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招政治试卷

2024-09-03

河南中招政治试卷(共9篇)

河南中招政治试卷 篇1

2014年河南中招政治考前预测5套试卷辨析答案 逢事设宴是传统,睦邻友好增感情;逢事设宴危害多,马上叫停合民心。

1、逢事设宴是我国的传统习俗,有利于邻里之间相互走动,增进感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逢事设宴会增加人们的经济负担,会浪费资源和金钱,也会引发盲目攀比之风,违背了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3、简单叫停流水席会造成村民的不理解,会引发纠纷,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4、既要鼓励亲朋邻里联络感情,互相帮助,也要引导村民移风易俗,节俭从简。

弘扬社会正能量,“还钱”方能美德扬;诚实守信意义大,撒谎言行不提倡。

1、网络的‘’还钱‘’行为是扶危济困的表现,有利于弘扬社会正能量,有利于增强社会责任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2、弘扬美德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经济上帮助他人是其中一种形式。

3、诚实守信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讲诚信有利于增进人际关系,有利于增强社会责任感,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4、诚信的人不应该撒谎,但善意的谎言则并不违背诚心原则。我们应向‘’还钱‘’的网友学习,拥有诚信和奉献爱心的品质,做一个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弘扬正能量的人。城镇化,要加快,乡村文化需淘汰;城镇建设问题多,科学推进创未来。

1、城镇化是中国农村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加快城镇化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从而实现共同富裕。

2、乡村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对乡村文化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3、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城镇化过程中出现了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破坏,资源短缺等一系列问题。

4、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要坚持合理科学的原则,既要注重经济发展,又要关注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各方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反腐工作显成效,群众举报很重要;腐败现象危害大,立法反腐更可靠。

1、近年来,我国反腐工作成效显著,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有力地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和稳定和谐。

2、公民依法举报是反腐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及时发现腐败线索,有效打击腐败行为。

3、腐败行为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破坏了社会公平正义,败坏了社会风气,损害了党和国家的形象。

4、家强立法是依法惩治腐败的前提,此外还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除此,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作为公民要积极行使建议监督权。良好家风作用大,助我轻松成学霸;学海无涯苦作舟,唯有奋斗才丰收。

1、良好家风能促进个人成长,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美德传承。

2、良好家风有助于我们形成健康的人格,高尚的品德,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我们学业成功。

3、但学习是一个苦乐交织的过程,需要克服困难,刻苦努力,不断发掘自身潜能,获得超越自我的快乐。

4、艰苦奋斗是成就事业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学有所成需要脚踏实地,艰苦奋斗。

5、所有所成不仅需要良好的家风,还需要艰苦奋斗,不懈努力,学会自主学习,科学安排时间,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等。1

河南中招政治试卷 篇2

一、六大特色

1. 基础性。

2010年试卷突出了对学科基础知识、主干知识、核心内容与能力的考查。针对河南省目前“一标多本”的教学实际情况, 试卷严格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 面向全体学生, 紧紧依照《河南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与检测》命题, 没有超出考试范围的试题。试卷在学科考核目标与要求方面, 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无偏题、怪题。例如选择题的4、5、6、7、8题都很好地体现了考查学生识记、理解基础知识的特点。辨析题9题虽属于“双开”型的主观性试题, 鼓励学生多角度、辩证思维, 但命题的基本思路仍是依“标”扣“本”的, 评分标准没有超越或偏离教材中的基础知识, 解题能力要求也没有超越初中学生的基本技能水平。再如观察与思考10、11题, 活动与探索12题 (1) (3) 、13题 (1) (3) , 虽然试题材料新、立意高、时代感强, 考查的仍是课标和教材中的一些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纵观整个试卷仍是“题在书外, 理在书中”, 很好地体现了中招考试重基础的特点。

2. 时代性。

热点问题是时代脉搏的体现, 是教材内容的深化和持续, 也是加强时事政策教育的要求。2010试卷紧扣时代脉搏, 关注社会热点, 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形势, 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试卷中出现的“选举法修正案, 国家科技奖励大会, 南水北调, 低碳生活, 民族团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三平精神’, 上海世博会”等问题, 都是考生应当关注的重大热点问题。如第10、12题是以“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热点话题为背景的。

3. 思想性。

试卷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课程标准》规定:“课程的任务是引导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 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是非善恶观念, 学做负责任的公民, 过有意义的生活。”[1]试卷注重学生的情感道德体验, 注重学生行为的引导,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等等。如第2题的民主意识, 第3题的热爱生命情感, 第6、9题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意识, 第7、10、11、12、13题的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爱家乡的意识, 以及集体意识、责任意识、社会公德意识。

4. 人文性。

试卷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和考试的主人。试题呈现方式生动活泼, 卷面设计图文并茂, 增加了试卷的美感, 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同时试卷设计温馨提示:“倡导道德践行, 引领人生的航程, 唱响自信之歌, 你我相伴前行, 发挥最佳水平, 祝你走向成功!”这些富有人情味、带有激励性的“小提醒”, 很好地缓解了学生应考的心理压力, 创造了有利于学生发挥水平的宽松氛围, 体现了人文关怀。

5. 创新性。

首先, 主观题比重明显增大, 题型设计灵活多样, 纯知识性和机械记忆类的试题比重进一步减少, 取消了简答和概括两种题型, 辨析题分值由原来的8分提高到10分, 观察与思考由原来的二选一变为两题都做, 由10分提高到20分。其次, 试卷立意开放、选材开放、设问开放、答案多元化。给学生留下了足够的思维空间, 为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创造了良好条件, 有利于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13题:材料1:为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材料2:在河南进京务工人员座谈上, 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对在外务工的河南人给予了高度评价, 盛赞这些普普通通的河南人充分体现了宝贵的“三平”精神: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 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 平常之中的强烈的责任感。据悉, 你校学生会准备以“‘三平’精神放光芒, 中原崛起我有责”为主题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请你参与。 (2) 请参照示例, 列举两位在相关活动中评选出的我省英雄模范人物。 (3) 作为中原儿女, 你准备怎样以实际行动成为“三平”精神的践行者?

