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不变规律的教后反思

2024-09-11

商不变规律的教后反思(共11篇)

商不变规律的教后反思 篇1

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试商方法的教后反思

【教学回顾】

师:谁来说一说,240÷26的试商方法。

生儿:26和24比较接近,我用同头无除,直接商8或9的。

生豪:我把26看成30来试商,要调一次商。

生建:不会。(这个是后进生,对于他看成整十的.还可以用口诀来试一试。但15有些难。)

【分析反思】

在学生反馈时,可以用同头无除来试商,教材为什么还要用把26看成25来试商呢?那么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灵活试商还是让学生掌握25、15、35试商的方法呢?

【备课随想】

在备课中,把这节课设计成:让学生掌握25、15、35试商的方法呢?因为有些除法题,按照“四舍五入”法,试商的次数比较多,可以根据不同的方法来试商,所以今天学习一种新的试商方法。把这节课定位于:比如除数时26或34等这些除法要试商好几次,所以要学习新的方法。是基于学生试商的需要来学习新的。这样在教学中学生用同头无除的方法时,觉得例题对于数据的选择时有些不妥的。

【重新审视】

计算240÷26,让学生自主探索试商的方法,目标是都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来求商,也让学生知道试商时可以有不同的方法的。

在让学生汇报各自方法的同时,还有试着让学生说出不同,目的是进一步了解试商的过程,增强灵活试商的意识。

因此,这节课不是具体教学某种试商方法,而是让学生对比不同试商方法,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提高试商能力。

商不变规律的教后反思 篇2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5~76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的探索活动, 理解商不变规律的特征。能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除法运算的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 发现商不变的规律。学会并用类比迁移的方法探索新知, 培养学生观察、概括以及发现规律、探索新知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经历探索过程, 体验数学知识的探索性, 体验发现乐趣, 增强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理解并归纳商不变的规律;难点: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商不变规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具准备

小黑板。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立足于为学生搭建探索和交流的广阔空间, 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注重盘活经验, 大胆用活教材, 努力激活课堂。教学预设主要体现为“情境为媒———活动搭台———应用唱戏———总结延伸”的过程, 立足于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建构、主动反思学习方式的渗透, 并由此达成三维目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盘活已有经验巧引入

1.找规律, 填一填。

2、4、8、16、 () 、 ()

10000、1000、100、 () 、 ()

师:这些数都是怎么样变化的?

2.快速算, 猜一猜。

9÷3= (9×999) ÷ (3×999) =

师:被除数与除数都变了, 商会有什么变化吗?我相信学完这节课后, 你们就能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找规律填数”情境, 营造轻松活跃的气氛,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关注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和心理需求, 使学习活动具有清晰的目的要求和方向。

二、组织活动———引导合作探究促建构

1.创设情境, 激发假想, 感知规律。

师:同学们玩过溜溜球吗?最近甲天下广场正在进行展销会, 徐老师进行了一个市场调查:某一个品牌的溜溜球, 1号摊位:8元可以买2个;2号摊位:80元可以买20个;3号摊位:800元可以买200个;4号摊位:8000元可以买2000个。你认为在哪一个摊位卖最便宜?

你能列出算式吗?

板书:8÷2=4

80÷20=4

800÷200=4

8000÷2000=4

师:请你观察这几个算式, 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自己思考, 四人小组交流, 全班汇报。

引导小结:能用一句话概括你刚才的发现吗?

2.验证猜想, 总结规律, 验证结果。

师:是不是所有的除法算式中,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任何一个数, 商都不变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验证一下。

(验证方法:同桌合作, 其中一个人选一个除法算式, 另外一个人选择一个数, 用这个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这个数, 观察商是否发生变化。)

汇报验证结果。 (验证发现:“0”除外)

3.利用规律, 简便计算, 尝试应用。

出示950÷50=

师:可以怎样做?让学生独立计算后, 组织全班交流。

教师渗透讲解“竖式”应用的规范写法, 并提供拓展应用:

240÷30=360÷90=4800÷400=

设计意图:注重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背景, 通过交流、反馈, 使他们的自主建构在活动中不断得到自我修正。大胆放手, 让学生在开放性、趣味性的问题情境中, 通过“提出猜想———进行验证———应用规律”的科学历程, 让学生自己获取知识,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有利于扩展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同时让学生感受创造成功的体验,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新知的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 激发他们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的意识, 从而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

三、指导应用———强化实践练习求拓展

1.知识空白, 快速填空。

师:运用这个规律, 你能很快地填空吗?

