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监督对策研究(精选12篇)
财务监督对策研究 篇1
一、中小企业财务监督体系的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具有生产规模小,但经营方式灵活的特点,可以针对市场经济的变化而制定出符合当前企业发展、并利于企业长久发展的计划。所以说,我国的中小企业是稳定社会发展,推动国家经济建设而不可或缺的助力。但是,因为我国的中小企业的生产规模小,资金的结构低,导致了企业生产水平过于落后,所以使得企业的发展非常容易受到传统经济体制与宏观经济的影响,其中主要体现在中小企业中的财务监督体系制度具有滞后性,并且企业只重视自身利益发展而忽视了在企业生产中财务工作的作用,弱化了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能。
二、中小企业财务监督体系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一)中小企业中的财务监督系统缺乏完善
目前在我国很多中小企业中缺乏存在可以相互监督制约的系统。通常由一个人担任企业的财务工作岗位,因此很容易导致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系统出现失控的状态,为违法行为增加了机会。有的企业因为存有过多的赊账,为了不影响企业的经济利益,而选择了忽视赊账,无视相关的法律政策,忽视企业内部固定资产的维护与管理导致企业的固定资产无法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另外,由于我国的相关财政部门并未规范财政收据及发票,市面上流传了多种多样的票面,使得财务人员也无法辨认收据的真伪,从而降低了我国财务的监管力度。
(二)财务基础工作薄弱
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采用的是“家族式”企业管理模式,很多重要的管理职位都会让家族的成员进行管理,例如财务工作、人事招聘工作、采买工作等。这样做可以减少财务工作人员为满足自身利益而将不真实数据添加到账目的情况发生,但是也会使企业的财产与家族财产出现混淆。在家族企业管理中,由于管理人员均为家族成员,使得相应的工作职权与工作范围无法得以精确的划分,从而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同时,在设置财务监督体系时,为了节约成本,也会忽视相关规定,让缺乏财务工作经验与财务上岗资格的家庭成员上岗工作,导致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荒废、人员调配不当,分工不够明确,从而减缓了企业的发展进程。
(三)财务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低下
目前企业存在较为普遍现象: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缺乏财务相关事项处理的能力,并且也缺乏对经济与财务管理方面相关的法律知识。正是因为缺乏经济与财务管理方面相关的法律知识,使得工作人员忽略违法事项的后果,为了满足自身利益和目的,在财务报表上添加不真实的数据,将没有购买的项目填写到账目上,从而获取经济利益。而这种行为属于违法侵吞企业的财产,能够造成企业的经济利益的损失,严重时会使得企业无法正常运营甚至是倒闭。
三、完善财务监督体系的重要措施及建议
(一)进一步强化监督力度和管理力度
首先从监督和管理方面进行剖析。企业要努力提高监督主体的独立性和全面性,积极强化监督力度和管理力度。比如:总公司设置独立的财会总负责人,有效控制全公司的财政的大局和所有重要财务事项。分公司则采用委托和轮岗等制度,保证分公司的财务工作的高效实施。同时要建立举报机制和反馈机制,定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评估。
加强对财务监督的内容实施再监督的方法,规范财务实施的操作流程。加强稽查管理,让企业内部形成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科学化体系,及时提出建设性意见,改正出现的错误行为,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程化的管理和监督,还要强化防范一定系统风险的能力。
(二)巩固财务监督的基础性问题
要学会摒弃以往的陋习,更新时代发展下的新型财务观念,接受创新型的财务监督的有效方法。财务相关准则中明确提出可以让我国的中小型企业采用公允价格和重置价格两种方式作为企业的资产计价的实施方法,不仅仅能够大大缩短了财务管理的实际性差距,还能为我国的中小型企业日后的发展提供合理性的建议和策略。同时对于潜在的危险性问题做到一定的防范和准备。还要对现金流量的问题起到一定的重视,进一步弥补“权责发生制”在某些方面的局限性。为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合理周转资金提供了重要性的资源保障。还有一项重要的要求就是要把握财务准则符合当今的经济具体情况,这样的可以大大加强财务核算和财务监督的时代化要求和本身技术水平。
此外,还要完善财务监督的建设化制度,只有体系的完善才能做到加快我国中小型企业的进程化发展步伐。从而有效地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的、合理的、经济财务监督体系,为企业的深层次管理做进一步铺垫。
(三)强化财务人员的职业素养能力和提供相关财务职业培训
人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性人物,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财务电算化是财务内容当中较为难掌握的重要内容,所以我们要让人才针对这方面问题进行专业化的培养。不断地提高财务人员在计算机安全意识方面的相关能力,锻炼其扎实的业务能力,积极增强企业软实力,形成一个科学的、健康的、积极向上企业化管理系统。
四、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的经济建设进程加快,使得在目前发展社会中,中小企业逐渐成为了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企业财务监管体系不完善,则会减缓中小企业发展的进程。当中小企业的财务监督系统并不完善时,应当设置出符合当前企业发展形势的、科学合理的监督考核体系和相应的奖惩措施。考核结果优秀或是工作表现优异工作人员予以奖励,考核结果和工作表现较差的则予以惩罚。因此,只有制定出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规范报表与信息填写的标准,才能树立正确的企业发展目标,否则一旦将缺乏真实性的财务报表与信息透露到社会中,将会导致企业无法正常的运营甚至是倒闭。
参考文献
[1]梁淑贞.试析中小企业财务核算和财务监督体系构建[J].财经界(学术版),2014,06:223.
[2]孔玉梅.如何完善我国中小企业的财务核算和监督体系[J].中国商贸,2014,07:104-105.
[3]徐洋博.如何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财务制度[J].商业经济,2013,17:88-89+105.
[4]胡绍雨.中小企业财务规范化问题探析[J].财务与金融,2014,06:47-53.
[5]吴嘉玲.浅谈中小企业财务规范化问题[J].北方经贸,2014,12:124-125+128.
财务监督对策研究 篇2
及对策研究
内容提要:近几年来,全国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农村财务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对加强农村村级财务管理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大多数农村的财务管理仍存在着部分村干部法律意识淡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混乱、村级账簿设置不规范、财务公开质量不高、民主理财流于形式、财会人员素质偏低、监管力度不够等一系列问题,已经成为发展农村经济、深化农村改革的障碍,严重影响着党群、干群关系和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影响农村社会大局的稳定。因此,鉴于村级财务管理的特殊性,应该分析和解决当前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加大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力度,重视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民主监督,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内部控制,扎实推行村务公开制度,加强农村财务工作的外部审计监督,提高农村财会人员的素质,实行村帐乡管、区(县)监督的乡镇结算中心,研究和采取有效强化村级财务管理的治本之策,以优化农村建设环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键词:村级财务管理;管理力度;民主监督;审计监督;村账乡管
“健全财务制度,做好审计工作,推动村级财务管理和监督,向正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发展”是温家宝总理在2004年就作出的批示,毕竟村级财务管理既是九亿人口的农村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又是农村中存在的一个最敏感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的创建。各地在村级财务管理方面采取了不少改进的办法的,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民主意识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必须建立一种所有收支行为都代表基层公众利益的制度安排才是治本之策。因此,如何搞好村级财务管理这一项紧迫而又复杂的工作,如何探索村级财务管理的新模式,确保村级财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是当下新农村建设工作所直接面对的问题。
一、村级财务管理的的背景及意义
(一)村级财务管理的背景
2010年国家财政用于支农的款项将超8000亿元,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将“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确定为2010年我国农业农村工作的主题。目前,全社会已经形成“想新农村、议新农村、干新农村”的良好氛围。但是,在看到大好形势的同时,也应当意识到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难题,其中村级财务管理则是诱发农村各种矛盾的主要根源。长期以来,由于村干部法律意识淡薄、财经观念不强、财务监督机制不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不落实、财务公开不规范和财务人员素质偏低等原因,经常引发了信访和上访,从而加剧了党群干部的矛盾,乃至酿成恶性群体事件。村级财务管理混乱已成为农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形成了“村民难参与、公开难到位、民主难实现、管理难规范”的“四难”局面,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极大地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进步。同时,为了维护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农村正常的经济秩序,党中央、国务院和一些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时刻关注,并采取了一些措施加以规范管理。全国曾开展了两次清理整顿村级财务管理的活动,完善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切实维护农民民主权利,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与此同时,一些地方政府纷纷采取村财委托乡(镇)代管等方式来加强对村级财务的管理。虽然党中央、国务院和一些地方政府对“三农”问题越来越重视,村级财务管理越来越规范,举措越来越多,但村级财务始终走不出“边清边乱,前清后乱”的怪圈,成为农村长期的“老大难”问题。
(二)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重大意义 1.搞好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对于防止集体资产流失,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能够维护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化解农村矛盾,促进村级民主法制建设,调动广大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确保了村级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和民主化,才能维护社会稳定。只有社会稳定,才能使干群一心一意谋发展,才能营造“干部放心做事,群众放胆致富”及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3.加强村级财务管理是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的需要。只有加强村民对村级财务管理的监督,才能增强村干部权利运行的透明度,扩大基层民主,保证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提高民主参与意识,维护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确保农民群众实现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二、目前我国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我国村级财务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对农村财务工作认识不足,各方各面管理水平偏低(1)领导认识和重视不够
