准, 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教师工程实践锻炼结束后, 要及时对实践工作进行书面总结, 提供实践成果。学校组织工程实践锻炼成果验收鉴定评审会, 要求实践教师对其六个月中所参与的工程项目及或技改成果进行汇报, 通过对其工程实践水平与成果的评价, 结合对相关企业的走访, 考察其实践计划完成情况。对于工作认真负责、积极性高、能够按实践计划要求出色完成实践工作并能承担实践基地的技改项目并取得技术成果的教师, 在学校组织的工程实践答辩考核为优的教师可以评定为实践锻炼优秀, 学校给予表彰, 在评优及职称评审中, 可以优先考虑。考核结果为不合格者, 学校不为其减免六个月的教学工作量, 年终考核或其它奖励评定中不得定为优秀等次。验收阶段的严格考核, 对于保证工程实践的效果有积极作用。

三、制度保障下的工程实践锻炼的作用及意义

(一) 保障教师工程实践的权益。

工科院校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锻炼是其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国家及各省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相关政策, 高校应保障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权利, 并从时间、场所和设备等方面提供相应条件。因此建立工科院校专业教师工程实践的规定, 是从制度上保障教师工程实践的权益, 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二) 切实提高教师工程实践能力。

在六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工程实践中, 教师通过亲身参与工程设计、组织、实施、质量控制、监理分析等环节, 并积极向企业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学习, 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培养了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和团队精神, 并能把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 完善其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及时了解行业的新技术、新成果、新工艺。在教学中能运用一些生动的案例与现场经验来支撑理论观点。

(三) 促进科研水平的提高。

很多教师在工程实践过程中参加企业的技改项目或重点工程, 在科研课题的选择上有了新的思路和横向联合。教师通过与企业联合承担各类横、纵向科研攻关课题, 参与产品的研发设计和技术改造, 可以促进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 并且在参与工程实践项目的同时, 拓展工程视野, 提升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同时又可以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 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和与工程实际的结合。

总之, 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制度保障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对工程实践工作的规范管理, 使得教师的工程实践, 有章可循, 有据可依。另一方面也提高教师参加工程实践锻炼的积极性, 全面提升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 有利于促进高水平、高素质师资队伍的建设。只有教师具备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才有了基本的保证, 才能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摘要:工科院校专业教师工程实践能力高低直接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优劣, 要提高专业教师工程实践能力, 应该从政策入手, 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 加强过程控制, 规范工程实践管理, 从而提高专业教师工程实践效果, 提升其工程实践能力。

关键词:制度保障,工科院校,专业教师,工程实践,培养

参考文献

[1]韩世洪.论工科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建.武汉科技学校学报, 2008 (1) :85-88.

土木工程教师 篇8

1 材料专业青年教师现状

材料专业青年教师具有高学历、高学位,在材料科学研究领域表现突出,但缺乏在材料生产企业的实践工作的工程背景和工程经验等工程素质,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对材料生产的发展现状不甚了解[2]。在课堂上授课过程中,不能够有效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进行教学。

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材料生产企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质量要求和材料专业青年教师具备的专业工程实践能力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这已经成为制约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缺乏工程实践能力的教师培养学生同样缺乏工程实践能力。比如《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课程,需要授课者熟悉整个生产线每个环节的生产操作,熟悉实际生产现场的每台生产设备,尤其是生产原则“五稳保一稳”要理解透彻。然而青年教师没有实际对水泥生产线进行管理操作,缺乏对水泥生产的全局管理意识,对生产设备非常不熟悉,只能按照课本理论去给学生们讲授,在授课过程中缺少实际生产案例的讲授,缺少对生产全局管理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培养远远不够。开展CDIO工程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离不开专业教师的引导,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成为非常急迫的问题[3]。

2 CDIO工程教育模式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4]。CDIO是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四个英文单词的缩写,它体现了作为现代工程师所应具备的服务于现代工业产品从构思研究到运行改良的全过程所需拥有的基本能力。

而传统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往往存在局限在理论层次,难以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并且动手能力较差等问题,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材料科学的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5]。

3 工程教育对教师能力的要求

CDIO采用了12条标准作为教学改革和评估实施CDIO的基准[4]。其中有两条明确提出了对教师的能力要求。(1)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标准9)。要求教师在学习经历和人际关系技巧以及产品、生产流程、系统构建技能方面提高能力。(2)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标准10)。要求在提供综合学习经验,运用主动学习、体验式学习方法以及在评估学生的学习方面提高教师的能力。

3.1 工程实践能力要求

CDIO工程教育要求教师在产品、生产流程、系统构建技能方面提高能力。材料专业培养的是能够在陶瓷、玻璃、水泥等工厂生产一线进行管理操作的技术人才,需要操作师熟悉生产工艺流程,能够处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生产故障,具有全局生产的观念。这就要求我们材料专业青年教师掌握材料生产工艺,能够对生产故障进行有效处理。尤其是自动化生产程度较高的水泥生产,需要青年教师从原料车间、熟料车间、水泥车间生产全局要有整体思维构建的能力,不仅熟悉生产现场操作技术还要掌握远程生产控制室的生产操作。青年教师具备了这些工程实践能力,会在人才培养的每个环节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朝着工程人才方向发展。

3.2 教学能力要求

教学是教师的天职,作为一名教师最主要工作是教好学。CDIO工程教育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教师在进行传统授课的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体验式学习,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性、立体性评估。随着企业生产竞争压力加大及材料生产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材料进行研发生产,企业越来越看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能力。除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要特别培养学生的认识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和勇于创新的工作能力。

