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孝道的高中优秀作文:恪守孝道(精选10篇)
关于孝道的高中优秀作文:恪守孝道 篇1
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孝,中华人民的美德。
你知道黄香吗?那个只有9岁的孩子,就知道孝敬父母。每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搭蚊帐,扇扇子,让枕头和席子更清凉爽快,把吸人血的小虫扇开,让父母睡得更好;到了寒冷的冬天,就用自己的身体让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让父母睡得更好。
你知道陈毅吗?那个给母亲洗衣服的元帅,陈毅元帅是个大人物,有繁忙的公务在身,但他不忘家中的老母亲。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瘫痪在床的母亲,为母亲洗尿裤,以关切的话语温暖抚慰病中的母亲。虽然陈毅元帅为母亲所做的只是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从这些平常的小事,看出了他对母亲浓厚的爱。他不忘母亲曾为自己付出的点点滴滴,理解母亲的艰辛和不易,知道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他的一片孝心,值得天下所有儿女学习效仿。你知道宋庆龄吗?她孝心至诚,在母亲灵前“饮泣不已”。
你知道毛泽东吗?他接到母亲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昼夜兼程,他抚摸着母亲的棺木放声恸哭,悲痛之中挥笔写下《祭母文》:“吾母高风,首推博爱”。
敬父母关爱帮助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每个儿女应尽的义务,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父母恩情重如山,深似海,人生莫忘父母恩。朋友,我们孝敬自己的父母了吗?我们给了他们什么呢?
其实父母亲想要的真的不多,他们需要的只是我们的孝心和关爱,希望我们在需要时伸出扶助之手。
当父母还年轻力壮的时候,你常回家看看,一句随意的问候“爸、妈,你们好吗?”随意买的宵夜,亲自煮一顿家常的晚餐,陪母亲逛逛街,唠唠家常,帮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这些都能让他们感到欣慰温馨。
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们渐渐长大成人,父母却愈来愈老。我们应该想到儿时父母为我们所做的点点滴滴:父母不厌其烦为我们洗了多少的尿布,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教我们慢慢用汤匙、用筷子吃东西;教我们系鞋带、扣扣子、溜滑梯;教我们穿衣服、梳头发;每天教我们背儿歌,还要绞尽脑汁,去回答我们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古怪问题。当时,父母做这些多么的耐心,多么的温柔,总觉得有了我们再苦再累也是一种幸福。
同学们,人们常说父母恩最难回报。愿我们能以当年父母对待小时候的我们那样,耐心、温柔地对待渐渐老去的父母,体谅他们,以反哺之心奉敬父母,以感恩之心孝顺父母!哪怕只为父母换洗衣服,为父母喂饭送汤,为父母搽搽风湿油,按摩酸痛的腰背,握着父母的手,扶着他们一步一步地慢慢散步……让我们的父母幸福快乐地度过余生。学学陈毅元帅孝敬父母,给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的和谐家庭以安享晚年,那是父母的幸福,也是我们的幸福。
关于孝道的高中优秀作文:恪守孝道 篇2
一.孝的定义及其发展
在中华民族, “孝”的观念源远流长。商殷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孝”字, 就是说在公元前11世纪以前, 华夏先民就已经有了“孝”的意念。在周代的《诗经》中则有“哀哀父母, 生我劬 (qú) 劳”、“哀哀父母, 生我劳瘁” (《诗·小雅·谷蓼》) 的歌咏。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词典《尔雅》下的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 其意思是, “子女好好地事奉父母就是‘孝'”;汉代贾谊的《新书》界定为“子爱利亲谓之孝”, 其意思也是说, “子女好好地爱护、帮助双亲就是‘孝'”。这都是说:“子女好好地事奉、爱护、帮助父母就是‘孝'”。
在西周王朝, 统治者主张敬天、法祖、重德、保民, 重视孝亲尊老、敬贤重德的教化。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要恪守君臣、父子、长幼之道:在家孝顺父母, 至亲至爱;在社会上尊老敬老, 养老尊贤;在国家则忠于君王, 报效朝廷。《礼记·王制》规定, “养耆 (qí) 老以致孝, 恤孤独以逮不足, 上贤以崇德, 简不肖以诎恶”。这就是说, “国家要求供养老人以达到孝, 体恤孤独的人以供给他们的不足, 尊敬贤人以崇尚道德, 简除不肖的行为来消除丑恶”。还规定, 老人五十岁以后, 不再服劳役;六十岁以后免服兵役。有八十岁老人的家庭, 允许一子免服兵役和徭役;有九十岁老人的家庭, 全家可以免服兵役和徭役。以便让其家人安心在家服侍老人, 恪尽赡养老人的义务。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 在尊老敬贤、孝亲养老方面, 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伦理道德观念和基本的规范, 形成孝道文化。《论语》、《孝经》等书记载了孔子在这方面的大量言论, 归纳起来, 有如下几方面:
其一, 提出“孝道, 是道德的根本”。《孝经》一开篇就引孔子的话提出:“夫孝, 德之本也”。这就是说“孝道, 是道德的根本”, 说明“孝”是何等的重要!还说:“夫孝, 天之经也, 地之义也, 民之行也”;“人之行, 莫大于孝”;“教民亲爱, 莫善于孝”等。孔子认为, 为人子女, 孝顺父母, 是天经地义的法则, 是人们应该身体力行的。可见孔子对孝道的看重与推崇。仅有数千言的《孝经》, 以孝为纲, 历陈“孝”应遵守的基本规范, 成为两千多年来的文化经典之一。
其二, 行孝, 首先是要有“敬爱”之心。《论语·为政》里也记载了孔子的许多弟子向他问孝的事情。孔子的弟子子游向孔子问孝, 孔子回答说:“今之孝者, 是谓能养。至于犬马, 皆能有养。不敬, 何以别乎?”这意思是说, 行孝, 不仅是“能养”, 而且首先是要“敬”, 因为“犬马, 皆能有养”, “不敬”, 与“犬马, 皆能有养”有什么分别呢?孔子的另一弟子子夏问孝。孔子回答说:“色难。”其意思是说在侍俸父母时, 还要做得和颜悦色, 要确实出于敬爱之心, 要真心诚意。这两段话都是说, 行孝, 首先是要出于敬爱之心, 要真心诚意。
其三, 对父母的孝, 要坚持大义。《孔子家语》里还记载着这样一个件事:曾参失错斩断了父亲曾皙从吴国觅来的瓜秧, 曾皙一怒之下用大杖将曾子打昏了。曾子苏醒后问父亲:“刚才我犯了过错, 您老教训我, 没累着您吧?”之后回房弹琴而歌, 好让父亲听见, 表示他挨打后没有不适。孔子知道后批评说:“一点小事, 为父曾皙不该暴怒杖罚;而其子曾参也不该委身以待杖罚, 如果万一被父打死, 人们就会指责其父曾皙的不义, 这是大不孝!”这就是说对父母的孝, 一定要坚持大义;有大义, 才是大孝。在共十八章的《孝经》中, 就有专门一章讲“谏诤”, 引孔子的话说;“故当不义, 则子不可以不诤于父, 臣不可以不诤于君。”这就是说, 当父母、君主有“不义”的言行时, 作为子女、臣民一定要“诤”, 要提出正确的意见和建议, 以免陷父母、君主于不义。这就是行孝, 一定要坚持大义!
