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危害分析与控制

2024-11-12

工艺危害分析与控制(精选11篇)

工艺危害分析与控制 篇1

该项目建于杭州市某经济开发区, 项目主要生产洗衣机的塑料部件, 现已投入生产。按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 (卫法监发[2002]63号) 等国家现行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 对该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进行控制效果评价。

1 内容与方法

1.1 评价依据

评价依据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 (卫生部49号令) 、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 (卫法监发[2002 63号)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1-2010)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GBZ2.1-2007)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04) 等法律、法规和标准。

1.2 评价方法

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的特点, 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 并结合职业病防护设施, 对试运行期间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及职业健康影响进行评价, 再通过检查表法评价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

1.3 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主要包括项目总体布局及设备布局的合理性, 建筑卫生学, 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分布、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程度,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效果, 辅助用室, 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职业健康监护, 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及落实情况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项目基本情况和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项目主要从事洗衣机配套用的塑料部件的产生, 其生产能力已达到满负荷;项目生产工艺主要有加料、合模、注塑成型、开模、平衡环焊接和包装运输等工序;项目运行为一班工作制, 日工作时间8小时, 其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运行过程中所使用的原辅材料有聚丙烯及纤维 (PP)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ABS) 、液压润滑油和瓦楞纸包装箱等, 年消耗塑料原料1358吨, 其中的液压润滑油用于设备的维护。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苯乙烯、丙烯腈和高温, 其职业病危害的关健控制点为粉碎机操作位、注塑机操作位和平衡环焊接机操作位。

2.2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

在项目正常生产的情况下, 选择各类工种工人经常操作或定时停留的地点, 连续3 d 对化学性毒物、噪声进行测定。化学性毒物采样按《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执行[1];粉尘测定按《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进行[2], 化学性毒物测定按《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测定》中相关部分进行[3]。噪声测量按《作业场所噪声测量规范》进行[4]。

在该项目正常运行的生产条件下, 连续3天对噪声、其他粉尘、丙烯腈、苯乙烯进行了检测。其中化学性毒物检测结果均符合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的要求 (表1) 。噪声检测结果结果表明, 项目的注塑车间、平衡环车间的噪声强度均符合GBZ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要求, 但粉碎车间噪声强度不符合GBZ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要求 (表2) 。

3 评价和建议

3.1 平面和竖向布局

项目厂区呈规则的长方形, 主入口朝东北方向, 次入口朝东南方向, 二入口面临马路物流通道。主入口的正面是一幢二层局部三层的主厂房, 而其正后方为一幢十层的生产大楼, 项目把塑料粉碎机安排在生产大楼的地下室, 注塑机安排工作在生产大楼的一楼, 平衡环焊接机生产安排在大楼二层车间。项目将产生噪声的粉碎机与产生化学毒物危害的生产设备、生产工艺分区布置, 设备布局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同时, 基本兼顾生产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特点, 该项目设备布局基本符合GBZ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关于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的要求。

3.2 防护设施调查与评价

项目在生产大楼地下室的粉碎机房安装2台低噪声离心式风机, 在一楼注塑车间安装12台低噪声方型壁式轴流风机, 在二楼注塑平衡环车间安装了14台管道式轴流风机, 为粉碎机操作工人配备了1100子弹型慢回弹耳塞和16层以上的脱脂口罩, 为接触高温的作业工人配备了隔热手套。项目规定车间负责人定期对防护设施进行检修、维护和记录, 基本能保证各种防护设施正常和有效的运行。

根据实地检查, 项目的防护设施均能正常运行, 但生产大楼二层注塑、平衡环车间的部分管道式轴流风机的吸风罩口未能与平衡环焊接机密闭结合, 导致部分平衡环焊接机生产过程中释放有害气体散放生产车间, 对操作工人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3.3 建筑卫生学及辅助用室调查与评价

在该项目正常运行的条件下, 对平衡环焊接、注塑机工作位进行了照度监测, 检测结果均符合GB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的要求。

项目的厕所坑位、小便斗和盥洗水龙头能满足需要, 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的要求。项目的卫生特征分级属于2级, 项目在车间卫生间内设置了淋浴设施, 但淋浴喷头的数量没有达到GBZ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要求。

3.4 职业病防控建议

项目应对生产大楼地下室粉碎车间采取吸声、隔声、减振材料包装生产设备, 墙壁使用吸声材料, 为工人配备和使用防噪声护耳器和减少噪声作业时间等综合性防噪措施, 以防止职业性噪声耳聋的发生, 并按规定定期做好对噪声作业工人的听力检查和作业场所的噪声监测。项目应对注塑、平衡环车间的部分管道式轴流风机的通风系统进行维修和改进, 使其与平衡环焊接机达到密闭通风的效果, 确保有效控制平衡环焊接机生产过程中释放的有害气体有效排出。

4 讨论

经现场调查分析和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 粉碎车间噪声强度不符合GBZ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要求, 其主要原因是该项目粉碎车间由于生产工艺的需要对塑料进行粉碎, 工艺上未采用自动化设备, 生产大楼地下室未采取吸声、减振措施, 建设单位对粉碎岗位应采取综合性防噪措施, 如使用隔声、减振材料包装生产设备, 墙壁使用吸声材料等, 确保作业场所噪声强度达到GBZ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有关噪声限值要求。项目在以后的生产过程中, 如能严格贯彻执行国家的各项职业卫生法规、规范和标准, 充分吸收本报告中提出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及补充建议, 该建设项目在职业病防治方面能达到国家有关法规、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摘要:目的 评价某注塑成型生产工艺项目的 职业病危害的控制效果。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和检查表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结果 项目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是丙烯腈、苯乙烯、其他粉尘和噪声等;项目采用机械通风与自然通风相结合, 在粉碎机房安装低噪声离心式风机, 在注塑车间低噪声方型壁式轴流风机, 在注塑平衡环车间安装管道式轴流风机等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结论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效果可以达到国家相关法规、规范和标准要求。

关键词:注塑成型工艺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T192.1-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T 160-2006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测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6.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T 189.8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7.

工艺危害分析与控制 篇2

工艺安全管理系统的核心要素-工艺危害分析

摘要:介绍了国际上对工艺危害分析的有关规定,总结了工艺危害分析的方法及应用,重点介绍了工艺危害分析中HAz0P方法的应用,列举了工艺危害分析实例,为做好工艺危害分析与控制工作提供借鉴.作 者:张广文 白永忠 李奇 万古军 Zhang Guangwen Bai Yongzhong Li Qi Wan Gujun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山东青岛,266071期 刊:安全、健康和环境 Journal:SAFETY HEALTH & ENVIRONMENT年,卷(期):,9(9)分类号:X9关键词:工艺安全管理 工艺危害分析 HAZOP 风险评估

职业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篇3

长期工作在高噪声环境下而又没有采取任何有效的防护措施,必将导致永久性的无可挽回的听力损失,甚至导致严重的职业性耳聋。国内外现都已把职业性耳聋列为重要的职业病之一。强噪声除了可导致耳聋外,还可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以及生殖机能等,产生不良的影响。特别强烈的噪声还可导致神经失常,休克、甚至危及生命。由于噪声易造成心理恐惧以及对报警信号的遮蔽,常常又是造成工伤死亡事故的重要配合因素。

患有职业性耳聋的工人在工作中很难很好地与别人交换意见,以致影响工作效率;在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中,无法很好地同自己的亲人或朋友交流思想感情,更无法欣赏美妙的音乐、戏曲。特别是到了晚年,这种情况更为严重,这在心情上,将造成非常大的痛苦。

一般来说,采用工程控制措施或个人防护措施,将人们实际接受的噪声控制在85dB(A)以下(按接噪时间每工作日8小时计)。噪声对听力所产生的影响就很小了。与此同时,噪声对健康的其他方面的影响也将大大减弱。因此,职业噪声危害的控制往往总是与听力保护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了有效控制职业噪声的危害,近年来工业发达国家在完善法规,执行听力保护计划,加强监察,研究开发低噪声产品。噪声控制新技术以及高性能护耳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有关噪声标准法规,自70年代以来,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已趋于完善并得到严格执行。当前有些国家规定职业噪声暴露标准为8小时等效连续A声级90dB,但多数国家规定为85dB(A),总的趋势是要过渡到85dB(A)。但不管是规定90dB(A)或85dB(A)对嗓声超过85dB的生产场所都要求对工人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发给工人护耳器,告诉工人所在工作场所的噪声级和工人听力检查结果,对工人定期进行教育培训等,以予防职业噪声造成的危害。由于在噪声方面有法规标准要求,对职业性耳聋的赔偿也有明确的规定。如果执行比较严,职工自我保护意识相对也比较高,因而职业噪声危害问题基本得到了控制。

我国有关职业噪声的法规标准目前很不完善,"职业听力保护规定"的颁布仍在审议之中,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

控制职业噪声危害的技术途径主要有三条:一是控制噪声源;二是在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三是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如佩带护耳器。

我国噪声控制方面的研究工作大约从本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至今已有40年的历史。传统的噪声控制工程方法,如吸声、隔声、消声、隔振、阻尼降噪等方法已被相当多的人所熟悉,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解决了不少实际噪声问题。同时,气流噪声和机械撞击性噪声的控制技术,也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各类噪声问题的控制手段现已大体具备,就总体水平来说,我国噪声控制技术同国外并无多大差别。在护耳器研制方面,特别是在慢回弹耳塞的研制开发方面,我国目前也已有此类产品问世,其主要性能已接近国际水平。

