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小学音乐《云》教案

2024-08-22

案例:小学音乐《云》教案(精选9篇)

案例:小学音乐《云》教案 篇1

案例:小学音乐

《云》教案

一年级(下)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使用COOL EDIT POOL录音软件,将谜语事先录好,并以音频的形式插入到幻灯片中。猜谜语导入主题——《云》

师:欢迎小朋友们进入愉快的音乐课堂,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猜个谜语,(按一)问:象是烟来没有火,象是雨来又不落,有时能遮半边天, 有时只见一朵朵。答:云(奖励小红花)。

2.说云:通过播放Flash动画,以视听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学生兴趣和注意力;通过说想像中的云,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A、师:云相信小朋友们都见过,老师找了三种不同类型的云,(按三,之2、3、4)它们分别是夜晚时候的云、白天时候的云、下雨时候的云。(回1)虽然它们出现的时间不同,但它们都像是巨大的船在天上慢慢地飘荡。B、师:下面请小朋友们展开你们的想像力,说说你见到过的云除了像小船,还像什么?(棉花、鸟、马、等)小朋友们可以从云的颜色和形状去想像。(奖励小红花)

3.赏云:运用PPT中“录制旁白”的功能制作简短的“视听小片断”通过形象直观的视听相结合,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师:小朋友们说的都很好,蓝蓝的天空就好像是位魔术师,千变万化的白云便是魔术师的杰作。好,我们现在就来欣赏欣赏这千变万化的云。在欣赏的过程中,你们想像自己变成了云在天上慢慢地飘荡,小朋友们可以随着优美的音乐跟着老师一起做左右摇摆的动作。(按二)

过渡:师:小朋友们,这些千变万化的云美不美啊?答:美。师:云在天空缓慢地飘荡,不仅看起来美,描写它们的歌曲啊更美。好,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和云有关的歌曲。

4.听云:将事先录制好的伴奏以音频的形式插入到幻灯片中。通过欣赏《云》,使学生初步熟悉歌曲曲调;通过为歌曲打节奏,使学生熟悉歌曲的节拍

A、师:首先,我们一起来欣赏《云》这首歌曲。(按三,之1)。B、师:从刚刚的歌曲当中我发现了一个有趣是事情:这首歌曲好像在一直不停地数着一二三,一二三。如果小朋友们不信的话,老师就再把歌曲放一遍。你们可以小声地跟老师一起数一二三。C、师:好,现在呀我想请小朋友们用手把一二三的节奏给做出来,大家跟老师一起做。D、师:我们现在试着把一二三的节奏加到歌曲里去,为歌曲打节奏。老师看小朋友们谁做的好,待会儿就让做的好的小朋友来表演打击乐器。

5.朗读歌词:事先用扫描仪,将书上歌谱扫描到幻灯片中。通过让学生有节奏地朗读歌词,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歌曲节拍、掌握歌曲的节奏感,为下一步打击乐器的加入做准备

A、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我们现在试着一边打节奏,一边朗读歌词。老师读一句,你们读一句。(按四)。B、师:好,下面我想请一位小朋友跟着老师的伴奏自己把第二段歌词有节奏地朗读出来。我看哪位小朋友最有勇气。C、师:

小朋友们,你们觉得他念的不好?下面我们全班一起把第二段歌词朗读一遍。

6.唱云:通过边演唱歌曲、边演奏打击乐器,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师:A、师:你们读的真棒,现在请小朋友跟老师一起把歌词唱出来,还是老师唱一句,你们唱一句。B、师:好,下面请小朋友们自己把第二段歌词唱出来。我看哪位小朋友唱的最好。C、师:好,现在请小朋友们一起把这首歌曲完整地唱一遍,另外我还要请几位小朋友来演奏打击乐器为歌曲来伴奏。愿意的小朋友把手举起来。

7.表演歌曲:通过即兴表演动作,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热爱大自然的乐观生活态度

师:我们现在知道了云不但千变万化非常好看,描写它们的歌曲也很美,下面我想请几位小朋友随着音乐用舞蹈的形式来表现云的美。

案例:小学音乐《云》教案 篇2

2016 年1 月8 日, 武汉市“高效云课堂精品课例展”小学音乐专场展示会在汉阳区钟家村小学举行。 由主办方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武汉市汉阳区教育局、东湖高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三单位共同推选的二节音乐课为近400 名与会人员带来了别样的精彩, 别样的享受。 本场活动由市教科院丁军、胡晓燕两位教研员共同主持。

自2012 年成为国家首批“教育云”试点城市以来, 武汉市教育局在着力建设全市教育公共资源服务平台的同时, 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践和运用, 大力推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极力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现代信息技术素养。 正是这种敢为人先, 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 为武汉教育赢来赞誉, 更为武汉教育现代化夯实了稳步快速发展的内功。而今, 在武汉市各级各类学校, 翻转课堂、微课应用、网上教研已然蔚成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来自钟家村小学邬炜蓉老师和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谷八小柯琴老师的二节音乐展示课正是这一道道亮丽风景的微缩。 邬老师将课堂目标定位为未来课堂, 将传统的教室变成云平台下的“学习场”, 然后熟练运用平板电脑上的多种音乐app, 引导学生在平板上边学习, 边创作, 边纠错。 学生们变成了课堂的主角、主体, 他们或独立学习, 或小组探讨;或上传自己的作品, 或弹唱别人的作品, 忙得不亦乐乎。 邬老师在适度讲解的同时, 更多的时候变成了学生作品的欣赏者。 作为邬炜蓉的指导老师, 武汉市教科院信息技术教研员丁军老师认为: 邬老师的课呈现出了多元化、开放式、互动式、共享式的特点, 将有限的课堂延展到了无限的课外, 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 达到了高效的课堂目标。 这样的课堂符合未来课堂的发展趋势。

柯琴老师的课则是通过在云端构建音乐学习的“一带一路”, 即:分享学习带、生态发展路, 向学生渗透终身学习的理念。 她运用“唱吧”录音软件, 让学生直观感受二声部的特点和音响效果, 把以往音乐教学中的歌曲展示从齐唱、独唱等形式, 演变成学生自己创作, 自己录制, 自己弹唱。 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的同时, 通过扫描二维码, 让学生用手机既现场欣赏, 现场比照, 现场修改, 又获取资源, 开展学习, 实现了把知识装进口袋随时随地学习的目的。 柯琴老师的课异彩纷呈, 与会的老师们获益匪浅。 就连她的指导老师、武汉市教科院音乐教研员胡晓燕老师也由衷地赞赏:柯琴老师已经完全融入到互联网+ 时代, 她不再局限于教室、学科、知识, 而是将新媒体、新技术纳入其中, 并将可望不可及的云平台放置在学生掌中, 于真实、朴实、扎实的生活体验中, 实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的转变。

两堂精彩的音乐课展示, 不但引来与会教师、教研员和有关专家不绝的掌声、如潮的好评, 更引来他们对教育信息技术与教育现代化的深度关注与思考。 武汉市教科院技术中心副主任雷刚以为,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与整合, 必须打开学科之间的边界而走向开放, 必须寻找、纳入、整合、建构、创生各类优质课程资源, 必须培养适应互联网时代发展的人才。 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不断提升个人的信息技术素养, 提升专业发展, 从而实现教育境界的升华。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教育走向纵深发展的必由之路, 也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如何在这条必由之路上, 走得更稳健, 更高效且留下清晰的印迹呢? 对此, 武汉市教科院李碧武书记强调, 一是“改变”。 在信息技术高度普及的今天, 尽管教室里依然延续着师生, 传道授业的使命, 但“改变”是必须的。 大量的演示文稿将教师从黑板书中解放了出来, 各种翻转的学习方式也早已超越了耳提面命。 信息技术已经证明了它在各个领域的变革力量, “互联网+” 的下一个主战场也应该是教育。 二是“技术与人”。 在今天的展示课例中, 我们欣喜地看到技术带来的改变, 但是我们要关注技术改变的核心是人, 技术是用来解放人的。 教育信息化建设与运用的核心是“人”, 技术要关注人、服务人、解放人。 在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 要防止过分强调信息技术操作技能的训练和掌握, 却忘记了技术不是为了学, 而是为了用、为了解决问题的倾向出现。 技术不会自然产生变革, “互联网+ 教育”的核心是“人”。 三是“行动”。 教育信息化, 重在一个“化”字。“化”是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大家都要参与其中, 重要的是要有所行动。说一千, 道一万, 不如亲手干一干。 今天的展示课实际上是一次案例化的培训, 与会的老师们通过课例展示更容易理解理论, 更重要的是可以在实践中迁移运用。 希望大家积极行动, 用行动铺就通往教育信息化的成功之路。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 篇3

