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卫生监督

2024-07-26

基层卫生监督(共12篇)

基层卫生监督 篇1

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团队食品卫生监督员一般由防疫军医兼任。随着军民融合式发展的不断深入和完善,部队社会化保障的力度在逐渐得到加强。为确保食品安全、保证官兵的身心健康,维护部队战斗力的生成,发挥好食品卫生监督员的职能作用非常重要。

1 全程参与食品社会招标

社会招标一般由部队军需部门牵头,多部门及官兵代表参加,食品卫生监督员必须参与进去。在招标议定书或合同协议书中必须体现食品卫生标准和营养要求。在招标现场,首先要核实参标客户身份,查看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个人健康证等有效证件,了解掌握所辖地检疫机构情况。其次对提供的食品样品进行感官性状及微生物检查。第三对入围客户及供应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对中标客户发放部队卫生许可证和健康证等。

2 进行市场调查和流行病学侦察

对入围客户的食品来源、生产场地、加工制作程序、包装输送、卫生检疫等环节要亲临现场进行检查和调查。重点查看生产环境是否清洁卫生、"四害"防治措施是否健全、有毒有害物品是否保持一定距离、免疫程序是否正规、登记是否详实、专用工具、专用消毒设备和专用冷藏设备是否配套,洗涤剂、消毒剂、添加剂等是否符合卫生标准,包装材料是否符合卫生要求、工作人员卫生状况如何、运输工具是否达到清洁卫生要求等。同时检查动物宰杀前的检查结果及宰杀后的检疫情况,了解掌握本区域内动物疫情情况。

3 进行健康知识培训

对中标的客户要集中进行专题辅导授课,一般每月安排1次,重点进行《军队卫生监督规定》、《食品安全法》、《军队食品卫生条例》等法规及部队管理规定的学习,对常用食品检疫、鉴定方法进行技术辅导。

4 坚持检疫制度

部队的食品供应一般安排在服务中心集中管理和发放,时间安排在周一、周三和周五上午(夏季一般安排在早晨)。团肉食品检验员和监督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按时间、节点进行全程监督检查。首先查看供应食品是否与招标要求一致,有无地方防疫部门出具的检疫证明和胴体上加盖蓝色印章,食品包装是否符合要求,说明书与实物有无出入,有否"三无"产品。利用现有检测设备进行抽样检查,必要时采取全检。对人体危害较大或个别要求高的食品品种,如盐酸克伦特罗(瘦肉精)、亚硝酸盐等进行重点检查,对易腐烂变质的食品,如熟食品或半成品同时进行微生物检查并留样备查。对似不合格食品进行送检并提出严重警告,再次出现类似情况,建议中止合同并扣除质量保证金。

5 加强部队专业人员的培训

大部分卫生监督人员由防疫军医兼任,肉食品检验员由卫生员担任,兽医方面的知识掌握的不系统、不全面,检疫设备操作不熟练,这就要求我们加强责任心,提高自钻能力,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专业培训,前往上级防疫或地方检疫部门进修学习或聘请专业人员进行辅导授课,同时还应加强部队炊管人员,尤其是给养员、配菜员、冷藏保管员进行教育培训,掌握一定的检疫方法和卫生标准,做好食品检疫的后续工作。

6 加强饮食卫生的监督检查

积极配合军需部门或协同团安全检查工作小组,坚持每天的饮食卫生检查,重点检查食品的存放是否科学,生熟食品是否分开存放,配餐流程是否正规,餐具消毒及分餐制度是否落实,熟制品是否得到充分加热或半成品加工制作是否合理等。野外驻训和在外执行任务时,更要明确饮食要求,严禁食用凉拌菜、严禁到地方小摊点就餐或私自购买熟制品等。当然,炊管人员的健康状况和个人卫生,也是检查的重点。

7 认真做好登记和请示报告

按照军队食品卫生检疫标准,每次完成检疫后应认真做好登记工作,便于同食品的查对和比照。定期(一般每周)就食品卫生检疫情况向后勤或团首长报告,发现问题要做到随时报告,并提出改进意见,积极寻求首长的理解和支持。

编辑/贺丽

基层卫生监督 篇2

为进一步完善我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切实加强基层卫生监督体系建设,促进卫生监督工作长效监管机制的建立。于2011年12月16日召开了我区首届卫生监督协管员、信息员培训会。卫生院负责公共卫生工作人员兼任的协管员共2人和15名村卫生监督信息员参加了培训。

培训会由卫生院李波院长主持,县监督中心杨春光助理宣读了《卫生监督协管员职责》《卫生监督信息员职责》《卫生监督协管员、信息员考核办法》,讲解了基层卫生监督信息员工作要点。并明确此次培训的目的及要求,提出卫生监督协管员要加强学习,尽快熟悉工作任务,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认真履职到位,切实作好各项卫生监督协管工作。要求各卫生监督协管员和信息员在工作中要做到六员,一是要做档案员,要详细了解并掌握辖区内所有餐饮、公共场所、医疗卫生、学校及托幼机构等执法相对人的底数,及时填写执法相对人的基本情况资料。二是要做巡查员,每月至少两次对辖区内执法相对人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三是要做报告员,及时掌握辖区内的卫生监督有关情况,特别是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非法行医以及农家宴席

聚餐等问题,及时上报。四是要做引导员,将本职工作进一步延伸,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开展十一项公共卫生服务、计划免疫等工作,引导卫生部门上门服务。五是要做好宣传员,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卫生法律法规和卫生安全常识,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六是要做协管员,认真承担起卫生监督协管工作。

此次培训会内容新颖且切合基层卫生监督工作实际,增长了协管员、信息员的专业知识,提高了他们的工作能力,为进一步做好乡镇餐饮服务、公共卫生、医疗卫生等监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寺前镇醍醐卫生监督协管站

2011.12.17

寺前镇醍醐卫生监督协管站信息员培训通知

各村卫生监督信息员:

为进一步完善我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切实加强基层卫生监督体系建设,促进卫生监督工作长效监管机制的建立,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培训地点:醍醐卫生院会议室

培训时间:2011年12月16日下午15点到18点

培训内容:

1、《卫生监督协管员工作职责》

2、《卫生监督信息员工作职责》

培训人员:寺前镇醍醐区所有卫生监督信息员

寺前镇醍醐监督协管站

基层医疗单位会计监督探讨 篇3

【关键词】基层医疗单位;会计监督;医院体制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医院体制也逐渐呈现出了多元化、经济活动形式多样性的特征,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会计监督缺失成为了基层医疗单位的一个重要问题,监督力度不够导致基层医疗单位会计账目混乱、会计信息虚假、利益分配不均衡等,这些都对基层医疗单位的良好健康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碍,对此,需要不断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强化会计监督职能,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体系和制度,培养高素质的财务人才队伍,加强改革,从而更好地推动医院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一、会计监督

会计的基本职能就是核算和监督,核算工作一般单位都可以做到准备,但是监督职能方面却存在很大的不足,会计监督是事业单位对会计方面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会计监督组成了社会经济监督,通俗的说,会计监督工作可以准确地划分为几个层次,单位内部监督是一种比较基础的监督管理形式,政府相关部门监督以及大众、舆论监督。只有这三个方面的监督作用共同发挥,才能够形成一个有机的监督管理整体,并且相互负责、相互协调,保证单位内部监督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内控和外部监督的共同作用。在监督职能发挥过程中,各种监督主体之间是各司其职的,互相之间不能够相互代替,这也形成了当前我国现有的会计监督体系。事业单位和经济发展关系是比较密切的,这是一个国家实施经济改革和推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切口和力量,也是我国公益事业发展的重要代表。

基层医疗单位会计监督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是为了保护财产完整和财务安全,为社会提供服务顺利性,也是为了更好地提升单位经济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保证,避免发生舞弊浪费情况,保证基层医疗单位会计监督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因此建立完善的、科学的内部会计监督管理制度,是保证每一个事业单位良好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是单位必须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单位内部建立健全的会计监督管理制度,可以保证内部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保证政策的顺利推行和实施,同时也可以实现对财产的良好保护,发现违规行为和错误行为,及时加以纠正和完善,杜绝一切违法行为的发生。另外,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设立也是单位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确保基层医疗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利润增长,提升基层医疗单位的经济管理效率。

二、基层医疗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内外监督脱节

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两者之间必须要相互配合和协调发展,这样才能够保证基层医疗单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内部监督需要在一个外部有利的环境下顺利开展,建立和完善离不开外部监督的辅助职能发挥。但是实际情况中,基层医疗单位因为地理位置比较分散,规模比较小,同时人员较少,因此不能够及时地和上级单位、外部监督之间实施有效的沟通管理,不但会对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带来较大的阻碍,同时也不利于外部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执行,这种内外监督脱节会使得信息失真,工作效率也明显下降,这也是当前基层医疗单位会计监督制度方面存在的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二)监督管理人员监督管理意识淡薄

