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医疗救助流程

2024-07-15

城乡医疗救助流程(通用12篇)

城乡医疗救助流程 篇1

城乡医疗救助流程

(一)资助参保(参合)流程

由街道、乡(镇)汇总符合资助人员名单→上报民政部门→民政部门审核→抄送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或卫生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部门核发→《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证》、《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证》。

(二)门诊救助流程

个人申请(并提交相关证件的原件及复印件、定点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证明及病史资料)→街道、乡(镇)进行入户核查→核查审核→公示→上报县级民政部门→县级民政部门审批→符合条件的→发放门诊救助卡。

(三)住院医疗救助流程

救助对象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证》《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证》、本人身份证、五保供养证等相关证件直接到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实行“一卡通”结算(没有实行“一卡通”结算的单位按照当地规定结算)。

(四)临时救助流程

个人申请→街道、乡(镇)(并提交相关证件的原件及复印件、县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证明及病史资料、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保险凭证等材料)→街道、乡(镇)在接到申请后组织入户核查并形成核查材料→上报县级民政部门审批。

(五)慈善救助流程

按各地慈善基金会管理以及其他捐赠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

城乡医疗救助流程 篇2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 江苏沛县把建立健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作为解决困难群众医疗难问题的长效机制, 以制度建设为重点, 不断完善医疗救助政策, 规范救助操作程序, 逐步建立起了大病医疗救助和临时医疗救助相结合, 医疗救助和医疗保险相衔接, 政府救助与社会互助相联动的医疗救助新模式, 城乡医疗救助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一) 健全完善制度。

一是扩大救助范围。我县从2006年开始实施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制度, 随着救助资金的宽裕逐步扩大了救助范围, 除对城乡低保户、五保户、重点优抚对象救助外, 2010年将城乡低保边缘的困难群众纳入救助范围。二是提高救助标准。对患重大疾病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人员, 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后, 对他们自付部分按比例给予救助, 救助比例实施从最初的30%提高到70%, 救助封顶线由0.5万元提高到3.5万元。

(二) 创新救助模式。

我县着眼于不同困难群众医疗救助的需求差异, 建立了“资助参合参保、日常医疗救助、住院医疗救助、临时医疗救助”四位一体的多层次救助模式:一是资助困难群众参加新农合或城镇居民医保;二是开展日常医疗救助, 医疗救助对象中需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 每年核发一定限额的医疗救助卡, 在县内定点医院定期定额免费领取基本常用药品;三是住院救助, 救助对象住院享受城镇居民医保或新农合补偿后剩余可补偿费用按比例救助;四是临时救助, 对城乡低保、农村五保、重点优抚对象以外的其它低收入家庭因大病造成家庭困难的给予一定数额临时性救助。

(三) 优化救助程序。

为帮助救助对象及时、便捷地享受医疗救助, 我县不断简化医疗救助程序, 2012年正式启动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 即患者通过定点医院审查后即可住院, 医院垫付相应的救助资金, 患者出院只需结清在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后的自付费用, 从而实现了困难群众医疗救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同步结算机制, 减少了救助结算环节, 提高了救助效率。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困难群众就医现状得到了较大改善, 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现行的医疗救助制度已不能满足困难群众的需要, 救助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 尚存在诸多的困难和问题:

(一) 制度设计有待完善。

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设计参考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一些做法, 比如:起付线的设计, 贫困对象要想获得医疗救助, 首先自己设法支付医疗费用, 这对已经陷入贫困的救助对象来说, 这是一道坎 (沛县2012年起就率先取消了城乡医疗救助起付线) ;封顶线的限制, 贫困救助对象得了大病花费可能是上万元甚至高达几十万元, 但他们可能只得到几千元的医疗救助, 远远不能发挥医疗救助的效益。

(二) 资助“参合”未达到预期目的。

从近年来的实践看, 用城乡医疗救助资金资助城乡困难群众“参合”“参保”不是一个有效的办法, 贫困人口名义上“参合”“参保”, 但因为他们还是拿不出钱看病, 没法支付医疗费用的“自付部分”, 他们的“缴费”是给看得起病的人“作了贡献”。 (沛县2013年起将资助城乡困难群众参合、参保资金纳入了财政预算, 不再挤占城乡医疗救助资金) 。同时, 有限的医疗救助资金, 相当一部分作为“参合”的缴费支付给“新农合”或“城镇居保”了, 限制了医疗救助本身的支付水平。

(三) 城乡医疗救助资金严重短缺。

一方面, 医疗救助资金筹措主要靠上级补助和地方财政配套, 筹资来源单一, 缺乏稳定增长机制。在当前分税制财政体制下, 县级财政捉襟见肘, 配套救助资金总量偏低。另一方面, 由于救助标准低, 患有大病的贫困对象治疗费用金额巨大, 受救助比例和救助封顶线的限制, 而仅能得到不超过3万元的医疗救助资金, 远远不能减轻他们的实际医疗负担。

三、优化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几点建议

(一) 整合医疗资源, 做好相关制度的衔接。

认真做好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和相关保障制度、慈善事业的衔接, 使其相互之间既有合作又有分工, 形成制度合力。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应实现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及大病保险相结合, 实现各项制度之间边界清晰且无缝衔接的模式, 适时掌控救助对象就医情况, 监控定点医疗机构实施治疗情况, 分析和监测医疗救助资金使用情况。

(二) 拓宽筹资渠道, 建立稳定增长筹资机制。

目前, 医疗救助资金筹资主要依靠财政投入, 筹资渠道单一, 资金量小, 救助标准偏低。筹资机制上, 应以政府投入为主, 同时拓宽筹资渠道, 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医疗救助, 积极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城乡医疗救助新格局。一是省级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 同时充分利用福利彩票公益金、社会捐助等资金, 完善地方财政投入机制, 适时调整救助比例和封顶标准, 逐步取消起付线, 强化资金监管, 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医疗救助水平。二是要大力发展慈善事业, 加强与慈善组织的联系协调, 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和个人捐资助医, 引导社会力量投入城乡医疗救助。三是在新医改的大环境下, 鼓励全民参合参保, 扩大参合参保人口基数, 增加城镇医保和新农合资金总量, 降低个人自付比例, 提高封顶线标准。

