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监督检查制度

2024-07-12

财务监督检查制度(精选10篇)

财务监督检查制度 篇1

为认真搞好财务管理,严肃财务纪律,进一步理顺财务关系,做到“开源节流、合理开支、公开透明”,切实加强对财务情况的经常性监督、检查,特制订本监督、检查制度。

一、根据局党组要求,局纪检、监察负责对局属财务执行情况进行半年、及经常性的监督检查,综合监督检查情况及时向局党组作出汇报,并根据局党组确定的意见,在局务会上通报检查情况。

二、局纪检、监察对公用经费和局经费执行情况、局属经济承包经营情况进行检查;对水、电费、门点租金收缴情况,两费包干执行情况、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查;对公款采购物品、车辆燃修费及一般性开支实行经常性监督、检查。

三、局纪检监察强化监督检查力度,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必须认真履行职责,并发挥其监督职能作用,对监督、检查中所发现的问题有权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

四、局属有关科室和单位应按监督、检查的要求,认真接受和主动配合做好监督、检查工作。

五、局属财务要严格财务管理,切把财务审批关。每笔经费开支必须严格审批程序,局公用经费开支经分管财务局领导审批开支,“两费”包干经费经科室负责人签批后报分管局领导审批开支,局属机关小车修理厂、机关餐饮服务部、机关幼儿园内部的小额经费开支由主要负责人审批,大额经费开支报分管局领导审批。

六、局属财务要严格资金管理和帐务管理,做到帐目清楚,无错帐、漏帐;资金合理使用,严禁公款私存贪污挪用,财务管理人员不准利用职权谋取个人私利,一经发现违规行为严肃查处。

七、局属财务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发现不按要求填报或不符合审批程序等问题应予拒绝开支,发现资金使用不当应提出调整意见。

八、为增强透明度,加强群众监督。局属财务应将财务执行情况按要求及时填写有关报表,每半年在局务会上公开一次。

财务监督检查制度 篇2

1 完善医院财务管理体制建设,加强财务监督

1.1 推行总会计师制度,推进财务集中管理体制

医院的经济工作由不同的职能部门管理,比较分散。医院高层管理者多是医疗专家型人员,财务管理的专业知识相对不足,财务管理是大多数医院的薄弱环节。面对复杂的业务活动,医院对高层次的财务管理需求处于“饥渴”状态。虽然旧制度第六条明确要求“……符合条件的医院应建立总会计师制度”,但制度下发以来,总会计师制度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新制度第六条“三级医院须设置总会计师……”,再次明确和强调了建立总会计师制度的要求。新制度发布之后,卫生部启动了在部直属3家医院开展总会计师制度的试点工作。医院推行总会计师制度,表明国家对医院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更加重视和关注,对医院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用专业的人管专业的事”。总会计师是院领导班子的核心成员,作为医院的策划、决策和组织者之一,可以从统领全局的视角,协助院长全面考虑医院的经济运行和发展,有利于医院“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的落实和完善,有利于医院经济决策的规范化、制度化、专业化,有利于加强国家资本和医院运行管理的财务监督。随着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回归和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这些作用将更加凸显。

1.2 完善预算管理体制,维护预算的约束力

新制度对医院预算管理的内容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修订,对原有条款重新表述或补充,规定医院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明确了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决算、分析和考核等各个环节应遵循的原则、方法、程序等。这些规定,尤其是第十二条关于主管部门(举办单位)、财政部门和医院在预算申报中的职责,第十六条关于主管部门(举办单位)、财政部门对医院预算执行等情况的考核要求,从政府财政预算管理的角度来理解,把政府应该拨付给公立医院作为医疗卫生事业支出的部分,统一纳入政府财政预算支出,是基于政府财政资金的安排和使用而提出来的[1],进一步强化了国家宏观财政预算管理层面的预算约束力和监督,维护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整体性、严肃性。另一方面,新制度补充了加强医院内部预算约束力和管理的条款,第十三条指出“……经批复的医院预算是控制医院日常业务、经济活动的依据和衡量其合理性的标准,医院要严格执行,并将预算逐级分解,落实到具体的责任单位或责任人。医院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应定期将执行情况与预算进行对比分析,及时发现偏差、查找原因,采取必要措施,保证预算整体目标的顺利完成。”第十六条要求“医院要加强预算执行结果的分析和考核……逐步建立与年终评比、内部收入分配挂钩机制。”

预算管理是组织经济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进行各项经济活动的前提和依据,是组织战略目标的具体分解和执行监督。正如著名管理学家戴维·奥利总结的“全面预算管理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把组织所有关键问题融合于一个体系之中的管理控制方法之一。”目前大部分医院仅以完成国家规定的部门收支预算编制和项目预算申报为目的,普遍没有开展医院内部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医院是一个复杂的“生产”体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能完全照搬企业的预算管理模式和经验。上述两个层面的预算管理规定都要求医院尽快调整预算管理理念和思路,改变原有的预算管理组织缺乏,预算编制不科学、不系统、不规范,约束力不强,执行随意性大等问题,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体制,设立预算管理组织机构,探索预算管理模式和方法,运用预算考评制度,杜绝随意调整支出,维护预算的刚性和监督力度,带动医院经济的规范运行和健康有序发展。

1.3 深入开展成本管理,提高医院的运行效率和内涵质量

无论何种性质的医院,医院的资金来源于哪里,开展成本核算,加强成本管理都是永恒的主题。目前开展成本核算工作的医院已经比较普遍,但大部分仅停留在院科两级核算和为内部奖金分配提供依据阶段[2],没有形成全面、系统、专业的医院成本管理制度,核算的范围、方法及应用目的差异较大。新制度单独用一章节对成本管理的概念、目的和原则,成本核算的对象,成本归集的流程,成本分摊的方法,成本范围,成本分析和控制要求等做出明确统一规定。成本管理从医院降低成本、加强自身内涵发展的需要提升到国家建立科学补偿机制的要求,切实降低病人经济负担的有效手段[3],国家对公立医院国有资本运行效率的监督手段。因此,医院要结合制度要求建立健全医院成本管理制度,完善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提供详实的成本数据信息,配合国家定期开展医疗服务成本测算;建立健全成本定额管理等多种管理制度,实行全员管理和全过程成本控制,努力控制医疗成本,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实现医院的内涵发展。

