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2024-09-30

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共10篇)

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篇1

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针对我国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措施。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问题措施

当前,我国高等学校正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地教育体制改革,以逐步建立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新体制,使得高校的理财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现行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日益显示出其与新形势的不适应,因而,有必要对目前的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以提高高校自我发展能力。

一、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体制不够明确

当前,高校由过去单纯的以教学,科研为中心,逐步转变为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咨询服务和生产经营等各项活动并举,面向市场经济自主办学的事业法人单位。由于财务工作的多层次,经济利益多元化,财务关系的复杂化,财务管理出现条块分割,多头操作的局面。一些学校内部在会计核算,财务开支,创收分配等方面的财经政策和制度政出多门,不能协调一致,有的系,处认为下达给本单位的经费指标归属单位所有,因此,擅自提高开支标准,扩大开支范围,甚至审批权限职责不清,载留应激公款现象时有发生,学校资源配置失调,难以集中学校财务,发挥资金使用效益,从而影响和制约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2.对校内各单位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管理不到位

有些学校各会计机构自成一体,会计信息不畅通。各部门聘用的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些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水平偏低,造成学校一级财务部门(如财务处)难以掌握真是有效的会计信息。同时会计信息处理手段落后,会计信息失真。会计核算信息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本部门单位的财务运行和管理状况,会计职能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3.依法理财的观念淡薄

长期以来,人们对会计工作的认识比较片面,认为会计工作不过是记记账,算算工资,报销等一项非常简单的工作。一些学校负责人认为会计工作在高校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不大,不重视会计工作,在改善学校管理,进行经济决策中往往不注意发挥会计职能作用,一些会计人员也认为自己只要按时记账,及时上报财务报表就算完成任务。

4.会计监督难以体现

《会计法》强调了单位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国家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而单位内部监督是基础,在实际工作中实施会计监督的主题往往是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会计人员承担着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双重任务,而会计人员的自身利益是与其所属部门结合在一起的,当学校利益与所属部门利益发生矛盾时,会计人员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很可能只维护部门利益,靠各部门的会计监督显然是十分有限的。

二、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措施

1. 统一学校财经政策,避免政出多门

高校内部应实行统一的财经政策和制度,各项财经政策和制度应该协调一致,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校内各项财经制度必须由学校财经主管部门统一制定和颁布,其他部门不能各自为政。校内单位在制定内部财经制度时,首先必须符合国家的财经政策和学校的统一财经制度,并报主管部门审批,确保学校经济秩序健康有序。对于合并后的高校应尽快

制定一套符合实际情况的统一经济政策和经费开支标准,才能做到集中财力办大事,符合统收统支,收支两条线的财务管理原则。

2.明确学校财务管理体制

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是组织高校财务活动,处理各种财务关系的根本制度,必须科学合理。《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已明确了高效理财权限,必须是在作为财务主体的前提下进行,主要通过建立健全“统一领导,集中或分级管理”的制度来实现。“统一领导”是财务管理的前提,在这一前提下,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财务管理体制。规模小的高校,可实行集中管理。所谓集中管理,就是统一财务收支计划,统一财务管理制度,统一预决算,统一资源配置,将高校的财权及物权,集中到校长领导下的财务部门,不设置二级核算单位;规模大的高校,可实行分级管理。所谓分级管理,就是适当下放财权,学校可以通过宏观调控各二级单位财务活动,并对其进行财务监督。各二级单位在业务上必须接受学习爱财务的领导,定期向学校财务机构反映其财务活动并报送财务报表。学校的一切财经政策,重要的财经纪律,规章制度等重大问题,必须由学校统一决策,避免造成管理上的混乱。实行分级管理,可以调动各二级单位的积极性,但同时必须进一步强化学校统一领导和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内控制度。无论是集中还是分级管理都必须明确,财务(科)处是学校唯一的一级财务机构,全面负责学校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职能机构,是学校的财经工作的归口主管部门。会计核算包含学校财务,基本建设,科技开发,校办产业,校内后勤等,学校的科技开发财务,校办产业财务,后勤财务等二级核算机构的设立均由财务处统一规划,统一领导。校财务处主管全校会计工作是一种责任,必须责无旁贷地把全校的会计工作抓好,杜绝学校收入流失,支出失控现象,使学校的资源配置合理,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3.依法理财,建立以校长为首的经济责任制,强化财务工作的领导体制

教育部和财政部下发的《关于高等学校建立经济责任制加强财务管理的几点意见》中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必须建立健全校(院)长经济责任制。”高等学校的校长作为高校的法人代表,代表高校依法行使职权,对高校的财务工作依法负有经济责任。所以高校校长必须充分认识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严格执行国家的财经法规,健全本单位的财经纪律,对本单位的财经工作负责,保证高效按经济规律办事,促进高校健康发展。新《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这就意味着主管高校财务工作的校长必须全面领导和管理高效财务工作,对高校的教学,科研,行政等工作负责。高校必须设立专门财务机构,统一领导协调高校的财经工作,增加财经工作的透明度,增强财经工作严肃性。同时,财务机构还承担着财务工作计划的制定,各项财经制度的制定和调整,预算的安排与执行,对外投资的确定等重大工作。高校作为事业独立的法人实体,必须建立健全校长负责制,按照“统一领导,集中或分级管理”的原则,按层次分别建立总会计师或主管财务工作的副校长,财务处长,二级单位负责人和基层单位负责人等若干层次的经济负责制。财务上实行领导“一支笔”审批制度。在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健全高校新的会计管理体制,强化财务管理,加强高校校长在经济上的领导,以便进行科学合理的决策,集中财力,合理运筹有限的资金,以适应高校内部会计机构的设置,应根据其学校规模和内部管理需要,遵循“统一领导,集中管理”或“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高校财经管理工作原则和体制进行。

4.完善财务管理主要环节的工作制度

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财务管理的环节大致有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五个方面。财务预测是根据财务活动的历史资料,并结合现实情况,对未来时期的财务状况做出较为全面和准确的预计。财务决策就是为了达到某一财务目标而选择将要实施的决策方案的过程。财务计划是对一定时期的财务活动及其结果以货币的形式加以综合安排。财务控制就是以财务计划为依据收集有关信息,并采用一定的方法对财务活动施加影响或调节,保证财务计划执行。财务分析是根据有关信息资料依照一定的标准,应用专门的方法,对财务过程及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高校必须加强和完善财务管理主要环节的工作制度,从而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