基层医疗单位工作人员的配备是不健全的,会计人员学术研究能力较低,因此普遍缺乏监督意识单位人员在事项执行过程中,没有对会计监督给予足够重视,这就会使得内部管理变得更加松弛无序,也为一些不法行为埋下了很大的伏笔。出现错误后没有及时加以纠正,容易导致更大的错误和损失产生。因此在加强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管理体系完善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对相应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同时也需要重视对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监督意识不断提升。

(三)内部约束机制不健全

基层医疗单位会计监督约束机制对于基层医疗单位会计工作的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只有确保基层医疗单位会计监督约束机制的有效建立和实施,才可以真正地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贯彻和落实执行的对策,保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执行和正常运作。加强约束管理,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执行相应的管理操作,更好地为实现审计监督职能和管理职能提供保证,不断强化和完善会计监督体系建立。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能够针对存在的法律漏洞,对内部监督规定进行科学调整、逐步完善,尤其是对于一些具体单位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需要正确认识,这也是当前基层医疗单位内部约束机制不健全的一个重要表现方面。

除了上面提到的三方面问题外,仍然存在一些方面的问题,基层医疗单位内部对审计监督和会计监督职能认识不当,经常会将两种监督职能混为一谈,这就导致会计监督职能的重要缺失,因此在基层医疗单位会计监督管理工作开展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三、加强和提升基层医疗单位会计监督管理的优化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部门间监督体系,重视监督管理工作

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不但有上下级财务部门,还会有财务部门和同等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系,单位员工和财务部门之间也都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互相之间都担负着相互核查监督的功效。这些关系的存在就会形成会计监督的基础纽带,也是基层医疗单位会计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给予重视的地方。

作为基层医疗单位的工作人员,需要对单位主要支出项目做到心中有数,能够对单位的财务状况正确了解,对整个单位的财务运行情况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和监督权利。通过利用上下级的监督关系以及群众监督权利,可以对基层医疗单位会计监督工作有效开展,同时也体现基层医疗单位会计监督的必要性,建立完善的、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能够有效督促和指导单位进行有序的检查工作,提升会计工作效率。

(二)控制预算支出,保证经费供给

对预算支出加强严格审批和控制,能够从源头上保证财务预算执行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也能够对后期的会计监督工作指明具体的方向。上一级对预算的批准带有基本的法律性,需要在基层实际支出过程中按照相应的预算标准执行,因此在确保拨款到位的同时,需要做好款项项目和实际用途的确认管理,将款项正确拨出,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推动,在执行具体计划过程中,需要积极参与,加强监督管理。对于使用的经费项目能够做好核准管理工作,尤其是已经使用完成的经费一定要对其数额、项目用途等各个方面情况加以确认和核准,对于已经开工但是没有完工的项目需要后续跟进,对其经费进行有效控制。对应当落实但是却没有完成的工作需要追究其责任,加强预算支出管理,能够根据项目的轻重缓急灵活安排拨款时间,加强额度管理,保证管理工作的高效率开展和执行。

(三)预算外资金管制

预算外资金使用是会计监督项目的一个重点内容,其使用需要严格按照预算执行,科学合理使用单位资金,提升资金利用效率。事业单位的预算外收入以及其他一些经费收入都需要统一纳入到财务部门的记账管理工作中,避免账外和小金库的发生。能够有效控制单位资金运作,确保财务部门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在具体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由于事业单位具有特殊性,可以适当地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做好预算外收入和调度和控制,寻找更加合适的财源。

(四)会计基础工作强化

基层医疗单位会计监督职能是一项非常基础的职能,是保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能力的基本要求,也是为经济节流做好充足准备和必要步骤的一个重要前提。对于会计的基础工作开展需要给予充分的重视,能够确保每一步都到位,保质保量,同时在会计系统控制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可以对整个经济管理制度不断强化和完善。相关的工作人员也能够做好自身财务基础工作,同时加强互相之间的监督管理,对自身的工作要充满使命感,具备丰富的法律知识和工作技巧,能够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水平,不断规范职业道德。

(五)明确基层医疗单位内部监督管理方式

对医院内部的会计监督岗位设置和管理方式,需要科学认识和把握,不断对规范决策程序进行科学认识。建立完善的总账、明细账目对应关系,各个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形成相应的监督管理体系,定期盘查基层医疗单位的财产、库存实物等,做好账实核对。

四、结束语

经济体制不断在改革和完善,基层医疗单位会计监督在应用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不断加强创新和改革,能够明确会计监督工作在整个财务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采用更加科学、系统、便捷的方式去开展工作,不断更新和转变以往的监督模式,从而能够更好地发挥会计监督功效。

参考文献

[1]董云.对基层医疗单位会计监督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32).

[2]张仙伊.对基层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探讨[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9,29(5).

浅谈基层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做法 篇4

1监管基本情况

1.1动物卫生检疫监管成效显著一年以来,累计检疫动物157万头(只),动物产品6.2万t。在基层检疫工作中,按照检疫规程到场到户实施产地检疫、规范检疫出证和检疫行为,做到了检疫率、出证率、票证回收率全部达到100%,动物饲养场产地检疫率和病害肉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实现了中心城区检疫监管的全覆盖。

1.2检疫执法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全区现有申报检疫点六处,共有检疫执法人员28名。其中,整合四个街道办执法力量成立的中心城区畜禽产品卫生安全监管信息化中心配有有检疫执法人员12名,史口镇、龙居镇、牛庄镇、六户镇等4个乡镇各配有2到3名执法人员。不断优化监督执法人员结构,大专以上学历和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均达90%以上。执法队伍的优化与壮大,为下一步检疫监管储备了人才。

2监管工作思路

2.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完善工作机制根据本区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外来动物产品分销等工作计划,设立动物卫生监督大厅、防控监管办公室和执法监督办公室,明确各办公室职责,配备专业人员各负其责,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立健全落实相关责任制度,通过与各检疫监管人员、养殖户、屠宰场等签订责任书,列单子理重点,强化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和目标责任追究制,确保了检疫监管有组织、有落实。

2.2精心组织,突出重点,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落实政府主导的防控工作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构筑了严密的防控责任体系。免疫工作中,严格按照“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要求,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中,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猪瘟等疫病的应免畜禽免疫密度、免疫建档率及免疫标识佩戴率均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92%以上。充分发挥动物防疫组织网络作用,逐级落实疫情报告制度,及时进行疫情分析预警,促进科学防控,全年未发生重大动物疫情。

3严格监管,专项整治,保障人民群众消费安全

3.1认真组织开展生鲜乳检验检测计划2015年共抽检生鲜乳样品370份。认真配合省、市局完成监督抽查任务和例行抽检任务,鸡蛋、鸡肉及猪牛羊肉兽药残留检测共168份次。

3.2加强养殖、屠宰场区的巡查监管做好宰前检疫和宰后检验,按要求实施“瘦肉精”同步检疫。督促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及养殖档案,出栏时严格实施产地检疫。

3.3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做好规模养猪场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共计无害化处理病死猪6311头。

4依托科技,创新模式,提升信息化水平

充分发挥科技对畜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畜产品安全监管信息化水平。(1)投资近400万元建成中心城区畜产品安全信息化监管平台,为畜禽及产品运输车辆安装上GPS卫星定位系统,对所采购畜禽实行集中报检、消毒检疫、登记备案、台账管理,实现产品安全溯源。(2)延伸科技触角,拓宽支撑平台,聘请上海铭农科技信息公司技术人员开发设计一个囊括畜牧生产、防疫监控、市场流通等各环节的畜牧生产信息化管理综合性软件,通过把畜禽存栏、防疫、出栏,外来动物引进、流通,畜禽产品检疫监管等各方面基础信息分门别类汇总到信息中心,初步实现对动物及动物产品进行全程监管和可追溯管理,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现代化管理水平。

5注重培训,强化督导,加大监管执法力度

基层卫生工作总结 篇5

一、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项目建设完成情况。

1、目标: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区工程(一期)完成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并开工建设。

完成情况:市第一人民医院在经济开发区征地340亩,目前项目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完成投资2000万元。

2、目标:市第二人民医院建设完成全科医生培养基地建设1层,职工及专家楼完成15层,门诊住院综合楼、儿童医院完成平场。

完成情况:市第二人民医院职工专家住宿楼预计年底前完成15层;全科医生培养基地项目12月开工建设;门诊住院综合楼正在办理土地和拆迁;儿童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正在进行拆迁工作。