2 规范医院财务信息质量标准,提高财务数据的可用性

新制度通过提高医院财务信息质量标准加强监督主要体现在全面、真实反映医院总资产规模、固定资产净值、国家资本投入的利用,重新界定收支分类及其标准、完善财务报告等方面。

2.1 固定资产价值和利用效率

旧制度规定医院固定资产在实际使用年限内按原值同时反映于资产方(固定资产)和净资产方(固定基金),不能体现固定资产在使用中的有形和无形损耗,也未规定列支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固定资产价值标准,产生了虚增医院总资产和净资产,医院之间收支结余缺乏可比性等问题,固定资产收益状况(如百元固定资产业务收入指标)也不能如实反映。新制度取消了固定资金,增加了累计折旧,规定固定资产在预计使用年限内按平均年限法或工作量法计提折旧。新制度实施后,医院的总资产金额将有不同程度的调整,可以真实反映出医院固定资产净值、新旧程度,客观反映医院资产的实际规模和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与效益,便于对医院整体规划和固定资产购建管理的监督。

2.2 在建工程与资产规模

旧制度未规定在建工程的核算要求,医院执行国家基本建设管理相关规定,将基本建设资金划出,单独核算和管理,有的医院在往来科目中核算。当医院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及时办理竣工决算,结转固定资产时,这部分资产长期游离于医院总资产之外或挂于往来账中不核销,医院资产状况不真实、不全面,也易于产生资产、资金流失问题。《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中,作为功能分类的基本建设支出已取消,纳入预算单位的部门预算统一核算。新制度规定了在建工程的核算,将医院基本建设账目纳入医院财务账目统一管理的同时,也要求按国家有关规定单独建账、单独核算,既及时、全面反映医院资产规模全貌,加强监督,也满足了多方的需要。

2.3 财政预算资金的投入

国家财政预算对医院的投入包括基本支出补助和项目支出补助。项目支出补助形成的基本资产和购置的设备属于资本性支出。新制度增加了待冲基金,即财政补助收入和科教项目收入形成的资本性支出净值。规定国家财政预算投入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先按原值列示于资产方(固定资产)和净资产方(待冲基金),随着固定资产使用,创造效益,实现价值转移。这些信息反映国家财政投入及其消耗动态,医院对财政资金的利用效果,为国家研究对医院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的再投入和补偿机制提供了财务信息依据。

2.4 医药收支界定

旧制度规定医疗收支和药品收支分别核算。间接费用,即不能直接计入医疗支出或药品支出的管理费用按医疗科室和药品部门的人员比例进行分摊。生硬割裂医疗支出与药品支出,使得支出的计算不准确,不能真实反映医疗和药品收支结余及其实际成本。新制度重新界定了医药收支,将药品收支纳入医疗收支统一核算,一方面规范了药品支出核算范围不准确、间接费用在医药支出之间不合理分配问题,更符合收支配比原则,支出的界定也更具科学性;另一方面淡化药品收入,促使药品的使用行为回归到医疗行为之中,即是医疗救治的必要手段之一,而不是单纯的销售行为。

2.5 科教项目收入

旧制度中收入分为财政补助收入、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和其他收入,对教学和科研收入的核算没有明确的规定。实际工作中,各医院对科教项目收入的性质理解不同,核算的科目也不同,有的在“专用基金”核算,有的在“其他应付款”核算。新制度第十八条对收入按来源重新分类,规定“科教项目收入,即医院取得的除财政补助收入外专门用于科研、教学项目的补助收入”。单独核算科教项目收入,统一核算口径,相对全面地反映了医院医教研三项主要工作任务及其资金来源,体现了医院的业务特点。

2.6 医疗支出明细修订

旧制度规定医疗支出包括在开展医疗业务活动中的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公务费、业务费、卫生材料费、修缮费、设备购置费和其他费用。随着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支出明细分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大部分医院在实际工作中已经按照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关于支出经济分类的要求进行了调整,部分执行医院财务制度的企业附属医院仍采用旧制度规定的支出明细分类,造成现实中指导医院开展财务工作的国家制度依据不一致,医院工作实务与《医院财务制度》规定不一致,不同隶属关系的医院财务信息口径不一致等问题。新制度对支出明细分类进行了修订,维护了制度依据的一致性和严肃性,提高医院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可比性、可监督性。

2.7 财务报告

从系统论和信息论的观点来看,经济指标体系是指从各个不同方面全面或局部地反映一个单位经济活动全貌或部分会计信息体系.体系中的各个指标相互联系而又相互补充[4]。新制度完善了财务报告体系,增加了财政补助收支明细情况表、基本建设收入支出表、现金流量表及会计报表附注等,使医院的财务报表体系更加完整,将医院各项财务信息全面、及时、准确向使用人传递,满足多方面的信息需求,帮助财务信息使用者全面了解医院的财务状况,正确评价医院的经营活动和经营成果。

3 新制度的局限性

任何新制度的推出都是与时代的需要相适应的。此次医院财务制度是落实医改有关精神的要求和深化财政财务管理体制改革要求,实现医院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加强医院财务监督的需要。由于医院业务活动的复杂性,制度设计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新制度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3.1 科室成本数据的可比性

新制度第三十条重点对以科室为成本核算对象的成本归集、分摊方法进行了详细规定。由于医院科室的划分比较复杂,即便是同类同级别医院的科室名称和内涵也存在较大差异,形成的科室成本数据可能存在可比性差的弊端,需要在成本数据的使用中加以综合分析利用。

3.2 科教业务投入数据的完整性

医院的科教投入除了有第十八条规定的收入来源,还包括医院自有资金投入和其他来源的资金投入。受实际业务多样化的影响,新制度对这两部分的科教收支核算没有明确规定。若想掌握医院科研教学投入的整体情况,还不能一目了然,需要对相关数据归集整理。

参考文献

[1]黄少瑜.应对新医疗体制改革探索医院预算管理新思路[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7(2):150

[2]郑大喜.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的思路探讨[J].医学与社会,2010,23(5):37-39

[3]胡守惠.公立医院现行财务制度若干问题及改进[J].会计之友,2010(14):27.