90÷18= (90×5) ÷ (18×□)

2.是非正误, 准确判断。

36÷12= (36×2) ÷ (12÷2) ()

(36+12) ÷ (12+12) =3 ()

32800÷400=328÷4 ()

30×4= (30÷2) × (4÷2) ()

3.运用规律, 简便计算。

400÷25=

4.强化练习, 拓展应用。

150÷25=2000÷125=

设计意图:以多样的形式设计层层递进的练习, 既能满足基本的要求, 又让学有余力的同学有展示创造力的舞台, 使其成为知识拓展的有效载体, 实现了“让不同的人在数学学习上有不同的发展”。

四、引导总结———激活主体意识促提升

1.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吧!谁来说一说, 让大家和你一起分享。 (学生畅所欲言积极交流)

同学们真了不起!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 能留心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相信你会发现更多有趣的规律。

2.延伸。

今天同学们通过猜测、观察、分析和验证发现并总结出了商不变的规律, 并运用这个规律在除法计算中进行简便运算。那么, 同学们有兴趣的话, 可以继续使用这种科学的学习方法来思考:如果只有被除数变化或只有除数变化, 商会怎样变呢?这些留给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发现。

商不变的规律 篇3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积的变化规律,在上课一开始,我列出几个乘法算式,让学生复习一下乘法的相关知识点:

2×6=12 20×6=120 200×6=1200

复习完后,我们将积的变化规律进行总结,共经历了四步:观察算式、提出猜想、举例验证、总结规律,然后我们利用这四步继续学习商不变的规律。

一、唯美情境,自信起航

今天我们先学习一道口算题:4÷2=?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在这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通过学生的回答和课件展示考察学生的掌握情况,然后引导学生想一想如果被除数和除数发生变化,商会变吗?在这一环节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有的同学猜商会变化,有的同学猜商不会变化,那究竟怎样呢?我们一起验证一下,课件出示以下几组除法:

4÷2= 8÷4= 12÷6= 24÷12= 36÷12=

观察这组算式,被除数和除数发生变化,商有的会变,有的不会变。接下来,我引导学生思考这几道算式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发生变化,商为什么没有变呢?

二、美妙体验,自信成长

1.观察算式

首先引导学生观察算式,找学生说一下观察到的现象,教师此时要发挥引导作用,如按什么顺序观察,是从上往下观察还是从下往上观察?对于学生提出的方法,教师要加以鼓励和赞许。将全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组讨论,其中一名学生负责将成员讨论算式的变化过程以及总结发现的规律填写在记录单上,其他学生则共同讨论算式的变化过程与规律。

2.汇报

讨论时间过后,找学生上台给大家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包括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观察的,最好能结合具体的算式进行讲解。

如学生1上台汇报:我们小组是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观察的,第2个算式和第1个算式相比,被除数4乘2变成8,除数2也乘2变成4,商不变。第3个算式和第1个算式相比,被除数4乘3变成12,除数2也乘3变成6,商不变。第4个算式和第1个算式相比,被除数乘6变成24,除数也乘6变成12,商还是不变。我们小组发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

学生2也上台汇报:我同意你们组的发现,我们组是从下往上观察的,第3个算式和第4个算式相比,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2商不变;第2个算式和第4个算式相比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3,商不变;第1个算式和第4个算式相比,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6,商不变。我们组的发现是: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

在每位学生上台汇报结束后,教师要及时点评并给予鼓励或奖励。最后,教师进行总结:通过大屏幕我们可以看到,从上往下观察,和第1个算式相比,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2、乘3、乘6,商不变,得出的结论是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从下往上观察,和第4个算式相比,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2、除以3或者除以6,商也不变,得出的结论是: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那么学生会得出什么结论呢?

学生3会回答: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0除外,并且帮助学生验证。

师:你能给大家解释一下,为什么要0除外吗?