从中央到地方就加强财务管理的文件、规章条例、规定和制度是相当多,也很明了,但部分领导和村干部对此工作还不够重视,从而造成各项制度执行和落实的力度不够。绝大多数村虽然制订了各项会计管理制度,但这些制度却成了仅仅是贴在墙上、写在纸上、谈在嘴上的形式主义空文,基本上没有落到实处。(2)缺乏科学的财务信息传输和评价激励机制
由于农村集体经济实力与城市经济相比相对较弱,会计人员专业水平相对较低,农村的会计电算化水平仍旧比较低,财务信息化、公开化没有得到根本的发展,再加上缺乏完善的评价与约束机制,使得农村财务管理水平偏低,无法适应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3)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设置不规范 根据《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不具备单独设置会计机构条件的,应当在有关机构中配置专职人员。根据目前我国村级的现状,对资金流量大、会计业务量大、经济发展较快的村级,应当设置会计机构。但是,一些应设立会计机构的村级,却往往没有设置相应的会计机构。有的村级即使设立了会计机构,但会计分工不明确,岗位设置不合理。在会计人员的选用上,有的村“任人唯亲”,有些村的会计甚至由村支书或村主任兼,缺乏有效的监督。而绝大多数的村会计是村干部从本村村民中聘用,其工资待遇由村干部从本村收入中支付,导致财会人员无论从任职资格、自身利益还是劳动报酬上,都难免受到村干部的牵制。
(4)会计人员素质普遍较低
由于经费紧张,财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大多数村级财会人员学历较低,缺乏会计业务知识。有些村会计在月末、季末、年末编制会计报表时,往往不是根据账簿,从而造成帐表不符的想象普遍地存在着。
2.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财务管理不规范
(1)衣兜“金库”
在财务管理中,“钱账分管”(会计管账、出纳管钱)是一条通则。但在一些地方却是财务主管揽权(书记或主任)揽权,出纳人员成了“票据保管员”。村级财务不到银行开设账户,普遍采用现金收付方式进行业务结算,现金没能按规定管理。有的村把现金存放在负责人的衣兜或家里,资金收付由村负责人一人说了算,形成了谁有权谁管钱,谁管钱谁花钱,权钱绝对集中的混乱局面。(2)招待费失控、挥霍浪费严重
少数干部财经纪律观念淡薄,用公款吃喝、请送、考察、发送奖金补贴等。从审计中发现,目前还普遍存在许多村招待费用开支过大或严重超标,开支多、赔额多、欠账多等现象,如有些村人口不足千人,每年却花去招待费用数万元,有些村为避开审计,将招待费用巧立名目、变通报销。
(3)民主理财小组成员业务水平不高
有相当一部分村民主理财小组的成员不知道农村民主理财工作应该做些什么事情。走向两个极端,一是认为权力特别大,不按照财务制度的规定和实际情况去做;二是认为民主理财小组的设立流于形式,对农村财务没有实施有效的监督,从而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
(4)发包、出租欠规范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村级农田水利、土地整理、交通道路等建设项目日益增多,但部分村干部法制观念淡薄,撇开制度,撇开监督,搞暗箱操作,不进行招、投标;有些村发包、出租手续欠规范,合同要素不全,条款不明,权利义务不平等;还有些村付款收费欠规范,工程项目的付款没有取得统一的建筑业发票,或以领款凭证方式入账,成为了工程承包商逃税的“黑洞”;有的以其他费用支出直接冲抵承包款和租金,收支均不入账;有些村提前收缴承包款和租金,对集体资产严重“透支”,导致集体利益受损。3.会计账务处理欠规范
(1)会计账簿、科目设置不规范 “糊涂账”、“流水账”、“包包账”较多,核算乱。如有些村有账无物,有物无账,有总账没有明细账;有些村对同一经济业务前后会计账目处理不一致,总账、明细账不一致,原始凭证不规范;一些村委会的支出没有经手人或证明人,只有签收人。
(2)白条列支现象非常严重
如有些村级财务只是市场上购买的普通收据(无财政监制章)收取上级拨给的补助款、各种返还款、租金或承包费;还有些村委会的招待费、办公费等支出都是白条列支,甚至有些大额工程款也是白条支付,这给村级财务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3)往来结算票据使用混乱
部分村在与单位或农户发生经济往来时,不按规定使用往来结算票据,有的干脆不入账,使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受到很大影响,不利于发挥会计核算的监督作用。
(4)报账不及时,核算不清楚
有些村委会半年甚至一年才到经管站报账,有的原始发票反映的村级收入在一年后才入账,从中坐支;有些会计事项填写过于简单,无法分清真实性;还有的票据使用不规范,债券债务混乱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会计事项的真实性。
(5)工程、项目开支另行建账,甚至不记账,未能纳入总账之中
收入不纳入经管站上核算,违规收支转移。主要表现为部分村委会为了逃避经管站的监督,将村委会的山塘、林地等承包费、以前尾欠款、临街店面租金等不纳入经管站核算。既逃避了经管站的监督,又造成了国家税收的流失。4.财务公开质量不高
近年来,一些村的财务公开,一是内容不真实和过于简单,只有总账,无明细账,无分类账,无说明,仅从财务公开表看不出所以然;有些村甚至搞半公开、假公开,使财务公开流于形式。二是公开时间不及时,有的村几年甚至十几年不公布一次账目,致使财务管理无透明度可言。三是公开程序不合理,公开的内容应经村民代表大会或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后方可公布,但有的村由村干部说了算。四是财务公开效果不明显。有些村的财务公开仅仅是做表面文章和应付上级检查,无意间反馈渠道,导致群众有意见无处提,提了意见也是白提,问题得不到长期解决。5.监管乏力
(1)对管理者制约不严,不少农村领导不熟悉财会知识,出现“外行”管“内行”等现象,有的农村领导财经法纪观念淡薄,有章不循,有法不依,个人说了算,长官意识严重。(2)财务监督不力。过去村级经济规模很小,对村的审计监督一直未能提上日程。近几年虽
有所重视,但因审计力量不足,村级审计监督仍很薄弱。往往是村里出了问题才去审计,即便去审计,也只就事论事,不全面,不深入;有些乡镇将村级审计排入了审计计划,但也只是走走过场;有些村甚至从未进行过认真全面的审计,年终分配、财务公开、干部离任等专项审计很多地方还未开展,导致村级审计监督成了“薄弱点”。(3)会计监督不到位。村级会计监督体系既不健全,又显得疲软无力。一是乡(镇、街)对村级财务监督不到位。按规定,乡(镇、街)经管站、财政所、审计站应对村级财务进行指导、审计和监督。但由于地域广、工作量大、指导监督人员少等多方面原因,一些乡(镇、街)很少对村级财务进行指导和监督,甚至出现“真空”现象。致使村级财务管理中所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和矛盾不但长期得不到解决,而且还呈蔓延之势。二是村会计的监督职责没有充分发挥。
(二)村级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造成这种混乱局面当然有多方面的因素,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1.理财意识滞后,为民意识不强是我国村干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很多村干部特别是村级财会人员没有理财意识、聚财观念、用财观念。有的财会人员认为只要自己不贪不拿就没事,至于别人怎么违纪违法,则事不关己;财务状况较好的村财会人员认为“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大肆捞取钱财,他们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不是把自己当成“管家”,而是成了“败家”。少数村干部为民意识淡薄,将民主决策、民主理财、财务公开都抛之于脑后,而不是从人民利益出发,其结果只能是与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背道而驰。这样只能会导致财务管理更混乱。
2.管理水平滞后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村级财务发生了一些巨大的变化,原来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水平远滞后于形势的发展,远不能适应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形势和新任务。随着村级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村级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会计制度的革新,对村级干部及财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任务。目前,在我国村级,具有高水平、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不是很多,村支两委的管理能力不是很强,管理制度不是很健全,管理方法不是很有效。管理水平一旦滞后,就无法解决新形势下所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3.民主意识滞后
村民对本村事务应具有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由于受历史条件的影响,部分村民民主参与意识不是很强,民主习惯不是很浓,对法律、制度谅解不是很多。本应该由村民行驶的民主权利,也没有很好的履行。如村级重大事项决策须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通过,但当村委“瞒天过海”时,村民也往往不去争取或提出异议,一旦决策失误给村民造成了重大损失或出现了极不公平的事情,村民也往往只是通过消极的方式对待。按规定,各村日常性开支的合理性、合法性和真实性应由村民主理财小组进行定期审查。重大工程项目的招标、专项资金的使用、土地补偿资金分配等重大事项须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正式由于部分村的村支委缺乏民主决策意识,村民缺乏民主参与意识,致使权利集中在少数人手中,造成权力的失衡,而权力一旦失去监督,就会容易丧失决策的透明度、公平性,从而产生管理混乱的现象。4.监督不力
一些村的财务管理之所以出现混乱的局面,一方面是由于村级民主制度不健全而导致村民监督显得疲软无力。另一方面,乡(镇)农村经管站没有充分发挥其管理监督作用。乡(镇)农经管站是村级财务管理的业务主管部门,应对村级财会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应对村务公开特别是财务公开进行监督,应对村级财务进行定期审计或检查。近几年来,由于乡(镇)财政状况的恶化,部分乡(镇)农经站存在着经费短缺、人力资源不足额现象,有些乡(镇)则把农经站人员抽调出来搞工作,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对村级财务进行监督。同时,由于行政干预,直接影响农经部门职能的发挥,起不到管理、监督、执法的作用,一些乡(镇)农经部门在村级财务管理上还处于有责无权的状况,从而导致财务管理混乱局面的出现。5.财会人员素质不高
村级财务管理是一项政策向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业务性较强的工作。目前,我国村级财会人员业务水平普遍偏低、缺乏有效的管理经验、业务知识和法律知识,导致在税费改革、免征农业税等新形势下,无法充当村“管家”的角色,严重影响财会工作的正常开展,也给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改进村级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实行村账委托乡(镇、街)代管,规范村级财务管理
实行村账委托乡(镇、街)代管是一项全新而又复杂的工作,稍有闪失就会影响整个工作的开展。
1.村级财务工作应注意的事项
(1)热情服务是做好工作的关键。实行村账委托乡(镇、街)代管改变了过去的存取款和报账方式,发生业务要到乡(镇、街)代管会计服务中心办理,因此给村队造成了一些不便,如:路途远,村财务助理需保存一定数量的现金;会计服务中心工作时间与村队不完全一致等。为此,应制定相应的措施,确保优质服务。一是将会计服务中心的办公电话和中心工作人员的家庭电话及手机号码告知村队,有业务需要,随叫随到。二是配备专门车辆,村队急需用钱,送款上门。三是与信用社协商,为村财务助理开设周转金账户。另外,根据财务运行情况,帮助村队进行财务分析,并提出建设性意见。由于会计服务中心真正以服务为宗旨,想基层所想,急基层所急,得到了基层的认可,为村账镇管工作赢得了好的声誉,进而使部分村队负责人彻底改变了态度,有事都愿和服务中心人员商量,为各村队进入工作程序打下了良好基础。(2)会计核算与经济发展的环境相适应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为促进经济发展采用的一些手段为财务核算提出了新的课题。如回扣、请客送礼问题等等,这是现阶段无法回避的,也是在日常工作中必然遇到的。应遵循“发展是硬道理,完备手续是必要的程序。”的原则,在处理实际经济业务时,要立足发展,从实际出发,把原则性与经济发展的长期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给村长镇管工作带来生命力,受到理想效果。(3)提高村干部素质是做好工作的基础。服务中心的各项业务都要符合规范,这是基本要求,但一些村队干部长期以来形成的拖拉作风给日常工作增加了难度。如票据残损、脏污票面、手续不全、程序不合规等。遇到这类情况,坚决把票据退回,并用制度、用事实说服他们,让他们接受。村干部是村级财务管理的主角,要创造条件让他们村账镇管。2.乡镇政府及经管部门应转变职能,加强监督管理 镇政府应日常加强对村委会资金分配、使用情况及预算指标进行有效的管理,制定统一的支出标准,防止各村委会各自为政,达到管理有依据、监督有标准。乡镇经管站应严格按照财经法规进行会计核算,放弃“见票就报”“一统就灵”的片面做法,适当介入代管单位的经济活动,并对资金 跟踪问效。多数村委会会计人员很少经过专门的业务培训,会计基础工作较差,财经法律意识还加强,应进一步加强对村委会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由于村民委员会是一个特殊的法人组织,村级经济是一种特殊的经济,村级经济审计监督有其特殊性,对村级经济的审计监督,不同于对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的审计监督。因此,应积极探索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审计监督管理办法。
