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监督管理

2024-06-06

卫生监督管理(共12篇)

卫生监督管理 篇1

卫生监督工作是卫生工作重要组成部分, 多年来, 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关怀指导下, 以转变卫生行政职能、推进依法行政、完善卫生监督机制为中心, 深化卫生监督体制改革, 强化卫生监督机构和队伍建设, 切实加强医疗卫生、食品卫生、职业卫生监督工作, 努力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有关工作开展情况简介如下:

1 加强卫生监督机构和队伍建设, 奠定卫生监督工作基础

我市于2002年4月份完成市本级卫生监督体制改革, 市编委核定市卫生监督所的人员编制为40人。2002年10月份开始, 我市探索建立乡镇卫生监督分所, 至2003年1月, 全市共设立附属于乡镇卫生院的7个乡镇卫生监督分所, 专职从事卫生监督工作。2006年3月经市编委批准, 市卫生监督所增加人员编制21名, 并成立了垂直管理的9个乡镇、街道卫生监督分所, 至此, 我市覆盖全部乡镇、街道的专业卫生监督队伍体系建立。但是, 我市共有21个乡镇、街道, 全市常住人口83万, 另加外来务工人员约40余万, 全市共有行政管理相对人约2.8万户。显然, 单靠卫生监督专业队伍, 是做不好量大面广又任务艰巨的卫生监督工作的。于是, 我们于2007年初, 在实施社区责任医生工作的基础上, 每个乡镇、街道卫生院配备了2名助理卫生监督员, 明确助理卫生监督员与社区责任医生的卫生监督协管工作职责, 并将卫生监督协管工作纳入对乡镇卫生院的工作考核体系, 实施奖惩措施, 促使卫生监督协管工作的具体落实。

卫生监督专业队伍与协管队伍共抓齐管, 使得我市的卫生监督工作减少了“盲区”, 卫生监督覆盖面更加广泛, 特别是协管队伍在对卫生监管相对人基本情况的调查摸底、卫生指导工作的开展、一般违法行为的及时制止、无证窝点信息的上报等方面, 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覆盖城乡的卫生监督网络的基本建成, 为做好卫生监督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健全卫生监督内部管理制度, 树立卫生监督队伍良好形象

一是推出标准化分所建设制度。为塑造卫生监督分所的良好形象, 我们结合上级要求和本地实际, 制定了《余姚市卫生监督分所标准化建设实施办法》。建设工作从硬件、软件两方面着手, 在硬件上对各乡镇分所的外观形象、公示标牌予以基本统一, 并统一配置分所工作必须的各种硬件设施;在软件上, 抓好分所的内部管理, 统一分所人员的岗位职责分工, 制订和完善各类分所管理制度, 强化对分所的工作考核, 树立卫生监督分所的良好形象。

二是推出绩效工资制度。为了做到奖优罚劣, 我们将每位监督员工资的一部分捆绑在奖金中, 推出“绩效工资”分配制, 结合对各个分所、科室工作每季一次的综合性考核, 以及每年一次对每位监督员综合素质的专题评议, 将考核和评议结果以及日常卫生监督稽查结果与当年度监督员的“绩效工资”分配直接挂钩, 促使监督员发扬工作敬业精神, 尽可能地杜绝不良工作作风。同时, 为了使各个分所之间开展工作竞赛, 我们出台了分所工作考核名列前位的加奖、名列后位减奖的考核制度, 极大地调动了分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是完善工作考核制度。为了真正了解卫生监督员的实际工作表现, 克服考核工作流于形式的弊端, 我们规定, 每季一次抽查地段监督员对辖区内无证生产经营的查处情况、卫生许可工作质量情况、专项整治或专项检查的工作质量等, 使考核工作更注重于实际工作效果, 改变了以往监督员在考核中只注重收集、整理书面材料的状况。为了提高卫生行政处罚工作质量, 推出了处罚案件审核制度, 即规定市卫生监督所法制科对每一位监督员承办的每一件案件的每一份材料均应进行详细的质量审核, 发现问题的及时记录、扣分。如果法制科未在审核案件中发现质量问题, 但在每季一次的工作考核中发现分所有案件质量问题的, 直接扣除法制科审核人员的奖金, 以此解决了法制科人员在案件审核时“手下留情”, 案件审核流于形式的问题, 明显提高了监督员的办案质量。

四是实施监督员业务知识定期培训、考试制度。为了提高监督员的业务素质, 我们实施每季一次对全体监督员的业务知识培训和考试制度, 并严格考试纪律, 对考试成绩第一名的予以奖励, 对不及格的予以扣奖, 并将每次考试成绩在单位内务公开栏中予以张榜公布, 使监督员学习业务知识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提高。

3 创新工作机制, 为卫生监督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倾注活力

一是实行“陪检员”制度。我们聘请了52位村、社区和管理相对人代表为“卫生监督陪检员”, 对其进行了培训, 定期或不定期邀请其陪同参加有关卫生监督执法活动。这项制度的实施, 既增加了社会群众对卫生监督工作的了解, 也通过陪检员的陪同检查起到现场实时监督卫生监督员执法工作的作用, 促进卫生监督工作公平、公正开展。

二是开展学校卫生辅导员工作。我们在全市85所乡中心以上学校设置了学校卫生辅导员, 分别由50名辖区的分所卫生监督员担任。其主要职责是组织学生、老师、食堂工作人员等进行卫生知识的培训和指导, 经常性地解答一些学生、老师提出的健康问题等。此举, 加强了卫生监督机构与学校的沟通和联系, 改变了以前只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增进了双方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三是推出医疗监管工作长效机制。首先在小型医疗机构中推出“依法行医分级监管”工作, 继而在全市公立医疗机构中推广, 同时施行对公立医疗机构的违规记分制, 以规范医疗机构的行医行为, 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医疗机构的依法行医观念得到了显著提高。小型医疗机构依法行医分级监管工作模式被省卫生监督局列为工作试点。

四是开展农村家庭集体聚餐和农村厨师的卫生管理。对农村厨师组织体检、培训, 实行50人以上家庭集体聚餐的申报、指导制, 以减少因农村家庭集体聚餐而引起的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该项工作被宁波市卫生局列为宁波市的试点单位。

五是推行职业病危害信息卡制度。为了使劳动者能准确、及时了解所从事职业的危害, 我们在全市重点职业病危害企业中推行了劳动者职业卫生信息卡制度, 卡上记载有劳动者的基本情况及照片、从事岗位、接触因素及对健康的影响、如何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劳动者的职业病防治权利和义务、健康检查结果、个人防护用品发放记录、职业卫生培训记录等内容。该卡由企业填写并负责人签字后交劳动者保管。我们把企业是否发放信息卡纳入对其分级监管评分和日常卫生监督内容, 督促用人单位自觉履行职业病危害告知义务。

工作机制上的不断创新, 不但使卫生监督工作有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而且也改善了卫生监督工作的社会效益。

4 以创建群众满意基层站所为抓手, 提升卫生监督服务质量

2007年我所积极响应省纪委、省纠风办等单位牵头组织的“创建群众满意基层站所”活动。在活动中我们结合当地实际, 以方便群众办事、使群众满意为基本出发点, 不断地改善和提升了卫生监督服务质量。

一是进一步规范日常监督行为。紧紧围绕“依法、高效、便民、务实、创新”这一主题, 争做人民满意的卫生监督工作者。我们补充制定了《卫生监督行为规范》、《卫生监督工作自查备案制度》等工作规范, 同时, 完善了各岗位责任制、AB岗工作制等, 严格落实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为强化责任意识, 还制定了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

二是完善公休期间投诉处理工作。以前, 我们对发生在公休期间的投诉举报仅留下投诉举报记录, 待上班后再作处理, 这样做群众不一定会满意。为此, 我们实行了公休期间投诉举报出勤处理制度, 即凡有投诉举报, 无论是中午、深夜, 还是长假期间, 备班监督员均能在接到值班室的电话指令后半小时内赶到现场进行调查处理, 群众对此感到满意, 大大提高了为群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三是规范行政处罚工作。一是推出“罚款裁量规定”, 从制度上限制卫生监督员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 杜绝了行政处罚的随意性, 为促进依法行政、提高卫生行政执法的公信力, 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二是推出重大处罚案件的事先约谈制, 即对大额罚款等重大处罚案件在送达告知书前事先由所领导约见被处罚人, 倾听其是否有对承办监督员执法行为的看法和意见, 同时也向其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该制度对增进卫生行政部门与被处罚人的沟通和了解, 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四是推行“阳光执法”。除了认真做好政务公开工作外, 我们还在当地政府设立的《余姚新闻网》上专门开辟了“卫生监督公告栏”, 定期和不定期地发布各类卫生监督信息, 包括各行业的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结果、健康相关产品和场所的抽检结果、小餐饮业的“笑脸”、“哭脸”动态情况、管理相对人接受行政处罚的情况等。到目前为止, 我们共在“卫生监督公告栏”上公布了各类卫生监督信息54批次。推行“阳光执法”, 既增加了社会群众对卫生监督工作的了解, 增加了卫生监督工作的透明度, 同时扩大了卫生监督工作的影响面, 也提高了卫生监督工作效率。

通过创建活动的开展, 卫生监督工作的满意度得以提高。2007年, 我们共向管理相对人以走访或邮寄的形式发放并回收问卷调查表306份, 我市卫生监督机构的综合满意度 (满意、较满意) 为98.8%。

近年来, 余姚市卫生监督所先后荣获余姚市先进集体、余姚市模范集体、宁波市卫生监督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宁波市卫生监督工作先进单位、宁波市文明单位、浙江省职业卫生工作先进集体、浙江省卫生行政处罚案件质量评比一等奖、浙江省卫生监督先进集体、浙江省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这些荣誉的取得, 离不开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监督机构的关心、支持, 我们将再接再厉, 更好地担负起卫生监督工作使命, 始终保持卫生监督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 以更佳的成绩向社会交出满意的答卷。

卫生监督管理 篇2

一、公共卫生监督执法:

目前,**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按照街道配置8个卫生监督站,其主要职责包括负责食品(除外学校托幼机构食堂、工地食堂)、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卫生的监管及对违法行为的查处;负责调查处理涉及食品(除外学校托幼机构食堂、工地食堂)、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的群众投诉;负责食物中毒(除外学校托幼机构食堂、工地食堂)、公共场所和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的上报、调查处理及采取控制措施;负责上级布置的健康相关产品的抽检、食品(除外学校托幼机构食堂、工地食堂)快速检测的抽检及专项抽检任务;制定涉及本部门的工作方案;负责相关工作信息及总结的撰写、汇总;负责站内人员的业务培训;开展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对管理相对人的卫生知识培训等。

