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监督研究

2024-09-21

卫生监督研究(精选12篇)

卫生监督研究 篇1

摘要:2010年最高人民检察院下发的《关于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 将人民监督员监督范围由2003年试行时的“三类案件”、“五种情形”, 统一规定为“应该立案而不立案或者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等七种情形, 这种调整使监督范围更加全面和完善, 具有合理性。当然, 任何制度都是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和随着历史的前进不断发展的, 在刑事诉讼理念发生重大变革, 刑事诉讼法进行大规模修改的背景下, 人民监督员的监督范围应当相应扩大。

关键词:人民监督员,监督范围,刑诉法修正案

为了加强对人民检察院办理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工作的监督, 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 确保依法公正履行检察职能,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根据宪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等有关法律, 最高人民检察院建立了人民监督员制度。简单说,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指由代表公众的人民监督员按照一定程序, 对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案件及其他执法活动进行监督的一种社会监督机制。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检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创新, 是检察机关接受人民群众监督的有效形式, 也是检察机关自身强化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举措。自2003年试行以来, 人民监督员制度为提高检察机关的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 推进我国司法民主、健全检察执法监督、促进依法正确行使检察权,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10年人民监督员制度在全国统一实行, 人民监督员监督范围有所调整, 规定为“应该立案而不立案或者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等七种情形。2012年3月14日全国人大通过了《刑事诉讼法修正案》, 对刑事诉讼法进行了大规模修改, 刑事诉讼理念也发生了重大变革, 在这一背景下, 人民监督员的监督范围是否也应进行相应的调整呢?笔者拟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人民监督员的监督范围之争

(一) 人民监督员的监督范围

2003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 (试行) 》 (以下简称《规定 (试行) 》) 第13条第1款规定:“人民监督员对人民检察院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的下列情形实施监督:

(一) 犯罪嫌疑人不服逮捕决定的; (二) 拟撤销案件的; (三) 拟不起诉的。”第2款规定:“涉及国家秘密或者经特赦令免除刑罚以及犯罪嫌疑人死亡的职务犯罪案件不适用前款。”第14条规定:“人民监督员发现人民检察院在查办职务犯罪案件中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可以提出意见:

(一) 应当立案而不立案或者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的; (二) 超期羁押的; (三) 违法搜查、扣押、冻结的; (四) 应当给予刑事赔偿而不依法予以确认或者不执行刑事赔偿决定的; (五) 检察人员在办案中有徇私舞弊、贪赃枉法、刑讯逼供、暴力取证等违法违纪情况的。”《规定 (试行) 》把监督的范围明确为自侦案件个案的立案、侦查、逮捕、撤案和不起诉等几个环节, 简称为“三类案件”、“五种情形”。

2010年10月28日, 最高人民检察院下发了《关于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 (以下简称《规定》) , 进一步在全国统一实施人民监督员制度, 与《规定 (试行) 》相比, 《规定》所作的其中一个重大修改是对监督范围进行了调整。《规定》第十七条明确规定, 人民监督员对人民检察院办理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的下列情形实施监督:

(一) 应当立案而不立案或者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的; (二) 超期羁押或者检察机关延长羁押期限决定不正确的; (三) 违法搜查、扣押、冻结或者违法处理扣押、冻结款物的; (四) 拟撤销案件的; (五) 拟不起诉的; (六) 应当给予刑事赔偿而不依法予以赔偿的; (七) 检察人员在办案中有徇私舞弊、贪赃枉法、刑讯逼供、暴力取证等违法违纪情况的。《规定》对监督范围进行了扩充式调整, 主要是将“五种情形”纳入刚性监督, 取消了“三类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不服逮捕决定”的监督情形。《规定》将“五种情形”中“超期羁押的”、“违法搜查、扣押、冻结的”和“应当给予刑事赔偿而不依法予以确认或者不执行刑事赔偿决定的”, 分别调整为“超期羁押或者延长羁押期限不正确的”、“违法搜查、扣押、冻结或违法处理扣押、冻结款物”和“应当给予刑事赔偿而不依法予以赔偿的”。这种扩充式调整使监督范围更加全面和完善, 如延长羁押期限、处理扣押、冻结款物是检察机关自由裁量权的体现, 如果延长羁押期限、处理扣押、冻结款物的决定不正确, 将严重侵犯当事人的人身、财产权利, 因此这些行为也是应当接受监督的主要内容。关于“犯罪嫌疑人不服逮捕决定”案件没有纳入规定的监督范围, 主要是因为审查逮捕权上提一级以后已能有效解决了犯罪嫌疑人不服逮捕决定案件的监督问题。

(二) 人民监督员的监督范围之争

对于人民监督员的监督范围, 理论界提出了多种不同的主张。争议的焦点在于是否应当扩大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监督范围, 以及在哪些方面予以扩大。

1.“扩大监督范围”论

有学者认为, “从整体建构的角度出发, 应当考虑将非自侦案件也一并纳入人民监督员的监督范围。……将人民监督员监督案件范围扩大到普通刑事案件上, 体现程序公正的要求。” (1) 有观点认为, 人民监督员的监督内容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仍有空间:一是对消极行使检察权的监督。如人民检察院应当监督立案而不监督的, 应当抗诉而不抗诉的等;二是对非法权力干预的监督。人民监督员应对外部权力干预办案的行为进行监督;三是对人民检察院本身不正当行使权力进行监督, 加大对检察人员在侦查活动中违法行使职权的监督。 (2) “扩大监督范围”论者指出人民监督员制度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不同的犯罪嫌疑人、受害人在刑事诉讼中受到了不同的待遇, 出现程序不公的问题。应当将人民监督员监督案件范围扩大到普通案件上, 体现程序公正的要求。

2.“基本适应”论

这种观点认为, 在看到人民监督员制度的优点和效果后, 便期望扩大监督范围, 赋予它更广泛的功能, 这并不一定恰当。因为这很容易使这一制度的功能、目标和范围泛化, 从而失去其应当具有的特定积极功效;或者导致这一机制的负荷过大, 成本过高而失去生存能力。同时, 也可能与其他监督、制约机制重叠, 甚至干扰其他机制的运作。 (3) “基本适应”论者主要观点是目前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监督范围符合国情和改革要求, 不应扩大或缩小。认为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外部监督体系从总体上看是比较健全的, 仅在查办职务犯罪中等案件中存在外部监督不力的问题, 人民监督员制度起到拾遗补缺的良好作用;其他刑事案件诉讼中的“七类案件”由检察机关进行专门的法律监督, 已有监督和救济, 人民监督员制度恰好解决了原本存在的“差别待遇”和诉权不平等的问题。

(三) 笔者的观点

“扩大监督范围”论值得商榷, 笔者认为现行规定的监督范围是比较适当的, 但也应与时俱进进行必要调整。人民监督员制度试行的初衷就是因为检察机关自侦案件缺乏强有力的外部监督, 如对于自侦案件的批准逮捕, 由侦查部门提出, 侦查监督部门审查后作出, 应该说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制约, 但是在同一检察机关内设部门之间的制约作用显然不如检察机关对公安侦查机关的监督。正因为此, 为了加强对检察机关自侦案件的外部监督, 以保障司法公正, 设立了人民监督员制度。而对于普通刑事案件的批捕, 由公安机关 (包括国家安全机关) 侦查, 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对公安机关的侦查形成了强有力的外部监督, 因此不需要人民监督员制度来进一步监督。所以从实质上, 检察机关对公安侦查机关强有力的监督和人民监督员制度弥补检察机关外部监督的不足, 尽管形式有所不同, 但目的都一样, 都是为了保障司法公正。人民监督员监督案件的范围不宜过宽, 也不宜过窄。监督范围过宽, 可能会走人民陪审员制度的老路, 适用的案件反而越来越少。监督范围过窄, 就难以实现对检察权行使的有效监督和制约, 难以保障司法公正和司法民主价值的实现, 难以体现检察机关接受社会监督的决心和诚意, 人民监督员制度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笔者赞同适合论的观点及理由, 但认为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法治的不断推进, 随着人民监督员制度的不断健全和完善, 特别是在刑事诉讼理念发生重大变革, 刑事诉讼法已进行大规模修改, 对检察机关依法办理直接受理案件提出了更严格要求的背景下, 充实、扩大人民监督员的监督范围具有必要性。

二、新刑事诉讼法下人民监督员的监督范围

充实、扩大人民监督员的监督范围, 应遵循制度变革的渐进性, 与新刑事诉讼法相互衔接和配套, 把目前缺少外部监督制约的, 人民群众反映最突出, 要求最强烈的, 检察机关侦查中最容易出问题的, 监督制约比较薄弱的侦查环节纳入监督的范围。当然, 在扩大人民监督员监督范围的同时, 还应明确监督重点。

(一) 应明确规定人民监督员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措施进行监督

新刑诉法为了进一步减少逮捕强制措施的适用, 进一步完善了监视居住的相关规定, 将监视居住定位于减少羁押的替代措施。并在第73条规定, 对于特别重大贿赂犯罪的犯罪嫌疑人, 监视居住在住处执行可能有碍侦查的, 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 可以在指定的居所执行, 但是不得在羁押场所和专门的办案场所执行。但指定居所的监视居住极易被侦查机关 (人民检察院侦查部门) 滥用, 并可能因为失去监督而肆意侵犯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利。因此, 必须扩大监督范围, 将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决定和执行是否合法纳入人民监督员监督范围。

(二) 应明确规定人民监督员对非法证据排除情况进行监督

应将排除非法证据情况纳入人民监督员监督范围中。发现检察机关对检察人员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供述或者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言, 应当予以排除而不排除的;对接到控告、举报或者发现检察人员刑讯逼供、暴力取证, 应当调查核实、纠正而不调查核实、纠正, 构成犯罪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而不追究的, 人民监督员有权提出监督意见, 有权监督检察机关排除非法证据并追究违法取证者责任。

(三) 应明确规定人民监督员有权对怠于保护申诉权的行为进行监督

新刑诉法第115条明确规定, “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利害关系人对于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有权向该机关申诉或者控告:

(一) 采取强制措施法定期限届满, 不予以释放、解除或者变更的……”;“受理申诉或者控告的机关应当及时处理。对处理不服的, 可以向同级人民检察院申诉;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 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申诉。人民检察院对申诉应当及时进行审查, 情况属实的, 通知有关机关予以纠正。”上述规定采取列举的方式, 明确了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利害关系人对五种刑事诉讼中严重损害司法公正、侵犯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有权向该机关控告、申诉, 并规定对处理不服的进而可以向检察机关申诉的权利, 如果检察机关怠于保护控告、申诉权的, 人民监督员有权进行监督。

(四) 应明确规定人民监督员有权对侵犯被告知权的行为进行监督

刑事诉讼法第73条规定“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 除无法通知的以外, 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 通知被监视居住人的家属”;第83条规定“除无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 恐怖活动犯罪通知可能有碍侦查的情形外, 应当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时内, 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第91条规定“逮捕后, 除无法通知的以外, 应当在逮捕后二十四小时内, 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属”。对人民检察院办理直接受理立案侦查的案件, 如果检察机关怠于履行上述通知义务, 侵犯被告知权的, 人民监督员应有权进行监督。

三、结语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制度, 2010年《关于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规定的案件范围不是最后的终点, 这七类案件不能完全代表整个职务犯罪案件办理, 也无法完全代表所有的检察工作。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的颁布实施必将进一步扩展人民监督员监督的范围, “从长远来看, 在整个司法程序中引入社会监督、并使司法活动进一步透明化是一种必然发展趋势, 相信通过重新设计法律监督与社会监督的权限配置机制, 会使社会监督取得更加良好的社会效果。” (4)

注释

1左卫民, 吴卫军.人民监督员:理念与制度的深化和发展[J].人民检察, 2005 (1) .

2但伟.正确认识人民监督员制度切实推进检察改革[J].人民检察, 2004 (5) .

3周士敏.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性质和功能[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04 (4) .

4秦前红等.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立法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0, 10:207.

