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危害分析

2024-10-24

滑坡危害分析(精选13篇)

滑坡危害分析 篇1

滑坡的形成和应对措施

说起滑坡,大家或许并不陌生。每当雨季来临,电视上隔三差五就会出现关于滑坡的报道,规模或大或小,时而伤及人命。

滑坡是如何产生的?

电视上关于滑坡的画面,大都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山区,滑坡体比较松散,下过雨或正在下雨。其实,这已经告诉我们几个滑坡发生的关键因素了。滑坡本质上是一种重力流,即物质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从高处向低处流动,因此滑坡多发生在高低起伏的山区、丘陵地带。此外,山体还需要比较松散,即内部有一些易于滑动的软弱面,这些软弱面可能是岩层原有的层面,也可能是在地质运动中产生的破裂面,长期的风化(例如流水渗透)也会产生易于滑动的风化面。满足了前述条件之后,有时候还需要有一些诱发因素。降雨就是最常见的一种——水相当于润滑剂,可是使得山体内部的粘着力小于重力产生的下滑力,诱发滑坡。此外,地震、降雪、火山等也可以诱发滑坡。近年来,人类活动也成为一个重要诱因,对山体不合理的改造、无计划的挖矿挖煤等都可以诱发滑坡。

广义的滑坡可以根据滑坡体物质组成以及滑动过程的差异,分为多个类型。滑坡体的组成可以是土质,可以是岩石碎块,甚至也可以是巨大的岩体。滑坡体的运动方式也差异巨大,可以是快速的崩塌、流动,速度每小时上百公里,也可以是缓慢的蠕滑,让人几乎无法感觉到滑坡体的运动。

滑坡的防治要贯彻“及早发现,预防为主;查明情况,综合治理;力求根治,不留后患”的原则结合边坡失稳的因素和滑坡形成的内外部条件,治理滑坡可以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着手。

消减水害

滑坡的发生常和水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水的作用,往往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因此,消除和减轻水对边坡的危害尤其重要,其目的是:降低孔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防止岩土体的软化及溶蚀分解,消除或减小水的冲刷和浪击作用。具体做法有:防止外围地表水进入滑坡区,可在滑坡边界修截水沟;在滑坡区内,可在坡面修筑排水沟。在覆盖层上可用浆砌片石或人造植被铺盖,防止地表水下渗。对于岩质边坡还可用喷混凝土护面或挂钢筋网喷混凝土。排除地下水的措施很多,应根据边坡的地质结构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加以选择。

常用的方法有:1,水平钻孔疏干;2,垂直孔排水;3,竖井抽水;4,隧洞疏干;5,支撑盲沟。

改善边坡

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提高其抗滑力,减小滑动力。常用的措施有:1,削坡减载;用降低坡高或放缓坡角来改善边坡的稳定性。削坡设计应尽量削减不稳定岩土体的高度,而阻滑部分岩土体不应削减。此法并不总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要在施工前作经济技术比较。2,边坡人工加固;常用的方法有:1,修筑挡土墙、护墙等支挡不稳定岩体;2,钢筋混凝土抗滑桩或钢筋桩作为阻滑支撑工程;3,预应力锚杆或锚索,适用于加固有裂隙或软弱结构面的岩质边坡;4,固结灌浆或电化学加固法加强边坡岩体或土体的强度;5,SNS边坡柔性防护技术等;6,镶补沟缝。对坡体中的裂隙、缝、空洞,可用片石填补空洞,水泥沙浆沟缝等以防止裂隙、缝、洞的进一步发展。

预防措施

(1)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工程。建立专业人员与群测群防相结合的监测队伍,对重要的地质灾害点建立专业队伍为主的监测网点,对其它地质灾害点建立群测群防为主、并与专业队伍指导和定期巡查相结合的监测网点,通过专业监测系统、群测群防监测系统、信息系统实现对山区地质灾害的适时监控,为政府和有关部门防治地质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防灾减灾的决策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2)建立山区地质灾害专家分析制度。某个滑坡体发生险情后,由地方政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挥部召集地灾及相关专家召开会商会,分析监测预警系统所采集的信息,判断滑坡体所处状态及预警级别,估算涌浪影响范围,形成会商意见,供当地政府决策参考。

(3)确定预警信息的发布部门、规范预警信息的发布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即将发生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发布相应级别的警报,决定并宣布有关地区进入预警期,同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并向当地驻军和可能受到危害的毗邻或者相关地区的人民政府通报。因而,预警信息应当由当地政府以正规形式明确发出,各部门根据当地政府发布的预警级别采取相应的措施。

(4)建立联动机制。山体滑坡的防灾救灾工作,涉及监测、预警、处置、救灾等方方面面,需要各单位、各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只有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有关单位整体联动、主动作为、积极应对,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山体滑坡造成的损失。

滑坡危害分析 篇2

1 滑坡的形式和分类

滑坡按照动力因素 (诱发因素) 分作地震型、崩坡型、降雨型、冲蚀型、汇水型。地震滑坡诱发因素和其他滑坡诱发因素存在很大的差异。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是斜坡体前有滑动空间, 两侧有切割面。例如中国西南、西北地区, 特别是西南丘陵山区, 最基本的地形地貌特征就是山体众多, 山势陡峻, 土壤、石块结构疏松, 易积水, 沟谷河流遍布于山体之中, 与之相互切割, 因而形成众多的具有足够滑动空间的斜坡体和切割面。广泛存在滑坡发生的基本条件, 滑坡灾害相当频繁而严重。2008年5·12汶川地震、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地震都有大量的地震滑坡产生, 雅安地震由于对滑坡的认识不足和其他一些原因, 造成多人员的伤亡。

从斜坡的物质组成来看, 具有松散土层、碎石土、风化壳和半成岩土层的斜坡抗剪强度低, 容易产生变形面下滑;坚硬岩石中由于岩石的抗剪强度较大, 能够经受较大的剪切力而不滑动。

变形滑动。如果岩体中存在着滑动面, 特别是在地震、暴雨之后, 由于水在滑动面上的浸泡, 使其抗剪强度大幅度下降而易滑动。

降雨对滑坡的影响。降雨对滑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雨水的大量下渗, 导致斜坡上的土石层饱和, 甚至在斜坡下部的隔水层上积水, 从而增加了滑体的重量, 降低土石层的抗剪强度, 导致滑坡产生。不少滑坡具有“大雨大滑、小雨小滑、无雨不滑”的特点, 一般地震后的降雨, 经常会引起滑坡。

地震形成的滑坡。究其原因, 首先是地震的强烈作用使斜坡土石的内部结构发生破坏和变化, 原有的结构面张裂、松弛, 加上地下水也有较大变化, 特别是地下水位的突然升高或降低对斜坡稳定是很不利的。另外, 一次强烈地震的发生往往伴随着许多余震, 在地震力的反复振动冲击下, 斜坡土石体就更容易发生变形, 最后就会发展成滑坡。

2 地震滑坡的形式和分类

一般认为岩性、地形地貌、坡度、地震烈度、震中距等因素对滑坡的空间分布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忽视了发震断裂的运动方式对滑坡分布所起作用。5·12汶川地震诱发的大量滑坡崩塌灾害主要沿龙门山断裂带发育。但在断裂带两侧呈不对称分布, 80%以上的滑坡、特大型滑坡主要分布于断裂带的上盘, 这一现象在汶川地震重灾区之一的北川地区表现尤为明显。北川地区地震滑坡崩塌主要分布在距断裂带5km的范围内, 上下两盘的滑坡崩塌分布在数量和面积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上盘的滑坡分布面积为下盘的8倍多;在滑坡易于发生的高程 (<1500m) 、坡度 (25°~40°) 范围, 上下两盘所占比例相当, 但是出现在下盘的滑坡数量远远低于上盘, 相同坡度范围内上盘的滑坡发育比例达到下盘的3倍以上;位于上盘并紧邻断裂带的寒武纪、震旦纪地层中的滑坡崩塌最为发育;由于汶川地震发震断层的逆冲性质, 余震及大的地表变形都发生在断裂带上盘, 地震加速度在上盘衰减速度低于下盘, 表现出一定的上盘效应.从这些分析结果可以推断, 引起研究区断裂带两侧滑坡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不是地形坡度和岩性条件, 而发震断裂的运动方式起到了主要的作用。