4 青年教师能力培养对策

4.1 工程实践能力

目前,高校的青年教师,大都是直接从其他高等院校引进的硕博研究生。他们没有企业生产工作经历,缺乏对产品的生产管理经验。在企业实践的内容包括现场学习、参加企业技术培训、承担企业技术服务项目几部分。

(1)现场学习

青年教师要真正深入企业生产一线,来到生产现场,向现场工作人员学习请教生产工艺流程和生产设备工艺原理及相关的操作技术要领。通过现场学习,发现自己的不足,查找自身的差距,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拓宽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学习之后,由企业工程师现场进行考核,给出学习效果评价,达到学习目的。

经过现场观摩学习,合格者进行上岗操作。上岗操作能够深刻领悟学习到企业的岗位操作规程、用人标准和企业生产管理制度等相关知识。参与到材料生产的各个环节,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进行有机结合,能够全面了解专业课程知识在生产运行中的运用,对课程的教学重点难点有更深刻的认识,对提高青年教师综合能力有明显效果。

材料专业青年教师在企业学习目的是培养青年教师掌握实际水泥、陶瓷、玻璃等产品生产流程、生产管理制度,拓展他们的建筑材料工程研究视野。经过企业实践,青年教师会对材料专业工程师的能力要求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2)参加企业技术培训

材料新技术发展迅速,应定期邀请企业工程师进行新技术讲座交流。培训后组织专业教师对新技术进行交流学习,对新技术进行消化吸收。通过新技术培训,使青年教师掌握材料专业技术前沿技术,培养其工程创新建构能力。

青年教师到企业去虚心向工程技术人员学习,拜企业的工程师作为生产实践导师对自己生产实践能力进行辅导。青年教师不但能够丰富了自己生产工艺知识,获得企业专家的帮助,还能及时与导师沟通获得第一手生产技术资料,积累了较多的生产案例,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承担企业技术服务项目

青年教师还要去企业的研发中心,了解该企业的最新生产技术、最新的产品研发结果,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和动态。与企业合作承担技术服务项目。

通过对企业技术服务支持可以深入学习掌握行业的技术前沿,同时能够将实验室的实验研究与工程技术应用进行有机结合,提高青年教师的工程技术研究能力。参与企业项目,不仅可以提高青年教师的技术水平,同时能够提高教学水平,使学生了解行业的最近发展,最新的研究热点。青年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锻炼自己的工程技术能力、提高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使其成为实践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的“双师型”教师。

4.2 教学能力

(1)开发课程项目。根据专业课程的性质与教学要求,开发相应的课程项目。比如,《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开发了“预热器结皮堵塞生产故障处理”、“回转窑红窑分析”、“煤粉燃烧器火焰调节”等项目。树人先树己,承担项目教学的教师,首先自己要有娴熟的项目实践能力,能够为学生做出工程师的榜样。提高项目教学能力。通过课程项目,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

(2)青年教师导师制。为每位青年教师配一名副教授以上导师。导师负责指导青年教师的备课、写教案和教学日历、协助指导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等所有的教学环节。导师应深入到课堂听取青年教师课程,课后要有交流并记录。培养结束后,由督导组进行听课验收。

(3)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在理论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可以通过实际生产案例进行教学;在课程设计等实践动手能力培养过程中,可以以实际工程设计项目作为题目进行设计;在创新实验的指导过程中,可以以实际生产问题为出发,要求学生进行研究探索;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可以结合工厂生产实际进行对接,进行实际项目的设计。

4.3 职业道德修养

大学的职能不仅仅是培养具有专业知识的专门人才,同时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事。一名合格的工程高级人才需要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良好的职业操守、正确的工作态度、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那么这就要求我们青年教师具有同样的职业道德和修养,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进行工作和生活,给学生做好表率示范。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直接影响其教学风格和人才培养质量,所以我们应该重视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的培养。

5 结语

利用CDIO教育模式进行材料专业教学,有助于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工程师人才。要求青年教师积极转变角色,从传统的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工程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只有提高了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才有保障。

摘要:阐述了目前材料专业青年教师在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指出目前材料专业青年教师工程能力适应不了工程人才培养的需要。借鉴CDIO教学理念,加强材料专业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出一批理论教学能力强和实际应用能力突出的青年教师队伍。

关键词:CDIO,青年教师,材料专业

参考文献

[1]顾佩华,包能胜,康全礼,等.CDIO在中国(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24-41.

[2]惠晓丽,吉丽,徐鹏.高等工科院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问题研究[J].教育科学,2010(6):65-68.

[3]郑薇薇.基于CDIO的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0:8-52.

[4]查建中.工程教育改革战略“CDIO”与产学合作和国际化[J].中国大学教育,2008(5):16-19.

土木工程教师 篇9

关键词:青年教师,培养,途径

1 前言

高校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给教师队伍带来了活力, 同时也是高校确保教学质量、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中坚力量, 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之本。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学院40岁以下青年教师人数占教师总人数的70. 7% , 他们已成为学院师资队伍的有生力量, 肩负着学院可持续发展的重任, 随着青年教师的成长, 与学院的教学和科研产生的一些矛盾也逐渐显露出来。

如何让青年教师快速、健康地成长, 关系到能否实现“本科教学工程”、完成时代赋予高校历史使命的大问题。加强青年教师培养, 切实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尤为迫切。

2 国内现状分析

目前全国高校大约1/3的教师年龄在30岁以下, 大约2/3的教师年龄在40岁以下。因此, 加强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学校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 并已成为关系到高等教育未来发展长远大计的新课题。当前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培养工作中有优势也有不足。