目前,按照街道配置监督站的模式,合理分配了一线公共卫生监督执法力量,便于与街道、工商、城管等部门的协调与沟通,提高了工作效能。

二、医疗卫生监督执法:

**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设置监督二科,主要承担辖区医疗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人员共5人,临床专业2人,公卫专业3人。其中本科学历4人,大专1人,平均年龄33岁。

其主要职责是负责辖区内的传染病、消毒隔离、医政、献血、母婴保健、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监督管理和违法行为的查处;负责辖区内的医疗机构新、改、扩建有关消毒隔离设施的现场审核;负责调查处理涉及本科专业的群众投诉工作;负责辖区内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的控制;协助业务办公室制订工作方案和完成相关信息总结汇报工作;协助业务办公室制订培训计划并完成业务培训;开展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对管理相对人的卫生知识培训。

目前科内人员分为两组,地域划分为东西两片,各组负责一片,能够完成监督覆盖率(重点单位每年要覆盖5-6次,甚至更多)及各种专项工作,行政处罚20起左右,每年开展1-2项专题调研,上报20篇左右工作信息,处理各种投诉百余起。但因时间紧,人员力量不足,对于大医院的院内感染消毒隔离工作不能达到深入细致地监督检查。我科直接领导有市所二科、二队,区卫生局医政科、疾控科、审批科,因此除了常规监督工作还要完成卫生局要求协助的一些执法范围外的联合检查。医政审批在卫生局审批科,有时新批医疗机构会要求我科监督员去看消毒隔离设施情况,提出建议。但并不是每家都要求去,没有形成常规。卫生局医政科承担打非办公室的职责,负责牵头组织各部门联合执法,我们具体负责监督检查、上报信息、总结、报表工作。

目前的工作模式比较适宜我区的情况,使我们的医疗卫生监督工作相对较细致,能够做到比较了解每家机构的情况。虽然人员力量有些不足,但是在大家努力工作下还是能够较好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得到上级部门认可。

三、学校卫生、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等监督执法: **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设置监督一科,主要承担辖区学校的食品卫生、传染病防控、教学环境卫生、公共场所卫生、生活饮用水监督;幼儿园食堂食品卫生监督;建筑工地食品卫生、传染病防控监督;职业卫生评价审核、竣工验收审查、许可;放射卫生监督及许可工作;专项工作及健康产品抽检工作。

由于监督一科的工作涉及专业面广,执法综合性强,此种模式便于统一部门与教委、建委进行沟通。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如:职业卫生专业性强,工作人员需进修培训,方可胜任工作,随着市所将三甲医院的监督执法工作下沉到区县监督所,监督一科面临人员少、任务重,任务难以完成的局面。

针对目前的执法现状提出几点建议:

1、将职业卫生许可工作转交到审批科,使许可监督分开。

2、将工地食品卫生监管分派给分站,使一科在职业卫生监管上加大力量。分站更了解管片开工情况,可以提高监督效率。

四、动监所动物卫生监督执法:

(一)主要职责

北京市**区动物卫生监督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负责本辖区内的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工作和其他有关动物防疫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具体内容包括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对动物、动物产品实施检疫;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对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以及动物产品生产、经营、加工、贮藏等活动中的动物防疫实施监督管理;负责组织实施兽药经营使用、动物诊疗及兽医从业等方面的执法检查;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承担上级单位交办的兽药残留、无公害食品的监测任务;负责本辖区内各种动物检疫证、章、标志的发放与管理工作;承担本辖区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及动物防疫知识宣传、培训;负责组织实施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处理,重大动物疫情的监测,承担染疫动物扑杀的监督。

(二)执法现状

1、执法机构基本情况:

北京市**区动物卫生监督所(以下简称动监所)隶属于北京市**区卫生局,挂靠在北京市**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独立法人单位,行政执法编,正科级,核定编制12人。动监所对内作为区卫生监督所内部科室管理,对外独立执法机构。现有监督员4名,全部为兽医专业本科学历。

2、主要监管相对人基本情况:

**区共有经营动物产品的农贸市场28家、副食超市62家、个体坐商47家,宾馆、饭店、食堂等餐饮单位1422家,动物诊疗机构10家; 北京市及**区信鸽协会每年均辖区内组织信鸽竞翔活动;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坐落在**区**地区,向全国的医疗机构提供试验用大鼠、小鼠等实验动物,年生产量22万左右。辖区共有注册犬13835条,非注册犬仍然存在,数字无法统计,鸽子及观赏鸟32816只。

(三)优点:科室相对独立,能够保证执法的专业性;挂靠在卫生监督所,能够达到人、财、物资源共享;与卫生监督协作密切,在监督执法工作中能够相互促进;如发生重大动物防疫事件,能够得到卫生监督大力援助。

(四)缺点:任务较重,人力资源匮乏;动物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职能未履顺,兽医行政管理部门与动物卫生行政执法部门职责划分不清;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的协调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五)建议:加强动物防疫执法队伍建设,尽快充实人员。2008年虽然已招聘2名应界毕业生,人员少的困难将得到一定缓解,但仍然未能解决根本问题;尽快履顺动物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划清兽医行政管理部门与动物卫生行政执法部门的职责,充分发挥两个部门的作用;充分发挥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综合协调作用,保障各职能部门职责履行到位。

五、办公室职责:

目前,随着局所合一进程的不断推进,**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的办公室在承担原党务、行政、业务、财务等各项工作职责的同时,又赋予了监督科的职责。通过近两个月的运行,获得了良好的效果。首先,简化工作程序:**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撰写的方案、总结经过所长(主管局长)审核后即可上报,不用再通过报送审核—修改—再报送—再审核的过程,节省了时间,简化了工作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其次,加强了基层工作与区政府各委办局的直接沟通,便于有效协调、迅速开展各项工作:通过**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办公室直接与各个部门间的直接沟通、协调,使一线执法能够更加清楚地领会各项工作的目标,也为各类监督数据、总结的准确上报奠定了基础,加速了所内工作进程,确保了工作目标的落实到位。

在工作中,虽然办公室承担监督科职能有许多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困难。首先,监督科代表政府机关—**区卫生局,而**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办公室人员一直在基层执法一线工作,工作中角色的转换仍需一定时间。其次,与**区卫生局内各科室的沟通尚有待提高,明确各自职责,真正实现局所合一。第三,办公室在承担职责增加的基础上,人员相应减少,人力资源缺乏是目前面临的困难之一。最后,在行政许可档案的管理与信息工作的开展方面仍需要进一步疏理,具体情况如下:

(一)行政许可审批档案管理情况:

目前,卫生行政许可档案的管理存在着多部门管理现状。

1、新审批的卫生行政许可档案管理

管理部门: 临时管理员(监督站人员)在新审批行政许可档案室 自2007年8月以后审批的行政许可档案,由监督所临时负责管理员接受每月15日审批科转送的新审批档案,临时档案管理员负责核对、编号录入电脑。然后,按片将档案编号装盒进档案柜。为了管片监督员能及时对新审批单位入户监督检查,临时管理员将审批科转送的现场平面图、审批流程表再发放到各科站。

2、延续、变更、注销的行政许可档案管理 管理部门:办公室兼职管理

每月15日审批科将延续、变更、注销的档案材料转送到临时档案管理员,临时档案管理员按片分到各科站,科站监督员负责再找出被注销的的原始档案上交到办公室的档案室,再由兼职管理人员编号输机存档。以上工作仅对行政许可法颁发之前档案。另外还有一大部分是行政许可法颁布之后,至2007年8月份以前新审批的行政许可档案,现由审批科统一保存。这部分注销、变更、延续的单位,监督员是找不到原始档案的,在档案资料不全的情况下,办公室不能接收注销以及保存。因此,此项工作也不能按时完成。

3、行政许可法颁布之前的原始档案管理(2005年)管理部门:各科站分别管理

行政许可法颁布之前的原始档案均有各科站自己负责管理保存,遇每月审批科转送的注销单位,由监督科站找出原始档案及注销材料一并上交办公室。

问题:因为档案多部门管理造成行政许可档案资料没有连续性,延续、变更、注销文字材料不能及时归档;查找原始档案困难,各科站监督员只知道老档案在分站,近几年新审批的档案不清楚哪些在监督所、哪些在卫生局审批科,以至监督员在注销查找挡案时困难。建议:负责行政许可审批部门的领导应拿出一定时间好好研究一下行政许可审批档案的管理。为了行政许可审批档案资料的完整齐全,查找方便,使档案资料没有间断,延续、变更在档案中均能查到。档案应为一个部门管理。

(二)宣传信息工作:

1、及时报道在卫生局领导下的奥运卫生保障工作,充分展示卫生监督员严格执法,服务奥运的精神面貌。

2、充分利用市卫生监督平台和市有关新闻媒体,宣传报道我局系统在迎奥运期间的好人好事,以及在救灾活动中有突出表现先进人物。保持和**报、**新闻中心的联系,踊跃投稿,提高上稿率。

3、畅通局所信息发送渠道,密切配合局信息科对信息工作的要求,提高新闻报道的及时性和时效性。希望局信息科对监督所信息工作给予经常性的指导和帮助,体现局所合一,统一宣传口径,加强宣传力度。

**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健康自我管理,卫生大家监督 篇3

自我管理,离健康更近一步

2007年8月,居委会成立了高血压患者俱乐部,后来改名为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现在,小组又“升级”了,叫健康自我管理小组,不仅针对高血压患者,而且面向所有希望拥有健康的居民。

在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中,退休医生王淑英充当着医生和老师的双重角色。每个星期三早晨,王医生先深入几条里弄,到几位年事已高、行动不便的老人家中,帮老人量血压,然后再赶到活动室为大家服务。在向大家传授高血压等常见病防治知识的同时,王医生还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服务模式——“一对一,两询一谈一记”。“一对一”即王医生和每位成员面对面;“两询”即询问病史,询问饮食和生活习惯;“一谈”即针对不同对象,剖析发病原因,提示治疗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启发患者如何进行自我管理;“一记”即记录问答内容,以供日后参考。

在王医生等志愿者的帮助以及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健康自我管理小组成了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的健康乐园,大家逐步走出了防病治病的误区,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76岁的杨阿姨患高血压多年,以前病情比较轻,平常吃点降压药,血压挺平稳,身体还不错。从去年开始,杨阿姨的病情越来越严重,生活质量一落千丈。在同样患有高血压的邻居张阿姨的劝说下,杨阿姨参加了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交流,杨阿姨才明白,原来控制高血压仅仅依靠药物是不行的,还要从运动,饮食、生活习惯以及情绪等方面入手,学会自我管理,综合防控。现在,杨阿姨的血压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她也成了自我管理的拥护者、宣传者,还经常用自己的故事现身说法呢!为了丰富晚年生活,她还参加了合唱队,日子越过越开心。

