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十三五汇报材料

2024-08-18

教育局十三五汇报材料(精选8篇)

教育局十三五汇报材料 篇1

城市区“十三五”工作汇报材料

“十三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委坚持以党的十八、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福民强市”总体目标,坚持“工业和商贸服务业两轮并驱、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协调并进”的发展思路,解放思想,锐意创新,狠抓落实,经济和社会事业各项工作呈现出持续、平稳、快速的发展局面。“十三五”时期,是X区域综合实力增长最快的五年,是城市面貌变化最大的五年,是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是全区社会稳定和谐的五年。

一、从区情实际出发,科学确定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

“十三五”以来,面对X比较优势难以发挥、工业经济“短板”严重、传统商贸业日益萎缩、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的严峻现实,积极解放思想、坚持因地制宜、善于把握机遇、注重科学谋划,提出了一系列符合X实际的新理念、新思路、新目标、新举措、新体制,并在实际工作中一以贯之执行。一是在发展理念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不进则退、慢亦是退”“服务对象也是发展资源”“发展优先、经济工作是主旋律”等新的发展理念。二是在发展目标上,明确了“全省先进、全市第一”和“全面走在再造一个新X伟大事业前列”的奋斗目标。三是在发展思路上,提出了“工业和商贸服务业两并驱、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协调并进”的发展思路和“项目引资双带动”发展战略。四是在发展路径上,对X工业经济“短板”现象,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充分利用和发挥辖区大企业、科研院所的资源优势上,紧紧依托大企业主辅分离、产业转移和科研成果转化,积极催生壮大区域工业;针对X土地资源严重匮乏、发展空间严重受限的现状,借鉴先进发达地区城市改造理念和经验,提出通过城市改造,加快推进城中村和旧城改造步伐,实现土地空间拓展、市容市貌改善、城市品位提升,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针对X商贸服务业发展现状,提出加快“一区两带三圈”建设,着力打造中央商务区(CBD),培育建设特色商业街区,加快城市服务业集聚发展,重塑商贸服务业大区地位。在这样的理念、目标、思路和路径的指导下,五年来,X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连续X次夺得了“全市优秀县(市)区”称号,获得了“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省平安建设先进单位”“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区”“省城市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区”“省计划生育服务先进区”“省两基工作先进集体”“省儿童工作先进区”“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先进集体”“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显著单位”“省‘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先进单位”等一系列国家、省级荣誉。

二、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实现全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新一届区委紧紧围绕发展这一主题,突出经济工作主旋律,不断强化工作措施。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出台优惠政策措施,加强招商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了招商引资工作实效;以项目建设为支撑,连续三年开展“项目建设(提升)年”活动,精心谋划了以发展工业和商贸服务业为主的九大重点工程,实行项目建设区、乡(办事处)两级负责制,使全区项目建设抓到了实处。五年来,全区上下心系发展、着力经济,有效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X亿元,是“十二五”末的X倍;财政收入达到X亿元,是“十二五”末的X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X亿元,是“十二五”末的X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X亿元,是“十二五”末的X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是“十二五”末的X倍,综合经济实力位列X省城区第五位、全市城区第一位。

(一)以经济社会各项指标快速增长为标志,区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四年来,全区经济社会各项指标均全面超额完成了市定目标,保持了两位数大幅增长。X年全区生产总值是X年的X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X年的X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X年的X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是X年的X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是X年的X倍和X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是X年的X倍,始终位列X省城区第X位、全市城区第X位,并在全市县(市)区中排名上升X位、位列第X。

(二)以重点工程全面突破为标志,项目建设成绩突出。整合资源,科学规划,在全区谋划实施工业商贸服务业重点工程,成立了区九大重点工程指挥部,由区级领导挂帅指挥长,在全区副科以上干部中,公开选拔九大重点工程办公室主任、副主任,以九大重点工程为龙头带动全区项目建设。目前,重点项目建设例会、现场会、点评会制度和绩效考核办法等制度措施已进一步完善,九大重点工程成为了提升全区项目建设的示范工程、榜样工程、团结工程和合力工程。通过定期汇报、定期观摩、定期通报、定期交流等制度,九大重点工程各指挥部之间形成了比学赶超、相互促进的良好氛围,促使全区项目数量不断增加,结构布局更趋优化,质量效益大幅提升。

(三)以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为标志,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充分发挥职能部门和乡办作用,改进招商办法,科学分配招商任务,利用辖区工业、商贸、科研优势和牡丹花会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招商引资。采取专业小分队招商、会展招商、代理招商、网上招商和以商招商等方式,全方位、多层次、高效率地开展招商引资,努力构建多元化招商引资新格局。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在全区公开选拔X名专职招商人员,围绕人脉资源、投资信息及辖区项目外出招商。积极参加各种大型招商活动,成功洽谈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四年来,全区成功引进了全球最大的连锁超市X、X等众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

(四)以现代服务业长足发展为标志,重筑商贸大区形象。遵循“扩规模、上档次、提水平”的原则,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世界X强平安人寿保险、国内知名证券商齐鲁证券等一大批企业入驻辖区,六合国际、金源国际、富地国际等商务楼宇入驻率达到X%以上,楼宇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X物流园区一期改建工程全面完工,X商用汽车城项目进展顺利,X物流中心、X生鲜配送中心等项目加紧实施,西出口物流产业园规划方案基本编制完成,现代物流业优势凸显。全国领先的X市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成运营,校地共建的X科技大学大学生创业中心暨X信息产业孵化基地挂牌投用,……等X个服务业集聚区被确定为全市首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X成为全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最快的城区之一。

三、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断推进“和谐X”建设

X成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全省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全省义务教育均衡示范区。

(一)着力改善民生。新一届区委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紧紧围绕民生,严格落实财政、税收、金融和技能培训等优惠政策,以创业带动就业;建立并完善城乡低保、农村特困户救助和医疗救助等社会救助体系;出台了相应措施,缓解了就业难、就学难、就医难等问题。五年来,区财政用于民生领域的财政投入达到X亿元,占财政收入的X%。“十三五”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X元和X元,分别是“十二五”末X倍和X倍,年均分别增长X%和X%。“十三五”期间,累计实现就业再就业X万人,发放低保金X亿元。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X余户家庭获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保障,X万人实现再就业,社会安定、政治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二)加强社区建设。深入开展“社区建设达标年”活动,区财政直接投入X余万元用于社区用房建设奖补,X个社区用房全部达到X平方米的市定标准,硬件设施在全市率先实现全部达标,建成X个精品社区;切实提高社区工作人员待遇,探索推行财政投入型、公益开发型、商业运作型社区服务平台,打造社区居民群众“服务圈”,社区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去年X月份,开展“走千家万户,访服务对象”活动,抽调X名干部深入X万余户群众家中征求意见X条,经过整理的X条具体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或耐心解释,进一步打牢了和谐稳定的群众基础。

(三)大力加强信访稳定和社会治安管理。切实加强平安建设,全面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完善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信访每日碰头会等制度,及时发现、消除各类不稳定因素。注重从源头化解矛盾,X余件老案积案得到妥善解决。积极办理网络媒体群众反映事项,启动城市X应急联动服务。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全民法律意识明显提高。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不断强化安全监管,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开展人员密集场所、建筑工地、工矿企业、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储运等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注重做好安全隐患的全方位、高密度、网格化排查,及时将安全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不断改善治安环境,投资X万元安装技防设施,实现辖区主要道路、社区、公共场所技防设施全覆盖。加大治安巡逻力度,加强社区警务室建设,严打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社会治安环境明显改善。

