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英语教学工作反思

2024-10-24

2011英语教学工作反思(精选8篇)

2011英语教学工作反思 篇1

2011英语教学工作反思

教与学是双向、互动的,教的主体是教师,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教师教的客体,是教师聪明才智得以施展的一个重要平台;教师、教材是学生学的客体,是学生汲取营养、提高能力的重要渠道,2011英语教学工作反思。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既需要教师发挥主体作用,也需要学生的主体起主动积极的作用,在师生的互动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以什么手段来“导”,“导”到怎样的程度,在课堂教学中是一门很大的学问。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不能仅仅满足于了解教与学自己的关系,而要在不同层次的学生所组成的教学群体中,逐步寻找一个教与学的平衡点,使自己的语文教学能够逐渐帮助学生从适应初中语文学习到适应高中语文学习。而要寻找到这样一个合适的平衡点,就要求我这名语文教师动脑筋,寻找这些高一新生的语文基础:初中的语文教师是怎样教,他们是怎样学,初中主要教的是什么,考的是什么,他们目前具备怎样的语文素养、语文能力。这可以通过课堂的具体表现:他们是怎样听课,记笔记的;他们是怎样回答问题的;他们是怎样提出问题的;他们的书写习惯怎样,书写水平如何;课后表现:是否养成阅读的习惯、写日记的习惯,是否能够独立完成课后教师布置的作业,平时的兴趣爱好;或者通过一些基础性的练习加以测试摸清他们语文的基本功。

通过一段教学实践,我初步了解了所教班级学生语文基础现状:

(1)基础较差,语文的基础知识的缺漏较多,特别是初中的语法知识十分薄弱。知识的迁移能力较弱。

(2)阅读量少,阅读面窄。

(3)写作能力不够强,平时不能较自然自如地表达自我的思想情感。

(4)缺少严谨、规范。书写不工整,格式不规范。

这是教师教的起点与着眼点,也是学生学需要调整的方向。

针对班级中后等学生较多基础较薄弱的特点,我首先让学生明白语文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是凭小聪明就能学好的科目,必须有着坚持不懈的精神,教学反思《2011英语教学工作反思》。在此基础上,我要求每位学生都有一本积累本,每天记一点吗,坚持积累,争取做到厚积薄发。积累还体现在课外阅读上,争取做到每天阅读一篇课外阅读,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还有意识地加强了语文的工具性部分的设计,经常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只有语文的基础夯实了,才有能力进行更高层次的追求。

对学生而言,最大的快慰莫过于解答试题时能展现出一种从容、敏捷、高效的能力,而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应试倾向最不明显,并不是讲什么考什么,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对本学科整体素质的考查。题海战术不适合语文学科。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决定了语文综合素质的高低,而现在高中生学习紧张,课下学习的时间主要用于数理化、英语上,根本没有时间去读一些文学作品,甚至可以说学生根本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更不会静下心来去品味欣赏文学作品,而现在社会读书风气也不乐观,学生接触的东西都很低俗,所以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的缺少也是导致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差的原因之一。鉴于此种情况,我努力完善自己的观念和教学设计,力求课堂和生活,和课外相结合,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尽量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的多彩,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当然,语文教学的精华全在课堂上。一节课仅有40分钟,如何调控和把握这个时间,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学以致用,这就需要老师作为引导者应该懂得调控艺术,做到收放自如,开阖有度,寻找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的教学行为,不断学习新课程理论,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使教学行为上升到理论高度。在这方面我今后还需要继续努力。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试题的人文特征越来越突出,对学生的感悟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方法相应的做出改变。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去品味、去感悟。当然,语文是鉴赏的,也是人文的:语文课堂教学也应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为宗旨,以奠定学生的正确价值取向为根本。适量地进行专题训练与辅导是不可少的,但不能仅仅以考试为中心,以分数为准绳来进行语文教学,更要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另外,课堂教学不能仅限于课本文本内容的讲解,应重视知识的相关拓展和迁移训练,尤其是语文学科的学习。在以上这些方面,今后我还要多多下些功夫。

总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水平,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都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认识,及时总结反思,再到实践中去完善提高。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力争做到更好。

2011英语教学工作反思 篇2

一年一度的高考是为高校选拔人才的考试, 这就要求试题要具有选拔的功能, 试题的命制除要注重对学生知识的考查外, 更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命题从知识立意转变为如今的以知识和能力立意并重, 且已形成命题者的共识.创新型试题以形式结构新、内容立意新、解题方法新和考查的知识灵活等特点, 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关注.创新型试题有助于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概括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且这类试题在高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大.创新型试题一般有信息迁移题、探究型题、操作型题和应用型试题等, 下面从2011年高考试题中选编几例, 和大家共同赏析, 并就如何提高学生正确解答创新型试题进行简要的反思, 以此与同行们交流、供大家参考.

1 信息迁移类创新题有助于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转换能力

例1 (2011天津卷理) 对实数ab, 定义运算“⨂”:

ab={a, a-b1, b, a-b>1.

设函数f (x) = (x2-2) ⨂ (x-x2) , x∈R.若函数y=f (x) -c的图像与x轴恰有两个公共点, 则实数c的取值范围是 ( ) .

(A) (-, 2] (-1, 32) (B) (-, 2] (-1, -34)

(C) (-1, 14) (14, +) (D) (-1, -34) [14, +)

解 由题意可知

f (x) ={x2-2, x2-2-x+x21, x-x2, x2-2-x+x2>1f (x) ={x2-2, x[-1, 32], x-x2, x (-, 1) (32, +) .

作图像 (图略) 可知y=f (x) 和y=c有两个交点时, c≤-2或-1<c<-34, 即函数y=f (x) -c的图像与x轴恰有两个公共点时实数c的取值范围是 (-, -2] (-1, -34) .故选A.

评注 本题是一个信息迁移类试题, 通过给出一个新的运算, 有助于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和信息转化能力, 有助于强化等价转化、函数与方程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的应用.它将分段函数、不等式及集合的表示等基础知识结合了起来, 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 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例2 (2011山东卷文) 设A1, A2, A3, A4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两不同的4点, 若A1A3=λA1A2 (λR) A1A4=μA1A2 (μR) , 且1λ+1μ=2, 则称A3, A4调和分割A1, A2, 已知点C (c, 0) , D (d, 0) (c, d∈R) 调和分割点A (0, 0) , B (1, 0) , 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

(A) C可能是线段AB的中点

(B) D可能是线段AB的中点

(C) C, D可能同时在线段AB

(D) C, D不可能同时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

解 根据已知得

(c, 0) - (0, 0) =λ[ (1, 0) - (0, 0) ],

即 (c, 0) =λ (1, 0) ,

从而得c=λ;

(d, 0) - (0, 0) =μ[ (1, 0) - (0, 0) ],

即 (d, 0) =μ (1, 0) , 得d=μ.

再由1λ+1μ=2, 得1c+1d=2.

线段AB的方程是y=0, x∈[0, 1].