果然,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学生们整齐的走进了教室,并随着我的琴声进行着发声练习,在我的指导下,断音练习短促而富有弹性,我心里甜甜的。有了这顺利的开场,教学也就自然的进入到了下一个环节:我面带笑容的对同学们说:“祖国是一个多么神圣的名字,我们今天就要来学习一首表达少年儿童热爱祖国的歌曲《祖国印象》。”我想同学们一定会象往常一样很乐意的打开课本准备学唱。可这时,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并站起来怯怯地说:“老师,过几天就是圣诞节了,我们想学唱《铃儿响叮当》这首歌曲来迎接圣诞节的到来,你能在这堂课上教我们吗?”顿时,班上很多同学有了共鸣,热烈的与旁边的同学讨论起来,:“对,我也想学唱这首歌曲。”、:“这首歌曲很好听,我早就想学唱了。”……,看来,同学们对这首歌曲有着热切的向往。

课是无法正常进行下去了,看着学生们对《铃儿响叮当》这首歌的热情劲,我意识到要想把学生的思绪强制性的拉回到原先准备给他们唱的歌曲中是不行了。《铃儿响叮当》是六年级音乐课本上的一首补充歌曲,尽管是首补充歌曲,但我对这些补充歌曲也作了一定的备课,看着同学们期盼和渴望的眼神,我马上调整了心态,用清亮的嗓音说:“过几天就是圣诞节,虽然是西方人的節日,但我们也有理由来与世人共同庆祝一番,那么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唱《铃儿响叮当》这首歌,预先来庆祝圣诞节。”“好!”同学们鼓起了掌,他们兴奋的心情、迫不急待的情绪溢于言表。

就这样,同学们学唱起了《铃儿响叮当》这首歌,由于学生们对这首歌曲的喜爱和热情,他们学的非常快。学会后,学生们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表现了这首歌曲:有的学生扮演圣诞老人,有的学生跳起了舞蹈,有的学生边唱边跳……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们一个个显得是那么的快乐,那么的投入。

案例分析

演唱歌曲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唱歌教学要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受到美的愉悦、美的熏陶。在这堂音乐课上,我根据学生的要求临时调整了教学内容,改变了教学策略,如果单从预设的教案来看,是没有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定教学目标的。可是,从学生热情主动的参与、活泼生动的表现、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等方面来看,我认为这堂课是适合学生们的。

二年级音乐《云》微型课教案 篇4

李芸娜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并掌握换气记号。

二、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掌握换气记号并运用到演唱中去。

在小学的音乐教学中,经常会在简谱中遇到常见的音乐记号,曲作者在曲谱中标明的各种记号,对歌曲演唱或是音乐的理解都具有明显得提示作用,是挖掘音乐内在美的主要内容,曲谱面上的每一个音乐记号都是曲作者根据歌曲内容、情绪的需要设计的,教学时要重视这些记号的认识和掌握,让学生体会它的作用,感受它的音响效果。在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云》一课中,就出现了换气记号,歌曲节奏舒展平稳,旋律起跌宕起伏,优美抒情。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对于换气记号的使用不清楚,导致演唱过程中出现乐句划分不明显,就好像说话没有停顿,同时也会影响到后面的音符无法唱满时值。下面我来说说我是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并掌握换气记号的。

首先,通过生活中游泳的换气经验,引导学生了解歌曲中换气的重要性。接下来采用对比聆听法来帮助学生感受音乐符号。

先弹钢琴范唱歌曲的1、2乐句(乐句间不换气)再范唱一遍(乐句间换气的)5 6 | 5-| 白

V

V

6 | 5-| 白

当学生找出两次范唱的不同之处时,开始简介换气记号:此符号标记在乐谱中音符的后面,用“v”记号来标记,表示此处换气。同时利用简单的儿歌来帮助学生记住它:“三角开口朝上面,换气记号记心间。遇到它时快呼吸,时间要抢莫等闲。

案例:小学音乐《云》教案 篇5

1、理解歌词含义,较完整地演唱歌曲。

2、乐意参加音乐活动,并能从中获得愉快的体验。

3、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4、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活动过程】

一、练声。

利用小象玩偶,用歌曲的形式问好。

小朋友们上午好,老师今天带来了小象,我们用歌声来和小象打个招呼吧。“小象你好,小象你好,小象早上好,小象你好,小象你好,小象早上好”。(用“早上好”的音乐,加前奏)

小朋友唱的真好,我们再来唱一遍。共2遍。

二、在故事情境中学唱歌曲。

1、借用小象去旅行的故事引出第一个场景:小象在树林里遇到小兔。

小象今天要去旅行,我们和它一起去吧。(翻开第一张背景)小象来到了树林,遇到了小兔,我们听听小象和小兔唱了什么。(录音机放一遍)

在刚才的歌里,你们听到了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逐句出示图谱,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含义。(用清唱,不用伴奏了)

逐句解释歌词,重点解释“对呀”“爱心”“说话”。

我们再来完整地唱一遍。(钢琴伴奏)

它们唱的真好听呀,小象要继续去旅行了,拜拜小兔。

(可以在难点处考考幼儿,看他们是否知道)

2、故事的第二个场景:小象在池塘边遇到了小青蛙。(翻开第二张背景图)

小象走啊走,来到了池塘边。小象和小青蛙唱了什么,我们来一听下。教师点图谱,跟着钢琴来唱一遍。小朋友说:“我听到了。”就根据孩子回答,逐句来唱。等四句清唱完再用钢琴伴奏完整唱一遍,让幼儿在钢琴的伴奏中尝试跟老师一起完整唱歌曲。利用图谱对于幼儿较难掌握的句子“你最喜欢谁呀,快说话。告诉你,我最喜欢我的好妈妈”着重教学。

3、故事的第三个场景:小象在山坡上遇到了小鸡。

“小象走啊走,来到了山坡上遇到了小鸡”我们来听听它们唱了些什么?钢琴伴奏唱一遍加上动作。

加入律动动作帮助幼儿记忆歌词。请孩子站起来跟着老师在音乐的伴奏下,边做动作边唱歌。

师:小朋友演唱的时候应该表现小象的什么心情?“自豪,高兴,爱妈妈。”

那小朋友应该用什么声音演唱?“自豪的声音,高兴的声音。”

4、故事的第四个场景:小象在小河边遇到了小牛。(师幼分角色尝试对唱。)

“我们来听听它们唱了什么?”将小牛和小象的图片贴到图谱前。

幼儿来当小象“你们的椅子背后有一张小象的图片把它拿下来贴在自己身上。”

“现在老师来当小牛,唱这两句(手指点)。小朋友当小象唱这两句(手指点)。”

钢琴伴奏唱一遍。

三、结束。

情感提升——爱妈妈。

小象结束了一天的旅行,它回到家看见了自己的妈妈。小象:“妈妈,我今天遇到了很多好朋友,我很高兴有一个和你一样的长鼻子。妈妈,我最喜欢你了。”

师:“故事讲完了,我们这首好听的歌曲名字就叫《小象爱妈妈》。”

活动反思:

首先,我请孩子们欣赏歌曲《小象爱妈妈》并边听音乐边打节奏。让孩子们将听到的音乐,通过打节拍的形式表达出来。其次,通过拍打不同的地方提高孩子的兴趣。在敲敲打打中,成了孩子们感受音乐的关键。同时,让他们无意识地熟悉音乐的旋律。这时,融入歌词,让孩子自然而然中走入歌曲。从最初的拍打到拍打不同的部位到歌词的加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一首附点较多的歌曲来说,这对附点部分的熟悉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接下来的学念与学唱中,孩子们相对比较轻松。不管了对旋律的掌握,还是对附点的学唱都没有了吃力的感觉,而且他们自始至终兴趣较高。

