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思路

2024-06-12

考研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思路(精选11篇)

考研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思路 篇1

速成版考研英语阅读解题思路与技巧

相信很多同学对考研英语阅读题充满了无限复杂的感情,可谓考研英语成也阅读败也阅读,因此它既是同学们的心头肉也是心头患!很多没有拿下考研英语的同学,究其原因,都是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解题思路和技巧,只是盲目地埋头做题,从而与高分失之交臂。那么考研英语阅读怎样解题才是有效的呢?我们来看看吧!

一 了解文章整体脉络与大致内容。

首先,了解文章大致的描述主题,文中出现的各个观点和自己的感情色彩,注意文章和段落的首尾句,注意文中出现人物和事件的作用灯信息。总之,要先对文章的脉络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样在分析试题时便能从全局出发,因而避免由于某个细节而钻牛角尖的方向性错误。

二 分析题干选项重要信息,定位至文章。

首先要了解选项表达的意思,再判断它考查的是八大考点中的哪一个,以此可以对答案的大致位置和定位要点进行判断筛选,随后根据题干中提供的关键字信息(姓名、地点、时间、专有名词等)定位到文中相应的位置。这里要注意两个关键点:一是同义复现,在定位了正确答案的位置之后,有时我们会发现正确答案也许并不在这一句,这时就需要考虑同义复现了。考研阅读文章的上下文联系是比较紧密的,要注意上下句和上下段之间的衔接,感情色彩的衔接如and, but, therefore等,可以让我们推断出上下文之间的感情转换,以便在我们不理解某句话的意思时从上下文的感情连接和转换推测它的意思,同义指代的连接如this, that, it等,可以让我们通过对某一事物更多的描述推测出它的属性或用途。这些同义表达往往都隐藏了比较重要的信息,即我们在分析题目时需要的线索;二是同义替换(四六级解题也是这个思路,同学们不陌生吧!),一般题干中出现的动词、形容词、副词、名词等很多都是将原文的表达进行了词汇或词组的同义转换,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文中表程度的形容词是great,而选项中可能将其替换为significant,以此来迷惑考生,所以大家在平时要注意同义表达素材的积累和对比。(定位文中关键信息点时,可以把重点部分用笔划出来,便于查找比较!)对这个步骤不太熟练的同学,可以看下 阅读基础90篇 的解析部分,重点查看【选项表析】、【大纲阅读考点】、【定位与分析】以及【干扰项分析】,这些栏目能够比较好地配合上述的思路与技巧,提高大家的解题效率。

三 注意事项。

在排除选项的时候要注意:感情色彩和程度过于绝对的选项不选、两个选项意思表达一致的均不选。另外,命题人会利用细节在选项中设置障碍,一眼扫去可能与原文意思不同的选项有可能就是正确选项,这就是因为我们忽略了某个细节而做出了失误的判断。因此,在判断选项时,一定要谨慎小心,不要错过那些不易被发现的“陷阱”。

考研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思路 篇2

因此在高考备考复习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至关重要。阅读训练中要以限时阅读为主, 把握好速度和准确度的关系。在做题过程中要逐渐做到:快读文章笼统抓大意;回读文章对应答好题。快读文章不仅容易获得文章的主题思想, 而且可以减弱生词多对阅读的影响。那么应该如何进行阅读训练, 在高考中取得最佳成绩呢?

一、阅读理解题的命题特点

根据《考试说明》中对阅读理解的要求以及对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分析, 发现历年高考试题的命题特点和规律大致如下:

1. 所选文章多为时文, 题材多样化, 信息丰富。

选材皆源于国外英文图书、报刊、网络媒体, 原汁原味, 语言地道纯正, 具有鲜明的英语语言文化特点。每年所考4篇文章的体裁包括社科类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和文学性较强的小说片段等。

2. 坚持把阅读技能作为考查目标, 既考查学生对文章字面的理解能力, 又考查学生对文章中的主旨大意、作者观点、态度的理解及考生的逻辑推理和判断能力。

3. 语篇的字数逐年增加, 加强对考生阅读速度的要求。

4. 增加了生词量, 加大了推断词义能力的考查。

二、解题思路及备考策略

在高三备考过程中, 同学们必须做到“奇文共欣赏, 疑义相与析。”的精读和“泛览周王传, 流观山海图。”的泛读相结合。精读的目的在于提高理解率。通过精读一字一句精耕细作, 我们可以掌握常用词汇、基本语法以及文章的固定套路和英语的思维方式, 就像修炼内功真气。泛读的目的在于提高阅读速度。通过泛读一目十行博览天下, 我们能够充分积累语言经验, 多接触真实世界中各方各面的语言材料, 就像见识外家套路。而这两种训练都在以后的阅读过程中都可以发生正向迁移, 作用于新的阅读材料。双管齐下才能真正修炼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

1. 加强阅读总量, 坚持扩展词汇。

学生要在高考中制胜, 就高三一年的阅读语篇至少要达到600篇以上, 即平均每天要做两篇阅读理解题。做阅读理解有诸多好处, 如:增加扩充词汇量;学会分析长句的句子结构, 找出长句的主干部分, 理解句子意思;熟悉了解英美等国家的文化背景和风土人情。另一方面, 高考对词汇的要求也相应提高, 对词汇量的要求界定范围有所扩大, 具体表现在:在规定要求掌握的词汇当中, 不包括词根加前后缀的, 不包括专有名词等。

2. 涉猎各种文章, 注重热点题材。

新教材的选材充分考虑到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的需要, 选集了各种题材的阅读文章。高中教材中的阅读材料题材多样, 体裁各异。从文学角度来分, 有小说、戏剧、诗歌、散文等;从文章的写作方式上来看, 一般都以记叙文和说明文为主。记叙文中包括传记、故事、传奇和游记等。说明文中涉及了科学技术、天文地理、环境保护、自然灾害、医疗救护和饮食文化等主题, 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平时涉猎的范围越广, 对阅读理解题就越有好处;同时还要加强注重媒体的新闻热点的报道。总之时文科普读物多看, 高考实战错误就可大大减少。各种体裁、题材都熟悉了, 才会了解英语文章的特点。

3. 把握篇章文脉, 依据语感解题。

阅读短文体裁题材多样, 记叙文、描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无所不包。无论教材课文还是阅读语篇, 都要求学生能够找出或推理出文章的中心意思。说明文和议论文的段落一般都有主题句, 而且大多位于每段开头, 少数情况位于段落末尾或中间。能否一般说来, 要迅速、准确地捕捉到文章主题, 应先从主题句着手, 抓住主题句是阅读成功的关键, 是整篇文章的“浓缩”。考查考生的“主旨大意”题基本上是考查文章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以及文章标题这三个方面扩展到考查作者写作目的或用一个句子 (statement) 对应文章或某一段落的中心思想。

4. 合理按图索骥, 掂量逆读顺读。

作者为了在文章中表明某一观点, 论证一个问题, 总是要用一些较为详细的事实围绕文章的主题来进行阐述。事实细节常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故事发展的顺序;导致某事发生的前因后果;人物之间的各种关系等。在高考阅读理解题中, 考查考生对于事实细节的把握能力是属于阅读部分的基础题, 它所占的题量比例较大, 考生通常可以从文章提供的信息中直接找到答案。不过, “事实细节题”的出题趋势有所变化:有原来仅针对某一个特定的细节转向多个细节设问;增加了“事实细节”与“逻辑推理”相结合的题目等。

总之, 高考英语试题中阅读理解占40分, 是试卷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一部分。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 是能否取得高考英语成绩好坏的关键所在, 因而阅读理解的重要性已被广大考生所认识。所以只要平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精泛结合、扩大视幅;能根据上下文猜词、乐于分析长难句、坚持做好读书笔记、不断扩大词汇, 就能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 取得优异的成绩。

摘要:高考备考复习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至关重要。阅读理解题型所占的分数最多, 历来是老师和备考学生最为关注的环节。本文就阅读理解题的命题特点和解题思路浅析。

考研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思路 篇3

1.主旨题:题目基本围绕main idea, best title, purpose, conclusion进行问答,在考试中所占比例仅次于事实细节题和推理判断题。常见的提问方式如下:

This passage is mainly about…?

