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文学傲慢与偏见读后感

2024-08-24

英国文学傲慢与偏见读后感(精选6篇)

英国文学傲慢与偏见读后感 篇1

Pride and Prejudice

There is no doubt that pride and prejudice is one of Jane’ masterpieces.It tells the story of Mr.and Mrs.Bennet, and their five young, unmarried daughters.The plot revolves mainly around Elizabeth and her troublesome romance with the wealthy but arrogant Mr.Darcy.Also, this novel introduces other “love and marriage” stories to us.Thus, we know that it focuses on the theme of “love and marriage”.There are five different kinds of marriages.First one is the marriage between Mr.and Mrs.Bennet.Mr.Bennet married Mrs.Bennet because of her appearance.So he had all the time to regret his mistakes and could not stop mocking his wife.Second one is the marriage between Mr.Collins and Charlotte.Their marriage is based on economics rather than on love or appearance.So we can learn that their marriage can be called as a material trade.Third one can be described as the worst one in the novel.Lydia and Wickham’s marriage was based on appearances, good looks, and youthful vivacity.Once all these disappeared, the once strong relationship will slowly fade away.Then the love story between Jane and Bingley, they fall in love at the first sight.However, due to their personalities, they miss each other at first.Luckily, with the help of Elizabeth and Mr.Darcy, they eliminated the misunderstanding and expressed their love to each other.Their marriage is better than the preceding three ones.Finally,the marriage between Elizabeth and Mr.Darcy.Mr.Darcy represents the pride, while the prejudice is represented by Elizabeth’s attitude to Mr.Darcy.At first, Mr.Darcy was so proud that he looked upon Elizabeth’s family.And Elizabeth has some prejudice on him.Mr.Darcy’s persistence and his change for love make Elizabeth accept him at last.I think it is the perfect love in the novel because the marriage is based on both true love and material.From this novel, I learnt that if “love and marriage” is only based on money or social status, it would be unhappy, but it is also stupid without considering all of these.Both true love and material should be considered if we want to establish a home.

英国文学傲慢与偏见读后感 篇2

1《傲慢与偏见》中的茶礼仪分析

从十九世纪英国成立有简·奥斯汀研究会开始,对简·奥斯汀和《傲慢与偏见》的研究性文章越来越多,总而言之,境外学者对简·奥斯汀的主要研究方向有:探究简·奥斯汀的创作与其自身经历之间的关系、比较简·奥斯汀作品及思想与卢梭的关系以及将简·奥斯汀视作“女性主义开拓者”的相关论述,但无一例外地,这些作品中并未具体就《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做过多的专门叙述,亦未明确将其与“茶礼仪”相关理论作对照进行评述。

当代哲学家迈克尔·诺瓦克说过:“茶礼仪是宗教传统、文学故事、圣人以及整个历史上的具有普遍理性的人物所确认的那些美德的协调统一体。”这句话深刻地展现了个人茶礼仪与个人命运之间的关系。人的茶礼仪与性格联系紧密,“仪”的侧重点在于人的天性,而“礼”的侧重点在于人的后天习染。茶礼仪教育主要是描述学校的普通课程及组织特征对儿童价值观发展的影响,重点在于强调公认的价值观,示范、传授优良的个人及社会茶礼仪,以达到培养有道德感、有社会责任心和有爱心的人的目的。茶礼教育与茶礼仪教育息息相关,开展茶礼仪教育离不开茶礼教育的辅助与支持。生命的存在意义只有在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爱中才能得到更好的体现,也只有教育人们学会互相尊重和关爱、学会宽容和共同生活,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

英国的茶礼仪教育包括可信赖性、尊重、责任、公平、关爱、公民的职责与权利六种人类核心价值观,每一种价值观具体又包含一些相应的行为准则。简单概括如下:(1)可信赖性:做人诚实,无诈骗、无盗窃、无欺压;有勇气做能赢得好声誉的事;忠于自己的亲人、朋友和国家。(2)尊重:讲文明、讲礼貌、将心比心;依照金科玉律去尊敬他人;宽容他人并能接纳不同的意见。(3)责任:能自控、自律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尽最大努力做别人期望自己所做的事;做事之前要慎重考虑结果。(4)公平:不利用他人、按规则行事;在责备他人之前要弄清事实;认真聆听他人陈述理由。(5)关爱:富有同情心、关心他人;要仁慈、宽恕别人;要学会感恩并热心帮助有需要帮助的人。(6)公民的职责与权利:遵守法律准则和道德规范;成为他人的好邻居,懂得合作和相处;保护环境,为学校和社区尽一份努力。