第 (2) 题答案列出了杨靖宇、吉鸿昌等20个模范人物。第 (3) 题答案列出了努力学习、立志成材等9个方面。这道试题设问的开放性非常强, 答案也不是唯一的, 学生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发表自己的见解, 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 地域性。

突出地方特色, 重视省情教育。试题关注本省经济、文化的发展, 贯彻本省的重大决策, 讴歌本省的先进人物事迹, 引导学生增进家乡意识, 关注河南、热爱河南、宣传河南是2010年试卷的特色之一[2]。如第6、7、10、12、13 (2) 题就我省的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 以及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相关问题对学生进行考查, 增强了学生的主人意识、参与意识和对家乡的认同感。

二、四点启示

1. 关注改革, 明确方向。

首先要认真研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明确课标导向。在日常教学中, 学会用课标统领教材, 用教材进一步领悟课程标准。其次要研读《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与检测》和近年的中招试卷, 准确把握河南省中考改革的有关政策, 保证九年级教学的正确方向, 避免复习教学走弯路, 打造高效思想品德课堂。

2. 狠抓基础, 突出主干。

近年思想品德中考都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考查, 虽从表面上看试题似乎是“题在书外”, 但实质上“理在书中”, 灵活地体现了课标精神。因此, 要扎实抓好日常教学中每个环节, 高度重视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复习, 狠抓基础知识, 突出主干知识, 以干带支, 以点带面, 构建知识网络, 以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 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 做到宏观在胸, 微观在握, 知识迁移自如。

3. 关注生活, 学以致用。

“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新时期, 我们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树立生活即教育理念, 小课堂直通大社会。根据思品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时事, 关注身边生活;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思想品德知识分析、评价和解决实际问题,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平常的教学中, 培养学生关心时政的好习惯, 引导学生在教材中找出时政材料的理论支撑点。在复习中, 引导学生把基础知识与当前社会焦点、生活热点结合起来, 尤其是关注我省改革发展过程中的人与事,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回报社会的情感。

4. 注重过程, 培养能力。

要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思品问题的提出过程, 解决方法的探索过程, 问题经历的深化过程, 方法能力的迁移过程, 逐步提高思维辨别性、深刻性、缜密性、全面性。教学的重点应由过去的重识记、理解向知识的应用、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转变。要加大对学生主观题的训练, 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等, 尤其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

河南中招政治试卷 篇3

一、发展变化的轨迹

1.逐步规范、完善题型。不同的题型对不同的考试模式有着不同的适应性,要使试卷内涵适应开卷考试的要求,必须弄清每种题型的独特定位、考查功能,实现题型建设的与时俱进,通过对不同题型的优化组合,发挥最佳综合效应。就题型来看,近两年统一为:选择题、概括题、简答题、辨析题、材料分析(观察与思考)题、活动与探索题。其中,选择题在前些年或为单选或为单双兼有,从2005年始改为单选和多选各占一定数量。

另外,2003年改“分析说明题”为“材料分析题”,2006年又将“材料分析题”改为“观察与思考题”。2003年设置“概括题”,2005年设置新型的“简答题”(不是直问直答式的,相当于小型的材料分析题,基本上属于主观性试题)。

通过逐步的规范和完善,包括赋分方面的调整变化,目前河南省中招思想品德考试题型功能比较完备,较好地体现了考查要求。

2.试卷呈现形式由比较单一到丰富多彩。前些年,试卷的呈现形式多以文字为主,很少有漫画、图表等,卷面显得过于严肃、刻板、枯燥。近年来,命题者充分注意试题呈现形式的多样性,适当引入漫画、图表、对联、歌词、谚语、名言警句等,使试卷显得生动活泼,富有活力。

3.在考查内容方面,由过去的过多强调覆盖面到近年来的着重考查主干知识、核心内容和核心能力,由过去的过多强调知识考查到现在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考查有机统一、水乳交融。同时,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不提倡机械复制、照抄照搬,而强调科学灵活,重在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综合、生成和应用能力,考查考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是考查“这些知识和技能是什么”,而是考查“这些知识和技能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发挥着什么作用和怎样发挥作用”。

4.从“小论文”到“活动与探索”。2000年至2004年,中招试卷最后一道大题一直是要求考生写小论文,这种形式一开始还可以,大家都感到比较新鲜,但连续考了几年之后,就异化和僵化了,几乎与写“八股文”无异,无法体现考生的真实水平。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从2005年开始中招试卷不再考小论文,而代之以内涵相对比较丰富的活动与探索题。

5.携带资料内容发生变化。实行开卷考试的前几年,河南省教育厅文件每年都明确规定了允许带进考场并可查阅的资料品种。从2005年开始,省教育厅文件将相关规定改为“开卷考试,考生可自带参考资料”。相应地,在试卷的“注意事项”部分则标明:开卷考试,可查阅参考资料,但应独立答题,禁止讨论、交流资料等行为,从而实现了既不失规范而又是真正意义上的开卷考试。