5.各项财务制度包括财务管理工作制度,财务信息披露与监控制度等内容需要规范和完善

一方面,在高校内部应建立健全各级经济责任制,按照权责结合的原则,依据经济工作中的职位确定权利和义务,制定出具体的经济责任制。经济责任制应贯穿于高校财务工作的全过程,包括预算管理,重大支出项目的安排,学校财经制度的制定和调整,财务工作人员的任用和变动等,使学校的财经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另一方面,应该使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高校在财务收支管理上出现的效率不高,效益较低现象,大多数是由财权不集中,财力分散,各自为政所致,所以应该完善财务管理体制,把全部收入纳入大财务管理,明确管理原则,规定收支范围,收支标准,完善票证,现金收支管理办法,使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6.建立一支综合素质过硬的财务队伍,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要提高高校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就必须由高质量的管理人才,搞好财会队伍建设是加强财务管理的基本保证。特别是目前高校筹资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样化和利益分配的复杂化,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更加广泛,高校财务人员逐步由“记账、算账”的“核算型会计”向“管理与经营型会计”转变。因此,必须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观念、法律观念和风险意识,努力营造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财务人员队伍,充分发挥其会计工作的核算与监督职能,为高校的健康发展提供有效详实的财务信息。

7.充分发挥高校会计监督职能

为保证高效的一切经济活动健康有效的进行,必须强化高校会计监督职能。要打破传统的财务会计对经济活动的反映和监督主要靠事后的这种模式,随着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逐步采取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控制的方式;也改变事无巨细的监督为参与重大经济问题的管理和控制。要充分理解会计监督除了具备对不合法的收支予以制止和纠正等职能外,它还有更重要的一种服务职能,就是通过有效地会计监督为单位经济活动服务,提高经济效益。所以,会计人员应该不断改进会计监督的方式方法,把会计监督寓于服务之中。

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篇2

我国的高层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高校学生管理在这一改革中就成了重要的环节, 针对这一层面的强化也是推动高校健康发展的必要途径。面对高校学生管理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就有着其重要性。

二、强化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性及管理现状

(一) 强化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对高校学生管理的强化是对和谐校园建设的必然要求, 因为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是和谐校园建设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只有在这一层面得到加强并推进学生的管理制度科学公正性发展, 才能够使得高校稳定有序的发展。对学生管理的强化也是全面连锁式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 是完成高校中心工作任务的根本性要求, 也是促进大学生能够得以健康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1]。对高校学生的管理加强是确保校园安全稳定的迫切需要, 也是适应社会法治化进程的需要, 所以要能充分加强学生管理的重视度。

(二) 高校学生管理的现状分析

从当前高校学生管理的现状来看, 在诸多问题方面还没得到有效解决, 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辅导员工作的两极化倾向, 对学生的接触相对较少, 并且对学生也缺乏着信任, 这样就不利于学生的主动积极性的个性得以充分发挥。还有就是学生工作存在着形式化现象, 并没有将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在工作体系和内容上表现的较为庞杂, 从而就导致了学生管理工作的困难重重。

另外, 高校的学生管理的方法比较单一化, 从管理的方法来看主要就是采取灌输式的方法, 以说教为主。这一机械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有着很大的阻碍, 对社会变革所带来的教育环境以及对象的变化没有充分重视, 所以就很难对新形势的发展需求相适应。还有就是高校管理的不规范, 人治管理比较突出, 在管理的评价体系方面还没有得到有效完善, 领导和学生的满意度相对较低。

三、高校学生管理问题原因及解决策略

(一) 高校学生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高校学生管理的问题成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的社会变革加快以及教育发展的滞后是重要的成因, 由于正处在社会变革的改革时期, 在高校的管理方面的改革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对适应新的改革环境还有着一定的排斥性。再者就是高校的学生管理在工作的理念上更新较为缓慢, 对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重视, 还有就是高校学生的管理中, 由于学生的思想存在着多元化以及不稳定, 所以对管理工作也带来了很大的阻碍[2]。还有就是高校学生管理的工作模式以及体制相对比较滞后, 这些方面都是影响高校学生管理效率的因素。

(二) 高校学生管理的优化策略

第一, 对高校学生管理进行优化要能够构建高素质学生管理的队伍, 从具体的措施上来看, 主要是要稳定及加强学生的工作过队伍, 对不称职的管理工作者要按照要求进行清退, 从而将学生的专职干部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还要能够重视及发展有着德才兼备的辅导员队伍, 将相关的制度进行完善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管理者自身的理论管理水平和文化修养进一步提升, 转变传统的管理思维模式, 从而才能从基础上得以扎实体现。

第二, 要将学生为本的理念得以树立, 并将管理为主向着服务为主进行转变, 高校的学生管理要能够重视人情味, 在具体的工作服务过程中能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将民主的理念也要能够得以树立, 并要能充分的给学生自我管理的机会。树立法制理念来增强学生管理中的遵纪守法意识。

第三, 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能充分加强, 这是保障学生管理效率得以有效提升的重要保证。从具体的措施实施来说主要就是要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推进, 教学要能够体现出时代的特色并贴近大学生生活, 还要能够采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及创新教学的方法, 将教学的效果进行增强, 以及丰富和拓宽教学的内容。将第二课堂的作用充分发挥, 大力构建校园文化等。

第四, 将高校学生管理的体制进行有效完善, 在这一方面主要是要能构建科学高效的学生管理工作体制, 以及学生管理制度, 结合本校的发展情况制定管理规章制度, 对学生的行为加以规范化, 依法行使有效管理。另外还要能够将多方合作以及齐抓共管的协调机制进行有效构建, 不能将学生呢过的管理和其它的教育以及教学工作相脱离, 要在管理工作的机制设计层面就要进行全面性的考虑, 体现出管理的多层次以及多序列和多因素的动态管理[3]。还要将责权利相统一的学生公寓管理模式进行积极有效构建, 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评价体系进行积极构建, 只有这样才能加强高校的学生全面管理。

四、结语

总而言之, 针对高校学生的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要能够积极的进行分析, 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针对性解决。高校学生的管理是促进学校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这一方面的管理要能得到充分重视, 由于本文篇幅限制不能进一步深化探究, 希望此次理论研究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摘要:现阶段我国正处在全面改革的深化阶段, 针对高校的学生管理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 从而促进高校的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基于此, 本文主要就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性以及管理现状进行详细分析, 并对高校学生管理问题成因和优化策略进行探究, 希望此次理论研究对实际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1]吴林龙, 王立仁.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解读[J].教育评论.2013 (05) .

[2]谢莉娜, 钟鸣.新形势下大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4 (07) .