2. 1 青年教师的优势

( 1) 学历层次高, 目前高校任教的青年教师学历基本上都是硕士研究生, 他们的基础理论知识扎实, 知识结构完整、更新快, 并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 2) 精力充沛, 易于接受新知识、新技术, 具有现代信息化技术条件下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 3) 在职业价值观上, 热爱教师工作, 与学生交流与沟通快, 参与意识和能力较强, 开拓精神突出[1]。

2. 2 青年教师的不足

( 1) 教学任务繁重, 影响教学效果。

青年教师刚刚走向工作岗位, 对工作内容和方式、方法都还不熟悉, 就给予过多的教学任务, 他们会形成压力,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不管教学质量, 如果还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和督导, 长期的恶性循环, 将会给学校造成不良后果。因此, 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宜早不宜迟。

( 2) 片面重视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培养, 忽视思想。

当今高校选任的教师多数是刚刚走出校门的硕士生或博士生, 他们大多思想观念随着社会发展变化快, 行为方式及价值取向容易受外界影响, 其中也不乏有对教育事业丧失责任心, 思想道德素质不高甚至发生学术腐败的青年教师[2]。

( 3) 近亲繁殖现象严重。

近几年, 我国多数高校教师的近亲繁殖现象严重, 即采取“一条龙”培养模式, 本校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留校任教。一条龙的培养模式, 导致知识同化, 水平发展有限, 人际关系错综复杂。首先给高校管理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由于近亲繁殖导致的“三士同师” ( 即某学士, 硕士, 博士同出同一师门) 形成了复杂的“裙带”关系, 这种利益群体严重扰乱了高校管理的科学性[2]; 其次不利于学术交流, 局限了学科建设的发展, 由于师徒的思维模式几近相同, 缺乏学术交流和创新; 再次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师徒在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和授课方式上有很大的雷同, 导致教师思维缺乏开放性, 能教给学生的知识十分有限, 教学质量自然无法提高。

3 水声工程学院青年教师培养途径

3. 1 以教学团队为平台, 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

教学团队是青年教师成长的有利平台, 是培养青年教师的重要渠道之一。

( 1) 加强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

部分青年教师为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往往缺乏集体意识, 更欠缺为人师表的素质, 这将会给团队带来不好的风气, 进而影响到团队的发展, 因此, 加强青年教师的师德教育尤为重要。近几年, 水声学院的教学团队开始重视青年的道德素养, 团队经常组织中老教师座谈, 在探讨学术问题的同时, 重点促谈道德、心理健康方面的经验, 青年教师可以向教学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的老教师学习取经, 学习他们的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经过一段时间青年教师的不良行为得到了矫正。

( 2) 遴选任命优秀的青年教师为团队骨干。

学术带头人通过平时与青年教师的工作交流, 将敢于挑战、富有创新精神的青年教师作为重点培养对象。指导青年教师选准专业教学的突破口, 在短期内形成自身的专业教学特色。在培养他们的教学水平的同时, 还要注重培养青年教师的学术造诣和社会影响力, 以及组织和协调能力[3]。

3. 2 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划

( 1) 制定培养目标。

学院根据青年教师的自身条件和学院的人才培养总体需求, 为新进的青年教师制定了3年培养目标, 第1年为教学工作内容的各类培训, 第2 ~3年为助课、听课、试讲等环节的培训。通过3年的培养, 要求青年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 完全能够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具有进行教学改革、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 成为综合素质高且具有奉献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高校教师[4]。

( 2) 加大培训力度。

青年教师大部分来自于高校或科研院所, 对教育教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相对缺乏。学院每年定期组织新教师进行集中岗前培训、教育技术培训、精品课程师资培训、教师网络培训等, 利用现代网络提供的交互式工具, 将大幅度提高培训效率。请有关专家系统讲授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具体指导备课, 教案书写等具体教学环节, 特别要在教学方法、教学改革、教学理念、教学观摩等方面进行指导。此外, 定期组织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及普通话测试, 并将考试结果与上岗资格挂钩, 为新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 3) 建立助课培养模式。

青年教师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很大的发展空间, 为适应本学科教学的需要, 学院制定了青年教师2年培养制度。2年时间里, 学院为青年教师配备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师对其进行指导, 青年教师跟随老教师一起上课, 从头到尾听老教师授课, 中间可以为学生讲授习题课。青年教师在这2年时间里也要经常去听其他老教师的课, 吸取不同的授课方法和手段。通过2年的培养, 要求青年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 完全能够胜任教学工作, 并具有进行教学改革、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

( 4) 试讲制度。

青年教师开课前必须进行严格试讲 ( 含教学安排、课堂教学、教学大纲、教案及教师本人对所讲课程全部内容的理解程度等) , 以全面考核其课程准备情况。试讲由基层教学单位组织, 参加考核的应是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 其中必须有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参加, 学院还会邀请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的老师参加。青年教师只有通过了试讲才能正式走上讲台。

( 5) 听课制度。

学院要求领导、教研室主任、以及老教师跟班听青年教师的课, 每学期的期中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进行检查, 每学期与学生代表座谈等方式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估, 及时掌握青年教师的授课效果, 检查的结果和学生的反馈意见时时与授课教师进行沟通, 以便青年教师及时纠正教学中的不足,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 6) 适度政策倾斜。

青年教师是需要得到肯定的。学院经常鼓励青年教师申报各种教学、科研项目, 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出国深造和培训机会, 在各类评奖评优方面向青年教师倾斜, 以便激励青年教师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