6.逐步实行“双开”,即开放性设计试题、开放性设置答案。前些年,设计了开放性试题,但答案不够开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考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挥。最近几年,特别是2005年以来,在试题开放的同时,相应地设置开放性答案,使答案多元化,只要考生答对其中的某个或几个方面即可得分,甚至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并改“采点给分”为“采意给分”。其中,概括题一般要求考生针对所给文字材料或漫画、图表,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中蕴含的道理,由于可以从不同角度作答,有的考生就写下两个答案,针对这种情况,为了鼓励考生的创新精神,评分标准规定:若考生从不同角度作答,可选最佳答案给分,这就实现了较高程度的开放。

二、构建全新的命题理念体系

在开卷考试和课程改革这两大背景下,命题理念必然要实现重大转变。通过几年来的改革,特别是2005年以来改革力度的进一步加大,河南省以新课程理念为灵魂统领中招命题工作,进行积极的实践和探索,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全新的命题理念体系:

1.依据课标,注重“双基”,联系实际,难易适度,考查能力,关注发展,提升品格。

2.彰显课程性质,注重价值引导,强调能力立意,体现教育价值,渗透人文关怀,强化德育功能。

3.关注“热点”,兼顾“冰点”;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体现时代性,注重地域性。在突出思想性的基础上,增强实践性、综合性和开放性。努力实现从“应试”到“应用”的转变,突出考查核心内容和核心能力,坚持“科学考查双基”,特别是在开卷考试的背景下,进一步减少纯知识性或机械记忆类的试题,力求跳出“教教材、背教材、考教材”的怪圈。

4.关注重大主题,突出地方特色。创设情境,搭建平台,鼓励探究,倡导创新,挖掘潜能,展示个性。

5.照顾不同学情,扩大选择空间,坚持活而有度,开放规范统一。摒弃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杜绝繁、偏、怪题,充分尊重考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特点,引导他们学会学习、健康成长,帮助他们实现自主发展、可持续发展。

6.按照“回归生活,回归品德”的要求,贯彻“考试即生活”的命题理念,干预生活、参与生活、反映生活、透视生活,增强生活气息,卷面生动活泼,材料新颖鲜活,设问贴切恰当,努力营造和谐的考试氛围,充分调动考生的积极性。

7.充分关注国计民生,培养社会责任感,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考查的有机结合、水乳交融。

8.学科知识的考查从过去的孤立、静态转变为联系、动态;命题构思追求高立意、低准入,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9.打破思维定势,加大改革力度,实现从内容到形式的整体优化。改变平铺直叙、平淡无奇的传统试卷结构,使试卷多姿多彩,喜闻乐见,引人入胜。

10.贯彻国家关于自主创新的方针,坚持原创性原则不动摇,坚决回避社会上已出现的各种现成参考题、模拟题、练习题,对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起到积极的、正确的引领、示范和导向作用。

2005年以来,按照上述理念体系指导命题实践,使所研制的试卷充分注重了试卷定位的科学性、评价理念的先进性、考查内容的重要性、材料运用的鲜活性、构思角度的奇巧性、题型设置的合理性、呈现形式的人文性、表达方式的生动性、考查要素的全面性、思维品质的缜密性,符合教育部关于中招考试改革的指导方针和省教育厅的有关政策精神,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实现了从内容到形式的全方位优化,得到了师生、家长和社会各方的认可和好评。

三、启示与思考

1.中招考试评价既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对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起着重要的导向、示范和引领作用。一份成功的或者较好的试卷,对新课程的实施,对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式,对考生的可持续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观念的转变,新理念的确立,不能一蹴而就,不能靠“顿悟”,而需要及时地、不断地进行引导和渗透。

2.开放性和规范性相统一。坚持做到既充分开放又有效规范,换言之,试题要做到活而有理、活而有度,“理”和“度”就是规范性问题。特别是在评分标准的制订上,既要有指令性要求又要有指导性意见,既要有总体要求又要有分类说明和详细建议。

但事实上,如何加强对评卷工作的规范和指导,仍然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的棘手问题。

3.不论是实验区试卷,还是非实验区试卷,不论是启用卷,还是备用卷,每套试卷都必须坚持指导思想相同、命题理念相同、题型类别相同、难度系数相同,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各套试题有同等的考查价值。

河南中招政治试卷 篇4

镇平县高丘一中李帅

热点五:分配公平问题

材料一:国家统计局1月20日发布数据,2013年全国基尼系数为0.473,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55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896元,实际增长9.3%。

材料二: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使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感受到得实惠。

1.国家着力推进收入分配公平有什么意义?(4分)

2、请你为实现分配公平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至少三个方面,6分)

辨析:允许先富为高效,贫富分化免不了。

收入差距需缩小,公平分配最重要。(10分)

高丘一中2014中考政治·李帅-1-

2014年中招备考: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镇平县高丘一中李帅

热点六:反对“四风”问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

问题设计:

1、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四风”的危害。(2分)

2、反对“四风”有什么意义?(4分)

3、你认为国家反对“四风”可以采取哪些举措?(4分)

2014年中招备考: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镇平县高丘一中李帅

热点七:新华网北京3月16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通知指出,《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制定实施《规划》,努力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1、推进城镇化建设有什么意义?(4分)

2、请你介绍中国在城镇化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2分)

3、如何才能正确推进城镇化建设,请你出谋划策。(4分)

2014年中招备考: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镇平县高丘一中李帅

热点八:2013年12月13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2014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其中“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首次跃升为六大任务之首,粮食安全亦首次被提至“国家战略”高度。