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篇3

摘要: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和专家访谈,归纳了湖南高校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规范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和结余管理、强化高校科研经费的审计工作等提高湖南省高校科研经费使用效率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明确了我国要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奋斗目标,并指出高校科研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科研经费泛指各种用于发展科学技术事业而支出的费用,近年来,湖南对高校科研经费投入逐年增长,但由于科研项目成本难以核算、部分高校对科研经费管理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导致湖南省高校科研经费在使用上存在了一些问题,影响了科研工作的质量。因此,加强对湖南高校科研经费的监督管理,提高其使用效率,已经成为目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重要问题。

一、湖南省高校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面临的问题

笔者通过对长沙、湘潭、衡阳、株洲等城市的湖南高校进行实地调研,对其科研经费使用的现状进行考察和确认,并通过对校内外专家的访谈,获取了他们对高校科研经费使用问题的看法,发现湖南省高校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上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下:

1、科研经费的管理效率有待提高

通过深入调研,笔者发现湖南部分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课题组与财务部门三者之间缺少有效的协作,课题组把项目的设计与开发作为其责任,而科研管理部门负责项目的申报、立项和结题呈报工作,财务部门仅对科研经费进行会计核算,从而形成高校科研項目管理与经费管理严重脱节的现象。项目预算多是课题组根据历史经验来编制,缺乏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的指导;立项之后,课题组多考虑完成课题的技术问题,忽视科研经费使用的效率,科研管理部门只关注项目的申请及命中率,不跟踪科研经费的使用,而财务部门不熟悉项目的进展,无法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

2、对科研项目缺乏有效的过程管理

湖南部分高校课题组老师对科研经费的使用常出现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的情况,有的项目已经结束可是经费结余很多。财务部门只负责会计核算,不了解项目的进行程度,无法在经费使用过程中将经费的使用和项目的进度相结合,从而造成科研经费的实际开支与预算不相符。其次,部分高校科研经费报销控制不严,主要表现为原始发票要素不全,常缺乏明细说明;项目经费使用中存在“结题不结账”现象,部分高校课题组成员认为科研经费是自己的经费,结不结无所谓,不积极主动去结账。

二、提高湖南高校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效率的对策

1、规范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和结余管理

从国外科研经费管理的实践经验来看,科研经费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预算管理。高校科研项目的经费属于专项经费,目前教育部已明确要求专项经费实行课题制全额预算管理,但湖南部分高校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不规范,主观伸缩性太大,不便于有效地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制约。由于科研项目本身的不确定性,弹性预算法更加适用高校科研经费的预算编制,弹性预算应确定业务量的范围,使项目执行时可能发生的业务量不超过此范围,并使预算指标建立在一些未知而又合理的假定因素的基础上,从而降低项目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预算编制后,由科研项目上级管理部分对科研项目的预算进行严格地审核,并最终确定项目预算。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要抓好预算监控工作。预算审核通过后原则上不得随意调整,只有当国家相关科研经费政策有较大变化,方可调整预算,且调整同预算的制定工作一样,必须建立规范的调整审批制度和程序。

高校科研结余经费管理不好将严重影响正常的科研秩序,各高校原则上应在项目验收通过后六个月内办理结账手续,对于无正当理由却不及时结账的科研项目,高校财务部门应给予强制性结账,防止国家科研资金的浪费与流失。在具体执行中,财务部门应通过加强与科研部门和课题组的信息沟通、项目中期检查等方法,及时掌握情况,使湖南高校科研项目的执行阶段与经费使用进度大体上一致。

2、强化高校科研经费的审计工作

积极推行湖南高校科研经费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使得科研经费的审计贯穿项目申报、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科研项目决算、结题考核等各个阶段,对审计中发现的湖南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问题及时向学校、湖南省教育厅等政府相关部门报告,提出审计建议,并把其落实情况纳入到下一阶段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中。实际执行时,可依托科研信息管理平台实时监督科研经费支出范围是否真实、合法合规;是否按项目申请时的预算执行;是否存在大额现金支取;5万元以上的仪器和设备是否执行招投标管理。此外,还应审计高校科研经费使用和规范管理的建立与实施效果;高校科研经费财政拨款和配套经费是否到位;科研项目考核机制是否建立健全等。针对各种侵占、挪用、截留科研经费的手段屡禁不止的现实,重点关注长期形成的科研关联关系,通过群众路线、分析原始资料以及聘请专家验收等方法来判断科研协作的真实性;通过与科研项目组成员的定期沟通来审计相关劳务费用支出的情况;通过审查邀请函、机票、会议相关文件等原始凭证来判断科研项目学术交流活动的真实性;重大项目结题应与上级主管单位审计结合起来,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审计。

结论

随着湖南科教兴省战略的深入实施,其高校科研经费投入增长较快,提高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效率对湖南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通过实地调研,并结合专家的意见,剖析了湖南省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为湖南省高校科研经费的实际管理工作提供了参考。(作者单位: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XJK013CJG013):湖南省高校科研经费使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XJK013BLL004):近代湖南教育制度变迁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参考文献:

[1]王玉兰.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9,30(1):35-37

[2]于晓春.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一点思考[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3):72-75

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篇4

一、高校研究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陈旧单一的管理模式

地方高校管理部门在研究生扩招之前通常都采用单一的管理模式,其缺点是造成研究生主管部门每天都要处理十分繁重的工作,减弱了本有的宏观指导作用。这种管理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通常表现为惩罚性的管理多于激励性的管理,约束性管理大于服务性的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研究生的自由创新能力。现在有些地方院校已经尝试实行学院二级管理模式,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有些关系没有理顺,管理人员冗余及分工不明确现象明显。

2.权力分配不均,院系没有充分的自主管理权

目前地方高校研究生的管理权力主要集中在研究生管理部门,各个院系和导师所具有的管理权相对较少。通常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本属于院系、导师的决策权却最终由研究生主管部门决定。这种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二级学院在研究生管理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很难使研究生管理水平提高一个层次。

3.研究生管理队伍设置不健全

目前各地方高校管理的重点和重心基本放在本科管理上,而研究生的管理放在次要的位置。具体表现在:第一,各院系的研究生领导不是专职,一般是由负责本科教学管理的院长兼职,他们同时管理本科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因此不能把精力全部放到研究生管理当中。第二,研究生日常管理工作没有设置专门的研究生辅导员负责处理,通常都由专职教师兼职。第三,目前地方高校从事行政管理的人员在职称评定、职位升迁上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使这部分管理人员工作没有积极性,也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热情。

4.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层次低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研究生教育信息化水平成为衡量研究生教育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当前研究生教育信息化建设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各高校内的信息建设不太规范、信息共享程度比较低,有些高校到目前依旧没有一套自己完整的教育管理系统。第二,信息系统的建设通常表现为局部性,缺乏统筹性,比如招生部门只建设招生相关的信息系统,就业部门只关心就业相关的信息系统。第三,现有的信息系统不能及时满足日益变化的信息化业务需求。第四,部门管理人员依旧习惯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不能及时掌握现代的信息化办公要求,严重影响研究生教育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二、高校研究生管理工作人员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1.加强研究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高校应该把研究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当成教育的首要问题来抓。研究生跟本科生在年龄结构、心理结构、学习性质等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研究生的考生生源比较复杂,造成了他们的思想很难统一,这就需要各个学校成立专门的校研究生党支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分别成立学院研究生支部),从研究生新生入学开始到毕业一直不间断地定期为研究生进行思想教育方面的培训教育工作,通过加强理论实践的学习来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