财务监督检查制度 篇3

关键词:医院;内部监督制度;财务管理;作用

一、医院内部财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一)医院会计人员的监督问题

在医院内部财务监督工作中,会计人员的作用举足轻重。一般来讲,会计工作人员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职责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方面是做好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另一方面就是发挥会计监督作用。在财务内部监督中,会计监督是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很多会计人员只注重单位的会计核算,而忽视了财务管理中的会计监督工作。目前,我国的很多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会计人员的职责就被定位在财务会计核算,而会计人员的财务监督职责被弱化甚至消失[1]。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由于会计人员监督的执行力不到位,从而使医院财务监督存在重大的监督缺陷,不利于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问题。

目前,我国医院在财务管理方面大多数也都有一些关于内部控制的规章制度,但是,很多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不完善,使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财务管理职权界限不明以及财产保全等制度不健全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还有的医院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并没有得到执行和落实,形同虚设。这些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方面的因素造成医院财务管理监督不力,从而在医院财务管理中出现个人随意改帐,滥用职权、损公肥私等违法乱纪的情况,造成医院财务管理失控、管理混乱等。

二、强化医院内部财务监督的措施

(一)提高医院财务监督意识。

医院的财务的监督管理,主要有医院的相关领导以及财务部门负责。所以,强化医院内部财务监督首先要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监督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内部财务监督的重要意义。具体来讲,在医院领导方面,医院领导自身要增强财务监督意识,不仅要定期、不定期地对医院的财务进行监管,还要大力倡导和支持会计人员对财务管理的监督。具体到财务部门和会计工作人员,财务部门的每一个会计人员都要增强财务监督意识,在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不仅要做好会计核算工作,而且还要做好财务监督工作,发挥自己的作用,真正落实自己的职责。只有当医院财务管理的所有人员都提高了财务监督意识,才有能把医院内部财务监督工作落到实处,从而提高医院财务的管理水平[2]。由此可见,增强医院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监督意识是实施内部财务监督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所以,针对我国医院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监督意识淡薄的普遍现象,医院要通过宣传、教育以及培训等方式,增强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监督意识,从而为强化医院内部财务监督工作打好基础。

(二)提高医院会计人员的素质。

鉴于会计人员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在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如果会计工作人员监督工作得到落实,那么医院内部财务监督将会取得显著成效。所以,为了强化医院内部财务监督,提高医院会计人员素质十分必要。至于如何提高医院会计人员素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强会计工作人员的法制观念。我国《会计法》规定了会计工作人员对企业或机构内部的财务管理进行监督的责任。所以,会计人员要增强法制意识和观念,在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践行这种使命和职责。第二,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业务能力是会计工作人员的基本技能要求。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一些新技术已经被应用到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作为财务管理中的会计工作人员,熟练掌握这些新知识既是开展财务管理业务的需要,也是加强对内部财务监督的需要。比如,在北京大学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计算机信息技术得到普及,医院财务管理已经走向了信息化的发展道路。如果医院的会计人员对这些新技术不了解,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尚且不能胜任,财务监督工作更无从谈起。

(三)完善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在很多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或者没有得到落实严重影响了医院内部财务监督工作。所以,为了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建立健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和体系十分重要。对于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完善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在财务管理工作中,每个医院都要结合《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3],从自身实际出发建立一套比较完备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通过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来加强经济行为的自我约束和调节。对于那些滥用职权的经济行为一定要坚决追查到底,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三、结束语。

内部财务监督可以有效地保障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是医院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医院内部财务监督不仅对医院的财务预算和执行进行监督,而且对医院财务的收支进行状况进行监督等,通过内部财务监督,增强医院财务管理水平,从而保证医院财务增收节支,保证医院财务用到好处、落到实处,达到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目的。(作者单位:河北省衡水市第三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刘明.浅析如何加强医院的收费票据管理[J].现代商业,2010(30):105-106.

[2]朱卫卫,李声鸿.医院财务支出审批模式利弊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2(5):79-80.

财务检查制度及操作流程 篇4

第二章 方法财务检查方法是对公司的财务、实物及财务活动现场进行实地查看,以检查各公司财务活动是否合理、合法、合规,以及检查其财务信息的质量所使用的专门方法。财务检查方法是检查公司财务工作的质量,对公司财务管理工作作出评价,以达到检查目的的重要手段。在实际工作中,财务检查的方法有多种,主要包括组织方法、工作方法,及财务检查的一些具体技术方法。

一、组织方法财务检查方法根据组织检查的形式,可以分为自查,即公司根据财政部门、主管部门的要求,自己组织力量,对本单位财务活动进行的检查;有关部门直接深入公司进行检查。