对某一具体的噪声问题而言,采用何种方法来解决。要看实际情况而定。一般来说,在经济条件和技术上可行的情况下,应鼓励优先考虑采取工程措施,从声源或传播路径上来降低生产场所的噪声。但是,尚有许多场所,从经济或技术上考虑,目前还不可能采用声源降噪或声传播路径降噪的措施,这些场所应及时采用个人防护措施来控制噪声的危害。再如.有些车间的机械设备或管道很多、很复杂,而受噪声影响的操作工人却较少,这种情况下,暂考虑使用个人防护的办法来解决噪声问题要经济得多。另外.还有些地方虽然在声源上或声传播路径上采取了一定的降噪措施,但噪声级仍未能降到85dB(A)90dB(A)以下,其所遗留的问题应当借助护耳器来补充解决。

在控制职业噪声危害方面,护耳器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使用面很广。即使在业余活动的场合,只要有强噪声存在,护耳器也可大派用场,使用护耳器是一种既简便又经济的办法。国外有关噪声的法规标准一般都明文规定:在噪声达到或超过90dB(A)的场合,工人必须使用护耳器;任何人(包括工厂的上司、来厂参观的贵宾)只要进入该场所,也都必须佩带上护耳器;对那些对噪声较敏感的工人,即使在85dB(A)至90dB(A)的环境下工作,也必须使用护耳器。

护耳器主要包括耳塞与耳罩。目前在国外较为流行使用的是一种慢回弹泡沫塑料耳塞。这种耳塞具有隔声值高、佩带舒适简便等优点。

工艺危害分析与控制 篇4

1 内容与方法

1.1职业卫生学调查

对生产粘胶纤维的山东省和福建省共2家生产企业进行调查, 对企业生产工艺、设备、原辅材料进行调查分析, 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

1.2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对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2 结果

2. 1 职业卫生学调查

2.1.1原辅材料

该工艺使用的原辅材料主要有棉浆粕、二硫化碳、烧碱、硫酸、盐酸、硫酸锌、油剂助剂、添加剂等, 其中二硫化碳年用量约6 800 t, 是主要原料之一。

2.1.2主要生产设备

该工艺使用的生产设备主要有喂粕机、压榨机、输送机、老成鼓、黄化机、纺丝机、后处理机、烘干机、打包机等。

2.1.3生产工艺

粘胶纤维的生产过程是一个多步骤的化学反应, 主要反应为原料浆粕中的甲纤维素与氢氧化钠进行碱化反应生成碱纤维素;在黄化机内二硫化碳与碱纤维素进行黄化反应, 生成可溶解的纤维素黄酸酯 (纤维素黄酸酯溶解于稀碱中即制成原液) , 原液在酸液中与硫酸反应重新生成纤维素, 碱纤维素经过纺丝、精炼、烘干后形成成品纤维素入库, 酸液循环使用并副产元明粉。因此, 粘胶纤维生产的主工艺主要包括原料处理、纺丝、酸液处理3部分。原料处理主要生产工序:浆粕→碱液浸渍→老成→黄化与溶解→熟成、脱泡、过滤, 纺丝主要生产工序:纺丝→精练及后处理→烘干、输送与打包→成品入库;酸液处理主要生产工序:酸浴循环、过滤及脱气→酸浴蒸发→纺丝浴结晶→元明粉生产。

2.1.4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通过各调查对象的设计资料、现场调查及检测资料, 该生产工艺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见表1。

2.2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2010年8月—2013年6月, 被调查的粘胶纤维生产企业进行了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现场检测, 依据相关标准[1]进行评价, 其中化学有害因素、噪声和高温检测结果见表2~4。

注: CMAC—最高浓度; CTWA—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CSTEL—短时间接触浓度。结果判定均合格。

注: 等效声级 ( LEX,8 h) <85 d B ( A) 为合格。

注: WBGT—湿球黑球温度。

检测结果显示, 化学有害因素和高温的检测结果均合格, 其中二硫化碳检测范围为< 0. 42 ~ 1. 52mg / m3, 其他化学有害因素浓度均远低于《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 部分化学有害因素》的要求。原液车间压榨工、废胶离心机巡检工、纺练车间精练调配工、精练操作工、冷冻站巡检工的噪声暴露强度超过《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 部分物理因素》的要求, 超标率为62. 5% , 其他各岗位作业人员噪声暴露强度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 部分物理因素》的要求。

3 讨论

粘胶法生产粘胶纤维工艺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其他粉尘、二硫化碳、氢氧化钠、硫酸、硫化氢、氯、过氧化氢、乙酸、噪声、高温, 其中需重点关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二硫化碳和噪声。目前,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粘胶纤维生产国, 占全世界总产能的50% 以上[3]。在粘胶纤维生产过程中, 二硫化碳使用量大, 使用岗位多, 因此职业性接触二硫化碳的场所主要是在粘胶纤维生产过程中[4]。二硫化碳为全身性毒物, 可累及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视觉系统等[5-7], 属于高毒物品[8]。根据以往数据, 粘胶纤维厂作业场所二硫化碳超标情况较严重, 虽然随着生产工艺的改进和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加强, 工作场所空气中二硫化碳浓度较过去已大大降低, 但长期接触二硫化碳仍有可能导致职业慢性中毒[9-11]。

本次对粘胶纤维厂的二硫化碳浓度进行检测, 均未超过职业接触限值, 这是因为被调查的企业为新建企业, 生产设备较先进, 防护设施较完善, 有效地降低了二硫化碳的接触水平。此外, 生产过程中所用的酸和碱浓度相对较稀, 其他化学试剂使用量也相对较小, 其检测结果也均未超标; 工作场所噪声超标较为严重, 与生产工艺本身使用的高噪声设备有关, 企业为作业工人配备了防护耳塞。各岗位工人接触的高温强度均合格。由于企业未组织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无法分析该厂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情况。

工艺危害分析与控制 篇5

【关键词】青少年学生;吸烟行为;吸烟原因;发展过程;吸烟危害;控制与矫正

THECAUSESHAZARDSCONTROLSANDCORRECTIONSOF TEENAGERS’SMOKINGBEHAVIOUR

ZhaoShuangminLiuJinglongXuYazhouMaXiaoan ZhangMancangLiuYuFengLiuxiFeng FanYingGou SuyiMengchuenjuan

【Abstract】Thearticlemainlyelaboratesandanalyzes the causes.developingprocess.hazards.controlsandcorrectionsofteenagers’smokinbehavious.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smoking rate of teenagers’ is rising,smoking can lead to serious harms.There is such a tendency that some teenagers begin to drink alcohol .bet.steal.gang fights even rob and take drug,all of these follow smoking.At the same time,there is a tendency that all the above bad phenomena are spreading.In addition,in some urban middle schools,more and more girl students began smoking too.Thus,the harms of smoking cant's be underestimated.Besides,the rate of attempting smoking and present smoking are rising among some girl students in some major cities andtowns.It’s not only a serious health education problem but also a serious social problem to forbid.control and correct teenager’smoking.Not only should the parents care about it,schools and communities should also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Key words】Teenager students;Smoking behaviour;The causes of smoking;Developing process;hazards of smoking;Controls and corrections

【中图分类号】G775;R1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4-0005-04

吸烟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危害最严重的社会民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和预测,每年约有350万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目前我国烟民已超过3亿,据估算,我国青少年现在吸烟者约达1400万,尝试吸烟者不下4000万,约6500万遭受二手烟的危害,每年约有120万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20岁以上的男性人口中,吸烟率高达70%,其中青少年学生吸烟率高达30%以上。在过去近10年中,我国烟民的人数以7%的速度增长,其吸烟年龄正从老年向青少年方向发展。吸烟行为是伤害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最危险行为之一,在我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综合调查的一份资料中,213253名大中学生的吸烟项表明:男、女生尝试吸烟率初中为29.5%和14.2%,高中为52.4%和24.8%,大学为66.3%和26.9%。全国大中学生合计近期吸烟率28%(男生为23.0%,女生为4.6%),其中初中男、女生分别为12.3%和3.5%,高中生为26.3%和5.2%,大学生为40.5%和4.9%。男、女生经常吸烟率初中为0.52%和0.12%,高中为0.68%和0.10%,大学为1.07%和0.19%。男生随年级上升增势明显。男生各项吸烟率远高于女生,女生吸烟城镇中学阶段最多,农村女生吸烟行为也有出现,影响很坏,危害不可低估,且大城市和城镇女学生的尝试吸烟率和现在吸烟率均有上升态势。