What is the main topic(idea, theme, subject) of the passage/paragraph?

The best title of the article is…?

解题技巧:以议论文为主是阅读文章选取的特点,而开门见山是英文写作的特点,文章的主题句通常位于首段或尾段,通过双首原则可寻找到突破点。有时主旨句也出现在文章的中间段落,此时应该带着问题细读文章的首段和尾段找出其中心,抓住每个段落的主题句,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

注意:如果主旨题是文章的第一道题,先把后四道题做完后再回过头来做这道题,所有细节题完毕后主旨就浮出水面,可以节省时间。

2.推断题:是学生失分较多的题型,需要根据文章中提供的信息进行综合的推理分析,推测出作者的隐含意义。推断题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针对文章中的某个细节进行推断。

(2)根据文章推测作者的观点、目的、态度和思路。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It is implied, but not stated, that…

What’s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s?

It can be inferred that the preceding/following paragraph of the passage most probably discussed…

From the passage, it can be inferred that…

解题技巧:主观臆断是大忌,推理必须是基于文章的具体事实细节,并且是做最直观的推断。一定要在文章中找到推测的依据进行合理严密的推断。如果是针对文章中的某个细节进行推断,就要先在文章中找到该细节所在的句子,在正确理解该句的基础上推断出未知的事实。如果是根据文章推测作者的观点、目的、态度和思路,应该首先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然后根据中心和作者所陈述的事实及细节进行推断。如果是推断文章中没出现的前一段或下一段的内容,应在仔细阅读并理解了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文章的首、尾两段尤其是文章的开始句和结束句。针对文章人物性格的推断在考试中不太常见,但是对于人物性格的分析有助于理解作者的观点,因此,在阅读中要注意对人物语言、动作、行为等的描述。

3.细节题:事实细节类题型是阅读理解中出现频率最高的题型,这类问题与推理性问题截然相反,虽然可以从原文中找到答案,但是为了干扰考生,往往将原文进行改写。照抄原文,一字不改的不一定就是答案,而与原文意思相同的,才是正确选项。此类试题的考查目标是考生对文章中主要事实或细节的辨认,不掺杂主观内容,是针对文章的某个具体细节而设,如:原因、结果、条件、现象等。常见的提问方式如下: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the best answer to…is…

The author says…because…

All of the following are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except…

解题技巧:一般来说,此类题的答案均可在文章中找到,但正确选项的答案往往是用同义的词句对原文的转述。因此,运用关键词可以有效地解决这类题。仔细审题,弄清题目的具体要求,画出关键词,画出四个选项中的关键词,运用关键词回文章中定位,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细节性句子,分别与四个选项进行一一对照,以确定答案。

4.语义题:所谓语义题就是从文章的某句话中选出一个单词、短语或词组进行提问,要求考生对其进行一定的分析,推测出其在文章中的特定含义。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The author uses the expression “…” to refer to…

The word “…” can best be replaced by…

The word “…” in line…probably means…

解题技巧:在解这类题时,首先要找到该词或短语所在的句子,然后确定单词的词性以及单词、短语等在句子中所起的语法作用,明确整个句子的含义,同时对上下文进行认真的分析,以确定上下文中是否有该词的定义、同义词、近义词或反义词,从而可以判断出正确答案。

5.判断题:判断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某个特定细节的判断辨知能力。要求学生能根据文章的内容,对所提问题真实与否,在文章中是否提及等做出正确的判断。此类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mentioned(included, implied) in the passag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false?

All the following are true except…

解题技巧:主要适用排除法。首先大体看一下所有的选项,运用常识排除太绝对或不可能的选项,然后在选项中定位关键词,迅速找到文章中相对应的部分,细读一下有关内容,与文章内容一致的即可肯定,不一致的即可否定。虽然这类问题主要涉及的是细节,但是我们不能忽视文章的中心。正确的选项是与文章的中心思想保持一致的。因此,建议学生在回答这类问题时,要以中心思想为前提,与中心思想相一致的可能是答案,反之可能是干扰项。

考研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思路 篇4

寓言故事类,这类题目必须要进行推断,一般是考查故事的言下之意。何为言下之意,就是要跳出故事表面的意思,引出故事之中的道理。一般要排除过多的纠缠于原文的选项。

【例题】法国著名寓言作家拉封丹有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试,看谁能把一个行路人的大衣吹掉。北风呼呼猛刮,行路人紧紧裹住大衣,北风无奈于他。南风徐徐吹动,温暖和煦,行路人解开衣扣,脱衣而行,南风获胜。这个寓言意在告诉人们()。

http://kc.offcn.com/general/111/4496/?tg==134_?wt.mc_id=bk12029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方法得当柔可克刚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中公教育解析】由问题可知此题为意图推断题,答案当为寓意深刻的道理。但是细察诸选项,都是大道理,这时与原文的关联性就是解题的突破点了。题干讲的是北风和南风比赛的故事,看谁能把行路人的大衣吹掉,题干重点讲述了南风和北风不同的努力方式,南风柔和,北风猛烈,最终南风获胜。可以看出,同样的目标,但是不同的方法会导致了不同结果,只有方法得当,才能以柔克刚,显出成效来。所以,正确选项是B。

考研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思路 篇5

高考散文阅读题是考生最头疼最难得分的一道高考语文试题。笔者今年参加了高考语文阅卷工作,批阅的正是第五大题-------散文阅读题,总分18分的一道题,全省考生平均得分不到8分,令阅卷者感叹不已。

其实,考生如果能认真研究往年高考试题,善于总结高考命题规律与趋势,进行科学的分类,掌握必要的解题术语,拿个百分之八九十的得分,应该是不难的。下面笔者以浙江省独立命题4年高考试题为例,谈谈大阅读题的解题要领,以期帮助考生得更多的考分。

一、准确分类,掌握试题特征。浙江省的4年高考散文阅读题,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一是侧重于记叙的,其一是偏向议论的。2004年刘长春的《白鹤翔集的记忆》、2007年蔡家园的《泰山之思》属于前者,2005年的李汉荣《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 》2006年的法国作家米•图尼埃的《平面的生活》归类于后者。当然这两类文章都是为了抒情,这是所有文章的共性。不同的类型命题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记述类文体主要是指文学作品的阅读,高考大纲要求“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阅读文学作品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议论类则包括中外实用类文本,高考大纲要求“了解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论文、科学小品等实用类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理解要求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目光放远一点,从历年高考来看,故乡情怀、文化寻根、和谐共处、本真情感、人生感悟、颂扬名人等题材是散文阅读命题者所钟爱的。这些题材总体上呈现出贴近生活、关注人文、文质兼美、意蕴丰厚、思辨性强等特点。

我们必须全面掌握不同文体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指代性试题。如2004年第18题“

二、三两段写委羽洞,读后请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出它的4个特点”;2005年的第19题“作者认为“生而为人,我们不可能拒绝人群”的原因是;2006年的第19题结合全文,理解“我还发现了人类普通的相互对照的四个动作的秘密”一句的含义,„„(1)四个动作分别指(2)“秘密”是指”。2007年的第18题从本文看,泰山文化反映了怎样的“锁闭心态”,请从两个方面加以概括。这类试题在原文中不必费大力气就可以找到。这里要特别提醒考生的是,回答“什么特点”这类试题,要学会找形容词,所谓特点就是事物的性质与状态,是形容词去描绘与体现的。

作用类试题。如2004年的第20题,“简析篇末“就会跪下来„„”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及其表达上的作用。”2005年的第20题,孔子、庄子、释迦牟尼、帕斯卡尔、李白、爱因斯坦在作者眼中是“似乎远离人群的人”,你如何理解文中“似乎”一词的含义?文章列举这些人物有何作用?2007年的第20题分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表达技巧。这个试题其实是要你先说表达技巧,然后说其作用。

概括赏析性试题。这是2007年的新题型,带有综合性质。是从文章结构,修辞效果,表现手法,主题体现等几个方面来评述的。表面上看起来难以下手,分值也大,细想起来也就是这么些内容。