滑坡的失稳破坏模式:滑坡一般有以下几步形成:拉裂-断纹扩展, 趋于贯通-斜坡失稳, 凌空滑出-滑坡解体、流动-堆积。人们经常关心地震本身, 实际上次发生地震造成的滑坡有更大的破坏性, 表1列举了近几年我国发生的几次重大地震崩塌滑坡灾害。

3 地震滑坡与非地震滑坡的区别和破坏特征

为了研究滑坡体积、坡高和滑动距离的关系, 将滑坡运动前的最高点和滑坡后的最远点的连线滑坡架空坡, 其斜率为滑坡总斜率, 显然总斜率u等于滑坡最大垂直距离H与最大水平距离L的比例, 即u=H/L, 根据大量的文献得出, 地震滑坡总斜率大于非地震滑坡的滑坡总斜率, 并且随滑坡规模的增加, 同一规模等级的变化范围大于非地震滑坡, 下面对地震滑坡和非地震滑坡做了一个比较, 见表2。

3.1结构控制性

3.1.1防治滑坡的主要工程措施

我国防治滑坡的工程措施很多, 归纳起来可分为三类:一是消除或减轻水的危害;二是在易滑坡的地方改变滑坡体的外形, 设置抗滑建筑物;三是改善滑动带的土石性质。

3.1.2消除或减轻水的危害

1) 排除地表水:排除地表水是整治滑坡不可缺少的辅助措施, 而且应是首先采取并长期运用的措施。其目的在于拦截、旁引滑坡区外的地表水, 避免地表水流入滑坡区内;或将滑坡区内的雨水及泉水尽快排除, 阻止雨水、泉水进入滑坡体内导致滑坡或形成串珠堰塞湖。主要工程措施有:设置滑坡体外截水沟;滑坡体上地表水排水沟;引泉工程;做好滑坡区的绿化工作等;

2) 排除地下水:对于地下水, 可疏而不可堵。其主要工程措施有:

截水盲沟———用于拦截和旁引滑坡区外围的地下水;

支撑盲沟———兼具排水和支撑作用;

仰斜孔群———用近于水平的钻孔把地下水引出。

此外、还有盲洞、渗管、垂直钻孔等排除滑坡体内地下水的工程措施;

3) 防止河水、库水对滑坡体坡脚的冲刷, 主要工程措施有:在滑坡体上游严重冲刷地段修筑促使主流偏向对岸的“丁坝”;在滑坡体前缘抛石、铺设石笼、修筑钢筋混凝土块排管, 以使坡脚的土体免受河水冲刷;

3.1.3改变滑坡体外形, 设置抗滑建筑物

1) 削坡减重:常用于治理处于“头重脚轻”状态而在前方又没有可靠的抗滑地段的滑体, 使滑体外形改善、重心降低, 从而提高滑体稳定性;

2) 修筑支挡工程:因失去支撑而滑动的滑坡或滑坡床陡, 滑动可能较快的滑坡, 采用修筑支挡工程的办法, 可增加滑坡的重力平衡条件, 使滑体迅速恢复稳定。支挡建筑物种类有:抗滑片石垛、抗滑桩、抗滑挡墙等;

3) 改善滑动带的土石性质:一般采用焙烧法、爆破灌浆法等物理化学方法对滑坡进行整治。

由于滑坡成因复杂, 影响因素多, 因此需要上述几种方法同时使用综合治理, 方能达到目的。

4 结论

地震滑坡破坏有非常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初步探讨了岩土体地震滑坡破坏的相关问题, 取得了如下认识:

引起研究区断裂带两侧滑坡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不是地形坡度和岩性条件, 而是发震断裂的运动方式起到了主要的作用。

地震的破坏与损失令人痛心, 在痛定思痛的同时, 我们考虑如何建立与当地发展相适应的地震综合防御系统, 在公路、铁路、或人们活动频繁的区域通过一些人为的改变如:改变滑坡体外形、植被保护、做好排水系统等方式可以减小地震多发带滑坡危害, 有效提高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的综合能力, 减少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

参考文献

土坝滑坡原因分析及处理 篇3

关键词:土坝 滑坡 渗漏 灌浆处理

中图分类号:TV69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0(a)-0125-01

1 概况

德庆县境内现有54宗小(二)型以上水库,其中主坝坝型为土坝的有50宗,这些水库多建与上世纪七十年代,由于当时建坝技术水平及施工条件所限,使得水库运行多年之后,出现了一定的隐患[1]。近年来,虽然这些水库得到了有效处理,但是由于资金方面的原因,仍有3宗水库属于三类工程,可能出现土坝滑坡造成安全危害,故本文分析了土坝滑坡原因并针对性的提出处理措施。

2 土坝滑坡原因分析

造成土坝滑坡的因素较多,一般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分析这些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勘测设计方面

(1)勘测工作不细致,没有详细查证坝基淤泥层、可压缩图层或者坝脚附近是否存在淤泥质填充的深坑,或者虽然查清却没有对此进行彻底的处理,造成坝体基础载力不够,筑坝后导致剪切破坏。

(2)与坝轴线方向垂直的坝基承载力不均衡,坝体完成后会有不同程度的沉陷,容易引起滑坡。

(3)两岸岩石风化严重或有节理发育,筑坝设计时没有对此进行有效处理,筑坝完成蓄水后导致渗流,两岸土体饱和形成滑坡。

(4)设计时对筑坝土料所选指标偏高,以致设计坝坡陡于实际稳定边坡而致使滑坡。

(5)设计时对坝体进行加高加厚处理,采用骑马式填土加高时,新填的土和坝体旧土接触不好,两者之间的干容重不一致,蓄水后新填的土容易产生滑坡。

2.2 施工方面

(1)坝体设计完成后,实际施工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设计标准进行,施工使用的土料、施工技术、施工过程等没有按照标准完成,各项指数不达标,造成了土坝抗滑能力远远低于设计值。

(2)施工过程中为了降低成本、方便施工,就近采用了残积土筑坝,但未考虑其表层和底层风化程度的不同,造成坝体上下部分渗透系数不同,坝体上部图粘性小渗透系数大,坝体下部土粘性大渗透系数小,使得下游坝坡容易饱和,从而滑坡。

(3)实际施工过程中,难免遇到降雨、降雪、冰冻等天气,遇到降水时没有保护土层,夯紧表层填土,或降雪冰冻时没有处理好冰冻层,筑坝完成后会出现软弱层,易造成滑坡。

(4)由于筑坝时在坝下埋设输水管,但未正确处理输水管周围土层,没有夯实或者建设截水墙,使得蓄水后输水管向周围土体渗水,造成滑坡。

(5)土坝在加高培厚时,没有处理好新老坝体之间的接触面导致的滑坡。

(6)坝体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处理好坝体上下部的接触面,导致蓄水后接触面渗漏。

(7)施工时没有彻底处理防渗墙基础,造成基础严重渗漏引起渗透破坏造成滑坡。

(8)施工时没有严格按照设计标准建设排水棱体,或者减少棱体的数量、降低棱体的高度和级别都可能在水库蓄水后造成土坝饱和水不能排出,导致后坝坡饱和“牛皮胀”,处理不当即可能引起滑坡,甚至发生管涌。

2.3 运行管理方面

在土坝运行管理方面,也有很多因素会造成坝体滑坡。如放水速度太快,水位降落太急会造成上游坝体孔隙水下降速度跟不上,形成较大的孔隙水压力而导致滑坡。另外,土坝运行过程中,下游泥沙及某些水溶盐等淤积造成水棱体失效,导致浸润线抬高,使得土体的抗剪强度变低造成坝体滑坡。