其四, 关于孝, 孔子还有一句名言:“父母唯其疾之忧。” (《论语·为政》) 这句话的意思是, 为子女者要想想自己生病时, 父母那种忧愁、担心的心情。汉代的马融说, 解释这句话的深意还在于:为人子女者除了因病使父母担忧外, 其他的一切都不要让父母操心, 如为人处世、修身齐家、遵礼守法等大事, 更不要让父母担心。做到了这些也是孝。
其五, 孔子的弟子曾参受孔子孝道思想的启示, 由事亲之孝, 扩展为五伦之孝, 认为做人之道, 除尊敬父母师长、供养侍奉外, 还要洁身自爱, 力争进取;上则尽忠报国, 下则爱人以德。否则:“居处不庄, 非孝也;事君不忠, 非孝也;朋友不信, 非孝也。”儒家之孝, 由父母之孝, 演绎成五伦之孝, 推家及国, 以孝齐家, 以孝治国, 极力推广孝道的教化。
自秦代后, 历代朝廷也都注意从正面导向, 官修正史上都立有《孝义传》, 就是表彰孝子, 让他们青史留名。汉王朝就提倡“以孝治天下”, 选拔官员也把“孝”作为一个基本标准。唐朝时, 参加医学、算学、律学考试的人不用读五经, 但《论语》、《孝经》却不能不读, 类似现代大学的“公共课”;唐玄宗曾亲自为《孝经》作注, 《孝经》也是《十三经注疏》中唯一一部由皇帝注释的儒家经典。
到了宋代, 我国的伦理学说虽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但其间宣扬的孝道, 有的偏离了人伦的基本原则, 在历史上起到了较大的误导作用。
到了清代的康熙、乾隆等, 也极力提倡孝道。他们经常举行“千叟宴”, 颁诏“旌表百岁”, 昭示其尊老敬贤的教化。
我国历代的法令都有类似的规定, 凡需赡养老人者, 官府可以减免其徭役和赋税, 有罪者可以减轻其刑罚;同时都把“不孝”定为十恶大罪之一, 不肯抚养甚至辱骂殴打父母或祖父母者, 都要被官府严厉处治, 甚至处以绞刑和腰斩。
在我国古代的民间, 关于孝道与崇老的文化和习俗, 则有更为丰富多采的内容。就是说, 在我国的封建社会, 孝道作为一个基本的社会问题, 完全纳入了社会道规范和法律规范的范畴, 做到了家喻户晓, 深入人心, 已经发展为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
以致中国人之重孝道, 几乎成了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最大特点。孝作为华夏民族传统的道德观念, 确实是深入民心, 难以动摇。佛教传入中国, 最后也不得不把“无夫无君”的教义改变为“忠孝”的说教;基督教传入中国之初, 也不得不改变“不能崇拜偶像”的诫条, 允许信徒“祭祖”……
二.孝道文化的社会作用
孝道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 发挥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1、修身立德。从个体来讲, 孝道是修身立德的基础。通过践行孝道, 每个人的道德可以完善。否则, 失去孝道, 就失去做人的最起码的德性。因此, 孝道是修身立德的基础。在今天, 倡导孝道, 并以此作为培育下一代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 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和合家庭。从家庭来说, 实行孝道, 可以长幼有序, 亲近人伦秩序, 促进家庭和睦。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家庭稳定则社会稳定, 家庭不稳定则社会不稳定。故此, 中国文化非常重视家庭的作用, 强调用孝道规范家庭。在新时代, 强调子女尊敬和赡养父母, 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
3、治国敬业。孝道推崇忠君思想, 倡导报国敬业。在封建时代, 君与国有时候是同一个意思。据此, 孝道文化认为, 实行孝道, 就必须在家敬父母, 在外事公卿, 致达于国君。虽然其对国君有愚忠的糟粕, 但蕴藏其中的报效国家和爱国敬业的思想则是积极进步的。
4、凝聚社会。孝道的思想可以规范社会的行为, 建立礼仪的制度, 调节人际关系, 从而凝聚社会, 达到天下的和谐安定。孝道思想为封建社会维持其社会稳定提供了意识形态, 为中国的一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5、塑造文化。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 历代都有损益变化, 但孝道的思想和传统始终是几千年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文化之所以能够融合无数外来文化, 其中孝道文化也起了重要作用。中华民族文化之所以经久不衰, 成为古代世界文明延续至今的唯一的古文明, 孝道文化也有其重要作用。
孝道文化作为历史上形成的思想文化, 特别是经过历代封建统治阶级文人的诠释、修改, 已经成为一个极为复杂的思想理论体系, 其消极的一面也是要注意的。主要有如下几点:
1、封建性。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提倡孝道思想在本质上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 并成为几千年来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意识形态。在封建阶级处于上升趋势过程中, 相对于奴隶制来说, 具有进步性。但是, 在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封建阶级处于没落趋势时, 其思想几乎成为封建阶级的最后避难所, 表现出没落性和腐朽性。
2、不平等性。孝道思想中强调的“君臣、父子”关系, 特别是宋代以来强调的“三纲”, 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以及“礼制”中的等级观念, 渗透着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的关系表现为上对下、尊对卑的单向性服从, 虽然也有尊老爱幼的思想, 但长, 永远在上;幼, 永远在下。无论是家庭生活、政治生活还是社会生活, 充斥着等级的不平等的价值观念。
3、愚民性。中国历史上的孝道文化强调“三纲”等愚弄人民的思想, 其目的是为了实行愚民政策。历代统治者也正是在孝道思想的掩盖下, 实行封建愚民政策, 利用孝道思想的外衣为其封建统治服务。
4、保守性。孝道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政治上来说, 在封建社会后期演变成为统治阶级的思想武器, 扼杀创新力量, 强调对圣贤的思想理念的守成;在文化上就是文化守成主义, 不思进取, 给中华民族文化蒙上落后保守的色彩, 即便是在今天, 仍然需要努力肃清其影响。
三.中国孝道文化的传承
由于多种原因, 中国传统孝道文化也曾一度出现了断层, 出现孝道观念淡漠, 亲情冷淡, 甚至发生弃老遗亲, 欺老凌弱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 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经过历代封建统治者及御用文化的“改造”, 已经成为封建统治的意识形态, 随着时代的进步, 其消极作用更为突出, 集中表现在如上述的封建性、不平等性、愚民性和保守性等方面。
第二, “五四运动”以来, 在反帝反封建过程中, 对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内核进行科学的、理性的研究和探讨很不够, 出现良莠不分、矫枉过正的问题。
第三, 长期以来, 我国存在“左”的思想对意识形态的长期影响, 禁锢人们的思想。尤其是十年浩劫, 对孝道文化进行了全面批判和全盘否定, 使人们难以正确对待孝道文化的合理内核。
因此, 中国传统孝道文化出现了一段时期的断层。尽管中国传统孝道文化出现了一段时期的断层, 但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意识形态领域。在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 中国传统孝道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 中国传统的孝道文化具有很强的生命力。现在, 弘扬孝道文化也很有必要性。
首先, 弘扬孝道文化是提高全体国民的基本道德素质, 推动当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提高全体国民的基本道德素质, 是当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 孝道也是形成现代人际关系和谐的价值渊源, 还可以说是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事亲行孝, 历来是做人的根本,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是家庭和睦、社会安定、民族团结的基本要素。孝道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情怀的感情基础和道德基础。古代的孔孟儒学提倡的孝道, 已不仅仅是一种通过行为表现出的人伦道德, 而且还是一种社会性行为, 行孝者对社会公德负责, 肩负着社会责任。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和面临的现实看, 正处在传统走向现代化的转型期, 伴随改革开放的步伐, 旧的道德规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矛盾正日益碰撞、磨合, 重塑与重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道德文化体系和体现时代精神的伦理精神, 是每一个中国人所面临的道德选择。传统孝道文化中倡导的重根源、主入世的精神, 对加强中华各民族的团结、齐心协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起着溯宗归祖和凝聚性的作用。我们应该认识到这是当代社会公民道德教育的最佳切入点和出发点。尽管在当代社会, 人们似乎更加注重社会角色和社会道德, 而不甚重视其家庭私德, 这有其一定的合理性, 但中国古代视孝道为一切道德之基本, 是一种更为深刻而渊源的思想观念, 是一种不宜移易的理念。现在有些人, 父母生前不孝敬, 等到老人死后却大办丧事, 有权有势者甚至圈地筑坟, 车队簇拥, 络绎不绝, 连日宴席, 以显示其能“光宗耀祖”。这决不是什么孝道, 而是借着父母的牌位显示自己的“荣耀”。这种现象是对传统孝道文化的歪曲和渎亵!而通过对这种“孝道”的批判, 也正显示弘扬孝道文化的重要性和社会意义。
其二, 弘扬孝道文化是当今社会现实的需要