2.管理体制、管理模式需进一步创新完善

目前有些高等院校研究生管理依旧是研究生主管部门统一管理的单一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能应对研究生没有扩招之前的情况,随着研究生扩招,为了提高效率必须采用研究生主管部门与学院共同管理的二级管理模式。各个高校管理制度的制定要根据在校研究生的数量、培养目标、学习的年限、培养的方式以及不同学科知识的属性和研究的方向等做出动态的调整,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研究生进行管理,不能一成不变,切忌各个学院的管理制度基本相同,缺乏灵活性。因此,在研究生管理中,除了多运用引导型、服务型的管理手段外,还要把社会管理模式下的一些好的管理方式(矩阵组织管理模式)运用到研究生管理工作当中去。

3.大量开设学术报告讲座,提高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

研究生的培养与本科阶段有本质的区别,要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这就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良好的学术氛围离不开优秀的科研团队,因此,作为各高校的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在研究生在校期间尽可能多地开设学术报告讲座、学术论坛、学术交流等一系列的科研活动。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参入进来,培养他们的科研兴趣,为研究生期间的论文发表、毕业论文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篇5

一、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财务会计重核算,轻管理,财务分析工作薄弱。目前,高校财务处的机构都设有财务科(会计科、计财科),财务会计一直习惯于记账、算账、报账,虽然能对内、对外提供有关的基本信息,但仅限于历史数据和解释信息;只重视事后监督,而忽视了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财务管理只停留在财务数据的核算,而没有深入地进行财务分析、效益考核、奖惩兑现,许多高校的财务分析只是反映一定期间的收支状况和资金结存情况,而对资金的结构、状态、支出结构、效益缺乏分析,以至于无法科学考核学校整体和各系部门资金的使用效率。

2、效益观念淡薄。由于体制原因,高校财务管理部门缺乏科学理财意识,普遍存在着“等、靠、要”等现象,在开拓市场、开辟财源等方面缺乏积极进取精神;部分高校重大的投资决策缺乏可行性研究报告,盲目性较大,造成高校办学经费不足,效益低下;许多高校的智力资源和科研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开发,高校作为科学技术商品化的孵化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3、预算管理体制不健全 。免费论文参考网。高校财务工作由于预算编制时间过短,预算编制过程透明度不高等原因造成了部门预算不准确,预算内容不全面,编制的部门预算没有客观反映学校财务收支全貌、工作重点及发展方向。另外,有些校领导未按预算安排使用资金,随意开口子、批条子,造成预算变更频繁,执行刚性不强;还有些业务主管领导,从自己分管部门或事务出发,不按部门预算使用经费,随意批经费,改变补助标准、提成方案等,使部门预算丧失了约束力。

4、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其主要表现在高校内部控制范围和控制内容不全面:有些高校往往强调对财政性资金的`内部控制,弱化对预算外资金的内部控制;有些高校未将二级单位财务和校内结算中心纳入内部控制的范围,或控制不严,监督不力,致使校内结算中心出现违规资金运作现象;有些高校未建立重大建设和投资项目论证、决策机制等内部控制制度,导致对外投资决策失误,造成投资损失;有些高校内部控制执行不严,制度形同虚设。

5、财务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高校财务管理关系陷入了传统国企“一统就死,一放就乱,一乱就统,一统又死”的恶性循环。大部分高校以财务处为学校一级财务管理机构,上有校级领导、下有各个部处的财务处,很难从中协调上下的关系;其次,由于小团体思想作怪,个别基层单位亏损了向学校伸手要钱,盈利了向学校少交钱或不交钱,甚者人为造成会计资料失实,这都造成了财务管理上的漏洞和资金流失,影响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对策

1、提高财务分析能力,为重大决策提供依据。免费论文参考网。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不但要重视记账、算账、审核、报销等各项日常工作,更要研究会计报表和日常核算资料,开展经济效益财务分析工作,以降低学校重大决策的财务成本,为学校的健康发展提供优势的财务顾问服务。

2、强化高校成本效益观念,建立可持续财务管理目标。高校财务制度改革必须强制要求高校加强成本费用核算,编制和报送成本报表,为高校发展计划、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成本费用信息资料。为更好地建立高校成本核算制度,高校会计核算基础必须改革,即采用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合理规定高校活动成本范围、成本项目、成本计算方法和费用支出分配办法,以便真实、可靠、准确、完整地核算高校活动的资源耗费情况。高校财务管理应确立以保证高校财务状况正常化开展为基本目标,以投资效益最大化为首选目标,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为永恒目标的科学化可持续财务管理目标体系。

3、强化预算管理,严格执行部门预算制度,建立可持续全面预算体系。高校要从预算编制开始严格按照部门预算进行基本数据收集,按照高校计划、高校规模和定员定额规定准确编制部门预算,按照财务部门和主管部门批准的部门预算严格执行和有效控制,按照规范的程序进行预算调整。另外,从技术上改进高校传统的预算管理方式,在促进高校预算编制的过程、结果能够适应高校理财环境不断变化的同时,还要采用高水平的零基预算或弹性预算模型来拓展高校传统的年度预算框架,建立以资产保值增值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全面预算程序,进而监督高校价值创造活动的全过程。

4、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内部控制,完善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做到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当前高校要特别重视货币资金、校内结算中心、实物资产和工程项目的内部会计控制问题,并针对不同的控制对象,相应制定不同的内部控制制度。

5、理顺高校财务管理体制。《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规定:高等学校应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规模较大的高校可以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免费论文参考网。高校财务管理体制,一经确立,不得随意变更。其次明确高校财务处作为学校一级财务机构,在学校直接领导下,统一管理学校各项财务工作,负责全校范围内的财务管理和确定范围内的会计核算,任何单位和部门的财务活动都不能游离于学校财务处的管理监督之外,财务处要参与学校经济活动方面的决策,必要时提出决策建议,学校所有涉及收费的业务均应由财务处负责组织实施。

6、建立科学规范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现行《高校财务规则》对高校财务报告和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只能反映高校财务运行的一般性层面分析,根本不能反映高校整体的业绩和效率、效果、效益。建立科学规范的高校运行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有利于政府主管部门对高校的绩效作出客观的评价。

7、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高校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对财务管理队伍整体管理水平、人员素质和业务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应通过业务培训,不断学习、提高和充实专业知识,优化知识结构,以改进高校财务管理、提高办学效益。

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篇6

一、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特点及重要性

1.特点。高校的非营利性决定了其物业管理与城市物业管理不同。首先,从管理范围上,涉及学生公寓、教师住宅等生活类的物业,又有教学科研楼、实验实训类物业,同时还有图书馆等文化健身类物业,更有食堂、校企等经营类物业。其次,从服务对象上,主要服务于广大师生,不像城市物管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高校物业管理是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需兼顾到社会公益性,实现教育和保障的目标。最后,从经费来源上,主要依赖财政拨款,而城市物业管理一般按照物业管理条例规定及政府部门核定标准,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直接向业主收取服务费,所以高校物业管理在测量具体物管费时,与城市物业管理差异性较大。