(三) 加强医疗监管, 控医疗救助资金支出。

加强医疗救助定点医疗机构监管:一是完善定点医疗机构准入和退出机制, 严格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行为, 规范基本药物目录和诊疗目录, 监控主要医疗费用指标, 建立医疗救助费用的公示制度, 杜绝“大处方、重复检查、乱收费”等不良现象。二是医疗救助与新农合建立统一的监管体系, 成立督察工作组, 定期对医疗服务机构抽查, 对违反规定、弄虚作假的给予通报批评, 情节严重的取消其医疗救助定点资格, 以确保定点医疗机构为困难群众提供更好的基本医疗服务。

(四) 突出改革重点, 积极推行医前医中救助。

有效的医前医中救助, 对于救助作用的发挥和救助效益的体现十分关键。目前的救助方式大都实行先治疗、事后报销的办法, 由于医疗救助对象主要是五保、低保、患重大疾病造成生活困难的城乡居民家庭成员, 由于垫付不起高昂的医药费而放弃就医, 从而失去享受医疗救助的机会。今后改革的重点应根据救助对象病种、病情、家庭贫困程度推行医前救助与医中、医后救助相结合的方式, 对住院手术费用等大宗医疗支出, 先由定点医院用预拨的医疗救助资金进行垫付, 然后进行统一结算, 确保救助对象及时就诊就医, 充分发挥救助的作用和效益。

加强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管理的思考 篇3

一、三明市城乡医疗救助基金运行情况

(一)建立医疗救助基金的筹集机制

试点县(市)的城乡医疗救助基金主要是通过省、市、县财政拨款筹集。城市医疗救助基金按救助对象每人每年不低于100元标准筹集,省财政按照各县(市、区)人均财力状况,分档予以补助。省财政对永安市按每人每年20元补助,沙县按每人每年80元补助,其余所需资金从各县(市)财政预算内安排。2006年两个试点县(市)共筹集城市医疗救助基金44万元。农村医疗救助基金按救助对象每人每年不低于50元标准筹集,省财政对永安市按每人每年20元补助,其他3县按每人每年40元补助。同时,三明市为了保证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从市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资金,对3个转移支付困难的试点县按每人每年4元给予补助,其余所需资金从各县(市)财政预算内安排。2006年4个试点县(市)共筹集农村医疗救助基金93.92万元。

(二)制定医疗救助基金的直管机制

根据省财政厅、民政厅制定的《福建省农村困难家庭医疗救助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和《福建省城市医疗救助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各试点县(市)财政部门结合本地的实际。制定具体的管理实施细则,从资金的筹集、拨付、使用、发放等环节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

(三)实行医疗救助基金的专户管理

各试点县(市)财政部门在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中分别设立农村困难家庭医疗救助基金专户和城市医疗救助基金专户。对城乡医疗救助基金进程专户存储、专款专用,按照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管理的有关规定,对各项来源的基金收入和支出实行专账核算、专项管理。民政部门根据基金管理的要求,分别设立城市、农村医疗救助基金专账,办理基金的核拨、支付和发放业务。

(四)实施医疗救助基金的救助机制

各试点县(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城乡医疗救助试行办法,确定城乡医疗的救助起付标准、救助限额和救助比例以及医疗救助申请和审批程序等,使城乡医疗救助工作规范、有效运行。截至2006年底,两个试点县(市)城市医疗救助55人次,发放救助金额11.09万元,4个试点县(市)农村医疗救助36人次,发放救助金额5.2万元。

二、城乡医疗救助基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医療救助基金规模较小,筹集渠道单一

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筹集主要靠省、市、县各级财政预算安排,而且占大头是省财政的补助资金,慈善机构、单位和个人等社会力量对医疗救助基金的捐款几乎没有,按规定从地方留用的福彩公益金中按比例提取的,也没有到位。由于我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试点县大都是享受转移支付的困难县,除了省、市补助外,本级配套资金难以及时、足额到位。因此,试点县(市)普遍存在医疗救助基金规模偏小的问题,给进一步大力推进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

(二)医疗救助基金支付较少,资金结余过多

一方面困难群众得不到救助,另一方面政府下拨的救助基金又发不出去,以最早开展城乡医疗救助试点工作的永安市为例,2006年永安市筹集城市医疗救助资金21万元,救助4人次,支出救助资金0.75万元,结余20.25万元,占筹集资金的96.42%,筹集农村医疗救助资金21万元,救助35人次,支付救助资金5万元,结余16万元,占筹集资金的76.19%。

(三)救助基全起付线设置高,救助范围较小

由于救助疾病范围窄,救助对象中有大量人群享受不到医疗救助政策。有些地方只开展大病救助(或住院救助)。许多低保对象包括大量慢性病患者,实际上不能享受到医疗救助。在大病‘救助方面,各地一般只限于几种或十几种疾病的救助,在大病的种类中只占极少部分,大量救助对象由于不在救助范围之内,仍然不能享受医疗救助。 起付线过高,一次性发生住院费用要达起付线比较难,造成符合条件获得救助的人数少,其结果是相当一部分的救助对象被排除在救助门槛之外。由于无力支付医疗救助起付线之前的医疗费用,真正困难的群众无法从医疗救助制度中受益。相当多困难群众难以享受到医疗救助政策。所以,出现了贫困群众小病不去看、大病看不起的现象,困难群众看病难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三、加强基金管理,促进城乡医疗救助事业的发展

(一)树立正确的医疗救助基金筹集管理理念

开展城乡医疗救助工作,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其重要意义。各地要以高度的责任感,积极筹集资金,千方百计做大医疗救助基金这个蛋糕,医疗救助基金筹集得越多,就能更大程度地缓解救助对象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减轻困难群众生活负担,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1各地要根据省里所确定的城乡医疗救助资金筹集标准,积极调整支出结构。除了省级财政补助外,其余所需配套资金应足额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及时转入财政社会保障基金专户中的城乡医疗救助专户。经济水平较发达的地区,可以当地的实际情况,适当提高基金的筹集标准,加大城乡医疗救助资金的投入,

2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动员社会力量,通过街头宣传、举办专项捐款活动等方式,提高社会的认同感,鼓励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各个人捐款,多渠道筹集医疗救助基金。