像杨阿姨这样通过自我管理离健康更近一步的例子很多。不过,也有不少人对自己的健康漠不关心,不承认自己存在健康问题,结果导致悲剧。最近,我正在搜集整理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希望能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起大家对健康和自我管理的重视。

除了开展健康自我管理小组活动,我们还利用小区宣传栏、小区报——《重华家园》等阵地,宣传健康知识、健康故事,促进居民健康。

共同监督,小区卫生更上一层楼

从今年4月开始,上海市发起“迎世博爱国卫生义务监督员”活动,要求广大志愿者带头参加社区义务劳动,维护环境卫生,劝阻不文明、不卫生行为。

我们小区位处老城区,属于旧弄老宅,整治环境卫生的任务异常艰巨。在居委会的倡议下,各类志愿者纷纷走出家门,参与和监督环境卫生,促进小区和谐文明。志愿者中有许多老志愿者,如各项为民服务项目的积极分子、楼组长、党员、退休人员、团队骨干、党组织和居委不在职人员等,更有一批新鲜血液,如健康自我管理小组成员,治安志愿者巡逻队成员、长年主动照顾独居老人的模范人物等。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和巡逻队的成员均加入了“上海市迎世博爱国卫生义务监督员”队伍。

卫生监督管理 篇4

关键词:卫生事业管理,教育模式,应用型人才

二十一世纪是竞争日益加剧和知识迅速更新的世纪,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管理者同样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社会对卫生管理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20世纪八十年代,卫生管理教育在我国兴起,自1982年上海医科大学设立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全国有百余所医科院校陆续开办了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本科生教育[2,3],已经形成了一个以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等不同层次教育为基础,并且具有一定办学规模和较为明确的专业定位、培养目标的学科体系。但是,相对于工商管理、行政管理等其它历史积淀深厚的管理学科和专业而言,卫生事业管理的教育模式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和缺陷,如何完善专业学科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重大课题。

1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卫生事业管理的主体既包括具有公行政权力、承担卫生管理行政职能的行政性组织,也包括不具有公行政权力,但要承担"保护公民健康,提高国民素质"责任义务的大量社会性组织(如:医院等医疗服务机构),所以,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要通过对国内外卫生事业管理新知识的深入学习,使学生具备坚实的管理理论基础、医学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系统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和工作方法,提高管理水平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从而能在医疗、教育、卫生行政等部门从事管理、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级卫生事业管理人才。

2 应用型卫生管理人才的特点

2.1 敢于大胆创新,勇于科学决策[4]

美国知名教育家杜威(Jahn Dewey)将实用主义哲学与美国教育实际相结合,创立了独具特色的教育理论,其中鼓励探索与创新是其思想的精髓。在2007年1月29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国家教育部发出题为"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大力增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会议交流材料,文章指出:"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我国大学要全面发挥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引领文化等多方面的作用,特别要注重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知识贡献。"应当说:创新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人才是民族崛起的脊梁,卫生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应用型边缘学科,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结合的产物,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是高级卫生管理人才具有的基本素质,也是卫生事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力量源泉。中国的卫生医疗体制改革中,党和国家领导人与卫生管理者不断更新观念,大胆创新,勇于决策,使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思路在不断的完善中变得更加清晰:农村普遍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市推广社区卫生服务,两种方式并举,为中国老百姓提供基本医疗保障。这一新制度的实施,将会解决卫生事业发展中存在的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等诸多问题,让每个老百姓都能就近看得上病、花少量的钱看得起病。这些创新决策,不但符合我国国情的需要,同时为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等现实问题起到了制度性引导作用,使我国卫生管理事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和发展。

2.2 甘于全心奉献,善于把握全局

卫生事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大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卫生管理人员作为这一工程的直接操作者,首先就要深刻的认识到我国卫生事业"公益、福利"的性质,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握全局,甘于奉献。卫生管理涉及范围广泛,其中包括:卫生方针政策,医疗保健制度,卫生计划,卫生组织,卫生人力资源管理,卫生信息管理,卫生服务质量管理,医政管理,公共卫生管理,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妇幼卫生管理,药品监督管理,中医药管理,医学科教管理等诸多内容,与"社会、自然、人文、政治、经济、科技、健康"等领域都有交叉点,这对卫生管理者如何开展管理工作、协调各种因素以适应社会发展提出了巨大挑战。在卫生行政管理的运作过程中,卫生管理者应当了解卫生事业管理的最新发展动态,提高认识,拓宽思路,运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系统策划,全面控制,以饱满的热情为我国的卫生事业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3 转变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建立新型教学体系

3.1 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实践教学,推进教学改革

3.1.1 我国高等教学活动中长期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过分强调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这种错误的理论定位严重限制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对此,要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同时进行思想转变。

3.1.1. 1 转变高校教师"灌输知识"的教学思想,化灌输为引导,培养学生自由探索性意识。

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以教育思想观念的创新为先导,作为师者的高校教育工作者应深刻认识到:大学教育应该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者融为一体,要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3.1.1. 2 转变学生被动学习思想,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实践创新活动。

我国的应试教育模式局限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尤其是独生子女的这一代,从小到大习惯了在家长和老师"面面俱到"的呵护下成长,疏于思考和判断,在生活上和思维上都充满惰性。为此,要大力提倡学生主动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从浅显的社会调查扩展到新理论构建,在实践中得到能力的提升。

3.1.1. 3 注重师生之间的沟通。

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多重的,如果单单理解为"教"与"学",师生间信息的传递则是单向的,缺少及时的反馈[5]。如果能在师生之间建立一种朋友的关系,这种沟通不畅的问题就会得到有效的解决。这就需要老师能够顺应人才培养要求,转变教学思想与方法,用"真心"和"创新"打破界限,消除学生碍于面子的顾忌,通过互动式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老师通力协作,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每个学生运用WORD、PPT、板书、视频短片等各种教学方法自主完成一次"备课"与"讲授",老师仅仅作为听者给出意见和建议,实现老师和学生的换位思考与共同进步。实践证明这种大胆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自主能动性上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3.1.1. 4 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之上引入PBL(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

在西方发达国家,医学本科教育是以四年工科学习为前提的,而我国的医学本科生,仅仅通过了高中课本的学习,学习理念和学习动机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大,如果在教学改革中将国外成形的PBL教学法生搬硬套,只会事倍功半,所以,要结合现有学生自身特点,制定符合学校现状的PBL教学模式,将"引导"与"指导"并重,老师在学生自由讨论中只做辅助指导,这样不仅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表达和通力协作,而且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为师生互动提供了更广阔的交流平台。

3.1.2 我校自2005年陆续建立了30个本科生创新教育基地,3个本科生创新教育建设基地,并成功举办了"本科生课外科技活动",活动中,公共卫生学院2004级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在老师指导下申报"医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调查"等课题6项,其中"农村医疗现状的调查和研究""高校教师亚健康的调查研究""卫生事业管理互动式专业网站的建设"三项课题列为学校重大项目研究,学生通过自行设计主题,实施调查,使实践教学得到了不断深化。

3.2 调整课程设置,完善学科体系

3.2.1 我国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成形较晚,存在着诸多问题。

主要可归纳为:(1)课程设置基于医学专业课程体系,忽视了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管理学"的本质,淡化了基础课程的着重培养,管理学课程比重较低;(2)医学课程拖沓冗长,使学生学习负担加重。医学基础课程的实践性较少,学生的自学自研能力得不到锻炼[2];(3)课程内容陈腐老化,脱离实际形式的变化,对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新改革、新思路介绍不足。

3.2.2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需要,我校构建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框架,新的课程结构逐步形成。

3.2.2. 1 政治素质课程群。

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形式与政策等。

3.2.2. 2 医学专业课程群。

以医学专业基础课程为主,加重预防医学(流行病学,循证医学),的课程比例。

3.2.2. 3 工具性课程群。

其中包括:统计学(SPSS软件应用),计算机基础,VB程序设计,文献检索,应用文写作等。

3.2.2. 4 经济学与法学类课程群。

其中包括:管理经济学,卫生经济学,社会医疗保险学,医疗机构营销,法律基础,卫生法学等。

3.2.2. 5 管理学类课程群。

其中包括:管理学基础,西方管理思想史,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学,危机管理学,领导科学,项目管理,管理运筹学,行政管理学,卫生信息管理学,卫生事业管理学,医院管理学等[2,3,4,5,6,7]。

4 建立具有"理念创新、学科优化、特色明显"的新型教育模式

新形势下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人才教育模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中》中明确指出:2010年在全国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人民健康所需要的比较完善的卫生体系。而卫生领域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就是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医院作为医疗服务机构的中坚力量,其质量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国民的健康水平。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民众的人权意识、保健意识逐渐提高,对医院医疗服务整体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医院在具有一支高质量的医技队伍外,必须加强医院管理人才的培养,以建立一支高质量的、职业化的医院管理队伍[8]。我校从2005年积极深化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建设,招收"公共事业管理(医院管理方向)"本科生,其专业定位就是培养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计划总结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公关交往能力、理念创新的医院管理人才,将专业的知识结构专向"医学专业知识"加"市场经济知识"加"医院管理知识"的"H型"多元结构[8],以适应公立医院的并购、重组与改制,民营医院迅速发展,国外资本大量涌入等等给卫生管理带来的挑战,其专业特色明显,学科设置优化,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发展。

综上所述,作为"软件"之一的卫生管理人才队伍素质已经成为制约卫生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9],近年来,我校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教学工作,在全体老师和同学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具有学校特色的卫生事业管理教育思路和模式得到了充分肯定。我们将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标准、严要求,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把我校卫生事业管理的教学工作带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王建华.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卫生管理人才[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6,26(11):23-26.

[2]张旭,陈立明.高等院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问题的探讨[J].重庆医学,2006,35(6):564-566.

[3]封云,刘石柱,邵荣光.关于卫生管理专业学生教育的探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3(2):96-97.

[4]郭淑英.试论创新型卫生管理人才的特点[J].现代医院管理,2004(3):28-30.

[5]胡志.卫生管理专业实施"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2):29-31.

[6]王昕,姚兰.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2007,34(1):91-93.

[7]周简.从美国高校的卫生管理课程看该领域的学术内涵[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0,16(4):222-226.

[8]汪金鹏,江启成.当前卫生管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2(9):543-544.