C是线段AB的中点, 则c=12, 代入1c+1d=2得, 1d=0, 此等式不能成立, 故选项A的说法不正确;

同理选项B的说法也不正确;

C, D同时在线段AB上, 则0<c≤1, 0<d≤1, 此时1c1, 1d11c+1d2, 若等号成立, 则只能c=d=1, 根据定义, C, D是两个不同的点, 故矛盾, 选项C的说法也不正确;

从而只有D正确, 故应选D.

说明 选项D也可以这样来证明:

C, D同时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 则

①若c>1, d>1, 则1c+1d<2, 与1c+1d=2矛盾;

②若c<0, d<0, 则1c+1d<0, 与1c+1d=2矛盾;

③若c<0, d>1, 则1c<0, 1d<1, 此时1c+1d<1, 与1c+1d=2矛盾.

故选项D是正确的.

若将本题中的条件C (c, 0) , D (d, 0) , A (0, 0) , B (1, 0) 一般化为:已知平面上的点C, D调和分割点A, B, 其余条件不变, 则它就为山东省2011年的理科高考试题, 证明的方法只要将以上4点特殊化即可.

评注 本题给出了调和分割点这一新的定义, 学生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什么是调和分割点, 然后才能正确的求解该题.本题除了考查平面向量的基础知识外, 还考查了学生在新情景下的创新意识, 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特别重视对反证法的考查, 理科试题还重视考查了一般问题如何用特殊的手段去处理.

教学反思 信息迁移题是指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 设计一个陌生的数学情境 (如给出一个新的定义、概念或运算) , 借此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信息检索与语言转换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信息迁移类试题一般背景新颖, 构思巧妙, 对思维的灵活度要求较高, 从而让一部分学生感到解题有困难, 影响了总分的提升.为此, 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除要重视对学科知识的复习外, 还要注意如下两点:

①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如在教学过程中可出示一些素材让学生阅读, 使学生能简明扼要说出素材中所提供的信息, 达到训练学生的阅读及信息处理能力;

②注意培养学生对新情景的适应能力.教学和复习中要经常选用一些信息迁移类试题让学生训练, 并提倡学生之间多讨论, 增强学生对新情景的适应能力.

2 探究型创新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观察、归纳及灵活思辨能力

例3 (2011江西卷文) 题目此处略 (可参见《数学教学研究》2012年第1期第29页林京榕文例5) .

解 如图1所示, 不妨设正三角形ABC的边长为a, 记“中心点”Mx轴的距离为h, 记“最高点”与x轴的距离为h′.由图可知, 当三段弧的中点落在x轴上时, h最小, 此时h=MD;当点ABC落在x轴上时, h最大, h=MC, 故“中心点”M的位置先低后高, 呈周期性变化, 排除选项C和D.当点D落在x轴上时, h′=AD, 当点C落在x轴上时, h′=CF, 显然AD=CF, 即当“中心点”M位于最高处时, “最高点”与x轴的距离相等, 选项B不符合, 故选A.

评注 该题以一个“凸轮”滚动为背景, 将三角函数的周期性、解三角形、弧长公式等知识联系起来, 情景新颖, 试题创新度高, 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灵活思维、探究及推理能力, 是一个非常好的题目.本题若通过计算进行求解, 则运算量较大, 而考虑取特殊点用排除法求解, 则回避了繁琐的计算, 这也是解决图像类问题的常用技巧, 值得重视.

例4 (2011湖北卷理) 如图2, 直角坐标系xOy所在的平面为α, 直角坐标系xOy′ (其中y′轴与y轴重合) 所在的平面为β, ∠xOx′=45°.

(Ⅰ) 已知平面β内有一点Ρ (22, 2) , 则点P′在平面α内的射影P的坐标为___;

(Ⅱ) 已知平面β内的曲线C′的方程是 (x-2) 2+2y2-2=0, 则曲线C′在平面α内的射影C的方程是___.

解 (Ⅰ) 可知二面角α-y-β为45°, 点P′到y轴的距离为22, 所以点Py轴的距离为22×cos45°=2, 点Py轴坐标与点P′的y轴坐标相同.

P的坐标为 (2, 2) .

(Ⅱ) 曲线C′的方程可化为

(x-2) 22+y2=1,

是一个椭圆.设Ο (2, 0) , 因为2×22=1, 故中心O′在面α内的射影O″的坐标为 (1, 0) .令曲线C′长轴的一个端点A (22, 0) , 由第1问可知其对应的射影为A (2, 0) , 曲线C′短轴的一个端点B (2, 1) , 对应的射影点为B (1, 1) , 由O″, B, A三点的坐标可知曲折C是一个以 (1, 0) 为圆心, 1为半径的圆, 方程为

(x-1) 2+y2=1.

评注 本题将立几与解几结合起来命制, 情景立意新颖, 又是考试大纲重点要求的内容, 它不仅考查了二面角及射影有关的几何知识, 而且还考查了圆与椭圆的方程和性质, 同时又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要求较高, 本题将重点、难点、热点有机融为一体, 同时又具备创新性、灵活性和综合性, 是一个考查探究能力的好题.

教学反思 探究型数学试题具有较高的新颖性、探索性和创造性, 这部分试题背景新颖, 它在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同时, 还特别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层次, 是高考中选拔优生的重点题型, 该类试题也是学生得分最低的.教学或复习中为提高探究型试题的得分率, 本人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让新情景型探究题走进每一章节.复习时对每一章节的内容都要安排一些小题或大题, 让学生训练, 提高学生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②教学或复习过程中, 例习题的讲解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可利用“头脑风暴”的形式, 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考与解题过程, 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

③注重变式教学,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教学或复习过程中对例习题的教学, 要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变式引申, 不断改变题目的条件或结论, 创设探究开放的教学情景, 提升学生的灵活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应用型创新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和解决问题能力

例5 (2011福建卷文) 商家通常依据“乐观系数准则”确定商品销售价格, 即根据商品的最低销售限价a, 最高销售限价b (b>a) 以及常数x (0<x<1) 确定实际销售价格c=a+x (b-a) .这里, x被称为乐观系数.经验表明, 最佳乐观系数x恰好使得 (c-a) 是 (b-c) 和 (b-a) 的等比中项.据此可得, 最佳乐观系数x的值等于____.

解 根据题目条件可知,

c-a=x (b-a) ,

b-c=b-a- (c-a)

= (1-x) (b-a) ,

最佳乐观系数满足:c-ab-cb-a的等比中项, 所以有

[x (b-a) ]2= (1-x) (b-a) (b-a) .

又因为 (b-a) >0, 所以x2=1-x, 即

x2+x-1=0,

解得x=-1±52,

又0<x<1, 所以

x=-1+52.

评注 本例通过定义乐观系数, 将等比中项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结合起来考查, 立意新颖又难度不大, 它同时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与数据处理能力, 是一个不错的应用题.