(二)改革村级会计管理体制
加快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进程,保障村民自治权益,保障农村集体合法、合理、科学使用资金,促进农村经济社会良性发展。
1.加大审核监督力度,建立规范化的审计监督机制
收支原始凭证必须要经过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收支原始凭证在入账前还要有各村委派会计自审和经管站复审。审核把“三关”:一是手续关。入账开支票据做到手续齐全,即有经办人、证明人、审批人和用途说明等,对不符合要求的由责任人补齐手续。二是财务审批限关。对违反村级财务审批权限规定的,2相关人员补齐手续后再予入账。三是收支合理关。对违反规定的不合理入账不予入账,责令个人自付。经过账前严格把关之后,委派会计按统一设置的会计科目记账核算,编制报表,并按季度将收支情况在村务公开栏上张榜公布,整个过程要接受“四层监督”,(1)群众监督,各村必须按规定的时间、内容和要求,将代理中心统一打印的账务公开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2)财务监督,代理中心业务会计要对所管村子的经济业务进行审核和账务处理,并实行审核责任追究制;(3)审核监督,由镇(街道)经管站负责对代理中心进行指导、培训、检查和考核,对村级财务实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项审计,对村级资金进行严格管理和监督;(4)政府监督,由镇(街道)政府(办事处)每半年对各村财务管理等工作进行考核,并及时通报、查处,督促整改,结果纳入村级工作考核。要组织有关审计人员对村级财务实行定期审计,对村主要干部实行任期经济责任和离任审计,对重点基建工程、发包上交等进行专项审计,确保每年对每个村经济合作社财务进行一次全面审计或专项审计。对审核监督中发现的,有关部门要及时督促各村进行整改,并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即建立健全以村民主理财小组为主、乡镇政府审计为一体的村级财务审计监督体系,强化对村级财务的会计监督。
(三)推行村级会计职业化管理,改革当前村级财务人员任选模式
完善会计聘用制度,提高农村会计人员的素质。面向社会公开考聘,具有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财会工作人员、财经类专业大中专毕业生等均可报名参加应聘。彻底打破身份、性别界限,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进行严格的笔试、考察和面试,符合任职条件的,上报区农业局进行资格审核,统一发放《农村会计人员任职资格证》。并组织农村会计电算化考试,通过考试者颁发《农村会计电算化资格证》。对具备任职资格的会计人员全部建立档案,由镇统一管理,形成农村职业会计人才库,逐渐使优秀的中青年会计走上会计业务岗位,从而有效解决村级会计队伍长期存在的文化程度较低、人员素质不高、年龄结构老化等问题。
(四)建立健全民主理财制度,堵塞村级财务管理漏洞
农村民主理财与财务公开作为一种管理制度,是随着人民群众获得民主权利而产生,并随着农村经营管理体制的变革、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和管理内容的变化而发展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财务公开与民主理财是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原则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具体表现,其实质是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参与财务管理,财务工作置于群众监督之下。
新农村财务公开与民主财务监督的主要内容:农村民主理财与财务公开作为一种管理制度,是随着人民群众获得民主权利而产生,并随着农村经营管理体制的变革、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和管理内容的变化而发展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财务公开与民主理财是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原则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其实质是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参与财务管理,将财务工作置于群众监督之下。从实践效果来看,虽不十分令人满意,但得到了农民的广泛认同。
四、参考资料
1.王红兵.当前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3)2.费淑娟.浅议如何完善村级财务管理[J].现代农业,2009,(06)3.李兴川.抓好财务管理助力新农村建设[J].农村财务会计,2009,(09)4.谢莉.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技,2009,(30)5.何馥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村级财务管理存在问题与强化措施初探[J].今日科苑,2009,(20)6.丁淑娟.适应农村改革需要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J].现代审计与会计报,2009,(10)7.刘伟、相华.新形势下加强农村财务管理之我见[J].农业知识,2009,(10)8.马青、陈刚、张文婕.浅议村级财务审计监督的问题及对策[J].农村财务会计,2009,(08)9.黄淑秋.浅谈如何做好村级财务管理[J].现代农业,2009,(04)10.陈国.加强村级财务监管[J].农村财务会计,2009,(08)
加强会计监督职能的对策研究 篇3
【关键词】加强;会计监督职能;对策
作为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监督职能一直是我国会计界长期讨论的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和深化,各单位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制度,合法地开展经济活动,由此可见,会计监督职能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障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加强对各单位经济活动的监督力度,必须加强会计监督职能。本文就如何加强会计监督职能的对策进行研究。
一、企业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1.企业管理体系不健全,内部审计未发挥作用
企业管理体系不健全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企业虽然设置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并没有有效地执行相关控制措施,导致内部控制部门形同虚设,不能对企业内部经济活动进行审核,没有真正发挥会计监督职能;二是企业根本就没有设置内部控制部门,导致企业规章制度不健全、缺乏监督体制。举例来说,某一母公司下设多个子公司,母公司高层领导个人消费后拿到子公司报销,尽管子公司会计及审计人员看出这种报销存在问题,但碍于情面,还是将费用记到公司名下,给予报销。这一现象暴露了公司内控制度不健全性,内部审计没有充分发挥会计监督职能。
2.企业负责人不重视,会计人员职业敏感度有待提升
有些企业负责人对内控制度没有深刻的理解,对财会方面了解甚少又过于武断,有时为了谋求短期利益,忽视内部审计职能和作用,甚至刻意越过会计监督这一步骤。此外,会计、审计都是特殊的学科,知识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更新,一些会计人员并不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业务水平低,甚至“无证上岗”,相关的法制观念、监督意识薄弱,这些都给企业负责人抵触道德底线留下机会。
3.企业信息不通畅,会计监督不及时
会计监督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发生经济活动时,企业各部门未能及时沟通得到实时信息,导致一些业务未得到及时地记录和处理,会计监督职能没能及时发挥作用。发生的业务累积的越多,后期监督职能执行起来就越难。会计信息不畅通使得会计监督不能及时到位,给企业财务带来极大风险。
4.国家、社会监督体系不健全
审计主体可分为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执行会计监督职能不仅与内部审计相关,还与国家审计、社会审计息息相关。国家审计主要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执行法律法规和检查法律法规来实现。但随着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一些法律法规未能及时跟进,导致一些法规存在滞后现象,监督力度明显不够。社会审计主要通过会计师事务所执行,有些会计师事务所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越过法律防线与企业达成“利益共识”,满足委托人违法违规的要求,使得社会审计失灵。由此可见,国家、社会监督体系不健全是阻碍会计职能发挥的原因之一。
二、加强会计监督职能的对策
1.建立健全会计监管机制
建立健全会计监管机制首先要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具体措施如下:一是必须明确各部门职责,做到“各司其职、协调运转”,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机构,突出监事会在财会工作中的作用;对于公司外部来说,国家应根据经济的发展及时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更新和改进,加大对注册会计师以及事务所的整顿力度,完善社会监督机制,保证审计监督合理有效地进行。二是要加强对原始凭证的审核监督,科学地编制财务预算,保证最基础证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保证会计手续按照程序进行,保证经济活动依法进行。
2.建立并完善财务监督制度,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首先要建立真正意义的公司治理结构并使之有效运作。企业内部控制是内部人控制,企业负责人可能没有太大动力实施财务监督,甚至会带头违法财经法纪,此时财务经理发挥财务监督的职能被严重阻碍,可见建立并完善财务监督制度至关重要。企业负责人只有摆正财务监督的地位,切实强化思想作风建设、改善认知标准,才能真正建立财务监督制度,落实“不做假账”这一根本原则。其次,要切实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录用会计人员时要严格把关,组织相关的考试和培训;定期对企业内部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做好知识的更新和跟进工作,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法制教育,增强其责任意识、监督意识、法制意识。同时,企业还要制定内部的会计原则,明确各部门职责,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对违法乱纪行为,严惩不贷,绝不姑息纵容。
3.加强企业会计信息网络建设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得到普遍应用。为了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的优势,加快企业内部信息交流速度,保证信息交流质量,企业应加强企业会计信息网络建设,为充分发挥会计监督职能提供良好的信息平台,从而做到“指令及时、完整,审核到位”。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会计监督是一项评价企业经济活动的不可或缺的工作,针对企业管理体系不健全、内部审计未发挥作用、企业负责人不重视、会计人员职业敏感度有待提升等问题,各单位应该加强会计监督职能的对策,建立健全会计监管机制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加强企业会计信息网络建设,从而充分发挥会计监督的职能。
参考文献:
[1]张志萍.加强单位会计监督治理对策研究[J].科技视界,2013(35): 378-378.
[2]曹静.企业会计监督问题及对策研究[J].时代经贸,2014(2):86-86.