1、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有什么重要意义?(4分)

2、我们应采取哪些措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4分)

3、河南作为我国第一产粮大省,如何更好地担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2分)

2014年中招备考: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镇平县高丘一中李帅

热点九:反恐与国家安全

材料一:习近平两月内六次提反恐

3月2日

云南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案件发生后,习近平指示,要深刻认识反恐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强化底线思维,以坚决态度、有力措施,严厉打击各种暴力恐怖犯罪活动。

3月4日

习近平参加政协少数民族界委员联组会指出,要坚决反对一切危害各民族大团结的言行,要坚决依法惩处和打击暴力恐怖活动,筑牢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的铜墙铁壁。3月4日,习近平与普京通电话,称中方愿同俄方保持和加强反恐合作。

3月10日,习近平同奥巴马通电话强调,中方愿同包括美方在内的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

4月9日

习近平为“猎鹰突击队”授旗并强调,武警部队作为国家反恐维稳的重要力量,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决有力打击各种暴力恐怖犯罪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4月25日

习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指出,要建立健全反恐工作格局,要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群防群治活动,筑起铜墙铁壁,使暴力恐怖分子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材料二:云南昆明“3·01”事件

2014年3月1日晚9时20分,8名统一着装的暴徒蒙面持刀在云南昆明火车站广场、售票厅等处砍杀无辜群众。截至2日6时,已造成29人死亡、130余人受伤。经调查,这是一起由新疆分裂势力一手策划组织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3月3日下午该案成功告破。

材料三:据新华社消息,2013年10月28日上午12时5分许,一辆吉普车由北京市南池子南口闯入长安街便道,由东向西行驶撞向天安门金水桥护栏后起火,行驶过程中造成多名游客及执勤民警受伤。事件造成5死38伤。警方初步认定,“10.28”事件是一起经过严密策划,有组织、有预谋的暴力恐怖袭击案件。材料四:2014年4月30日,新疆乌鲁木齐火车南站站外发生爆炸,造成3人死亡、79人受伤。国际社会对此次暴力恐怖事件予以强烈谴责。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看望慰问驻新疆部队时指出,要给暴力恐怖势力以毁灭性打击,坚决把暴力恐怖分子嚣张气焰打下去。

1、请你谈谈对恐怖活动危害的认识?(3分)

2、打击恐怖犯罪,维护新疆社会稳定有何重要意义?(4分)

河南中招政治试卷 篇5

试卷

河南教师资格网,发布河南教师考试信息和备考资料。

河南教师资格网,发布河南教师考试信息和备考资料。

河南教师资格网,发布河南教师考试信息和备考资料。

河南教师资格网,发布河南教师考试信息和备考资料。

河南教师资格网,发布河南教师考试信息和备考资料。

河南教师资格网,发布河南教师考试信息和备考资料。

河南教师资格网,发布河南教师考试信息和备考资料。

河南中招政治试卷 篇6

1、在某种意义上,现在真正的思想进步是科学努力的结果。哲学已经把责任交给了它原来的分支如物理学和心理学。哲学家现在能够做的只剩下提供某种思想脚手架用以支撑这个伟大的实证建筑。这说明()

①具体科学正取代哲学发挥指导作用 ②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③哲学是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④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2、近年来,世界各地灾害不断,地震、海啸、冰雹、洪水、干旱……各种自然灾害频频袭击人类。解决好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离不开人们对哲学性质问题的理性思考。这主要说明()

A.哲学不是凭空产生的 B.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需要智慧、需要哲学 C.源于生活的哲学都是科学的 D.对世界的思考是正确改造世界的根本保证

3、从古到今,各种哲学流派繁多,有些根本观点相同,有些根本观点完全相反,但无论哪种哲学,都是()

①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②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③科学的科学 ④正确的学说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划分它们的唯一标准是()A.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 B.对思维与存在辩证关系的不同回答 C.对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不同回答 D.对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谁决定谁的不同回答

5、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多次辩论。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C.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 D.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

6、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②科学发展观 ③邓小平理论

④毛泽东思想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实现了()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统一 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8、阿联酋发明“人造雨”技术,人工制造出大量负离子,自动依附尘埃,在太阳光产生的强热上升气流作用下,携带含有负离子的尘埃粒子上升到了云层,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子,凝结成水滴,无数的水滴最终会变成云,进而化作雨滴落到地面。这一发明,表明()

①人工制造负离子是对自然规律的创新 ②人们通过实践可以超越和主宰自然界 ③人们可以改造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

④人们可以按照实践的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9、中国文化自古就非常重视家风的培育与传承,有这样一幅对联“乔第喜迁新气象,换门不改旧家风”。这幅对联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统一的 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④事物的发展是普遍的有规律的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10、在我国历史上曾掀起“赶英超美”、“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做法,最后均以失败而告终。这从侧面告诉我们()

A.自然界具有客观物质性

B.人类社会具有客观物质性 C.人们不能选择生产关系

D.社会发展不受人的意识影响

11、一切文章皆须有情。优秀的散文景、事、理皆为情服务,常常“寓情于景”、“寓情于事”、“寓情于理”。散文之所以能够“寓情于景、寓情于事、寓情于理”,是因为()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②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直观反映 ③意识活动具主动性和创造性 ④意识反映客观世界具有直接现实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2、无需wiFi信号,点一盏LED灯就能上网。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不久前发布消息称,已研究出一种利用屋内可见光传输网络信号的短距离通讯技术LIFi(Ligt-Fidelity,可见光通信)。研究人员将网络信号接入一盏1w的LED 灯珠,灯光下的4台电脑即可上网。“灯光上网”的成功研制()