例6 (2011湖南卷理) 如图3, 长方体物体E在雨中沿面P (面积为S) 的垂直方向作匀速移动, 速度为v (v>0) , 雨速沿E移动方向的分速度为c (c∈R) .E移动时单位时间内的淋雨量包括两部分:

(1) PP的平行面 (只有一个面淋雨) 的淋雨量, 假设其值与|v-cS成正比, 比例系数为110;

(2) 其它面的淋雨量之和, 其值为12.

yE移动过程中的总淋雨量, 当移动距离d=100, 面积S=32时,

(Ⅰ) 写出y的表达式;

(Ⅱ) 设0<v≤10, 0<c≤5, 试根据c的不同取值范围, 确定移动速度v, 使总淋雨量y最少.

解 (Ⅰ) 由题意知, E移动时单位时间内的淋雨量为

320|v-c|+12,

y=100v (320|v-c|+12) =5v (3|v-c|+10)

(Ⅱ) 由 (Ⅰ) 知当0<vc时,

y=5v (3c-3v+10) =5 (3c+10) v-15;

c<v≤10时,

y=5v (3v-3c+10) =5 (10-3c) v+15.

y={5 (3c+10) v-15, 0<vc, 5 (10-3c) v+15, c<v10.

(ⅰ) 当0<c103时, y是关于v的减函数, 故当v=10时, ymin=20-3c2.

(ⅱ) 当103<c5时, 在 (0, c]上, y是关于v的减函数, 在 (c, 10]上, y是关于v的增函数, 故当v=c时, ymin=50c.

评注 本例求一个物体在移动过程中的淋雨量的问题, 背景公平, 又与生活密切相关, 是一个较好的创新型应用题.总淋雨量等于运动的时间乘以单位时间的淋雨量, 根据已知的关系求出单位时间的淋雨量乘以移动时间100v即可建立其函数模型, 然后去掉绝对值转化为分段函数, 最后求解这个分段函数的最值.

教学反思 应用型创新题一般都具有综合和创新性, 是考查学生能力与素质的较好题型之一.每一份高考试题基本上都至少有一个应用类的试题, 但这类试题也多是学生答题失分较多的题目.主要因为应用题一般题干较长, 阅读信息量大, 收集、概括有用信息与数据有一定的难度, 甚至使有些学生产生读到后边忘记前边的现象, 从而造成学生怕解应用题, 对解应用题有畏惧心理.教学中让学生适当多解一些应用题, 引导学生自己学会读题、学会从众多繁杂的信息中提炼出对解题有用的信息和数据, 建立数学模型, 同时要给学生心理暗示, 告诉学生这类题目不难, 只要静下心来去做、去思考一定能顺利的完成它, 提高学生解应用题的信心.

4 操作型创新题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动手实践和探究能力

例7 (2011陕西卷理) 植树节某班20名同学在一段直线公路一侧植树, 每人植一棵, 相邻两棵树相距10米.开始时需将树苗集中放置在某一树坑旁边, 使每位同学从各自树坑出发前来领取树苗往返所走的路程总和最小, 这个最小值为___ (米) .

解 当树苗放置在最左侧树坑时, 路程和为

2× (0+10+20+…+190) ;

当树苗放置在左侧第2个树坑时, 路程和为

2× (10+0+10+20+…+180) ,

相对上一种放法减少了360米;

当树苗放置在左侧第3个树坑时, 路程和为

2× (20+10+0+10+20+…+170) ,

又相对上一种放法减少了320米;

依次类推, 显然当放在中间的第10、11个坑时, 路程总和最小, 为

2× (90+80+…+0+10+…+100)

=2000米.

评注 本题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优化设计, 具有创新性, 它类似于线性规划知识, 需要将其还原成数学模型.试题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背景进行命制, 考查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以及等差数列的求和及分类思想, 该题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8 (2011江苏卷) 请你设计一个包装盒, 如图4所示, ABCD是边长为60 cm的正方形硬纸片, 切去阴影部分所示的4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再沿虚线折起, 使得A, B, C, D 4个点重合于图5中的点P, 正好形成一个正四棱柱形状的包装盒.EFAB上是被切去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两个端点, 设AE=FB=x cm.

(Ⅰ) 某广告商要求包装盒的侧面积S (cm2) 最大, 试问x应取何值?

(Ⅱ) 某广告商要求包装盒容积V (cm3) 最大, 试问x应取何值?并求出此时包装盒的高与底面边长的比值.

解 设包装盒的高为h (cm) , 底面边长为a (cm) , 由已知得

a=2x, h=60-2x2=2 (30-x) , 0<x<30.

(Ⅰ) 因为

S=4ah=8x (30-x)

=-8 (x-15) 2+1800,

所以当x=15时, S取得最大值.

(Ⅱ) 因为

V=a2h=22 (-x3+30x2) ,

所以

V=62x (20-x) .

V′=0得x=0 (舍) 或x=20.

x∈ (0, 20) 时, V′>0;

x∈ (20, 30) 时, V′<0.

所以当x=20时, V取得极大值, 也是最大值, 此时ha=12.

即包装盒的高与底面边长的比值为12.

评注 本题以学生较为熟悉、感兴趣的折叠纸片为背景, 立意新、活, 创新度高, 操作性强 (学生可动手) , 且难度不大, 是一个出活题考能力的好题.通过操作求解, 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函数的概念、求二次函数最值等知识的理解, 强化了导数的应用.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数学建模、空间想象、数学阅读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操作性应用题以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 背景公平, 同时又能考查学生的能力, 是高考命题的热点题型之一.这部分试题难度一般不大, 但学生得分往往不高,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不够, 另一方面是缺乏训练的素材, 造成教学或复习的针对性不强.为此, 在平时的教学或复习过程中, 教师要集中备课组教师的集体智慧, 有针对性的多编拟一些这方面的应用操作题, 也可以动员学生自己动手来编拟该类试题, 让学生训练, 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1英语教学工作反思 篇3

课程改革 教学模式 导学案教学

一、课改以来的收获——导学案教学模式

普通高中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有: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时代需要,促进高中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加强高中课程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学生生活的联系;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发展高中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创建富有个性的课程制度和学校文化。正是为了贯彻这种基本理念才产生了导学案,导学案最根本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导学案不能简单地视为教师的教案,更不能视为课堂练习。要真正认识导学案的作用,还要从教学方式的转变说起,这才是新课改需要教师改变的地方。

以往的教学,所谓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但实际上往往是教师自己在讲,尤其是数学,因为内容抽象,教师讲的就会居多。暑假在石河子大学参加了新课程培训,印象最深的是南京师大附中的陶维林老师的讲座,因为他举了个非常真实的例子。他说,我们很多数学老师还不如体育老师。当时在座的很多老师都露出异样的眼光,这怎么有可比性,根本不是一个学科。但是他接着说,一样都是教给学生知识。比如这节课要学5000米跑,体育老师一定会告诉学生基本的动作要领,弯道的动作要领等,然后会让学生去跑,而自己不跑。而我们有的老师数学课却是这样,这节课我们学习函数的单调性,单调性的定义讲完,接着就会举例讲单调性的应用等,其中还夹杂各种高明的技巧,以体现教师功底的深厚。很快,一节课下课了,学生听了一节课。让他做题,还是不会。原因很简单,这节课对比那节体育课就相当于“同学们,这节课学习5000米跑,5000米跑的基本要领是这样的……接下来同学们请看我示范跑……”结果老师跑了5000米,学生没有得到锻炼。当时陶老师讲完这个例子,满堂哄笑。但仔细回味,好像自己的教学就像是自己在“跑”给学生看。