2《傲慢与偏见》中体现的茶文化特征

简·奥斯汀在作品中布置了很多茶文化场景,这体现了作者文化层次的感情多于情节,这种风格是近两个世纪的理念深入到人们的思想才激发的,这种风格应用在文学中的原因在于现在人的心灵渴望是内心世界的见解,而不是编译到无缝的情节。所谓人的欲望,就是人对内心世界的见解,指的是人们更倾向于进行自我反省,追求宗教,在心灵深处的爱和思想。

2.1茶文化视野下温柔善良的女性美德

茶可以说是英国的民族饮料。他们最喜欢在喝茶时加入一两个糖,并淋上一点冷牛奶。《傲慢与偏见》这部作品也有类似场景,文本中体察了简·奥斯汀对女性问题的关注。首先,文章仔细分析了《傲慢与偏见》中几个女配角的性格特征,包括马蒂尔德、凡尔农夫人、艾尔宛夫人,瑟南热小姐等。马蒂尔德和凡尔农夫人是小说中刻画的可悲可叹的悲剧人物,但艾尔宛夫人和瑟南热小姐却是勇敢追求爱情理想的正面人物,并且值得我们赞叹的是,瑟南热小姐的追求还最终变成了现实。因而文章接下来分析了善良谦和的伊丽莎白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的原因来自于社会和性格的压抑。“从伊丽莎白面对难以抉择的困境中,我们看到,简·奥斯丁其实欣赏那种温柔的女性美德以及可贵的精神奉献,当然,我们可以从这里看到,简·奥斯丁这样一个根深蒂固的父权制思想对女性作家的自由追求也产生了消极影响”。

2.2茶文化视野下积极向上的文学文化

赵佳音的硕士学位论文《审美现代性视域中的简·奥斯汀美学思想研究》认为,《傲慢与偏见》的审美现代性首先体现在女主人公身上,简·奥斯汀把一切美好善良的品质放在了女主角伊丽莎白的身上,但是却把伊丽莎白所生存的社会和她身边的许多女性、男性朋友写得卑鄙而龌龊。伊丽莎白的命运,有简·奥斯汀自身处境的缩影,伊丽莎白的悲剧,也包含着简·奥斯汀本人的人生悲剧。而通过这一悲剧,简·奥斯汀意欲阐释的是她在文学理论著作中推崇北方文学和德意志精神的一个原因———社会环境决定文学和文化样式,有活力,积极向上的文学和文化,必然建立在对两性的共同尊重和对女性个体价值的承认上。

2.3茶文化视野下的英国女性意识觉醒

简·奥斯丁的作品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直接诠释了十九世纪英国文学史上的一个简要介绍,称赞《傲慢与偏见》是女性意识觉醒的先声,表达了简·奥斯汀的女性个人价值诉求。这是文学史著作中对简·奥斯汀的最惯常的论述方式,郑克鲁著《英国文学史》及其主编《外国文学史》(上下册)、陈振尧主编《英国文学史》、(苏)雅洪托娃著,郭家申译本《英国文学简史》、江伙生和肖厚德合著之《英国小说论》等无不如此。对简·奥斯汀及其小说作品论述最为详尽的文学史著作是柳鸣九主编的《英国文学史》(上中下册),对《傲慢与偏见》的情节、意义和历史地位等作出了中肯的述评。柳鸣九将伊丽莎白与达西历经磨难的爱情故事看作是一种社会悲剧,把她屡遭迫害的悲苦经历归罪于社会,认为是污浊的社会无法容下如此纯洁善良而不平凡的女性。但同时他也认为,这部充斥着感伤情调,无论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上都受《新爱洛漪丝》影响的书信体小说,在十九世纪是显得有些风格过时的。