3基金的利息收入应及时转增医疗救助基金。年度医疗救助基金有结余的,应全额结转下年度继续使用,不得抵扣下年度本级财政应安排的资金。

4所筹集的医疗救助资金要全部纳入当地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统一管理。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应全部用于城乡困难群众的医疗救助,不得从中提取管理费和列支其他任何费用,不得截留、挤占、挪用,保证医疗救助基金的安全。

(二)设立安全医疗救助基金运转机制

1县级财政部门预算安排的城乡医疗救助要按季或按月拨至本级财政部门城乡医疗救助基金专账。地方留用的福彩公益金用于城乡医疗救助的部分,应及时全额划至城乡医疗救助基金专账。社会各界的捐款及其他渠道筹集的资金按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及时交存同级财政部门城乡医疗救助基金专账。

2经县级民政部门批准的救助对象大病医疗费用补助资金,由县级财政部门按进度将医疗救助基金核拨至民政部门城乡医

疗救助基金专账,再由县级民政部门负责发放。民政部门应尽可能采取社会化发放方式,方便医疗救助对象,缩短发放时间。

(三)完善医疗救助基全支出模式

1要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区实际和经济发展水平,积极探索完善便民、利民、惠民的医疗救助形式,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基金使用办法。结合医疗救助实施情况适当降低起付线,甚至取消起付线,提高救助比例和年度救助最高金额。有效地缓解城乡困难群众的医疗问题,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除了提取一定比例的医疗救助风险金外,当年筹集的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应全部支付出去,避免基金沉淀。要制定二次救助的实施方案,即视当年的基金结余情况来制定补救措施。如当年的基金结余仍然过大,对本年已享受救助待遇仍负担过重的困难群众,实施第二次救助。

3严格按照省确定的城乡医疗救助对象实施救助。城市医疗救助对象为:城市低保对象中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重点优抚对象(含革命“五老”人员)、社会福利机构收养的“三无”人员。农村困难家庭对象为:农村低保人员(含五保户)和在乡重点优抚对象(含革命“五老”人员)。不得擅自扩大救助对象范围,凡自行增加救助对象的,所需资金由当地财政负担,不得挤占医疗救助资金。

4对特殊困难群众,实行分类救助。针对救助对象中的城市“三无”人员和农村五保户等特殊困难人员,在救助方式上应实行与其他救助对象有区别的政策,尽量不设起付线,提高救助比例和年度救助最高限额。有条件的地区可对这些特殊困难群众发放门诊费,实行门诊救助与住院救助相结合,使他们看病难和无钱看病的问题得到切实的缓解。

5城乡医疗救助要做好与社会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重点优抚对象(含革命“五老”人员)医疗补助相衔接。在救助對象享受上述医疗保险或医疗补助待遇后,仍造成生活困难,符合当地所制定医疗救助条件、范围的,才能享受城乡医疗救助待遇。

6落实医疗救助办法中所规定的定点医疗机构优惠政策。医疗救助对象在定点医院治疗期间,应享受住院床位费、护理费减收50%的优惠,大型设备检查费、手术项目减收20%的优惠。这些优惠措施的落实,减少了救助对象的医疗费用支出,相应地降低医疗救助基金的开支。

7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医疗救助办理时间。对于农村低保人员、重点优抚对象(含革命“五老”人员)在取得相关待遇时,都已经通过申请、审核、审批的相应程序和张榜公布以及职能部门认定。上述人员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可按照当地所制定的医疗救助办法,经县民政部门审核直接给予救助,并报财政部门备案。

(四)建设有效的医疗救助基金监管体系

1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情况,以及救助对象,救助金额等情况要通过张榜公布和新闻媒体等方式定期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各界和群众的监督。

城乡医疗救助工作汇报 篇4

二是严格救助对象。严格按照规定的救助对象、救助范围、救助标准及申报程序和要求,按照“公开、公平、公正、急需”的原则,对城乡低保、五保、城镇“三无”人员、重点优抚对象以及患重病的困难群众实施医疗救助。

三是严格救助起付线。从今年5月26日起,医疗救助起付线(自付金额)调整为一般对象10000元及以上,低保、重点优抚3000元及以上。

四是严格救助程序。严格实行逐级审批制度,镇社会事务办安排专人受理,对符合条件的救助对象,做到随到随办,按要求对相关材料初审后,于5个工作日内上报县民政局审批,切实帮助对象解决燃眉之急,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发生。

五是严肃救助纪律。开展工作期间,在加强相关政策宣传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工作透明度,救助资金通过“一卡通”直接发放到贫困对象手中,并对实施过程中出现弄虚作假、违反要求的,查实后一律取消救助资格。

城乡医疗救助工作总结 篇5

2010年,我县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民政部门的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实施社会医疗救助,进一步完善有关规章制度,严格程序,规范操作,切实履行了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根本宗旨,为稳定社会、建设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基本情况

2010年,我县医疗救助累计救助39221人,其中城市1636人,农村37585人;共支出医疗救助资金492.19万元,其中城市29.89万元,农村462.3万元。资助1386名城镇参保人员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资助32957名农村参保人员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二、主要做法

建立医疗救助制度,切实帮助城乡困难群众缓解就医困难和因病影响基本生活的问题,使广大困难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是扩大医疗救助对象范围。将农村五保、城乡低保对象、享受生活定补的60年代精简老职工、重点优抚对象、特困职工等五类对象全部纳入救助范围。

二是严格审批程序。由救助对象家庭户主向村(居)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居民身份证、低保证或五保供养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办公室报销的相关医疗收费收据、必要的病历资料,经村(居)委会进行调查和初审,填写《**县城乡医疗救助审批表》,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符合条件的,报县民政局审批。

三是完善医疗救助系统。为了简化程序,方便群众,构建医疗救助同步结算平台,完成医疗救助对象信息库采集工作,建立医疗救助对象信息库,实现医疗救助同步结算,受益人口达4万多人。

四是资助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为农村五保户和城乡低保对象缴纳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合率达到100%。

五是医疗救助资金专户社会化发放。财政部门设立医疗救助专户,实行专项调拨、封闭运行。县民政局将审批核定后的医疗救助对象名单和医疗救助金额报送财政部门,财政部门按照民政部门提供的救助对象名单和救助金额,及时将资金从财政专户拨至相关金融网点,存入救助对象的存单,实行社会化发放。