小学音乐期末评价案例 篇6

艺术素养评价是学校《外小儿童综合素养自主发展评价体系》中的一个研究分支,主要分音乐

和美术两条主线。它是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的一个重要部分,同时也是学生个性发展能力的一个重

要评价维度。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学生对艺术的学习途径很多,主要包括学校的艺术课堂、社团、艺术活动,还有校外专业的艺术培训机构、以及参加省市级的艺术比赛。通过小学六年的艺术学习

积累,他们的艺术素养得到很大的提高,艺术才能得到了很好的表现。现将学校四年级音乐课堂期

末检测评价为案例,分析其过程,反思其结果,以便往后更好地开展艺术素养评价工作。

外小的孩子,每人有一套《我的核心素养发展记录册》,一学年一本,一共

本,里面分为人格

培养、理解力培养、行动力培养三类课程,从主动学习、国际视野、人际交往、应变创新等各方面

记录了孩子们的核心素养发展。

音乐学科的评价则在基础课程、人格培养和拓展课程中体现。我们以四年级为例,在四年级上

册中,基础课程设置中有“悦动音乐”这一栏,里面有三个评价维度:

听、唱、奏。

1.听:

要求学生欣赏曲目时,能听辨主要乐器,并能认识西洋管弦乐队与民族乐器的名称,能

分辨小提琴和大提琴的音色。重点曲目为《小夜曲》、《打字机》、《水上音乐》等。

2.唱:

要求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学习能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自然流畅的背唱

3-4

首歌曲。重点曲目

为《童心是小鸟》、《愉快的梦》、《小螺号》、《哦,十分钟》、《阳光牵着我的手》等。

3.奏:

要求学生能用口风琴演奏不少于

小节的乐曲,知道口风琴上的升降记号并且能够演奏。

自选曲目为《愉快的梦》、《童心是小鸟》、《阳光牵着我的手》等。

而在“我的拓展课”的页面中,则设置了口风琴一栏,分为三个项目:

1.指法:

要求学生能熟练运用顺指法、穿指法、跨指法来演奏乐曲。

2.音阶:

要求学生能流畅演奏

C

大调、F

大调的上行、下行音阶。

3.曲目:

要求学生能用口风琴演奏《愉快的梦》、《童心是小鸟》、《幸福拍手歌》等。

在四年级下册中,根据教材内容的改变而更改评价要点。

1.听:

要求学生欣赏曲目时,能听辨主要演奏乐器,并能认识西洋管弦乐队与民族乐器的名称,重点辨别双簧管。重点曲目为《彼得与狼》、《牧羊姑娘》、《小步舞曲》等。

2.唱:

要求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学习能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自然流畅的背唱

3-4

首歌曲。重点曲目

为《我们大家跳起来》、《小小少年》、《小溪流水响叮咚》、《摇篮曲》、《种太阳》等。

3.奏:

要求学生能用口风琴演奏不少于

小节的乐曲,熟练演奏

C

调乐曲。自选曲目为《摇篮

曲》、《种太阳》、《白桦林好地方》等。

在四年级下册“我的拓展课”的页面中,口风琴的三个项目:

1.指法:

要求学生能熟练运用顺指法、穿指法、跨指法来演奏乐曲。

2.音阶:

要求学生能流畅演奏

C

大调、F

大调的上行、下行音阶。

3.曲目:

要求学生能用口风琴演奏《小白船》、《小小少年》、《白桦林好地方》等。

每到期末,测评工作便有条不紊的进行着,首先教导处下达任务单,必须认真检测每一个孩子的三项指标,在各栏中填入

ABCD

项,除了期末测评,还要自评、他评,最后进行总评,争取客观

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孩子的期末评价。

为了取得一个好的评价,孩子们在口风琴练习上能够互帮互助,分大组、小组过关,有的程度

好一些的孩子还会主动单独给同学辅导。

在演唱上,有时是单独测评,有时是小组测评。值得一提的是,在上学期的小组测评中,老师的要求只是

位同学能一起用流畅自然的声音演唱指定歌曲,但令人欣喜的是,同学们自发的进行

了一周的队形编排,歌曲分工,甚至有许多小组都是分声部进行演唱与表演,十分精彩。

除学生手上的核心素养记录册外,校音乐老师还制定了键盘特长评价方案与声乐、舞蹈评价量

小学音乐课教学案例 篇7

案例描述

这是一堂四年级二班的音乐课,我今天给他们上课的内容是学唱新歌《我爱祖国,我爱妈妈》,这是一首表达了少年儿童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课前我作了精心的准备,收集了大量的有关热爱祖国的歌曲,准备在同学们学会歌曲后,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唱唱、演演、跳跳、画画、说说等来一个祖国颂的综合活动。发声练习也是准备的与歌曲有关的连音练习。我预料这一定是气氛活跃而又和谐美好的一课。

果然,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学生们整齐的走进了教室,并随着我的琴声进行着发声练习,在我的指导下,连音练习是那么的圆润,我心里甜甜的。有了这顺利的开场,教学也就自然的进入到了下一个环节,我面带笑容的对同学们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妈妈,都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我们今天就要来学习一首表达少年儿童热爱祖国的歌曲《我爱妈妈,我爱中华》。”我想同学们一定会象往常一样很乐意的打开课本准备学唱。可这时,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并站起来怯怯地说:“老师,我们特别想学合唱队唱过的那首《猜调》,行不行啊老师?你能在这堂课上教我们吗?”顿时,班上很多同学有了共鸣,热烈的与旁边的同学讨论起来,:“对,我也想学唱这首歌曲。”、:“这首歌曲很好听,我早就想学唱了。”……,看来,同学们对这首歌曲有着热切的向往。

课是无法正常进行下去了,看着学生们对《猜调》这首歌的热情劲,我意识到要想把学生的思绪强制性的拉回到原先准备给他们唱的歌曲中是不行了。《猜调》是六年级音乐课本上的一首歌曲,正好我也带着学校六年级的音乐,但我对这歌曲也作了一定的备课,看着同学们期盼和渴望的眼神,我马上调整了心态,用清亮的嗓音说:“同学们,云南是个好地方,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的歌更美。那么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唱《猜调》这首歌。”“好!”同学们鼓起了掌,他们兴奋的心情、迫不 1 急待的情绪溢于言表。

就这样,同学们学唱起了《猜调》这首歌,由于学生们对这首歌曲的喜爱和热情,他们学的非常快。学会后,学生们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表现了这首歌曲:有的学生唱歌,有的学生跳起了舞蹈,有的学生边唱边跳……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们一个个显得是那么的快乐,那么的投入。

案例分析

唱歌教学要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受到美的愉悦、美的熏陶。在这堂音乐课上,我根据学生的要求临时调整了教学内容,改变了教学策略,如果单从预设的教案来看,是没有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定教学目标的。可是,从学生热情主动的参与、活泼生动的表现、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等方面来看,我认为这堂课是适合学生们的。

小学音乐反思性教学案例研究 篇8

(311400)富阳市实验小学 杨金红

提要:反思性教学是指运用教育教学的有关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思考,从中归纳出成败得失,为不断优化后续教学提供重要的条件。实践与研究证明,小学音乐实施反思性教学是教师自觉探索解决音乐教学中的有关问题,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能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教师自我学习,提高业务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从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音乐教学案例出发,就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目标、策略、协作等方面进行正反两方面的分析反思,寻求其规律,为反思性教学提供反思、调适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小学 音乐

反思性教学

为了提高教学水平,我们会常常写“教学后记”或“课后随笔”,但一般只是记载音乐课堂的真实情况,缺乏对教学的深层次反思,即忽略了“教什么?”“怎么教?”“效果、目标达到了没有?”“为什么?”“如何改进?”等一系列问题。往往使课后的随笔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教学——反思——调整——改进教学的积极作用。

“反思性教学”是一种用来提高教师自己的专业素养,改进教育实践的学习方式。进行反思教学,就是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不断对自己教育教学进行分析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其目的是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能,并从中使自己逐渐成长为学者型教师。

笔者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利用平行班教学的有利条件,运用现代教育的有关理论,对课堂教学内容、目标、过程和方法在教学之后重新进行审视、评价,从而调整和改进后面的教学。实践证明:通过不断反思、不断积累,不仅丰富了教学策略,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而且使课堂教学不断走向科学、优质、高效。以下通过对本人教学实践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案例的反思性研究,具体地分析探索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内容、集体协作等方面的反思与调整的过程与方法。