3. 3 推进“校—校、校—企 ( 所) ”联合培养青年教师

( 1) “校—校”联合培养。

水声工程学院与国内许多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人才培养和合作研究关系。每年上海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的知名教授、专家都会到水声工程学院与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科研的经验交流。杨士莪院士对学院青年教师的发展高瞻远瞩, 在他的影响下, 水声工程学院吸引、团结和凝聚国内水声与海洋学界有识之士共同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培养造就了大批水声行业的杰出青年人才, 这些青年人才为提高学院的教学质量和科研发展做出了贡献。

( 2) “校—企 ( 所) ”联合培养。

学院近几年与中船重工海声科技有限公司、沈阳辽海装备有限公司、山东共达电声股份有限公司、海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公司建立“校—企 ( 所) ”联合培养协议。根据企业和研究所生产实践和科技创新需求, 青年教师根据企业的发展需求, 通过调研分析, 制定了符合培养需求的4门专业课程, 这既提高了青年教师的自主创新能力, 也解决了企业的生产实际问题, 有效地提高了青年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和水平, 从而实现了学院和企业、研究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双赢结果。

3. 4 培养青年教师的创新精神

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 教师不仅仅是学习和实践, 更重要的是创新, 尤其是青年教师, 要善于将创新热情和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 使自己成为高素质人才。

水声工程学院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教育部的“高校科研基本业务费”立项工作, 鼓励青年教师申报具有明确研究目标、具体研究内容、合理可行的科研项目。

鼓励青年教师经常参加高水平的学术会议或报告, 开拓视野了解学科前沿动态, 激励青年教师撰写高水平的学术文章, 提高青年教师的学术论文能力[5]。

鼓励青年教师能够应用国内外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和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充实教学内容, 革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把最先进科学知识和最新鲜的实践经验, 不失时机地传授给学生。

青年教师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把积极探索的创新理念灵活运用到教学中, 在教学工作与学习中能够敏锐地发现新问题, 同时对已有的知识、信息进行再加工、打磨, 并能提炼出解决现实教育有关问题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4 总结

总之, 青年教师是国家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资源, 有效地开发好、利用好这一资源关系着高等教育的长远发展。水声工程学院充分认识到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正在大力培养青年教师, 这对加强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华, 等.关于高校青年教师培养问题的探讨[J].科技信息, 2009, (4) :293.

[2]孙丽波.高校青年教师培养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J].教学研究, 2008, (2) :126.

[3]徐新阳, 等.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 2011, (2) :47.

[4]李玉云, 等.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的建立与实施[J].基础医学教育, 2011, (3) :298.

土木工程教师 篇10

一、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教师专业素养要求

教师专业素养是指教师能顺利完成教育活动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基本品质,它是判断教师能否胜任教育工作的起点,也是区分教师专业化程度的指标。 依据当前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的实际需要和行业特性,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教师专业素养应该包括:综合教学能力、实践技术能力、教学管理能力、研究能力、以及基本职业道德素养和身心素养。

(一)综合教学能力

综合教学能力是教师的基本素质,工程造价专业教师综合教学能力包括工程造价专业理论知识和教育学科知识。 工程造价专业教师要对建筑力学、建筑材料、工程识图制图、工程定额与预算、工程招投标等专业理论知识深度把握,掌握其基本学科理论规律教给学生系统的知识。 此外,教师还应掌握一定的教育学知识和心理学知识, 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把握学生成长规律与心理规律,能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工作。

(二)教师实践能力

因为工程造价专业对岗位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要求较高,所以对专业课教师技能性教学能力要求就较高。 任课教师除了掌握专业知识理论外还应熟悉工程造价技术规范,对工程计量规则深度掌握并有实际计算能力,对工程量能准确计算并能准确编制工程项目各阶段的造价文件。 工程专业教师也应具备现代技术应用的能力,对Auto CAD、与广联达等软件也能熟练操作。

(三)教学管理能力

专业教师应具备教学过程管理能力, 对实际课程能进行自主教学设计与组织,对教学方法的运用要做到紧贴工程实际生产,如运用“项目化教学”、“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具备对其整个教学过程做到良好的监控与测评,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教师除了具备教学过程管理能力外,还要对学生实习操作的动态化过程进行安全管理,充分保障整个教学过程的系统化与科学化。

(四)教学科研能力

作为一名教师,在其专业化道路上也要有探究性的学术研究,不断丰富理论知识,教师应积极参加建筑行业的学术活动, 把握专业前沿动态并与高级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流。工程造价专业也需要创新理论的突破,专业教师应该培养创新精神,不断提高自我发展意识,有必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作出发展规划。

(五)职业道德素养

建筑行业关系着人民的财产和人身安全,从事建筑相关工作的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基本建筑规范。 教师的职业道德除了应该遵守教育活动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外,还应该遵守相应的行业道德。 工程造价教师要能够掌握国家工程造价相关的法律法规,恪守基本的职业道德严格遵守工程造价行业的技术规程,做到规范计价。 为了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良好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也是当前教学工作中专业教师应具备的综合素质。

二、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教师素养的具体现状

(一)专业教师学历结构不优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缺乏统一的任职标准是造成当前专业教师学历结构不优的主要原因。 当前我国有关高职教师任职标准笼统的采用普通教育的教师任职标准, 单一的将学历标准作为高职教师任职标准, 这与高职教育的职业性与就业导向为目标的人才培养不匹配。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师资结构主要来源于从高校土木工程类专业的毕业生和以前从普通专科院校毕业的教师, 缺乏具备综合教学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的教师。 人事制度障碍导致高职院校教师学历标准的不统一,教师知识结构层次分化严重且“双师型”教师比例较低。