在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的今天, 倡导孝道文化也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目前, 我国的老年人口已逾1.3亿人, 约占总人口的11%以上, 尤其是, 我国的老年人口基数大、来势猛。据有关资料预测, 到2025年, 我国老年人口将达2.8亿, 约占总人口的20%, 80岁以上的老年人数也将达2500万人。到那时, 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相当于美国的总人口, 两倍于日本的总人口, 其中80岁以上的老年人也将超过澳大利亚的总人口。可见, 如何安排和解决好亿万老年人的养老问题, 将是我国21世纪的重大战略任务之一。为此, 我们略做分析便知在我国倡导和弘扬孝道文化的重大意义。
孟佩杰:恪守孝道的平凡女孩 篇3
虽然命运对孟佩杰很残忍,但她却用微笑回报了这个世界。
孟佩杰姐姐在五岁那年,爸爸就遭遇车祸身亡,妈妈将她送给别人领养,不久也因病去世。在新的家庭里,她还是没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养母刘芳英在三年后瘫痪在床,养父不堪生活压力,一走了之。绝望中,刘芳英想到了自杀,但她压在枕头下的40多粒止痛片被孟佩杰姐姐发现了。她哀求道:“妈,你别死,妈妈不死就是我的天,你活着就是我的心劲儿,有妈就有家。”
从此,她们二人相依为命,家中惟一的收入来源是养母微薄的病退工资。当别人家的孩子享受宠爱时,八岁的孟佩杰大姐姐就会独自上街买菜了,放学回家给养母做饭。她的个头没有灶台高,就站在小板凳上炒菜,摔了无数次却从没喊过疼。
在同学们的印象中,孟佩杰大姐姐总是来去匆匆。她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替养母穿衣、刷牙洗脸、换尿布、喂早饭,然后一路小跑去上学。中午回家,给养母生火做饭、敷药按摩、换洗床单……有时来不及吃饭,拿个凉馒头就赶去学校了。晚上又是一堆家务活,等服侍养母睡觉后,她才坐下来做作业,那时已经九点多了。
“女儿身上最大的特点是有孝心、爱心和耐心。”刘芳英说,“如果有来生,我要好好补偿女儿。”为配合医院的治疗,孟佩杰大姐姐每天要帮着养母做200个仰卧起坐、拉腿240次、捏腿30分钟。碰上刘芳英排便困难,孟佩杰大姐姐就用手指一点点抠出来。
2009年,孟佩杰大姐姐考上了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经过反复思考之后,她决定带着养母去上大学,在学校附近租了间房子。大一那年暑假,孟佩杰大姐姐顶着炎炎烈日上街发广告传单,拿到工资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养母买她最爱吃的红烧肉。
“我只不过做了每个儿女都会做的事。”不少好心人提出过要帮助她,都被拒绝了,她坚持自己照顾养母。孟佩杰大姐姐的愿望是毕业后当一名小学老师,安安稳稳与养母简单快乐地生活。
在贫困中,大姐姐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打败了种种不幸;在艰难里,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孝心充满每个细节。虽然艰辛一直缠绕着她,可她的笑容依然灿烂如花。同学们,她的孝心值得我们去学习。
高中关于孝道的作文 篇4
孝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古往今來,孝文化在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維繫家庭和睦,增強民族團結,穩定社會等方面,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這些膾炙人口的名言名句,是教育我們要孝老敬親,從小就要對父母、親人百般孝順和愛護,我們幾乎就是背着這些名言名句長大的。幼時,我們一定想:長大后一定要對父母和親人好,可是現在社會上有些人的行為動作令人髮指。我前不久在網上看到一則令人心酸的,又令人髮指的新聞:一位母親親手把兒子撫養大,她的兒子長大了,竟然覺得母親很礙事,便將母親掃地出門。無論颳風下雨,老母親只能一人流落街頭,靠乞討為生。看完后,我憤怒了:怎麼可以這樣?有這樣的兒子還不如沒有,簡直衝破了做人的底線。這名男子的做法簡直有辱我們這個一直以來以孝聞名於世界的中華民族!
當然,世界上也不缺乏有孝心的人。看完下面這個故事,也許你會欣慰多了。
孫朋美,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婦女,只因為她的一片孝心,感動了千千萬萬個山東人。她剛嫁給丈夫時,丈夫就經常生病,以至生活不能自理。婆婆也愈漸年邁,從此,家庭中一切重擔就落在了她一個人身上。她每當幹完農活就趕緊回家,她知道,年邁的婆婆肯定會很擔心。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她無怨無悔地照料着年邁的婆婆和多病的丈夫,風雨無阻地撐起一個家。如今,她把婆婆照料地很好,丈夫的病也有所好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她的臉上充滿了美麗的笑容。這笑容,這孝心,有誰能不感動呢?
孝老愛親,也要我們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傳承一代又一代的美與愛。在平常的生活中,我們也可以盡量為父母做什麼:比如幫他們多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幫他們捶捶背,揉揉肩,不要讓他們操心……這是我們每個子女都應該做的。
关于孝道的作文【精选】 篇5
说到孝,这大概是我国几千年来最温情的一个话题。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孝道的作文,欢迎阅读!
【篇1:感悟孝道】
“百善孝为先。”孝顺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到今:黄香温席、卧冰求鲤、鹿乳奉亲、换肾救母、背母求学……这样的孝亲故事数不胜数。不仅如此,我们身边也正在发生着一件件孝敬长辈的感人故事。我的外婆就是这样的人。
每当双休日的时候,妈妈经常带我去看望外婆。外婆已经年近七旬,两鬓已有几缕银丝,皱纹早已不知不觉地爬满了她的脸。但是每个双休日,外婆都会带上太祖母爱吃的东西,千里迢迢搭公交车去看探望她。太祖母已经是九旬老人了,满头的银发,脸上布满了一条条深深的皱纹,一笑起来一脸的褶子,满口的牙齿几乎掉光了。一见有人去她家,她驼着背,弯着腰,步履蹒跚地向前移动着。一边走一边说:“你们是谁啊!干什么来,来我家偷东西呀……”后面支支吾吾的,凭谁都听不懂。因为太祖母患有老年痴呆症,所以她不认识人。大家只能无奈地摇摇头。可外婆却丝毫不介意,每次一见太祖母,不管是否理睬她,外婆都走过去拉住她的手,亲切地叫道:“姆妈!”而太祖母就呆呆地看了外婆一眼,渐渐地脸上露出一丝微笑,高兴地说:“三媳妇你来了。”可见得外婆经常来服侍她,已经在太祖母的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
我也常常跟着外婆去看望外祖母。每次到了太祖母家,外婆总是先帮太祖母梳头。外婆轻轻地把蓬乱的头发拢在一起,慢慢地梳,还细心地打了一个麻花辫,再盘上去,最后细心地用夹子一个一个地把辫子固定好。太祖母原本蓬乱的头发就变得十分整齐。太祖母显得更有精神了。外婆又把从家里带去的饭和菜一口一口地喂给太祖母吃,把最大的虾剥给她吃。太祖母一边慢慢地咀嚼,一边微微地笑着。待太祖母吃完饭后,外婆又连忙搬来了一把椅子,放到小院子里,扶着太祖母慢慢地来到门前晒太阳。外婆再打来一盆温水,把毛巾先打湿,微微拧干,轻轻地给太祖母擦脸擦手。恰逢邻居走,总是忍不住夸外婆是个孝顺的好媳妇。可外婆却笑着说:“这是我们晚辈应该做的。”
每次跟着外婆的去太祖母家,我都深有感触,也使我慢慢地理解了“百善孝为先”的意思。是啊!我们这些做小辈的就应该要孝顺我们的长辈。外婆就是我学习的好榜样。
【篇2:谈“孝”】 / 10
“笑声惹情也生情,有孝方知家中暖,无孝怎知人间情。”正是那聚首的欢笑,离别的忧伤,让我倍加珍惜亲情的可贵。
孝,是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和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这是民族历史上的佳话。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但事实好象有点相反,历史的宝贵财富并没有得到部分现代人的认同,甚至有的人还要父母来“孝敬”他们,在他们心中只有父母是天经地义要养他们,要为他们做牛做马的观念。只要自己逍遥快活就够了,把他人的苦难置之度外。但他们可否想过十月怀胎的痛苦和把一个小婴儿拉扯大的艰辛,难道这也能让人所忘却吗?如果这些都不能感化他们的铁石心肠,那他们只能得到社会的唾骂和抛弃。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脏,只有一具躯壳立于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价值,更何谈顶天立地、闯出一番天地呢
孔子重孝,“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为人之本。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孝道也占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论语里有很多处都在讲孝道,“父母在,不远游”,“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中国文明史5000多年,“孝”字当头。友情故然可贵,但亲情更可贵,而“孝顺”则是对长辈的关怀或证明。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只要有了孝心,才会有责任感,使命感和善良的品质。孝心让人成熟,长大。我想没有对母亲的孝心,人又怎么能谈得上爱我们这个国家呢。
孝心无价,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要时刻谨记,做人要先做到孝,要把我们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篇3:百善孝为先】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记在中国人的心中。每个家,都有家训、家规、家风,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鞭策,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100族之风!