2.4 其他原因

(1)地震产生的作用力使得滑动土体中滑动力与抗滑力发生变化而滑坡。

(2)坝区附近爆破形成的强烈冲击引起的滑坡。

(3)土坝上大量堆放物料加大了滑动力引起的滑坡。

(4)持续特大暴雨造成的坝体土饱和,降低坝体抗剪强度引起滑坡。

3 土坝滑坡机理

(1)坝体的抗剪强度小于其剪应力强度。(2)浸水或雨水使得坝体土饱和而软化。(3)坝体受振液化。

4 土坝滑坡的预防

通常滑坡是一个从量变都质变的过程,当坝坡发生明显滑动时,滑坡常会突然发生,所以,要加强监测,尽早发现滑坡征兆,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

(1)禁止坝体附近爆破,杜绝坝体迎水面炸鱼,避免爆炸对坝体的影响。坝体上要避免修建行水渠道,防止渠水渗入坝体,影响坝体稳固性。禁止在坝坡脚处附近取土挖坑。(2)避免在坝顶或坝坡上堆放物资,尤其汛期应尽量避免将防汛器材及其他物资放置在坝体上,确实需要堆放时也应分散放置。(3)控制水库水位的降落速度,避免因水位降落过快产生较大的孔隙水压力而导致滑坡。(4)为防止坝面因雨水冲刷受损,应在岸坡跟坡面接界处及下游坝面戗道上建好排水沟。(5)认真校核坝体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如稳定安全系数小于相关规定,应尽早采取相应的加固稳定措施。

5 土坝滑坡处理

滑动力超过抗滑力是土坝滑坡的主要原因,所以减少滑动力增大抗滑力是滑坡处理的原则,其具体做法为:上部减载下部压脚稳固,放缓坝坡,前堵后排避免强振等措施。

土坝滑坡时,一般会出现三种滑动圆弧,即坡脚圆、中点圆与坡面圆。坡角圆是滑动弧通过坡脚点;中点圆是圆弧的中心在坡面中心的铅直线上。对于这两种情况,应采取重力压脚或放缓坝坡,再修复坝体,根据渗透情况决定是否需要采取防渗措施。如渗漏大须采取冲抓回填或灌浆处理。若是发生坡面圆,即滑动圆弧通过坡面,可能是下部坝坡平缓,而上部坡度过陡或上部质量较差或上部土料力学指标较低。处理过程中要准确计算坝坡,防止上部坝坡过陡;若上部质量较差或上部土料力学指标较低,应修复滑体使之平顺,再在滑体下半部打一排一定深度的空洞至滑动面以下,孔洞尽量与滑动面垂直,浇注桩柱以提高坝体抗剪能力,然后进行冲抓回填进行防渗处理。

如果土坝上游正在发生退水滑坡,则应尽快停止退水,查清滑坡体的位置,用抛砂石进行临时性压脚,如需要及时放水,也需要在临时性压脚做好后,再进行放水并严格控制水位下降速度,等水库放干水以后再进行彻底处理[2]。如果发现后坝坡出现“牛皮胀”,则应采用砂碎石反滤料开沟导渗进行处理。

总之,无论采取哪种措施处理滑坡,都应结合具体情况准确计算,以达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德庆县水利电力局编写.德庆水利志[M].1993.

西河滑坡特征、成因分析及治理 篇4

西河滑坡特征、成因分析及治理

原拟定的太原-长治高速公路AK74+140~AK74+240段位于西河滑坡滑体的中后缘,为了查明滑坡对公路的危害,进行了勘察研究.文章对滑坡及相邻边坡的稳定性做出了合理的评价,获得了满足滑坡治理设计的.参数,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收到了良好的防治效果.

作 者:郑启孝 Zheng Qixiao 作者单位:山西省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院,山西晋中,030600刊 名:山西科技英文刊名:SHANXI SCIENCE AND TECHNOLOGY年,卷(期):2009“”(5)分类号:P694关键词:滑坡 成因 治理

骊山滑坡Ⅱ区变形稳定性分析 篇5

骊山滑坡Ⅱ区变形稳定性分析

骊山滑坡位于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北坡,按稳定程度将其分为六个区.I区位于华清池正上方、三元洞上下,经详勘查明是潜在的黄土及浅层基岩沿破碎基岩中缓倾角断层滑坡,已于1997年至2002年进行了工程治理,目前该区基本稳定.II区为晚照亭下方的隆起部分,以破碎基岩错落为主,上覆第四纪崩坡积物,多年来一直在发生变形.本文结合II区地质地貌及地层岩性,对多年的`监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得出该区目前的稳定性评价,为进一步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依据.

作 者:陈桂贤 宋瑞刚 李春厚 Chen Guixian Song Ruigang Li Chunhou 作者单位:西安市地质环境监测站,陕西,西安,710600刊 名:防灾科技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INSTITUTE OF DISASTER-PREVEN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年,卷(期):200911(2)分类号:P642.22关键词:骊山滑坡 破碎基岩 变形监测 稳定性

滑坡危害分析 篇6

在研究土门子滑坡地质环境和变形特征的基础上,对滑坡的成因机制、变形破坏模式及起动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滑坡为前缘牵引后缘平推式,现处于整体蠕动变形局部滑移阶段,持续强降雨是诱发其失稳破坏的主导因素,针对滑坡体可能沿多个剪出口发生变形破坏等特征、提出了相应工程防治建议,对指导该类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参考意义.

作 者:孙东晖 刘建磊 Sun Donghui Liu Jianlei 作者单位:孙东晖,Sun Donghui(中兵勘察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53)

刘建磊,Liu Jianlei(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吉林长春,130026)

灵石县翠峰山滑坡形成机理分析 篇7

【关键词】滑坡;形成机理;分析

Analysis LingShiXian Green Mountain landslide formation mechanism

Song Shuan-ping

(Third Geolog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Institute of Shanxi ProvinceYuciShanxi030600)

【Abstract】Causes Green Mountain landslide is more complex,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is paper is analyzed by the landslide factors topography, lithology, surface water, and other aspects of human activity, and for the Green Mountain landslide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ntrol measures treatment results are very successful, the reference for landslide.

【Key words】Landslide;Formation mechanism;Analysis

1. 引言

(1)灵石县城处于汾河东岸、与静升河交汇处的狭窄地带。翠峰山位于灵石县城东南角,地质环境条件较为复杂,其北坡气象局一带为一大型滑坡,长约540m,宽520m,厚约10~30m,体积约562×104m3。

(2)该滑坡为古滑坡,主要是由于静升河下切、冲刷而形成,为多级、多次、多层牵引式古滑坡,原古滑坡处于稳定状态,但自1996年7、8月该古滑坡开始复活,发生蠕滑变形,2008年变形加剧,尤以气象局一带最为严重,坡体向北西方向滑移,后缘和坡体出现大量裂缝,坡上建筑设施开裂,地表局部变形明显,滑坡体东侧前缘剪出36cm左右。

(3)翠峰山滑坡的成因较为复杂,分析其形成机理对其进行有效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滑坡形成的条件

2.1地质条件。

2.1.1岩性:在岩土层中,必需具有受水构造、聚水条件和软弱面(该软弱面是有隔水作用)等,可能形成滑坡。

2.1.2地质构造:岩体构造和产状对山坡的稳定、滑动面的形成、发展影响很大,一般在不同地层接触面、断层破碎带或节理裂隙密集带,易受水软化,形成软弱滑动面,且与坡向一致而又位于斜坡底部时,极易沿此面发生滑坡。