四、始终坚持改革创新,不断为发展注入活力和动力

区委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通过改革促创新、促发展。突破传统工作模式,在工作机制和体制方面进行探索和改革。一是根据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把全区工作划分为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和社会事务管理“三大板块”,明确要求区、乡(办事处)两级从事经济工作的领导力量要达到一半以上。二是积极实现优化区级领导班子成员分工,形成区级班子分工不分家、齐心协力抓发展的良好局面。三是突破厂地分割壁垒,本着“交朋友、搞服务、找信息、抓项目、增税收”目标,建立区领导联系辖区大企业、科研院所(校)工作机制,寓服务于发展,实现了厂(院)地相互合作,共谋发展。四是坚持正确的工作导向和用人导向,派驻优秀干部到先进地区挂职锻炼,风清气正的用人导向不断巩固,全区抓经济、促发展的工作热情得到激发。五年来,我们大胆探索,勇于实践,迈出了由“工业大区向工业强区、传统商贸大区向现代服务业强区、城市大区向宜居环境城区”跨越的坚实步伐,走出一条符合X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

五、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领导全区科学发展的能力

(一)注重领导班子建设,核心作用增强。五年来,党委在班子建设上一直致力于“增进团结,提高水平,做好表率”,充分强化了党委的核心作用。坚持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进行沟心通气,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及时化解矛盾和误会。建立健全各项党委议事制度,坚持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和集体议决。同时,经常召开党政联席工作会议,很好地协调了党委与政府的工作,增进了党政班子成员之间的团结、理解和支持,形成强大的党政合力。各党政班子成员事事处处都能以身作则,带头承担各项工作任务,带头深入基层摸实情、干实事,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充分发挥中坚力量作用,起到模范表率作用。

(二)注重干部队伍建设,战斗力增强。在抓好自身建设的同时,党委按照“建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树一流形象”的目标,着力强化干部队伍素质。引领全区干群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动力,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在全区上下弘扬“热爱X、争创一流”精神,通过“干部作风建设提升年”等一系列活动,着力解决干部队伍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广大干部的整体素质,转变工作作风。在“走千家万户,访服务对象”大调研活动,带头到辖区郑州路办事和南华社区居民家中,与群众“零距离”接触,倾听百姓呼声,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始终坚持正确的工作导向和用人导向,大力营造干事创业的工作氛围和风清气正的用人氛围,大力倡导“热爱X、争创一流”精神,注重通过九大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招商引资、联系厂院以及信访稳定等急、难、险、重工作平台,培养锻炼和发现使用干部,引导各级干部爱岗敬业、争先创优,为“十三五”各项事业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组织保证。

(三)注重基层党组织建设,堡垒作用增强。深入开展了“三级联创”活动,不断夯实乡、村两级党组织建设;重视和加强社区党建和新型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全区X个社区党组织全部调整到位,党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

(四)党风廉政建设。要求党政班子从大处着眼,小事着手,从严掌握,防微杜渐,始终牢记“两个务必”的思想,不断强化班子成员廉洁自律意识,教育党政班子严格遵守《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和中央、省、市有关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加强党性锻炼,进一步改造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对待名和利的关系、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权利与政绩的关系,自觉用《党章》和《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来严格要求自己,增强拒腐防变能力。规范自己的言行,教育党员干部“自重、自警、自省、自励”,随时做到警钟长鸣、防线长固。建立落实了领导责任制和检查处理制度,规范了领导干部的廉洁从政行为。狠抓党风廉洁制度的落实,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带头严格遵守各项党纪法规,自觉过好“权力关、名位关、金钱关、酒色关、人情关”,为党员干部群众作出了表率,做到了清清白白做“官”,踏踏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加强对班子成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做到了“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多年来,班子成员遵纪守法、廉洁自律,在用车、住房、通信费用报销、奖金发放、接待支出等方面严格执行并符合上级的规定,较好地遵守相关的制度,坚持党性,坚持原则,无一人违法违纪,无一人受到处分,在群众中树立了公正清廉的形象。

教育局十三五汇报材料 篇2

随着石墨烯技术与应用的推进, 在此前863项目扶持的基础上, 相关部门正在考虑对石墨烯材料和应用加码扶持, 其中工信部等相关部门正在考虑统筹研究石墨烯材料, 而石墨烯材料也有望进入新材料“十三五”规划。此前在编制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时, 石墨烯产业应用前景并不明朗, 因此没有把石墨烯作为重点。

业内已经形成初步共识, 石墨烯材料与产业化革命已经处于突破的前夜。超级电容器和柔性透明电极材料将是石墨烯应用较快的两大领域。随着工信部、科技部等部委相关扶持政策的落地, 石墨烯产业化的脚步有望提速。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 篇3

一、发展现状与形势分析

“十二五”以来,特别是《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发布和首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教育信息化工作坚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坚持应用驱动、机制创新的基本方针,加强顶层设计、多方协同推进,以“三通两平台”为主要标志的各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学校网络教学环境大幅改善,全国中小学校互联网接入率已达87%,多媒体教室普及率达80%;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日益丰富,信息化教学日渐普及;全国6 000万名师生已通过“网络学习空间”探索网络条件下的新型教学、学习与教研模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服务水平日渐提高,资源服务体系已见雏形;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基本建成覆盖全国学生、教职工、中小学校舍等信息的基础数据库,并在应用中取得显著成效;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全国教师、校长和教育行政管理者的信息化意识与能力显著增强。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也都取得丰硕成果,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等领域结合各自需求,在扩大资源覆盖面、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涌现出一批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改革发展问题的应用典型,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日益凸显。

在总结工作进展和成效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还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与党中央、国务院要求相比,与发达国家深度应用、融合创新的水平相比,仍存在差距。思想认识尚需深化,一些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仍然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信息化与教育教学“两张皮”现象仍然存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积极性有待提高,力度有待加大。体制机制尚需创新,广大师生和教育管理者的应用动力有待进一步激发。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尚需加强,学校网络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只管建设不顾安全、只管硬件忽视软件、只管数据采集不顾数据维护的粗放式管理模式比较普遍。信息化建设推进进度不平衡,受制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信息化区域发展水平仍存在较大差异。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齐心协力,攻坚克难。

当前,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计算等新技术逐步广泛应用,经济社会各行业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社会整体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日趋明显。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后,党中央、国务院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等有关政策密集出台,信息化已成为国家战略,教育信息化正迎来重大历史发展机遇。习近平主席在致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坚持不懈推进教育信息化,努力以信息化为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通过教育信息化,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论述指明了教育信息化今后工作的目标、方向和途径。“十三五”期间,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在更高层次上促进教育公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等重要任务对教育信息化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指导思想与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

“十三五”期间,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为发展方向,按照“服务全局、融合创新、深化应用、完善机制”的原则,稳步推进教育信息化各项工作,更好地服务立德树人,更好地支撑教育改革和发展,更好地推动教育思想和理念的转变,更好地服务师生信息素养的提升,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形成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与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形成与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作用。

(二)工作原则

坚持服务全局。要通过服务全局构建教育信息化发展新格局。“十三五”期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更加贴近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融入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领域,为教育改革发展增添动力与手段。要在“十二五”工作基础上,由点及面、由单项工作到教育教学与管理全过程,促进教育信息化全面深入应用,使教学更加个性化、管理更加精细化、决策更加科学化。

坚持融合创新。要通过融合创新提升教育信息化的效能。要通过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教育管理的融合,强化教育信息化对教学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的服务与支撑,强化将教学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放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来设计和推进。要聚焦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困扰教学、管理的核心问题和难点问题,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和管理模式创新的过程中,以创新促发展,推动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教学和管理模式的变革,形成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径。