3、目标:市中医院二期工程主体施工,完成2楼及以下主体工程。

完成情况:市中医院新区医院二期工程已于8月30日开工,预计年底完成2楼以下主体工程。

4、目标:完成XX区人民医院和XX县精神病医院建设。

完成情况:XX区人民医院和XX县精神病医院建设,已于9月底前完工。其中XX县精神病医院已完工并投入使用。

5、目标:完成疾控中心1个,新建急救中心2个。

完成情况:XX区疾控中心已完工;XX区急救中心已完工;XX县急救中心已完工并投入使用。

(二)民生工程指标完成情况。

1、目标:下派内地医务人员对口支援80人次。

完成情况:1—10月,下派内地医务人员对口支援242人次,完成率302%。

2、目标:开展粮油、果蔬、肉类、乳制品等大宗食品全产业链重点监管监测:抽检样品1497个,快速检测品样本59400头份。

完成情况:抽检样品1390个,完成率93%;快速检测品样本57142头份,完成率96%。按进度年底前全面完成。

3、风险监测酿酒、肉制品等样品580个。

完成情况:风险监测酿酒、肉制品等样品756个,完成率130%。

4、目标:对参加新农合制度3年内未看病体检的55岁以上农村居民免费进行体检。

完成情况:已体检35674人。

5、目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7%。

完成情况:全市新农合参合农民320.53万人,参合率99.83%,完成率102.9%。

6、目标:参合农民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60%。

完成情况:1-10月,全市参合病人住院实际补偿比为62.22%,完成率103.7%。

7、目标: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92%。

完成情况: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95.2%,完成率103.48%。

8、目标:高血压患者管理率32.4%;糖尿病患者管理率21.4%。

完成情况:高血压患者管理率34.6%,完成率106.79%;糖尿病患者管理率24.9%,完成率116.36%。

9、目标:派遣三级医院医师支援县级医院198人;派遣二级医院医师支援乡镇卫生院46人;选派县级医院医师到三级医院进修培训32人。

完成情况:1—10月,派遣三级医院医师支援县级医院226人,完成率114%;派遣二级医院医师支援乡镇卫生院117人,完成率254%;选派县级医院医师到三级医院进修培训83人,完成率259%。

10、目标: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覆盖率达100%。

完成情况:10月1日起,全市10家县级公立医院全部实施了取消药品加成工作,覆盖率达100%。

11、目标:实施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30个。

完成情况:目前已完成25个,预计年底前全面完成。

12、目标:免费对农村妇女进行“两癌”筛查7.56万名。

完成情况:对全市75600名农村妇女进行了“两癌”筛查,完成率100%。

13、目标: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9%。

完成情况: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9.95%,完成率100.96%。

14、目标: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1.84万户。

完成情况:完成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1.84万户,完成率100%。

15、目标:实施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30个。

完成情况:目前已完成25个,预计年底前全面完成。

(三)其他目标完成情况。

1、目标: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280/10万以内。

完成情况:1—10月,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174.84/10万,较去年同期下降13.69%。

2、目标:乙肝、卡介苗、脊灰、百白破、麻风疫苗接种率达到95%。

完成情况:1—10月,五苗接种率均在99%以上。

3、目标:全年完成无偿献血2.53万人/份。

完成情况:1—10月,完成无偿献血3.04万人/份,完成全年目标的120%。

4、目标:做好申报国家卫生城市的各项工作。

完成情况:认真制定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一手抓创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农贸市场、环卫基础设施、背街小巷维修改造和旧城改造,一手抓城市日常监管,通过暗访督查有力推动各项创卫工作的开展,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有序推进各项创卫工作。10月23日,省爱卫办专家组对内江病媒生物防制达标进行了单项考核,鼠、蚊、蝇密度均控制在国家标准范围内,考核合格。

5、目标: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村卫生室全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行零差率销售;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全面落实国家补偿政策;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至少在一个县开展县级公立医院取消“以药补医”工作。

完成情况: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100%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100%上网采购基本药物(村卫生室由乡镇卫生院统一上网代购基本药物);继续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全面落实国家补偿政策;10月1日起,全市10家县级公立医院全部实施了取消药品加成工作,覆盖率达 100%。

6、目标:签约投资总额5000万元以上项目1个,协议投资资金0.5亿元,包装项目1个。

完成情况:已签约项目1个,协议投资资金0.51亿元,完成率100%;已完成包装项目2个,完成率200%。

7、目标:全年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完成情况:全市卫生系统全年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完成率100%。

二、主要工作成效

(一)卫生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医疗资源分布更趋合理。

一是中央卫生建设项目进展顺利。截止10月,已完成以来的项目173个,完成投资1.8641亿元(其中:中央投资1.4197亿元,地方配套4444万元)。其中:XX区人民医院和XX县精神病医院建设,提前3个月完工;XX区疾控中心已完工、XX区急救中心和XX县急救中心提前4个月完工。目前30个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已完成25个,其余项目正在建设之中,预计年底前能全部完工。

二是自筹资金建设项目有力推进。 20以来,我市医疗卫生机构自筹资金建设项目7个,总投资 10.5258万元。目前,已完工项目3个,完成投资5808万元。在建项目4个,总投资9.945亿万元。其中:市第一人民医院在经济开发区征地340 亩,总投资3.4亿元新区医院一期工程,目前前期工作已基本完结,完成投资2000万元;市第二人民医院职工专家住宿楼,总投资1.1亿元,预计年底前完成职工专家楼15层;总投资2990万元全科医生培养基地项目12月开工建设;总投资3.16亿元的门诊住院综合楼正在办理土地和拆迁;总投资8920万元儿童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正在进行拆迁工作,年底前完成平场;总投资2.285亿元市中医院新区医院二期工程建设项目,目前正进行地下室土石方工程,预计年底完成2楼以下主体工程,完成投资3000万元。市中医院将继续征地85亩,规划三期项目建设,届时市中医院新征用地面积将达到180亩。

三是项目储备工作成效显著。今年8月,我局会同市发改委储备了20-的卫生建设项目1226个(其中村卫生室1144个),确定了一批符合城乡卫生体系建设的项目上报省发改委和卫生厅。截止目前,我市争取到今年中央投资卫生项目82个,争取中央投资1.01亿元,争取项目资金额全省排名第四,仅次于成都、绵阳和雅安,其中市级儿童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项目4300万元,是我市历年来争取中央项目资金最大的项目。

四是外国政府贷款工作取得突破。今年我市成功争取到外国政府贷款8540万美元,其中:市一院2000万欧元德国促进贷款;市二院3500万欧元德国促进贷款;市中医院1500万美元以色列政府贷款。项目资金用于医疗机构引进先进医疗设备和弥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填补了XX市医疗卫生项目建设领域利用外国政府贷款的空白。通过大力推进项目建设,我市医疗卫生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总量进一步增大,现有床位17874张,比新增床位721张,每千人口床位达4.19张,比20增加0.17张。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医疗资源分布更趋合理。

(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群众受益程度进一步提高。

1、新农合制度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一是全面执行了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协议管理制度。由各县区新农合经办机构与市内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签订医疗服务协议,明确医疗费用相关控制指标、定点医疗机构的违约责任和处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行为,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实现了市级定点医疗机构出院即时结报,简化了报销流程,为参合农民及时得到住院补偿提供了方便。二是综合考虑不同级别医院住院人次、费用增长等因素,开展了总额付费为主的支付方式改革。三是开展了20种重大疾病保障工作,力争定点医疗机构救治的这部分重大疾病患者的实际补偿比达到70%。四是出台了《XX市新农合大病保险实施方案(试行)》,目前正在实施新农合大病保险招标采购工作。五是对参加新农合制度3年内未看病体检的55岁以上农村居民免费进行体检共40122人。2013 年全市参合农民达320.53万人,参合率99.83%,参合病人住院实际补偿比达62.22%,较2012年提高6.12个百分点。

2、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取得新突破。按照全省统一部署,10月1日起,全市10家县级公立医院全部实施了取消药品加成工作。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后减少的收入,我市按照《四川省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经费补偿办法》,一是认真落实各级财政补助政策;二是及时对部分医疗服务价格进行了调整,共调整了三大项11小项医疗服务收费标准,上调费用全部纳入医保统筹基金支付,其中门(急)诊诊查费调增的6元全额报销,不增加患者负担。经初步测算,我市10家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每年让利患者4500万元。真正让群众享受到了改革的实惠。

(三)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取得新成效,人民群众健康得到有力保障。

一是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绩。艾滋病、结核病、乙肝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进一步加强。制定印发了《XX市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大了艾滋病防治工作经费投入,2013年市级财政在2012年80万元的基础上,增加到了180元。二是传染病发病率实现稳中有降。 1-10月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为174.84/10万,较去年同期下降13.69%;五苗接种率均在99%以上,建立起了预防疾病的免疫屏障。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数目位居全省第二。传染病准确报告率达到100%。全年无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三是创建工作取得新成绩。今年我局加大了对疾控机构等级达标、免疫规划示范区、应急示范区、结核防控示范区、艾滋病防控示范区、慢性病防控示范区、aaa级预防接种门诊等创建工作。XX区成功创建省级慢病示范区,标志着我市慢性病防控工作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XX县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应急综合示XX县。四是卫生应急工作上新台阶。今年,建立起了全市卫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平台,调整充实了涵盖24个专业、共50人的市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和300余人的卫生应急救援队伍,并开展应急演练和培训,大力提高卫生应急队员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圆满完成了“4.20”芦山抗震救灾工作和成功应对了甲型h7n9禽流感疫情。