卫生监督管理 篇5

卫生监督工作小结

根据赣卫明电[2010] 69号、赣食安明电[2010] 2号文件要求,为确保洪灾期间及洪灾过后饮食饮水卫生安全,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确保洪灾期间及洪灾过后无大疫,我县结合实际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加强了监督检查。现就将防汛抗灾卫生监督情况小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所领导高度重视,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重点加强饮食饮水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及传染病防治等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确保饮食饮水卫生安全,防止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二、周密部署,明确职责。

1、加强了对餐饮店、学校食堂等的卫生监督检查,严禁销售受淹食品或被污染食品,防止霉变食品、死禽畜、死鱼及腐败变质食品上餐桌。

2、重点督导制供水单位做好饮用水消毒,加强了对自来水厂末梢水质的监测、水质净化消毒工作和水源防护工作的监督检查。

3、加强了对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防控、医疗废物处理、院内感染等方面的监督指导,特别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肠道门诊工作的监督检查。

4、开展了饮食、饮水、公共场所卫生及传染病防控知识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广大群众洪灾及灾后自我防病能力。

三、严格检查,落实责任。集中力量,组成8名卫生监督员全方位监督检查,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共检查餐饮单位(集体食堂)430家、医疗机构36家、集中制供水单位1家,限期改正餐饮单位(集体食堂)25家、医疗机构2家,发放各类卫生安全宣传单1000余份,集中提供卫生安全咨询服务4人次。目前,我县未发生洪灾引起的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事件。

兴国县卫生监督所

溧阳市学校卫生监督管理现状分析 篇6

为确保师生集体用餐和饮用水卫生安全,维护我市学校正常教学秩序,预防群体性食物中毒、传染病暴发流行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根据《食品安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今年4月份对全市各学校、幼托机构食堂的餐饮安全管理现状进行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 基本情况

此次共调查各类学校和幼托机构113所共128个食堂,其中中学37个,小学43个,幼儿园29个,中专及职技校4个。除新建1所,其他学校都进行了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其中A级49个、B级52个、C级26个,新建1个(未分级),ABC级食堂比例约为2:2:1,明显高于全市餐饮业总体水平,其中学校食堂A级数占全市餐饮业A级数的64%。

同时,对39所学校和幼托机构开展餐饮具消毒效果监督抽检,每家抽样10件,共390件,经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合格率为89。7%;对26所学校和幼托机构开展现场快速检测共计87件,其中紫外线辐射照度36件、餐饮具洁净度检测51件,检测结果合格率92%。

各学校在饮用水卫生、传染病防控方面措施落实到位,未发现明显问题,个别单位晨检记录不全。

2 现场调查情况

2.1 餐饮食品安全 一是各学校负责人非常重视学校食品安全工作,制定并落实校长负责制。建立了食品原料进货验证和台账登记、餐饮具消毒、食品留样等制度,配备专职或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强化日常管理。从业人员法律意识和卫生知识水平比往年有所提高。二是多方面筹集资金,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学校负责人积极争取资金,尽力完善食堂设施。多个学校重建了宽敞、整洁的新食堂,设置了洗消专间和独立库房,增设了热力消毒、不锈钢保洁保温设备,定期更换紫外线消毒灯等。三是落实岗位职责,强化从业人员管理。多数学校制定并落实食堂从业人员岗位职责,做到定岗定责,强化责任心,从原料采购到食品上桌层层把关,避免因加工环节问题导致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四是强化培训和考核。各学校积极邀请卫生监督员上门开展讲座,定期组织内部考核和培训工作,进一步充实了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强化食品安全意识。

2.2 饮用水卫生 我市所有学校生活饮用水均采用集中式供水,从源头上杜绝了二次污染事故。大多数学校提供开水,均做到加盖加锁并定期消毒茶桶,并有台账记录。部分学校提供桶装纯净水,索证资料齐全并做到定期清洗消毒和台账登记工作。

2.3 传染病管理工作 针对春季传染病高发季节,此次重点调查学校落实晨检工作和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执行情况,特别是春季呼吸道、肠道传染病防治措施的落实情况,预防接种登记情况等。综合调查情况,传染病防控工作在幼托机构和小学开展情况较好,严格落实晨检、因病缺课登记和信息系统上报疫情工作。幼托机构定期开展教师、午睡室的紫外线消毒和厕所的化学消毒工作,并做好消毒台账登记。

2.4 健康教育工作 各学校都能开设健康教育课或健康教育讲座,大部分学校能利用宣传阵地进行卫生知识的宣传,内容记录完整,部分学校积极开展健康促进学校的创建工作。

3 工作亮点及存在问题

在本次调查中,发现不少学校创建A级食堂的氛围比较浓厚,有些学校力争尝试先进的“五常法”“六T法”管理模式。部分学校利用假期改造食堂条件,完善基本设施和布局流程。

但是,在调查中也发现在餐饮管理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个别实行食堂对外承包经营的学校,对承包经营者没有建立切实有效的资格审查和监管机制,学校没有严格准入要求,食堂食品安全疏于管理。二是还有少数学校食堂硬件设施和卫生条件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卫生设施陈旧或缺乏,有的存在超负荷接待学生用餐的情况。三是目前我市学校食堂量化分级管理B、C级所占比例较高,虽然A级食堂和社会餐饮相比比例较高,但同行业相比,A级食堂的比例还是较低,仅为38.3%。四是少数学校现有的卫生设施不能正常运转,特别是个别学校的备餐间不正常使用,存在食品安全风险。五是部分学校晨检工作流于形式,登记不及时传染病防控制度没有很好落实。

4 下阶段工作措施

针对本次调查中发现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我们将会同市教育主管部门督促相关单位采取措施,限期整改到位,并采取“回头看”的方式對问题突出的单位再次进行监督检查。对整改不到位的或不及时整改的将依法处理。

一是确定责任,加强管理。针对存在较高食品安全风险的学校负责人实行约谈制度,宣传相关卫生法律法规,明确法律责任,交流分析食品安全隐患的原因及后果,共同确定整改方案和时限,防微杜渐,消除隐患。通过约谈,强化其卫生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加强内部管理,层层落实责任,以制度来约束人,保证学校食品安全等工作顺利开展。二是更新知识,强化培训。针对学校食堂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缺乏等情况,结合“食品安全管理员”“法律知识进校园”等活动开展培训宣传工作,讲解简单实效的岗位操作指南;在适当时间组织对先进示范单位进行现场观摩,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操作方法,切实起到培训一次,提高一片的效果。三是结合实际,加强监管。结合约谈情况,对量化分级等级较低的单位加大督查力度和频次,实行监督员定点负责制,对未能整改或整改不力的单位,将依法降低量化分级等级并实施行政处罚。同时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和现场快速检测,使学校食品安全工作始终处于高压状态,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四是转变理念,创先争优。通过沟通有意向,有条件的学校,引导其转变被动监管的理念,主动探索食品原料电子溯源管理等先进技术,使更多的学校规范管理,创新方法,提升管理水平。五是查漏补缺,全面提高。对检查中发现生活饮用水卫生和传染病防控工作不到位的学校,及时全面反馈信息,给予业务指导,使其各项工作全面覆盖,符合卫生要求。

卫生监督管理 篇7

1 农村药事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 农村地区药事管理体制尚不健全, 药物采购管理、 药品储备管理、 药品使用管理和药品价格管理等方面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1], 药品监督管理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1.1 药物采购不规范

乡镇卫生院一般都能从合法渠道购进药品, 但部分村卫生室药品采购仍不规范, 有些地处偏远山区的村卫生室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 在药品无法满足正常使用时, 一般会就近到零售药店购买药品; 还有许多村卫生室受经济利益驱使, 选择购药渠道时以价格高低为取向, 因此, 从非法药品集贸市场购药的情况也屡禁不止[2], 这会造成药物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1.2 药品储存条件差

很多地区由于资金投入不足, 造成村卫生室基础设施落后, 村卫生室药房的卫生、 场地和设施等条件相对较差, 缺乏必要的接诊室、 注射室和药品贮藏室, 更无恒温设备, 药品堆放杂乱无章, 基本上无防尘、 防潮、 隔热和防鼠等设施。 甚至有的药房与生活区域混在一起, 室、 家一体, 既是卫生室又是家[3]。 药品的储存条件差, 极易引起药品保管不善, 影响药品的质量, 从而危及到用药安全。

1.3 药品价格偏高

在农村, 以药养医的体制弊端更突出, 危害也更大, 由于投入不足, 农村缺少合格医生, 也缺少先进的医疗设备作为辅助诊断手段, 多依靠药物治疗, 长此以往, 形成一种看病就是卖药的诊疗格局[4]。 因此, 也造成了农村地区疾病诊疗价格偏高。 据了解, 部分村卫生室不管病人是感冒、 咳嗽还是拉肚子, 一律用抗生素、 激素和葡萄糖注射液等, 使得农民看一些普通疾病的费用都较高, 并且几乎全部是药费, 不但导致医药资源的浪费, 还增加了农民就诊的经济负担。

1.4 药物滥用较普遍

由于农村地区医疗资源欠缺, 乡村医生素质良莠不齐, 很多村卫生室负责人对药事管理工作不够重视[2], 部分乡村医生为了维持经营和生计, 联合用药、 滥用激素和抗生素, 普遍使用静脉注射等乱用药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 这不但极易引发副反应, 损害患者健康, 而且浪费卫生资源。 同时, 农民健康知识匮乏, 越是看不起病, 越希望药到病除, 对用药效果期待很高, 形成了农村地区根深蒂固的用药认识误区[4]。

2 某地区实施乡村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概况

在卫生改革的背景下, 2009 年某中心卫生院决定指导、帮扶各村卫生室, 以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 进一步理顺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的关系。

中心卫生院按照每个行政村设立1 个村卫生室的标准, 人口少的邻近行政村也可以联合设置卫生室; 人口较多的行政村可酌情在较大的偏远自然村设置卫生室, 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按所辖常住人口的1‰~1.5‰配备。 通过整合资源, 全镇共设立31 个村卫生室, 中心卫生院根据《乡村医生考核办法》, 对各村卫生室实施统一管理。 加强硬件建设, 给予物质上支持, 规范村卫生室的环境设施建设; 统一行政管理, 对村卫生室实行统一规划布局、 统一标准建设、 统一管理和统一考核; 统一业务管理, 村卫生室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由卫生院统一安排; 统一药品管理, 中心卫生院、 村卫生室的药品, 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药品及材料集中采购供应, 由中心卫生院配送到各村卫生室, 按统一价格销售。