二、掌握技巧,准确切入答题角度。如果说区分类型是阅读理解的前提性工作,掌握的是阅读方向,那么掌握技巧,准确切入答题角度是答题得分的关键。

分析四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我们发现特别重视以下角度进行命题。

从结构安排角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2004年的第20题和2007年的第21题的设题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从极富深意的结尾切入与设置试题。

从语言运用角度: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排比、夸张、通感等);有什么表达效果。这个角度是年年都考的。

由上面几点,笔者认为应有两方面的知识储备:一是文章学的知识,一是修辞学的知识。文章段间关系种类有①并列、②对比、③层进、④为下文做铺垫、⑤为上文做例证、⑥承上启下、⑦前后呼应、⑧总起下文、⑨总结上文。

文章的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景物描写的作用:

1、烘托了„„的气氛。

2、衬托 / 反衬 出作者„„的心情 / 感情抒情方式及作用。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以间接含蓄的方式抒情。作用:直抒胸臆——有利于作者直接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便于读者理解。借景抒情——巧妙地利用景物的„„特征,表达出作者的„„情感。以间接含蓄的方式抒情——含蓄而深沉 / 隽永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

修辞学中尤其要重视对比的作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生活现象、思想感情区分得更加鲜明。浙江省四年高考的所选文章都运用了对比手法,《白鹤翔集的记忆》是今与昔的对比,《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 》是物质与精神的对比,《平面的生活》则是平面与立体的对比。从这里我我们可以得出:对比手法是文章是惯用的手法。04年的四十年前和四十年后的鹤池环境变化的对比,四十年前的“四围皆松,池水幽深,白鹤翔集”,四十年后“四周没树,鹤池没水,白鹤远离”。

三、记取术语,努力靠近参考答案。

一要熟记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表达技巧的名称,如动静相衬、以小见大、虚实结合、欲扬先抑、托物言志、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直抒胸臆、烘托渲染、对比、象征、反衬等等;二要了解一些常用技巧的作用,比如比喻的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排比的作用是节奏鲜明,增强气势,便于抒情;第一人称真实,第二人称亲切,第三人称客观;

三要了解一些常用程式,如体现了什么,强调了什么,强化了什么,营造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还有深化了主题,点明了题旨等等。

考研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思路 篇6

关键词:初中英语,完形填空,解题思路,解题方法

完形填空一直是英语中考的重要题型,贴近实际、常识信息、前后呼应、突出关键、强调逻辑,是当前完形填空的五个主要特征。相比较而言,命题者精心打造的完形填空,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思路,与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与技巧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矛盾,这使得学生在做完形填空题时,得分不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从最根本的解题思路与方法入手。

一、学生视角下的完形填空解答

完形填空就是提供一段阅读材料,要求学生结合阅读材料中留下的空缺,借助上下文联系与日常英语学习中形成的知识经验与逻辑体系,进行推理并获得答案的过程。在研究一般性、基础性的解题思路与方法的过程中,首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学生如何理解完形填空解答进行调查与研究。调查表明,学生对完形填空的理解与教师的理解有着较大的差别。有的学生认为完形填空就是“填空”,这可以理解,因为完形填空确实是以填空的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的;有的学生知道完形填空需要兼顾上下文意思,但表示无法真正做到这一点,因为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根本做不到。从阅读的角度来看,其实就是学生的注意力无法同时关注全部文本。还有的学生认为,在做完形填空题时根本无法看出一些词句篇章背后的含义,因此对完形填空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往往把握不住,而这实际上也是完形填空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此外,几乎所有的学生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都会模仿一些解题技巧,但这些解题技巧在运用时并不是很熟练。这说明,机械的解题方法的模仿,并不能打开学生的解题思路。所以,完形填空的解题,还需要从学生角度入手,引导学生生成自我认同并能熟练使用的思路与方法,而教师在其中要发挥的则是帮助学生形成解题思路与方法的作用。

二、基于学生视角强化解题思路

完形填空一定是有基本的解题思路的,有人总结出的“文中无闲句,句中无闲字”的原则,就能很好地描述完形填空的解题思路。问题在于,这样的认识必须由学生自主形成,纯粹的讲授而不是自主生成这样的解题认识,效果不佳。在研究过程中,可以进行两步尝试。首先,提供基本范例,形成完形填空的模型。从各地中考试题中选择恰当的完形填空作为全体学生的研究模板,有助于一般性解题思路的形成。比如:Each of us fails from time to time. If we are wise,having enough experience and knowledge,we regard these failures as a necessary and 1 part of learning.But often as parents and teachers,we don’t 2 this right to our children … 1. A.similar、B.active、C.important,2.A.offer、B.pass、C.send.这段文本中的关键在于让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借助橡皮与铅笔这个比喻,来认识生活中出现的错误及其对待错误的态度。这是一个学习中的细节与生活中的感悟的结合体———用对生活认识的“橡皮”擦掉成长中的错误。但学生在初次接触这个文本时,往往很难看透这层认识,因此需要教师引导,必要的时候还需要学生不断地重复这一文本,使这个完形填空能够成为学生信手拈来的基本范本,从而建立一种直觉认识。其次,基于范例强化完形填空的基本思路。回到文章开头提到的完形填空五个特征,让学生基于基本范例去理解其与生活实际有什么样的联系,其中有哪些常识信息,有哪些隐喻,前后又是如何呼应的,文本中是通过哪些关键词句来突出关键即文本主旨的,逻辑关系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研究表明,这种基于某一范例的五原则的强化,比一天换一个完形填空的效果要好。

三、基于解题经验提炼解题方法

分析以上研究过程,实际上就是基于完形填空的五个基本特征,让学生基于一个范本形成基本的面对完形填空时的解题直觉。有了这个直觉,再去提炼基本方法,就显得水到渠成了。方法一:总—分—总的阅读方法。通读全文,初步把握大意,然后再结合文本体裁、描述对象、文本层次等去理解文本结构,最后再进一步完善对文本含义的理解。方法二:试填、试选。日常训练中,在不看答案的情况下试填,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发挥潜能,也有助于学生较好地判断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情况;考试的时候则应当结合答案进行试选,这样可以提高解题效率。两种方法穿插进行,能够有效地提升完形填空的解题水平。方法三:基于经验,丰富经验。完形填空一定是需要积累解题经验的,有些固定搭配、有些同词不同语境下的不同含义,有些基于上下文联系的特殊句义,都是经验积累的结果,必须经过多次训练方可积累形成。因此,在完形填空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总结是必需的,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收获也是必需的,这种方法能够帮学生形成显性的解题经验。

四、结束语

当然,完形填空的解题方法并不只以上这些。但无论是什么方法,都必须在训练中由学生总结形成,这样的来自于学生自己的经验,才能够支撑学生高效解答完形填空题,取得好成绩。

参考文献

[1]何学芬.上好初中英语阅读课的几点建议[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2).

浅谈高考散文类文本阅读解题思路 篇7

高考散文类文本阅读的解题步骤一般包括下面几点。

一、读懂文本

何谓读懂文本?有很多同学认为只要读懂文章所写的基本内容,大致理解文本所表达的主旨就算是读懂文本了,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如果仅把读懂停留在这个层次的同学,在回答问题时就会遇到很大的问题,文章似乎读懂了,但是答题却总是答不对,踩不到答题点上。殊不知能读懂文本还应该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注文本类型

1. 记游类散文:往往移步换景,一般由几部分内容组成。可以抓住或隐或现、或明或暗的游踪分层理思路,如《浙江的感兴》(2013年高考北京卷)。

2. 写景抒情类散文:把握住了景或物的特征就摸到了作者思想感情的脉搏。可根据情感的发展变化理思路,如《听雨》(2014年高考全国大纲卷)。

3. 写人记事类:即一类侧重于写人,着意于刻画人物鲜明的思想性格,并以此突现主题。另一类是侧重于记事,并从中发掘所叙之事的实质,这就是主题,如《湿湿的想念》(2007年高考北京卷)。

