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检查方案

2024-08-15

监督检查方案(精选8篇)

监督检查方案 篇1

正蓝旗供电分局2018年监督检查工作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要求,坚定不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结合盟局纪委工作要点,扎实推进纪检监察工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紧紧融入企业发展建设的全过程,聚焦中心任务,以强化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为重点,以严明党的纪律、加强作风建设为保证,全面推进分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的各项工作。

二、工作措施

(一)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推进惩防体系建设

1.继续严格贯彻落实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各项规定,签定党风廉政责任状,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各项组织实施工作,党支部要紧紧围绕责任分解、责任考核与监督、责任追究等关键环节,加强领导,各司其责,密切配合,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做到责任明确、考核到位、追究有力。

2.规范和完善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规范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评价体系。加强检查和考核,将检查考核结果 作为对领导班子总体评价和环节干部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形成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

3.加大责任追究力度,严肃责任追究,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敷衍塞责、不抓不管,造成不良后果和恶 劣影响的要综合运用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等手段追究责任。

4.紧紧围绕集团公司和上级纪委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总体部署,紧密结合分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按照监督、执纪、问责的根本职责和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的新要求,认真履行纪检监察部门抓党风廉政建设的监督责任,着重构建不想腐的教育预防机制、不能腐的制度保障机制和不敢腐的惩处问责机制。

(二)继续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四风”

全局上下要继续紧紧扭住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放松巩固作风建设成果,要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从具体问题抓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建立健全制度规定,强化制度硬约束,提高制度执行力加强日常管理,纠正打折扣、搞变通行为,坚决防止反弹。各级领导干部要把自己摆进去,紧密联系思想、工作、生活实际认真对照检查,带头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所属各部门负责人以身作则,改进作风,带头严格遵守国有企业领导人员 2 廉洁从业各项规定,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三)抓好廉洁宣传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1.继续认真抓好党纪政纪法规教育、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教育和警示教育,创新教育形式和载体,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岗位廉洁教育和廉洁风险教育,组织党政纪领导干部讲党课、组织参观警示教育活动室、观看警示教育纪录片、开展警示教育大会、组织环节干部及以上党员党规党纪考试、组织全体党员学习考试等,不断提高、增强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一致,进一步提高贯彻执行党的政治纪律和集团公司、上级纪委重大决策的自觉性,促进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2.认真组织开展好每年的“反腐倡廉教育宣传月”活动围绕活动月主题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化的廉洁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创新各种宣教载体,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认真学习。

(四)加强监督检查,推动重点工作的贯彻落实。

1.扎实开展各项专项治理工作,逐步建立健全专项治理工作的长效机制,努力为企业的经营稳定发展创造和谐环境 3 继续加强治理违规公务用车、“吃喝不正之风”专项治理、节假日期间违规发放节礼等专项治理工作。

2.加强对重点工作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坚持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确保监督机制常态运行,确保2018年各项任务目标的圆满完成。

3.加强对关键岗位、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加强对重大决策及其程序合法性、合规性的当期监督。进一步强化对国有资产运营、产权交易对外投资、项目建设、选人用人等重要环节和敏感部位的监督;强化对下属部门执行的监督力度。

4.加强对企务公开、党务公开的监督检查。按照上级企务公开和党务公开实施意见要求,继续建立健全公开机制,畅通信息渠道,落实保障制度,充分利用现有媒介,借助多种手段实施公开,增强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切实保证党员和职工群众在企业管理中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建议权,使企务公开和党务公开真正成为基础性、常规性、长期性的工作制度和任务。

(五)加强效能监察工作,确保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1.推动开展效能监察工作的规范化、普及化和经常化。按照效能监察实施方案,结合企业实际紧紧融入到中心工 4 作。针对企业管理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每年选立亟需去做、又能做得到的监察项目选题立项。组织实施效能监察项目前,要进行监察项目规程、相关专业知识、法律法规和企业管理制度的培训。选立的监察项目于3月底前上报盟局纪委审核备案。

2.进一步规范招投标工作,加大跟踪检查力度,切实解决违反规定招标问题,完善招标监督操作规程,防止“暗箱操作”。重大招投标合同必须报盟局审核备案,招投标活动必须向盟局报告,并由盟局纪检监察、综合物资、审计与法律等部门审核批准。定期进行现场全程监督,坚决防止暗箱操作,保证工程、设备质量,提高企业效益。

3.进行效能监察的跟踪督导。2018年,选立房屋类中小修项目作为效能监察立项题目,着重对企业基础设施经营管理情况进行效能监察,以促进企业对房屋类中小修项目各环节的监督管控,提高企业效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六)加强信访及案件查办工作

1.建立健全信访举报工作制度、畅通信访举报渠道,设立举报电话和举报箱,对实名举报和有具体举报线索的匿名举报要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交代。将违规违纪现象扼制在萌芽状态。同时,对存在与举报事实不符且具有恶意污蔑被举报人的举报件,核实了解后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调查 5 结果。紧紧围绕职工反映的“热点”问题、工程建设领域、营业抄核收和用电检查领域、综合管理等容易滋生腐败现象的重点部位重点关键环节来发现案件线索。

2.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坚持有案必查,一查到底严肃查处领导干部滥用职权、商业贿赂案件、严重侵害群众利益、失职渎职、严重违反政治纪律和组织人事纪律等案件坚持把查案、教育、建制紧密结合起来,继续推行和完善案件通报和“一案两报告”制度,加强发挥案情通报的教育和震慑作用,增强办案工作的主动性和前瞻性,以达到查处一起案,警示教育一大片的目的。分析总结典型案件的发案特点和规律,查找经营管理中的漏洞和制度机制方面的原因,协助有关单位和部门建章立制、堵塞漏洞,从源头上惩治和预防腐败。

3.凡是经过集团党委和上级纪委交办、批转的涉嫌违纪违规案件,要及时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核实了解,精细化查办案件,使违规违纪得到及时处理。各经营管理层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发现的涉嫌违规违纪行为,各子公司和基层党组织要敢抓敢管,各职能部室在赋予责任强化监督的同时向经理办公会、董事会报告,凡按程序移交到组织的涉嫌违规违纪案件,集团纪委将做到敢于担当,勇于负责,一查到底。

(七)切实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加强纪检监察组织机构建设,全面落实《关于加强纪检监察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党总支、党支部的,委员中要有纪检委员。继续在下属企业中配备完善纪检监察员,并加强业务方面的培训学习,做到优化自身建设,严明五项纪律,努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监督检查方案 篇2

一、目的意义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重要内容, 涉及范围广、受益群体大、管理和服务环节多, 政策实施效果事关我国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 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大局。要通过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监督检查, 为规范高效廉洁实施补贴政策, 维护广大农民群众和企业的合法权益提供保障, 为进一步完善政策运行机制, 规范操作程序提供支撑。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要切实强化责任意识, 努力健全组织领导体系, 扎实开展监督检查的各项工作。

二、重点内容

按照《2012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要求, 重点检查补贴运行操作关键环节制度规定的落实情况以及主要工作的开展情况。