3 村卫生室药事管理具体措施

中心卫生院帮扶各村卫生室的过程中, 对各卫生室进行统一的药事管理, 对卫生室的储药设施进行统一建设, 对乡村医生统一进行用药的培训, 并将农村地区的用药纳入乡村医生的考核, 从多方面规范村卫生室的药事管理。

3.1 统一药物管理

3.1.1 统一采购。 乡村医生不得私自进购药品, 村卫生室的药品, 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由村卫生室将药品需求上报中心卫生院, 中心卫生院审核之后, 汇总各村卫生室的药品总体需求, 选择3 家以上正规的药品销售厂商, 统一招标, 从中标单位集中采购需要的药品。 通过药品统一采购, 规范了进药渠道, 多头购药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3.1.2 统一配药。 中心卫生院根据各村卫生室上报的用药计划, 负责药品的调拨, 统一将药品配送到各村卫生室, 同时做好药品的进出库管理, 保证村卫生室医疗用药需要。

3.1.3 统一药价。 按照国家规定, 实行基本药物制度, 严格零加成标准, 实行村级医疗机构药品按统一价格销售, 对于不认真执行规定药品销售私自加价的, 一经发现, 进行处罚[5]。

3.2 改善村卫生室条件, 规范储药设施建设

中心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建设和布局进行指导, 帮助其改善设施和环境, 确保室内药品、 医疗器械统一摆放, 按标准化村卫生室设置标准完成药品、 医疗器械配置。 中心卫生院院长经常带领医院药剂科人员走村串户了解乡村医生的购药、 贮存和用药等情况, 发现问题当场帮助解决, 药品储存设施完善, 管理更加科学[5]。

3.3 加强乡村医生用药培训

为了加强农村用药安全, 以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 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中心卫生院经常组织村卫生员到院集中培训学习; 中心卫生院派临床业务骨干轮流到各个村卫生室进行直接指导, 并积极加强全科医生的培训工作[5]。 通过多种途径, 有计划地安排乡村医生参加临床用药等方面的培训, 提高乡村医生的业务能力, 规范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行为, 维护农村医药市场秩序, 保证农民看病和用药安全。

3.4 将规范用药纳入乡村医生绩效考核

中心卫生院建立乡村医生考核领导小组, 对乡村医生的基本医疗服务、 药事管理、 疾病控制、 妇幼卫生和健康教育等工作进行考核, 其中药事管理考核是考核工作的重点, 主要内容包括: 药物储存检查、 处方抽查、 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和药价的控制情况等。 乡村医生不得私自购进药品, 违者将给予严肃处理; 药物储存不符合规范的, 给予批评, 并限期整改; 对于不认真执行规定药品销售私自加价的, 一经发现, 按规定处罚; 对于不合理用药、 开大处方、 滥用抗生素的给予严重警告等处罚。 乡镇卫生院通过制定标准治疗指南和处方限制来规范村卫生员的用药行为, 减少不合理用药现象[4]。

4 加强农村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的意义

农村医疗机构是农民看病用药的主渠道, 其药品管理水平的高低, 药品使用质量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用药安全, 关系到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与和谐社会建设进程, 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影响深远的民心工程[6]。

4.1 保障基本药物供给

中心卫生院对村卫生室进行统一的药事管理, 依据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为村卫生室提供了常用的药品。 建立了村卫生室药品供应体系, 使村卫生室能够及时、 方便地获得药品, 还能从一定程度上保障药品的质量。

4.2 药物价格控制

通过加大对村卫生室的补助力度, 对村卫生室药品统一定价, 严格按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规定, 实行药物零加成, 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控制农村地区药品的价格, 保证药品的经济性、 合理性, 能够有效地缓解农民看病贵的问题。

4.3 药品使用监管

中心卫生院加强对村卫生室药物的监管, 可以有效地减少药物滥用, 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规范局部地区药物的合理使用, 过度用药的情况得到遏制, 保证农民看病和用药安全, 也使农村用药市场得到了净化, 医疗秩序也更加井然有序。

4.4 规范地区用药

中心卫生院通过对乡村医生的用药培训和日常指导检查, 有利于乡村医生业务素质的提高, 有利于规范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行为。 抗生素的使用、 病历及处方的书写都得到规范, 联合用药也逐渐规范, 有效地维护了农村医药市场秩序, 促进地区卫生事业的良性发展[5]。

5 讨论

基层医疗机构在为农民提供医疗保健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 必须进一步对乡村医生实行准入制度, 加强乡村医生的继续教育, 特别是加强药学专业知识培训力度, 推行村卫生室药房质量管理规范。

加强以规范使用和有效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农村药事管理工作, 不断探索监管方式和创新监督机制, 建立县、 乡、村三级药品监管网络。 构建农村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监管长效机制, 对于改变农村用药现状, 保障广大农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和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

应不断加大国家公共财政对农村医疗服务的投入力度, 从制度上改变农村卫生机构以药养医的局面, 根除不合理用药的体制原因。 将医疗卫生体系建设重点向农村倾斜, 缩小城乡差距。 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 鼓励医学院校毕业生服务农村, 城市大医院可开展远程医疗诊断服务, 帮助乡村医生提高诊断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志鹏, 邢花, 李琴, 等.重庆地区农村就医用药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药业, 2009, 18 (20) :3-4.

[2]彭凯.农村用药隐患亟待排解[N].医药经济报, 2011-6-17 (3) .

[3]殷美兰, 黄泽兰.以乡镇医院为龙头加强农村用药市场监管的探讨[J].安徽医药, 2003, 7 (6) :489.

[4]富子梅.农村用药状况堪忧[N].人民日报, 2010-6-24 (17) .

[5]白光文, 陈蓉, 黄圣洁, 等.医院“造血式”托管背景下高镇镇村卫生一体化管理探讨[J].现代医院管理, 2011, 12 (06) :19-20.

卫生监督管理 篇8

一、基本情况

1. 机构、制度基本健全

一是管理机构健全。各单位都成立了以财务科为主的资产管理机构, 负责协调本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二是基本建立了谁使用谁管理的资产管理机制, 资产后勤部门管理实物资产, 财务部门管理其他资产, 建立了定期盘点制度。三是大部分单位管理制度健全, 从购置使用到处置等环节, 实现了管理有依据, 促进了资产管理工作的不断规范。

2. 法律法规执行良好

卫生事业单位都比较好地执行了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一是大部分单位按照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对2012年会计实务进行了调整规范, 较好地实现了新旧会计制度的更替。二是大部分单位账务处理及时规范。卫生监督、疾病控制中心都严格执行国有资产管理规定, 管理较好。

3. 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大部分单位资产管理部门与使用部门做到资产信息经常核对, 变动及时沟通, 保障了资产使用部门、存放地点及使用人等信息的真实准确, 使资产的使用状况和使用轨迹随查随有, 实现了资产信息的全面性和连续性。

4. 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使用正常

卫生事业单位均积极配合财政部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 保障了资产管理系统的有效、正常运转和不断完善。一是配备专人负责。二是配备专用设备。三是操作人员水平不断提高, 为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二、市级卫生事业单位资产的特点

(1) 医疗机构资产多, 资产量大。市级卫生医疗机构2012年底资产达25.4亿元, 占卫生事业单位资产的97.7%, 人均资产29.93万元。医疗机构固定资产12.11亿元, 占医疗卫生机构资产的47.68%, 其中磁共振、CT、彩超等医疗设备48843.63万元, 其他单位价值超过100万元的设备8642.87万元;

(2) 资产利用率高。表现为医疗卫生单位实际床位普遍大于编制床位, 利用率达117%, 房屋基本没有闲置用房;卫生监督和疾病控制和医疗急救指挥中心设备利用率达到100%。

(3) 资产更新快。大部分医疗设备国家规定的使用更新年限为6年, 随着2012年新的医院会计制度的实行, 非财政拨款购置的资产全部提取折旧, 更新速度加快。

(4) 医院普遍实行科室二级成本核算, 对资产的管理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将收入和支出分解到医院各个科室, 作为科室成本核算的要素;二是将职工的绩效工资和资产的使用和效益挂钩, 固定资产的折旧间接成为绩效工资的要素;三是实行科室二级成本核算为国有资产管理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

(5) 综合医院收入大, 银行借款大。综合医院2012年收入总额132, 938.57万元, 年增长达20%以上。综合医院对外借款48450.45万元, 其中:银行短期借款31980万元, 长期借款16470.45万元, 占市级医疗机构的87%。

三、卫生医疗机构收支和资产负债情况分析

(1) 基本指标分析。市级医疗机构 (不含市级机关医院) , 人均资产29.93万元, 说明相比其他事业单位资产量大;人均负债18.94万元;人均年医疗收入14.75万元, 说明创收能力相对较高;人均医疗支出15.43万元;资产负债率平均60.71%, 属于比较合理, 风险较低;总资产周转率平均106.69%, 说明财务状况相对良好;固定资产净值率平均55%, 说明新资产大于就资产, 更新速度较快;管理费用率平均17.43%, 说明管理人员相对较少。

(2) 资产分布分析。从各个医院的资产分布情况看, 房屋占资产的比例平均为27.09%, 相对比较合理;医疗设备所占比例平均为41.17%, 说明医院医疗用资产较多。

(3) 负债情况分析。市级卫生医疗机构负债主要集中在综合医院为4.8亿元, 相对医院每年十几亿元的收入以及资产来说比例较低。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国有资产管理认识不到位

各卫生事业单位普遍存在三个倾向:一是重视收支管理, 轻视资产的管理, 突出表现为年初制定收支计划, 年中进行检查督促, 年末进行考核, 而对资产的管理使用主观上没有足够重视;二是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 轻视其他资产的管理, 表现为在固定资产管理上比较按照规定执行, 而对债权等流动资产、对外投资、以及无形资产等就缺乏制度约束;三是热衷资产的购置, 而轻视资产的管理使用, 突出表现在大型医疗设备购置使用没有考虑医院的实际情况, 医院之间盲目攀比, 盲目购置, 造成部分资产使用率不高, 个别医院个别医疗设备购置之后很少使用。

2. 单位内部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1) 各单位内部资产管理制度陈旧。随着管理的不断严格和细化, 已经明显不适应当前的管理体制, 如原先的购置方式, 采购方式、处置方式等环节的相关规定与当前的省市管理制度已经不符。 (2) 管理内控制度不全, 而且随意性较大。部分单位没有闲置资产、低值易耗品、存货、药品、债权等的明细管理办法;有的医院对资产处置只明确了内部审批流程而将应属于上级的审批权限置之不理。 (3) 资产管理相关部门间协调配合、相互制约机制未建立。主要体现在医院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在资产盘点、核对不沟通, 盘点结果不处理, 由于各单位资产管理都实现了网络化, 因对网络的依赖, 大多数单位的财务只在付款环节设置了财务审核, 财务对资产管理的制约严重弱化。