(二)教师实践操作能力不强

高校土木工程类专业毕业的这部分师资具备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但其教学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不足,难以满足工程造价专业对岗位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较高要求。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教师的专业素养的培养脱离社会实际需求,对专业知识的把握也没有紧贴生产和工作岗位实际需要,教师大部分仅仅掌握扎实工程造价计价基础理论知识,并没有依托建筑施工企业与造价管理部门不断更新其专业知识,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的工作经验。 在专业实践方面新进教师缺乏技能资格证书的取得,并缺乏独立完成某项目的估算、概算、预算、结算等工作,对整个工程造价专业的掌握停留在片面化的认识阶段,教师的整体职业综合能力比较薄弱。

三、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具体路径

(一)教师任职标准的确立

明确高职教师任职标准是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从源头上保障教师的基本素养。 对于工程造价专业是基于工作过程, 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学生的性质决定着教师的任职标准也具有其特殊性。 这就要求相关部门明确出台相关的高职教师任职标准,不能再单纯借鉴普通教育的教师任职标准,而要将学历认证、资格技能证书、教师资格证书并行作为高职教师的任职标准。 从这三方面确保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的业务技能以及良好的教学管理能力,并对相关的高职教师专业技术评审标准和相配套的高职教师待遇作出可实质操作的规定,从源头上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提高高职教师吸引力。师资来源方面应体现开放性,扩大师资招聘来源,面向建筑行业的高级技术人员如企业工程师、注册工程师等,这些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与专业知识,对一些行话与职业潜规则更是有所掌握,对这类教师的招聘进行必要的教育知识的培训,走向教学岗位的这批师资可以使学生更好的适应以后的就业岗位。

(二)教师培训模式的改革

高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是动态化的,在不同阶段应根据教师本身需求进行科学的动态化培训。 我国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培养模式主要有五种培训方式: 依靠师范类院校及高校、学校本位培养模式、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以及依托企业进行培训。 目前有关高职教师培养模式更多是沿用普通教育师资模式进行学校本位的培养方式,这就造成培养内容偏重于学术知识,忽视了实践性具体知识的应用,与高职教师参加实际培训的目的是相违背的。

工程造价专业教师专业化的培养更要依托建筑行业、工程造价培训机构对学校新进教师进行技术技能培训以培养其综合职业能力。 教师要紧贴实际把握工程行业的发展规律与工程岗位职业标准。 学校也要积极引进工程行业的高级技能人才并对其进行一定的职前培训,主要依托师范教师对技术人员进行教育学科知识培训, 使其掌握科学的教学规律,更好的把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 教师培训的内容与过程要体现实效性,不能流于形式化的考核。 学校也要对教师培训结果制定激励性的评价机制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教师评聘制度的建立

教育改革都需要以宏观明确的制度框架为改革实践提供最基础的保障,当前研究者普遍认为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资格框架的缺失、高职教师评聘机制的不科学严重制约高职教育的发展。 徐涵认为职业教师资格认定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力措施。[2]明确高职教师入职标准从普通教育教师资格条例中抽离出来,构建高职教师知识的专业性,技术的应用性以及行业指导性。 加大对教师职业资格等级、技术创新与社会服务能力的考核,建立真正反应高职教育本质要求的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和体系。 在教师评价方面,脱离传统的评价方式建立动态化的评价,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每个阶段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价,将专业技术资格与技能比赛作为评价高职教师的考核指标。

参考文献

[1]张亚.论新时期我国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1).

土木工程教师 篇11

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主要由选拔、培训、资助共三大类9个计划构成。其中选拔计划以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专业创新团队和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基地为内容,通过明确标准,严格学校推荐和专家评审程序,将职业院校中基础较好、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专业团队和有良好企业合作成果的学校遴选出来,通过财政支持和政府有计划干预的形式,鼓励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鼓励专业创新团队以团队整体能力提高为核心加强建设,实现专业团队的全方位发展;鼓励有条件的职业院校与合作企业联合建设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基地,开展专业教师的系统培训,促进相关同类院校教师能力的共同提高。

资助计划主要是针对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结构缺失而采取的鼓励政策。对职业院校从行业企业引进有实践经验的优秀人才到学校任教和聘请行业企业优秀人才到学校任兼职教师给予资助,同时,对学校在职教师通过社会化机构获取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也实行相应的鼓励政策。

培训计划是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的重点内容,针对职业院校所有专业的教师,培训计划由国内培训、国外培训和企业实践等组成,以国内培训为主。

这些计划既密切相关又相对独立,每个计划具有特定的功能和作用,分别从不同侧面,通过多种途径解决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存在的具体问题,通过9个计划的共同实施,实现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预期目标。

一、“工程”实施两年来取得的成效

“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自2007年1月正式启动以来,在市教委、市财政局、市人事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共同推动下,市教委相关部门、北京教科院和各职业院校共同努力,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和良好的社会反响。

1.选拔工作顺利开展,一批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专业创新团队和教师培训基地获资助并得到切实发展

2007年以来,北京市共评审确立了机电类、信息类、财贸类、建筑类和农业类5个教师培训基地,同时,59个专业创新团队和800名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获得财政支持,正按照计划要求开展实质性建设工作,并且取得了成效。教师培训基地的建设和专业创新团队的选拔,形成了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培训的工作体系,为大规模职业院校教师培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资助计划有效推进,一批有实践经验的优秀人才从行业企业充实到职业院校并发挥着积极作用

2007年以来,北京市对近20所职业院校从行业企业引进的38位优秀人才、近70所职业院校聘请的1304位兼职教师进行了资助,同时,近80所职业院校的1634名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取得了新的或更高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并获得资助,总资助经费954万元,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和鼓励了职业院校从行业企业引进或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优秀人才服务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同时也加深了学校与行业企业的密切联系,深化了产学合作的渠道。