3从茶文化视角看《傲慢与偏见》的文学价值

简·奥斯汀对女性主义文学的开拓和创新是《傲慢与偏见》研究的主要方向,而这一领域研究成果较多的是张云。首先,从宏观的女性觉醒的角度考量《傲慢与偏见》小说的创作,伊丽莎白的形象被塑造得越完美无瑕,则其中暗含的悲剧意义越浓厚,同时,传统婚姻和社会制度对年轻人特别是年轻女性的压迫是伊丽莎白悲剧的原因,只有打破了年轻人的婚姻观念的束缚,才能实现妇女的婚姻自主和个人幸福。但她又极力反对随意离婚,将婚姻的意义无限放大。

从具体的人物形象入手进行分析可知,伊丽莎白追求自由而互相理解互相扶助的婚姻和爱情,因而当达西无法在自己被中伤被诬陷之时看清事情真相对她保有信任时,伊丽莎白也放弃了对这段感情的追求,更坚决拒绝做达西的情妇,守住自己人格独立的底线。但随着情节的发展,达西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并得到了伊丽莎白的谅解,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作者认为这一结局正是简·奥斯汀女性主义思想的局限性造成的。伊丽莎白作为一个具有鲜明个性、敢于追求自由婚姻和个性解放、具有独立意识的女性形象,她思想上的局限性则表明,女性要获得真正的解放,还需要坚持不懈的斗争。

历数《傲慢与偏见》中女性觉醒的诸多表现方式可以发现,首先包括对婚姻爱情自由和经济独立的追求,同时,文章还论述了活跃在伊丽莎白周围的诸如达西、马蒂尔德及凡尔农夫人等人物,分析了各自的性格特点并从中提炼出作者如此安排的用意;其次,女性觉醒在《傲慢与偏见》中更重要的表现是女性对独立人格的追求,除了为此专门塑造了伊丽莎白丈夫的姐妹,终身未婚的阿尔贝玛小姐这一精神支柱性质的形象外,作为反面人物出现的凡尔农夫人的言行也在某些情况下践行了简·奥斯汀的女性主义意识。得出“女人之间相互鼓励、相互安慰、出谋划策,表明她们都是具有了明确主体意识的新女性”的结论。

此外,有人将《傲慢与偏见》看作是新型女性形象的塑造和对陈腐观念的进攻,认为它“真正揭示男女两性不平等、从社会体制和经济制度等方面对妇女命运进行探讨、对妇女地位为什么低下和妇女为什么得不到幸福这些最基本的妇女问题”,但同时,简·奥斯汀早年的文学实践有带有强烈的自传性质而缺少变化,其价值不能与她后期的文学理论著作相比。

4结语

简·奥斯汀是英国妇女自由权利和社会传统习惯之间的矛盾问题的发现者,以《傲慢与偏见》为依托提出了这个问题并就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法,即怀抱善心,寻求爱情的解脱,而这种解决方案显然是行不通的,所以她的作品充满着浪漫的感伤情调。同时,《傲慢与偏见》的茶文化场景很多,可以看作对是卢梭《新爱洛漪丝》的继承和发展,行文中奔放的感情、张扬的个性和对自然和社会的诗化描写等因素都直接来源于卢梭的浪漫主义思想和写作实践。

摘要:作为人类主观意识范畴的一种表现形式,茶文化不仅能阐述着历史、文化等观点,还能表现出人类对内在外在价值的取舍和取向,茶文化研究要通过残存的片断去认识整体。文章从《傲慢与偏见》的角度阐述了英国茶文化的内涵、主要内容及实践形式等方面对英国文化进行评析,探索这个国家的文化内容,最后得出相关结论与启示。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英国文学,茶文化

参考文献

[1]徐琳.永恒的主题:人为和自然的对比——评简·奧斯汀的《傲慢与偏见》[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91-94.

[2]储常胜.《傲慢与偏见》中婚姻模式和简·奥斯汀的爱情婚姻理念[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136-137.

[3]徐乐怡.撩开婚姻面纱看人世间百态——《傲慢与偏见》的文化内涵[J].南都学坛.2004(5):83-84.