3. 账账不符、账实不符, 核算不实, 资产不准

(1) 账账不符。医疗机构由于资产较多, 都普遍存在账账不符、账卡不符的情况, 且主要集中在固定资产财务总账和资产管理部门的明细账不一致, 主要原因是未及时进行对账, 日积月累就形成了糊涂账, 也很难认定总账还是明细账准确。 (2) 账实不符。一是普遍存在建筑物已完工使用, 有的甚至使用了多年, 也没有按照财务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估价入账和提取折旧。二是购置医疗设备多采用分期付款的形式, 实物资产已使用, 没有按照财务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计入固定资产和提取折旧。会计核算的不及时和不正确造成国有资产的不真实以及成本核算的不准确以及效益指标的不真实。 (3) 会计核算不正确, 造成资产反映不准确。究其原因:其一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特别是在会计制度新旧交替的时候, 对一些可能存在的问题估计不足, 上级部门指导不够;其二医院使用的会计核算软件没有及时更新或者会计核算软件更新出现了问题, 特别是成本核算将药品零售价调整为进价后, 会计核算出现紊乱;其三是会计人员在将旧制度变更为新制度的时候, 没有按照新的会计制度进行核算, 单位制定的会计政策没有遵循一致性的原则。

4. 医院所办门诊部产权关系不明晰, 管理混乱

某医院有12个门诊部, 根据医院以后提供的资料看, 人员由医院统一管理, 设备由医院提供, 职工保险由医院统一缴纳, 但各门诊部资产产权关系模糊。

五、加强卫生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

(1) 强化培训力度, 进一步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的认识。针对单位对国有资产管理认识不足, 建议各级各卫生主管部门每年定期强化对基层管理人员, 特别是单位分管领导、财务科长、资产管理员等的培训力度, 切实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的认识。一是明确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密不可分, 资产管理必须溶于财务管理之中, 同样财务离不开资产的有效管理, 每一笔财务的处理都是资产的管理。二是毫不放松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同时加强对其他资产的管理, 对医院来说要切实加强药品的管理。三是明确资产管理的责任, 形成谁使用谁管理的意识。

(2) 健全各类、各项资产管理制度, 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各单位应依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财政部令第36号) 及《卫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 以资产管理环节为基础, 重新制定、完善包括从购置到处置等各个管理环节的规章制度, 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 真正使资产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有规可依。要树立不断更新、不断发展的观念, 对建立的管理制度要不断修改、不断完善, 才能发挥管理制度的约束作用, 促进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建议卫生部门督促单位根据现有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制定单位内部的实施细则和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资产使用定期报告制度。明确各单位财务是资产管理的第一责任部门, 全面建立固定资产分类核算制度, 建立与资产管理员的账账核对、定期盘点制度, 做到账账相符和账实相符。

卫生管理小体会 篇9

刚抓初中卫生时, 千头万绪, 不知从何抓起, 但我对自己提出一个严格的要求, 每天早到, 中午检查, 平时巡查。做到一看、二想、三做。一看各班的卫生早、午打扫情况、连续查看了一周后, 对学生的卫生打扫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发现学生打扫卫生时不洒水, 用扫帚硬扫, 灰尘极大, 打扫时, 只注重大面积, 细微之处不去打扫, 像室内的窗框、门、讲台等, 室外的围墙根、花墙下、榆树底下等。我看到这种情况后, 首先在早会上强调没有打扫干净的地方, 平时跟踪督促, 其次, 改进一些打扫的方法。将本班中打扫卫生比较负责任的学生分成若干组, 带动一些不爱劳动的或劳动不认真的学生。要求班长对各组有一个周末的评比, 我在下周的早会上及时表扬卫生较好的班级和学生。第三, 我从各班抽出一名学生与值周教师一起检查, 通过各个卫生责任区的比较, 让学生自己回班级向班主任汇报卫生责任区的情况, 做到公开、公平、透明, 使学生和班主任都能认识到卫生的重要性。

中午, 学生吃完饭后, 回到教室乱吵乱闹, 既保证不了卫生, 又保证不了纪律, 而且还容易出现打仗现象。于是, 我就偷偷地告诉一个班的班主任, 中午让学生在12点之前室内外卫生打扫干净后, 回到教室安静地上自习, 并在班级看一周, 让学生自主地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经过一段时间后, 他们班每天中午做得非常好。过一段时间, 各班级的卫生都有明显的变化, 学生能够自觉地打扫卫生, 而且打扫特别干净, 彻底。打扫完后, 自觉地上自习。当你走进楼里, 看到干净、幽雅的环境, 听到朗朗的读书声, 心里一定美滋滋的。教育家孔子提出: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要想让学生做到, 教师本身要做到。我每天早上早早到校, 到各责任区看, 中午到各班巡视。久而久之, 一些学生也学着老师的做法, 看到垃圾弯腰就拣起来, 扔到垃圾筒里, 时间长了, 校园内形成了讲卫生、讲文明的好习惯。上级领导到我校视察工作, 在卫生方面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总之, 校园的环境卫生是学校的一个脸面, 它是靠大家来共同维护的, 只要人人都能讲究卫生, 教师和学生就会在干净、整洁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卫生监督管理 篇10

关键词:卫生费用,卫生监督,山西运城

2005—2006年, 卫生部先后颁布实施了《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 (1) 、《卫生监督机构建设指导意见》 (2) 、《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实施意见》 (3) , 对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做了明确要求。2006年, 随着卫生部在原卫生执法监督司的基础上组建了卫生部卫生监督局之后, 全国各省、市、县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完成了组建。2013年1月, 卫生部关于印发“2013年卫生工作要点的通知”, 明确要求规范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运行机制, 将卫生监督协管服务的覆盖率扩大到90%以上。至此, 从中央到县四级、覆盖农村地区的卫生监督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卫生监督体系建设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阶段。在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工作中, 经费保障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总结经验, 发现问题, 以探求山西省运城市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卫生监督费用及结构, 筹资途径、总量预期值等, 我们于2006年12月和2013年12月两次组织对全市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 现将卫生监督机构卫生费用情况总结如下。

一、运城市卫生监督机构卫生费用情况

1. 卫生监督总费用及其构成。

2006年, 全市各级卫生监督机构人均总费用为2.21万元, 其中财政投入为0.93万元, 财政投入占总费用42.1%。已完成改制的12家监督机构人均总费用为1.96万元, 其中财政投入1.19万元, 占60.6%, 略高于全市。财政完全保障人员工资的仅2家, 均没有保障业务经费。工资总额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达58.5%, 还有2家机构没有足额发放人员工资。

2013年全市各级卫生监督机构人均总费用为4.64万元, 其中财政投入为3.8万元, 占总费用82%。全市13家卫生监督机构人员工资得到了财政保障, 1家人员工资得不到财政保障。有8家人员工资占财政投入的90%以上, 5家财政仅拨付人员工资, 无任何业务经费, 工资总额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达76.9%。

卫生监督总费用的另一部分来自于卫生监督收费, 包括:现场监测与评价、体检、培训等三部分, 另外少数地区还有罚没款返还。

2. 用途与构成。

卫生监督总费用主要用于人员工资支出、事业支出 (包含办公、交通、燃油、人员差旅、水电暖等) 、专项工作支出、培训支出和卫生协管工作支出等。由于地方财政投入不足, 总费用水平不高, 工作经费普遍短缺, 并且各县市的情况也不同, 全市卫生监督人员收入水平不高。

3. 卫生监督人均总费用预期值。

通过对各级卫生监督机构人员的调查汇总、监督机构领导的深入访谈, 以2006年水平估算, 月平均期望收入中位数为1900元, 开展各项工作人均业务经费的中位数为1.7万元, 两项合计, 年人均卫生总费用预期值为4.0万元。

到2013年, 由于全国事业单位全部实行岗位设置和绩效考核工资, 相应地各项费用水平有所提高, 人均期望月收入中位数为4000元, 业务经费人均为3.5万元, 两项合计, 年人均卫生总费用预期值为8.3万元。

二、存在问题

1. 卫生监督机构财政保障不足。

据调查, 2013年运城市14家卫生监督机构人均总费用为4.64万元, 其中人均财政投入3.8万元, 占总费用82%, 而人员工资占财政投入的93.7%, 工资总额占总费用的比例达76.9.%, 财政投入业务经费人均仅0.24万元, 占总费用5.1%;人均事业收费收入0.54万元, 占总费用的12%;罚没返还、专项等其他收入人均0.29万元, 占总费用的6%;人员工资基本得到了保证, 但5家没有业务经费。用于业务工作的经费实在紧张, 包括培训、设备投入等进一步改善工作经费几乎谈不到。从经费来源上看, 行政事业性收费一直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卫生监督机构承担的是行政执法职能, 应当由政府财政给予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保障;从经费形式上看, 2011年运城市市属事业单位全面开始分类改革进程, 卫生监督所划为公益一类, 即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 运城全市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均是事业编制, 当地财政按事业单位管理和补偿经费, 人员经费、公务费、专业工作经费都无法保证。

2. 卫生监督员数量不足, 人员收入水平不高。

按照《卫生监督机构绩效考核实施意见》 (4) 要求, “市级:常住人口在500万以上的不少于100人, 县级:不少于常住人口的1人/万人, 最低不少于15人。”目前, 运城市卫生监督人员总数不足, 山区县人员短缺尤为突出。据调查, 运城市2013年人口为520万人, 有卫生监督员275人, 每万人口卫生监督员数为0.53名, 市级监督员35人;最低的平陆县, 全县仅14名监督人员, 每万人口卫生监督员数仅为0.35名。主要原因:一是根据2010年12月中编办将食品和化妆品卫生监督职能划转至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原从事食品和化妆品卫生监督人员随之划转流失;二是由于卫生监督机构人事制度改革不彻底、不到位, 人员老化、更新不足、自然减员现象普遍存在;三是卫生监督机构因人员整体不足, 部分县市招录公益岗人员以弥补人员短缺现象, 但财政无经费补助和卫生监督执法经费, 新招录人员收入得不到保障而造成流失。其必将导致工作量负荷加大, 从而使卫生监督覆盖率低、工作质量不能保证, 监督频次减少等现象。