2.重要性。高校物业管理是高校后勤服务工作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作为后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校园里的一花一草,还是房屋建筑等,几乎存在于校园的每个角落。尽管物业管理的效果很少被人重视,然而一旦有问题发生,很容易使师生不满意,甚至成为被投诉的对象。高校物业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而言,高校物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对高校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二、高校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高校后勤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物业管理也取得了一些进步,然而仍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缺乏服务意识。服务意识,即满足客户需求的一系列特征的特性总和的`意识。高校后勤物业管理既然为广大师生提供工作及日常生活的基本保障,那么就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温总理曾在谈到政府服务职能时说过“管理就是服务,我们要把政府办成一个服务型政府,为市场主体服务、为社会服务、最终为人民服务”。温总理所提到的服务理念也同样适用于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然而高校物业管理的人员绝大部分是从原来后勤部门的工勤人员转型而来的,其管理人员本身就缺乏服务意识,其思维模式依旧停留在原来的行政管理上,误认为物业管理是管理广大师生而非服务师生,从思想观念坐等师生要求服务,而非主动为师生提供服务。

2.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高校的重心在教学科研上,对后勤管理往往不重视,疏忽对后勤管理人才的培养。如前所述,后勤从业人员大多是以前工勤人员转型而来,文化素质较低,专业技能不高,服务意识不强等,加之学校也不重视后勤物业管理人员的后续培训、进修等。受传统管理体制及待遇的影响,高校的物业管理队伍又很难实现人才的双向流动。校内优秀管理人员不愿去后勤,校外又很难直接招聘到优秀的管理人才。后勤物业管理队伍人员结构不合理,缺乏优秀的管理人才,无法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高校物业管理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无法形成专业化的管理队伍,严重制约着后勤物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3.经费投入不到位。高校物业管理由于涉及范围广,工作量大,因此需要投入大量的人、财、物。随着学校建设的发展,一些建筑及教学设施随着时间推移也在不断老化、损坏,无论从维修难度上还是维修工作量上,都要投入更多,这就使得物业管理成本更大。此外,随着经济发展,智能化的设备诸如自动消防、监控系统、物业管理信息系统等都需要逐渐配备和完善,物业管理经费的投入也需要不断加大。然而高校物业管理费经费来源大多数都是依赖上级行政拨款,资金来源的单一性使得物业管理经费投入出现严重不足,这种低投入势必造成低水平地运行和低水平的服务。

4.部门间缺乏沟通。高校物业管理是涵盖范到房屋建筑、安全保卫、环境卫生、设施维护等服务,而这些职能在很多高校都由多个部门一起承担,每个部门仅仅负责其中一两个服务项目,如保卫处负责安保工作,部门之间缺乏有效地沟通协作和资源整合,出现问题互相扯皮推诿,导致部分物业管理资源重复投资,浪费严重,在物业管理经费资金投入不足的情况下,降低服务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经济效益将成为空谈。

三、提升高校物业管理水平的对策

1.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要提高高校物业管理服务水平,必须转变后勤物业工作人员的管理思想,牢固树立服务意识。首先,后勤物业管理人员要有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要让服务的理念深入心中,为师生服务而非管理师生,并落实在行动中。其次,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一些爱岗敬业的主题教育,从而增强职工的责任感和责任意识。让后勤物业管理的员工从心底中认为,师生员工的满意,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体现。最后,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典型,发挥典范的带头作用。如通过宣传、教育、培养等多种方式,树立思想上和专业上都过硬的典型,树起群众拥护欢迎的旗帜,对大家起到教育作用从而全面带动大家的服务意识。

2.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提高高校物业管理队伍素质,对于全面提高高校物业管理水平意义重大。因此,应当从以下两方面方面着手:一从干部队伍上,应当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干部队伍,上层决策领导者懂得经营,善于管理,并且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物业管理经验,最重要的是要有责任意识和事业心,这样才具备带好物业管理队伍的能力;另一方面,从物业管理员工上,多组织各种培训,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员工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的高低,对于高校物业管理的生存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对员工开展全方位的培训,针对在物业管理不同的岗位上进行不同的技能培训等。

3.拓宽经费渠道。物业管理的基础是资金来源,资金的缺乏是难以保障高校物业管理提供优质的服务。因此,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后勤物业管理不能仅仅只依赖学校下拨的款项。应当采取多元化经营以拓宽经费来源,开展多层次的经营服务,增加物业管理收入。学校从甲方的角度对后勤物业管理的服务做出评价,物业管理公司可按照学校服务项目、标准的要求提供服务。学校物管公司应该坚持以服务为本,根据师生的不同消费层次和领域,千方百计地在多领域里提供有偿服务以弥补物管经费的不足。

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篇7

关键词:高校负债管理,问题,对策,建议

1 高校债务规模及还款压力过大, 对正常教学秩序造成不利影响

例如, 某市有三所高校, 其中两所高校因基建存在大额债务, 且债务总额高达当年高校教育经费的总投入的2.58倍, 是当年学费收入的2.4倍, 当年需偿还债务占到当年收费的54%, 偿债压力巨大。偿债来源主要是学费收入, 该市高校的学费收入除1/3用于保障正常的教学支出以外, 剩余部分主要用于清偿债务, 学费收入过多地投入到基本建设中, 必然导致经费对教学投入的保障力度减弱, 从而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和教学秩序。

2 筹资渠道过窄, 造成违规违纪问题时有发生

一是从合法性上讲, 负债的主要形式应是商业银行贷款。银行贷款是高校取得建设资金的有效途径, 高校扩招后政府提供一定建设性贷款的财政贴息也在某种程度上对高校引入贷款机制加快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进行了肯定。但到目前为止, 国家尚未出台规范高等学校银行贷款行为的规范性文件, 且银行贷款形式受当前的经济形势及经济政策的影响较大。二是从实际情况看, 负债的主要来源是通过“高息揽储”得到的校内集资。当然, 其操作方式是直接违规的, 但其操作灵活方便的特点决定了此形式所占比率较大。但单位对职工集资取款的约束性不强, 且受外部经济环境影响较大, 造成债务稳定性、可控性不强。三是从债务结构上看, 隐性负债大量存在。建设资金的短缺必然造成大量工程欠款的存在, 其典型形式就是工程欠款, 另一种是通过委托理财形式, 以教职员工名义从银行取得的授信贷款, 来解决基建资金的不足。工程垫资建设及长期拖欠工程款, 必然会形成拖欠农民工工资及经济纠纷等现象的发生, 对社会安定产生相当程度的影响。