卫生监督研究 篇2

一、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公共场所得到迅猛发展。据2008 年统计, 全国公共场所的经营者近100 万户。“ 五小”类经营单位占相当大比例, 公共场所存在的卫生安全隐患和风险也日益增多,近年来在一定地区和范围内还很严重。公共场所存在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及放射性污染因素, 不良的物理因素如: 高温、高湿、不良的采光和照明、噪音、新风量不足等会导致人体一些亚健康状态出现甚至中暑等疾病发生, 化学性污染因素种类繁多, 大量聚集人群的自身代谢、吸烟等原因可使CO2 和CO 浓度增高, 甲醛、氨、苯和总挥发性有机物等则来源于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这些物质或对人体有刺激、致敏作用,或可引起全身作用;生物性污染因素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病媒生物等, 通过人群流动可引起流感、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SARS)等疾病的大规模流行;放射性污染因素, 如氡及氡子体, 长期接触高浓度的氡及氡子体可以引起肺癌。这些卫生隐患均会对人体健康直接造成威胁, 亟待我们解决。由于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 当前还存在许多困扰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发展的困难和难题。

卫生行政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公共场所卫生标准(GB9 663 ~ 967 3199 6)》、《公共场所用品卫生标准(WS /T 17220-19 98)》、《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GT /T 18204.1 ~ 18 204.30-20 00)》、《公共场所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测定方法(WS /T 19 99-20 01)》、《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规范》、《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卫生标准对我国七类28种公共场所展开卫生检测和卫生技术指导, 监督相关从业人员的健康情况,指导有关部门对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的教育和培训(个体经营者的培训考核由所在地卫生防疫机构负责), 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公共场所的设计进行卫生审查, 并参加卫生监督和卫生许可证的发放和查处违法行为等工作。

二、目前的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公共场所经营者对于公共场所卫生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自我管理水平有限,相关卫生法律知识欠缺。

公共场所经营单位众多,各自自身的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对于公共场所疾病传播问题的认识和关注度不够,对单位的卫生管理水平也参差不齐,并且对于《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认知度欠缺。部分公共场所存在卫生管理档案不齐全,卫生检测不到位,卫生设施的使用不符合要求等问题。

2、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知识认知水平普遍较低,大型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认知水平好于中中小型公共场所从业人员。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以农村进城打工者居多,尤其是私营公共场所,90%从业人员为农村进城打工者,由于他们文化水平低,劳动关系不固定,流动性大等众多因素,使得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知识认知水平普遍较低,对于办理有效健康合格证明和参加卫生知识培训的意识比较淡薄。

3、公共场所采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使用率高,清洗率低,检测率低;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对集中空调的卫生问题重视程度不够。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存在卫生隐患。当空气中军团菌的数量达到一定浓度时, 可能引起相关人群的感染, 甚至爆发军团菌病, 空调冷却塔冷却水环境正是嗜肺军团菌的理想繁殖场所, 南京市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也同样存在军团菌污染的状况。

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对集中空调的卫生问题重视程度不够, 一些单位没有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 缺少专门档案以及定期检查、监测和维护的记录。只有极少的公共场所制定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应急预案, 一旦出现传染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难以得到及时控制。有些公共场所是租用的其他单位部分场地, 给清洗消毒工作的开展带来困难。

4、公共场所种类繁多,分布广泛,规模大小不一,统一监管难度大,影响卫生监督管理部门的卫生监管效能。

我国的公共场所分为七类28种。(1)宾馆、饭馆、旅店、招待所、车马店、咖啡馆、酒吧、茶座;(2)公共浴室、理发店、美容店;(3)影剧院、录像厅(室)、游艺厅(室)、舞厅、音乐厅;(4)体育场(馆)、游泳场(馆)、公园;(5)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6)商场(店)书店;(7)候诊室、候车(机、船)室、公共交通工具等。分布范围非常广泛,涉及衣食住行娱乐等各个方面,卫生行政部门在管理过程中,基本都是实行区域化管理,网络化管理,各区域的管理现状参差不齐,统一监管难度大。

三、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重点监督结合公示管理模式的意义:

1、量化分级:从定性发证转向定量管理,提升监督科学性

发证之前的相关审查,是按照《公共场所卫生标准》中的相关具体规定,对标准值和有关要求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符合要求的才予以发证,存在一定程度的主观性和随意性,量化管理通过对于各项监督指标的评分和计算,可以保证相关结果的公正性和科学性,从而有效的降低主观性和随意性,最大限度的提升监督科学性。

2、重点监管:从全局检查转向重点监督,提高监督效能

对于监督检查本身而言,没有重点的多频次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无效的。因此,我们要在实践过程中突出工作重点,将有限的卫生资源重点放在卫生管理水平较低、存在卫生隐患较多的经营单位。对于一些多年来一直表现较好的企业,我们应适当降低检查的频率和次数,从而简化我们的工作。而在对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的基础上,对于经营单位卫生管理相对薄弱的环节、普遍存在的卫生问题要重点监督,如卫生许可证、集中空调的清洗、卫生设施设备的使用、公共用品用具的清洗消毒、空气、微小气候等的卫生检测、从业人员的健康合格证明等。通过重点监管,提高卫生监督效能。

3、公示制度:从经营者被动应付转向主动加强管理,提高经营者自律意识

我们应该通过公告、颁发证书、媒体宣传等方式,向公众和社会公示相关公共场所的信誉等级,让大家清楚的了解和掌握他们的卫生状况,从而进行更加安全的选择与消费。同时,我们要多树立正面的典型经营单位,借助媒体报道他们的卫生管理工作的成绩,鼓励相关经营者自律,开展有针对性的自我管理,提高依法经营的观念,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从卫生安全的思想源头进行防范,全面有效的卫生环境质量。

三、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重点监督结合公示管理模式的实施:

1、依据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法律法规及规范,采用危险性评估原则,考虑影响公共场所安全的因素及对人体健康危害程度,结合各区县卫生监督员的意见和建议,制定各类公共场所的量化分级标准。量化分级标准中,除卫生许可证外,将集中空调清洗列为硬性指标,凡是采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集中空调不清洗,没有合格检测报告者,量化分级不合格。

2、对卫生监督员进行对全体卫生监督员进行公共场所卫生量化分级要点培训, 加强卫生监督员对公共场所量化分级意义和重要性的宣传和理解, 讲解现场监督评审的有关技术标准和要求。

3、制作公共场所统计表,向各区县卫生监督所发文,统计各区县公共场所的种类、数量、规模以及相关卫生监管情况等,汇总到市卫生监督所。

4、对公共场所经营者及专兼职卫生管理员进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卫生监督要点的培训, 加强公共场所经营者及专兼职卫生管理员对公共场所卫生知识的宣传和理解, 引起公共场所经营者对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的重视和关注。同时,对公共场所经营者进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重点监督结合公示管理模式的宣传,使公共场所经营者配合卫生监督员的监督管理工作。

5、根据经营单位的风险度和信誉度级别,确定监督频率。根据日常监管情况,对确定级别的经营单位实施动态管理。视风险度评估情况,及时调整其级别,实施相应的监管。对于量化分级评分低的经营单位实施重点监督管理,对于量化分级评分低的监督检查项目实施重点监督检查。

6、对经营单位分三个阶段进行量化分级,第一阶段为初评阶段,监督员到现场根据《量化分级标准》进行初评和帮扶, 根据经营单位的实际情况按照较高的等级要求帮助其完善各项卫生设施和管理制度、卫生档案, 根据评分表要求, 逐项对照落实, 针对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责令限期整改;第二阶段为复评阶段,企业经过一定时间的整改, 监督员进行第二次量化分级, 使用相同的《量化分级评分表》, 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进行行政处罚,对于重点监督项目未达标的,加大处罚力度。对整改好的企业达到标准的晋级, 对整改不好企业降级;第三阶段为效果评估阶段,监督员通过初评、复评后,对量化分级评价的效果进行评估,评估量化分级的管理是否取得理想的成果。

7、召开全市性公共场所行业单位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卫生信誉度公示会议,通过各类平面、电视媒体对评为公共场所A级单位进行广泛宣传, 树立这些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提高公众对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的理解, 增加量化分级工作的透明度。通过对公共场所A级单位进行宣传, 使这些单位能够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并将社会效益转换为经济效益, 以调动其他单位争取公共场所A 级的积极性。

四、预期目标:

1、通过开展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重点监督结合公示的管理模式,强化企业责任, 督促企业提高公共场所卫生水平, 同时帮助卫生监督员找出监管重点和难点, 使卫生监督工作落到实处,提高监管效能,科学公正的进行卫生监督工作,更好地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2、确定公共场所单位卫生信誉等级, 形成激励机制, 促进企业加强自身管理和设施的改造, 提高自律性, 使卫生监督机构能对不同卫生信誉级别的公共场所单位采取不同的监督方式,把有限的卫生监督资源应用到风险度高、卫生信誉度低的单位中。

3、在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工作中,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 加强社会宣传, 让广大消费者明白公共场所卫生信誉A 级、B级、C级的含义, 提高经营单位的参与意识和社会公众对公共卫生的认识水平, 营造社会监督和行业自律的良好氛围。

舞台监督系统研究 篇3

【关键词】舞台监督;系统架构;内部通话;视频监视

文章编号:10.3969/j.issn.1674-8239.2014.11.010

【Abstract】Combined with the system structure and basic functions of current stage supervision syste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rrent stage manager system were analyzed,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atre stage manager system construction, system innovation and system upgrade.

【Key Words】stage manager; system structure; intercom; video monitoring

1 概述

近年来,文化事业不断发展,一场文艺演出的成功因素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剧本、演员、独白、服装与道具等传统元素,现代演艺更多地将舞台灯光、舞台音响、舞台机械等融入到演出的各个环节。随着科技的发展,演出活动对舞台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如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央视春晚、经典歌舞剧等演出活动中都展现了形式多样的舞台、炫目多彩的舞台灯效、海量的视频动画以及立体化的音响效果等。

那么,如何才能使得一场演出从策划、编导、排练、进场、装台、彩排、演出、拆台到退场,均能够顺利地进行并取得成功呢?这就需要一个“协调员”或者一个“协调团队”在演出前后来保证前台和后台的工作顺利进行,这个人(或者称为这个职务)就是舞台监督。我国的舞台监督可以追溯到宋元时期的“引戏人”,主要负责节目串联和引出演员。后来,从国外的“舞台监督”、“舞台管理”引进了这一职务,负责演出前后的演员、服装、道具等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协调与调度等工作。

当前的文艺演出中,舞台灯光控制、音响控制一般分别处于观众席后方的两个控制室内,由灯光师、音响师分别控制。舞台机械控制台往往设置在侧舞台的舞台机械控制室内,也由专门的舞台机械控制师进行控制。可见,目前的舞台效果控制设备还处于独立控制,无法实现协同、统一的控制与调度。因此,现代文艺演出中,舞台监督除了需要协调演员、服装、道具和演出时间,更多地肩负起协调灯光、音响、机械等在演出前与演出时效果呈现的任务。

当前演出中,舞台监督已经成为我国演出团体必不可少的一个职务。演艺行业对舞台监督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国家大剧院舞台监督系统》[1]、《浅谈舞台监督应具备的基本素质》[2]、《从歌剧<漂泊的荷兰人>谈舞美统筹与舞台监督》[3]、《论舞台监督在艺术管理中的重要性》[4]、《浅谈舞台监督应具备的基本素质》[5]、《舞台管理方法》[6]、《关于舞台监督工作》[7]等文章对舞台监督所应该从事的基本工作、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进行了论述,并通过一些演出的实例讨论了舞台监督在演出过程中如何应对突发状况等,但是并未提及舞台监督系统的相关内容。文章《杭州大剧院舞台监督系统》[8]和专著《舞台管理》[9]介绍了现有剧院的舞台监督系统的基本情况,但是并未深入地分析舞台监督系统中的各类设备的主要特点和使用细节。本文结合以上文献工作,首先分析现代舞台监督系统的组成和设备基本功能,讨论现代舞台监督系统的功能如何配合舞台监督完成监督与调度的基本任务,并分析当前舞台监督系统各子系统的特点,以期对国内建设中和运营中的剧院进行舞台监督系统搭建、系统改造、系统升级提供参考依据,也为舞台监督系统集成、设备研发厂商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

2 舞台监督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舞台监督的工作职责按照时间先后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具体包括:

(1)在排演初期,舞台监督配合导演执行演出筹备的具体安排并承担排演场外监督、协调各艺术部门的工作。该阶段一般是在演出团体进场之前,舞台监督的工作不需要使用任何设备进行辅助,通过电话、会议等语言沟通,将协调调度工作落实到具体的时间表、流程表、剧本等文案的汇总。

(2)演出合成与彩排阶段,舞台监督全权负责演出的指挥与调度任务,执行演出期间舞台和后台的一切组织、管理工作,如协调日程进度、演员到达情况、演出前准备、演员登场、舞台突发情况等。该过程中,舞台监督需要对演员组、舞美组、灯光组、音响组、机械组以及其他工作人员进行组织与协调。

一个节目从编排到定型,需要很多天的时间才能成型,尤其是在演出合成和彩排的关键阶段,演员带妆彩排,舞台装台已经完成,演出合成也开始将舞台台型的变换、灯光与音响效果的变换融入到演出中。为了更好、更快地将调度命令传达到具体的执行者,舞台监督需要利用通话的方式与灯控室、音响室、机械控制室内的操作者实时对讲,如与灯光师沟通对光细节、灯光效果场景的调整、变化速率的快慢等。这就需要在演出场所中工作人员之间的语音通信。因此,演出场所中设置了内部通信子系统,以满足这种需求;同时,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演出的各个环节,舞台监督期望通过多个视角来观察台前幕后的实际情况,于是设置了视频监视子系统。

(3)演出阶段,正式演出开始前,舞台监督要了解灯光、音响与机械等技术人员的准备以及到位情况,并向他们下达演出开始命令。演出进行过程中,舞台监督按照演出的时间顺序将舞台机械、灯光、音响设备应该执行的演出命令(称为舞台机械cue表、舞台灯光cue表、舞台音响cue表)传达给具体的操作师,由操作师在相应的时间执行相应的操作。各工种的技术人员在演出操作中遇到问题时,需要向舞台监督汇报,再由舞台监督给出解决方案,并将命令再转达给具体的操作人员,由操作人员执行。舞台监督在发现演出过程中效果设备出现未按照演出命令的要求进行表演、甚至是出现演出故障时,也可以立即通知相关技术工种的操作师,由操作师进行具体修正操作。该过程可以称为是文艺演出中舞台监督通过舞台监督系统进行现场指挥与调度工作的基本过程。该过程中,舞台监督与其他任何工作人员的信息传递均需要通过内部通话系统进行。舞台监督对舞台、观众席、化装间等不同工作区域状况的了解,除了通过工作人员的汇报,还要依靠视频监视系统中的多个视频采集设备,并将采集到的实施情况传输到舞台监督处的监视器中。