2.2气候、径流条件。

2.2.1气候条件:气候变化促使岩土风化,减少岩土体的粘聚力和结合力,当雨水渗入较多时,易发生滑坡。

2.2.2地表水作用:地表水下渗,增加山坡土体的含水量,使土达到塑性状态,降低土体的稳定性。当水渗入不透水层上时,使接触面湿润,减少摩擦力和粘聚力,使山坡失去稳定而下滑。

2.2.3地下水作用:地下水量的增加,使土体含水量增大,滑动面上的抗滑力减少而下滑。

2.3地形及地貌。

从局部地形可以看出,下陡中缓上陡的山坡和山坡上部成马鞍形的环状地形,且汇水面积较大时,在堆积层中或基岩面易发生滑动。

2.4其它因素。

2.4.1由于切坡不当,破坏山体的支撑部分,使山体失去平衡而下滑。

2.4.2人为地破坏自然排水系统,引起排水不畅,使坡体被浸湿。

2.4.3地震、爆破及机械振动等可能增大下滑力。

3. 滑坡形成机理分析

3.1根据上述滑坡形成原因,结合翠峰山地质环境条件及人文环境,其滑坡形成机理分析如下:

3.1.1地形地貌:该滑坡微地貌呈阶梯状,有2~4级,坎高5~10m,局部20余米,阶面宽10~15m,阶面平缓,植被发育。坡体东侧为芦子坪沟,呈南北向分布,沟长约800m,沟域面积约0.31Km2,相对高差50~85m,主沟纵坡比6~10.6‰,沟型呈窄“V”字型;西侧为气象局沟,呈南北向分布,沟长约500m,高差约100 m。这两条沟谷成为滑坡的侧向切割面,是滑坡复活的有利的地貌因素。

3.1.2地层岩性:坡体上部为第四系黄土,下部为石炭系太原组及本溪组泥页岩、砂岩互层,岩层倾向与坡向一致,泥页岩地层遇水极易软化,在地下水、地表水的作用下,形成滑移面,使古滑坡的复活存在有利的地质条件。本滑坡的蠕滑面就形成于石炭系太原组泥岩中。同时,由于该坡体为古滑坡,坡体发生过滑动,坡体岩土体的结构构造被严重破坏,岩体破碎,完整性差,岩土体强度降低,也为古滑坡的复活创造了有利条件。

3.1.3地表水:由于坡体呈阶梯状,阶面相对平缓,植被发育,地表雨水排水不畅,加之坡体上有人类居住,修建房屋等人类工程活动有填埋沟谷的现象,改变了坡体原始的排水路线,使降雨下渗加大。据调查,1996年灵石县降雨量较往年偏多约60mm,该年滑坡就有复活迹象,在芦子坪、东圪塔村有多户居民的房屋出现裂缝,但由于当时人们的防灾意识差,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可见地表水的入渗对滑坡的复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1.4人类活动因素:

(1)原古滑坡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在修建翠峰山住宅小区的过程中,由于工程建设的需要,对坡体前缘进行了大量的切坡削方,坡体前缘形成高陡临空面,使坡体失稳发生滑移,在切坡坡脚清楚可见滑移面、剪出带和滑动体。同时历史上当地村民傍山而居,在坡体上修建村庄,如芦子坪、东圪塔、陈家庄等村庄就坐落在滑坡体上。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居民进入县城,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大量的修建房屋、道路,人类活动加剧,局部有切坡现象,也有填埋沟谷现象,一方面切坡扰动坡体,另一方面填埋沟谷改变了原始的排水线路,这些人类活动是古

滑坡复活的重要因素。

(2)古滑坡的存在,说明本区具备形成滑坡的环境地质条件。古滑坡本处于稳定状态,因坡体前缘人工挖方削坡、坡上居民房屋建设及人工填沟等人类工程活动产生了对古滑坡稳定的不利因素,近几年来罕见的连续强降雨入渗使滑带抗剪强度降低,滑体重度增加,抗滑力减小,下滑力增大,破坏了古滑坡坡原有的应力平衡,致使古滑坡复滑。

3.2综合分析,前缘人工挖方削坡及近年来罕见的连续强降雨是诱发灵石县翠峰山古滑坡复滑的主要因素;房屋修建及人工填沟等人类工程活动对古滑坡稳定性产生的不利影响为次要因素。

4. 滑坡治理措施

根据滑坡形成的机理,对该滑坡采取的治理措施主要为:

4.1提高滑动面的抗剪强度。

由于滑动带岩土为软质岩,风化程度较高,强度低,特别是地表水渗入后抗剪强度会进一步降低。设计设置截排水沟截排坡体的地表雨水,以减少地表雨水的渗入;设计渗水盲沟以疏排坡体地下水。

4.2设置抗滑构筑物。

在滑坡前缘部位和中部设置抗滑桩进行支挡,抗滑桩截面为3m×2m,桩间距为5m,桩长20~30m;设置桩间设置钢筋混凝土挡板墙,以增强抗滑桩的整体性、稳定性。坡脚设置浆砌石挡墙。

4.3刷坡防护。

对滑坡前缘高陡土质边坡进行刷坡防护。

4.4坡体防护。

对滑坡前缘土质坡面进行浆砌石护坡,防止地表雨水对坡体的冲刷。

4.5防治监测。

包括施工安全监测、防治效果监测、动态长期监测,以施工安全监测和防治效果监测为主。

5. 结语

对滑坡形成机理的有效和正确分析,是滑坡治理的前提条件,决定着滑坡治理措施的是否合理。翠峰山滑坡的经过治理以后,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彻底消除了隐患,确保了翠峰山住宅小区及坡体上下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滑坡危害分析 篇8

哀牢山芭蕉树滑坡地质力学模型及诱因分析

芭蕉树滑坡位于云南省衷牢山东麓,发生于8月14日.本文详细介绍了芭蕉树滑坡的基本工程地质特征,并由此概化出滑坡形成的地质力学模型;应用极限平衡法对天然状态及暴雨状态下斜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芭蕉树斜坡在不考虑暴雨作用下处于稳定状态,而在暴雨触发作用下将失稳滑动.

作 者:李传宝 徐彩风 LI Chuan-bao XU Cai-feng  作者单位: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63 刊 名:安徽地质 英文刊名:GEOLOGY OF ANHUI 年,卷(期): 19(2) 分类号:P694 关键词:滑坡   地质力学模型   暴雨  

滑坡危害分析 篇9

我国国土面积十分广阔。且地形复杂多样,地貌奇特,且我国属于地质灾害发生较频繁的国家,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主要包括山体滑坡、泥石流、山洪等地质灾害。近年来,我国加大对滑坡防治措施的探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不管是减载、排水,还是支挡等方法,都与爆破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如何有效进行爆破技术是诸多研究者研究的重点。

1 简述滑坡防治工程的基本理论

近年来,岩土工程理论以及相关技术为滑坡防治工程的高效进行提供有效保障,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由于地质体的复杂多变,导致滑坡防治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原有的相关理论、技术已经难以满足滑坡防治工程的基本要求,从而推动相关研究人员不断拓展,实现滑坡防治工作的新发展。

1976地质工程专着出版,其作者为美国地质专家;断裂岩体讨论成为90年代国际会议的热点,其中著名的地质咨询公司ITASCA以地质工程的相关术语为基础,设计出能准确解决复杂地质体工程的相关问题的软件,为地质工程发展提供有效助力,例如3DEC、FLAC等。胡海涛、梁炯均于1992年对地质工程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践运用;孙广忠于、罗国煜于分别进行相关的技术与理论探究。

近几年,由于新奥法技术与挪威法技术的引进,为我国滑坡防治工程注入了新鲜血液,有效实现了主动支护与被动支护的结合,抗滑桩以及挡土技术成为滑坡防治的有效方法之一,促进我国滑坡防治技术的提高,保障其防治效果。通过灾害体治理灾害体,以灾害体的不良地质过程为的手段,达到改良不良质地体过程的目的,有效充实了我国滑坡防治的基本理论,为滑坡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依据。