坚持深化应用。要通过深化应用释放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作用。应用是信息技术与教学、管理的结合点,也是教育信息化的生命力。要进一步深化应用驱动的基本导向,通过应用带动环境营造、支撑核心业务,围绕应用目标开展培训与绩效评价,依托教育信息化加快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和学习方式。

坚持完善机制。要通过深化改革和创新体制机制,解决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要进一步理顺教育信息化统筹部门、支撑机构和教育业务部门的关系,理顺教育部门和其他企事业机构的关系,形成统筹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合力。要进一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探索建立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新局面。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基本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实现教育信息化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支撑作用和对教育创新发展、均衡发展、优质发展的提升作用;基本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的中国特色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子。

任务保完成。全面完成教育规划纲要、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和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人民银行《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的发展目标,基本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全覆盖与网络教学环境全覆盖,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服务基本满足信息化教学需求和个性化学习需求,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实现“一生一空间、生生有特色”,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

应用上台阶。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中为广大师生、管理者深度应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进一步深入,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学生信息素养显著提升,形成一批有针对性的信息化教学、管理创新模式。发展在线教育与远程教育,推动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向全社会提供服务。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现代化的支撑作用充分彰显。

治理上水平。全面深化改革,积极利用市场机制,形成政府规范引导和统筹推进、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持续有效的教育信息化技术、服务供给模式;进一步健全教育信息化政策法规,构建良好的教育信息化生态环境,教育信息化治理水平显著提升。

安全有保障。教育领域网络安全意识显著增强,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标准规范逐步完善,防护水平明显提升,形成与教育改革发展相适应的网络安全体系,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的局面得以保障。

四、主要任务

(一)完成“三通工程”建设,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

加快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结合国家“宽带中国”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基本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具备条件的教学点实现宽带网络接入;有效提升各类学校和教学点出口带宽,城镇学校班均出口带宽不低于10M,有条件的农村学校班均出口带宽不低于5M,有条件的教学点接入带宽达4M以上;推进“无线校园”建设,东部和具备条件的城镇各类学校应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将学校网络教学环境和备课环境建设纳入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鼓励具备条件的学校配备师生用教学终端;推动落实《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确保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具备信息化教学环境。全面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基本建成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为学习者享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大力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化,基本形成与学习型社会建设需求相适应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

(二)实现公共服务平台协同发展,大幅提升信息化服务教育教学与管理的能力。

积极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创新资源平台、管理平台的建设、应用模式。各地要根据信息化教学的实际需求,做好资源平台建设规划论证,充分利用现有通信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区域平台建设和与国家教育资源平台的协同服务。鼓励企业根据国家规定与学校需求建设资源平台,提供优质服务。“十三五”末,要形成覆盖全国、多级分布、互联互通的数字教育资源云服务体系,为学习者享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提升教育信息化支撑教育教学的水平。制订出台教育数据管理办法,规范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使用、共享等全生命周期管理,保证数据的真实、完整、准确、安全及可用,实现教育基础数据的有序开放与共享。在进一步明确业务需求的基础上,基本完成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任务,基本完善教育基础数据库。着力做好已建系统运行与服务,提升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支撑教育业务管理、决策支持、监测评价和公共服务的水平。逐步实现资源平台、管理平台的互通、衔接与开放,支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类教育机构、企事业单位利用国家已有系统开发相关应用。

(三)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优先提升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能力。

深入推进三个课堂建设,积极推动“专递课堂”建设,巩固深化“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成果,进一步提高教学点开课率,提高教学点、薄弱校教学质量;推广“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的教学和教研组织模式,逐步使依托信息技术的“优质学校带薄弱学校、优秀教师带普通教师”模式制度化。大力推进“名师课堂”建设,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辐射和指导作用,以“名师工作室”等形式组织特级教师、教学名师与一定数量的教师结成网络研修共同体,提升广大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积极组织推进多种形式的信息化教学活动,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推动形成“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学新常态。创新推进“名校网络课堂”建设,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制订相关规定,鼓励、要求名校利用“名校网络课堂”带动一定数量的周边学校,使名校优质教育资源在更广范围内得到共享,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继续推动高校建设并向社会开放在线课程,促进中央部门高校支援西部高校开展在线开放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积极支持、推进高等学校继续教育数字化资源开放和在线教育联盟、大学与企业继续教育联盟建设,扩大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在提升高等教育、继续教育质量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加快探索数字教育资源服务供给模式,有效提升数字教育资源服务水平与能力。

继续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信息化教学推广活动,激发广大教师的教育智慧,不断生成和共享优质资源;实施职业教育数字资源试点专项,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以先建后补方式继续开展“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推动职业院校广泛应用。加快制订数字教育资源相关标准规范,完善多机制、多途径整合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制度。加大数字教育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相关法治培训,增强教育部门、学校使用、应用数字图书、音像制品等资源时,依法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确立通过市场竞争产生优质资源、提供优质资源服务的机制。要通过多种方式大力培育数字教育资源服务市场,积极探索在生均公用经费中列支购买资源服务费用的机制,将数字教育资源的选择权真正交给广大师生。鼓励企业积极提供云端支持、动态更新的适应混合学习、泛在学习等学习方式的新型数字教育资源及服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保障基础性数字教育资源的供给,并发挥好已有资源的作用,利用以互联网为主的多种手段将资源提供给各类教育机构,尤其是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的学校免费使用。大力实施面向不同行业、企业的高等学校继续教育e行动计划,办好开放大学、老年大学、就业技能培训等,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提供有力支撑。

(五)创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与应用模式,从服务课堂学习拓展为支撑网络化的泛在学习。

要积极利用成熟技术和平台,统筹推进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与应用。空间要集成网络教学、资源推送、学籍管理、学习生涯记录等功能。要融合网络学习空间创新教学模式、学习模式、教研模式和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模式。鼓励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备课授课、家校互动、网络研修、指导学生学习等活动;鼓励学生应用网络学习空间进行预习、作业、自测、拓展阅读、网络选修课等学习活动,养成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服务的良好习惯;鼓励家长应用网络学习空间与学校、教师便捷沟通、互动,关注学生学习成长过程,有效引导学生科学使用空间。要实现学生学习过程、实践经历记录的网络学习空间呈现;依托网络学习空间逐步实现对学生日常学习情况的大数据采集和分析,优化教学模式,以“人人通”的广泛、深度应用进一步体现“校校通”“班班通”的综合效能。

(六)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发展,从服务教育教学拓展为服务育人全过程。

要依托信息技术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促进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改革,推进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深入、广泛应用,适应信息时代对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众创空间”、跨学科学习(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的教育模式中的应用,着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养成数字化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信息化面向未来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支撑引领作用。面向未来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能力是关键。要建立健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将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纳入师范生培养课程体系,列入高校和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校长考评的指标体系,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纳入教师培训必修学时(学分),将能力提升与学科教学培训紧密结合,有针对性地开展以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为特点的课例和教学法的培训,培养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学情分析与个性化教学的能力,增强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创新教育教学的能力,使信息化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教学活动的常态。

(七)深入推进管理信息化,从服务教育管理拓展为全面提升教育治理能力。

建成覆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和相关教育机构的国家教育管理信息化体系,实现教育基础数据的“伴随式收集”和全国互通共享。要推动管理信息化与教育教学创新的深度融合,在提高教育管理效能的基础上,实现决策支持科学化、管理过程精细化、教学分析即时化,充分释放教育信息化的潜能,系统发挥信息化在政府职能转变、教育管理方式重构、教育管理流程再造中的作用,促进政府教育决策、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推动教育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要利用信息化实现政府部门、学校、家长和社会广泛连接与信息快速互通,推动教育评价主体多元化、公共服务人性化,使各级各类学校、相关教育机构和广大人民群众更加及时、准确地获取教育信息,更加便利地享受到教育服务,更加深入地参与教育治理过程,形成一个有效的教育治理体系,让教育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从而加快发展各项教育事业。