另外,在演出期间,往往有一些演员或指挥的某一个表演环节是需要等待舞台监督给出信号的。而如果此时该演员无法佩戴耳麦或无法通过语音接收舞台监督的命令,那么该如何执行演出步骤呢?一种灯光提示器被舞台技术人员研发出来,以解决上述问题。

除此之外,舞台监督需要对时间显示与调校、电动大幕的开关、场灯调光、场铃、安全出口灯、座位灯、舞台工作灯等进行控制。

基于以上的分析,舞台监督为了监督与调度好一场完美的演出,需要将以上的这些基本的子系统融合到1套综合的舞台监督系统中,结构如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1个舞台监督台,通过监督台实现监督与调度;1套内部通话与公共广播系统,通过监督台、或切换矩阵上的通道切换开关与各个专业的技术人员和演员进行实时通信;1套视频监视系统,通过监督台上多个监视器实现对台前幕后的实时监视;1套灯光提示子系统,通过舞台监督台上灯光提示面板给特定演员发送演出信号;1套舞台监督基本调度工具,包括时间显示与调校、电动大幕的开关、场灯调光、场铃、安全出口灯、座位灯、舞台工作灯等,实现对演出开始、结束、演出时序、非舞台工作区与观众席调光的控制。

可见,传统舞台监督系统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可以归纳为:

(1)功能的多样性:舞台监督系统既是文化演出时的工作人员调度系统,担负着戏剧、综艺晚会等各类文化演出相关工种的内部联络,也是公共广播、演出时间总协调、演出呼叫的指挥中心,更是进行演出质量、效果等的多角度、立体化视频监督的平台。

(2)涉及区域的多样性:演出表演区涉及到乐池、主舞台、侧台、后台、台仓、台口、栅顶、天桥等主要演出人员工作区等;演出准备区涉及到后场区、更衣间、抢妆室、化装间、乐师休息室、卫生间等;演出服务区涉及到舞台灯控室、声控室、灯光设备间、舞台机械设备间、功放室、舞台机械控制室、信号交换间、舞台上方天桥及观众席上方天桥等;剧院服务区涉及到剧院前厅、展厅、新闻发布厅、贵宾室、休息厅等。以上主要的演出人员工作区都需有通话系统的接入点;

(3)涉及设备的多样性:舞台监督系统所涉及的设备既有固定在某个工作区的系统设备,如固定通话面板、视频监视面板、灯光提示面板、有线通话腰包接口、电话接口、音频系统和后台寻呼系统外,还连接有非固定的无线通话系统、有线与无线语音信号收发腰包、灯光提示器等;

(4)监督点的多样性:通话系统不仅设有众多固定通话点,如灯控室、音控室、机械控制室、有线腰包固定接入点等,还需要监督舞台面、观众席、演出准备区和演出工作区等多个位置的工作人员状态、演员状态、演出设备状态。

3 舞台监督系统各子系统的特点

剧院中的舞台监督系统是供导演或者舞台监督专门使用的设备系统,其主要功能是满足舞台排演、舞台演出的综合指挥与调度、舞台演出的监控、以及配合演出的资料记录。舞台监督系统通常可以划分为三个主要的子系统:内部通讯与公共广播子系统、灯光提示子系统、视频监视子系统。

3.1 内部通讯与公共广播子系统

内部通讯与公共广播子系统为导演、演员与工作人员之间的语音通讯提供了通讯链路。该系统的核心是总机矩阵,该矩阵通过点对点的连接方式将剧院内主要工作人员所处的任意两点连接起来,实现任意二者的语音通讯。该矩阵上行链路往往与舞台监督台连接,下行链路主要连接到灯光控制室、音响控制室,机械控制室、舞美、导演等配合演出正常进行的五个主要技术工种,以及候场区、化装间与剧院中的任意工作区域。舞台监督台通过按键控制选通的通道可以实现其与任意工种或任意工作人员的“一对多”的广播对话,也可以实现只与一个工种或工作人员的“一对一”对话。

剧院的内部通讯与公共广播子系统通常包括两线系统(Party-Line)、矩阵系统(Matrix)、无线系统(Wireless)和其他附件(Accessories)。两线系统通过“谈话组”的形式实现组内双通道“广播”或“单播”;矩阵系统以通话矩阵的形式实现点对点、组对组的“单播”与“组播”;无线系统能够以两线系统或矩阵系统的形式,根据本地的频率规划设定无线系统中的无线终端互联;其他附件包括主要的信号转换设备与接口。

以某剧院内部通讯与公共广播子系统为例,如图2所示。该系统的控制端包括了1个舞台监督台、1个视频控制桌和1个技术指导台,监督与调度命令从控制端发出,传输到核心Zeus矩阵,通过矩阵把各个系统搭接起来。通过与Zeus矩阵连接的笔记本电脑可以对矩阵系统的设定参数进行配置。Zeus通常为两线制设备,也有部分系统采用四线制的方式,就需要通过Telex SSA324进行2线/4线的转换。转换后的信号传输到一些特定的位置面板,面板设置固定腰包接口,如侧舞台、后舞台、天桥等。移动工作人员随身佩戴有线内通腰包,通过PS31腰包供电插在当初布线时留在各个点位上的腰包接口,就可以进行通话了。

此外,系统还可以通过其他接口附件转接进现有系统,通过特定模式搭接到各个点位,实现各种通讯、提示、监控等功能。如通过电话耦合器可以利用监督台上的键盘站当作电话使用,在呼叫的同时还有电话的功能;通过功放放大后送往灯光、音响、机械等技术用房,以及候场区、化装间、道具间等演出准备区域,建立舞台监督与固定位置的舞美人员或舞台监督与演员之间的通信;通过无线对讲或无线腰包基站将语音以无线信号的形式发出,工作人员能够通过无线对讲机或随身配备的无线腰包接收来自天线收发器的信号,构建起无线内部通话系统,还可以与有线腰包进行通话。

3.2 视频监视子系统

视频监视子系统主要用于剧院演出监控、辅助演员演出、录制演出存档资料等主要功能。该子系统的结构如图3所示。

该子系统一般在乐队指挥室、舞台正面三个主要视角、乐池、观众席、上下场门、候场室等点位设置带红外功能的摄像头(暗场或舞蹈的时候可以看到人的动作)。摄像头视频格式多为标清,舞台监督只需要看到基本的演出情况,对画面质量要求不高。部分机位采用高清摄像头,可以将这些视频制作成演出素材,供后期剪辑、记录使用。所有视频信号通过视频分配器(带电缆均衡)将信号分别送至本地专业监视设备、有线电视机房,经调制后调制成为射频信号送至舞台监督台、候场室、化装间、贵宾室等视频点。在舞台四周的综合接线箱均配置了有线电视接口和电源接口,供不同点位的电视接收机或监视器获取视频图像。各视频点根据需要收看指定摄像机信号,如演出的进度、演出的状态等;如果演员在某些位置不能看到指挥,在这些位置需要布置监视器(同样通过有线电视接收),供演员演出时使用。舞台正面的主视角视频还可以作为视频节目录制的主画面,而其他固定安装摄像机由于角度不够理想,主要用于监视。这些机位由于摄取的主要是幕后或观众席情况,这些视频素材也可以作为今后视频出版物的花絮部分使用。

以某剧院视频监视系统为例,如图4所示,视频监视台通过跳线连接可以把电视信号传输到多个视频接收点位。各个点位通过视频监视器可以调取不同机位的视频信号(注:非射频信号)。不同机位的摄像机拾取不同位置的视频信号,由于视频信号抗干扰性较差,故需要将视频转换为射频信号,以实现信号的远距离传输(调制)。换言之,即把视频信号传输到调制器里,调制在一个固定的载频上并发射出去,通过各个节点的放大器进行放大,随后再分配传输到各个化装间、候场室等位置,经过解调后传输到电视接收机中,这样,化装间的电视就能收到视频信号了。视频信号经过调制变为射频信号后通过光纤传输,传输距离远,可以传输到信号交换间解调制,现场拾音设备将所要采集的音频信号经过混合器将视、音频混合之后进行分配,再到各个节点的放大器进行信号放大,进而分给节目制作部进行相应的视频处理,然后由他们传输给等候大屏、化装间等监视点位。这些画面信号也可以通过视频跳线台返回给舞台监督台或视频控制桌。

3.3 灯光提示子系统

灯光提示子系统是因无法使用语音通讯时(如演员、指挥无法使用耳麦,需静音接收调度命令时)的灯光提示通讯方式。早期演出常常使用一个灯泡的亮和灭作为提示方式。这种灯光提示方式能够保证呼叫不会干扰别人、干扰演出,常作为内部通讯系统的补充系统使用。如剧院指挥席、追光位、面光、耳光、现场调音位、舞台机械等位置均配置有综合接口箱,箱内预留灯光提示器接口。这样,每个剧目可以根据剧目的需要,在任意需要的地方配置灯光提示器如图5所示。

如某剧院配置的澳大利亚LEON AUDIO数字灯光提示系统,包括1台14通道数字灯光提示器主机和14个灯光提示终端设备,其中2个带蜂鸣器。灯光提示器主机安装于舞台监督台内,舞台监督通过监督台面板上的standby按键发送待命信号,提示点收到待命命令后,返回相应信号,代表已经准备完毕;然后,舞监台按下面板上的go键开始执行命令(cue)。实际演出中的演出开始或者节目间隙,乐池中的指挥由于幕布关闭,无法观察到表演区的演员换场是否完成。这时舞台监督通过灯光提示器给指挥一个提示,能够辅助指挥掌握演出的具体进度。演出中,为乐队指挥配备的灯光提示器已经成为灯光提示子系统使用频率最高的功能。同时,对于舞台机械、灯光、音响控制以及演员的一部分演出场景命令,也常常会通过灯光提示的方式进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省去通话的冗余环节,事先协调好提示内容,执行者就可以在看到灯光提示后执行相应的演出步骤。

4 结论

本文分析了现代舞台监督系统的组成和设备基本功能,讨论现代舞台监督系统的功能如何配合舞台监督完成监督与调度的基本任务,并分析当前舞台监督系统各子系统的特点。当前的舞台监督系统还不能够充分地满足舞台监督指挥与调度的所有需求。在系统性能方面,现有的舞台监督系统均采用模拟信号传输,数据传输速率和可靠性无法保证,因此,舞台监督系统的网络化将是一个趋势;通迅子系统方面,有线对讲只能够满足固定位置的语音收发,而无线对讲尽管能够满足移动收发,但是因其受到众多演出设备和室内环境的影响,通信的可靠性依然无法保证,因此,围绕如何提高信号的覆盖范围和信号强度的研究工作也是一个热点;在系统功能改进方面,则可寻求更智能化、实时性更强的指挥、调度方法。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舞台监督系统的功能将更加强大,性能会更加高效。

注:本文获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文艺演出效果呈现关键支撑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2012BAH38F00)”子课题“舞台监督与调度系统接口协议研究(2012BAH38F01-04)”的资助。

参考文献:

[1] 国家大剧院舞台技术部音响组. 国家大剧院舞台监督系统[J]. 艺术科技,2008(1):45-49.

[2]赖声煌. 浅谈舞台监督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 大舞台,2010(9):242-243.

[3]刘峰,李根实. 从歌剧《漂泊的荷兰人》谈舞美统筹与舞台监督[J]. 演艺科技,2012(8):49-55.

[4]翁建强. 论舞台监督在艺术管理中的重要性[J]. 神州,2013(27):219.

[5]赖声煌. 浅谈舞台监督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 大舞台,2010(9):242-243.

[6]马述智. 舞台管理方法[J].中央戏剧学院学报,1994(4):108-115.

[7]孙亚男. 关于舞台监督工作[J]. 演艺科技,2013(9):42-44.

[8]钟国淼. 杭州大剧院舞台监督系统[J]. 艺术科技,2004(2):18-21.

