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龙中医馆建设实施方案

2024-06-21

高龙中医馆建设实施方案(精选3篇)

高龙中医馆建设实施方案 篇1

偃师市高龙镇卫生院 中医馆建设实施方案

为提高我院中医药服务能力,推动中医药文化建设,依据河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及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根据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成立领导小组: 组

长:周高升

副组长:戚少辉

朱兴敏

高扬

成员:周书尧

武治立

秦银强

秦伶俊

闫会丹

郭晓洁

杨常委

严会珍

二、指导思想

以中医馆建设为主体,以为人民群众服务为宗旨,以大力培养中医文化和传承中医文化的价值观念为核心,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与时俱进,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的特色,突出我院个性特征,促进科室建设、技术提升,服务完善,人才培育;增强科室发展活力,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三、建设目标

我院以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构建乡村中医药服务体系为目标,在服务理念,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等方面充分体现中药特色文化,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通过中医馆的建设,使人民群众从诊疗环境,就诊方式,服务态度等方面切实感受到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中医药服务。

四、建设内容

(一)、中医馆环境和文化建设

1.结合我院布局特点,计划为二楼约400平方业务用房作为中医馆核心用房,从内部装潢,诊疗环境入手,通过装修装饰,诊区内办公设备,器械柜,屏风,电脑及配套桌椅等体现中国风,务必要求干净整洁,将老旧的中药柜更新为干净整洁干燥的新式中药柜等。

2.充分利用走廊、候诊区、诊室、理疗室等区域,全面展示中医药文化,在全院形成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中医馆的走廊、候诊区、诊室、理疗室等区域通过张贴展板,宣传中医药知识,并使用中医病名和术语,从中医药基本知识,中医辨识体质,适宜技术,养生保健等方面,广泛宣传中医药文化。

(二)、加大设备投入,提高诊疗水平

为中医科购买熏蒸床,成立功能室,购进功能锻炼相关器材,引进温热艾灸治疗仪、中、低频治疗仪、经颅超声治疗仪等一系列设备,提高了中医科色诊疗水平。

(三)、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 1.重视中医药人才培养。我院中医副主任医师2名,计划发展中医执业医师(含助理)3名,逐步形成老中青医师队伍,保证中医科可持续发展。

2.实施中医师规范化培训。按照上级主管不呢吧相关要求,我院实施新型的的中医师规范化培训,让年轻医师到更高级的医院熟悉中医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好中药方剂和适宜技术。

3.重视中医师学习培训。医院挑选骨干中医师到郑州中医专科医院学习专项技术,以实用于临床。

(四)、加强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提高中医药服务覆盖

我院要把中医馆建设和中医药文化建设有机结合,扩大医院影响力,构建中医特色医院,不管提升中医药服务在医院诊疗活动中所占的比例。

(五)、以中医馆为核心,构建村镇两级中医药文化服务体系

以中医馆作为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培训基地,通过不定期的组织村卫生室进行中医药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知识的培训,提升卫生室中医药服务能力,增加开展中医药服务的卫生室数量,增加卫生室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的种类。

中医馆建设是今后工作的重点,在场馆建设、人才培训,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都离不开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支持,结合卫生院实际情况,我们会严格按照相关要求使用每一笔资金,为镇区群众打造一个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中医药文化特色,中医药服务特色的中医馆,为镇区群众提供人才保障和技术保障。

偃师市高龙镇卫生院

高龙中医馆建设实施方案 篇2

2003年耒阳市被授予“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市 (县) ”;2012年以来, 该市以“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核验收为契机, 以“国医馆”建设为抓手, 强化“国医馆”业务用房、设备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 中医药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实现了医疗机构增收、群众减负的双赢, 其做法与经验得到上级的充分肯定和群众的高度赞扬。