(一) 补贴机具确定情况。

加强对补贴机具确定工作的监督检查, 确保补贴机具范围确定的科学性、合理性。严禁采取不合理手段保护本地区落后生产能力, 确保补贴种类范围内, 凡是列入国家或省级支持推广目录的产品都有资格享受补贴。严禁将不属于国家或省级支持推广目录的机具纳入补贴机具种类范围, 严禁县级农机化主管部门随意缩小补贴机具种类范围, 坚决杜绝省域内补贴机具品目在市、县之间不一致的情况发生。

(二) 补贴额确定和补贴机具价格情况。

加强补贴额确定工作规范性审核, 重点检查各省 (区、市) 非通用机具分类分档的科学性, 省级补贴额一览表不注明企业名称和产品型号的规定是否落实, 是否存在某类机具补贴额过高, 以及同类机具补贴额在省域内是否保持一致等。加强对补贴机具售价情况的监督, 严禁趁机乱涨价, 重点查处同一产品在同一时段, 补贴后价格高于不补贴价格的情况。对于乱涨价导致农民和诚信企业利益受损的, 一经查实立即取消产品补贴资格或经销补贴产品的资格。要及时搜集省域内所有补贴机具的销售价格, 为补贴额调整确定工作打好基础。

(三) 补贴受益对象确定情况。

全面核查补贴受益对象是否为符合《意见》要求。深入检查县域范围内申请补贴人数超过计划指标时, 农机化主管部门是否采取公开摇号等农民易于接受的方式、公平公正公开地确定补贴对象, 优先补贴对象是否符合规定, 补贴对象公示是否到位等。对于与《意见》精神不符, 在确定补贴对象时存在优亲厚友、吃拿卡要、索贿受贿等行为的, 一经查实, 严肃处理。

(四) 补贴机具经销商管理办法落实情况。

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农机购置补贴机具经销商监督管理办法》的各项规定, 全面开展补贴机具经销商确定、发布及农民群众知晓情况的检查。严厉打击收取农民身份证集中代办补贴购置手续、故意发布不实信息误导农民先行购机、有预谋有组织地倒卖补贴机具等行为。严查拆解销售成套机具设备骗取高额补贴、利用信息不对称销售低质残次产品、采用各种方式套取骗取补贴资金等行为。要视补贴机具经销商违法违规情节, 给予警告、限期整改、永久取消经营资格、列入黑名单、追回补贴款、建议吊销营业执照等处罚。

(五) 补贴机具质量情况。

制定2012年补贴机具质量监督检查方案, 加强在用机具质量调查。检查内容包括补贴机具鉴定是否规范, 国家或省级支持推广目录评审工作是否公正, 机具质量保障和售后服务承诺兑现是否有效, 质量监督投诉电话使用是否畅通, 以及机具质量问题协调处理是否及时等。

(六) 补贴操作方式创新试点情况。

今年部分省份经批准开展补贴资金结算级次下放、全价购机后凭发票兑现补贴等试点。为确保试点工作有序有效进行, 推进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操作方式创新完善, 要深入了解试点工作进展及效果, 科学分析试点利弊, 全面总结试点经验, 合理提出意见建议。检查内容包括各地创新试点方案细化情况, 结算级次下放试点情况, 全价购机后凭发票领取补贴试点情况, 部分农机品目在省域内满足所有农民申购需求补贴情况, 生产企业直销配送农机产品服务情况, 以及前述几种试点综合运用情况等。要严肃查处未经批准擅自改变既有操作方式的行为。

(七) 补贴信息公开情况。

全面贯彻落实《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 (农办机[2011]33号) 各项要求, 促进农民群众的信息知情权、机具自主选择权和价格谈判权落到实处。重点检查公开内容是否完整, 公开渠道是否通畅, 公开形式是否有效, 以及公开时间是否及时等。

(八) 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和落实情况。

按照《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机购置补贴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意见》 (农机发[2011]4号) 和《财政部关于切实加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监管工作的通知》 (财农[2011]17号) 精神, 加强补贴政策实施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和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主要包括补贴政策实施风险预警、纠错整改、内外监督、考核评价和责任追究等制度体系建设情况, 补贴政策实施廉政警示教育、培训督查、廉政责任书签订等配套措施制定落实情况, 年度监督检查方案制定实施情况, 会同财政、纪检监察等部门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情况, 各类举报投诉查处情况, 对失职渎职、违法违规公职人员行政问责和调查处理情况, 以及对违法违规企业及相关责任人的查处情况等。

(九) 补贴资金使用情况。

加强补贴资金使用合规性、有效性等方面的检查, 主要包括补贴资金的拨付时间、发放程序、补贴对象和机具的真实性与一致性、补贴标准、结算方式、结算进度等, 坚决杜绝挤占、截留、挪用补贴资金等行为, 严厉打击通过暗箱操作、串通合谋骗取套取补贴资金等行为。

(十) 举报投诉查处情况。

加强对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设立和公布的补贴投诉电话使用、举报投诉处理等情况的调查, 围绕举报投诉登记、调查处理、办理时限、举报人满意度等方面开展检查。各地要结合近年来电话抽查、举报投诉问题和线索, 深入开展专项核查。

三、检查安排

结合补贴政策实施绩效考核, 分时段采取专项督查、购机户抽查、创新试点评估等方式开展监督检查工作。视举报投诉情况, 分区域、分层级进行查处。

(一) 专项督查 (3-5月、8-10月) 。

在补贴政策实施的关键时期, 成立督查组到基层实地了解补贴政策实施情况。督查要采取面上检查和定点抽查相结合、明察与暗访相结合、了解新情况与核查问题相结合、检查与座谈相结合等方式进行, 对近年来举报投诉多的省份进行案件查处情况回访式调查。

(二) 购机户抽查 (5-9月) 。

农业部农机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要利用全国农机购置补贴管理系统, 对补贴政策实施情况进行随机抽查, 抽查数量不低于500个县5000个购机户, 并及时提交电话抽查报告。发现调查情况与系统记录不符的, 农业部将进一步跟踪调查, 了解实情, 找出原因, 对存在问题的, 要追究相关单位或人员责任。各地要从实际出发, 积极开展基层调研随机抽查、电话抽查, 对发现的问题要一查到底, 严肃处理, 并将有关情况及时报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

(三) 创新试点评估 (9-10月) 。

通过实地检查、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专家研讨等形式, 对2012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创新试点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为进一步完善补贴操作运行机制提供依据。

(四) 举报投诉调查 (全年) 。

农业部将会同纪检监察、财政等有关部门, 对线索清楚、问题严重、影响面广的举报投诉, 联合进行查处。各地对农业部等有关部门批转的举报投诉要迅速调查核实, 并负责查处本省域内的举报投诉案件。对部、省两级督查、抽查过程中发现的线索和问题, 要必查必纠。要始终保持对违法违规行为的高压态势, 对查实的案件, 视情形采取取消补贴资格、追回被骗被套资金、行政问责、党纪政纪处分、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等多种措施, 对责任企业或违法违纪人员严惩不贷。

四、组织领导

农业部成立2012年农机购置补贴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 驻部纪检组监察局局长董涵英任组长, 农机化司副司长胡乐鸣、财务司副司长秦维明、驻部纪检组监察局副局级监察专员岳金凤任副组长, 成员由驻部纪检组监察局、财务司、农机化司、农垦局有关人员组成。