三、下步打算

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实施意见 篇6

一、救助对象

凡在我区行政区域内居住,具有我区

常住户口的以下五类对象,均可申请困难群众医疗救助:

(一)持有区民政局发放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且正在享受低保待遇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以下简称城乡低保对象);

(二)重点优抚对象;

(三)持有区民政局发放的《农村五保供养证》的农村五保户;

(四)城乡低收入居民。城市低收入居民是指城市居民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现行城市低保标准的1.5倍的居民;农村低收入居民是指农村居民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现行农村低保标准1.5倍的居民;

(五)城市低保对象中的“三无”(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人员。

二、救助病种

(一)恶性肿瘤或再生障碍性贫血;

(二)急性脑中风;

(三)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四)严重心脏病;

(五)重症肝炎及并发症;

(六)艾滋病;

(七)晚期血吸虫病;

(八)重症精神病;

(九)系统性红斑狼疮;

(十)风湿病并致关节畸形、功能障碍,或合并其他脏器损害,影响正常生活;

(十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十二)肝豆状核变性。

三、救助标准及定点医疗机构

救助对象在扣除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各类商业医疗保险可支付部分、单位应报销部分及社会互助帮困等部分后,个人负担的年医疗费用将给予定额救助,当年救助金额原则上不超过10000元。

我区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指定医院参照区医保中心和区合管局指定的当年医疗定点机构。

四、救助办法

(一)资助农村五保户、农村低保户和重点优抚对象参加屯溪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代其缴纳个人应负担的全部参合资金。

(二)资助“三无”人员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代其缴纳个人应负担的参保资金;其他城市低保居民个人缴费部分按50%比例给予补助。

(三)对城乡特困居民实施门诊补助。凡城市低保对象中的a类人员(“三无”人员除外),每人每年可享受一定额度的医疗门诊补助。

(四)取消城乡低保对象、重点优抚对象及“三无”人员救助病种和救助起付线。此三类对象患病进行住院治疗,可申请医后救助(见附件)。

(五)实施重特大病医前救助。凡所患疾病为本《意见》规定的前八种重特大病范围内的困难居民,凭近期的病情诊断书,可申请医前救助2000元,以后不再予以申报;本《意见》规定的后四种重症慢性病不享受医前救助,可享受医后救助。

(六)实施重特大病跨治疗医中救助。城乡低保对象、重点优抚对象及“三无”人员,凡所患疾病为本《意见》规定的前八种重特大病,跨治疗,住院医疗费用达5000元以上的,凭相关费用单据,可申请医中救助1000元。

(七)城乡低收入家庭居民所患疾病为本《意见》规定病种,患病自付住院费用达5000元以上,即可享受相应的医后救助(见附件)。

(八)对所患疾病不在救助病种范围内的“三无”人员、农村五保户,可申请一次性临时医疗救助1000元。

(九)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大病患者,在按规定享受医疗救助后,个人负担医疗费用仍然过高,造成家庭生活特别困难,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可再次给予一次性定额医疗救助。

五、救助的申请、审批程序

(一)救助对象在申请医疗救助时,要如实分别提供以下材料:

1.定点医疗机构当病情诊断书,并需附有主治医生亲笔签字;

2.民政部门出具的《伤残证》、《五保证》、《抚恤金领取证》等优抚对象证件、《城乡低保证》及患者居民身份证(户口本);

3.定点医疗机构当年医疗费用收据;

4.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有关补偿凭证;

5.相关单位或部门及社会扶贫帮困资助情况的证明材料;

6.城市低保居民、“三无”人员、城市低收入居民由区民政局认定并出具低收入统一证件;农村低收入居民由户口所在镇政府认定并出具证明。

城乡低保及医疗救助工作工作汇报 篇7

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在局班子的正确领导和省、市民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扩大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覆盖面、完善医疗救助制度为目标,经过努力,全县城乡医疗救助工作有序推进,救助效果日益显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县城乡困难群众医疗难问题,为促进我县的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将工作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严格审批,规范运作

实施特困群体医疗救助既是一项民心工程、社会工程,也是妥善解决农村五保户及特困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法宝。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点:

一是制定救助办法。依据国家、省、市有关城乡特困群众医疗救助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群策群力,制定出台了操作性强的《镇赉县城乡居民救助实施细则》(试行),对医疗救助的对象、标准、程序、定点医院以及不可救助等相关内容做出了具体规定,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

二是明确救助重点。确定的医疗救助的重点为:(1)农村五保户和城市分类施保户(2)城乡因病丧失劳动能力造成家庭生活常年困难的特困户;(3)农村中持证的优抚对象;(4)城乡见义勇为而负伤致残人员,个人负担难以承受,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特困人口。

三是确定定点医院。规定11所乡镇卫生院及县医院为定点医疗

机构。遇疑难重症需转诊,经乡镇医院确定核准到县医院就诊。同时,要求定点医疗机构必须按照医疗保险用药、诊疗项目及医疗服务设施标准“三个目录”提供医疗服务,每月公示,并对违反规定的当事人及医疗机构进行处罚,直至取消定点医院资格。

四是筹措救助资金。县设立了城乡医疗救助基金专户,指定县民政、财政部门专户管理、专款专用。

二、区别对待,分类施助

在救助工程中,我们采取了区别对待、分类施助的办法,即:(1)救助对象患大病后,在乡(镇)卫生院或县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全年一次性住院费、医疗费累计超过

元时,救助标准按照实际支出费用的20%给予救助。(2)常年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及常年用药的农村五保户、特困户,凭县级医院或乡(镇)卫生院诊断证明、有效医疗开支票据适当给予救助,每人每年累计不超过

元。(3)跨享受医疗救助的医疗费用以累计计算,年底一次性按标准给予救助,医疗终结的应及时申报核准标准后,年底予以发放。(4)年救助金额最多不能超过

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少数特困户缺乏医疗保障意识,疾病风险意识不强,不愿意参加农村合作医疗。

(二)是大病救助资金总额较少,导致资金分散,救助标准偏低,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特困户大病问题.五、下步工作打算

城乡医疗救助流程 篇8

一、民政医疗救助的对象和范围

持有都安瑶族自治县常住户口的城乡低保对象;城乡特困人员;城乡低收入家庭重病患者。

二、民政医疗救助的内容

1、适当资助城乡低保对象、城乡特困对象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

2、门诊医疗救助;