二、检查方法财务检查方法根据工作内容可分为账务检查,实物检查和现场检查三种。

1、账务检查账务检查,又称作会计检查,它是对公司的会计凭证、账簿和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进行检查的一种方法。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它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记账的根据。会计凭证检查,主要是检查会计凭证所记录的经济业务是否真实、正确、合法、合规、合理,有无弄虚作假、贪污盗窃、铺张浪费等违法乱纪行为,会计凭证的内容是否真实、完整,填写是否齐全、正确,有无缺漏、涂改、伪造现象,手续是否完备,责任是否明确,记账凭证所确定的会计分录是否正确,证证是否相符等。账簿是由一定格式、互相联系的账页组成,用来序时地、分类地记录和反映各项经济业务的会计簿籍。它是存储会计信息的重要载体,可以全面、连续、系统地反映公司的经济活动情况。账簿检查,主要是检查公司经济业务是否符合财务制度的规定,账簿记录是否合法,责任是否明确,账簿是否完整无缺,是否有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作为记账根据,账簿填写是否规范,是否清晰整洁,账证之间,账账之间,账表之间,账实之间是否相符等。会计报表是根据账簿记录和其他日常核算资料,以一定的指标体系,总括反映公司在一定时间内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情况的一种报告性文件。会计报表的检查,主要是检查报表编制是否符合财务制度的规定,报表内容是否真实完整,数据是否准确可靠,说明是否清楚完整,反映内容有无缺漏,表账之间,表表之间是否相符等。会计凭证检查、账簿检查和会计报表检查三种方式之间,既有区别,又密切联系,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将它们结合起来,交叉进行。由于公司的一切财务收支都要反映在一定的会计凭证、账簿、会计报表上,通过凭证、账簿、报表的分析检查,就可发现问题,查明真象,实行有效的管理。

2、实物检查实物检查,是对公司的设备、材料、物资等实物资产进行检验、清查、盘点及鉴定。如检查物资的盘盈、盘亏及物资的丢失、变质、损坏、积压等问题。在日常会计核算中,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比如:由于实物收发计量不准确,手续不齐,凭证不全,造成核算失误;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物资损坏、变质、短缺;贪污盗窃,自然的损耗、升溢等原因的影响,也会使得一定时期账簿记录的财产物资的账存数与实存数不相符合。在这种情况下,仅仅通过会计凭证、账簿、会计报表及统计资料的检查是很难查出问题的,要查出存在的问题,就必须进行实物检查,并把实物检查与会计检查相结合。通过实物检查,一方面,可以查明公司财产物资的实有数,保证公司账款相符、账物相符,若账实不相符,可进一步查明原因,弄清问题所在,从而改进财产物资管理,保护财产安全完整,另一方面,通过实物检查,可查明财产物资的储备和利用情况,以便采取措施,对积压呆滞的物资及时进行处置,从而充分挖掘财产物资的潜力,有效利用物资,避免损失浪费。

3.现场检查现场检查,又叫作实地检查,是对一些通过账务检查不足以全面地真实地反映出来的问题,为进一步查明事实而派人到发生经济活动的地方、场所和当事人中去,进行调查了解。譬如,向债权人和债务人了解资金往来情况;向服务对象了解收费情况;向银行了解资金存取使用情况;向卖方了解产品销售,货款结算情况等。现场检查主要是通过现场观察、实地核对和召集有关人员座谈等方式进行。通过这种方法,往往可以了解到一些事实背后的真相,对发现公司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法行为具有重要作用。

上述三种财务检查方法有着自己特定的检查内容及作用,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在实际财务检查工作中,为了保证检查结论的正确性,为了取得良好的效果,经常根据实际情况把这几种方法结合起来,交叉使用,以保证检查工作的质量,实现财务监督的目的。

第三章 程序财务检查的程序一般包括准备、实施检查和终结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准备阶段关键在于确定检查工作的项目,具体要做好以下工作:

1、拟定财务检查计划财务检查是一项繁重而复杂,统一而严密的工作。它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为保证财务检查工作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以确保检查工作质量,在检查工作开始之前,应当在确定检查对象、明确检查重点的基础上,制定一个周密细致、切实可行的检查计划。检查计划的内容主要包括:检查的目的、任务、内容、范围、方法、步骤、日程安排、组织分工、检查纪律和工作要求等。

2、熟悉有关财务制度和收集有关财务资料,做好检查前的准备工作

公司属于上层建筑领域,其资金来源主要投资人进行注资。因此,公司资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方式都带有很强的私人性,公司财务管理工作中,既要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又要严格执行各项财务规章制度和财经纪律,依法理财。这就决定了公司财务检查是一项政策性强,业务技术要求高的工作。财务检查人员在财务检查工作开始之前,必须要先熟悉有关的财务制度,了解对有关经济业务的处理规定,同时还要搜集被检查单位的有关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及其他相关的核算资料,为

检查工作准备充足的、准确可靠的依据。此外,还要准备好各种必要的检查仪器、计量工具,以及记录检查结果所用的表格、单据等,以保证检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实施检查阶段实施检查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做好查证核实工作,具体包括:

1、进行检查,做好检查记录进行财务检查,要以公司的会计凭证、账簿、会计报表等核算资料为依据。一方面,要深入检查公司的各种会计核算资料所反映的业务是否合法合理,内容是否真实完整,数据是否准确可靠,说明是否清晰全面,有无故意歪曲、涂改、伪造、弄虚作假等情况,证账之间、账账之间,账表之间是否相符,运用科目是否正确。另一方面,还要深入实际,对公司的设备、材料、物资等实物资产的存放、保管及领用等方面进行检查,对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及债权债务进行细致的清查、核对,检查各项财产物资帐实是否相符,是否存在管理上的漏洞。对于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随时作好检查记录,以便进一步调查研究。在检查过程中,不仅要肯定被检查单位的成绩,还要发现被检查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查明具体事实和原因,确定有关人员的责任。

2、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为保证财务检查的严肃性及准确性,在财务检查工作中,除了进行细致的账务检查和实物检查之外,还应当深入公司内部各有关部门,接触有关领导,联系职工群众,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意见,深入了解事实真相,分清有关人员的工作责任。对于有争议的问题,要倾听各种不同意见,进一步搜集证据,进行研究分析。必要时还可进行复查。

三、终结阶段在终结阶段,要做好分析研究工作,切实解决问题,写好检查报告。具体包括:

1、写出检查报告,做出检查总结财务检查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做出检查总结,写出检查报告。在检查报告中,应包括下列一些主要内容:

(1)、公司财务管理的做法、成绩和经验;

(2)、公司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工作的建议;

(3)、指出在检查工作中查明的违法、违纪及违反财务制度规定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