监督检查方案 篇3

【关键词】 全身骨扫描检查;鼻咽癌;骨转移;分化程度

鼻咽癌是一种高发肿瘤,并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约为2到3倍[1]。在临床诊断过程中,鼻咽癌会发生骨转移,因此有时会造成漏诊问题的出现。因此早期的检查对于鼻咽癌患者的治疗以及预后都会产生较大影响。全身骨扫描检查与CT、MRI检查或者X线检查相比,灵敏度更高,可以更快发现患者的病变情况,在临床上具有较大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我院于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40例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为23例,女性患者为17例。患者年龄在38~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6岁。40例鼻咽癌患者中,鳞状细胞癌患者有12例,腺癌患者例数有18例,未分化癌患者有10例。所有患者均测定了血钙和血清碱性磷酸酶含量。

1.2 检查方法

1.2.1 检查所用的仪器 鼻咽癌患者的全身骨扫描检查采用的是Siemens Symbia E双探头SPECT显像仪器,使用低能高分辨准直器,矩阵为256×1024,全身扫描采集计数超过1500×103并进行99mTc-MDP常规标记。

1.2.2 检查方法 采用99mTc-MDP 1110 MBq进行骨显像,患者静脉注射显像剂3~4小时后显像。如果患者出现明显疼痛症状,可以给予止痛措施让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每名患者在进行常规的全身前后位骨显像以后,再进行局部显像。

1.3 鼻咽癌骨转移的判定标准

当患者情况符合以下条件时,即认为患者出现了鼻咽癌骨转移现象:第一,在排除其它骨骼病变以及外伤情况下,全身骨扫描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身体部位有三处以上存在放射性核素异常分布,骨转移症状较为明显;第二,单处或者两处以上存在放射性核素异常分布情况,并且经CT、MRI检查或者X线检查确认存在骨转移;第三,患者出现临床骨转移症状,CT、MRI检查或者X线检查提示存在骨转移征象而全身骨扫描检查为阴性。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进行数据的分析,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选取的40例鼻咽癌患者中,18例患者的全身骨扫描检查结果异常,显示患者存在骨转移可能,之后经确诊发生骨转移征象的有14例。其中4例为假阳性,所占比例为22.22%;另有1例患者为假阴性,其MRI检查提示出现骨转移,符合确诊标注,因此实际发生骨转移患者的例数为15例。全身骨扫描检查的阳性(PPV)预测率为77.77%,阴性(NPV)预测率为94.44%,特异性为83.33%,准确率为87.50%。

3 讨论

恶性肿瘤非常容易发生骨转移,同时其也是实体肿瘤致死的主要原因[2]。鼻咽癌是否发生骨转移情况对于患者肿瘤分期的确定、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预后的判断有着重要影响。与X线检查相比,全身骨扫描检查的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可以提前3~6个月发现骨转移病灶,在临床骨转移诊断中有着良好的应用价值,可以为鼻咽癌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预后的判断提供有力依据。

鼻咽癌患者发生骨转移的主要临床症状为骨痛,有时还会伴有病理性骨折以及神经系统方面的症状[3]。本次研究中,确诊出现骨转移的15例患者中,有7例患者没有出现任何临床症状,所占百分率为46.67%。因此,在临床上,如果患者出现肩胛痛、腰腿痛以及病理性骨折等情况,需要进行深度检查来确诊,否则很容易导致误诊。但同时也提醒我们,当中老年人开始出现进行性肩胛部痛和腰腿痛等病症的加重时,需要提高警惕,考虑癌症骨转移的可能性。

我国的南方地区为低分化鳞癌的高发地,恶性程度高并且转移时间早。就诊时往往已经有5%~25%左右的患者已经发生骨转移。本次研究中,10例未分化鼻咽癌患者中有9例都发生了骨转移,由此可知,鼻咽癌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与骨转移有着密切关系[4],肿瘤分化程度越高,骨转移发生率越低。

全身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可以让医师详细了解患者的骨代谢与血供情况,可以有效提高骨转移诊断的灵敏度,这也是全身骨扫描检查可以提前3~6个月发现骨转移病灶的原因所在。本次研究中确诊的15例鼻咽癌骨转移患者中,有7例患者没有出现任何临床症状,所占百分率为46.67%。由此可知,对于临床症状不明显的患者,全身骨扫描检查可以在排除临床症状干扰的情况下有效提高确诊率。

鼻咽癌患者的骨转移一般发生在接受放疗3~5年内,因此,对于鼻咽癌患者来说,在初诊时即接受全身骨扫描检查可以帮助医师更准确地确定肿瘤分期情况并制定最佳治疗计划,放疗之后再次进行全身骨扫描检查则可以尽早确定是否出现骨转移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预防与治疗措施,对于鼻咽癌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有着很大影响。

参考文献

[1]刘凯,韩艳艳,马斌林.鼻咽癌调强适形放疗137例远期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3,(5):41-42

[2]罗伟仁.人鼻咽癌中癌干细胞的形态和组化特性及其临床意义[J].南方医科大学,2012,(4):96-96

[3]唐爽,李素芳,林灿洁.鼻咽癌患者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分析[J].中国癌症防治杂志,2009(2):124

吉林省中药监督检查方案 篇4

过去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国内中药材价格上涨等因素,造成中药生产成本上升,使中药生产和供应受到较大影响,同时也对中药质量造成了潜在风险。为加强中药制剂、中药饮片的监督管理,切实保证药品质量,国家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监督检查的通知”(国食药监安【2010】457号)文件。为贯彻国家局文件精神,加强我省中药制剂、中药饮片监督管理,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生产监督检查的通知》精神,高度重视中药制剂、中药饮片监管工作,密切关注中药生产经营环节出现的新情况,警惕中药生产经营中存在的质量风险隐患,落实监管责任,完善监管措施,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监管,查找监管薄弱环节,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原则,切实消除中药生产经营质量安全风险。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中药生产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我省中药生产经营秩序,逐步建立中药生产监督管理长效机制,提升中药生产监督管理水平,进一步优化我省中药产业结构,增强企

业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消除中药生产重大质量隐患。

三、工作安排

(一)第一阶段(2011年1月至4月)为摸底调查阶段,各市州局对辖区内中药生产企业及品种进行基础信息调查,了解掌握相关信息,对药材涨幅较大、产品成本较高、销售价格或招标采购价格明显偏低的品种纳入监管重点。各市州局应根据本辖区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或工作计划,连同《吉林省中药生产情况调查表》(附表1)一并于2011年4月25日前上报省局。

(二)第二阶段(2011年5月至9月)为监督检查阶段。在生产环节,各市州局对辖区内所有中药制剂、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实施药品GMP规范情况开展现场检查,现场检查重点应包括以下内容:

1、购进的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浸膏供应商审计、购入渠道以及供应商档案管理情况;

2、中药材、中药饮片购入合同和发票是否与企业实际购入量和使用量相符合。

3、中药材、中药饮片按照《中国药典》(2010版)的检验和委托检验情况,以及定期的质量评估和质量档案建立情况。

4、处方、工艺的执行情况,重点检查是否按法定标准规定的处方和制法投料和生产,中药饮片是否以符合药用标

准的中药材为起始原料并尽量固定产地,细贵中药材投料是否按规定执行监督投料要求,中药饮片炮制是否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检查批生产记录(包括中药炮制、前处理、提取和制剂工序),核对处方量、浸膏收率、中间产品质量控制、成品制成量、物料平衡等项目,考察工艺的稳定性,杜绝掺杂使假和不按处方投料的生产行为。此部分检查可与基本药物生产工艺和处方核查工作相结合开展。