使用导学案教学则不同。我对导学案的认识,打个形象的比喻就是,确定好一节课的目标,导学案就是引导学生到达目标的“路标”,指引学生“在哪拐弯”,“在哪直行”的标志。导学案是让学生“跑”,教师从旁指点,不再是教师“跑”,学生看。

二、课改以来存在的问题

1.教材内容与习题的搭配有不合理之处

课程标准认为:“必修课程是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内容,是整个数学课程的核心和基础”。高中数学新教材中,将传统的数学学习内容进行了充实、调整、更新和重组,注重基础性、层次性和发展性,课后习题的难度作了适当的控制,以保证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教材中还存在着内容与习题搭配不合理的地方。

2.应用问题的设置过难

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讲清一些基本内容的实际背景和应用价值,开展“数学建模”的学习活动,设立一些反映数学应用的专题课程,即把数学应用教学当作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数学的应用自然地融合在平常的教学中。高中数学的教材中正是体现了这一课程理念的,在教材中配置了大量的应用问题,涉及到生活实际的方方面面。其中的有些问题设置过难,学生对某些内容的实际背景非常陌生,再加上原有认知水平的局限,很难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概括出数学模型,应用问题自然成为学生学习中的一大难题。

3.课时不足问题

教师普遍认为,教材越编越厚,习题越配越难,内容越上越多,感到教学如同追赶,课时严重不足。认真分析造成课时不足的原因还有:虽然教材的可读性很强,但由于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没有改变,学生没有做到很好的预习,甚至不预习,教师的教学仍停留在以讲为主的层面上;有些教师不能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大搞题海战术,就教材教教材,不放过教材中的任何一道题,忙于处理习题,影响了双基的落实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4.很难做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数学教学中,教材提倡使用计算器或计算机,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探索数学结论,鼓励学生使用现代技术手段处理繁杂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但对于一个不具备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学校,是很难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如我校来自南部山区的许多学生没有见过计算机,再加上信息技术课与数学课的不同步。所以课本中设置的借助信息技术描绘函数的图像,探究函数的性质,就成为虚设。

5.学生过于依赖于教师的讲授,学习被动

新课程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和时间。但由于学生很难改变长期形成的依赖于教师讲授的学习方式,习惯于被动接受,似乎没有老师的讲就无法学习,缺乏自主合作的学习精神,更谈不上探究性学习。如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归纳结论,但学生往往不会找,归纳不出来,就等着老师说出结果,造成了老师的教与学生学的脱节现象,严重制约着新课程的顺利实施。

6.阅读材料与实习作业难以完成

教材中的阅读材料与数学文化和数学史有关,老师课堂上几乎不讲,这与新课程精神是不符的,而实习作业更是几乎没有时间让学生完成。

三、思考

1.课标的定位

从学科能力方面来说,课标是最低标准,考纲是最高标准。

2.教材的定位

教材是素材,教学时需要处理和加工。

3.三种学习方式的关系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者的辩证关系,是以自主学习为主,以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为辅。

4.三维课程目标的关系

三维目标的关系,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基础,其他两维目标是在知识与技能目标达到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

5.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关系

终结性评价不可缺少,因此练习要做,测验考试要搞。

6.教学常规的定位

教学常规的落实是教学质量提高的根本保证。

7.校本教研的立足点

备课组的集体备课。

8.课改后的课堂

有人总结了课改后教学的六大转变: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主体”;变“师道尊严”为“平等合作”;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变“单纯传授知识”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变“教师满堂灌”为“学生主动学”;变“结果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课堂上,我们追求两点: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的头不再是抬着的;学生回答问题时,说的不仅仅是结果,而是得到结果的思维过程。中国的数学双基教育,有些人很看不起,往往将它和“死记硬背”、“重复演练”联系在一起。可是一旦丢掉了这些优良传统,中国的数学教育也就失去原来的价值了。

2011英语教学工作反思 篇4

教务处工作在本学期开学初就进行了精细化的分工,各项工作都能责任到人,使本学期教务处各项工作能紧然有序的开展,但通过本人认真的反思,还存在一些问题,现总结入下:

1、本人对教务处的全面工作缺乏统筹安排,导致各项工作杂乱无章,或者不能按时或按要求完成。

2、由于处室内的临时工作较多,导致对各项工作的细节注重不够,落实不到位。

3、处室内的部分工作比较托落,并且出现办事效率低下,而影响整个教务处工作的现象。

4、实验室与图书室本学期工作量大,管理人员对各自工作动的脑筋少,使各项工作不能按时完成。

5、处室工作人员态度端正,但到校时间相对较迟,使上午8:00前应该完成的工作总是托在上课后再处理。

6、各项工作的检查落实不到位,教研会、备课会、兴趣小组、培优三清等工作,有待精细化落实。

以后教务处的精细化工作要求及改进措施:

1.全体教务处干事互助协作,按时到岗,认真干好各项工作。

2.工作期间不得擅自离岗,要保证文印室、教务处上班期间不出现无人现象。

3.教务处各项工作不得推诿或互相推卸,各负其责。

4.教务处与六室管理要及时打扫卫生,整理内务,保证能够经得起上级的随时检查。

5.教务处所有干事的日常工作必须要有记载,最后由郭巧凤老师汇总。汪主任量化课时,凡没有记载或未按时汇总(每周五第一节课前),课时不再记录,有关责任由当事人负责。

6.各类材料的收集整理必须及时到位,凡在抽查中缺少或造成丢失者,除扣相应课时以外,按工作失误处理。

7.各类检查工作必须按时,出现迟到或无故不到位,记载不切实际者,按失误记载。如:每天跟踪查课,在预铃响后开始,若出现学校领导已检查出问题而检查者不知情况等问题出现,则按失误记载。

教学方面

我国课改从2001年至今已过11年,课改新的阶段已形成气候,查阅各类资料,反思我校课改,现提一些自己的想法,与大家商榷。

一、课改回顾参阅《中国课改模式“样本”调查:从凯洛夫到杜郎口》来源中国教师报。

苏联著名教育家凯洛夫的“五步教学法”是我国教育界最为推崇,历时最长的通用模式,由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解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五步组成。在我国教育这片土壤上根深蒂固,也使最为基本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过分注重和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作为学习知识的主体,学生几乎没有体现。