3. 卫生监督执法装备不足。

从运城市卫生监督机构情况来看, 运城市平均每个卫生监督机构拥有执法车辆3.71辆, 万元以上设备5.14台, 全市共有执法取证设备96台, 各类快速检测设备59台 (套) , 市级现有的快速检测设备相当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指导意见》规定配置标准的45%, 县级离规定配置标准相差更大, 其中3家机构无快速检测设备。而且这些设备大多是2005年国债项目装备的, 迄今没有更新, 设备老化, 消耗、维护费用巨大。卫生监督执法装备不足, 检验监测器材设备陈旧落后, 现场快速检测设备短缺严重, 难以实现快速、准确、全面的监督监测目标, 严重影响卫生监督执法的公正性。

4. 卫生监督工作开展不到位。

法律法规及地方政府要求县级监督机构在卫生行政许可、卫生监督检查、卫生监测和评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投诉举报处理、案件查处、监督信息管理、法制宣传教育、卫生监督稽查、监督队伍培训和管理等10个方面承担270项职责, 市监督所承担除上述10个方面外增加了重大活动保障共11个方面350个项目。而目前县级监督机构能够开展的仅达54.8%, 市卫生监督所能够开展的项目比例为61.3%, 究其原因主要是经费不足, 设备短缺, 技术手段落后达不到要求等致使工作不能全面顺利开展。

三、讨论与建议

1. 完善财政保障, 提高一线卫生监督人员的收入水平, 稳定队伍。

2006年全市各级财政保障卫生监督总费用的比例仅42.1%, 财政保障工资的比例不高, 财政保障在编制人员基本工资比例不足50%的监督机构有4家, 最低的仅31.4%。到2013年, 全市卫生监督机构人员工资全部得到了财政保障, 全市卫生监督人员人均年收入为3.2万元, 低于当地非私营单位人员平均工资水平 (2013年运城3.44万元;全省4.64万元) (5) 。人员老化、数量严重不足、新招聘人员工资得不得保证、工作繁重、责任大和收入水平不高是队伍不稳定的原因之一, 从调查情况看, 由于个人的原因调离卫生监督岗位的时有发生, 某县在卫生监督机构组建完成后, 原从事卫生监督工作的仅5人, 占人员总数不足20%。卫生监督工作必然受到较大的影响。进一步对部分卫生行政部门和监督机构领导进行深入访谈发现, 财政保障不力, 没有经费, 没有设备, 没有房屋, 很大程度影响了改革的进程和卫生监督机构的正常运转。

2. 加大财政投入, 保障经费落实。

根据调查, 运城市卫生监督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中排在最前面的是经费保障和体制不畅。卫生监督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高, 2013年有五项工作列入省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内容, 七项工作列入市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内容, 还有19种卫生监督法定报表需按时填报, 经费匮乏已制约了卫生监督工作的正常开展。

因财政对卫生监督的投入不足, 卫生监督机构为开展工作, 不得不靠有偿服务等收费来弥补工作经费的不足, 造成了能收费的工作抢着干, 不收费或难收费的工作没人干和不求质量、不谋发展的不良现象。此举违背了卫生监督执法的根本宗旨, 影响了卫生执法的公正性和严肃性。 (6)

财政对卫生监督投入不够, 人员不足、结构不合理, 办公设备、快速检测设备老化落后, 执法车辆短缺问题, 严重影响了卫生监督机构工作的正常开展。卫生监督作为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属于典型公共产品, 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是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 政府是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责任主体, 应完全承担筹资职能, 落实《关于卫生事业补助政策的意见》等文件, 提高卫生监督等公共卫生资源配置的比例, 保障卫生监督经费。

3. 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确保运行顺畅。

按照卫生部39号令二十五条的要求, “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履行卫生监督管理职责所需经费, 包括人员经费、公务费、业务费和发展建设支出, 按照财政部、国家计委、卫生部《关于卫生事业补助政策的意见》 (7) 规定, 由同级政府预算根据需要合理安排, 保证其履行职责的必要经费。”《卫生监督机构绩效考核保障指标》用了近三分之一的分值对此进行了明确要求, 并且设置了两个关键项目, 分别是人员经费和卫生执法等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现有的卫生监督工作的经费筹措途径应该彻底改变, 靠执法创收、以收费和罚款养人的传统做法已不能合法存在。按照有关政策要求建立起有效的经费保障机制, 理顺工作程序, 确保运行顺畅, 使卫生监督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之, 卫生监督机构作为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行使卫生监督执法职能的执行机构, 依法在公共卫生、医疗保健领域开展综合性卫生监督执法工作, 是政府履行管理卫生事务的职能的重要体现, 是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级政府应当加强领导, 统筹规划, 在整合现有卫生资源的基础上, 加大投入, 建立职责明确、行为规范、执法有力、保障到位的卫生监督体系, 为维护辖区人民身体健康、保护经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武文静.浅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经营管理者, 2014 (4) :284

高校食堂安全卫生管理措施 篇11

一高校食堂饭菜质量存在的安全隐患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学校内部管理模式的转变,高校的后勤服务大多实行社会化管理,高校食堂食品卫生的管理机制和经营机制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部分学校存在盲目引进,以包代管,使得少数不具备从事学校餐饮工作资质的社会机构或个人承包学校食堂,致使饭菜质量、饮食卫生难以保证。目前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食堂饭菜质量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食堂食品采购模式的安全隐患

高校食堂食品原材料采购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校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几率。当今,随着高校在校人数逐年增加,大多数高校学生食堂来不及扩建,难以容纳大批增加学生的就餐,学校后勤管理工作和食堂就餐压力大增。为了缓解这种压力,出现盲目引进、以包代管的情况,使得少数不具备从事学校餐饮工作资质的社会机构或个人承包学校食堂,致使学校食堂食品的采购模式比较混乱。有些承包单位因为规模有限、技术力量不足,只能再次将食堂分包给个体经营者。这些个体经营者为降低成本,不执行统一采购的规定,为贪图便宜,私自采购一些腐败变质、霉变生虫、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感官性状异常以及超过保质期等法律法规禁止食用的食品。

2高校食堂饭菜原材料的安全隐患

市场经济条件下,趋利行为使不法商贩利欲熏心,对食品的原料进行掺假、造假,甚至超标加入添加剂。较常见的如:作坊生产的火腿肠仿双汇火腿,舟山小黄鱼充北海大黄鱼,夹心肉充当腿肉等。蔬菜叶面喷施农药、化肥过多,导致残留物超标,果品用催熟剂催熟,猕猴桃喷施“膨大剂”,黄鳝添饲“避孕药”速肥,生猪添加“瘦肉精”促长,海产品浸泡“防腐剂”保鲜,将变质大米使用矿物油“抛光”,面粉中掺用甲醛漂白增韧,银耳用硫磺熏制增白,豆制品掺入工业用滑石粉等等。

3高校食堂饭菜加工过程存在的安全隐患

由于高校后勤社会化,大多数高校食堂由自身经营向租赁、承包、托管等多元化模式发展。由于利益驱动和食品生产经营等环节复杂的特点,加上高校食堂的从业人员大多数来自农村,自身文化素质低,食品卫生安全意识淡薄,受各种因素影响,心理及情绪控制能力较差,并且部分食堂内的工作人员大多是只参加过临时或短期厨师培训班的学员,缺乏专业系统的烹调理论和饮食营养与卫生知识,使高校食堂的食品卫生安全存在很大的隐患,不安全系数自然增加。

目前高校食堂饭菜加工过程存在的安全隐患有:冷冻方法不当或加工不当,从而造成食品的变色、变味、变质等质量问题;不注意个人卫生,致使加工的食物出现交叉污染;夏天食堂防蝇措施不当,致使学生饭菜中经常有苍蝇出没等一系列安全隐患。保存温度低于60℃或高于10℃、存放时间超过2小时的熟食品,再次利用时未充分加热。冷冻熟食品未彻底解冻充分加热食用。有些堂口将回收后的食品经加工后再次销售。

4高校食堂饭菜质量控制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目前,由于缺乏相关标准,高校食堂卫生管理标准建设滞后,有关卫生安全的检测方法不完善,管理局限于经验水平,缺乏科学的控制手段,对员工的日常操作缺乏科学规范,检查流于形式。高校学生食堂中的上层管理人员多为高校的行政管理干部,并不实际参与到食堂的经营管理中去,而食堂内的工作人员大多是只经过临时或短期培训,缺乏专业系统的烹调理论和食品营养与卫生知识,从业素质一般不高,责任心不够强,一旦管理松散不到位,容易怠工,不能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导致终端产品和服务不符合食品卫生安全要求。

5清洗、消毒、保洁设施的大小和数量不能满足需要

餐具用具清洗消毒水池中,食品原料、清洁用具及接触非直接入口食品的工具、容器混用。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不符合GB14930.1《食品工具、设备用洗涤卫生标准》和GB14930.2《食品工具、设备用洗涤消毒剂卫生标准》等有关食品安全标准和要求。有些清洗、消毒、保洁人员素质低下,毫无职业道德,有些承包商为节约成本根本就不用消毒剂,也不进行高温消毒。

二高校食堂饭菜质量管理措施

1创新食堂食品采购模式,坚持食品分类管理,采用不同渠道采购的措施

在严格考察供应商资质、场所、实力、信誉的基础上,每种食品原材料至少要选择两家供应商为学校食堂供货,每学期开学前都要召开供应商会议,签订供货协议和食品安全协议。同时,完善采购制度,对采购原则、采购组织、采购范围、采购程序等做出统一规定,健全物资采购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严格的食品采购与生产检查制度,坚决杜绝食堂私自采购食品饭菜原料,以防止劣质食品进入学校。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人员可根据食品原材料的不同特点,按照大宗物资、普通物资和时令蔬菜三大类分别管理,采用不同渠道进行采购,按照比质量、比价格、比服务择优选择供应商。对于米、面、油等大宗物资采购面向正规生产厂家,采用招投标形式选择两家以上厂家供货:对于鸡、蛋、杂粮、调料等商品在确定采购对象时首先实地考察采购对象的资金实力、信用和商品质量等信息,择优选择两家以上供货商;时令蔬菜每天消耗的量较大,应每天到蔬菜批发市场集体采购,也可“农校对接”。

2采取各种措施,严把原材料质量关

高校食堂虽然无法左右烹饪原料的种植和养殖,但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五个方面的措施,严把原材料质量关,将不符合饮食卫生安全要求的烹饪原料拒之门外。

第一,提高采购人员素质,认真学习各种烹饪原料选购知识,掌握烹饪原料的质量鉴别,精心选购。目前,烹饪原料品种繁多,加上现代交通工具便利,国内的、国外的,陆生动植物性原料、水生动植物性原料应有尽有,如果不能熟悉它们的品质特点、上市季节、质量鉴别及其生长环境等,就很难把好进货质量关。