青少年,根据人们的生活习惯,应该是“青年”和“少年”的简称。《现代汉语词典》对“青年”的诠释为:指人十五六岁到三十岁左右的阶段。对“少年”一词的诠释是:指人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的阶段。而根据现代心理学对人的成长分段,“少年”是十岁左右到十四五岁左右的年龄段;“青年”是十六七岁到二十四五岁左右的年龄段。无论是《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诠释还是心理学上的分段,青少年应该是“趋于成熟”到“成熟”这样一个年龄段的人群。作者课题组从1999年开始调研并干预农村青少年学生的吸烟行为问题,之后与国内兄弟单位同仁协作、互通信息,关注青少年学生吸烟行为的变化动态。作者课题组与协作者同仁所调研的主体对象,就是这个人群中的在校初高中和小学学生,并且也涉及到一些大学和高职专科在校学生。从我们研究积累和了解掌握的各种情况资料综合来看:近10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吸烟率确实在上升,吸烟行为导致的危害严重,与之伴随的青少年学生的酗酒、赌博、盗窃、结伙、打架斗殴甚或抢劫等丑恶现象,且确有滋生蔓延之势,引起了家长和学校的困惑与不安。我国青少年学生吸烟行为男性占主体。就地域言:西部>中部>东部;就人群分布言:农村>城镇>城市;吸烟者真正对烟有依赖的青少年学生中:大学>中学>小学;吸烟者人数:中学>小学>大学;现在吸烟率随年龄增长而迅速升高。但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增长幅度有明显差异,在初三到高一升学阶段增幅最大。女生吸烟的人数近年增多,大城市和城镇女学生尝试吸烟率和现在吸烟率均有上升态势,农村女生吸烟行为也出现了。广州市控烟协会常务副会长陈万鹏调查显示:该市高中女生吸烟率为1.2%,大学女生为1.0%;而高中女生的尝试吸烟率高达17.2%,大学女生为14.0%。成都市疾控中心副主任贾勇调查发现了一个十分令人震惊的调查数据,成都市职业中学的女生吸烟率竟高达41.67%。天津市青少年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王虹翔调查认为:城市少女吸烟的原因主要是出于社交攀比、彰显个性以及盲目模仿的心理。吸烟给少女的健康埋下隐患,如果被别有用心的人诱骗,有的少女还可能染上吸毒的恶习,甚或堕落。女生吸烟率无明显随年龄变化的趋势。其吸烟者人数分布为:城市>城镇>农村,中学>大学>小学;一些学校女学生尝试吸烟率占女生总人数的5%以上, 有的学校甚至高达8%。影响恶劣,危害不可低估,社会、学校和家庭应该加大对女生吸烟行为的关注和预防力度。总之,控制与预防吸烟、特别是控制与预防青少年学生吸烟、不仅是一个迫切的健康卫生教育问题,而且是当前社会教育生活中刻不容缓的一项紧要任务。根据我国青少年吸烟发展趋势,对青少年学生吸烟行为的干预,应该向中、西部倾斜,应该从中小学、甚或应该从幼儿园抓起。

1青少年学生吸烟行为的成因

1.1青少年学生吸第一支烟时的原因是复杂的:为了好奇、追求时髦;紧张时的放松;人际交往中的不好意思拒绝;觉得是自己成熟的标志;和大人作对;影视的影响;烟草广告的诱惑;不少青少年错误认为抽烟能提神、消除疲劳,有助于脑力劳动等等,甚至有些孩子是在大人嬉逗、纵容和唆使下或高考等重大考试前夕成为一个吸烟者的。但最主要的原因是情感和情绪的需要,这在不同时段和不同地区的研究里已经得到证实。青少年学生吸烟者,他们背着老师、躲着家长、三五成群,操场上、宿舍里、厕所中,明里暗里,无处不在。中、小学女生吸烟者十有八九为“问题学生”,她们个性一般呈或张扬或内向的两极,她们的家庭经济大都富足,但是或因家长文化素养不高,或因家庭结构不完整,导致家教氛围不佳,甚至缺乏家教。女学生吸烟的主要原因是心理“烦恼”,而不是心理“好奇”,常出于社交攀比、彰显个性、盲目模仿以及生活矛盾的心理。与学习、社交、生活中的挫败相关联,她们的吸烟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生活行为问题,确与女孩子的个性心理、生活环境、情绪和希望及自控能力等有很大关系。

1.2 青少年学生吸烟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

1.2.1 模仿心理青少年学生年龄偏小,分辨是非的能力弱,模仿性强,自制力差。他们觉得家长、老师、影视明星吸烟的动作很潇洒,于是刻意去模仿这些成年人吸烟时表现出的悠然自得、其乐无穷的神态,他们甚至认为这样做体现了“成熟美”。

1.2.2 猎奇心理青少年学生正处在多梦的季节、多思的年华,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中的许多学生来自山区、少数民族地区,从小受吸烟习俗的影响很大。平时,他们看惯了家长吸着烟做事,老师吸着烟上课,领导吸着烟讲话,对这些吸烟的行为充满了疑惑,极力想法去“探索和实践”,去亲自体验吸烟的滋味。

1.2.3 攀比心理有些青少年学生本来不曾吸烟,但看到同学和朋友吸烟而自己不吸烟,觉得自己和他人不和群,甚至有低人一等的感觉。于是,在课堂外,在聚会中,你传我一支,我敬你一支,在这种“礼尚往来”之中,便不知不觉地加入了烟民的行列。

1.2.4逆反心理《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学校的规章制度明文规定吸烟是违纪行为,老师和家长也三令五申不准吸烟。一些学生由于逆反心理做祟,反其道而行之,便要去体验吸烟的感觉。他们觉得这种逆反行为有冒险乐趣,是勇敢的行为、潇洒的行为,借吸烟来表示对家长特别是对学校的反抗,于是,出现了愈禁愈吸的怪现象。

1.2.5解脱心理青少年学生一般都远离家乡,生活上自理能力弱,在生活、学习、社交中遇到困难往往难以自主,陷入苦闷之中。另外,学习成绩欠佳、特长不突出,受到老师批评,或遇到困难、挫折时,便会产生内疚、羞惭,丧失信心。于是他们就试图通过吸烟、酗酒来逃避现实,以获得精神上的暂时解脱。

1.2.6 自虐心理青少年学生中的一些同学,或许只是因为生活、学习、社交中的不如意太多,经历了无数次的努力而终究失败后,常常觉得自己很无能而绝望,于是,他们就放弃了控制和改变自身的想法,由最开始的无限强大变成现在的彻底弱小。通过吸烟来麻醉自己、欺骗自己,把自我放纵和自我伤害当成解脱,这样可以暂时逃避现实的心理干扰,这些学生大多性格内向,甚至孤癖。

1.3青少年学生吸烟行为的产生,另外还与青少年学生年幼时对吸烟行为的危害是不是了解,他们的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不是严格,他们就读学校对学生的德育工作是不是到位有关。一个年幼时对吸烟的危害一无所知,所处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又不严格,就读学校对学生的德育工作不到位的孩子,发生吸烟的机会和可能性就特别大。同时,调查显示,在影视剧作中看见烟草镜头最多的青少年学生尝试吸烟的可能性提高3倍,即便非吸烟的青少年,如果其崇拜的偶像吸烟,则他们对吸烟行为认同的可能性会提高16倍。此外,青少年学生吸烟行为,还与其繁重的课程负担、频繁的升考压力、交友的心理矛盾和艰难的就业扰困等烦恼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

2青少年学生吸烟行为的发展过程

2.1 作者课题组用世界卫生组织常用的RusseII(RRSQ-24)量表和自制青少年学生吸烟情况问卷表,调研分析青少年学生吸烟行为时发现:青少年学生吸烟行为的社会心理维度大于药理维度,即青少年学生吸烟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大于对烟的依赖程度。吸烟青少年学生的社会心理维度和药理维度,随着年龄的增大、年级的增高,吸烟诱因增多,成瘾值(RRSQ依赖分值)随之增大,成瘾程度而加深。

2.2 青少年学生吸烟者的吸烟行为发展过程大致经过了3个阶段

2.2.1 第一阶段,其吸烟的原因主要由于社会因素所导致,如年幼时大人的嬉逗、纵容和唆使,吸烟者自己的好奇、模仿、以及吸烟者与同学同伴的交往等。这一阶段的RRSQ依赖分值都低于6,一般在3分以下,即人们常说的无烟瘾,一般为小年龄时和各年级学生中的初吸烟者。

2.2.2 第二阶段,这时期学生吸烟的原因除社会外,已有了心理因素的参与,主要原因是繁重的学习压力、微妙的情感活动和日常的小冲突而引起的不悦,以吸烟作为解除苦恼、烦恼、焦虑和疲劳的方式。第二阶段的RRSQ依赖分值已接近或大多超过6分,多为中高年级的学生。

2.2.3 第三阶段,学生这时吸烟的原因已经受到体内尼古丁水平的制约,RRSQ依赖分已经远远超过6分,个别已经接近或超过20分,即人们常说的已经有了烟瘾。随着RRSQ依赖分的进一步增大,烟瘾会随之加重。

3 吸烟的危害性和吸烟行为对青少年学生的伤害

3.1 吸烟具有极强的成瘾性,一旦吸烟成瘾,很难摆脱。大多数人吸烟始于青少年时期,90%的成年吸烟者在18岁前开始吸烟。开始吸烟的年龄越早,成为常吸者的可能性越大,戒烟的可能性就越小,成年后的吸烟量越大,吸烟的危害就越大。

3.2 吸烟被喻为二十世纪的瘟疫,是一种慢性自杀行为。对社会来说,吸烟是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吸烟导致疾病和过早死亡,造成大量劳动力的丧失和医疗费用的增加。种植烟草常与种植粮油棉争占土地,进口洋烟花费大量外汇,吸烟常引起火灾等等。对个人来说,香烟烟雾是健康的一个大敌,香烟在不完全燃烧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的热分解与热合成的化学反应,形成大量新的物质,其化学成分很复杂,从烟雾中分离出有害成分达3000余种,其中主要有毒物质为尼古丁(烟碱)、烟焦油、一氧化碳、氢氰酸、氨及芳香化合物等一系列有毒物质。在烟草中原有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氨基酸等人体需要的有益物质,如果把它作食用那是有益的,但是把它作为香烟,经过燃烧而释放出烟雾灰尘等,就都变成有害物质。烟草点燃的烟雾由两部分组成,其中气体部分,占据92%,包括多量氧和氮的无害气体和一定量的一氧化碳及微量的致癌、促癌、纤毛毒物质。粒相部分占8%,主要为尼古丁和烟焦油。

