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室管理要求

2024-10-22

小学科学实验室管理要求(精选16篇)

小学科学实验室管理要求 篇1

小学科学实验室管理要求

原则:

1、尽可能做到轻件、小件在上,重件、大件在下;矮件、小件在前,高件、大件在后;

2、常用仪器、特小件仪器要放在仪器橱中间位置;

3、应将危险药品与一般药品分开,一般药品应做到有机与无机分开。无机药品可按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指示剂等次序摆放。

4、科学学科按照一级类别号的九类分类摆放,即分计量、通用、专用、模型、标本、挂图、玻璃、药品、材料工具摆放。

一、设备管理

1.学生实验桌应排列整齐,并固定于地面,每张实验桌均须编序号。

2.仪器橱摆放时应注意采光、通风、美观以及方便仪器存取等要求。一般新旧仪器橱要相对分开,高矮、式样相近的仪器橱要放在同一排或同一室。仪器橱定位后要编号,一般用油漆编于仪器橱正面上方。

3.要教育学生爱护实验桌及水电设施,不在实验桌上乱涂乱写,不旋转送水管道和整体水龙头,不将抹布晾在水龙头上,不拉松电源线,注意保护电源插座。实验教师要经常检查电路及有关设备是否正常,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二、仪器管理

(一)仪器验收

实验教师应及时对新购进仪器进行验收,发现仪器品种、数量、质量等问题,应及时汇总上报,妥善处理。验收时要对照仪器清单,检查品种、数量有无缺少,说明书、零部件是否齐全,再检查仪器质量。验收结束后及时将全套仪器(含零部件)存入相应仪器橱内,说明书集中收存、归类成册。同时要及时填写仪器验收记录,并将仪器记入《购置日记帐》和《仪器分类帐》。各实验教师要将非本学科使用仪器及时送交相应实验室,以免影响其他学科使用。

(二)仪器分类与存放 【分类】 仪器分类注意点: 1.不同类型仪器要分开。

2.同一学科仪器按学科特点分放。如科学仪器按可按药品、玻璃仪器、玻配套仪器分类;

3.演示仪器和分组仪器相对分开。

【存放】一般情况下同一类仪器要放在同一排或相邻的几张仪器橱内。有条件的学校可将同一类仪器独室存放,如设置标本室。

仪器入橱存放注意点:

1.符合仪器本身应具备的要求。如①磁铁要防止振动、退磁,使磁路闭合。条形磁铁要对应交错,使异性磁极相吸;蹄形磁铁要成对放置,使异性磁极相吸,单个蹄形磁铁中间要加一衔铁;小磁针要静止在地球磁场的方向。②仪器一般均要正放、平放。③仪器不要堆放,以免互相叠压变形。④光学仪器、电子仪器、生物标本和各种挂图等都要放置于阳光不能直射的地方。⑤化学试剂要放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地方。⑥对干燥要求较高的仪器应放置于仪器橱的中上方。⑦能够立放的仪器尽量不要卧放。

2.符合美观原则。仪器存放陈列要纵横整齐、存放有序、美观大方,尽可能做到轻件、小件在上,重件、大件在下;矮件、小件在前,高件、大件在后。

3.符合取用方便的要求。仪器存放陈列要便于管理和使用,常用仪器、特小件仪器要放在仪器橱中间位置,同一仪器的主件和附件要放在一起,同时使用的仪器也要尽可能放在一起,能够纵放的仪器尽量不要横放。

4.仪器不能随意堆放,要正放。

学生用的三种小表(伏特表、安培表、灵敏电流计)、托盘天平等仪器必须平放。

温度计、演示电表等必须竖放。

5.科学学科按照一级类别号的九类分类摆放,即分计量、通用、专用、模型、标本、挂图、玻璃、药品、材料工具摆放。

(三)分组仪器编序号

分组实验仪器(消耗品和特小件除外)应编有01、02、03等序号,可用油漆在仪器适当位置(不影响实验和观察实验现象)进行编号,字体不宜过大。各校可根据本校实际确定序号编排方式。

(四)仪器维护与保养

1.仪器维护保养工作的重点是做好“八防”,即防尘、防潮、防腐蚀、防霉变、防锈蚀、防变形、防虫蛀、防震。

2.特殊仪器的维护与保养

⑴剥制标本。剥制标本不能与浸制标本混放,保管时要特别注意通风、干燥。橱内需放入硅胶(干燥剂)、樟脑或合成樟脑(除虫剂),以防受潮后毛皮腐烂、毛发脱落。一般每年春秋季节要分别对标本室进行熏蒸。常用杀虫灭菌药剂有二硫化碳、四氯化碳、溴甲烷、甲醛、氢化物(剧毒)等。如已发生虫蛀,可在密封环境内用磷化铝、二氯乙烷熏蒸(熏蒸时要注意安全,防止中毒);还可用2.5%溴氰菊脂原液,稀释浓度为1:250进行喷洒。⑵骨骼标本。骨骼标本应放在干燥、通风的标本橱中保存,避免阳光直射,以防骨骼发黄,关节脱开和脱胶。使用骨骼标本应轻取轻放,不能剧烈震动和撞击,以防骨骼脱开和细小骨骼断裂。如发现标本脱胶,可用聚醋酸乙烯胶粘合,再用线缚扎固定,待胶凝固后拆掉缚线。如骨骼断裂,可用聚醋酸乙烯胶粘接修补。

⑶昆虫标本。这类标本出厂时一般放有樟脑或卫生球,学校验收时要进行检查,如发现没有樟脑或卫生球要及时添加,以后要定期检查。

⑷显微镜。显微镜用过之后,一定要入箱保管,以防灰尘落在光学部件上,要经常对某些光学器件进行除尘,一般用专用擦镜纸或脱脂棉球蘸少许酒精和乙醚的混合液,由透镜中心向外轻轻擦拭。显微镜不可放在阳光下曝晒,以免晒熔树脂而毁坏镜头。显微镜更不可与化学试剂存放在一起,以防有害气体腐蚀。不要在阴雨天擦拭显微镜,以防湿气侵入镜内造成锈蚀。擦拭显微镜的机械部分时,不要涂油,传动部分只可涂少许润滑脂而不能用油,以防滑动。任何时候,镜筒内必须插有目镜,或套上套盖,以防灰尘从上部进入镜筒中。

小学科学实验室管理要求 篇2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这里所要阐述的转变观念, 不仅是校领导要转变科学课是一门副科这一观点, 还有科学教师应牢记科学课主要是传授学生科学知识的观念。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 是一门具有活动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把探究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在探究的过程中理解科学概念、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科学实验探究是小学科学教学的主战场, 科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实验室里的每一个资源, 不要让其成为检查的摆设。鼓励学生亲身参与科学实验、勇于探索, 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 观察科学现象, 发现问题, 并积极主动地去解决问题, 进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会自主学习, 实现全方面素质的提高。