3.举例验证

这个过程主要是学生自己动手探究的过程,学生可以在练习本上任意写几个算式,验证猜想,并展示验证结果。

4.总结规律

最后是总结规律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验证过程,并总结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教师总结道:“我们经历了观察算式、提出猜想、举例验证、总结规律这四步,最终得出了商不变的规律。数学家也是经历了这样的过程总结出了商不变的规律。所以我们是走在数学家走过的道路上,并且有了自己收获,每位学生都值得表扬。”

三、美丽展示,自信分享

规律总结出来后,需要有一个应用的过程,在这个环节,可以利用PPT,让学生做练习题。

根据36÷12=3,你能快速判断下面的题目是正确的吗?

例1:(36×2)÷(12÷2)=3 ( )

学生答出答案后,教师要及时说明理由:同时乘或者同时除非常重要,并且被除数和除数要乘都乘,要除都除,不能一个乘一个除。

例2:(36×5)÷(12×10)=3 ( )

回答这道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这一次是同时乘的,为什么还是不对?并继续提出新题型,让学生继续思考。

例3:(36÷4)÷(12÷2)=3 ( )

例4:(36+10)÷(12+10)=3 ( )

通过上面几道题的练习,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并运用这些新认识做检测题,巩固知识。

四、最美挑战,自信绽放(反思提升)

《商不变的规律》教学反思 篇4

1、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孙悟空分桃子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积极思维,学生在故事中发现问题,从而带着愉悦的心情去探索。

2、创设探究空间,引发探索。

《草原》的教后反思 篇5

在课件处下功夫,有耘有得。平我就喜欢收集和学习一些对教学有用的软件,一些简单的图片处理、视频制作早已不成问题。对于本节的课件制作我精心准备,精心细挑每一张图片让它们给我预设场面融合,更重要是给学生感官刺激让他们有所得。视频制作有些麻烦,几十秒钟的视频需花费很大精力,但为了教学效果我用心对待每一个小细节,如本课开头和结尾的两个视频都可用幻灯片制作但效果远不如视频的感觉,开头用学生自己照片制成视频音画结合、趣味转场等大大吸引和刺激学生让他们很快的放松并投入课堂,为我下一部教学提供了情绪铺垫。结尾处把各民族(因时间关心仅用一些较熟悉的少数民族)溶于一体。通过《爱我中华》和少数民族风情图片音画结合,延伸他们下一步收集其他各少数民族资料的兴趣和对其他少数民族的向往和探索。

引导学生读出草原景色之美处也挺满意,在我精心准备的课件图片熏引下,学生很快融进课文,在我的.引导下感知到草原景色美深入人心,不再仅仅是空旷的印象之美。寻找美句中,很多学生都已激情流露,发自内心的把自己对草原美的感受体现出来。

自己在这次教学中的状态投入较之以前大有改善,反思平时教学状态投入没有全力以赴,并有走教案的痕迹。今次这节课在引读草原美部分因为学生的配合和投入我竟不自觉沉醉于中,忘了我是在比赛,对自己而言那种感觉既自然又舒服。

教后自己心情忐忑,源于在处理升华感情“蒙汗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没处理好,当时因记错时间自己给缩短五分钟,正思考怎样缩短内容,回想教案之时学生那边已完成上一目标,看着他们那等待的目光我突然慌了,本来设计用几个场景做成一个排比句在我激昂语调中感受不舍离别场景,很轻松就能搞定那句话,可迷茫间我已把熟记于心的高潮升华“蒙汗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最佳时机错过了,深深感受到自己在心态调整还存在极大改正空间,同时也体现自己预设不周全,以及有些习惯于走教案的不良后果。

商不变规律教案 篇6

主备人:刘占有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并能运用这一规律口算有关除法;培养学生观察、概括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在参与观察、比较、概括、验证等学习活动过程中,体验成功,同时渗透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归纳出商不变的规律。会初步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首先来开展一次编算式比赛,想不想参加呀?下面老师宣读比赛要求和评比条件,请同学们认真倾听。比赛要求:

1、以2人小组合作开展编算式比赛,要求书写整洁。

2、用8、2、0三个数字编写商是4的除法算式。

3、每一个数字在同一道算式里出现的次数不限。评比条件:

1、在1分钟内编写出的除法算式最多者为小冠军组。

2、获得小冠军组的给所在四人大组加10分,同时给个人也加10分。

师:同学们真是了不起,仅通过提供的3个数字就编出了这么多的除法算式,请同学们观察这一组算式,你发现什么了?(发现它们的得数都是4,商不变。)她发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现象,商不变。(板书:商不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商不变的规律”。(板书课题)