英国菜的傲慢与偏见 篇3

英国菜的矛盾

英国菜的确是个矛盾的存在。英国人有着世界之最的园艺技能,伦敦的设计一向也颇得人心。大约一百多年前,英国还依然消耗着全世界最多的糖、茶叶和香料,但英国菜就像绑在这座大机器上艰难运转的过期零件。这并不是说英国没有好吃的,你在伦敦能找到超过50家的米其林餐厅,只是没有一家贩卖英国本土菜。在这样被蚕食和被不断修正的环境中,英国人却依然对类似于薯条炸鱼的国菜持有热情,如果不是集体无意识下的味蕾麻木,那肯定是英国人的傲慢使然。

烹饪方式相对单一

在巴斯附近的一个叫red stock小镇上的家庭旅馆里,我们开始了英国“美食”之旅。厨娘兼老板娘给我们端上了英式早餐,她看起来时髦过了头,唇上舌头上都打着环,霸气的纹身恨不得从指尖到脖子。

除了茶和烤过的吐司片,一个大餐盘里面盛着荷包蛋,如果呈上来的是水煮蛋或炒蛋,基本可以判断为改良版,几片瘦肉培根、一些炒蘑菇、水煮花椰菜、两根香肠、加了黑胡椒稍微煎烤过的番茄切片,还有一片黑布丁与一大份松软的炖豆子。

我以前从来没吃过黑布丁(Black Pudding),它们看起来很像中国的黑糯米糍,煎得微微有点焦黄,冒着漂亮的油花。一口下去也是米糕一样的口感,却马上有意想不到的腥味直冲脑门。向身后瞥了一眼,厨娘倚在厨房出菜口的暖气边上,百无聊赖地盯着仅有的一桌客人,我不好意思直接把嘴里的食物吐出来,只好向她询问这道点心的做法。

这道有着“黑暗料理”名字的点心其实是英国版猪血糕,猪血混合谷麦、猪肝及内脏剁碎做成馅料,再灌入猪肠肠衣中,做成香肠的样子。据她说,靠谱的吃法是用Lea&Perrins唿汁来配黑布丁。我可不敢反驳她,越是这样的小镇居民,越是尊笃英国菜的原教旨主义,以至于在整趟旅行里,我都无法抑制向英国厨子献上一打中国料酒的冲动。

土豆做主

“你们在伦敦可吃不到这么正宗的早餐。”她得意地指着餐盘里一块煎得黄澄澄的三角形薯饼,“就像这个,超市即便有也是冷冻的半成品,像我们一样自己做的真的不多了。”除了烹调方法的单一,英国人在饮食上的另一个显而易见的特点便是热爱土豆。在随便的一个超市里都能找到四五种不同的土豆,黑皮的黄皮的,大个的有铅笔盒那么长,一个就有一斤多重,小的只有鸽子蛋那么小。

在巴斯的那几天正逢节日,城里的餐厅全部关门大吉,在我们的再三请求下,旅馆老板娘答应为我们提供一顿简单的晚餐。汤是花菜蘑菇汤,蔬菜熬煮到软烂之后用搅拌机打碎增稠, 最后加入黑胡椒和盐调味。主菜是那道著名的Jacket potato,其实就是烤土豆。英国人厨房里最重要的厨具是烤箱,用锡纸把又沙又面的、刷了黄油的大土豆包裹起来,上烤箱烤熟,劈成两瓣,夹上培根粒、羊肉糜、生菜和豌豆泥。

第二天的晚饭更简单,之前剩下的土豆,做成土豆泥,配英国pie,老板娘给我们准备了牛肉洋葱馅儿,最后浇上两勺来源不明的绿色的加了酒调成的卤汁。虽然依然寡淡,皮厚又硬,咬下去肉没啃到反而一嘴油,但至少肉和蔬菜的搭配还符合我们中国人的习惯。两天吃下来,英国菜并不能简单地用不美味来形容,它们用料新鲜,食材质量也够好,如果喜欢原汁原味,那这份晚餐甚至会让人非常满足。它们不受欢迎的原因在于单一的调味方式,由于宰杀方法的区别,英国肉类的腥膻味非常重,沾在土豆上的三两粒胡椒根本对付不了,真不知道当年那些不惜打仗也要得到的香料,究竟用在了哪里?