3 筹集资金困难, 筹资成本加大

《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为借款办学这一经济业务事项提供了核算依据, 高校扩招后, 政府提供一定建设性贷款的财政贴息也在某种程度上对高校引入贷款机制加快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进行了肯定, 在当前高校受贷款担保、信用等条件的限制, 取得贷款的难度逐渐增大, 基建资金筹集更加困难, 有的高校不得不以高于银行基准利率10%~30%的利率取得贷款, 由此而增加了筹资成本, 造成单位的还款压力的加大, 加剧了负债规模的扩大及还款成本的增加, 也形成了新的负债。

为进一步规范对高校负债管理的水平, 避免负债风险, 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严格控制基建规模, 充分发挥现有资产的效用。一方面要整合各合并校舍资源, 充分发挥现有资产的效用, 从管理上要效益, 从而提高资产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严格控制基建规模, 财政、审计等相关监督部门要加大对济南市高校基建的监管力度, 从根本上杜绝济南市计划外基本建设。

第二, 合理确定招生规模, 防止高额负债影响正常教学秩序。从2005年起, 国家审计署在连续两年的审计报告中, 都对高校债务风险提出了警示, 各高校应根据自身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合理确定办学规模, 从而达到控制高校基建规模的目的, 使《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 (试行) 》规定的指标得到落实, 促使学校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学生教学质量, 提高学生素质上来。避免扩大办学规模, 形成新的负债。

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篇8

1.前言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颁布,国内教育水平获得明显提高,而当前高校留学生教育已成为国际化教育中所关注的问题,它可以丰富校园文化,显示出文化的多元性。同时由于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经济地位获得明显提升,致使各个高校留学生数量持续上涨,这使高校教育与管理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因此,文章就目前我国高校留学生教育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为提高高校教育与管理提供解决对策,这对加强、提高高校教育和管理工作具备显著意义。

2.当前我国高校留学生教育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目前高校教育与管理不符合留学生教育的需求

由于国内市场竞争日渐激烈,而我国大部分高校对学生进行培养主要面向激烈的竞争市场,难以与国际市场、教育进行衔接,不能满足当前高校留学生的需求,同时还会影响高校教育与管理的发展。教育期间,先要对各个学科与专业进行着手,而当前学校将各个学科与专业划分太过明细,与国际学校进行比对后存在明显区别。同时在设立课程方面,主修课程较多,选修科目较少,导致学生科目选择较少,较多课程不能和国际课程进行连接[1]。而在教中,大多数学校还是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致使整个教学课堂显得枯燥、乏味,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部分学校是以教师为整个教学中心,忽略学生,未能充分调动同学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未能有效引导学生参与教学中,致使整个教学课程无法吸引留学生,尤其是欧美学生。与此同时,教师授课语言基本以汉语为主,而学校多数教师不能使用多种语言进行授课,并且还缺少与留学生相符的外国教材,严重制约高校教育与管理工作。

2.2高校对留学生教育不给予重视,缺乏科学性规划

我国刚开始引入学生时期,只将留学生当成一项政治工作,着重于其教育对我国社会、政治所造成的影响,并忽视了留学生对给我国社会经济带来的作用,对其教育工作不给予重视[2]。改革开放后,这一想法虽然获得明显改善,但还是只将留学生教育问题当成高校学校自身问题,并为未把提高其教育问题给予重视,缺乏科学性规划,忽略高校教育与管理的重要性。

2.3教育管理资源配置缺乏科学性

高校实施教育管理是结合相应原理,通过一些合理方式、方法,对高校中事物、空间、人、信息、财等事项实行组织,对其进行控制、调节一项过程,主要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快更好的达到目的。所以,无论是哪一种教育管理方式都可以在相应的资源管理中运行。但凡离开了管理资源,不管哪一种管理方式、方法也无法独自开展,两者是相互并存的,最终目的也无法实现。

目前我国正处社会发展阶段,这一发展阶段对国内教育的使用以及投入造成了直接影响。当前我国对非重点学校以及重点学校的资金投入极不平衡,从而出现了“211”等各个高校得到国家更多的政策、资金的支撑,而对普通学校所实施的政策与资金明显比重点高校所投入的较少,从而导致高校内部留学生住宿环境较差、实验设备匮乏、师资力量薄弱、图书资源缺乏、辅助设备过于陈旧等等[3]。并且由于国内西部、东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各个地区经济存在明显偏差,更加突显出高校与高校之间资源、资金发展极其不平衡的特点,除此之外,由于多数高校任然实施扩招政策,导致校内教师、学生比例严重失衡,严重影响高校教育质量。

2.4生活习惯与语言给高校教育管理带来阻碍

①留学生远离他乡来到陌生地区学习,难免会对其心理造成影响,大部分学生是首次远离自己的人际关系、国家,来到陌生、不同语言的国家,会使其在生活过程中碰到较多问题,如未能及时获得解决会影响留学生的生活质量,并且会引发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等。②高校留学生来自不同国家,而其信仰的宗教也会有所不同,不同的宗教信仰会阻碍高校教育管理。高校进行日常管理期间,难免会遇到留学生因庆祝宗教节日出现旷课的现象,在不做违法事情的情况下,高校要怎样进行科学管理,是当前高校所面临的一项重要难题。③我国教育模式差异带来的难题,留学生来自各个不同地区、国家,并且各个国家的教育方式、教育方法存在较大区别,教学风格各有不同,而学生自身学习能力以及认知水平也存在不同区别。当前,国内大部分高校还在沿用传统教学方式,依照不同专业、科目实施统一的教学方式,多数留学生会不适应我国教学方式,影响教学质量。

3.完善高校留学生教育和管理的解决措施

3.1重视留学生教育问题

高校要对留学生教育问题给予重视,并加强校内教育工作,结合学校、留学生的特点制定留学生教育体制以及发展策略,要将学生教育放在首要位置,进一步确定高校教育教学目的,全面提高高校留学生教育管理质量。将留学生教育发展工作当成国家与各国之间相互交流的桥梁,加强、完善高校留学生教育机构,为提高教育管理力度制定相关管理方案,并重视对留学生教育管理进行检查。同时还应构建高校教学管理体系,完善留学生招生制度,提高学生整体质量,保证留学生身心、体质等获得健康、快速、有效的发展,为构建我国与邻国之间的关系奠定基础。

3.2合理调节教育资源,完善资源机制各个高校要对教育资料进行合理调节期间,应从资源机制着手,首先要构建、完善资源管理机制,此外,在构建资源机制过程中,要明确内部各个管理部门的职能,利于帮助学校体节约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以及提高学校处理事情的能力。与此同时,学校应为各种有效资源进入高校构建一个良好平台,利于吸引更多科学、有效资源。如:根据校内饭堂环境问题,学校可根据这一特点,把校内饮食、饭堂经营权转让给企业去经营,然后在使用年限满后,再由企业将学校饭堂经营权转回学校手中,此时按校内饭堂环境这一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企业为从学生获得较好收益会不断完善饮食环境、改善学生饮食,这样不仅可以改企业增加收益,还可以改善学生饮食以及饮食环境。除此之外,资源获得合理分配后还需构建资源机制,加强校内资源管理,对学生、教师等进行合理监督,避免部分权力过于膨胀。