二、探索规律

观察下面每组中几个算式的被除数、除数和商,找一找它们的规律。(1)8÷2=4(2)6÷3=2 80÷20=4 24÷12=2 800÷200=4 30÷15=2 8000÷2000=4 120÷60=2

1、从上往下看这两组算式(温馨提示:把每一组下面的三道算式依次同第一道算式做比较),我发现:被除数和除数(),商()。

2、从下往上看这两组算式(温馨提示:把每一组上面的三道算式依次同第四道算式做比较),我发现:被除数和除数(),商()。

要求:首先通过观察、比较,自主探究规律,然后把你的发现在四人小组内讨论交流,最后汇报交流。

师:看来观察的顺序不同,我们得出的结论也不同。同学们刚才仅通过这两组算式就发现了这样的规律。请同学们猜测一下,你们发现的这些规律在所有的除法中都适用吗?

师:意见不统一,怎么办?

生:举例验证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他所说的方法,自编除法算式,用我们发现的规律将被除数和除数变化一下,看看商是不是真的不变。

举例验证(温馨提示:自编一组算式验证我的发现)

师:谁想把你举例验证的算式给大家展示一下,看来同学们的发现在所有的除法中都适用。

师:乘或除以所有的数都可以吗?

生:零除外。

师:为什么要零除外?

生:因为零乘任何数都得零,零不能当除数。

师:现在你能概括一下商不变的规律吗?(板书规律。)

我会总结规律(你能用一句话将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吗?)被除数和除数(),商()。

师:你觉得在这个规律中哪些词比较关键?(同时、相同、零除外)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规律。

三、学习检测

(一)我是公正小法官(对的打√,错的打×。)

48÷12=(48×5)÷(12×5)()45÷15=(45×3)÷(15×4)()80÷16=(80×4)÷(16÷4)()75÷25=(75÷5)÷(25÷5)()80÷40=(80+10)÷(40+10)()100÷25=(100×0)÷(25×0)()

(二)一分钟竞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竞赛要求:

1.做对一道加1分,做错一道扣1分。2.时间为一分钟,时间到后停止计算。评比条件:

1、在一分钟内得分最高者为竞赛小冠军。

2、个人得分计入个人积分,获得小冠军的给所在四人大组加10

分。

①2400÷30= ②800÷20= ③3600÷900= ④4800÷400= ⑤440÷20= ⑥9600÷800= ⑦2000÷50= ⑧1000÷40= ⑨600÷40= ⑩3000÷600=

(三)我能尝试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800 ÷ 25 9000 ÷ 125

四、拓展延伸

淘气有9块蛋糕,先平均分给幼儿园的4名小朋友,剩下的就给我们同学。笑笑有90块蛋糕,先平均分给幼儿园的40名小朋友,也把剩下的蛋糕给我们。我们今天学习了商不变的规律,那么在淘气、笑笑分蛋糕的故事中,又存在怎样的规律呢? 【总结、评价】

课文《掌声》的教后反思 篇7

课文《掌声》的教后反思

由于我所教的一个班里也有一个残疾女孩陈映卉,她是左手残疾,而本课的内容主要反应残疾女孩英子的故事,所以在教学前我特地仔细地观察了她,并侧面地了解到她的心理状态,她有点害羞,但由于各科老师都在有意鼓励她,及同学们对她的帮助,她还没有脱离班级。我就想借这一课,让她忘掉自已身体上的不足,让她有信心有勇气和同学们一起竞争,在心理上不把自已当成残疾人看。我也是残疾人,小时候受到过很多同学的奚落,后来我就一直保守秘密争取事事做得比正常人还要好,我知道自身的缺憾带给自已的痛苦有多深,我希望我的班级里没有歧视只有爱,,所以这学期初得知转来的这个女孩是残疾后,一直很同情,处处鼓励她,同时也对她严格要求,让她不落人后。