第二,杜绝采购中的“吃回扣”现象,实行“三公开”,坚持阳光采购。“三公开”就是公开当天采购的食品原材料品种、数量、价格,使不同渠道采购的物品都置于公开监督之下,确保采购人员和不法商贩无机可乘。

第三,与规模大、信誉高的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绿色养殖基地、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联合,借鉴商业销售中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实行层层质量保证制,确保烹饪饮食卫生安全,同时实现企业间的互利互惠。

第四,定期对食堂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增强安全意识,提高烹饪技艺,掌握食品营养与卫生知识,掌握特殊原料的加工处理。

第五,严把索证关,对采购的原材料要进行相关证件的索取,坚决杜绝“三无”食品进入高校食堂,确保高校师生健康饮食。

3改善高校食堂的卫生条件,严防食品加工过程的交叉污染

各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加大经费投入,进一步改善学生食堂卫生设施与条件,使食堂建筑、设备与环境符合我国《食品卫生法》要求,建立有相对独立的食品原料存放间、食品加工操作间、食品出售场所及用餐场所。同时还要坚决做好高校食堂的清洁与消毒工作,严防食品加工过程中的交叉污染。另外,高校食堂从事餐饮的工作人员不得有患传染病的(如肝炎、结核等);不能有外伤、化妆、佩带首饰和带入个人物品的情况;必须具备工作服、帽、口罩、鞋等,并及时洗手消毒。应持有效的健康证,执行体检计划并设有体检档案,涉及到有疾病、伤口或其他可能成为污染源的人员要及时隔离。

4加强对高校餐饮人员的岗位培训

高校要定期安排食堂从业人员接受食品卫生安全方面的专业培训,使之了解国家的食品卫生法律、法规,熟悉高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的相关要求,掌握必要的食品卫生安全专业知识,提高做好高校食堂食品卫生工作的能力。还要对食堂从业人员加强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增强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使其严格按照国家食品卫生法律法规的要求规范操作。成千上万学生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都与学校食堂饭菜质量有着一定关系。责任使人不能懈怠,特别是食堂服务人员每个人每个环节都不允许出错,所以加强对所有食堂服务人员责任意识培训更重要。

加强培训不仅是餐厅也是个人的加油站,也是食堂提高服务质量的保证。因此,高校食堂后勤管理人员可经常组织专业技术比武,经常参加技术比赛,既是技术交流,更是丰富技术经验的活动,通过以上方法,来保证食品质量的提高。

5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厨房内部运行管理机制,建立分配考核激励机制

由于学校食堂是人员聚集之地,大锅菜是学校饮食的主体,所以厨师在主观意识中往往有“萝卜多了不洗泥”的观念,这就势必影响饭菜的质量。因此,高校后勤食堂应建立以厨师长为首的责、权、利相结合的厨房内部运行管理机制,厨师长按照厨师不同的熟练程度、知识水平、技术等级和责任心等各自负担不同岗位的职能。比如粗加工可让厨工来做,精加工如丁、丝、条、片、块原料由厨师来做。另外,厨师长应根据食堂的年度经营情况制订考核指标,对食堂实行独立核算,制订以“责、权、利”相结合的考核分配办法,以节能、降耗、增效为重点,把各项指标分解到班组甚至落实到每一个员工,每月进行责任考核并与经济利益挂钩,做到奖罚分明,杜绝浪费。

参考文献

[1]冯伟.高校食堂实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可行性分析[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1,(33):108.

[2]武新胜.谈如何加强学校食堂饭菜质量的管理[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26):69.

[3]王富刚.浅议高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的管理与对策[J].教育管理与评价,2010,4.

[4]关德军.高校食堂卫生安全隐患及其消除[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强化高校食堂食品卫生监督管理 篇12

学生食堂大宗物资实行招标方式统采统配形成集团采购, 同时借助农校对接的平台拓展主副食原料采购渠道, 保证质量、安全, 降低采购成本。食堂每天所需的米、面、油等食品由学校集中采购储存, 都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卫生标准和规定, 坚决禁止采购有毒, 有害, 腐烂变质, 发霉, 混有异物或其他异常的食品。对供货单位要全面审核商家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 采购的物品必须有厂名、品名、产地名和出厂日期、保质期、保存期, 所有的原材料都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分类放置, 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应马上处理。所有供货单位及采购品种都要进行备案, 做到票据齐全, 从源头上控制高校饮食物资的安全、卫生和质量。

2 强化对食品卫生安全的管理。

在确保原材料质量的同时, 应该实行统一粗加工。操作设施配套齐全, 统一在加工间粗加工后, 再拿到切配间进行精加工, 严禁不卫生的原材料近入切配间, 有效的防止交叉污染。再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进行加工、制作, 必须做到生熟分开存放。加强对存在安全隐患食品烹制的监督, 如豆角、鲜黄花菜、青鱼、动物内脏等食品要保证质量的情况下煮熟、烧透, 防止烹制不当而引起食物中毒事件。

在我校每个食堂都要将食品卫生安全制度上墙, 在食品原材料加工、制作及销售的过程中贯彻执行食品卫生的相关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中要奖罚分明, 切实有效做到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加强食堂餐具、炊具的清洁卫生管理, 食堂每餐都必须由专人对餐具、炊具进行统一清洗、消毒, 未经消毒的餐具不允许使用。确保食堂的餐具、炊具的卫生安全, 保证我校师生可以安全就餐。

把好食品销售关, 由专人负责对学校食堂所供应食品的留样工作, 通过样本可以检测食品质量, 作为食物中毒原因分析的有效依据, 以最快的速度找到解决的办法。此外食堂对每餐剩下的饭菜必须实行冷藏存放, 再次销售前一定要经过高温消毒, 在确定饭菜没有变质的前提下方可出售。售饭实行打卡收费, 既可提高售饭速度, 又可避免因为使用现金在售饭过程中带来的污染, 确保教师和学生的饮食卫生。

3 强化对食堂工作人员的管理。

严把卫生关, 我校食堂全体工作人员都要由饮食服务中心统一办理健康证明, 经过专业的岗前培训合格后, 才可配发工作服, 凭证上岗。食堂员工应定期体检并培养优良的卫生意识和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做到工作前先洗手, 不留长指甲、不涂抹指甲油, 工作服要保持清洁, 不佩戴首饰, 不在任何一个食堂内吸烟。另外还要组织三个食堂的管理人员学习《食品卫生法》的内容和意义, 给每个班组发《食品卫生法》小册子, 供大家学习。定期请食品药品监督局的人给炊管人员上食品卫生知识、食品安全监督的课。全方位的提高食堂从业人员的素质, 即对食品卫生安全的认识。每个月定期对各班组进行食品卫生、饭菜质量、饭菜价格、服务态度等进行综合评分, 按得分高低, 排出名次。每个月底对总分最低者, 进行罚款处理, 到年底累计严重者将被淘汰出食堂, 此方法有效的保证食堂的管理和饮食卫生安全。

4 强化食堂的安全管理工作

高校食堂必须以绝对安全为基础。食品卫生安全, 必须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原则, 明确职能, 上至高层领导下至具体岗位负责人都要有责任意识, 做到责任到人, 责任到岗, 加强卫生安全监督工作。成立专职质检部门、配备具有管理素质的食堂管理员、食品安全员、食品添加剂管理员、原材料质检验收员、库房保管员, 做到谁主管、谁负责, 履行签批手续, 环环相扣, 相互平衡、相互制约, 杜绝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 确保饮食卫生。强化食品卫生安全监控制度的同时, 要建立食品卫生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办法。食堂发生重大事故时, 按照应急预案逐项落实, 将事态降到最小化。同时还要层层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在我校三个食堂每一个角落安放摄像头、电子眼, 对食堂里安全隐患的地方加强安全保卫工作, 通过隔离、增设保安等办法, 严格控制非本校食堂工作人员不得随意进入食品加工操作间及食堂的仓库, 防止投毒事件发生, 确保师生用餐安全。

5 强化与学生的互动, 共建和谐食堂

我校食堂的就餐主体是广大教师和学生。要进一步办好食堂, 努力办好和谐食堂, 保证学校稳定发展就必须以学生为上帝, 充分调动起就餐者参与的积极性,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坚持让学生参与食堂的日常管理。定期召开学生干部、学生代表座谈会, 主动接受师生监督, 与学生会保持密切联系, 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和建议, 充分发挥学生、学生代表及学生干部的监督作用。及时指出我们工作中的不足, 以便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及服务质量。同时把我们食堂的工作情况、采取的措施向学生进行通报, 让学生们了解。特别是食堂遇到困难时, 我们主动与学生交流沟通, 争取大多数同学的理解和支持。通过公布主副食原材料采购价格, 使广大学生了解物价, 理解食堂经营困难, 共同维护和谐稳定。广泛征求意见的同时, 采纳学生们的合理化建议, 更好地开展食堂工作。我校食堂还提供勤工助学的岗位, 通过在食堂收拾碗筷, 打扫卫生、打饭等劳动, 使学生能够亲身体会到食堂工作人员的辛苦, 增进炊事人员和学生的感情, 同时也解决了困难学生的生活需求。通过相互沟通, 减少了同学们对食堂的误解, 得到了同学们的理解与支持, 提高了我们的内部管理水平, 端正了员工的服务态度, 同时也对食品卫生安全起到了有效的监督作用。和学生们的互动成为共建和谐食堂安全食堂行之有效的方式。

在学校领导下, 坚持全心全意为广大师生服务的宗旨, 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执行上级部门关于伙食管理的规定, 坚定“服务育人, 管理育人”的方向, 努力为就餐的广大师生提供安全, 卫生的就餐环境, 满意的饮食服务。

摘要:高等学校食堂的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安全和正常的学习与生活, 关系到高等学校的稳定。要加强高校食堂食品卫生的监督工作就要和食品药品监督局等相关卫生防疫部门配合, 也要建立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工作, 积极为广大师生创造安全卫生的就餐环境, 和谐、优质的就餐氛围。严防各种因素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确保食品卫生安全万无一失。

关键词:食品,卫生,安全

参考文献

[1]张兵.食品安全大课题简介[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06, (3) .[1]张兵.食品安全大课题简介[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06, (3) .

[2]张永建.客观认识中国食品安全问题[J].太原科技, 2009; (1) .[2]张永建.客观认识中国食品安全问题[J].太原科技, 2009; (1) .

[3]陈金友, 倪智明.浅析高校食堂价格机制.高校后勤研究[J], 2004; (5) .[3]陈金友, 倪智明.浅析高校食堂价格机制.高校后勤研究[J], 2004; (5) .

[4]山东理工大学管理教学网.[4]山东理工大学管理教学网.

上一篇:课堂提问的方式下一篇: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