(四)医疗质量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1、医疗质量管理上新台阶。一是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修订下发《XX市医疗质量控制分中心管理办法》,明确质控分中心及其挂靠单位的工作职责,强化质控分中心全行业管理职能。今年在已有16个医疗质控分中心的基础上,新成立了7个医疗质控分中心。二是创新医疗质量控制检查模式。让质控分中心挂靠单位的质控办参与其中,协同各质控分中心加强对各医疗机构的督导。今年3月、6月、9月分别组织医疗质控分中心专家对全市20余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开展了质量管理专项检查。三是落实考核通报制度。将检查结果及各医疗机构排名情况每季度进行通报,对存在的问题责令医疗机构进行整改,并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全市医疗质控管理逐步规范化,医疗质量得到稳步提升。

2、重点学(专)科建设取得新成绩。为提高我市医疗卫生科技水平,今年我市在建成的20个市级重点学(专)科的基础上,启动了新一轮市级重点专科评选,组织专家对各医疗机构申报的16个市级重点学(专)科进行了现场评审。今年,XX县中医医院骨伤科被评为四川省重点中医专科;市中医医院妇产科、皮肤科通过市级重点专科验收,并成为省级重点中医专科项目建设单位;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通过四川省重点专科立项评审。目前,我市建成和在建的西医类省级重点专科8个;中医类国家级重点专科1个,“十二五”重点专科培育项目1个(已被评为省级重点专科),省级重点专科7个。

3、优质护理服务进一步深化。今年,我市继续深入推进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目前,所有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均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其中,市一院、市二院、市中医医院、XX县、XX县、XX县人民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覆盖率达100%。XX市中医医院杨梅荣获“全国中医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称号。

4、中医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今年,我市以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为抓手,全面加强了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一是签订目标承诺书。年初分管副市长与各县(区)分管副县(区)长签订了2013年至 目标承诺书,县(区)政府与县(区)相关部门、县卫生局与各医疗单位分别签订了目标承诺书,落实相关责任人,层层分解任务。二是推进标准化中医科室建设。继续推进乡镇卫生院开展标准化中医科室建设,今年共对各县(区)申报的21个乡镇卫生院标准化中医科建设进行了检查验收。目前,全市111个乡镇卫生院、1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室设置率达100%。三是提升中医人才队伍素质。各县(区)以县中医医院远程教育系统为平台,组织辖区内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医药人员进行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并利用中央补助培训项目对村卫生室中医药人员进行集中培训。目前,全市共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讲座10余次,远程集中培训学习7天,培训村卫生室人员782人。

(五)卫生监督工作有力推进,食品安全进一步巩固。

1、卫生监督工作有力推进。积极推行卫生监督网格化管理监管模式,全面开展公共卫生领域和医疗服务市场监督工作。全面落实县级卫生监督机构片区派驻制度和推行协管员制度,提高基层卫生监督覆盖率。目前全市已设置覆盖111个乡镇的42各卫生监督派驻机构,派出监督员58名,设置协管员368人。所有住宿场所、沐浴场所、游泳场所和美容美发场所100%实施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受理举报投诉案件66件,查处66件,查处率100%。;查处案件494件,罚款及没收违法所得金额377038元。

基层卫生监督 篇6

关键词:党内监督;基层党组织监督;党员监督

一、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在党内监督中的职责

黨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基层党组织是每个党员组织关系、工作、生活的基本单位,能够对党员进行最直接、最密切的监督。只有基层党组织的监督抓严抓实抓细了,党员、干部才能感到身边有一把戒尺。《条例》第三十五条明确规定了基层党组织的三项监督职责,为基层党组织履行监督职责提供了基本遵循。

第一,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监督党员切实履行义务,保障党员权利不受侵犯。

一是要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使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以及党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各种方式都有实质内容,让组织生活富有战斗性和锋芒。把召开高质量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作为关键举措,遇到重要问题或者普遍性问题应当及时召开。对于无故不参加组织生活6个月以上的党员,要作自动脱党处理。

二是要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大胆使用、经常使用、能够用好,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使之成为党内生活的常态,成为每个党员干部的必修课教育,教育党员、干部坚持“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打消自我批评怕丢面子、批评上级怕穿小鞋,批评同级怕伤和气,批评下级怕丢选票等顾虑,既深刻剖析和检查自己,又开展诚恳的相互批评。

三是要强化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使全体党员牢记党员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切实保障党员权利不受侵犯。同时,监督其切实履行其义务,敢于担当,对党负责,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监督义务的党员,要严肃追究党纪责任。

第二,了解党员、群众对党的工作和党的领导干部的批评和意见,定期向上级党组织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要认真执行下级党组织向上级党组织报告制度,经常了解党组织开展工作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全面掌握党的领导干部的思想、工作、作风和生活状况,定期如实向上级党组织反映,结合实际提出相应意见和建议。

第三,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发现党员、干部违反纪律问题及时教育或者处理,问题严重的应当向上级党组织报告。党要管党,就要靠严明的纪律。党章第三十一条规定了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其中就包括“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基层党组织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以党纪为根本准绳,切实加强日常管理监督,把纪律挺在前面,把对党员、干部的管理监督从标准上严格起来,对党员、干部身上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抓早抓小,及时咬耳扯袖,进行批评教育或者组织处理,防止小病拖成大病,对于问题严重的要向上级党组织报告,依纪依规追究纪律责任。

二、充分发挥党员的民主监督作用

党员是党的肌体细胞,党员民主监督是党内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挥党内民主、健全党内政治生活的有效途径。党章第四条对党员的监督权利作出了明确规定,“在党的会议上有根据地批评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向党负责地揭发、检举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违法乱纪的事实,要求处分违法乱纪的党员”。同时党章又规定了各级领导干部接受监督的义务,第八条规定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要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党内不允许有任何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接受党内外群众监督的特殊党员”;第三十四条第五项规定,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地接受党和群众的批评和监督”。《条例》第三十六条对党员开展党内监督的内容、方式和途径等作出明确规定,是对党章规定的细化和具体化,有利于广大党员更好地履行监督义务,更好地维护其监督权利。

第一,加强对党的领导干部的民主监督,及时向党组织反映群众和意见和诉求。党的领导干部是我们党执政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管理者,手中的权利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受到党和人民的监督。要充分发挥党员对党的领导干部的监督作用,通过多种方式对领导干部的思想、工作、作风、生活状况进行监督,及时发现领导干部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把党的领导干部置于广大党员的有效监督之下。

第二,在党的会议上有根据地批评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揭露和纠正工作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党员要积极参加党组织开展的评议领导干部活动,勇于触及矛盾问题、指出缺点错误,对错误言行敢于较真、敢于斗争。党员民主评议领导干部,是我们党发扬党内民主、强化党内监督的宝贵经验。要引导党员珍惜自己的民主权利,本着对党负责、对党和人民事业负责、对领导干部负责的态度,摒弃私心杂念,正确履职尽责,全面、公正、客观地对领导干部的工作进行评议。

基层卫生监督 篇7

1 基层卫生监督机构面临的问题

1.1 人员少、经费缺, 难以突破制约卫生监督机构发展的瓶颈

卫生监督体制目前存在着一些问题, 由于相关配套政策不完善、保障措施不落实, 部分地区无办公用房、无技术装备、无足够人员的“三无问题”突出, 一些地区不仅无卫生监督专项经费, 甚至现有的人头经费也是捉襟见肘, 致使基层卫生监督机构首要考虑的只能是为生存而战, 事业发展举步维艰。同时, 基层卫生监督机构普遍存在编制不足问题, 往往一名监督员分管上百个甚至几百个从业单位, 造成“小马拉大车”局面, 以致发证后日常监督频次少、执法力度小, 许多监管行为流于形式, 直接导致了当地公共卫生事件不断突发, 甚至在个别地方违反卫生法律法规行为的泛滥。

1.2“不作为”、“滥作为”时有发生, 难以避免监管环节出现盲区

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管理念出现偏差必然导致依法行政的不到位。 (1) “不作为”, 突出表现在多部门相互交叉的监管领域, 尤其是社会难点问题的治理。如无证照经营的黑餐馆、黑加工户等, 一些卫生监督机构或消极推诿, 或在治理过程中走过场, 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 也难以得到社会和民众的认可; (2) “滥作为”, 为了人情, 违规发放卫生许可证;为了利益, 没有执法依据、执法权限照样执行;为了简便, 在执法过程中不注重程序, 给工作造成被动局面。