也许我们对英国菜有偏见

别过巴斯小镇的老板娘,一路开车到爱丁堡,高速公路休息区的餐饮完全一致,几个快餐品牌颠来倒去地出现,生生让人断了胃口。听一位在中国待了几年的英国朋友怀念家乡格拉斯哥的炸鱼薯条,在他看来,港口小城市的国菜不同一般,炸鱼薯条的名声其实是让伦敦这样的大城市给败坏的。

我们正好有计划要去格拉斯哥,便选了一天中午专程去吃这道菜。正好是午饭时间,大教堂旁边一条巷子里的小餐馆,坐满了当地人,几位少年捧着纸包着的一大包鱼和薯条吃得正香。我们暗自腹诽,难道真的是偏见吗?如果真的炸得好,薯条脆而酥,鱼肥实鲜美,浇上一点柠檬汁和盐,应该也不会难吃。而且在那种小店临窗一坐,配杯冰水吃,又解渴又开胃。

薯条比美式的粗很多,鳕鱼去了骨,倒是没什么腥味,面糊得厚厚一层,配上店里的大麦醋,吃到嘴里除了鱼味就是面粉味,毕竟就是炸鱼薯条,能再鲜美到哪里呢?在朋友的提议下,果断换到附近的一家法式餐厅,一道炖小牛肉端上桌,香气四溢,窗外结了层薄雾,看着行人来来往往,顿时觉得,英国真美好。

英国文学傲慢与偏见读后感 篇4

鲁滨逊本来是一个富人家的孩子,他不顾父母的反对,来到海上探险,结果遇上了风暴,轮船沉没了,而自己却被困荒岛。在岛上,鲁宾逊凭借自己的智慧与毅力,造了房子、种植稻谷、制作陶器、烘培面包、圈养山羊甚至,鲁滨逊还驯化了一名野人,取名叫“星期五”,教他怎样说话、打枪、制作工具最后,他凭借自己的理想与信念,终于回到了英国。

这本书中,鲁滨逊自食其力的精神让我佩服。虽然他生活在一个富人家,可是他的生存能力却很强,如果换成了我们这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惯了的人们,在荒无人烟的岛上,要么被活活饿死、渴死,要么被野人、野兽吃掉。在岛上如此孤独,几十年都无法和人说上一句话,常人怎能受得了?

英国文学推荐作品 篇5

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Keats III.Main Works  On First Looking into Chapman’s Homer, 初读查普曼译菏马史诗有感

 Endymion, 安狄米恩

 Lyrics: To Autumn, 秋颂

 Unfinished: Hyperion, 许佩里恩

 Lamia, Isabella, The Eve of St.Agnes, and Other Poems.including:

 Ode on a Grecian Urn, 希腊古瓮颂

 Ode on Melancholy, 忧郁颂  Ode to a Nightingale, 夜莺颂

 Isabella, 伊莎贝拉

 The Eve of St.Agnes, 圣亚尼节前夜

Walter Scott  Minstrelsy of the Scottish Border  The Lay of the Last Minstrel  Marmion  Marmion

 Bride of Lammermoor,《拉马摩尔的新娘》  Ivanhoe,《艾凡赫》

 Rob Roy,《罗布·罗伊》

 The Heat of Midlothian,《中洛辛郡的心脏》  The Antiquary,《古董家》

 The Talisman--A Tale of the Crusaders,《护符》  Waverley,《威弗利》 Jane Austen: V.Major Works  Sense and Sensibility, 1811,《理智与情感》  Pride and Prejudice, 1813,《傲慢与偏见》  Mansfield Park, 1814,《曼斯菲尔德花园》  Emma, 1816,《爱玛》

 Northanger Abbey, 1818,《诺桑觉寺》  Persuasion, 1818,《劝导》 III.<狄更斯>Dickens’s Novels

i.Three periods  The Pickwick Papers,1836,《匹克威克外传》  Oliver Twist,1837,《雾都孤儿》

 The Old Curiosity Shop,《老古玩店》  American Notes,(1842),《旅美札记 》  A Christmas Carol,(1843),《圣诞欢歌》