5、中药饮片、提取物、中间产品是否按照《中国药典》(2010版)或其他规定制定合理的内控质量标准,并经检验合格后投料。是否进行了稳定性考察,并根据考察结果制定了中药饮片、提取物、中间产品的储存效期和复检周期,并按规定执行。

6、成品的检验放行情况。中药制剂、中药饮片是否严格按照质量标准进行全项检验合格后放行,是否随货附纸质或电子版检验报告书。

7、对于中药注射剂生产企业,还应检查企业执行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相关技术指导原则的执行情况。

8、进一步加强中药委托生产日常监督管理,确保委托生产的中药质量。委托双方所在地市州局要协同配合,加强检查信息的互联互通,现场检查工作由受托方所在地市州局负责。各市州局要加大对违法委托(接受委托)中药制剂、中药提取物行为的打击力度。

对涨价幅度较大的药材和因此导致产品成本较高、而招标采购中价格明显偏低的品种,各市州局应将其确定为重点检查品种,加强对其投料情况现场检查,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现场抽样,样品由所在地市级药品检验所负责检验,对个别不具备检验能力的项目可送省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所检验。抽验工作可结合药品抽验和评价性检验等工作一并进行。

在中药饮片经营环节,各市州局把药材集散地、城乡集贸市场和中药材、中药饮片经营企业作为监管的重点区域和单位,加大购销渠道的合法性和规范性的监管。结合《2011年全省药品监督抽验工作计划》有关要求,对质量可疑的中药饮片进行抽验,对经检验不合格药品依法查处。经营环节重点检查以下内容:

1、经营中药饮片的企业必须持有《药品经营许可证》、《药品GSP证书》,具有中药饮片经营范围,必须从合法药品生产企业或经营企业采购中药饮片。

2、批发企业销售给医疗机构、药品零售企业和使用单位的中药饮片,应随货附加盖单位公章的生产、经营企业资质证书及检验报告书(复印件)。

3、药品零售企业必须严格按照处方调配中药饮片。

4、加强使用环节监管。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积极

配合卫生行政、中医药管理部门,加强对中药饮片使用环节的质量监管。医疗机构从中药饮片生产企业采购,必须要求企业提供资质证明文件及所购产品的质量检验报告书;从经营企业采购的,除要求提供经营企业资质证明外,还应要求提供所购产品生产企业的《药品GMP证书》以及质量检验报告书。医疗机构必须按照《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使用中药饮片,保证在储存、运输、调剂过程中的饮片质量。严禁医疗机构从中药材市场或其他没有资质的单位和个人,违法采购中药饮片调剂使用。

四、处理原则

凡是未按药品GMP要求进行供应商审计或未建立健全药材、中药饮片供应商和购进药材、中药饮片质量档案的,一律责令企业立即改正;凡是投料不符合标准规定的,一律责令企业暂停生产,召回已上市销售的产品,停产期间收回《药品GMP证书》;凡是购进药材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且投料使用的、购买使用没有国家标准的提取物、擅自委托加工提取以及弄虚作假、以次充好、以非药材冒充药材、擅自改变处方、违反生产工艺的,必须依法严处,直至吊销《药品生产许可证》;对在检查中发现的经营企业进行饮片炮制、分包装、改换标签,非法渠道购进中药饮片,在中药饮片中掺杂使假,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及挂靠、走票等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从严查处;涉嫌犯罪的,立即移送公安机关追究

其刑事责任。

五、工作要求

各市州局要高度重视中药生产监督检查工作,落实工作责任,负责本辖区内中药生产监督检查的具体实施工作,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细化监督检查工作目标和措施,确保中药生产监督检查取得实效。

监督检查方案 篇5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区党委政府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坚持把监督检查意见落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通过压实责任,细化举措,补齐全区脱贫攻坚短板弱项,不断提高脱贫攻坚整体质量,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

二、任务分工

(一)脱贫攻坚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

1.空心化老龄化问题比较突出。安图县石门镇镜城村户籍人口220户654人,常住人口仅有87户163人,其中77户122人为贫困人口,且多为老弱病残。当地各村常住人口基本上都不超过在册人口的三分之一,缺乏教育、医疗等方面人才和致富能手,导致发展活力明显不足。

责任单位:区民政局、区脱贫办,各乡镇党委政府

整改措施:

(1)落实巡视关爱服务工作,建立定期巡视探访制度,确定巡访责任人,明确巡访方式和内容、建立巡访记录台账,实行分类关爱服务。(区民政局、区脱贫办,各乡镇党委政府)

整改时限:12月4日前

(二)扶贫产业发展和资金安全保障有待改善

2.资金管控不够到位。对确保扶贫资金绝对安全、提高使用效率和促进保值增值缺乏有效监管。

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2)组织相关科室持续开展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监督检查工作,将扶贫资金检查列入年度财政监督检查重点,确保扶贫资金使用规范合理。(区脱贫办、区财政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3)组织开展扶贫资产管理专项检查,及时纠正带贫减贫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区脱贫办、区财政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整改时限:12月4日前

(三)致贫返贫风险和新的社会矛盾不容忽视

3.干部心理值得关注。扶贫工作持续时间长,收官阶段难度与强度叠加,一些扶贫干部、基层干部产生急躁厌战情绪,工作中过于追求“短平快”,忽略实际需求和客观规律,有些工作做得不够扎实细致,同时也助长了扶贫对象的“等、靠、要”思想。

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脱贫办、区委党校,各乡镇党委

整改措施:

(4)研究制定《区脱贫攻坚教育培训规划》,持续开设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网络微课堂。区委组织部联合区委党校开设相关培训课程,利用“干部大讲堂”及专题培训班确保新选派的驻村干部和新上任的乡村干部全部轮训一遍。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培训重要内容,推动全区各级领导干部深刻认识面临的困难挑战和完成目标任务的艰巨性,进一步增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完成目标任务的艰巨性,进一步增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责任感、紧迫感。(区委组织部、区脱贫办、区委党校)

(5)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实行村书记由区委备案管理。持续加大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力度,以做好村级组织换届准备工作为契机,选优配强村书记,同时以《市党建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四年行动计划》(通办发〔2019〕22号)文件精神为引领,壮大村集体经济,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推动驻村干部认真履行建强基层组织首要职责,帮助村班子提升推动发展能力、带领致富能力、化解矛盾能力、乡村治理能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区委组织部、区脱贫办,各乡镇党委)

整改时限:12月4日前

三、整改步骤

(一)安排部署(10月14日—10月15日)。10月14日,区脱贫办将《关于省人大常委会脱贫攻坚监督检查意见落实工作方案》转发给全区相关责任部门,要求根据工作方案认真做好排查,举一反三,主动认领问题,制定措施。10月15日,各部门将排查情况反馈给区脱贫办。

(二)制定方案(10月16日—10月19日)。对各相关责任部门认领的问题和制定的措施,进行梳理,制定《区关于省人大常委会脱贫攻坚监督检查意见落实工作方案》提出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整改时限,建立问题清单、措施清单、责任清单,并征求相关部门意见,以正式文件报市脱贫办。

(三)推进整改(10月19日—12月4日)。相关整改部门按照责任分工、时间节点,逐一落实整改措施,并在整改工作中进一步排查问题,如有发现,一并整改。所有问题须于12月4日前整改彻底。