2 对策

2.1 正确分析和看待面临的矛盾与问题, 紧抓机遇求发展

随着社会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经济结构调整加速, 城乡、地区发展不平衡等矛盾日益突出, 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与面临的困难和风险并存, 卫生监督领域所暴露出的矛盾和问题是在这样一个大的社会背景下客观产物, 同样要经受机遇和挑战的双重考验。 (1) 公共卫生事件尤其是食品卫生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假冒伪劣健康相关产品频频曝光, 将卫生监督机构推到了为社会和群众瞩目的位置, 卫生监督机构在履行职责的同时, 其社会地位也在不断提高; (2) 监管软弱也不同程度地造成了公众对相关职能部门的信任危机, 而质监等职能部门同样在不断加大监管的力度, 在社会影响力等诸多方面与卫生监督机构形成竞争格局。因此卫生监督机构必须下决心革除旧体制中的病疾, 经受改革的阵痛, 理性地去分析、反思, 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抓住机遇, 解决问题, 切实发挥出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职能作用, 取信于民,

2.2 树立正确的行政监管理念, 摆正监督、执法与服务的关系

要扭转卫生监督机构“秀才执法”的局面, 必须强化“行政作为”与“执法办案”的意识和能力。强化“执法办案”的意识必须建立在依法行政的基础上, 更不能忽略服务的要素。执法和服务是依法行政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既要严格执法, 对发现的违法行为予以严肃处理的同时, 必须将服务意识贯穿于执法行为中, 对被监督对象产生的问题认真查找原因, 坚持“帮助、扶植、指导”的原则, 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使其不断提高自觉遵法、守法意识和行为自身卫生管理水平。

2.3 善于创新工作机制, 以制度弥补体制不足

卫生监督体制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 作为基层卫生监督机构, 应当敢于打破常规的思路, 探索切合自身实际的新思路、新方法来解决原有的疑难问题。如针对农村卫生监督薄弱的现状, 开展交叉执法, 上级机构带队督查等, 形成科学有效的互补, 避免出现执法的真空地带。在这个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 卫生监督机构更应当以创新谋发展, 用群众满意不满意, 拥护不拥护, 支持不支持, 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 在新形势下担负起历史赋予的新使命。

2.4 强化内涵建设, 打造一流卫生监督队伍

卫生监督机构秉承众多的社会性事物, 只有过硬的卫生监督队伍才能保证其职能的良好发挥。 (1) 建立完善的人才管理体系。卫生监督执法的业务性和技术性决定了卫生监督员不但应熟知相关法律及卫生学知识, 还应具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广泛知识和较高的道德水准。这就要求卫生监督机构必须制定新任卫生监督人员的准入标准, 现有人员自学成才的政策, 并尽可能多地开展培训、讨论、讲座、岗位练兵、进修等继续教育活动, 以丰富知识、增强思维与判断、分析与综合能力, 提高卫生监督人员行政执法水平; (2) 将行风建设在内部管理的运行中落到实处。努力增强卫生监督人员的道德修养,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权力观, 将忠于职守、廉洁奉公、爱岗敬业、文明执法等优良作风贯穿于日常工作中。在此基础上, 加强卫生监督机构的文化建设, 借鉴现代企业文化人本管理的思想, 培育有自身特色的“学习型、配合型、创新型、服务型“单位精神, 在社会上通过每一名监督员优良素质的展现, 塑造卫生监督机构的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1]吴宏祥, 严军.基层卫生监督机构面临的问题、成因和对策[J].中国卫生法制, 2006 (2) :104~106.

[2]向时云.石柱县卫生监督体制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新西部 (下半月) , 2007 (1) :117~119.

[3]高镕, 徐晓庆, 曾亚敏.当前公共卫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考[J].宜春医专学报, 2001 (2) :104~108.

基层卫生监督 篇8

1 做法

2012年, 泰州市卫生局经过调研, 规划在所辖三市三区建29家卫生监督分所, 要求各分所全面开展农村卫生监督服务工作。一年来, 各地通过不懈的努力, 目前有三市二区挂牌成立了卫生监督分所, 共22家, 建有分所的乡镇卫生监督工作实现了全覆盖, 从业人员行业准入、医疗服务行为等得到规范, 严厉打击了农村各种卫生违法行为, 分所建设的成效显著。

为规范推进卫生监督分所建设, 结合2012年实践的经验, 泰州市卫生局于2013年4月在全省率先出台《卫生监督分所建设达标评估标准》, 对机构设置、人员管理、经费保障、设备装备及信息化建设等六个方面提出具体化要求, 以此作为乡镇分所建设的标杆。通过强化基层协管人员的上岗技能、阶段性指导与督查等方法, 推动乡镇分所建设的程序化和规范化进程, 实现建成分所的实际运行效果。

2 取得的成效

2.1 建立了新型卫生监督管理体系

新成立的卫生监督分所, 负责人由市卫生监督所下派人员担任, 卫生监督人员均持有卫生监督证, 人数不少于4名, 负责辖区内公共场所、集中供水单位、学校卫生等监督管理和监管单位哨点监测等, 从而实现了以最小的人员投入达到最大的监督效能, 建立了以卫生监督所为核心, 卫生监督分所为触角向外辐射的立体监督网络。

2.2 实现经费、设施和办公用品用具配备全到位

分所的开办经费与年度运转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同时将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经费10%用于卫生监督分所工作考核和机构发展。分所办公用房有由当地政府或和卫生院提供, 分所办公用房总面积均达到150平方米。每个所均配备了公共卫生监督现场快速检测仪、执法取证工具数码照像机1部和电动车2辆。

2.3 实现了属地管理、依法履职全覆盖

农村生监督工作得到了加强[1]。按1~2个乡建立卫生监督分所, 依靠镇政府或卫生院, 实施属地管理原则, 建立健全地区基本档案, 及时掌握发展动态, 依法、依职实施卫生行政许可、开展经常性卫生监督检查、依法查处适用简易程序处罚的违法行为、配合市卫生监督所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处置工作和相关宣传和培训工作。

3 存在问题

3.1 业务水平和综合执法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卫生监督分所的卫生监督人员, 虽然相关人员取得卫生监督员证, 但踏上综合执法岗位的时间不长, 因此业务水平尚需进一步提高[2]。同时建所后, 执法模式向综合执法转变, 监督员也由熟悉一种法律向全面掌握多种公共卫生法律法规转变, 虽经多次培训, 但仍有部分人员无法熟练掌握各种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 工作中不能熟练运用, 工作起来常常感到力不从心, 无从下手。

3.2 卫生监督分所与所之间配合缺乏默契

由于卫生监督分所是我所新时期为健全农村卫生监督网络覆盖, 实行关口前移、重心下移一项新举措。监督分所一直拓展业务范围, 难免会导致目前各分所与所之间职责交叉、工作衔接不顺畅、上级对口科室多、相互之间配合缺乏默契的状况。

3.3 监督分所人员少, 管辖范围相对过大, 临时工作多, 难以完成成立监督分所的最初目标

成立监督分所, 使执法重心和职责下移, 建立立体卫生监督网络, 扩大监督覆盖面, 提高监督质量, 进而使地区卫生水平得到根本提高是监督分所成立目的和发展目标。目前存在人员相对较少, 管理范围相对过大, 导致管理不能深入细致。更无暇顾及监督分所整体发展, 阻碍了建立完善立体监督网络的进程。如某县去年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中污染应急处理和报告制度配备率仅为10.53%, 监督力量薄弱是主要原因[3]。

3.4 卫生监督分所建设经费政府投入不足, 严重制约着分所进一步的发展[4]

建立卫生监督分所政府已投入大量的资金, 但每年的人均办公经费投入, 按照分所建设标准还有很大差距, 办公、信息化设备需要更新, 现场快速检测和防护设备需要添置和完善等, 还有分所人员考核绩效奖金等都需要有经费保障。

4 对策与建议

4.1 加强学习, 提高综合执法素质

提高执法队伍的综合素质是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5,6], 分所建设也不例外。为此, 要采取多种方式有针对性的开展业务培训, 培训重点应放在注重培养监督员综合运用法律法规的能力, 提高办案技巧和文书制作水平上, 寓教于乐, 鼓励监督员在执法时要以高标准要求自己, 提升监督员综合执法水平。

4.2 部门联动, 提高分所工作成效

根据工商、税务、城管监察等行政部门在以乡镇为单位的地区内开展有效管理的成功经验都充分表明, 以社区、乡镇以单位建立卫生监督分所, 这样不仅管辖范围相对集中, 每个人管理户数减少, 管理更细致深入, 监管力度会有明显提高;同时可以更充分的在社区内与多个行政管理部门开展协作, 实现对该地区实施有效管理, 使地区卫生水平发生根本性改善[7]。

4.3 明确职责, 提高分所管理水平

乡镇分所制度建设至关重要[8], 要强化制度建设, 明确分所职责, 做到层层监督, 层层负责, 把工作指标量化。有研究表明, 绩效考核能够发现机构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形成良性循环[9], 所以制定公平可行的考核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定期考核, 及时奖惩, 使全所上下形成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互相协调、互相制约的科学管理机制, 使责权利做到实际意义的统一。

4.4 保障经费, 缓解分所运行压力

经费问题往往是阻碍乡镇分所建设的瓶颈, 这个问题解决不好, 分所建设将功亏一篑。笔者建议, 经费实行三项合一, 即政府拨款、医院倾斜、有偿服务相结合, 由政府财政每年下拨一定的经费, 加上监督分所隶属于乡镇医院, 由医院提供分所日常的办公经费开支, 同时分所人员开展对有偿的卫生知识培训和健康体检等。通过三方努力, 从而解决经费紧张问题。

总之, 卫生监督分所是卫生监督所派出机构, 应加强协调配合, 共同努力, 形成合力, 全面促进全所监督执法水平的提高, 使监督执法重心和职能下移取得应有成效。

参考文献

[1]王卫国, 陆惠清.卫生监督分所的设置及其运行模式探讨[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4, 20 (1) :86-87.