2 探究滑坡防治工程中控制爆破技术的应用

控制爆破技术是滑坡防治工程中的有效措施之一,也是基本措施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滑坡防治工程中应合理采用控制爆破技术,保障滑坡防治的效果。下面,笔者将从排水工程、削坡减载、滑带土改良、抗滑工程几方面进行爆破技术运用分析。

2.1 爆破技术中的排水工程

滑坡的稳定性受到滑体位置的内地下水位的影响。滑坡常发生于雨水特别多的季节,尤其是暴雨和久雨。雨水较多时,通过地表水、地下水进行拦截,从而有效控制地下水位,达到滑坡稳定性提高的效果。常使用的排水方法主要有深层地下排水、浅层地下排水、地面排水。排水平洞一般安置于较稳定的土层理,竖井是深层地下排水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为缩短工期,加快施工进度,节约施工成本,在进行竖井挖掘时一般采用爆破控制技术。

在排水工程中运用爆破控制技术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首先,进行滑坡体坡脚压脚。其次,在滑坡体地表建立相应的集水沟,用以进行地表排水。最后设置合适排水洞。一般情况下,排水洞的拱顶和边墙均不稳定,因此,在利用台阶进行施工的基础上,借助周边预留减震孔,实施上下掏槽的爆破技术,保证排水洞的实用价值,促进排水工程顺利完工。

2.2 爆破技术中的削坡减载

针对推移型滑坡,主要在滑坡中上部的主滑段进行削坡减载,达到降低其下滑力的目的。而滑坡防治的有效措施之一是通过对滑坡前部堆土石进行压脚,达到抗滑力增加的效果。

针对滑坡体上部较厚,滑动面十分陡峭,且地处郊区或者人烟稀少的地方,在没有重要工程设施的`前提下,可采用削坡减载。其中,开挖的土石可放置于压脚。如果削坡会导致上方或两则坡体出现不稳定状态,或者迫使居民和其他重要工程搬迁,亦或是土石运输距离太远,均不宜采用削坡减载的方法。

如果岩石或坚硬土体组合而成的滑坡,在削坡减载过程中最宜采用爆破控制技术,其有利于缩减工期,提高工作速度,减少工程成本。由于滑坡体由不同的物质和形式组成,因此,在控制爆破技术运用时必须以其作为依据。台阶控制爆破技术与硐室控制爆破技术是较常用的控制爆破技术。

2.2.1台阶控制爆破技术的使用台阶控制爆破技术具有适用性强、较灵活等特点,其能有效控制爆破规模以及爆破振动,是最常使用的滑坡防治工程削坡减载爆破技术。其施工程序较简单,简言之为从上到下、分层开挖。通过微差起爆达到控制单段起爆的药量,从而降低爆破的振动。在进行微差起爆时,以爆破规模为依据,合理选择排间微差、孔间微差、孔间孔内微差等。在岩体具体条件基础上,进行光面爆破和预裂爆破,以及适时借助爆孔或预裂孔前设置缓冲孔,进行爆破缓冲,从而保障边坡开挖轮廓的质量。

2.2.2硐室控制爆破技术的使用硐室爆破技术具有成本低,对施工设备要求低都能特点,其施工速度较快,施工工期较短,主要形式包括集中药包和条形药包两种。硐室爆破技术于20世纪90年代已进行过有效探讨,但诸多工程担心采用硐室爆破会引起滑坡失稳以及相关的次生灾害,导致硐室爆破技术的运用受到限制,真正运用硐室爆破技术的案例微乎其微。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近年来,硐室爆破技术得到一定发展,且运用成功的案例逐渐增加,显示出硐室爆破技术的使用价值。

2.3爆破技术中的滑带土改良

滑带土不良将影响滑坡防治工程的正常运行,影响滑坡防治效果。因此,针对部分地区的滑带土不良现象,可通过提高带土强度的方式,达到防止滑坡滑动的目的,其中钻孔爆破是其主要方法。钻孔爆破是在已有的钻孔孔底,通过炸药实行爆破,破坏滑动面的完整性,从而形成低强度带。与此同时,混合岩石碎块与滑面上附着的土体,使其滑动力得以降低,增强抗滑力。该方法主要优点在于施工技术难度低,应用简单且十分便捷,其有效结合化学、物理的相关知识、理论,达到加固滑坡的目的,其效果十分显着。从理论出发,钻孔爆破技术对滑带土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是进行滑带土改良的有效措施之一,但由于技术上的欠缺,此方法未得到有效运用,实践实例较少。

2.4爆破技术中的抗滑工程

抗滑工程是滑坡防治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即抗滑桩、阻滑键、抗滑挡墙,其中控制爆破技术常运用于抗滑桩孔和阻滑键洞井开挖。

2.4.1抗滑桩中使用控制爆破技术抗滑桩的灵活性较强,对滑坡扰动小,且适用范围较广,主要用于不同规模和不同类型的滑坡,特别是滑坡体破碎、滑坡床坚硬完整的滑坡,是较常用的抗滑措施,在滑坡防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抗滑桩属于被动受力结构,需通过嵌入滑床,起到稳定岩土地层的效果,多为风化程度不一的岩层。在对滑坡体内开挖钻孔过程中,易遇到较大快的岩石,例如漂石、孤石等。以上情况导致人工挖掘以及机械挖掘的难度增大,严重影响工程速度。因此,在进行抗滑桩工程时应适当运用控制爆破技术。通过光面护壁爆破技术的运用,致使桩孔开挖的速度大大提升,有效缩减工期,实现桩孔壁岩体不受损害,并取得较好的成果。

2.4.2阻滑键中使用控制爆破技术阻滑键主要用于滑动面十分清楚、单一且滑动带软弱以及上下岩体均较完整的岩质滑坡和危岩。其设计思路是针对具有一定高程范围内的滑带而言,通过钢筋混凝土实现置换,从而提高滑带的抗剪强度,提高工程质量,实现治理目标。

3 结语

总而言之,控制爆破技术是滑坡防治工程中的有效措施之一,有利于提高滑坡防治工程的效率,保障滑坡防治工程工作有序开展。因此,在滑坡防治工程中应在排水工程、削坡减载、滑带土改良、抗滑工程等相关环节合理、适当运用控制爆破技术,体现爆破技术在滑坡防治工程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其价值,为高效完成滑坡防治工程工作提供保障,促进我国滑坡防治工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苗胜坤。滑坡防治工程中控制爆破技术的应用[J].爆破,,29(4)。

[2]李占丽。滑坡防治工程中控制爆破技术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30)。

[3]唐然。监测技术及其在滑坡防治过程中的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

[4]张金朋。阳坡里隧道洞口滑坡稳定性分析及防治工程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2.

[5]殷跃平。中国滑坡防治工程理论与实践[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01:8-12.