(四)跟踪调度(10月19日—12月4日)。区脱贫办对相关部门整改情况进行全程跟踪,按月调度问题整改推进情况,汇总后报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并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即知即改,推动问题整改落地见效。

(五)总结验收(12月5日—8日)。各相关部门对督查整改情况进行梳理总结,于12月8日前将整改报告报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区脱贫办对整改工作逐一验收,逐项销号。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政治认识。坚持把抓好监督检查意见落实作为最严肃政治任务,把思想行动统一到监督检查意见落实要求上来,统一到省、市、区党委政府安排部署上来,以更加严格的要求、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严谨的态度,把问题整改到位。

(二)强化组织领导。各相关部门要精心部署、周密安排,组织精干力量,全力推动整改任务落实。整改工作中要坚决杜绝形式主义、不严不实、不深不细等问题出现,对整改不力、敷衍应付、虚假整改的部门,要严肃追责问责。

(三)抓好工作落实。各相关部门要根据工作方案,细查真改,深入剖析问题根源,强化工作举措,对照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把握整改时限,抓好工作落实。

监督检查方案 篇6

方案

区“四风”问题专项整治监督检查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确保全区各单位“四风”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达到提醒一批、教育一批、查处一批、警示一批、通报一批的目的,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时间 7月22日开始。

二、工作部署

专项整治工作由区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同志总牵头,纪委副书记、常委带队,相关内设科室、派出纪检组织成员、乡镇纪委书记、副书记、委员共同参加,下设九个监督检查组。综合协调组

责任领导: 组员:各组责任领导及组长、办公室和干部室

工作要求:1.加强日调度,及时掌握各组工作进度;

2.加强综合协调,负责面上工作的整体推进;

3.办公室、干部室加强对各组工作推进情况的综合督查。乡镇巡察组 责任领导: 工作方式:按照《市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巡察制度》文件规定,采取民主测评、个别谈话、走访座谈、查阅资料、受理来信来访等方式开展。

工作要求:1.巡察程序一个不能少,建立巡察工作台帐,确保收集意见和发现问题原汁原味;

2.发现和掌握被巡察单位“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3.让群众切身感受区委坚决纠正“四风”问题的决心和举措。

一组组长: 组员:、、、、万海波、、、、巡察单位:镇 二组组长: 组员:、、、、林波、、、、巡察单位:镇 乡镇交叉检查组 责任领导: 工作方式:按照《市望城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巡察制度》文件规定,采取个别谈话、走访座谈、查阅资料等方式开展。工作要求:1.巡察程序一个不能少,建立巡察工作台帐,确保收集意见和发现问题原汁原味;

2.全面了解17个专项整治牵头单位的工作进展情况;

3.谈话对象应包括被检查单位除班子成员以外的全体机关干部、村及二级机构主要负责人和纪检组长;走访对象应包括乡镇所在村周边群众,各村办公场

所周边群众;每人走访群众不少于50户,做好走访记录,建立走访台帐。一组组长:

组员:街道、街道、镇、镇、镇、街道、街道、街道的纪委副书记

检查单位:街道、街道、街道、街道、镇、镇、镇、乡、镇 二组组长:

组员:镇、镇、镇、乡、街道、街道、镇的纪委副书记

检查单位:街道、街道、街道、街道、街道、镇、镇、镇 区直单位巡察组 责任领导: 工作方式:按照《市望城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巡察制度》文件规定,采取民主测评、个别谈话、走访座谈、查阅资料、受理来信来访等方式开展。

工作要求:1.巡察程序一个不能少,建立巡察工作台帐,确保收集意见和发现问题原汁原味;

2.发现和掌握被巡察单位“四风”方面

存在的突出问题;

3.让服务对象切身感受到区委坚决纠正“四风”问题的决心和举措。一组组长: 组员:、、、、巡察单位:发改局 二组组长: 组员:、、、、巡察单位:农业局 “两个责任”落实组 责任领导: 组员:、工作内容:1.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结合望城实际,细化“两个责任”文件,进一步明确主体责任、第一责任人责任、监督责任的具体内容;

2.建立“有错无为”责任追究的落实保障机制,保持高压态势,列举“为官不为”的典型现象; 3.按照《市纪委负责人同下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和纪委负责人谈话制度》要求,根据区纪委委局领导联点安排,组织开

展委局领导与联点单位主要负责人关于“两个责任”落实的“一对一”谈话工作; 4.组织开展“望城区落实两个责任专题培训会议”。工作要求:明晰责任内容,强化责任落实。

征拆巡察组 责任领导: 组员: 工作要求:督促党和国家工作人员配合项目征拆,确保征拆工作顺利推动。“制度科技文化”工作推进组 责任领导:寻献中 组员: 工作要求:推动“制度科技文化”工作在区直和乡镇的全面运用,杜绝事后补录和体外循环。

“四风”问题乡镇自查工作组 责任领导:各乡镇纪委书记

组员:各乡镇纪委副书记、委员 工作要求:1.每个乡镇至少主动查处一起“四风”方面的典型案例;

2.对于不主动查处问题被上级查处的,按“一案双查”的要求,严肃追究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宣传报道组 责任领导: 组员:

工作内容:1.与电视台、红网等媒体网络对接,加强对中央、省、市关于“四风”问题的新规定及曝光的典型案例宣传报道;重点报道区委、政府开展“四风”专项整治工作的举措、成效,大力宣传好人好事,点名道姓曝光案例;

2.廉政文化巡演中融入以“四风”专项整治为内容的节目;

监督检查方案 篇7

1 山区农村公路板梁、拱桥常见病害分析

1.1 桥面病害

(1) 桥面铺装病害主要表现为桥面不洁、网裂、龟裂、坑槽、空洞。桥面铺装的病害会造成行车不适, 影响其他构件, 维修和养护不及时也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2) 护栏和栏杆病害表现为构件老化、缺失、松动, 不能满足防护要求。人行道块件破坏多为碎裂和缺失。

(3) 桥头跳车主要表现为路堤沉降、搭板脱空、断裂。跳车台严重影响行车的舒适性, 而且加大对桥梁产生的冲击作用, 对主要构件造成破坏。

1.2 板桥病害

板桥上部结构的病害主要有:麻面、坑洞、混凝土老化剥落、裂缝宽度超限, 部分实 (空) 心板出现变形及严重露筋现象。

1.3 拱桥病害

(1) 石 (砖) 拱桥的主要病害:上部拱圈开裂, 拱圈变形、拱圈顶石砌块石脱落;台背拱起、变形;上部结构严重变形;墩台河床冲刷严重, 造成基底外露;拱桥基础下沉现象较普遍。空腹 (砖) 拱的侧墙开裂、塌陷。

(2) 双曲拱桥病害主要表现:拱轴线跨中下挠严重;拱波顶部沿桥的纵向裂缝;主拱圈跨径中部径向裂缝;拱肋混凝土保护层剥落;腹孔拱圈径向裂缝;实腹段侧墙外倾。

1.4 农村公路桥梁病害成因分析

引起桥梁损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情况也比较复杂。主要有:

(1) 原设计标准低。农村公路上的桥梁绝大部分是20世纪70~90年代修建的。由于当时的设计标准较低 (主要为汽一15、挂一80等荷载等级) , 不符合现行技术标准规定的荷载等级要求。由于原有桥梁承载力不足, 且经常承受超载车辆的冲击, 特别是对一些使用多年或因其他原因已经损坏的桥梁, 更加剧了桥梁损坏的程度, 导致技术性能、状况急剧下降, 危险桥梁大幅度增加, 给行车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2) 养护管理不善。当前养护管理资金不足, 致使桥梁得不到及时的养护和修补, 出现病害后得不到及时处理。任其恶化 (如桥面铺装破坏加大对桥梁产生的冲击作用) , 会加大桥梁的破坏。

(3) 水毁对桥梁的影响。洪水对桥梁的破坏很大, 特别是山区, 由于暴雨袭击, 往往造成洪水冲毁桥梁。造成洪水冲毁桥梁的主要原因有:墩台基础埋置深度不够, 砂砾河床墩台基础被冲空, 使墩台基础悬空。

(4) 桥头跳车成因。地基压缩沉降, 构造物台背的回填不符合要求, 结构体系的不同。相对沉降就不可避免出现, 使连结处的结构破坏, 造成跳车。

2 外观检查主要工作

福建山区农村公路桥梁的建设高峰期为20世纪70~90年代, 技术标准偏低, 设计资料不全, 随着公路运输载重的急剧增大以及缺乏养护等, 一些桥梁已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对农村桥梁进行的外观检查及改造已经迫在眉睫。

外观检查应进行主要工作:

(1) 上部承重构件、一般构件检查:主要包括结构裂缝, 露筋、蜂窝、麻面、混凝土剥落、掉块等表层缺陷。

(2) 支座检查:包括支座装置的完整性;支座的清洁状况;支座上下钢板锈蚀状况;支座橡胶体的损坏状况;支座四氟板状况;支座开裂、位置偏移、变形、脱空、不密贴状况;支座的伸缩状况;固定螺栓螺母损坏状况。

(3) 下部结构检查:主要包括可见墩台身裂缝、表层缺陷;帽梁、墩台帽裂缝、表层缺陷;可见墩台基础冲刷、淘空状况。

(4) 护坡检查:主要包括锥坡的破损、松动、位移、植物生长状况。

(5) 桥面检查:主要包括桥面铺装车辙、高低不平、破损、坑槽、裂缝;伸缩缝是否完好、清洁, 有无阻塞、渗漏、变形、开裂现象, 是否出现铺装混凝土碎边, 是否出现跳车现象。

(6) 对桥梁主要构件的混凝土强度采用超声回弹综合法进行检测, 同时检测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及材料退化情况。

根据外观检查情况进行下一步工作。

3 农村公路危桥管理、改造维修注意要点

(1) 建立健全农村公路桥梁管理体制, 建议在各级公路养护部门设立桥梁养护工程师。做好桥梁调查, 建立桥梁管理数据库, 对每一座桥梁进行技术评定。建立定期巡查制度。对技术评定状况等级三类以上的桥梁限载, 对技术评定状况等级为五类的桥梁限行。设立警示标志, 避免已有危桥的进步恶化。

(2) 桥梁经检测不满足结构安全或正常使用要求时, 必须进行加固。加固设计应与施工方法紧密结合, 并采取有效措施, 保证新老结构连接可靠、协同工作。总体加固原则:

(1) 加固设计方案应对症下药、标本兼治。

(2) 安全性原则:既要考虑各种病害导致结构承载力的降低, 也要考虑加固措施及其施工过程对结构承载力的不利影响。特别是对原结构的损伤, 应尽量减至最低程度。

(3) 方便施工原则:加固方案的制订要充分考虑到当地施工条件和难度, 方便施工。

(4) 经济性原则:加固措施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 应兼顾经济性原则, 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4) 动态设计原则:旧桥加固有别于新桥, 设计方案和施工工艺均应遵循动态设计原则:边施工、边测试、边调整。不但完善施工工艺, 并根据测试结果及时调整设计。

(3) 桥梁加固应达到设计的荷载标准:

(1) 县道上的危桥, 若拆除重建按公路规划等级标准执行, 采用加固的技术手段也建议恢复至目前规范要求的公路一II级的荷载标准。

(2) 乡道及村道上的危桥, 若拆除重建按照公路一II级荷载标准实施改造, 加固时也建议按原桥设计标准提高进行。

(4) 在检查确认后应予以拆除重建, 如果拱桥改梁桥, 从经济和环保方面考虑, 可建议利用拱桥桥台, 但应注意拆除拱桥后, 桥台台后填土产生的主动土压力完全由台身和基础的自重来平衡, 所以须做台身抵抗台后土压力的计算。施工中尤其要注意在拆除原拱桥拱上建筑和拆除台后填土应该同时进行, 以避免产生偏压。

(5) 上部梁体及桥墩盖梁产生的裂缝包括结构性裂缝和非结构性裂缝两大类。结构裂缝是指由外荷载引起的裂缝, 又称受力裂缝。非结构性裂缝是指由变形引起的裂缝, 如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等。此外由于钢筋锈胀, 车辆撞击等, 都会使混凝土产生裂缝。裂缝的出现会导致水和空气沿裂缝进入混凝土内部, 加速混凝土的碳化和钢筋的锈蚀, 降低结构的耐久性。对非结构性裂缝, 可直接进行封闭处理;对结构性裂缝, 首先对裂缝进行封闭处理, 然后再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主梁的裂缝可采用粘贴钢板加固和碳纤维加固等方法增强主梁的抗弯和抗剪能力以及空心板的抗弯能力, 同时对主梁板混凝土的缺损部位进行补强, 并对主梁板混凝土表面侵蚀风化部分先将混凝土表层清除掉, 直到漏出骨料为止, 然后用高标号砂浆进行修补以改善主梁板的各种状况, 提高主梁的使用寿命。从而综合提高主梁的承载能力和运营安全度, 满足设计荷载的要求。

(6) 桥头跳车情况可设置相应的变厚埋板, 针对沥青的路面设置变厚式的混凝土埋板, 而针对混凝土的路面则设置变厚板, 调整其中存有的不均匀沉降的情况。

4 结语

随着农村建设、发展, 农村公路因养护资金不足, 大部分桥梁处于养护不到位的状态, 只能维持简单的季节性养护和临时性突击养护, 这就导致大量农村公路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为保证农村桥梁的正常运营, 应加强对农村桥梁进行的外观检查及改造, 同时改革农村公路桥梁的管养机制。

参考文献

[1]JTGH11-2004, 公路桥涵养护规范[S]

[2]JTG/TJ22—2008, 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S]

[3]JTG/TJ23—2008, 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规范[S]

档案行政监督检查案例分类评析 篇8

关键词:档案行政监督检查;案例;评析

在档案行政监督检查实践中,由于执法人员对法律规定理解存在误差和实践经验不足,往往会造成档案行政监督检查具体行政行为的无效和错误,进而影响档案行政执法整体工作开展。本文试图结合档案行政监督检查实践中的一些具体案例进行分类评析,以期引导档案行政监督检查依法依程序健康开展。

1  行政执法主体方面的案例

案例一:

案例描述:某县档案局在年终工作总结中写道:一年来,为落实《档案法》及其实施办法、《河南省档案工作条例》,促进全县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我局先后联合县委办公室、县人大办公室等部门,组成档案行政监督检查组,对全县的档案管理情况进行了2次联合检查,共查处档案违法行为18起,并对7起较为严重的档案违法行为下发了《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及时纠正了个别单位在档案管理中的违法行为,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

存在问题:县委办公室、县人大办公室是档案行政监督检查的主体吗?