3.3吸烟行为对人的危害与影响

科学研究和调查资料表明: 人们的吸烟行为(1) 对呼吸道粘膜产生炎症刺激:如醛类、氮氧化物、烯烃类。(2) 对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如腈类、胺类、重金属元素。(3) 使人产生成瘾作用:如尼古丁等生物碱。(4) 对人体具有致癌作用:如多环芳烃的苯并芘以及镉、二甲基亚硝胺、β-萘胺等。(5) 对人体具有促癌作用:如酚类化合物。(6) 使红血球失去荷氧能力:如一氧化碳。

香烟燃烧而释放出烟雾中的3000余种有害物质,使人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受到很大伤害和影响,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据调查资料显示:吸烟者患冠心病的可能性是不吸烟者的3倍。吸烟可诱发多种癌症,如肺癌、咽癌、喉癌、口腔癌、食道癌、膀胱癌。其中肺癌病例中,85%是吸烟的结果,吸烟量越大,患肺癌的可能性越大,如果一个人每天吸10-20支香烟,其患肺癌的可能性高出不吸烟者17倍,若一个人每天吸烟40支以上,则其患肺癌的可能性高出不吸烟者60倍!女性青年吸烟者的吸烟,还可导致不育、早产、流产、月经紊乱、痛经、宫颈癌等病症。

3.4 吸烟行为对青少年学生的伤害与影响

3.4.1对青少年学生机体发育的伤害

青少年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和健康人格形成的关键阶段,机体组织、脏器尚未发育完全,神经系统脆弱,对各种有害物质比成人敏感,所以吸烟行为对青少年的危害比成人严重。以后还会引起冠心病、肺气肿等多种疾病。青少年吸烟还会损伤大脑使智力发展受影响。吸烟青少年成年后患各种疾病的比例远大于成年后吸烟者。

3.4.2 对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伤害

当代社会生活急速前进,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经济日益增长,物质和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各种信息流汹涌澎湃,人们的神经活动日渐加剧,心理正常负荷已远远超重。随之而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而对于涉世初浅的青少年学生,一旦有了吸烟行为,与之相随的种种不良如模仿、从众、攀比、逆反、自虐、解脱等心理行为就随之产生,心理上出现失衡,行为上出现变态,且随着吸烟行为的趋强而增强,进而影响青少年学生心理发展、学业进步和健康成长就不言而喻了。

3.4.3 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伤害。

吸烟行为是问题青少年学生的萌生源之一,青少年学生有了吸烟恶习,影响学业进步和健康成长。青少年学生吸烟最初阶段,在“好玩”、“刺激”和“像大人”的表象后面,首先就是吸烟者吸烟的经济来源,他们多都以种种的借口向家中索要,特别是大多数节省日常生活费作为吸烟费,这样自然影响这些学生的正常生活。而随着吸烟行为的趋强,他们觉得吸的烟品牌低未免太“寒酸”,吸高档烟才能体现“身份”“派头”,烟档次越来越高,一般远高于他们的父辈吸烟的档次。有的为家里买东西扣留剩余的钱;有的由向别的同学“借”钱,发展到外边劫钱、钻空子偷钱。此外,青少年吸烟行为具有同伴性,40%吸烟青少年第一支烟是由同伴提供的;青少年吸烟者的烟草25%来自同伴;“和伙伴、同学一起吸烟”占55-65%。青少年学生吸烟行为,促使其不良的心理和品行发展,说谎、酗酒、结伙、盗窃、赌博、打架斗殴,甚至使一些吸烟的青少年和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勾结在一起,结成扰乱社会治安的流氓团伙,甚或抢劫,堕落为违法犯罪分子,走上犯罪道路。日益增长、让人担心、令人吃惊,甚至让人痛心的种种青少年犯罪,就是最典型、最生动和最有力的佐证。

4 青少年学生吸烟行为的控制与矫正

4.1国家近年来对学生控烟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相继实行无烟学校,并将学生控烟问题列入健康促进学校和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作者课题组在调研分析青少年学生吸烟行为及其发展的过程中发现:青少年学生吸烟者人数虽多,RRSQ依赖分值并不很高,说明真正有吸烟依赖的人数并不多。绝大多数尚处“成瘾”发展的第一阶段,有少数居第二与第三阶段之间,其吸烟原因绝大多数还是为了满足好奇,对烟并无真正意义上的渴求(carving),即无依赖。这是对吸烟青少年学生进行控制与矫正的最佳时间段。至于少数略有依赖的吸烟学生吸烟与个体心理情感变化和繁重的学习压力直接相联系,而且集中在高年级和年龄大且有吸烟史的学生中。只要家长和老师及时对他们有效的说服教育和劝戒,也完全可以使其吸烟得到控制和矫正,而“防患于未然”。

4.2 如何控制和矫正青少年学生吸烟行为?作者课题组以为应该做好如下工作

4.2.1 要解决认识问题,认清吸烟危害

禁止和矫正青少年吸烟行为,不仅仅是一个卫生健康教育问题,而是一个严竣的社会问题,青少年学生吸烟,不仅影响着本人、家庭及社会成员的个体健康,更为重要的是它关系到了整个国家的前途命运。因此,大力宣传吸烟的危害,以科学事实作依据,让青少年学生明确吸烟对人的身心有哪些危害,转变青少年学生对吸烟的不正确的观念。不少青少年学生错误认为抽烟能提神、消除疲劳,有助于脑力劳动,因而在学习紧张时或思考难题时借助吸烟提高学习效果。教育工作者可采用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的技术来剖析青少年学生对吸烟的这些错误认识,从而使他们明白道理,增强他们的禁烟、拒烟、戒烟意识,使他们在心理上能自觉地抵制吸烟。同时,每一个公民应该时时刻刻对身边的吸烟人群发挥监督、警示作用,对吸烟的青少年学生更应如此。只要社会、学校、家长多方配合,齐心协力,防微杜渐,控制、预防和矫正青少年学生吸烟行为,一定能够取得成效。

4.2.2 要解决源头问题,建立社会诚信

我国相关法规明确规定,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卷烟,而且规定卷烟零售柜台应设“禁止青少年学生吸烟,不向未成年人售烟”的警示牌,但商家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却很少。而吸烟青少年学生的烟源,恰恰就是学校周围的大小商家。因此,我们必须把法律的这一规定在执行层面上予以有效的贯彻落实,各卷烟零售客户申请办证的第一个条件就应公开承诺遵守烟草专卖法律法规,不向青少年学生出售卷烟,且将这一承诺纳入个人诚信档案,并会同政府、工商、银行、学校等部门建立卷烟零售客户诚信体系,对违法向青少年学生出售卷烟的零售客户,烟草专卖部门不仅要依法处理,而且政府、工商、银行、学校等部门,也要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对其进行制裁或制约。

4.2.3 要解决教育问题,筑牢思想防线

对青少年学生学生吸烟问题绝对不能等闲视之,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形成合力,整体推进。社会要严格执行与禁止和控制青少年学生学生吸烟有关的各种政策规定,电视电影媒体要尽量避免吸烟镜头,成年人不要在公众场合吸烟,卷烟零售客户严格不向青少年出售卷烟;学校应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特别要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力宣传吸烟的危害。中、小学教师,甚或幼儿园教师,要告诫青少年学生吸烟的害处,告诫他们未成年人吸烟是违反法律的行为,吸烟是越轨的第一步,发展下去不但有损健康,而且可能是犯罪的入口处。可以组织有意义的各种"禁烟"宣传活动,让青少年学生自制禁烟宣传画,自编自演有关禁烟的文艺节目,让青少年学生在这种禁烟活动中,提高对吸烟危害的认识,最好不要让他们沾染上这种不良恶习。同时,丰富青少年学生课余生活。经常搞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如知识竞赛、文体比赛、科技活动、演唱会、报告会等,用以增强学生竞争意识,增加其生活乐趣,把他们强烈的争胜心、好奇心引导到对各种有益的活动比赛和各种科学知识的学习上去。如若这样,青少年学生就不会再借吸烟来满足自己的猎奇心了。对吸烟的青少年学生,不能只简单处罚,更重要的是要加强整体训教与个别指教相结合的矫正方法。要查清这些青少年学生吸烟的原因和经过,了解香烟的来源、吸烟的场合和他们青少年的思想、学习、生活、交友等情况。对偶尔吸烟者,注意日常观察,重在教育引导,采取具体措施促使他们不再继续抽烟。对吸烟情况比较严重或有吸烟习惯的中学生,应特别重视,家长要注意观察子女的变化,一旦发现子女吸烟,则要耐心进行说服教育,积极引导,帮助其戒烟。

总之,对青少年学生吸烟行为的禁止、控制与矫正,是一个严竣而复杂、繁重、且刻不容缓的社会问题和教育任务,任重而道远。为了党的事业、祖国的未来,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只有通过全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也惟有如此,才有可能有效制止令人堪忧的这一现象!