我家的家风是“孝”,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父母一直告诫我:百善孝为先!
就在前不久,我的姥爷因为疾病需要住院治疗,爸爸妈妈义无反顾的承担起了照顾姥爷的责任。住院期间,妈妈每天要去医院照顾姥爷,帮姥爷擦脸,捶背,翻身。爸爸每天除了接送我上下学,还要精心地为姥爷准备各种有营养的饭菜,给姥爷送到医院,爸爸妈妈就这样一直照顾姥爷到出院。每天吃不好饭,睡不好觉,可他们却从来不说累。爸爸妈妈对姥爷的这份孝心也深深地感染着我,放学回家,我不用爸爸说就先写作业,写完后自己认真检查,收拾好书包;晚上吃完饭,自己洗漱完后上床睡觉。因为我能为他们做的事情还太少,所以只能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让他们为我的事情操心。这是我对他们唯一能尽的孝心。
我们在父母、亲人无微不至的关爱下,茁壮无忧的成长着,我们贪婪的享受/ 10 着他们给予我们所有的爱,他们总那么无私的爱着我们,我们也就习惯的照单全收,我有时也会想:等有一天我长大了一定要给父母买很多东西,可是父亲教育我说:“孝顺不是体现在你能给我们买多少东西,孝顺父母可以是父母下班回到家后你能送上一杯热茶,父母累的时候你能说上一句安慰的话,父母晚上回到家你能端上一盆洗脚水,还有就是能看到你学习成绩进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你的孝顺。”
虽然我们还小,还不能把孝表现得淋漓尽致,那就让我们在学习上努力地进步,努力地向前冲,在生活中尽我们所能的去孝顺父母、亲人,尊敬师长,做一个有孝心的好孩子!
【篇4:孝在我心中】
百行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孝是一首动听的歌传诵至今,孝是我们每个人该有的最基本的美德。
悠悠五千年,长江黄河的滔滔玉液,孕育了多少孝感动天的古老传说。从西汉的董永卖身葬父,东汉的黄香扇枕温衾,三国的孟宗哭笋,到今天的山里女子佘银花三十年如一日的照顾残疾母亲。这样的故事太多太多,他们给予我们心灵太多的震撼和感动,他们是我们心灵的浸润剂。
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些古老的故事已经演变成了一种文化,但是孝不仅死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行动。那么孝到是什么呢?孝是沉香不怕艰难险阻,排除万难一定要救出母亲的赤子之心,孝是许士林为了救母亲磕红的额头,孝是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的远见。
从古至今,孝的故事永不落幕,无论什么时候,孝都不会过时,一个懂得感恩父母的人,才能更好的感恩他人,感恩社会。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脏,只有一具躯壳立于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价值,更何谈顶天立地、闯出一番天地呢?朋友们想一想是谁用虬劲的手臂,为我们撑起一片无邪的天空,没有风也没有雨,是谁赠我们傲翔的双翅搏击长空。我们始终飞不出那一双牵挂的眼神。回想一下吧,来自深夜的一声咳嗽,是否叩醒你们沉睡的心灵,你们是否听到筋络退化的声音,是否听到皱纹肆意绽放的声音,是否听到黑发脱落的哀怨。这就是我们的父母,我们伟大的父母。当我们渐渐长大,已不再需要父母的扶搀。怎可忘记,父母曾因为给我们撑起一片天,背影已变的衰老,憔悴已布满的双眼。
因为孝我们才有了这和谐的社会,因为孝才是我们领悟了生命的真谛。孝不仅是我们应该尽的义务,更应该是我们对父母的感恩和爱。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动人的乐章,那是大树对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蓝天中飘荡,那是对蓝天的感恩。草木非人,皆有感恩,更何况我们人呢?
亲爱的朋友们,我们作为21世纪的青年,时代的骄子,更应该把孝付诸于行动。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我们不要等到父母他们离我们而去的时候才懊悔。有了侍奉父母的心,即使不能终老,/ 10 亦无愧于父母,无愧于天地。
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建筑永恒的孝心,留下生命永恒的奇迹。
【篇5:谈孝】
古人有云;百山孝为先。羊跪乳,牛反哺,知恩知善,孝方为人。的确,作为中国历史悠久,蕴意深厚的美德之一;‘孝’早已成为中国的代言词。
孝道,古亦有道,今亦有孝。古有古人对孝的感知;今有今对孝的回报。孝道,千百年间,流转回荡在各色人物之间。停驻在每个的心里,印刻在每个人的灵魂深处。孝看似无法触及其边,其实似千千万万条小溪江汇聚而成的蓬勃不息的海洋。由身边不起眼的小事拼凑而成的。亦如年幼时期的吴猛,为父不在受蚊虫叮咬之苦,使身为饵,喂饱蚊子,自身却受到数不清的蚊包传来的疼痛。但他仍在笑,是在关为心父亲做的这种行为成功而感到喜悦的吧!
孝,百善孝为先,功名利禄也无其重要。古代孝儿朱寿昌大人曾为寻找多年以前的母亲而毅然放弃奋斗多年的职位,放弃诱人的高官厚禄,一人独自踏上寻亲路。也许,在他的心里任何东西都比不母亲的地位吧。
‘孝’亦为‘笑’当父母不开心时,为父母分忧,使父母快乐是我们身为儿女的本份。‘老菜子’就是我们的榜样,看到父母在大堂上郁郁寡欢的样子,他便开始想办法让父母亲快乐,于是便有了著名的孝事-戏彩娱亲。老菜子真正做到了孝与笑混在一起的‘孝’,他不愧为孝子。
孝,古今皆有,但又各有千秋。古之孝,亦有愚孝。而今更多的是理孝。
孝,在今天更加倍受关注,也更受人们的推崇。如‘最美孝心少年’的举办以及其他一些活动等,活动中那些孝敬父母和长辈的少年们,他们是我们的小榜样,他们值得我们学习。
孝亲敬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传递正能量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需要。
孝要把握当下,如同毛**曾说过-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我们不能等到亲不待时才欲养。
谈孝,让孝住进我们心灵深处;让孝伴在我们的生活左右;深深吸一口那藏匿在我们身边小事中的孝,仔细品味,你会发现其中的甘甜与美味以及那暖暖的笑带来的滋养。
谈孝,让我们尽孝。以小事汇集为浩荡的大海,让生活处在孝亲的暖阳里。
【篇6:百善孝为先】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世界无处不充满“孝”。孝顺父母是我们每个人的事情,从小开始,从点点滴滴做起,这样才能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下去。百善孝为先,这是民族历史的佳话。对于青年来说,孝可能不能那么完美的表现出来,但是我们要尽我们最大努力去诠释它,让他变得更具意义,而不是徒有虚名。
孝,是父母干完活回到家后我们送上的那一杯热茶;孝,是父母累的时候我/ 10 们一句安慰的话;孝,是父母晚上回家后我们端上的洗脚水;孝,是让父母看到我们成绩进步,孝。是父母从犯=我们嘴里得到那一句让人感动得话;孝,是我们能够健康的成长,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对于他们来说也已是对他们的孝。
父母,不奢求我们能够给他们买多少东西,不奢求我们有多有钱,而是我们能够在伤心的时候给他们打一个电话,是我们在外上学对他们报的那一句平安,使我们期中,末考试
成绩单上的前几名,即使没考好,父母还是会鼓励我们,让我们努力,让我们有出息。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
想想父母在家拼命地挣钱,为的是什么?为的是能够让我们过上好日子,能够有个好的学习坏境,能够让我们有出息,能够让我们健康的成长。
为了父母,为了我们这个家。作为高中生的我们,应该付出多倍的努力去孝顺我们的父母。不要求我们给他们买多少东西,就只请我们,在学习上努力地进步,努力地向前;大休你回到家后,给父母洗上一次脚,给他们捶捶背,说说这段时间的进步,聊聊这星期发生的事。这些对于他们来说就已经是孝了。
百善孝为先,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是民族历史的佳话。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去感化父母,孝顺父母:端上一杯热茶,对父母嘘寒问暖,洗洗脚,捶捶背,报上一句平安,学习上的进步。