一、注重音乐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反思

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教学内容不仅应具有音乐性、审美性,更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堂教学内容只有充分利用现有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调整教材内容以适合现代学生审美需求,并根据学生的学力水 1平重组教材,把充满生活情趣的内容充实到教学中去,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与审美愉悦,让教学内容真正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

案例一:第七册《越剧欣赏》

课堂上,首先通过教师设问,让学生谈谈或即兴模仿平时生活中了解的越剧知识,接着。教师用大半节课的时间介绍了越剧的有关知识和家乡越剧表演艺术家徐玉兰,学生们听故事听得津津有味。最后和大家一起欣赏越剧唱腔《西湖好》并学唱其中句段。并让学生谈谈对越剧的感受。出乎意料的学生反应让人啼笑皆非:“我妈妈说,越剧是给年纪大的老人们听的。”“我觉得越剧太嗲了!”教室里霎时哄堂大笑。

反思:本例过多的非音乐化的教学内容削弱了学生对越剧欣赏的听觉体验。教学内容的安排应着重挖掘越剧的艺术魅力,重点围绕着引导学生参与听觉体验、发展学生的音乐情感进行。只有通过教学内容的分层递进,引发对音乐内容的层层情感体验,才能激起学生对音乐的内化,体会越剧艺术的美感。经反思调整后,从现场演唱徐派片段引入简单介绍徐玉兰和家乡浙江的越剧,从学生欣赏与模仿中注重越剧韵味的艺术特征,从而强化了学生感受越剧的旋律美与韵律美,最后欣赏介绍《梁祝》的主题音乐,让学生在哼唱优美、熟悉的旋律中,强化学生感受越剧音乐的艺术魅力。

案例二:《数蛤蟆》中的识谱与创编教学

(教学实录)学唱歌曲后,大家兴高采烈地表演起了室内“情景剧”。“哎呀!糟糕。老师忘了请你们学歌谱了!”一双双眼睛滴溜溜地望着我,好象在说“啊呀!怎么办?”。“帮帮老师!你们能自己学唱歌谱吗?”“能!”不到三分钟,大家就顺利的唱会了对他们来说稍有点难度的歌谱,声音是那么整齐,好听。“让老师来听听,有没有唱出小青蛙蹦蹦跳跳、小朋友欢欢喜喜的样子?”学生们脸上的表情更兴奋地随着旋律、节奏跳跃着、欢笑着。

“你们能按照这样的节奏(歌曲前两小节)用口琴自己来编好听的音乐吗?”“好的!”“我会!”“没问题!”……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教师随机板书,并把其中的四句组合起来唱,“嗯!还蛮像民歌的!”一个小男孩情不自禁的“评语”引来了全班的开怀大笑。

反思:“识读歌谱”是音乐知识与技能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一直以来,识谱的效率一直是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很多学生就因为识谱的枯燥、厌烦而挫伤了他们学习音 2 乐的积极性。“识谱是一种辅助性的,为表现音乐服务的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本例识谱内容的安排在激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进行,使识读乐谱发挥了重要的辅助作用,让学生能准确的表现歌曲情境。在充满情趣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引发即兴创编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在成功的尝试中增强学生表现音乐的自信心。

二、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堂教学目标的反思

由于学生的需要、兴趣、经验和能力是多样化的。音乐课堂教学目标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的音乐教育观,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联系学生的客观实际,根据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灵活设计课堂教学的音乐审美、情感态度和知识技能目标,提高教学目标设置的合适度,增强教学目标实现的有效性,真正起到教学目标的导向、调控、评价作用,成为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

案例三:第七册补充教材《小青蛙你唱吧》:

教学中,以“可爱的青蛙”、“可怜的青蛙”、“我们爱青蛙”三组镜头为主线,通过欣赏录象、模仿动作、模拟叫声、多声部节奏练习感受小青蛙的活泼可爱。在凄婉的背景音乐中观看青蛙逃命、被宰杀、哭泣的图片,“小青蛙好可怜呀!你能和它说说话吗?”在背景音乐和教师语言设臵的情境中引发“爱护青蛙”的主题。在学生发自肺腑的讨论后,师生随着音乐情不自禁的朗读起了歌词,“小青蛙,你别害怕……”深情的歌声从心里飞出,情深之处,所有在场的人都为之动容。

反思:音乐是情感艺术,课堂情感目标的达成是教学成功的催化剂。本例根据小学生情感易受暗示性和喜爱小动物的特点,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去体验音乐情境。由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与农村孩子的生活经验密切结合,所以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情感激活和体验成功地达到了审美情感教育的目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音乐情感目标只有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经验,才能更有效地落实,适应现代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

案例四:第十一册欣赏《梦幻曲》、《捉迷藏》。

教学中,首先让个别学生上台介绍钢琴,创设轻松的音乐学习氛围,然后欣赏乐曲,其中重点欣赏《梦幻曲》,反复听、哼旋律音,熟悉主旋律,使学生多次感受其旋律、节奏、速度特点,激发想象音乐情境。虽然我热情洋溢,但课堂气氛从轻松到停滞,直 3 至学生呵欠连连。

反思:音乐是审美艺术,本例由于偏重音乐教学的认知目标,不适合学生学习的心理实际,以至使音乐审美目标不能顺利达成。小学生好动、好玩、好奇,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中。应增加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只有注重选择直观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多种感官的通觉作用,才能牢牢把握住音乐审美情感这条主线,提高音乐审美目标达成的实效。

通过反思,围绕着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征和形象、直观的音乐感知等特点,我重新设立了教学目标:“通过对钢琴的直观介绍及有关乐曲欣赏,充分体验钢琴丰富的表现力,同时形象感受和理解作品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及情绪。”课堂上,拆开钢琴外套,请学生直观了解钢琴的发音原理,同时通过讨论欣赏、比较欣赏、选择欣赏等多种形式,学生们惊喜愉悦、课堂气氛活跃。

三、把握学生认知心理,进行课堂教学策略的反思

音乐课堂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教学策略的实施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平等的融入学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教学。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心理、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等,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策略,尽可能的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全身心的感知并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案例五:第五册《八只小鹅》的识谱教学:

师生互动学会歌词后,请学生欣赏小鹅们快乐游戏玩耍的录象。可慢慢地,有不少同学象发现了“新大陆”,发现他们看的是“无声电影”。老师非常热心地出“主意”:“是啊,想不想尝尝当音响大师的滋味儿?你们把歌谱唱出来,配上去,不就有音乐了!”在兴趣的激发中鼓励学生自学歌谱。同时,随机进行个别指导,很快,“有声电影”就开始放映了。有的学生还兴致勃勃地边唱边模拟小鹅动作,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反思:本例教学方法从“趣”入手,“先唱歌,后识谱”首先让学生在“似曾相识”的感觉下识谱,接着借用相声“抖包袱”艺术手段,着眼于激活学生的内心心理活动,精心安排歌谱教学。从“无声电影”设趣到做“音响大师”激趣,最后达到放映“有声电影”的乐趣,设计创造出促使学生识谱学习的最佳内心情感激发点,使学生在兴趣的激活中感受到学唱歌谱的快乐,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获得深深 的音乐审美体验。

案例六:第三册《快乐的节奏》(自组教材)

首先,引导欣赏动画片《猫和老鼠》片段“老鼠爬百叶窗”(八分节奏)、“老鼠偷吃”(二分节奏)和《唐老鸭当兵》片段“唐老鸭报名”(四分节奏),并把它们并列动态显示,启发学生观察、模拟、比较,在动态欣赏中形象感受二分、四分、八分节奏时值,解决感知节奏特点这个难点。后段学唱歌曲《大鹿》后,鼓励学生根据情节用打击乐器选择节奏为歌曲伴奏。学生们兴趣盎然。

反思:看动画片是小学生最喜爱的,也是他们进行认知活动的重要途径。本例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设置情境,赋予动画的音乐性激活教学,在动态画面与节奏配合的实践中,有效地进行音乐基本节奏的感知、内化、提高,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四、围绕主体,紧扣主题,集体协作是反思教学必要补充。