(八)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从服务教育自身拓展为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教育信息化要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在“一带一路”“互联网+”、大数据、信息惠民、智慧城市、精准扶贫等国家重大战略中发挥作用,提供广覆盖、多层次、高品质的公共服务,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提升均等化普惠化水平,培育新型业态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促进信息消费、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积极探索。要加强教育信息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国际视野,拓展国际空间,抢占教育信息化的国际制高点,增加国际话语权,服务国家外交话语权的提升。要贯彻落实国家网络安全战略部署和法律法规,加强网络安全相关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做好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工作,服务国家安全战略。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规范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和服务支撑机制。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和相关教育机构要理顺信息化管理体制,明确行政职能管理部门,完善教育信息化组织领导体制。要建立“一把手”责任制,主要领导亲自抓信息化工作。要明确教育信息化行政职能管理部门、业务应用推进部门、技术支持部门等各主体在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格局中的责任与义务,确保教育信息化的健康、有序发展。要探索和建立便捷高效的教育信息化技术服务支撑机制,整合教研、电教、信息、装备等教育系统专业机构的力量,充分利用相关企业专业化服务的优势,形成合力,为学校、师生等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要在各级各类学校逐步建立由校领导担任首席信息官(CIO)的制度,全面统筹本单位信息化的规划与发展。要加强信息化专业队伍建设,确保各级各类学校信息化管理与服务工作得到落实。

(二)分类指导,统筹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

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国家要求和本地区教育现状与教育改革发展任务,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重点任务,统筹推进“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工作。东部发达地区和中西部省会及中心城市要率先实现国家确定的发展目标,率先深入普遍应用。各级各类教育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改革发展重大目标的实现。基础教育要推进教学内容和模式的变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普及更有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职业教育要着力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重点解决实训教学中“进不去、看不见、动不了、难再现”的难题;高等教育要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管理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继续教育要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统筹推进的基础上,要着力加强对本地薄弱地区、薄弱学校与教学点的支持力度。地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着力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指导,加大对校长和教师的培训力度。各级各类学校要主动把教育信息化纳入本校总体规划,深入开展信息化教学与管理应用。

(三)开展督导,形成制度化的评估机制。

要制订针对区域、学校、课程、资源、教师、学生信息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办法,将相关评估纳入教育督导工作,有效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要将教育信息化作为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纳入学校建设基本标准和区域、学校评价指标体系。各地要将教育信息化作为重要指标,纳入本地区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要全面开展面向区域教育信息化的督导评估和第三方评测,将督导评估结果作为核查工作进展、推动工作落实的依据,以提升各地区、各学校发展教育信息化的效率、效果和效益。

(四)完善保障,形成多元化投入支持机制。

加大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力度,引导地方加强对农村、边远地区教育信息化的经费支持力度。各地要加强对教育信息化的政策支持,将教育信息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信息化整体规划。要明确政府在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中的主体作用,统筹推进教育信息化和“互联网+”、大数据、信息惠民、智慧城市等工作;要建立社会团体、企业支持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基础电信企业建立对各级各类学校的网络使用资费优惠机制。各地要切实落实国家关于生均公用经费可用于购买信息化资源和服务的政策,优化经费支出结构。要明确教育信息化经费在当地生均公用经费、教育附加费中的支出比例,形成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保障机制。

(五)明确责任,确保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协调发展。

十三五残疾人工作纪实总结汇报 篇4

思路决定出路,态度决定高度。历年来X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将残疾人事业优先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优先纳入党委政府决策重点,不断强化残疾人事业保障机制,坚持用政策为残疾人办实事,用项目为残疾人做好事,用智慧为残疾人解难事,着力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残疾人事业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残疾人工作得到了中央、省市的充分肯定,连续X次被国务院残工委表彰为“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成为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先后被中国残联、国家体育总局表彰为“全国残疾人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残疾人特奥工作先进单位”,被省政府残工委表彰为“全省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省残联表彰为“全省先进残联组织”,市政府残工委表彰为“先进残疾人组织”。

组织保障到位,残疾人工作基础不断夯实。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研究残疾人工作X多次,为县、镇、村三级组织机构设置、专职理事长配备、专职委员待遇落实等提供了制度保障,基层残联组织建设相关经验被中国残联在全国印发推广,先后多次在全国、全省会议上介绍残疾人组织建设经验。

X年,圆满完成基层残联组织建设专项改革试点任务,专门协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残疾改革“专兼挂”人员配备、村民小组(居民小组)兼职联络员选配到位,全县形成以县残联为主导、镇残联为骨干、村(社区)残协为基础、社组助残小组和志愿者队伍为延伸的残疾人组织机构和服务网络,实现了基层残疾人组织机构从无到有、从疏到密,运行方式由随意性转向制度化,由粗放式变为精准型的蝶变,真正让残疾人工作的触角延伸到了最底端,使每一位残疾人都享受到了组织带来的关爱。

全县村残协专职委员年误工补助提高到元,村残协专职委员优先兼任村农家书屋管理员和优先享受临时救助政策,X名村残协专职委员兼任村农家书屋管理员,X名村残协专职委员享受到X-X元不等的临时救助,极大地调动了基层残疾人工作者服务残疾人的工作热情。

政策保障有力,残疾人事业持续快速发展。X县从关心残疾人生活、保障残疾人民生出发,相继出台了《X县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实施方案》《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先后承担开展了全国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全省残联组织建设专项改革试点县、第三代残疾人证(智能化)换发试点县、全市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及全县“小微权力”清单化管理试点等X项国家及省市县试点创建工作,为形成更加完善的残疾人普惠加特惠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扶残助残扎实,残疾人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上门评残、辅具送家、常态入户、最多跑一次等优质的服务,如同春风化雨持续沐浴着X县X多名残疾人。完善的社会保障,使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X周岁以上一级残疾老人和X周岁以上特困残疾老人全部享有生活补助,考入高等院校的残疾学生全部享有不低于X元的助学补助。先后举办“集善工程”助行、助听及“爱心助残”辅助器具、服装发放等大规模、广覆盖的捐赠活动场次,为全县贫困残疾人捐赠发放了价值余万元的电动轮椅、助听器、普通轮椅、盲杖、护理床等辅助器具及衣物、洗涤用品和营养品,有效改善了残疾人生活状况。

聚焦脱贫攻坚,残疾人小康进程稳步推进。近年来,X县充分发挥残疾人基层组织优势,组织各镇残联、村(社区)残协深入调查、精准掌握残疾人贫困户个案情况、脱贫需求和扶贫重点,为精准实施残疾人造血扶贫、保障兜底奠定坚实基础。在制定出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托养服务、助盲就业脱贫等方面助残惠残福利制度、完善残疾人兜底保障的特惠政策体系的基础上,X县各级残联组织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千方百计为残疾人寻找致富项目、拓宽扶贫渠道,创造性地开展“造血式”扶贫,并根据全县产业发展实际,组织残疾人参加畜禽养殖、温室蔬菜种植等实用技术培训。同时,利用甘肃自强农林生态有限责任公司、甘肃枣乡巧手残疾人文化产业创意示范园等残疾人扶贫就业示范基地,吸收更多残疾人就业。全县城乡共安置残疾人就业、从业人(次),其中按比例安置人,涌现出X等设施农业、规模养殖、商贸流通等方面残疾人创业典型人。