虽然我们不能够把孝表现的淋漓尽致,但是我们一定要努力地去诠释它,不要让它从我们这里不再是佳话。
孝,是我们永不会忘记的传统美德,是感化心灵的名词。
【篇7:孝道】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所以,心中有孝,才能感悟充满孝心的世界,心存感恩,才能体验生活给予我们的一切;孝心——不一定非得是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激之心;从我出生以来,每时每刻都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中,同时,我也学会了关爱,做有孝心的孩子。
一天,我放学回家,刚进门,就听见妈妈在呻吟,咦?妈妈怎么没去上班?我感觉不妙,奔进卧室,只见妈妈脸色苍白地躺在床上,此刻,我眼睛充满泪花,妈妈微笑着说:“没事,先做作业吧”,“妈,怎么会没事呀,吃药没有?”,“待会吃”我学着平时妈妈的样子,用手摸妈妈的额头,啊!好烫呀!我非常果断的说:“不行,让我来吧!”可是,我的脑海一片空白,该怎么办呢?突然,我想到以前我发烧的情景,于是,我跑到洗手间,用水把毛巾浸湿,拧干放在妈妈的额头上,并把温度计放在妈妈的腋下,忙完一切,我坐在床边问妈妈病情,妈把妈撑起笑着说:“好多了,去学习吧,”但是,此刻我心里涌起一股力量和责任,必须坚守在妈妈的身边。
在等待漫长的十分后,我一看体温计,妈呀!三十九度!我赶紧在药箱里翻出几瓶退烧药,认真地看着说明书,上面写着“饭后服用”,于是我决定先给妈妈做饭。妈妈曾在我发烧是,给我做了面汤,并告诉我,发烧喝面汤比较好。好!/ 10 就决定做面汤,并在汤里下了一个荷包蛋,面汤的香味扑鼻而来,这时,我的肚子开始抗议了,但我忍住饥饿把面汤端到妈妈面前对妈妈说“妈,先喝碗面汤吧。”妈妈激动的点点头,我看了鼻子一酸,心里十分难过,愧疚,我知道,这是由于我平时不懂得关心孝敬而这次让妈妈十分感动。以前把妈妈的爱当作是理所当然的,想想看,我真不应该。我默默的想着。轻轻地舀了一勺汤,用嘴轻轻地吹了几下,感觉不烫时,才喂给妈妈喝。妈妈平时就是这样照顾我的。妈妈服了药睡下后,我一直守在妈妈的身边,给妈妈换毛巾。渐渐的妈妈的烧退了,我这才想起作业还没写,便赶紧去写作业……
第二天我一早起来,就来到妈妈的屋里,问她怎么样了。她说好了,她和爸爸不停地夸我:“我们的孩子长大了,回照顾妈妈了,真是个有孝心的孩子。”我听了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孝”让我真切的体会
到亲情的温暖,奉献的伟大。同时,我也了解“孝”的真正含义——其实就是发自内心的关爱!
让“孝”串连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世界永远充满真情!
【篇8:孝道】
中华美德何其多?以孝为首。百善孝为先,可见孝之重。古往今来,怎样尽孝是人们永远不变的话。——题记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于与父道,可谓孝矣“就是说父母健在的时候,观察他的志向,父母去世的时候,就要观察他的行为,三年不更改父母的为人之道,那么这种行为就可以说是孝了。古时候孝道可谓严格,在如今看来实为不易。但古时尽孝之人却不为少数。古有丁兰,幼年时,父母双亡。因非常思念双亲,便用木头刻了双亲的雕像。但凡有事都跟雕像诉,一日三餐都要敬过双亲再吃,就连出入家门都要禀告。日子久了,他的妻子就对雕像不敬。因好奇便用针扎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竟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时,发现木像眼中含泪,仔细盘问,才知真相,便将妻子休去。
丁兰对了父母的敬爱,让我们感受深重,他对孝做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方,令我们敬佩。
然而,纵观古今。现代人对于尽孝的概念已经不像古时那么清晰。曾经有一个轰动一时的新闻。一名女生,因其酷爱刘德华,此后便辍学去看刘德华的演唱会,甚至为了筹集资金卖房等。之后在一次刘德华的演唱会中,有幸与刘德华合影,但却没有机会告出心声,心里十分落寞。其父却因女儿的“追星”行为,跳海自杀了。遗书中大概内容说:应让刘德华和其女儿见一面,拯救他的女儿。
许多人不能理解这种疯狂的行为。用父母给予的一切,去无私的奉献给一个你喜欢的人,并把父母抛外。这是非常不孝的行为。而她的父亲,最后的希望却是想让女儿被拯救。
虽然这种故事令我们非常沉重,但是现实的世界还有许多需要我们学习的事/ 10 情。八岁的一某女孩,成为了我们学习的模范。5岁时,因生父出车祸身亡,被逼无奈的生母将她送人领养,之后生母也因病去世。然而,生活的艰辛并没就此而止。三年后,养母因病瘫痪,养父因不堪压力,离家出走。之后,8岁的她就一直悉心照顾养母。养母准备自杀,将40多片药片藏在枕头下,却被孟佩杰发现。孟佩杰哭着说:“妈,你别死,你活着就有希望,你就是天。”此后孟佩杰担当起两人生活的困难,只能依靠养母退休的微薄收入。
女孩的坚强和孝顺给现代人的启示不是一星半点,她用行动证明了她对父母的爱!
现代的我们因各种生活的压力和繁琐,常常离开父母却没有办法陪伴他们。只能用金钱去弥补我们的过错。然而,我们却并不知道。对我们何其重要的钱,在父母的眼里却只是一张纸片,他们需要的更多的是精神的关怀,更多是长时间的陪伴。
高中孝道话题作文800字 篇6
传统的“孝道”,单从“孝”字形上看,上面为一老人,下面为一小孩。康殷说:“象‘子’用头承老人手行走,是用扶持老人之走之形,以示”孝“。“孝道”是我国家庭伦理道德的精髓之一,是中国人处理家庭成员关系的行为准则。“孝道”的繁荣和衰减及其实践行为;既有知恩图报的自然天性基础,也有深刻地经济根源。
在古代和解放以前,是因为社会并不存在普遍的社会保障系统,只是在家族,家庭层次上的养老保障。因此,“养儿防老”尽“孝道”的许多内容是家庭保障系统的一种非制度性的安排。子女不尽“孝道”你可状告他们犯有“忤逆”之罪。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前进,特别是现代社会保障系统的逐步完善,现实意义上的尽“孝道”已不在是“养儿防老”的层面上了。
我认为;首先“孝道”不是功利性的。不是买卖,收进多少付出多少,你要明白父母今天付出是没有功利性的,不曾有图回报得到多少。如今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的前提下,“孝道”的表现是多种多样,有时只是一个电话,一句问候,每一次温馨的团聚。
其次,“孝道”是社会道德的基础。谨守“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国人一向视为最高的美德。做人连这个道德都没了,那还有什么德可言? 其实,“孝道”中最难做到的是给老人好脸色,我认为给父母一个好脸色是“孝道”中最基本的“笑道”,也是最难做到的。
关于孝道的初一学生作文 篇7
自古以来,孝道就一直为人们所传扬。孝子是受人敬佩的,因为他们不仅爱自己,更爱他们的父母,还有所有需要他们的人。
孝道的传承是我们华夏儿女一直以来亘古不变的任务。从古代孔老夫子提出要孝敬师长,到现在人们要关心爱护老人,都是孝的表现。
“孝”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无论何时何地,因为孝,总有一些人让人们感动;因为孝,总有一些人被他人感动。我们的生活中也到处存在这样的人,他们为了自己的长辈宁愿舍弃一切。
“卧冰求鲤”是我国家喻户晓的故事。主人公是一位小男孩,他从小就失去了母亲,父亲为他找了一个后母。后母对他非常恶毒,总是不给他饭吃,但他却从不恨他的后母。一天,后母生病了想吃鱼,他的父亲不在家,他也没有钱。于是,小男孩顶着冬日的严寒走到江边给后母钓鱼,由于天气太冷,水都结冰了,小男孩脱下衣服用自己的身体将冰融化。小男孩捕到鱼,不顾自己冻伤的身体给后母熬汤,他的后母被他的孝心打动了。
“知恩知孝方为人”。一个人只有懂得感恩,懂得孝敬才配做人。如果一个人连最起码的孝道,孝心都没有,那么,他将是一事无成的。因为他的自私自利,他的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会使他难以在现代社会在生存和发展。
“百善孝为先”。 一切以孝字当头,一个人如果连孝都没有,那么,诚信,真诚,善良等等都已经与他无关了。就算在冠冕堂皇也是虚假的,试问一个连孝心都没有,连对父母感恩都不会的人,还能渴求他会什么呢?