(4)、对被检查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做出评价。由于检查总结涉及到有关部门、有关人员的工作责任,因此,在做出检查总结时,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公司财务管理做出客观公正的、实事求是的评价。既要肯定取得的成绩,又要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检查报告应及时报送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对检查报告要及时认真地审查,对先进经验要积极推广,对存在的问题要妥善处理。

2、妥善处理存在的问题 对于财务检查中查出的差错及发现的问题,要区分不同情况、不同性质,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的处理意见,认真负责地加以改正,并督促和协助有关方面及时地作出善后处理。对于公司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工作本身存在的问题,应认真研究,及时改进工作,提高财务管理质量;对于违法乱纪问题,应根据问题的性质,按照有关规定移交纪检部门或司法机关进行处理,依法追

乡财务审计监督制度(范文模版) 篇5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乡财政财务的审计监督,提高乡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维护和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推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县审计局负责各乡财政财务的审计监督工作。对其审计管辖范围内乡财政财务的重大审计事项,认为需要由上级审计机关审计的,经县人民政府同意,可以报请上级审计机关审计。

第三条 审计机关依法独立行使乡财政财务审计监督权,被审计单位不得拒绝、阻碍,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干涉。

第四条 本制度所称乡财政财务审计监督的范围包括:

(一)依法对乡镇人民政府财政决算以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二)依法对乡镇人民政府和基层站所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三)依法对乡镇政府投资和以乡镇政府投资为主的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进行审计监督。

(四)依法对乡财政财务进行审计监督的部门、单位和村委进行专项审计或专项审计调查。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五条 依法对乡镇政府财政财务进行审计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乡镇人民政府财政决算以及其他财政资金的征收、管理和使用情况。

(二)与乡财政直接发生预算缴款、拨款关系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三)乡镇人民政府和基层站所收取的各类资金的征收、管理和使用情况。

(四)乡镇人民政府所属部门、基层站所和社会团体接受乡镇人民政府或主管部门委托管理的农村社会保障资金、计划生育资金、扶贫救灾资金、社会捐赠资金等专项资金的财务收支情况。

(五)以国有资金、乡集体资金投资和乡自筹资金投资或以乡镇人民政府投资为主的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审计监督内容。

第六条 乡财政财务审计中应重点关注乡财政资金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审计监督的资金范围包括:

(一)上级拨出的各类专项资金。重点审计一定时期 内专项资金的收入和支出总量,有无隐瞒、截留、挤占、挪用等其他违法违规行为,必要时应延伸到各用款单位和个人。

(二)乡镇人民政府或基层站所自行收取、筹集、管理和使用的资金。重点审计资金来源是否合法、合规,管理使用是否恰当,有无违法违规行为。

(三)乡镇人民政府借入借出资金、代收代付资金,从下属单位调入资金以及其他收支。重点审计资金筹集是否合法,有无挤占挪用、损失浪费等现象,财务会计资料是否真实合法,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等。

第七条 按照县人民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的授权或交办,可依法对领导关心、群众关注的特定事项进行专项审计或专项审计调查。重点审计经济业务是否合法、财政收支和经营成果是否真实、集体财物是否完整、财务会计工作是否规范、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经营管理是否正常等。

上述所列特定事项,包括乡村两级债权债务、乡村两级兴办集体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村级财务收支情况、农村税费改革、农村转移支付等专项资金的财务收支情况等等。

第八条 县人民政府所规定的乡财政财务审计事项每年年初一次性授权县审计局进行审计或审计调查,对所属乡镇人民政府财政财务审计原则上“两年审一次,一次审两年”。第九条 根据工作需要,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可在乡设立审计派出机构。派出机构根据县审计局授权,依法对审计管辖范围内的乡镇财政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第十条 审计机关在确定审计项目时,应当将乡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与乡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事项统筹安排,避免重复审计。在经济责任审计中,注重保存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相关的资料,建立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数据资料库;进行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时,应充分利用以前经济责任审计的成果,已经审计过的,除进行必要的补充审计和取证外,一般不再重复审计。

第十一条 审计机关依法对乡镇政府及基层站所进行审计时,有权就审计事项有关问题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并取得有关证明材料。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支持、协助审计机关工作,如实向审计机关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证明材料。第十二条 审计机关依法对乡镇人民政府及基层站所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进行审计后,按下列规定办理:

(一)对审计事项做出评价,向县人民政府、被审计的乡镇人民政府和县财政、农业及其他有关部门提交和出具审计报告;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情节显著轻微的,应当予以指明并责令自行纠正。

(二)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需要依法给予处理处罚的,除应当对审计事项做出评价,出具审计报告外,还应当根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做出处理处罚的审计决定。

第十三条 被审计单位违反规定,拒绝或者拖延提供与审计事项有关资料的,或者提供资料不完整、不真实的,或者拒绝阻碍审计人员工作的,由审计机关责令改正,并给予通报批评或者警告。拒不改正的,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行政责任。

被审计单位违反规定,转移、隐匿、篡改、毁弃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政会计报告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财政收支有关的资料、或者转移、隐匿所持有的违反国家规定取得的资产,审计机关认为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分的,应当向纪检监察机关提出给予处分的建议。纪检监察机关应当依法及时做出决定,并将书面结果告知审计机关;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四条 审计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做出的审计决定,被审计单位应当执行。

审计机关依法责令被审计单位上交的款项,被审计单位拒不执行的,审计机关应当通报财政、税务等有关主管部门。有关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给予扣缴或者采取其他处理措施,并将处理结果书面告知审计机关。

第十五条 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机关做出的财政收支审计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请县人民政府裁决,县人民政府的裁决为最终决定。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机关做出的财务收支审计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县人民政府或晋城县审计局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县人民法院提交行政诉讼。

第十六条 审计机关应建立乡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反馈制度。被审计单位在接到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之日起九十日内,将审计整改落实情况以书面形式报告审计机关。

第十七条 审计机关应建立乡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回访制度。审计机关在审计报告、审计决定送达之日起九十日内进行审计回访,检查审计工作人员履行国家审计准则、执行审计工作程序、遵守职业道德和审计纪律以及公正执法的情况;了解督促被审计单位执行审计决定、采纳审计建议和审计整改情况。

第十八条 审计机关试行乡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可采用适当的方式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通报;选择事实清楚,有典型意义的审计结果向社会公告。

第十九条 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及基层站所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并接受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财务监督检查制度 篇6

关于企业内部财务监督制度的国际借鉴与思考

笔者认为,监督模式不存在哪一种好或不好的问题,只存在哪一种更适合一国国情的问题.我国公司在借鉴他国成功经验的.同时一定要结合我国社会环境及所有权结构的实际情况,不能随意就其中一种监督模式生吞活剥,拿来就用.