二、精心安排面向全体

目前的科学课程是从三年级开始, 每周上三节课, 以一所学校20个班为例, 三至六年级至少有12个班级, 共36节课程, 一周最多能在实验室里上30节课, 这里还包括每天的第一节课, 而往往大部分学校第一节课基本上是语文和数学的专利, 除去这节课, 最多只有25节课了, 还有11节课要安排在班级里上, 因此要做到每堂课都做分组实验有点难度。为了让最广大学生都能享受实验带来的成果, 在目前实验室和实验器材只能保障最基本使用的现有条件下, 演示实验是广大师生最常使用的方式, 如在教学《月相的变化》一课时, 教师只要出示月相变化演示板, 边演示边讲解即可。教学《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时, 可采用:分组观察实验———小组交流讨论———代表汇报的形式来授课。介于科学课的特殊性,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节课程的先后顺序, 如教学《观察凤仙花》一课, 时间跨度近两个月, 就可以先安排前面的内容, 待学生亲手种的凤仙花长出来再来教相关的内容, 这样安排既完成了教学任务, 又符合科学发展规律, 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生长的各个过程, 直观地获得科学知识。兰本达认为, 教师在实验过程中, “教师的基本作用是创造出一种利于学习的情境。要建立起一种儿童喜欢的气氛而使学习行为具有广泛的自由。”我认为小学科学课的传授可采用分组实验和课堂演示相结合的形式, 让每一堂需要实验的课都能至少做到演示, 从而避免科学教师“照本宣科”而丧失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三、有效管理科学使用

实验室是科学实验室中最为重要的场所, 师生的科学实验探究基本都要在此完成, 因此这里也是实验室管理员要重点管理的场所。一般教室的桌椅都是按两人一组的摆放格局, 但是探究实验室的桌椅却要根据实际的需要, 随时改换摆放要求, 进行有效的小组学习。水、电、火等具有安全隐患的实验素材, 在科学实验探究活动中总是不可避免地要被使用到, 探究实验室的防滑、防漏电、防火工作也要时时注意, 例如给所有的插头安装盒盖, 检查插头、电线是否有老化现象, 在实验桌下摆放抹布, 实验室地板选用防滑材料, 灭火器摆放在显眼位置。

仪器室是摆放实验工具的场所, 一般科学实验探究课中要用到的实验器具都摆放于此, 需要按类摆放, 也就是根据器具的材质和功能, 按照玻璃类、金属类、木质类、塑料类、标本类, 分类装橱。例如玻璃器皿常用来装液体类的物体, 如果与木质类或金属类物品混放, 容易使这类器材受潮, 影响使用寿命。因此分类摆放在不同橱柜中, 可以有效阻断这些不利因素。而对于实验器材, 除了要清洁和维修, 日常的保养也不能忽视。总之每个实验器材均有其特殊的保养要求, 了解清楚, 能使物品的使用寿命延长, 减少实验室不必要的开支。

四、拓展空间成就梦想

实验室现有的实验器材不可能满足所有教学的需要, 这就需要科学实验。教师就地取材, 充分利用大自然原始性、真实性和完整性的特点, 使其成为学生探究的最佳场所。活生生的虫、鱼、鸟、兽、千姿百态的花草树木、土壤岩石等都是小学生探究的对象。农村的田野、山林、茶园、竹林, 都是小学生探究的操练场, 学生的实践活动有着广阔的渠道。这样可以有效地将学生的探究学习与实践亲密结合起来。

小学科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资源, 开拓第二课堂, 使实验室成为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乐园。只要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资源, 创造条件开放科学探究实验室, 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 让学生亲历各种科学活动, 便可加深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胡建良.科学实验课程实现有效教学的策略分析[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1 (2) .

小学科学实验室管理创新与实践 篇3

关键词:科学;实验室; 管理;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254-01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对实验教学、实验室管理重视不够,在实验教学与管理中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状况:一方面,一些学校在实验室建设方面投入严重不足,实验室建设与国家标准相差甚远;另一方面,一些学校实验室虽然配备了较为完备的现代化仪器设备,却因实验教师不具备扎实、全面的学科专业知识,管理水平低下而未能发挥其应有功能,造成设备闲置及资金浪费。这种现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校实验教学的发展,并制约新课程标准的贯彻落实。为了能切实加强学校的实验室规范化建设,提高实验教学、管理水平,我作为实验仪器管理人员,对小学科学实验室规范化建设进行了积极地创新性探索。现归纳如下:

一、依据配备标准,完善设备设施

教育部2006年颁布的《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与《小学数学科学教学仪器配备标准》是中小学校实验室建设的法规性文件。所以,规范学校实验室管理,应从标准化建设入手。同时,学校的实验室建设又必须从实际出发,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在创新规范化实验室建设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依据标准要求,规范仪器、药品管理。《小学数学科学教学仪器配备标准》中,详细规范了小学教学仪器、药品等的种类、规格及数量,同时,《标准》中对仪器、药品等进行了重新的分类编号,这一分类与编号也是实验室对仪器、药品进行分类管理的标准。做为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实验室仪器药品管理方面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

1.合理布局、整齐陈列。学校仪器室的仪器柜规格一致,橱柜结构合理,做工美观、坚固。仪器柜上有仪器分类标牌、标签,立于橱柜顶部。仪器的分类管理依照标准中的仪器编号分门别类按顺序科学摆放,一目了然。既便于管理、寻找、手到物来,又便于与《标准》对照统计。

2.化学药品的管理。实验仪器室设药品专用柜,存放少量常用危险化学药品。常用化学药品均在瓶上贴有标签,并标明名称、分子式、浓度。根据其化学特性分类保管;药品专柜由教务主任和实验室管理员两把锁子管理,用后剩余及时归柜。确保药品保管和使用安全。消除了各种安全隐患。

(二)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配置仪器设备,及时购买辅助材料。在依据《标准》进行仪器、药品配置的同时,又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掌握与调整。在实际使用时,考虑到多个平行班同时授课及仪器损坏等因素,建议学校专门拿出经费进行补充、购置,以满足实验要求。根据实验需求及时计划填写“实验材料采购申报单”,让学校及时购买实验辅助材料,诸如:电池、绝缘导线、橡皮泥、胶水、胶带、火柴、蜡烛、食盐、白醋、小苏打、洗洁精、大头针等等辅助材料。为配合实验教学,建议学校专门购买鱼缸、小金鱼苗、蜗牛苗,由我专门饲养。以满足小学生观察的需求,同时利用养鱼缸里的水既满足了学生制作微生物装片的的需求,又使学生观察到种类繁多的活着的微生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健全账目,规范仪器管理

实验室是学校资产集中的部门,健全的账目管理,是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重要环节。为规范管理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规范账目管理。实验器材室设有固定资产总帐、仪器设备总帐及教学仪器设备登记册、教学仪器设备借还登记册、教学仪器损怀赔偿登记册、药品消耗登记册、教学仪器损耗报废登记册、教学仪器维修登记册、学校自购材料登记册、教学仪器报损报废申请报告单等账册。实验室设仪器分类账、仪器设备明细帐、低值和易耗品登记册,各类账目均按要求认真填写。所有分配或购入的仪器、药品都及时登帐,报损仪器要经实验组长和教务主任签字主管校长批准,凭仪器报损批准通知单及时消帐并通知总务部门。学校每学期最少清点一次仪器,做到了帐帐相符,帐物相符。

(二)设计科学的登记表册,强化达标意识。在规范账目管理的时,要考虑与《小学数学科学教学仪器配备标准》的统一性。具体做法是:在建立账页时就将“标准”考虑进去,在账目的“收入数目”前加一栏“应配数目”,并在“结余栏”后加一栏“对照标准欠缺数量”。这样,不仅现有的资产一目了然,与《标准》要求欠缺的仪器、药品也清清楚楚。如此可确保在仪器、药品购置时不会出现疏漏,而影响实验的正常进行,使学校实验室建设向着规范化、标准化要求迈进。