3.3提高高校教育管理人才队伍

随着我国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当前社会经济获得快速发展,高校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我国对高校教育管理人才的要求逐渐增多,主要为培养高素质、高涵养、高技能人才奠定基础。而就目前高校教育管理人员现状来看,高等学校急切需要利于学校教育管理、提高教育质量的人才。但与发达国家教育管理进行对比,我国高校教育管理经验尚浅,因此需参考发达国家在实施教育管理过程中的经验以及相关的管理措施,同时还应对其新的教育模式、方式、科学技术、理论进行探讨,并结合我国实际特点,树立符合目前高校发展的教育管理理论,为提高管理质量、加强管理机制提供科学理论。高校教育管理部门可根据校内实际情况邀请经验丰富的教育管理人员对校内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向其传授教育管理经验,并结合留学生自身特点、当代经济变化形式等设置培训内容,利于提高高校教育管理人员的工作经验。

3.4构建“学生为本”教育管理理念,注入人性化管理

高校教育管理构建“学生为本”教育管理理念,注入人性化管理,教育管理工作本身是围绕学生开展的,而不是让留学生被动接受教育。应在心理、学习、生活给予学生更多关心与支持,让学生认识到学校对他们的关心与爱护。首先要在教育管理中注入人性化管理,构建师生沟通交流的桥梁。

4.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校教育与管理只有加强教育管理师资队伍,在教育管理中注入人性化管理,并结合留学生自身特点以及当代社会发展形式建立科学的教育管理体制,才能提高高校留学生整体教育管理质量,才能有效发展来华留学生的教育事业。

【参考文献】

[1]冒大卫.浅析高校留学生管理工作的理念与机制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2011(01):120-135.

[2]全京.留学生跨文化教育及留学生管理[J].中国电力教育.2011(04):145-161.

[3]崔伶玲.从我院留学生管理中探究留学生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1(04):210-213.

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篇9

论文摘要:强化学生档案工作是提高高校学生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这项工作有助于高校因材施教、人才选拔和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助于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有效服务等等。本文指出了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学生档案管理意识淡薄,长期处于松软状态,未能彰显出应有的活力。同时提出提高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水平的对策。

论文关键词:高校,学生档案工作,问题,对策

强化学生档案工作是提高高校学生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这项工作有助于高校因材施教、人才选拔和培养,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助于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有效服务等等。目前,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是:学生档案管理意识淡薄,长期处于松软状态,未能彰显出应有的活力。

一、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意识淡薄的表现

(一)学生方面

通过大量调查发现:大学生们的“学生档案意识”非常模糊。如有61.3%的大学生不清楚“学生档案”包括哪些内容;有47.1%的大学生对“学生档案”的重要性持否定看法。再从大学毕业生对自己档案的处置方式来看:有的随意将档案丢在学校置之不理;有的干脆把档案揣在身上或放在家里;小部分人把档案转到了学校所在地的人才市场,但几年后就忘记这事,更多毕业生则完全将档案遗忘了,不知档案是转回了原籍,还是留在了学校,或是转到了人才市场。很多大学生毕业后,不清楚自己在校学习期间所形成的“学生档案”会在自己毕业后成为干部档案或工人档案,也不清楚自己的档案会随着自己的毕业离校而发生转递的情况;有些毕业生虽然知道,但对此事不关注。因此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学生档案意识”淡薄甚至缺失。

(二)高校管理者方面

高校管理者“学生档案管理意识”不强。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从人员配备上讲,很多高校并不是专人管理学生档案,有的虽然配有专职人员,但数量过少或需要兼做其他工作,无论时间投入还是精力投入都不能保证工作需要,“少而不专”的问题较为明显。

2.从业务培训上讲,多数学生档案管理人员未接受过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和相关法律知识的系统培训,缺乏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从管理制度上讲,有的并没建立完整规范的学生档案管理制度制度,有的虽然建立了学生档案管理制度,但并不完善,流于形式,应付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

4.从设施设备上讲,由于资金投入少,没有专门的学生档案库房,现代办公设备不足,很多高校都没有配套的学生档案管理软件及电脑,设施设备都没有达到应有的技术要求,“旧而缺”的问题较为普遍。

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直接导致学生档案工作质量不高,错、漏、假、乱等情况时有发生。如把档案资料“张表李装”的情况(张三的表格装入了李四的档案袋中),或是错填年龄、身份证号等基本数据,或是毕业生档案错寄、错投等。还有就是本该装入学生档案袋中的资料却没有装入,致使学生档案资料残缺不全。由于平时管理不规范,有的不能按照规定进行档案资料的.鉴别、整理、归档、装订,有的档案资料无序堆放在一起,有的甚至随意加入、抽取、涂改、圈画、撤换档案材料,有的借阅手续不严,造成档案或档案资料的丢失、损毁、错乱等。

二、提高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水平的对策

1.普及学生档案知识,增强学生的档案意识

国家档案局于修改的《档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于颁布的第27号令《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中明确提出要对大学生普及档案知识的教育,组织学生学习本校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制定的《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办法细则》,让学生知道学生档案的归档范围。因此,在学生管理实践中,高校应发挥自身的优势,利用系部橱窗、班级黑板报、校园广播、主题团日活动、举行学生档案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加强宣传教育。

其次,可以通过举办相关讲座,对学生宣传与普及档案知识,培养学生的档案意识。如,充分发挥地方高校档案馆(室)的人力资源的优势,邀请具有高、中级档案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档案工作的一线人员来我校开设讲座,让学生更多了解档案知识,产生兴趣,增强档案意识。

再次,可以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强化学生的档案意识,如开设档案基础公共选修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7号《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第三十五条“有条件的高校,应当在相关专业的高年级开设有关档案管理的选修课”。目前我校文秘专业、法律事务专业已开设档案管理基础课程。

只有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更多地、更全面地了解档案知识,增强档案意识,才能使他们成为热爱、支持学生档案事业发展的动力。只有通过宣传学习,使全校师生员工充分认识到高校学生档案的重要性,使大学生对自身档案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积极主动地丰富充实学生档案的归档内容。例如,参加学校的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社团组织,竞争学生干部、获得各种技能证书等,不仅丰富档案内容,同时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学生在填写个人档案材料时,做到准确、工整、规范、真实,从源头上解决学生档案归档材料内容少、质量差的问题。

2.树立正确的档案管理理念,增强高校学生管理者的学生档案管理意识

为使学生档案管理工作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必须增强高校学生管理者的学生档案管理意识,树立正确的学生档案管理理念。首先要大力宣传和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增强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档案意识,明确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充分认识到搞好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学生管理实践中,搞好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它有助于高校因材施教、人才选拔和培养,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助于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有效服务等等。高校管理者在现实工作中应重视高校学生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建档、归档等,在此基础上,做好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并进一步合理开发和利用学生档案的建档工作,督促学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重视学生档案管理,加强学生档案管理队伍建设