[2]陈网山.邗江区镇卫生监督分所建设调查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9, 23 (4) :7-8.

[3]张冬梅, 刘海荣, 王华伟, 等.某县农村集中式供水卫生监督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0, 30 (7) :573-575.

[4]温响.深圳市龙岗区镇级卫生监督体制改革探讨与启示[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3, 19 (3) :193-194.

[5]孙正太.泰州市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做法与体会[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 2010, 17 (3) :289-294.

[6]朱霞惠, 孙正太, 陈东周, 等.2007年泰州市卫生监督机构执法人员执法状况调查[J].预防医学论坛, 2008, 14 (10) :888-889.

[7]谭德平, 张玉润, 林矛, 等.广东省乡镇卫生监督机构模式探讨[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 2009, 16 (6) :594-597.

[8]钱荣法.乡镇卫生监督分所规范化建设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9, 29 (6) :451-452.

基层卫生监督 篇9

1 问题

1.1 私屠滥宰现象未能得到有效控制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生猪屠宰管理条例》有关规定, 各地相继建立了以生猪为主的定点屠宰场, 但仍有一些地区生猪定点屠宰工作开展不平衡、不彻底, 造成检疫时间不固定, 肉品来源不清楚, 检疫程序不规范, 上市肉品以市场补检为主, 官方兽医只能以眼观为主, 只要是“看得过眼的”就算合格, 最后的程序就是收费, 这就形成了“不检疫只收费”, 给其留下“坑农害民”的违法空间。私屠滥宰现象的形成, 使屠户有机可乘、有空可钻, 黑窝点屠宰的、不正规渠道的、不健康肉品等堂而皇之上市销售, 还有的屠户在定点场所上宰杀1头猪, 再将在家中宰杀的猪肉 (病死猪肉) 掺在一起销售, 以带检疫验讫印章的肉做幌子, 蒙骗消费者, 逃避检查, 从而成为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的主要因素之一。

1.2 逃检漏检抗检现象还比较严重

个别屠户为逃避检疫, 将未经过定点屠宰的不健康的、有害的、老母猪肉等, 偷偷模模, 以黑夜为掩护, 直接送到餐馆、学校、集体食堂等肉品消费大户。或者是检一藏一, 把未经检疫的分割成小块, 用摩托车后箱、三轮车夹层等手段带上市场销售。产地检疫是动物检疫的重要环节, 也是逃检抗检的主要环节, 产地检疫率还比较低, 主要是个别养殖户不申报检疫, 运输户能逃就逃, 不能逃就“协商”, “协商”不成就采取恶劣手段, 公开抗检抗法, 谩骂殴打官方兽医等现象时有发生, 每年全国都要发生逃检抗检与官方兽医产生冲突和暴力行为, 甚至造成伤亡事件, 给官方兽医造成生命安全隐患, 严重地影响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

1.3 经营加工病死畜禽窝点屡禁不止

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 部分地区活跃着一小撮收购病死畜禽的“游民”, 大多数骑着自行车、摩托车, 或以收购废品为幌子开着三轮车, 收购病死畜禽, 然后拉到其居住地, 将其剥皮, 抛去内脏, 肉尸加工成为肉片、肉丝、肉馅等, 直接送到肉饺、肉包、小吃馆、集体食堂等, 一是由于病死畜禽肉尸加工后, 凭外观很难鉴别, 容易逃脱执法人员检查;二是收购、屠宰、销售等环节都是处于暗箱操作, 只要养殖场户有死畜禽, 就和收购户联系, 肉品用户贪图便宜需要时, 就和这些收购户联系, 这些养殖场户、死畜禽收购户、肉品用户, 已经形成很默契的网络关系, 甚至暗地印发明片, 这种行为给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1.4 社会对动物卫生监督工作认识不足

首先是养殖场户对《动物防疫法》等有关规定, 置之不理, 贪图小利, 不是对病死的畜禽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而是将病死的畜禽予以出售, 这样不仅容易造成动物疫情传播, 而且可以危害人体健康;二是群众肉品安全意识淡簿, 部分消费者贪图便宜, 认为病死肉吃不死人, 只要煮熟就行, 给病害肉留下了销售空间;三是个别养殖户对申报检疫制度不执行, 公开阻碍检疫, 致使畜禽疫病越来越多, 疫病防控越来越难;四是个别群众对动物卫生监督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 当执法人员正在例行公务, 没收病害畜禽及其产品时, 不是站在执法人员一边, 支持执法工作, 而是公然起哄, 干扰阻挠执法工作, 使违法者逍遥法外, 逃脱法律制裁。

1.5 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手段落后

虽然《动物防疫法》颁布实施十余年来, 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设施设备得到了改善, 但与当前的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需要, 还很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地检疫工作量大, 分布广, 仍然停留在外观检查, 特别是种用乳用动物调运检疫, 绝大多数由于缺少必要的设备, 不能开展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给引种带来疫病埋下了隐患;二是屠宰检疫依然是依靠“两只眼一把刀”, 应该开展的实验室检查基本不开展, 应该检出的疫病也就检不出了, 出场的肉品质量就难于达到保证;三是对市场上销售的分割肉或加工后的生肉, 缺乏快捷的检查手段和检验设备, 更缺少必要的检验经费, 市场上销售的不合格肉品就很容易逃脱检查;四是缺少执法车辆、照像机、摄像机、录音机等执法工具和必要的执法经费, 缺少一套严格的机制保障, 让官方兽医放心、大胆、一心一意地依法执法、依法行政、依法治牧, 造成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取证难、办案难、执法难, 对各类违法行为查处不力、打击不力, 严重影响了官方兽医的工作积极性。

1.6 官方兽医违法违规现象依然存在

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修订的《动物防疫法》, 把原来的动物检疫员改成为官方兽医, 对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国务院下发的国发【2005】15号文件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在全国贯彻落实的也不平衡, 现行兽医体制没有理顺, 基层畜牧兽医站既负责服务职能, 又兼顾执法职能, 由于缺乏经费, 官方兽医的工资都得不到保障, 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中就会滋生许多违法违规现象, 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把检疫当作“摇钱树”, 搞承包、下任务、定目标, 重收费, 轻检疫, 轻管理, 影响了动物检疫水平的提高;二是为了经济利益, 部分地区的县与县、市与区争地盘、争利益, 甚至打的头破血流, 公堂对薄, 影响了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三是各地检疫收费标准不统一, 以互相降低收费标准为代价, 争取和吸引外地商户逃到本地来开检疫票证, 甚至乡与乡、镇与镇也会出现类似现象;四是官方兽医的工资得不到保障, 个别官方兽医置法律于不顾, 采取只收费不检疫, 收费少开票或不开票, 出检疫票证不足数或不出证, 或者按月按摊位收取屠宰场及经营户的检疫费等手段, 将检疫费装入自己腰包;五是个别单位为了完成经济任务, 聘请社会闲散人员参加市场检查, 加大收费和罚款力度, 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等“三乱”现象时有发生, 败坏了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形象;六是官方兽医参与动物及其产品经营活动, 与经营户相互勾结, 为逃检漏检及经营病害动物及其产品等违法行为开绿灯、作掩护, 提供各种方便, 谋取个人私利。

2 建议

2.1 健全机构设置, 加快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步伐

按照国发【2005】15号文件“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要求, 加快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 建立健全县级兽医行政管理、兽药执法、技术支持体系和基层防疫机构建设。成立畜牧兽医局, 承担辖区内畜牧兽医行政管理职能, 组织实施兽医医改、药政药检工作, 指导和监督动物的防疫和检疫工作, 负责管理全县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工作。可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 对现有的动物防疫、检疫、监督等有关机构及其行政执法职能进行整合, 组建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 负责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工作和其他有关动物防疫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 隶属于畜牧兽医局管理。乡镇畜牧兽医站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 对其职能进行细化, 分离出独立的动物检疫机构, 统一编制, 配备人员, 纳入财政全额预算, 实行县级垂直管理, 充分发挥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在动物防疫中的重要作用。

2.2 增加财政投入, 改善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条件

随着兽医管理体制的逐步理顺, 要加大财政投入, 落实人员工资、办公经费、实验室检验经费和执法经费, 购置必要的动物检疫设施设备, 配备执法车辆、检疫箱、显微镜、照相机、摄像机等专用设备, 把执法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所有检疫费纳入财政管理, 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确保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