作 者:姚娟娟 作者单位:安特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刊 名:会计之友 PKU英文刊名:FRIENDS OF ACCOUNTING年,卷(期):“”(7)分类号:F810关键词:

财务监督检查制度 篇7

一、财务监督制度存在的问题

1. 法律保障制度不完善

相对而言, 企业财务监督制度在现阶段的应用当中, 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 不仅直接影响到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同时对未来的战略部署和发展, 也产生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法律保障制度不完善就是非常严重的一个层面。从时间上来看, 过去倾向于对企业财务监督制度性和原则性的规定, 已经没有办法满足当前财务实践的需求, 不仅不利于防范企业的会计违规操作, 甚至对企业财务信息的监控, 也失去了有效性。在这种情况下, 法律似乎成为了一纸没有作用的条文, 并且仅仅掌握在有钱有势的企业当中。这种情况如果长期持续下去, 势必对企业的发展造成致命的隐患。

2. 政府监督分工杂乱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作用, 但是政府在现阶段的工作当中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问题, 不仅对自身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同时对企业财务监督制度也造成了很大的困扰。比方说, 某一部门出具的核查报告本可以满足其他相关部门的需要, 但是由于各个部门之间的分工非常不明确, 工作界限不清楚, 导致资源没有办法在第一时间共享。由此所导致的恶性结果就是, 同一财务行为的重复性审查, 在客观上增加了企业的经营负担, 并且对提高企业经营积极性是非常不利的。这种情况在现阶段的工作当中非常普遍, 很多地区的企业受此影响, 经济效益下滑, 甚至对当地其他领域的工作也产生了不同程度上的影响。

3. 市场监督机制不完善

企业财务监督制度的实施, 在目前的工作当中, 上述两个问题是亟待解决的。除此之外, 市场监督机制的不完善, 也是让企业非常头疼的问题。首先, 地方会计师事务所在多数情况下, 很难摆脱当地政府的束缚而独立存在, 这就导致了社会财务监督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彻底丧失, 甚至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其次, 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质量不高, 有些事务所为了自身的利益着想, 甚至没有按照规定的程序办事, 表现出敷衍了事的态度, 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企业财务监督制度建设措施

1. 政府监督向社会监督转变

在以往的工作当中, 政府监督站有绝对的领导地位, 企业财务监督制度在长期的政府监督下, 并没有得到一个特别积极的成果, 并且在很多的方面, 都让企业失望。其实, 政府监督还是存在很大积极影响的, 只不过应该适当放权给社会监督。因为企业毕竟是社会发展的一种产物, 如果完全脱离社会监督, 那么整体的制度建设并没有办法达到一个理想的效果。本文认为, 政府监督向社会监督转变, 是建设企业财务监督制度的有效措施。一方面有利于减少政府直接监督的成本, 另一方面有利于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监督职能的优越性, 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的积极性, 完善市场体制, 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是企业财务监督的必然阶段。由此可见, 政府监督向社会监督转变, 具有很大的积极性影响, 实施此项措施, 对建设企业财务监督制度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2. 完善法制、法规的监督职能

法律作为国家的硬性保障之一, 在任何一项工作当中, 都占有核心地位。企业财务监督制度在建设的过程中, 如果缺少法律措施, 那么其他的一些功能都会大打折扣, 并且在很多方面都会反其道行之。因此, 在日后的建设工作中, 必须完善法制、法规的监督职能。首先, 对于监督当中出现的问题要明确处理办法, 不能总是采用罚钱这样的简单措施, 要惩罚就要惩罚的彻底, 让违规企业没有第二次机会, 彻底打消侥幸心理;其次, 对于各种违法行为的处理应该明确偿付责任, 原来的一些法律法规存在漏洞, 由于相关条款的界限不清楚, 因此偿付责任也不清, 今后必须通过法律措施明确, 建设完善的企业财务监督制度。

3. 公司内部监督机制

企业财务监督制度不能仅仅从外部条件出发, 同时还要在内部监督机制上努力, 比方说加强监事会监督职能。第一, 必须确保监事会的独立监督和法律地位, 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监事会的真正效果;其次, 监事会必须具有企业经营活动的知情权。在了解企业运营的情况下, 才能更好的监督, 并且避免企业发生一些不良事件。通过此项措施, 能够弥补前两项措施的空白部分, 进一步建立完善的企业财务监督制度, 对日后的工作来说, 会产生持续性的积极影响。

三、总结

本文对企业财务监督制度建设的措施进行了一定的阐述, 从目前的工作来看, 上述的三种措施在长期的执行下, 已经建设了较为完善的企业财务监督制度, 并且在很多的方面都弥补了漏洞, 过去的一些问题基本上没有再发生过。值得注意的是, 企业财务监督建设措施, 上述的三个方面也要积极的配合, 同时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我国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只有这样才能建设一个贴近实际工作的制度, 切实的促进企业的发展。

摘要:在21世纪的发展过程中, 企业财务监督制度被社会广泛的关注, 从大型企业拖欠工资, 到小型企业瞬间破产, 所有的案例都再告诉我们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 那就是企业财务监督制度必须有效的建设, 每一项表面化措施都会为后来的发展产生较大的恶性影响, 甚至让企业倒闭。目前, 很多的企业仍然没有建立财务监督制度, 自身又抵挡不住诱惑, 因此逐渐的走上了不归路。为了让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 拥有一个较大的成长, 同时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必须采用有效的措施, 建设财务监督制度。

关键词:企业,财务,监督,建设

参考文献

[1]王丹.浅析国有企业内部财务监督体制[J].现代商业, 2008, (5) :157.