参考文献

[1]赵双民,李群,文政民,任亚锋,马小安, 农村青少年学生吸烟状况的调查,《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9卷:(1). 30-32。

[2]赵双民,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卫生教育,华东师范大学《生物学教学》创刊三十五周年及全国中学生物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1993.34-35

[3]赵双民,加强青少年心理卫生教育迫在眉睫,山西教育学院学报《教学与管理》,1995,4:(5).5-6。

[4]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心理卫生与精神科学评定量表专辑》,1998.98-102。

[5]罗大华等编著,《犯罪心理学入门》,群众出版社出版,1987.113-129。

[6]曹日昌,《普通心理学》(第2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82-108。

[7]刘协和,刘志中主编,《心理卫生大全》,重庆出版社,1999.62-78。

[8]2008年中国控制吸烟报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2008-05-15。

[9]2009年中国控制吸烟报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2009-05-15。

工艺危害分析与控制 篇6

一、雨天行车

雨天路面湿滑、积水, 车辆容易发生横滑和侧滑;车辆驶过有积水的路面时会溅起积水, 路上行人和骑车人会为躲避飞溅而突然跑动或改变行进方向和路线, 造成车辆躲闪不及;雨天行车要控制车速, 加强观察判断, 尽量减少变更车道次数;油门、刹车、转向要轻, 尽量避免急刹车、急打方向, 防止车辆侧滑、跑偏。久雨天气行车条件变差, 长时间下雨, 会引起路基坍塌与疏松, 行车时稍有不慎, 汽车会陷入路基, 严重时会造成翻车事故;久雨天气行车不要靠路基过近。刚下雨时许多人低头急跑, 不顾其他情况, 骑自行车的人也会埋头猛蹬, 不注意来往车辆。驾驶员稍有疏忽便会发生事故;要注意观察判断, 谨慎驾驶, 降低车速。大雨、暴雨来临时, 或者车辆驶过积水时, 要注意行人、非机动车、摩托车驾驶人的动向, 随时做好防范措施, 防止乱跑乱躲。行人骑车人身穿雨衣及防寒服等, 听觉、视觉都受影响, 也是行车隐患。下雨会将制动鼓浸湿, 使汽车制动距离加长, 有时可造成制动器失灵, 造成事故;要领是反复快点制动踏板, 及时排除刹车内积水。

二、雪天行车

下雪出车前, 挡风玻璃和车窗上会被覆盖一层冰雪, 如果清除不净将会影响观察视线, 雪天行驶途中, 雪白的雪花会造成耀眼, 特别是雪后逆光行驶, 都会影响观察判断, 应戴上防护眼睛镜, 防止观察判断不够而发生事故。气温低时, 将形成冰雪路面。气温高时, 冰雪融化形成泥水路面。超车、会车和改变行驶路线时, 应提前缓慢降低车速和缓慢转动方向盘。行车中应缓慢踩、抬油门踏板, 使车速缓慢过渡, 不可急加速、急降速。不的空当滑行, 禁止急刹车、急打方向。减速或刹车时, 应尽量抢挂低速档, 利用发动机的牵制力控制车速。冰雪路面行车, 应适当增大与前车的安全距离。遇到自行车、摩托车时, 应仔细观察自行车和摩托车的动向, 并与其保持较大的安全距离。

三、雾天行车

大雾时将会严重影响观察判断, 极易因观察判断不够而发生碰撞或追尾事故, 甚至会发生连锁追事故。应加强雾天行车安全教育, 组织交流安全行车经验, 强化风险意识, 克服麻痹思想和盲目侥幸心理。行驶中加强观察判断, 应根据雾浓度和视线距离情况, 决定车辆行驶速度。将车速降低至足以采取紧急制动措施能够控制在视距之内的速度。与前车保持足以采取紧急制动措施的安全距离。尽量避免紧急制动。严禁开盲目车、冒险车。浓雾天应尽量控制车辆外出, 严格控制长途车。雾天行驶时, 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都要打开防雾灯、示宽灯和紧急闪光灯, 但不能开远光灯。两车交会时, 应提高警惕, 开、闭灯光示意, 并以路旁右侧电杆、树木、或道路沿石做标志, 缓行通过。尽量避免超车。雾天行驶不要随意停车, 如能见度太低或长时间行驶视觉和身体疲劳停车时, 应选择安全路段和位置, 靠边停车。打开示宽灯和紧急闪光灯以警示其他车辆。

四、高温天气

在炎热高温的天气下行车, 容易使驾驶员心情烦躁、视力下降、精力分散, 甚至出现中暑现象, 影响观察判断和处理, 使失误、失时现象增多而引发事故。驾驶员应加强休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充沛的精力, 克服闷热烦躁心情, 降低车速, 谨慎驾驶, 注意防暑降温, 尽量避开中午高温时段行车。当行车中精力不足、注意力分散、有瞌睡预兆时, 立即停车休息调整。高温高速状况下行车, 易造成轮胎突然爆裂, 制动轮鼓、踢片发热, 制动效能下降, 特别是大型车辆满载、超载状态下下长坡时, 制动效能会大幅度下降, 甚至失效。同时, 一些劣质沥青路面变软, 甚至形成泛油路面, 使车辆制动性能下降, 制动距离延长, 易造成交通事故。加强轮胎和制动轮鼓、踢片的检查, 注意气压和轮胎、轮鼓温度, 若温度过高时, 应将停车采取降温、降压措施。天气炎热时, 一些妇女怕晒爱打遮阳伞, 特别是年轻妇女更是如此, 影响她们对过往车辆的观察。高温天气行车时, 要中速驾驶, 尽量减少制动次数和长时间制动, 避免紧急制动。

五、严寒天气

天气寒冷部分驾驶员懒惰思想严重, 保养检查车辆不及时容易开“凑合车”。加强车辆安全检查和维护保养, 及时消除刹车、转向、灯光等部件安全隐患, 确保性能可靠有效。低温条件下制动分泵制动皮碗和轮胎等橡胶制品容易脆裂折断和收缩, 制动装置容易失效, 造成交通事故。气压制动的车辆应当在收车后放净储气筒中的水。严寒气候下行车, 驾驶室挡风玻璃容易出现水雾甚至结霜而影响视线, 应及时清除, 或喷涂除霜剂。因天气寒冷, 路上的行人、骑车人等穿戴遮头蒙面, 视线、听力受到影响。衣着厚实, 使身体变得笨拙, 行动不灵活。这些都会影响到他们对道路情况的观察判断和处理。特别是在冰雪路滑的情况下, 因易于滑倒、摔倒, 对安全行车造成威胁。加强观察判断, 密切注意道路上的行人、骑车人的动向, 发现情况提前减速慢行。

六、沙尘暴天气

沙尘暴天气造成能见度急剧下降, 光线透过性降低, 使驾驶员视野变窄, 视距缩短, 常常造成驾驶员严重的视觉障碍, 直接影响驾驶员的观察, 造成观察不够、判断和操作失误而导致事故发生。行驶中要降低车速, 认真观察判断, 根据视距大小决定行车速度, 将车速控制在采取紧急制动措施足以保证安全的速度。沙尘暴严重, 不能确保安全时, 必须停止行驶。无论行驶或是停车都应开启小灯、视宽灯、防雾灯和紧急闪光灯, 以便使其他车辆能及时发现。沙尘暴中行驶时, 应时刻注意空中被沙尘暴卷起、飞杨的物品, 随时做好应急预防措施准备。同时谨防前车为躲避突然培吹落或飘扬在车前的物品, 急打方向、急刹车给自己造成的险情。沙尘暴天气遇到自行车、摩托车时应加大安全距离, 减速慢行, 谨慎通过。

工艺危害分析与控制 篇7

1 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1.1 害虫种类繁多

因为我国森林资源分布广, 而且气候具有多样性, 所以, 虫害的种类也具有多样性。

1.2 危险性病虫害的潜在威胁十分巨大

因为受环境变化的影响, 部分虫害的威胁区域正在不断扩大, 而害虫天敌的活动区域并没有因害虫而产生迁移, 所以, 虫害的潜在威胁力在进一步增加。

1.3 虫害具有顽固性, 而且爆发性趋势越来越明显

因为各类药物的使用, 使得害虫的抗药性显著增加, 现在药物作用显著下降, 所以, 虫害的防治变得越来越困难。

2 防治病虫害的有效营林控制措施分析

2.1 采取营林措施

从病虫害防治的实践工作中发现, 科学地利用营林措施能够有效控制病虫害。从目前的研究来看, 营林措施对病虫害的控制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2.1.1 及时清理病虫害木, 降低虫害密度。

在实践中发现, 虫害密度越大, 对林木的安全威胁越严重。而在林木环境中, 部分树种更容易产生虫害, 所以, 及时清理易感染的树种, 有效降低虫害密度, 在降低密度的情况下, 虫害控制相对容易。

2.1.2 控制虫害的发生范围。

虫害的传播是通过林木进行的, 在实际营林的过程中, 可设置一定距离的隔离带。虫害的传播就能够维持在一定范围内, 防治效果会更加显著。

2.1.3 积极利用嫁接措施进行营林。

从实践经验来看, 嫁接树木的虫害发生率更低, 所以, 营林时积极地采用嫁接技术, 林木的抗虫性便会增加, 虫害也能得到有效控制。

2.2 采用混交林措施

从林业工作的实践经验来看, 虫害的发生具有选择性, 主要是指一些虫害发生在特定的树种之间, 所以, 积极营造混交林, 能够避免森林资源的单一性。在多样化的环境中, 虫害只针对部分树种, 整个森林资源的作用不会被大范围地削弱。之所以能够利用混交林抵御病虫害, 原因有2个: (1) 在混交林内, 害虫的营养元素有限, 能够避免其大范围的繁殖。 (2) 混交林更多的会存在害虫的天敌, 对于防治虫害比较有利。但需要注意, 在营造混交林时, 注意模式和树种的选择, 因为模式把握不好或者是树种选择有误会加重虫害。