 The Chimes, 《钟声》

 The Cricket on the Hearth,《炉边蟋蟀》  Dombey and Son,(1846-1848),《董贝父子》  David Copperfield,(1849-1850),《大卫·科波菲尔》  Bleak House, ,  《荒凉山庄》

 Hard Times, 《艰难时世》  Little Dorrit,(《小杜利特尔》

 A tale of Two Cities 《双城记》, 1859  Great Expectations《远大前程 / 孤星血泪 / 孤星奇缘》,  Our Mutual Friend《我们共同的朋友》,  The Mystery of Edwin Drood,(1870)萨科雷

III.Major Works  Vanity Fair, 《名利场》,1847

 Pendennis, 《潘登尼斯》,1850

 Henry Esmond,《亨利埃斯蒙德》, 1852  The Newcomes, 《纽科姆一家》, 1853-55 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 <艾略特>George Eliot Major Works  Scenes of Clerical Life,(1856),《教区生活场景》  Adam Bede,(1859),《亚当·比德》

 The Mill on the Floss,(1860),《弗洛斯河上的磨坊》  Silas Marner,(1861),《织工马南》

 Middlemarch,(1871-72),《米德尔马契/米德镇的春天》 <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

 Jane Eyre,《简·爱》

 The Professor,《教师》

 Shirley,《雪莉》  Vilette,《维莱特》

Emily Bronte  Wuthering Heights,《呼啸山庄》 <丁尼生>Lord Tennyson

1,Ulysses(尤利西斯)

2,Break,Break,Break(碎了,碎了,碎了)

3,Cross the bar(过沙洲)

(哈代)Thomas Hardy

Their lives are ruled not only by nature but also by rigid Victorian social conventions.3.masterpieces  A Pair of Blue Eyes,《一双蓝眼睛》,1873  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远离尘嚣》, 1874  The Return of the Native,《还乡记》,1878  The Mayor of Casterbridge, 《卡斯特桥市长》, 1886 The best 2 late novels: 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德伯家的)苔丝》,1891  Jude the Obscure,《无名的裘德》, 1895(王尔德)Oscar Wilde

Major works 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 A House of Pomegranates(The Happy Prince) De Prafundis “惨痛的呼声”

 The Ballad of Reading Gaol “累丁狱之歌”

 Lady Windermere’s Fan,《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  A Woman of No Importance,《一个无足轻重的妇女》  An Ideal Husband, 《理想丈夫》

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诚实的重要性》

 Salome,《莎乐美》 V.David Herbert Lawrence 2.Major Works  The White Peacock(《白孔雀》

 Sons and Lovers,《儿子与情人》  The Rainbow,《虹》  Women in Love,《恋爱中的女人》

Lady Chatterley’s Lover,《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Virginia Stephen Woolf 弗吉尼亚·伍尔夫.Major Works  Mrs.Dalloway, 《达罗威夫人》

 To the Lighthouse,《到灯塔去》  Jacob’s Room,《雅各之室》 The Waves,《海浪》, Joyce(乔伊斯)

Major Works  1.Dubliners, 《都柏林人》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 篇6

英国是最早出现浪漫主义文学的国家之一。英国的浪漫主义作家不满于资本主义城市文明的发展,具有愤世嫉俗、归隐自然的倾向。18世纪中后期的诗人罗伯特·彭斯(1759年-1796年)和威廉·布莱克(1757年-1827年)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他们在英语诗歌文体和语言上做出了很多可贵的尝试。彭斯从苏格兰民歌中吸取养料,其《苏格兰方言诗集》擅长抒情和讽刺,语言通俗;布莱克的《天真之歌》、《经验之歌》则具有象征意义和神秘色彩,在20世纪大放异彩,影响了整个现代英诗。

然而,英国浪漫主义第一批真正的大师则是被称为「湖畔派」的三位诗人。威廉·华兹华斯(1770年-1850年)是湖畔派诗人中成就最高者,他与「湖畔派」另一诗人萨缪尔·柯勒律治(1772年-1834年)共同出版《抒情歌谣集》,成为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诗集中收录的诗歌大部分为华兹华斯所做,而柯勒律治的名诗《古舟子咏》和《忽必烈汗》亦收入其中,充满幻觉和奇谲的意象。然而华兹华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作品则是长诗《序曲》。骚塞的诗歌极富古之幽情,与世俗格格不入。湖畔派三位诗人均蛰居于英国西北湖区,缅怀中世纪和宗法式的乡村生活,是浪漫主义文学中温婉清丽的代表。