①基于实践活动,发挥了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②佐证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及人类认识的无限性 ③表明人为事物的联系无法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④体现了意识能动性是改造客观世界的可靠保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14、社会公平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我们党对社会公平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时间就生命,效率就是金钱”、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再到“初分配和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过程。这表明()

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②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④真理在实践中总是要不断地被否定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34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3月5日学习雷锋日,某班团支部书记带领大家学习《雷锋日记》:

“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多帮助人民做点儿好亊,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和幸福”.同学甲总结说:“雷锋精神是以人民至上为价值取向,把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当作最大幸福。”.结合《雷锋日记》,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相关知识,谈谈我们今天怎样才能获得幸福?(16分)

答案

一、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32、(1)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其决定作用,要求我们办事情要抓中心、抓重点。无论是十年前还是现在,西部大开发战略都围绕重点问题、核心问题实施,体现抓主要矛盾的观点。(4分)

(2)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十年前西部大开发把着力点放在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上,现在根据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阶段性要求,突出以改善民生为核心,体现了这一点。(4分)

河南省中招考生服务平台登录 篇7

一、紧扣考试提纲,基础知识要吃透。

中考冲刺阶段,考生们往往都想趁着这段时期多做一张卷子,多看一本复习辅导书。对于这种盲目沉浸题海和各种复习资料之中的做法,很多教育专家表示并不赞同。

许多中考生复习都忽略了一份很重要的资料,中考各科目考试说明。考纲是备考的`指导性文件,也是中考命题的重要依据。学生们需要好好精研,将所提及的基础知识点结合书本扫清,夯实基础,查漏补缺。

越是临近中考,各位中考生越应该回归到书本,要弄清考纲对于各个知识点的掌握要求,做到心中有数。这个时候依然盲目陷入“题海”之中,往往就会适得其反。

二、专题归类、建立知识系统。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二轮复习等是一个融会贯通的过程,课本的知识点都十分零散,难点重点薄弱点混杂其中。要将它们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整理归类,形成专题;针对自身薄弱环节形成一个专题来重点攻克,扫清知识盲点。

将课本的知识点整合为专题,从局部带动整体,了解各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能够有效提高考生对于各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毕竟中考是一个考核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考试,并不是简单独立的单元测试。

三、强化训练,注意积累错题。

中考复习的成效还是需要通过做练习来检验,通过不断加强练习来提高自己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掌握各种解题思路,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练习并不是单纯“题海战略”,应常备一本错题本,记录错题,及时分析错误原因。接近中考复习尾声,可以翻翻错题本,进一步清扫平日所忽略或者误解的知识死角。

中招英语试卷分析会发言稿 篇8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能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今天在这里我重点谈谈自己在新课改实践方面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想说我是幸运的。因为在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正赶上全市如火如荼地实行新课改。作为教师,我义不容辞地加入了这个队伍。正是有了新课改这个机遇,才有了我迅速成长的空间,也有了我展示自己的机会。所以我首先得感谢新课改。

为了赶上新课改的潮流,我不断努力地充实自己,学习各方面的先进经验,同时在教学实践中反复地尝试、摸索。经过几年的尝试、实践,对新课改渐渐有了一些清醒的认识。下面谈谈为了实施好新课改,提高教学效率,我在工作中的感想:

一,给学生搭建主动学习英语的环境和舞台

首先,我们要努力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新课改倡导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而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某个学生与某门课的老师关系融洽,和谐,或者喜欢这个老师,他对该课程的兴趣就越高,更愿意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学习效率也随之提高,这就是常说的“亲其师,信其道”。由此可见,和谐的课外师生关系对与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是何等的重要。平时我们也应该十分注意这一点,课下遇到学生的时候,我们可以微笑着与他们打招呼,跟他们聊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比如说足球,篮球,电视剧,流行歌手和歌星等;有时候也可以与他们一起参加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比如说跳绳,打羽毛球等。实践证明,经常与教师一起交流和活动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高涨,上课的时候总是很踊跃地发言,甚至一些以前不爱说话的学生也开始慢慢活跃起来,渐渐地参与到英语课堂中来了。

其次,教师要积极创设语言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训练。

课堂是学生的舞台,教师应该让学生扮演主角。在课堂上,应该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表达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与看法,在锻炼口语及听力能力的同时,增强对语言的理解。为了激发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①分组讨论,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先分小组讨论,每个成员必须发言,然后选一个代表在全班发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在发散各自思维的同时得到语言的练习。

②利用课件和视频播放等各种教具为学生创造真实的情景,让学生做英语对话,编英语短剧,教师在台下做简单的纠正与指导。

③创设焦点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讨论研究,引发他们的辩论,这样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口语应用能力,激发他们的应变思维。

④让学生讲解课文,并互相提问,教师耐心帮助、指导,给予解答,给他们练习口语和听力的机会,培养其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启发自主学习模式

新课改教学并没有统一的模式,凡是能够提高课堂效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其主动、愉悦的感知、理解、积累、运用知识,这样的课程都是优秀的。

同时为了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我在不同课型的各个教学步骤和环节中还会采用不同的学习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比如说自学、表演对话、小组游戏、编故事、问卷调查、语言点探究、情景发言、辩论等。这样多种多样的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增强学生的时间能力,而且能使学生不觉得乏味,单调而保持良好的兴趣。