财务监督对策研究 篇4
(1) 财务监督思想认识不足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完善, 法制理念渐渐开始普及, 财务监督的思想的重要性日显突出;财务监督思想的主要作用是督促企业财务活动遵守国家政策, 财经法规, 督促并制约、确保企业财务活动的有机运作, 合理运用企业的资源配置, 以实现效益的最大化。财务监督已开始在企业逐渐实施, 但财经法规的制度依然没有得到规范。虽然近段时间军方总部制定出了许多财经法规, 给各级军队提供了一些切实的指导, 但在实际的财务监督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还远远没有达到其要求、目的;主要体现在对于财务监督的力度还不够, 导致弄虚作假现象, 不经济行为等频发, 财务监督的制约性作用没有切实发挥出来;另外财务监督对于财务活动以及财务管理制度没有进行针对性的评价, 对不合理之处并没有做出十分积极的预警、防范措施, 没有发挥企业最大效益, 财务监督的促进性作用没有得到切实发挥。必须加强相关法律的司法解释和补充说明, 才能使财务监督人员能够结合实际情况, 统筹协调各方面因素, 从而将财务监督思想发挥更大的作用, 同时也能使国家的各类法律法规具有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帮助军队财务监督人员建立其有法可依和有法必依的思想观念。
(2) 财务监督主客体混乱
目前, 我国军队财务监督的主体 (财务监督的执行者) 与客体 (组织机构和工作人员以及财务行为) 十分混乱, 两者互相推脱责任, 权责不明。主客体混乱在以下两部分体现得尤其突出:一方面, 有些财务工作人员没有弄清楚自己的职责所在, 将监督全权托付给审计部门, 自身只需做好财务收支平衡即可, 忽略了自身担任的监督职能, 更有甚者不熟悉财务监督流程, 且监管力度不够, 在某一程度上形成财务监督主体缺漏, 不能切实发挥主体的优势。另一方面, 有些监督的客体之间存在利益依附, 权利难以得到保障, 这就更加阻碍了财务监督的具体实施。
(3) 监督独立性不强
军队的财务监督体系一般分为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就我国军队而言, 外部监督机构主要是指各级军队的审计部门。本级的审计部门与本级的财务部门同属后勤部门, 故而所实施的监督活动独立性比较强, 而审计部门的人事安排、行政隶属、晋升考核等都在后勤部门的管辖范围内, 因而上级审计部门对于下级的财务部门的财务监督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可是这种监督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其采用定期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监督, 一般都是每年或者时隔几年才进行一次审计。内部监督与之相比独立性甚微, 它是指财务内部系统组织的财务监管, 不仅包括本级的财务部门对于自身财务的监督, 还有上级对于下级财务部门的监督。其是以军队内部的财务管理体系为载体, 包括监督机构、权限范围规定、职责明确、以及监督关系等都是相互依附状态, 内部监督从实质上来讲即为军队各级部门在日常生活中的监督容易出现各级部门权责混乱, 造成既当士兵又当将领的现象, 严重影响军队财务监督的运作。
(4) 缺乏有效的再监督机制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 军队的财务监督环境也发生了改变, 但我国军队依旧采取计划经济时期的制度, 很难跟上外部环境的变化。另外, 基于军队的会计体系与财务管理体系中的监督体系缺乏全面性与系统性, 还没有形成较为健全、切实、可操作的监督机制。这样的状况下极易造成以下后果:过度专注于对专项工作的监督与突击监察, 从而放松对财务活动的日常管理;只重视对某项财务活动的审批, 忽视全盘结果;将重点放在事后的监督, 漏掉事前与事中环节。从外部环境的角度来看, 市场经济的运作已逐渐渗透到军事领域中, 例如钱权交易, 暗箱操作等等。这就需要军队财务监督通过市场经济方式来维护军队财务利益, 并且尽量避免对市场的消极影响, 但就目前的监督机制还是难以做到上述结果。
二、军队财务监督体系的建设原则
(1) 权威性原则
完善财务监督体系的首要任务是增强政治法规的建设, 让财务监督有章可循, 提高其权威性。健全的财务监督体制是按照依法理财、严格治财的原则出发的, 这也是增强财务监督力度, 进一步落实监督结果的重要依据。要达到从理论上完善财务监督, 军队总部必须严格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普及到整个军队, 以达到引导监督工作的具体实践, 让其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的目的。逐渐健全财务监督法律保障制度, 用法规明确财务监督职能、监督内容以及监督范围, 还有相关的程序、方式和鼓励措施等, 进一步平衡监督者和被监督者的义务和权利, 进一步确定财务监督的法治地位与效应, 使权责明确, 保障财务监督工作的权威性。
(2) 独立性原则
把审计部门从后勤部门分离出来, 设立为专门的组织, 使之具有独立性, 仅根据党委进行同级财务部门的监督, 即对于财务监督进行再监督。独立的审计制度体现在组织上、经济上, 还有业务各环节的独立。而组织上的独立代表审计部门分属于上级审计机构, 从法规上便能发挥审计部门的主体职责的优势, 保障其在军队中的权威性, 进一步明确监督职能, 完善监督执法责任制。经济独立代表审计部门的业务费直接归属于审计部门的经费, 而不受统计部门的约束。业务独立代表其是受托于党委对财务活动的监督, 完全代表党委的委托来实施监督, 不需要受同级党支部与领导的限制。审计部门具有独立性, 才能进一步落实监督成效。
(3) 成本效益性原则
军队财务监督的风险管理具备风险管理中的预测性和计划性的特点, 完善风险预警体系, 能够规避监督工作形成的损失, 以及不可预测性, 建立行之有效的军队财务监督风险体制应该设置监察、辨别、分析、评论以及相关措施等环节, 首要的任务便是建立一套标准的预警指标, 便于测量和辨别风险与损害程度值, 做出风险预警, 然后对于测量出的风险值进行评估预测, 进行实时监控, 最后整理分析得出结论, 给予必要的反应, 并针对此做出相应的整改措施。风险管理横贯整个财务监督过程, 只有尽早地发现问题, 做出相应的措施, 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 减少损失, 给单位创造更大的效益。
三、我国军队财务监督体系的优化措施
(1) 规范财务监督体系组织机构
建立科学的财务监督机构能够尽可能地减少阻碍监督管理
的因素, 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监督机构的独立地位。要做到这一点, 首要的任务是保证财务监督机构的独立性, 只有如此才能真正保障财务监督工作的效率, 真正发挥其财务监督职能。具体细化到每一环节可以从三点着手:首先对于总财务部以及各军区财务, 建立专门的财务监督机构, 在军以下的财务部门设置一到两个监督人员。专职监督人员直接受财务部门的领导, 在业务操作中受上级监督部门的管理。其次进一步明确监督机构与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 分工明确, 使其都能充分了解到自身的权利与义务, 并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 使其有法可依, 对其监督工作给予指导。最后审计部门直接归属于上级审计部门, 不再隶属于后勤部门。
(2) 加强军队内财务监督法律体系建设
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而言即是法制经济, 要将财务监督工作落到实处, 必须加强军队内财务监督法律体系建设, 贯彻国家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思想, 这也是新时代军队财务管理科学运作的重要基础支撑。要增强军事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相互渗透, 首要任务就是健全法规建设, 从法制上明确财务监督的任务、地位和效用, 规定相关的责任和义务, 协调上下级关系, 将财务监督委以法治之名, 更加合法化, 具备更高的权威性。
一方面, 健全监督制度, 发挥其优势所在,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整肃财经法规, 严格规范财务管理, 提高财务监督的效率。另一方面强化各级领导、财务机构以及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 使其依法理财。领导应纵观全局, 合理安排经费, 克服外在因素, 协调各层关系, 严格遵守法规, 养成自觉接受财务监督的意识, 对待各种财务决策一切从法律出发。财务人员要进一步学习法律知识, 提高个人修养, 遵守法律, 严于律已, 廉洁奉公, 认真对待本职工作。再者, 执法部门要严守法律法规, 秉公处理, 严格勘察违法行为, 切实处理违法人员, 追其责任, 加大惩处力度, 切实保障财经法规的权威。
(3) 加强军队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素养
军队财务监督制度能否运作成功, 其较为关键的因素便是监督者的专业素质与道德素养。只有监督者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才能进一步保证监督体系的正常运作。要想充分发挥监督者积极性与主动性的优势, 必须建立完善的激励体系。在监督工作中协调、管理好监督者的自我利益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以便促进监督者自身利益与监督成效的依附性, 鼓舞监督者, 做好对其监督行为的管理。社会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 也促进了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人们更加重视自身的利益, 故而加强军队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 防止因个人利益而影响到监督工作的质量
(4) 完善军队财务监督再监督机制
在新的发展阶段, 我国军队财务监督体制也在不断健全与完善中, 财务与审计的监督作用显得愈发重要。但显而易见, 我国在这些方面的工作还不够完善, 其中较为关键的部分便是对于监督者的监督管理, 换一句话说, 是指缺乏对监督者行为规范的监督,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监督人员的工作质量, 避免监督者以权谋私, 和被监督者勾结, 造成国家以及军队的损失, 降低监督质量。所以, 在建立军队财务监督体系工作中, 必须同时建立再监督机制, 使两者相制衡, 互相牵制, 避免监督者的不正当行为。
(5) 全面协调财务监督与审理监督的关系
要保障财务监督工作的质量, 须重视财务调配的事前、事中监控, 贯穿着整个经济活动过程, 让财务本身的监督职能全程参与到财务管理中, 进一步保障财政资金运作的合理利用, 符合国家规范。审计部门应该着重事后的监督工作, 主管财务收支事宜, 维持财经法规, 对于会计资料的审查, 实施对预算执行之后与执行期间的全面监控, 通过各种资料的审查, 确保在经济活动中的真实性, 保障财务工作的权威性和效益性。财务与审计监督属于不同的层面, 两者运作方式有根本的区别。只有相互合作, 优势互补, 加强财务监督, 完善财务监督机制, 才能为审计工作打下更好的基础。当然, 审计监督也能促进财务监督工作的完善, 所以我们应当全面协调财务监督与审计监督的关系。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对于军队财务管理而言, 财务监督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故财务监督工作是由财务管理来安排行事的, 财务管理的使命便是加强军费使用的效益性, 尽可能地增强军事效益, 提高其经济效益。所以军队监督应切实掌握好财务使用状况, 达到发挥有限军费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当前, 我国正在推进军事改革, 作为关键环节的军队财务管理显得越发重要。在当前并不太健全的财务管理体制下, 各级财务部门应该同心协力, 不断健全财务体制制度, 加大军队财务监督的力度, 进一步健全监督体制, 最大努力去完成军队财务管理的任务, 为促进我国军事改革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龚明、隋宝城等.军队财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基层后勤研究.2010
[2]石敬安、程珵.论完善军队财务监督机制[J].当代经济.2011
财务监督对策研究 篇5
2300
摘要:财务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渗透于企业的各个环节中,在整个企业的经济活动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首先阐述了在现代企业中关于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然后对现代企业财务现状进行分析,并就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提出了有关对策。
关键词: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对策
在我国经济的发展的带动下,现代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企业财务管理的任务也越来越重要,因此,了解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并对其进行研究,找出改变其现状的对策对现代企业管理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1.财务管理的概念
以现金收入和支出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收支活动是企业财务活动,它的核心是以成本管理以及收入管理。财务管理是对企业的管理职责、财务目标、经营方针等的分析以及确定,同时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实现其所有管理职能的活动。其主要内容贯穿在企业的全部活动中,它的实施需要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并承担一定的责任。
2.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2.1财务管理缺乏科学性
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现代企业内部结构的改变这些都使企业财务工作面临一个全新的环境,而部分财务人员观念滞后,思想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无法适应新的经济环境的变化;另外部分企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缺乏核心凝聚力,员工集体意识淡化,且下属子企业自成一体,整体观念不强,强烈追求自我利益,这严重损伤了整个企业的利益,这种非科学的财务管理方式,限制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进一步削弱了企业的核心凝聚力。