[2]申杨.试论企业财务监督[J].财政监督, 2008, (24) :32-33.

高校内部财务监督体制研究 篇8

一、高校内部财务监督的内容

高校财务工作是高校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高校办学的全过程,渗透于办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财务工作的好坏,综合反映高校办学、科研、社会服务和校办产业绩效的高低。财务监督是搞好财务工作的有力保障,是强化财务管理的有力措施。财务工作与财务监督形影不离,哪里有财务活动,哪里就应该有财务监督保驾护航。

(一)监督高校财务规章制度的贯彻与落实 高校的财务规章制度是各高校按照依法办事,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将国家发布的有关法规具体化,并加以必要补充而制定的。它既是学校贯彻国家财会法规的重要保证,又是贯彻执行学校财经方针政策的重要保证,是学校各项财务工作的基本行为规范。学校财务规章制度对于整个财务工作是个纲。纲举目张,只有监督财务规章制度全面贯彻落实,才能保证学校各项财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规范有序。

(二)监督高校综合财务计划的编制与实施 高校综合财务计划是高校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即是高校年度内所要完成的事业计划和工作任务的货币表现,是高校日常组织收入和控制支出的依据,同时也是体现着高校的规模和发展方向。综合财务计划所确定的办学资金筹集、分配和使用,对高校的事业发展有着直接的、重大的影响,它具有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类型复杂等特点。财务监督主要着眼于综合财务计划的编制是否体现了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增收节支、勤俭节约的原则,收入计划是否真实可靠、支出计划是否科学合理,还要监督综合财务计划执行的纲性原则、计划调整的科学性以及执行结果的效益性。

(三)监督高校办学经费收入与支出 高校收入是学校综合财务计划的基础,执行学校综合财务计划的首要任务是积极组织收入。学校要做到资金集中,政策灵活、使用方便,采取有效措施,将应取得的收入及时足额地收纳入帐。在组织收入的过程中,主要监督学校是否依法组织收入、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范围、收费票据是否符合规定、有无截留、占用、挪用或拖欠;学校经费支出的过程是学校开展各项工作和事业发展的过程,要合理安排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支出过程中,首先要监督支出计划的管理和控制。支出计划确定后,学校的财务及有关部门应严格执行计划,根据计划确定的支出项目、范围、额度安排各项支出,未经主管领导批准,学校的任何部门都不能发生无计划和超计划的开支项目。其次监督支出程序的规范性,坚持“一支笔”审批制度。在办理各项支出的过程中,财务部门应加强对各项支出的审核,根据真实、有效的凭证,按实际支出办理报销手续,不得以计划数列报事业支出;还要监督专项资金支出的管理,坚持专款专用的原则。

(四)监督高校货币资金与实物资产的利用和保管 监督学校现金管理是否符合条例,是否有多头开户、套取现金、违规从事金融行为,有无随意开支、白条抵库、非法挪用、私设“小金庫”的情况;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记录报告是否准确等。大宗设备、材料采购、大型维修是否进行招投标和实行政府采购;对外投资有无可行性论证和集体研究决定;固定资产购建是否合理,手续是否完备,管理是否规范,使用是否高效。实物资产的验收入库、领用、发出、盘点、保管及处置必须符合规范要求,防止被盗、毁坏和流失。

(五)监督高校贷款规模与风险 高校在各级政府加大投入的同时,学校发展依靠金融支持,是我国高教发展的一个新的趋势。利用银行的信贷资源,加快高教事业发展是个好的作法,它弥补了政府投入不足,解决了资金缺乏的瓶颈,能促使高校适时发展,适应社会需求,加快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但是,银行借贷资金作为高校的一项负债,需要高校未来一确定时期支付本金和利息,从而构成高校的一项确定的负担。如果对贷款的借贷计划不周、管理使用不当,势必会使学校陷入财务危机,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校内财务监督必须高度重视贷款数额的可行性和还贷能力,做好贷款风险的防范工作,趋利除弊。

二、高校内部财务监督体制

高校内部财务监督体制是规定高校内部各项经济活动的监督组织方式,确定学校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制约关系。建立高校内部财务监督体制是加强学校财务管理的重要措施,是提高办学效益的有力保障。

(一)高校内部财务监督是自我监督 内部财务监督的主体是学校内部人员。内部监督的主体,即由谁来实施内部监督。由于内部监督是高校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其主体只能是内部人员,而不可能是外部人员。内部监督的实施须由学校教职员工的齐心努力和协調配合,因此,包括校(院)长在内的广大教职员工构成内部监督的主体,其中以各级管理者为主。在内部财务监督的主体中,由于各自所处的地位不同,其监督的任务也不同。一般而言,校(院)长主要是对整体财务结果的监督,对向下授权执行的监督以及对学校政策、制度制定的监督,而中低层管理者是日常性的、常规性的、程序性的监督。内部财务监督的客体是学校内部的经济活动。内部监督的客体即是指内部监督的对象,体现为学校内部的人、财、物等基本要素及其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组合关系和组合方式。从横向说,学校内部的人、财、物、信息、技术等都是内部监督的对象;从纵向说,学校中的各个层次,如院、系、所等也都是内部监督的对象;从业务办理过程说,学校内不同的业务阶段和各项业务内容也是内部监督的对象。通过内部财务监督,使各项经济活动在各个职能部门和各个环节之间保持分工、协调、均衡和衔接,自动监督检查,纠正错误,使各项经济活动按照既定的方针、政策、计划、目标的要求正常进行。