3、住院医疗救助。

三、民政医疗救助的标准

(一)资助 “参保”。对城乡特困人员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个人实际缴费部分给予全额补助;对城市低保对象、农村低保对象参保的个人实际缴费部分给予适当补助。

(二)门诊医疗救助。对患有常见病、慢性病、需要长期药物维持治疗的城乡低保对象、城乡特困人员给予门诊医疗救助。(1)一般城乡低保对象、城乡特困对象,每人每年的门诊医疗救助标准为当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个人缴费标准的10倍;(2)城乡低保对象、城乡特困对象中重度残疾人和年满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每人每年的门诊医疗救助标准为当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个人缴费标准的15倍。

门诊医疗救助病种为:1.恶性肿瘤放化疗;2.慢性肾功能不全透析治疗;3.血友病;4.肺结核;5.类风湿性关节炎;6.Ⅱ期以上高血压病;7.急性脑血管病后遗症;8.肝硬化失代偿期;9.冠心病;10.糖尿病;11.器官移植抗排异治疗;12.慢性阻塞性肺气肿;13.慢性心力衰竭;14.再生障碍性贫血;15.系统性红斑狼疮;16.精神分裂症。

(三)住院治疗救助。按以下比例和限额给予救助:

1、城乡特困对象不设救助起付线,按救助对象住院医疗总费用减去相关基本医疗保险补偿(报销)费用、大病保险理赔和其他商业医疗理赔或社会定向医疗捐助资金后的余额100%给予救助,年累计救助最高限额为30000元。

2、城乡低保对象不设救助起付线,按住院发生的合规医疗费用减去相关基本医疗保险补偿(报销)费用、大病保险理赔和其他商业医疗理赔或社会定向医疗捐助资金后的余额90%的比例给予救助,年累计救助最高限额为12000元。

4、城乡低收入家庭重病患者每次救助起付线为5000元(含5000元),按住院发生的合规医疗费用减去相关基本医疗保险补偿(报销)费用、大病保险理赔、其他商业医疗理赔或社会定向医疗捐助资金和起付线后的余额80%的比例给予救助,年累计救助最高限额为6000元。

四、医疗救助的时限

以每年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时限为准。

五、医疗救助的方式 医疗救助分为两种救助方式。

1、城乡低保对象、特困对象在“一站式”服务定点医院住院治疗的,可以直接在医院结算救助金。目前,“一站式”服务定点医院为:河池市第四人民医院、河池安宁医院、都安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2、在非“一站式”服务定点医院住院治疗的,将有关材料报送各乡镇人民政府民政办审核后,送县民政局审批。

六、医疗救助的申请

1、在“一站式”服务定点医院住院治疗的特困对象,办理出院结算时,要向医院工作人员申报患者的身份(特困对象),同时提供患者的身份证和户口簿原件。

2、在非“一站式”服务定点医院住院治疗的低保对象、特困对象和低收入家庭重病患者须提交以下材料:

(1)个人医疗救助申请书(村委初审签署意见)。属低收入家庭患者的,应当同时提出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申请,提供困难家庭收入证明材料,经乡镇人民政府入户调查、评议、公示后签署审核意见、县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调查核对后,由县民政局认定是否符合条件; 对于未提出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申请的低收入家庭患者,不予救助;

(2)疾病证明书和住院收费票据复印件(须盖有城乡居民医保办鲜红印章);

(3)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报销核算单或审批单、大病保险理赔单或其他商业保险理赔单、其他社会定向医疗捐助资金证明的原件或者复印件(复印件要加盖存原件单位公章,并注明已救助金额);

(4)填报医疗救助相关表格(到乡镇人民政府民政办领取);

(5)低保对象、特困供养对象提供患者的身份证、家庭户口本和低保金、五保金领取的银行账号复印件各一份。属低收入家庭重病患者,提供共同生活家庭成员、非共同生活的父母、子女及其配偶家庭成员户口本和身份证及银行账号原件(审批通过后提供复印件各一份)。

3、门诊医疗救助须提交材料:申请书、医院出具的疾病证明书、门诊治疗收费发票(原件)、户口簿和身份证复印件及银行账号、填报相关表格(到乡镇人民政府民政办领取)。

七、医疗救助的程序有

1、在 “一站式服务”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 救助对象→定点医疗机构申报→直接结算医疗救助金。

2、在非“一站式服务”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和门诊治疗的:

救助对象应在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和到大病保险报销后,提出书面申请并附相关材料→经村(居)委调查初审签署意见→乡镇人民政府调查评议公示后签署审核意见盖章→县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核对→县民政局审批→直接从金融部门发放医疗救助金。

八、以下情况不属于城乡医疗救助的范围

1、我县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规定的医疗用药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和医疗服务设施目录范围以外的费用。

2、参与卖淫、嫖娼活动而染上性病的;

3、酗酒、斗殴、打架(含夫妻打架)造成伤害的;

4、自杀、自伤、自残(城乡低保对象、特困对象中重症精神病患者自杀自残除外)造成伤害的;

5、定点医疗机构未出具转诊证明而擅自转诊治疗的;

6、因交通事故、工(公)伤事故或其他事故造成伤害而相关基本医疗保险不予补偿(报销)的;

7、不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城乡低保户、城乡特困对象及城乡低收入家庭重病患者;

8、住院治疗后,有意转移家庭财产规避有关部门核对家庭经济状况的;

9、器官移植、肢体移植(假肢安装)、镶牙、整容、矫形、配镜、保健等发生的费用;

10、相关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不予补偿(报销)医疗费用的其他情形。

咨询电话:都安瑶族自治县民政局低保办电话:0778-5218825、0778-5219221 监督举报电话:都安瑶族自治县民政局电话:0778-5212428

都安瑶族自治县特困供养对象低保对象住院医疗救助审批(非即时结算医疗救助经费情形)流程图

城乡大病医疗救助所需申请材料 篇9

大病救助报销条件:

1、非低保: 住院发票总金额 —实际支付报销金额—大病保险>20000元,才可报销;

2、低保户/优抚::无金额限制。大病保险申请条件:

非低保:可报费用—实际支付报销金额(新农合报销)>8000元,可办;

低保/优抚:可报费用—实际支付报销金额(新农合报销)>4000元,可办。

救助金额=【可报费用—实际支付报销金额(新农合报销)—大病保险】*50%

城市大病救助报销条件:

1、非低保: 费用合计—报销金额>20000元

2、低保户/优抚::无金额限制。可报费用=费用合计—目录外费用 总医疗费用=住院发票总金额

新农合报销金额=实际支付报销金额(+核定报销金额)

城乡大病医疗救助所需申请材料

1、民政所领取医疗救助审批表一份(村委会需先盖章,本人一寸照片一张);2、3、4、5、本人申请报告(需盖村委会章)本人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一份; 本人户口本首页、本人页各复印一份;

本人农村信用社活期帐号复印一份(低保、优抚对象需把本人近三个月领取补助当页复印一份);6、7、8、9、*低保户需与低保人员名单核对;

以出院发票日期为准,一年后无效;

城乡医疗救助流程 篇10

——— 城乡医疗救助信息管理系统

研发背景

根据国家民政部、财政部、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意见》民发〔2009〕81号文件、中发〔2009〕6号文件及 国发〔2009〕12号文件。晶奇科技为了完成这一项国家重大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特开发本套系统。

系统特色

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信息管理系统是自主的单独管理的平台软件,与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部门政策执行的有机整合.1、政策落实快——以民政部门和定点医疗机构为两条主线,救助政策标准由系统后台设置,定点医疗机构不需要了解政策即可执行.2、操作简便、快捷——系统虽然遵照“五位一体”的复杂政策设计,但只要会打字,会上网就会操作.3、信息共享无障碍——预设全省分级式平台,可实现省、市、县信息实时共享;外部对新农合、医保开放接口.功能简述

本系统就城乡医疗救助特定人群在各定点医疗机构实行“一站式”当场结算。具体功能包括有:系统基础信息维护子系统、医疗补助方案设置子系统、医疗救助基础信息设置子系统、医疗救助发放分系统以及医疗救助统计分析与查询。以下是以医院端的角色来简述其操作及简要功能:

门诊救助与住院救助的主要功能:用于困难群众在定点医院门诊就诊(住院)的一站式救助发放,如果困难群众本次报销符合大病医疗救助政策,计算并一次性发放给困难群众,并生成门诊(住院)困难救助结算单。

统计查询是指对医疗救助信息进行查询,可查询每个救助对象的救助记录。点开默认显示所有救助记录,可根据条件检索相应的救助对象救助信息。注:详细请参照晶奇科技该软件操作手册,及相关应用说明书(PPT)

社会价值

城乡医疗救助流程 篇11

为充分发挥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保障作用,帮助医疗救助对象及时、便捷地获得医疗救助,简化医疗救助程序,提高医疗救助时效性和便利性。根据《xx市民政局关于印发〈xx市城乡困难居民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铜民发〔2013〕68号)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城乡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模式是指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对象,到指定的医疗机构就医,出院结算时,在得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补助的同时,通过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窗口,对符合医疗保险范围内的自负医疗费按规定的救助标准直接给予医疗救助的服务行为。

通过推行城乡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即时结算模式,达到资源信息共享,服务管理规范,救助方便快捷,运行安全高效,实现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无缝对接,互联互补,统一监管,切实为困难居民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医疗救助服务目标。

二、基本原则

㈠救急救难、就近便民、简化程序;

㈡先保险、后救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

㈢政府主导、民政主管、部门配合;

㈣属地管理、分级负担;

㈤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逐步推开。

三、救助对象

㈠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城市三无人员;

㈡城乡低保对象中“一类、二类”保障对象;

㈢60年代精简退职老职工;

㈣儿童两病人员;

㈤城乡困难家庭两癌妇女;

㈥城乡困难家庭重度精神病人员。

四、救助标准

㈠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城市三无人员、城乡低保对象中“一类”保障对象、60年代精简退职老职工、城乡困难家庭重度精神病人员因病住院,个人年自负医疗费用扣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已报支部分之后,其符合医疗保险范围内的医疗费给予全额即时结算救助。

㈡城乡低保对象中“二类”保障对象、城乡困难家庭妇女两癌(宫颈癌、乳腺癌)因病住院,个人年自负医疗费用扣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已报支部分之后,其符合医疗保险范围内的自负部分给予80%即时结算救助。

㈢儿童两病人员因病住院的救助标准按照黔卫发〔2012〕29号文件规定执行。

以上一般病种救助全年最高救助金额不超过xx元,重特大疾病救助全年最高救助金额不超过xx元。

五、定点医疗机构

㈠本县行政区域内的“一站式”服务定点医疗机构:xx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和xx苗族自治县中医院。

㈡县境外“一站式”服务定点医疗机构:xx市惠民医院和xx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精神病医院。

六、救助程序

㈠申请、审核、审批程序

1、城乡困难家庭两癌妇女、城乡困难家庭重度精神病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就医时,由患者家属或监护人凭疾病证明书、医疗保险证、身份证、户口簿等手续,向户籍所在地乡镇社会事务办提出申请,经乡镇社会事务办审核后,出具符合医疗救助核定意见。患者家属或监护人持疾病证明书、核定意见、医疗保险证、身份证、户口簿到县民政局办理“一站式”医疗救助核定证明。患者家属或监护人持上述证件到定点医疗机构入院治疗或入院后5日内向院方提供核定证明即可。

2、农村五保对象、城市三无人员、城乡低保对象中“一类、二类”保障对象、60年代精简退职老职工、儿童两病人员在县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就医时,由患者家属或代理人凭疾病证明书、医疗保险证、身份证、户口簿等手续,直接向县民政局申请“一站式”医疗救助,经县民政局核实后,出具“一站式”医疗救助核定证明,患者家属或代理人持疾病证明书、核定证明和医疗保险证、身份证、户口簿到定点医疗机构入院治疗或入院后5日内向院方提供核定证明即可。

㈡出院结算程序

医疗救助对象出院时,在定点医疗机构办理医疗保险报销补偿手续后,同步进行医疗救助资金结算。“一站式”服务窗口工作人员凭民政部门出具的核定证明结算医疗资金救助,救助对象付清自负医疗费用后即可出院。完善救助相关手续,并向救助对象出具城乡医疗救助额度告知单,定点医疗机构将救助对象的疾病证明书复印件、核定证明、医疗保险费用结算单和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结算清单留存备案。