2.2企业的资金管理混乱
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管理资金的方式普遍落后,致使下级子企业私设账户的现象严重,资金管理不严格,致使投资随意性大,投资结构不合理,投资规模
得不到有效控制,投资收益不高;另外,不合理的投资加大了财务风险。
2.3对企业财务监管不到位
对企业财务监督与控制不到位,使得企业资金流向和资金控制脱节现象明显,对于资金的变化领导层很难掌握,传统的资金管理模式以及利润考核指标已经不能满足财务管理的基本要求。在企业预算体系没有完全有效建立时,使得既缺少预算编制,又缺乏有力的监控,审计监督更是无从谈起。
2.4企业的信息不准确
企业财务部门工作人员也会因为部门利益、内部控制和本身专业水平的影响,出现核算失真,做假账,报表不符合实际等问题。另外,由于对下属企业的信息化要求不明确或者不一致,使各企业使用的软件不相同,也会使得上报的数据不准确,这些因素都会对企业相关数据的汇总造成一定的影响。
2.5财务制度不完善
在现代企业中,大量工作的展开都是以明确的产权关系为基础,而恰恰一些企业产权关系由于本身机制的关系至今天并没有理顺。因此,健全的会计机构是使财务管理制度化的重要问题,而一些企业的基本财务制度本身不健全,对于具体出现的问题没有严格的制度加以制约,致使一些专业知识缺乏、业务不熟练的财务人员没有工作压力,另外,对于一些人员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没有及时发现并处理,有的问题发现了,也没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制约,制度上的不完善,对财务管理的监管作用,对财务管理也产生了极其不好的影响。
3.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对于现代企业管理的现状,我们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改变,以使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能够有效地促进企业发展。
3.1科学进行财务管理
针对企业财务管理缺乏科学性的现状,采取具体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改善。如通过各种方法激励财务工作人员对新准则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的经济环境;企业从根本上进行结构调整,增强企业核心凝聚力,强化员工集体意识,实现企业管理的科学化。
3.2加强资金管理
从根本上改变落后资金的管理方式,杜绝子企业私设账户,从制度上加以制
约,一经发现,从严处理;严格资金管理,投资项目的启用、投资规模的大小都必须由部门共同研究,最后一致能过,方可执行,否则任何人没有对资金的投资权,这样从源头上使资金管理混乱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
3.3加强企业内部的财务监督及管理,首先要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这一措施对于对于财务监管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企业财务制度就是企业内部的财务法规,它的有效执行,有效保障企业的自身利益同时降低企业财务管理风险,对于企业的发展作用重大。为实现财务监管的有效性,首先要明确企业财务会计控制的必要性,其次,加强企业内部审计队伍的建设,提升审计工作的专业水平及道德素质,加强企业审计的规范化管理。
3.4信息的真实有效
针对企业个别人员提供不准确信息的问题,分析其原因,从以下方面加以解决:首先对于企业从事财务管理的员工,进行基本专业素质的培养,提高其业务水平;对于下属企业统一要求,统一标准,规范管理其工作。以上对策的有效实施,有助于解决财务工作中信息的失真问题。
3.5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现代企业用于规范财务行为的基本准则是财务制度,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有法可依的基础。企业完全有必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符合企业实际的财务制度,用以规范企业与财务管理相关的行为。由此可以看出,现代企业中相关的财务管理方面的制度、法规的建立和完善的最基本的保障是企业本身相应财务管理方面制度的建立。
4.结语
在我国市场经济加快发展的大潮下,现代企业要想在发展中立于不败这地,必须能在多变与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站稳脚跟。现代企业进行严格、科学的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发展的核心内容,更要基于市场发展的需求构建适合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制度。要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模式与制度,最关键的是基于企业自身发展实际,结合我国市场发展环境,不断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基础上,建立能够满足企业自身需要的财务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1]吴强,周进生.金融危机下的我国矿业发展形势[J].中国矿业,2009,(01)
[2]孙充政.我国矿业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形势与对策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29)
[3]陈静.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问题浅析[J].中小企业科技,2007,(()7)
[4]张春生.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辨析[J].现代商业,2009,(35):94
[5]刘签.民营矿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探析[J].中小企业科技,2007,(10)
基层财政监督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篇6
摘 要:加强财政监督,推进依法理财,对于促进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规范财政分配秩序,防止腐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基层财政监督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但财政监督的工作方式、法制建设、监督手段等方面尚存薄弱环节,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基层财政;监督
1 基层财政监督存在的问题
(1)财政监督观念淡薄。虽说财政监督已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但少数单位对财政监督的重要性认识不高,“自收自支”的观念难以去根,对财政监督存在着误解、反感和抵触情绪。从另一方面讲,作为财政监督主体的工作人员缺乏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存在着监督不自愿、监督不够严、监督不坚决等思想认识上的偏差。观念和思路上的误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财政监督工作的正常开展。
(2)财政监督办法不完善。由于财政监督部门只有监督权和建议权,监督办法缺乏刚性措施,监督检查仍偏于突击性专项检查或任务性的事后监督,日常检查流于形式,且因与其它监督部门之间的职责不明确,交叉制约不规范,增加了监督工作的难度。
(3)财政监督制度落实不到位。由于财政监督的职责权限及法律条款过于原则化,可操作性不强,使一些不法分子有漏洞可钻,私设“小金库”、立“账外账”的行为屡禁不止。个别单位无视国家财经纪律,在资金管理上圈“自留地”,采用转移、隐匿等手段逃避监督检查,利用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逃税、骗税,致应收不收或应收未尽收、应罚不罚,造成财政资金流失。而财政内部忽视监督也成为弊端,有的人利用职权为个人谋利,有“伸手不为人知”的侥幸心理,也出现了一些违法违纪现象。
(4)监督法规不够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运行呈现出复杂化和多元化,财政经济运行过程中,由于多方面的因素,造成了财政预算收入解缴、征管、入库不均衡的现象,财政支出方面透明度不高、资金使用效益低下、挤占挪用等等都成为制约财政监督职能发挥的“绊脚石”,加之关系网、人情网从中作梗,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基层财政监督部门的执法行为缺少法律依据,排干扰能力减弱,惩罚措施和力度不够,财政注重监督的权威性、及时性、有效性大打折扣,致使一些腐败违法事件发生。
2 对策
(1)提高财政队伍素质。财政干部要牢记为民理财的宗旨,树立财政监督的政治观念、大局观念、法制观念和服务观念,廉洁自律,爱岗敬业,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同时,加大业务培训和知识更新力度。作为基层财政部门,高质量、高效益的服务是为政府聚好财、管好财、用好财、理好财的前提,在管理上要处理好服务与监督的关系,努力使财政支出最优化、资金使用效率最大化,把财政监督管理贯穿到财政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监督管理,促进财政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
(2)拓宽财政监督工作方式。随着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基层财政监督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但财政监督的工作方式是否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出现的新问题和新要求,是财政管理中面临的严峻形势和挑战。立足基层财政工作实际,财政监督工作应寓监督于管理之中,寓服务于监督之中,转变重收入监督而注重收支并重;转变事后监督为主而注重事前、事中、事后的综合监督为主,逐步由突击性监督检查转变到日常监督上来。通过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发现财政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完善制度。同时,积极配合税务等执法部门,切实加强税收征管,堵塞漏洞,依法严厉打击偷、逃、抗、骗、漏税行为,作到应收尽收。提高财政监督手段,真正形成监督与管理并重,日常监督管理与专项监督检查相结合的财政监督工作新格局。
(3)创新财政监督机制。一是建立内部监督机制,加强自我约束和行为规范。开展财政内部监督是财政部门内部对权力的一种制约,通过对财政部门内部的监督,可以促进财政政策、法规、制度正确贯彻落实,要对财政部门内部机构预算资金、专项资金、以及财务收支活动进行定期的监督检查,加强自我约束,规范行政行为。二是加快财政监督信息化建设,实施网络跟踪监督,创新高质量、高效率的监督手段。三是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提高财政监督效率。围绕“效益财政”的工作目标,基层财政监督工作要以加强和完善财政管理为中心,在拓宽财政监督检查的领域和范围的基础上,理顺财政监督与其他监督部门的关系,使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和社会监督目标一致,齐抓共管,明确责任,突出重点,抓住特点,找准结合点,相互配合和促进,提高监督的质量和效果。
(4)深化改革,依法理财。基层财政部门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统领,明确财政监督工作的方向和重点,依法理财,从严理财,科学理财。
强化会计监督的对策研究 篇7
目前, 会计监督方面的许多问题不容忽视。首先是优化监督体系的内外环境, 包括法制环境的优化、企业制度环境的优化、会计职业道德环境的优化和会计技术环境的优化;其次, 建立协调有序的监督机制, 从而保障现代企业会计监督体系的有效运作。
一、优化外部环境
我国新《会计法》颁布和实施以来, 以规范会计工作秩序为主要内容的会计法规体系逐步建立, 这对于加强会计监督工作, 充分发挥会计监督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加强经济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方面的作用,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 会计信息失真、会计造假现象仍是层出不穷、屡禁不止。这一问题的存在, 严重影响了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 使以《会计法》为中心的会计法规体系受到冲击, 因此, 健全和完善这一会计法规体系, 无疑成为当前会计监督体系法制环境优化的头等大事。
首先, 要根据《会计法》的有关规定, 结合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 研究制定与《会计法》相配套的法规、制度或者实施办法, 以保证《会计法》各项规定的贯彻落实。努力提高《会计法》的可操作性, 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会计制度, 满足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需要。同时, 要对不适应新形势要求、不符合《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 要按法定程序予以废止;部分相抵触的内容, 要及时进行修订。
其次, 促进《会计法》与相关法律的衔接。修订后的《会计法》设定的法律责任主要有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具体操作应与相关法律紧密衔接。如按照《会计法》规定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但对照《刑法》, 对会计犯罪行为的规定很少, 应加大对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打击报复会计人员的处罚力度。
再次, 规范《会计法》、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关系。我国目前是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并行, 由于会计制度比《会计法》的规定更具体详细, 《会计法》和会计准则较为原则抽象, 会计制度成为会计操作和会计监督的标准, 这样不利于全面贯彻《会计法》。今后对会计制度应逐渐弱化, 将有关会计确认计量问题转移到会计准则中, 有关纳税问题转移到税法中, 使《会计法》成为会计管理真正意义上的根本性法律, 使会计准则成为会计操作的根本性技术标准.