三、课后,努力写好教学反思。叶澜先生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可见坚持写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每次我把自己的教学设想实践到课堂上之后,课下总是坚持写好教学反思。通过课堂实践,反思学生的反应以及他们的学习效果,我不断地发现问题,并分析这些问题同时努力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这样反复的实践和反思,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逐渐找出一个适应自己学生的、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

四、积极探求英语教学新模式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认真研究英语新教材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不断探索教学新模式,拓宽学生学习英语渠道。首先,我们要要创新课堂设计。对不同的课型结构,进行专门的课堂设计,突出课程的教学特点与教学目标,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

其次,要创新课程训练。依据课程的特点和学生自身的特点,编写专门的英语学习辅导材料,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后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还有,我们要创新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与英语学习兴趣小组、举办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人人参与,有所收获。

总之,我们平时在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掌握教材的同时,还应多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英语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易如反掌地引导教学,才能够真正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提高 在新课改的实践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必须充分信任学生。学生总是会让你吃惊,在教学时间中,我经常会被学生所震撼,课堂上布置的任务,他们总会超乎你想象的出色完成。比如说在讲授九年级上册uni4 关于外星人的那一课时,我随即提问大家是否有外星人时,很多同学能马上用到刚学到的句型来回答,而有的同学能立即反应到说:一切皆有可能。这样的答案着实让我忍不住为他们鼓掌。还有在讲到中学生看电视的利弊时,为了使学生在应用所学知识的同时,充分认识到电视的利弊,我在课堂上设计了一个辩论赛。当时是第一次使用辩论赛这样一个需要快速反应的形式,我在课前很担心学生会反应慢,或者不知该如何说而不能积极参与。但是课堂上学生们的反应真的令我大吃一惊,我所担心的都是多余,他们发言都很积极,双方的辩手你一句我一句,都不肯示弱,甚至到了规定的时间他们还在争论不休。本节课结束的时候,学生们还意犹未尽,还要求以后多举行点这样的活动。看到学生们开心地学习,我就觉得在新课改探索的过程中付出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而这个方向也是正确的。作为教师,看到学生比以前活跃了,学习积极性和听说能力提过了,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大大增强了,我由衷地感到高兴,也切身体会到了新课改所带来的欣慰和喜悦。但这只是一个开端,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还需要不断学习新课改的有关理论,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不断充实我们的初中英语课堂!我愿与大家一道,在课改的路上披荆斩棘,探索前进,做好新课改的促进者。

河南中招政治试卷 篇9

①文化始终与经济发展同步

②精神文化是人民群众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

④在经济发展中,文化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一举措的依据是()。

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④先进文化决定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方向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3.春夏秋冬雨露霜雪,2000多年前的先人观天时万物,总结出二十四节气,在漫长的农耕时代被人们奉为“圭臬”。花知时而开,人顺势而立,与天地唱和,与万物相谐——节气中所体现出来的“天地人”合一的共生理念,绵延至今。这说明()。

①人民群众在生活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②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能得到世界认可 ③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持久影响 ④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不竭源泉和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2015年5月15日,400多名中印太极与瑜伽爱好者在北京天坛联合表演。中国的太极拳和印度的瑜伽术是两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至今长盛不衰。虽然二者外在形式有所不同,但对“天”、“人”、“心”和谐一体的追求内在相通,都体现了文明与文化的传承和兴旺。这说明()。A.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可以取长补短 B.对传统文化需要继承与发扬

C.不同民族文化各具特色,又具有共通性 D.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5.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科技考古中心团队历时4年,利用高科技数字信息技术,成功完成了对敦煌220号石窟的仿真重建,最大程度还原了原窟的色彩与质感。这说明()。

①仿真重建是文化遗产的最佳保护方式 ②现代科技丰富扩展了文化遗产的内涵 ③科技变革着文化资源的传递储存方式 ④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与文化的发展,随着中西方交流的加深,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逐渐融入了英语的语言生活,而这些中文也成为稳定的单词被收录进《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可以说,《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所收录的这些单词记录,见证、推动着中西之间的文化交流。这表明()。①国家实力影响文化传播与交流 ②文字是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途径 ③文化在交流与传播中得到发展 ④语言具有强大的文化传播功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福建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海外贸易十分活跃,世界各大宗教也随之传入泉州。宋元时期伊斯兰教、道教、佛教、天主教、印度教和摩尼教在泉州并行流传,造就了今日独具魅力的泉州宗教景观。这反映了泉州文化()。①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②由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 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④具有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8.2014年9月,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视察时指出,很不赞成把中国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而从今年9月起,北京市将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古典诗词由现在的6至8篇增加到22篇,要求学生诵读,体验其中的音韵美。此举能够引导学生()。①积淀国学底蕴,提升人文素养 ②弘扬民族精神,抵制外来文化 ③固守传统文化,丰富国学内涵 ④感受古文魅力,树立文化自信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清代向俄国割让领土的《瑷珲条约》,是瑷珲声名大噪,在1956年被更名为“爱辉”。日前,黑龙江省政府正式将“爱辉镇”恢复为“瑷珲镇”。恢复“瑷珲”这一已经有400多年历史的称谓,可让世人永铭惨痛的历史,也更期待它的魅力绽放。而这也释放了一个重要讯息:国家越来越重视老地名的保护。重视地名文化的保护,是基于()。

①地名是重要的文化遗产,承载着历史、蕴含着文化 ②地名是一种文化符号,凝结着人们的认同感归属感 ③保护地名文化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的经济效益 ④地名文化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近年来,海南文艺工作者创作了一批本土题材的剧目,如琼剧《海瑞》、人偶剧《鹿回头》、歌舞剧《达达瑟》、舞剧《黄道婆》等。这些剧目在全国各地演出,展示了海南独特的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深受观众喜爱,引起了一股海南文化热,演出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①剧目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和魅力 ②剧目创作坚持市场至上的导向 ③剧目创作坚持现实主义风格