滑坡危害分析 篇10

关键词:滑坡;稳定性;工况

1 工程概况

普光气田地面集输工程位于四川省达洲市宣汉县普光镇,其主体开发规模为年产天然气120亿方,为开发气田,需要铺设管道及修建道路。

2 工程地质条件

(1)气候。本区降雨丰沛,多年平均降雨量1049.30mm,年降雨量最大值1356mm, 月最大降雨量445.9mm,日最大降雨量371.3mm。

(2)地层。场区附近出露及钻探揭露地层主要为侏罗系上统遂宁组泥岩和第四系崩坡积崩坡积块石土、冲洪积卵石土以及少许人工填筑土。

(3)构造地质及地震。勘察区位于黄金口背斜北东翼,岩层单斜产出,倾向76°,倾角10°。

场区属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抗震设防烈度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为II类建筑场地,设计特征周期0.35S,属于抗震不利地段。

另查阅县志,整个宣汉县境尚无地震活动的记载。因此总体上区域稳定性良好。

(4)影响滑坡因素。

①破碎岩体。勘察区位于北西向大巴山弧形褶皱带与北东向新华夏构造体系复合部位,构造挤压对滑床岩体完整性坡坏较大,滑床岩体完整性差,破碎的滑床岩体对防治工程的抗滑能力及抗锚固(抗拔)能力将产生不利影响。

②后河。后河由北向南从滑坡体前沿流过,滑坡体位于后河上游与中游的过渡带,雨季时,湍急的后河河水对滑坡前沿的改造作用明显,同时雨季时急剧升降的河水对滑体土抗剪能力影响较大,直接影响滑坡抗滑段的阻滑能力,对滑坡的稳定性影响较大。

3 滑坡基本特征及类别

(1)滑坡空间形态。滑坡属构造侵蚀河谷(后河)岸坡地貌。滑坡平面呈扇形,空间呈座椅状,其前缘位于后河河床中碎石土与卵石土的分界面,后缘为岩土界面,相对高差约152m。滑坡体剪出口位于后河河床310-315m高程之间,据滑坡体堆填的微地貌,确定滑坡主滑方向为230°。滑面为基岩顶面,地面未见拉张裂缝发育,

(2)滑坡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

①滑体。滑体土主要由块石土组成,块碎石呈棱角状,杂乱堆积,时有架空现象,粒径一般20mm-1000mm,最大达5000mm,占土体总量约40%-70%,空间分布不均,结构稍密-中密,钻进中部分钻孔循环水漏失。碎块石间为细(角)砾及紫褐色低液限粘土充填,土体中孔隙发育,粘粒含量占碎石土总量约40%,呈硬塑状。该土层分布于整个滑坡范围,滑体中部钻孔揭露最大厚度29.10m,滑体前缘分布最低高程310-315m,与下伏冲洪积卵石土相接触。

②岩土界面。此次勘察未揭露有真正意义上的滑带,滑坡滑面为假想的岩土界面,部分钻孔揭露在岩土界面处有厚度约100-600mm的低液限粘土层,呈可塑状,韧性好,透水性差,含有直径小于20mm的砾石,砾石含量约30%,呈次棱角状-次圆状,砾石与低液限粘土粘结紧密,该低液限粘土层分布不连续。

②滑床。滑床岩性为侏罗系上统遂宁组(J3S)泥岩,表面岩体较破碎,基岩顶面风化强烈。基岩顶面坡度5°-30°,局部达60°,由滑坡后缘至前缘坡度逐渐降低,基岩面坡度中部较陡,前缘和后缘较平缓,尤其前缘坡度一般小于10°,滑坡范围内基岩面形态在横向上呈折线型,具明显的圈椅状。

(2)滑坡水文地质。

①地表水系。滑坡处于侵蚀河谷岸坡地带,总体坡度较陡。后河从滑坡体前缘流过,后河蓄水期河水对滑坡体的影响体积约五分之一,汛期时最大影响体积达三分之一,滑坡区无其它地表水体分布。

②地下水特征。滑体块石土为透水层,浅部的渗透系数大于深部的渗透系数。长期降雨或暴雨下,渗入滑体土中的地下水具有渗透快,径流途径短,排泄快的特点。大气降雨入渗到岩土界面形成地下渗流的可能小,即在暴雨工况下,不会形成动水压力。在后河河水影响区域外的滑体土中,无稳定的地下水位。在后河河水影响区域内,滑体地下水位与后河水位近水平,后河水涨落不会在滑体中形成静水压力,滑体地下水位随后河水位涨落而同步变化。

4 滑坡稳定性分析评价

(1)滑坡稳定性分析。

①滑坡变形特征及发育史。据调查,该滑坡为古滑坡体,约150多年前发生过滑动,之后未再发生变形滑动,现地表为发现有土体中的柔性变形裂缝和建筑物的刚性变形裂缝。现地表仅在滑坡边界可以看到滑坡变形滑动后地表水微循环改变后冲刷的滑坡周界,从远景照片可以明显看到滑坡中前缘呈隆起的鼓丘状。

②滑坡类型及变形破坏模式。滑坡属地表古崩积土沿岩土界面滑动的滑坡,属于大型深层土质滑坡。滑坡变形方式为自后缘向前部推移式滑塌。

③滑坡稳定性判断。通过野外勘察表明,岩土界面为连续贯通面,滑坡区地表未见拉张裂缝发育,滑面特征不明显,宏观判断滑坡处于欠稳定—基本稳定状态。

(2)滑坡稳定性计算。

①计算剖面。选择对应滑坡主滑方向工程地质剖面进行计算。(计算模型如图2)。

②计算方法及公式。折线形滑面,采用传递系数法计算。计算公式:

Fs=∑n-1i=1(Ri∏n-1j=iψj)+Rn∑n-1i=1(Ti∏n-1j=iψj)+Tn

③计算工况。滑坡区附近后河水位一般保持在328.0m左右,后河50年一遇最高洪水位约342.0m,后河常年畜水位和最高洪水位对滑坡前缘有影响,计算工况须考虑地下水的影响,勘察区属地震基本烈度Ⅵ度区,不考虑地震荷载。

工况一:自重+天然状态+后河常年蓄水位。

工况二:自重+ 50暴雨(连续降雨)+后河最高水位。

④计算条件及参数选取。滑体为块石土,为透水层,在持续降雨条件下,滑体土能达到饱和状态。滑体临空面为陡坡,地面坡度较陡,入渗降雨在岩土界面形成统一的较大的地下渗流可能性小,在稳定计算时(工况二)不考虑地下水(动水压力)的影响,同时组成滑体的块石土渗透性好,在后河河水急剧升降的过程中形成静水压力的可能性小,计算时亦未考虑静水压力的影响。滑坡体上的居民少,在稳定性计算分析时地表荷载不再考虑,具体取值如下。

块石土天然状态下:容重:21.9KN/m3;浮容重:12KN/m3。内聚力:水上部分取19.3Kpa,水下部分;10.7Kpa。内摩擦角:水上部分取28°,水下部分取25.2°。

块石土饱和状态下:容重:23.1KN/m3;浮容重:12KN/m3。内聚力:水上部分取12.4Kpa,水下部分;10.7Kpa。内摩擦角:水上部分取26.6°,水下部分取25.2°。

卵石土天然状态和饱和状态下:综合内摩擦角统一取25°。

低液限粘土天然状态和饱和状态下:内聚力:13.2Kpa;内摩擦角:12.3°。

(3)滑坡稳定性综合分析。

据采用条分法进行的滑坡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滑坡在工况1下处于基本稳定-稳定状态,暴雨在工况2下处于欠稳定状态。综合判定,滑坡在天然状态下处于欠稳定-基本稳定状态,暴雨状态下处于欠稳定状态。

5 结论与建议

滑坡现状处于基本稳定-稳定状态,50年一遇暴雨及极端条件下滑体处于欠稳定状态。如不对滑坡进行有效防治,则不能进行后河大桥和后河悬索的建设。

如后河大桥和后河跨越不另选址,则在建立完善地表排水系统的基础上,根据滑坡的稳定情况、纵向剩余下滑力的大小及分布,建议采用两级支挡进行防治。

参考文献

滑坡危害分析 篇11

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对猴子石滑坡稳定性影响分析

研究了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对猴子石滑坡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渗流场分析,获得不同水位及水位不同消落速度时的稳定及非稳定渗流场;在此基础上,进行滑坡稳定性计算,以讨论水库蓄水及水位消落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位消落速度越快,对滑坡的稳定越不利;滑体透水性越差,水位消落时滑坡稳定性降低越明显.讨论的.分析思路和计算方法可以合理分析滑坡在不同水位和水位消落速度时的稳定性,并可作为三峡水库运行调度时水位消落速度控制范围的论证依据.