一、“国医馆”建设前的基本情况

在“国医馆”建设前, 耒阳市中医药事业发展面临三大困境:一是中医药人才不足且整体素质较低。耒阳市共有中医执业医师113名, 中医助理执业医师90名, 中医医生占全市所有医生的比例仅为14.9%;具有高级职称的中医医生24名, 具有中级职称的中医医生48名, 具有初级职称的中医医生113名, 初级职称的中医医生占大多数;第一学历为本科的中医医生有9名, 第一学历为大专的中医医生有56名, 第一学历为中专的中医医生有97名, 第一学历为中专者占绝大多数。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由于缺乏中医医生, 中医诊室和中药房形同虚设, 有的干脆不设中医诊室和中药房。

二是中医设备设施严重不足。除耒阳市中医院和耒阳市人民医院外, 绝大部分医疗机构没有四类中医基本设备 (艾条、银针、火罐、刮痧板) , 更谈不上牵引床、熏蒸机等大件中医设备。

三是中医“西化”倾向严重。作为全市中医药工作龙头的耒阳市中医院, 12个临床科室中仅有1个纯中医科室;部分中医医生追求立竿见影的疗效, 同时又考虑到收入的差距, 弃中从西。

二、“国医馆”建设的主要做法

耒阳市把“国医馆”作为一张弘扬中医药文化特色的“名片”来精心打造, 从科室规划设计、医疗设备配置到人员调配, 都周密安排、反复比对、优中选优, 中医药特色优势得到凸显。

(一) 配齐“国医馆”功能科室, 优化中医服务环境。

按照“抓龙头、畅枢纽、夯网底”的思路, 加强“国医馆”业务用房建设和功能分区布局。在抓龙头上, 支持市中医院按照三级中医医院标准新建业务用房, 组建中医科室, 建设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在畅枢纽上, 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科室布局不合理的现象, 组织专业人士对全市所有医疗机构中医科室重新进行规划, 整体区域规划和单体装修设计力求古典化、精品化、个性化。目前, 耒阳市所有乡镇卫生院都建起了独具特色的“国医馆”, 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 中药房、中医临床诊室、中药煎药室、中医病房一应俱全。在“夯网底”方面, 着重加强村卫生室中药房建设, 运用中医适宜技术开展基本诊疗服务。

(二) 完善“国医馆”辅助设备, 改善中医硬件条件。

为了改变中医辅助设备落后的局面, 耒阳市坚持自力更生、争取外援的方针, 大力推动中医设备更新换代。一方面, 积极争取外援。经多方努力, 中国初保基金会向耒阳市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捐赠中医经络康健仪、微波治疗仪等中医诊疗设备700多台件, 总价值超过800万元。另一方面, 自筹资金添置中医设备。为了调动各单位采购中医辅助设备的积极性, 耒阳市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购置中医辅助设备的单位按设备价值的30%实行资金扶持。在资金激励下, 乡镇卫生院新购置了电脑牵引床、光波治疗仪、电针治疗仪、熏蒸床、中药雾化吸入器等30多种中医设备, 总价值近150万元, 极大地夯实了中医药服务硬件的基础。

(三) 配强“国医馆”人才队伍, 提升中医服务能力。

耒阳市采取公开招聘、双向选聘、积极返聘等多种方式, 盘活中医药人力资源。先后面向社会公开招聘16名中医师, 通过人才“绿色通道”引进68名应届高校中医本科生, 返聘32名颇有声望的离退休老中医, 满足了全市中医药事业发展人才需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针对高素质人才引进难、留住难的问题, 耒阳市开辟了人才引进“绿色通道”, 凡是重点医学院校应届本科及本科以上毕业生, 符合用人单位岗位需求的, 并与医疗机构达成就业意向的, 市编办优先入编, 人社部门优先办理工资、职称等手续, 市卫生局和用人单位协助解决住房、配偶调动等事项, 在聚集中医人才、确保中医人才队伍稳定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 提升“国医馆”服务质量, 彰显中医服务优势。

为了从根本上促进中医药稳步、持久发展, 耒阳市从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鼓励中医药参与公共卫生服务、推进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等多个方面, 丰富中医药服务内涵, 夯实中医药服务载体, 大大提升了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具体做法是:

1. 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

耒阳市借助中医院人才资源优势, 把市中医院打造成中医药适宜技术师资培训基地, 每年定期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培训。通过层层培训和临床带教, 全市基层临床类别医师和乡村医生均掌握了常用的中医药适宜技术, 一大批颇负盛名的中医药特色科室相继涌现。

2. 鼓励中医药全面参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开展中医药健康宣教和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试点。依托乡镇卫生院公卫办, 深入开展居民健康档案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健康管理, 并且对高血压、糖尿病和慢性支气管炎等3种慢性病进行中医健康干预;运用“治未病”理论和方法全面参与孕产妇、慢性病、老年人、0~6岁儿童健康管理。目前, 耒阳市中医药参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已达80%以上, 全市居民中医药常识知晓率达98%。

3. 鼓励中医药技术创新。

根据本地疾病谱, 整合中医药技术优势, 加大常见病、多发病以及慢性病的中医药攻关力度, 获取多项中医药技术成果。人民医院“抗多动症胶囊”获国家专利;中医院“超微粒中药降糖1号治疗糖尿病临床与实验研究”被评为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湖南省中医药科技二等奖;“超微粒中药 (降纤1号膏) 外用治疗肝硬化”被评为湖南省中医药科技三等奖、衡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三、“国医馆”建设的显著成效

“国医馆”的陆续建成使用, 使耒阳市中医药事业进入了加速发展的新阶段,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 医疗机构得到长足发展。

我们随机对10个建成并投入使用“国医馆”的乡镇卫生院进行了抽样调查, 并与去年同期进行统计比较, 结果如下:

(单位:元)

从上表不难发现, 虽然乡镇卫生院“国医馆”建设前后, 门诊、住院人次增长不显著, 但中医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由1/5上升到1/3以上, 中医药业务总收入和月均收入出现了成倍增长的趋势。

(二) 人民群众得到实惠。

1、明显减轻了群众的费用负担。

较之西医药, 中医服务项目收费更低, 中药价格更便宜, 给群众带来了许多实惠。据测算, 2013年1月~5月耒阳市乡镇卫生院中医治疗人均费用约22元/次, 仅为去年同期西医人均次均费用的35%。仅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一项, 直接为群众节省医疗费用达20万元以上。

2、明显提高了群众的防病能力。

耒阳市把居民健康档案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健康管理作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 年初有工作部署, 每半年开展一次工作考核, 考核结果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下拨直接挂钩, 群众的防病意识和能力也进一步得到了增强。

四、“国医馆”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剖析“国医馆”建设举措, 探究耒阳市中医药快速发展的原因, 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一) 领导重视是前提。

一直以来, 耒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 2003年成立了由市长挂帅的全市中医工作领导小组, 在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申请“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核后, 又成立了以市长任组长的迎接“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核验收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 研究解决全市中医药发展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另外, 卫生系统上下一心, 齐心协力, 扎实工作, 也是中医药工作能够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无论是局领导还是基层医疗机构负责人, 都把发展中医药事业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 卫生局从全市抽调一批中医行家里手成立中医药专家督导组和技术指导组, 采取循环督导的方式, 指导各医疗机构落实中医药工作任务。

(二) 加大投入是保障。

2010年至2012年, 耒阳市卫生事业总投入分别是11698.79万元、14858.95万元、17850.5万元, 其中投入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经费是2339.76万元、2971.79万元、3570.1万元, 中医药经费占全市卫生总经费的比例达到20%, 年增长在21%以上, 这为中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尤其是2013年, 耒阳市在增加中医药预算经费的基础上, 扶持和鼓励医疗机构自主采购中医药设备。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采购的中医药设施设备, 按其采购价的30%“以奖代补”, 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在利好政策的激励下, 各医疗机构采购中医设备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一批现代化高端中医设备进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填补了中医硬件缺失的空白, 为全市中医药工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 培育人才是根本。

耒阳市把提高中医药人员整体素质作为振兴中医药事业的着力点, 三管齐下:

一是不拘一格“选”人才。根据实际需要, 打破身份、地域等限制, 建立了定期面向社会公开招考中医医生的长效机制。对特殊中医人才特事特办, 开辟“绿色通道”, 简化引进手续, 给予优惠政策, 使高素质中医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二是广辟途径“育”人才。“走出去”:每年安排卫生科教经费, 对外出进修、学历提高、学术交流医务人员实行“以奖代补”。2012年, 奖励7名医生外出进修学习, 9名医生取得大专以上学历, 51名医生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 累计奖励经费11.3万元。“请进来”:近年来共邀请省内外中医专家来耒阳进行学术交流和讲座6次, 推动了全市中医药诊疗技术的发展。“严训练”:每年定期开展中医药人员全员轮训, 先后举办3期中医药适宜技术师资培训班, 通过层层培训, 中医药人员培训率达到100%;先后开展多轮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和临床应用指南培训, 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和乡村医生培训率达100%, 考试合格率达100%。

临海市基层中医馆建设表态发言稿 篇3

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近期发布的《浙江省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我省推进中医药事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具体指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在全面实施“中医药健康服务”工程的今天,如何更深入地实现基层中医化、中医基层化,是目前我们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我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的内涵建设,通过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建设,提高基层中医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建立健全城乡中医药服务体系,带动全市中医药服务水平的提高,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城乡社区卫生“六位一体”服务功能中的作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中医医疗和保健的需求,使广大群众充分享受到“少花钱,治好病”的实惠。

现就我市的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建设工作汇报如下:

一、工作目标

根据国家、省社区中医药工作总体要求,结合我市中医工作实际,进一步加强社区中医药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充实中医药服务内涵,积极运用中医药养生保健理论方法指导社区居民开展养生保健,扎实推进中医药进社区、进农村和进家庭活动。使城乡居民中医药服务和知识的知晓率和利用率大幅提高。全市中医药服务占医疗服务的比重有较大提升。所有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标准建设一级中医科室和中药房,所有的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至少能提供不少于5种中医药治疗方法。拓宽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内容,以镇、村为单位的拓展推广覆盖率达100%,使用率达100%。年内完成江南街道、白水洋镇、沿江镇、涌泉镇、东塍镇、小芝镇、杜桥镇、永丰镇、河头镇等9个基层中医馆建设,努力创造条件,争取在2020年前完成基层中医馆的全市域覆盖,打好基层中医化、中医基层化的攻坚战。

二、主要任务

(一)明确中医药政策导向。依据国家和省有关文件要求,修订中医药服务考核评价指标,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质量的评估和监管。制定鼓励开展中医药服务的激励机制,将中医药业务开展情况纳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及其管理人员年度工作考核目标,将接受中医药服务居民的满意度作为考核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业绩的重要指标。

(二)落实资金投入与保障。在医疗卫生事业经费中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发展基层中医药服务,特别要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所需的基本设施设备和人员培训的投入。积极引导基层医疗机构的中医馆建设工作,主动协调有关部门调整中医诊疗收费标准,适当提高中医诊疗技术服务价格,同时增加纳入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等医疗保障报销范围的中医诊疗项目和中药品种,提高中医药报销比例,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

(三)健全中医药服务网络。将中医药参与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到社区卫生服务总体发展规划,逐步建立健全以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主体,以中医门诊部、中医诊所等其他基层中医医疗机构为补充的社区中医药服务网络。同时,加快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科、中药房规范化建设,真正把中医药服务融入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

(四)合理配置中医药资源。要发挥市中医院在中医药服务中的龙头指导作用,与基层医疗机构建立有效的双向转诊制度。市中医院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充分发挥技术力量,与区域内各基层中医馆建立长期、对口、密切合作关系。加强全科医师临床培训基地建设,积极承担全科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任务。全市副主任以上中医师每年要保证有1周以上的时间到城乡社区开展系列服务。主治及主治以下的中医师每年要保证有2周以上的时间在对口支援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坐诊。