随着课改的推进,江苏泰兴的洋思中学,提出了“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的理念,课堂模式为“三段6环节”,三段:先学、后教、训练,6环节:揭示目标、提出要求、学生自学、自学汇报、教师后教、当堂训练,再加上落实到位的“四清”活动,明显提高了教学效益。

又有江苏东庐中学的讲学稿,将教案变为写讲学稿,即将教师教案、学生学案、学生练习三者合为一体,按照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设计课堂,课堂流程包括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课后拓展延伸四大环节,这样将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的讲授引导相结合,达到了教与学的合一,教师的重心围绕学生的学作文章。

又有山东聊城的杜郎口中学,由“0+45”课堂改进为“10+35”

课堂,总结出“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包括预习—展示—反馈三大模块和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六大环节,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课堂活起来,学生由“被动”向“主动”转变,自2008年以来,学校允许教师打破三三六模式,教师可根据实际,灵活组织课堂教学,突显自己的教学风格。

2010年可以概括为全国课改的“模式年”,所以还有很多的已经成功的或已见成效的模式,在各地各学校开始了自己的探索。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最大限度的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二、对我校教学的思考

由于校长先进思想的指导,我校教师外出参加学习的机会多,见的多,思考的也多,思想理念也新,在自己课堂上的尝试也多,在尝试的过程中也发现了很多的矛盾与不切实际。如学生基础薄弱影响着教学进度,差学生太多引起的不可能全面照顾,学生不动手,布置的任务完不成,教师花费的精力多但收效甚微,苦口婆心、三番五次的讲解面对学生的无动于衷,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使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生没有学习的意识,学生的厌学等等。导致我校教师常觉得教师累死了,学生不学或成绩上不去。得出这个结论的实质我认为是:教学成绩方面的压力,面对矛盾与挫折时缺少深入思考与反思,教师教学改革的决心,还有目前大环境的影响等,导致我校课改依然停留在“理念”的层面,外出学习取经只提升了自身的理念,回校一时的热情后又回到了原点,模式的尝试逐渐形成了换汤不换药,所以教师在这样的情况下,迷失了方向,更多的是苦恼与叹息,又在不断的挣扎着,用自己的思维理解着课改,拼命的想一些自己的办法来提高自己的成绩。

三、对我校教学方面的设想

1、理念的引导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有必要下大力气、下狠心进行课改,将教师先进的理念真正的在自己的教学中实施,但严防将先进的模式在我校模式化,所有的改变不能脱离我们的目标,让学生动起来,在模仿模式的基础上创新,形成我校各教研组适合我校学生的教学模式或方法。

2、备课用七年级8个班的课堂教学为试验的主阵地,教师备课的手写教案取消,用打印的教学设计与学生学案结合形成教案,并且是经过备课组集体备课后讨论出的、各成员智慧结合的最优教案,在前一周教务处人员跟踪参加备课会,星期五或最迟星期天晚上在教务处签字后再使用,在使用过程中上课教师个性化修改。

3、上课七年级8个班在上课铃响20分钟后教师不能再作统一讲解或不讲,后25分钟主要用于学生理解、消化练习、互相讨论、小组学习、教师个别指导,解决疑难,尤其加强中后生,目标让学生自己安排时间通过自学与互学掌握学习目标内容。

4、作业力争当堂完成,并对中间学生面批,减少课后作业量或课后无作业,杜绝学生抄书等无用的学习方法。

5、辅导七年级各班的早晚自习,教师在布置任务后学生自己完成,杜绝统一的讲解辅导方式,最大限度的给学生个人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学生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让学生动起来。

6、听课与评课听课前主备人在备课会上说课,主要说清楚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学设计、教学设想,之后再上课。评课时,不说优点,提出致少两点意见和建议,并说自己的想法,与各位老师交流。

2011英语教学工作反思 篇5

转眼间,两个多月的时间已经过去了,我们的教学成果到底如何,通过刚进行过的第一次调研考试足以可以说明一些问题,学生成绩很不理想,这促使我不得不认真寻找原因,且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

一、教学复习进度安排方面

基于我们的学生基础相对较差,我们制定了相对合理的教学进度:9月—10月复习《经济生活》,11月—12月复习《政治生活》,明年3月底结束后两本必修。这个进度安排相对于兄弟学校而言,是特别慢。按照这个进度安排,我们的计划目前是基本达到,然而考试结果还很不尽人心意。本次调研试题是平顶山、许昌、新乡三地市联考,试题难度并不大,只是考试试题涉及到四本必修,而目前复习到的在考试中涉及的仅仅是凤毛麟角,此外,学生基础的薄弱与对以往学过知识的几乎彻底的遗忘是造成本次考试不好的原因。

对此,我们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想办法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考试试题也应该是针对学生本阶段学习内容而进行的考试,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相对理想的成绩,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激发更大的学习动力。

二、教学经验方面

今年是我第一年带高三学生,在未开学之时,我就感觉有点紧张,经常想着高三的课怎么上,怎么个计划安排。刚开学时,上课总有些不习惯,感觉高三的课怎么不如高

一、高二容易上,每节课下来我都会认真思考得失所在,并不断反思、总结,这一切都是经验缺乏使然。为了解决教学上的困难,我也经常听同课头黄老师的课,我佩服黄老师作为老教师的知识渊博,佩服老教师授课的得心应手、有张有弛,在听课的过程中我慢慢找到了轻松上课的感觉。然而实践证明,我尚需继续努力的地方还很多,急需奋力直追,老教师的丰富经验绝不是短时间造就的,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经验的缺乏,应该也是造成学生成绩有差距的其中一原因。

对此,我将做到:

1、继续向老教师学习,学习他们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学习他们的为事业兢兢业业工作的精神,学习他们认真钻研业务的精神等。

2、继续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养和业务技能。在高三的复习教学中,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必须有长流水”的深刻道理。看着老教师讲述一个个的知识点,经典事例一大堆,而且可以细细道来,那个时候我自叹不如。作为一位经验不足的年轻教师,我将认真钻研教学业务,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不断给自己充电。同时,熟读高考大纲,从广度和深度上拓展教学知识,突破教学重难点,夯实学生的基础。

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也是导致成绩不佳的原因之一。进入高三以来,我对同学们寄予了太高的期望,我感觉他们应该知道珍惜时间,应该知道认真对待学习,无须教师太多的管理和监督,然而并非如此,可怜的成绩摆在面前就是铁的证据。事实是:普通班的学生从整体上来看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如果指望同学们自主在课下认真对待一套试题,这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很难办不到,或者是直接抄袭自带答案,或者是同学之间相互抄袭,不懂的地方就随它而去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必须严格管理学生:

第一、必须加强对学生识记知识的情况进行检查。知识是能力提高的基础,要想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自己首先得储备相当数量的知识,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第二、必须给学生明确你每节课要让他们做什么,即使是自习课。帮助学生制定短期学习计划,可以避免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和无所事事。

第三、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答题方法的指导。在学生当中,也存在一些学习较为刻苦的同学,他们学习也卖力,但是解题能力不强,特别是碰到主观题,不知从何下手。教师适当的点拨可以帮他们灵感顿发,大功告成。