2.3 加强队伍建设, 提高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水平

要建立“统一、高效、便捷、服务”的工作机制, 认真落实监督责任制, 开展监督考核评议工作, 建立内部监督机制, 有效杜绝执法人员违法违规违纪现象发生, 同时, 要加快动物检疫员向官方兽医过渡的考试考核发证工作, 尽快与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相衔接, 切实做好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和业务技术培训工作, 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 适应当前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需要, 建成一支业务精良、作风正派、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动物卫生监督执法队伍。

2.4 加大宣传力度, 营造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氛围

要采取多种形式, 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法》《动物防疫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 以近几年来广东、上海“瘦肉精”中毒, 北京鸡蛋“苏丹红”, 三鹿奶粉被“三聚氰胺”污染等事件为例, 宣传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重要性, 增强群众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提高动物饲养、屠宰、隔离、运输、经营以及动物产品生产、经营、加工、储藏、运输等环节从业人员的自律行为, 制作板面、印发传单宣传肉品安全知识和鉴别病害肉、注水肉、含“瘦肉精”肉知识, 要让消费者知道什么是病害肉?什么是“放心肉”, 从而提高消费者自我防范能力, 教育规范生产者操作行为, 增强经营者自律意识, 赢得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拥护, 为全面顺利开展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营造一个良好氛围。

2.5 加大执法力度, 形成齐抓共管良好局面

基层卫生监督 篇10

1 动物卫生监督存在的问题

1.1 动物卫生监督中相关执法人员的素质不高

在进行卫生监督的过程中, 不能进行系统化的执法监督工作。一些执法人员都是出身于兽医, 并没有进行执法管理学习, 造成在监督执法过程中的力度不够。同时监督的主体资格不清也属于存在的问题。动物卫生监督部门负责动物以及动物产品的检疫监督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 很多监督部门在进行监督的过程中没有按照监督的主体进行, 导致这些监督工作中存在一定的违法现象。

1.2 相关监督执法工作人员的工作待遇以及监管力度不高

我国相关规定已经指出, 动物疫病预防监督部门费用都纳入到财政预算中, 但是很多地区的工资待遇是由监督机构自行解决的, 基层监督执法人员的工资待遇很低, 导致了监督的过程中出现收费等现象。同时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中涉及到投入品的生产以及使用等, 监督的内容很广, 监督面也很广, 但是监管机构的人数很少, 造成监管力度不强。

1.3 动物卫生监督的执法成本高, 很多违法行为很难查处

主要表现在出现病害的动物没有进行无害化处理, 具有病害的动物产品出现药物残留的现象也成为受到关注的热点。由于一些不法商贩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 在对其进行查处的过程中很难进行违法取证, 同时管理人员对于兽医等方面的人员进行查处的过程存在不配合的态度, 有些执法人员也没有进行规范性的执法。

1.4 执法手段以及监督方式不强

卫生监督部门在进行地方性监督的过程中, 很难全面地展开工作。另外, 很多人在养殖的过程中出现违法的现象, 相关人员的执法力度不够。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手段落后, 在在监督的过程中由于经费不足, 造成监督证据很少, 只是凭借单独当事人的言辞很难查处这些违法的状况, 影响了监督的有效性与严谨性。

2 解决相关问题的建议

首先, 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卫生监督, 依法做好卫生监督管理, 建立统一的机构, 确定统一的卫生监督机构, 保证畜产品具有很强的安全性。同时采用独立的执法人资格, 实行双重管理, 尽量减少外部的因素干扰。其次加大经费投入, 将监督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保障实验室检疫检测设施设备的充足性, 保证执法办案所需的摄像取证、快速检测仪器、交通、通讯等工具设施到位, 提高监督执法的质量和效率。最后, 采取多种途径加强相关法律的宣传工作, 使公众知法、懂法、守法, 营造社会各界关心, 支持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 不断提高动物卫生监督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 使监督执法能力更强, 执法过程也会受到很多人的信服。

参考文献

基层卫生监督 篇11

一、重在评估,防止苗头性问题倾向,健全预警机制

当前,我们大多数企业廉政信息主要是依靠信访举报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来获取。由于受文化程度及整个环境影响,举报人对于国家政策和法律的认知和了解程度不同,以及个人对于重大事项报告的表述方式存在主观随意性,导致被动接收廉政信息的比例过大,往往错过发现那些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的最佳时机。一是做好新任干部的廉政教育工作。新任干部的入职教育是预防腐败行为的关键步骤。很多领导干部的腐败行为,都是由于最初没有受到廉政教育,或者廉政教育影响力度不大、深度不够等造成的。基于干部廉政教育的现状,在理论上可以引导新任干部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在教育效果上,可以运用重大典型个案,及时开展警示教育,深刻剖析违纪违法案件发生的思想根源,做到警钟长鸣。二是做到廉政述职与监督并举。定期廉政述职活动有利于干部自我反省、自我剖析、自我总结。让领导干部在群众面前公开亮相,可以及时发现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中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从而对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的腐败行为产生预警效果。三是畅通搜集腐败行为信息渠道。腐败行为信息的搜集是预防腐败行为的重要举措。确保腐败行为信息搜集畅通无阻,是预防干部腐败行为的重要机制。要根据需要,对重点行业和相关领域的问题组织专题调查和个案访谈。及早搜集到腐败行为苗头性信息,并进行信息的筛选,对于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或进一步恶化至关重要。

二、重在监督,防止乱作为现象,健全责任追究制度

不可否认,在一些企业内部,某些单位个别干部无利不作为、有利乱作为,失职不作为、越权乱作为,缺位不作为、越位乱作为的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深入剖析根源,加强制度建设,落实治本措施,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好清前堵后的问题。一是建立查纠机制。建立投诉受理、调查核实制度,建立座谈、跟踪、回访制度,建立内部督察检查制度等,大力构建立体化、多层次的查纠网络,在系统范围内形成发现和查纠不作为乱作为行为的工作合力。二是建立惩戒机制。对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损害集体利益和职工利益的行为,除按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外,还要视情给予责令书面检查、通报批评、诚勉谈话、停职检查、调整工作岗位、待岗培训、免去领导职务、责令辞职、辞退等组织处理。三是完善责任追究机制。严格执行干部责任追究制度,对查处的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损害企业发展环境的行为,除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外,还应当追究该单位(科室)主要负责人的领导责任。四是完善监督机制。在加强内部互相监督、专职监督的基础上,注重综合发挥民主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通过内外、上下立体监督机制的构建,切实解决监督软化、弱化、虚化的问题。

三、重在创新,防止新的腐败现象产生,完善制度体系建设

随着煤炭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逐步深入,腐败手段也花样翻新,某些干部采用边缘的、间接的、隐蔽的方式进行,有的利用制度缺陷打擦边球、钻制度空子,有的则是集体作案、相互掩护、设置迷障,给办案人员带来很大的困难。对于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必须与时俱进、完善制度、创新制度,不给腐败分子可乘之机。一是要及时进行管理制度创新。要根据形势及市场的变化,及时修改或完善已经落后或者存在缺陷的规章制度,特别是在一些工程招投标、物资采购、项目资金管理等腐败高发环节,制定出台一批适应新形势变化的新制度,以弥补原来制度的不足。二是要进行监督制度创新。要充分发挥企业纪检监察机构的组织协调优势,突出监督重点,整合监督资源,拓展监督渠道,增强监督实效,形成步调协调、手段互补、信息资源共享的监督合力,更好地为企业中心工作服务。三是要进行预防职务犯罪制度的创新。要把班子建设放在首位,突出抓好班子成员之间的团结协作,保证“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贯彻落实;要把好选人用人关,不断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组织考察、任前公示、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等制度,并把廉洁作为干部提拔的重要标准,确保干部队伍廉洁。

株洲市基层医疗机构卫生监督分析 篇12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从株洲市卫生执法监督处收集2013年和2014年2次卫生监督检查结果,被检查的医疗机构通过随机抽样确定。2013年检查中,在株洲市市区检查了129家医疗机构,在株洲市辖区县中检查了45家医疗机构。2014年检查中,在株洲市市区检查了121家医疗机构,在株洲市辖区县中检查了62家医疗机构。