三、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设施、器材使用效率

随着城镇经济建设的发展‘大批农民工进城打工,为了解决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县委、政府决定将我校办成全日制寄宿制学校。进而使我校学生数量大增,原有的实验室远远满足不了班班每节实验课都能进实验室的需求,针对这一现实,我把3—6年级科学分组实验的内容进行统盘考虑。根据教学进度和不同实验的不同要求,进行适当调整、科学安排,制定了《盐池三小实验室分组实验安排表》,保证实验要求高的实验都能在实验室进行,使得我校实验室从上午第三节开始到下午最后一节每一节都有学生在做实验。使我校有限的资源得到科学而合理的配置,使有限的设施、器材发挥了最大的效益,极大地提高了设施、器材的使用效率。

四、加强档案管理,完善各种实验管理记录

实验室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实验室管理涉及到大量的账目、资料、记录等档案。所以,实验室的档案管理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我校的做法是:在实验教师办公室设资料柜,资料柜内保存以往五年之内及上一学期的有保存价值的资料,资料存入档案盒内,档案盒内有资料目录,目录上编有资料序号、日期和名称,资料柜内有各盒的总目录册。档案管理的基本分类为:

实验室仪器使用管理记录、仪器借还登记册、科学实验计划表、科学分组实验记录档案、科学演示实验记录档案、科学实验明细记录表、实验员工作记录、实验室指导文件、实验室账目、危险化学品管理档案等。

五、发挥实验室功能,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

濠城小学科学实验室管理制度 篇4

1、科学实验室是小学科学教学必备的教学场所,应有管理人员负责管理。

2、按实验教学要求配备足量的实验教学仪器和教师,确保演示实验、分组实验等各类实验和课外科技活动顺利开展,为学校教教学改革提供有力的保证。

3、每学期开学后两周内,根据教学和任课教师的教学计划编排各年级的实验教学计划。

4、实验室应建立相应的仪器使用制度,做到“我使用,我养护”。

5、按仪器、药品的性质做到分类摆放。

6、仪器设备的保管要做到防尘、防潮、防霉、防腐蚀、防变形、防碎裂、防火等。化学药品应放入专柜。

7、仪器设备借用、使用、维修。损坏报损以及危险品领用必须按有关制度执行。凡损坏而又不能维修或失去维修价值的仪器设备,应按规定手续进行报废处理,并保存原始凭证,在有关账册上注销。

小学科学实验室管理要求 篇5

1、实验室由专人负责实验室设备及人身的安全。

2、加强四防(防火、防盗、防水、防事故)。

3、实验前要全面检查安全,实验要有安全措施。若仪器设备在运行中,实验人员不得离开现场。

4、易燃、易爆物品必须存放在安全处,严禁带电作业。

5、如遇火警,除应立即采取必要的消防措施灭火外,应马上报警,并及时向上级报告。火警解除后要注意保护现场。

6、实验工作人员在检测前必须熟悉检测内容、操作步骤及各类仪器的性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并作好必要的安全防护。

7、进行有毒、有害、有刺激性物质或有腐蚀性物质操作时,应戴好防护手套、防护镜。

8、实验室应配有各类灭火器,按保卫部门要求定期检查,实验室人员必须熟悉常用灭火器材的使用。

9、实验室内不准吸烟和吃食物。

10、下班前,实验室人员必须检查操作的仪器及整个实验室的门、窗和不用的水、电、气路,并确保关好。

科学要求评价小学生作文 篇6

作文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长期以来困扰着小学语文教育界。造成小学作文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是多样的,我认为,小学作文教学的成人化与文学化是主要原因之一。

小学作文教学的主体是小学生,他们正处于少年儿童阶段,年龄在六七岁至十二三岁,生理、心理发育均未成熟,他们与成人在观察行为、思维方式、语言表达等方面都表现出很大的差别。然而,我们的作文教学恰恰忽视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生理和心理特点,忽视了小学生独有的认识规律和心理规律(兴趣规律、注意规律、思维规律、记忆规律等),要求小学生以成人成熟的心理去审视社会现象、人际关系;以成人的思考方式去解释、分析和解决问题;以成人的语言去表述自己的思想。这当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作文教学认识和实践的错位。小学作文教学错位的第一个表现就是成人化。

小学生的思维正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他们往往不能像成人那样具有较强的概括和归纳能力,而我们的小学作文教学却要求学生每篇作文都得表现一个明确而又深刻的中心。笔者曾为上海一所有名的小学审读过该校自编的历年优秀作文选,从中发现了一个共同现象:几乎所有的作文在事情已经全部叙述完毕以后,都在文末加上了一段话,如“通过这件事,我懂得了一个道理……”,“这件事教育了我……”,如此等等。原来,我们的小学作文教学对学生作文有着一个普遍的、程式化的要求,叫做“篇末点题”、“深化主题”。这种需要小学生经过提炼概括方能形成的文字,实际上是画蛇添足式的“新八股”而已。

小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对事件的认识,多源于感官和活动,而不像成人以理性成分居多。前苏联的小学作文教学重视序列训练,普遍采用声像教材,用声、形、色多种刺激,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西方则多主张采用活动教学法,提倡分组式、开放式教学,组成立体交流形式,进行作文训练。这些作文教学方法有利于发挥学生个性特长,让学生更快地获取更多有益的信息。对比之下,我们的小学作文教学理念色彩较浓,作文过程多为学生的个体行为,缺乏情境活动和互相交流。

小学作文教学成人化是违反教学规律的,童真童趣儿童化才是小学生作文的灵魂。引导小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用自己的笔去写小学生的生活,这才是小学作文教学的正道。小学作文教学再也不能做让小学生用笔去写成人(包括教师、家长)想说的话、想干的事。翻开小学生作文类书刊,里面充斥着大量老气横秋的文章,除了部分经老师、家长润色过以外,不能不说是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成人化的产物。

小学作文教学错位的第二个表现是文学化。一些教师把小学生作文训练混同于文学创作活动。

以学写记叙文为主,也要学写常用的应用文,是小学作文教学的任务。正确认识小学作文教学的任务,恰当处理记叙文与应用文写作训练的关系,说到底是一个对小学生作文性质的认识问题。小学生作文是小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培养写作能力的综合训练。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是包括创作在内的一切写作活动的共同要求,而惟有“培养写作能力”才是小学生作文训练的独特要求。小学生作文是习作,不是创作、著作。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小学作文教学却始终将“会写”记叙文作为终极目标,由此引发出在记叙文写作训练方面的过于偏重。从训练的量来看,记叙文写作占了小学作文训练的绝大部分,甚至一统了作文教学的天下。比照一下日本小学作文训练情况,便可发现他们对应用文体写作训练是十分重视的。日本东京书籍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材,要求小学生写的各种应用文占作文总量的15%以上。李保初、周靖主编的《世界小学生优秀作文讲评》(北京师大出版社1991年8月第1版)选编了18个国家和地区的109篇小学作文。中国内地入选的除《白龙桥的传说》是根据传说加工而成的民间故事外,其余均为记人、叙事类记叙文,而港澳台、外国的小学生作文除记叙文外,还有数量可观的说明文、议论文、书信、日记等,形式之丰富,令人刮目。社会和时代对应用文的需求,应该引起小学语文教育界的足够重视。那种重记叙文、轻应用文的作文教学现状应得到尽快改变。我们的小学作文教学在处理叙述和描写关系上同样存在着偏差。小学作文教学都十分强调传授和训练描写方法,并且将重点放在人物的描写上。外貌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成了小学生作文训练的重点。小学作文教学在“写清楚、写具体”与“写生动、写形象”两者中间往往本末倒置,片面地追求人物写得有血有肉,景物写得有声有色,而忽视