康复服务精准,残疾人个性需求不断满足。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以“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为目标的社会化康复体系,已经建立并逐渐完善。充分挖掘县残疾人康复中心专业康复资源,在全市开设了首个残疾人心理咨询室、治疗室、多感官训练室,配套各类训练设备余件(套),实现了残疾人康复工作各领域同步协调发展。县残疾人康复中心机构正式获准成立,并核定了相应编制。实现残疾人康复服务“四免两覆盖”,即残疾人白内障复明手术全免费、残疾儿童接受康复训练全免费、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全免费、疑似残疾人接受残疾评定全免费、残疾人康复服务网络全覆盖、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全覆盖。在县残疾人康复中心的辐射、示范、带动下,全县各镇卫生院残疾人康复服务站覆盖率达X%,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服务点覆盖率达X%以上,康复指导员培训合格率达X%,残疾人及其亲友康复服务满意率达X%以上。构建了完善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满足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的特殊服务需求,融入社会资本建成的集生活照料、康复养护、技能培训、文体娱乐、休闲农疗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县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正常运行。县残疾人康复中心新建项目即将投入运行。

统筹兼顾发展,残疾人特教文体同频共振。残疾人事业全面充分发展。百年大计,教育为本。X县始终将特殊教育纳入规划、统筹安排、重点倾斜,不断加大特殊教育资金投入。通过县长教育基金、国家彩票公益金助学项目等,为贫困失学和面临辍学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提供资金保障;积极实施“扶残助学春雨行动”,先后资助名贫困残疾儿童少年完成学业,全县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X%以上。县残疾人康复中心残疾儿童特殊教育体系初具雏形。“牵着蜗牛去散步”、“与爱同行·相伴成长”等残疾人活动社会反响强烈。残疾人体育文化活动日益丰富,省第四届特奥会我县名残疾人运动员获得的佳绩。省第十届残运会名残疾健儿取得好成绩,带动辐射残疾人运动广泛开展。

让残疾人生活的更幸福更有尊严,是X县残疾人工作不懈的追求。近年来,残疾人维权工作服务形式不断创新、服务渠道不断拓宽、服务范围不断扩大。成立残疾人法律救助服务站,聘请法律顾问,及时为残疾人提供法律咨询帮助。城区新建道路全部铺设盲道,新建无障碍公厕座,道路沿线各路口均进行了缘石坡道处理;余户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了室外坡道、卫生间改造等家庭无障碍设施建设,近三年,累计为名贫困残疾人发放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万元。

教育局十三五汇报材料 篇5

一、阳长镇概况

阳长镇位于纳雍县西南面,距县城30公里,距六盘水市约60公里,北与本县中岭镇相邻,西与新房乡相连,东与曙光乡接壤,南与水城县比德乡毗邻,纳水公路横贯南北,长兴公路连接东西,区位优势明显,系周边乡镇出境的交通要道,素有纳雍“南大门”之称。

二、“十二五”工作回顾

“十二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上级业务部门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强镇富民”为目标,解放思想,攻坚克难,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国民经济实现健康快速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也得到全面进步。

“十二五”期间,我镇紧紧围绕“以工业为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拉动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发展,保质保量完成了“十二五”规划中的特色小城镇建设、阳长镇污水处理厂项目、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核桃寨片区综合治理项目、返乡农民工创业园等各项重大项目建设。实施通村道路硬化工程、土地整理、美丽乡村建设、村庄整治等项目,整合资金,致力于镇、村面貌改变和基础设施改善。经济实力持续增强,经济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等工作强势发展。镇内的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得到改善,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

“十二五”期间,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是项目建设用地难,招商引资形势严峻,有项目或项目扩建无土地,成为直接制约全镇经济发展的瓶颈。二是全镇经济总量还比较小,配套基础设施条件仍然落后,特别是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三是由于镇村两级财力薄弱,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民生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不够,农田水利、道路交通、集镇建设等方面配套仍较落后,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数量、规模、效益不到位。

三、“十三五”发展思路、定位及项目谋划

(一)发展思路及定位:

“十三五”期间,我镇将以生态优先、加快发展统揽全局,依靠工业强镇的基础,加大对交通、水利、生态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发展现代工业、加强城镇建设为主体思路,紧抓机遇,围绕建设工业重镇、商贸物流集散大镇、和谐新镇、生态城镇、乡村旅游等发展战略,加大项目投资,加快村庄整治,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乡村旅游、实现生态环境改善、生态产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和谐稳定,基本消除贫困,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1、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伴随我镇工业发展,环境问题层出不穷,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刻不容缓。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小康路建设、村庄整治、荒山造林等工作成为我镇建设良好生态文明环境的重点工作。我镇将在“十三五”阶段广泛打造生态文明理念,大力倡导节能环保、爱护生态、崇尚自然。一是认真做好镇区内石漠化治理和荒山造林等工作。二要继续加强纳水公路、长兴公路等交通干道沿线绿化和镇区内生产生活建筑等垃圾清运处理能力,加大对镇区内生产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力争在“十三五”阶段全面建设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生态文明新阳长。

2、全面发展小城镇建设。一是加大对老镇区内道路改造、维修投入力度,修建连接新老镇区的A、B大桥项目,开发建设沙坝新区,为促进我镇工农商贸行业社会经济发展和升级奠定基础。二是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推进村组道路硬化建设,确保公共设施、美化绿化亮化、商贸农贸市场等得到完善,不断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和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三是加强对镇区内文化、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设施的提升工作。早日完成卫计服务中心整体迁移建设并投入使用;进一步扩建完善休闲文化广场;实现镇中心农贸市场转移;大力发展民众娱乐文化,丰富群众生活;提高村级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四是不断规范镇区街道工商农贸店铺及建房规划管理。不断壮大我镇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坚决打击沿路、沿村乱建乱搭的违章建筑和违法占地行为,统一规划,统一管理。

3、突出重点行业升级发展。在“十三五”规划发展阶段。我镇将加大对工业、特色农业、商业的帮扶和管理。一是继续利用我镇现有资源优势,帮助我镇重点企业特别现有砂石企业做强做大。发展新型节能企业,充分利用电厂粉煤灰综合节能利用优势,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引入新型环保节能企业入驻,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和发展。二是促进特色种养殖业升级发展。全力打造一批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现代化的种养殖业。着力打造促进以核桃寨村和堰塘村为代表的养殖业、海子村为代表的蔬菜种植业、堰塘村、丰家丫口村、滥木桥村及骂仲村等为代表的果、茶、中药种植业的规模化发展,打造特色的精品果茶园。

4、实施创业强镇战略。一是我镇将继续以工业强镇为契机,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利用便利交通和快递物流基础,大力发展物流行业,建设物流集散中心。二是伴随工农商贸和交通运输业不断升级发展,充分利用现有的返乡农民工创业园优势,吸收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活跃行业经济发展。

(二)项目谋划规划:

“十三五”规划编制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时间跨度长、涉及范围广、工作要求高,必须上下联动、分工协作、统筹推进、形成合力。结合我镇实际,镇领导班子经过认真研讨,决定突出项目支撑,做实项目谋划,争取更多的重大项目建设,拉动镇区经济发展,谋划了阳长镇未来五年发展思路,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拉动,完成杭瑞高速新房出口连接阳长公路建设,新老镇区链接大桥A、B项目建设、海子大塘恢复、硐口村及堰塘村小河流域治理、跳花坡村石漠化治理等18个重大项目建设。

“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责任大、时间紧、任务重。我镇将按照中央、省、市和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和要求,认真研究、统筹安排、群策群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确保“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保质保量完成。

十三五继续教育 作业[范文] 篇6

您认为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教师怎样做才能够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作业要求:

(1)作业必须为原创,如有抄袭,成绩为不合格。(2)字数要求200字以上。

(3)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通过附件形式提交。(最好先在word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提交的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我认为在日常教学中要想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就必须从以下几点做起:

1、教师必须充分备好课,要能想到所有课堂上会出现的现象,做好应对措施。

2、教师在课堂上必须严格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尊重每个学生。

3、教师要创设轻松愉悦的环境,每节课的开始,教师应该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与学生真情的交流,并从学生的角度精心设置问题,与学生共同探讨,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开发;此外,教师要建立平等的师生交流平台,与学生交朋友,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更要关心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课后还要与学生在一起,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

4、有效的课堂必须要有清晰、集中、恰当的教学目标。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注重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作业二:

谈谈您在字词教学实践中的好方法? 作业要求:

(1)作业必须为原创,如有抄袭,成绩为不合格。(2)字数要求200字以上。

(3)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通过附件形式提交。(最好先在word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提交的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我认为在字词教学实践中有以下几个方法可以采纳:

一、为了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词语意思,可以借助实物。小学生的认识必须经历从具体意识到抽象意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如果单一的采用抽象的语言讲解,学生未必会真正的理解词意,若能运用比较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学生则比较容易理解词语的意思。

二、我们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抓住人本中每个有深度的、有内涵的词、句、段细嚼慢咽,在细节上、深度上下功夫。

三、词语必须与课文相结合。我们不能为了讲词语而将词语,必须以课文为依托来讲解。

作业三:

请谈一谈您在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语文教学方面,有什么心得体会? 作业要求:

(1)作业必须为原创,如有抄袭,成绩为不合格。(2)字数要求200字以上。

(3)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通过附件形式提交。(最好先在word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提交的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网络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担任中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优化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在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语文教学上有如下几点的心得:

一、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讨的学习兴趣。

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语文与网络信息技术整合后,成为了真实的语文课。课堂融入了生活之中,网络教学的环境,学生必须通过文字录入来表达、交流自己的思想,在语言运用中去学习语文。

四、网络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从而可以充分展示语文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凸显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内涵。

作业四:

技术对合作学习的支持可以体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例说明。作业要求:

(1)作业必须为原创,如有抄袭,成绩为不合格。(2)字数要求200字以上。

(3)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通过附件形式提交。(最好先在word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提交的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它可使课文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声音,为学生的朗读激发丰富的情感;它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它可扩大获取信息量,改善语文学习环境;它可为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感性材料和空间,给学生思维创新带来无限的空间。

一、现代信息技术能把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境直观形象逼真地展现出来,能把学生的非注意力因素集中起来,能使学生从听觉、视觉上去领略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丰碑》时,展示电影《长征》中红军过雪山的场景片段,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理解雪山环境的恶劣,红军对党的事业的忠诚以及坚定的信念。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把遥远的历史拉近,把抽象的文字描述变成可视实物图画,既增设了情境,也化解了课文重难点,不少学生还对长征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现代技术能为学生朗读激发丰富的情感。

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具有移情、激趣,引起共鸣的作用。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指导朗读,在情感的调动、情境的营造、意境的复现都难以调动学生入情入境。现代技术能使课文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声音,让课文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去,从而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利用电教媒体,给学生创设一种特定的教学情境,学生一边听着优美的音乐,一边欣赏着美丽而富饶的西沙群岛,在教师范读的引导下,学生被带进了富饶的西沙群岛,并产生了如置身其中的感觉,从而萌发了“我要读”的强烈欲望。又如在教学《雨点》时,我利用现代技术对关键词语进行闪烁、变色等技巧处理并展示出相应的画面,学生反复品读,从而提高朗读能力。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传统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主宰: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而在现代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学生则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学生在这种交互式教学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而不是一切都听从教师的摆布,学生被动接受。按照认识学习理论的观点,人的认识不是外部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部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产物。为了有效认知,外部刺激是需要的,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题,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获得有效认知。现代信息技术的交互性所提供的种种主动参与活动就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良好条件,从而使学生能真正体现出学习的主体作用。

四、利用网上资源,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而以高科技为支撑的信息技术,它打破了传统的时空界限,也彻底改变着人们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网络使知识和信息的传播和获得更加容易,学生和老师获得新知识的机会是平等的,网络也使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成长为具有独立意识的行为主体。据资料显示,新时代的青少年最喜欢网络。对此,我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兴趣,提出一些研究性学习课程,然后根据课题要求学生搜集相应的资料。如在开展“小鸟,飞向何方?”的一次活动中,提前把学生分成六个小组,要求他们从网络上搜集本地区鸟的种类、数量以及相应的保护区,并要求各组选定一种需要保护的小鸟,然后去查阅有关资料,介绍这种鸟,说明保护它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再写一份保护小鸟的建议书。最后,班里几乎人人都写出了一份调查报告。上课交流时,有理有据,气氛特别热烈。通过这种形式帮助学生积累了许多研究性学习的资料,真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扩大获取信息量,改善语文学习环境

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的心理实验表明:人类获取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现代信息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教师讲课强得多,且网上信息繁多,可以有效扩大学生知识面。只要教师引导得法,是有利于学生阅读面的拓宽,作文素材的积累的,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同时,这也能有效改善语文学习环境。传统的语文学习环境,仅仅局限于课堂内,对学生缺少适当的示范和练习机会,不利于培养学生运用课堂以外的语言表达,而现代技术教学手段能够弥补这一缺陷,它可以创设情境,从而扩大了学生语文学习环境,提高了教学效果。

六、现代信息技术可为思维创新带来无限的空间。

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因此,课堂教学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展开丰富想象的机会,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在教学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把课堂时空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感性材料和空间,唤起学生的兴趣,萌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教学《月光曲》的过程中,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让学生自己想象,听后,学生都谈了自己的所想象的画面和感受。学生的想象非常丰富,让我也受到了很大启发。

现代信息技术在当今语文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辅助作用,但它不是万能的。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一定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不能一味追求感官的刺激,而应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课件制作和运用要注意灵活性,要以是否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是否有利于丰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出发点,否则就会画蛇添足、弄巧成拙。

回顾自己的教学过程,思考自己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都出现过什么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 作业要求:

(1)作业必须为原创,如有抄袭,成绩为不合格。(2)字数要求200字以上。

(3)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通过附件形式提交。(最好先在word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提交的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小组合作学习是现在教学常常采用的模式,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许多现实问题,譬如:

一、小组活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合作学习并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我们也不能为了活跃气氛而合作,应该要为了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而合作学习。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初步认识》时,我发给学生若干张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三角形纸片,学生拿到纸片后,有的叠、有的画,用这种方法得出了结论后开始汇报,我自己感觉学生并没有真正的交流,也没有发挥小组的优势。

二、小组的发展不均衡。小组的合作确实可以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学生的参与程度不均衡。往往是好的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

三、小组的合作不够主动。我有时在课堂上感觉学生都是各自为战,他们不会倾听、不会合作、更不会分享。

“十三五”县域教育的新突破 篇7

一、县域教育的发展定位

改革开放30 多年来, 教育在快速发展中也暴露出了不少的问题:片面追求升学率有增无减, 学校发展重规模不重内涵;城镇化让城市学校越来越挤, 乡村学校逐渐凋敝, 城乡均衡与教育公平的问题日益凸显;各种教育观念、先进技术、发展模式让人眼花缭乱, 教育的本真、常识却渐行渐远;经济、城乡的一体化让县域间、校际间、学生间的教育发展逐渐趋同, 地域文化、学校特色、学生个性逐渐模糊……作为教育局局长, 面对纷繁复杂的环境与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保持发展的定力、选择适合县域实际的发展定位至关重要。