2.3 遵循自然规律, 利用乡土树种抵抗病虫害

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 森林虫害的发生严重制约了森林资源的发展, 所以, 做好森林虫害的防治工作, 无论对于森林资源的保护, 还是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效益都具有积极意义。正因为如此, 在发展森林资源时要充分尊重自然规律。防治虫害时, 根据自然的选择合理栽种苗木, 在乔木适合区种植乔木, 在灌木适合区种植灌木。从实践中得知, 部分乡土树种具有较强的抗病虫能力, 所以, 积极营造混交林能够大大提升林木的抗虫害能力。

3 结语

病虫害是我国发展森林资源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 这一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森林资源的发展会受到严重阻碍, 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也会受到影响, 所以, 积极探讨病虫害防治意义重大。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 采用营林措施是较为不错的选择, 因为此种方式本身具有环保性, 利用的也是树种自身的特性, 所以生态效益显著。

参考文献

[1]李庆良.探讨提高营林技术对林业有害生物的控制措施[J].民营科技, 2014 (2)

[2] 郭劲鹏.浅析营林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 (6)

[3] 周保伟, 董银河, 梁萧, 尚锦, 刍议营林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的作用[J].生物技术世界, 2014 (6)

工艺危害分析与控制 篇8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某造纸厂年产40万t高档胶印新闻纸生产线作为研究对象, 主要包括碎浆车间、废纸脱墨车间和组织车间。

1.2 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资料收集等方法, 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 根据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的结果, 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 确定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

2结果

2.1 生产工艺

碎浆车间工艺为废纸分拣、碎纸、粗筛;废纸脱墨车间工艺为除渣、前浮选、精筛、浓缩、热分散、漂白、后浮选、浓缩、还原漂白、贮浆等;造纸车间工艺为辅料制备、配浆、上浆、夹网成型、压榨、干燥、压光、卷取、复卷、包装等。

2.2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该生产线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化学毒物、粉尘、噪声、高温、生物致病菌、电离辐射和工频电场等, 其中化学毒物包括:过氧化氢、氢氧化钠、硅酸钠、工业皂、硫酸、碳酸钙、二氧化硫脲、硫化氢、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见表1。

2.3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2.3.1 化学毒物和粉尘

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毒物检测了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硫酸、硫化氢、氢氧化钠;废纸工作位和化学品站加料位检测了粉尘。检测结果显示, 在正常生产情况下, 各工作场所化学物质和粉尘的浓度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1]。

2.3.2 噪声

本次噪声检测生产线设17个定点检测点、3个个体采样。检测结果显示, 噪声作业点的定点噪声强度有6个超过了职业接触限值, 超标率为35.3%;3个个体噪声检测中“碎浆高浓度除渣工”的强度超标, 超标率为33.3%。见表2、表3。

2.3.3 高温

本次检测9个高温检测点, 有4个岗位的WBGT指数均超过了国家职业接触限值, 超标率为44.4%。见表4。

2.3.4 工频电场

依据工程分析和现场调查, 对车间控制室和配电房的工频电场进行检测, 所检测的工频电场强度均未超过职业接触限值。

2.3.5 电离辐射

该企业利用铯-137进行废纸计量称重、氪-85进行纸张的定量、铁-55进行纸灰分的测定。通过对所使用的含密封源仪表进行现场调查和检测, 源容器泄漏射线检测结果显示, 源容器边界外5 cm 处的剂量当量率2.5≤H<25 μSv/h, 源容器边界外100 cm处的剂量当量率0.25≤H<2.5 μSv/h[2,3]。

2.3.6 职业健康监护

该厂近1年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体检未发现化学毒物、粉尘、高温电离辐射等方面的职业禁忌证和疑似职业病病人[4]。在纯听力检查中, 复卷和纸机操作两工种发现3名员工出现双耳高频平均听力损失, 经复查, 确认高频平均听力损失≥45 dB (A) 。建议加强防护, 定期体检。

2.4 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碎浆车间采用全面自然通风, 鼓式碎浆机、粗筛净化等采用管道化、自动化和密闭化的生产装置, 并设置单独控制室;化学品站的化学原料自动泵入工艺管线内;在辅料加料位设置集尘加料斗和粉尘过滤器;脱墨车间和纸机生产线均采用自动化的生产装置, 并单独设置控制室, 作业工人以巡检为主;在设备采购上选用低噪声的设备, 并对碎浆机等设备采取隔音、消声等措施;在生产性热源作业岗位设置送风装置和轴流风机, 采用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措施来降温, 新闻纸机干燥部设置密封罩, 并设立控制室, 室内安装空调;配电房、中央控制室等岗位使用自带辐射屏蔽装置的配电设备;放射源设专人负责, 源容器的安装牢固、可靠, 正常工作中不允许人员进入, 放射源半径3 m区域内必须有明显的标志和警示牌, 进行有关放射源工作及检修时, 事前要拟定详细的工作计划, 并要随身携带放射源剂量卡, 穿戴好相关防护用品后才能操作。作业工人配备了工作服、安全帽、安全鞋、工作手套、耳塞、防尘口罩等。

2.5 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

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是对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部位和关键控制因素实施可操作的、有效控制措施[5], 包括工程防护、个人防护和管理防护[6,7,8]三方面。根据本项目工程分析、职业卫生调查、检测结果和健康监护资料, 其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因素为噪声、高温、化学毒物、电离辐射, 关键控制部位见表5。

3讨论

3.1 评价

根据工程分析、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作业场所的检测结果表明, 该项目生产过程中主要的噪声源是脱墨车间除渣、前浮选、精筛、浓缩、热分散、后浮选、漂白、还原、储浆岗位, 造纸车间夹网成型、压榨巡检、干燥压光等岗位。由于生产线自动化程度较高, 且单独设置控制室, 作业工人主要为巡检, 因此大部分作业工人实际接触的噪声强度不大, 只有碎浆高浓度除渣巡检工的个体噪声超过85 dB (A) 。在脱墨车间的除渣、前浮选、精筛、浓缩、热分散、后浮选等岗位还存在着高温, WBGT指数均超过国家高温作业职业接触限值, 但由于工人巡检的时间不长, 3个作业工人巡检岗位的WBGT指数低于国家高温作业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毒物、粉尘、电离辐射和工频电场均低于职业卫生接触限值。上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得到了有效控制, 从而较好地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经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 操作人员在进行操作过程中基本能够正确佩带个人防护用品, 个别岗位需要加强管理。该公司配置的防护用品基本能满足职业病防护需要, 基本符合《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 (试行) 》要求。

3.2 建议

3.2.1 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①通过完善减振、防噪、隔声等工程技术措施进一步降低噪声作业点的噪声强度;②对于无法通过改善工艺降低噪声强度的作业岗位, 则应加强个人防护和监督管理, 确保接噪工人佩带有效的防噪耳塞;③对生产车间内的抽排装置进行及时维护保养, 疏通风管, 润滑风机, 提高抽排效率, 以达到较佳的防治职业病的效果。

3.2.2 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①进一步完善个人防护用品的配置和巡查制度, 确保个人防护用品及时有效更换, 督促工作人员正确使用;②对从事多种作业或在多种劳动环境中作业的人员, 应按其主要作业的工种和劳动环境配备防护用品, 如配备的防护用品在从事其他工种作业时或其他劳动环境中不适用的, 应另外配备或借用所需的其他防护用品;③生产管理、调度、保卫、安全检查以及学习、外来参观等有关人员, 应根据其经常进入的生产区域, 配备相应的防护用品。

3.2.3 职业卫生管理

①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定期进行职业卫生技术培训和考核, 增强工人的规范操作意识以形成安全操作行为;②本项目有化学品站, 建议针对酸碱接触人员、高温作业、有毒物质泄漏区域可能发生的事故制定详细可行的应急救援预案, 化学品站附件配备冲洗设备、现场急救用品;③完善职业病危害告知制度和疑似职业病、职业病诊治、报告及告知制度, 在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作场所张贴有毒物品名称、理化特性、健康危害、应急处理等告知卡或者告知牌。

参考文献

[1]GBZ 2-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S〕.

[2]GB 18871-2002,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S〕.

[3]GBZ 125-2002, 含密封源仪表的卫生防护标准〔S〕.

[4]GB 188-2007,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S〕.

[5]王致, 肖晓琴, 张海, 等.HACCP在职业病危害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08, 21 (6) :357-360.

[6]GB/T194-2007,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S〕.

[7]GB/T195-2007, 有机溶剂作业场所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使用规范〔S〕.