卫生监督研究 篇4

1 暴力抗法原因浅析

1.1 造成暴力抗法的原因

1.1.1 动物卫生执法的管理对象多为无业人员及失地农民

他们当中部分因无业对社会抱有较严重的不满情绪, 且无经济条件和能力置买固定门面经营;部分是务工人员, 他们无一技之长, 又不愿或不适宜做重体力劳动, 流动逃避检疫, 摆卖自然成了他们认为容易挣钱的出路;还有一部分人认为, 进入正规市场或租用门面需要交纳检疫费用, 而流动摆卖不检疫的畜产品只要不被处罚, 就可以省去一点检疫费用。总之, 动物卫生执法的对象绝大多数是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 可以置大多数人的利益及公共利益于不顾, 且自认为不偷不抢, 通过自己的劳动赚取经济利益无可厚非。一旦被查处, 他们通常是先找理由逃避处罚, 逃避不成便开始谩骂、威胁、阻挠, 少数则发展成暴力抗法。

1.1.2 执法环境差, 群众参与支持差

当前, 部分群众依法办事意识不强, 对违反法律法规行为所产生的后果认识不深, 对行政执法工作缺少支持理解。有的商户在管理相对人的行为直接影响到自身利益时, 就期望执法人员不论采用何种手段予以取缔, 立即见效;当管理相对人的行为未直接影响到商户自身利益时, 就采取事不关己、无所谓的态度, 部分群众就认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管理工作缺少人性化, 对执法人员实施教育的工作可以一概不闻不问, 对执法人员实施处罚则横加指责, 甚至配合管理相对人阻挠。管理相对人在这种情况下, 自认为有人支持, 便容易有恃无恐, 一旦围观支持者达到较大规模, 就很可能发生暴力抗法事件。

1.1.3 打击力度不够, 助长了违章者的气焰

由于动物卫生监督执法部门不具有强制手段, 因而遭遇暴力抗法时, 必然就只能依赖公安机关予以处置。但公安机关在查处暴力抗法案件时, 也往往由于各方面原因, 对违法者打击不力。一是调查取证难, 由于暴力抗法事件往往事发突然, 而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摄像取证手段有限, 能提供给公安机关的有效证据明显不足, 当事人自然是百般抵赖, 现场群众则极少站在公正的立场如实反映所见所闻, 造成公安机关因证据不足而难以实施有效打击;二是部分当事人属未成年人或年老体弱者, 通常是未对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造成人身轻伤级以上伤害, 所以只能按民事纠纷查处;三是公安机关办理暴力抗法案件, 法律法规规定非常严谨, 公安机关自身顾虑多, 适用法律法规慎之又慎。由于打击力度不够, 难以起到警示、惩戒作用, 对暴力抗法者的惩处不及时、不到位, 助长了暴力抗法者的嚣张气焰, 又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违反《动物防疫法》案件和暴力抗法事件的恶性循环。

此外, 由于县动物卫生监督执法队伍人员成分复杂、待遇差, 特别是聘用的动物检疫协检人员, 每月的工资报酬只是略高于本地最低工资标准, 工作压力又大, 临时观念强, 因而在查处动物卫生违法行为时, 往往缺少耐心, 方式方法容易简单粗暴。特别是在遭到违章当事人辱骂、威胁、挑衅或人身攻击时, 更容易与当事人发生直接冲突, 导致暴力抗法事件发生。

2 近年暴力抗法事件特征趋向

纵观近年来发生在化隆县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中的暴力抗法事件, 具有团伙性、家族性、手段凶残性、年龄两极分化性等明显特征趋向。

3 预防及减少暴力抗法事件的对策

暴力抗法事件的发生, 首先严重影响了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其次严重影响了国家机关正常的行政执法和行政管理工作, 增加了行政执法成本, 降低了行政执法效率;三是严重影响了城市的整体建设和形象;四是严重影响了政府机关和群众的关系, 造成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障碍。因此在实际工作中, 必须有效预防和有效控制, 避免和减少暴力抗法事件发生。

3.1 改革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中分散屠宰、分散检疫

政府应切合实际, 在县城区域选择2~3条对城市交通和居民生活学习影响较小的地段设置临时市场或“跳蚤市场”, 严格准入条件, 严格规范管理, 减少管理对立面, 减轻管理压力。只有这样, 才能有效减少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中的暴力抗法事件发生。

3.2 加强队伍自身建设, 改善动物卫生监督执法队伍管理体制, 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当前, 动物卫生监督执法队伍普遍面临政府口头重视, 而在实际工作中支持、关心、帮助不到位的现象。在编人员极少得到提拔交流, 政治上进步机会极少, 而聘用人员同工不同酬, 工资待遇差, 且无进编的可能性。因而, 不论是在编人员, 还是聘用人员, 必然有少部分带情绪上岗, 工作中要么应付了事, 要么方法简单, 一旦遭遇管理相对人不配合或阻挠, 极容易由于语言上的冲突演变成行动上的冲突, 诱发暴力抗法事件。

3.2.1 政府要真正重视动物卫生监督执法队伍的发展和管理

政治上给予动物卫生监督执法队员与其他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平等竞争的机会, 关心他们的政治前途, 使政治责任感强、组织能力强、事业心强、群众基础好的在编队员能够有施展才华和抱负的舞台;对聘用人员, 则应逐年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 尽可能地改善他们的福利, 让他们在职一天、安心一天, 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2 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队伍自身管理

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严格执法程序, 完善执法监督机制, 确保公正、严格、文明执法, 坚决杜绝执法中吃、拿、卡、要和简单粗暴现象。

3.2.3 加强执法管理方法、技巧的研究和教育

提高做群众思想工作的能力, 树立以人为本、亲民执法的理念, 注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注重在服务中执法、在执法中服务;注重维护相对人的合法利益。

3.2.4 加强防止暴力抗法案件预案研究

探讨暴力抗法案件的特点和处置方法, 提高执法人员现场控制、处置能力, 有效化解矛盾, 缓解对立情绪, 有效控制势态, 变被动为主动。

3.3 加大宣传力度, 努力营造人人参与、支持动物卫生监督的执法氛围

无论动物卫生监督的违法行为, 还是违反动物防疫等方面法律法规的行为, 最终损害的必将是绝大多数群众的整体利益, 损害的是人民身体健康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因而, 应广泛利用新闻媒体, 多渠道、多方式宣传动物卫生监督方面的法律法规, 宣传加强动物卫生监督的意义和作用, 唤起群众自觉抵制违法行为、自觉监督违法行为、自觉参与支持关心动物卫生的意识。

3.4 加大打击力度, 维护执法权威和执法人员的合法权益

公共采购审计监督研究. 篇5

[摘要] 政府采购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实行了政府采购制度。政府采购制度在西方市经济国家已有200多年的实践历史,在控制和执行政府预算支出方面的作用非常明显。政府采购在我国是一项新生事物,将会在较长时期开展下去。为此,我国更应积极研究国内外政府采购,开展并研究如何对政府采购进审计监督,促进我国政府采购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政府采购;政府采购审计;绩效

我国政府采购始于1985年,迄今已有20多年的实践。在取得巨大成效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暴露出不少问题。为维护公平、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打击腐败行为,防止各种漏洞的发生,必须加强政府采购的审计监督。本文旨在探究政府采购审计的新思路,并求教于读者。

一、政府采购审计概述

1.对政府采购单位的审计。对政府采购单位的采购事项进行审计,财政预算支出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应结合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和对其他行政事业单位财财务收支审计一并进行,审计机关要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审计或审计调查。其审计内容包括:①政府采购单位是否按规定编制政府采购计划,政府采购计划是否及时社会公布,采购活动是否按计划进行;了解政府采购单位政府采购的商品类型、采购品目、数量、价格,是否存在应通过政府采购的支出而未实行的现象。②审计采购机构的内控制度,审查政府采购单位采购资金来源、使用及账务处理情况,主要包括预算资金、财政专户资金和单位自筹资金三个方面,看其采购资金来源是否合规,有无擅自扩大采购规模,提高采购标准,挤占、挪用其他财政专项资金的问题;是否存在支付政府采购经费的问题。③审查政府采购的商品是否经验收合格并按规定及时登记入账;采购物品的使用、报废等有无违反财管理制度的问题;是否符合政府采购执行部门的工作需要,价格是否合理,质量如何,时效如何。④采购方式的选择是否合理、合规,特别是招投标中是否存在预先内定中标者或者向投标者泄露标底等违规行为;采合同签订、资金支付及合同的履行情况;资金运作规模、资金管理方式和管理情况;采购活动是否存在违规营利的情况;采购的后续管理等情况。

2.对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的审计。依法对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的审计,是对政府采购工作的再监督。其审计内容包括:①审查政府采购预算编制是否遵循法定程序,是否进行调查研究、充分论证、科学预测和可行性分析,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②审查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是否按采购预算要求采购单位编制采购计划,是否按规定审核采购单位提交的采购清单并汇总。③审查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是否按规定审查政府采购代理机构报送的拨申请书及有关文件。④审查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是否按规定处理政府采购过程中的投诉事项。⑤采购范围、规模、数量、品种、金额是否合理;是否对行政事业单位现有财产进行清查登记,是否加强对新增固定资产的管理等。

3.对政府采购代理机构的审计。政府采购代理机构是政府采购的执行机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各项政府采购活动。因此,政府采购代理机构是否依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制度的规定组织政府采购,是政府采购审计的核心。对政府采购代理机构的审计,主要是围绕政府采购代理机构是否按规定办理政府采购相关事项及自身的财务收支情况。

4.对采购人的审计。对应纳入采购机构集中采购的项目,主要审计:采购项目立项情况;采购计划有无事先未作详细预测和安排,随意性较大的情况;采购项目使用、管理情况;采购资金的来源、管理和采购预算执行情况;收到由采购机构分配来的物资后是否适用,不适用是否及时向采购机构申请调剂,是否及时正确建账登账,是否自行处置、调剂、变卖或报废等等。

二、政府采购审计实施

(一)政府采购审计重点与方法

1.对政府采购的预算和计划的编制情况进行审计。主要审查财政部门采购资金筹集和供应的预算是否合理,具体实行采购的各部门是否按规定编制政府采购计划,是否将列入政府采购目录的项目都按规定报送集中采购机关统一采购,有无未经批准自行采购的问题。

2.审计采购资金的筹集和管理情况。主要审查采购单位的采购资金来源是否合规,有无擅自扩大采购规模,提高采购标准,挤占、挪用其他财政专项资金的问题。

3.审计政府采购方式和采购程序的执行情况。审查选择的政府采购方式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存在应采用公开招标方式进行采购的项目采用询价方式进行;公开招标采购中参与招投标的市场供应商是否具备代理资格、竞争资格,有无违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的问题;实行招标方式进行采购的,招标文件的编制和招投标程序是否符合规定。从查阅档案人手,实施事后审计,从招标文件的编制方面获取比较全面完整的审计证据,依此作出专业判断。

4.审查采购合同的履行情况。采购价格是否低于市场零售价,商品质量是否过硬,售后服务是否完善;采购机关是否认真履行采购合同及不履行采购合同的原因;采购资金的拨付和使用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和要求。

(二)政府采购审计现状与难点

1.政府采购监督体制不完善。《政府采购法》明确规定,各级政府财政部门是政府采购的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履行对政府采购活动的监督管理职责。《政府采购法》同时规定,集中采购机构为采购代理机构,它的职能是根据采购人的委托,以代理人的身份办理政府采购事务,并以非营利事业法人资格的身份对其采购活动承担风险和责任。现实中虽然一些招标活动也有纪检、监察、审计工商和公证机关参与监督,但受专业知识和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局限,有效监督机制还未形成,外部监督并不十分到位,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有的地方政府采购监督管理机构与采购代理机构没有单独设立,或者虽然分设,但职责界定不明确。

2.政府采购管理内控制度不健全

(1)采购管理配套规章制度不健全。一些单位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未能制定出符合实际需要的采购管理实施细则、采购机构议事规则和操作规程、采购人员岗位职责等配套规章制度,导致采购管理和运行缺乏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的具体指引。

(2)未建立政府采购运行评估制度。许多单位未按规定建立评估制度,也未开展采购运行评估工作,导致难以及时发现和纠正采购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许多采购管理机构成员多是兼职,年底都忙于各自分内的事务,无暇顾及采购活动总结和评估工作。

(3)采购管理的内审监督机制没有形成。许多单位没有制定采购管理内审监督规程,实际运行中内审部门往往直接派人参与具体采购事务,既是采购当事人又是监督者,既实施采购事务又履行监督职责,失去了内审的独立性和超脱性,不但起不到监督作用,还给事后审计留下了难题。

(4)采购的基础管理工作不规范。一是缺乏采购台账管理制度。二是缺乏采购档案管理制度。三是采会计账务处理不规范。3.政府采购基础工作不到位。政府采购制度还不够完善,经验不足,招标采购中的评标办法不十分具体,采购手段落后,供应商的范围窄,并且缺乏受托开展各类物品采购的专业知识和专门人才。我国政府采购的范围目前仅涉及有限的一些品目,而财政资金投入较大的服务类工程建设类项目还没有大面积的开展政府采购,这些都不同程度的限制了政府采购的规模。政府采购制度还不够完善,经验不足,招标采购中的评标办法不十分具体,采购手段落后,供应商的范围窄,并且缺乏受托开展各类物品采购的专业知识和专门人才。从采购的品目看,目前主要是对部分货物的采购,基建工程因涉及现行的基建程序,服务项目难度较大,多数尚未纳入政府采购的范围。

4.政府采购程序不规范。在中央和地方的政府采购活动中,仍存在分割市场、歧视供应商的现象。有些地方通过地区封锁、部门垄断等方式排斥其他供应商参与竞标,同时还存在暗箱操作及其他不规范的问题,而这些都不同程度的影响了政府采购的公开、公正与公平。