了叙述清楚、具体这一作文基本功的训练。有一本已经出版发行了几百万册的小学生作文类书籍,编了“记事篇”、“写人篇”等,13则记事作文讲评仅有2则是说“写清楚”、“写具体”的,其余都是说“结构严密”、“选材独特”等,就是这些叙述要求,也已经远远超出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规定。而11则写人作文讲评更是要求描写能“巧选角度”、“多侧面”、“反映群像”、“放在特定的环境中”等等,说这些是中学生,乃至大学生的作文要求,怕也不为之过。“写清楚、写具体”的基本功不扎实,“写生动、写形象”只能是空中楼阁。这里,有一个对作文能力发展清楚认识的问题,还有一个对作文教学目标准确把握的问题。小学作文教学文学化,其结果只能是与美好的愿望越离越远。

形成小学作文教学错位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应试教育对小学作文教学的干扰。要想在作文考试中获得高分,就把“宝”押在“主题深刻、描写生活”上,这便导致了小学作文教学无法摆脱成人化,文学化的阴影。二是小学生作文类书刊的误导。铺天盖地而来的小学生作文类书刊,篇幅之长,立意之新,主题之深,技巧之当,构思之巧,越来越脱离小学生实际,令广大小学生可望而不可及。各种小学生作文杂志、作文指导书,名目繁多、层出不穷,近来又有录音辅导、录像指导加盟,当然其中也不乏确实能辅导小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真知灼见,但无庸讳言,绝大多数对小学作文教学错位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负面效应是有目共睹的。

小学科学实验室管理要求 篇7

根据实验性质的不同, 科学实验可分为探究型和验证型两类。探究性实验教学过程一般分为:提出问题——实验探究——集体研讨——概括总结四个环节;验证性实验教学过程一般分为:提出问题——进行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四个环节。在这两种类型的实验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经历“过程”, 参与教学活动, 让学生去发现问题, 让学生提出实验设想, 让学生独立去实验, 让学生去得出结论。

一、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探究的动机往往来自对事物产生的好奇。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没有兴趣, 我们的一切探索计划就会落空。”对问题有兴趣, 能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充分利用观察、实验、游戏、竞赛、魔术等手段, 让学生或从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体验中发现问题, 或从事物矛盾处发现问题, 或从旧知识的类比演绎中发现问题。

如上《电磁铁》一课, 开始我让每个实验小组利用前一课学到的电磁铁的制作方法进行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比赛, 看哪一小组制作的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多。学生从比赛中就会发现各自的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量有多有少, 他就会去思考其中的原因, 从各自制作的电磁铁不同之处去提出假设。

有一个教师在上《轮轴》一课时, 先让同学们玩一个游戏, 让一个大个子男生用力握住啤酒瓶的颈部, 让一个小个子女生用力握住瓶身, 两人用力向相反的方向扭动, 结果试了几次, 大个子男生都“败下阵来”。问题自然从中产生了出来, 为什么个子小的女生手劲比大个子男生要大呢?学生就从这一“矛盾”处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

二、猜想让学生自己去提出

猜想和假设是一切发明和创造的前奏, 只有提出了符合一般规律的假设或猜想, 才能通过具体的实验进行探究、验证。学生在对一个问题提出猜想或预测时, 肯定会根据以往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积极思考。在上《水的凝结》这部分内容时, 我就鼓励学生大胆猜想“露”的成因, 学生提出了以下几种可能性:

①是天上落下的雨水;

②是物体内部渗出的水;

③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水。

然后引导学生对几种猜想进行分析、讨论, 得出合理的假设: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变成的。因此, 教学中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通过科学实验和直接观察消除科学误解。比如在指导学生探究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条件时, 学生认为种子发芽需要有水分、空气、阳光、土壤 (肥料) 和温度。之后通过一系列的实验, 证实了种子发芽时只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只有当植物生长时才需要水分、空气、温度、阳光、土壤。

当学生转变了这种认识以后, 我又问学生:如果在屋前和屋后同时播下一粒相同的种子, 哪一粒会先发芽呢? 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是屋前, 因为他们的前概念都认为屋前的阳光充足。可是, 等实验结束后, 所有学生都发现自己错了。因为屋前的土壤在太阳光强烈的照射下, 水分挥发得很快, 因为没有了充足的水分, 种子发芽的速度比屋后的慢了许多。

三、实验让学生自己去设计

科学实验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学生达到能依据已有的经验和实验能力去进行研究和探索。实验教学中要特别注意鼓励和扶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 自我设计实验。

如教学《雨和雪》一课, 在学生推断出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凝成的之后, 要设计一个模拟实验验证推想。我引导学生思考:由于雨是水蒸气受冷凝结的, 那么怎样得到充足的水蒸气?怎样使水蒸气受冷?怎样使水蒸气凝结成的小水点不断增大而从空中降落下来?学生讨论后, 很快设计出了各种“下雨”的方案。

再如在探究根的吸水作用时, 我是这样引导:

师:怎样证明植物是由根吸收水分的?

生1:可以把植物的根放在水里, 水减少了就说明是被吸收了。

生2:这样不行, 因为水要蒸发, 也会减少, 不能完全证明都是被根吸收的。

师:那么怎样阻止水分蒸发呢?

生1:可以给瓶子加个盖。

生2:加个盖, 植物又怎么放呢?

生1:可以在盖子上打一个和茎差不多大的洞, 把茎夹住。

师:洞和茎之间还有空隙, 水分还会蒸发, 不够严密。生:可以在空隙处滴上蜡烛油把它封住。

师:好主意, 谁还有好办法?

生:我认为可以在水面上加一点菜油, 因为油比水轻, 浮在水面上, 可以把水和空气隔开, 阻止水分从水面蒸发。

师:不错, 那么, 怎样才能使根吸收的水看起来明显一点呢?

生:选一棵叶子多的植物。

生:用细一点的瓶子。

至此, 植物的根吸收水分的实验就设计出来了。这种由学生自己想出的方案, 比教师直接“教给”他要好, 由于是他们自己动脑筋设计出来的, 实验起来才不会“丢三落四”, 肯定会认认真真, 一丝不苟, 而且让学生自己想办法, 是启发学生运用科学方法, 培养学生创造精神, 发展学生科学能力的重要手段。

四、实验让学生自己去做

科学课的课堂实验除了一些非常复杂、难度较大、有一定危险性的需要教师做演示之外, 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 让学生自由地去摆弄, 去尝试。在教学《滑轮》一课,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弄明白动滑轮和定滑轮各自的作用之后, 我就放手让学生去试一试, 看能否把两种滑轮组合起来, 达到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的目的。学生马上动手组装。在经历多次失败之后, 学生终于组装成功了。试想, 如果这一步由教师来完成, 或者由教师讲清组装方法, 再由学生组装, 就比让学生自己去摸索要逊色得多。