作 者:林仕祥 张奇华 黄振伟 LIN Shixiang ZHANG Qihua HUANG Zhenwei  作者单位:林仕祥,黄振伟,LIN Shixiang,HUANG Zhenwei(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10)

张奇华,ZHANG Qihua(长江科学院,湖北,武汉,430010)

刊 名:资源环境与工程 英文刊名:RESOURCES ENVIRONMENT & ENGINEERING 年,卷(期): 23(z2) 分类号:P642.22 关键词:三峡水库   水位消落   猴子石滑坡   滑坡稳定性   渗流分析   极限平衡分析  

常见垃圾食品及其危害分析 篇12

常见的垃圾食品及其危害分析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不仅有极尽奢华、极具品位的“满汉全席”,还有川、粤、鲁、京等各具风味的八大传统菜系。而且随着西方饮食文化的不断渗透,人们的饮食变得日益多元化,方便、快捷的食品不知不觉间已充斥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直至“垃圾”食品一词的出现,才使我们蓦然发现,填进腹中的“美味”,竟有许多是后患无穷的“垃圾”食品。对于垃圾食品,我们应该要清晰地意识到它们的危害性,与之拉开距离。下面简单地分析一下被称为“十大国际垃圾食品”的危害性。

1,油炸食品。以美式快餐为代表的油炸食品,充斥着全世界范围内的快餐行业,不管男女老少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这一“垃圾”的侵袭,即使专家不断地呼吁,即使国人极力地排斥,都不能动摇它们的地位。此类食品热量高,含有较高的油脂和氧化物质,经常进食易导致肥胖,是导致高脂血症和冠心病的最危险食品。在油炸过程中,往往产生大量的致癌物质。已经有研讨表明,常吃油炸食品的人,其部分癌症的发病率远远高于不吃或极少进食油炸食品的人群。

2、罐头类食品。不论是水果类罐头,还是肉类罐头,其中的养分素都遭到大量的破坏,特别是各类维生素几乎被破坏殆尽。另外,罐头制品中的蛋白质经常涌现变性,使其消化吸收率大为下降,养分价值大幅度“缩水”。还有,很多水果类罐头含有较高的糖分,并以液体为载体被摄进人体,使糖分的吸收率因之大为增高,在进食后短时间内导致血糖大幅攀升。同时,由于能量较高,也有导致肥胖之嫌。

3、腌制类食品。泡菜和咸菜是中国、日本、朝鲜的传统食品,腊肉也是很多国家的特色风味。腌制食品在腌制过程中,需要大量放盐,这会导致此类食品钠盐含量超标,造成经常进食腌制食品者肾脏的累赘加重,发生高血压的风险增高。还有,食品在腌制过程中可发生大量的致癌物质亚硝胺,导致鼻咽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病风险增高。此外,由于高浓度的盐分可严重损害胃肠道粘膜,故常进食腌制食品者,胃肠炎症和溃疡的发病率较高。

4、加工的肉类食品(火腿肠等)。肉松和香肠已经是每个家庭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道风景了。这类食品含有一定量的亚硝酸盐,故可能有导致癌症的潜伏风险。此外,由于添加防腐剂、增色剂和保色剂等,造成人体肝脏累赘加重。火腿等制品大多为高钠食品,大量进食可导致盐分摄进过高,造成血压波动及肾功效损害。美国一项研究证实,吃太多香肠及其它加工过的肉类食品,会增加患胰腺癌的风险。

5、肥肉和动物内脏类食品。此类食品固然含有一定量的优质蛋白、维生素和矿物质,但肥肉和动物内脏类食品所含有的大量饱和脂肪和胆固醇,已经被判断为导致心脏病最主要的两类膳食因素。长期

大量进食动物内脏类食品可大幅度地增高患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如结肠癌、乳腺癌)的风险。

6、奶油制品。常吃奶油类制品可导致体重增长,甚至涌现血糖和血脂升高。饭前食用奶油蛋糕等,还会使食欲下降。高脂肪和高糖成分经常影响胃肠排空,甚至导致胃食管反流。很多人在空腹进食奶油制品后涌现反酸、烧心等症状。

7、方便类食品(方便面和膨化食品)。此类食品属于高盐、高脂、低维生素、低矿物质类食品。一方面,因盐分含量高增长了肾负荷,会升高血压;另一方面,含有一定的人造脂肪(反式脂肪酸),对心血管有相当大的负面影响。加之含有防腐剂和香精,可能对肝脏等有潜伏的不利影响。

8、烧烤类食品。含有强致癌物质三苯四丙吡。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报告称,烧烤食品有强“毒性”。

9、冷冻甜品类食品。这类食品包含冰淇淋、冰棒和雪糕等。这类食品有三大问题:因含有较高的奶油,极易导致肥胖;因高糖,会使食欲下降;还可能由于温度低而刺激胃肠道。

10、果脯、话梅和蜜饯类食品。这类物质含有亚硝酸盐,在人体内可结合胺形成潜伏的致癌物质亚硝酸胺;含有香精等添加剂可能损害肝脏等脏器;含有较高盐分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和肾脏累赘加重。常食用垃圾食品易患抑郁症

英国最新研究发现,垃圾食品不仅会导致肥胖等身体疾病,还会诱发精神疾病,让人更易抑郁。这一研究结果登载于《英国精神病学杂志》。平时多食用高脂肪、加工类和甜品的人比果蔬、鱼类产品爱好者患抑郁症的几率高58%。研究人员让3486名55周岁左右的英国公务人员填写一份饮食习惯的调查问卷。5年后,再让这些人填写抑郁自测问卷。分析显示,食用垃圾食品多的人5年后患抑郁的比例明显高得多。

常食垃圾食品易引发暴力倾向

英国牛津大学的科学家发现,长期吃垃圾食品可能会增加暴力行为。研究显示,吃垃圾食品的人更愿意用暴力行为解决问题,脾气也更坏。科学家解释说,当大脑极度缺乏重要营养成分,尤其是缺乏大脑神经元的重要组成成分欧咪伽-3脂肪酸时,大脑会失去灵活性,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受损,暴力倾向增加。而垃圾食品营养成分单一,长期食用会造成营养缺失。

滑坡危害分析 篇13

【关键词】三峡库区;吴家院子滑坡;稳定性;塌岸预测;渗透力Sarma法

0.引言

长江三峡库区地形条件、自然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环境容量有限,暴雨、洪水频繁,是我国地质灾害的多发区和重灾区[1]。滑坡是山区的一种多发地质灾害类型,是全球三大地质灾害之一[2-4]。随着三峡水库的正常运行,库水位每年将发生周期性变化,吴家院子滑坡的稳定状况将受其严重影响。

本文充分分析了该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以定性分析为主进行了参数选取,借助多种计算手段,着重研究吴家院子滑坡的稳定性,研究该滑坡特征及发展趋势,这对该区库岸滑坡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滑坡区工程地质概况

1.1地形地貌

吴家院子滑坡位于神农溪右岸斜坡上,斜坡坡顶高程约820m,斜坡前缘直抵河面,现水面高程约145m,相对高差约675m,斜坡结构类型为斜逆向坡,坡体表面陡缓相间呈折线形。斜坡前缘较陡,坡度一般25~45°,局部地段坡度达65°,中部稍缓,坡度约为20~30°,上部较陡,坡度约为30~40°。斜坡纵向发育4条冲沟,切割深度10~20m。

1.2地层岩性

根据前人资料及地表调查,滑坡区内主要出露三叠系中统巴东组第一、二、三段及各类不同成因的第四系地层,区内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介质岩类、较坚硬~较软层状碎屑岩岩类及较坚硬~较软层状碳酸岩岩类。

1.3地质构造

滑坡区区域构造上地处川东褶皱束东段的奉节复向斜构造带,构造带呈东西向展布,次级背、向斜相间排列。滑坡区位于其间的黄家河向斜北翼,黄家河向斜总体延伸长度大于30km,轴向近东西,核部地层为三叠系中下统地层,岩性为较软岩,发育次级褶皱;距滑坡区较近的断裂主要有灯草池断裂,其位于吴家院子西侧约3km地带,走向呈近东西向,为压性兼反扭性断层,长7km,倾向南东,倾角65°。滑坡区岩层产状较稳定,总体为200~230°∠20~35°。