关于孝道的名言警句 篇8
2.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萨克雷)
3.河里孩子岸上娘。
4.娘痛儿,路样长;儿痛娘,线样长。娘想儿,长江水;儿想娘,哭一场 。娘想儿,长如江;儿想娘,扁担长 。
5.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费孝通
6.开始吧,孩子,开始用微笑去认识你的母亲吧!——维吉尔
7.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8.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9.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歌德
10.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高尔基
11.大孝终身慕父母。唯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轲
12.夫孝者,百行之冠,众善之始也。——《后汉书》
13.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14.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增广贤文》
15.孝是流水,上代截流,下代干涸。——字严
16.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17.孝敬父母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孟轲
18.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19.动天之德莫大于孝,感物之道莫过于诚。——何铸
20.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21.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经》
22.深恩未报惭为子,浅薄不消羞作人。——《格言集锦》
2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24.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25.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26.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27.开始吧,孩子,开始用微笑去认识你的母亲吧!——维吉尔
28.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29.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关于孝道的国旗下讲话 篇9
在演讲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一个礼拜会给父母打几次电话?常说的话是什么?我相信,很多同学和我一样,放假前会打电话告诉他们,他们的女儿要回家了。
最常说的话大概就是:“喂,妈,我还有两天就要回来了,我想吃你烧的红烧肉。”我想问问在座的,有多少人在和父母打电话的时候问过他们最近身体怎么样?
也许你没有办法体会这么一句轻飘飘的话,在他们看来有多么大的温暖。
我们总是一味的向他们诉苦、抱怨、索取,而没有真真切切的关心过他们。
当我们仔细的去观察父母时,会发现父母的举止不再像以往那般利落,声音也不再像以前那么洪亮了。
是谁,把岁月的霜雪洒落在他们的发梢?
是谁,让升腾的雾气模糊了他们黑色的眼眸?
是谁,将生活的重担压在他们瘦削的肩头?
是谁,令他们日复一日劳苦却甘之如饴?
是无私的爱子之情吧,为了我们,父母呕心沥血。
我今年十七岁,我妈妈今年四十八岁,说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感到非常的羞愧,因为我不记得她的生日。
现在的我们,一年年的收着父母给我们的生日礼物,却从来没想过他们的生日是几月几号,我们不问,他们不说,默默承受。
当岁月的痕迹留在妈妈的眼角,当缕缕青丝中赫然掺杂着白发,我不敢相信,也无法接受,我一天天在这里努力长大的时候,他们却在我看不见的地方悄悄地老了,我们在悄然而逝的时间里留下了太多悲伤。
我们慢慢懂得了时间的无情,慢慢懂得了成长的残酷,原来我们的成长,是以父母老去为代价的。
也许我们潜意识认为,他们不会离开我们,但是要知道,成长的代价就是在你还在为了自己的事,而忽略父母的时候,在不经意间时间已经拿着他们那把无情的刻刀,在父母的眼角留下深深的镌痕。
是因为成长,我们懂得了离别;是因为成长,我们懂得珍惜;也是因为成长,我们开始懂得孝顺。
我知道,如果我好好学习,爸妈会开心;如果好好的照顾我自己没有生病,我爸妈在家里不会挂念,会开心;如果我尽自己的努力去做一件事的时候,即使我没有成功,我父母也会开心。
孝,不就是为了让父母开心吗?
一句问候,一声关怀,为父母做一顿饭,为他们买一双鞋,事不在小,因为有爱在里面,一样能让父母觉得欣慰。有爱,有心,有行动,就是孝啊。
诗书立业,孝悌做人。
世界只给我们有限的时间和父母相处,对于父母的涌泉之恩,难道我们不应该涌泉相报吗?
关于孝道的国旗下讲话4
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们:
孝道、孝心、孝敬,孝字,上边是个“老”字头,下边是个儿子的“子”字。意思就是说,当晚辈的应当孝敬长辈。巍巍中华、泱泱华夏。我们的民族自古以来都是崇尚孝道的民族。“融四岁、能让梨”,“香九龄、能温席”。在古代,孔融让梨、黄香温席的故事成为千古美谈。在这天,韩瑜老师为了挽救父亲的生命,毅然将自我的左肾,捐给了生命垂危的父亲,被誉为“大孝女”;大学生孟佩杰“带着瘫痪的养母上大学”,租住房子给予养母悉心照料,被誉为恪守孝道的“最美女孩”。古往今来,感天动地的孝道故事、感人肺腑的孝心楷模,不胜枚举。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父母生我养我教育我,其恩重如山,其爱深似海。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受恩不忘,知恩图报,羊、鸦亦如此,何况我们人呢?仔细回想,夏天那一盘甘爽的西瓜,冬天那一杯温热的牛奶,学习时那一句关心的问候,玩耍时那一声留意的叮咛……父母总是在暗处默默地做我们成长的基石,多少苦累,却从未说过一次。对于如此莫大的恩情,我们怎能不给予回报呢?
我的爸爸是一个单位的办公室主任,我的妈妈是一位小学教师,每一天工作都十分繁忙。每一天下班回来,他们拖着疲惫的身子,既要加班工作,又要操劳家务;既要照顾年迈的婆婆爷爷,又要给我辅导功课。每当我看见爸爸的两鬓又增添了白发,妈妈的脸上又新长了皱纹,我就内心就像针扎一样,感到无比的内疚。爸爸的日复一日的咳嗽、妈妈的一遍一遍的唠叨告诉我:他们累了。他们累了,需要一把椅子坐坐;他们渴了,需要一杯清茶解解渴;他们的心疲倦了,需要一颗真诚的感恩之心去安慰安慰。
生活并非想象中那样完美,父母的辛勤是我们无法体会的,此刻我们虽不能与父母分担生活的艰辛、创业的艰难,但我们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用优异的学习成绩来回报父母,尽自我所能,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来减轻父母的一点负担;我们能够出门时说一声“再见”,进门时抱一个微笑,让爸爸妈妈的心里充满阳光;我们能够动一动手,搬一把椅子给父母歇歇,倒一杯水给父母痛饮;我们能够动一动口,说一句真诚温暖的话语给父母听听,解除他们的疲劳,驱散他们的心病。孝敬父母,其实并不难做到。
关于孝道的高中优秀作文:恪守孝道 篇10
麻涌中学
叶火晋
何淑婷
内容提要:古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论语》是古文教学的经典篇目,《论语》里面的“孝道”内容是中华文化的精髓。现在正是孝道缺乏的时代,学生需要懂得孝道。学生通过学习《论语》中的孝道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养成负责任的社会态度。
关键词:语文、弘扬、论语、孝道、实践
《论语》是语文新课程标准里面规定的文化经典课外读物,选修课程里面也有“文化论著研读”系列,《论语》里面的“孝道”内容是中华文化的精髓。现在正是孝道缺乏的时代,学生需要懂得孝道,通过学习《论语》中的孝道文化,这有利于学生明白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我们学校的学生普遍对文言文不感兴趣,我们从现实孝道缺失的危害入手,让学生先积累感性的知识,然后再回到《论语》中,专研《论语》中的孝道文化,通过查找资料,老师讲解,以及互相合作学习、利用互联网学习;开展调查与考察活动,从《论语》中吸取智慧,从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养成负责任的社会态度。
一、选编校本教材《论语·孝文》
《论语》一共二十章,其中17次出现“孝道”,我们按照《论语》章节的顺序,把明显与孝道有关的内容摘录下来,给出对应的翻译,编成校本教材《论语·孝文》,让学生人手一份,在规定的时间熟读成诵。教材如下:
1、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李泽厚·论语今读·三联书店2008年版P27)
翻译: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2、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李泽厚·论语今读·三联书店2008年版P33)
翻译:孔子说:“年轻人应该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认真诚信,广施爱心,亲近仁人志士。能轻松做到这些,才可以从事理论研究。”
3、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李泽厚·论语今读·三联书店2008年版P33)
翻译:子夏说:“看重实际的德行,轻视表面的姿态;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4、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李泽厚·论语今读·三联书店2008年版P36)翻译: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
5、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李泽厚·论语今读·三联书店2008年版P38)
翻译: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6、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李泽厚·论语今读·三联书店2008年版P53)
翻译:孟懿子来问怎样尽孝,孔子说:“不要违背礼。”樊迟替孔子驾御马车,孔子告诉樊迟说:“孟懿子来问我怎样尽孝,我答复他不要违背礼。”樊迟说:“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在人间的时候,你要尽孝道,不要违背礼,一切都要依照礼来事奉父母。父母去世的时候,从预备的棺材、入殓、出殡,以及选择地方埋葬,整个过程都有都要合乎礼。父母亲死后要祭祀,祭祀的时候,用什么样的祭品,也都有一定的规定,不能违背礼。”
7、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李泽厚·论语今读·三联书店2008年版P54)翻译:孟武伯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子),父母只担心他生病。”
8、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李泽厚·论语今读·三联书店2008年版P56)
翻译:子游询问孔子孝道,孔子说:“现今的孝道,只是说能够奉养父母,(但这样是不够的,因为)对狗或马也能做到饲养它们,如果对父母不诚心孝敬,那么和饲养狗、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9、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李泽厚·论语今读·三联书店2008年版P57)
翻译:子夏问什么是孝道,孔子说:“在父母面前,始终和颜悦色很难。有事情,年轻人去帮着做,有了酒饭,让长辈吃,难道这样就是孝吗?”