教师在教学中, 要放开学生的手脚, 不能充当指挥者, 要求学生按着教师的口令“一、二、一”齐步走, 这样做学生只动手不动脑, 没有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师要舍得花时间, 鼓励学生多角度探索。如上《摩擦起电》一课, 让学生探究“摩擦起电现象”, 我把尽可能多的材料交给学生, 让他们自由地去摆弄。结果学生设计出十几种实验方法:如用手摩擦塑料包扎带, 使包扎带向四面散开, 摩擦吹塑纸使之“粘”在手心不掉下来, 摩擦气球去吸引女同学的长头发, 摩擦泡沫塑料粘在身上像雪花, 摩擦塑料笔杆去吸引粉笔灰, 等等。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 也尝到了成功的快乐, 创新精神和科学兴趣也得到了培养。

五、结论让学生自己得出

学生经过实验探究, 收集事实和数据后, 就必须采取师生研讨或小组研讨的方式, 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 或类比推理解释现象, 或分析概括得出结论, 让学生经历一个由此及彼, 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思维升华过程。

比如在学生完成“风的成因模拟实验”后, 知道了是蜡烛的热量使箱内空气流动成风的。然后启发他们进行类比思考:自然界的环境和“箱子”一样吗?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学生经过讨论得出:因为太阳的热量使地球上各个地方的温度不一样, 有的地方温度高, 有的地方温度低。温度高的地方, 空气受热上升, 压力减小, 其它地方温度低、压力大的冷空气就会流过来补充, 从而形成风。并由此顺利地解释了海陆风、季风、山谷风形成的原因。学生的类比推理和想象能力也在这一环节得到了培养。

小学科学实验室的实施现状与研究 篇8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室;现状;研究

小学科学作为一门重要课程,对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帮助,而小学科学实验室的实施则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科学教学必须具备满足教学任务的常规仪器设备、工具以及安全器材等。但是目前我国小学科学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需要加以研究,不断完善小学科学实验室的管理办法,进而使小学科学实验室的实施能够顺利地进行。

一、小学科学实验室的实施现状

据相关资料显示,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发展得还不够完善,对小学科学还没有重视起来,对实验室极其相关设备投入力度不足,而且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实验室及其器材设备不够齐全,而且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科学实验方面的课程太少,实验室缺乏多媒体设备。上述问题是实验室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还有一些其他问题,对实验室的建设也产生重要影响,如设备室与实验室的距离较远,不便于实验器材的搬动;缺乏专门的实验室管理人员,而由科学教师来代替,但是由于教师的课时较多,所以,对实验室的管理不够到位。另外,在基础建设方面,重视对教师的培养,而忽略对实验室以及设备的维护。

二、小学科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对策

1.加强实验室以及器材设备的建设

小学科学实验室的建设是教学的基础条件之一,所以,应加强对实验室的建设,器材设备应配备齐全,这就需要相关教育部门给予资金上的支持,为小学科学教学的开展提供重要保障。所以首先应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共同建设实验室。在校园的空地上,教师可以种植一些植物,同时还应建设小动物饲养实践基地,这样便于学生进行生命科学领域的实践。对于小学科学教学,不仅要调动教师自己的力量,同时还应调动学生以及家长的积极性,通过各种途径,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不仅局限在实验室,更应该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其次可以自制教具。自制教具既可以解决器材设备缺乏的问题,还可以节约资金,一般情况下,有经验的科学教师,通常采用这一方法,解决实验难题。而且在教学过程中,一些现成的实验器材,难以满足教学需求,所以对于原有仪器,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合理进行改造,同时还可以设计以及开发一些新的实验器材。但是自制教具对科学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较高的要求,所以,这还需要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2.小学科学实验的管理

管理工作是小学科学实验室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对实验室工作具有重要作用,所以,为了加强小学科学实验管理水平,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规范组织管理

作为学校领导,首先应提高认识,加强对小学科学实验管理的重视,一是应建设专门的实验室以及仪器室,并配备完善的设施,包括排气、电教设备以及桌椅板凳等;二是应加强规范管理,保证科学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三是对下学期需要的仪器设备,应列出清单,并提前进行购置;四是对于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应选择具有高度责任感以及专业知识的教师。

(2)建立完善的制度

制度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保障,所以建立完善的制度非常必要。首先,对于实验室的仪器,必须明确列在账目上,保证与实物相符合,同时还应建立各种管理账册,如《教学仪器设备明细账》《教学仪器流水账》等,在记账过程中,应保证记录准确无误,填写完整;其次,还应制定实验室管理制度,包括仪器设备保管守则、仪器损坏赔偿制度以及安全防护制度,通过这些制度的制定,督促学生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再次,应建立考评制度,主要针对实验教师的日常工作进行考评,使教师能够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3)加强实验设备的管理的有序性

为了做好实验设备管理,还应保障有序性,对于仪器设备,应按照不同类别进行存放,并将仪器摆放整齐,保证仪器设备安全、美观,同时对于橱柜,应定层、定位,为每个仪器橱柜编制号码,并在橱内放目录卡,保证账卡相符。在放置仪器时,应水平或者竖直进行放置,同时应将具有毒性以及易燃品放置在专门危险品库中,并应定期进行检查,避免出现安全事故。对于其他仪器设备,也应经常进行检查,避免仪器受潮生锈,在小学实验课之前应检查仪器,以保证小学科学课的顺利实施。

总之,实验室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所以,必須加强小学科学实验的顺利实施,为其配备完善的仪器设备,并制定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要求学生严格应遵守,以此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加强小学科学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孙超.小学科学实验室的实施现状与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Z1).

[2]梅笑漫,徐彩娣,柳肖虹.小学教育专业科学实验室建设现状与对策[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2(2).

兆丰实验小学优秀学生评比要求 篇9

为鼓励先进,树立典型,每学期期末,各班都要评比一部分优秀学生,原则上优秀学生每班十名,全优学生每班一名,具体评比要求如下:

1.爱心小天使:平时乐于帮助别人,特别是帮助学习、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使受帮助的同学有所进步。积极参与班级、学校及社会各界组织的帮困助学捐款活动,受到大家好评。

2.学习小主人: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科学的学习方法,成绩在班中名列前茅。语数外学科均达到优秀,体育达良好,做到不偏科,是大家学习的好榜样。

3.守纪小标兵:能自觉遵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严格要求自己,自我管理能力强,同时能协助老师管理好本班同学的纪律。

4.得力小助手:能尽心尽责做好老师的助手,帮助老师管理好班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减轻老师的负担。

5.勤俭小楷模:平时能勤俭节约,做到不浪费一滴水、一张纸、一分钱。生活简朴,爱惜粮食,不挑吃穿,不无缘无故向父母索要零用钱,不乱花零用钱。

6.运动小健将:热爱体育运动,坚持锻炼身体,体育成绩优秀,积极参与各种体育竞赛,能在校级以上的运动会上为班级、学校争得分数、取得荣誉者优先。

7.小小科学家:热爱科学,善于探索研究。认真上好科学课,积极参加科技活动,并能取得一定的成果。能在市、省、全国各类科技竞赛中获奖的同学优先。

8.环保小卫士:有强烈的环保意识,知道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危害,平时热爱劳动,讲究个人卫生,身体力行,积极做好学校、班级的环境卫生与保洁工作。在常态下能主动弯腰捡起垃圾的同学优先考虑。同时,如发现一次乱扔纸屑、垃圾者,一票否决。

9.艺术小新苗:热爱艺术,喜欢美术和音乐课,会刊出黑板报或能排练简单的舞蹈节目。能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艺术方面的培训或活动,在市、省、全国各类艺术比赛中获奖者优先。