(五)规范中医馆建设要求。各基层中医馆可根据需要设置中医诊室、针灸室、推拿室、理疗室、康复室、养生保健室等二级临床科室,有特色专科的可设中医病房;按规定标准建设中药房,并相应设立中药煎药室,配备250种以上的中药饮片、50种以上的中成药,配齐常用的中医药诊疗设备。中医馆布局、设施、风格建设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乡镇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建设指南》规定执行。保证每个中医诊室(含针灸室、推拿室等)配备至少1名中医类别医师;其中至少有1名中级以上职称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从事中药饮片调剂工作的药剂人员应具有中药专业中专及以上学历,并取得相应资质。

(六)加强中医药培训教育。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城乡社区中医类别全科人员的中医药全科知识的培训,分别取得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证书和规范化培训证书。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有的其它类别医师重点按照《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临床应用指南(中药)》开展中成药合理应用培训,对药剂人员开展中药基本理论、药材辨识、中药配伍、饮片调剂等方面的继续教育培训,对护理人员开展中医辨证施护继续教育培训,培训覆盖率达到100%。对有意开展中医药服务的其它类别医师,特别是镇(街道)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没有配置中医类别医师的,除中成药合理应用培训外,还要开展中医药基本理论和知识以及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特别是火罐、刮痧、熏洗等中医非药物疗法。要鼓励支持其它类别医师参加中医学历教育、西学中班等。

(七)全面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工作。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3年发布的《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要求,认真组织全市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服务人员集中培训,重点推广一些方便、常用的中医药适宜技术。

(八)大力开展中医药康复。利用中医药“简、便、廉、验”的特点,对诊断明确的重点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中风、恶性肿瘤、慢性肝炎、慢性支气管炎等制定个性化的中医防治一体化方案,采取中医防治菜单式服务,包括病因病机、诊断要点、预防和行为干预、中医辨证治疗、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中医药养生保健、家庭护理等。针对社区内中风、偏瘫、腰腿痛、颈椎病以及伤残等康复服务对象,制订个体化的中医康复干预方案,应用针灸、推拿、理疗等技术方法和社区简易康复设施开展康复治疗和咨询,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九)组织开展中医药“治未病”服务。广泛开展中医体质辨识,对体质类型不同的人群指导个体化调护方案。针对孕产妇,运用中医药知识开展孕期、产褥期、哺乳期的饮食起居指导、常见病食疗、康复训练指导、产后心理辅导等保健服务。针对季节性易感疾病和传染性疾病的易感人群,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并采取中医药干预措施。针对不同人群,推广使用涵盖养生保健、食疗药膳、情志调摄、运动疗法和体质调养等内容的中医健康教育处方不少于10种;通过健康教育,向群众宣传相应的中医药预防保健、养生调摄知识以及中医药慢性病防治和传染病防治知识。要通过宣传栏、宣传保健手册、开设讲座、播放音像等多种形式,为老百姓普及中医基本知识与养生保健技术,增强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各基层中医馆每年完成不少于12场中医药健康大讲堂,推广不少于1项养生保健运动。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市局相关部门做好基层中医馆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指导工作。市中医院负责对基层中医馆的中医药业务指导,承担基层卫技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任务。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认真开展各项项目建设工作,确保目标任务的落实。

(二)规范管理,严格考核。市局对各相关单位的项目实施情况实行阶段抽查和年终考评,将其列为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并按照项目建设要求定期对建设单位进行检查、监督和指导,对未按要求实施项目的单位,要限期整改,并予以通报,对限期整改仍不能通过的单位,在年终考核中实行倒扣分。

(三)加强交流,示范推广。各单位要及时搜集项目实施过程中好的做法和经验,采取多种方式组织交流。要继续做好宣传工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深入推动项目建设的实施。项目实施较好,业务能力较强的单位要努力发挥示范作用,推广经验,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我市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建设是实施“基层中医化,中医基层化”工作路径的有力手段。能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的特色和优势,使中医药对促进人群健康发挥更大的作用,加快推进全市中医药事业发展。

上一篇:帮家人做家务劳动的作文下一篇:圣天湖游记作文400字