二、加大执法力度
目前, 需要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自觉带头严格执法、依法办事, 纠正和杜绝行政执法中的随意性。二是要理顺行政执法体系, 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尽量建立公开、统一的行政执法程序, 规范行政决定、行政处罚、行政执法等行为。三是要坚持行政执法的严肃性, 提高行政执法的质量。实施行政执法的行为主体必须合法, 行政执法行为的内容必须合法, 行政执法的对象必须合法, 行政执法的行为必须符合法定程序。四是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制、政治、业务培训, 提高他们的素质和实际执法能力。五是建立对行政执法的监督机制, 加强对行政执法的监督, 确保其合法、适当及有效。
三、优化企业制度环境
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形式, 是由企业制度决定的, 不同的企业组织形式决定着不同的会计核算和监督内容, 进而又决定着会计人员提供不同质量的会计信息。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重新组合了产权组织和利益关系, 直接影响到企业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目标及会计信息质量。
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 有利于充分发挥会计监督体系的作用。企业制度环境优化就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法人治理结构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 可为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提供制度保证。所有者因为其拥有财产的终极所有权, 而拥有会计监督的最终权利, 也因此而具有行使会计监督的动机。经营者履行受所有者之托, 享用经营权, 同时要承担一种受托责任。责、权、利的有机结合, 才能使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充分发挥效率, 协调运行、相互制衡。在这种制度结构下, 会计通过预测、计划审核、核算、检查、分析、执行等手段, 对公司治理结构中各有关方面的责权利进行反映与监督。因此, 现代企业制度是高效、合理的会计监督体系运作必不可少的条件。
四、优化会计职业道德环境
树立会计职业道德意识, 就是要培养会计执业者的独立、客观、公正的精神境界。对于来自各方面的不正当干涉, 会计人员要有勇气抵制, 始终站在公众利益的角度, 以法律为行动准则, 确保会计资料的真实、公允。
1. 切实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组织会计人员认真学习《会计基础规范》中有关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具体规定, 按照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标准要求自己, 实现会计人员遵纪守法, 逐步树立起会计职业的尊严和荣誉感。
2. 采取有效措施, 综合治理会计秩序。完善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制度, 明确规定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制定一套可操作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 严厉打击职务违规行为;建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 帮助他们更新知识、提高水平;明确规定各岗位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职责和要求。
3. 加大宣传力度, 倡导全社会共同努力, 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为会计监督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会计工作的目的本身, 蕴含着一种极为重要的道德价值, 所以应将会计工作的目的作为会计职业道德的底线, 将社会性作为会计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 加强会计人员的责任感、道德观, 尤其应“以诚实守信为荣, 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 以违法乱纪为耻”, 进而通过其职能作用达到监督约束目的。
五、建立协调有序的内部控制机制
加强单位会计监督治理对策研究 篇8
1 会计监督的内涵
会计监督的定义广义来说是指对会计组织、会计人员、会计活动和会计信息等进行的监察和督促。狭义来说, 会计监督是指行为主体依照国家法律、各项财经政策、规章制度, 对各法律主体的经济业务活动以及会计工作本身所进行的会计监督, 并利用正确的会计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及时、控制、检查、督促, 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企业作为一个会计主体, 它的会计监督来自内外界三个方面:一是政府部门的会计监督;二是社会中介机构监督 (如: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 ;三是企业内部监督, 即内部会计监督 (如:内部设置的审计科) 。
2 会计监督的现实意义
会计监督职能在会计工作和社会活动中表现为两方面的作用, 主要包括:一方面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各项财经法律、法规。财经法律、法规是一切法人组织从事经济活动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 会计监督正是依据国家财经法规, 对各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可行性等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达到遵纪守法的目的。二是会计工作是财政经济工作的起点和终点, 所有财务收支都要通过会计来核算和监督。因此, 有效地发挥各单位的会计监督职能, 对于预防违犯财经法规的行为、保护国家和集体财产的安全完整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 实际工作中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3.1 会计监督执行狭窄, 社会监督执行不力
经济活动中, 根据《会计法》构建了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国家会计监督及社会会计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模式。当前不仅国家会计监督、单位会计内部监督弱化, 而且社会会计监督不当。根据国际通行做法, 监督企业的财务活动要交给社会治理, 即交给那些具职业资格的注册会计师进行监督。但当前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的职业环境, 由于体制原因、执业标准、人员素质等问题, 使社会监督作用发挥的不够充分。
3.2 内部控制形同虚设, 企业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 我国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缺失, 主要体现在有的单位是缺乏内部监督和控制不当, 在制度建设方面没有达到规范行为, 突出表现在控制风险、防范舞弊、纠正差错实施不够, 没有切实保证会计工作规范有序的进行。
3.3 会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会计职业道德缺失
会计人员整体素质参差不齐, 一是会计专业知识结构、学历层次和业务能力偏低, 只表现在简单做账方面, 没能充分发挥会计的全面职能和分析能力。二是会计人员的会计监督意识不强, 会计执法观念淡薄, 缺乏职业风险意识, 职业判断能力弱, 没能充分发挥会计职权, 由于受会计地位的限制有时不敢坚持原则, 在处理局部利益时参与制假、造假, 会计信息失真严重, 致使会计工作秩序混乱, 监督弱化。
3.4 企业单位负责人对会计监督认识不够, 阻碍会计的有效监督
目前, 在一些单位中, 单位负责人独揽大权, 人权、财权、物权、管理权统统包揽于一身, 股东大会、董事会履行职责缺失不到位, 单位领导为了追求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 唆使业务人员办理违法会计事项, 教唆会计人员做假帐, 伪造会计凭证, 从而使得会计工作受制于单位管理当局, 因而影响正常会计工作, 会计监督不当。
4 强化企业会计监督的具体措施
4.1 完善会计法制, 加快会计监督法律体系建设
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 离不开健全可行的一系列法律法规, 要加强我国会计法律体系的建设。随经济发展变化, 进一步明确会计监督、审计监督的执法职责和权限, 以便于个单位实施的监督职能;对会计违法行为加大法律法规的处罚、赔偿和执行力度, 对《审计法》、《注册会计师法》、《证券法》、《金融法》等法律、法规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及时修改完善, 切实有效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内控准则》、《企业审计准则》等, 加大法律法规的处罚、赔偿和执行力度, 加快会计法律体系的建设步伐, 使会计监督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有法可依。
4.2 加强政府监督、社会监督、单位监督三位一体建设
会计方面加强政府监督主要是加强财政、审计、税务、金融机关对单位会计工作的监督, 加强社会审计监督主要是加强会计中介如:师事务所、税务事务所的审计监督。大力发展会计师事务所、税务事务所, 转变政府对会计的管理职能, 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 发展市场经济体系的必要手段。首先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监督制度的基础上, 加上外部监督, 将专业中介监督与群众监督相互结合起来, 保持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政府监督三位一体配套协调一致, 构建良好的工作环境, 从而确保会计监督的有效性。
4.3 按照公司要求,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法是每个企业应遵守的法律, 规定了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原则和标准。这就要求结合每个企业的具体情况, 在公司的治理标准中, 要把包括公司法人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会计控制在内的内部控制机制与措施的构建其中。其次, 在公司内要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就是说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必须尽快建立市场化、动态的、长期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再次, 完善独立董事制度 (包括内部与外部独立董事制度) , 强化制衡和监督导向。明确规定独立董事的职责在于通过强化对企业的制衡和监督来维护企业全部出资者的合法权益, 保证企业经济活动的合法性。
4.4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企业管理体系
《会计法》明确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我国的企业内控准则的颁布, 标志着内控体系的建立, 但, 我国企业会计监督不力, 内控制度的实施还停留在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上市公司, 中小企业对内部监督还存在着很多误解, 因此会计监督能力弱化, 会计信息失真常有发生。这就要求单位, 不管规模大小都要加强内部监督的程度, 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施的关键从管理层做起, 职责分明、分工明确, 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 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应当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应当明确。整个业务流程和各个环节进行连续不断的检查和监督, 使内部监督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4.5 加强会计业务培训, 规范职业道德建设
经济在发展, 会计业务呈现出复杂化和国际化, 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不断更新、补充会计知识, 与时俱进的学习会计专业, 并且规范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不定期举办会计培训班, 会计培训与奖励挂钩, 鼓励会计人员素质提升;不定期对从业人员轮岗, 全面掌握各岗位业务, 使会计人员从管理的角度处理问题。
参考文献
[1]周丽君.浅议会计监督及其运作要求[J].财经理论与实践, 2011, 07.
[2]霍卫红.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挥会计监督职能[J].财务与会计, 2010, 05.
[3]罗飞, 王竹泉.会计监督是保证现代企业制度良好运行的一项重要机制[J].财会通讯, 2010 (03) .
[4]王跃武, 伍中信.论会计监督的涵义与结构[J].财会月刊, 2009 (34) .
医院财务信息系统建设对策研究 篇9
医疗财务管理工作是医疗单位开展医疗活动的重要保证, 是医疗单位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 创新财务管理机制, 提高财务人员整体素质, 构建医疗单位财务管理新模式意义重大。但是,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医疗单位财务管理创新工作还比较弱化, 创新意识淡薄, 如不及时改变这种状况就会严重地制约医院的发展。因此, 改革旧的财务管理模式, 创新管理机制, 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成为当前医疗单位面临的刻不容缓的问题。
财务信息系统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相结合的产物, 是现代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门研究财务会计理论与计算机会计实践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采用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等会计和部分财务管理和决策功能。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在准确性、及时性、便利性、速度等方面都有着非常显著的优点。近年来, 大中型医院随着业务和资金流动规模的不断扩大, 为提高经济效益, 加强医院财务管理, 全面实施医院财务管理系统已成为重要手段, 但在实施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本文对此进行深入剖析,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1 财务信息系统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 医院财务管理系统由药品管理系、收费管理系统、住院系统等组成。各系统独立工作又互相监督, 共同构成医院财务信息系统, 发挥着重要作用。
1.1 提高医院管理总体水平
使用财务信息系统, 是医院管理现代化和财务改革与发展的需要。财务信息系统在日常应用中的实践表明, 它在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建立并完善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体系, 使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科学化、合理化发展, 促进医院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发展。利用计算机快速提供信息的能力, 提高会计信息处理的效率, 为管理和决策提供高效的服务是完善医院会计管理功能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
1.2 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
财务信息系统有助于促进会计职能的转变, 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在传统的手工条件下, 财会人员忙于繁琐、艰巨的手工记账和报账, 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更好地发挥会计参与管理和决策的职能。会计电算化的使用, 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 不仅帮助他们摆脱繁琐的手工操作, 还提高了核算的质量。由于计算机的高效率运行, 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为财务人员节省出大量的时间, 让他们从核算员中解放出来, 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数据分析中, 以提供有用的管理信息, 为提高经济效益和医院现代化管理水平服务。
1.3 实现信息处理的实时化
要实现医院业务一体化信息处理流程, 需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 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 将实时信息处理流程嵌入业务处理过程中, 将医务人员工作嵌入经营活动过程中, 通过计算机网络在业务活动执行的同时, 将业务事件信息输入管理信息系统中, 通过执行业务规则和信息处理规则, 生成集成信息, 实现信息处理的动态化和实时化。这种流程的优点是集成所有数据于一个数据库, 各部门共同使用, 各级管理者可以实时、动态地获取所需的信息进行决策。
1.4 实现全部数据的信息化
通过网络技术将财务人员的工作环境由财务部门延伸到各个业务部门, 直接关注实际业务过程, 有助于财会人员通过会计实时信息处理系统准确、及时地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 实现处理的动态化和实时化, 并根据信息的不同特征, 分类存储以备决策之用。改变了传统会计信息系统只处理业务过程中所发生事件的一个子集, 而且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的分离和两者之间存在滞后的状况, 使信息采集、加工的实时性、完整性和有用性得以实现。同时, 可以应用网络技术, 设计能够满足多种用途的全面反映历史信息、实时信息及未来预测信息的财务报告体系, 对医院的业务管理提出科学预测, 为医院的预算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1.5 全面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对于医院来说, 信息系统化一方面是支持医院的行政管理和事务处理业务, 以病人为中心, 提高门诊、住院业务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是以财务为中心, 以较少的投入获取更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施信息一体化后, 医院可以对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全方位的综合管理,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方便了病人就诊, 从而极大提高了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比如患者未到取药窗口之前, 后台的药师根据药品管理系统就做好了相应的调剂及审核处方工作, 患者到取药窗口后, 前台发药人员已经核对好药品可以直接发药了, 从而缩短患者的等候时间, 增加了患者对医院的服务满意度。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医院内部各部门应用水平参差不齐
绝大多数的医院在各科室都有相应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 但在较为核心的统筹全院的财务关系信息系统却难以全面规划和实施, 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综合信息系统及其后续服务所需资金量非常大, 对一些医院而言是一个不小的负担;二是各科室在医院内一般地位不平衡, 因此要全面统筹规划各科室业务, 会遇到有关科室的阻碍。一般而言, 经济发达地区医院的信息化水平较高, 但也有部分管理人员对信息化工作认识不足, 信息化工作难以向战略管理层面上升, 因而信息化效率就难以实现预期的目标, 财务信息化工作就难以得到发展。
2.2 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系统不够完善
以往医院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主要是利用岗位分工、内部牵制、定期对账等方式实现, 信息化实行后, 相当一部分内控措施不再适用, 内控重点、方式等均出现相应变化, 对医院的内控提出更高要求。以往的医院财务工作, 互不相容的职能是相互独立的, 引入信息系统后, 对功能及知识提出集中化要求, 因此, 以前不适宜进行合并的部分岗位将会予以合并, 相关的财务工作人员的数量势必会有所减少, 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重要性。安全意识相对较弱, 电算化实施后, 所组建的机构及岗位之间制约监督的关注程度不足, 这就为计算机舞弊问题提供可乘之机。此外, 对计算机犯罪的认识度不高, 没有建立应对措施。
2.3 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缺乏
财务信息化涉及财务管理、计算机信息学等诸多学科知识, 这对财务人员提出了一定挑战。当前医院财务人员具备的知识都不够系统, 因此与财务信息化要求之间尚存在一定差距, 特别是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医院财务人员后续教育滞后, 给医院财务信息化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高素质人员缺乏还会制约会计电算化系统为医院管理决策功能的发挥。
2.4 系统技术层面安全性不高
由于计算机系统和电子数据的特点, 电算化软件的数据保密性较弱, 而计算机硬件的安全性能也不够高, 其安全问题直接影响着应用软件的正常运用。实行财务信息化之后, 由于增大了财务信息量以及组成人员的多样化, 对于每个环节的监督和管理难度加大, 一些操作人员不能按照规定进行程序操作, 造成错误出现或会计资料丢失;还有财务人员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意识不强, 对于病毒的侵入未能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给不法份子窃取数据信息提供了可乘之机, 存在数据信息的安全隐患。
3 发展对策和建议
3.1 转变观念, 增加意识
医院领导要充分认识到财务信息化在医院管理工作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财务信息系统是一项需要长期的不断投入和支持的软件工程, 并不是有钱、有软件就足够, 而是要在符合医院经济运行规律的条件下, 有医院领导的直接参与, 全院职工的积极配合和病人的理解, 整项工程才能够得以顺利地进行。
3.2 完善信息系统管理制度
建立内部使用管理规章制度, 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准确。具体表现在5个方面: (1) 加强操作程序控制; (2) 原始数据输入稽核控制; (3) 加强操作人员授权控制; (4) 监控与操作进行分离, 实现系统内部的有效制约; (5) 加强系统安全控制, 并及时进行数据备份。
3.3 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根据新颁布的《医院会计制度》及《会计法》的相关规定, 医院要健全和完善现有财务信息化相适应的内控制度, 对进一步分析和利用财务信息的前景进行强化。实行用户权限分级授权管理, 建立网络环境下的财务信息岗位责任, 建立健全对病毒、电脑黑客的安全防范措施。从信息化软件的设计入手, 增加软件本身的限制功能, 强化审计线索制, 建立进入网络环境的权限制, 增强网络安全防范能力。为提高网络财务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能力, 应采用一些措施, 例如采用防火墙技术、网络防毒、信息加密存储通讯、身份认证、授权等。
3.4 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在进行医院日常工作管理时, 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人事制度, 从而使信息化工作队伍得以稳定、高效发展。信息系统涉及审计人员、操作员、系统维护人员、开发设计人员, 为使信息系统能够高效顺利运作, 从而为医院经营管理提供充足的参考信息, 同时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适当管理, 对既熟练掌握应用计算机技术, 又深刻了解财务业务的复合型人才进行引进和培养, 从而使电算化事业得以顺利发展。
4 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化在医院财务管理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大大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医院的计算机网络化正从财务信息的核算系统发展到财务分析系统, 并正在逐步向财务信息的预测系统发展。这种变化的意义在于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使用价值, 强化财务监督职能, 提高整个医院的管理水平, 推动医院经济发展, 以便更好地为管理者的决策服务。
参考文献
[1]郭鸿然.加强医院会计电算化管理的对策建议[J].经济师, 2009, (06) :137-138.