2.滑坡基本特征及成因分析

2.1滑坡基本特征

吴家院子滑坡位于神农溪右岸斜坡上,主滑方向80~90°,后缘高程560m左右,呈弧状,上部地形较平缓,坡度为25~30°,两侧以纵向发育的冲沟为界,滑坡前缘直抵河面,高程135m左右,前后缘高差约425m。滑坡平面形态呈箕形,前缘宽1000m,后缘宽550m,平均宽800m,纵长1030m,面积约0.82km2。根据钻探及物探资料,滑体厚度29.1~69.0m,平均厚度为48.0m,总体积约3950×104m3。

2.2滑坡成因分析

该滑坡是在上述配置有利的地质环境条件下,由软弱地层物质基础、斜坡岩体介质结构致滑效应及构造条件等内因与降雨及枯洪季节河流水位变化等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吴家院子滑坡变形破坏发展史,结合地表调查和对当地居民的访问,认为影响该滑坡稳定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河流侵蚀作用、降雨、三峡水库蓄排水、不合理人类工程活动、地震效应。

3.滑坡稳定性评价

3.1模型与参数确定

3.1.1滑面确定

该滑坡滑面的确定,是依据钻孔确定滑带位置,结合探槽、地表工程地质测绘及物探等资料确定综合主滑面,并绘制纵向主勘探线工程地质剖面图,然后进行稳定性计算。

3.1.2计算条块划分

根据滑坡主滑方向及勘探剖面布置情况,本次选取A-A′主剖面作为本次滑坡稳定性计算剖面。根据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差异,结合地面坡形、主滑面位置及地下水位线等变化特点,将其划分为若干个条块。典型计算剖面及计算模型见图1、2所示。

3.1.3计算工况

根据《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技术要求》,确定该滑坡按以下七种工况进行稳定性计算:

①自重+地表荷载+现状水位(145m水位)。

②自重+地表荷载+156.1m水位+非汛期20年一遇暴雨(q枯)。

③自重+地表荷载+175m水位+非汛期20年一遇暴雨(q枯)。

④自重+地表荷载+145m水位+20年一遇暴雨(q全)。

⑤自重+地表荷载+156.1m水位+20年一遇暴雨(q全)。

⑥自重+地表荷载+162.1m水位+50年一遇暴雨(q全)。

⑦自重+地表荷载+水位从175m降至145m。

3.1.4计算参数确定

(1)滑体重度及抗剪强度。

该滑坡滑体物质成份主要为碎块石土,根据滑体室内试验重度平均值,确定滑体天然重度20.85kN/m3,饱和重度21.11kN/m3。滑体抗剪强度根据滑坡区地表同类岩土体自然稳定坡角,并参照邻区滑坡滑坡资料综合确定,其天然内聚力取16.0kPa,内摩擦角取25.0°。

(2)滑带抗剪强度。

该滑坡滑带物质成份主要为角砾土,其抗剪强度指标采用室内试验分析、反演分析及工程地质类比三种方法综合确定。

3.2计算方法选取

3.2.1滑坡稳定性计算方法

在计算该滑坡稳定性时,根据现场勘探及室内资料分析, 吴家院子滑坡的滑面为折线型,故滑坡稳定性定量分析,可在考虑动水压力的情况下,分别利用考虑渗透力的不平衡推力法[9]和考虑渗透力的Sarma法[10]进行稳定性计算。其中考虑渗透力的Sarma法作为校核计算方法。更详细的计算方法可参见相关文献。

3.2.2动水压力计算方法

这里采用南京大学陈强[11]的有关论述进行动水压力的计算,动水压力是指地下水在渗流过程中所施加于边坡岩块、裂隙或颗粒的力( ),其大小等于渗流水体的体积(D)、水的容重(V)和水力梯度(γW)的乘积,即公式:D=VγWI。

3.3稳定性计算结果及评价

3.3.1计算数据

首先在各种工况计算剖面图上按坡型、滑面产状及地下水位线将各滑体划分成若干垂直条块,然后从Cad中采集各种工况下的各条块分界处的地形、滑面、水位高程数据。

3.3.2计算结果

根据上文提到的滑坡稳定性的两种计算公式,稳定性计算结果见表1。

3.3.3稳定性评价

滑坡稳定性计算表明:库水位在低位(145m)运行时,在现状及暴雨影响下(工况1、工况4),K=1.14~1.22,大于1.15或接近1.15,滑坡整体均处于稳定状态;库水位在高位(156m、162m及175m)运行时,在暴雨影响下(工况2、工况5、工况6、工况3),K=1.04~1.09,处于1.05左右,滑坡整体处于较稳定~临界失稳状态;库水位在175→145m变化过程中,若不受暴雨影响(工况7),K=1.16,大于1.15,滑坡整体稳定。库水位162m+暴雨条件(工况6),为该滑坡稳定性最差的工况组合。

3.3.4塌岸预测

吴家院子滑坡滑体物质主要为碎块石土,碎块石成份与下伏基岩基本一致,主要为三叠系中统巴东组砂泥岩。三峡水库蓄水后,滑坡范围内库岸长810m,多属土质库岸,但滑坡区岸坡属于下缓上陡型,库岸再造问题不甚突出。塌岸预测方法采用卡丘金图解计算法。

根据滑坡区地表稳定斜坡坡角调查,并参照邻区类似岩土体水上、水下坡角稳定值,综合确定该滑坡塌岸预测选用的土体稳定坡角为:水下坡角16°,水上坡角25°;斜逆向泥质粉砂岩岩质岸坡稳定坡角为:水下坡角25°,水上坡角32°。

4.结论

通过室内试验、工程地质类比及反演等方法,对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进行综合取值,并对滑坡7种工况进行了稳定性计算,评价吴家院子滑坡在三峡库水位年复一年的升降变化过程中,滑坡区库岸将不可避免的产生一定规模的塌岸,随着滑坡前缘不断滑塌,滑坡整体稳定性将进一步降低;当库水位在高位运行时,在外部不利因素(暴雨、人工加载及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等)诱发下,滑坡可能发生局部蠕滑变形,甚至产生整体失稳。吴家院子滑坡目前稳定性系数安全储备不高,在三峡水库库水位年度升降变化及暴雨条件下,滑坡将处于临界失稳状态,可能发生整体复活。

根据吴家院子滑坡的实际条件,提出如下合理建议:

(1)吴家院子滑坡失稳的危害性巨大,建议对该滑坡进行长期安全监测,并辅以必要的防治工程措施。防治工程目标原则建议: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长期安全监测为主,工程措施为辅;工程措施以水土保持工程为主,排水工程为辅。

(2)推荐采用为排水沟植被防护等综合措施,可在滑坡两侧布置两条纵向排水沟,排水沟可充分利用现有天然冲沟,在滑坡后缘及中前部横向布置两条横向排水沟,使其与纵向排水沟相接,排水沟尺寸要足以保证在暴雨情况下滑坡区地表水能正常排泄。在滑坡区进行退耕还林工作,减少人类种植活动,以减少区内地表水入渗,减缓区内水土流失。

(3)建议对滑坡整体建立地表位移监测和主纵向剖面进行深部位移监测及地下水动态观测;并将仪器监测与地表巡视监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参考文献】

[1]吴亚子,傅荣华,王小群.三峡库区奉节县某滑坡特征和稳定性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05,(01):125-128.

[2]AleotiP,Chowdhury R.Landslide hazard assessment:summary review and new perspectives[J].Bull Env,1999,58(1):21-24.

[3]AraiK,Tagyo K.Determination of noncircular slip surfaces giving the minimum factor of safety in slope stability analysis[J].Soils and Foundations,1985,25(1):43-51.

上一篇:李叔同送别诗赏析下一篇:结婚女方代表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