反思教学使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经验有一个新的认识,更自觉、更理性的去研究完成教学,从而提升实践的质量。然而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通过集体智慧、专家启迪,在集体协作中能更有效地促进反思教学。

案例七:第六册《哈达献给北京城》的教学

教学中,教师运用“学科综合”的现代教学理念。通过民俗——自然——歌曲——舞蹈块状进行音乐、自然学科的综合教学。前半节课学生说西藏,观西藏,深深沉醉在青藏高原特有的雪域风光美中,后半节课在情境延伸中学生饶有兴趣地学唱歌曲,感受、表现歌曲的情境。

课后集体反思:“音乐课程的综合,是以音乐为本,以音乐为主线的音乐教学。”本课应以学生对歌曲“哈达献给北京城”的感受学习为主线,以旋律中的典型节奏型为教学着落点,进行多媒体“菜单设计”,让学生自由“点菜”,随机进行欣赏音乐、了解地貌、学习藏礼、学唱歌曲等教学。专家更指出:可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进行“点菜”后的小组合作学习,同时根据教师的专长,进行个性化教学。使音乐课的学科综合不仅音乐化而且个性化。

反思:本课例通过教师个人——集体——专家三个阶梯式层次的协作,充分体现“提倡学科综合”的教学理念,遵循小学生音乐感知学习的心理过程规律,从学科综合的简 单组合设计到随机教学设计最后到个性化随机教学设计,层层递进,激发主体兴趣,通过学科综合实现音乐教育的协同效应,达到美育的整体效果,并且以艺术化的方式更好地促进了学生对相关学科的学习。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小学音乐的反思性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心理出发,通过对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集体协作等多角度、多形式进行科学反思。从成功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为什么成功?”“成功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教学的设计与过程有什么特色?”“如何锦上添花富有创意?”等等,从中总结规律,提炼经验、指导实践。从失败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例如:是教育思想还是教育理念的问题、是目标的设定还是内容的失当、是教学设计还是方法手段的应用等等”,从中吸取教训,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内容的选择、组合、调整;教学目标的设计、达成;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才能使课后的反思性“教学随笔”真正起到反思、调整、改进后续教学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审美能力。通过反思性教学,可以使教师更有效的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从实践的分析和反思中,逐步走向教学的科学化与理性化。

音乐是艺术,而音乐教学更是艺术中的艺术。反思性教学是“在教育教学中,通过教育教学,为了教育教学”的研究。开展音乐的反思性教学,建立教学反思回路,可以使教师更好地掌握教与学的规律,将音乐课堂教学得失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剖析,从而追求更高层次的教学主体合理性。同时,反思教学过程促进教师的自我学习、自我提高,使教师由单纯的教学者成为反思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

丽莲·凯兹指出:“教师专业化的起点,在于愿意去思考问题,并尝试提出自己的改进方案。”新世纪呼唤“思考问题与改进教学”的反思型音乐教师!

参考文献: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

曹理

何工著

上海音乐出版社 《音乐学科教育学》

曹理等著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艺术教育》

郭声健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现代教育学导论》

卢正芝 张伟平主编

浙江大学出版社 《音乐美的构成》

[日]渡边护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 《外国儿童音乐教育》

尹爱青 曹理 缪力编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教育研究》2002年第7期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

《中国音乐教育》2002年第4、6、8期

2002年11月

案例:小学音乐《云》教案 篇9

课题:《故乡的小路》 年级:五年级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聆听德沃夏克的《念故乡》和演唱歌曲《故乡的小路》,探索、体验不同风格的旋律,根据《故乡的小路》进行创编,会用打击乐器伴奏,体会创编成功的快乐。

2、能清晰正确的演唱歌曲,结合曲调体现强拍和弱拍,注重发声的重轻和演唱风格。

3、这是一首两段体的优美抒情歌曲,指导学唱前8小节曲调,指导分声部学唱后8小节。唱好二声部合唱,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较熟练的演唱歌曲《故乡的小路》

教学难点:二声部合唱,理解、表现《故乡的小路》的情感内涵。教学切入点:

1、创设情趣,注重情感的交流与体验。

2、激发兴趣,由看视频听音乐引入新课教学。

3、利用多媒体,有画面有声音,形成对故乡的眷恋。

4、加强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突出学生本位。教具:钢琴、部分打击乐器、U盘、多媒体。教学过程:

一、创情境,导新课。

1、师生问好(用钢琴弹奏体现师生问好歌)

2、播放聆听《念故乡》。

刚才同学们都欣赏了这首歌曲,谁能说说:(1)、歌曲反映了什么内容?(对故乡的思念)

(2)、音乐作品在情感上表现了什么情绪?(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下面老师再带来一首作品:播放音乐,不显歌词,配带朗诵。(出现故乡的小路画面)故乡的小路总是那么令人眷恋,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欢乐与幸福。故乡是亲 切的,故乡是美好的,故乡是让人魂牵梦绕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新歌——《故乡的小路》

【分析:播放以前拓展听赏的德沃夏克《念故乡》引入,体验音乐作品情感上的表现,创设情境,点击播放画面,激发学生兴趣,为演唱《故乡的小路》作好铺垫。】

二、识乐谱,学歌曲。

1、点击课件,展开《故乡的小路》乐谱。

2、播放歌曲,完整聆听,初步感受歌曲节奏、旋律、情感。

听一听,从歌曲中你感受到了一种怎样的情感?(带着思绪万千的心情,勾起了对往事美好的回忆,流露出对故乡小路多么的亲切,追忆到孩儿时欢乐生活的情景)

3、学习、体验变拍子。

再次播放歌曲,教师随音乐划3/4拍、4/4拍指挥图示。

听出歌曲是几拍子的吗?(一小节三拍子,一小节四拍子,是交替出现的)带领学生一起打节拍,动作演示:

2如:三拍子——拍手掌、点手心、点手心;四拍子——拍手掌、点手心、点手心、点手心、点手心。让学生体验节奏的强弱。

同学们,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拍号——变拍子。这首歌曲就是三拍子与四拍子交替变换的。

4、识曲谱,分辨乐段。

本曲谱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除一个不完全小节外有8个小节,第二乐段也有8个小节,分二声部合唱。

5、学习第一乐段。

(1)老师范唱,启发引导:

现在听老师唱一唱,这部分的歌词都诉说了些什么?(小花、小路等)

这个乐段就是描述对童年往事的美好回忆,那么,你们童年最快乐最幸福的是什么呀?谁能来说一说?(让学生自由回答)

(2)引导学生随着图谱学唱第一段曲谱

教师钢琴弹奏曲谱,学生用手势划旋律线,在心里默默地唱旋律(穿插讲解变音记号#,弱拍起音,突出强拍重音,十六分音符)

跟钢琴学生哼鸣整体的一起合作演唱。小组合作演唱

跟着音乐伴奏来唱一唱,注意把握好音乐的节拍。

6、学习第二乐段。

(1)用视唱方法学唱歌曲第一声部。

钢琴弹奏,听琴声,看曲谱,学生跟着用“啊”唱完第一声部乐曲。

看曲谱歌词,听琴声,齐唱第一声部。老师唱第二声部。(2)用上述同样的方法,学唱完第二声部。(3)二声部合唱练习。老师低声部,学生高声部。老师高声部,学生低声部。女生高声部,男生低声部。男生高声部,女生低声部。(4)鼓励,即兴。

刚才,同学们唱得非常好!老师与同学、同学与同学之间配合的太默契了。现在请部分学生演示一下

7、歌曲结尾处理。(1)老师范唱尾声。

(2)学生跟着琴声,用“嗯”随着旋律放慢速度唱完。

结尾的哼鸣,你会想到什么?带着你所想到的情景一起来把整首歌唱一唱!

8、变化处理歌曲,完整演唱。

(1)老师领唱“我那故乡的小路”,接着让学生齐唱,二声部合唱男生高声部女生低声部,结尾齐唱。

(2)指名领唱,重复上述方法练习唱完。

【分析:制作好课件,节省了课堂上许多时间,方便了教学。乐理知识结合歌曲教学,让学生共同参与、分析、感受、体验,把学习音乐兴趣融入了教学之中,加强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音乐知识技能的掌握;加强了课堂上学生的互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三、唱歌曲,编表演。

1、使用打击乐器伴奏。

歌好听,优美感人,如果能配上乐器伴奏效果会更好,谁能来用打击乐给歌曲伴奏?