[2]何萍.浅析医院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对策[J].科技信息, 2011, (13) :400.
[3]杨国静.试析加强企业会计电算化管理的意义[J].中国外资, 2011, (12) :131.
[4]叶竹英.医院会计电算化现状及管理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 2010, 22 (23) :263.
[5]张丽娜.强化医院会计电算化管理的建议[J].管理观察, 2011, (05) :170.
医院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篇10
财务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正常有效的管理, 不仅可以提升医院的整体水平和形象, 还有利于医院对内部进行高效的监管。因此, 本文对目前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以便为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
一、医院财务管理问题
1. 缺乏合理的财务控制
医院对于财务控制工作还不够完善, 不仅降低了资金的利用效率, 还可能会给医院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这就不利于医院稳定可持续的发展。不合理的财务控制, 主要表现在:医院对于应收账款等款项, 没有给予高度重视, 没能及时的对应收款项进行回收利用, 这就降低了资金的利用效率;同时, 对于医院闲置出来的资金没有进行高效合理的利用, 不利于财务管理工作顺利的进行。
2. 预算控制和成本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很多医院预算制度没有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 对于医院中各项可能的导致资金流出的项目没有进行合理的预算控制, 就有可能造成财务管理工作出现漏洞, 同时, 没结合实际制定的预算控制, 实际操作性能也不高, 极其容易导致医院实际支出的资金超出预算范围, 降低了医院经济收益。传统的成本管理, 有国家政府进行扶持, 所以对成本管理意识较弱, 这就不利于医院长远的发展, 同时这还降低了医院对成本核算方面的重视程度, 相应的成本核算制度不够完善, 不能够使医院更好的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医院成本核算管理没能创新, 容易导致成本支出和经济收入相差幅度较大, 不利于医院做出正确的决策。
3. 医院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医院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整体能力参差不齐, 而且对财务人员没有进行相应的培训, 不能够快速适应医院经营性质的改变, 导致财务管理人员的核算理念相对于经济发展较为落后, 同时也不利于财务管理的创新。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也降低了医院整体的服务水平和形象, 不利于医院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二、医院财务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1. 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医院的财务状况与预算工作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关系, 医院财务管理制度影响着医院预算工作的进展。因此, 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尤为重要。首先, 为了落实所建立的财务管理制度, 应在已经制定的管理制度基础上制定专门的制度落实规定, 加大财务管理制度的落实程度, 制定保障相关制度落实至实际工作中的规定, 并不定期进行实质性的检查与监督。其次, 在财务管理制度中, 针对易出现的细节问题, 应进一步明确岗位责任制, 明确各个财务管理者的职责, 在此基础上制定财务管理工作基本程序制度, 进一步明确各项财务业务的程序, 让各个财务工作者按照相对应的程序去解决实际问题。
2. 提高医院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医院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要医院财务管理活动的质量。因此, 一方面,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道德建设活动来加强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提高财务人员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另一方面, 要通过专业的培训加强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 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因此, 要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培训, 不仅是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 更重要的是对他们自身的观念等进行更新, 最终达到提高他们综合素质的目的。在实际工作中, 财务管理人员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念, 才能发挥出自身的财务责任监督作用, 为医院综合竞争能力的提升做出贡献。
3. 深入贯彻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工作
首先, 重视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进行预算编制的过程中, 坚持以实现医院战略为目标、以科学合理为基准、以安全可控为原则, 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为使预算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能够更好地发挥, 可以在年度预算编制的基础上, 通过编制三年期滚动战略预算的方式, 在执行过程中不断调整流动预算, 使预算编制更加切合实际。其次, 预算编制方法要科学得当。应坚持标准化的流程:其一, 从职能层面上, 医院要根据国家政策、年度目标、长期发展规划等制定年度总体预算, 经过分解后, 下达到各预算科室;其二, 由各科室根据年度预算指标编制自己科室年度预算指标, 上交预算办公室审核;其三, 预算办公室要依据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本年预算编制的合理性, 汇总全院预算, 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将全院预算有机结合起来, 编制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医院预算方案。最后, 采用信息化手段进行预算编制和执行。随着信息化手段的不断发展, 预算编制和执行势必要随之更新。要保证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的及时准确、科学完整, 必须采用严密的信息化手段对预算数据进行生成、传递和汇总。根据医院预算主体多、预算方案复杂、预算指标繁复的特点, 必须要建立一套通畅的信息化工具, 形成一套上下贯通的预算沟通渠道, 以有效减少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4. 加强流动资产管理工作
流动资产占据了医院总资产中的大部分, 具有周转周期短、流动性大的特点。在医院的实际工作中, 针对流动资产管理必须建立相应的规定, 防止挪用、浪费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对于流动资产的管理, 基本的原则就是既能保证工作的正常开展, 同时又不能降低资金的使用效率。此外, 医院应定期或不定期对流动资产进行清查, 及时发现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妥善处理和解决, 以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三、结束语
加强企业应收财务管理的对策研究 篇11
【关键词】 应收财务管理 对策研究
应收账款发生的目的是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商品市场占有率,扩大商品销售量和利润的实现,是企业营销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出于自身的需要或客观的原因,往往采取赊销的办法对外销售产品,提供劳务。但是,企业应收账款数额太大,又不能及时收回,会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甚至将会导致企业破产倒闭。因此,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便具有了十分重大的意义。
1.强化企业信用政策管理,提高应收账款赊销效果
应收账款赊销效果的好坏,依赖与企业的信用政策。有关调查表明,真正的赊销风险不在于客户而在企业内部。只有制定出一套合理的信用政策,才能防范坏账于未然。信用政策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信用标准、信用条件、收账政策。
1.1信用标准。信用标准,是指顾客获得企业的交易信用所应具备的条件。如果顾客达不到信用标准,便不能享受企业的信用或只能享受较低的信用优惠。是企业评价客户等级,决定是否给予或者拒绝客户信用的依据,企业在制定或选择信用标准时应考虑三个基本因素:(1)同行业竞争对手的情况。 在市场竞争中,企业首先应考虑的是如何在竞争中处于并保持优势地位,保持并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如果对手很强,企业就必须采取相对竞争对手来说较低的信用标准;反之,信用标准可以相应严格一些。(2)企业自身承担客户违约风险的能力。当企业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就可以以较低的信用标准提高竞争力,争取客戶,扩大赊销;反之,应选择较高的标准以降低违约的风险程度。(3)客户的资信程度。企业必须对客户信用等级做出判断并决定是不是给予客户优惠。
1.2信用条件。一旦企业决定给予客户信用优惠时,就需要考虑具体的信用条件。信用条件就是指企业接受客户信用定单时所做出的要求,主要包括信用期限、折扣期限和现金折扣。
1.3收账政策。 企业如果采用积极的收帐政策,可能会减少应收帐款投资,减少坏帐损失,但会增加收帐成本。如果采用较消极的收帐政策,则可减少收帐费用,但却会增加应收帐款投资,增加坏帐损失,这样就要求企业依据市场经济环境和自身状况科学地设计回收策略。企业除了要适时地使用现金折扣、适度地利用担保制度外,还应确定合理的收帐程序和讨债方法。一般要先给客户一封有礼貌的通知信涵,进一步可通过电话催收,如再无效,企业的收帐员可直接与客户面谈,若证实客户确实遇到暂时困难,经过努力可以东山再起,企业应帮助客户度过难关,以便收回较多的应收帐款。若客户虽有能力付款却想方设法进行拖欠,则有必要采取法律行动提请有关部门仲裁或提起诉讼等以维护企业利益。
2.谨慎选择结算方式
在充分调查了客户的资信情况后,接下来便要选择合适的结算方式,它是决定能否安全、及时收回款项的主要因素。企业通常采用的结算方式有支票、银行本票、委托收款、托收承付、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等。对于盈利能力较强、资信度较好的客户,企业可适当放宽政策,采取委托收款、托收承付等结算方式;而对于盈利能力较弱、资信度较差的客户,企业则应该选择支票或银行承兑汇票。决不能只为了单纯地提高销售额,而去迁就客户提出的不合理要求。针对不同客户采取不同的结算方式,才能有效地降低应收帐款带来的风险。
3.明确应收账款的管理部门
目前,大多数企业的应收账款由销售部门或销售人员自己管。但是这样做存在管理漏洞,缺少必要的控制环节,销售人员的行为应该由谁来监督呢?因此,仅由销售部门自己来管理并不妥当。一种观点认为该由企业财会人员来管理。会计人员纵然对账务处理比较清楚,但对具体客户情况并不了解,简单归由会计人员来管理也并不合适。事实上应收账款的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全程信用管理的核心所在。由此可见,在企业的内部组织管理中就应该有这样一个专门研究营销策略、研究客户资信的机构来管理应收账款,建立起适合自身特点的信用管理制度。
4.建立切实可行的对账制度
在进行对账工作时,企业应根据业务量大小及时间等因素对应收账款定期进行核对,并由双方当事人签章,作为有效的对账依据;如发生差错应及时处理。应收账款的对账工作包括两个方面:(1)总账与明细账的核对;(2)明细账与有关客户单位往来账的核对。
5.加强应收账款风险程度的分析
应收账款发生后,企业应采取各种措施,尽量争取按期收回款项。对还未收回的款项,应做好应收账款风险程度的分析,必要时采取一定的措施,以降低应收账款的风险程度。在此笔者借用存货管理中的ABC分类管理法对应收账款进行分类分析。
5.1根据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进行分类。一类客户是基于将在赊销期间的货款看成是从企业获取的一笔无息或低息贷款,这一类客户往往会想尽办法延长付款时间,从而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企业应收账款的成本。本文将这类应收账款划分为A类。进行重点管理。另一类客户是因资金暂时周转不灵,以资产抵押或担保赊销产品而产生的应收账款。由于购销双方签订的抵押或担保合同具有法律保证,当付款日期来临时,可以根据合同规定收款或拍卖抵押物以收回应收账款,安全性较好,可以划分为B类进行管理。还有一类客户是由于销售产品和收款时间上的差异而形成的应收账款。这类应收账款是时间差造成的,不属于商业信用,也不是应收账款的主要内容,一般情况这类客户收到货物后会很快付款,安全性很好,可以划为C类,不对它进行重点管理。
5.2根据应收账款的账龄进行分析。一般情况下,应收账款账龄越长,收回的可能性越小,而发生坏账的可能性则越大。企业可以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将账龄最长,风险最大的应收账款划分A类,而将账龄最短,风险最小的应收账款划为C类,其余则划为B类。
5.3根据应收账款的比重进行分析。将在应收账款中所占比重较大的客户划分为A类,较小的客户划分为C类,其余的B类。
6.建立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制度
不管企业采用怎样严格的信用政策,只要存在着商业信用行为,坏账损失的发生总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企业要遵循稳健性原则,对坏账损失的可能性预先进行估计,积极建立坏账准备制度,以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总之,企业必须正视目前面临的情况,加强清欠工作,减少应收帐款损失,加速企业资金的周转,从而步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轨。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2]张文峰.应收账款回收的策略[J].财会通讯,2010,(1).