10.进步小明星:在学习、守纪、行为习惯等方面有明显进步,得到全班同学与老师认可。

★全优学生:在家是个好孩子,在社会上是个好少年,在校是个好学生,能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热爱集体,团结同学,学习认真,成绩优秀,综合能力强,德、智、体全面发展,语、数、外成绩均达到优秀,体育达到良好,积极参与校级以上的各种活动,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小学科学实验室管理要求 篇10

生物显微镜是生物学科最基本、最重要并且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精密教学仪器。

A.生物显微镜的管理

①生物显微镜属学校的固定资产,财会人员要记好固定资产明细帐,校产管理人员应记好固定资产位置帐,实验教师要记好教学仪器保管帐,要做到帐帐相符,帐物相符。在每年固定资产检查时,应注意显微镜的零部件是否有丢失。②显微镜的零部件较多,缺少任何一个也会影响实验教学的质量,必须保证零部件的完整。学生用的640倍的显微镜应包括以下零部件:显微镜箱、镜箱钥匙、镜身、3个目镜(5倍、10倍和16倍)、2个物镜(10倍和40倍)、镜头盒、目镜筒防尘盖、物镜螺旋护盖、反光镜、切片压簧、干燥剂等。

③学生实验用的显微镜要编写序号,序号要用油漆书写在镜身、镜箱。目镜、物镜等的适宜的位置,序号书写的大小要适当,位置要统一。

④每组学生使用的显微镜要相对固定。有条件的学校应做到显微镜的序号与实验桌的编号相一致。每一台显微镜都设一张卡片,使用一次登记一次。

⑤显微镜箱的钥匙要由实验教师统一保管。任课教师要配合实验教师逐台检查显微镜的状况,发现问题应及时查清责任。

B.显微镜保管的基本要求

①防潮

如果显微镜保存的环境十分潮湿,其光学镜头容易生霉,一旦生霉极难除去,当镜头上出现初期霉点时,如及时清除,有可能擦掉;当镜头上出现不规则线状和树枝状时,表明霉菌及其排泄物已腐蚀镜头表面了,镜头已报废。机械零件受潮容易生锈。显微镜应存放于干燥的房间,离开墙壁和地面,镜箱内应放干燥剂。②防尘

光学部分表面落入灰尘,光学系统放大后会看到许多污斑,从而影响观察,同时也是生霉的直接原因。灰尘落入机械部分,常引起机械运动受阻和磨损。显微镜每次使用完毕都应用纱布擦拭机身,用镜头纸将镜头擦干净,打扫生物实验室和仪器室卫生时要避免尘土飞扬。

③防腐蚀

显微镜不能和具有腐蚀性的物品和化学试剂放在一起,否则显微镜的光学系统和机械系统会受到损害。

④防震

强烈的震动会使光学元件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会使一些机械零件变形损坏或失去原有的精度。

⑤防热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初探 篇11

小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可以激发爱科学的兴趣,有效地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养他们对科学实验的探究欲望。怎样才能更好地搞好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呢?我认为开展小学科学实验活动,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明确实验要求,确保实验顺利完成

每个学生理解能力不一样,实验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学生对实验中的重点、难点操作的把握程度,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总结。但由于小学生缺乏知识的系统性和学习的目的性,有时常常偏离观察的主要目标,导致实验失败,所以在实验前就要明确实验基本要求,理解操作过程。例如:教学《简单的电路》这课时,我们先让学生自由讨论,尝试用一个灯泡、一个小灯座、二根导线、一个电池盒和一节电池。要怎样连接起来才能组成电路。明确要求后设计操作过程,然后汇报。其余学生讨论补充,教师可以把影响实验的关键步骤和注意点写在黑板上,作为实验的操作规程或注意事项,从而避免实验的盲目性。

二、亲自完成实验,让学生体验科学的乐趣

科学实验兴趣的培养,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典型活动:如《空中跳动的乒乓球》实验,首先让学生思考:吹风机朝上方,对着乒乓球吹风,你认为乒乓球会被吹走吗?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我让他们动手实验:用一只手握住吹风机,另一只手将球放在吹风机的上方。开动冷风和热风分别吹动乒乓球。结果乒乓球,没有被吹走,而是浮在空中跳动。最后说明:无论开动冷风和热风吹风机朝上对着乒乓球吹,由于力的平衡作用,上方的乒乓球不会被吹走,而是浮在空中跳动。学生发现实验这么有趣,学习兴趣自然会逐日加深。

三、巧设实验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做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探究,从而获得科学知识。科学教材中实验部分大多为探究性实验,以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在实验中应鼓励、引导学生大胆探究。如在教学《斜面》一课,首先教师通过情境的创设,启发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斜面有什么作用?学生设计出对比实验,把竖直提起的物体用的力与沿斜面拉起物体用的力进行比较,证明用斜面省力。学生对此提出了不同的假设:有的学生提出,与斜面的长度有关系;有的学生说,与斜面的坡度有关系。通过实验学生认识到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既激起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探微 篇12

一、动手操作,突出实践性

科学课的学科特点就是实验教学,应让所有学生主动参与进来。而科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培养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其本质就是让学生“动手”。因此,实验应当突出实践性。在教学中,一要拓展实验的内容,选择与学生生活实践密不可分的小实验,或配合课堂教学的系列实验或补充实验,或有趣味的和新颖的实验等。二要拓展实验的空间,将实验由课堂向课外、教室向家庭、学校向社会延伸,其形式有兴趣小组活动、课外实践活动等。兴趣小组活动,由于时间充裕、形式多样,加上考虑了学生的兴趣爱好等个性差异,因此更能有针对性地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外实践活动是课堂实验的延伸,可向学生提供相关的实验器材,放手让学生开展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活动。这样,不同层次、不同需要的学生自主发展,并在宽松自如的氛围中自主进行动手实践,获取科学知识。

二、走近生活,增强趣味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选择态度,是积极认识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积极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动力。”教育家皮亚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小学生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他们渴望认识科学,了解科学,弄清为什么有的树到了秋冬季就会落叶,而有的却长出了新芽;动物靠什么越过寒冷的冬天等问题。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兴趣特点进行实验设计。如昆虫是小学生常见的最易引起他们兴趣的一类动物,在农村地区无论是天上飞的,还是地上爬的应有尽有。教师在设计实验时可先安排学生在上学路上的林间、树旁、小河边捕捉各种昆虫,并将各自捕捉的昆虫有选择地带到课堂,进行认真观察、研究,看它们都有一些什么共同特征,从而达到认识昆虫的教学目的。

三、动脑思考,注意启发性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要从根本上引导学生学习,课堂应该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实验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通过有效的实验启发,去激励学生思考、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或结果。小学科学课中有许多具有新颖性和趣味性的实验,不少内容又具有极强的启发性,如“液体的热胀冷缩”、“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等,这些实验本身所呈现的新奇现象会吸引学生去认真观察和动手实践,同时也会使学生产生积极主动地去思索和探究的欲望。并不是每一个实验都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因此,有目的地增强实验的启发性,对学生感知、理解实验现象无疑是有帮助的。

四、提出疑问,强化探索性

疑问是汲取知识的原动力,有疑惑就有探求,就有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教学中,教师通过设疑置惑营造问题情境,能启发学生思考,并驱使他们通过实验等方法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如,在教《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时,学生提出了这样的疑惑:马铃薯在不知名的液体中为什么沉或浮,是什么原因呢?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证明。通过实验,观察比较两种液体,推测验证,观察比较液体变干后留下的痕迹。教学中鼓励学生对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大胆地预测和猜想,因为预测和猜想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样是不可缺少的。