4. 哲理型散文:注重对哲理的解说,如《废墟之美》(2014年高考北京卷)。

(二)关注文本标题,通过追问的方式来进一步探究文本内容

阅读散文要从标题入手,梳理文脉,体会感情主旨。标题提供阅读线索,隐含写作对象、内容及情感倾向。如《说起梅花》(2015年高考北京卷),说起梅花什么特点,寄予作者什么感情等都会在“梅花”上有所体现。

(三)分析文章思路,理清文章层次

叶圣陶先生在他的《谈语法修辞》中说到:“要把作者的思路摸清楚,先要看一句跟一句怎样联系,再来看段,一段跟一段怎样联系,一段一段清楚了,全篇文章也就清楚了。”

解读高考散文,整体把握思路之策略:

1. 抓住脉络句、过渡句、总结概括句、议论抒情句等。(思路外化)

2. 划分段落层次,认清语段关系。(内在联系)

3. 养成理清思路、整体把握主旨的阅读习惯。(阅读思维习惯)

文章思路理清了,那么很多概括理解类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当然,如果阅读中不能遵循局部——整体——局部的原则,只是扎进字里行间、只言片语中,不能跳出文本整体把握,也不可能有真正的阅读效率。

二、读懂题干

读懂文本只是完成了阅读的第一步。但是,读懂题干也很重要,它直接决定着你是否能够答到关键点上,以及是否能够得到想得的分数。散文阅读的题干设置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概括类

归纳、总括,即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对多方信息或对象进行辨别、选择,再加以重组、整合并融为一体。一般解题思路是:

1. 根据题干要求回到文中找到大体区域——找到相关信息段。

2. 理清答题部分内容的层次(句段之间的逻辑关系)、画出重点词句。

3. 概括整合(直接概括、归纳概括)。

4. 应题做答(紧扣提干要求,答题点要清楚,准确表达)。

【例题分析】作者从鲁迅的故乡环境中看出了哪些特色?(3分)(2013年北京卷《浙江的感兴》)

答题区域是文本的第4段:

这里主要的色泽是黑与白,黑的瓦顶,白的粉墙,冲洗得发白的石板路,连木柱子也是黑的,严谨、素净。然而空间是庞大的,人有足够的地方可以移动,物件也是厚实可靠的,像那间大大的厨房里的那口大大的腌菜缸,在朴质的生活里有温厚的人情,正如那三味书屋里,既有严厉老师的戒尺,又有那顽皮学童的小小乐园,在门前的石板路下则是潺潺的流水。

其中第一句说“这里的色泽是黑和白”,紧接着说“黑的瓦顶,白的粉墙,冲洗得发白的石板路,连木柱子也是黑的”这是对第一句的具体解释说明,最后说“严谨、素净”又是对颜色效果的一个高度概括,因此可以得出第一点答案:颜色是黑与白,严谨、素净。

第二句比较长,首先说到“然而空间是庞大的”,“人有足够的地方可以移动”是对“空间是庞大的”的具体解释。又说到“物件也是厚实可靠的”,“像那间大大的厨房里的那口大大的腌菜缸”是对“物件也是厚实可靠的”的具体解释。最后说到“在朴质的生活里有温厚的人情”,“正如那三味书屋里,……在门前的石板路下则是潺潺的流水” 是对“在朴质的生活里有温厚的人情”的具体解释。从这部分可以得出另外两个答案要点:一个是:空间是庞大的,物件是厚实可靠的。另一个是:质朴的生活里有温厚的人情。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这一段里的这两个要点不能合并,所以两个要点保留下来。

经过筛选、概括,得出答案:①颜色是黑与白为主,严谨、素净;②空间是庞大的,物件是厚实可靠的;③质朴的生活里有温厚的人情。

(二)含义类

一般是对文章重要词句的理解和解释,包括词语、句子、标题的含义等,都与上下文、文章整体思路、文章主旨关联。此类题目更具概括性,解题时必须联系具体语境,句不离段,段不离篇,透过句子表面意义,体会深刻内涵。

【例题分析】通读原文,用一句话简要表述作者所理解的“废墟”。(3分)(2014高考北京卷《废墟之美》)

从题干可知本题要求给“废墟”下定义,但这个定义不是来自于词典,而是“作者所理解的”,题干中还说明要“通读原文”,也是要求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回答。“通读”说明信息分布在全文。文本第二段中的“古建筑遗址”应该是它的本质属性,然后根据各段内容,概括这种“古建筑遗址”的主要特点:含有历史文化信息,具有文物价值,具有美学内涵等。

(三)作用类

散文的材料安排,布局谋篇都有其常规作用。其中语段、标题、引用、线索等作用是常常是考查重点。 语段的作用题答题方法一般是:抓住语段位置,认清局部语段与其他语段的关系;把握局部语段与文本主旨联系起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做答。

【例题分析】本文写了作者与外国人之间围绕着梅花展开的几个故事,在谋篇与立意方面匠心独具,请结合全文加以赏析。(6分)(2015年高考北京卷《说起梅花》)

选文的标题为“说起梅花”,行文自然从“说”写起,说与梅花的故事:自己的名字与梅的关系,又说几则外国人对梅无法理解的故事。第一个人是墨西哥人,他把梅理解成李子,显然在他心中感觉梅毫无美可言;第二个是美国人,他把梅理解成玫瑰和牡丹,后来又理解成一种能吃的果子,尽管有“我”的解释,他还是无法理解梅所代表的精神;第三个是意大利人,他是音乐家,尽管“我”向他介绍梅“凌寒飘香,不屈不挠,自强不息,铁骨冰心”,但他只关注梅的颜色,无法理解梅的美就在于疏、瘦、清、斜;最后是一名日本人,按说同属东方文化,他应该理解梅所代表的意义,但一旦交谈起来,似乎还是对牛弹琴。梅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不同的文化之间无法沟通这种精神内涵。作者在向外国人介绍梅的指向都是为着“梅”进行,层层深入地把梅的美写出来了。

答案提示:从作者的名字翻译切入,以外国人对梅花的好奇、不解与误解为主线来谋篇布局,对梅花的内涵的阐释由表及里,逐步深入与丰富,凸显梅花独特的美感和魅力,构思巧妙而自然。阐发了梅花所凝聚的民族精神,表现了外国人与中国文化的隔膜,流露出对交流和理解的渴望。

(四)鉴赏类

主要是有关语言、手法、形象的鉴赏。散文的艺术形式十分丰富,材料安排,布局谋篇,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运用等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其效果和作用。解题思路是:先明确手法,再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最后总结出其妙处。

【例题分析】文章第五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枯死的胡杨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2007年全国卷《总想为你唱支歌》)

原文:在戈壁上赶路,还能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一片片疤痕累累、粗壮结实的胡杨林,因缺水而死亡了。仿佛是一个刚刚经历了恶战的古战场,死亡的胡杨林挺立着身子不肯倒下,一条条高高举起的瘟曲干枯的胳膊直指蓝天,密密麻麻的胳膊汇成了一片呐喊的海洋,为活着的伙伴和为死去的自己。荒漠戈壁上随处可见被榨干了最后一滴水的枯枝败草的尸体,唯有枯死的胡杨林的方阵总使我热泪盈眶。

参考答案: 运用了比喻、拟人的和想象的修辞手法。(手法判定)把经受了大自然摧残的胡杨林比喻成了古战场,把胡杨林在大自然摧残后的姿态拟人化,它们“不肯倒下”“胳膊直指蓝天”。(手法具体体现)生动想象地表现了胡杨林在经受苦难摧残后死而不屈的姿态和精神,(内容表达上的效果)也更突出地表现了作者对以胡杨林为代表的大西北这种顽强精神的赞美之情。(中心主旨表达上的效果)

三、规范答题

很多阅读题是从全文角度出题的,要点较为分散,需要整体把握全文,理清思路、分析写作角度,从宏观微观多个角度把握全文,不可漏掉要点,以偏概全;还要根据题后的分数,约略可知要点数目。

方法总结:

1. 散文贵在含蓄,但答案是不能模糊隐晦,不能繁琐无序,要明确、直白,简洁畅达。

2. 要有应答意识。答案最好用简洁的肯定陈述句;最好不要用否定句、反问句、感叹句;最好不用修辞;最好不用概念解释概念。

3. 理解概括题,阅读时将有联系的地方画出来,思考其间的关系。并列的保留;对比的找出对比点;递进、转折、因果等,着重考虑后半部分。

【典型例题分析】古人的宅院、园林名称中,常蕴含着主人的追求和希望。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师俭堂”“锄经园”中寄寓着主人的哪些修身齐家之道。(6分)(2015海淀期末《半亩缤纷惊天下》)

附文章内容:⑥“师俭”二字源自《史记》的“后世贤,师吾俭”,“师俭”体现了这个富甲一方的“徐半镇”的深谋远虑,也说明了他的生财之道。“锄经”二字则取自《汉书》中 “带经而锄” 。《汉书》中记载,曾与司马迁等制定《太初历》的倪宽,常把经籍挂在锄钩上,有空即读,锄禾兼锄经。

解析:这道题干前面先说“古人的宅院、园林名称中,常蕴含着主人的追求和希望”,而结合这篇文章,“古人的宅院、园林名称”就是“师俭堂”“锄经园”;“主人的追求和希望”就是“修身齐家之道”,“哪些”说明“修身齐家之道”不止一条。“修身齐家”又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修身”主要是对自己,“修”自己的品行、自己的事业等。“齐家”主要是针对家庭及家庭成员,“齐”的是家庭、后代子孙等。所以,答案要从这两方面来分析作答。

考研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思路 篇8

GRE阅读暗示推理题介绍

GRE考试题型有很多,什么是GRE阅读的暗示推理题?在你选出答案以前,其实你并不知道这是暗示推理题,你的概念或许只有细节题,即除了中心思想题以外所有题都是细节题。事实上,在真正做题时,你也不必事先判断它是属于哪一 类题型,我们将其归类的目的是为了让你对考试的题型有一个确切的把握。

也就是说,如果你碰到某一道“细节题”,顺利地将关键词定位以后,你仍然不能很快地确定到底是哪一个选项正确时,你不要灰心,因为有一种比复述题稍微复杂一点的题,即暗示推理题。

如何判断暗示推理题

这一过程,我们的题型分类就起作用了,因为它事先给了你思想准备,即对未知的考题有一个合理的期待。但是,我们却可以通过暗示推理题的基本问法来事先判断它是否属于暗示推理题:

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that...

The passage/author suggests that…

The passage/author implies that...

暗示推理题解题思路

暗示推理题是阅读中较难的题型。如果说复述题要脑子转一次弯的话,那么暗示推理题就需要转两次弯。ETS,包括所有的美国人将这称为一个人的“intelligent ability”, 即智力。这种题在阅读题中出现的概率是0.3,每3道题中就会出一道,即大概每篇阅读出一道。

对于暗示推理题,考生首先要找到文章中心句,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含义,在此基础上对题目的选项进行逐个分析,找出最符合文章主旨的内容。因此,解决暗示推理题的关键就在于对文章内容的整体理解。

GRE阅读如何进行泛读练习

它们固然可以帮助读者有效的缩小阅读量,甚至鼓励人完全忽视掉那些专业的细节,但这些技巧存在有共同的问题:只对讲解员所讲到的有限的文章适用。 改进的办法是发明不同的技巧去对应所有文章。

这些做做GRE阅读理解的手法理论上可行,但在实践上给考生留下问题:他们不容易知道何时该使用哪些技巧。技巧越多,就越具特殊性,杂多技巧的组合,让人感到混乱。

另一方面,做题的技巧倒是非常实用,不过,运用做题技巧的基本条件是知道题目考察的是文章的哪个位置;位置的确定也许不能只靠单纯阅读技巧来碰运气。 GRE文章是论证性文字,不是说明性文字,如电视机的说明书和校园简介,也不是叙述性文字,如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GRE题目也总是以考论证结构为主。

例如,考主题和态度(包括写法型EXCEPT,考负评价的取非,从否定角度考核心内容的一般的EXCEPT);考特殊论证内容,如让步、对比;考句子在段落中的作用(in order to);考有哪些论据(论据列举);考论据中的特殊形式(泛指化)。

由此,新GRE阅读读文章最重要的是分析结构。分析结构是一种研究式的学习,在其要求下,我们的阅读方法是结构化阅读。 论证性文字一定是以论证为特点,这特点及于文章的各个层面:篇章-段落-句子-单词。

篇章由多个论点组成,论点由作为论据的句子构成,句子本身的典型构成是前后场由表示论证关系的词汇连接,体现论证的意义的单词最重要。要真懂得文章,必须把所有那些表现论证的字词句抓出,而这却恰好是过去所有阅读方法都忽略的。

关联词和广义的关联成分,经过GRE的反复宣传,已经获得众所周知的重要性,在此不论。但是,单纯的关联词也可能组成没有新鲜内容的堆砌文章,于是内容上的关联成为必要,这靠论证形式,也就是,我们要看一个论点是如何展开的,或说文章是如何结构或论证的。

对一个论点而言,论证的方式是分角度;但不是所有论点都可以分角度,那些不容易分角度的,论点按照其自身潜在包含的内容展开,由此有差异、正、反三类关系,每种关系的论证都相对模式化。这样,我们就可以懂得GRE阅读理解文章每句话在论证上的作用,无须完全依赖对文章各句所涉专业知识的了解。

GRE阅读应该怎么做题

突破瓶颈,我们需要两本书:N04——NO9及LSAT全真阅读分册。前面的一本书大家都很熟悉,尽管是老题,但是你要知道这是出来的东西,答案是无争议性的,而且题目编辑的是迄今为止最规范的参考书。所以我以个人经历感悟发誓,研究透NO题84篇GRE阅读,你就进入了GRE阅读中的一个全新境界,你全部作对的信心也是从这里起步的。那么如何去研究呢容我慢慢道来!

(一)阅读的习惯及阅读的“雷打不动”的金科玉律

对付GRE阅读难度层面上的阅读,永远都是先读文章后解题,而且读文章时间解题时间。遵守的准则是阅读“三字经”——边读,边记,边想。记的东西要有侧重,要trenchant,主要有:新观点的内容及出现处,TS,强对比之处,最高级及惟一性出现处(若有,大都没有,其实只要有个印象,哪个环节有这种内容,没有的话选项中一有这类词统统画X!),人名第一次出现处,大列举处。想,是读完一段的必要工作,想三个问题:该段说了什么内容,回忆TS,作者为什么这样说,作者对这里的看法态度如何。这三部曲是解题最根本的东西,无论何时,何地,何等危急情况都不可省,切记!这是大牛们最珍贵的经验之一!

(二)GRE阅读的突破方法——集中突破法

我先师在N次的感悟及扫遍所有市面上见到和见不到的出国考试阅读题的基础上,创出一套以此法为依托的《葵花宝典》,最终实现了上面所言之境界。集中突破法,顾名思义,就是在短时间里集中突破思维的极限达到出题人的高度去审视每道题背后的东西,从而提前迅速地围追堵截,实现阅读飞跃。

突破原则:10—15天,以NO题为蓝本,《难句》一书为文火培元固本,再辅以LSAT武火锤炼。但是前提是你现在已经做完所有的NO题一遍,且已经达到第三阶段的要求与现象,即在规定的时间内错题在3—5以内,规定时间是在15—18分钟内。记住:集中突破法直接决定你最后达到的阅读境界,所以一个人一生只能用一次,如果你还没有这种水平,奉劝你切勿操之过急,否则永远也达不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一定要达到第三阶段的水平再练,切记!另外,一旦开始,就不能停下,直至完成,否则前功尽弃,后果不堪设想!

文火:NO4—9共84篇文章认真研究,如何研究下面先区别两种情况:

(1)我的书上已经做好了答案,擦不掉了!那么你就直接省略步(1),进入步骤(2)。

(2)我的书是空的,那么最好,现在你可以准备在上面画了,因为由于前面说过的“一遍性”,你这辈子可能是最后一次做NO题了,如果你不想将它以后卖几十块钱的话,还犹豫什么。

集中突破过程:

(1)从NO4开始,掐时间读一篇文章,长文章1.5—2分钟,短文章1—1.5分钟,然后以平均每题1分钟的速度解完后面的题。注意是“平均”,即你只要控制在比如7题在7分钟内作完即可!