阆中作为国家级贫困县, 能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改善教育生态上取得一些突破, 正是因为我们在发展定位上有着“十年磨一剑”的执着与坚守。我们始终坚持县域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 因此才有了“板凳坐得十年冷”的理性与坚韧;始终坚持“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快乐的教育生活”的教育追求, 才有了教育生态的持续好转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始终坚持把乡村教育作为县域教育的发展重点, 才有了“让乡村学校朴素而体面地活着”的教育精彩;始终坚持扎根阆中文化, 立足阆中实际, 才有了我市教育鲜明的阆中印记。

二、怎样确立县域教育的发展目标

在“十三五”新的起点, 县域教育应有新的追求。我们应该追求更加绿色的教育生态。自然生态需要绿色, 教育生态更需要“绿色”。绿色的教育生态就是要让教育剔去浮华、遵循规律、顺其自然, 让教育回归宁静、回归常识、回归本真;绿色的教育生态就是要让“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差异”成为共识, 让“做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教育”成为共同的行动;绿色的教育生态就是要充分发挥好评价的“指挥棒”功能, 用绿色评价撬动县域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 而不是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式的短期功利的破坏性发展。

教育生态的转变, 关键在于理念的引领。这些年, 阆中教育以朴素教育理念引领发展, 远离喧嚣与浮躁, 面对活生生的人静心做教育:教育活动着眼于学生的生命成长与个性化发展, 让教育返璞归真、从容不迫;质量评价着眼于学生的操行评定、学业水平、体质测评、动手能力、兴趣特长等德智体美的各个领域, 让评价指向“完全的人”;课堂教学着眼于师生地位的转变, 让学生回到教育的正中央;学校建设着眼于地域特色与文化传承, 让城乡学校百花齐放、异彩纷呈。

我们应该追求更加全面的教育质量。全面发展的质量不仅是各种教育的协调发展, 还是每所学校的均衡发展, 更是每个学生的和谐发展。

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共同组成了县域教育的主体, 它们都需要用力、用智、用心, 但涵盖了学生成长九年的义务教育无疑应该更用力、更用智、更用心。城镇化使城区学校规模不断扩大, 发展压力与日俱增, 但农村小规模学校分布面更广, 更面临着整个教育“兜底”的重任, 丝毫马虎不得。

学生的和谐发展是“全面的教育质量”的核心。无论是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还是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说到底, 都体现在学生的发展水平上。学生的和谐发展, 需要科学的、绿色的质量观来引领。绿色的质量应是全面的。全面的质量应该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做教育, 把每一个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来对待——除了分数, 更应重视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全面的质量应该尊重并珍视学生的差异, 发现并唤醒每个学生的潜能, 给每个学生装上自主成长的“发动机”, 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绿色质量应是和谐的。和谐发展就是要让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都得到自然和谐的成长, 它是一种顺应个性与天性、平衡渐进的发展, 而不是要求每个学生在每一方面都出类拔萃或平均发展。绿色质量应是健康的。我们的一切教育教学行为, 包括对质量的追求和获取, 都应体现出对学生生命和人格的尊重, 体现出对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遵循, 体现出对学生成长成人和未来幸福人生的负责, 这样的质量才是健康的质量。2015 年国务院连续下发关于劳动教育、美育、家庭教育的指导性文件, 就是要发展好当下教育的短板, 就是要实现每个孩子的更加全面、更加和谐、更加健康的发展。没有分数过不了今天, 只有分数过不了明天。对分数、对升学率的疯狂追捧是对教育最致命的伤害, “十三五”作为全面小康的重要节点, 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拐点, 县域教育对此应有足够的清醒与理智。

我们应该追求更有品质的教育均衡。区域间、城乡间、校际间发展的均衡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础, 没有教育的均衡, 就没有教育的公平。但均衡是个相对的概念, 今日的相对均衡, 必定被明天的发展所打破。教育管理要做的不是“均贫富”, 也不是抑制发展快的, 削减发展好的, 而是在共同发展的基础上, 让相对薄弱的发展得更快更好, 以此缩小彼此间的差距, 不断实现新的均衡。

实现教育均衡必须有机制创新来保障。有了机制的保障, 教育均衡才能做到有章可循和可持续性。这些年, 阆中教育一直致力于机制创新, 先后建立了条件改善长效机制、师资补充优化机制、特殊群体关爱机制, 按照“定点改造薄弱学校、项目倾斜边远学校、全面升级农村学校”的发展策略稳步推进学校发展与布局调整, 乡村教育发展成果受到了《中国青年报》《中国教师报》《四川教育》《教育家》等媒体的高度肯定, “改善乡村教育生态, 为农村孩子未来奠基”成功当选“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更有品质的教育均衡必须借力教育的现代化。教育的现代化除了基础设施的标准化, 信息化建设是关键。《建议》指出:“推进教育信息化, 发展远程教育,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优质教育资源除了设备的先进, 更在于教育观念的先进和教学方法的高效。借助网络信息化平台、有线电视实现不同区域、城乡间的优质资源共享, 县域教育的均衡化品质必将得到大幅度提升, 这应成为“十三五”期间推动县域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最大着力点。

三、县域教育的发展路径

“条条道路通罗马”, 但只有符合教育规律、符合学生生命成长规律的发展路径才是完成《建议》目标任务科学有效的发展路径。这些年, 教育教学改革风起云涌, 各种教育思潮百舸争流, 阆中教育没有盲目跟风, 而是在甄别借鉴中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坚持“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走上了一条自我改革、不断创新的内涵发展之路。

内涵发展是一种相对于粗放发展的精细发展, 是一种相对于传统模式发展的新常态发展, 是一种相对于只顾眼前发展的可持续发展, 是一种相对于同质发展的特色化发展, 是一种相对于仅追求片面质量发展的全面质量发展, 是一种相对于忽视人的发展的立足于人的发展。除了抓住教育质量这一内涵发展的永恒主题, 阆中教育这些年还注意在以下方面同时发力。

第一, 把校园文化作为内涵发展的灵魂。文化的魅力在于其独特的引领力、感召力和影响力。校园文化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 浸润着学校的每一件物, 诉说着学校中的每一件事, 改变着学校中的每一个人。学校的品位因文化的积淀而个性鲜明, 校园的生机因文化的点缀而蓬勃盎然, 教育的生态因文化的润泽而绿色健康。我们必须要有强烈的文化育人意识, 做出符合学校地域风貌和历史沿革、体现学校办学思路和理念、彰显学校愿景和精神的校园文化。

第二, 把书香校园作为内涵发展的基础。一个有内涵的校园, 一定是一个弥漫书香的校园;一个弥漫书香的校园, 一定是一个能够让师生过上幸福教育生活的校园。要改变当下教育的喧嚣与浮躁、短视与功利、浅薄与虚妄, 最快捷的路径就是倡导师生阅读, 让我们的校园都成为书香校园。

第三, 把有效课堂作为内涵发展的关键。课堂是撬动教育内涵发展的支点, 教育的一切问题都可以通过课堂来解决。真正的有效课堂是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所有学生都会学、让所有学生都学会的课堂;是课前有期待、课中有创造、课后有回味、师生有成长的课堂;是教师能动、学生主动、师生互动、课堂生动的课堂;是学讲结合、关系和谐、气氛融洽、质量不错、负担不重的课堂;是师生变地位、教育变简单、课堂变有效、学习变轻松的课堂。

第四, 把课程建设作为内涵发展的载体。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 是学校教育特色的标志。一所学校如果没有自己的课程资源, 仅有刻板划一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学生便没有选择的机会, 教育便只有共性而没有个性, 只有服从而没有自主, 学生就会千人一面, 教师就会停步不前, 学校就会成为一潭死水, 更谈不上内涵发展。

