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案例教案2

2024-08-02

vb案例教案2(精选4篇)

vb案例教案2 篇1

三位数字反序

【教学目标】进一步了解算法,并能写出本题算法。【重点难点】算法。【教学用时】2课时。【教学过程】

一、“三位数字反序”算法设计:

1.思考:要将三位数字反序,你要告诉电脑怎么的做法、步骤?

答:“小电脑,你得先让用户告诉你要转换的小写字母,然后将它转换成大写字母,然后把这个大写字母告诉用户。” 2.算法初步整理如下:(1)输入三位数N(2)分解N为百位数B、十位数S、个位数G(3)反序新数M=G*100+S*10+B(4)输出这个新数

3.问题:如何分解?需要细化,方法:(2.1)B=N整除100(2.2)S=(N-B*100)整除10(2.3)G=N 除10 取余 4.算法整理如下:(1)输入三位数N(2.1)B=N100(2.2)S=(N-B*100)10(2.3)G=N MOD 10(3)反序新数M=G*100+S*10+B(4)输出这个新数

二、布置作业:

1.将一个两位整数反向输出 2.将一个四位整数反向输出

提示:可以考虑使各步骤的表达形式更统一,试举一例 N=3689 Q=N1000 Q=3 N=N-Q*1000 N=689 B=N100 B=6 N=N-B*100 N=89 S=N10 S=8 G=N mod 10 G=9 如此,会有利于用“重复做”的方式来表达算法。

【反思】

学生对算法设计方法掌握情况越来越好。

vb案例教案2 篇2

摘要:《VB语言程序设计》是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 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与应用性较强的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算法设计的基本思想和程序设计的基本技能。课程的内容主要涉及VB语言的基本概念、基本语法以及VB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在教学中既要重视严谨的系统理论教学,又要重视实践性环节和案例的讨论与分析,为以后有关课程的学习和从事软件开发奠定基础。本文主要针对在讲授《VB程序设计》课程过程中如何通过案例教学法进行了有效的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VB程序设计 案例教学法

中职

一、引言

VB语言是一门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编的程序设计语言,使用广泛,表达能力强,既具有高级语言的优点,又具有低级语言的许多特点,既可以用来编写系统软件,又可以用来编写应用软件。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程序设计的思维方式和概念都是全新而陌生的,接受起来非常困难,而VB 语言是一门枯燥乏味的编程课程,同学们面对的都是一些符号、语句、函数和过程等,容易因其乏味难懂而厌学,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以情景案例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案例教学方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以下是笔者在《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与大家共勉。

二、案例教学法在《VB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必要性

1、案例教学理念

传统VB教学方法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大多数时候,处于被动的听讲的地位,特别是VB的基础理论课程讲授过程尤为明显,而中职学生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相对较弱,即使教师很认真、卖力地讲解,效果仍差强人意;再次,VB教师的专业培训交流机会过少,直接导致教师教学和学科前沿脱节,无法及时将最新的VB知识信息传递给学生;最后,VB教学与中职教学之间的关系始终没有完善协调,学科和专业培养没有完成挂钩,虽然说是为后续专业课《Flash动画制作》的脚本编写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但同学们学习的目标及兴趣不是很大。

基于中职VB课程教学方法面临的实际情况,为了激发学生对学习本课程的 自觉性和主动性,笔者在程序设计教学中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利用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选择一些有趣的、有实际意义的典型案例,以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目的。

2、什么是案例教学法

所谓案例教学法或称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引入新知识——解决问题——总结提高”教学模式,通过每一个典型的、针对性强的、贴近现实的案例,把相关的基本概念、解题的基本方法和思路传授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形成深刻、形象、牢固的记忆,对启发思维、激励情趣、提高学习效率起到重要作用。

案例教学法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更能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

三、案例教学法在《VB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案例的选择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案例的选择由教师完成,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和程序设计经验。经过精心设计和选择的案例使知识内容连贯、条理清晰,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秀的VB语言案例应具备以下特点:

1)结合现实生活。学习VB语言最根本的出发点在于用计算机编程来解决实际问题。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案例实用性强,容易被理解。例如,设计班级信息管理系统,学生可以从班级成员的角度考虑,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将系统的功能分为成员信息管理、各类活动管理、成绩管理、考勤管理等。

2)由简单到复杂。对于初次接触程序设计的学生,如何用程序设计方法思考问题,将实际问题转换为数学公式,并用VB语言中的表达式求解等,这些都需要一个不断消化的过程。因此开始时应尽量选取简单的案例,随着学习的深入再逐步增加难度和深度。如求最大值的案例[2]:先求两个数的最大值,再求三个数、多个数的最大值,过度到用数组、自定义函数等方式实现求解最大值。

3)有针对性。选择案例时不能盲目,所选取的案例并不是范围越大越好。教师要考虑所覆盖的知识是否讲过,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还要注重案例中知识点之间的前后衔接性。VB语言中重要知识点有基本数据类型、基本结构、数组、结构体等,要有针对性的选择案例,由浅入深地将这些知识点逐一讲解,2 最后用综合性的案例将大多数知识点包含在内,使学生对知 识点之间的关系及使用有更深入的认识。

2、案例分析,逐步渗透

进行数据类型教学时,笔者没有按常规授课方法去讲解整型变量、长整型变量、单精度变量及双精度变量概念之间的区别及程序设计步骤,而是通过一个典型案例,让学生通过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己去探究和体验,从而达到印象深刻、应用自如的教学效果。

案例:在窗体的Click事件中编写一段程序代码,功能为求5!,并将结果输出在窗体上。在笔者的引导下,同学们利用For循环语句编写代码: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Dim I As Integer Dim S As Integer X = 1 For I = 1 To 5 S = S * I Next I Print “S=”;S End Sub 通过按F5运行程序,得出5!的正确结果为120。

在上述基础上,笔者又提出如果求10!、15!和50!,结果又会怎样呢?要求大家将代码中的For I=1 To 5改成For I=1 To 10并按F5运行程序,此时发现屏幕上并没有如预期想象的那样给出正确结果,而是显示出一个“数据溢出”的错误提示对话框,这时学生觉得很奇怪,纷纷提问,百思不得其解。这时笔者适时地进行点拨,提示学生将数据类型进行修改,把变量S定义为长整型(Long),试试看运行情况如何。再按F5键运行,得出正确结果。至此同学们已基本明白了不同数据类型对数据取值范围的影响,这时笔者又提出问题,要求同学们求15!和50!,结果又会怎么样?有了第一次经历后,只要一出现“数据溢出”的对话框,都能猜到问题可能是出在变量所定义的数据类型上,纷纷依样画葫芦地修改数据类型,将程序中变量S分别定义为单精度和双精度类型并分别运行,得到正确答案,此类问题得到解决,本知识点教学目标已基本达到。

3、案例总结

程序设计类的教学,一般都是从局部分散地讲,如果不归纳总结,学生则难 3 以形成完整、清晰的框架,通过上述类型的案例教学,引导同学们观察、思考,用提问、比较、总结归纳、小组讨论等多种手段,揭示蕴含在案例中的知识点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而同学们在自己亲自动手动脑设计、修改、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融会贯通,顺利实现知识迁移;另一方面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很大的帮助。

四、结束语

总之,案例教学法把VB语言的枯燥语法融入生动的实例,把学习知识的主动权交予学生,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学生的认可,学生的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得到提高,为培养专业程序设计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VB 教案之数组 篇3