(2)然后看哪些题作错,为什么会作错。主要有以下两类供参考:①看错,主要分为:定位错误;题干词NOT,EXCEPT,LEAST,ERR等看错;选项没看懂,诸如untreated理解成“无可救药”的,其实是“未经治疗的”,无可救药的应该是untreatable!②想错:中国式思维≠美国式思维≠的思维,我们所要作的就是中国式思维与的思维间建立直觉联系。

(3)把文章不计时间地仔细研究一遍,主要研究层次结构,起承转合,语言套路及选项特征,“以其所正正其所不正”。

(4)此时对后面的所有问题作如下三个工作:①不论作对或作错,想一下此题的解题思路是什么,是否具有多种解题方案,自己距离某种解题方案还有什么缺陷或不足,什么样的方法最适合我。②最短的一条路是什么③把每道题的五个选项都找出对或错的理由来,一定要是让自己信服的理由。可能有人达到一定高度觉得没必要,太费时,但是有些看来现在很友好的错误项只要改动一点就能要你的命,你信不信所以你不要这么做,一定要仔细看过,找到它的弱点,其中有什么困难,笔者就自己的经历推荐大家参考两本书:吴中东的《GRE阅读高分快速突破》或思马得的《GRE阅读》,这里都有译文和注解,可以减少大家的盲点和理解误区,当然若有更好的书,你完全可以自己决定,也希望你能告诉我,一起交流。

(5)找出文中自己不熟悉的抽象词与难句,反复操练。所谓“抽象词”,《难句》一书有介绍,这里从略。永远记住:阅读是读“意思”,不要用“中文翻译思维”(看到一组词就用中文词义理解)去读,更别去用语法,“意思”是种比爱情更朦胧的东西,你说不准,但你作题时你就是知道答案是什么,答案长啥样,记住啊!

武火:早晚LSAT法。LSAT阅读是世界最高难度阅读测试,它的一个SECTION有四篇60—65行的长阅读,共计28题左右,早期也有26,27题,现在稳定在28题,要求在35分钟搞定,可见与GRE根本不是一个档次,要知道我们很多走上GRE考场的考生们阅读水平正常发挥也要大抵在15分钟左右搞定11题一长一短,而现在我们平均要用这段时间作完LSAT的两篇超过GRE长文篇幅10行左右的长文章,解完14题,你看差距有多大。LSAT的阅读分册,市面上一般没有正式出版物,记住:读思想是不受个别语言字句的羁绊的。所以,读者可以从小贩手里获得,大体是黄封面或白封面的217页的书,共28个SECTION,112篇长文章。很多人觉得LSAT不是出卷,多做无益。

可是我要告诉你,现在是提高实力,LSAT是你最好的选择,GMAT比GRE容易得多,多做只是将有限的技巧发挥到极至,而最终无法让你有足够的资本来坦然面对一切困境,所以笔者推荐大家大可扔掉GMAT,转攻LSAT。LSAT中的题,思路上与GRE如出一辙,但是就变化性,不规范性和难度上远远大于GRE,你只要作过几套,就会被它高度的晦涩性,选项的冗余性及惊人的长度,细节题的细微性所折服,这正是我们需要的。我们都知道GRE阅读中最难的就是“逻辑组织题”(the organization of the article),无友好因素的细节题(定位困难的题),及细节推断题(跨段推断的细节题),有时还有类比题(analy),而LSAT在这里让你过足瘾,如果你能坚持下来,当你在考场上遇到GRE的“变态题”时,你可以从容浮起一丝会心的微笑,视之为just a piece of cake!

好了,如果大家信我的话,下面我们开始训练:每天起床做一篇,晚上睡觉前做一篇,一天共两篇,对待它们,不必像对GRE那样仔细研究,也不要以LSAT的时间要求来解,只要尽量在15分钟内解完一篇即可,分析也只要从错题入手去研究,映射出自己的不足,寻求解题的突破口。怎么去分类突破分析,我会在下面详述。

好了,有了文火与武火的基础,下面介绍我们要达到的最最基础的目标——寻找阅读平衡点。大家都明白,如果一个人的阅读速度越快,他对文章的理解率也就越低,那么我们若作出两条这样的函数曲线,就会在坐标轴上产生一个交点,这个点就是一个平衡点,在该点上,他的速度在满足尽量多的理解率上最快。好了,那么我们就要在集中突破的过程中去寻求这个点,由于这个点应该在规定要求之外15—18分钟,我们就要在训练中通过掐钟点逐步逼迫自己的速度平衡点移入这个时间区间中,这是个痛苦漫长的过程,但是不掐时间,你永远也达不到全新的高度,笔者当时就是痛苦地摁着秒表强迫苦练,从20分钟到18分钟,到15分钟,到最后12——13分钟就解完11题,所以大家要有信心拿下它!

考研英语各个题型解题基本思路 篇9

一、完形填空

完形填空是以阅读文章为载体,解题需要以通篇主旨为指导,以上下文为判断依据,以词汇和语法为主要测试方式来考查学生填补信息空缺的能力。推荐考试完成时间15分钟。

完形填空所选文章难度远低于阅读,文章内容专业性不强。解题基本步骤如下:

1.用1至2分钟的时间速读全文。重点把握文章的大意,首句尾句要细读。速读时,不要理会要填的空。

2.仔细阅读,各个击破。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先把线索比较明显的简单词汇语法题选出,没有把握的选项不要耽误时间,先空着,等通篇做完,再结合全文及上下文,重新分析选项。

3.核对。这一步主要检查填空后的句子在文章中的连贯性,词汇语法的准确性,尽量降低非知识性失分。这一步如果时间不充裕,可以略去。

完型填空的文章从第一句话开始,后面句子大多数都与前一句构成了信息链,因此要特别注意题目前面的那个句子,多数线索要从前面的句子寻找。

二、阅读理解板块

(一)A部分:传统四选一阅读

传统阅读理解以其40%的比重决定了考研英语的成败。该部分在没有经过系统训练的时候,准确率和速度往往成反比。

要实现准确率和速度双提高,必须了解阅读理解文章的文体特色,命题思路,遵循科学的解题步骤,使用正确的方法。

解决方案。决大多数的主要段落也基本是主题句+支持分析(细节或例子)。了解这一点有利于快速把握文章的脉络,有利于看题之后迅速根据问题的属性判断主题句在原文的大体位置,便于快速定位。事实上,有相当比例的问题定位都跟主题句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分析问题文体方面,阅读理解文章只选择说明文和议论文,而这些文章的段落推进方式很类似,多数文章都是按照以下三部分顺序:提出问题 解题步骤中关于读文章和读题顺序问题,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如阅读速度较快,可以先快速通读,然后看题回原文找答案。如果阅读速度较慢,可以只读主要段落的首句,然后看问题,判断问题与通读的段落之间的关系,回原文定位答案或相关信息。

考试时该部分用一个小时做四篇文章比较合理。尽量不能超过70分钟。

(二)B部分:新题型

1.选择搭配题

05年开始新增题型。本部分的内容是一篇总长度为500-600词的文章,其中有五段空白,文章后有6-7段文字,要求我们根据文章内容从这6-7段文字中选择能分别放进文章中5个空白处的5段。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选择搭配题要求对文章总体结构有正确把握的题型,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大完型。大纲明确表明要考查连贯性、一致性等语段特征以及文章结构的理解。

这种文章通常是说明文或议论文,行文特点是结构清晰,上下文逻辑关联性非常强。解题与传统四选一的阅读理解不同,重点是整体把握文章的脉络,然后仔细阅读空白处的上下文,结合该空白在全文所处的位置,然后筛选选项。具体过程解析请参考启明网上的唐启明老师的相关电子讲义。

2.段落排序题

06年新增题型。一篇500-600词的文章中(通常会出说明文或议论文),各段原有顺已经被打乱, 要

求根据文章内容和结构将所列段落(7-8个)重新排序。其中有2-3段在文中正确位置已给出。与选择搭配题相同的一点是仍为差额选举。

这类文章的结构可能有多种形式,但最常出现的模式是“问题(现象)——分析(评论)——解决”。与传统阅读不同,排序题的解题步骤如下:

1.仔细阅读已经给出的答案选项,寻找其中的逻辑关系,判断文章的文体和题材,并且在卷子上划去已经给出的两个答案。

2.阅读选项和原文,确定目标答案的位置

3.通读全文,确定语篇模式,检查答案是否合理。

排序题要求考生在阅读各个段落时要把握它们的中心大意,并且将各段的段落大意整合,理清它们之间的逻辑顺序。

3.主旨(论点)归纳题

4.论据(例子)选择题

3和4部分难度最小,这里不再详述,具体解析请参考文都有关图书和网站上的电子讲义。

(三)C部分:翻译

近几年来英译汉短文划线句子翻译总的来说有两类:

1.长句:句子长,结构复杂,常有从句连环套,给分析、理解和翻译带来很大困难。

2.单句:单词或短语常见,但其难度表现在如何准确判断这些词和短语在句子构建的语境里的确切意思,给考生造成较大困惑。

翻译的有关解题思路如下:

要把难度较大的句子翻译成通顺的汉语,首先要准确理解原句,这需要快速通读全文,然后准确解剖句子结构,将句子分解为意群。

下一步的翻译涉及到一些翻译技巧。但很多方法对非英语专业的同学来讲太过复杂。

我们推荐基本解题步骤:

第一步:简化降解句子结构,把句子分解为主要和次要的意群,同时理解。具体就是抓主干,理顺各类从句。

第二步:直译所有主要次要意群,要求写下来。这一步可以不考虑一些拿不准词义的单词翻译的准确性,写下背单词时的字面意义即可。不必花费时间在挑选汉语词汇上,第三步:根据对英语原句的理解,判断汉语的次要意群句和主句的关系,按照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和词汇润色。这一步主要是考查汉语的表达能力。

第四步:誊抄答案。

具体过程演示可参考唐启明老师的长难句翻译PowerPoint课件。

三、作文板块

作文部分占总分30%,考试时建议用1个小时,小作文15-20分钟。大作文40-45分钟。

(一)小作文

要求一篇100字左右的应用性短文,文体包括有信件、便笺、备忘录等。满分10分。这反映了考研英语实用化的命题趋势。按照大纲的要求,要注重写作内容信息点覆盖的全面性、篇章结构组织的条理性与逻辑性、语言使用的准确性、文体格式的正确性及语域把握的合理性。最后这一条没有引起部分考生足够的重视。阅卷中常会遇到wanna,gonna这样的口语用法,影响文章的文体一致性。

平时要注意各种应用文格式要求,掌握各类应用文的写法,最简单的是抄写范文,以达到手眼一致。除了格式,更重要的是表达,要在15分钟左右写好一篇应用文,这既需要根据大纲迅速组织语言的能力又需要英语基本功。常见的应用文辅导课上都会专门讲解练习,如求职信和辞职信、订购或退货信、投

诉信、感谢信、申请信、通知、备忘等的写法。

自己训练时,应尽量限时完成,争取15-18分钟左右写完一篇小作文。

具体步骤如下:

1.审题1-2分钟

2.列出要点2分钟

3.打全文的草稿10分钟左右

4.誊抄文章3分钟左右

(二)大作文

大作文占20分,要求的字数已经减少到160-200个词汇,难度因此略有降低。历年题型有命题作文、图表作文、图画作文(“看图说话”)。

命题作文(1991至1996),图表作文(1997和1999),图画作文(1998,2000至2006)。这里面,图画作文难度最大。

不少同学有这样的感受,拿到一个图画,面对题目要求时,觉得有话可说,可就是不知如何表达。其实多数情况下这纯粹是一种错觉,事实是很多同学根本就无话可说。即使让同学用汉语写一篇作文,也不见得能好到哪里去。以前我们做过多次实验,让学生用汉语写考研英语里的“看图说话”,结果很多写得很差,无条理。原因很简单,很多同学汉语应试写作水平上大学以后就严重退化。没有几个人在平时用汉语写说明文和议论文,因此就成了意会而无法言传。这几年的“看图说话”作文难度不大,只要稍加训练,思路就很会很清楚,不至于言之无物。

用英语写作,对中国人来说,除了一些记得很熟的句子,多数都要经过汉译英的过程。也就是说多数中国人还是不具备英语思维的,这个并不像在计算机里安装第二个操作系统那么简单。很多英语大师写出来的东西还是可以感觉到比较鲜明的中国特色,更不要说语言积累很少的学生了。汉语都写不好,英语更没法写好了。

考研英语的作文高分的标准其实比较容易达到,达到四点要求即可。

1.语言准确:

不能有过多语法词汇错误,低级错误是致命的,直接影响分数的档次。

2.词句多样:

句式不能太单一,要灵活使用不同句式。词汇不能太低级,适当准确使用超过4级大纲的那些词汇,有助于提高印象分。

3.结构清晰:

首先作文一定要分段,分段界线要清楚。其次一定要有体现结构变化的短语和句式。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能背诵在网络上流行的所谓经典模板,阅卷中这些都会变成陈词滥调,影响阅卷老师的情绪。

对于阅卷老师来说,语言准确,词句多样是最重要的。同学们平时练习时更要注意写作基本功的训练,要注意语法和选词的准确,句式的多样,层次的清晰。最后极为重要的一点是作文成品必须字迹工整清晰,否则印象失分很可怕。

平时练习写全文的时候尽量限时写作,在40分钟之内写完大作文。这个时间可以较好地解决速度和质量问题。

考生在应试时应注意:

1.合理安排时间。审题2至5分钟。根据给出的提纲,列出较详细的大纲。打草稿25分钟左右,修改誊抄10分钟。

2.卷面必须整洁。统计表明,两个水平一样的考生,卷面整洁的会比卷面较差的至少要高一两分,而这是评分细则里明确允许的。阅卷老师印象分经常占不小的比例。这就要求同学们平时写作的时候也要养成打草稿的习惯。

推荐的考试时间分配比例:完型填空:15分钟

考研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思路 篇10

【关键词】 说明文 阅读题 解题思路

说明文是初中阶段学习的文体之一,也是语文科测试必考的一种文体。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说明文阅读是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分值所占比例很大。透视近年来各地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可以发现大多数省市所选取的材料绝大多数是课外的,而且内容多是人们普遍关心的科技性说明文,涉及环保、病毒、生态保护、科技发明,网络、前沿科学、文化遗产等方面的知识,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加强说明文阅读的训练和指导,使学生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掌握阅读说明文的一些技法,在中考中取得高分。

一、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内容

我们无论阅读何类文章,都需要先通读全文,能从全面把握文章的大意,这样才不会有偏差。阅读说明文时,也依然需要整体感知。通读全文后,我们就可以了解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说明方法、说明顺序、文章结构等基本内容,为接下来的答题作好铺垫。因为试卷所选的文段,大多都是最新的科普文,知识性较强,同学们未必了解,文中的一些术语也会令大家感到头昏脑涨。在阅读时就很吃力,通读一遍后仍感觉“一无所获”,不知所云,同学们就会从头再读,既浪费了时间,也降低了阅读效率。因此,在阅读时就要掌握一些技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譬如,给文章标上段号、画出每一段的中心句、标出段落的重点信息等。再如,可以先把题目浏览一遍,然后再回头读文章,这样阅读的目的性就增强了,答题效率也会提高。这样可以为答题提供更多更快捷的信息源,节省答题时间。

二、认真审题,把握题干的重点信息

认真审题,把握题干的重点信息,同学们就可以迅速找准解题的方向。如2011年济南市中考卷《假如没有台风和闪电》的第4题:“文中列举了三处‘据测算或‘据统计得来的数据,请选择其中的一处简要说明它的表达作用。”从题干里我们可以捕捉到如下信息:①范围是分散在全文的三处;②只能选一处,不能多答;③回答的内容是“据测算”或“据统计”得来的数据的表达作用。如果不审清题干信息,就会徒劳无功;再如2012年西安市中考卷《运动的新发现》的第1题:“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运动为什么能改善大脑机能?”此题干告诉考生,答题范围是全文,角度是科学的说明,另外,语言还需简练精要。