上课了,我请同学们读文,自已说说自已从课文中读懂了什么。学生们从英子的变化开始说了。于是我就引导他们读描写英子的句子来深入了解英子的.内心,了解同学们对她的态度,及这种态度带给英子的力量。大家通过对英子心理的了解,又通过对英子能力展示的了解,知道了每个人都有优点有缺点,缺点并不代表着这个人的美与丑。课尾我让学生们交流自已从英子的变化而想到了什么,有的同学想到掌声的力量很大,它可以使一个同学改变,所以我们要多给别人鼓掌,像我们班的陈映卉,她虽然手不好,但她很努力一直在进步,有的学生想到一个人有了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已敢不敢面对,要有勇气战胜自已才行,有的学生想到一个人只要有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生活就会很快乐,还有一个学生许浩在课堂上诉说陈映卉同学刚来时他笑话人家,有时还故意欺负人家,可是人家虽然身体不好但却一直在努力,自已却不如人家,以后要向她学习,再也不欺负她了,请陈映卉同学原谅,陈映卉也表明原谅他,并说自已要勇敢面对生活。看来孩子们从这一课确实学到了很多。看着同学们真诚的眼光和陈映卉充满希望的眼光,我放心多了!

《草地夜行》的教后反思 篇8

《草地夜行》一课讲的是红军过草地时发生的一件感人的事,但因学生对这一历史背景生疏,故此很难感悟到老红军战士那种舍己救人的精神。为此,我采取了因需而教的教学策略。根据学生初读课文时提出的问题:“红军所过的草地与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草原有什么不同”这一问题创设教学情境。我首先出示了两幅图:风景如画的草原;红军长征时走过的茫茫草海。使学生从感性上了解到红军所过的草地与我们现在所看到草原的截然不同。接着让学生根据收集的有关资料说说红军走过的草地是什么样的?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到红军过草地的艰辛;然后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进一步体会感悟小红军过草地时遇到了哪些困难。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红军过草地时的困境。由此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情感作了铺垫。

数学 - 商不变的规律 篇9

二.(出示表格)观察:被除数、除数怎样变化时,商不变?

被除数

除数

第一组

8

4

2

第二组

8×10

4×10

2

第三组

8×100

4×100

2

第四组

8×1000

4×1000

2

1.你准备怎样来观察?找学生说出:观察方法

2.小结观察方法:

①从上往下看,第2、3、4组同第一组比较,被除数、除数各有什么变化?商有什么变化?

②从左往右看,被除数、除数是不是同时在变化?

2.分组讨论:分成四人小组,前三个同学每人说一道题,第四个同学总结。

3.小结:找一组学生回答:

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4,继续观察:相信你会有新的发现?

从下往上看,第3、2、1组同第四组比较,被除数、除数各有什么变化?商有什么变化?

被除数

除数

第一组

8

4

2

第二组

80÷10

40÷10

2

第三组

800÷100

400÷100

2

第四组

8000÷1000

4000÷1000

2

然后小结:

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把上面的两句话合成一句,总结出商不变的规律:

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在这一句话中,你认为哪些语句比较重要?

同时是什么意思?(同一时候,一起,要么一起扩大、要么一起缩小)。

相同的倍数,(指扩大或缩小的倍数要一样)。

三.通过下面几个题的练习,相信同学们会进一步地理解商不变的规律。

1.填数:20÷5=4

(20×6)÷(5×□)=4

(20÷□)÷(5÷5)=4

(20×□)÷(5×8)=4

(20×2)÷5=□

提问:为什么这样填?你是怎样想的?

它们的商都一样吗?

最后一个题的商变了,为什么?

2.在下面等式中的○里填上运算符号,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16÷8=2

(16÷□)÷(8○2)=2

(16○3)÷(8×□)=2

(16÷□)÷(8÷□)=2

提问:为什么这样填?

最后一个题:还有别的填法吗?能填0吗?为什么不能?

3.用商不变的规律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

48÷12=4

(48×5)÷(12×5)=4 ( )

(48÷3)÷(12÷4)=4 ( )

第2题,要求只改一个数谁能把它填对?

4.填空:

(1)如果被除数乘以20,要使商不变,除数也应当( )。

(2)如果除数除以10,要使商不变,被除数也应当( )。

(3)如果被除数除以5,除数也除以5,商( )。

(4)一道除法式题的商是14,如果被除数乘以2,除数也乘以2,这时商是( )。

四.学了商不变的规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1. 例题,口算:

3600÷600=(3600÷100)÷(600÷100)=36÷6=6

48000÷400= (48000÷100)÷(400÷100)=480÷4=120

2. 练习: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480÷20= 9300÷300= 400÷80= 2700÷90=

960÷60= 250÷50= 6000÷30= 1000÷200=

3. 想一想:此题是根据什么规律来计算的?