案例评析:依据我国法律规定,行政执法必须由行政执法主体来执行。那么,何为行政执法主体呢?根据行政法学原理,所谓行政执法主体,是指依法成立并享有国家行政执法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执法活动,能独立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后果的机关或者组织。国务院印发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将此类机关和组织分为三类:一是行政机关;二是经法律、法规授权的非行政机关的组织;三是经行政机关委托的非行政机关的组织。《纲要》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制度,行政执法由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非行政机关的组织未经法律、法规授权或者行政机关的委托,不得行使行政执法权。

本案例中,某县档案局联合县委办公室、县人大办公室组成档案行政监督检查组,查处档案违法行为的具体行政行为,明显是一种档案行政执法具体行政行为。根据行政法学原理和《纲要》要求,上述三个执法主体必须是档案行政主体,或者必须经法律、法规的授权。那么,县委办公室、县人大办公室是否具备上述条件呢?首先看地方人大是否具备上述条件。根据《地方各级人大组织法》的相关规定,地方各级人大是地方的最高权力机关,不是权力执行机关,也就是说不是行政主体。虽说其具有保证档案法律、法规贯彻执行的监督职能,但这种监督职能是法制监督,是对权力执行机关的监督,不是对具体行政相对人的监督,不具有对行政相对人实施具体行政执法行为的资格。再看地方党委是否具备上述条件。按照我国政治体制原则,地方党委是地方各项事业的领导机关,是党团组织,其领导职责主要是方针政策、组织上的领导,并不是行政主体,也不具备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综上所述,地方党委、人大既不是档案行政管理的行政主体,也不是法律、法规授权进行档案行政执法的执法主体。案例中,县委办公室、县人大办公室是县委、县人大的内部协调办事机构,其机构性质从属于县委、县人大,自然也不是档案行政执法的主体,不具备档案行政执法的主体资格。其直接参与档案行政监督检查的做法,是与法律的规定和《纲要》的要求相背离的,是一种无效的行为。

案例二:

案例描述:2006年7月,某县档案局法制科电话通知所辖各乡镇,为加强汛期档案安全保管,确保档案安全度汛,县档案局法制科将组织人员对全县所有乡镇综合档案室档案保管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检查中发现有两个乡镇综合档案室库房存在漏雨现象,当即下发了《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要求这两个乡镇在15天内改善库房保管条件,确保档案安全,并将整改情况书面报档案局法制科。《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落款是某县档案局法制科,并加盖了某县档案局的公章。

存在问题:某县档案局法制科是档案行政监督检查的主体吗?

案例评析:按照行政法学理论和法律、法规规定,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设定,是重要的行政主体,代表国家或地方独立进行行政管理。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是行政机关的内部组成部分,虽然具体履行着行政机关的职能,但其并不是行政主体,没有对外的行政管理权,也不对外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具体的行政监督检查活动中,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可以代表行政机关进行执法,但只能以行政机关的名义进行,而不能以内设机构自己的名义擅自作出。由此可见,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非经法律、法规的授权,是不具有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的。

本案例中,某县档案局法制科制发的《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虽然盖的是档案局的公章,但其电话通知、《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落款均是法制科,应视为此次行政监督检查是法制科以自己的名义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而法制科是档案局的内设机构,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不具有对外进行档案行政监督检查的职权,也不具有进行档案行政监督检查的主体资格,因此,某县档案局法制科以自己名义进行的档案行政监督检查和制发的《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是违法的行政行为和无效的执法文书。

2  行政执法人员方面的案例

案例三:

案例描述:河南省某县档案局、馆合署办公,是县委、县政府直属的文化事业单位,履行全县档案事务的行政管理和全县档案的安全保管双重职能。局馆共有工作人员13名。其中,只有甲、乙、丙三人通过考试取得了行政执法资格,拥有省人民政府统一颁发的《行政执法证》。在每年例行的档案行政监督检查中,该县档案局一直采取由甲、乙、丙三人分别带队,另外调配其他三名工作人员,组成三个监督检查组(每组两人)的形式开展档案行政监督检查工作。

存在问题:其他三名工作人员参加行政监督检查组合法吗?

案例评析:根据行政法学原理,行政执法工作必须由具有行政执法资格的工作人员来履行,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不得从事行政执法工作。河南省《〈行政执法条例〉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行政机关应当按有关规定对行政执法人员进行培训,定期考核,经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岗执法。经考试和考核合格,取得《河南省行政执法证》的,方可上岗执法;未经执法培训或者经考试、考核不合格,未取得《河南省行政执法证》的,不得上岗执法。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持证上岗亮证执法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则更明确地规定,《执法证》是行政执法人员行使执法权的资格证明。未依法取得《执法证》的,无权从事行政执法工作。从上述行政法学原理和河南省的地方法规、规章规定看,行政执法是一种职务行为,只有具备行政执法资格的工作人员,才可以进行行政执法活动。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的工作人员从事行政执法工作,则是一种不合法的职务行为,应当严令禁止。

本案例中,另外调配的其他三名工作人员与具备行政执法资格的甲、乙、丙三人搭配,组成档案行政监督检查组,虽然符合每次档案行政监督检查不得少于两人的规定,但是,另外调配的其他三名工作人员既没有接受过行政执法培训,也没有取得《办法》规定的行政执法资格和《河南省行政执法证》,按照该省《通告》的规定,另外调配的其他三名工作人员是不具备从事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无权在其辖区内从事档案行政监督检查工作。由此可以看出,某县档案局由甲、乙、丙与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的其他三名工作人员组成档案行政监督检查组的做法是错误的。

3  档案行政相对人适格方面的案例

案例四:

案例描述:某县档案局在例行档案行政监督检查时,发现人民银行某县支行1992年~2000年的文书档案没有依法向该县档案馆移交。该支行不移交档案的理由是:人民银行是金融特殊行业,实行行业垂直管理,保密性强,按照上级规定,其档案不移交当地档案馆。监督检查人员要求该支行提供不移交档案的上级行文件规定。该支行提供不出具体文件。监督检查人员合议后认为:该支行提出的不移交理由不成立。按照《档案馆通则》和《各级国家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规定》,该支行的文书档案属于向该县档案馆移交范围内的档案,应当依法按时移交。责令该支行立即纠正错误做法,并据此下达了《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中写道:人民银行××县支行档案室:2013年9月13日上午10点,我局对贵档案室进行了例行监督检查,经检查发现,贵档案室保管的1992年~2000年的文书档案没有依法向××县档案馆移交(具体案卷情况见《清查档案清单》),此行为违反了《档案馆通则》和《各级国家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规定》的有关规定,特责令贵档案室在一个月内(2013年9月13日~2013年10月13日)纠正违法行为,依法向××县档案馆移交附件《清查档案清单》中的档案,并将整改情况书面报××县档案局。人民银行××县支行接《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后,经请示其上级行郑州分行和济南中心行后,按时移交了应移交的档案。

存在问题:某县支行档案室是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的行政相对人吗?