第四、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当我们与学生建立了很好的友谊,学生自然而然的会挺你的课堂。

第五、多采取激励教学方法。长期以来,正面教育的积极效果大家都很认同。学生是有感情的,当你表扬他时,他会感到你对他肯定与认可,从而激发起更大的学习热情,并产生一连串的正面效应。

2011英语教学工作反思 篇6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高三教学更是如此。这一年,对我们高三老师来说绝对是一次磨砺。今年江苏首次实行五严规定,时间少,任务重曾给我带来许多迷茫,但也促使我更多的去研究如何提高有限时间的有效性,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如何设计针对性练习。这一年,我们收获了成果,也留下遗憾。

2010年我们全体高三英语老师以考纲为教学准则,确立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统一分工,由专人撰写校本讲义,形成系列。并在我校教学“十六字原则”和“2631”工程的指导下,我们组老师积极进行教学改革,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有了一些新的变化,教学的效果比较明显,教学质量也在不断的提高。但是与我们老牌四星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通过请市县教研室指导,外出学习,或请外老师到我校指导来弥补我们的不足。这一年,我们结合我校学生的基础,给每位学生配备一本词汇手册,并且坚持每天复习30到50个单词,由少到多,反复轮回几遍,直到高考。同时把常用的500-600个单词及其典型用法整理出来。对复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的用法,特别是活用性很强的词汇要进一步讲解,并设计适当的巩固性练习题。一轮复习以教材为本,配套《高考一轮复习》资料。专题复习选准材料,注重方法指导,利用图解帮助学生了解各类题型的命题结构、方向和规律,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并且每天保证一定的阅读量。在整个过程中我们老师尽量把绝大部分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充分自主学习、自己感悟、自我总结。同组老师之间相互听课,相互学习,把集体备课和教研搬到课堂上,这样真正改进了集体备课,真正发挥了集体智慧,使我们从市一调班与班相差很大到后来逐步趋于平衡。当然,我们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在背诵单词方面还存在低效的重复劳动,满足于广种薄收式的全面号召,检查力度不够,检查的方式单一。辅导课,自习课的浪费现象严重。2.对核心问题即时且及时地修“漏”补“缺”做得还不够。

3.专项考点定量(不能过多,不能过少)、定时(略小于高考相应试题要求的作答时间)的巩固训练相对较少,这不利于培养学生在真实语境中的感受力和运用能力。

4.现在我们做的工作仍然有包办代替学生的行为,剥夺学生自己参与体验的权利,总是认为学生自主学习不够透彻,代替学生做事情省时省心,上课时还是不讲不放心,留给学生消化的时间少,让学生自主空间小,所以教学效果很难有质的飞跃,老师自己也特别辛苦。其实学生亲身参与才是增强能力的唯一途径,几乎所有运动员的成功都是他们自己刻苦训练的结果。如果一个游泳教练员,指导运动员时,只是在岸上,一遍又一般的讲游泳的要领,一遍又一般的讲怎么样做好每一个动作,讲得很科学,很有道理。但是,这个运动员永远也创造不了好成绩。因此我们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参与,让学生自己体验,自己感受学习过程中的酸甜苦辣,让他们自己在失败中吸取教训,让他们自己在成功中体会快乐,让他们在操作中学会思考,让他们在学习中增强能力。2010年高考硝烟未尽,下一轮战鼓业已敲响。作为2011届一名高三老师深感肩负责任重大,如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发掘他们的潜能,如何帮助他们通过一年的时间改变学习状态和心理状态,收获高考。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我们这个地区的大部分学生英语相对薄弱,(特别是理科男生尤为如此)且在前期就对英语失去了兴趣,而为了高考又不得不疲于应战。如此学习,谈何效果。因此再次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英语是记忆性见长的学科,我认为核心问题是帮助学生记忆。这就要求我们英语老师不断的研究记忆理论,总结出一系列的记忆方法指导学生记忆。比如:通过phone 我们可以联想出一系列的重点短语hold on, hang on, hang up, ring off, get through, put through, You are wanted on the phone.等等。只有把记忆方法渗透到每一个教学活动中去,渗透到每一节课中去,才能提高记忆性见长的英语学科。这样学生就会认为自己还能学,从而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2、加强研究,提高复习备考工作的针对性

认真学习并分析了2010年各省高考题,总结规律寻找突破口,并从历年高考试题的整体研究中找共性;找趋势;探索高考英语学科的考点,开拓性地抓复习备考。我们要重点加强研究下列几个方面:(1)知识点与英语高考考点的区别和关系:

高考考点可能是知识点的抽样,也可能是对考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抽样考查。不是知识点的全部。考点是具备可考性的知识点。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既要抓住重点与难点,又要注意全面和深入,聚焦考点。因为考点是知识点里面可考的点,因此,积极的词汇,容易混淆的词义、词组辩析、英汉表达差异、特例常常是潜在的考点。

(2)根据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如何用好课本,夯实基础;突破重点,注重实效;精选习题,优化训练。

“三个突破”就是突破完形填空,突破阅读理解,突破书面表达。这三个大题在高考试卷中分值比重大,也是多数学生的薄弱环节。因此,我把它们列为高三复习的重点和难点。讲评完形填空,阅读理解,书面表达时要聚焦测试规律的分析,了解命题的惯用技巧和命题人的思路和意图。通过点评和比较来学习命题从而轻松破译命题人的意图。针对高考能力考查的要求越来越高的特点,高三复习加大训练力度,让学生做足够量的练习题,是十分必要的。但训练必须讲求实效,不能不分试题优劣,不顾训练效果,盲目搞题海战术。在资料的选取上,我们以高考题,近几年模拟题为主。高考试题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导向性,成为我首选的训练题。学生先精练,然后认真评讲,讲命题依据,讲命题特点,讲命题思路,讲解题技巧。

3、根据各大项的命题特点,优化训练与指导。(1)、听力不放松:尤其 在高考前要天天听,特别要强化听力第一节即前5小题的训练与解题策略指导。

(2)、单选要适当: 对单选的讲解要多在理解情境和语意上进行指导。其中动词复习是重点,非谓语动词复习是难点, 从句复习是关注点。帮助学生剖析难句的原始结构,教会他们“还原法”,降低语意理解的难度。(3)、完形需强化:

对做过和讲过的优秀篇章一定要求学生经常朗读。这样可以帮助我们体会策略,增强语感,增添信心。讲解时

(1)注意词组、习语和句型的积累、同义词的辨析。(2)教会学生“瞻前顾后”,寻找“支点”。

(3)培养学生做完形填空试题时不依赖选项的习惯,完全按对文章的理解进行逻辑推理的判断,提高篇章意识,教会学生整体感知,突出语篇,把学生培养成为能与作者进行积极交流的读者。(4)、阅读是关键:

(1)关注文章体裁结构(2)关注出题意图(3)“给自己的选择加保险” 了解正确选项与错误选项的特点(5)、任务型阅读有技巧

不是所有的文章都能出任务型阅读的, 只要把握文章清晰的层次结构再加上平时的积累就能做好任务型阅读(6)、书面表达是增长点

对书面表达的系统指导是必须的。(1)增加学生素材和技巧的积累,选择一些优秀的文章让学生进行背诵,并指导学生套用其框架进行模仿写作。(2)优化批改和讲评的过程。在批改中,鼓励学生运用高级词汇和复杂结构,适当使用过渡词。

4.增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帮助学生调整心理,树立信心

2011英语教学工作反思 篇7

1 加强学校学风建设

学风作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体系中的一级指标之一, 在整个指标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此, 加强学风建设是迎评创优的重要内容。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工作永恒的主题, 而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具有引导、示范、带动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学效果的好坏, 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可以说, 优良的学风来自于优良的教风, 优良的教风是良好学风形成的关键性因素, 教师是优良学风的酿造者。

1.1 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加强教风建设的基础

教师的教学能力在广义上是指教师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的能力, 在狭义上通常是指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传播思想的技能和效果。当前, 教风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学风产生了不良影响, 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部分教师教学能力欠缺、教学水平不高, 这直接影响了学生良好学习风气的养成。因此, 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加强教风建设的基础, 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提高教师理论联系实际, 运用已有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提高教师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三是提高教师提升自己学术水平的能力。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既需要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 也需要学校完善相关的政策和制度。

1.2 加强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应从点滴讲起, 教师要从仪表、举止、坐姿、语调等方面教育学生。现在的大学生在临床查房时, 不知开门请老主任、教师先进, 而是自己先迈入病房;对教师讲话没有学生的样子, 反而是教师客客气气地讲, 学生心不在焉、懒懒散散地听;在病例讨论时, 老教授们都认真地、一遍遍地看X片、看病历、查体, 学生却好像此事与己无关, 不知错过了多好的经验课, 而这些知识书本上是没有的。带教教师在素质教育方面不要嫌麻烦, 应从小事做起, 身教重于言教, 要教学生懂得尊师爱教, 先做人后做事。

2 努力提高授课质量

面对国内外人才市场和教育市场的激烈竞争, 学校要不断增强其适应环境的能力、提高生存发展的能力。迎接国家教育部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的评估, 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提升自己的教育质量, 讲好课。授课不只是课堂上讲大课, 还包括实验课、技能课、见习课和实习教学活动等。

2.1 备好课

学校要求教师要按照备课“四备” (备教学对象、教学大纲、教材、媒体) 的标准进行备课。

2.1.1 写好教案

按不同的教学对象找教学大纲, 准备教材、参考书和媒体设计。教案既要体现教学主要内容、重点内容及其科学性, 又要体现基本教学方法、具体方案。每学年的教案必须是新写的, 不能把陈年老教案从书架上取下来拍拍灰又只字不改地拿上讲台。

2.1.2 教案写好后要送教研室主任进行审查并签字

2.1.3 每位教师的教案要复印后放教研室存档备查

2.1.4 制作出合格的现代媒体课件

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 要图文并茂。背景与字幕反差要大, 字的颜色一般不超过3种;除标题和必要的提示性文字外, 字幕不能太多;图表声音要清晰可辨, 简明扼要。

2.1.5 组织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可由教研室主任 (副主任) 主持, 在授课前1个月左右进行。集体备课的时间一般每位教师30~40分钟, 每次可安排1~4位主讲教师, 其他教师人数不限。在示范教室或小教室, 主持者请每位主讲教师展示他们的教材、教案及媒体, 讲解如何讲好本次课;其他教师提出修改意见, 主持者综合大家有指导意义的意见, 建议主讲教师进行必要的修改。每次集体备课都要做记录。

2.2 高质量地授好课

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学生, 授课教师素质要高, 为人师表的教师在课堂上的仪表、举动、言行都要规范, 例如关闭手机、讲普通话、用医学术语和尊重学生等。

3 改革和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

3.1 重视多媒体教学, 用多种形式、手段教学[1]

多媒体教学以其课堂信息含量大、节省板书时间、题材丰富形象、形式活泼多样以及便于学生课后复习查询等优势, 已经预示了其在今后医学教育中的主导地位。但目前大多数情况下多媒体教学仅用于大课堂教学中, 很少用于外科临床见习带教, 这就要求学校教学医院要进一步加大投资, 提倡教师在临床工作中积极对典型病例、少见病例进行原始积累 (可以以专业为单位) , 并制成多媒体教学课件。我科部分教师使用自己的数码相机、DV积累资料, 并将其用于临床带教中, 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3.2 重视床边教学

临床教师要深入实际, 选好典型病例, 见习时带学生查看患者, 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 打开学生思路, 结合患者实际, 抓住要点穿插临床病历进行讲解。如见到一个颅内高压的患者, 可以提出颅内高压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同时可找出一些典型的体征讲解给学生, 如偏瘫的肢体, 既可讲解偏瘫的检查方法, 又可以说明肌力的分度。由学生酝酿, 分别发言, 互相补充, 最后结合本例患者的各项临床、实验室资料及影像资料 (CT) 得出诊断结果, 作小结性讲解。学生普遍认为, 这种方法使人感到紧张、逼迫自己去思考。这样, 学生精神集中了, 思维更活跃了, 记忆也深刻了, 也避免了以往任课教师唱独角戏, 弄得口干舌燥, 而学生则是昏昏欲睡的现象。

3.3 重视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临床思维是医生根据患者的临床征象和各项检查指标, 结合现有的理论知识, 经过大脑的整合加工而得出诊断结果及治疗方案的过程[2]。传统的教学只重视知识传授, 忽视能力培养, 结果造就了一批“高分低能”学生, 而社会需要的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见习生虽已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 但临床思维领域尚是一片空白, 难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因此, 临床见习带教必须更加强调正确临床思维方法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系统、细致地观察病情是培养临床思维的基础, 是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 首先要选择好有重要症状和异常体征的典型患者, 然后再让学生观察。采取临床病例讨论的带教形式, 充分发挥带教教师的主导作用, 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多观察、多询问、多动手、多思考。

4 正确处理好医患双方和临床教学的关系

目前医疗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 患者就医有了更大的选择性和自主性。患者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加强, 对临床治疗活动和临床教学的影响明显增加。以往那种在其他患者或患者家属在场的情况下带领学生进行沟通病史、体格检查和一些临床操作, 不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或不尊重患者的选择权等状况均有可能会遭到拒绝甚至引起医患矛盾或纠纷, 这必须引起有关行政部门和临床医生的重视。因此要在充分保证患者合法权益的基础上确保正常医疗行为和临床教学的进行。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 使得医疗与教学的矛盾日益突出, 愿意作为教学病例的患者越来越少, 有的患者有明显的抵触情绪, 有的患者甚至拒绝接受学生检查, 还有患者见到有带教教师带学生来查房就立即躲避。所以选择教学病例的难度加大, 有时学生就只能看教学碟片, 以至于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从而影响了见习教学质量。