5.政府采购的效能不高。一是采购缺乏弹性。政府采购的合同期一般较长,而采购价格在合同中一经确定,不能随市场价格变动,对于价格的市场波动目前在政府采购中仍缺乏适应机制,从而也使政府采购的整体效果有所下降。二是采购时间较长,效率不高。在实际实施中由于采购程序复杂、采购时间过长、厂商送货不及时等原因而不能满足采购人急需之用。三是政府采购需要资源整合。各地在信息库的建设中重复投入,使政府采购的整体成本加大,形成资源浪费,而且由于各地资源有限与分散,导致资源不足,进而影响到相关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国外先进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澳大利亚政府采购和政府采购审计制度及规范已基本形成,借鉴澳大利亚的经验推进我国政府审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澳大利亚政府采购审计的特点

1.澳大利亚政府采购,制度健全且行之有效。澳大利亚建国不到100周年,但却拥有比较健全的法制和执法体系,政府采购活动也不例外。1998年澳大利亚制定了新的政府采购准则,名为《澳大利亚联邦政府采购指南(核心政策和原则)》。《财政管理和负责条例》也对政府采购作了规定。澳大利亚政府采购准则以公开、有效竞争为中心原则,用法律手段防止私相授受;采购法律、政策、行为、信息及程序必须公开,杜绝偏见和偏袒;并且推行责任制报告制度等,保证了政府采购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而且行之有效。健全的法制也为澳大利亚审计部门顺利开展政府采购审计工作提供了充分的法律法规依据。

2.澳大利亚政府采购审计,绩效测评程序规范,重点明确。澳大利亚国家审计主要包括绩效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两方面内容。联邦审计署审计准则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对审计实施目标、人员配备、执行程序、质量标准以及取证模式、审计结论和报告等都进行了明确规定。政府采购审计属于绩效审计范围,审计部门以政府采购准则为主要依据,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开展政府采购审计。

(二)澳大利亚的经验对推进我国政府采购审计的思考

1.注重政府采购审计重要环节。实施审计时,应严格以《政府采购法》、《政府采购合同监督暂行办法》等规定为依据,注意抓住关键环节,开展有效审计。审计的重点环节要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政府采购计划、预算环节审计。

(2)政府采购组织、实施环节审计。

(3)资金支付环节审计。

(4)采购结果环节审计。

(5)采购信息管理系统审计。

2.借鉴澳大利亚审计经验应关注的几点内容

(1)严格以政府采购法律法规为依据。

(2)需要聘请相关方面的专家。

(3)借鉴国外绩效审计的成熟经验。

(4)严格执行审计结论回访制度,保证审计效果。

四、政府采购审计的前景及工作思路

(一)前景。作为现代市场经济产物,政府采购机构的全面成立、政府采购市场的不断扩展,使政府采购审计工作有着广泛的前景。

1.政府采购能够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公平竞争、调节国民经济的运行、优化资源配置、抑制腐败等。其操作程序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特点与市场经济相吻合。因此,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企业都非常重视政府采购这项工作,积极推动它向前发展。

2.中央政府的重视。《政府采购法》颁布之后,政府采购审计的法律依据变得更加充分。在《政府采购法》尚未出台前,政府采购主要依据一些暂行办法,全国性的有《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政府采购合同监督暂行办法》、《政府采购信息公告管理办法》、《政府采购运行规程暂行规定》等。

3.由于政府采购审计工作的特殊性及必要性,政府有关部门已经注意到政府采购审计人员的不足,正加紧培训政府采购审计人员。

(二)工作思路

1.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审计队伍。要求从事政府采购审计监督的审计人员必须具备比较高的素质,具有坚定不移政治立场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工作中廉洁奉公,坚持原则,敢于监督,善于监督;除了掌握审计专业知识计算机知识外,还必须熟悉有关法律政策,不仅懂技术,还要通电子网络和建立采购信息库来了解市场。

2.建立健全政府采购审计监督的长效机制。①组织、人事等部门把政府采购审计监管工作与行政首长工作业绩考核制度相结合,也就是将审计机关对各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制度执行情况的审计评价,作为考核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工作业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确保政府采购制度的贯彻执行。②审计机关把政府采购审计作为财政审计(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的重要内容,对当年政府预算内外资金采购情况作出总体审计评价,作为向人大提出的财政审计工作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③建立“三结合”的审计模式。加入WTO后,我国政府采购审计监督体系也应积极与国际惯例接轨。这可参照西方国家政府采购审计制度,探索建立采购审计和管理审计相结合、定期审计和不定期审计相结合、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模式。

参考文献:

民事调解检察监督研究 篇6

课程名称:询问(诘问)证人、鉴定人课程

课程类型:双向互动式

课程种类:检察实务课程

主讲人:叶萍,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公诉二处副处长,北京市十佳公诉人。曾成功办理“长安街英菲尼迪肇事案件”、“青年导演鄢颇被砍案件”、“巨鑫联盈”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等在社会上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课程特点:本课程属于公诉业务技能实训课程,采用实战演练的双向互动式教学模式,系首批纳入北京市公诉实训基地系列课程之一。本课程旨在提升公诉人当庭询问(诘问)证人、鉴定人的能力。针对新刑诉法修改后证人、鉴定人出庭变化情况,结合真实案例设计课程,综合了控方证人、辩方证人,专家证人、警察证人等特殊证人类型,充分模拟庭审中询问(诘问)证人、鉴定人各环节的问题,使课程设计达到最佳效果,进而达到实战演练的效果。本课程的作用体现在:一是培训内容高度贴近司法实践,新刑诉法实施后,证人、鉴定人出庭的情形将相应增多,而公诉人出庭询问(诘问)证人、鉴定人的经验明显欠缺,该项技能亟待加强。故本课程以此需求作为培训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契合司法实践;二是培训形式激发学员参与兴趣和热情,通过不断的情景模拟、小组互评、现场教学等方式,最大限度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切合司法培训的基本规律,采用“检察官教检察官”的模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是有效推进检察队伍专业化建设和检察人才培训,通过这种培训模式大幅度提升学员的公诉技能,进而优化整个公诉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教学目的:锻炼提升公诉人对关键证人、鉴定人的询问(诘问)能力。

培训对象:面向具有一定公诉工作经验的公诉部门干警,具有助理检察员以上职务,独立办理一定数量的公诉案件,能够独立出庭支持公诉。

教学方法:采取模拟庭审询问(诘问)角色扮演方式。1.情景设定。模拟询问证人程序按照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一审案件普通程序的规定进行,控辩双方在法庭上的活动由审判长主持进行。2.角色分配。模拟二场询问(诘问)。本案所涉的相关证人有:死者赵莉莉的父亲赵坚强;死者赵莉莉的同学马小红;光明大厦邮局营业部的职员岳文华;侦查人员张立功;鉴定人员贺江宁、洪玉秀、高明等。公诉方要求安排出庭的是赵坚强,辩护方要求出庭的高明。由于本次培训有四个小组,第一组、第二组任务询问赵坚强;第三组、第四组任务询问高明。3.各组准备。各组在课前共同完成研读案情、确定角色人选并制定具体询问(诘问)策略和方案。各组组织本组成员扮演法官、公诉人、辩护人,具体人数可以根据本组学员数量和模拟需要确定,另一组选派代表扮演证人。在准备过程中,公诉人、辩护人可以有限接触本方证人。4.着装。原则上辩护人着普通西服或正装(如无,可以摘除领带和检徽),证人原则上着便装,公诉人着标准检察制服。5.时间设定。每组模拟控制在35分钟左右。

教学步骤:1.模拟询问(诘问):每场35分钟。2.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对模拟情况进行讨论,找出汇报中的优点和缺点,形成小组意见。5分钟。3.小组评议:模拟的小组介绍公诉方、辩护方介绍询问(诘问)策略和对双方的得失体会,证人点评控辩双方的得失及体会;评论员组每组负责提出3个优点,3个缺点及改进措施;每组发言限定5分钟以内。4.第二场模拟结束后休息10分钟。5.教师总评:四组模拟及评议结束后,教师针对各个小组模拟情况,进行总讲评,并提出具有一定高度的、规律性改进意见。50分钟。

教学要求:1.各小组收到案情材料后,确定人员进行出庭准备,在准备过程中可以有限接触本方证人,询问内容一般应当限定在提供的案件事实范围内,与案情相关的事实不应虚构或增加其他事实。在程序上,请做好证人出庭作证的相关准备,包括向本方证人和对方证人的发问准备。2.在讨论评议时,要求评议的每组(包括观摩人员)提出优点意见不超过3条,但提出缺点意见或者改进意见不少于3条。3.始终坚持“以学员为主体”的实训理念,突出学员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小组学员团队学习作用,进行集体研究讨论。

卫生监督研究 篇7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按照地域分布和经济水平差异, 分别抽取了江苏省、安徽省、四川省、黑龙江省四个省份的省级、市级、县 (区) 级卫生监督机构作为研究样本。2012年10月至2013年5月开展现场调研工作, 采取分层抽样方法, 共抽取了4个省级卫生监督机构, 10个市级卫生监督机构, 9个县级卫生监督机构, 11个区级卫生监督机构, 总计34家卫生监督机构。调查人群为从事一线卫生监督工作的卫生监督员及管理干部。共发放问卷426份, 收回问卷407份, 回收率95.54%, 有效问卷355份, 有效率为87.22%。

1.2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法与访谈法收集卫生监督履职影响因素65个条目, 编制成问卷进行问卷调查, 然后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样本数据的KMO值为0.918>0.9, Barlett球度检验给出的相伴概率为0。KMO值越接近于1, 越适合于做因子分析, Barlett球体检验是从整个相关系数矩阵来考虑问题, 其零假设H0是相关系数矩阵为单位矩阵, 拒绝H0提示样本数据可以作探索性因子分析[6、7], 本研究数据能够满足探索性因子分析要求。

2 结果与分析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 参考因子的累计贡献率, 并根据因子负荷<0.3;多重负荷值<0.25;共同度<0.3和因子归因明显不当等原则剔除条目, 最后保留了30个条目, 提取了7个公共因子, 可解释总方差比例的51.990%, 每个条目的因子负荷均不小于0.5。具体见表1。

依据各个条目的内在联系, 并结合卫生监督工作的实际特点, 对提取的卫生监督履职影响因素的7个公因子进行命名。第一个公因子:个体特质因子, 即卫生监督员自身对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所应具备的特质对卫生监督履职的影响, 包括服务意识、奉献精神、工作严谨认真、进取心、团队合作精神、执法公正;第二个公因子:职业技能因子, 高水平的掌握以下工作技能对卫生监督履职有明显影响, 包括法律/法规、履职范围、工作能力、工作权限、专业知识;第三个公因子:支持系统因子, 指适宜的管理机制对卫生监督履职的影响, 包括信息系统化、绩效考核制度、激励制度、监管/稽查制度、招聘制度;第四个公因子:相对人差异因子, 即管理相对人对卫生监督履职的影响, 包括管理相对人配合程度、管理相对人文化程度、管理相对人的法律意识、管理相对人的经济能力;第五个公因子:人际沟通因子, 即卫生监督员与单位同事合作和与管理相对人的沟通对卫生监督履职的影响, 包括与单位同事的人际关系、在社会中的口碑、与管理相对人的人际沟通;第六个公因子:个人成长因子, 指卫生监督员执业素质对卫生监督履职的影响, 包括受教育程度、所学专业、知识水平、职称差异。第七个公因子:职业认同因子, 即卫生监督工作被政府和社会的认同程度对卫生监督履职的影响, 包括工作待遇、社会地位、政府支持。

3 讨论与建议

3.1 讨论

本研究是对卫生监督机构履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通过研究发现履职影响因素包括个人特质、职业技能、支持系统、相对人差异、人际沟通、个人成长、职业认同7个公因子30项影响因子。调研中发现, 卫生监督员专业构成多样, 没有卫生监督专业毕业的人员, 以法学类和医学类毕业的人员为主 (调研数据显示占83.4%) , 包括法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管理学, 而学习文学类、理工学类等与卫生监督不相关专业的数量也很多 (调研数据显示占16.6%) , 且卫生监督员学历水平偏低[8], 大专及大专以下学历人员数量较多 (调研数据显示占28.0%) , 卫生监督员专业构成多样、学历水平偏低导致了卫生监督队伍在履职能力方面明显降低。卫生监督机构工作待遇偏低, 改革后卫生监督员的个人工资水平与个人行政职称挂钩, 而改革前工资水平则与业务职称挂钩, 改革前后卫生监督员的工资水平普遍下降、工资增加幅度空间受限、个人晋升机会减少, 尤其表现在县 (区) 级卫生监督机构, 影响了卫生监督员工作的积极性。缺乏绩效考核制度, 卫生监督机构作为工资全额开支单位, 工作量大小、工作质量好坏, 并不影响卫生监督员的实际工资收入, 导致卫生监督员出现心理不平衡的现象。管理相对人卫生法律意识淡薄, 不能严格执行卫生法律、法规, 导致卫生不合格事件频繁发生, 影响了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效率。

3.2 建议

3.2.1卫生监督机构在人才引进方式上应采取考试录用制度, 选择卫生监督专业毕业或与卫生监督相关专业毕业的人员担当卫生监督员。加强卫生监督人员培训制度, 增强卫生监督人员的依法行政意识, 提高卫生监督人员的行政执法能力。

3.2.2加大对卫生监督机构的财政支持力度, 提高卫生监督员的工作待遇, 消除卫生监督员的后顾之忧, 使卫生监督员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卫生监督工作中, 增强卫生监督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建立绩效考核制度, 奖惩分明, 奖优罚劣, 并与个人晋级、职称评定挂钩。

3.2.3增强卫生监督人员人际沟通能力, 妥善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 在社会中建立起良好的形象, 保证卫生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

3.2.4建立卫生监督员职位分级管理制度, 根据卫生监督员的工作年限、工作能力、德才表现和工作业绩, 并结合其工作岗位和工作职责, 评定卫生监督员的职位等级。

3.2.5对管理相对人开展卫生法律、法规知识的普法讲座, 并在日常监督过程中多加宣传, 提倡自律守法, 提高管理相对人的卫生法律意识, 避免违反卫生法律、法规事件的发生。

3.3 不足

本研究是按地域与经济条件不同选取调研省份, 由于客观条件所限, 没有对民族自治区省份和直辖市进行调研, 这些地区特有的影响因素无法进入本次分析。影响因素程度是靠卫生监督员个人的打分来确定, 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卫生监督局.卫生监督体系建设与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42.