七、资金拨付程序

救助对象医疗救助资金由定点医疗机构先行垫付,县民政局与定点医疗机构建立季度结账制度。在季度月底,定点医疗机构对本季度发生的医疗救助资金汇总,同时附每个救助对象疾病证明书复印件、核定证明、医疗保险费用结算单、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结算清单,报县级民政部门核查审批确认后,将医疗救助资金直接划拨定点医疗机构。

八、工作要求

㈠县级民政部门负责本辖区“一站式”服务医疗救助工作的综合协调和组织实施。负责救助对象和救助资金的复核审批确认,基本信息的录入、更新和动态管理,适时调整救助对象的范围、救助比例,向医疗机构提供详实的救助对象信息;对“一站式”即时结算救助情况随时进行监控管理。

㈡定点医疗机构负责建立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平台,设立专门窗口。要按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有关规定,建立医疗救助对象治疗用药明细台账,建立医疗救助资金垫付和定期审核结算机制。要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和基本药物目录、诊疗项目范围的使用,基本治疗、用药应符合新农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相关规定,优先、合理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和适应诊疗技术,将住院床位控制在普通床位范围内,严格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及时为救助对象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做好有关费用减免和出院即时结算工作,对因审核把关不严造成不符合规定的资金支出,由定点医疗机构承担。

㈢县级民政部门会同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定期对城乡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管理及救助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不符合规定的医疗服务费用,民政医疗救助资金不予结算,对违规、违纪、违法行为依法进行处理。

㈣对定点医疗机构无法医治转外就医的特殊病例,因条件限制无法实行“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的救助对象,仍按有关文件规定的救助程序、救助标准实施医疗救助。

㈤未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救助对象原则上不能享受“一站式”医疗救助。

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所规定不属于医疗报销范围的,不能享受“一站式”医疗救助,即自杀、自残,打架斗殴、酗酒、吸毒、违法、犯罪、镶牙、服毒、不育症、美容、矫形、交通事故、医疗事故、工伤事故等所发生的医疗费用以及其他赔付责任人应支付的医疗费用。

㈦民政部门可预付部分救助资金给医疗救助定点服务单位,双方定期结算医疗救助费用,并与其签订医疗服务协议,明确双方责任、权利、义务。

城乡医疗救助流程 篇12

有关政策的通知

各城区民政局,开发区社会发展局: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市城乡低保和医疗救助工作,根据上级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经研究,决定对我市城乡低保和医疗救助有关政策进行部分调整。现通知如下:

一、城乡低保需调整的政策

(一)城市低保分类施保方面

1、对孤老(60周岁以上)、孤儿(18周岁以下)、优抚对象、重残和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其补助标准在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基础上,按城乡低保标准20%的比例上浮。

重残包括: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二级以上和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语言残疾一级以上以及综合残疾人员。

2、对重病患者、单亲家庭成年成员、70周岁以上老人(不含80-89周岁的城市低保家庭中的老人)、其他在校学生(在高中或职业学校、全日制高等院校就读),其补助标准在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基础上,按城乡低保标准10%的比例上浮。

重病包括:癌症(各系统恶性疾病);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心脏病(指肺心病、冠心病、风心病、心肌病中心功能三级以上的);脑出血、脑血栓后遗症(基本丧失劳动能力者);重症肝病(肝硬化晚期、肝腹水);糖尿病(胰岛素依赖);类风湿疾病(肌肉、关节、心肌改变,基本丧失劳动能力者); 肺结核;股骨头坏死;白血病;红斑狼疮;躁狂性精神病;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艾滋病;血友病;晚期血吸虫病及其他特殊病种。

3、对城区城市低保家庭中的80-89周岁以上老人,其补助标准在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基础上,每人每月给予50元的分类施保金。

(二)农村低保重点保障方面

城区农村低保家庭中的重点保障对象按《关于对农村低保对象实行分类施保的通知》(长民发[2008]51号)的有关规定继续执行。

同时具备两种分类施保或重点保障身份的城乡低保对象,分类施保金按最高的比例或金额进行上浮,不可兼得。

(三)城乡低保审核审批程序方面

1、对户口不在一起的困难家庭,应首先将户口迁移到一起,然后再申请低保。因特殊原因无法将户口迁移到一起的,应由户主在其户籍所在地提出低保申请,其家庭成员分别提供收入证明。

2、原则上户籍不在本地(指跨地区或外县市)的家庭成员应申请享受其户籍所在地的低保待遇;特殊情况也可随户主一起申请享受居住地的低保待遇。申请享受居住地低保待遇的,应由其户籍所在地县级民政部门出具未享受低保待遇的证明。

3、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保障标准2倍以内的困难家 庭,其已丧失劳动能力的成年重度残疾人员(参照以上“重残”种类执行),可将成年重度残疾人员单独纳入低保,并享受全额低保及分类施保(重点保障)待遇。

4、对于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保障标准2倍以内的困难家庭,其家庭中有经当地三级甲等以上医疗机构认定患重病的人员(参照以上“重病”种类执行),可将重病患者单独纳入低保,并享受全额低保及分类施保(重点保障)待遇。

5、对于年龄在60周岁以上、其家庭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需要强制治疗的精神病子女,如其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倍以内的困难家庭,可将精神病人单独纳入低保,全额享受低保待遇,并根据其精神等级决定是否享受分类施保(重点保障)待遇。

6、残疾人子女(不管其是否结婚)与父母共同生活,其父母到法定退休年龄、无收入,残疾子女(或配偶)有收入(只要其子女或配偶有一方是残疾人即可),其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2倍以内的困难家庭,可将其父母单独纳入低保,享受全额低保待遇。

7、对于申请人在夫妻离婚时,无生活来源一方自愿放弃家庭财产,又主动承担完全抚养子女义务,但对方有生活来源的,在其离婚后三年内如想申请低保待遇的,其家庭收入核算时,将对方收入计算到家庭收入中。

8、对于同一家庭同时具有非农业人口和农业人口的申请低保家庭,由其家庭成员按户口性质分别向其户籍所在地乡镇(街道)提出城市低保或农村低保申请,其家庭收入核算按家庭全体成员总收入计算家庭人均收入,如低于城市低保标准、高于农村低保标准,将家庭中的非农业人口纳入城市低保并享受补差待遇,农业人口不纳入农村低保待遇;如都低于农村低保标准,其家庭成员按户口性质分别保障,并按照城乡低保标准分别进行补助。