要想搞好高校学生档案工作,就必须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学生档案管理队伍。各个系部配备具有高度责任心的专职人员从事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并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以适应新时期档案管理的需要。每年邀请上级档案主管部门专家、学生档案管理的先进单位来校介绍经验,高校档案室的专业技术人员每月对学生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各系部进行学生档案管理专题研讨,使他们不仅要熟悉学生档案管理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步骤,还应掌握学生档案管理方法。高校专职学生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加强自身学习,提高文化素质。新时期高校档案面临许多新问题,同时也给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档案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充电”,拓宽视野,了解所涉及学生档案工作领域的现状及发展动态,运用档案学科新理论、新技术来指导和改进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实现由单一专业型向多样复合型转变。

4.发挥学生档案管理功能,重视学生档案信息的研究与开发

齐全、规范、完整、有序的学生档案,不仅能真实生动地记录这所学校教育教学发展进程,而且能反映出其办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优劣。这时的学生档案,就成了历史的见证,成了学校管理全过程中最真实、最可靠的信息来源。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当根据现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从加强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入手,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档案资料进行分类汇编,认真研究开发大学生信息资源,在知识、能力、品德等方面发现学生的优点,为学生在大学的发展提供指导,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丰富的档案资料。

5.加大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投入,更新学生档案管理技术、手段和设备

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档案数量逐年增加,档案内容更加完善,传统的手工管理已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高教事业。这就需要加大对高校学生档案工作的硬件投入。一是实现微机化管理。当前我校各部门基本上都配有电脑,因此,开发适合我校学生管理的学生档案管理软件,把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从落后的手工操作转化为现代化管理已是势在必行。二是实现学生档案检索内容的数字化,使其各部门学生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从而达到更加快速、系统、全面、准确地提供每个学生档案材料的目录。

综上所述,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档案管理工作者要根据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从加强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入手,认真研究开发大学生档案信息资源,在知识、能力、人格、素养等方面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以便于因材施教。这对于加强学生管理,帮助学生成才,指导学生就业等都有重要作用。只要思想上重视,制度上落实,科学规范工作,就能更好地管理好学生档案,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学生档案的作用,从而为高校学生的教育管理起到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董娟,李红梅,张传新.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

2 周冀,潘玉驹.也谈高校学生档案的管理与开发利用[J].浙江档案,.

3 朱维华,李涛安.信息的市场化趋势与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开发[J].图书馆论坛,,(5).

4 柳卫莉.地方院校图书馆为地方经济文化发展服务的思考[J].图书馆论坛,2003,(3).

5 刘萍.开发档案信息提高人才素质[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

6 徐频.高校学生档案的现代功能及其实现[J].天府新论,(3).

7 陈慧.高校学生档案网络化管理模式初探[J].科技信息,2006(3).

8 常欣.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之我见[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12).

9 孙康燕.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档案工作[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6(10).

10 陆苏榕.当前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新问题[J].九江学院学报,2006(3).

11 解利.高等院校学生档案管理新思路[J].内江科技,2006(9).

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篇10

【摘要】伴随我国高等院校的快速发展,对声乐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标准,声乐学科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长期以来,在声乐教学方面,虽然取得一些成效,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制约声乐教学的顺利开展。因此,现阶段,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声乐教学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以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不断提高声乐教学效率。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高等院校声乐教学的现状,以及提高声乐教学的对策,进而使声乐学科更好、更快的向前发展。

【关键词】高校 声乐教学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2-0199-01

声乐学科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仍旧存在很多缺陷,例如,教学体制不健全、教学方法落后,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较差等等。这就要求教师应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建立健全教学体制,进而不断提高声乐教学效率。

一、我国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

(一)声乐概念的理解出现偏差

现阶段,在高等院校声乐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对声乐概念的理解不透彻,将“声乐”理解为“歌唱”,这不利于声乐教学的顺利开展。然而,“声乐”与“歌唱”的概念存在很大差别,声乐是以一种音乐动态的形式表现出来,声乐包括很多方面,例如,戏曲唱腔和曲艺说唱等等。但是,歌唱的内容相对狭窄,是声乐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现阶段,教师与学生应正确认识声乐与歌唱的概念[1]。

(二)教学模式单一

伴随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我国高等院校发展进程不断加快,专业课程逐渐增多,也不断扩大招生的人数。然而,现阶段,在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学的模式仍旧是“一对一”,学生接受知识的途径,都是从教师中获取的,因此,学生学习知识的途径相对单一。

(三)教师与学生的配置问题

在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经常存在一些不良的现象,例如,教师迟到、早退、接电话等等,这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之间也没有对比,不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四)学生自身的声乐素质相对较差

由于在中学和小学阶段,学校没有设置声乐教学课程,因此,使得学生自身的声乐素质相对较差,只是在大学、本科和专科中学习的,然而,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大部分都是中学和小学所学的知识,这使得高校声乐生源相对薄弱,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声乐素质[2]。

二、提高高校声乐教学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声乐观念

伴随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在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强调音乐审美的重要性,以满足声乐教学的基本目标,因此,在声乐教学过程中,为充分发挥声乐教学的艺术性,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水平。

(二)改进和完善教学模式

在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以往的教学方法是“一对一”,伴随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教学模式应当由单一化转变为多样化,可以从“一对一”转变为“一对多”。例如,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一对多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师生之间共同歌唱,之后,对歌曲进行分析与点评,以不断提高声乐教学效果。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个别课的教学方式,对于部分相对优秀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特殊培养,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声乐水平;教师也可以采用小组课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优化配置教师资源,还能够强化学生的音乐基础,以为学生学习音乐奠定稳固的基础;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设疑的教学方法,以逐渐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和交流的机会,以满足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三)调整和优化教师配置

在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师生之间的配置问题,在第一学年之后,学生已经大致的了解声乐知识,演唱水平也不断提高,在第二学年之后,通常情况下,会进行小组课的学习,在此阶段,教师可以依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在师生配置方面,学生可以依据自身的意愿,选择教师,教师也可以依据学生之间的不同状况,选择学生,这种师生配置方式,不仅能够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还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以不断提高声乐教学质量。

(四)强化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

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声乐教学效率,因此,教师的专业技能对学生发展至关重要,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逐渐适应并且接受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不断体提高学生的声乐能力。

三、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我国高校声乐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提高声乐教学效率的主要应对措施,我们能够看出,声乐学科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受多种因素影响,高校声乐教学仍旧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现阶段,应不断提高声乐教学课堂效率,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与声乐鉴赏能力;学生应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声乐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地位,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上一篇:运输车辆调度管理下一篇:入境报检实务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