[2]杨玉娟.人口老龄化与社区健康保健[J].护理研究, 2003, 17 (9) :1005-1006.

[3]郭策.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现状与社区卫生服务[J].现代预防医学, 2012, 39 (3) :607-610.

[4]陈刚, 崔欣, 孙肖潇, 等.全国卫生监督机构人员现状研究课题概述与结果简介[J].中国卫生监督, 2011, 18 (5) :406-409.

[5]张小平.浅谈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8, 24 (3) :247-249.

[6]杜强.SPSS统计分析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9.

[7]高志平, 樊立华, 洪丹丹, 等.基于因子分析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影响因素研究[J].医学与社会, 2013, 26 (2) 34-36.

卫生监督研究 篇8

1设计指导思想

卫生监督网络化管理平台的设计, 充分考虑市镇两级业务办理、远程审批、信息查询、网络直报、无纸化办公等诸多因素, 采用VPN系统和附带防火墙与杀毒功能的网络大型数据库, 保证信息的安全性、真实性及有效性。系统设立多个终端端口, 卫生监督系统的每个单位、部门都能连接到网络。各镇级监督中队通过网络完成卫生许可证的申请、审核、审批、发证和数据传输工作, 为镇村驻地公共卫生经营业户的许可办理提供便利;各终端用户通过网络实时申报卫生行政处罚案件, 授权用户可以及时审批处罚案件;决策部门能够管理所有终端的许可审批、行政处罚等信息资料, 具有实时办理、实时审批, 实时查询、实时监督、实时共享的特点。以该平台为技术构架, 可以继续完善和扩展全市的卫生监督信息服务功能。

2工作原理与技术特点

卫生监督网络化管理平台是根据国家卫生监督标准和卫生行政部门及卫生监督机构的工作特点而设计, 包括信息资料传输、许可证远程审批及打印管理、行政处罚网上审批及法律文书制作。系统采用功能模块化结构设计, 应用面向对象与组件技术和可视化开发工具开发, 利用SQL Server 2000作为后台数据库。每个模块都有自己特有的功能, 各个模块不但能独立地完成本身具有的功能, 而且能与其他模块有机地联成一个整体。系统具有打印及预览功能, 具有强大的查询功能及统计功能, 所有打印的文件, 用户可以任意的修改其格式、字体、字体大小, 满足各种套打的需要。系统采用开放式的接口技术, 实现可扩展性、灵活性与兼容性。

2.1 许可审批系统

卫生许可审批是一个严谨而复杂的过程, 具有特定的运转流程。证件审批是本系统的一个关键, 只有在完成资料申报、材料审核、证件审批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对证件的管理。系统采用“档案袋”管理模式, 可提供各种输入方案和统计及查询功能, 既能完成许可审批项目的网上申报、远程审批, 又能帮助卫生行政部门及时了解日常工作状况, 实现网上监管, 同时可以快速查询和统计出相关的数据。

2.2 卫生行政处罚与执法文书信息管理系统

根据卫生部《卫生行政执法文书规范》的卫生执法程序和文书模板进行设计, 包括行政处罚审批、日常执法监督管理、卫生执法文书制作。为了系统的简洁, 在卫生执法文书管理系统中, 笔者只选择《案件调查终结报告》《立案报告》《合议记录》《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行政处罚决定书》《强制执行申请书》《结案报告》《行政处罚卷宗》等8个文书模板和8个审批环节。系统可以打印规范的执法文书, 修改文书模板, 具有高灵活性和高开放性。

2.3 信息资料管理系统

各类文件资料、档案材料、统计报表、图片、讲话录音录像、来往电子函、电子表格等, 这些文档既有共享要求, 也有保密要求, 同时还有保存时间要求。文档信息管理系统重点解决文档的保存、查阅、保密、数据共享等问题, 在实现数据网络传输的同时还可以加密保存任何类型的电子文件, 包括Word文档、Excel表格、WPS文件、视频文件、图片、电子图书文件等。

2.4 系统运行环境要求

2.4.1 系统配置

前台操作平台:中文版Windows XP以上版本;网络支持平台:中文版Windows XP 以上版本;数据库平台:SQL Server 2000或 SQL Server 2005;网络通信协议:SPX/IPX, TCP/IP。

2.4.2 软件运行环境

中文版Windows 2000、Windows XP 或Windows 7;中文版Microsoft Office 2000、2003。

2.5 系统维护

2.5.1 用户管理

对使用本系统的用户进行统一管理。

2.5.2 权限管理

对使用本系统的用户按角色进行集中管理, 权限分配至窗口模块, 权限角色分为:拒绝访问、只读、修改、完全等4级, 系统缺省备有一个超级用户。

2.5.3 日志管理

在使用系统的过程中, 所有用户的操作形成日志记录以备查询。

2.5.4 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

防止数据丢失或受到破坏, 包括数据的导入与导出。

3系统运行与维护

本市卫生监督网络化管理平台的设计, 充分考虑了市级管理需求和镇级工作要求, 将系统分为文档信息管理、许可证管理、执法文书管理和系统维护4个子系统, 分别完成文档管理、许可审批打印、执法文书审批制作及系统设置与维护。设立多个终端端口, 系统的每个单位、部门都能连接到网络, 从而在各终端可以完成卫生许可和行政处罚的申请、审核、审批、发证和数据传输工作。

3.1 许可信息管理

许可信息的网络管理系统, 重点是对许可项目的申报审批以及各终端发放打印许可证和许可信息、查询与统计。

3.1.1 许可信息审批、打印

用户终端登录许可信息管理系统后, 在相应“许可证信息录入”模块中录入许可信息, 然后上传资料, 此时审批终端即可接收到许可审批信息;审批终端接收到审批信息后, 进入许可审批系统对许可信息审核审批;原终端接收到通过审批信息后, 打印卫生许可证。系统可以审批打印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餐饮服务许可证及环境卫生有关许可证。

3.1.2 许可信息查询

任意用户终端均能登录许可信息查询系统, 查询全市许可证发放信息, 查阅许可单位卫生管理档案资料, 了解单位或区域内许可审批、发放状态, 统计许可审批比例和许可证发放管理率。

3.2 卫生行政处罚审批与法律文书管理系统

我国行政执法程序的特殊性决定了行政处罚案件从取证到结案的过程是以纸质文本形式运行的, 该过程中要经过5次申报审批, 程序繁琐而复杂。本系统重点是通过网络完成处罚申报审批和法律文书制作2个环节, 以减少人工申报审批和复杂的文本流转程序。笔者取消了法律文书的格式文本, 设置了从“立案报告”到“结案报告”、“卷宗”各个环节的网络审批, 不经审批不能进行相应文书打印及下一环节文书制作。

3.2.1 执法文书审批制作

各授权单位发现卫生违法案件, 采集证据信息后, 必须登录执法文书管理系统, 录入文书信息后上传申报, 此时授权审批终端接收到执法审批信息提示;审批终端登录执法文书审批系统, 对执法文书进行审核审批;原文书录入终端接收到批阅信息, 打印执法文书文本。

3.2.2 案件查询

该系统设置了“已结案”和“未结案”提示信息, 管理者和承办人均可以对所有处罚案件或案件个体的状态进行查询, 了解案件进展情况, 掌控每一件行政处罚案件的运行状态, 以及辖区内违法案件和行政处罚的工作态势。

3.3 文档信息管理系统

文档信息管理系统主要用于文件信息资料的传输, 关键是上传的便捷和下载的高效。各终端用户登陆系统后, 进入文档管理系统, 显示各部门的树形图, 按功能点击即可发布信息或接收、上传文档。该系统能够传输各种常见格式文本文档和视频文件。

3.4 系统维护

本系统设置了“可选择项目”、“用户级别权限”及“用户登陆密码设置”等多项维护措施。“可选择项目”主要是设定登录用户、许可项目、经营类别及时间等基本信息, 能够保障系统的扩展性。“用户级别权限”是保证系统协调运行的关键, 根据各个用户的身份及权力为其设置相应权限, 包括许可审批权限、文书审批权限和文档批阅权限等, 合理分配和控制角色的权限, 提高系统的实用性和安全性。各用户权限的协调统一, 确保系统的协同性。

4讨论

卫生监督信息管理是涉及复杂的程序和过程, 不可能将所有卫生监督信息全部纳入管理范畴, 只有随着工作的深入不断完善系统, 增强管理平台的各项功能。

4.1 本平台是一个广域网连接、区域性管理的信息系统, 是数字化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管理系统侧重行政审批工作和管理功能, 主要目的是将县市级 (上级) 卫生监督机构与乡镇级 (下级) 卫生监督机构相连接, 对数据进行实时审批、实时管理和数据共享, 既有效解决乡镇 (下级) 卫生监督机构业务办理的快捷方便问题, 又实时监控、监管各基层监督机构的相关许可、审批业务;不但利用网络实现了数据共享, 而且实现了审批过程的无纸化。本系统与卫生部《卫生监督信息网络平台》的信息采集、处理功能及上海卫生监督数据标准管理平台的卫生监督数据标准管理有所不同[2], 但系统留有接口, 可与卫生部卫生监督信息网络平台连接, 既能拓展两个平台的功能, 又可避免软硬件系统的重复建设。

4.2 卫生许可证审批系统 卫生许可是卫生行政部门最基本的审批项目, 其设定要求既要方便操作, 又要符合法定程序。本系统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公共场所卫生许可、生活饮用水卫生许可和餐饮服务许可纳入了管理系统, 可以完成卫生许可审批项目的远程申报、审批。用户不但可以在异地申请、办理许可审批, 而且能够对许可审批信息进行方便快捷的网络查询。随着卫生行政部门职能调整, 可以随时调整许可管理范围。

4.3 卫生行政处罚审批与法律文书管理系统 主要考虑处罚程序的严谨性与处罚过程的透明度, 其将8种执法文书和9个环节纳入审批管理, 这与本地工作程序的设定有关, 随着工作程序的调整可以增减管理范围, 同时各终端均可登陆系统查询案件, 及时掌握案件进展情况, 增加了行政处罚的透明度。该系统不但实现了行政处罚工作的网上审批, 而且原终端可以制作打印行政处罚文书文本。经过审批的执法文书, 任何终端均不能再对文书进行修改, 保证了数据的惟一性和准确性。

4.4 局限性与稳定性 该卫生监督信息管理平台有一定的局限性, 研究的关键是进一步扩展其通用功能, 包括纵向市 (地) 级、省级的扩展, 横向管理项目的扩容, 以便卫生监督数据的掌控分析, 为制定公共卫生政策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吴正红, 周日伟.卫生监督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J〕.浙江预防医学, 2008, 20 (3) :75-76.