3.教师培训工作稳步实施,国内培训、国外培训和企业实践形成体系并取得实效

5个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基地分别承担了加工制造类、信息技术类、建筑类、财贸类、农业类共18个专业的教师培训工作;同时,15个专业创新团队所在学校承担了12个专业的全市教师培训工作,初步形成了以职业院校为依托的教师培训体系。“工程”实施两年来,参加培训的教师达到3万余人次,培训专业达到30个。在国内培训的基础上,部分核心骨干教师赴德国巴符州、柏林等地参加为期28天的培训,目前已有汽修、数控等9个专业的152名教师参加了国外培训。两年来,在教师培训规范的整体框架下,教师企业实践也得到了加强,教师培训基地和培训学校围绕所承担的培训专业,组织参训教师,通过现场观摩、小组讨论、主管访谈、实践专家座谈会、毕业生问卷调查和采访等形式,进入到300多家企业进行了实实在在的调研活动。与此同时,“工程”还开展了教师入企业的集中培训,由企业技术专家或专门培训师对专业教师进行技能培训或专业模块培训,受到了专业教师的普遍欢迎。各职业院校采取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入企业挂职、顶岗,参与企业项目,加强教师企业实践,有效地促进了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

4.与国际知名企业联合开展教师综合能力评价活动

教师素质测评和能力评价是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对教师的素质结构、能力水平进行全面、客观、公正评价,才能提高选拔工作的科学性、培训工作的有效性和资助工作的针对性。而教师能力评价涉及到教师能力标准制定、评价方法选择和评价工具开发等多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职业院校、科研院所特别是行业企业的积极参与,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逐步建立和完善职业院校教师能力评价体系。“工程”启动以来,市教委与奔驰公司、费斯脱公司等国际知名企业合作,对汽修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进行了综合能力评价试点,对教师专业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作出了较为客观的评价和准确的诊断。通过这些试点积累了一定经验,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教师能力标准和能力评价方案,为在其他专业进行教师能力评价提供了借鉴和示范。企业参与教师能力评价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校企合作和教师入企业实践,有利于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5.加强了对教师素质提高工程项目的管理和绩效评价

作为一项投资规模较大的专项工程,为了提高项目管理的规范性,“工程”专门邀请专家介绍国际先进的评价工具,并对授权评价法等自我评价工具进行了本土化和典型试验。项目院校按照评价工具的要求,制定指标、客观评分并分析最终结果,找出自己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推动了项目运行和工作改进。以教师培训项目管理为例,在大规模培训开始之初,市教委印发了《专业教师培训工作规范》,对教师培训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各培训基地和培训学校在保证任务完成的基础上,根据专业特点,充分发挥和利用学校的优质资源组织实施培训,组织开展了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活动,有效地保证了教师培训项目的效果。经过一年的试行,教师培训项目管理更加规范,也得到了承担培训项目学校的充分理解和支持。

6.加强了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为了充分利用国际先进职业教育培训资源,借鉴国际教师专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工程”先后与德国巴符州教育部、德国技术合作公司、德国柏林市政厅等签订了合作意向框架,并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多家大学、研究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跟踪国际职业教育的变革和发展,把握教师培训工作的最新理念,推动工程高水平有效实施。通过国际合作,学习和借鉴了国际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方法和技术,促进了教师综合能力的跨越式发展。

二、“工程”的主要特点和基本经验

“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旨在通过积极措施,完善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职业能力,促进教师队伍整体发展,以适应职业教育现实和未来需要。从2006年年初提出开始,“工程”经历了调研与设计、选拔与培训体系建设、大规模培训等阶段,目前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逐步探索和形成了一些突出特点,也积累了一些值得总结的经验。

一是突出职业教育特色,综合设计“工程”各项目是“工程”整体推进的重要前提。打造一支专业化、高水平、有特色的教师队伍,是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长期的目标和任务。长期以来,职业院校教师队伍从来源、结构,乃至培训的方式、途径、内容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特色不明显、专业化程度不高的问题。“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考虑了职业院校教师成长的规律以及队伍自身的特点,在工程各个环节上突出了人才培养的专业性、队伍建设的特色性,力图通过企业人才引进、教师企业实践、教师获取职业资格证书资助等具体计划,强化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特色,努力构建一个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师队伍建设体系。

与此同时,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以系统思维进行规划,从职业院校教师的选拔、培训、补充、资助等多个环节进行整体设计,所包含的9个计划几乎涵盖了教师队伍建设的所有关键环节,综合考虑了职业院校教师专业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提高的需要。在层次和类型上,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打破了体制和层次界限,中职高职统筹考虑,中专技校一并实施,整体推动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适应了中高职相互贯通、彼此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新格局,有利于不同层次和体制职业院校间的沟通交流,也有利于高职学院对中职学校的带动和引领作用,体现了首都职业教育整体发展的特点。

二是突出教师培训为重点,国内培训、国外培训良好衔接并形成体系是“工程”取得实效的关键。教师培训是实现素质提高的重要手段,“工程”启动以来,牢牢把握培训这个重点,精心筹划教师国内、国外培训的衔接和体系建设,在培训需求调查的基础上,国内培训重点放在课程开发、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团队建设、项目管理、质量保障等方面,并与教师企业实践互为补充。教师国外培训以国内培训为基础,不仅是内容上的衔接,而且是目标上的一致,在与国外培训机构的合作中,强调有针对性的培训设计和实施,分专业提出培训要求,不照搬国外已有的培训模式,保证了教师国外培训的效果。同时,为了扩大国外培训成果,发挥国外培训的辐射作用,许多教师通过国外培训成为了新一轮国内培训的培训师,在后来的国内培训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工程”吸纳了组织学习的全新理念,把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队伍作为一个组织整体,通过组织成员的共同学习、经验分享、小组合作等方式,达到教师素质提升和职业教育质量提高的组织目标。随着培训计划的深入进行,职业院校开始尝试系统解决课程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不断尝试新方案,从自己和别人的经验教训中学习新知识并将所获得的知识有效推广到整个组织中。