工艺危害分析与控制 篇9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某从事电子线路板和元器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及其他电子废物拆解处理的环保企业作为研究对象, 该企业主要进行电视机、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脑拆解及线路板处理。

1.2 职业病危害分析与评价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1], 识别分析电子废弃物拆解过程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并对拆解操作人员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水平、职业病防护设施效果等进行分析评价。

2 结果

2.1 拆解工艺分析[2]

2.1.1 电视机和台式电脑显示器 (CRT) 拆解

是在自动化拆解物流线上完成的, 拆解流程:先拆外壳, 然后全面解体, 产生的金属、塑料等外售, 线路板进入线路板处理流程。CRT及附件进入CRT自动处理线处理。CRT自动处理线工艺流程为:用粗钢针释放真空, 拆偏转线圈、射线枪, 手工切割屏面和椎体结合处铁箍, 首先人工套上电热丝并拉紧, 电热切割、加热2 min, 然后压缩风自动风冷, 产生的径、锥玻璃收集后外委处理。荫罩外售, 附有荧光粉的屏玻璃用强力吸尘器刷吸表面, 产生的荧光粉收集后和屏玻璃外委处理。

2.1.2 冰箱拆解

冰箱拆解过程首先是取出塑料盒、玻璃隔层、门封条。其次采用VALUE飞跃式冷媒回收机, 将冰箱中氟利昂及润滑油抽出, 然后拆除压缩机、散热器, 再在密闭负压情况下, 对冰箱整体破碎, 产生的金属、塑料等外售, 发泡绝热层外协, 线路板进入线路板处理流程。

2.1.3 空调拆解

空调拆解分为室内机和室外机。室内机拆解较为简单, 主要是拆外壳、蒸发器, 然后进行全面解体, 解体产物主要是金属、塑料。室外机拆解过程首先拆掉外壳, 其次抽吸氟利昂和润滑油 (VALUE飞越式冷媒回收机) , 然后拆压缩机、冷凝器、电机、机座, 最后进行全面解体, 产生的金属、塑料等外售, 线路板进入线路板处理流程。

2.1.4 洗衣机拆解

洗衣机拆解较为简单, 先拆掉外壳, 然后拆电机、机座、传动轮, 采用液压脱轴机将洗衣机中心轴压出, 然后全面解体, 产生金属、塑料橡胶等外售, 线路板进入线路板处理流程进行处理。

2.1.5 笔记本电脑拆解

笔记本拆解流程为先拆外壳, 全面解体, 产生线路板、金属、塑料分类、锂电池、硬盘以及LCD显示器。金属、塑料分类外售, 锂电池送至上海总公司处理。硬盘拆解为金属、塑料分类外售, 线路板进入线路板处理流程。LCD显示器液晶面板拆解为金属、塑料, 荧光灯管以及附偏光膜液晶玻璃。

2.1.6 台式电脑主机拆解

电脑主机拆解过程比较简单, 拆掉外壳, 全面解体, 线路板进入线路板处理流程处理, 金属、塑料分类外售。

2.1.7 打印机、复印机拆解

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手机等通讯设备首先进行全面解体手工分选出铜、铁、玻璃、塑料等可用资源用于销售, 线路板进入线路板处理流程。

2.1.8 线路板处理

线路板输送至元器件自动拆解机内经旋转切削后, 再经皮带输送至筛分器内将PCB板与元器件分开, 其中金属、含铜物料和含铜元器件收集起来, 作为产品出售。PCB板进入线路板自动处理线进行处理。PCB板由皮带机输送至破碎机进行破碎, 破碎后的物料首先由电磁除铁机选出杂铁, 然后进入料斗。破碎后的物料由旋风除尘器分离后输送至锤磨机进行粉磨, 之后进入风选系统进行分选, 由风力分选出的轻质物料为非金属粉, 重料由旋风输送至静电分选机, 静电分选出含铜物料和非金属物料。

2.2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及主要存在环节

根据工程分析, 电子废弃物拆解过程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铜尘、炭黑粉尘、其他粉尘、稳态噪声, 其主要存在环节及各工种接触情况见表1。需要说明的是, 由于采用VALUE飞跃式冷媒回收机 (为密闭负压专用设备) , 将冰箱、空调压缩机内氟利昂及润滑油抽入球罐中, 整个抽入过程为密闭负压状态, 因此不把氟利昂、润滑油作为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加以识别。

2.3 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程度分析

2.3.1 生产性粉尘

拆解过程产生的粉尘主要为其他粉尘。在正常拆解且所有职业病防护措施正常运转的情况下, 现场检测各工种接触的粉尘浓度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3]。具体检测结果见表2。

2.3.2 有毒物质

在线路板处理粗铜出料过程可产生铜尘。现场检测线路板处理铜尘出料口远远低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3]。

2.3.3 物理因素

拆解用风动、电动工具以及破碎机、锤磨机、振动筛、分选机等。现场检测各工种接触的噪声强度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4]。具体检测结果见表3。

2.4 工程控制措施

2.4.1 防尘技术措施

拆解过程产生粉尘的作业点主要为线路板处理破碎、锤磨、风选、分选工序;电视机/台式电脑显示器拆解以及CRT处理屏玻璃;打印机复印机硒鼓墨盒收集墨粉工序;空调室外机拆解等。目前线路板处理过程采取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处理, 破碎、锤磨、风选、分选产生的粉尘经过脉冲袋式除尘器处理后排放。电视机/台式电脑显示器拆解工位普遍设有上吸罩;CRT处理屏玻璃工位设有上吸罩, 四周并设有围挡, 粉尘经过脉冲袋式除尘器处理后排放。

2.4.2 防噪声技术措施

拆解过程主要噪声源为破碎机、锤磨机、电磁振动给料机、震动筛选机、空压机等。针对高噪声设备设置单独的机械破碎室, 并进行隔声、吸声处理;锤磨机、电磁振动给料机、震动筛选机设置隔声罩;空压机设置在单独的房间内, 并进行隔声、吸声处理。

3 讨论

3.1 评价

该类物理拆解企业在生产设备和防护设施正常运转的情况下, 操作人员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应能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 工程控制措施有效、可行。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 (2012年版) 》的规定, 结合此类企业主要生产工艺、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发生职业病的危险程度等实际情况, 判定该类项目为职业病危害一般的项目。

3.2 建议

(1) 如进行硒鼓墨盒墨粉收集, 建议在自带排风的密闭立箱内进行, 操作人员通过两个操作孔进行硒鼓墨盒拆解, 再通过往复式多叠层除尘器收集墨粉。 (2) 洗衣机/空调拆解过程采用下吸式排风拆解台或拆解操作位设侧吸排风罩, 吸取拆解过程产生的含尘废气。 (3) 针对抽取氟利昂及润滑油意外泄露, 应建立相应的应急预案, 并配备相应的应急救援防护用品。

摘要:目的 识别、分析电子废弃物拆解处理过程产生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 探讨防护对策和措施。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调查法、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收集数据资料, 并结合采取的工程控制措施, 对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进行评价。结果 在采取工程控制措施的前提下, 电子废弃物拆解过程产生的其他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0.333.10 mg/m3, 8 h等效噪声强度为79.184.0 d B (A) , 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结论 电子废弃物拆解过程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可控制的, 工程防护措施有效、可行。

关键词:电子废弃物拆解,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与控制

参考文献

卷烟制丝工艺质量控制的要点分析 篇10

关键词:卷烟制丝;工艺质量;影响因素;控制要点

一、前言

作为卷烟加工的主要工序之一,制丝与卷接、包装等相比,工艺流程较长、工序操作与工艺装备都较为繁琐。但不可否认的是,制丝加工对能源的节约、降焦降害以及内在质量的提高等各方面都极为重要,若其中一道工序质量难以保证,下一道工序都会受到明显影响。然而如何做好制丝工艺质量的控制,又成为现行卷烟加工中面临的主要难题。因此,本文对制丝工艺质量相关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影响卷烟制丝工艺质量的常见因素与控制措施

从现行卷烟制丝工艺应用现状看,可能对其质量影响的常见因素集中表现在组分、温度、水分以及流量等方面。其中任意一项未得以有效控制,都将影响整个制丝工艺质量。因此,现代卷烟加工中常提及“四稳”,实质是对这四方面因素的控制。

(一)制丝工艺中水分控制

制丝加工开展中,涉及到一系列加水、加温与脱水等操作。其中水分是否得以合理控制,将会对烟叶物理性质如弹性、填充力、颜色与光泽等带来明显影响,而且可能带来明显的物料损耗问题。这就要求在卷烟制丝中,需实时监测水分情况,可通过相应的水洗梗、流化床、叶丝回潮与加料回潮等进行控制,并将红外水分仪器引入,使水分标准信号得以输出。同时,水分稳定性控制,也要求相关人员做好适时核对与校准工作,其是制丝质量得以保证的关键。另外,在生产操作中,由于产品物理性质极易因含水量高低而受到影响,如燃烧性质、填充值等,所以可采取干燥去湿措施,对水分稳定性、均匀性的保证可起到一定效果[1]。

(二)制丝工艺中流量控制

制丝开展中,物料流量的影响也极为明显,如加料与加香均匀度、干燥、加温与加湿等各方面都可能因流量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所以流量控制极为重要。实际生产中,对流量控制的方式既可选用体积控制法,也可将重量与体积相结合。其中体积流量控制要求引入喂料机,而体积与重量结合方式则以定量喂料设备为主,该设备在构成上主要为计量管、电子秤与喂料机等。以体积与重量控制方式为例,应用过程中应注意适时校准与维护电子秤,避免出现精确度不高或控制效果较低等现状。为使流量控制要求得以满足,一般可将电子秤精度保持在5%以内。

(三)制丝工艺中温度控制

温度的控制也是卷烟制丝中的主要内容,一般产品可加工性、质量指标以及物化性能等,极易受温度所影响。尽管现行较多卷烟生产企业逐渐将烘丝筒温度控制方法引入,但仍面临较多难题,如温度调节问题、温度测量取样问题等。要求实际对烘丝筒温度控制中,注意控制外界因素对加热媒介的干扰,可考虑将自力式稳压器装设于烘丝系统中,能够满足温度控制要求。