案例评析: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是构成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双方相互作用,促使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基于行政法律设定条件的行政关系主体,是一种相对稳定和平衡的法律关系。只有当行政主体就是法律所规定的对行政相对人发生作用的“那个”行政主体,行政相对人是法律所规定的行政主体必须针对的“那个”行政相对人时,行政法律关系才能实现相对的稳定。行政相对人包括个人或组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相对人与行政主体相对应而存在,是行政法律关系中的重要“一极”。如果一个行政法律关系中的所谓“行政相对人”并不是法律所规定的行政主体可以或者必须针对的当事人,则这个行政法律关系就可能立即崩溃。换句话说,就是行政执法中,行政主体找错了对象,虽然也在行政主体与错误的对象之间产生了行政法律关系,但这种行政法律关系的稳定性却是无法保证的。如果行政执法中张冠李戴,就意味着对行政相对人主体的认定不合法律规定,意味着整个行政执法行为认定事实不清,属于违法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六条第二款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档案事业,并对本行政区域内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由此可以看出,基于《档案法》基础上的档案行政法律关系,其档案行政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其行政相对人是本行政区域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具体到本案例中,档案行政监督检查的主体是某县档案局,其针对的“行政相对人”应该是人行某县支行,而不是人行某县支行档案室。人行某县支行档案室作为该行的内设职能机构,可以代表该行行使其一定的职能活动,但不具有机构法人地位,不能成为某县档案局档案行政监督检查的“行政相对人”。其职能活动当中产生的法律责任只能由具备机构法人资格的人行某县支行承担。案例中,某县档案局监督检查人员制作的《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将人行某县支行档案室认定为“行政相对人”的做法,属于张冠李戴,认定事实不清的违法行为。

4  行政执法程序方面的案例

案例五:

案例描述:2009年6月20日,河南某县档案局行政执法人员张某、刘某到所辖乡镇监督检查2008年文件归档情况。张某、刘某来到C镇时,负责C镇档案工作的主管领导镇党委办公室主任吴某接待了他们。执法人员张某与吴某相互认识,双方相互寒暄后,吴某向张某、刘某介绍了该镇2008年文件归档的大致情况。随后,吴某陪同张某、刘某对该镇档案室2008年文件归档情况进行了现场检查。检查中发现,该镇文件归档不全,缺少2008年的《干部职工统计年报》、《党员统计年报》、党委会议记录等应归档的文件材料。现场检查结束后,张某、刘某向吴某和档案员通报了现场检查情况,要求将缺少的《干部职工统计年报》、《党员统计年报》、党委会议记录等应归档的文件材料收集齐全,及时归档。

存在问题:张某、刘某进行的此次监督检查程序是否完善?

案例评析:行政执法程序是指行政执法的管辖、过程、步骤、顺序、时限、方式等内容和环节的总称。程序正当是依法治国对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提出的最基本要求。其主要作用是:规范行政执法行为,防止行政执法的随意性;保障行政相对人参与国家行政管理,监督和制约行政机关依法办事;协调行政机关和行政相对人的关系,达到消除对立情结、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虽然我国还没有制定一部完整的行政执法程序法律,但各单行法律、法规和规章中对行政执法的程序性规定,无疑是行政执法中应当严格遵守的原则。行政法学原理将各单行法律、法规和规章中有关程序性的规定归纳为以下几种:一是执法公开制度;二是表明身份制度,三是告知制度;四是听取陈述和申辩制度;五是听证制度;六是回避制度;七是时效制度;八是说明理由制度;九是调查取证制度;十是行政执法文书制度。在具体的行政执法实践中,行政机关和行政执法人员必须按照相关单行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执法程序进行执法活动,否则,就会造成执法程序违法,承担因程序违法而造成的法律后果。

本案例中,张某、刘某进行的此次监督检查违反了表明身份的程序规定。按照行政法学原理,出示证件,表明身份是行政执法的重要环节和步骤,凡是与行政相对人直接打交道的行政执法活动,都要遵守、不得省略。不出示证件表明身份的,属程序违法,行政相对人有权拒绝。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持证上岗亮证执法的通告》也规定:《执法证》是行政执法人员行使执法权的资格证明。行政执法人员开展行政执法工作,必须向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出示《执法证》,以表明身份。不出示《执法证》表明身份的,属于行政执法程序违法的行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有权拒绝,并有权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法制机构投诉,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案例中,虽然张某与吴某相互认识,也不能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所规定的程序,否则,一旦有不良后果出现,就会造成此次档案行政监督检查行为程序违法,使档案局陷入被动局面。此外,该案例中,张某、刘某进行的此次行政监督检查,没有制作《现场监督检查记录》,没有将C镇文件归档不齐全的违法事实记录固定下来,也是一种不符合行政执法程序的违法行为。

5  行政执法文书方面的案例

案例六:

案例描述:某县档案局在对该县林业局进行例行监督检查时发现,有3卷涉及机构编制、干部职工年报、花名册的永久卷不知去向,查阅该局《档案借阅登记本》,也没有此3卷档案的借阅登记记录。询问档案员时,档案员也说不出档案的确切去向。据此,某县档案局当即对林业局下发了《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要求该林业局在15天内追查出档案的去向,并将追查结果书面报告县档案局。逾期不报追查结果,将立案查处,追究有关人员的行政责任。在规定的整改期限内,该林业局书面答复称:去向不明的3卷永久档案,系该局会计在办理局机关人员工资调整时借出,遗忘在了县财政局工资福利股,现已收回,并对相关人员进行了批评教育。

存在问题:此次行政监督检查的执法文书完善吗?

案例评析:行政执法文书是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活动中制作的,用以记载和证实行政执法过程的各种材料,是记录行政执法过程情况、认定事实、内容的法律文书载体。根据行政法学原理,在具体的行政执法活动中,有些具体的违法事实,在没有书证、实物、影像的情况下,必须通过制作相应的行政执法文书,来记载违法事实的情况,使违法事实得以固定,以支撑行政执法后续行政处理的开展。制作行政执法文书,也是行政执法程序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只有完备的行政执法文书,行政执法的过程才能完善,才能善始善终。

本案例中,档案行政监督检查人员在发现林业局3卷永久档案去向不明时,通过查看《档案借阅登记本》,询问档案员,下发《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的执法过程是完整的。但是,从整个行政监督检查的程序来看,此次监督检查还需要两个执法文书来支撑。一是制作《现场检查记录》,将林业局3卷永久档案去向不明的违法事实记录固定下来,作为林业局违反档案法律、法规的证据,以支撑下发《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的必要性;二是制作《询问笔录》,将对档案员的询问用文字记录的方式记录下来,与《现场检查记录》形成一条完整的证据链,用以证明林业局3卷永久档案去向不明的法律证据,确保此次行政监督检查程序的完整。程序合法,是对档案行政监督检查的最基本要求,也是衡量档案行政管理机关是否依法行政的重要指标。案例中,档案行政监督检查人员不依法制作行政执法文书的做法,虽然没有对此次行政监督检查造成一定的不良后果,但并不是说这种错误做法导致的严重后果每次都能幸免。因此,这种现象必须引起档案行政监督检查人员的高度重视,做到依法行政,依程序执法。

*本文为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依法治档研究》(项目编号:13BTQ068)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上一篇:初中出师表读后感个人收获下一篇:医疗器械企业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