10、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李泽厚·论语今读·三联书店2008年版P70)
翻译:季康子问:“要使百姓严肃认真、尽心竭力和勤勉,应该怎么做?”孔子说:“你对待百姓的事情严肃认真,他们对待你的事情也严肃认真;你孝顺父母,慈爱幼小,他们就会对你尽心竭力和勤劳努力;你任用德才兼备的人,教育能力弱的人,他们就勤勉。”
11、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李泽厚·论语今读·三联书店2008年版P71)
翻译:有人问孔子:“你怎么不去从政?”孔子说:“以《书经》看法来说,人处在家庭之间,能带领家人正心修身,就是为政了。何必非要求个一官半职,才叫做为政呢?”
12、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李泽厚·论语今读·三联书店2008年版P126)翻译:孔子说:“如果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13、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李泽厚·论语今读·三联书店2008年版P241)
翻译:孔子说:“禹,我对他是无话可批评的了。他自己饮食菲薄而尽心孝敬鬼神。自己衣服恶劣,而讲究祭服之美。自己宫室卑陋,而尽力修治沟洫水道。我对他真是无话可批评的了。”
14、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李泽厚·论语今读·三联书店2008年版P258)
翻译:孔子说:“在外面事奉公侯大臣,在家里事奉父母兄长,丧事不敢不尽力而为,不为酒困扰,这些我做到了吗?”
二、安排课时让学生熟读成诵
人们往往对自己熟知或了解的东西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因此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弘扬《论语》中的孝道文化,那么熟读成诵就是有利于学生能认真去学习并理解孝道文化的有效途径。学生在知道有这些内容的情况下,对老师讲解《论语》中孝道文化知识就会更积极。
清末教育家王筠《教童子法》介绍一种连号法:第一天背诵一段,第二天背诵一段,将第一天的内容,合起来背诵,第三天再背诵一段,复习前两天的,再合起来背诵,以此类推,一直增加到第十一天,则除去第一天的,只背诵前十天的,再学新的内容。这种循序渐进、不断反复的方法有利于学生温故而知新,再结合所授课班级学生的特点,做出以下的安排:
用三个星期的时间,让学生将《论语》中关于孝道文化的内容熟读成诵并理解,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运用于自己的实际生活,发挥中华文化精髓“孝道”文化的巨大作用。
前两个星期的任务是熟读成诵:首先,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先是全班集体大声、准确、清晰地朗读。这主要是利用早读晚读时间,每次都将校本教材《论语·孝文》的内容(14段话)大声朗读。接着,让学生自由低声诵读,边读边体会。第一天只要求背诵一段。在上课的时候,利用课前五分钟,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趁热打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分析《论语》中的孝道文化。在能背诵的基础上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记忆,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第二天也要求背诵一段,同时也复习第一天所学的,两段结合起来一起背。第二天在课上讲解要求背诵的第二段,第三天以此类推,到第十四天,将所有的结束,让学生达到脱口而出,理解深入的程度。
第三个星期:最后,在熟读成诵的基础,第三个星期,反复朗读,在课堂上组织一次背诵比赛。这样反复刺激学生的记忆,有利于其巩固。随后,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收集与“孝道”文化先关的信息、资料,进一步理解“孝道”文化并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孝道”文化的具体内容。
三、分析《论语》中的孝道思想
经过三个星期的熟读成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论语》中的孝道思想,避免了凌空蹈虚的说教,加深学生理解《论语》中的孝道的核心思想。
《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共20章,很多内容都与孝道有关,由此可见“孝道”的重要性。表面上看,《论语》中关于“孝道”的论述较为凌乱,实际上《论语》中“孝道”的思想体系是系统的。
1、“孝道”是“为人之本”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李泽厚·论语今读·三联书店2008年版P27)这段话的意思是“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欢触犯上层的人,是很少的。不喜欢触犯统治者却要带头叛乱的人,从来没有过的。君子致力于事情的根本,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就有。孝悌应该是仁道的根本吧?”仁是孔子提倡的道德的最高境界,正因为“孝道”起着维系着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因而“孝道”可以看作是仁的根本。
孔子还反复强调“孝道”的现实意义,“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从而证明,他认为“孝道”是“为人之本”,只有“孝道”才能提高年轻人的自身素质,从而使社会安稳发展。
2、“孝道”是真情实意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李泽厚·论语今
读·三联书店2008年版P56)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供养父母没有尊敬之心,那么就和养犬马没区别。孝心应该是发自内心,脸上应该是和颜悦色的。“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李泽厚·论语今读·三联书店2008年版P57)最好的“孝道”不容易做到,不仅是在物质给予保障,而且出自内心而使父母的精神愉悦。
3、“孝道”的表现形式
第一是不让父母担心。“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李泽厚·论语今读·三联书店2008年版P125》)父母尚在,不远游,因为父母会牵挂,如果非得远游,要有具体的方向。“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这句话可以由两种理解,一种理解是长大了自己要照顾好自己,一旦生病,父母会为你担忧,这就是不孝;另一种是自己染上了恶习,让父母为此而蒙羞,这是大不孝。由此看来,父母最爱的人就是自己孩子,因而作为孩子的我们,要把自己照顾好,身心健康,那么才能解决父母之忧虑。
第二是以礼待父母。“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李泽厚·论语今读·三联书店2008年版P53)孔子认为对父母尽孝,一定要遵守礼节,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尽孝。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礼仪来表达。家是人礼仪培养的起点,也只有对父母有礼,才能做到走出家门后有礼。
第三是正确对待父辈的言行。当认识到父辈精神、品性是正确的,那么则要“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例如父辈积累的宝贵知识和精神财富,不随便改变,这就是“孝道”,好的精神文化即便父辈不在也要继承。然而,父母不是圣人也会有犯错的时候,这时该怎么办?“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这时应该先听父母讲完,不要打断,接着委婉地指出父母的不足,即便是遭到父母责骂与殴打也无怨言,仍侍奉双亲,这就是孝道。
给学生理清楚《论语》中孝道文化的思想体系,在完整的思想框架指导下,更有利于学生去理解孝道文化。
四、安排时间让学生作社会调查,通过采访、在网上搜集信息、查阅书报以及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去了解社会的孝道现状。
(一)社会调查
学生在课堂上对《论语》中孝道文化的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了使他们进一步了解孝道文化对当代高中生以及当代社会的意义,考虑到条件的限制以及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那么就在语文课上介绍几种常用社会调查方法并指导学生操作方法。
大部分学生在了解的情况下对《论语》中的孝道文化很感兴趣,班上的学生分成八个小组,在为期三个星期的课余时间到图书馆去查书看报做摘抄,有的小组成立采访队在校内校外进行采访,并利用周末上网搜集相关的信息资料,在大家团结协力的努力下,搜集到的资料(以下是摘取的部分):
2012年7月16日《人民网》报道:一组北大校长周其凤回湖南浏阳老家给母亲祝寿的照片在网上传播。图中,周其凤跪在90岁老母膝前,母子相拥痛哭。据了解,13日是周母的90岁大寿,周其凤回到家乡,为母亲祝寿。儿子给母亲下跪人之常情,网络一传引起大家关注,这是为何?