(四)制丝工艺中组分控制

组分是否稳定、均匀,是影响卷烟丝质量的关键性因素。现行卷烟制丝中,常用的组分控制方式集中表现在多次混合组分方面,通过相应的工艺手段与工艺设备,使组分均匀性得以增大。为使组分稳定性得到提高,也可直接将电控手段引入其中。同时,现行较多配比工序的开展如料液与香精配比、叶片与叶丝配比等,保证这些配比合理,也能达到组分稳定性、均匀性的控制要求。需注意的是,在配比控制中,烟草薄片、回收烟丝、膨胀梗丝等合理配比也极为重要,需对其配比进行有效控制,这样才可提升产品质量稳定性[2]。

三、卷烟制丝工艺质量控制的具体要点

现行卷烟制丝中,多面临参数设置混乱等问题,如经验参数、厂家提供的参数存在差异。这样在实际制丝中将极为困难,所以需在制丝工艺控制方面不断加强,使生产过程中波动情况得以减少,提升制丝工艺整体质量。其中控制的要点集中表现在制丝加料工序、切片回潮工序、膨胀烘丝工序以及梗丝出力等方面。

(一)制丝加料工序控制

现行烟草行业生产中采取的多以精细化生产模式为主。以烟气香味为例,大多消费者都会被其所吸引,这就要求在制丝加料工序方面进行控制。以往制丝加工中,为使加料工序在助燃、保润、防霉、调味与增香等方面作用发挥出来,多采取感官评吸、设备流量控制等方式,这些方式多以个人主观经验为主,无法达到量化分析要求。在此背景下,可考虑将乙基麦芽酚引入其中,使检测方法在重复性、回收率等方面都保持足够的优势,这样在加料均匀性控制中有相应的量化指标作为参考。

(二)切片回潮工序控制

在切片回潮工序中,以往采用的方式更倾向于间歇式工艺,其具有明显的废品率高特征,而且费时费力。对此,可考虑在切片回潮工序中将滚筒法引入其中,其在优势上主要表现为工艺简单、产量高等。而且在回潮工序控制中,也要求将解包机引入其中,其操作较为简便,具有一定的自动化特征。这样在直接滚筒、解包机配合使用下,有利于生产质量的提高[3]。

(三)膨胀烘丝工序控制

现行卷烟制丝中,对制丝工艺质量、生产成本影响的工序集中表现在膨胀烘丝工序方面。为使该工序順利开展,可考虑将气流干燥法引入其中,其又可被叫做瞬间干燥,可直接使加热介质、干燥材料相互接触,对于以往烘丝机应用下烟丝破碎、不均匀等问题的解决可起到明显作用。需注意的是该方法的实现要求有相应的装置设备作为保证,以英国狄更森公司的烘丝机为例,其对于焦油量的减少、叶片与叶丝填充能力的提高可起到明显作用,在卷烟吸燃特性改善的情况下,卷烟制丝质量可得到提高。

(四)梗丝处理工序控制

卷烟制丝工艺中,梗丝是否得到有效处理极为关键,是焦油控制、成本降低的主要工序。实际控制过程中,对于梗丝的处理,可考虑将流化床梗丝加湿加温方法引入,其优势主要表现在具有较好的膨胀效果与加湿加温效果,而且整体结构较为简单,与成本控制与质量控制要求相吻合。需注意的是在梗丝处理过程中,应严格做好梗丝分级分类工作,这样才可达到梗丝处理要求[4]。

四、结论

制丝工艺质量的有效控制是当前卷烟加工中需考虑的主要问题。实际制丝过程中,应正确认识影响工艺质量的主要因素如温度、组分、流量与水分等,采取“四稳”措施,使这些影响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在质量控制要点中,应从制丝加料工序、切片回潮工序、膨胀烘丝工序以及梗丝处理等方面着手,保证各工序质量得以控制,这样才可促进卷烟制丝工艺质量进一步提高。(作者单位:四川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绵阳卷烟厂)

参考文献:

[1] 宋耀辉,王献伟,王根旺.关于卷烟制丝工艺质量控制的要点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4,32:35.

[2] 汪辉.卷烟制丝分组加工工艺特点及质量控制要点研究[J].科学之友,2012,04:9-10.

[3] 陈淑梅.关于卷烟制丝工艺质量控制的要点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3,03:255.

工艺危害分析与控制 篇11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某通信元件公司职业病危害因素。

1.2 方法

根据本项目职业病危害特点,采用检查表法、职业卫生调查法、检测检验法、工程分析法等评价方法,识别生产过程中可能生产或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1〕。

2 结果

2.1 生产工艺生产工艺流程:镀膜清洗→喷漆/镀膜→喷漆烘烤→剥漆上锡→绕线&组装→点胶→压膜&打磨→盖章→烘烤→电测→包装→检查→出货装运。

2.2 主要原、辅材料用量

2.2.1 主要原材料

主料有环氧树脂、锡条、油漆、纸袋和凡立水等,具体材料用量如下:聚对二甲苯120 kg,包装卷带150 000 kg,包装纸袋7 000 kg,标签纸18 000 kg,磁粉1 000 kg,环氧树脂21 900 kg,片式骨架32 000 kg,漆包线45 000 kg,塑料卷轴80 000 kg,陶瓷粉末500 kg,铁芯374 000 kg,铜片8 000 kg,锡条(Ro HS)19 900 kg,锡条(非Ro HS)240 kg,油漆10 000 kg,纸带25 000 kg,线座93 600kg,陶瓷/基座800 kg,铁夹3 900 kg,铜箔280 kg,引线600 kg,套管760 kg,胶带1 760 kg,凡立水4 400kg,油墨580 kg,铜线180 660 kg,铜脚线3 720 kg,环形铁芯19 000 kg,胶粒1 100 kg,铁壳700 kg,总计1 104 520 kg。

2.2.2 辅助材料

辅助材料有异丙醇、天那水和稀释剂等,具体名称、用量如下:防静电塑料袋4 000kg,干燥剂1 200 kg,湿水牛皮胶带1 000 kg,异丙醇(分析纯)600 kg,碳带600 kg,工业酒精3 000 kg,清洗剂100 kg,天那水1 200 kg,助焊剂4 550 kg,稀释剂25 400 kg,合计41 650 kg。

2.3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2.3.1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布情况

根据生产原辅材料、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噪声、化学毒物(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丁醇、异丙醇、锡烟和铅烟等)、粉尘和高温。各工序职业病危害接触情况见表1。

2.3.2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2.3.2. 1 物理因素

本次工作场所噪声检测130个,超过85 dB(A)的作业点有6个,最高值为95.6dB(A)。对15个噪声工作岗位的等效声级检测,结合工作时间和天数分析,C栋绕线、B栋2楼剥漆、A栋1楼冲床、F栋1楼点胶和F栋3楼绕线5个岗位接触噪声强度超过限值要求〔2〕,超标率为33.3%,见表2。

2.3.2. 2 化学毒物

共设置82个化学毒物检测点/工种,检测了8种化学毒物,检测范围基本覆盖了所有评价单元。其中D栋喷漆房二甲苯超过职业卫生限值,超标主要原因是在检查期间车间内的水帘机没有全部开动,且车间风机通风量小造成毒物蓄积。其余化学毒物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3〕,见表3。

2.4 职业病防护控制效果分析

2.4.1 职业病防护设施、措施和个人防护用品分析

本项目涉及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措施和个人防护用品见表4。结合现场检测结果分析,依据《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本项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基本能够满足要求〔4〕。

2.4.2 职业卫生管理分析

本项目设置有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和专职管理人员;建立了职业健康监护、作业场所检测和告知制度、职业卫生培训制度等;针对职业中毒制定了应急救援预案并进行演练,配备的应急救援设施包括应急药箱、冲淋装置和空气呼吸器;职业病危害岗位设置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5〕。

2.5 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

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的相关理论研究已开展多年,并在多个领域取得一定的成果[6-7〕。经研究分析,该项目关键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和化学毒物,见表5。

3 讨论

本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化学毒物(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丁醇、异丙醇、锡烟和铅烟等)、粉尘、高温、噪声等。

通过对该公司的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分析,结合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该公司的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建筑卫生学和辅助用室、应急救援及职业卫生管理等方面基本符合标准要求。但是职业健康检查未认真按照《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执行,体检率偏低;存在化学毒物的生产车间防毒设施、措施不够完善,导致现场检测超标;产生噪声的设备在部分车间分布太密集,以致噪声强度超标。

针对关键控制点,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1)加强降噪措施:①加强设备维护管理,减少因设备故障引起的异常噪声;②进入噪声强度较大的区域应尽量减少停留时间,并佩戴听力防护用品;③对于接触噪声时间较长的打磨、绕线等工作岗位的员工应加强防噪管理,监督其正确佩戴耳塞。(2)加强防毒设施和措施:①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杜绝跑、冒、滴、漏及意外事故的发生;②加强职业卫生管理,要求员工在日常工作中严格遵守化学品仓库储存、厂内运输、车间堆放、岗位使用的系列制度、操作程序,防止事故的发生;③在使用化学品的车间应加强风机及通风管道的日常维护,保持良好的通风效果;④安排员工轮换上岗,间断工作,减少接触时间,同时应进一步完善防毒设施,为操作人员配备防毒面具等防护用品并监督员工按要求佩戴,以减少职业病危害。

参考文献

[1]邓琼,谭敏,李文婷.2012年深圳市龙华新区715家电子类企业职业病危害识别与关键控制点控制效果评价[J].职业与健康,2014,30(9):1256-126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 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 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 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6]苏世标,勒雅丽,刘明,等.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在某制鞋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控中的应用[J].中国职业医学,2012,39(3):234-336.

上一篇:财政扶贫专项资金下一篇:常见裂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