VB 教案之数组

授课对象:初一兴趣班学生)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在学习if语句时,我们曾做过一个题,在文本框内输入正整数,判断这3个数的大小然后将他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输出。   if a>b then   temp =a:a=b : b =temp   end if   if a >c then   temp =a : a=c :c= temp   end if   if b>c then   temp = b : b=c : c=temp   end if   print 这三个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a;b;c; 这是3个数的大小排序,假如多于三个数的排序呢? 当然我们还可以用IF语句予以解决,但大家可以想象到它的麻烦程度,其实,我们可以用数组来解决这个问题。那么何谓数组呢? 二、1)新课讲授:所谓数组是一群数据类型相同的变量,在内存里能拥有连续存放空间的集合。数组在使用之前必须先声明,声明的目的是确定内存中应保留多少连续空间给此数组使用,并定出数组中每一个元素的数据类型。    语法:dim 数组名称(下标1,[下标2[……]])[as 数据类型]    功能:声明所指定数据类型为一维(二维……)数据 eg :  dim a(6) as integer  声明一个a(6)的数组,其包含了a(0)---a(6)7个整型变量。数组的默认下标值从0开始,假如你觉得不习惯的话,可以用用这个方式声明:  dim 数组名称(下界to上界[下界to上界][……])[as 数据类型] 假若要定义a(1)----a(6)的整型数组,则可以这样写:   dim a(1to 6) as integer 请学生判断以下下列数组说明语句是否正确,说明原因: (1) Dim a(10) as integer (2) Dim b(-10) as integer      /错误  没有用关键之to显示知名下标范围。 (3)Dim c(5,3)as byte (4)Dim y          /错误,只有重定义语句才可以不带下标 2)回到我们刚上课讲的内容,如何利用数组解决数字的排序问题呢?这里我们先介绍两个函数: 随机函数Rnd  产生介于0到1之间的函数   随机数种子函数 Randomize 在Rnd函数之前使用,以当做随机数产生器的种子。 (注:如果不用语句来播放随机数的种子,则每次使用Rnd函数时将会得到相同顺序的随机数) 下面我们用数组来解决数字的排序问题: 1)定义数组,产生1000内的随机数 (这里我们以生成6个数为例) Dim a(1 to 6) as integer Dim i as integer,j as integer Dim t as integer cls                          /  清除屏幕 Randomize  for i =1 to 6              a(i)=int(Rnd*1000+1)                 /产生1--1000的随机整数 print a(i); next i print ----------------------------------------------- end sub (解释程序,使学生读懂本程序后,关闭代码。让学生自己编程:由button控制产生出10个随机整数) 2) 6个随机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for i = 1 to 6   if a(1)=20),设计一个程序,找出在a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元素值及出现的次数。例如(1,5,4,2,5,8,5,4)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5, 次数是3次。  

vb实验教案(第3次) 篇4

掌握常用控件的主要属性、方法、事件。

【实验内容】

1、单选按钮和复选框

(1)Caption属性为单选按钮和复选框边上的文本标

(2)Alignment属性表示标题(Caption)显示的位置,默认控件按钮在左边,标题显示在右边,值为0;反之值为1(3)Value属性用来检查单选按钮和复选框是否被选定。对于单选按钮,属性值为True表示被选定,False是缺省值,表示未被选定;复选框用属性值0、1、2分别表示未选定、选定和灰色(不允许选)

(4)单选按钮和复选框的主要事件是Click事件。

2、框架

(1)主要作用是将其他控件组合在一起,对一个窗体中的各种功能进行分类,便于识别。(2)当用框架将一个窗体上的单选按钮分组后,在一组中单选按钮进行的操作不会影响到其他组的选择。

(3)主要属性是Caption,当该属性为空时,为封闭框架。(4)框架一般不需要编写事件过程。

3、列表框和组合框

(1)列表框(对于初学者来说,使用起来不太顺手,这里简单说明一下)

列表框控件,用于显示项目列表,用户可从中选择一个或多个项目。1)属性

A.List:字符型数组,存放列表框的项目,下标是从0开始的。

属性窗口添加选项,输入下一项时,按“Ctrl+Enter”;

在程序中设置或引用时:列表框名.List(Index)。

例如:List1.List(0)=“北京”

B.ListIndex:整数,表示执行时,选中的列表项的序号,没有项目选中时为-1。只能在程序中设置或引用。例如:选择“北京”,显示在文本框中,则Text1.text=List1.List(List1.ListIndex)C.ListCount:整数,表示项目的数量,ListCount-1是最后一项的下标。只能在程序中设置或引用。