2012年5月13日《中国青年网》报道:老太太半夜想见儿子,竟说自己“快不行了”。老太太今年63岁,40岁时丈夫去世后,就一个人拉扯着儿女,后来孩子们相继结婚,家里只留下了老太太一人。平时,儿女们都忙于工作,很少去看她,电话也不多以致老人精神上的空虚。
2012年8月27日《中国青年网》报道:8月23日,在乌市新民东街宏大广场附近,一名年轻女子手推、脚
跺同行的中年女子,当路人上前劝阻时竟得知,两人是母女关系。“女孩子还凶巴巴地说,‘谁劝,我打谁’,最后大家纷纷指责她,她扔下母亲就走了。”大家在指责女孩对自己的父母如此无礼那是人之常情,事后有谁会去想想究竟是什么影响着这女子由此为人所不齿的行为?
还有报道:独居老人在家过世,几天后才被发现。这是发生在杭城的悲剧。
根据采访了解到:空巢老人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病,其根本原因是与子女分开后,感觉自己丧失了爱和归属感。尤其是失去老伴的独居老人,这种感觉更强烈。
《跪羊图》、《乌鸦反哺图》告诉我们自然界的动物都懂得感恩父母,那么作为儿子给父母下跪本是很平常的事,在众人眼里却不可以思议,再结合搜集到的多起“不孝”事件,那么一个严峻的问题浮出水面,孝道文化的缺失严重。
(二)分析孝道失传的原因以及危害
1、孝道失传的原因
为什么在这个物质极为丰富,科技极为发达的现代社会,孝道却被许多人所遗弃?
(1)社会环境影响。①在市场经济影响下,西方文化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渗透以致人们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甚至在处理自己与父母关系时也不例外,就会出现很多关于孤寡老人子女多,却无人照管的状况。②在西方价值观的影响下,思想方法与思维方式呈现出多元化,其中一些不良因素影响家庭和谐。③国家对“孝道”文化不够重视,长时期没有对有违孝道的行为作明文规定,所以那些不孝敬父母的人没受到法律的惩罚,从而更加猖狂,以致孝道失传更为严重。
(2)家庭教育的失职。①父母只重视孩子的成绩,追求孩子物质上的满足,导致一些孩子认为只要成绩好而不可一世,一些孩子成绩不好而很自卑甚至自杀。家长对孩子的溺爱,以致出现“尊老不足,爱幼有余”的现象。②对于父母自身,没有做出传承“孝道”文化的模范以及教育孩子孝顺父母,以致子女有样学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所以言行身教至关重要。
(3)学校教育的缺失。在应试教育的强压下,学校只看重学生的成绩,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学生的德育教育,以致出现许多成绩优秀却道德败坏的社会败类,例如这个地沟油、毒奶粉、苏丹红,都是高学历的人研制出来的。
(4)青少年自身原因。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心理成长阶段,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不成熟,自我意识不强,自控能力差,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
2、孝道失传的危害
(1)子女不孝,老人生活没保障,家庭不和谐。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人也日渐长寿,人口向老龄化方向发展,老人年纪大,不能自食其力,那么就需要子女的照顾,而“孝道”文化缺失严重,这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据2006年2月8日黑龙江报业集团的《生活报》以及各大网站报道,“农村半数儿女对父母麻木”。这些老人对儿女多有抱怨,但大多不忍心将儿女告上法庭。出人意料的是,这些老人的儿女生活水平至少高于父母几倍乃至更多。
在物质上都没能满足父母,更别提精神上的慰藉,子女不孝,以致父母抱怨,家庭极其不和谐。(2)孝道失传,扰乱社会秩序。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如果连生养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那么他的为人就可想而知了。他说为朋友好,那都是假的。没有孝道,在一个假情假意的社会里,人与人缺乏温暖,社会就混乱成一团。孔子说,孝是仁的根本,是一切的根本。
(三)弘扬《论语》孝道文化从自身做起
根据搜集的资料与信息,可知当今社会的“孝道文化”缺失严重。”孝道文化的缺失,不仅影响一个家庭,甚至影响社会的稳定,直至阻碍国家的发展。因此,作为个体的我们就应该为弘扬中华的优秀文化而义不容辞地做出贡献,高中生正是祖国的后备力量,因此从现在开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直至影响周围的人。
我们可以坚持:第一,尊重自己的父母。不管父母知识文化的高低,他所说的话对或错,我们都应该尊重他们,因为是长辈,他们是世界上最爱你的人。不要因为父母文化水平低而瞧不起他们,连自己父母都瞧不起的人,绝不能成什么大事。要是父母说的不对,也不能立即反驳,应该虚心听,等父母讲完,才说明自己的看法。第二,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高中生都是消费者,暂时不具备赡养父母的经济能力,那么是不是就不用孝敬父母呢?其实,高中生大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父母倒杯水,一碗饭,捶捶背,打个电话,一个微笑,孝在不言中,家庭关系更加和谐。当我们一味从家里汲取一切的时候,是否想过也为家里贡献什么。第三,孝并非唯命是从。对于古老的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论语》中也会有过时的东西,把孝道引向对父母的唯命是从,是古代孝道的最大弊端。在当今的法治民主时代,应当把民主和法治的精神作为行孝的前提。在具体的实践中,主意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
五、高中语文教学弘扬《论语》孝道文化的意义
古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论语》是古文教学的经典篇目,对《论语》的研读可以直接提高高中生古汉语的水平。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孝道虽是产生于我国宗法制度下,由于它在维系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方面有积极意义,时至今日仍有其应有的社会价值。鉴于当今社会孝道文化缺失严重,学校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弘扬《论语》中的孝道文化,具有提高语文素养,更有维护社会稳定,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一)弘扬《论语》孝道文化,有利于提高个人修养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而“育人”是最重要的。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学校忽视育人的教育,此时在语文教学中倡导为时不晚。孔子把“仁”作为个人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把“爱人”作为道德的根本要求,把“天下归仁”作为最高的社会道德理想。“仁”,就是人与人的关系,人对人的爱,由对父母之爱、兄弟姐妹之爱,进而推及对他人之爱。
(二)倡导孝道有利于家庭和谐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只要每个家庭和谐了,社会和谐就有了基础。现在的90后,“万千宠爱集一身”,习惯汲取,不习惯付出。此时,提倡弘扬孝道文化正是时候,要让高中生明白和谐的家庭指各个家庭成员各尽自己的道德义务,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让他们知道孝是家庭内部双向的,既有父母的对子女的关心,也有子女对父母尊敬与赡养,而子女对父母的赡养关系到家庭的和谐。当前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使得老人赡养问题成为当代家庭矛盾的焦点。
(三)倡导孝道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在我国老龄化速度加快,社会保障机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倡导孝道有利于调节人际关系,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家庭与社会的和谐。如果对体弱多病、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不关心、不赡养,就会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高中生是国家的希望与力量,对于当代社会文明建设,发扬爱国主义,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积极意义。孝道的失传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重视,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3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法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
者问候老年人。这也被媒体解读为“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不常看望老人将属违法。弘扬《论语》孝道文化是语文老师教书育人的分内事,也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应常抓不懈。
参考文献:
1、李泽厚·论语今读·三联书店2008年版
2、梁启超·论儒家哲学·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
【关于孝道的高中优秀作文:恪守孝道】推荐阅读:
《恪守孝道 吾辈先行》演讲稿10-06
关于孝道06-14
关于孝道的开场白50字10-22
孝道高中作文11-12
小学生关于孝道演讲稿11-11
为孝道的作文05-11
写孝道的作文06-15
与孝道的作文06-21
变味的孝道作文09-30
孝道的学生作文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