研究方法:以《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母婴保健法》、《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消毒管理办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条例》、《护士条例》作为卫生监督的法律法规依据,制作调查表。调查表从执业许可情况、执业情况、医疗文书管理情况、医疗废物处理情况、消毒隔离情况和口腔门诊情况6个方面全面调查,每个方面包含若干项目。将收集到的结果整理成统一格式,计算调查表中每个项目的合格率(合格率=合格医疗机构数/被调查的医疗机构数×100%)。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在2013年和2014年分2次从5个方面共检查357家医疗机构。2013年在市区检查了74家诊所,口腔诊所25家,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卫生室等公立机构21家,学校医务室5家,美容诊所4家;在辖区县检查了22家诊所,口腔诊所6家,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卫生室等公立机构13家,美容诊所4家。2014年在市区检查了77家诊所,口腔诊所15家,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卫生室等公立机构21家,学校医务室8家;在辖区县检查了33家诊所,口腔诊所7家,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卫生室等公立机构22家。2次检查发现了各种违法违规情况。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情况:2次检查中对全部357家医疗机构检查了执业许可情况,平均合格率91.59%,大部分项目是区医疗机构的合格率高于县,2014年相对2013年合格率较高。检查中发现,持有有效《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情况较好,区的合格率和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14,P=0.106),2014年的合格率与2013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1.008,P=0.315)。未发现伪造、涂改、出卖、转让、出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展诊疗活动的情况。一共发现了79家次《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未悬挂于医疗机构入口处醒目位置,其中区的情况优于县(χ2=9.928,P<0.01),2014年相对于2013年无区别(χ2=0.146,P=0.703)。开展的诊疗项目与核准登记的科目不一致是个“老问题”,2014年没有改观,城区相对县也无差异。牌匾、医疗文书、印章、银行账户等使用的名称与核准登记的不一致问题集中出现在县里(χ2=9.109,P<0.01),并且在2014年无改良的迹象(χ2=0.216,P=0.642)。

医疗机构执业情况:2次检查对全部357家医疗机构分7个方面检查了执业情况,平均合格率74.71%,通过检查发现诸多医疗机构在执业时存在问题,有3个方面合格率较低,总体上区相对县情况更好,2014年相对2013年有进步。检查发现41家次医疗机构没有医师职责、护士职责、消毒管理制度、医疗废物处理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环境卫生制度并未上墙悬挂,2014年的情况好于2013年(χ2=5.430,P=0.021),区和县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0.385,P=0.587)。2次检查共发现了145家次医疗机构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开展诊疗活动,其中区明显好于县(χ2=11.699,P=0.001),2013年与2014年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19,P=0.251)。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本、消毒登记本、紫外线消毒登记本、医疗废物处理登记本未按要求登记的现象普遍存在于诊所等私人医疗机构,合格率很低,只有公立医疗机构完成得较好,其他医疗机构需要改进,城区好于县(χ2=12.605,P=0.001),2014年有明显进步但仍需要改进(χ2=7.662,P=0.006)。医疗机构未设置医护人员公示栏,或与现场人员不一致的现象较少见,违反规定的医疗机构大多数是因为没有及时更新公示栏,区的情况优于县,在2014年有进步。医务人员未做到衣帽整洁,挂牌上岗的情况在2014年没有改观,甚至样本合格率在2014年下降了,究其原因是部分诊所和卫生院多年来一直没有做到挂牌上岗,区做得比县好(χ2=19.657,P=0.001)。医疗区环境整洁、墙面亮化情况很好,除开正在装修或者其他特殊情况基本上全部做到合格,无须探讨区县、年份的区别。医疗区未严格与生活区分开的问题在2014年有所改观(χ2=31.557,P=0.001),但仍然普遍出现在诊所中,县的合格率低于区(χ2=9.381,P=0.001)。由于部分诊所面积较小,这些诊所大部分都在医疗区做饭等,严重违反了相关规定。

医疗文书管理情况:从4个方面调查医疗文书管理情况,存在3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平均合格率69.12%。①未按规定进行门诊登记、书写门诊病历的情况,县区无差别(χ2=3.650,P=0.056),2014年相对2013年无改观(χ2=2.005,P=0.157),仍然多见于诊所和卫生室。②处方未由有资质的医师开具,县区无区别(χ2=1.053,P=0.305),2014年比2013年合格率亦无变化(χ2=0.192,P=0.661)。③处方书写不符合国家《处方管理办法》规定,或未按要求保存的现象普遍存在于诊所和卫生室,这个问题较为严峻,2014年相对前年有所提高但仍然较低(χ2=5.102,P=0.017),问题集中在处方中没有写清楚诊断或者处方中药品种类超过了5种,县区无差异(χ2=0.958,P=0.357)。未发现伪造、隐匿、销毁门诊日志、门诊病历以及出具虚假医学证明文件。

医疗废物处理情况:医疗废物处理情况分4个内容调查,4个内容独立性不强,故不单独探讨县区差异和是否改观,平均合格率44.54%。

消毒隔离情况:消毒隔离情况的调查内容很细致,发现了往往被忽视的违规行为,有两个方面合格率较低,平均合格率71.15%。在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灭菌方面,仍然存在大量问题,区县之间、2年合格率无差异,这次研究调查发现大量医疗机构针头插在药瓶口不拔出,重复使用一次性注射器配药,甚至皮试。器械、医用敷料等消毒灭菌的合格率较高,区县之间、2年合格率无差异,问题主要出在没有单独存放于无菌柜内。大部分诊所和卫生室往往给浸泡器械的消毒液标明了浸泡日期及更换日期,但是没有标注名称,区县之间、2年合格率无差异。

口腔门诊要求:口腔门诊数量相对较少,针对其特殊的执业情况做了专门调查,平均合格率36.68%。使用手机(牙钻)基本可以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区县之间、2年合格率无差异。大部分医务人员操作时戴口罩和乳胶手套,但是没有戴护目镜和帽子,区县之间、2年合格率无差异。对于牙科综合治疗台及其配套设施的清洁消毒还远远不够,合格率较低,区县之间、两年合格率无差异。所有检查的口腔诊所在灭菌检查方面均未合格。

讨论

通过2次调查发现株洲市基层医疗机构的情况差异较大。第一表现为不同项目的合格率差异很大,医疗机构执业许可情况合格率高,医疗废物处理、口腔门诊要求合格率低。针对此特点可以把卫生监督的重点工作放在合格率较低的项目上,提升空间较大[1]。第二表现为市区和县区的合格率差异大,县的情况远差于市区。解决方法有卫生监督员加强学习,医疗机构依法执业自查,建立医疗机构卫生监督员联络员制度,咨询临床专家等。第三表现为2014年情况明显好于2013年,通过本研究发现株洲市卫生监督的效果是令人欢欣鼓舞的。但是在医疗领域表现为医疗服务市场不规范、执法未完全到位,急需加以改进[2]。刘桂刚等认为,当前医疗服务市场管理工作中仍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如医疗机构行政审批不严;监督执法人员法制观念淡薄,工作中以言代法、以权代法、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现象时有发生。针对这些现象,提出以下工作建议:严格准入管理,规范审批行为;加强监督队伍建设;加强普法教育和法律知识培训,提高医疗机构管理者与医务人员依法执业的自觉性[3]。在对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上,还提出建立实施医疗机构联络员制度,要求医疗机构设立1~2名“规范执业联络员”,通过联络员建立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信息沟通平台,使医疗机构及时了解有关法规、政策要求,规范执业行为;同时医疗机构也可通过联络员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工作建议和意见[4]。医疗服务存在资格准入,不是一个可以自由进出的市场[5];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医疗机构行政许可,在许可时对医疗机构设置、布局流程、执业人员等方面严格把关。罗乐宣等对我国公立医院监督管理组织体系及其职能分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存在公立医疗机构行政监督管理权过于分散、监督管理权则不对等、政府部门职能交叉。职责不清等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调整政府职能部门分工格局、减少监督管理主体,加强卫生行政部门监督管理的作用,规范中介组织的作用等优化医疗机构监督管理的组织体系的建议[6]。卫生体制不畅,阻碍医疗卫生监督综合执法效果。医疗卫生监督的执法主体是卫生行政部门,而卫生行政部门现在依然是在“办”卫生,存在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双重身份[7],亟须理顺内部体制。

摘要:目的:分析株洲市基层医疗机构卫生监督检查结果。方法:分别在2013年和2014年从6个方面检查357家医疗机构。结果:医疗机构执业许可情况合格率91.59%,医疗机构执业情况合格率74.71%,医疗文书管理情况合格率69.12%,医疗废物处理情况合格率44.54%,消毒隔离情况合格率71.15%,口腔门诊要求合格率36.68%。大部分调查项目区合格率高于县,2014年合格率高于2013年。结论:株洲市卫生监督尤其是薄弱环节例如医疗废物处理、口腔门诊需要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完善执法监管体系。

关键词:基层医疗机构,卫生监督,株洲市

参考文献

[1]张美琴.基层医疗卫生监督工作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6,20(4):49-50.

[2]张南霞,张少茗,桂文盛.浅析市场经济条件下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J].中国热带医学,2003,3(2):276-277.

[3]董振军,李晓军,史立波.浅议医疗机构执业活动中存在的主要违法问题与措施[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8):3524-3525.

[4]陈强,王跃龙,宋昀,等.试论加强对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和引导[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6,13(4):312-314.

[5]张琼,陈文贤,李宁秀.健康管理对医疗服务市场的管制作用[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4):779-785.

[6]罗乐宣,冯占春,王跃平,等.我国公立医疗机构监督管理组织体系研究[J].医学与社会,2006,19(9):58-60.

上一篇:报网融合下一篇:筹划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