小学科学实验室的使用 篇13

1、科学课实验开出率

积极提供学生直接参与科学实践活动的机会,按新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开足开全演示、分组实验。演示、分组实验要做到正确、规范,达到新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

2、科学探究

制定学生探究性实验计划,利用实验室现有资源,可以结合各校自身特点,开设有特色的校本实验课程及探究课题。创造条件开放科学探究实验室,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亲历各种科学活动,加深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学生实验操作技能

要求高年级学生能通过合作,使用科学合理的过程和方法自行解决某种问题。并能清楚表述探究过程,理解自己得出的探究结果。让学生真实体验到科学成果的来之不易,培养良好的科学意志品质。

4、其它方面

小学科学实验室工作总结 篇14

验室工作总结

九龙镇丁营小学 2015年6月23日 丁营小学科学实验室工作总结

在本学期,科学实验室的工作在以往的基础上,继续以省实验小学的标准来严格要求。本学期,实验室能做好各项工作:能按实验小学的要求规范存放各类仪器,并对实验器材进行保养和维修;按要求来配备自然仪器,每学期都会增添必要的实验用品;及时做好实验室的各项资料备查等等。一学期下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这一些问题以及要改进的设想,为将工作做的更好,特分如下四个方面来总结。

一、实验教学开展情况

1、本学期,各年级都能按照实验计划执行,上好开足实验课,教师和学生均能记好实验记录。同时,在实验中,教师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参与探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的学习、实验态度。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师生的实验水平都有所提高。据统计,本学期开足学生分组实验课和教师演示实验课,完成了计划任务。

2、在深化教育改革,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同时,结合自然实验教学向全体学生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注重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爱好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室活动

1、在期初,实验室即制订了全年级的实验计划、周日程安排表,组织成立了自然备课组,在每个星期二组织开展活动,对实验教学的目标、要求进行了详尽的研讨,使每个实验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获得了提高。

2、实验教师充分利用现有的仪器设备,组织开展实践活动,以举办科学知识和小实验等竞赛来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三、成绩方面

1、本学期,自然教师科研兴教意识较强,能通过平时每周一次备课组活动和空余时间认真学习科研理论方法,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

2、本学期,实验教师认真辅导学生参加了科学知识竞赛,学生们在比赛中努力为学校争光,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绩。

3、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收集了大量塑料瓶杯等其它可代用品用于教学,小的维修则自己动手,为学校节约开支。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1、目前,实验教师队伍还不壮大,科研水平和教学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注重抓住各种机会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养。

2、要与兄弟学校相互交流学习,取长补短,以便更好地提高我校实验教学质量,搞好实验室工作。

小学科学实验误差的教学应对 篇15

一、实验误差的产生原因

从实验误差的来源看,小学科学实验中的误差大多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1.系统误差

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物理量时测量误差的大小和符号都不变,而在改变测量条件时它又按照某一确定规律而变化的测量误差称为系统误差。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不同,它不具有抵偿性,即在相同条件下重复多次测量,系统误差无法相互抵消。在小学科学实验中,产生系统误差的因素一般有:

(1)仪器构造不完善。例如小学科学课中常常出现因温度计刻度不够准确导致实验中测得的水温与实际水温有误差。又如使用弹簧秤测力,因弹簧具有弹性滞后的特性,且易受温度等外界条件变化的影响,故其准确度、灵敏度较低,此外其称重结果还因重力加速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2)测量方法本身的影响。例如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由于实际实验中蜡烛燃烧消耗的氧气不足21%,同时燃烧又生成了一些二氧化碳,所以依据该实验并不能正确地得出氧气在空气中所占的比例。再如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有关的实验,为了节约实验成本,实验中所用电池经常会重复使用,这就导致该对比实验会因电池的供电量难以保持不变而产生误差。

(3)测量者个人操作习惯的影响。例如测气温一课的实验,由于小学生习惯盯着气温表观察温度变化而导致测得的气温常常高于实际气温。

此外,实验中所用化学试剂纯度不够和实验环境等因素也会导致系统误差的产生。

2.偶然误差

在实验时即使采用了最完善的仪器、选择了最恰当的方法、经过了十分精细的观测,但依然难以避免误差的产生。例如测量小车的运动,有些学校应用了传感器技术以提高测量的精确性,但实际实验时所测得的数据在末尾的一或两位上仍会有差别,即存在着一定的误差,这是由于小车运动时需要克服的摩擦力的大小会有变化等偶然因素所造成的。

所以说,偶然误差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它是由于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一些偶然因素所造成的,它有时大、有时小、有时正、有时负,方向不一定,大小和符号一般服从正态分布规律。偶然误差可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办法来消除,而且测量次数越多(在没有系统误差存在的情况下),平均值就越接近于真值。

二、实验误差的教学应对

1.实验误差的教学现状

在现实的科学课堂中,对学生分组实验中存在的或可能出现的误差,教师大多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加以应对。

(1)想办法规避实验误差对教学的干扰。教师会在学生实验操作前给予细致的指导,除了精心引导实验方案的设计,还会组织讨论如何控制实验的条件,在动手实验前再以“温馨提示”把学生实验中可能出错的路径一条条地堵死,从而确保实验数据尽可能接近真值。这种做法保证了实验的成功,但同时又生成了新的问题,即由于教师指导太多太细,把学生思维牢牢地束缚在教师的预设当中,使得学生的自主探究难以落到实处。

(2)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误差不予理会。当测量结果与标准答案有差异时,或有数据与大多数数据不一致时,教师就直接告诉学生“你这个数据不准确”而直接删除,然后直接带着学生奔着“归纳结论”去了,至于为什么不准确往往不予理会。这种做法带来的问题显而易见:一是忽视了误差的客观存在,让学生以为实验得出的都应该是标准答案,否则就是错的;二是对实验过程不加反思,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作风。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避免采用这种方法去应对学生实验中出现的误差。

分析上述两种方法,都是把实验误差作为实验教学的不利因素来看待,为了实验成功,所以想方设法地回避。其实,实验教学和科学实验是有区别的:科学实验必须尽可能回避误差,确保实验成功;实验教学则不同,其实验可以成功,让学生通过实验获得知识,也可以失败,让学生在失败的实验中获得教育。所以,教师在组织实验教学时不妨胆大些,尽可能多地放手让学生亲历自主探究,虽然这样的教学过程略显粗糙,实验误差更为明显。但是,其好处也是不言而喻的,不单单是这种自主探究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有作用,更重要的是因为只有重视误差,我们才有可能培养学生严格控制实验变量的意识,使他们想办法尽可能减小误差。懂得这点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什么是科学实验,进而理解科学的本质是大有裨益的。

2.实验误差的教学建议

实验误差出现时,在教学中如何应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化不利为有利呢?

(1)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分析数据的方法。在实验数据得出后,我们的教师习惯指导学生用计算平均数的方法分析数据。应该说,当所测得的一组实验数据都比较接近客观存在的真值时,用计算平均数的方法分析数据是合理的。然而不能忽视的是,在科学课堂中,由于实验者实验水平、实验条件和环境等因素的限制,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往往会与客观存在的真值存在一定距离。还会出现一种情况,学生所获得的一组数据中大多都比较接近客观存在的真值,但其中却有个别数据由于测量者未关注的某个原因而与客观存在的真实值相距较大,这时,再用计算平均数的方法来分析数据就不见得科学了。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学会多种分析数据的方法,在实验数据得出后,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分析数据的方法。

案例:一位教师执教的《测试载重车的运动》教学片断。

学生分组实验,在车上先后放2 个、1 个和不放木块,测试小车在相同拉力的作用下跑完相同距离所需的时间,并用涂色的方法在记录纸上记下实验结果。教师展示一组学生的实验记录。(如图1)

师:科学实验需要重复多次,会有多个结果,例如第1 次用2 个木块时的实验结果。这时要找一个数据来代表这一组数。

生:选4 秒。

师:为什么选4秒?