乔治·拜伦(1788年-1824年)和雪莱(1792年-1822年)两位诗人将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推向高峰。他们和湖畔派诗人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作品更具战斗意识和政治倾向。雪莱的代表作《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通过神话描写被压迫的人民的苦难和暴君的必然下场,预言革命一定会到来。他的短诗《西风颂》、《致云雀》等音韵铿锵,更有「冬天如果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等名句传世。拜伦是19世纪上半期最为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一生游历各地,其诗作充满异域情调。代表作《唐璜》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场深入骨髓的检阅,发人深省。在欧洲,拜伦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人们把孤独、悲壮、崇尚个人式反抗的浪漫主义者形象称为「拜伦式英雄」。拜伦晚年投身于希腊的民族解放运动,并最终因伤寒而死于希腊战场。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还包括约翰·济慈(1795年-1821年)。他的创作生涯只有5年,却写出了著名的抒情诗《夜莺颂》和《希腊古瓮颂》,沉醉于古代世界田园牧歌的美景之中。瓦尔特·司各特(1771年-1823年)以创作小说为主,其代表作《艾凡赫》以12世纪的英国为背景,塑造绿林英雄罗宾汉的形象,他是欧洲历史小说的创始人。

浪漫主义在英国文学里则在后来发展出了不同的形式,主要是与诗人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类似,他们两人共同撰写的《抒情歌谣集》(Lyrical Ballads)一书企图抛弃奥古斯丁风格的诗词风格,改以较为直接的述事方式和来自民间传统的题材取代之。两位诗人的作品也与因为法国大革命而产生的乌托邦社会思想有所关系。威廉·布莱克则成为了在英国最强调浪漫感觉的诗人和画家,他还主张:“我必须要另外建构一套风格,否则便会被其他人的思想所奴役。”布莱克的作品也受到许多中世纪书籍的影响。威廉·特纳(J.M.W.Turner)、约翰·康斯特勃都被视为是浪漫主义的画家,而拜伦、雪莱、玛丽·雪莱、济慈等人也被视为是浪漫主义在英国的代表人物。历史学家汤玛斯·卡莱以及英国的前拉斐尔派则代表了浪漫主义后期转型为维多利亚时代文化的阶段。1865年出生的威廉·巴特勒·叶芝还将他的这个时代称为是“最后的浪漫主义时期。”

浪漫主义思潮发展得最完备,最规范,最有成就的当推英国。英国的浪漫主义运动与其他国家相比,具有下列一些特色;首先,英国的浪漫主义没有形成大规模的文学运动,它是由少数作家自由活动的形式出现的。其次,英国的浪漫主义源远流长,犹如小河流水,潺潺不断,历时达一百五十年之久。早在十八世纪末,从威廉·布莱克(1757--1827)和农民诗人罗伯特·朋斯(1759--1796)等人的诗篇中,就吐露出浪漫主义的苗头,以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拜伦、雪莱的诗作为高潮,直到十九世纪末维多利亚女王(在位1837--1901)执政的时代,依然还可以从丁尼生、罗伯特·勃朗宁和他的夫人伊丽莎白·巴雷特·勃朗宁等人的诗歌中,看到浪漫主义的余声。再次,英国的浪漫主义明显地分为对立的两大派别。消极浪漫主义先于积极浪漫主义登上文艺舞台,主要代麦是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与之相对立的,就是以拜伦,雪莱、济慈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者。

爱德华·杨

Edward Young.(1683–1765)Poet, Playwright.Active 1719-1765 in England, Britain, Europe.爱德华·杨,英国诗人,剧作家兼文艺评论家。主要作品如下:

BusirisYoung, Edward 1721

The Universal PassionYoung, Edward 1742-1745

上一篇:450条合集民主(组织)生活会班子及班子成员相互批评意见清单下一篇:精选猜谜语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