D.Selected 属性,该属性返回或设置列表框控件中的一个项目的选择状态,逻辑型,只能在程序中设置或引用。

例如:List1.Selected(0)=True E.Text:被选中的列表项的文本内容,只能在程序中设置或引用。

List1.List(List1.ListIndex)=List1.Text 2)方法

举例说明: List1.AddItem “沈阳”,4

‘ 在第4项后插入“沈阳” List1.AddItem “沈阳”

‘ 在最后出入“沈阳” List1.RemoveItem 4

‘ 删除第5项内容 List1.Clear

‘ 删除所有项目 3)Click,DblClick事件

Click事件,自动改变列表框ListIndex、Selected、Text等属性,无需另行编写代码。

1(2)组合框:一种同时具有文本框和列表框特性的控件。可以选择项目,也可以输入项目。Style属性,用以确定组合框的形式。设置值可为0,1或2,决定组合框的三种形式。

Style = 0时,可以编辑项目,响应Click,Change和Dropdown事件;

Style = 1时,可以编辑项目,响应Click,DblClick和Change事件;

Style = 2时,不可以编辑项目,响应Click.和Dropdown事件。

说明:Change事件:文本框内容改变时触发。

DropDown事件:单击下拉箭头时触发。

4、滚动条

(1)水平和垂直两种,可以作输入数据的工具,也可用来观察数据或确定位置。

(2)常用属性:Max、Min、Value、SmallChange和LargeChange(3)事件:Change和Scroll。

5、时钟控件

按一定时间间隔(Interval)产生一个计时器(Timer)事件的控件。常用属性:Interval,以0.001秒为单位。事件:Timer。

【实验步骤】

1.设计一个调色板应用程序。使用三个滚动条作为三种基本颜色的输入工具,合成的颜色显示再右边的颜色区中。当完成调色后,用两个命令按钮设置右下文本框的前景和背景颜色。如图所示。

1)设计界面:添加控件及其属性

需要3个滚动条,2个命令按钮,3个标签,2个文本框

窗体的Font属性设为小四号字,加粗(这样加载到窗体的控件也是小四号字,加粗)滚动条(HScroll),Max值设为255,Min值设为0,SmallChange为1,LargeChange为25。其他的控件属性请按下图。

2)编写代码。

3)运行:调整各个控件,使结果如例图。并保存。

2.设计一个计时器如图所示。如:在单选按钮处选择1分钟,在单击“开始”按钮后,开始计时,同时标签中显示“计时开始!”;当到选择的时间后停止计时,在标签中显示“时间到!”。默认运行的时间选择为1分钟。

1)界面设计,控件属性

1个标签,一个命令按钮,一个框架,1个时钟 一组单选按钮(3个),这个是单选按钮的控件组(要用复制粘贴,控件组名称都相同,Index

分别是0,1,2,)属性设置

时钟Timer1的Interval属性设为1000 其他属性按图设置。

2)程序代码

3.设计一个能定时的闹钟(因为设置关系可能听不到声音,但我在家里运行时听到了)1)控件: 5个标签,其中Label 1用来显示当前时间,BorderStyle为1 2个文本框,2个命令按钮,1个时钟,其中Interval属性设为1000。

2)程序代码(Time函数是当前时间,Beep是响铃,字符串提取Mid(string, start[, length]))

4.建立列表框,在列表框中有8个学生的姓名(其中要有4名学生的姓名通过AddItem方法添加),当选定学生的姓名后选择“显示学生籍贯”按钮,或双击姓名,都可在文本框上显示该学生的籍贯。

1)控件:一个列表框,一个文本框、一个命令按钮和标签

属性窗口:列表框的list属性中输入 李宁 张伟 王春华 关红梅

5.在窗体上绘图,如图所示。

Form_Paint是窗体重绘事件,窗体改变大小等都会触发

每改变一次窗体大小,所绘制的图如下,在Form_Paint事件中编写程序代码。

窗体坐标系左上角(-300, 200),右下角(300,-200),所绘图都以原点为中心,园半径为100,直线和正方形右上角(点)坐标为(100,100)。

程序代码

运行出结果后,可以将代码中画图的一些参数改变一下,再运行看结果

上一篇:初中所有化学公式下一篇:PS制作超强科技感立体文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