生:因为它在中间。

师:第2次用1个木块时的实验结果应该怎么办?

生:选3秒。

师:为什么?

生:因为3 秒的次数多于2 秒。

师:其他组也可以像他们这样做。

(2)反思———让学生寻找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当实验数据存在误差时,不能急着直奔结论而去,而应教会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反思,及时寻找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这是培养学生实验分析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的重要途径。

例如《折形状》一课,学生用同样的纸做成不同形状的纸筒,粘好后竖直放,用书本做重物,比较它们的承受力,得到如下实验数据。

面对这一数据,许多教师只是让学生简单得出结论了事。其实,如果引导学生反思实验数据,他们能够发现数据中存在的问题:用同样的纸做成同样形状的纸筒,为什么不同小组的承受力会不一样呢?这样的反思,能够让学生意识到实验过程中严谨细致的重要性。

(3)感悟———让学生在失败的实验中获得启示。一味追求实验结果展现,以得出实验结论为唯一目的,当然会使学生畏实验失败如“虎”而避之不及。但换个角度来看问题,我们会发现失败的实验并没有那么糟糕:对于实验结论的顺利得出,它可能是一个拦路虎;但对于学生的科学学习,它却未尝不能是一种教学资源,通过对实验失败原因的追问和反思,学生就能在这种真实的经历中获得更多对科学本质的感悟。

例如,我们在几年前开发的一个做中学案例《测量呼吸和心跳》。

最初的设想是: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猜想心跳与脉搏之间的联系,然后,学生通过实验证实自己的猜想。然而现实却是:因为种种原因,学生在实验中获得的数据达不到验证猜想的要求。

按照传统课堂评价理念,学生的实验毫无疑问是失败的。但如果把评价的视野从实验的结果扩展到学生实验的参与状态、交往状态和情感状态等领域,做到知、情、意、行综合评价,这一实验误差就可以作为有效教学资源来开发。因此,我们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来引导学生感悟,让学生在失败的实验中获得一些启示:

第一,实验数据能证明我们的假设吗?怎么办?这是让学生自主选择———是坚持自己的假设还是放弃自己的假设。

第二,那么心跳和脉搏之间到底有没有联系呢?教师结合多媒体动画讲解二者的关系,这是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假设是正确的。

第三,实验为什么会失败呢?这是引导学生反思实验失败的原因———是实验态度不够严谨?是实验技术过于原始?还是其他原因。

第四,在这次失败的实验中能获得哪些启示?这是让学生在感悟中成长———通过感悟,学生懂得了实验态度决定实验的精度,当实验失败时,不能轻言放弃,知道了技术水平决定实验的精度与效率……

小学科学实验室管理要求 篇16

一、在实验中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自主性

进行科学探究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发现和提出问题、制定科学探究计划、收集资料、分析处理资料,进行探究等各环节中都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要培养学生在科学实验中探究的自主性。一是要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二是要让学生熟悉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为了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我们利用趣味实验激趣,例如五年级的《沉与浮》单元对于学生来说是科学概念建构比较难的一个单元,而对于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学生每天在经历但却缺少仔细的观察。物体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很多学生认为重的物体沉,轻的物体浮;大的物体沉,小的物体浮。是这样的吗?当我用生活中常见的回形针、苹果、泡沫等材料做实验,得出的结论却与学生的猜测产生了矛盾,这个矛盾激发了学生后续探究的欲望,学生重新对物体的沉浮因素进行了猜测,并付诸实际行动,用一次次的实验对问题进行探究,热情高涨。

科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方法:激趣导入,提出问题----充分预测----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探究----汇报交流-----巩固应用,拓展反思。一旦学生熟悉了科学探究方法并在实验过程得到多次体验后,学生探究问题的自主性就会大大提高。

二、恰当引导,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

在进行预测、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探究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应自始至终起好引导作用,不能袖手旁观。如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学生提出可能的因素(不同的物体、物体的体积、不同的液体、液体的体积、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在具体的探究过程中老师先要引导学生排除一些无关的因素,然后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归纳结论。科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重视引导,教给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方法。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起到了“授之以渔”的作用。

三、开放实验室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众所周知,人类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学生的学习是以间接经验为主的,所以科学应该根据学科特点,在实验室里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条件以掌握更多的知识。科学实验不再硬性划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而是给教师的创造性和学生的主动性留有一定的时间,其活动指向不再局限于教师单纯地表演或展示,是让学生自主观察、分析思考、交流讨论、实验研究,提倡学生独立进行或通过小组合作开展科学实验研究。因此,我们的课题组成立了每班10人的中心实验小组,老师布置任务,学生自主设计方案,然后在教师指导下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实验探究。

四、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探究性学习

科学是一门很实际的科学,科学课的方方面面都和自然现象以及生产、生活联系着。教师应结合小学科学教学内容,从生活走向科学,使科学贴近生活,密切联系生产、生活、科技发展的实际,关注现代科学与科技的前沿成果,关注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我们要学会将学生的探究视点从课堂引导到社会,切实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在研究“铁为什么会生锈”这个问题时,我先问学生有没有看到过这样的铁锈?学生的答案很多,有的说在车棚里,有的说在水槽附近的地方,有的说他们家自来水打开后就会流出许多带铁锈的水……然后我让大家根据众多的发现地点得出在潮湿、阴暗的环境中铁更容易生锈。是这样吗?学生在接下来的研究中根据自己的研究设计进行一步一步的对比试验,得出了结论。学生在开展了“铁生锈了”的实验探究之后,可结合以下信息源“小东发现自己的铜制眼镜框表面出现了绿色的铜锈”。铜“生锈”的原因是什么?查阅有关资料:“铜锈”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03(俗称铜绿);要求学生通过设计实验,对铜生锈条件进行探究。

这样从课本内延伸到课外的身边的科学知识,让学生经过思考、分析、比较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学会探究的科学方法。

五、从家庭小实验来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设置能让学生在家中做的探究小实验,这样既能激发学习兴趣,又能为课堂教学做铺垫。

根据“家庭小实验”的不同特点,我们可采取不同的验收方式,多数家庭小实验后都能得到具体的实物样品,展示这些实验样品,能直接反映实验完成的优劣。例如:讲到酸碱指示剂这一知识点。要求每位学生回到家中做“自制酸碱指示剂”这一实验。学生会将自己提取的汁液装入小试剂瓶中,贴上自己的名字,第二天带到班上让师生一起验证自己的成果,能不能检验溶液的酸碱性。这样能有效地保持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同时,实验中的明显现象及原因分析,也让学生尝到了探究的乐趣。这种探究活动既能巩固拓宽学生的科学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

总之,为了在小学科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教师应对学生进行一些科学的探究方法指导,不要过分追求所探究的问题都在课堂上得到完全解决,留下一些悬念让学生到课后去继续探究。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了良好的科学素养,使学生成为合格的、具有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上一篇:中学德育导师工作计划下一篇:足球和梦想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