因此在保证患者有关权益的前提下, 要在工作中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带教医院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争取使患者配合见习。比如, 在收治患者之初, 与患者及时进行沟通, 争取得到患者的理解和支持;或者对配合教学示教的患者在收费上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 以此来吸引和鼓励患者加入配合教学的行列[3]。在征得患者及患者家属理解和同意的前提下来开展教学。摒弃那种“见病不见人”的纯粹把患者当实验对象的恶劣行为;抵御那种利用职权, 牟取私利的不良作风, 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医德医风。

5 严格遵守见习组织纪律

严格的组织纪律是维护正常见习秩序, 保障见习效果的重要措施之一。我们在纪律方面重点强调见习医生要文明礼貌, 准时进入病房, 无特殊情况不请假、不早退、不大声喧闹, 检查患者尤其女患者时要有伴同行, 态度要严肃认真, 不准嘻嘻哈哈。

6 做好见习课的小结和考核

教师在见习结束前应询问学生在见习时有什么疑问、是否有收获等。教师再结合见习的情况, 提出见习时学生存在的问题, 让学生对理论课的内容有更进一步的熟悉和掌握, 从而加深记忆。见习结束后, 教师结合见习内容, 提出一个临床实际问题, 考核学生见习的效果, 从而提高学生见习的参与意识,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促进临床见习方法的改进。

总之,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过程, 应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大力提倡和鼓励教师积极学习和改革见习教学方法, 以便提高临床见习的质量,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 为下一阶段的毕业实习遵守基础。

摘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教育部和教育部所代表的国家作为评估主体对高等学校的评估, 它是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 建立一种长效的质量保障体系与监控机制的有效途径。外科临床见习阶段是医学生从理论进入实践的第一步, 是培养医学生临床基本操作技能的关键阶段, 学校应重视学生的见习课, 扎扎实实抓好见习带教工作, 以免见习成为虚设, 真正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目标。

关键词:教学评估,反思,外科临床见习

参考文献

[1]陈宪永, 刘君华.多媒体教学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综合临床医学杂志, 2005, 7 (7) :93~95.

[2]潘征, 夏何玲.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体会[J].中国医学研究与临床, 2003, 1 (11) :97~98.

2011英语教学工作反思 篇8

关键词:反思;教学;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180-01

学校要始终以提高学校办学质量效益和办学品位为宗旨,在校长的直接领导下,组织实施管理学校教学教研工作。随着课改的全面实施,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如果没有一个新的、与之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来支撑和保障,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可持续发展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反思我校现行教学管理制度,剖析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的发展。下面就我校教学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反思。

一、以创新意识适应新课改要求

我校的教学管理现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学校管理中不重视教学研究。不少教师认为教师就是上课,只要教课能使学生满意,考出好成绩就是好教师。因此,教师只是满足于上课下课,只是在教材、教参、练习上打转转。搞研究被认为是理论工作者和教研员们的事情,很多教师就是在这种缺乏研究的背景中不知不觉走向了“教书匠”这条路,从而导致教学模式单一、教法呆板。而我们的管理者,往往也是只凭经验指导教学,满足于已有的教学成绩,过去怎么搞,现在就怎么办,缺乏对教学问题的深入调查研究,一旦出现新情况,就手足失措。(2)教师教学过程重视苦干,轻视巧干。我们一向认为,只要教师认认真真地教,学生踏踏实实地学,就一定能够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实践也证明,师生两方面认真踏实的精神确实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但是,教学是要讲究方法的,方法陈旧,事倍功半;方法巧妙,事半功倍。要使教学质量有个质的飞跃,非得注重巧干不可。(3)教学管理只停留在“常规”二字上,不适用现代教学的需要。我们知道,常规对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理应抓好。但是只是一味地抓常规管理,教学工作就会墨守成规,教学的路子就会越来越窄。常规教学和教学改革,二者相辅相承,构成学校教学工作的有机整体。相对来说,常规教学是基础,所以学校首先要致力于常规建设;教学改革是提高,所以学校要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抓改革实验研究,从而不断突破旧观念束缚,使常规与改革相互配合,相得益彰,不断前进。

二、以教研带动教学工作

我校的教研组机构应该是比较完善的,但客观的看,部分学科教研组工作无序、混乱,基本不开展教学教研工作,教研组长只是起到了上传下达的作用,缺少工作的主动性。存在这些情况的主要因素可能如下:学科教研组长本身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工作,而繁重的教学任务使教研组长无法集中精力抓教研组建设,作为教研组长能够完成常规工作已是不易,对于教研组的发展前景缺少构思与设计。同时教研组长无行政职能,教师与组长之间沟通困难,造成组长工作较难开展,影响了教研组工作质量。因此,作为学校管理层,让每一个教师端正教学态度,明确教研活动对于教师个体素质的发展以及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性已成为当务之急。其次,充分调动教研组长的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每一个教研组长明确教研组的工作性质,认识到教研组长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并大力开展工作,也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如果学校具备了上述两个外因,那么通过专业引领、理论学习、实践反思,学校的师资力量就会跨上一个台阶,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就会蓬勃开展起来。

三、强化教学管理意识

从学校的办学规模分析,目前学校规模不算大,全校学生人数350人,10个教学班,因此,为了学校的更好发展,学校首先要分清教研组长和年级组长的地位与作用。学校学科教研组长的主要任务是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总结交流教学经验,改变教育教学思想,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从而大面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而学校年级组长应教育教学齐头并抓,充分体现教育教学管理作用。只有这样层层把关,学校才会长盛不衰。

由于学校严重缺编等一些客观原因,造成大班额现象严重的情况,尽管学校对管理工作进行了明细分工,各职能部门恪守职责,但所有管理者都和教师一样承担着承重的教学任务,相对削弱了管理力量。同时,教务处教学管理分工还应再细一点,使每一个教学管理者的工作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其管理作用。

四、处理好教学管理与考评的关系

建立激励、公平的、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考评制度,能有效促进教学管理。反之,教学管理需要有一套适合于现代学校管理的考评制度。从目前学校情况分析,我们对教师的考评应该是公正的、客观的,但还觉得缺少一种行之有效的、相对公正的考评制度。因此,在今后的教学管理中,除了建立完善的考评制度外,还应组建一支有学校管理层和教师代表组成的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教学评价小组,通过合理评价,促进教师的工作激情和专业化发展。

五、重视学校课程设置与课程管理

教学管理的重点之一是课程设置与课程管理,新一轮课改已全面推行,按课程要求,必须开设拓展课、探究课课程。回顾近几年的实施情况,充满了困惑与问题,如师资力量的的缺乏、学生活动水平的参差不齐以及团队组织教学存在的问题,阻碍了课程的开发与推广。

上一篇:手和脑的故事读后感下一篇:北京2018年上半年企业法律顾问实务模拟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