提供伴奏乐器:铃鼓 双节筒 沙球

2、点击播放打击乐节奏图示。

铃鼓节奏: |X 0 0 |X 0 0 0 | 双节筒节奏: |X 0 0 |XX 0 0 0 | 沙球节奏: |0 0 X |0 0 0 X |

3、创编歌词,点击课件,让学生编唱。

创编填充歌词

我那故乡的小路,是我梦中(X X)路,(X X),(X X)啊!弯弯的小路,梦中我思念的路,(X X)、(X X)

【分析:创编活动,让学生手持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体验音乐的节奏、和谐及产生的共鸣,会给音乐带来美感。创编歌词,运用歌词在熟悉的旋律下产生的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简小结,激尾声。

1、小结。

这节音乐课,同学们自始至终表演的相当好!配合的非常好!掌声鼓励你们!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妈妈的话儿永记住,思乡的旋律永远萦绕在我们的身旁。让我们共同来热爱我们的家乡,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家乡的小路,热爱家乡的亲人。让我们用最美妙的音乐,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同学们,我们再一次用深情的语气,欢快的情感,共同演唱《故乡的小路》。

2、轻声播放歌曲,按组有秩序地离开教室。

【分析:音乐审美,音乐情感,要贯串于整个音乐教学过程,因而结尾也要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升华主题,使学生有着美好的回忆,充满欢乐的气氛,让学生回味无穷,让学生喜欢音乐,使学生对唱歌教学不感到乏味。结束几句简短的话语,几秒钟的美妙音乐声,使学生对音乐产生了共鸣。】

2016年1月 淞南二小

《故乡的小路》说课

顾坚

一、说说教学思路设计:

《故乡的小路》这是一首两段体的优美抒情歌曲。4/

4、3/4拍,D宫调式,曲调流畅而又抒情。歌曲表达了人们回忆美好童年的内心激动的心情。歌曲的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此段音区低而深沉,乐句都以弱拍起音开始,平稳的曲调,表达了人们带着思绪万千的心情走在熟悉的小路上,勾起了对往事美好的回忆。在第二乐句中还出现了一个临时变化音。音调上使人感到对小路是多么亲切的情感流露。在第二乐句中一个八度跳进,使人仿佛追忆到儿时欢乐生活的情景。歌曲以六度跳进到第二乐段,使情绪渐渐地得以抒发,在音区上升高,由衷地抒发了热爱家乡的心情。全曲未句,在“呣”的哼鸣中结束,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往事历历在目,仿佛“童年多美好”的话语还要向你倾诉。在教学本课时,我通过情境导入让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索,独立获取知识。同时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使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之间不断进行思维交流与心灵沟通的过程,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课程对音乐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体验与感悟音乐的过程。

1、能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2、通过创编动作,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三拍子、四拍子乐曲的特点,加强对变拍子的认识。

3、唱好二声部合唱,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

三、说关键处的处理: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我认为本课是以唱歌为主的音乐课,重点是用柔美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把握三拍子、四拍子的变拍子节奏,表现出歌曲优美、抒情的思乡情。在这个环节,我采取教师语言描述创设情境,学生想象美丽景色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用柔美的声音演唱;另外利用游戏,小组合作等形式将3/4与4/4变拍子节奏这一难点解决并消化,让它变成一个轻松的可以一笔带过的东西。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情境,导新课。

1、师生问好(用钢琴弹奏体现师生问好歌)

2、播放聆听《念故乡》。

刚才同学们都欣赏了这首歌曲,谁能说说:(1)、歌曲反映了什么内容?(对故乡的思念)

(2)、音乐作品在情感上表现了什么情绪?(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下面老师再带来一首作品:播放音乐,不显歌词,配带朗诵。(出现故乡的小路画面)故乡的小路总是那么令人眷恋,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欢乐与幸福。故乡是亲 切的,故乡是美好的,故乡是让人魂牵梦绕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新歌——《故乡的小路》

【分析:播放以前拓展听赏的德沃夏克《念故乡》引入,体验音乐作品情感上的表现,创设情境,点击播放画面,激发学生兴趣,为演唱《故乡的小路》作好铺垫。】

二、识乐谱,学歌曲。

1、点击课件,展开《故乡的小路》乐谱。

2、播放歌曲,完整聆听,初步感受歌曲节奏、旋律、情感。

听一听,从歌曲中你感受到了一种怎样的情感?(带着思绪万千的心情,勾起了对往事美好的回忆,流露出对故乡小路多么的亲切,追忆到孩儿时欢乐生活的情景)

3、学习、体验变拍子。

再次播放歌曲,教师随音乐划3/4拍、4/4拍指挥图示。

听出歌曲是几拍子的吗?(一小节三拍子,一小节四拍子,是交替出现的)带领学生一起打节拍,动作演示:

2如:三拍子——拍手掌、点手心、点手心;四拍子——拍手掌、点手心、点手心、点手心、点手心。让学生体验节奏的强弱。

同学们,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拍号——变拍子。这首歌曲就是三拍子与四拍子交替变换的。

4、识曲谱,分辨乐段。

本曲谱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除一个不完全小节外有8个小节,第二乐段也有8个小节,分二声部合唱。

5、学习第一乐段。

(1)老师范唱,启发引导:

现在听老师唱一唱,这部分的歌词都诉说了些什么?(小花、小路等)

这个乐段就是描述对童年往事的美好回忆,那么,你们童年最快乐最幸福的是什么呀?谁能来说一说?(让学生自由回答)

(2)引导学生随着图谱学唱第一段曲谱

教师钢琴弹奏曲谱,学生用手势划旋律线,在心里默默地唱旋律(穿插讲解变音记号#,弱拍起音,突出强拍重音,十六分音符)

跟钢琴学生哼鸣整体的一起合作演唱。小组合作演唱

跟着音乐伴奏来唱一唱,注意把握好音乐的节拍。

6、学习第二乐段。

(1)用视唱方法学唱歌曲第一声部。

钢琴弹奏,听琴声,看曲谱,学生跟着用“啊”唱完第一声部乐曲。看曲谱歌词,听琴声,齐唱第一声部。老师唱第二声部。(2)用上述同样的方法,学唱完第二声部。(3)二声部合唱练习。老师低声部,学生高声部。老师高声部,学生低声部。女生高声部,男生低声部。男生高声部,女生低声部。(4)鼓励,即兴。

刚才,同学们唱得非常好!老师与同学、同学与同学之间配合的太默契了。现在请部分学生演示一下

7、歌曲结尾处理。(1)老师范唱尾声。

(2)学生跟着琴声,用“嗯”随着旋律放慢速度唱完。

结尾的哼鸣,你会想到什么?带着你所想到的情景一起来把整首歌唱一唱!

8、变化处理歌曲,完整演唱。

(1)老师领唱“我那故乡的小路”,接着让学生齐唱,二声部合唱男生高声部女生低声部,结尾齐唱。

(2)指名领唱,重复上述方法练习唱完。

【分析:制作好课件,节省了课堂上许多时间,方便了教学。乐理知识结合歌曲教学,让学生共同参与、分析、感受、体验,把学习音乐兴趣融入了教学之中,加强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音乐知识技能的掌握;加强了课堂上学生的互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三、唱歌曲,编表演。

1、使用打击乐器伴奏。

歌好听,优美感人,如果能配上乐器伴奏效果会更好,谁能来用打击乐给歌曲伴奏?