卫生监督研究 篇9

采用统一方法、统一调查表格,对伊犁州8县2市及州级共11个卫生监督所及1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调查。

2 结果与分析

2.1 卫生监督人员的基本构成

2.1.1 性别构成

伊犁州共有卫生监督员200人,其中,男性123人,占61.5%;女性77人,占38.5%。

2.1.2 族别构成

200名卫生监督员中,哈萨克族24人,占12%;汉族107人,占53.5%;维吾尔族43人,占21.5%;其他民族26人,占13%。

2.1.3 年龄构成

20~29岁20人,占10%;30~39岁91人,占45.5%;40~49岁65人,占32.5%;50岁以上24人,占12%。

2.1.4 学历构成

大学学历25人,占12.5%;大专学历93人,占46.5%;中专学历63人,占31.5%;其他19人,占9.5%。

2.1.5 专业分布

200名卫生监督员最后学历的专业分布为:医学专业132人,占66%;法律专业7人,占3.5%;其他专业61人,占30.5%。132名卫生监督员的学科分布为:预防医学55人,临床医学46人,护理9人,检验16人,药学6人。61名其他专业的卫生监督员的学科分布为:文史经管类25人,美术类2人,教育类3人,农牧畜类3人,技工驾驶类28人。预防医学人员、临床医学人员、管理经济与法律专业人员之比为1.8:1.4:1.0。

2.2 卫生监督内部科室与人员设置

2.2.1 科室划分

伊犁州共有11个卫生监督所,均设有办公室、稽查科及其他业务科室。对办公室及稽查科的职能配置基本相同。但在业务科室的设置上,不尽相同。按专业职责设置科室的有8个,占72.73%;按专业和区域划分设置科室的有3个,占27.27%。

2.2.2 科室的人员分布

将科室分为三类:综合业务科、卫生执法科、行政后勤类,对其人员进行分类统计。综合业务科室39人,占19.5%;卫生执法科室99人,占49.5%;行政后勤科室47人,占23.5%,在编不在岗者(包括借调至外单位及病休等)15人,占7.5%。综合业务科室人员、卫生执法科室人员、行政后勤科室人员的比例为1:2.6:1.2。

2.3 卫生监督人员与疾控人员的对比

2.3.1 年龄及学历对比卫生监督人员平均年龄为39.65岁,疾控人员的平均年龄为40.08岁。(表1,2)

2.3.2 人员配置对比

伊犁州总人口为270.3万人,从事疾控工作的人员为573人,即2.12/万人;从事卫生监督工作的人员为200人,即0.74/万人。

3 讨论

3.1 年龄结构

45.5%的卫生监督人员集中在30~39岁年龄段,32.5%的人集中在40~49岁年龄段,而29岁以下年龄段的人仅占10%。就目前而言,劳动力较集中,但从发展的角度而言,29岁以下年龄段人员偏少,不利于人才梯队的形成,容易出现人才的断档,需要加快补充该年龄段的人员。

3.2 学历分布

卫生监督人员大学学历占12.5%,大专学历占46.5%,中专及以下学历占41%。而同期伊犁州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结构为:大学及以上占24.06%,大专学历占47.21%,中专及以下学历占28.73%。可见,卫生监督人员的学历结构偏低,大学学历低于当地平均水平,而中专及以下学历又高于当地平均水平。建议一方面补充高学历低年龄段的人员,另一方面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提高,改善学历结构,提高学历层次。

3.3 专业构成

医学专业占66%,法律专业占3.5%,其他专业占30.5%。预防医学专业人员、临床医学专业人员、经济管理与法律专业人员的比例为1.8:1.4:1.0,近似于贾宏亮[1]等人的研究中的全国综合业务科室的专业分布比例而非卫生执法科室的比例。综合业务科室人员、卫生执法科室人员、行政后勤科室人员的配置比例为1:2.6:1.2,低于贾宏亮[1]等人的研究。表明伊犁州卫生执法科室人员严重偏少,无法保证执法科室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建议加强卫生执法科室的人员配置,选择法律等相关专业的人员充实卫生监督队伍,使卫生监督工作能够适应目前卫生体制的改革步伐,顺应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大趋势,使卫生监督员从传统的业务型向法制型、综合型转变。

3.4 人员情况对比

卫生监督人员的平均年龄为39.65岁,疾控人员的平均年龄为40.08岁,年龄段人员的构成均为29岁以下人员偏少;从学历分布显示,大学学历人员均低于当地平均水平,中专及以下人员的构成均高于当地平均水平,反映出公共卫生人员的学历整体较低。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地公共卫生行业在整个社会发展事业中没有处于重要的位置。从卫生监督及疾控的人员配置显示,卫生监督人员配置为0.74/万人,疾控人员配置为2.12/万人。按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第27条之规定,“卫生监督专业技术人员每万人口配置0.82~1.00,疾病预防控制医生每万人口配置为1.79~2.18。”可见卫生监督人员配置远远低于配置标准,疾控人员的配置基本符合标准。建议按配置标准的上线对卫生监督所进行人员配置,加大对卫生监督的投入,加快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进程,提高卫生监督的资源配置比例,将当地有限的卫生资源向卫生监督倾斜。

3.5 科室设置结构

11个卫生监督所的科室设置不尽相同,按专业职责设置的占72.7%,高于江苏省市级卫生监督机构的比例[2]。各级监督所的科室设置在上下级之间,平级之间没有形成科室职能的一一对应,即A监督所的监督一科与B监督所的监督一科的职责不同。虽然2000年卫生部印发了《关于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意见》,但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按专业设置科室还是按区域划分及环节设置科室的分歧。内部科室设置上下不对口,平级不相同,容易出现互相推诿及一些不必要的管理上的混乱,不利于上下级之间的沟通与联系,不利于横向的交流互动,更不利于长远有序的发展。建议卫生部或各省卫生行政部门能够尽快规范不同级别卫生监督所的科室设置。

参考文献

[1]贾宏亮,徐艳,陈刚,等.我国卫生监督机构科室人力资源配置现况研究[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8,(03):166.

卫生监督研究 篇10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甘肃省有92 所卫生监督机构,其中包括省级1 家,市、州级15家(含甘肃矿区),县(区)级76家,共1 911人。

1.2研究方法

通过收集200—2013 年全省及14 个市、州卫生监督人力资源配置有关资料,对其人力资源配置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采用Excel进行数据录入,应用SPSS 18.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分析方法为一般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2.1 甘肃省卫生监督事业基本情况

截至2013 年年底,甘肃省卫生监督体系改革与建设已基本全部完成,全省现共有各级卫生监督机构92家,其中省级1 家,市、州级15 家(含甘肃省矿区),县(区)级76家。 机构性质实现参照公务员管理的机构80 家, 占86.96%,事业编制管理的12 家,占13.04%。行政级别为正处(县)级的有8 家,占8.70%,副处(县)级的有7 家,占7.61% ,正科级的有45 家,占48.91% ,副科级32 家,占34.78% 。各级卫生监督机构的建制和机构性质都各不相同,这与其他各省市的调查结果一致[4,5,6,7]。全省各级卫生监督人员编制总数共1 859人,实际在岗卫生监督人员有1 911人,超编2.8%,全省共有卫生监督员1 551人,按2013年末常住人口2 582.18万人计算,每万人口拥有的卫生监督执法人员为0.60人。

2.2 2009—2013 年甘肃省市、州级卫生监督人员规模

截至2013 年年底,在全省各市、州卫生监督机构人员类别分布中,均以业务人员为主,全省市州级卫生监督机构共有在岗人员535 人,人员类别构成主要包括卫生监督员、行政人员和技术人员;其中,卫生监督员414人,占在岗人员数的77.38% , 技术人员62 人, 占在岗人员的11.59%,行政人员59 人,占在岗人员的11.03%。2013 年全省市、州级卫生监督机构在岗人员总数比2012 年减少49人,减幅为8.39%,其中卫生监督员减少59 人,减幅为12.47%,技术人员增加6 人,增幅为10.71%,行政人员增加4人,增幅为7.27%(表1)。

人(%)

增长趋势:由图1 可知,2009—2013 年甘肃省各市、州卫生监督机构技术人员、行政人员和卫生监督员的数量总体呈减少态势。其中,2010 年的在岗人员、卫生监督员和行政人员的减幅是最高的,都在20.00%以上。2013年在岗人数、技术人员数、行政人员数和卫生监督员较2009年分别减少34.28%、0.00%、26.25%和38.39%,5年年均增长率分别为-9.96%、0.00%、-7.31%和-11.41%。其中,由于2009 年国家大部制改革抽调了一些卫生监督人员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从事食品监管相关工作,这导致各类人员在2010—2011 年卫生监督工作人员出现较大波动(图1)。

2.3 2013 年年末甘肃省市、州级卫生监督机构卫生监督员的数量分布及达标情况

2013 年年末,全省14 个市、州级卫生监督机构共有卫生监督员414 人,各个市、州人数从12 人(甘南州)至92人(天水市)不等,平均每个市、州卫生监督机构拥有的卫生监督员的数量为29.57 人,嘉峪关市、张掖市、白银市、金昌市、酒泉市和甘南州6个市、州的卫生监督人员较少,均不足20人,其中最少的甘南州仅有12人。兰州、天水和武威三市的卫生监督员较多,其中最多的为天水市,为92人(表2)。

从人口数量配置上来看,由于各市、州在人口和面积上存在较大差异,卫生监督人员的配置也存在较大差别,按照《卫生部关于切实落实监管职责、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的“辖区内每万名常住人口需要配备1~1.5名的卫生监督员”和《甘肃省政府关于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中提出的“平均每万人口需要配备卫生执法监督人员0.9~1.1人”的配置标准来看[8](按最低标准计算),全省14个市、州均未达到配置标准。

对各市、州卫生监督机构卫生监督人员数量构成比进行比较,全省各市、州中兰州市、天水市和武威市分别以12.08%、22.22%和9.18%的比例位列前三名。从服务人口数来看,兰州市、天水市和定西市分别以364.16 万人、329.3 万人和277.07 万人的服务人口数排在前三位。每万常住人口拥有卫生监督员数排在前三名的分别是嘉峪关市、金昌市和天水市,分别为0.72/万人、0.28/万人和0.28/万人。其中嘉峪关市的每万常住人口拥有卫生监督人员0.86人,位列全省第一位,是最少的白银市(0.08/万人)的10.75倍。按照地域面积计算拥有卫生监督人员的相对数量,地域面积最大的是酒泉市(19.2万km2),最小的是嘉峪关(0.2 万km2),两者相差96 倍。计算每万平方公里拥有卫生监督人员数量,各市州相差较大,嘉峪关市、天水市和兰州市每万平方公里拥有的卫生监督员数最多,分别为85人、65.71人和37.88人,其中密度最高的嘉峪关市(85人/万km2)是密度最低酒泉市(最低为0.78人/万km2)的108.97倍(表2)。

3 讨论与建议

3.1讨论

3.1.1 卫生监督机构人员编制偏少,执法队伍力量薄弱。调查发现,甘肃省市、州级卫生监督机构人员的配备数量与目前面临的执法任务极不相配,存在执法力量严重不足的问题。截至2013年年末,全省每个市级卫生监督机构平均拥有职工人数为38.21人,与孙梅等研究者提出的地市级卫生监督机构应该配备职工86名相比[9],还存在较大差距。卫生监督部门与大多数行政执法部门相比,卫生执法监督部门承担着188部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和监管职能在赋予卫生监督事业责任的同时,也带来了非常繁重的监督任务。而人员编制却相对偏少和工作难度大的现状,这使得卫生监督机构在履行社会公共管理和做好各项监督职责时十分困难。另外,卫生监督员还有额外需要承担的职责,如类似于重大活动卫生安全保障等许多临时性或突发性工作。

3.1.2 卫生监督员数量配备水平低,难以满足实际工作任务需要。调查发现,2013 年年末,甘肃省市、州级共有卫生监督员414人,按照《中国2000年预防保健战略目标》中提出的“专职卫生监督人员的配备要求为根据人口数量1万~1.5 万∶1”,满足卫生计生监督工作实际工作量,使各类卫生职能监督率达到100%,各市、州卫生监督机构应配备卫生监督员1 721 人,据此我省各市、州还有很大的距离,且没有一个市、州卫生监督所达到该规划标准,最好的嘉峪关市也仅有0.72/万人。编制的紧缺限制了监督员的补充,使卫生监督人员的数量更加缺少,无法满足大量的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需要,从而导致卫生监管不全面、不到位,具体表现为近年来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频繁发生。

3.1.3 地区间人员分布不均。就甘肃省14 个市、州之间卫生监督人员配置水平看,各城市差异较大。兰州市、天水市等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每万人卫生监督员数、在岗人数和卫生监督员数配置水平较高,而甘南州、陇南市等经济发展较弱的地区配置水平明显较低。按不同市、州卫生监督机构卫生监督人员构成比进行比较,卫生监督人员的分布在经济水平和地区间存在明显的不均衡,兰州、天水、武威三市的卫生监督员分布比例分别以12.08%、22.22%和9.18%位列前三位,对于服务人口数,兰州市、天水市和定西三市服务人口分别以364.16万人、329.3万人和277.07万人排在前三位,即用43.48%的卫生监督执法人员服务37.59%的人口,说明了卫生监督机构人员在不同地区的分布严重不均,所以今后在卫生监督改革过程中要从省级层面上合理规划各地区卫生监督人力资源发展,从政策及资源上给予区别对待是一恰当选择。

3.2 建议

卫生计生监督事业的改革发展,其重中之重是人力队伍的建设。要加强执法机构的规格及编制建设,使其能承担起应承担的职能。在队伍建设方面,要在国家已经提出的人力配备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明确省、市、县每一级的卫生计生监督机构的人力配备标准以及相应的编制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人力短缺问题。同时,卫生监督机构的人员配备应进行科学的区域规划,充分考虑区域内的人口数、工作量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9]。实际上,随着甘肃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增长,卫生监督人员的编制已经远远不够,因此,在现有基础上增加卫生监督机构人员编制的同时,还应综合考虑甘肃省14个市、州卫生监督机构辖区内的流动人口、工作量和经济水平等因素,对各级卫生监督机构的人员编制数进行明确规定,合理地配置甘肃省各级卫生监督机构的执法人力资源,更有效的开展执法工作。

参考文献

[1]唐玉洲.襄樊市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后的思考[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7(8):107-108.

[2]梁万年,郝模.卫生事业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08.

[3]郭永松,杜幸之.论卫生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和对策——兼谈卫生服务的公平与效益[J].中国卫生经济,2002,21(8):32-34.

[4]郭清,王小合,李晓惠,等.Lorenz曲线和Gini系数在社区卫生服务资源配置公平性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经济,2006,25(1):50-53.

[5]冯毅,张瑾.重庆市直辖以来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研究[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28(7):44-45.