200÷25

=(200×4)÷(25×4)

=800÷100

=8

五.利用商不变的规律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请你当裁判:(观看动画演示):看小明、小华谁跑得快?你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判断?应该怎样比?

2.我们四二班有40个同学,如果平均分成8组,每组有5个同学

我们四年级有80个同学,如果平均分成( )组,每组也有5个同学。

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做?

3.想一想:(动画演示,教师解说)。

猪八戒说:“猴哥!这次该你来分桃子了”

“第一次,给你9个桃子,要求平均分给4只猴子,剩下的一个吗,就归你了”,

“第二次,给你90个桃子,要求平均分给40只猴子,剩下的,还归你”,

“第三次,给你900个桃子,要求平均分给400只猴子,剩下的,也归你”,

“第四次,给你9000个桃子,要求平均分给4000只猴子,剩下的,仍然归你所有”。

请同学们考虑一下,下次上课时告诉老师:孙悟空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能分别得到多少个桃子?

《蜀鄙之僧》的教后反思 篇10

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可能很多,虽然前面有学习《刻舟求剑》、《狐假虎威》、《郑人买履》等文言文的基础,但是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我仍把指导学生朗读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本节课我从朗读入手,让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寓意。在朗读时我采用了多种朗读方式,如首先学生听老师范读,老师读时做到读得有声有色(还有一些欠缺),流畅自如,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学生诵读兴趣。然后指导学生读通顺。此阶段的练习,我采取带读、齐读、指名读、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挑战读、我理解我读等多种形式。学生读得兴致盎然。我还注重对长句、难句的反复练习。如让学生说说会读哪些句子或者哪些句子读起来还有困难,如: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这样的长句多练习。榜样从学生中来,问题也从学生中来,练读效果较好。第三,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文中两次出现“子何恃而往!”两个“子何恃而往”的标点是不一样的,我强调读的语气是不同的,要读出二僧对话的不同语气,读出不同句式(如反问句)的语气。一节课下来,学生通过朗读,能读通句子,正确停顿,较轻松愉快。学生在学习了本课之后,能够与自身的行为相联系,鞭策自己从小不仅要有理想,还要有实现理想的行动。我想这应该是本课教学的成功之处。

另外,我在上课时,感觉没有给太多的空间给学生自主的学习,学生的思维都是在围绕我转。因此在操作中有些前松后紧之感,教学时间掌握不够好,并且自我感觉在挖掘寓意这一环节上还缺乏更进一步的拓展。

《李广射虎》的教后反思 篇11

《李广射虎》采用“文包诗”的形式,通过讲述李广将军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拈弓搭箭,把白羽箭深深射进石头中的故事,表现了李广将军的力大无穷与神勇无比。

教学时我以诗为主,文诗对照,循文悟诗,紧紧围绕李广将军神勇无比、力大无穷的特点来展开具体的教学。让学生寻找哪些词语和句子,能表现出李广的“神勇无比”,虽没有多媒体,但在学生独自品味、交流分享、想象体验,学生对李广的“神勇无比”也有了深刻的认识。

在学习的方法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自主选择表达的机会,可读,可讲,可演……让学生有更多展示才华的机会,如教学第三自然段时,引导学生画出射虎的一系列动作:拈、搭、运、拉。指名同学边做动作边读,通过自身动情的表演,让他们体会到了李广将军的神勇,在这个基础上把李将军射虎的情节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了。

像文包诗这样的课文,我非常喜欢,因为我的孩子们喜欢。我的孩子们喜欢这类课文,是因为这类课文所写之事往往浅显易懂,文中所包的诗也往往是他们似曾相识或早已熟背的,特别能够引发他们的兴趣点,更重要的是文中所描述的情景能够帮助孩子们自己读懂古诗,这让他们很有成就感。

本文的中心词是“神勇无比”, 我让学生找到“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神勇无比的将领”这一句中心句,再请学生围绕“神勇无比”,从书上圈圈画画,寻找哪些词语和句子,能表现出李广的`“神勇无比”.学生找到了李广的一系列动作,于是我引导学生表演射虎的一系列动作:拈、搭、运、拉。指名同学边做动作边读,我与其他学生及时指导.通过自身动情的表演,让他们体会到了李广将军的神勇,在这个基础上读好李广射虎的动作。让学生能更好地体会李广将军的神勇无比。

上一篇:青少年正常身高表下一篇:网页设计学生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