提供伴奏乐器:铃鼓 双节筒 沙球

2、点击播放打击乐节奏图示。

铃鼓节奏: |X 0 0 |X 0 0 0 | 双节筒节奏: |X 0 0 |XX 0 0 0 | 沙球节奏: |0 0 X |0 0 0 X |

3、创编歌词,点击课件,让学生编唱。创编填充歌词

我那故乡的小路,是我梦中(X X)路,(X X),(X X)啊!弯弯的小路,梦中我思念的路,(X X)、(X X)

【分析:创编活动,让学生手持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体验音乐的节奏、和谐及产生的共鸣,会给音乐带来美感。创编歌词,运用歌词在熟悉的旋律下产生的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简小结,激尾声。

1、小结。

这节音乐课,同学们自始至终表演的相当好!配合的非常好!掌声鼓励你们!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妈妈的话儿永记住,思乡的旋律永远萦绕在我们的身旁。让我们共同来热爱我们的家乡,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家乡的小路,热爱家乡的亲人。让我们用最美妙的音乐,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同学们,我们再一次用深情的语气,欢快的情感,共同演唱《故乡的小路》。

2、轻声播放歌曲,按组有秩序地离开教室。

【分析:音乐审美,音乐情感,要贯串于整个音乐教学过程,因而结尾也要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升华主题,使学生有着美好的回忆,充满欢乐的气氛,让学生回味无穷,让学生喜欢音乐,使学生对唱歌教学不感到乏味。结束几句简短的话语,几秒钟的美妙音乐声,使学生对音乐产生了共鸣。】

2016年1月 淞南二小

《故乡的小路》教学反思

顾坚

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始终感觉识谱教学是一个很难把握又必须抓牢的难点,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有利于进行音乐表演和创作等教学活动的开展。

首先从音乐主题切入,有意境的引入“路”或者用谈话的方式导入,这样,不仅使音乐主题显现,并有了良好发声练习的感觉。其次,创设情境,教师设计短小经典,带有情感,教学内容铺垫,教师设计精制的形体律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模仿、感受、聆听律动、演唱音乐的美。体会思念家乡的真实情感,联系实际情况来表现。这样,会让学生感受音乐课堂所带来的独特气质。

《故乡的小路》是一首两段体的抒情歌曲,4/

4、4/3拍D宫调式,全曲共分为两乐段,第一乐段音区低而深沉,从弱起开始,曲调平稳,在以六度跳进到第二乐段之后,情绪逐渐得以抒发。这首歌曲要向我们表达的是一种对故乡淡淡的回忆和深深的眷恋之情。歌曲在第一乐段似乎是在用倾诉的口吻向我们描述着一段童年往事,清幽流淌着的旋律仿佛像这条童年走过的小路一般沁入人们的心里;第二乐段则是在第一乐段的 铺垫下,旋律上有了一些起伏,情绪逐渐在回忆的梦中升温,将一种忆往事、思故乡的真实情感倾诉出来。《故乡的小路》所要像我们表达的并非是喷涌而出的浓烈情感,而是像一眼淡淡的清泉,逐渐将那种内敛而深沉的爱送达心底,令人回味无穷。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本课设计思路的主线以“浓浓故乡情”为情感铺垫,在音乐情境中抒发故乡情,表达故乡爱。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歌曲和情境导入,回忆故乡的点滴思念之情。

2、演唱《故乡的小路》学习歌曲。

3、激发对歌曲丰富的情感体验。纵向挖掘不同的艺术作品,归“情”于故乡。歌唱是学生音乐水平的直接体验,一首歌曲经过学生声情并茂地表现会更富感染力,《故乡的小路》是表现了对故乡浓浓的思念,学生没有这方面的亲身感受,怎么让学生“唱好”这首歌曲呢?在这首歌曲的教学中,我抓住两点进行歌曲教学:

(1)、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歌曲的导入时我对歌曲的两个声部进行了两次范唱,并告诉学生个人的能力有限,请学生们帮助老师完成歌曲的范唱,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进行了师生合作的训练,让学生在倾听和参与中获得对歌曲的初步感知,在歌曲二声部的训练中,启发学生倾听声部的音量,以培养生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在这当中,有的学生音准、节奏感都很好、乐感很强、学的很快。有的学生接受力很差、缺少乐感、学起来就很困难,自学互助可以提高层次高的学生的能力,带动稍差的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以交流,相互学习,同时也可以保护较差学生的自尊心,真正提高学习效果。

(2)、歌曲的意境,因为歌曲中乐句的相似性,很多同学在歌曲演唱中都唱的没有什么变化,缺少歌曲意境的表现、我先让学生用朗读的方法体验文学朗读的高潮。有些同学的处理是前一句强、后一句弱。有一些同学处理的是前一句强、后一句更强、自己对故乡的无比强烈的思念。我首先肯定了他们的见解接着说:“同学们:刚才是我们文学朗读中的处理,音乐中的高潮与文学不一样,它必须借助旋律来表现,我们想一下,歌曲高潮的地方旋律有什么特点?怎么样的旋律才有助于我们抒发自己心中的感情?你听一听,想一想怎么样的处理能更好的表现这首歌曲?最终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一致认为先强后弱的方法能更好地表现歌曲的意境,演唱效果得到一定提高。这也正是我努力想向大家传达的一个重要思想情感,归情于故乡是整堂课的最终情感归依。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课堂内容较满,还有一些细节问题忽略了,如二声部合唱部分还是因为时间问题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当然这也与平时的练习有关,学生对低声部的把握有畏惧心里,容易跑到高声部去,以后这方面要加强练习。

2016年1月 淞南二小

《故乡的小路》教学评课

顾坚

左瑾

首先从节奏上来说,这首歌曲与以前所学歌曲最大的不同是歌曲中同时存在两种拍子,这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变拍子。顾老师利用多媒体跟着歌曲拍节奏,让学生模仿节奏,然后让学生说出节奏型有哪些不同?最终,大家发现两种拍号在歌曲中是以小节交替的形式出现的。(抓住这一点,以让学生明白节奏的反复性,不同之处是提醒学生在演唱中要注意的)同时,顾老师弹琴,学生伴奏帮助学生熟悉歌曲,更好地把握这种结构上的相同性,为歌曲的演唱流畅性奠定了基础。

二、歌曲的意境

因为歌曲中乐句的相似性,很多同学在歌曲演唱中都唱得没有什么变化,缺少歌曲意境的表现。顾老师先让孩子们将歌曲按旋律分段,明白歌曲的前半段重在叙述,后半段重在抒情,歌曲的高潮在后半段。但是,后半段的这两个乐句在演唱中力度也是不一样的。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区别不同的力度?顾老师先让学生用朗读的方法体验文学朗读中的高潮。顾老师先朗读,学生跟读,有些同学的处理是前一句强,后一句弱,有些同学处理是前一句强,后一句更强,他们都有各自的理由:先强后弱,能更好地表现这种对故乡的意犹未尽的思念,先强再强,表现自己对故乡无比强烈的思念。顾老师首先肯定了他们的见解,接着通过音乐中的表现形式告诉学生音乐必须借助旋律来表现歌曲的情绪。顺势让学生回答歌曲的高潮的地方旋律有什么样的特点?怎么样的旋律才有助于我们抒发自己心中的感情?紧接着顾老师通过音乐需率的比较再来看这两个乐句,让学生听一听,想一想,怎么样的处理能更好地表现这首歌曲?最终,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一致认为先强后弱的方法能更好地表现歌曲的意境,演唱效果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再通过各小组演唱,让学生进行比较歌曲演唱情绪,并指出哪些地方还不到位,让学生示范,还有很多的咬字、气息等问题,经过对比感受让他们知道了如何更好地表现这首歌曲的意境。

三、创编活动

这个教学环节是让学生创编歌词,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小组合作精神。

通过这节课,学生都参与活动,而且每个小组都表现的很好,表现了团体的力量,难点、重点在游戏中已经突破,了解变换拍子并能创编,通过小组接唱、创编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反应能力。

四、不足之处

歌曲的二声部方面的处理还不够完整,学生的合唱合谐性还有待提高。由于低声部的不稳固,常常照成低声部的孩子也往高声部上唱。这些在教学中也是比较关键的,有待提高学生合唱的稳定性。

程曼华

顾老师有一个教学环节是让学生创编歌词,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小组合作精神。

通过这节课,学生都参与活动,而且每个小组都表现的很好,表现了团体的力量,难点、重点在游戏中已经突破,了解变换拍子并能创编,通过小组接唱、创编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反应能力。

这节课,顾老师让学生都明白了唱好一首歌曲的不容易,同时知道了只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乐于思考,参与和小组合作的好处,让课堂活起来、动起来。

不足之处:

课堂内容较满,有一些细节问题忽略了,如二声部合唱部分还是因为时间问题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当然这也与平时的练习有关,学生对低声部的把握有畏惧心里,容易跑到高声部去,在这方面要加强练习。