9、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未就业低保申请人,应首先到户籍所在地的街道(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办理失业登记,领取《就业失业登记证》,无正当理由拒绝失业登记的低保申请家庭,不得享受低保待遇。对低保对象中有劳动能力未就业的人员,应由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推荐就业,半年内介绍两次就业而无正当理由拒不就业的,其家庭1年内暂停享受申请低保待遇权利;低保家庭中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未就业的人员,应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公益性劳动,两次无正当理由拒不参加的,其家庭暂停2个月享受低保待遇。

(四)城乡低保救助渐退方面

1、城市低保人员主动就业上岗(退休的除外)其家庭收入超过城市低保标准的,其家庭原享受低保金在200元/月以上的,在办理渐退手续的次月起,每月补发其上月低保补助金(渐退补贴)的80%,发放到第6个月为止;其家庭享受低保金在200元/月(含200元/月)以下,100元以上的,在办理手续的次月起,每月补发其上月低保补助金(渐退补贴)的70%,发放到第6个月为止;其家庭享受低保金在100元/月(含100 元/月)以下的,在办理手续的次月起,每月补发其上月低保补助金(渐退补贴)的60%,发放到第3个月为止。

2、农村低保人员主动就业、务工后,其家庭收入超过农村低保标准的,可在6个月内享受低保待遇不变,6个月后,经核实家庭收入仍超过低保标准的,停止享受低保待遇。

3、享受“救助渐退”政策的城乡低保家庭在渐退期内继续享受低保优惠政策。

4、城乡低保家庭中的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在1年内未找到工作的,需到户籍所在地的街道(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办理失业登记并领取《就业失业登记证》后一年内继续享受低保待遇;一年后仍未就业的,由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推荐就业,半年内介绍两次就业而无正当理由拒不就业的,其家庭1年内暂停享受申请低保待遇权利;对城乡低保家庭中一年后就业的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如其家庭收入超过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按城乡低保渐退制度实施救助渐退。

二、城乡医疗救助需调整的政策

(一)住院救助方面

已参保参合的住院救助对象,住院医疗费用扣除医疗保险或新农合报销额及自费额剩余部分按以下标准救助:在本辖区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的,2000元以内部分(含2000元)按60%比例救助,超出2000元以上部分按50%比例救助,年封顶线为10000元;在县(区)以外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一律按2000元以内部分(含2000元)50%比例救助,超出2000 元部分40%比例进行救助,封项线为10000元。未参保参合的住院救助对象,总医疗费用扣除20%后的剩余部分,按已参保参合对象标准进行救助;城镇“三无”人员和五保人员住院,经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后个人自理费用在年封顶线以内全额救助,超出封顶线的个人自理费用按50%比例救助。

城市低保边缘家庭成员的住院医疗救助标准,参照城乡低保家庭成员住院救助标准的60%给予救助,住院救助年封顶线达到低保家庭成员封顶线的60%。

(二)门诊救助方面

将日常救助调整为门诊慢性病救助,门诊慢性病救助包括门诊特殊慢性病救助和一般慢性病救助。门诊特殊慢性病救助:对患恶性肿瘤(白血病)门诊放化疗、尿毒症血液透析、器官移植抗排异反应、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特殊慢性病的城乡低保对象、重点优抚对象(不含1-6级残疾军人),参保参合的,门诊总费用扣除医保或新农合报销额及自费额剩余部分报销60%;为参保参合的,门诊医疗费扣除20%后的剩余部分,报销60%;封顶线为15000元/人/年;五保供养对象和城镇低保“三无”人员门诊费用在医保或新农合报销后剩余部分在封顶线内全额报销,超出封顶线部分按50%的比例进行救助。门诊一般慢性病救助:城乡低保对象、五保供养对象、重点优抚对象(不含1-6级残疾军人)患下列慢性病的,根据病种给予定额救助:甲类:患造血系统疾病、癫痫、精神病、风心病、肺结核、肝 硬化的救助对象,按500元/半年标准给予门诊救助;乙类:患类风湿性关节炎、肺心病、胰腺炎、乙肝、糖尿病的救助对象,按400元/半年标准给予门诊救助;丙类:患高血压、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哮喘、胃炎的救助对象,按300元/半年标准给予门诊救助。门诊一般慢性病救助每半年审批一次,封顶线为1000元/人/年。

城市低保边缘家庭成员的门诊医疗救助标准,参照城乡低保家庭成员住院救助标准的60%给予救助,住院救助年封顶线达到低保家庭成员封顶线的60%。

(三)临时救助方面

城乡低保对象、五保供养对象、重点优抚对象(不含1-6级残疾军人)意外,对城区和开发区民政部门认定的重病及因医疗费用支出超出家庭年总收入2倍、在变卖除维持基本生活必须品外家庭财产后仍无力支付医疗费用或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保障标准1倍以内的特殊困难家庭成员,扣除医保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额及自费额剩余部分超过一定数额的,给予临时救助。救助标准:参保或参合的,医保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额及自费额剩余部分,城市5000元(农村2000元)以内部分不予报销,超过部分报销50%;未参保参合的,医疗费用按总医疗额费用80%计算,城市5000元(农村2000元)以内部分不予报销,超过部分报销50%。临时救助封顶线为8000元/人/年。

(四)二次救助方面 医疗救助实行调节方案,根据年度资金使用情况适时开展二次救助,原则设定救助金额达到封顶线后,扣除医保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额、自费额及一次医疗救助剩余部分(超过10000元的)仍然较重的,按20%的标准给予二次救助,年救助金额不超过5000元。

三、工作要求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城乡低保和医疗救助工作是否公平、公正,事关党和政府形象,事关困难群众切身利益。各级民政部门要以这次城乡低保和医疗救助政策调整为契机,全面落实新的低保和医疗救助政策,不断提升城乡低保和医疗救助规范化管理水平。

二要加强政策宣传,均衡开展工作。各地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以及宣传单等形式,广泛宣传城乡低保和医疗救助新的政策,让困难群众了解这些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城乡困难群众要主动帮助按照新的政策给予救助。

本通知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上一篇:维护民族团结初中作文下一篇:“检税”共建筑牢预防职务犯罪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