显然,内部财务监督的主体和客体并不具有互斥性。一个员工、一个部门既是内部监督的主体,又是内部监督的客体,既要对其负责的业务进展情况进行内部监督,又要受到他人或有关法规的制约和监督。这就形成了主体和客体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决定了高校内部财务监督必然是一种自我监督。

(二)高校内部财务监督体制应为“统一领导、二位一体” 具体表现在:“统一领导”是指高校内部财务监督在学校统一政策、统一制度的前提下,由校(院)长在法定的组织机构基础上逐级授权,直至基层单位。这些层次的责任人员组成一个职责明确、互相制约,共同实现学校内部财务监督目标的群体。校(院)长是该群体的组织者、指挥者和监督者。“二位一体”是指校内财务监督由管理监督和会计监督组成。管理监督是通过对参与经济活动的部门、岗位、人员的科学管理实现监督。监督的成效取决于职权与职责的确定情况。科学的分工使单独一个人或一个部门对任何一项或几项经济活动没有独立完成的处理权,必须经过其他部门或人员的查证、核对。从纵向而言,至少要经过上下二级,使下级受上级的监督,上级受下级的牵制,各有顾虑,不能随意妄为;从横向而言,至少要经过两个互不相隶属的部门或岗位,使一个部门的工作或记录受另一个部门工作或记录的牵制,借以相互制约,防止和及时发现业务执行中所产生的错误或舞弊行为。会计监督是指校内会计人员依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对经济活动的记录,反映过程中的监督。《会计法》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违反本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会计事项,有权拒绝办理或按照职权予以纠正。这一规定明确了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监督权利。同时《会计法》也明确规定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监督的内容主要是会计资料和财产物资,这是法律赋予的权利。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法对学校经济活动中的会计事项进行监督,如对原始凭证、记账凭单、会计账薄、实物、款项、财务收支、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完整性进行监督检查,对综合财务收支计划、经济政策等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有权立即纠正的要立即纠正,不能立即纠正的,及时向上级如实反映,要求做出处理。由于会计工作贯穿于学校整个经济活动,渗透到学校各项业务活动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覆盖所有的部门和岗位,是对学校整个经济活动进行会计核算和反映,因此会计监督具有全面性和系统性。

参考文献:

[1]杨周复、施建军等:《大学财务综合评价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本文系河北省软科学项目(编号:10457201D-1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监督检查制度 篇9

为了及时掌握和了解安全生产情况,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消除事故隐患、使安全生产工作防患于未然,特制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制度。

1. 每月一次全面检查,重点检查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隐患

整改,应急预案有关法律法规及会议精神的学习贯彻落实情况,并做好记录。

2. 做好出车前,停车后的准备检查工作,确保行车安全发现

隐患要及时。

3.4.

5. 检查车辆是否超载、混装。不定期检查车辆的安全装置、灯光信号、证件等。检查驾驶员是否带病开车、开情绪车,是否违反安全操作

规程。

6. 检查车辆标志标识是否齐全,检查消防设施是否安全有

效。

*************有限公司

安全监督检查制度 篇10

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和《特别规定》等法规政策,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加大安全检查、整改、复查的力度,建立日常安全检查秩序,规范安全监督检查工作,督促各级各类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存在的事故隐患和问题,逐步实现安全生产的本质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组织机构

安全检查参加人员组成为:公司领导、各职能科室、各生产单位行政正职、机电副队长及专业技术人员。

矿井安全大检查必须由矿长带队,各专业检查必须由分管矿领导带队,区队安全检查必须由区队长带队。

二、检查时间

矿井安全检查每月不少于一次,各专业包括区队安全检查每周不少于一次。

三、职责

1.矿长对全矿重大安全隐患的处理进行全面协调管理。

2.各分管副总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隐患按“五定”原则落实整改。

3.矿总工程师对全矿重大与较大安全隐患组织提供技术支持。

4.安检科科长对矿井安全隐患的整改进行监督。

5.各业务科室对所管范围的安全隐患提供技术支持,对业务范围内的安全隐患及时督促整改、复查,做好安全检查记录,有台帐,有落实,有复查。

6.各业务科室负责专项检查的组织实施,顶板管理、防治水由生产技术部负责;机电运输由机电运输部负责;“一通三防”由通防部负责,查出的类隐患必须按“五定”原则进行闭合。

7.安检科对全矿范围内的安全隐患进行收集整理、监督落实整改及复查工作。

8.安检科负责日常检查及安全大检查的组织实施,其它科室要给予积极配合。

9.调度室负责紧急安全隐患的电话信息反馈与记录,并向矿领导汇报或与业务科室联系;隐患处理时做好协调工作。

10.其它科室与辅助单位对隐患处理及时提供必要的运输、电力、风、水、材料、设备、配件等支持。

四、检查内容

检查内容分为:现场检查和资料检查。

现场检查内容主要有:

1、矿井各系统的能力,可靠性、安全性;

2、矿井五大灾害及其它灾害的防治措施;

3、各类安全设施、设备、仪器仪表使用情况;

4、执行作业规程、措施、操作规程情况;

5、现场操作人员规范操作情况;

6、特殊作业人员持证情况;

7、现场安全隐患;

资料检查主要有:

1、各级领导、各职能科室、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一通三防”责任制落实情况。

2、《特别规定》、《安全生产基本条件》及其他法律、法规、政策规定;

3、公司传达的上级和公司安全生产会议精神落实情况;

4、培训与持证上岗情况;

5、各种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操作规程等资料;

五、整改落实原则

1、按各级现场安全生产隐患处理决定书要求整改;

2、按照“四定”原则的要求整改;

3、对检查的各类安全生产问题要及时、认真、全面整改,重点做好落实工作,严禁各类事故隐患的重复发生;

4、各单位行政正职为整改落实责任人。

六、处罚

对现场检查出现的安全隐患,按公司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七、要求

1、各职能科室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进行业务指导,监督检查,落实整改。

上一篇:读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下一篇:医保中心年一季度工作完成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