④对本土历史文化的创造性发掘与转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六尺巷”位于安徽桐城。清代名臣张英在北京做官,邻居吴氏侵占他的宅边地,家人驰书北京,要张英凭官威压一压吴氏气焰。谁知张英却回诗一首:“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意思很明白:退让。家人得诗,主动退让三尺。吴氏闻之,受到震动也后撤三尺,遂有了“六尺巷”。这则故事展现了中华文化中蕴涵的()。①里仁为美的和谐理念 ②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 ③修身齐家的家国情怀 ④兼收并蓄的包容智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谈话中强调:“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①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必须淡化文化的经济功能 ②文化事业的发展应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③发展文化产业,应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3.一场爱的马拉松,长跑三十九年,没有终点。一座爱的大院,满是善良的人,温暖的手,真诚的心。接力照看瘫痪邻居39年,郑州“陇海大院”荣获2014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集体奖。陇海大院所展现的邻里互助、扶残助残、扶危济困精神()。①是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②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③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④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 A.②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4.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多次辩论。朱熹认为,“未有此气,已有此理”,“理生万物”。陆九渊则认为,“宇宙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两人的观点()。①都坚持意识第一性,但对意识有不同的理解 ②体现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③折射了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 ④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5.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发现“大脑中的GPS”——“发现构成大脑定位系统的细胞”。这一重大发现解决了一个困扰科学家和哲学家几个世纪的问题——大脑如何对我们生活的环境产生一个地图并为我们导航。这一科学发现表明()。

①环境地图的产生源于人脑定位系统的细胞 ②环境地图是人脑定位系统细胞的机能

③环境地图是环境作用于人脑定位系统细胞的产物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无法独立于人脑定位系统细胞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6.根据路遥小说《平凡的世界》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在各大电视台热播。主人公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对改变祖祖辈辈生活方式的渴望,对土地的复杂感情,还有他们的自尊与奋斗,道出了一代青年的“中国梦”,更影响了几代青年的奋斗与励志,给予观众希冀美好生活和追求幸福脚步的正能量。从哲学角度看,正能量()。①具有能动性,能够给人带来信心和力量 ②具有决定性,能够激发人的精神能量

③具有相对独立性,能够调节和控制生理活动

④具有客观实在性,能够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有机化合物,小分子硫醇一直以来被视为消除生命体有害物质的“清道夫”。日前,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发现,它们除了具有清除毒害的保护性功能,还具备“导演”抗生素精密合成的建设性功能。该发现揭示了以硫醇化学为核心的林可霉素生物合成机制,改变了人类对于小分析硫醇的传统认识,为设计和创造新型人造“生命细胞”并在“细胞工厂”中实现含糖单元的新型生物基化学品的“生物制造”提供了理论依据。这进一步佐证了()。①人类对于小分子硫醇的传统认识被推翻

②人类对于小分子硫醇的认识在不断反复的过程中获得发展

③人类对于小分子硫醇的新认识为设计和创造“生命细胞”奠定了物质基础 ④人类可以在对小分子硫醇的新认识的指导下创造出新的具体的物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8.习近平指出:县委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一线指挥部”,县委书记就是“一线总指挥”。县委书记要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特别是要下大力气解决好人民不满意的问题,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要把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功,坚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想出来的点子、举措、方案符合实际情况。从哲学角度看,要求县委书记()。

①重视实践,因为实践是获取认识的唯一途径

②坚持正确的价值观,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 ③坚持从实际出发,做到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做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19.习近平在与学员座谈时,讲述了自己当县委书记时的故事:那时年轻想办好事,经常通宵达旦地干,最后感觉到不行,要摆顺心疼,“手里攥一千个线头,针眼一次只能穿过一条。”后来就想,到12点就睡大觉,第二天重新来过。“手里攥一千个线头,针眼一次只能穿过一条。”这句话启示我们()。A.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B.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C.做好量的积累,不急于求成 D.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和飞跃

20.“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许多国家都将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翻开那过往的历史册页,能够使人们更好认识今天的现实,这是因为()。①现实与历史存在着必然联系 ②历史与现实的主体都是人民群众 ③现实就是历史的重复和再现 ④历史蕴含着现实社会的一般规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自拍杆是一种自拍工具,使用者只需将手机或相机固定在伸缩杆上,就能实现多角度自拍,因其灵活方便,迅速成为风靡世界的“自拍神器”。但由于其在狭窄空间内使用会影响藏品和观众的安全,所以遭到法国凡尔赛宫、罗马斗兽场等多国景点的禁用。自拍杆被拍照者所喜欢又被多国景点所禁用说明了()。

①任何事物都有优点和缺点 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③人们对同一个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真理没有客观标准 ④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22.《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是故胜任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中医强调“治未病”,说明()。

①“未病”是量变,“已病”是质变,量变比质变更重要

②注意矛盾双方转化的条件性,创造或改变条件避免“未病”向“已病”转化 ③“未病”与“已病”不存在严格界限,治“未病”与治“已病”不应有所区别 ④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未病”与“已病”,提高对疾病的预见性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23.今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使用了“互联网+”、“众创空间”、“创客”、“草根创新”等时尚新词,甚至使用了“有权不可任性”等网络风格语言。面对困难和挑战,新词往往是对症良药,用流行万众的语言引导严肃的改革大业。这表明()。A.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发展 B.社会意识具有一定阶级性 C.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24.“工业4.0”描绘了一个通过人、设备与产品的时时联通与有效沟通,构建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智能制造模式。它是在工业3.0这一信息化时代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这表明()。①“工业4.0”是对“工业3.0”的“扬弃” ②“工业4.0”是对“工业3.0”的理论创新