三是科研工作全程伴随,保证了“工程”实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教师素质提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为了提高“工程”的科学性、可行性,“工程”各项工作都是研究先行,先调查研究再规划设计,先小范围试点再大范围实施,并对财政投入较大的项目进行追踪调查和过程指导。在推动“工程”实施的同时,相关的研究项目,比如职业院校专业教师成长规律研究、职业院校专业创新团队建设研究、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设计研究等都在积极开展,整个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成为一个边研究边推动,研究和推动相互结合、彼此促进的过程。

三、继续推进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的几点要求

当前,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已经进入“十一五”中期,未来两年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既要按计划完成既定任务,又要做好下一个五年教师素质提高工作的规划。为进一步推动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的实施,提出几点要求。

一是要充分认识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对首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积极意义。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两年来的实施已经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与首都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相比,与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的迫切愿望相比,工作的任务依然很重,希望各有关部门和职业院校的同志们,充分认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促进首都职业教育发展的积极作用,以更高的工作热情和更扎实的工作,积极投身到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各项工作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工程”各项计划的实施,确保任务的全面落实。随着“工程”的不断深化,必定会有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出现,教师素质的进一步提高也会遇到理念和方法进一步优化的要求,不断完善各项计划的实施,更好地适应首都职业教育教师发展的实际需要,是“工程”实施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要把“工程”任务的全面完成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认真加以落实。

三是要加强对“工程”项目的绩效考核和项目管理,保证财政投入的效益。“工程”进行到中期,部分项目经过两年的建设已经接近尾声,要高度重视对项目的考核和评价,充分体现项目实施的效果和财政投入的效益,认真总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成功经验,更好地为“工程”的进一步发展服务。各职业院校要充分发挥项目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更好地推进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四是要加强对后续项目的研究和论证,建立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的长效机制。要根据首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编制工作的要求,认真研究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长远对策和长效机制,更好地推动首都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

土木工程教师 篇12

1政治坚定

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为政治服务的。我们的教育目标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 指导教师在思想上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政治坚定是对指导教师的基本要求, 其核心就是坚定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指导教师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为思想指导,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 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 把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放在首位。政治坚定的根本要求就是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政治坚定的主要表现就是在大是大非面前做到旗帜鲜明, 立场坚定, 拥护党的领导不动摇;政治坚定的思想前提是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因此指导教师必须要加强理论学习, 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 把定方向, 指导实践, 推动工作。

2师德高尚

2004年前教育部长周济在全国师德论坛上讲了三个非常重要的观点:百年大计, 教育为根本;教育发展, 教师是关键;教师素质, 师德最重要。由此可见师德对于教师, 对于教育, 乃至对于国家的重要性。

师德即教师道德, 它包括两方面, 一是教师道德规范 (或职业道德) , 二是教师德性, 两者不同但又紧密相连。教师道德规范是外在的, 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 应当遵循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总和, 是教师对社会存在和社会规则的适应和认同;教师德性是内在的, 是教师对自我生命道德意义的蕴涵与表达, 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反映, 是教师开展教育活动的精神动力[1]。教师道德规范有助于教师德性的提升;教师德性的提升有助于教育活动品质的改善, 是教师道德规范的升华。师德高尚, 教师才能执着地、专注地、深情地进行教育工作;当教师在教育舞台上耕耘、体验、品味、沉醉时, 她就为自己找到了一个美轮美奂的精神世界。

教书育人需要学识广博、技艺高超, 更需要品行端正、道德高尚。高尚而富有魅力的教师人格对学生年轻心灵的影响深远而且巨大, 是任何其他有形或无形的教育形式都不可替代的一种教育力量。教书育人不单是言教, 重要的是身教, 只有师德高尚才能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良好效果。教育是一项具有道德性的实践活动, 它需要关心人、帮助人, 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 通过人类的教育活动, 而成长为传承文化和创新文化的人, 成长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人。一名称职的指导教师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观念即敬业和乐业意识, 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精神即勤业并追求价值, 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态度即模范遵守规则, 要有优秀的职业道德行为即甘于奉献。

3专业精通

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有知识、有文化, 是对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之一。作为工程训练指导教师不但要有专业知识, 还要有专业技能。专业知识和技能哪里来?又如何提高?只有不断学习、刻苦学习。学习是我们增长才干、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 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面对新形势新任务, 如果我们不抓紧学习、不抓好学习、不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 就难以完成肩负的工作责任, 甚至难以在这个岗位立足。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从书本中学, 从实践中学, 把学习的体会和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本领。通过学习, 使我们的思想得到升华, 使我们的专业得到提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快, 社会对教师工作质量的要求空前提高。因此, 指导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进取, 使知识不断更新、文化水平不断提高, 要有一种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精神, 更多更快地了解本专业知识, 更好更高地掌握本专业技能, 达到专业精通的境界。只有专业精通, 才能胜任教学工作, 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 才能担负起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职责, 才能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塑造合格的人才贡献力量。