第五, 把社团活动作为内涵发展的支撑。教育就是围绕全体学生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所进行的各项活动的总和。没有活动, 就没有教育;没有具体的学生社团活动, 也就没有孩子们个性与潜能的释放, 也就没有孩子的幸福快乐成长。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各种社团活动, 让相同志趣的人有机会在一起发展自己的特长, 既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了机会, 也成为帮助学生寻找同伴的一种重要方式。

第六, 把教师发展作为内涵发展的保障。发展教育, 必先发展教师。从某种意义上说, 教育的所有问题都和教师有关, 都与教师的素质、工作状态有关。学校内涵发展必须紧扣教师发展这个主题, 既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 又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使教师产生对教育、对学校、对学生的眷恋与牵挂, 从而让教师真正的提升自己, 潜心育人。

教育局十三五汇报材料 篇8

2016年2月2日,河南省教育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对“十三五”暨2016年全省教育工作作出部署。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河南高等教育正在踏上继往开来的新征程。

回顾“十二五”,河南高等教育成绩斐然

“十二五”是河南省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的五年,为“十三五”再创辉煌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1.河南省是高等教育生源大省

2015年,河南省高考报名人数77.2万人,其中,普通高招考生66.1万人,录取新生63.1万人,本科层次录取29.37万人,河南考试招生规模居全国前列。

2.河南省高等教育结构正在优化调整

“十二五”期间,新升格、更名和转设本科高校7所,本科培养能力得到加强。截至2015年年底,全省共有本科院校52所、高职院校和专科院校77所。同时,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校工科等应用型学科专业比例在70%以上;一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做法和经验在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

3.河南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十二五”期间,河南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连年提高,201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6.49%,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每万人口中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在校生由2010年的146人增加到2015年的187人,增长了28%。

4.河南省高等教育质量在不断提升

“十二五”期间,河南省高等院校的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及科研创新能力不断提高。郑州大学入选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工程,河南大学等7所高校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河南农业大学牵头的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国家首批14个协同创新中心;高校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长江学者、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均实现了零的突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5年保持在75%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郑州大学、河南科技大学、中原工学院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团队择优支持计划”;河南省高校在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入围团队数量位居全国第三,并获全国优秀组织奖;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河南省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百千万”高产攻关成效显著;全省高校立项国家社科基金、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分别占全省的93%、94.8%。

5.河南省高等教育国际化取得突破性进展

“十二五”期间,河南省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合作取得新突破,河南大学迈阿密学院通过国家审批,成为河南省第一所与世界200强大学合作举办的本科办学机构;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与国内其他10所“985”“211”高校一同入选“金砖国家网络大学”项目;郑州大学、河南师范大学与其他6所国内高校共同成为“中俄文化高校联盟”26个创始成员。同时,河南省成为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永久驻地,与13所世界500强高校开展了国际交流合作。

6.河南省高等教育公平正在有效推进

“十二五”期间,河南省扎实推进阳光招生,高考录取更加公平,高考录取率由20lO年的65%提高到2015年的83%,本科录取率由29.49%提高到44.4%,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同时,实施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等专项计划,农村考生上重点大学比例明显提高。另外,进一步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体系,投入资金89.2亿元,资助学生3794.7万人次,其中,发放国家助学贷款22.5亿元,总额居全国第一。

展望“十三五”,河南高等教育再上新台阶

“十三五”是我国发展进程转段、发展动力转换的新时期,以创新驱动的经济新常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主的发展新理念,以供给侧改革为核心的改革新动向给教育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发展,省委书记郭庚茂、省长谢伏瞻等领导同志多次深入教育系统调研。就2016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省长谢伏瞻作出重要批示,副省长徐济超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他们亲自为“十三五”教育发展开局谋划。2016年,河南高等教育将以如下工作为抓手,迈上新的发展台阶:

1.更新观念

目前,河南教育改革发展的理念还比较滞后,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还没有很好树立和落实,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还不彻底,教育发展活力还没有充分激发,教育治理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针对这些问题,“十三五”期间,河南高等教育将牢固树立并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

2.完善章程

大学章程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基础。目前,全省高校已基本完成章程建设任务。“十三五”期间,将进一步加强以学校章程建设为引领的各项制度建设,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保障师生合法权益,健全民主监督和社会参与机制,使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切实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

3.分类管理

在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推动下,我省部分普通高校正在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十三五”期间,我省将进一步落实好促进普通高等学校分类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强分类指导和分类评价,引导高校科学定位、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推动本科学校转型发展,抓好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建设工程。

4.内涵发展

中国教育正在步入全面提升质量的新时代。“十三五”期间,河南高等教育将会把更多的时间、精力、资源用到教育内涵发展上,牢牢把握质量这一核心和主线。一方面,加强德育工作,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制定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在立德树人上下功夫。另一方面,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更加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注重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同时,要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强质量监控和绩效评价,保证育人质量不断提高。endprint

5.加强保障

目前,我们穷省办大教育的基本省情尚未发生根本改变,教育经费短缺、优质教育资源不足、教育信息化建设滞后、高水平教师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因此,在“十三五”期间,省政府在人财物方面将继续加大保障措施。人力方面,继续推进高校人才强校工程,加强对青年教师的职业素质培养和职业能力培训,深化教师管理和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建立有效的教师激励奖惩机制。财力方面,将进一步巩固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切实依法保证教育投入稳定增长,以建立健全教育生均拨款制度为抓手,加快形成保证教育财政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同时,争取利用更多的社会资源、国际资源建好学校、办好教育,并优化经费投入结构,切实加强经费使用监管,确保教育经费从分配到使用都有规矩、受监督、出效益。物力方面,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整合资源,明确职能,构建高效能的信息化组织管理体系,形成以购买服务与自主研发相结合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格局。加快扩大网络学习空间、慕课、微课等教学类应用和电子政务智慧校园大数据分析科研设备共享、教育信息公共资源查询等管理、服务类应用,形成符合“互联网+”教育发展方向的信息技术应用体系。

6.特色建设

2015年,河南省启动了高等学校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通过第三方评价遴选了10个优势学科、25个特色学科。“十三五”期间,优势学科做得更强、特色学科做得更优,将成为河南高等教育发展的亮点,并以此引领河南高等教育的创新与改革进程,加快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特色骨干大学、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品牌示范高职院校建设。

7.双创教育

“十三五”期间的经济转型升级,需要尽快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这给高等教育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河南高校需要深入研讨并扎实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同时不断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和水平,大力提升高校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打造高校新型高端智库,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2016年,省政府将出台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意见,全面启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各高校要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探索建立校校、校企、校地以及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协同育人新机制;要深化教学和学籍管理改革,实施弹性学制,支持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要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充分利用区域资源建设众创空间、大学科技园、创业孵化基地、小微企业创业基地等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要大力提升教师的创新创业教学能力,建立健全相关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制度,真正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突破口,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8.体制改革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十三五”期间,高等教育发展仍将由体制改革推进。管理体制方面,将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加快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依法明确和保障高校的办学自主权;招生制度方面,将推动招生计划管理改革,继续压缩人才培养过剩、就业率低的学校和专业的招生计划,推动高校建立分专业招生计划安排与就业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投资体制方面,将实施省属本科高校、职业院校财政经费核拨机制改革,加快构建以绩效为导向的财政经费核拨新机制。

总之,“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们党确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也是河南基本形成现代化大格局、让中原更加出彩的关键时期。为推进河南粮食核心区规划、中原经济区规划、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规划等三大国家战略规划的实施,打造富强河南、文明河南、平安河南、美丽河南,必须以高素质劳动者和拔尖创新人才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指引下,河南高等教育必将迈上新的发展台阶,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作者系河南大学教育行动国际研究中心主任)

上一篇:平安创建领导小组工作制度下一篇:创建林业生态县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