三、准确辨析,深入理解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为了说清楚事物的特征,需要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列图表等。此外,还要深入地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采用一定的说明方法,是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物和事理的特征。方法恰当,可以使陌生的事物变为熟悉,抽象的事理变为具体,复杂的过程变为简单,更易于让读者了解和接受。笼统地说,列数字能给人确切、具体的印象;打比方能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举例子能反映一般情况,真切地说明事物;下定义可使读者对说明对象产生一个明确的概念;分类别能收到全面、清楚的表达效果;作比较能使原先说不清的事物变得更加浅显易懂、鲜明具体。

四、前后对应,在文中寻找答案

无数次的考试经验告诉我们,无论是什么文体的阅读题,我们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从文章中找到答案,说明文也不例外。如2005年安徽省中考卷《南极无雪地区》的第3题:“第⑦段画线句否定了上文中的什么看法?”题干提供给我们的信息是“上文中的什么看法”,同学们只要溯文而上,和原文仔细对应一番,就会发现,这道题的答案就直接可以在第⑥段中找到。再如2006年甘肃省中考卷《如果人类也有尾巴》的第2题:“如果人类有了尾巴,那么人类的尾巴该是什么样的?(用原文回答)”此题已经标明“用原文回答”,那同学们只要利用自己在通读全文时所捕捉到的信息,即可作出答案。

一些题目虽不可以直接用原文回答,但或多或少都会用到文章中的关键性语句、重点信息。同学们就应该具有对原文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要尽可能把原文材料和自己的加工处理结合起来,最终形成概括性答案。对此类题目,同学们要先提取题干的主要信息,然后从文中截取关键性语句,筛选出有用信息,或再按实际需要进行加工整合即可。

五、发散创新,巧妙应对开放性试题

大多数同学都认为开放性试题难以回答,面太广,不够具体,无处落笔。其实,开放性试题也是最容易回答的题型。说它容易回答,也就是因为它的开放性,没有统一答案,形式大多也是自由的,只要言之有理、答之有据均可。但关键是要具有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思维要灵活,要大胆想象,不拘一格,敢于突破。

解答开放性试题要结合原文,根据知识库存,发散思维,大胆想象。由文章内容延伸到现实生活,对现实生活中相关现象进行解释。对人类关注的环境问题等提出解决的方法,这种题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考查的是学生对生活的关注情况。解答这类试题的答题技巧是:首先要让学生对所给材料有准确的把握,然后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再迁移到文段中来;其次要善于从原文中找有用信息,开放性试题,虽然没有规定唯一的答案,可以各抒己见,但在答题时要就材料内容来回答问题。再次要有时代精神,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和科技发展的前沿成果,关注国家、世界和人类的发展;同时还要做感悟启示类题,答题时要注意深入挖掘事物、事理、人物背后隐含的意义,然后联系自身生活、联系时代特征作答。

初中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分析 篇11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现在的初中英语老师在进行阅读理解讲解的时候一般都是直接将学生出错率高的题目, 很少会有老师讲整篇文章翻译给同学们听, 平时对阅读能力的培养也只限于一些课文的讲解, 学生积累的单词、短语、句式基本上都是从课文中总结出来的, 没有一些课外的知识积累, 但是在阅读理解中会涉及到很多没见过的单词、短语跟句子, 所以当学生在见到这些以后一般不能准确的进行理解, 再加上考试的时间有限, 所以很多学生都是蒙着来答题的, 毫无答题技巧可言。因此对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答题技巧的训练就显得特别重要。下面我们以译林牛津版初中英语阅读理解为例, 来分析一些关于阅读理解解题的技巧。

一、通览全文, 把握主旨;阅读问题, 找出题型

译林牛津版初中英语科目考试中关于阅读理解不仅文体广泛, 而且还包含了各式各样的内容, 例如各国的风土人情、政治经济、天文地理、人物传记等, 在文体方面涉及到了记叙、议论、说明, 甚至还有一些新闻和通知。虽然涉及到的内容广泛, 文体也比较多样, 但是在我们做阅读理解的时候一般都有一定的解题技巧。老师应该针对不同的文章, 找出一些答题的技巧, 然后找出学生常犯的问题对症下药。

1.通览全文, 把握主旨。学生在看到阅读理解题目的时候不要慌, 应该先静下心来读题, 然后将全文通览一遍, 在浏览文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知道这篇文章的体裁, 这样通过体裁和题目我们可以猜想一下这篇文章的主旨。例如我们在练习“The Taiwan Earthquake”这一篇阅读理解的时候, 我们在读题目的时候就应该能知道, 这篇文章讲的是有关台湾地震的事情, 所以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就可以按照文章的要素进行阅读, 找出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等, 这样就能清楚的找出这篇文章的主旨句或者是主旨断落。学生通过对文章的阅读就能简要的了解到一些文章的大意, 为以后的答题减少一些阻碍。

2.阅读问题, 找出题型。学生在阅读完第一遍之后带着文章发的主旨和大体意思去阅读一下问题, 总结一下问题的题型, 初中阅读理解的题型一般可以分为四种:直接型、理解型、概括型、推理性。教师在教学生阅读理解解题技巧的时候应该先教会学生观察题型, 在这四种题型中, 直接型的题目对学生来说是最简单的, 一般都可以在文中直接找出答案。所以学生需要对问题进行分类, 然后带着问题再去阅读一遍文章, 并找出与问题有关的句子或断落, 做出标记, 这样就能轻而易举的找出直接型问题的答案;在其它三种类型的题目类型中, 推理型与理解型的题目是最难的, 因为需要用自己的思维去推理、概括, 这个时候老师要教会学生找出问题中的关键词、关键的句子或者是有困难的单词, 这样在第二次阅读的时候才能准确的找出文章中与问题有关的单词、句子或者是断落, 为回答问题做出铺垫。另外, 学生在平时做阅读理解练习的时候老师还要锻炼学生对文章进行扫读的能力, 这样更容易帮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的练习。

二、猜测词义, 学会推理

词汇量的积累是学生做阅读理解的基础, 但是初中生对于词汇的积累毕竟是有限的, 在阅读理解中出现的大量的生词、合成词、短语或者是人名、地名等都是学生所不知道的。在遇到这样的情况的时候老师应该教学生如何根据全文的意思对生词的词义进行猜测, 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对阅读中出现的未知词汇、短语进行词义的推理, 学会举一反三的能力。例如文章中我们知道的句子为“there is place on ourearth where hot water and steam come up under the ground”后面有一个问题为“What does the word‘steam’mean inChinese?”这个问题是问我们“steam”的中文含义是什么, 老师在教学生进行词义猜测的时候要先教会学生分析, 让学生能够根据文章的大概意思和与该词语前后有关的单词或者是句子进行猜测, 这样就很容易能猜出“steam”这个单词是“蒸汽”的意思。学生学会自己分析以后能减少阅读中一些生词、短语上的困难, 减少学生做阅读理解题型的时间。

三、抓住重点, 排除疑点

英语阅读理解中有很多地方是无关紧要的, 但是它又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了困扰, 所以老师要教会学生分析的能力, 让学生能够找出与问题有关的重点, 排除一些混淆的疑点。首先老师应该培养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感知能力, 提高学生找出文章关键词、关键句的能力,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来排除一些混淆性的疑点。其次是要让学生多注意一些高频词, 并对这些高频词进行深入的挖掘, 进而排除与问题无关的疑点, 找出问题的正确答案。

结束语

除了以上介绍的击中方法之外, 关于初中阅读理解解题的技巧其实还有很多, 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注意学生平常的练习, 培养学生对文章整体感知的能力, 这样才能使学生熟练的掌握解题的技巧, 节省学生答题的时间。

参考文献

[1]刘丽玲.浅谈初中英语阅读理解的解题技巧[J].中小学电教 (下) 2011, 11 (12) :11-13.

[2]石玉莹.关于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几点想法[J].考试周刊.2010, 10 (10) :22-23.

上一篇: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建院十年庆典活动安排下一篇:后重返母校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