③“工业3.0”和“工业4.0”是同一事物不同阶段的不同矛盾 ④“工业3.0”和“工业4.0”是不同事物的不同矛盾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5.下图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迪是()。①有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②价值观对人生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③人们要尊重、利用、改变人生规律 ④必须学会用辩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5大题,50分)

26.2014年9月10日,李克强总理在出席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时强调: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未有穷期,政府应带头自我革命,开弓没有回头箭。他表示将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并给制度建设开出三张清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这一“捆绑政府的手,放开市场的腿”的举措厘清了政府和市场的界限,详解了简政放权的改革思路。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未有穷期,政府应带头自我革命”这一论述的理解。(9分)

27.2000多年前,中国人民用智慧、勇气和汗水开拓了连接亚欧非大陆各文明的人文、贸易交流通路,与沿线各国人民共同铸就了辉煌的古丝绸之路。千百年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已深深融入到中华民族的灵魂与血液中,成为了中国参与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交流活动的重要依托。建设“一带一路”,需要继承和弘扬这一精神,不断促进文明互鉴,尊重道路选择,坚持合作共赢,倡导对话交流,促进不同文明共同发展。

根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的多样性和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相关知识,谈谈在建设“一带一路”中传承和弘扬丝路精神应该持有的合理态度。(10分)

28.2015年“倡导全民阅读”第二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L市积极推进全民阅读,让阅读融入人们生活。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对公共图书馆、社区书屋、农家书屋的支持力度,借助互联网、移动通讯技术,搭建全民在线阅读平台,做到现实和虚拟阅读空间的有机结合。通过全民阅读,广大市民在收获阅读乐趣的同时,提升了道德境界,促进了社会和谐。

材料二: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被总结为碎片化阅读。近年来,“碎片化阅读”现象引发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某知名媒体:碎片化阅读已成为大众阅读的趋势。史学博士廖峰:人或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诗人欧阳江河:我故意写长诗,对抗碎片化的生活。

学者费勇:我不排斥碎片化时代,我们该考虑怎么样才能够把自己修炼得更完美。

全国政协委员聂震宁:《论语》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不也是一种碎片式结构吗?善待碎片化阅读,善待随处可见的“低头一族”们,利用阅读终端阅读也不错。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阐述L市上述做法的依据。(12分)(2)从认识论角度,分析人们对碎片化阅读出现不同声音的原因。(6分)

29.2015年起,《人民日报》“点赞中国”栏目将每月盘点“点赞人物”,以弘扬核心价值观,带动更多的人传递正确价值取向。

从雷锋到郭明义,从焦裕禄到龚全珍,虽处于不同的年代,却总有人在创造着同样的“传奇”,带给了我们太多的感动。透过“点赞人物”,我们看到了道德血液的流淌,我们触摸到了核心价值观的脉动,我们感受到了中国精神的洋溢。

“点赞人物”恰是有形的正能量、鲜活的价值观,更是中国精神的生动体现。我们为他们点赞,因为他们代表了大多数人追求的真善美,传递着生生不息的正能量。他们值得我们点赞,因为他们的故事标注着时代价值,他们的人生贯穿着中国精神。

(1)结合材料,从“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角度说明盘点“点赞人物”的积极影响(9分)(2)结合材料,从“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角度就如何向“点赞人物”学习提出两条建议。(4分)

驻马店市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终考试

高二政治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50分)1—5 CCBCD

6—10 BDCAB

11—15 ABBBC 16—20 BCBCB 21—25 DADBB

二、非选择题(50分)

26.(9分)(1)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全面深化改革未有穷期,正说明改革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之中。(3分)

(2)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没有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要求我们勇于揭露、承认和解决矛盾。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事物是复杂多变的。解决了一个问题又会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因此,全面深化改革未有穷期。(3分)

(3)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自已否定自已,自已发展自已。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政府带头自我革命正是自我否定、自我发展的内在要求,充分本现了创新意识。(3分)

27.(10分)(1)应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5分)(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要坚持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坚持兼收并蓄,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5 分)

28.(18分)(1)(12分)①文化对塑造人生有重大意义。通过全民阅读这种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有利于不断丰富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3 分)②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凝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力量。加大对公共图书馆、社区书屋、农家书屋的支持力度,保障了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这些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力量的具体表现。(3 分)③大众传媒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人们借助现代通信技术,做到现实和虚拟阅读空间的有机结合。(3 分)④科学文化修养有利于促进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广大市民在收获阅读乐趣的同时,提 升了道德境界。(3分)(2)(6分)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会受到立场、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在评价碎片化阅读的作用时,人们往往是站在各自的立场看问题,从而形成不同的观点。(3 分)②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碎片化阅读由于出现时间比较短,影响了人们对其作用的认识。(3 分)29.(13分)(1)(9分)①盘点“点赞人物”,弘扬他们身上具有的传统美德,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3分)

②盘点“点赞人物”,感受中国精神的洋溢,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分)

③盘点“点赞人物”,传递正能量,弘扬真善美,有利于引导人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全面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3分)

(2)(4分)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或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2分)

上一篇:2022三月学雷锋活动策划方案下一篇:工程硕士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