4知识渊博

当今世界, 是信息时代, 学科交叉、文理渗透, 是现代科学发展的主要趋势[2]。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新学科不断涌现, 而每一学科的发展离不开相关学科的支持与作用。同样, 工程训练教学的理念、要求也在不断发展和提高, 对指导教师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而且面对的思想活跃、个性飞扬、求知欲望强、接收信息快的新时代大学生也迫使指导教师必须自身提高。指导教师只有本专业知识和技能已不能满足教学工作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也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 因此要做好工程训练教学工作, 指导教师既要有专业素养, 又要有科学素养, 既要有哲学素养, 又要有艺术素养, 既要有道德素养, 又要有职业素养。指导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 对学生而言能够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能够帮助学生广泛地探究精彩的客观世界;对教师而言能够帮助自己更好地掌握本专业知识, 能够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其他学科知识 (如教育学、心理学) , 也能够提高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 从而创造出善于教和乐于学的教学氛围。指导教师知识渊博、技艺精湛, 才能向学生展示科学的精隧、知识的力量、世界的浩瀚、宇宙的无限;指导教师知识渊博、技艺精湛, 才能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引导者、综合能力的培养者、教学过程的设计者、教学工作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指导教师知识渊博、技艺精湛, 才能使教育活动具有吸引人、感染人、愉悦人的力量, 最终达到我们期望的最佳的教育效果。

5身心健康

身心健康包括身体 (生理) 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 它是指导教师必备的条件之一。指导教师工作不仅需要讲解, 还需要操作示范, 有时还需要手把手亲自指导, 因此教师身体健康是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的根本保证, 这一点不言而喻。而实际工作中, 我们往往忽视的是指导教师的心理健康。什么是心理健康?我国教育专家刘华山教授认为:“心理健康指的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 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 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与积极的社会功能[3]。”心理健康的主要特征是:智力发展正常、情绪稳定乐观、意志品质健全、行为协调适度、适应能力良好、人际关系和谐、个性完整独立。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并非是超人的非凡状态, 也不一定在每一个方面都有突出表现, 只要在生活实践中, 能够正确认识自我, 自觉控制自己, 正确对待外界影响, 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 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指导教师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自己的事业发展, 更影响自己的学生健康成长。科学研究表明, 人的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心理健康正作用于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的人患生理疾病的相对较少。心理健康的指导教师精力充沛、才思敏捷、热情高涨、工作积极、乐观向上、人际和谐, 能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进而事业发展得比较成功;即使不成功, 也能坦然面对, 认真总结经验。相反, 心理不健康者情绪低落、状态萎靡、反复无常、怨天尤人, 他们不是在享受生命, 而是在煎熬生命, 这样对自己、对周遭都会产生不良影响。指导教师心理健康是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前提, 心理不健康的指导教师只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导教师, 一举一动, 为人师表, 一言一行, 皆成楷模;他们热爱生命, 更爱全体学生 (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 , 热爱工作, 更爱师生融融;他们敬业乐业勤业, 充分展现生命的精彩, 用精神的阳光温暖学生的心灵;他们播种耕耘收获, 诠释着生命的意义, 完整体现生命的价值, 全心追求幸福人生, 也尽情享受幸福人生。

二工程训练指导教师基本素质的培养

优秀的人才不是先天就有的, 而是后天培养和实践造就的。只有加强对工程训练指导教师的培养, 才能全面提高指导教师的基本素质[4~6]。对指导教师培养的工作, 要有计划, 要有目标, 贵在坚持。我们的培养工作侧重以下几方面。

1专业培训

定期举办专业培训和讲座, 邀请业内知名教授讲授专业知识和专业最新发展态势;开展职工技能竞赛;举办大学生创新竞赛。通过这些活动, 提高了工程训练指导教师的专业水平, 也开阔了指导教师的视野。对新加入的青年指导教师, 要开展岗前培训。

2教学实践

通过教学实践, 才能检验工程训练指导教师的教学水平, 也只有通过教学实践, 才能提高指导教师的教学水平。因此指导教师的教学时间不能少于规定的教学时数。对青年指导教师, 要选聘教学经验丰富、专业水平高、工作认真负责的指导教师为其指导教师 (师傅) , 通过指导教师 (师傅) 传帮带的作用, 快速提高青年指导教师的教学水平。

3跟踪培养

工程训练指导教师基本素质的提高, 不是激增的, 而是循序渐进的, 对指导教师的培养, 要有长期性。将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建立教学档案是跟踪培养指导教师有效方法。

4考核激励

对工程训练指导教师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行综合考核, 才能客观、公正、全面地反映其教学质量[7~9]。通过考核对指导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比, 对成绩优秀者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 如与绩效工资挂钩、授予荣誉称号等。考核和激励是途径, 提高是目的。考核与激励相结合, 才能充分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 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总之, 提高工程训练指导教师的基本素质, 是学校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一环。教育是灵魂的事业, 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要求指导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教育倡导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发展, 要求指导教师要有丰厚的知识底蕴和包容的博爱心态。总之, 只有指导教师基本素质的不断提高, 才有工程训练课程的丰富多彩, 才有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唐凯麟, 刘铁芳.教师成长与师德修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3~4.

[2]陈继兰, 秦玉花, 张天娥.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是高校实验室的灵魂[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1, 9 (2) :179~180.

[3]应湘, 向祖强.教师专业发展与学生成长[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7:126~127.

[4]张丽梅.加强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思考[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0, 9 (4) :156~157.

[5]王东梅, 龚政君, 陈钰.新形势下实验技术队伍作用的发挥[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0, 8 (3) :169~170.

[6]陈步云, 陈旭凌.浅谈我校实验教学改革的经验与体会[J].实验室科学, 2010 (2) :35~37.

[7]李静, 邹广德, 陈学星.教师教学指南[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7:2~3.

[8]李淑春.加强高校实验技术队伍的几点建议[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1, 28 (4) :173~175.

上一篇:土木工程结构检测评估下一篇:创意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