[6]翟延宝.山西、陕西两省卫生监督体系建设调研报告[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6,22(2):86-87.

[7]董东风.贵州省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和体系建设进展报告[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6,26(2):38.

[8]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批转省卫生厅关于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建设意见的通.甘政办发[2005]118号.

财政监督有关问题探讨研究 篇11

关键词:财政监督道德风险主体客体

一、财政监督的常规定义

只要有国家和财政的存在就要有财政监督的辅助存在。其实财政监督没有什么规范的定义,主要是由于监督的要素发生变化,如:监督的主体、监督的客体、监督的目的、监督的方式和监督的手段等,监督的内涵和外延都在随着时代不断改变。财政监督就是财政监督的主体作用于财政监督的客体,对其行为进行监控、督促、检查,考评和反映,以此来保证财政活动的有序、有效、正常的进行。理解这一点需要注意下面几个点:

(一)财政监督的涉及领域

政监督的范围往往被限制在分配领域,这主要是由于以前我们把财政监督从理论和实践上理解成一种以政府为主体的分配活动,财政活动就限制在分配领域。如今财政监督的范围也在发生变化,不再局限在分配领域,在消费、交换和生产等领域也有涉及。所以财政监督的范围开始扩展到分配、消费、交换和生产这四个领域。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公共财政理念的兴起影响着我们对财政监督范围的理解。

(二)财政监督的最终目标

政监督的目的除了保证财政活动的正常有序进行之外,还必须要保障财政资金的有效使用和征收。这主要是由于财政支出有无限扩大的可能,但是财政资源却是有限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就是发生在上世纪英国的七八十年代,而且被许多发达国家争先效仿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政府的效率,在这里面财政效率当然是首屈一指的,当然这些国家都不同程度的收到了效果,获得了成功。对于我国的情况,相信大家都很了解,我们财政监督的目的就是保证财政活动的有序进行,需要靠实现绩效监督的方法。

(三)财政监督的主体层次

第一层,财政监督的立法监督。这一切都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级常务委员会、其他下设的审计机关执行,具体老说是负责财政监督法规的修订、出台、审查和决算等等。第二层,财政监督的行政性,即行政监督。协助财政部门的监督,其他相关的政府机关需要积极的配合,力求保证财政监督的稳步推进,财政部门也可以下设监督检查司、各级地方监督办和地方部门专设机关等等。具体监督政府的日常活动及内部监督,去报政府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财政监督的对象

财政监督的对象就是财政监督的被作用方,具体就是指财政执行机关。有一点容易被忽略的就是财政立法监督主体、财政行政监督主体都应该接受监督,财政监督的客体包括哪些呢?财政法规的制定方、财政政策的决定方、财政资金的征收方、财政资金的使用方等等。

二、财政监督中的出现的问题和现象

(一)财政监督中的信息量的不对称现象

息的不完全和信息的不对称完全是两码事,这一点大家要注意。不完全是当事人对有关信息不能完全了解,不对称则是指双方的信息量不一样,但是信息也不一定是完全的,由于对于另一方来说信息量不对称。这种信息的不对称会造成效率的损失。在财政领域里面却存在着大量的信息不对称,主要由于财政监督管控这财政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这样就造成了财政监督的不对称现象。为了捍卫财政监督的实用性和科学性,我们务必要考虑到信息的不对称性是广泛存在于财政活动中的普遍现象,必要的限制信息优势方的策略性行为。

(二)财政监督代理关系出现的问题

在财政监督过程中其实存在着大量的代理关系,就是出现监督委托,代理关系存在于财政活动中,一个人的福利取决于另一个人的决策或者操作这种想象比比皆是。财政监督本身就是一种代理关系,他代表着纳税人对财政活动进行监督和管控,信息的保有优势大于被监督者和被代理人,很有可能有人会凭借这一优势,做出一些逆向选择造成不必要的道德风险,这势必会影响到财政监督的效果。由于这种委托代理关系和信息的不对称都真实的存在于财政监督的过程中,我们就必须考虑到,以此来保证财政活动的有序、有效的进行。

(三)财政监督中的逆向选择情况

财政监督的主体是纳税人的代理人,同样财政监督的客体也是做为纳税人的代理人出现的,主不过两者的职能不同而已,财政监督主体是对财政活动的监督代理,财政监督客体是行驶财政活动的参与权代理。由于这两份相对于纳税人而言都保有信息不对称的优势,可能导致财政监督的逆向选择的现象。

纳税人作为委托人在选择代理人时,往往会受到不对称信息保有优势的影响,导致误判而选择不到好的代理人,因为坏的代理人可以任意的利用这些信息优势干扰委托人的判断,如此委托人将被迫选择坏的代理人去代理。这在我国的现阶段的财政违纪和经济纠纷中很容易找到,这些违纪的都是坏的代理人。

在财政监督的过程中,无论是社会监督、立法监督还是行政监督在具体的执行时,都是具体到个人,信息的不对称会被利用谋取私利。财政监督的客体也会多少利用信息的优势来进行逆向选择。

(四)财政监督中的道德风险现象

财政监督的主、客体的选择中会出现逆向选择问题,如果财政监督的主、客体已经确定,那么纳税人和他们的委托关系也是存在的,代理人可能会策略性的采取行动,利用信息不对称性,不按照委托人的意愿来工作,侵占委托人的利益这就是道德风险。

代理人和委托人目标都是相互冲突的,委托人的成本是代理人的利益,代理人的利益来自于委托人的支付,因此双方都希望最大化自己的利益,也就是说这种博弈存在于正规财政监督的过程中。财政监督的主客体的行为不可证实,道德风险普遍存在,这都是信息的不对称间接或者直接造成的,我们也必须考虑这个问题。

三、结束语

本文在分析了财政监督过程中的种种现象和问题,文章虽然不能马上找出能够付诸实践的切实办法,但是希望以此来引起社会的重视和关注,进一步的规范和限制政府机关和财政机构的权利,为人民更好的服务,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贡献。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财政监督课题组”财政监督要素[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06期

[2]平迪克·鲁宾,维尔德微观经济学(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6年04期

[3]李漢文农村贫困地区公共用品供给困境研究[M]西南财经大学图书馆,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01期

[4]管毅平译大卫卡斯特里罗著的信息经济学理论激励与合约[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09期

卫生监督研究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根据国家卫生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实施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卫办农卫发[2011]34号)以及针对乡镇卫生院改制后绩效考核的相关文件,并结合实地调查与专家访谈,设计出评价民营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质量的主要指标体系(表1),以此对江苏省沭阳县37家民营卫生院2010年8月—2011年8月的卫生服务情况进行资料收集。

注:沭阳县民营乡镇卫生院不承担公共卫生职能,而是由各乡镇的防保站统一负责,因此,公共卫生类指标不纳入本次调查。

1.2 研究方法

采用秩和比法进行综合评价,RSR值是反映被评价对象相对优劣程度的指标,RSR值越大说明被评价对象的综合水平越高。

2 结果

2.1 沭阳县民营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质量总体评价

根据评价体系中各指标所占的分值,按照低于标准值1个百分点扣0.1分,扣完为止的评分规则,计算出各家民营乡镇卫生院的得分情况(其中负向指标高于标准值1个百分点扣0.1分,扣完为止),粗略估计出民营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质量的得分情况:平均得分为77.1分,处于均分以下的有16家,处于均分以上的有21家,最高为塘沟医院87.5分,最低为胡集医院65.5分。综合管理、基本医疗服务和满意度3个维度的平均得分分别为15.1分、17.8分和28.5分,具体结果见表2。

2.2 沭阳县民营乡镇卫生院具体分档及排序

2.2.1 编秩并计算秩和比值。

编出各对象每个指标的秩,其中高优指标从小到大编秩,低优指标从大到小编秩,同一指标数值相同者编平均秩。本研究中医疗事故发生次数、药品占业务总收入比例、门诊次均费用和住院次均费用4个指标为低优指标,其余指标为高优指标。根据以下公式计算秩和比值:RSRi=1im×nj=Σ1Rij,式中i=1,2,……,n;j=1,2……,m;Rij为某一评价对象考核指标的秩次值;m为评价指标数,n为评价对象数。

2.2.2 确定秩和比值的分布。

将37家民营乡镇卫生院的秩和比值从小到大排列,编制RSR频数分布表,得出RSR值对应的频数(F)、秩次(R)和百分比,查“百分数与概率单位对照表”,求其所对应的概率单位(Y)。

2.2.3 相关性的检验与回归方程的构建。

选入双变量RSR值、Y值做相关性检验,得到Pearson相关系数(r=0.983,P<0.001),说明两者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越接近1,说明两变量正向线性关联程度越高,研究中r=0.983接近1,表明RSR值与Y值的正向线性关联程度很高。在回归分析中,定义自变量Y,应变量RSR,直线回归方程为:RSR=-0.273+0.156Y(F=983.148,P<0.001),说明回归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且RSR随着Y的增加而增加,Y每增加一个单位,RSR值平均增加0.156个单位。

2.2.4 沭阳县37家民营卫生院分档与排序。

根据RSR值、Y值将沭阳县37家民营乡镇卫生院分为差、较差、中、较好和好5档,见表3。

3 讨论

3.1 民营乡镇卫生院的卫生服务质量总体水平较高,但综合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沭阳县37家民营卫生院卫生服务质量得分(表2)表明民营乡镇卫生院的卫生服务总体水平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乡镇卫生院产权制度改革所带来的成效。一方面,改制拓宽了融资渠道,增加了医院的卫生事业投入,民间闲散资金大量流入医院,2000年沭阳县乡镇卫生院改制期间,民间投入的建设资金达2 000多万元,相当于改制前5年总投入的20倍[4],这使得民营乡镇卫生院在设备设施、就医环境等方面存在优势,促进了民营乡镇卫生院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民营乡镇卫生院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各民营乡镇卫生院之间形成了新的竞争格局,各民营乡镇卫生院都不断地增加资金投入、扩大服务范围和发展专科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民营乡镇卫生院的卫生服务能力。

但从维度划分上看,综合管理是民营卫生院需要加强并且被关注的地方,根据《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记载,目前在我国,无论是医院还是乡镇卫生院,民营机构只占据很小的比重,绝大多数都是政府所办。2009年公立医疗服务机构在卫生人才占有上也处于绝对优势地位,民营医院占有率不到25%[1],由此可见,不管是民营医院,还是民营的乡镇卫生院,都与公立性质的卫生机构存在着不公平的竞争,使得民营乡镇卫生院在机构等级评审、卫生技术人员职称晋升、银行贷款和征用土地等方面存在着较多限制和问题[5],从而导致民营乡镇卫生院在卫生人力、基础建设等方面的综合管理水平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营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因此,作为政府应当更加重视民营乡镇卫生院的地位,给予其与公立卫生院同等的竞争平台,积极鼓励卫生人才向民营卫生院流动,促进民营乡镇卫生院的健康发展;作为民营乡镇卫生院应当更加努力地完善自己,制定具有自身特色的机构管理制度,运用产权明确、职工自主权大等优势吸引优秀人才,提高自己的综合管理水平,从而提高整个民营乡镇卫生院的卫生服务质量。

3.2 沭阳县民营乡镇卫生院分档均衡,需重点关注档次较低的民营乡镇卫生院以缩小差距

运用秩和比法对沭阳县37家民营乡镇卫生院进行排序与分档,结果显示,乡镇卫生院在各档次的分布基本均衡,表明沭阳县民营乡镇卫生院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贫富差距”仍未消除。处于“中等”档次之下的民营乡镇卫生院所占比例较大,应成为政府和卫生院重点关注的对象。其中,高墟医院、西圩医院、七雄医院、庙头医院、龙庙医院、钱集医院和青伊湖农场7家卫生院属于“差”档次,这可能与所在乡镇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有一定联系,这部分民营乡镇卫生院应当加强机构管理与监督,开展职工与患者双向的访谈会,及时找出与其他乡镇卫生院之间的差距,积极改革医院管理制度,适当调整组织结构,以促进自身全面发展。同时,政府也应重点关注这部分民营乡镇卫生院,在权力范围内加强对其监管,增强宏观调控能力,为民营乡镇卫生院提供一个相对比较公平的竞争环境。

摘要:目的 对民营乡镇卫生院的卫生服务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为提高民营乡镇卫生院服务质量以及与公立卫生院相比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秩和比法(RSR)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沂涛、茆圩、新河、耿圩、塘沟、刘集和扎下7家医院最好,高墟、西圩、七雄、庙头、龙庙、钱集和青伊湖农场7家医院最差。结论 民营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质量总体水平较高,但综合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沭阳县民营乡镇卫生院分档均衡,需重点关注档次较低的民营乡镇卫生院以缩小差距。

关键词:民营,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戈文鲁,易琳琳.我国民营医院发展的现实困境及政策建议[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1,4(3):66-70.

[2]曹荣桂.推动我国民营医疗事业走上健康有序发展轨道[C].北京:2002.

[3]吴革峰.建立“公有民营”机制促进乡镇卫生院发展[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1,15(9):31-32.

[4]万锡福,任彦孔.历史性的跨越—江苏省沭阳县乡镇卫生院产权制度改革考察[J].中国卫生经济,2001,20(12):51-52.

上一篇:梦想的童话世界下一篇:工科硕士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