2016年1月 淞南二小

音乐欣赏教学中开放性素材的选择

顾坚

1、确定学生的特点(1)、年龄特点

高年级学生对于音乐素材的有一种潜意识的理解,因此,在选择音乐欣赏素材的过程中,尽量选择一些"静中求动”为主的素材,让学生亲自体验、想象、发挥和创造。

(2)、个性特点

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已具有一定的思想认识和理解能力,对于欣赏素材往往喜欢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并会积极主动配合教师一同完成对音乐欣赏素材的研究。

(3)、心理特点

学生的心理活动主要是通过由注意、感知、理解、记忆和思维等心理要素的产生和发展构成;其中,注意力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的基础。因此,在选择素材中必须达到以上特点。

2、选择相应的欣赏素材(1)、选择开放性素材的意义

要选择开放性素材,我们必须了解什么是开放性素材。所谓开放性素材是相对于传统素材而言的。现代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表明,课堂教学素材必须突出“以人的发展为本”,也就是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而有效的开放性素材恰恰符合了这一教学改革的要求。因为它的选择,就是要求学生一同参与,一同完成,通过不同角度的探索、审视,自己去获取、巩固和深化知识,并在参与的全过程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2)、选择开放性素材的“度”

首先要遵循的一条原则是:能使学生投入多向思维,达到问题解决。也就是说教师给学生的学习材料既要使学生感兴趣,能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又要做到材料与内容相吻合,还要使学生展开积极思维,同时在多向参与的过程中,寻求规律,掌握知识。

第一、选择素材有一定的自由“度”。

音乐欣赏是音乐艺术中最让教师难以把握的教学,一般往往比较枯燥,乏味。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并不高,由此,阻碍了欣赏教育的发展,因此,我们首先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而提高学习兴趣的有效办法及途径就是让学生积极、主动、自觉的参与教育教学之中。例:发动学生寻找一些他们喜欢的歌曲、乐曲等。(如:四驱兄弟主题歌、孙悟空主题歌等。)

第二、选择素材有一定的开放“度”。

我国有相当丰富的音乐欣赏素材,而学生在音乐学习期间一味的封闭,这已是现代教育 的一个弊端。我在音乐欣赏教学的同时,常常渗透一些外在的内容与之课堂内容相结合,拓宽教学思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加以正确的引导,并参与、丰富、发展音乐欣赏中的有关内容,达到一定的开放性。

第三、选择内容匹配

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我始终认为教材的内容比较单一,不能激起学生主动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每次上课之前,我总找许多跟教材相关的内容加以充实,丰富课堂内容,摒气了欣赏教学中的“三步曲”,初听——复听——再听这一传统的教学方法。例:我在教授《渔舟唱晚》这一乐曲时,先让学生看几副图片,再运用多媒体中的幻灯片加以连续播放图片,再这过程中有意的穿插《渔舟唱晚》的乐曲,让学生觉得自己已经介入这一景色之中,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而后,我让学生根据音乐与图片的景色,想象一下乐曲所表达的内容。通过上述的学习过程,我又制定了几个问题,让学生深一步的了解这一乐曲的内涵。为了让学生加以巩固听赏的能力及温故之意,我就让学生回去根据自己对音乐的探求、理解勾勒心中的美景。

第四、选择类型匹配

音乐欣赏教材是多层次,多方位,多类型的。它涉及有以下几个方面。(1)、歌曲欣赏

A、儿童歌曲:《卖报歌》、《春天来了》等。

B、通俗歌曲:《少年壮志不言愁》、《我们是黄河、我们是泰山》等。C、艺术歌曲:《小白菜》、《伏尔加船夫曲》等。(2)、器乐曲欣赏

A、通俗器乐曲:《月光》(吉他)(定音鼓)

B、民族器乐曲:《渔舟唱晚》(古筝)、《金蛇狂舞》(民族管弦乐)

C、西洋器乐曲:《匈牙利舞曲第五号》(小提琴协奏曲)、《威尼斯船歌》(钢琴)(3)、总结: 歌曲欣赏 器乐欣赏 儿童歌曲 通俗器乐 通俗歌曲 民族器乐 艺术歌曲 西洋器乐

3、怎样运用欣赏素材进行培养

在小学阶段,欣赏教学大多都拘于形式,为配合教学常规内容的展开,让学生的各类素材充分发挥起课堂作用,激发起学习的兴趣,我在教学中就已学生的作品为主进行教学,并

加以自我评估及运用开放性素材与课堂教学的互助性进行自我分析。

(1)、通过课外欣赏素材进行对学生的培养

比如:我在五年级欣赏课的教学中,学生在网上找了一首《春天来了》这一素材的欣赏内容。我先选择给几幅美术图案进行对比,让学生形成重复和对比的概念。之后,我根据乐曲的意境及内容选择了语文学科中的画面和课文,在配上《春天来了》的歌曲、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春景中。另外我还让学生在网上选择了关于春天的景色、学生的作文习作、还有一些关于春天的动画,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将知识进行了重新构建,形成了关于春天的各种知识的联系,能准、广、快地把握春天的艺术形象,使学生获得了自我学习,自我完善知识的能力,同时也完成了教学的目的。

再如:我在教《动物狂欢节》这一课文时,我让学生欣赏中央电视台动物世界的视频剪辑,而后请学生在网上或动物世界,查询“狮子的生活习性。”“大象的生活习性”等,通过学生对动物的了解。为欣赏教学作了知识准备,对《动物狂欢节》的欣赏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因为在欣赏前学生已经在自主的学习中把握了各个音乐形象的特征,而且通过学生的交流和模仿各种动物的形象,使学生拓宽了知识面,学习到了各个方面的相关知识。为这首音乐作品的欣赏打下良好的基础。

(2)、实施开放性素材,加强学生自我评估的能力

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才有可能达到接受性学习向自我获得性学习的转变。因此,实施开放性素材的研究必须要把握四个要素,即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设计;以学生自我发现为主线的课堂组织结构;开放的课堂自由空间,即教学形态的开放,视听范围的开放,知识领域的开放;信息交流的开放;爱与美的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

依据上述四个要素,我制定了高年级学生自我评估的方法。4个教学指标:即教学目标10分,教学过程50分,教学评价20分,目标达成度20分。3个教学过程指标:即操作、认知、情意。其中操作部分为模仿、掌握、创造;认知部分为认记、理解、应用;情意部分为兴趣、感受、想象。通过这一教学评估,试图使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相一致,不断通过优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去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使学生从以往的接受性学习逐步向自我发现,自我获得性学习转变。

(3)、开放性素材研究和课堂教学互助性的分析 课堂教学各环节时间配比的分析 课题 导入 学生自学 学生讨论 质疑析疑 练习巩固 总结评价

14′15″ 10′

7′10″

2′45″ 《渔舟唱晚》 3′ 4′50″ 《春天来了》 2′ 3′25″

15′30″ 7′10″

11′15″ 1′50″

《动物狂欢节》 2′ 4′20″ 18′18″ 5′12″ 9′ 1′10″

结论:开放性素材的研究让课堂教学逐步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的参与,研究,正朝着发展自我、创造自我的方向学习,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4、运用开放性欣赏素材后的总体效果

(1)老师讲的比以前少了,同学做的比以前多了。“以前只有教师讲、我们听,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千篇一律。现在变成了是我们学生自己的课堂,有些问题,老师让我们学生讨论,开始还不习惯,慢慢地从老师讲,到我们现在自己动脑筋来完成,让我们更好的加强了记忆。

(2)课堂中的教学框框少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多了。“同学们上课精神集中,思维活跃,它不再是老师们把嚼得很烂的知识再传授给你,而是靠同学们自己去学,去领会。由于没有一定的教学框子来框住你,所以同学们就有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慢慢地也就有了自己的见解,培养了自己的个性。”、“不懂的问题还可以通过提问,请求老师和同学们帮助解答”、“使同学们由被动的‘要我学’变成了主动的‘我要学’。”

(3)严肃的气氛少了,老师、学生们的笑容多了。因为,老师有足够的空间和我们一起讨论,大家都显得无拘无束,课上的提问、解答问题、学生上讲台写板书,这些都很新鲜,这不仅使我们对课文有更深切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索的天地更广阔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距离拉得更近了,合作得更愉快了”。

上一篇:把握古诗词的思想感情下一篇:能源学院采矿七七级校友捐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