[3]谢宏宇.市场经济下应收帐款的管理 2009.
[4]陈洁。“试论企业全面成本管理”[J].《上海财税》2009(1).
[5]颉茂华。“现代市场经济的成本控制新理念”[J].《财会月刊》2008(6).
财务会计报告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篇12
一、会计报告质量要求
(一) 真实性要求
真实性要求是财务会计报告质量要求的首要条件, 财务会计报告数据必须与企业实际经营数据一致, 不得隐瞒, 不能造虚假报告。
(二) 完整性要求
财务会计报告必须能够全面反映企业内部资金、资产、预决算执行状况, 不得有疏漏。
(三) 时效性要求
会计报告必须为报表使用者提供最新信息, 报告才可成为有效报告, 使用者才能根据报告信息对工作进行调整, 避免问题积压。
(四) 有效性要求
财务会计报告不仅要真实、完整、及时, 还必须能够反映数据背后的问题, 在专业性前提下, 财务会计报告还应提供决策支撑, 只有这样, 报告才是可使用的报告。
二、当前财务会计报告存在的问题
(一) 信息披露不完整
经济的发展使得投资主体正呈现多元化态势, 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满足多方需求, 其信息应当能符合企业利益关系主体的使用需要, 如投资者、经营者、债权债务人等。然而, 现行的财务会计报告中的项目体系大多反映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 不对某一项目、业务或特定交易特征进行表露, 浓缩程度太强, 掩盖了部分信息, 无法让报告使用者全面掌握企业的实际状况, 为报告使用相关利益主体决策、执行、控制等行为带来阻碍。
(二) 非货币信息反映不足
当前财务会计报告以反映货币信息为主, 且多为企业历史货币计量的成本数据。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 企业无形资产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 对企业的发展影响也越来越大, 而传统财务会计报表无法反映非货币计量的经济事项, 例如人力资源、金融衍生工具、数字资产等, 导致财务会计报表中信息覆盖面缩小, 报告对投资者的使用价值无法满足需求。
(三) 容易偏向形式工作
实质重于形式是会计的基本特征之一。因此, 会计报表必须体现出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实际交易及活动事项, 而不仅仅是按照既定的会计报表结构形式, 对已有数据进行处理, 当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交易事项与报告形式不一致时, 会计核算应当以真实发生的经济事项进行账簿处理。但是, 在实际操作中, 会计报告很容易出现形式重于实质的问题。例如, 当前财务会计的核算方式依然受到资产稳定性管理的影响, 结构上不充分考虑企业持续经营, 需求体现不完整。
(四) 时效性不足
时效性是有效信息的基本特征之一, 市场波动频繁的状态下, 能否及时获取市场信息及企业经营信息将直接影响决策的有效性, 决定了投资者是否能够抓住商机。当前, 传统的财务信息报告体系已经无法满足灵活的决策需求, 同时, 较长的报告周期直接为决策留白, 这段空白期中企业情况很可能已经发生变动, 时效性受损。此外, 由于较长的报告周期, 企业可能在这段时期内进行幕后工作, 报告出具前, 企业可能已经变更了资产、现金流等关键信息, 如我国上市公司中, 关联交易、资产重组等作为通常在年底报表编制之前。
(五) 形式不够灵活
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具有统一标准, 确保了财务信息的可比性。但是, 完整是相对的, 传统财务会计报告的标准形式很可能限制信息的获取, 报表重点体现不足, 且不少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都有模糊财务会计信息的企图。现代经济体制下, 不少报告使用者已经开始追求专业化财务会计报告, 以获取更为充足, 更具针对性的财务会计信息。
三、优化财务会计报告的建议
(一) 强化信息化应用, 构建实时报告机制
知识经济时代, 信息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 经营活动的不强不确定性增加, 会计信息的可用实效也会缩短。因此, 建议利用信息化系统, 在保留传统财务会计报告标准化的基础上, 对企业财务会计信息进行短期化、不等距化处理, 增加报告中的变量信息含量, 从而使财务会计报告中的信息灵活化, 报告使用者也能够在特定时间内获取当时、当阶段的财务会计信息, 更好满足使用需求。
(二) 优化报告结构, 进行分部编制
财务会计报告结构的优化早已是业界探讨的热点, 要对财务会计报告进行整体优化, 就必须优化报告结构。针对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 可以适当对财务会计报告结构进行优化, 例如, 基于集团企业地域性及资产分散性特征, 可以适当增加增值表与收益报告, 按照集团地区、行业及产品进行分部编制, 为各类报表使用者提供专门化报告, 结合传统报表形式, 实现报告对比, 让使用者更为精确的掌握多部门、多区域、多行业的企业集团经营成果, 提升决策科学性。
(三) 强化基础数据获取真实性, 保障会计信息质量
财务会计报告体现的信息由企业财务部门收集并经过会计处理得来, 因此, 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受到企业财务部门会计工作的影响。在优化财务会计报告的过程中, 一定不能忽视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 应当积极改革财务管理方式, 强化会计内部控制效能, 最大限度地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四) 强化内部监督, 扩大外部监管影响力
内部控制对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作用毋庸多言, 但是, 不少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在运作过程中, 逐渐演变成形式制度, 而不是实际的控制程序。强化内部监督, 应当从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入手, 从财务会计报告质量出发, 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应当着眼与会计岗位职务分离状况, 要在财务部门内部形成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合理职能关系, 强化负责人的内部控制思想, 从工作实践中发现问题, 及时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调整完善, 构建严格、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 切实将制度落实到位。同时, 由于会计信息的利益相关性太强, 在行业自律性不足的状态下, 内部监督机制很可能失效, 因此, 在保密性原则下, 应当提高外部监督力量, 避免会计舞弊。
四、财务会计报告发展展望
基于会计信息的时效性、真实性、完整性基本要求, 以及市场报告使用者的多元化、专门化需求, 财务会计信息报表的发展方向归结起来应当包括四方面。
首先, 财务会计报表应当能够表露出极强的预见性, 为市场波动中的决策主体提供更科学、更合理的预测。第二, 图像化发展。图像往往能比文字传递更多信息, 多元化需求下, 图像所能表征的信息更能符合现代市场经济中使用主体的要求。第三, 与信息化紧密结合。当前大多企业已经实现会计电算化, 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会计的趋势, 利用信息化手段, 财务会计报告能够更好地抓住时间节点, 会计信息能够更加精确, 信息传递速度也会有极大提升, 更加符合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使用需求。
五、结语
本文对当前财务会计报告中存在的部分问题进行了探讨, 其实, 财务会计报告总归是财务会计信息的载体, 因此, 优化财务会计报告, 核心出发点当为会计信息表露与使用者需求, 基本规范也应以会计信息为基础, 在改进会计报告时, 应当充分重视市场经济体系下报告使用者对报告的多元化需求, 从实际需要出发, 保留当期财务会计报告的优势, 尽可能实现报告的多样化、专门化。
摘要:财务会计报告包含经营成果及会计信息等经营性信息, 企事业单位对内对外提供财务会计信息最为重要的书面性文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当前财务会计报告已经体现了一定的局限性, 无法满足更高层次、更多元的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需要, 研究财务会计报告当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财务会计报告对企事业单位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企业为入手点, 分析了当前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建议。
关键词:会计报告,决策,会计信息,问题及对策
参考文献
[1]Mary E.Barth, 李英, 叶康涛.财务报告的全球可比性——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以及何时实现[J].会计研究, 2013, 05:3-10+95.
[2]孙光国, 杨金凤, 郑文婧.财务报告质量评价:理论框架、关键概念、运行机制[J].会计研究, 2013, 03:27-35+95.
[3]冯海虹.财务报告改革与财务分析体系重构的互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12.
【财务监督对策研究】推荐阅读:
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09-30
监督对策10-07
新闻监督对策06-20
财务监督提高财务管理06-03
行政执法监督对策06-30
强化会计监督的对策07-07
财务会计监督07-21
加强军队财务监督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